对新媒体的感想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9: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新媒体的感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情感因素;交互式新媒体广告设计;影响
一、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一)交互式新媒体
交互式新媒体是指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交互式媒体形态,如数字电视、桌面视窗、触摸媒体等。[1]它是在传统媒体基础上加入了交互功能,通过交互行为并以多种感官来呈现信息,给人们带来全新体验的一种崭新的媒介形式。
(二)交互式广告设计中的情感因素
当代著名广告设计大师豪尔•利内曾说过:“有效的广告就是使某些人领悟到某些东西……所有广告都有一些情感,一些广告则全部都是情感。”与传统广告不同,交互式新媒体广告更加注重选择何种形式调动受众的情趣并使之在互动中产生发自内心的情感共鸣,这关系到广告信息的表述与传播效果,也是交互式广告设计最需用心之处。
二、情感因素对交互式新媒体广告设计的主要影响
(一)情境感知的影响
情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人们的喜怒哀乐也是对日常生活中不同情境切身感知的反应。作为以互动传播为目的的新媒体广告,交互情境的设计是创作的基础。因此,设计者应在创作时通过调研、访问、揣摩、预判等手段率先拟定广告情境的策划方案,并在情境的统摄下结合高科技装备设计互动环节,使新媒体技术手段为情境服务,从而吸引受众走进广告情境,在互动和感知中产生相应情感。1.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所谓“身临其境”是指身体不在某个地方,却仿佛已置身于那个地方。交互式新媒体利用高科技手段为人们淋漓尽致地营造出真实感极强的虚拟环境和氛围,其逼真程度让人们对“身临其境”的概念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它使设计者和受众之间关系由单向传播变为了双向或多向互动。2.追求“感同身受”的效果所谓“感同身受”是用来比喻虽未亲身经历,却如同亲身经历过一般。交互式新媒体广告最显著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变冰冷的高科技手段的堆砌为“以人为本”、“寓情于景”的互动式、体验式传播。因此,设计者在创作交互式新媒体广告时,换位思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细节。通过沉心静气的换位思考,设计者先做到以受众的角度去审视广告的内容和互动手段,认真体验受众可能产生的各种反应,用心设计切合受众感知期待和心理需求的广告情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受众在广告中“感同身受”的目的,并引起人们对广告及其所宣传事物的认可和接受。
(二)情感体验的影响
情感体验是以人的情感为基础的、用感性带动心理的体验活动,情感体验强调情感内容和体验过程的统一,通过对情感体验的研究,广告设计者们可以观察从体验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受众情感的变化以及交互式新媒体广告对受众行为产生的影响。1.注重受众的好奇心体验好奇心是人处于对某事物全部或部分属性空白时,本能的想添加此事物属性的内在心里,是人的天性,它会促使人们对相关问题深入了解、一探究竟。所以,要想吸引受众在成千上万的广告中关注自己的作品,设计者需要想方设法地抓住受众的眼球、引起受众的注意,而实现这一目标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便是利用交互式的网络技术手段,激发受众的好奇心。2.注重受众的兴趣体验兴趣以精神需要为基础,又与认识和情感相联系。兴趣会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到推动作用,它可以使人们集中精力去认识事物、投身实践、获得知识。受自身兴趣和爱好的影响,人们在接触新鲜事物的时候,往往倾向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了解。从受众的兴趣点出发,增加交互式活动的趣味性,努力给人们带来快乐、愉悦的情感体验,也会促使受众更加主动、深入地参与广告互动、了解广告内容。
(三)认知特点的影响
认知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认知通常具有多维性、联想性、发展性、整合性等特点。每一个认知特点都是引起人们特定情感的依据。设计者在创作交互式新媒体广告的过程中,应当认真学习、综合把握人类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设计广告情境和互动项目展现出人类认知能力的长处和优势,吸引受众感受认知科学的魅力,激发正情感、传播正能量。
1.认知的联想性影响
所谓联想是指“受众在回忆时,由当时感觉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件事,或者由所想起的某件事物又记起了有关的其他事物的一种神经联系。”巧妙地运用联想手法在设计交互式新媒体广告时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联想,设计者可以把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在受众的心理上扩大和延伸,从而推动受众思维、引发受众情感,有利于受众对广告信息的提取和记忆。
2.认知的发展性和整合性影响
认知的发展性是指由于认知活动与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文化程度和所处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相关,即人的认知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整合性是指个体最终表现出对某一事物的整体认知或认识,往往是综合了有关感知、记忆、思维、理解、判断等心理过程之后获得的。认知的发展性和整合性体现出人们动态认知、整体认知的特点,有助于纠正错误认识、调节不良情绪。在创作交互式新媒体广告的过程中,要想使受众更长时间地在广告中逗留,设计者需要迎合人类认知发展性的特点,在所宣传的事物方面,努力通过广告作品给人们以与众不同、耳目一新的认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交互式新媒体时代,广告要想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不但要发挥传统优势,更要融入情感设计理念。在创作过程中,设计者应当充分注重情感因素的影响,通过抓住、引导受众的情感获得他们的关注,吸引他们走进广告、参与互动、乐享其中、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2
>> 对《新闻记者》新闻打假的感想和建议 语文教学的困惑和反思 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的困惑和反思 新时代下地理教学的困惑和反思 小学语文课改中的困惑和反思 关于中职英语教学的困惑和反思 浅谈初中新任物理教师的困惑和反思 对哈特承认规则的反思辨析 反思新课改的教育困惑 历史教育困惑的反思 关于“严打假新闻 宽容错新闻”的思考 八年新闻打假,留下五大困惑 素食者的困惑 外企在华打假的策略和经验 解析自媒体时代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和反思 自媒体时代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和反思 对“辟谷”的困惑 市场中知假买假者的打假优势 从王海打假试析消费者的界定 一位药品打假者的维权之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③本人认为“假”无非是“虚假”的简称,因此“假新闻”与“虚假新闻”的内涵完全一致
④从约定俗成的语言内涵看,“假”无非是“虚假”的简称,“失实”的内涵应包括完全捏造的“造假”――引者注
⑤参见唐远清:《任何时候都应追寻新闻的真实――对汶川地震后“母爱短信”报道的反思》,《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6期
篇3
坐在第一排看台的记者,手指快速的在笔记本电脑上写稿子;走进编辑部,每张桌上都放着正在工作的电脑;无论是哪一种传播媒介:广播、报刊杂志、电视都有相关的编辑程序来进行传播的准备工作。计算机已经进入了传播的各个领域,成为了现代传播模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正因为计算机的介入使传播技术得以发展,使传播进行的更为迅速、高效、方便、有序。
计算机催生的网络更使传播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不仅传统媒体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得到更为全面和准确的信息来进行更为便捷的传播,一些新兴的媒体也在通过计算机这一平台悄然发展。这就是用户制作内容的传播。在网络上,体现的最为突出的。举一个例子: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到巴黎,遭到分子抢夺。在法国的许多中国留学生及工作人员纷纷在自己的BLOG上发表自己拍下的反应当时情况的照片,写下该事件的真实面貌和自己的分析、感想或评论性文字。进行了非常好的传播,让国内的民众在第一时间接触到事件本身,这在传播中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用户,这里的用户可以说是部分网民,且这是相对专业媒体而言的。加上一台个人计算机,加上自己的个性张扬就可以够成一个小传媒。无数个这样的网民就形成了我所论及的新媒体。这样的用户不是为了一些实在的利益所存在的,它是人民精神文化水平提高的象征。所以在以无数计算机形成的网络世界,类似BLOG、BBS等内容变得异常火暴,用户要求抒发自己观点的情绪通过家用电脑就可以实现。在不自觉中,新媒体就产生了。无数的网民变成了传统媒体的用户和用户制作内容的传播者的一个综合体。网民制作内容进行再传播。
一种高科技传播手段的诞生和发展会引起媒体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是一种趋势,这势必会引起新媒体的进一步发展。当然,新媒体不仅仅只局限在计算机上。但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新媒体的发展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它是未来传播的趋势(当然也伴随不少问题)。计算机的不断普及,网民的日益增多,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都会促使新媒体在计算机这块沃土中逐步发展起来,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能够看到新媒体在有序的、健康的向前发展。
对于异军突起的网络这一传播媒介,我向来有点兴趣。本书的作者,中国传媒大学田智辉副教授的研究领域也是新媒体,网络传播等方向。虽然本书涉猎不多,但读后我还是颇有认同感,所以结合本书部分内容和自己的心得体会从三个方面作一简单报告。
当代的传播模式已经不是单一的由传播媒介向受众进行单向传播,而是发展到了单一传播与互动传播并存的模式。互动传播即受众更主动的参与到了传播活动当中。从被动接受过度到主动寻找、制作信息,进行再传播。丹尼斯·麦奎尔在《受众分析》一书中称该现象“也许确实堪称革命。”
一、现象的例举
翻开报纸,总会发现设置了一些版面用于刊登读者的反馈信息。更有报纸如《都市快报》建立了读者QQ群来收集群众的新闻信息,选取有新闻价值的进行刊登。
互联网上这中现象得到了集中体现。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到巴黎,遭到分子抢夺。在法国的许多中国留学生及工作人员纷纷在自己的BLOG上发表自己拍下的反应当时情况的照片,写下该事件的真实面貌和自己的分析、感想或评论性文字。进行了非常好的传播,让国内的民众在第一时间接触到事件本身,这在传播中是非常重要的;外国媒体如BBC、CNN、FOX也相继推出用户制作内容,在报道某些重大报道时,直接从观众中收集照片资料。
网络是一个用户制作内容非常好的平台。许多媒体也认识到了这一现象。BLOG、BBS等使新闻平民化、“草根化”。但CCTV在电视栏目中也会引用网友的一些用户制作内容。不可否认,网络上经由用户(即网民)制作的信息、意见可以迅速影响一定的大众,形成一种舆论导向,甚至影响公共事物。
二、产生的动因
用户制作内容的广泛传播是有多方面原因的:网络传播的双向性;新媒介技术的公开化、操作简单化;社会的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等。本书系统的把动因归结为以下五点:
1、民主政治的逐步开放
我国的现代社会致力于形成民主自由之风。公民具有越来越多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党和政府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条文来保障公民的这些民利。
2、社会结构的多元化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连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没人还有兴趣去关心社会新闻、国家大事,更别说有多余的时间和金钱在网络上接受和再传播信息了。
3、传播技术的发展
首先,传播技术的发展能够推动传播形态的发展。传播技术的前进能够使多种媒介进行融合。网络使双向传播成为可能,这或许为用户制作内容的传播奠定了一个基础。
4、媒介的互动性、个性化
媒介的发展使受众逐渐走到一个主体的位置,媒介更多的开始关注他们的需求,用户拥
有更多的自,更多的选择性。媒体为适应并且生存下来必须针对不同需求进行富有个性化的制作。而用户制作内容正好能够满足这一需求,同时也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5、媒体的接纳
广播的衰落,报业的萎缩,电视受到的冲击。激烈的竞争促使媒体不得不接纳并使用这种新媒体来争夺用户和市场。
三、产生的问题和对策
媒体制作内容的制作主体是记者、编辑等。用户制作内容的制作主体是用户。这之间就
产生了一个非常显而易见的差异:专业与非专业。专业人员通常具有自己的职业操守和行业规范。而非专业人,特别是在网络上,具有隐藏性和一部分的虚假性。也就是说,用户制作内容不一定是正确的,有的只是制作人员的主观意愿,而没有进行准确的核实,缺乏专业素养。容易引起侵犯他人权利、散播垃圾信息、内容品质低等问题,
一系列的问题导致这一新兴传播媒体缺乏公信力,还处于发展初期。所以怎样应对这些问题显得比较紧迫。书上也提到了几个应对措施:制作用户的自律;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管;用户加强媒介素养。我们作为刚刚接触传播学的学生,我认为能够通过了解传播学,学习传播学来首先加强自身的媒介素养,来辨别信息,帮助自己成长与进步,或许,这是我们的一个小优势。
篇4
随着十结束,学习十报告的活动在各地各部门展开。参与十报告起草过程的一些理论家,如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景田、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潘盛洲等,他们都成为十报告中央宣讲团成员,应邀分赴中央国家机关、省市区党委政府等,做十报告的宣讲或辅导报告。
从媒体报道看,他们的宣讲或辅导套路似乎基本相同:以十八报告12个部分为经,以各部分内容中的亮点或创新为纬,提出我国未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的愿景。随手摘录几个新闻标题或报道如下:《李景田介绍十报告中理论创新最突出的亮点和贡献》、《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接受“焦点访谈”专访,解读科学发展观新定位》、《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解读十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王伟光:十报告对科学发展观作了新的历史定位》、《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谈十报告的亮点》、《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潘盛洲:十报告包含丰富的政策含量》……
归纳这些理论家们的宣讲内容,可以清晰得到三个印象:第一个印象是十报告内容丰富,包括了党和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起来。形象地说,十报告就像一棵枝繁叶茂、高大挺拔的松树。第二个印象是这棵松树上有很多“亮点”,宛如装点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第三个印象是十报告中有些内容(如关于城镇化、农民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翻一番等)“包含着丰富的政策含量”,这些内容如同礼包。如果把理论家们宣讲或辅导时所描绘的松树、彩灯、礼包综汇起来,你会联想起什么呢?是的,圣诞树!
感恩节已经过去,圣诞节即将到来。尽管人们都知道,圣诞树上的彩灯并不具备照明功能,圣诞树上挂着的礼包大都是假的,但这并不妨碍圣诞树在寒冷的冬夜给人们带来节日的欢乐。
篇5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正确朗读和书写常见词语。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提升审美品位,增强环保意识。
3.过程与方法:读、悟、写相结合;讨论合作与探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各位同学:人与自然该怎样相处?下面请看一组图片。
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幅画面:(画面由四幅图片构成,内容是海豹被掠杀的不同场景。)大家看到了什么?
师:海豹倒在了血泊之中。出示背景资料:这是发生在加拿大圣劳伦斯海湾的一件司空见惯的事,加拿大出于商业的目的猎杀海豹已长达三十多年,一直为世人所争议。
再来看下面一组图片:(画面是一头藏羚羊正向前奔跑。)大家看到了什么?
师:一头藏羚羊,一头神气活现的藏羚羊,它显得很有活力。这一头藏羚羊是被巡查人员救助后放回大自然时一刹那间所拍的照片。
师:面对这两幅图片,引发了我们怎样的思考呢?(板书课题)
走进课本:研习教材
二、检查预习
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拼音写出汉字(略)
三、研习文本
设计问题,探究精髓:媒体展示问题。
问题1: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的呢?开头写什么?
问题2:这声狼嗥有何特点呢?(抓住文中关键词。)
问题3:我们接着往下看,看看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它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
问题4:文章往下还写到了一般的人,“不能辨别其隐藏含义的人”对这声狼嗥的反应,他们的理解也是肤浅的、直接的、表面的。那么文章接下来写到,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还有谁呢?(我)
师追问:我对这声狼嗥的认识,有一个变化过程。是什么让我改变了原来的看法呢?
齐读第6小节。
明确:看到一只垂死的老狼眼中的绿光时,作者有所触动。
问题5:作者还看到了、想到了哪些呢?
学生讨论回答:狼、鹿数量失衡,鹿数量剧增,草原退化。
问题6:作者还想到了哪些深层次的问题呢?该怎样理解呢?
教师引导学生看9~10节,找关键语句。
关键语句:“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
(1)“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不能只顾眼前暂时的利益。)
(2)“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它们都是自由自在生长着的,彼此之间是平等的。)
作者已认识到先前“以人类为本位、为中心”的思想是错误的,不能凌驾于万事物之上。
问题7:文章末尾“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这就与首节前后呼应,也回到了我们开始留下的问题了。我们把第10小节末尾两句读一遍,再思考这个问题。
学生探究作答:狼嗥叫中饱含着生命意义和生态价值。(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否则就会引发生态危机。狼嗥的“悲哀”就在于人类对此不能领悟,“骄傲”是因为它自己领悟到了,同时这座山也领悟到了。)
问题8:理解标题含义:“像山那样思考”是怎样的思考?
学生探究作答:我们要像山那样处理好人与动物、人与环境等等一切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应平等相处,保护好环境,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走向课外:探索自然。
四、拓展延伸
本文要求我们要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但目前的事实是不是像作者期待的那样呢?让我们一起睁眼看看身边的世界吧!
1.媒体展示几组图片,让我们正视目前的环境问题:
(1)藏羚羊遭屠杀(每组图片配有标题)
组图一:藏羚羊角,令人震撼
组图二:震撼我心,我心伤悲
组图三:横眉冷对,双目怒视
组图四:朋友朋友,良心安在
师问:针对这种现象,你有何感想与建议?请你为环保出招。
(2)母亲河在哭泣
黄河在哭泣1:浑浊的黄河水从大坝中喷涌而出(远景)
黄河在哭泣2:浑浊的黄河瀑布从高原倾泻而下(近景)
展示背景资料:目前,水多(指洪灾)、水浊(指水土流失)、水少(如黄河断流等)、水污(水污染)等水资源问题或水资源危机,被称为“中国之忧患”。
师问:针对这种现象,你有何感想与建议?请你为环保出招。
(3)森林被毁坏
图片1:森林被砍伐
图片2:酸雨与森林衰退
师问:针对这种现象,你有何感想与建议?请你为环保出招。
2.教师小结
自私的人类,用自己的才智主宰世界,暂时获得了物质文明的进步。然而目前的地球是什么样子呢?
让学生观看几组图片,把图片标题设计为“渴望地球变新颜”。图片为:
边展示上述图片边解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会增强我们的环保意识。我们要学会“像山那样思考”,为恢复原本富有活力的地球而不断努力!
面对此景,我们不禁发出呐喊:人类啊人类,不要再让地球流泪了;我们真诚“渴望地球变新颜”。
3.纪念中国环保第一位烈士――徐秀娟
教师过渡语:其实生活当中也不乏为改善生态环境而默默奉献的人们。这不禁使我想起了为中国环保事业而献生的第一位烈士――徐秀娟。
教师动情地叙述:1987年9月16日,她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 不幸滑入了沼泽地,再也没有站起来。
下面我们就带着诚心,怀着感动,一起去感受《一个真实的故事》。播放Flash《一个真实的故事》
教师深情呼唤:音乐在回响,故事在延续,让我们共同关注伟大的环保事业吧!
五、反思与作业
篇6
不过,宫墙之内并不平静。关于日本皇太子妃雅子“离婚”的传言,不只是沸沸扬扬,而是罕见地被日本媒体公开议论。
《朝日时代》周刊2011年12月19日一期的文章标题是:“雅子对离婚一说的抵抗”。《文艺春秋》则直接设问:“未来的雅子皇后能干好公务吗?”近期日本舆论的议论焦点似乎只有一个- - -“雅子离婚”。
日本著名精神科医生斋藤环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日本忽然出现了‘一亿婆婆’(日本有1亿人口),每个人都去谈论雅子应该怎么做。你能想象得出有1亿个婆婆的人心理压力会有多大吗?如果身体不好的话,做媳妇的还能恢复吗?”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皇室在继承人问题上遇到了太多问题,而所有问题最终又都压在了皇太妃雅子身上。一个18年前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职业外交官,在入宫后竟然有9年因为压力太大而需要休养。
令人震惊的中途退席
在现代化的日本,皇室仍然享有尊贵的地位和巨大的责任,并且在称呼、礼仪、习俗等方面保留了不少类似古代中国的特点。
称呼上,天皇的夫人称“后”,皇太子的夫人称“妃”,比如雅子通常被称为“雅子妃”,以示尊敬。皇室中的直系女子不具有继承权,称“宫”,如现任天皇的女儿在出嫁前称“纪宫”(嫁给平民后取消了皇族待遇)、皇长孙女爱子,又称“敬宫”。皇太子及兄弟在即位前也在名后加“宫”,如现在的皇太子称“东宫”,皇次子称“秋筱宫”等等。
皇室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仪式是“生日会”。各位皇族成员的生日那天,大家首先要去天皇、皇后那里问安,之后白天有正式的国宴,晚上有皇族近亲好友的私宴。
最重要的是,这天需要开记者会,对记者谈一年来的感想。在皇宫外面还会摆上几张桌子,供普通的日本民众来签字祝福皇族平安。生日会是显示皇室尊严的重要公务,也是天皇家族确认其血缘关系的重要仪式。
“我们特别重视皇族的生日。有时一年都采访不到的皇族重要成员,只有在这个时候能见面并问上几个问题。生日采访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采访。”常驻宫内厅、负责采访皇室的记者前部昌义说。
10月20日皇后生日那天,作为“长媳”的雅子,勉强到宫内去祝贺后,并没有出现在国宴的宴席上。晚上天皇家族的人在一起开生日派对时,刚吃完饭,雅子便和皇太子带着爱子离开了宴会会场,比其他皇族早离开了数十分钟。
“令人震惊的中途退席”- - -有杂志用这样的题目来描述雅子的离去。
到了11月30日,皇次子秋筱宫过生日时,已经成为平民的黑田清子(婚前的“纪宫”),也来为二哥庆祝。皇太子虽然出席了当天的宴会,但雅子到会场上转了一圈,旋即带着爱子走了。
第二天是爱子的生日。皇太子一家按惯例去天皇那里问了安,但并没有开宴会。“一开始就没有为爱子准备相关的庆祝宴会。”前部记者说。
如此一来,关于雅子“不听话”导致天皇和皇太子矛盾的传言又不胫而走。甚至有媒体言之凿凿地说,明仁天皇曾多次为雅子的事找德仁皇太子谈心,每次谈心都演变成争吵,父子二人甚至几个月不说一句话云云。
第一次“1亿婆婆劝离婚”风波
12月9日,让雅子愈发感到压力的自己48岁生日的如期到来。
日本记者们已经为此做了长期准备。这9年雅子身体欠佳,能接触到她的机会日渐 减少,48岁生日是个大的纪念日,记者和日本国民都希望在这天能听到雅子出来说话。
雅子身边有一个医师团负责为她治病。这天医师团用书面的方式向记者谈了雅子的病状。“在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恢复,但是现在身心状况还有不少波折,需要继续治疗。”
医师团还说,“我们担心,最近媒体的报道让雅子妃十分心痛……这种状况不改善,很难有希望顺利恢复。”
这一天,雅子仍然没有出来见记者。日本媒体于是开始施加更大的“离婚”压力。
这种压力雅子并不是没有经历过。2005年前后,雅子已经养病3年,媒体等得不耐烦,开始旁敲侧击地谈皇室的“离婚”问题。不过当时和现在不一样,媒体还只是在“敲边鼓”- - -他们谈的是“女性天皇”及“女性宫家”问题。
日本皇室实行的是“男系男子继承天皇”制度,即只有男系继承人的男孩才能当天皇,即使因为实在没有男性继承人不得不由长女继位,一旦家族中出现新的男系继承人,女天皇就必须让位。
“宫家”则是指天皇的男性直系亲属具有的特殊地位,东宫是皇位继承人,其他宫家,如秋筱宫具有辅佐天皇或者皇太子的责任。天皇的女儿嫁给平民后,便不再有皇族的身份。
当时雅子只育有爱子一人,秋筱宫也只有两个女儿,其他远亲中,和皇太子同辈的皇族只有5位未婚的堂姊妹。皇孙辈分中无男丁,女性天皇已成为当时唯一的选择。而女性要成为天皇,首先需要具有“宫家”的身份。
这些“破格”的提议意味着对于传统日本皇室制度有史以来最大的变革,而提议者把这些可能被迫采取的变革措施,全怪罪在了雅子身上,恨不得让雅子赶快离婚,好让皇太子“重新选妃”。
“其实,天皇家族的人没有姓氏、没有户口、没有护照,结婚离婚法律上都不是问题,但就是有些人要给雅子施加压力。”日本大报的一位负责社会新闻的记者对《东方周刊》记者说。
但很快,皇太子的弟弟秋筱宫家就添了男孙悠仁,第一次“1亿婆婆劝离婚”的风波草草收场。
“离婚说”卷土重来
等到12月9日雅子未肯出来见记者之后,“离婚说”忽然又在日本流行了起来。
日本媒体显现出对雅子病情的极度关心,开始大谈“雅子已经疗养了9年”,意思是雅子结婚18年,其中有一半时间是在疗养,觉得事态发展得很不尽如人意。
日本的网络上,秋筱宫的女儿真子、佳子成为流行偶像,备受媒体推崇。雅子则不断需要和疾病做斗争,爱子也是一副很柔弱的样子,时不时会谈“班里同学欺负我”,不愿意去上学,需要妈妈雅子陪她去学校。
“不少日本人开始觉得秋筱宫一家更值得信赖,说皇太子一家各种问题也太多了。”前部记者说。
但即便这样,接近皇太子的一位人士对《朝日时代》周刊的记者说:“雅子和皇太子绝对没有考虑离婚的事,皇太子也没有想放弃皇位继承权,我觉得他们两人一定能重新回来履行自己的公众责任。”
其实,在2012年6月4日,人们看到 雅子出现在了皇室慰问地震灾区的活动中。那天雅子乘坐的自卫队运输机停靠在宫崎县仙台机场后,她和皇太子一同走下了飞机,之后乘坐中巴去灾区慰问。
“我在灾区直接见到了受灾的市民,听他们谈了各自的感想,我觉得我来灾区慰问,是为他们做了一点事。特别是很多人非常关心我的身体,让我十分感动。回来后我会经常想到他们。”雅子在自己生日这天通过书面形式发表一年来的感想时说。
这是雅子对“雅子离婚”的一种反击。
“让那些不合夫家意的人走开,这是封建时代的做法”
更多的日本有识之士,则是呼吁以宽容心对待皇室的种种问题,特别是给雅子以时间和空间。
很多时候,日本民众看到是雅子送爱子上下学,在爱子参加学校校外活动的时候,雅子也随同远远地跟着。日本不少媒体大谈雅子带爱子出门时的车队人数众多,住的饭店一晚价格多么昂贵,炒作出了皇室与民间的矛盾。但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记者田原总一郎的观点则有所不同。
他通过《朝日时代》周刊说:“我们看上去是雅子一直在看护爱子,但其实情况可能完全相反,是爱子知道自己的母亲身体欠佳,一直在保护自己的母亲,皇太子也一样,他非常理解雅子。这样的皇太子一家,我们应该积极地去支援他们。”
田原接着说:“考虑到雅子的病状,估计在皇太子即位后,她很难和丈夫一同出来会见外宾。天皇是国民的象征,如果我们只能看到天皇一人出来参加各种仪式,会有人出来提议早些离婚。但我觉得天皇就是一人出来主持仪式也挺好的。在考虑创建宫家时,我觉得应该给皇太子一点时间,让他好好思考一下。”
成城大学副教授、原《每日新闻》负责采访宫内厅的记者森畅平则认为,皇室的继承人问题应当与时俱进,提出21世纪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只把压力放在雅子一个人身上。
他说:“宫内厅谈到创建宫家时,总说是为了让宫家分担一部分天皇的公务,但我觉得宫家的真正意义在于稳定地提供皇位继承人。我们应该认真地讨论女性皇族、女系皇族(女性皇族的子女)继承皇位的问题。”
森教授说:“离婚作为一个故事谈谈倒是挺有意思的,但只应作为谈资。”
篇7
1 媒体调查的目标
(1)了解当代生物科学的近况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初步学会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技术信息的方法。
(3)通过实践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4)初步学会设计书面报告。
(5)通过在班级内做交流报告和讨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2 教学思路
2.1采用的方法
5人一组,推荐出一位组长,由组长牵头,选出调查的具体内容(最好是近年来的新发现、新发明、新技术和新进展等,媒体可以是报纸、杂志、书籍和网络),5人都参与调查和讨论,3人负责将全部调查内容汇总处理,写出通俗易懂的报告,其他2人负责编辑,校对和打印。
2.2时间要求
每人收集资料的时间是4d,然后交给组长,经过一天的审核后,交给教师过目。教师再将资料送还小组,再给4天时间,去归纳整理,编辑和打印,选出一位理想代表准备汇报。
2.3报告要求
书面报告:封面是标题和调查人及时间,第一页是介绍小组分工情况,如媒体来源,资料字数,然后介绍合作情况、归纳整理人、文字编辑人、审稿人、打印人和汇报人。第二页是内容简介,介绍媒体来源,即所调查的报纸杂志书籍和网址的具体名称。第三页开始正文,正文之后是本组调查活动的心得感想。
汇报形式:组长抓阄,排出汇报顺序,可用黑板、PPT等形式汇报,时间是12min,汇报完后上交资料。
2.4评价
每个班级评选出3位表达清晰、内容易懂、报告完整的小组代表到其他班级做报告,进行跨班交流,再发给小奖品以资鼓励。
3 汇报结果
3.1报告情况
三个班级共160人,分为36个小组,共收到36份报告,其中配有图片的报告有30份,9份网络下载痕迹重,2份手写稿,34份打印稿,格式都能按要求完成很好,内容统计如表1所示。
3.2汇报情况(表2)
4 教学效果
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积级参与,动脑思考,讨论交流,效果很好。具体表现在:(1)扩充了生物知识,明确了知识并不局限于课本;(2)使学生知道生物已渗透到诸多领域;(3)学会了调查报告的书写格式;(4)上台报告突破了传统上交报告的局限,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5)团结合作能力大大提高。
5 学生建议
教师分析学生上交的报告感想,发现许多学生对此次研究活动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宝贵意见:
①小组成员在整理报告时可多加一些自己对研究课题的想法、创新和发展对策;
②一次进行十多组难免让听众疲倦;
③可以两个人同时合作上台演讲;
④专业名词太多(个别组),应多使用通俗的语言;
⑤个别组员有滥竽充数的现象等。
6 教学体会
(1)培养学生调查、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关键环节在汇报阶段,学生真正能力的激发就是讲出来的过程,因为有人要听,所以发言者才会认真而仔细地研究所收集的资料,尽量去理解和转换专家的文字语言,使用自己的语言。这种激发手段,次次使用,次次见效,如果坚持下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将会有巨大的提高。此环节一定要做扎实,教师要带领学生去倾听小组代表的汇报,教学生如何提出问题。
(2)学生更愿意直接下载资料,面对专业词汇和复杂的内容不去深入理解,报告时只低头读,有些字读错,语言不流畅,造成听众困扰、瞌睡。经过跨班汇报,教师决定给第三类小组学生再次汇报的机会,就是在明确调查题目的前提下,亲自指导学生如何收集资料,哪些书籍和网站比较科学,内容可靠,将收集的资料打印出来,然后通读比较,删除重复、没用的内容,再围绕主题从几个方面阐述,把有用的进行系统归类,这样就有了层次,如果相关方面的内容不够,就再收集些,补充进去,然后通读,解决难懂的专业词句,按自己的理解,把它转换为通俗的语言,最后再通读,直到小组成员都明白就可以汇报了。修改和重新汇报,看似浪费时间,实际上是学生更快进步的途径。
(3)5人一组,分工合作的调查形式,有利有弊,尤其在汇报阶段,只有1人代表本组来作报告,那么他的能力就会提高的快一些,所以,克服弊端的方法就是多举办调查活动,小组的角色轮流转换,这样,小组的经验和每个人的能力都会有增长。
(4)调查内容略有雷同,但依然要鼓励雷同。因为相同的内容更能够比较出各小组收集、归纳整理能力的高低。同样的内容,有的小组只是对网上内容的复制,汇报语言生涩且缺乏条理,而有的小组则比较完美,这样可以激励更多学生的实践欲望。
篇8
苏有朋称,一是现在的三个人都属于不同的经纪公司,个忙个的,档期上不能配合;二是苏有朋很有自知之明,不想活在小虎队的阴影下,宁愿让小虎队成为永远被人们怀念的经典。
很多网友和媒体对苏有朋的不愿小虎队“复活”感到惋惜,并说,你看人家周华健、罗大佑、李宗盛等以纵贯线的名义复出后,在全国巡演非常火爆,赚得盆满钵满。小虎队复出肯定也能收到同样的效果。
如果小虎队真的复出,真能取得如纵贯线一样好的商业效果吗?
笔者认为,答案是可以,但可能只有一次火爆,随后就会偃旗息鼓,一蹶不振。
原因之一,正如苏有朋自己坦陈的,如果迈克杰克逊还活着,也要复出巡演,老胳膊老腿的,不小心在台上突然摔了一跤,观众该做如何感想?观众只能慨叹: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苏有朋是有自知之明的,20年前的自己和20年后的自己,已是今非昔比,再蹦蹦跳跳,再翻跟头,一是身体不允许了,二是明显有“老黄瓜刷绿漆——扮嫩”的感觉了。
原因之二,也许是苏有朋自己不愿明确说的,但已经表露出来的:让小虎队成为人们心中的经典。小虎队的品牌个性就是青春、活力、青涩,品牌形象就是青春偶像,品牌资产就是青春无敌。20年后的小虎队如果试图再去演绎小虎队,以前的品牌个性、品牌形象、品牌资产岂不是要在消费者心目中毁于一旦?
为何说,小虎队如果付出,只能火爆一次,原因是很多人是怀着怀旧的心情去看的,当观众看到自己心目中的青春偶像已经跳不动了、翻不动了,已经是胡子拉碴的“老”虎队了,谁还有心情去看第二次?以前的美好经典也将毁于一旦。就像人们对自己的初恋情人,还是保存在心底留一个美好的回忆比较好,如果硬要找到自己芳华早逝的满脸皱纹的初恋情人重温旧梦,可能更多的是失落而不是满足。
小虎队的品牌定位、品牌个性、品牌形象、品牌资产都和青春两个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否则就不叫小虎队了。而周华健等组成的的纵贯线演唱会和青春没有明显的关联,是可以人越老越有人买账的。所以,周华健等的纵贯线上的商业成功在小虎队身上不可能重演。
篇9
这是贴在某初中班级板报感想栏中的一段文字,看的一些老师目瞪口呆。原来前几日测试,测试过后老师希望同学们把这次考试的感想说一说,结果就有了这段话,老师细细研究了一下,总算“翻译”了过来。为了这样充满歧义的文字,老师非常纠结,但这样的现象绝不是仅此一例。
据调查,网络流行语非常盛行,尤其在青少年中间。接受调查的青少年,90%以上在日常交流或文字运用中,有意无意使用过网络流行语。从上面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因为网络流行语表达的不规范性,使人们在交流中很容易产生理解偏差。
那么,既然有这样的弊端,为什么在青少年中还会形成网络流行语盛行的现象?
网络流行语盛行原因
首先,网络流行的时代,作为一种自觉跟进,网络流行语应运而生。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定环境的歧义语,偶尔网上说几句确实添一点幽默气质,使青少年在虚拟交往中能够调节气氛,更显轻松,甚至化解矛盾。比如有一次宿舍的几个同学去聚餐,其中有一个同学不吃虾爬子,可是组织者不知道,叫了这道菜,不吃的同学有些意见,就说了过分的话,回来后这个同学在QQ上向组织者道歉,就说“我文章写得不好,所以不爱吃瞎爬纸。”一句话把对方逗乐了,两个人重归于好。
其次,网络高科技作为一种先进前端的技术,自然是青年人接受最快,紧跟网络而来的一切,自然也是在青年人中间最容易得到认可与追随,就像麦当劳、肯德基这些洋快餐,刚刚来到中国的时候,店里大多是年轻的顾客。所以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事物,被年轻人喜欢也就在所难免。
再次,年轻的心往往充满好奇,尤其是从前都没接触过的网络流行语,比如“赶脚”“神马”……越歧义,越能引起年轻人的兴趣。因此对于这样新鲜的说法充满了尝试一番的冲动,而在实际交流中有时确实能达成意想不到的增加气氛效果,比如由“厉害了word国”派生出的“厉害了word姐”“厉害了word哥”等,在夸赞人的时候,就打破传统,感觉到一种时尚c新意,甚至是朝气与年轻。而网络语言使用率的全民普及,更促进了在青年人中间的流行。
最后,网络语言得到无形的推广,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聊天中使用几句网络语,会使谈话显得时尚,很潮。不排除许多年轻人都是为追赶时尚才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因为当前有这样一种思潮,如果你不懂网络语,就会被定义为落伍了。年轻人追赶时尚,也是网络流行语得到推广的原因之一。
如何正确运用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鲜事物,利弊并存,那么青少年怎样才能在运用的过程中取精华去糟粕,做到使用正确?
第一,多读书,读好书。相对于网络媒体,纸媒更严肃,在纸质媒体中,很少看到歧义的字,歧义的话,所以在阅读纸质书籍时,会养成一种严肃,正规的的语言习惯,自然在接触网络流行语时,才能够辨别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第二,看电子书时,应该慎重选择。现在许多年轻人青睐网上阅读,喜欢看电子书,这个无可厚非,但因为网络传播的随意性较大,所以许多电子读物良莠不齐,这就需要青少年在阅读的时候要擦亮眼睛,对于一些广泛,滥用网络语言的书籍,要懂得规避,不要阅读传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这样的书籍久了,自然会使你的语言习惯发生改变,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
第三,平时看电视,进行娱乐活动时,多看一些传统的、宣扬正确语言习惯的节目,比如“诗词大会”“朗读者”这样宣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耳濡目染,不但会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还会增加自己传统文化的底蕴。这种熏陶对于防止滥用网络流行语大有裨益。
汉语言文化需青少年传承
汉语言作为中华民族的特有标志与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千百年来散发着瑰丽色彩。生活离不开语言文字,科学同样离不开语言文字。可以说,我们随时都在使用语言文字,汉语不过关,话说不明白,字写不通顺,对于一个人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篇10
2010年多家大型电子商务公司跨过了年销售20亿人民币的门槛。用户在电子商务网站上已不仅是进行“购物”那么简单。如果说微博使每个信息者都成为“自媒体”,电子商务网站则在努力使自己成为“自社会”。
这个社会所拥有的成员数量是庞大的。2011年1月6日,淘宝网了2010年网购数据,数据显示,2010年淘宝网注册用户达到3.7亿。据World Economic Outlook(世界经济展望)2010年10月的数据,世界上人口超过3亿的只有中国、印度和美国三个国家,也就是说,淘宝作为“自社会”,其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全世界除中印美的其他所有国家,称之为“世界上第四大国”并小过分。
“淘宝国”的“国民”们相当活跃,淘宝的数据显示,最近一个月内在淘宝上超过5笔交易的用户达到1350万人。在促销措施的刺激下,2010年11月11日成为淘宝国民们购物最疯狂的一天,当日交易额达到19.5亿元。据统计局数据,11月,北京市平均每天零售总额是18.91亿,上海16.8亿,广州14.04亿,显然淘宝当日已超过北京、上海、广州国内三个一线城市的单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显然,淘宝等电子商务网站的社会化特征已经非常明显,大量网民正在成为其“国民”,卖家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按照其制定的规则生存、赚钱、养家糊口,买家则来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商品。
作为拥有近4亿人口的“国家”,淘宝首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信用体系和支付体系,通过一系列规则和秩序,淘宝为用户建立了一种生态环境,使其可以在“淘宝国”中生存。如基于IM工具,买家和卖家之间可以针对商品价格、质量、售后和快递等各方面进行沟通和交流,买家也可以向以前购买过该商品的买家进行询问。购买商品后除对商品质量、卖家服务、发货速度和快递服务给予必要的打分之外,买家还可以对商品发表自己的评论和感想,而这些评论和感想将成为后来者购物时借鉴的依据。好评可以为买家和卖家加分,从红心到钻石再到皇冠,一个完整的进阶秩序就被建立起来,信誉度与利益挂钩,使每个国民都开始重新审视“信用”这个词。同时支付宝的推出使一个支付的体系也得以完善,同时用户还可以将自己购买的商品分享到“淘江湖”,吸引他人围观和讨论,这种利人利己的分享显然已经得到了一部分用户的青睐。
- 上一篇: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
- 下一篇:大学生酒店管理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