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机构绩效考核细则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9: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工机构绩效考核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下半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办就办好、滴水穿石”的要求,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创建“三个城区”统揽人力资源事业,深化改革创新,坚持依法行政,全面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全力服务全区创新发展,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深化质量就业研究和结果运用。继续完善质量就业指标和调查手段,深入开展2015年度“质量就业”体系评估工作,参考以往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体系和方法,在“公共就业服务”和“创业扶持”部分加大可量化的评价指标比例,使体系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各街道就业创业工作水平,并尝试将该评价机制深化到对区属各部门就业创业工作、外来建设者公共就业均等化等工作领域。
继续实施创新创业“龙翔”工程。完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任务,实现促进300名我区户籍高校毕业生和其他失业人员创新创业,带动就业10000人以上。重新构思和打造“龙翔”工程升级版,拟草工作方案交区政府审议并印发实施,为就业创业工作提出更全面、更具有操作性的顶层设计方案。继续设立创新创业项目,使创新创业项目库内存项目达600个以上。完善“两团”导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不断提升创新创业导师团和创新创业特聘导师团队伍的创新创业服务水平。坚持以“龙翔”工程推动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确保全年新增就业1.5万人以上,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
开展“__嘉年华”系列活动。整合创新创业企业资源,组织开展“奔跑吧,__”、“创新创业书记大讲堂”、“__风采”等一系列活动,展示我区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成果,宣扬和普及__文化,进一步掀起创新创业新热潮。
不断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在当前省、市公共就业政策未作调整之前,继续实施补贴性公共就业政策,确保全区就业形势稳定。根据市里将就业服务业务下放的要求,把政策资金支付最后环节下放街道,实现街道在公共就业服务业务的办理上负总责、负全责。继续开展就业观和创业观教育,转变户籍居民就业观念,培养户籍居民更加主动的就业创业意识,促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促生存型创业为创新创业。
抓好人才基础工作。研究制定《关于推进人力资源强区建设加快提升人力资本竞争力的若干意见》,不断推动人力资源要素带动和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我区集聚、融合、裂变。加强人才基础性研究,继续完善人才预警体系研究,优化800家企业观测点布局,开展企业信息员专项培训,逐步建成多维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强化人力资源市场监管,构建良好市场秩序。建立“深龙英才”微信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宣传各项人才优惠政策。
推进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继续发挥产业园区创建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加强与市人社局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联系,形成创建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的强大合力。建立园区管理队伍,制定园区功能区域规划,完成多功能人才要素市场装修,策划开展园区招商推介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招商入驻等系列工作,引进国内为知名人力资源机构入驻园区,实现政府引导、市场配置的人力资源服务目标。
打造人才工作品牌项目。组织在本地以及长沙、成都、广州开展4场“优才中国行”招才引智活动,打造招才引智品牌。深入实施“蓝领聚龙”工程,组织校企合作活动,加强校企双方深层次合作,解决我区企业发展中的技工短缺问题。举办企业经理人“约访谈”活动,及时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及意见建议。开展__区2015年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举办眼镜定配工、电焊工、护理员、西式烹调师、汽车维修工、数控铣床操作等6个工种的技能竞赛和表彰。
全力推进“大职训”体系建设。继续完善职业培训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修订__区职业培训十三五规划,启动2所中专薪酬改革,完成培训学校挂牌运作,建立适合我区实际的“大职训”体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新特点,研究开发各类培训课程,整合培训资源,加强职业培训师资队伍培养,推动职业培训信息化网络化发展。探索职技能人才政府认证、企业自主评价、行业评价、学分互认多种方式并行的评价体系,打通个人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通道。
深入推进全民素质提升
计划试点工作。加大教学手段和课程内容的改革创新力度,推进“互联网+微课”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加强教育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统筹各种实操资源,妥善安排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监管水平,确保在职劳动者中职教育取得实效,为深圳市明年全面推行全民素质提升计划积累经验。大力推进全国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示范区建设。加大劳动争议大调解体系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行业协(商)会调解组织建设和深化企业社工综合服务,并加大指导力度,加强行业调解员培训,引导企业主在企业内积极推进劳资纠纷预防调解工作,将纠纷化解在行业、企业内部。坚持“动态监控、重点排查、部门联动”的工作思路,加强劳资纠纷的全面排查,探索研究“劳资纠纷隐患排查互联网+方案”,实现劳资纠纷隐患的高效预警;推进劳资纠纷分类处置工作,完善化解处置新机制,提高处置效能。
打造以企业为责任主体的劳资纠纷源头稳控体系。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增强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完善劳资关系治理架构,帮助企业形成内部争议预防、协商、化解等系列机制,切实做到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重大疑难问题早报告,切实提高企业自治能力。探索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管理办法,不断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为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拟定8月份在__街道召开劳资稳控经验现场会,全面推广__街道的经验做法。
探索和谐劳动关系城区+园区(社区)模式。坚持以和谐劳动关系城区建设为龙头,制定和谐劳动关系十三五规划,不断修正完善城区指标体系;做好和谐劳动关系园区建设,加强对试点街道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园区的指导和建设力度;引入第三方进行劳动关系评价,营造健康和谐的劳资环境。
积极探索仲裁员专业化改革。逐步完善区仲裁院聘任制仲裁员综合管理改革方案及实施细则,力争年内向全区推广。全面推行仲裁要素式办案模式,加强专兼职仲裁员队伍建设,提升办案效能,努力完成上级部门要求的累积结案率达93%的任务指标。
继续深化聘员管理综合改革。针对“以事定费”人员管理、推进购买服务等普遍关注的问题,研究制定相关指导性文件,为落实重点改革举措提供指导。大力推广购买服务的用人模式,认真总结__街道五和社区通过购买服务完成社区基础信息采集任务的经验做法,为我区聘员管理综合改革提供有益参考。下半年,在南湾街道召开聘员管理综合改革现场会,总结推广先进经验,逐步实现聘员管理综合改革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大力推进公职人员绩效考核工作。建立监督检查及通报制度,联合相关部门组成检查组,计划于9 -12月开展一至两次联合检查,适时通报检查结果,督促各单位按要求抓好工作落实。进一步总结公职人员绩效考核改革经验,完善公职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创新公职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切实提高公职人员队伍管理水平,实现公职人员个人绩效和政府整体绩效的双提高。
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上级要求落实公立医院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相关政策,做好公立医院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过渡期间的引导工作,逐步建立健全改革后对医院的监督机制。根据全市的统一安排,完成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
加强公职人员诚信档案建设。加强公职人员诚信档案建设监督指导,落实一人一档的建设要求。按照《__区探索建立党员干部诚信体系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抓好党员干部诚信体系工作落实,逐步探索建立党员干部诚信体系。
深化卓越绩效管理成果。组织对各部门落实卓越绩效管理情况督促检查,重点通过满意度调查、业务流程检查等方式,查找问题并对不合理的方面进行调整、完善。将全员平时绩效考核与卓越绩效管理有机融合,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绩效水平。
认真抓好重点工作项目化管理。按照年初梳理的32项重点工作,对照各项重点工作的目标标准、完成时限,抓好跟踪督办,定期检查各项重点工作的完成情况,对未按时完成的重点工作及时通报,确保年初各项计划和专项工作得到落实,保证重点工作逐项落实。
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按要求配合区政务办完成市、区一级网上办事大厅联调上线工作。根据区政务办公系统开发进度,落实我局OA系统与区办公系统的对接工作,实现政务办公平台的远程办公功能。不断优化现有系统功能,新增考勤系统功能,开发OA系统远程办公操作功能,实现高效、便捷办公。及时更新和维护__人力资源网站和微信平台,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作用,展示我局的良好形象。
篇2
[关键词]少年司法 考核评价 未成年人检察
考核评价机制被形象地称为“指挥棒”,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检察机关的绩效考核具有管理功能、引导功能、激励功能和反馈功能。”就整体而言,我国刑事诉讼实体和程序是以成年人为基准而构建的,现有的检察官评价体系对检察官职能的界定,也主要是一种以成人模式为主导的司法制度下的检察官评价体系和对检察官职能的界定方式。现行考核评价机制不仅不能全面涵盖未检工作的一些特殊职能,不能客观反映未检工作量,不能准确体现未检工作成效,甚至与未检工作理念、原则、方式等存在一定冲突。为此,亟需建立符合未检工作特点的、独立的考核评价机制,将上述“超额”部分均纳入考核评价机制当中,并凸显未检工作的专业性和专业价值,充分调动未检检察官的工作能动性和工作热情,从而有效开展未检工作、提升未检案件质量、确保特殊检察制度落实到位、实现保护未成年人的目标。
一、建立未检独立考核评价机制的必要性
未成年人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自身特性,需要根据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和有利于其未来发展为基点来制定司法政策、原则和设计具体的司法制度。未检工作乃至少年司法的执法的依据都是未成年人特别诉讼程序。未成年人特别程序的定位决定了未检工作乃至少年司法应当设置不同于刑事司法的考核评价标准和体系。
(一)未成年人犯罪特别诉讼程序定位的要求
未成年人诉讼程序采取有别于成年人诉讼程序原则,这已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我国传统诉讼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整体纳入刑事司法系统,忽略了未成年人犯罪、刑罚乃至执行的自身规律。针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设置相对独立的特别诉讼程序,在我国未成年人诉讼制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特别程序基于预防未成年人再犯而设。未成年人犯罪特别程序并非完全是实现实体正义的工具,而是基于预防犯罪而设。相较于普通程序,特别程序原则与制度均具有高度的融合性特点。未成年人心智的脆弱性与选择的无力性,要求诉讼程序与制度兼具教育、帮助以及融合国家与社会综合力量的能力。也就是说,特别程序正当性基础应是预防而非纯粹的程序正义。显然,将特别程序原理定位于预防,不仅是未成年人犯罪特质的要求,更是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理念的重要体现。
2.特别程序基于特殊保护和帮助而设。未成年人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通常被称为一个社会的双V群体,即最有价值(Valuable)和最脆弱(Vulnerable)的群体,因此不同于成人司法程序的精准打击犯罪,特别程序设计的初衷就是对进入刑事司法系统的未成年人予以特殊保护和帮助。从而有助于他们恢复正常的生活,健康成长。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最核心的任务就是落实特殊程序。主要体现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具有特殊性,在职责任务、内在规律等方面都与成人司法有显著的区别,具有其专业性的一面,是独立的检察业务类别,其不以实现惩罚为首要目的,而以保护未成年人权益、预防再犯、帮教未成年人为出发点,因此,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有必要与一般的公诉、侦查监督等工作进行区分,探索建立符合业务实际的发展方式,以达到专业化建设,为履行司法办案和诉讼监督、帮扶教育、预防未成年犯罪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因此未检的办案质量优劣的评价俗荚恫皇浅扇诵淌掳讣事实证据有没有搞准,而是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涉罪未成年人的批捕率、率和监禁率,以期能起到避免罪犯间相互传授犯罪方法,杜绝“交叉感染”的危险,未成年人在社会各界帮助下进行改造和重生,重新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成为社会建设有益的部分。进一步看,对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和处理更应当作为青少年保护的一部分,而不是仅仅作为一般处罚的制裁措施。如何把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方针政策在每一个未检案件办理中贯彻、落地的执行,从而实现“办理一个案子,挽救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和谐一方社区”的目标才是未检办案质量的关键评价所在。
(二)未检捕诉监防一体化工作模式的要求
与传统的公诉和侦监分离不同,未检的办案模式为捕诉监(法律监督)防(犯罪预防)一体化,也就是由同一承办人负责同一未检案件的批捕、、诉讼监督和预防帮教等工作。但未检工作并非侦监、公诉业务的简单叠加,而是在传统审查逮捕、审查、法律监督的司法职能之外,还承担着大量的帮教涉罪未成年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社会职能。捕诉监防一体化的工作模式决定了每一起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由负责该案的未检干警承担审查批捕、审查、出庭公诉、诉讼监督、犯罪预防、教育挽救工作,实现专人审查、全程办理,“一竿子捅到底”,为涉罪未成年人提供全面高效、协调一致的检察保护。未检办案的中心和重心在于对涉案未成年人进行教育、感化和挽救,因此捕诉兼防一体化的工作模式更有利于未检干警有充分时间和机会对于案件中的未成年人这个特殊主体以及如何处理能够实现儿童利益最大化有全面的了解和考量,从宏观上更好地把握案件的转处分流以及处理案件以适应未成年人回归社会的个性化需要。由于未成年人是发展中的人,其在批捕阶段的思想动态以及成长环境与阶段、审判阶段、矫正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变化甚至大的飞跃和改变;同时未成年人的法定人对于教育、感化、挽救的配合态度在不同阶段也都会有不同的变化,这些都决定了未成年人的捕诉监防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变化和改变,因此不可能是逮捕以后证据变化不大、阶段简单处理的批捕加公诉的简单叠加。未检干警在办理案件中批捕、、法律监督、犯罪预防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承担着大量的工作量,和社会帮教、支持体系的链接和互动都存在着不同的任务和挑战。因此,这部分工作内容和工作量很难以简单的批捕加公诉的工作量来衡量。
(三)目前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评价机制存在诸多问题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是少年司法改革运转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化建设对于整个少年司法改革的发展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检察机关的现行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评价体系不仅不能全面涵盖未检工作的特殊职能,而且在评价重点、目的、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与未检工作目标的冲突。现有以案件数量、以收结案为重要考核指标的传统考核机制,以同一案件性质为参考标准的绩效考核机制,以案件办理为核心的传统考核评价难以衡量大量延伸工作常规化的未检工作。目前的考核体系已经严重制约了未检工作的深化和开展。
1.现有以案件数量考核评价的方式无法体现未检办案中真正的工作量。目前未检工作在检察工作考核评价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没有专门针对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的统计和考核评价系统。即使是以批捕、案件办理为例,依然没有真正体现未检工作量。从工作量上看,办理单位未成年人案件比普通成年人案件量大。
就单位未成年人案件办理与成年人案件办理的工作量比较考量如下表,捕、诉环节办理一个未成年人案件要比办理一个普通成年人案件多出十余项额外工作,每一项额外工作都要花费办案人员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例如,提讯未成年嫌疑人时需要通知法定人到场。对于非本市户籍人员,以通知和约谈两项工作为例,通知需要打长途、发信函等,约谈需要与未成年嫌疑人约谈、与法定人约谈,且捕、诉环节需要告知的权利内容不同,所以需要至少两次谈话,而以上每次约谈时间需要消耗半个工作日。所以,不能简单以案件数来衡量未检工作量。
2.促进社会帮教支持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工作量无法体现。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和诉讼监督机关,在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并具有自身优势。虽然未成年人保护和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等工作不是检察机关一家的职责,但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负有不容推卸的责任。西方国家尤其是英美国家的司法一般实行法院中心,未成年人司法也以法院为中心,检察机关的功能相对较弱(大陆法系国家检察官在处理未成年人案件时有很大的分流转处权)。在欧美等国,未成年人司法是以法院为中心的,检察机关的未成年人司法的功能较弱。有些活动甚至检察机关不参与。如未成年人戒毒项目,由法院主持,缓刑官、相关社会服务机关参与,检察机关一般不参与。但在我国司法体制中,实行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而不是实行法院中心、审判至上。法院对审前活动基本不参与,而检察机关在审前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审判活动中也积极活跃。检察机关在未成年人司法中的重要作用,也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地位以及侦查、批捕权的享有及公诉权的独占相关。批捕权与公诉权的行使,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政策的贯彻,包括非罪化、非监禁化的实现,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法院对审前活动目前基本不参与,从程序进程的角度看,案件到法院时已经经过分流,且案件程序已经进入尾声,如果此时才开始帮教、保护显然为时已晚。而检察机关无论在审前还是审判活动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不仅与其处于前承公安、后启审判的枢纽地位有关,也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地位以及“捕诉监防”未检职能一体化相关,因而检察机关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政策的贯彻,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在西方国家,除了法院,在政府中还设有儿童保护机构,来协调、整合各种儿童保护与犯罪预防的资源。我国尚没有这样的机构。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需要协调有关部门和组织共同努力,其中司法机关处于中枢地位。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角色与权能,为拓展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预防工作空间、争取各方面支持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实践中,许多地方正是由于检察机关的推动,在当地建立了由各个部门和社会组织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的联动机制(有的公安机P也设立了专门办案机构),取得了良好效果,获得了社会高度评价。因此,检察机关在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特殊的职能作用,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在我国体制下,法律监督地位使检察机关能通过内部联动和外部联动在推动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预防工作方面做作出更大贡献,这是我国司法体制的优势。检察机关在这方面充分发挥职能,也是广大群众所期待和欢迎的。
也正因为如此,未检工作除日常办理案件外,首先要加强与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的联系,争取在社会调查、逮捕必要性证据证明与搜集、法定人或者合适成年人到场、法律援助、分案、亲情会见等制度上达成共识,联合出台相应的细则。还要完善与有关政法机关的日常沟通机制,采取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联合调查研究等方式,共同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形势、特点,解决遇到的问题,统一执法标准,形成对涉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的合力。其次要促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帮教社会化体系建设。要加强与综治、共青团、关工委、妇联、民政、社工管理、学校、社区、企业等方面的联系配合,整合社会力量,促进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社会协同、公共参与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犯罪预防帮教社会化、一体化建设,实现对涉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的无缝对接。很多地区在探索促进建立健全司法社工制度、观护帮教制度等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对不捕不诉的未成年人进行有效帮教。这两个部分的工作量目前无法计人考核体系进行有效和公正评价。
3.参与犯罪预防的工作量无法体现。捕诉监防的工作模式下,犯罪预防是未检干警一项重要工作职能和工作任务。但目前这一部分工作量无法体现在未检考核当中,甚至会被认为是案外工作,一般领导都会认为未检干警有空就多做点,没空这一块可以少做甚至不做。而事实上,最大限度教育、感化、挽救涉案未成年人避免其再犯是整个未检工作的核心所在,因此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工作量化并纳入到未检考核指标体系里是设置未检独立业务类别的中心所在。此外,目前从事未检工作的干警大部分是从侦监、公诉等刑事司法部门转岗过来,因此对于他们的培训和学习更加重要。因为教育学、心理学、犯罪学、行为学等相关课程实践性很强,不是听一次课就可以熟练掌握的。可以说,对于少年司法人员而言,学习并提高其专业素质也是工作量的一部分。而这部分培训和学习的工作量大部分并未在考核中予以体现,容易挫伤干警参与培训提升其专业能力的积极性。
我们之所以关心少年司法的理念问题,就是因为它是我们“行动中的法”。我们在实践中遇到的许多问题、许多争议,如讯问未成年人是否容许欺骗?径行逮捕是否当然地适用于未成年人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后面详细探讨),追根溯源都可以归结为理念问题。理念作为一种实践理性,其意义在于:首先,制度在设计中应该有系统成熟的理念作为基础,理论准备不足会带来制度的不稳定性;其次,改革首先是理念的变革,没有相对成熟的理念指导,容易导致改革的盲目性、急功近利、反复无常和资源浪费;最后,理念的匮乏会导致信仰危机,没有理念的基础,仅仅依靠口号和群众运动式的动员不可能真正树立起司法的权威。虽然中国少年司法制度改革已经走了30年,但仍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包括立法、司法各个方面问题)尚未取得重大突破。原因当然是复杂的,但其中重要因素就是司法理念尚未根本转变。少年司法探索只是一个“小众”行为,只要是超出这一“小众”领域,即使是在立法、司法和执法部门内部、从最高层到基层,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仍然存在着巨大隔阂。现在,未检要构建自己独立的专业标准,这种独立性意味着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原则和理念,去理性地开展探索;未检作为少年司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要自觉地接受少年司法理念的指引,成为少年司法理念在经验层面的自觉实现。笔者认为,少年司法理念是我们构建未检专业标准的理论基石,我们要以此为逻辑起点,阐述我们行动的决议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要去做什么,我们根据什么才能走到目的地。
未检工作的目标是最大限度“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最大限度保护、救助未成年被害人,最大限度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及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免受侵害,严厉惩处各类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使进入检察视野的困境未成年人均得到帮助,重新回归健康成长轨道;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优势,积极推动公、检、法、司等政法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与政府部门、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等跨部门合作机制以及司法借助社会专业力量的长效机制建设,促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及犯罪预防帮教社会化体系建设,实现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因此,未检工作的核心其实就是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应当以此为主线考核评价机制的设计始终。
(二)全面评价,涵摄少年司法三人权能
2015年底,最高检成立未检办,《关于成立最高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的通知》(高检发政字[2015]96号)中明确了未检办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综合业务指导以及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案件、侵害未成年人人身权利犯罪案件审查逮捕、审查、出庭公诉以及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活动的个案指导;调查研究与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执行情况;研究提出完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规范和机制的意见;研究提出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检察职能、参与青少年维权活动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模式和意见;承担与中央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的联络工作;办理其他与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相关的事项。根据上述规定,未检部门的职责范围包括办理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案件、侵害未成年人人身权利犯罪案件这两大基本类型的案件,并履行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民事、行政监督职责,这实际上是把散落在其他业务部门的涉及未成年人的检察工作归口由未检部门负责。少年司法权的权能是指少年司法机关行使少年司法权时,所能实施的各种行为。成人司法权的权能单一,主要就是指对于案件的裁判权;少年司法权的运作则并非消极的裁判案件,还肩负着保护、帮助、教育未成年人的重要职责,因此少年司法权的权能理应呈现出多元化,裁判权、教育权和保护权是其三项基本权能。因此,未检考核评价机制的建立及操作要充分考虑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涵盖全面性,结合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捕诉监防”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形成实体审查和程序规制、司法职能和社会职能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构建核心数据与案件评查、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从而全面反映少年司法的三大权能亦即未检履行的三项最重要职责的情况,以突出未检工作的专业性,保证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重在规范和引导,确保考核评价结果客观真实
从全国范围看,未检工作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考核评价机制的构建,重点不是事后监督、检查、评价,而在于规范和引导,要把规范和引导未检工作作为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考核评价工作要经常化、制度化,并且要对未检所有案件和所有办案环节、过程进行监控和规范,不能仅限于对结果的评价;对总体办案质量情况进行宏观把握的同时,还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并及时进行规范,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未检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是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最核心、最本|的追求,而考核评价结果的客观真实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在考核评价指标的确定上,要真正能对未检工作做出合理评价,力求对未检工作进行真实反映,保证考核评价数据的客观性,做到程序公开透明,方式方法合理。如为确保检察业务考核评价的准确性,督促被考核评价的检察院严格依法办案,除常态的考核评价外,还可以采取不定期抽查或者执法检查的方法进行考核。抽查或执法检查可以是对某项业务工作的抽查,也可以是对特定时间检察院整体工作的抽查和考察。抽查和执法检查的不可预测性,将会促使检察人员抛弃侥幸心理和突击手段,依法、准确、谨慎地行使检察权,确保检察权在法治的轨道和法定的程序内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