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暑期计划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9: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暑期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暑期计划

篇1

7:30起床

8:00开始写作业—9:00,然后休息

9:15—11:00安排学习

11:00-11:30休息

11:30-12:15建议学英语

12:20—13:00吃饭

13:00-13:10活动

13:10—14:30睡觉

14:30—16:30预习

16:30—17:15打篮球

17:30—18:30电脑

18:30—19:20吃饭

19:20—19:30休息

19:30—20:30提高,如奥数,看英文杂志,报纸

20:30—20:40休息

20:40—21:40复习不牢的单词和概念

21:40睡觉

这样劳逸结合肯定会有效果的,祝你成功

-----------------

早上6点-8点: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一般人来说,疲劳已消除,头脑最清醒,体力亦充沛,是学习的黄金时段。可安排对功课的全面复习。

早上8点-9点:据试验结果显示,此时人的耐力处于最佳状态,正是接受各种“考验”的好时间。可安排难度大的攻坚内容。

上午9点-11点:试验表明这段时间短期记忆效果很好。对“抢记”和马上要考核的东西进行“突击”,可事半功倍。

正午13点-14点:饭后人易疲劳,夏季尤其如此。休息调整一下,养精蓄锐,以利再战。最好休息,也可听轻音乐。但午休切莫过长。

下午15点-16点:调整后精神又振,试验表明,此时长期记忆效果非常好。可合理安排那些需“永久记忆”的东西。

傍晚17点-18点:试验显示这是完成复杂计算和比较消耗脑力作业的好时间。这段时间适宜做复杂计算和费劲作业。

晚饭后:应根据各人情况妥善安排。可分两三段来学习,语、数、外等文理科交叉安排;也可作难易交替安排。

以下是一位高考优秀考生的每日作息时间表,可供参考:

篇2

[关键字]橡胶废气 催化氧化 处理

[中图分类号]X74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169-1

在橡胶工业生产中,其废气的90%以上为挥发性有机物,该物质对大气会产生严重的危害,也影响到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1]。我国国内的石油化工生产企业对待废气的方式,往往是降低浓度后进行排放或者不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危害十分严重。因此,对橡胶生产中伴随的废气进行挥发性有机物的清理是十分重要的课题[2],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利用催化氧化技术对橡胶废气进行有效处理。

1 橡胶生产的废气来源

在我国的石油化工生产企业中,橡胶的生产全过程具有四个步骤,(1)聚合、(2)回收、(3)凝聚,(4)后处理,后处理的主要任务是对上一个单元中的橡胶颗粒进行脱水处理,并进行干燥,在这个过程中一共有四处会伴随废气的产生,分别是进料口与螺杆挤压机处排放的闪蒸气,还有在利用风力输送固体的过程中与对固体颗粒进行干燥的过程中产生的排放气体,这四处都会产生相似成分的废气,主要成分有乙烷、水汽、油雾与伴随挥发的固体颗粒。

2 橡胶废气的处理技术

在橡胶生产的排放废气上,已经形成了些有效的处理方式,但由于处理方式不同,在处理的效果上与优缺点上也不相同,这几种方法与催化氧化方法相比都具有一定的不足。

热力燃烧法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可以一次处理浓度较大的废气,但是处理过程也需要大量燃料消耗,且必须连续进行,伴随氮氧化物的排放,因此成本较高;生物处理法能够处理较低浓度的废气,并且具有低成本的优势,但是在高浓度废气的处理效果上并不好,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生物环境较难获得,因此也不方便;催化氧化是一种在特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运用金属材料作为催化剂,将橡胶废气中的物质与空气、氧气等氧化剂物质进行氧化反应的处理工艺,该种方法与上述两种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它的处理效率很高,可以一次处理较高浓度的废气,并且不需要较高的温度条件,成本也比较低廉,唯一的缺陷是随着处理过程的进行,废气中会含有多种粒状物使催化剂中毒,从而降低处理的效率。

催化氧化技术在橡胶废气中的处理也并不是单一使用的,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必须采用多种处理方式配合使用的途径,才能够最有效地对废气进行处理。在以催化氧化技术为主的处理工艺中,气体总的处理流程为先进行废气的收集与预处理,然后对其进行冷凝,接着对其进行催化氧化,最后在达标的情况下将废气进行排放。

处理技术流程为:

(1)在进料口与挤压机的出口处将产生的废气进行收集,这时闪蒸气会进入一级的冷凝处理,在冷凝的过程中会产生冷凝水,冷凝水会通过特殊方式进行收集待处理。

(2)是二级冷凝处理,也就是在上一级冷凝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冷凝,以提高冷凝处理的效果,在这个处理的过程中会产生环乙烷,环乙烷作为一种化工原料可以进行收集再利用,这时前两级的废气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冷凝处理;除雾处理,在风力输送固体的过程中与吹热风对颗粒进行干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会被收集进来进行集中除雾处理。在除雾处理中,会产生橡胶生产中使用的填充油,在此可以进行收集和再利用,这时所有的废气都已得到充分收集。

(3)收集到的废气会通过蒸汽换热器的方式进行加热,加热的作用是加大催化氧化的处理效率,在热的废气得到催化氧化后,气体需要进行一次循环以降升温后携带的热量传递给未处理的废气部分,这个过程可以有效降低能耗,节约热能成本,在利用金属催化剂,常压状态下与空气中的氧气等氧化剂多次的催化氧化反应处理后,废气可以达到化工企业的排放标准,最后被排放至大气中,也可将其送入热风干燥系统中,利用其携带的热量进行干燥处理,该处理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生产的成本,实现合理化废气利用[3]。

表中展示了笔者所在的公司进行的橡胶废气催化氧化处理对其中的非甲烷总烃与环乙烷的处理效果:

根据笔者所在的杭州梵林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的处理实践,表中呈现的数据充分证明了催化氧化处理可以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在催化氧化反应设备的入口239-257℃,出口381-455℃情况下,其催化氧化处理可以以98%的效率去除废气中的非甲烷总烃与环乙烷,处理后的废气完全达到国家所规定的《炼油与石油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为石油化工企业的橡胶生产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3 总结

催化氧化技术为石油化工企业的橡胶生产中废气排放提供了有效的处理方式,通过四步的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减少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减少对大气的污染,保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可以为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新,方向晨,刘忠生,王海波,陈玉香.橡胶废气催化燃烧处理技术[J].沈阳:当代化工,2009,38(2):191-193.

篇3

一、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问题与处理

电子文件的易变性、信息与特定载体之间的可分离性,造成人们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存在着“信任危机”。众所周知,在电子档案的输入、存储、传输和提供利用过程中存在着信息失控、污染、干扰、丢失、窃取、病毒侵犯、人为破坏等不安全因素,使电子档案容易失真,因而难以成为合法的证据。此外,通常文件的法律效力都是通过与其载体相关联来确定的,电子档案没有固定的载体,从这一角度来讲,电子档案就失去了强调其原件的意义,这样,制定相应的法律认定条文自然就遇到很大困难。

首先,要加强管理,保障电子档案的真实与完整。电子档案可以随时变换载体,或被不留痕迹地改动,为确保其真实与完整,有的办公软件就用电子印章或电子签名的方法对电子档案进行签发处理,有的可自动对每份电子档案的修改、存取、传输等操作进行实时记录,以密码形式存储并有防删改措施,从而为随时印证该电子档案的来龙去脉提供完整、细致的查考信息。目前,不少国家都是以这样严格的管理程序来保证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应该说,电子档案的真实性、有效性是可以通过严格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和科学监控程序来加以判别和实现的。

其次,电子档案要成为法律证据,一个重要的前提还是必须用法律的形式明确其法律效力,规定其作为证据的合法性。由于人们对电子档案的认识还有待加深,加之目前的技术手段不甚发达,导致不同的国家对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问题持不同态度。以电子邮件为例,美国联邦区级法院申明打印出来的电子邮件具有证据价值,而在丹麦则认为电子邮件没有作为证据的审判先例,其法律地位尚不能承认。

电子档案法律效力的实现是一种必然的法律趋势。确保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除了以技术方法和严格的管理来保证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真实与完整外,应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应的档案法规中明确其法律地位,同时制定切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电子档案管理法规,以促进电子档案的合法化和档案工作的现代化,这是档案数字化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全面进入数字化生存空间的需要。

二、档案数字化权问题与处理

数字化档案利用的高效率促使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利用数据库、数据压缩、扫描等技术手段,将纸质、声像、图片等传统介质的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并把这些数字化档案信息上网,通过网络传输、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价值。

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来源途径通常有两条,一是接收电子文件归档,一是把传统介质的档案数字化。在对传统介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有些档案是享有著作权的作品档案,在对这些享有著作权的作品档案进行收集、加工与整理过程中,必然涉及将作品档案数字化时的“权利许可问题”。

首先,要进行档案数字化,应该首先明确其来源,正确划分受著作权法保护与否的档案信息。对于那些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档案信息,要考虑档案数字化权的问题,应积极与档案著作权人协商,获其许可。对于那些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档案信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适用《著作权法》保护范围的,如: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时事新闻、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等,在对其进行数字化时,不必考虑著作权问题。一种是著作权保护期限已满的档案信息,在对其进行数字化时,也不必考虑数字化权问题。

其次,做好档案所有权和档案著作权的确认工作。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为了真正做好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工作,不仅要考虑档案的所有权问题,还要考虑档案的著作权问题,因为档案所有权与档案著作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拥有档案所有权并不一定拥有档案著作权,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就公共性档案馆的馆藏档案来说,其档案所有权和档案著作权有很多种情况:

第一,馆藏档案是通过接收的方式,把原本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收进馆中,这种档案的所有权和著作权都属于国家所有,档案馆代为行使,在这种情况下,档案馆在遵守有关法律的前提下,有权根据需要自主进行数字化。

第二,档案馆通过购买集体或个人所有的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档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档案馆没有购买其著作权,则著作权仍属于原所有者,因此档案馆要对此类档案进行数字化,必须在征得原所有者的同意。

第三,馆藏中的一些作品档案是通过受捐赠的方式得来的,这种情况下,捐赠人一般只是将档案实体所有权赠给档案馆,自己仍保留著作权,所以在数字化这类档案时,同样要征得档案著作权人的法定许可,并向其支付一定的报酬后方可进行,当然在捐赠时,声明将所有权和著作权一并捐赠给档案馆的情况除外。

第四,一些寄存在档案馆里的档案,不发生所有权和著作权的转移,档案馆在进行数字化之前,必须征得档案所有者的同意,否则就侵犯档案所有者的权益。

三、数字化档案的网络传输权问题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媒介中的档案信息可以自由地再现在网上,人们可以轻易地复制、上传、下载各种网上信息,但同时容易引起网上侵权事件,使网络中传输的数字化档案信息的保护问题变得尖锐和复杂。因为网上传输的相当一部分数字化档案信息来源于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档案,作品的网络传输权利是属于著作权人的专有权。没有经过其著作权人的同意,是不能随意上网传输的,否则就是侵权。因此,保护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网络传输权问题随着网络的发展变得日益突出。

首先,要增强法律意识。档案部门要深刻认识到网络传输权是属于档案著作权人的专有权利,在对传统介质的档案数字化时,要考虑档案数字化权问题,在把经过数字技术处理过的档案信息放在网上传输时,同样要考虑网络传输权问题。档案部门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树立起知识产权及其保护意识,保护档案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依法进行上网传输。

其次,与档案著作权人协商,获得著作权人许可。档案部门在把具有作品性质也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档案上网传输之前,应该要明确网络传输权的归属,国家所有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只能由国家授权的档案馆或有关机关上网传输,属于个人或集体所有的数字化档案信息上网传输时,必须征得档案所有者的许可,并支付其一定报酬。

四、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的保密与隐私权问题

在实施档案数字化、网络化服务过程中,在开发利用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同时,也要特别注意保密和保护公民个人隐私。在数字档案馆环境下,由于信息传递的方便性和快捷性,用户控制的难度加大,如何对档案保密、对隐私权保护就受到更加严峻的挑战,变得更加突出。这一方面需要技术上的支持,另一方面更需要档案法律和相关法律的完善及有机的衔接。

档案具有保密性,不同密级的档案只能在特定的范围内加以利用,并且具有密级的档案中不可避免地包含大量的个人隐私信息,这些个人隐私信息没有经过档案所有者的同意是不能公开的,而网络的公开性对信息资源中有关个人隐私权问题构成威胁,再加上当数字化档案信息在传输时会遇到病毒的感染、黑客的恶意攻击等问题,这些都使得数字化档案与传统介质的档案相比,泄密问题、侵犯隐私权问题更容易发生。

首先,要处理好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利用与保密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开发利用档案信息是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只有通过提供利用,才能充分发挥档案的潜在作用,实现档案的价值。但是利用并不是毫无原则和毫无控制地利用,要做好数字档案信息的利用,必须同时做好档案信息的保密工作。保守档案信息机密,也必须在有助于促进开发利用的前提下进行。正确处理数字档案信息的利用与保密的关系,应该是在充分利用数字档案信息的过程中加强保密工作,在加强保密工作的过程中促进数字档案信息的利用。

篇4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 自动化控制 设备改造

【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305-01

随着现代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更多污染物的产生,使污水处理行业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因此,给自动化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展示新应用前景的空间。文章介绍了自控技术在污水处理厂的应用、发展及实现功能,并对目前实际应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污水处理厂技术人员对自控技术的进一步了解提供参考。

一、在自动化控制技术分为两类

1.1 全自动化:人只需要作为操作员,确定控制的要求和程序,不用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一般只需要在中央控制室内通过电脑或相关的各类远程控制仪器,对厂区的各个设备进行操作。通过全自动化我们节约了人力成本,能够及时对处理工艺中产生的变化进行灵活调整、设备的操作方便易用。比如当污水处理水质变化频繁的时候,进出水量大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在中中央控制室的自动控制系统上及时调整。特别是夜间工作的时候,能够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1.2 半自动化:控制要人通过设施、设备、机械、仪器或手工等劳动力的参与。这个控制过程往往是为了确保处理工艺的精细话操作,能够及时根据所在场合的具体情况进行现场的判断操作,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节约人力在大强度工作上的消耗,比如开关阀门、机泵等设备。举例来说:二沉池低位放空本来需要人直接下去进行作业,通过半自动控制技术只需要人到现场安排好相应的排水渠道,防止水流满溢,控制好进水水位确保放空顺畅,就可以按抽水按钮自动开启或关闭放空阀,减少了人爬窨井的消耗也降低了安全隐患。但是半自动控制对人员操作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在现场工作的处置上,在规范操作上都有很严格的要求。

污水处理的工作一向都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的操作、维护和运行。越是庞大的处理量就越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去控制管理这些设备,很多时候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增加。但是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机械设备的集约化、自动化控制技术越来越被得到重视,也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污水处理的工作中来。

二、常见问题

就国内污水处理过程来说,部分污水处理厂设置了自动化控制系统,力求对整个污水处理过程实行全面监控。但由于这项工作在国内尚处在实践摸索阶段,与国外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主要问题是:

2.1 主要控制设备功能不稳定,特别是在仪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来看,不能完全达到由计算机控制的要求。

2.2 自控水平低,距智能化自动控制还有很大差距。

2.3 运行条件变化范围大,某些工艺环节尚在不断调整。

2.4 运行操作人员尚不能对工艺进行全方位控制操作。

由于以上条件限制,大多数污水处理厂的自控系统只能发挥监视和对部分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的功能。

三、污水处理厂自控技术发展概况

自动化控制系统是通过通信网络把众多的带有通信接口的控制设备、检测元件、执行器件与主计算机连接起来,由计算机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集中数据处理、集中监控、集中分析和集中调度的新型生产过程控制系统。DCS,FCS,SCADA,PLC等技术的蓬勃发展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它们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各行业现代化生产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我国污水处理厂直到90年代以后才开始引进自动控制系统,但多是直接引进国外成套自控设备,国产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还比较少。先后设置PID调节、比值、前馈、后馈、FCS,DCS和最初的以太网技术,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变革,自动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目前我国污水处理厂最为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用工业以太网配合FCS作为系统网络,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系统,该系统配以高性能、高可靠的PLC控制站,并具有服务器的最新一代的控制系统。

四、对设备的改造与完善

污水处理装置从试运行以来,由于现场电气及机械设备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自控系统的正常运行。根据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运行情况及工艺要求,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现场控制设备进行了部分技术改造。

4.1 对现场一些设备进行改造

污水处理厂要增加一台脱水机和PLC柜,为了把新增的这台脱水机PLC柜的运行信号联到中控室,避免重新进行布线。使用交换机联接两台脱水间PLC柜,通过一根信号线接到中控室交换机。改造现场的配电线路,互锁了曝气机的二次控制回路,解决了中控室不能控制曝气机启停的问题。

氧化沟的变频曝气机由于控制转换开关处在开关柜控制和机旁控制方式时,变频器模拟量4~20mA电流输入电路断开,使得不能输入变频器运行频率,变频器控制失效,不能运行。经研究,我们短接模拟量电流输入的转换开关控制回路,保证变频器的有效运行;变频器频率信号(模拟量)未能转化为运行信号(开关量)进而输出给PLC,使得上位机无法判断曝气机是否运行。经自动化人员改进后,只需给出变频器频率信号(模拟量)即可实现设备正常运行。

4.2 对PLC源程序的修改、优化

试运行中,要采用的是巡检制度,将各分散值班点集中到中心控制室值班操作。所以必须对比较重要的报警参数根据实际情况做进一步的修改。通过对PLC可编程控制器的源程序进行修改、编译,主要是启停液位、报警液位、逻辑控制、出水流量、加药间液位、提升泵站液位差等。不仅实现了设备按工艺流程运行的要求,而且机械设备运行的准确性、安全性有了很大提高,电气故障大为减少。故障点检查也很方便,大大降低了电气设备的故障率,使现场自动运行更加稳定。

4.3 加药间的自动控制

溶解、溶液池为两组,每组2 m;每组内安一台搅拌机,和超声波液位计一套,工况一用一备;

溶解池加料加水后,搅拌机工作15分钟,搅拌机停车,溶液池的液位预报警(液位现场确定);

当一格溶解池最低液位时(液位现场确定),自动关停药液输出电磁阀同时开启另一溶液池的电磁阀;

FeCl3液按照出水流量计信号自动调节频率,手动调节冲程控制投加量,使其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4.4 紫外光的自动控制

紫外光消毒采用的是德国威得高系统,控制方式采用的是液位控制,并由液位控制出水的电动阀门自动行动,使液位始终保持在1.7m,紫外光灯启动±5%左右。

五、自控系统的使用效果

当现场现出任何的异常情况,可通过监控系统和上位机系统一目了然的看出问题。有设备出现故障、上位机同时报警并停止该设备的运行,相应地计算机作故障情况记录,方便设备故障排除、管理、维护等。

六、自控系统的发展前景

从各种污水处理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上看,只是完成了人对设备简单的机械性能的操作,这种系统在智能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显得很粗糙。因为污水处理的可变因素很多,有水量、浓度、温度、气量、微生物状态、系统配水情况。供电情况、机械运行情况等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只靠预先设定的简单程序就想控制好全过程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一种更高级的控制系统,使之能对生产过程出现的各种数据给予采集、计算、分析,得出目前运行状态是否正常的结论,给操作人员以有益的提示,使自动化控制能够真正实现智能化。

参考文献

篇5

摘 要:简述了模具在产品制造业中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介绍了电火花表面技术的强化层特性及其优点,重点突出电火花表面处理技术在模具强化和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和重要意义,并展望了电火花表面处理技术在模具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电火花;表面处理;模具;强化;损伤修复

模具工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体现。但是模具在设计、生产和使用时难免出现各种问题,如模具开发设计过程中的尺寸误差过大;模具制造时人为因素产生的划擦;运行中源于外界的复杂的载荷使模具表面产生的变形和断裂,甚至表面失效破坏。这不仅使模具表面精度极度下降,还会对后期产品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对于上述棘手问题,若通过厂家前来维修、模具返厂、更换新模具来解决,既浪费时间,造成重大损失,又可能会增大生产成本。所以如何提高模具的质量、可靠性和模具使用寿命是模具研制和探索中的核心技术。

为改善和解决上述问题,对模具实施一定的表面处理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而电火花表面处理技术[1~2],既能改善模具表面质量,提高硬度和表面耐性等性能[3],又能修复模具表面磨损破坏部位,实现模具的“废物再利用”,延长模具的生命全周期,使模具能够再次投入生产,减小损失,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电火花表面技术

电火花表面技术,是利用脉冲电流瞬间放电产生的高能量密度电能,使电极材料和工件表面材料在高温高压下局部熔化,在工件表面相互熔渗扩散,发生物理化学反应而形成的具有优良性能的合金化层。强化过程大致分为:高温高压下熔融材料发生物理化学冶金反应;熔融区基体材料和电极材料以及液体与固体界面的相互扩散;温度急剧升温和快速冷却使熔区发生奥氏体和马氏体转变,细化晶粒,产生残余应力,从而提高疲劳强度。

对于强化层,它的特性与其他表面处理工艺有所区别。电火花强化层的表面形貌是由很多密集的增强相点和放电凹坑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提高表面耐磨性。强化层组织大致分为三层:强化电极和工件材料元素及氧化物、氮化物组成的表层;内侧是由电极材料熔渗扩散到基体后,经瞬间高温淬火形成的扩散层;再往里是基体组织。可见强化层的形成不是简单的材料堆积和叠加,而是由电极、工件元素以及空气电离粒子等发生剧烈的物理化学反应而重新合金化的结果。

2 电火花表面技术在模具上的应用

生活中轻工产品、家用电器已有80%以上的零部件采用模具成型,其他如机械、电机、仪表等行业也占60%以上,同时模具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后续产品的质量、经济效益及新产品的开发,所以模具在制造业中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而电火花处理技术对工件表面强化和损伤部位的修复操作方便,且成本低、能耗小,近年来来在模具领域应用甚广。如材料为Cr12的定子双槽模的表面强化,工件材料是硅钢片,强化部位是刃口内侧面,强化后根据尺寸配合进行后处理。强化结果显示,刃磨一次的使用寿命从原始的5万次提高到20万次,使用寿命提高3倍左右,耐磨性明显改善。何水云等人对全顺后立柱板进行了电火花表面强化和修复[4],减少模具拉伤状况。张蓉对模具的磨损表面也做了相关研究[5],针对不同的模具损坏提出了相应的修复方案,如HYK6700型汽车底梁拉模的凹模凸缘和圆角部分,通过电火花放电修复,重新投入使用,且延长了使用寿命。另外,在对Cr12MoV钢为材料制作的冷模具的棱边磨损和划痕表面修复和补焊[6],以及采用电火花表面技术强化修复后的模芯方面也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比于其他表面处理技术如堆焊、PVD、CVD等等,电火花表面处理技术有以下独特之处:

(1)应用范围广,可适应于众多导电材料,以及可熔融金属和陶瓷材料。

(2)易于实现自动化,在表面强化或修补的同时,不会产生噪声、水等污染,是一种良好的环境友好型表面处理技术。

(3)可应用在构造复杂、装卸不便的零部件的表面强化和磨损修复,如零件的内孔、凹槽等部位。

(4)操作简单,对需要强化的部位要求不高,仅仅简单的前处理即可。对有些表面粗糙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甚至可以不做处理。

(5)能量输入低,瞬间的脉冲电流能量使强化区域局部熔化,热影响区及变形较小,能保持基体的内部力学性能,故对基体的影响甚微。

(6)冷却凝固所需时间极短。电火花放电脉冲宽度比脉冲间隔大,放电产生热量迅速扩散到工件其它位置,所以热量不会聚集在强化或修复部位,实现冷焊。

(7)强化层与基体的冶金相结合度较强,不易脱落和皲裂,明显优于其它处理技术。

(8)强化层组织细密,厚度均匀,一致性较好。

(9)电火花放电设备携带便捷。这对于大型笨重工件或装卸困难的设备实施表面强化或在线表面修复尤为重要。

3 模具电火花表面技术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出现,产品功能的多样化和结构的日趋复杂化,这就要求结构和设计更为复杂的模具与之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大力推动了模具朝着高精度、寿命长、制造周期短、低成本低以及中高档方向迅速发展,使模具具有更为优越的使用性能和价值。

电火花表面技术是以传统处理方法为根基,继续延伸和扩展而成一种表面技术,具有多种技术、理论和方法的交叉性与综合性。而模具电火花表面强化和修复是制造业节约成本和节能降耗的有效手段,通过改善传统的表面处理技术或者在其基础上融合各种处理技术,开拓创新出更适宜提高现代模具性能的强化工艺方法,实现了节约稀有金属材料和降低能耗的目的。对于因尺寸设计不当导致的错误加工以及运作过程中出现的磨蚀,采用电火花技术进行及时补救和修复,可使报废模具获得再生,最大限度的减少经济损失,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效益。鉴于电火花处理技术的易操作、低能耗和小成本等优点,这种技术在模具行业的应用前景将会越来越大,应用领域也会越来越广。

4 结语

电火花表面强化技术对模具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是“防患于未然”,即通过这种处理技术,提高模具表面特性,延长其使用寿命;二是“亡羊补牢”,也就是对因生产超差、运行磨损和源于恶劣工况影响导致的模具破坏进行修复,使其投入再生产,延长模具生命全周期,最大挖掘产品的使用潜能,使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是积极响应国家“节能降耗,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完美体现。迫于模具产业发展的高要求以及制造业的不断壮大,电火花表面处理技术在模

(下转第251页)

(上接第23页)

具上的应用也将得到进一步推广,同时在其他众多领域也势必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游国强,陈勇,张均成等.电火花堆焊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J]. 材料导报,2011,25(11):119-123.

[2]钱苗根.现代表面工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3]高玉魁.模具的表面强化与涂层改性工艺技术[J].金属加工,2009(09):17-19.

[4]何水云,杨安.电火花堆焊工艺在冲压模具维修上的应用[J]. 金属成形工艺,2004,22(03):72-77.

[5]张蓉,杨湘红.用电火花强化工艺修复模具磨损表面[J].模具制造,2003(03):49-50.

篇6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智能技术是一种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应用广泛,尤其是在当今电气工程自动化领域更是有着重要应用,智能技术可以进行图像识别工作、可以处理语言指令达到电气自动化控制的目的。智能技术逐步发展,渐渐成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将分析智能化技术的优势以及基础理论,让人们对该技术有个大体的了解。智能化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了人工智能发展出来的新的科学,在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电气系统运行以及电气试验分析中都有广泛应用和突出表现,为人类的生活做出了越来越多的贡献。智能化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从其出现到使用如此广泛的今天只不过经历了数年的时间,这样的神速证明了该技术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一、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简介

(一)、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控制语言的标准化

随着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科技快速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电气工程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形成了自动化控制的新局面,计算机有专门的计算机语言,将计算机语言实现标准化,可以更方便的对计算机进行编程和维护工作。

(二)、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关于信息系统的运用

伴随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也广泛应用于电气自动化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分为横向和纵向发展:(1)在信息技术发展的纵向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管理层面上,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通过相应的平台将企业中的数据信息实现实时共享,将管理流程进行简化,提高效率,同时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画面进行截取,从而掌握关于企业生产信息的最新资料。(2)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横向主要是指在整个电气设备、控制系统等方面进行发展。

(三)、分布式控制系统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现如今,分散控制系统在企业中广泛应用,发现了很多关于这种系统的不足。分散控制系统是通过使用模拟技术和数字技术相结合开发出来的系统,其使用模拟技术的部分具有可靠性低,维修困难等缺点。

二、智能化技术概述

(一)、智能化技术理论

智能化技术是一种新的技术科学,它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智能化技术主要是为了模拟人脑的智能工作方式,将这种工作方式投入到机器的设计之中,让人类从复杂工作中解脱,由机器代替人进行工作。通过对智能化技术的研究目标和本质方向的理解,科学家制造出了一个智能化的机器,这个机器可以做出与人类大脑类似的反应,并可以进行语言识别或图像识别等工作。智能化技术的说法出现的很早,在1956年便提出了这种说法,从提出至今,几十年间智能化技术迅速的发展着,信息论、自动化、生物学乃至语言、哲学方面都有涉及,其涉及范围之广令人惊叹。它的主要研究目的就是让机器带有智能,在机器的使用过程中能够收获智能效果,通过机器进行复杂劳动,造福于人类。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智能技术的应用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该技术的应用加强了整个劳动分配过程,大大减少了人类的工作量,让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智能化技术的广泛使用,可以让我国廉价劳动力的输出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智能系统类似于人类的判断和处理功能,能够让我们的生产力得到加强,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智能化技术的优点

针对不同的智能化技术控制,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讨论。但是一些智能化技术控制器,例如:模糊神经、模糊、遗传算法和神经都是一种类非线形的函数近似器。采取这种的分类有利于对总体的了解,同时会促进对控制策略的综合性开发。上述的智能化技术函数近似器具有常规的函数估计器所不具备的优势。首先,在很多情况中,精确的掌握控制对象的动态方程是很复杂的,因此控制器在设计实际控制对象的模型时,往往会产生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例如:非线性时、参数变化等,这新信息通常无法掌握。而智能化技术控制器在设计的时候可以不需要控制对象的模型。依据下降时间、鲁棒性和响应时间的不同,智能化技术控制器通过适当的调整可以提高自身的性能。例如:在下降时间方面,模糊逻辑控制器比最优秀的PID控制器要快4倍。在上升时间方面,模糊逻辑控制器比最优秀的PID控制器要快2倍。与古典控制器相比,智能化技术控制器具有更容易调节的特征。

三、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的运用

(一)、应用于电气智能控制

结合了智能化技术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了无人操作、高效化及自主化等特点完美体现在电气工程控制运行中,这样也有利于智能化在电气自动化工程中的发展,为其在电气行业领域里开创良好的开端。按照传统方式设计的方案,不仅大大降低了电气工程达标率,同时给修改工程带来极大难度;然而当前由CAD技术及计算机辅助软件完成的方案,仅就工程工期的方面就给整个工程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更加突出的是提高的整个方案的质量及应用性能,大大提高了智能化技术应用的实用性,也充分体现了CAD技术在优化设计方案方面有较好的作用。

在电气自动化设计过程中,有很多原则需要遵守,文章将详细讨论几方面主要原则:第一,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生产机械和工艺的控制要求必须得到有效的满足,同时必须根据微机处理技术采取管理措施;第二,电气自动化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控制的要求,保证在设计方案中实现耐用、简单、经济、安全的原则,充分满足电力系统为用电用户提供安全可靠放心的电能;第三,电气自动化设计方案中,协调电气与机械的关系,例如当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将机电结合控制方式应用到机械生产方面,以此来满足对生产控制的需求,因此务必重视对电气及机械的协调作用,以此为基本出发点,将工艺技术要求及设计制造成本等因素考虑进去;第四,要注意电器元件的选择,不仅要考虑经济适用性,还要考虑技术性。

(二)、故障诊断

任何设备都不是永远完好的,出现故障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设备运转过程中我们要多加注意,这样有利于早日排除故障甚至避免故障。设备在发生故障之前一定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情况发生,这些情况通常是故障的直观反映,在发生这些情况时,合理的利用智能化技术便可以有效地进行诊断。电气设备中,变压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电气设备的维修与监测人员一定要时刻注意变压器的运行状况,必要的保养和维修一定要做好,这样可以尽量延缓故障的出现但不可避免。

(三)、优化设计

电气设备的设计,是电气工程自动化在控制过程中无法避免会涉及到的重要问题,其设计过程复杂繁琐,对工作人员的能力有很高要求,工作人员要有相当高的专业素养,对电气、电路甚至磁力方面的知识都要有很好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在设计工作中能够对这些知识使用的得心应手。在传统的设计过程中,手工设计一直占有主导地位,但这样的设计方式效率很低,并且不十分精确,在出现问题后修改也很不容易。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设计过程被改革,现在的设计通常使用CAD软件与计算机相结合来完成,这让设计所用的时间大大减少,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所设计的方案质量和使用价值都比传统的设计要好得多。智能化技术当中的遗传算法是一种非常先进、非常实用的技术,因为它的使用,设计得到了一定优化。

结束语

总之,电气工程自动化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对很多的技术都进行了利用,在科学性以及合理性方面也进行了重视,不管其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着多大的难度,都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解决,同时,要保证电气自动化工程能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建筑,电气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TU19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随着建筑行业规模的逐渐发展,其中建筑电气工程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其建设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人民的日常生活水平的高低。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同时人们生活水平也逐渐改善,这就对居住环境、建筑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也是越来越细致,需求的个性化特点也开始逐渐凸显。传统的电气工程施工对象包括控制装置、相应的电缆、变压器、照明装置、发电装置等等,此外,施工后的后期维护和维修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内容。

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需求,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大范围应用也是应运而生。电气工程中的智能化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高科技技术,内容包括GPS系统、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自动控制以及专家系统等。从应用的方法和研究的对象来看,这门学科的复杂性和交叉性比较明显。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方面的应用将改变原有的工程作业模式,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改变也是巨大的。

二、智能化技术的优势

通过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广泛应用,能够实现对建筑中的现场控制器包括配电、中央空调、排水、照明以及电梯等系统的实时监控和控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设备的合理运用。

1 能够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监控

在比较大型的建筑当中,由于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功能方面的要求也是多种多样,导致了电气系统组件会非常多,庞大的系统组件数目往往会导致故障发生,并且较大的数目又会导致工程人员无法及时有效的找出问题,这就给楼层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在采用智能化系统之后,通过“采集――处理――反馈”的应用模式,能够实现对楼层的各个系统进行全方位数字化和信息化的监控,保证了将信息反馈到控制中心的及时性,同时可以有效地将控制机指令下达到子系统当中,进而达到了全天24小时不间断地实时监控和采取有效的管理。

2 输出控制指令及时有效

通过电气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可以根据控制指令及时地对终端的操作和执行系统发出控制指令和信号,以达到控制目的,在智能建筑设计之初,就应该充分考虑到智能建筑电气系统的功能,将智能化的概念应用到设计当中,首先需要的是一套比较完整的电子信息技术的控制系统,并完成与设备的有效链接,这样就能较充分地将数控体系的准确性和调节性利用起来,建立一整套的楼层远程监控和管理系统。

3 联动性能的加强

楼宇的智能化可以大大加强自动化设备之间联动性能。智能化技术可以将楼宇中的安防、消防以及通风照明等自动化系统整合为一个整体,这样做的结果便是其联动性能的充分加强,实现了不同子系统之间的资源和信息的优化配置,在需要进行控制和响应的视乎也能做到联合互动。

4 安全性能增强

智能化在楼宇的安全方面贡献将是巨大的。首先电气系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而且随着自动化设备的逐渐普及,安全方面的问题也正在进一步凸显。设备本身的问题、操作不符合规范甚至是周边环境条件的不利变化都是安全风险的导火索,都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而通过利用智能化技术就可以大大提高安全性,因为智能化系统将全面提高监控的强度和范围,并能够采取遥控模式来对险情做出及时的报告和反馈,从而降低伤害风险。

三、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形式

1 自动化控制方面的应用

电气化操作在电气自动化方面一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作。而电气控制又处在整个的建筑电气工程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内,通过电气控制的智能化,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这对于加快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的提高以及成本的降低都是有利的方面。

2 在故障检测分析中的应用

在利用智能化技术进行控制的同时,通过智能化检测功能就能够较好的反馈出故障问题的原因和所在。电气工程因其运行的长时性、线路的复杂性以及故障的突发性和隐蔽性,故障的发生是很普遍的并且很难发现其中的原因所在。在传统的故障诊断方法中,通常检测的时间较长、准确率也不是很高。而通过智能化的应用就可以很清晰且快速地判断故障所在,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

3 在优化设计方面的应用

智能化技术可以在电气自动化设备的优化发面发挥作用,包括智能化技术的遗传算法以及专家系统。遗传算法模拟的是生物遗传学方面的规律,对设计的优化进行“一代一代”的搜索,以确定最为优化的基因配置。而专家系统则是在专家经验的基础上增加机器的学习样本,并试图利用原有的经验和新的学习体系实现对新问题的解决。在实际运用中,需要结合两种方法的优点,配合使用来实现电气设备的优化设计。

四、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虽然智能化技术有诸多优点,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些问题,避免因为过分追求技术上的先进,导致使用的不当。首先便是经济方面,由于智能化技术包含了当前较为先进的前沿技术,其开发和使用成本一直是困扰智能化技术使用的瓶颈之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智能化技术的使用范围和程度是控制成本的有效手段。其次是设计方面,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脚踏实地,从实际需求出发,不过分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合理对待系统自身的缺点和局限性,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降低施工的难度,从而实现减小运行管理成本。

结语

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智能化领域的广泛应用也进一步的促进了建筑电气智能化的发展。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优质舒适生活的进一步向往,同时也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智能化在建筑电气方面的应用前景会很广,随着智能化系统的完善,在不远的将来一种全新的居住和生活方式会由智能化带到我们眼前。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热加工强化技术;汽车修理;应用分析

1 化学热处理表面强化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化学热处理技术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其工艺通常是将钢铁工件置于一定温度的活性介质中保温, 使一种或几种元素,例如渗碳、渗硼、氮化、碳氮共渗等工艺手段,渗入表层,以改变其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并形成单相或多相的扩散层,经过淬火提高表层硬度和耐磨性,达到表面强化目的。

汽车发动机活塞肖可谓此类方法的典型零件,发动机工作时,活塞肖承受着活塞上全部负荷,在力学性能上承担弯曲、疲劳、冲击,其直径精度要求3m以内,从而耐磨性要求很高,因此活塞肖表面要求 HRC60-HRC62、芯部要求HRC26-HRC34,希望既有耐磨性,韧性好、强度高。应该说活塞肖零件虽小,却性能要求很高。活塞肖材料用钢。过去多用20号钢,以后均改用20Cr、或 ASTM5120、4718、6118、并以冷挤压工艺成型,经过渗碳、淬火、回火、喷丸、磨光、抛光完成。

汽车变速器齿轮、转向拉杆的球头肖、钢板弹簧肖等重要零件均采用渗碳淬火处理,特别转向球头肖属于安全件,处理更应慎重,渗碳前应先镀铜再渗碳,以防颈部淬透易断造成事故。

现动机中还有一种汽缸套壁很薄,一般铸铁是不能承担的,而是钢缸套并用氮化工艺处理,氮化层深度为 0.1~0.6mm、硬度要求 Hv1000 以上( 相当于HRC68 以上) 。氮化工艺有硬氮化、软氮化。硬氮化又称抗磨氮化,其目的可获得高硬度、高耐性、高疲劳权限。但硬氮化用钢较严,一般是38CrMoAI钢、软氮化的用钢范围宽,表层硬度相当HRC52-HRC62。硬化层薄(铁氮化合物层0.01~0.02mm) 。

软氮化方法有气体软氮化和液体软氮化,气体软氮化是在含有活性的碳,氮原子的气氛中进行低温碳,氮共渗。常用的共渗介质有尿素、甲酰胺和三乙醇胺,在软氮化温度下发生热分解反应,产生活性炭、氮原子,液体软氮化主要是氰化盐浴炉中进行。

汽车零件修理中有万向节的十字轴颈、花键轴的花键槽、变速器的换档移动轨、中间轴、倒档齿轮轴等维修配件。其工艺主要是堆焊,机械加工恢复尺寸,再进行化学热处理进行强化。

2 表面淬火强化

表面淬火强化是不改变零件表层的化学成分。通过表层相变获得强化的方法。常用的工艺有火焰淬火、高温快速淬火、高频和中频感应加热淬火等。

火焰淬火是以高温火焰为热源的一种表面淬火方法。常用的火焰:乙炔――氧火焰最高温度3200℃、煤气――氧火焰最高温度约2 000℃。高温火焰将工件表面快速加热到淬火温度,随即喷水或投入冷却水中快速冷却,即可获得所需的表层硬度。

火焰淬火的零件表层堆焊时选用焊条含碳量应为>0.6%。如万向节的十字轴颈的堆焊焊条选用废气门弹簧即较为理想。高温快速淬火也是较为简单方法:即以铅溶液炉为主要设备,将铅溶液加热至900 ℃以上,工件迅速投入高温溶液中,工件表面迅速达到淬火温度,即时投入冷却水中淬火。再进行回火即完成。但要注意的是铅在高温蒸发中,毒性大,必须做好排风通气工作。对汽车零件来说,主要是高、中频感应加热的表面淬火,尤其高频淬火应用广泛,例如锻钢材质的曲轴轴颈表面,凸轮轴凸轮表面,转向节主肖的外表面淬火等。

3 熔铸法强化

熔铸法即将强化的金属、通过熔化浇铸在零件需要的强化部位,达到冶金结合或接近冶金结合的结合强度,强化工作表面成分和性能根据零件技术要求选择配方和处理措施。

(1)很多轻型车的制动鼓,鼓的工作面应是灰铸铁,而制动鼓的轮辐需要具有刚性的钢板制成,这就需要将灰铸铁熔铸在钢制的轮辐上。

(2)在有色合金熔铸方面现今逐渐淘汰,早期的连杆轴承、曲轴主轴承均有直接熔铸在基体上的结构。随着技术进步熔铸法也逐渐淘汰,在修理中常以堆焊、喷焊所代替。

4 堆焊法强化

4.1 手工电弧堆焊

手工电弧堆焊是一种简单的堆焊方法,无需专用设备,一般电焊机均可使用,直接焊机更好,场地不限,机动性好,根据零件强化层的性能要求选择焊条即可达到目的。堆焊与焊接的区别在于堆焊对焊层的熔透深度无特殊要求,在保证合金结合的条件下,满足焊层金属的化学成分和应有的机械性能。在汽车零件中采用堆焊强化的常有: 发动机凸轮轴的进、排气凸轮顶尖部位的强化和磨损修复。其焊条常选用“堆 212”牌号焊条,该焊条为铬钼型堆焊焊条,堆焊层化学成分可获得 0.5%C、2.2%Cr、1.5%Mo。堆焊层硬度>HRC50。凸轮的成型加工可在凸轮磨床上进行,或手砂轮机在样板依托下进行。

4.2 自动堆焊

自动堆焊主要借助机械运动和控制,工件转动与轴向移动均可自动进行,焊丝在焊剂保护或振动的动作下实施堆焊。其生产效率比手工堆焊高9~14倍,劳动强度改善,堆焊层表面均匀,工人的操作技术要求不高。自动堆焊对电弧可分为有保护和无保护两种,有保护堆焊有蒸汽保护,二氧化碳气体保护、溶剂保护等。无保护堆焊主 要有振动堆焊。

4.3 振动堆焊

振动堆焊我国开发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已广泛用于汽车修理的零件表面强化和尺寸恢复工作。振动焊的主要设备是振动焊机头,振动焊机头安装在专用机床或车床的拖板上,它包括送丝机构、振动机构、喷水冷却机构、振动机构有凸轮和弹簧组成,也有电磁机构。堆焊过程中焊丝始终处于振动状态间歇地触接工件的表面上产生电弧并熔化金属,基体金属的熔化深度较大,在熔化金属中基体金属与焊丝金属几乎各占一半,用于强化表面的焊丝一般采用70号或 65Mn钢丝,在主,付喷水口喷水速冷下,提高了表面度,减少工件变形,经过直接磨削加工,达到需要尺寸的强化工作面,表面硬度一般为 HRC45-HRC55。为了提高硬度在冷却水中加入5%碳酸钠以提高冷却速度。为了稳定电弧,减少金属爆裂和损耗,在电路中串接一个电感,可使电级金属损耗从 30%降到6%~8%,而堆焊层的厚度从0.6~0.7 mm,增加到 1.4~2.5mm、或更高些、电感值的大小影响到短路电流的增长率。电感值过小电流增长加大,飞溅明显增大,电感值过大则短路电流增长率小,电弧的稳定性破坏,通常电感值为0.1~0.2毫亨飞溅最小。

5 结论

有些合金钢材料在焊接以后,其焊接接头会出现淬硬组织,使材料的机械性能变坏。此外,这种淬硬组织在焊接应力及氢的作用下,可能导致接头的破坏。如果经过热处理以后,接头的金相组织得到改善,提高了焊接接头的塑性、韧性,从而改善了焊接接头的综合机械性能。在设计热处理工艺时,应注意材料性能和热处理过程的特点,防止热处理本身带来的问题,消除加工过程中的质量隐患。

【参考文献】

[1]热处理手册编委会.热处理手册.第2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篇9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 油气 储运 应用

一、引言

油气储运的自动化技术在储运工作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得到各部门的认可和好评,解决了油气储运量大、劳动力大、安全性小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促进油气储运的自动化进程,根据油气储运的工艺特点和自动化技术设备的使用情况,提高油气储运的工作效率,带动油气储运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油气储运的网络管理信息自动化

自动化技术在油气储运管理部门的应用过程中,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随时的了解和掌握调阅的数据资料和数据的报表,通过网络信息自动化技术不断地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提升整个团队的油气储运管理人员的技术管理水平,同是油气负责生产的管理部门可以对油气产品进行详细的检查,全面、系统的掌握油气储运的数据状况、油气的运输情况以及运输中的相关报表,以便随时对操作站命令,更好地对生产、存储、运输做详细的任务规划,提高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利用效率,提升储运的生产效率,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自动化技术在油气储运质量管理部门中的应用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对生产现场的监督力度,保证产品的质量,及时的了解技术产品的质量监测数据,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防止出现质量方面的事故;油气储运的安全管理部门可以利用自动化技术对油库进行实时监测,了解油库的安全管理状况,定期定时的进行检查和巡视,并由监视安全管理人员记录详细的参考数据,尤其是要害的部分做特别的记录,为安全隐患做好处理准备,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大大提升油气储运企业的安全管理状况。

三、油气储运生产作业中自动化技术的作用

1.油气储运生产作业

生产作业的操作人员需要预先输入一些工作流程,根据相关的作业要求,选择适合生产作业的工作流程,针对不同的作业生产,选择自动或手动的方式选择工作流程,自动设备作业时,主要通过操作人员将已经设定好的数据输入操作战中,使工作流程可以自动开启对应的阀门,并对其相应的阀门进行监视,人工手动操作时,根据操作人员的操作指令和现场操作状况作出相应的阀门操作,出现问题时及时的报警。

2.生产操作的有效管理

加强生产作业的操作化管理,准确的记录操作数据,加强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和责任心,降低因操作不当引起的安全事故,操作管理部门应该制定详细的岗位执勤表,通过岗位的巡查对整个操作设备的工作设备进行巡视,进而加强巡视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和责任心,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部分都要进行详细的档案记录,操作记录不能随便修改。

四、自动化技术在油品储运中发挥的作用

1.对油气储运监控系统的检测

经过实践验证,原油的输送主要依靠应用管线的输送,但是管线的输送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一方面是摩擦时产生一定的阻力,另一方面是散热中出现一定的损失,在进行输送时要将这两个缺点进行能量的提供,以加热站来提供所需要的热量,以泵站来提供所需要的压力能量,油气作业管理中,准确地把握这两种能量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能量的散失对整消耗起着重要的作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阻力会影响油漆的粘度性能,粘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温度的控制,因此,要对加热站的温度进行准确的控制和判断,完成各种油气储运的作业任务,降低原油的粘度,使摩擦阻力的损失最小化,防止散热造成的损失。只有将信息化技术与自动化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油气储运的参数,提高油品储运的工作效率,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对管线进行实时监控,收集首端与末端的压力,根据温度、粘度等不同的参数,对数据信息传送到控制室,所以,计算机系统和自动化技术收集有效的信息,优化输油的参数,有效控制流量。

2.加强油气运输设备的工作效率

油气运输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可以通过电能消耗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油气储运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在油气的运用中,减少过滤器摩擦阻力造成的损失,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原油的温度和粘度,加强自动化技术在各方面的运用,实施自动监控技术,提高作业的运行效率,计算采集后的信息数据,对整个系统的消耗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根据油温的变化,对燃烧器进行改装,调整供风系统,加强燃烧设备的工作效率。

电能的消耗会影响到泵类设备的正常运行,对大型的泵类设备进行自动化设备的监控,监控的原理通过消耗掉的能量计算电机损耗的电量,根据泵类设备的压力和流量了解泵类输出的最大功率,将现场的测试参数准确的记录,分析泵类设备的变化和应用状态,分析泵类设备变化的影响因素,制定解决方案,更好的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同时,对于管道中摩擦阻力的损失、管道阀组的构成及原有的流量、温度等做详细的了解,在一定的承受范围内,降低能量的损耗。

3.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

自动化技术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对油气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十分重要,油气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减少因操作失误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加强操作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持证上岗,以较强的专业技能进行作业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油田运输的正常运作。

五、结语

油田原油运输中运用的自动化技术,不仅解决了油气储运量大、劳动强度高、安全性低的问题,还有效地提高了油气作业的工作效率,减少油气运输作业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生产的安全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和机械设备的更新,自动化技术被应用在各个行业领域,自动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也在逐步的完善,尤其是对操作技术人员和监控人员的要求也在加强,只有通过专业的考核才能具备上岗的资格,在自动化技术原油储运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自动化技术,增强企业原油储备的运行效率,为原油的自动化计量等方面奠定知识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油制气 污水处理 工艺改造 生物强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Q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1

在油制气企业生产工艺中,通常采用重油的催化裂解方式来实现管道煤气的生成,在生产过程中,对废水的气相色谱分析可知,其化学组分含量不仅种类多,而且芳烃类化合物的含量远远超标,为此,如何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的污水的污染物浓度,特别是如何实现cod值、NH3-N值等的含量是当前油制气企业迫切关注的关键问题。

1 改造传统A/O工艺,实现油制气污水的高效处理

在过去的污水处理工艺中,A/O工艺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缺氧-好氧污水处理系统,其工艺优势可以实现对高浓度工业废水的快速处理,在油制气污水处理应用中也比较常见,通常设置在隔油、浮选后采用A/O生化处理工艺来实现对污水的处理,由于该系统集曝气、沉淀于一体,但因系统的运行不够完善,生化处理能力有限,因此需要对此进行一系列的改造,以适应现代企业污水处理的要求。

1)对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设计等方面进行改造,以满足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时的连续性,比如通过对三格的焦油循环水池改造成五格,可以有效延长沉降时间,提高了焦油的沉降效果,溢流出来的焦油水含量显著降低,大大减轻了下一道污水系统隔油处理的负荷。同时,通过在油水分离器的底部增加开口,并通过蒸汽加热装置实现对下层油物的及时处理,能有效的处理掉油水分离器的内的大量油物,提高了除油效率,经过实验检测可知,有过去的1000 mg/l降低到300 mg/l,对污水石油类的浓度处理实现了显著提高。

2)通过对浮选工序的改造,使得过去一开一备的浮选池改造成既可以串联又可以并联的多效压滤效果,并在浮选过程中,增加了加药、溶气装置,实现对浮选效率的提升,另外通过一条回流管,还可以实现对不符合要求的浮选出水和厌氧吸水实现回流处理。

3)完善污水生化流程,比如将过去由厌氧池进入污水系统的方式改为从浮选工序进入,通过先浮选除油后,再进入厌氧池,可以有效避免对生化工序的负面影响,同时,在表曝机上加装变频调速器,可以实现对曝气池运行时间的有效控制。

2 强化对cod值、NH3-N值等指标的技改策略

在油制气污水处理系统中,只有切实将cod值、NH3-N值的处理实现有效提高,才能符合国家对企业污水处理能力的要求。为此,结合现代生化处理系统要求,通过不断的实验和探索,以期实现对cod值、NH3-N值等的有效控制。

1)实验室生化技术培育

在实验室生化技术培育过程中,从选育有效微生物开始,制定相应的实验指标和实验策略,并对实验过程中的各类数据进行有效的标记和比较,以实现优质的降解微生物群落。通过对废水的活性进行研究和分析,在C/N比失调和去除高浓度氨氮的情况下,如何能够保证微生物的含量,因此,采用常规的培养方式难以实现降解活性,只能通过不断的训化,反复试验才能确保高效的降解菌落。

2)生物强化技术的充分应用

在油制气污水处理系统中,由于难降解、有毒的废水中,微生物的增值速度通常比较低,通过实验室进行筛选出高降解菌和硝化菌,利用一定的实验方法如饥饿法,压力法等,将这些微生物投放到缺氧池和活性污泥中,这些富集着高效可降解菌和硝化菌株,能够对污水中的有毒污物进行有效的降解,从而实现污水处理的

效果。

3)对缺氧-好氧工艺进行改造

在石油化工领域的污水处理中,多以还原型化合物为主的污水适宜采用好氧型反应,同时,为了增加生物填料的氧气,将过去的由下部进水的方式改为从上部进水,这样就可以在缺氧池的表面形成三维的生物膜,在废水流经的过程中,与生物膜表面的微生物发生反应,从而更加有效的降解污水的效率。

4)采用多孔的缺氧池填料

将多孔的填料充填到缺氧池,利用微生物的吸附性,投放大量的可降解菌和硝化细菌,并在填料表面形成富含微生物菌株的生物膜,即使是气温较低的冬季或者高浓度的cod值、NH3-N值的条件下,也能有效的增强缺氧池的减毒效果。

3 生物强化技术指标及问题

通过对油制气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的改造和调整,通过引入生物强化技术之后,其对污水处理能力实现了较好的处理效果。通常情况下,油制气企业的污水发生量比较大,污水cod值、NH3-N值的浓度又特别高,其污水处理系统的承载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制,通过调查,个别不堪重负的污水处理系统,其处理效果还难以实现对国家规定的一级排放指标,即cod≤ l50 mg/L,NH3-N

综合分析生物强化技术,通过对传统的A/O污水处理工艺的有效改进,并通过实验制取有效的可降解微生物和硝化细菌,加强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平衡性试验,以实现多级、多通道、全面的污水处理能力的提升,争取实现污水cod值、NH3-N值的国标要求。

总之,在油制气企业污水处理系统中,通过对生物强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利用可降解微生物和硝化细菌来实现对石化工业废水的有效处理,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生物强化技术的关键是培育优良的可降解微生物和硝化细菌,并对缺氧池进行适当的改造,以实现为可降解微生物和硝化细菌的生长建立适宜的环境,从而得到减毒去污的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