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9: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问:什么是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
答: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就是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承担,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是政府承担公共服务的新模式,是现代国家行政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创新,是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问:《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和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同时,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相比,仍需要政府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有效动员社会力量,构建多层次、多方式、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近年来,一些地方立足实际,积极探索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探索阶段,迫切需要出台全国性政策,指导和推动各地开展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
新一届国务院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公共服务作出重大部署,明确要求在公共服务领域更多利用社会力量,加大购买服务的力度。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开展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进一步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是惠及人民群众、深化社会领域改革的重大措施,是加快服务业发展、扩大服务业开放、引导有效需求的关键之举,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事、政社分开的必然要求。出台《指导意见》,对于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整理利用社会资源、激发经济社会活力、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问:请问《指导意见》的基本定位是什么?
答:鉴于当前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进展程度不一,做法也不尽相同,在全国层面制定具体制度的时机还不成熟。比较符合实际的做法是,先研究出台指导性意见,鼓励、支持和指导地方推进工作,根据进展情况再总结经验、完善办法,逐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因此,《指导意见》的基本定位是做好顶层设计,相关政策设计注重原则性、方向性、统筹性和指导性。既鼓励支持开展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又明确一些基本原则要求,确保规范操作、稳妥推进。
问:如何理解《指导意见》中关于“购买主体”和“承接主体”的界定?
答:关于购买主体。《指导意见》将购买主体界定为“各级行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同时提出,“纳入行政编制管理且经费由财政负担的群团组织,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提供公共服务”。主要有以下方面考虑:一是目前存在一些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如环境保护督查监管机构、海洋维权巡航执法机构等,这类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是转为行政机关,将其纳入购买主体,有利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相衔接;二是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如公立医院、公立学校等,是政府设立的提供特定公共服务的主体,其中涉及的购买服务问题宜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展情况逐步研究推进;三是群团组织主要是指妇联、工会、团委等,这些单位一直纳入行政编制并按照公务员管理,经费也由国家财政负担,虽然不属于行政机关,但其工作职责和提供的服务也可以采取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方式。
关于承接主体。《指导意见》界定的承接主体为“依法在民政部门登记成立或经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的社会组织,以及依法在工商管理或行业主管部门登记成立的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需要说明的是,承接主体必备的基本条件是独立的法人,能够承担民事责任。承接主体的具体资质条件,地方可根据实际情况,由购买主体会同财政部门根据购买服务项目的性质和质量要求确定。
问:请问《指导意见》中关于“购买内容”的范围如何确定?
答:《指导意见》提出的购买内容包括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由于我国仍处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社会发展转型时期,政府提供服务的内容和社会力量承接服务的能力也在不断调整变化之中;同时,我国区域间发展很不平衡,各地需求及社会力量承接服务的能力不尽相同,明确全国统一的购买服务项目范围不切实际。因此,《指导意见》没有列举购买服务的具体范围,而是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即为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公共服务,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这样既有利于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划分服务类别、制定购买范围目录,又能为将来购买范围的动态调整留有余地。此外,为了防止向社会力量购买有些明显不属于政府职能范围、或只能由政府直接提供的服务项目,《指导意见》对购买内容明确提出了禁止性要求。
问:对于贯彻落实好《指导意见》有哪些考虑?
答:下一步财政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做好组织实施工作。梳理汇编相关政策文件,开展政策培训,指导地方规范操作。根据《指导意见》选择部分中央部门开展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中央部门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具体办法。密切跟踪地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给予政策指导。适时开展监督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宣传引导并做好政策解读,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篇2
关键词: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内部管理
2014年,财政部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下同)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会计改革又迈入了新的篇章,管理会计时代已然来临。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一个有机组成,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同样面临全面推进管理会计应用的重要课题,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应对,完善自身管理,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应有的作用。
一、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主要由国家兴办,其占有的资源主要来自于国家财政的投入以及部分社会捐赠,其设立的宗旨主要是为我国的文化事业服务,为提升全民素质服务。过去我们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管理与一般事业单位无异,重投入轻产出,对其投入资金的支出方向、使用效益效果等是否真正与其公益性职能相匹配重视程度不够,虽然资金投入不少但实际取得的社会效益却难以达到预期,从某种程度来讲不啻于资源的浪费,在社会公众中也难以树立积极健康的文化形象和良好的口碑。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只有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职能定位着手,充分运用管理会计,全方位指导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各方面的管理工作,由重投入转变为更重产出,才能真正促进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健康持续快速发展,达到国家设立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预期。全面推进会计强国战略,贯彻落实《指导意见》,适应会计改革与发展进程,也亟需我们大力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用,以管理会计指导我们的工作,完善管理,提升内在管理水平,更好服务于社会公众精神文明需求,服务于社会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因此,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推动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既是时展会计改革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科学化管理的需要。尽快转变管理思路,改进管理方法,使管理会计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提升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加强治理,促进其良性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必须充分重视,尽快开展。
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用现状
目前,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对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财务部门层次,集中于财政预算管理相关工作,主要涉及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分析等方面。近几年,财政部高度重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也逐渐加大了单位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建设,但从应用效果看还尚未能真正达到预期。此外,在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方面,多数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还处于起步阶段,落实不够到位,评价手段单一,欠缺有效的反馈机制,激励机制更是多流于形式或者索性没有,因此也亟待加强。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整体来看,其管理会计应用尚未上升到整个单位层面,在单位战略目标设定、经营决策制定、贯彻执行过程控制和科学有效评价业绩等方面仍居于可有可无地位,未能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几乎很少进行成本控制,投入产出效果不佳。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其投入同样应当关注实际产出效果,能否创造社会效益、社会公众影响力如何、能否达到项目设计预期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多数未建立责任会计。责任会计作为管理会计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改善单位内部经营管理、确保经营目标的一致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缺少责任会计,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履行公益性职能,加强内部管理,确保各个目标与单位的总体目标相一致也极为不利。因此,管理会计应用在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还居于较薄弱地位,由于历史原因和各种局限性,使管理会计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用效果欠佳。
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用存在问题
尽管管理会计理论在我国推行已有几十年历史,2014年财政部更着力推出《指导意见》,但是管理会计应用却依然不尽人意,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对管理会计应用认识不到位
与财务会计相关理论的应用相比,管理会计作为“新兴”理论,还不能为广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所熟识,重财务会计轻管理会计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现象。一方面,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领导不能够充分认识实施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够重视自然也就支持乏力;另一方面管理人员由于认识不到位,且受既往财务会计管理理念和经验的影响,满足于既往取得的成绩因而对推进管理会计应用工作欠缺兴趣消极应对。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领导、管理人员往往仍然将财务会计管理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将人力、物力、财力更多地投向财务会计工作,而管理会计工作则常常沦为形式,未能真正起到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作用,使得管理会计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应用存在显著的管理理念壁垒。
(二)管理会计人才匮乏
由于管理会计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且较多应用于企业管理,而在公共管理方面则相对滞后很多,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更是应用较少。绝大多数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未单独设置管理会计工作岗位,不具备专门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员。同时,由于单位领导、管理人员重视不够,既不重视内部培养也不积极进行外部引进等,加上管理会计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对理论知识、实践应用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较不适应,也导致现有财务人员对进行管理会计深造缺乏动力,或因对管理会计相关理论知识更新有所抵触排斥,或因难以获得有效学习信息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这对于管理会计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应用无疑设置了人才壁垒。
(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体系缺位
尽管财政部已经在《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及主要任务和措施、工作要求,但就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而言,显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建设一套符合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发展管理需要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体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财力缺一不可,要求整个单位自上而下,由内至外,全面梳理,归并整合,精心部署,密切配合,悉心研究,反复调整……可想而知其中的巨大难度。因此,在过去整体大环境欠缺对管理会计重要性认识的情况下,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显著欠缺自主建设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体系的探索精神。而缺乏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相适应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体系,对其管理会计工作的组织实施也造成了一定的技术指导壁垒。
(四)基于管理会计应用的信息系统尚不具备
虽然会计电算化已经在中国推行多年,也有了长足发展,基本所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都具备了会计电算化管理系统,但目前会计电算化管理系统还主要应用于财务会计的记账等领域,尚不具备能实现财务与业务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纷繁零碎的大量数据,以及来自各个渠道的业务信息,如果不能加以筛选识别分类汇总并与财务信息进行无缝衔接,将极大的制约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这对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应用管理会计也形成了数据和信息方面的壁垒。
四、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用的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建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管理会计应用。
(一)加大管理会计的宣传力度针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普遍缺乏管理会计应用理念,必须要大力加强对管理会计应用工作的宣传力度。一方面,应当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领导的宣传力度,必须要使其充分认识到全面推进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管理会计应用上升到整个单位的管理层面,高度重视、大力推行;另一方面,也要求管理人员既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同时也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快速学习、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同时,应当将管理会计应用推进纳入到对单位的年度考核以及财务高级管理人员年度履职考核中。要通过强化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宣传解释和说明,积极组织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理论培训,了解掌握管理会计相关理论知识,即使单位管理人员及相关业务人员充分认识到应用管理会计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帮助他们尽快转变既往财务会计至上的管理思路,形成以管理会计指导单位管理工作的新型管理理念,从而为管理会计应用奠定良好的组织管理基础。
(二)加大管理会计人员培养力度
要做好管理会计应用工作同样有赖于专业人士的参与,针对目前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人才匮乏的现状,当务之急是要培养一批管理会计专业人员,其中的佼佼者更是既要具备扎实的财务会计专业素养又要精通管理会计工作,同时还要求熟悉并能准确把握整个单位的主要业务工作,要能做到融会贯通、指导实践并最终创造价值。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管理会计人员的培养方面,一是要对单位现有财务人员进行选拔,引导并为有志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财务人员提供深入学习管理会计理论及应用实践的机会,即从内部着手派人专门去学;二是要尽可能鼓励那些具有扎实财务会计基础、了解单位业务工作的高水平财务人员积极进行管理会计专业深造,以期在扩大管理会计人员后备力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高级管理会计人员的培育力度;三是要在新进财务方面人员时重点考虑引进管理会计专业人员,即由外部着手向内引进。此外,为便于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还应当在条件允许时专门设立管理会计部门或设立管理会计专岗。
(三)建立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体系
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用,还需要建立一套与其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体系。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在充分了解和掌握管理会计相关理论、《指导意见》及其系列解读文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目前管理会计在公共管理相关方面的应用成果,认真分析本单位公益性职能定位、发展规划、业务特色、管理侧重、长期利益、短期利益等方方面面,研究制定与本单位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管理需求相匹配的管理会计应用方案、制度、规定等,并可先从小范围实施以观效果,继而再逐步扩大到整个单位实施。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应当由专人负责监控,专人负责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再度投入施行。通过循环反复的执行、查找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从而实现不断修正调整完善,并最终形成一套适合本单位发展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体系。需要注意的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最终建立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体系并非一劳永逸、一成不变,仍需要随着单位自身的发展进程予以及时更新,因此监控与评价,调整修正应该要长期坚持下去,作为单位管理的长效机制,从而确保该指引体系最大程度的符合本单位管理需要,与本单位发展尽可能的相适应。
(四)大力推进基于管理会计应用的信息系统建设
基于管理会计应用的信息系统建设不仅要求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管理还要求实现财务与业务的高效协同、深度融合,必须要建立一套联动信息系统,使所有与单位管理、业务相关的信息能够被识别、获取并及时有效沟通。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对现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尽可能多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还需要在全面把握本单位职能定位、战略目标、经营决策、业务特点等的基础上,积极寻求量身定制的业务整合信息系统,并做到与原有会计电算化系统无缝衔接;如果原有会计电算化系统与业务整合信息系统对接极其困难,也可以采取直接更新为财务业务整合信息系统的方式,同样也要求单位与系统开发单位沟通协作,开发一套适合本单位业务开展的整合信息系统,但是这样一来,显然工作量、费用等都将大大增加;最后一种就是如果财务、业务不能实现全自动的联动信息系统,则分别使用不同的系统,但应予相关人员跨系统查询报告等相关权限,也可理解为半自动,由管理会计人员自行对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进行加工归并,这对管理会计人员而言一方面工作量将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对其综合素质也要求极高,不仅业务要求极为精通,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等能力,否则将大大影响管理会计应用的实际效果,但相对费用会大大降低。三种方案需要单位仔细分析衡量得失利弊,再加以选择。但是随着条件的日趋成熟,建立一套全自动的能够同时整合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联动信息系统无疑是大势所趋。
五、结语
全面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用,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也是深化会计改革的需要,同时对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发展、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势在必行。在当前形势下,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应抓住这一管理会计大发展的契机,积极主动参与到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潮流中,广泛学习、积极探索、加强交流,研究制定一套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体系,大力培养管理会计人才,全面推进管理会计应用,使管理会计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促进各项文化事业的顺利开展、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李榕.加强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用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06).
[2]梁永强.浅议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06).
篇3
(一)加大财政对事业单位的支持力度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后,财政拨款仍然是事业单位资产资金的主要来源,因此资产资金管理的前提是加大财政对事业单位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调整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构建财政支持事业单位发展的长效机制,保障其充足的资金来源。尤其是要制定和完善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财政政策,形成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公益事业的投入机制。结合不同事业单位的具体特点和财力,应实行不同的财政支持办法,合理制定标准,实行动态调整,健全监管制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用,如对公益一类,根据正常业务需要,财政给予经费保障,对公益二类,根据财务收支状况,财政给予经费补助,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
(二)加大资产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力度
事业单位资产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力度大致可以分为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指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监督,事业单位应重视财务人员对账目的管理,经常对本单位的账簿进行清查核实,确保每一笔支出都能有详细的记录,账目的清晰明了。定期公开账目,鼓励单位的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资产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外部监督是指加强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财政监督管理职能,健全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约束,规范收支管理。定期对事业单位的资产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确保事业单位资产资金管理使用合法合规,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群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监督,督促事业单位资产资金管理。
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后事业单位资产资金管理初探
(一)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各项政策法规的主要执行机构,它的健康稳定运行离不开资产资金的有序管理。《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已认定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后成建制转为行政机构的,在财务清算结束后,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相应划转财务经费指标,无偿划转资产及未竣工基本建设项目,并按照国家有关行政单位财务、资产管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进行管理。”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资金管理采取行政单位的管理模式,强化预算管理,一切支出都应遵照既定的预算,没有列入预算内的支出不予以审批,使资产资金管理程序化、简约化;建设好管理制度和台账,使单位的资产资金管理制度化,对单位资产资金进行核算、登记、清查,摸清掌握单位资产资金确切情况,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减少国家资产资金的浪费和流失;形成审计制度,尤其要进行领导干部离职审计,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资产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一次详细的审计调查,做好资产资金管理的交接,提高资产资金管理效率。
(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之后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资产资金管理,应该要使转制的事业单位与原主管部门的脱钩,厘清资产资金的权属问题,并进行资产清查、资产评估、产权和工商登记,《指导意见》规定“对改革后转为企业的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清查、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核实债权债务,界定和核实资产,并由同级财政部门依法核定国家资本金。”改制的事业单位的资产资金完成清查之后,资产资金管理不再遵照原有的管理办法,而应该遵照企业管理模式,首先应该及时准确的掌握资产资金情况,对各项资产、负债重新分类建账,进行财会审计,由同级财务部门核定国家资本金;其次要制定过渡期的资产资金管理办法,并于财政部门对接好,确保原有的正常的事业费继续拨付,做好社会保障、优惠政策、资金支出的衔接,保证单位的财务平稳过渡;最后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深化内部改革,切实转变资产资金管理机制,并依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原则,逐步与原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建立健全自身的资产资金财务管理制度。
(三)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
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是此次改革的重头戏,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逐步理顺资产资金管理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事业单位生机与活力,不断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公益事业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所在。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做好资产资金管理要认真研究。
1、实行资产资金管理体制改革针对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特性,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促进行政主管部门加快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减少对事业单位资产资金管理的干涉,使事业单位充分行使资产资金管理的自。
2、重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公益事业单位需要激发工作人员干事的积极性,因此在资产资金管理中要完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探索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的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
3、对资产资金使用加强监督对事业单位的资产资金实行动态实时监控,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考核,提高使用效益。
三、结束语
篇4
1.机构设置和编制核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和编制的核定,要符合事业单位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以及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要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之以改扩建和新建,避免重复建设;要统筹考虑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保障城市居民享受到最基本的社区卫生服务。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按其公益性质核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为财政补助事业编制。机构设置,要有利于方便群众就医;人员编制的核定,要符合精干、高效的要求,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最基本的工作需要。
二、机构设置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构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实行一体化管理。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范围。政府原则上按照街道办事处范围或3-10万居民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可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建社区,可由所在街道办事处范围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近增设社区卫生服务站。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举办形式。要进一步加大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力度,同时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通过对现有一级、部分二级医院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等进行转型或改造设立,也可由综合性医院举办。街道办事处范围内的一级医院和街道卫生院,可按照本意见的标准,直接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较多、规模较大的二级医院,可按本意见的标准,选择符合条件的人员,在医院内组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人事、业务、财务的单独管理。社会力量举办的卫生医疗机构,符合资质条件和区域卫生规划的,也可以认定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社区卫生服务。街道办事处范围内没有上述医疗单位的,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政府应当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引进卫生资源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举办形式。社区卫生服务站举办主体可多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或由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举办,也可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根据国家有关标准,通过招标选择社会力量举办。
三、职能配置
6.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主要承担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对危急重病、疑难病症治疗等,应交由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承担。
7.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职责:
社区预防:社区卫生诊断,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监测,预防接种,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预防,常见传染病防治,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健康档案管理,爱国卫生指导等。
社区保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等。
社区医疗: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社区现场救护,慢性病筛查和重点慢性病病例管理,精神病患者管理,转诊服务等。
社区康复:残疾康复,疾病恢复期康复,家庭和社区康复训练指导等。
社区健康教育:卫生知识普及,个体和群体的健康管理,重点人群与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宣传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等。
社区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与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等。
8.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机构的职能调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应根据机构编制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意见,将适宜社区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交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际承担职能的情况,对其编制进行统筹考虑。
四、编制配备
9.核编范围。国家只核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再核定人员编制。
10.核编标准。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师总编制内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全科医师与护士的比例,目前按1∶1的标准配备。其他人员不超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总数的5%。具体某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编制,可根据该中心所承担的职责任务、服务人口、服务半径等因素核定。服务人口在5万居民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编标准可适当降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应结合现有基层卫生机构的转型和改造,首先从卫生机构现有人员编制中调剂解决,同时相应核销有关机构的编制。要充分利用退休医务人员资源。
五、机构编制管理
11.指导意见的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卫生、财政、民政等部门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办法。各地在制定实施办法时,可根据本地经济和财政状况、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状况、交通状况、人口密度等,在本指导意见编制标准的基础上掌握适当的幅度。各地要根据国务院确定的工作目标,结合本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展情况,本着适应需要、从严掌握、逐步到位的原则,合理设置机构、核定和使用编制。
12.机构编制的审批程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标准,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数额提出审核意见,省、自治区、直辖市机构编制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核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
13.编制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取定编不定人的办法,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开招聘所需人员,不得超编进人。受聘全科医师等卫生技术人员必须符合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资质条件。
篇5
根据《北京市关于加强居委会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和我市城市管理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精神,配合全市街道居委会改革工作,我局制定了《北京市社区事业干部参加社会保险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附件:北京市社区事业干部参加社会保险实施办法根据《北京市关于加强居委会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贯彻我市城市管理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做好我市街道居委会改革工作,现对有关社区事业干部参加社会保险问题规定如下:
一、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范围:
从社会上招聘,通过民选街聘在居委会工作的人员(任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均应参加养老、失业、大病统筹三项社会保险。
二、招聘的社区事业干部社会保险费的缴费基数和比例:
1.养老保险按照《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养老保险规定》1998年北京市人民政府2号令及相应文件执行。缴费基数以本人招聘到居委会工作后第一个月工资做为当年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第二年,按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做为缴费工资基数。缴费比例为街道按被聘人员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的19%,个人缴费按6%,按月缴纳,今后个人缴费比例的调整按全市统一规定执行。
2.失业保险按照《北京市失业保险规定》1999年北京市人民政府38号令及相应文件执行。缴费基数以本人招聘到居委会工作后第一个月工资做为当年缴纳失业保险缴费基数。第二年,按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做为缴费工资基数。缴费比例由聘用街道承担1.5%,个人承担0.5%按月缴纳。
3.大病医疗保险参照《北京市地方所属城镇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的规定》1995年北京市人民政府第6号令及相应文件执行。缴费按上一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基数,缴费比例由聘用街道承担6%,个人承担1%按月缴纳。
三、有关社会保险缴费年限的认定和衔接:
1.原转业、复员、退伍军人,机关及未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的人员,其军龄、在机关、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工作的年限视同缴费年限予以认定。
2.已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员的缴费年限仍按照我市养老保险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3.其他人员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从应聘后开始缴费之月起计算。
四、招聘的社区事业干部在本岗位上工作并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用,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男60岁,女55岁),今后失业或患病符合大病统筹报销范围的,享受养老、失业、大病统筹三项社会保险的相应待遇标准。
篇6
事业单位中针对特殊事项所制定的培训计划很少,培训的方法较为落后,多数情况都会用会议的方式取而代之,根本无法满足单位业务方面的实质性需求。此外,如组织人员参加竞赛等培训方式,又显得过于沉重,人员在自学时收获的效果是很不固定的,所以缺乏规范的方向,同时这种方法还无法保证人员能够在后期中持续保持自学的态度。存在很大的不足和问题,亟需进行改善。
二、培训方法
根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对于财务人员培训方面的筹划和安排,结合单位的实际特点和后续发展方向,需对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机电要求:首先,开展一些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岗位操作培训计划,对于事业单位中各个部门人员的实际工作内容,制定一套系统的培训方案,其中包含出纳、核算、统计与分析等各个方面。将实际案例作为培训和教学的核心,以提高实用性为根本,使岗位的操作培训不断向常态化转变,建成一个合乎标准的培训模式。其次,专业化、制度化单位运营过程中的组织会议。依靠审计、财务以及监管等机构,对培训任务进行合理布置,把检查、统计、分析与理念的传播全部纳入到人员培训工作中,将传统意义上的会议型培训模式进行更改,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扩充。再次,创建新增与修订体系,在事业单位财务理论分析的全新时代中,新技术、系统、观念的推广应制定特殊的培训机制。
需对我国财务税收的实际变化,与理论上的改革进行广泛的关注,并对财务人员定期进行知识结构层次上的更新与优化。将国家政策的转变、经济理论对应的研究成果当作核心内容,展开分门别类的培训活动,这样的培训方式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创新意识,使他们与国际和当代社会很好的衔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待提升单位管理效率而推行的服务型内容,比如GRP、网络银行以及信息系统等方面,更应该开创全新的培训体系,推动财务相关的信息化发展,使财务人员能够更好的利用当今先进技术。同时,开设各种考核的专题培训活动,由专业的教育人员进行组织,制定完善的课程,从而为需要进行考核的财务人员提供有效的培训与教育。最后,试图组织协调单位内高管人员的素质培训。通过完善的课程设计与实践,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不断学习对于自身和工作方面的替身,而且还能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管理效果与工作效率。
三、总结
篇7
魏卓表示,为了促进优秀教师向农村流动,《职称改革的指导意见》对乡村教师评定职称制定了相对倾斜的政策。一是具体评价标准要综合考虑乡村小学和教学点的实际,对农村教师予以适当倾斜。二是城镇中小学教师评高级职称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三是对乡村教师任教三年以上、表现优秀并符合条件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四是出现岗位空缺,教师可以跨校评聘,鼓励教师向基层一线流动。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教育部,按照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职称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落实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工作,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倾斜力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良好发展。
魏卓还介绍了2015年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健全制度体系,建立了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增设了正高级职称。二是完善了评价的标准,设置了新的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改变了原来过分强调论文和学历的倾向,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实绩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三是创新了评价机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突出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水平和能力评价。四是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有效衔接,职称评审严格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不再进行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资格评审。
我国将再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证书
《中国青年报》消息 近日,在二十国集团(G20)劳工部长会议闭幕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行的新闻会上,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我国将再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证书。
尹蔚民说,职业资格制度是人才评价制度的重要内容,20世纪90年代建立职业资格制度以后,在一定时期内对人才的评估、使用、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职业资格证书存在的问题是过多、过细、过乱,本届政府提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就是为了降低就业门槛,激发创业和创新的活力。
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要求,人社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下大力气整顿职业资格,国务院已先后六批取消了319项职业资格,占国务院部门设置职业资格总量的52%。在此基础上,将再精简合并撤销一批职业资格,取消的数量将达到占国务院部门设置职业资格总量的70%以上。
山东明年起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
新华社消息 记者从山东省教育厅了解到,从2017年春季学期起,山东省将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将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范围统一扩大到在校寄宿生的30%。
篇8
一、局事业单位基本情况
局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种植业、畜牧业、农业机械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规章;指导和部署全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工作。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组织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开展良种培育和技术改进,提供农村经济信息,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科技咨询服务。
(三)引导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负责主管产业产品和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有关农业投入的质量监测、鉴定和执法监督管理。
(四)指导农村承包合同管理和耕地使用权流转工作;负责减轻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指导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组织建设。
(五)主管动植物的内外检疫(不含森林植物内检)工作和兽医管理、兽药的药政药检工作;负责全县农药、兽药经营的审核管理和发证工作,指导畜禽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治工作,疫情并组织扑灭;负责全县饲料管理工作。
(六)按分工管理农业资源和农村能源工作。
(七)负责农业机械化行业管理、农机安全监理和试验鉴定,宏观指导农业机械的使用与维修管理。
(八)承办县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局事业单位属全额拨款股级事业单位(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种子管理局属副科级事业单位),总编制数为1*个。内设机构26个,分别是: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种子管理局、蔬菜办、植保站、经管站、土肥站、农机管理监理站、粮油站、经作站、科教站、能源站、棉办、农技推广中心、丰林镇动植物疫病防疫检疫站、林泉乡动植物疫病防疫检疫站、塘山乡动植物疫病防疫检疫站、高塘乡动植物疫病防疫检疫站、河东乡动植物疫病防疫检疫站、宝塔乡动植物疫病防疫检疫站、蒲亭镇动植物疫病防疫检疫站、车桥镇动植物疫病防疫检疫站、邹桥乡动植物疫病防疫检疫站、爱民乡动植物疫病防疫检疫站、吴山乡动植物疫病防疫检疫站、磨溪乡动植物疫病防疫检疫站、聂桥镇动植物疫病防疫检疫站。
局事业单位实有115人,其中:管理人员33人(主任科员1人,副主任科员2人,科员30人);专业技术人员64人(副高级3人,聘任3人;中级15人,聘任15人;初级46人,聘任46人);工勤技能人员18人(高级工8人,中级工5人,初级工4人,普通工1人)。
二、岗位设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通过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和人员聘用制度,创新管理体系,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凝聚优秀人才,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调动局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县农业事业的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依法办事的原则。
三、拟设置岗位情况
局事业单位拟设置岗位总量1*个,其中:管理岗位2个,专业技术岗位100个,工勤技能岗位5个。主体岗位是专业技术岗位,占岗位总量的93.4%;专业技术主系列是农业畜牧系列,主系列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数是85个,占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总量的85%。
(一)管理岗位的名称、等级、数量
总数2个,占单位岗位总量的1.9%。其中:八级2个。
1、管理岗位2个。其中:八级职员2个,名称是科级副职。
2、内设机构领导岗位2个。其中:八级职员2个,名称是种子管理局局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主任。
(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数量及结构比例
1、高级专业技术岗位20个,占专业技术岗位比例20%。
(1)正高级岗位1个,占专业技术岗位比例1%。其中:四级岗位1个。
(2)副高级岗位19个,占专业技术岗位比例19%。其中:五级岗位4个,六级岗位7个,七级岗位8个。
2、中级岗位45个,占专业技术岗位比例45%。其中:八级岗位13个,九级岗位18个,十级岗位14个。
3、初级岗位35个,占专业技术岗位比例35%。其中:十一级岗位17个,十二级岗位18个。
(三)工勤技能岗位等级、数量及结构比例
工勤技能岗位5个,占单位岗位总量的4.7%。其中:技术工三级1个,技术工四级2个,技术工五级2个。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3月10日前)。召开局长办公会研究部署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召开全局干部职工大会,传达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人事局关于*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九办字[20*]1*号)及人事部、农业部关于印发《关于农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97号)文件精神。
(二)开展调查分析阶段(3月15日前)。对局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基本情况、三类岗位人员及岗位内部结构分布情况进行模底调查。
(三)制定岗位设置方案阶段(3月20日前)。研究制定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并进行公示,填写《*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核准表》、《*市事业单位基本情况和岗位类别设置表》及有关附件资料等,报县人事局审核。
(四)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阶段(4月20日前)。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编制岗位说明书,召开干部职工大会,广泛听取意见,由局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在县人事局审核通过后,对岗位设置实施方案进行公布。
(五)组织岗位聘用阶段(5月20日前)。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对应聘人员资格进行审核,开展竞聘上岗和业务考核、集体讨论并公示后,与受聘人员重新签订聘用合同。
(六)开展验收与认定阶段(6月10日前)。局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和聘用并签订聘用合同后,由局统一组织审核验收,填写《*市事业单位岗位聘用情况审核表》及《*市事业单位岗位聘用人员备案表》,报县人事局备案确认。
篇9
影响显现:“提前退休”潮涌动
事业单位退休金可达四五千元,而企业单位养老金只有一两千元。事业单位跟企业单位的养老金差距,导致近年来“养老金并轨”呼声一直居高不下。如今,“条例”明确提出应推进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意味着对养老金双轨制的改革陆续启动,所有的事业单位全部要纳入社会保险体系,以事业单位为始,“拿青春换养老”的梦想已经不存在。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称,根据“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总体要求,估计部分单位还会出现提前退休潮,以享受事业单位的退休待遇,有些单位甚至可能出现技术骨干的流失。
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吕井海表示,在3100多万事业单位人员中,有67%是专业技术人员,因为工资等待遇偏低问题,近年来像高校、医院、科研等类的事业单位,已经有严重的优秀人才流失问题;就连一些新招聘到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也往往会在落实户口后,转而跳槽至薪酬更高的企业。一些距离退休只差两三年的高校老师,有可能选择提前退休,或者下海经商。这样的情况过去曾出现过。因为担心退休金受改革影响,当年广东先行推行事业单位改革时,广东高校就有六成骨干教师要求提前退休,有的中年教师甚至提出,要自己出钱买工龄,来达到早日退休。如今这种人才流失问题若扩散至全国,对我国科教、医疗和公共服务领域可能带来巨大冲击。
并轨不降待遇:“这些年不会白干”
虽然《条例》对养老双轨制改革并未过多着墨,但也能从地方试点经验中去寻找脉络。2008年初,国务院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试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曾明确分两步走:先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行政类并入机关单位,经营类直接转企,最终的改革对象是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人员;然后再对这部分人员实行与目前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一致的养老保险制度,按“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对于方案实施前即进入事业单位工作的“中人”,则由财政一次性补足工龄计算的保费,再参照企业模式计发养老金。
浙江杭州一位有打算离开原事业单位、加入某企业的人士表示:在现有体制下,如果一个公务员要离职,就等于要净身出户。“如果我走了,一分钱退休金都拿不到。过去20年就等于白干了。”在他看来,倘若事业单位今后真正落实了养老保险改革,也算是免去了人们的后顾之忧。
解决“中人”疑虑:
最大的问题是“找钱”
人社部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说:“养老金制度有三个环节:找钱、管钱、发钱,而这三个环节首先要做到如何找到钱,这也是事业单位改革遇到的最大难题,然后才是如何确定待遇,如何发放待遇。”
杨燕绥说:“‘中人’已有的几十年工龄被视同缴费后,谁来买单?”1998年国企改革减员增效时,国务院也曾发文规定此前工龄视同缴费,但因此形成了巨额的养老金空账,不得不挪用职工个人账户资金维持当期支付。杨燕绥认为,当年国企改革欠职工的养老金,今天应当由国企偿还,“而事业单位改革不能再重蹈国企之覆辙”。
“今年两会期间,有一个提案,一晚上就有60多个政协委员签名,很多是大学校长,他们要求反对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实际上,他们并不是反对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本身,而是反对按照目前这种状态去改革。”杨燕绥认为,让这些大学校长们反对的原因是,如果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单位需要承担的44%费率从哪里来的问题。事业单位作为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养老保险缴费资金如果没有明确的来源,就会导致事业单位乱收费,转嫁给公共服务的对象。
绝非朝夕之功:
公务员也没有终身制
在采访中,有部分事业单位人员提出,如果改革只动事业单位、不改机关单位,那就让人感觉“很不平衡”,也不算是真正的“并轨”。
目前,欧盟国家的公务员制度改革有一个动向值得关注,就是强调公务员与其他任何职业没有什么实质的不同,只不过是被不同的主体雇用。
我国深圳市试行公务员聘用制,也反映了这种改革的要求。2006年7月,《深圳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出台。在深圳市改革办的主导下,深圳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正式启动。改革将事业单位“一分为三”,划分为监督管理类、经营服务类和公共服务类,并与原有行政管理单位剥离,部分直接转企。
然而,让设计者始料未及的是:许多被列为法定机构试点(在现有事业单位中推行法定机构试点,按照董事会的模式进行运作)的单位,通过各种各样的关系要求取消自己的试点;一些被划定为企业、不再享有财政拨款的单位开始表示异议,要求恢复其事业单位身份;在教育系统推进取消行政级别、按事拨费时,又引发了众多教师的不满和集体罢工……
改革之所以不能顺利推进,在业内人士看来,实际上就是因为改革触及了部分人的利益,由此引发了各种反弹,也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阻力。
相比深圳试点的艰难前行,佛山试点推进得相对比较顺利。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已经历时三年多。根据安排,包括佛山市政府采购中心在内的216个市直事业单位将整合调整为170个机构。事业单位被撤销以后,相关人员如何分流与安置,成为改革的关键。为此,佛山研究制定了《市直事业单位转企及单位撤销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保障被改革人员福利待遇不受影响。
篇10
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介绍,发展改革委2014年将完善农产品市场价格和调控机制,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2014年我国将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更好发挥市场在农产品价格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此,2014年将选择部分品种和地区先行开展试点。同时,将继续实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和玉米、油菜籽、食糖临时收储政策。进一步完善生猪调控预案和大宗农产品储备吞吐调节机制。继续支持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快主产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
中国养老保险
“去碎片化”迈出重要一步
根据国务院会议决定,在已基本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依法将这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在制度模式、筹资方式、待遇支付等方面与合并前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保持基本一致。基金筹集采取个人缴、集体助、政府补的方式,中央财政按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地方政府为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鼓励公益慈善等社会组织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2014年通用分类标准
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
最近,财政部、国资委等五部门《关于做好2014年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实施工作的通知》,扩大2014年通用分类标准实施范围。根据《通知》,参与2013年实施工作的各地方大中型企业,2014年继续实施,鼓励各地方财政部门自愿扩大实施范围。地方实施企业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二是财务报告不涉及国家秘密;三是会计信息化基础好,人员素质高。另外,相关部门鼓励有条件的实施企业积极探索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在内部管理中的应用,实现通用分类标准实施与提升企业内部管理信息标准化的相互促进。
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2014年正式实施
2014年1月1日起,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规正式实施。此前,财政部对《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三个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进行了修订,并针对彩票行业制定了专门的《彩票机构会计制度》。此次修订的高校、中小学校、科学事业单位等行业会计制度,对上述事业单位核算内容和会计科目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调整,对其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会计信息提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出台的《彩票机构会计制度》对规范彩票会计核算行为有了更为明确、详实和全面的规定。
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
要求严格会计制度
最近召开的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要求严格会计制度,保障公共资金安全,并对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实行审计监督全覆盖,坚定不移惩治腐败促政风转变,以抓改革建机制推进廉政建设。会议要求严格公共资金管理和监督,把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此外,会议还在资金的使用、审批、监督等方面做了相关要求,以此更好地推进廉政建设。会议还对资金使用的信息透明度做了要求。所有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详细公开。
IAASB就五年战略规划
和工作计划征求意见
最近,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了《2015年-2019年战略规划》和《2015年-2016年工作计划》,并向公众征询意见。这两份文件重点强调了IAASB对于制定和维护高质量国际审计准则,以及促进其在全球范围内的采纳与应用的承诺。在这份题为《在不断演变的世界格局中全面履行公众赋予我们的职责》的战略计划中,IAASB明确了今后5年的工作目标:制定和维护高质量的国际审计准则,为高质量的财务报表审计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IAASB所制定的准则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当今世界,满足利益相关人的需求;与财务报告供应链的各个参与方紧密合作,互通有无,共同提升审计质量。
商业零售企业存货损失
税前扣除申报再出新规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了《关于商业零售企业存货损失税前扣除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3号)。《公告》将商业零售企业存货损失分为正常损失和非正常损失,并进一步明确企业应采取的申报方式。《公告》规定,商业零售企业存货因零星失窃、报废、废弃、过期、破损、腐败、鼠咬、顾客退换货等正常因素形成的损失,为存货正常损失,可以采取清单申报的方式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同时企业需出具损失情况分析报告;因自然灾害,仓储、运输失事,重大案件等非正常因素形成的损失,为存货非正常损失,应当以专项申报方式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存货单笔(单项)损失超过500万元的,无论何种因素形成的,均应以专项申报方式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公告》适用于2013年度及以后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
两部门规范船舶进口
有关税收政策问题
最近,一些地方、部门在未经国务院批准同意的情况下,通过保税港区对进口船舶实施保税登记,针对这一情况,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了《关于规范船舶进口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通知》明确,保税港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进口保税政策不适用于并不能实际入区的进境船舶。为规范政策,避免对国内船舶工业的发展造成冲击,除符合条件可享受中资“方便旗”船回国登记进口税收政策的船舶外,其他在保税港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登记的进境船舶,应按进口货物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统一执行现行船舶进口的税收政策,照章缴纳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企业范围内荒山、林地、湖泊等占地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政策明确
最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了《关于企业范围内荒山、林地、湖泊等占地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1号)。《通知》明确,对已按规定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的企业范围内荒山、林地、湖泊等占地,自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按应纳税额减半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自2016年1月1日起,全额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的通知》第十二条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废止。
开发回迁安置房营业税
有新规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了《关于纳税人开发回迁安置用房有关营业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2号)。《公告》规定,纳税人以自己名义立项,在该纳税人不承担土地出让价款的土地上开发回迁安置房,并向原居民无偿转让回迁安置房所有权的行为,应按规定视同销售不动产征收营业税,但其计税营业额不包括回迁安置房所处地块的土地使用权价款。《公告》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公告》生效前未作处理的事项,按照《公告》规定执行。
夫妻之间房屋土地权属变更
免契税
最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关于夫妻之间房屋土地权属变更有关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号)。《通知》明确,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房屋、土地权属原归夫妻一方所有,变更为夫妻双方共有或另一方所有的,或者房屋、土地权属原归夫妻双方共有,变更为其中一方所有的,或者房屋、土地权属原归夫妻双方共有,双方约定、变更共有份额的,免征契税。《通知》自之日起施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屋、土地权属由夫妻一方所有变更为夫妻双方共有契税政策的通知》同时废止。
财政部进一步加强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工作
最近,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3年度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评估项目统计分析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主管部门和中央文化企业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开展2013年度国有资产评估项目统计分析工作。根据《通知》,报送内容包括《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基本情况汇总表》和《接受非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基本情况汇总表》。该表由中央文化企业负责填报,填报范围为本企业备案的项目,不包括报送财政部备案的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本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制度、岗位设置、管理责任落实情况;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情况及相关经济行为的完成情况;对本级及各级子企业是否按照规定开展国有资产评估及备案的检查情况;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IVSC出台信用及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