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知识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9: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经济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经济知识

篇1

关键词:知识经济潮流;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实践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水平也日益提升。为了确保学生所学课程能与时代相符,各大院校必须全力以赴改革此课程。在此背景下,学科教师必须将自身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便确保能够有效革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评模式等,最终保证我国总体科技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知识经济潮流现状

如今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潮流当中,而所谓知识经济,即基于知识的经济,因此,知识应用、创新与传递将对其产生直接影响,知识经济的主导即知识与相应消费、生产和流通的产品。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工业经济都已经被知识经济所取代,新时代能够有效带动高新产业的全面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下,高新技术革新除了能够让人快速得到更多知识,同时也能让人全面提升知识的获得与应用水平。由此可见,知识经济能够影响到人类的生活、政治、行为以及经济等各个领域。总体来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二者最核心的差距就在于知识层面。当前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国家经济的过程中都会依附跨国企业甚至发达国家,因此尽管如今世界经济正处于全球化发展的状态,这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依然较为被动。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潮流当中,而先进的数字电子技术能够有效推动更多新技术的诞生,因此当前先进的电子技术已经被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里。所以,电子学的进一步研究与改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倘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育人员不能及时转变自身理念,终将被时代所遗弃。对于全球来说,科教兴国已经成为国家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战略。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耗费大量资源,而知识却属于世界上唯一无需损耗,且在创新过程中能够实现全面增值的共享资源。知识在新世纪里正逐步代替资本以及权力,从而变成将左右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社会与经济而言,科技属于核心驱动力,其将直接决定一个国家能够繁荣富强。科学技术属于知识经济最为关键的一环,而人才在其中更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育才是一切的基础与根本。在调整革新知识经济整体架构的过程中,第二产业将取得长足进步,同时会逐步缩减就业人数,而未来社会中的核心就业领域必然是有广泛范围且由高新技术与知识所武装的服务行业,其内部的竞争将重点取决于从业人员的创新、实践能力及其更新知识的速度。因此,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育人员应当在改革过程中拥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努力为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致力于创新相应知识体系。

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主要特征

对于电子类、电器类以及自控类等专业而言,数字电子技术属于其最为基础的课程。学生经由学习此课程,便可对相应理论基础知识加以熟悉,对数字电路实际原理深入理解,并且对分析数字电路各类方法有所明确,继而拥有基本的数字电路应用能力,如此方能为后续专业学习夯实基础。例如,某院校拥有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专业包含了计算机科学、自动化、光电信息、电子信息、应用物理以及测控等专业。而在网络、电子以及计算机通讯等先进技术的高速发展过程中,许多专业课程也实现了进一步的分化,学生也能掌握越来越多的分析方法,以及愈发复杂的学科内容。

三、知识经济潮流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主要问题

(一)不完整的教学内容

在某院校当中,如今一些学生在学习了部分教学内容后却不知道如何运用,而教师仅仅将孤立的、原理性的电路知识传授给学生,且不能有效应用相应系统与实例,因此学生无法掌握应当将这部分知识应用在何处以及如何运用。另外,部分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并不可用,比如一些教师在对集成块内部电路以及各类器件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依然会花费大量时间,然而却不能将其有效应用于接下来的专业课当中。此外,一些将会应用的知识内容部分教师却没有讲授给学生,比如对学生各电路、器件有效应用能力的培养,紧紧关联工程实践,以及结合应用要求对电路进行构建的各项内容。通过调查该院校这三年的应急毕业生可知,该院校大部分毕业生都明确表示日常学习的知识内容和实际工作状况间存在较大差异性,这便证明目前此课程实际教学知识内容和时展需求不相符。另外,各大院校为此课程设计的实践内容较少。以往的实践教学方式主要为“理论+实验”,而多年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此方法无法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尽管一些学生依然能够得到较高的成绩,然而却不能灵活分析元器件与典型电路原理、作用,更无法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同时,教师也不能搭配丰富的实验内容,这更阻碍了学生对电路分析、测量技术等的全面掌握。

(二)单一的教学模式

许多教师在授课时,依然会展开先理论、后实验的教学模式,同时引用的大部分实验都属于验证性实验,而在课程最后为学生设计维持半个月的技术实训。实施证明,此模式使得大部分学生根本无法掌握所学知识有哪些作用,更不知道应如何应用,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三)不完善的考评方法

以往的考评方法主要为期末成绩拥有70%的占比,而日常学习成绩仅有30%的占比。而教师在考查学生日常成绩时,其考察依据主要为学生完成作业和实际出勤的状况,在通常状况下,学生若能不请假且不旷课,并且每日按时将作业交给教师,无论其作业抄袭与否,最后教师都会给其满分。同时,期末考试的方式基本为闭卷答题,理论知识才是考试的主要内容,考试重点只在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熟练程度。事实证明,此模式将使学生逻辑思维受到束缚,无法合理评价学生实际技术水平。

四、知识经济潮流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有效改革思路

(一)重构课程架构

某院校教学人员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对学科特征展开深入研究,将学生放在教学主置上,努力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以及就业指导等服务,并且致力于将知识实践性以及应用性彰显出来。在通常情况下,应届毕业生在步入社会后,将成为一线技术员工,此时设计电路的逻辑重心为如何将现有中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功能有效发挥出来以及如何研发相应新功能等。因此,教师应将传统的课程架构转变为:严格遵循重视应用、讲清原理与概念的原则对课程架构、内容等加以确定,并且优化、完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对器件外的重要特征加以强化,特别是对功能表以及真值表等进行强化,同时对内部的原理、构造等基础知识进行淡化,对自外部电路对电子器件展开分析的知识内容进行重构;而在集成电路的知识讲解过程中,仅要求学生对相应简化的电路图加以掌握即可,并且将模块、器件选用、匹配与连接等列为教学重点。实践证明,此模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确保其能够对知识架构进行全面重建。

(二)丰富教学方法

教学人员在革新教学方法时,应当认真落实“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教师从传统模式的教学主置主动转变成主导者以及辅助者,从而经由革新理论课、实验课以及实训的教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学人员还应对层次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制定相应学习目标,而在实际教学时借助参与教学、启发教学、任务教学以及探讨教学等多种方式,带领学生对问题展开主动分析与思考,全面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确保其能够主动参与到各类教学活动当中,提升其求知欲、合作意识等综合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阶段,应当充分融合实践和理论、自学与讲学、研究和引导以及沟通和探讨等各类教学方式,并且结合学生实际知识掌握程度将学科应用和概念以及重难点等关系理清。在讲学时,教师应从实例角度出发,借助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逐步将当堂课程的有关知识内容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如此便可确保学生能够参与全程。同时,教师还可借助部分实用性高的小型电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练习,使学生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水平得以提升。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计数器相关知识的时候,便可以虚拟实训的模式开展课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听课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知识讲解、案例示范以及知识总结,这使得学生学习效率得到了全面提升。另外,教师还应积极应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技术,例如融合仿真教学、传统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等,在讲授不同知识时采用相应的互动、启发或者探讨教学模式。多种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活跃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提升,并且能够确保学生主动思索。其中,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以生活、形象的视频、图片等将原本很难理解把握且较为枯燥单一的知识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直观掌握这部分知识。而仿真教学则能够借助相应软件为学生演示虚拟实验,从而将电路内部波形直接生动地展现给学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借助互联网沟通软件和学生展开线上沟通,以便及时把实验需求、数字教案、仿真软件以及电子题库等分享给学生。

(三)创新考评方式

教学人员应当将日常成绩在考评中的占比加大,并且将日常学生的课堂表现列为日常成绩的重点考评项目。需要注意的是,教学人员应将考评成绩详细划分为考试成绩、日常成绩以及创新成绩,以便让学生在日常学习阶段通过把握成绩对所学知识展开进一步理解,同时确保其实操与创新等能力得到强化。

五、结论

总之,当前我国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领域的革新还未深入,而各大院校若想全面改革此门课程,除了应当对相应技术的未来发展规律、方向加以掌握,也应对相应市场展开全面调研,明确市场的未来技术需求,进而以之为前提对课程展开科学设置,最终充分结合应用与教学以及实践和理论。

参考文献

[1]段淑玉,周坚和,夏冬雪,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用效果研究――以本科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 ,000(021):260-262.

[2]姜大为.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科学,2019 ,010(019):60-61.

篇2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 职业化管理; 信息化建设;知识经济时代;服务理念

        知识经济时代产生了一系列新的信息、传递手段和认识工具,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知识经济的出现,又对图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管理育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研究图书管理资源建设改革,加强数字化建设,信息化特色服务以及图书管理人员素质能力的培养,将为实现我国新的经济发展战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知识经济对图书馆传统服务的冲击 

        知识经济的核心特征在于创新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血脉”。知识经济的创新即对知识和信息不断进行优化和组合.产生新的知识。图书馆对知识创新的过程并不陌生.而现有图书馆对外界信息尤其是实效性强的信息获取和利用却比较迟缓,导致了信息流通不畅。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图书馆必须改变这种状况,通过创造性思维与组织过程,提供一个全新信息符号,创造一整套新的服务内容。 

        知识经济的典型特征是网络化。传统图书馆的馆藏以印刷型文献资料为主体,此外还包括部分视听型、缩微型、机读型等非书资料,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活动就是围绕上述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组织开展的。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电子信息资源将成为未来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主体,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内容也将逐步由传统印刷本馆藏的提供向电子信息资源存取方向拓展。为此,图书馆必须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并改变传统的馆藏模式为数字化馆藏模式,既节省了时间、资金、资源,又实现了高速度、大容量,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 

        知识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它的发展取决于知识的占有,人才资源的作用将更加明显。它所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多学科知识的,不仅要具备熟练的信息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应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即图书馆员应是多功能、全方位的开拓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而目前大多数馆员知识结构单一,专业技能水平低下。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图书馆应及时调整和优化知识结构,培养新一代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使他们尽早转化成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二、图书馆管理应更新观念 

        图书馆可以被视为宏观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组成社会的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将对图书馆体制、结构、职能、管理手段提出新的要求。图书馆自身也是一个系统,其内部各部门是互相影响的。这要求我们树立整体观念,使图书馆内部各要素协调一致,形成整体的最佳功能,实现图书馆管理的整体优化。 

        要树立科学观念,改变只凭经济和行政干预手段管理图书馆的现状,走科学与民主相结合的决策之路,这也是图书馆现代化的要求。同时,图书馆的现代化还要求管理者应该具有社会意识和超前意识,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图书馆的现在和未来。这种思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内开放,把图书馆管理的设想、计划、方案通报给全体职工,让他们积极参与图书馆管理,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二是对外开放,拓宽图书馆的发展空间,吸收国内外管理科学的成果,重视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文献共享。 

        图书馆的现代化还要求其管理者树立创新意识,不墨守成规,要敢于改革传统的方法。在观念上讲创新,在服务中求创新,在管理中抓创新,在为读者提供信息中搞创新。图书馆员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图书馆信息工作具有竞争的活力。根据图书馆发展的客观规律,针对社会各界对文献信息的大量需求,选好突破口,提高服务质量。 

        树立创新观念,还应认识到知识管理是伴随着知识经济出现的一种创新管理。图书馆的组织必须打破传统的金字塔式架构而趋向扁平化,图书馆的管理者应破除“守摊”思想,改变单枪匹马、闭门决策的模式,营造开放和信任的工作环境,使员工自愿地、主动地去创造、去超越,实现智力和知识的碰撞。应该懂得如何集结人才.创造最佳团队,突出人才配置效益。 

        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管理活动中的一种无形的、重要的激励因素,它能激发图书馆员的进取心、责任感、事业心、求知欲与献身精神,而且具有持久效应。在图书馆管理中,我们应大力倡导图书馆精神。

图书馆和信息中心内部的组织管理层均须具备现代化的精神,力求创新,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同时.在管理上必须采用新的观念,运用科学和民主的方法,发扬协调合作的精神,完成图书馆的历史使命。 

        三、改变服务方式,扩大服务范围,实现图书馆管理创新 

        图书馆管理创新是对图书馆的各类资本的聚集、选择、整合、开发和使用,对文献资源、馆舍与设备、事业经费和预算外资金、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等的有效管理和运作的创新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关键是要改变服务方式,即建立电子化、网络化的信息服务方式,不仅实现馆内资源的电子化、数字化,还要形成用户利用电脑便可远端即取即用与立即传播等超越时空的特性。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对读者提供全天候即24小时的服务,不同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安排,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在网上利用图书馆.而不必受图书馆开放时间的限制。现在随着图书馆网络技术的发展,跨地区、跨国界的馆际互借也较以往更为方便、更为迅速。这种服务空间障碍的克服,将使全世界的图书馆成为一个互相联系、资源共享的系统。这一切从读者方面来说是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从图书馆方面来说是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 

        另外,图书馆还应吸收现代晟新的资源,进行最新资源组织与管理的研究,这不仅会扩展业务范围,而且可用以节约传统服务的成本与费用.并通过提供新的、再加工的系统化信息产品,形成以用户为中心,向用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主动式服务,使图书馆从传统只为到馆的读者服务为主转向以全球用户为服务对象,充分利用网络化这个渠道先收集信息,通过深层次加工整理,形成有使用价值的新信息,然后提供给读者。应指出的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国家不可能在所有的高新技术领域全面领先,必须相互补充.相互协作,取长补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所以.不能妄自菲薄,只要是有创新特色的信息,就会赢得不同国籍用户的欢迎和使用。为进一步发展,图书馆还可以着跟于未来,采用一系列现代虚拟技术,建立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等,其特点:一是成为全球性网络或数字化资料网、信息及知识银行、储藏库、档案库及资料库等。二是以宽频网络传送多媒体资料给分布环境下的使用者。三是通过人工知识智能、专家系统等来探索全球信息。四是即时传送,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四、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加大图书管理人力资源建设力度

        多年以来,图书馆的人才建设虽已取得较大成绩,但仍不容乐观。目前我国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现状是:a.队伍结构不合理。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缺乏通晓理论、了解政策、掌握高科技、熟悉业务、善于开拓创新、敢于竞争的优秀人才,现行单一型、操作型的人员多,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管理创新型人才少。b.人员分布不均匀。从地理上来看,我国东部地区专业人才过于密集,中西部地区专业人才十分缺乏。从部门来看,上层的图书馆人才趋于“饱和.,而基层的图书馆则处于人才“饥渴’状态。c.整体素质还较低。在我国的各类型图书馆中曾7}存在着大量的安置人员,对图书馆人员的整体素质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至关重要的。d高层次人才短缺。在图书馆界,既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有与时俱进的现代管理思想,又懂得营销、善于营销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了。正如microsoft公司的一位资深副总经理杰夫•瑞克斯所言:‘你不可能雇用差劲的程序员而创造出伟大的软件。’如果缺乏高层次的人才,图书馆的发展是不可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图书馆开展信息营销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复旦大学张文贤教授认为“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人的能力.;北京师范大学李宝元教授认为“人力资源是指企业员工拥有的体力、知识和技能以及价值观等精神存量。据此,基于信息营销的人力资源建设,其买质在于培养能为信息找用户,能创造并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素质全面、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同时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使整个团队的价值得到最佳体现,以达到“以最低的代价为最多的读者提供最佳的读物”的目标。 

        因此,图书馆有必要形成适合图书馆开展信息营销的营销型人力资源队伍。同其它组织一样,图书馆营销型人力资源建设也要经历岗位设置、招聘、调配、培训、考核、激励等过程,同时也具备一些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人员素质要求、培训内容和激励方式三个方面。对图书馆人员来讲,应具备以下条件:热爱图书馆事业,有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热心为广大读者服务;具有一定的图书馆学科知识。包括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描述、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具备图书馆业务技能,包括认识能力、学习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具有一定的业务及科研能力;在网络经济和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图书馆人员还应具备与其工作相应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技能。 

        社会信息要求的巨大增长是图书馆事业发展中面临的最大机遇,也对图书馆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在知识社会中进行图书馆管理创新是图书馆理论和实践领域面临的一个不断升华的、重要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 何华连.网络环境下馆藏建设中的若干关系.图书情报工作j,2003(12)。

篇3

摘要:文章针对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特点来梳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自建数据库所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同时提出了基于法律、政策、执行和技术层面的知识产权保护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3-0136-03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全面应用,书籍、文献等信息的传播从传统的静态化逐渐发展为动态化的传播,为文化、知识的传播提供了强力的支持[1]。但是,随之而来的知识产权问题也出现了。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检索、归集、整理和传播有着自动化、动态化、智能化的表现,这也造成了在很多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侵害了组织和个人的知识产权,令其经济利益受到损害,导致了很多纠纷,不利于知识产权的明晰和权属的明确,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2]。

1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特点

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自建数据库具备更多特点,体现在信息资源数量大、更新快、涉及面广、专利库不完善等方面,根据这些特点能够发现现阶段存在的不足,进而为后续研究提供分析要素。

1.1信息资源数量大、更新快

图书馆自建数据库凭借大数据技术,能够迅速实现资源的归集和整理,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专著、文献等内容的全方位覆盖,直接增加了资源库的规模和体量[3]。同时,图书馆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数据的动态监控和更新,不受时间、领域和地域影响,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共享机制也保证了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功能性、适用性和实用性。

1.2涉及面从机构到个人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资源包罗万象,而其中不但涉及机构科研方面的内容,也将个人隐私信息纳入资源库之中,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缺乏更为明确的细分。随着通信手段的增加和新媒体的开拓,更多的机构、个人信息数据都会归集到图书馆自建数据库之中,而其中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加[4]。

1.3专利数据库的形成与发展

随着技术环境的不断成熟,图书馆专利数据库已经由概念转为具体的实际操作阶段,能够针对知识产权进行分析和处理[5]。具体来看,在一定规模的图书馆自建数据库中,会单独设置专利数据库的模块,对于专利内容的检索、信息的传播、知识产权的分析和预警均能够有效给予报告,避免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侵犯到机构和个人的知识产权。

2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自建数据库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

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自建数据库与知识产权之间存在着依存和制约的关系。现阶段,二者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自建数据库在客观上漠视了知识产权的保护,而细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和法规则能够发现其对于图书馆自建数据库有着很大程度的制约,使其发展受限[6]。因此,图书馆需要客观分析二者的关系,进而寻求平衡点来保证二者发展的协同性和可持续性。

2.1图书馆自建数据库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协同发展

图书馆自建数据库中归集整理的资源和作品有既定的原创性原则,在这些原则的约束下,保证数据库资源有其独创性,其中包含资料的编排、选择、分类和处理等,满足了上述条件才能够获得《著作权法》的保护。例如:最为常见的元数据库包含海量数据单元的整合、分类和编排,其依托于知识产权保护来为数据库建立发展的环境,进而实现自身的有效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知识本身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整合与深化,知识的传播和保护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这种矛盾在不断磨合的过程中总能够有效地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7]。而图书馆自建数据库能够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也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可以说二者之间存在平衡点,可以谋求共同发展。

2.2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制约

知识产权的保护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发展。在法律层面上,为了能够有效促进科研、技术、文艺等方面的发展,保证人们智力劳动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成果能够产生更多的价值,《民法通则》《合同法》《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若干法律法规都对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进行了规定,一旦图书馆自建数据库涉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那么势必会较大程度地破坏信息流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此类问题亟待解决。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馆自建数据库所归集、整理的多数信息都会涉及知识产权的相关问题,对于这类信息的传播会直接侵害产权人的切身利益,这直接造成了权益双方对于产权主体的争执,阻碍了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化进步[8]。图书馆在现有技术、资源等供给条件下,很难实现知识产权保护的完善,这直接制约了图书馆对于信息资源的利用,同时图书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成本、经济成本来进行“知识价值”的辨别,难以形成知识信息传播的良性循环。长此以往,对于图书馆、读者、使用机构乃至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建设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3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知识产权问题分析

图书馆自建数据库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书籍、文献等资源的归集、整合、处理和,整个流程中并没有对知识产权进行模块架构和分析,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权限设置,这就造成了诸多知识产权问题的产生。

3.1信息资源归集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图书馆自建数据库需要对外部信息资源进行采集、整理、归类并使之能够准确无误地形成数字化资源,整个过程所涉及的资源渠道种类十分繁多,在大数据环境下尽管能够实现有效的整合,但是使用过程中往往会造成著作权人各方面权益的损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制约了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功能性和适用性。

3.2数据资源交互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在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和计算机大数据技术的背景下,资源整合交互的过程中难免将一些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信息进行网络传播,图书馆作为信息者并非是主观故意进行信息流通,但是这同样侵害了著作权人的权益,在这个问题上尽管国家相关法律条文进行了解释,但是无法确保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作品不会出现在数据库中。面对庞大的信息流,很难界定数据库在编排和内容选择上是否满足独创原则,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3.3数据库外购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从2014年图书馆专项资金审批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图书馆数据库自建过程中的专项资金使用多数都包含了数据库外购,数据库外购能够有效解决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问题。在正常情况下,数据库作为汇编作品,其信息资源本身会经由销售主体进行产权问题明晰,但是在大数据环境下会不断地加入、整理、分类更多的信息和资源,在这样的情况下,难以避免新老信息资源的交互使用,容易造成数据库出现侵权问题。

4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知识产权保护路径

在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自建数据库需要明确自身的管理要素,在制度和执行层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在政策、法律的约束框架下将工作重心放在知识产权的梳理上,以技术手段来保证数据库资源的内容明晰和具体,进而推动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知识产权保护的全面完善(见图2)。

4.1基于法律层面的强制性保护

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馆自建数据库所涉及的信息量十分庞大,在资源整合、分析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因此,图书馆需要结合自建数据库的具体情况,推动相关法规的修订和制定,如:《著作权法》《合同法》需要明确图书馆自建资源库中信息资源的原创性,对于一些自身汇编的材料要根据其性质、时间、产权人权责来进行明晰,保证图书馆数据库处于良性发展的状态;在法律层面上,应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自建数据库的版权归属问题,同时规范其信息传播的渠道和路径,从终端截断盗版的源头;认同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产权独立性,对于独创汇编权应当加以细分,同时利用《反不正当竞争法》来明确版权保护的具体内容,为自建数据库版权保护提供法律层面的支撑,也保障自身的权益不受侵害。

4.2基于制度层面的管理性保护

在制度层面要加强科学化管理,利用管理素质来保证制度的良好运行。具体来看,图书馆需要从制度和人员两方面来进行管控。一方面,对于数据库采用著作权专管制度进行管理,将各方面权益进行有效的平衡和分配,对自身汇编原创类作品的产权保护更为明确,对于涉及的其他相关著作权作品在转载、复印、下载和网络传播时加以控制。另一方面,产权保护的相关工作更要强调专业化、制度化、效率化和人性化,因此,图书馆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如精通法律的法务人员、精通技术的IT人员、精通管理的商务人员等,这就需要图书馆引入优胜劣汰和强效的激励及管理政策,将人才嵌入制度中,使二者互相匹配并协同发展。

4.3基于执行层面的交互性保护

图书馆自建数据库本身的信息资源来自多种渠道,这就为产权保护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再加上长期以来图书馆公益性的特质,造成了版权理念无法和大数据背景相匹配。因此,图书馆在管理执行过程中需要强化版权理念,提高产权保护意识,进一步学习国内外数字化图书馆的成功经验,建立交流、协作的管理机制,保证在工作中能够兼具公益和商业性质,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图书馆自建数据库在执行层面更需要注重对外交流,自建资源库应该与个人和组织机构建立一种长效的合作机制,实现共同发展。

4.4基于技术层面的科技性保护

一方面,图书馆应将计算机科学技术引入数据库管理中,避免一些恶意的访问、复制、转载和盗版,如目前较为流行的IP地址设置、口令进入和防火墙等级分类等途径。另一方面,为了能够明晰产权保护,资源库的使用需要在内容上设置一些水印、签名等,为作品的盗版设置门槛,也可以通过加密和认证避免资源泛滥或被恶意使用。此外,图书馆也可以参照发达国家对于知识产权问题的解决方式,对于一些书籍类作品禁止打印和下载,同时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整体及章节式付费资源共享,@种方式能够进一步明晰知识产权的权益,同时也促进了信息资源的有效传播。

5结语

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信息资源涉及面广、体量巨大、专利库不完善,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存在一定的不足。图书馆自建数据库与知识产权保护二者之间是相互制约和促进的关系,但现阶段二者之间的平衡度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因此需要从法律、制度、执行和技术层面进一步明晰二者的关系,进而通过上述方式和手段实现二者之间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倩.浅谈大数据时代的知识产权[J].科研,2016(8):180.

[2]彭敏.“大数据”时代的知识产权法保护[J].传播与版权,2016(6):178-180.

[3]朱华顺.大数据下的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思考[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6(1):10-14.

[4]鲍甬婵,高峰.图书馆试用数据库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探析[J].现代情报,2016(3):97-100.

[5]曹志梅.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合理规避侵权风险策略[J].情报探索,2016(3):59-61.

[6]金胜勇,李琳.高校图书馆对所购数字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的立场和作为[J].河北科技图苑,2016(4):13-17.

[7]潘林武.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监管模式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6(6):167-168.

篇4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垃圾;治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R124.3 文献标识码:A

一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每年也以较快速度增长,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与日俱增的生活垃圾已经成为困扰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的重大问题。与此同时,我国城市垃圾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与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步伐不相适应。审视当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只有系统地分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路径,重构和完善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运作体系,才能更好地推进垃圾处理的产业化发展进程。如何在数字化的今天更好地寻求垃圾治理路径成为摆在城市发展面前的重要任务。

二 相关概念

(一)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思想在城市范围的延伸和具体实现,即是运用信息共享的理念,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将物质城市数字化重建,据此整体研究解决城市问题的综合系统。数字城市代表了城市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是推动整个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广义的数字城市概念即城市信息化。它是指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实现城市经济信息化、建立城市电子政府、电子商务企业、电子社区并通过发展信息家电、远程教育、网上医疗、建立信息化社区(王宏伟,2009)。狭义的数字城市是指利用传统的数字城市理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遥感RS等关键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空间信息资源、建设服务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管理、服务于政府、企业和公众服务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基础实施和信息系统。其本质是建立空间基础设施并在其基础上深度开发和整合应用各种信息资源。研究采用的则是狭义的数字城市的内涵。

(二)城市垃圾

城市垃圾是城市中固体废物的混合体,包括工业城市垃圾,建筑城市垃圾和生活垃圾。工业废渣的数量、性质及其对环境污染的程度差异很大应统一管理,根据不同情况由各工厂直接或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放置于划定的地区。建筑城市垃圾一般为无污染固体,可用填埋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多指人们日常生活或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它伴随居民生活而产生,成分和产量也伴随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的变化而改变。研究主要是以城市生活垃圾为主要分析对象展开论述的。

(三)运用数字化技术解决城市垃圾治理问题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由于受到经济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以及技术手段的限制,传统的城市垃圾治理措施只能够在一种比较被动的情形下进行实施以便解决城市垃圾治理问题。随着数字化的发展以及数字时代的到来,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可以使我们更加有效地去面对城市垃圾问题,使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处于或是尽量处于主动的位置。同时,现行的某些制度措施具体实施起来还存在不少制度上的局限,某些信息可能不被重视;内、外部评价所占比重不明确,绩效评价受政府内部掌控,透明度不高、操作不规范,中心的监督指挥系统负荷过载,实际运作中存在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此外,许多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是数字城市赖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有了这些支撑和保障无疑会对我国解决城市垃圾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三 现代城市垃圾治理现状分析

从国外看,日本的垃圾治理主要将减量化作为垃圾治理的长期战略,强调垃圾分类是实现“减量化、资源化”的基础工程,制定并实施有效的经济政策,保障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重视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为治理垃圾污染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形成了政府、企业、公众互动的“三元管理”体系,实现垃圾综合管理。美国城市垃圾处理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序列,垃圾卫生填埋、焚烧以及堆肥方式还仍然继续利用,但统计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堆肥和路边分类回收、废物回收、庭院垃圾处理、餐厨垃圾治理等组成废物变资源序列,促使废物回收与再利用得到了快速地发展。新的时期,美国是一个既能够有效防止污染,又能够开发利用再生资源的垃圾综合处理体系正在得到快速提升;西欧国家在垃圾处理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北欧也在迅速发展。

国内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中,成熟且常用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主要有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回收利用技术目前仅在少数几个城市中进行试点工作,应用实例尚不多。另外,现阶段有关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地方性法规已在陆续出台。研究认为,有效健全中国的垃圾管理体系,应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垃圾处理处置技术,参照国外垃圾分类、收集、运输、综合利用及处置的体系,建立一套我国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不断构建和完善环境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在垃圾处理过程中贯彻“4R”理念,坚持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研究则在此基础之上从一个新的角度――管理与技术角度去探讨城市垃圾治理的新路径,目的就是为努力提高城市垃圾治理的效率和效益提供思路。

四 数字化时代城市垃圾治理的趋势与路径设计

(一)发展趋势

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城市垃圾的治理不但是可行的,而且会大大提高治理的效率。研究认为数字城市的发展趋势或发展原则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最优效率和最佳效益。目前国内数字城市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结为三部分:一是各级政府努力构建综合性数字城市发展平台及应用系统。其次是实现数字化与城市垃圾治理的有效对接;三是完善数字城市中垃圾治理的操作流程与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发和应用空间信息资源、建设服务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管理、公众服务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体系,能给城市垃圾科学化治理提供科学的保障。

(二)城市垃圾处理体系建设的路径设计

1.垃圾处理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

基于数字时代垃圾处理网络化的基本要求,垃圾处理网络化体系建设势在必行而且是现行条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构建垃圾治理的信息处理体系时机已趋于成熟,具体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一,进行规范化垃圾回收、运输、登记管理工作。所谓规范化就是要不断提高此项工作的效率性和可操作性,在垃圾的分类回收等方面尽可能地使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来进行操作与控制,不断提高垃圾回收的效果与效率,实现垃圾回收的半自动化或全自动化。二,不断创新完善垃圾运输实时监测技术。根据我国垃圾处理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对城市垃圾处理车进行编号,并安装卫星定位器,以便对其进行空间直观控制。此外,对城市固定垃圾处理池进行卫星定位器置放,通过卫星的监测技术进行定点管理等。三,垃圾处理登记管理工作可以分阶段进行。目前阶段,我们可以使用电子刷卡技术定位垃圾处理人员以及垃圾处理车的工作状况,为我们以后建立更为便捷的电子信息档案打下基础。

2.垃圾处理信息化收费体系建设

城市垃圾是个社会性的问题,问题由社会产生,理所当然我们可以借助、利用社会的力量进行垃圾处理工作。城市垃圾污染防治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来建设大量的无害化处理工程,所需要的建设资金原则上应当由国家、地方和受益者共同承担。研究以为,城市垃圾的清运处置费用可以通过资源化产品的出售、已封闭城市垃圾处理场地的地产开发、城市垃圾收费以及财政补贴等途径予以补偿。外部效应存的存在要求政府与个人和组织都应该建立相互间的利益制约关系。简单来讲,包括以下几点:政府对于不同的获得城市垃圾处理权限的组织应该予以定期绩效评估,对有较大成绩的组织给与政府补贴或给予税收优惠;对其他组织和个人也应落实“排污付费”原则;对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开征城市垃圾费,以补充城市垃圾清运、处置费用的不足,减轻政府财政压力。而所有的这一切通过网络数据库则可以更快实现。

3.垃圾处理信息化制度体系建设

建立良好的垃圾处理制度体系有利于垃圾处理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与监督,更有利于垃圾治理工作的顺利高效进行。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去思考对策。一是垃圾处理特殊许可证制度。另外就是建立和完善垃圾处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政府部门根据辖区内的城市垃圾管理目标,综合考量各区域城市垃圾处理设施的消纳量和区域发展规划等因素,确定每个区域城市垃圾的最大排放量;然后,通过发放城市垃圾排污经营许可证具体分配排放指标;同时,通过建立城市垃圾排污权交易市场,使排污权能够合法合理买卖。

4.垃圾处理信息化竞争体系建设

优化绩效的评价体系,虽然分出了内评价与外评价两方面,但是对于内外评价各自所占的比例应该做适当的安排,不能盲目操作。充分运用当前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进行监督的同时建立起合理的社会评价竞争体系,充分体现出公平性,不同主体不同对待,如做好对不同主体处理垃圾数量的统计、对不同的主体进行奖励或是进行财政补贴等。建立开放、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社会化、多元化的城市垃圾处理投入产出机制,实现社会资本资源在城市垃圾处理产业领域的合理配置,并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用。

(三)小结

研究主要是从数字城市发展和城市垃圾治理相结合的角度对数字城市时代垃圾治理路径进行了基本的分析,比较详细的理论基础体系并客观地预测了数字城市的发展趋势。然后从一个新的角度和侧面,比较深入地说明了现有的城市垃圾治理的努力方向,即从加强管理制度与提升技术操作手段方面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最后提出了数字城市背景下城市垃圾治理的路径设计,也为数字化时代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治理城市垃圾、保护环境,发挥其社会服务能力准备了思路。研究认为,数字化时代城市垃圾治理会有更好的效率和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平.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探析[J].北京大学学报,2006,43(1).

[2]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1.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3] 杨宏山.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制度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1).

[4] 梁勇等.数字工程导论[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5] 李永田.建设“数字城市”的设想与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2008,37(6).

[6] 王凤霞等.“数字城市”研究初探[J].世界地理研究,2002,11(2).

[7] 王兆喜,方伟.城市公共管理的新课题――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J].江苏科技信息,2007.

[8] 金龙,赵由才.计算机与数学模型在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中的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9] 梁勇等.数字城市建设与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

[10] 徐青.地形三维可视化技术[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0.

[11] 史旭晖,罗斌.用循环经济理念探索城市垃圾管理模式[J].当代经理人,2006(4).

[12] 吉林省建设厅.年底前开征生活垃圾处理费[J].长春晚报,2007.

[13] 田宇,孙建亭.湖北省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和对策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3).

篇5

关键词:汉志;隋志;子史观念

《汉书・艺文志》(《汉志》)与《隋书・经籍志》(《隋志》)历来是目录学研究的重点对象,基于其目录学史的重要作用与意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与肯定。笔者力图通过对二志中关于子部与史部的形式与内容进行具体比较,讨论二者的长短,客观地评价其子史观念以及意义。两志因子、史的观念不同,导致了子、史的分类上出现了很大的差别。同时,也因小说定位的模糊性,使得子与史处于纠缠的状态。

1、历史观念

在《汉志》中,史部被列入了“春秋”类。而《隋志》除了保存了“春秋”类,还独立出来了“史部”,这是《隋志》的一大特色。

二者对于“春秋”类的记载有很大的不同。第一,从《隋志》对“春秋”类的记载可以看出,在春秋三传中,《春秋左传》研究者居多,并且从汉至唐,从未中断过。同时,隋志在其序言中详细地梳理了春秋四家之中在各时代的流传情况,为后代研究者提供了明确的线索,有明显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意识。

第二,在小序中,《隋志》亦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仲尼因其旧史,裁而正之,或婉而成章,以存大顺,或直书其事,以示首恶。故有求名而亡,欲盖而彰,乱臣贼子,于是大惧。其所褒贬,不可具书,皆口授弟子”,此处解释过于重视仲尼的“微言大义”的意图,忽视了孔子对于史学的态度,由此给后世史学一种误导。而《汉志》则注意到了“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的言必有据的求实学术态度。

第三,从二者记载的书的种类而言,由“凡《春秋》二十三家”到只记载对春秋三传研究类的书籍。这主要源于二者对于“春秋”概念的认识不同。

在《汉志》中,“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隋志》中则为“《春秋》者,鲁史策书之名”。《汉志》将“春秋”定义为记事的史书,而隋志中的“春秋”只指鲁国的史书。“春秋”概念范畴在缩小,因而其记载的书籍虽然在数量上多余汉志,而在种类上却少于汉志,例如没有收录《战国策》、《国语》之类。按照现代史学的角度来理解“春秋”,班固的解释更为合理。当然,《隋志》也并未完全抛弃《汉志》对于“史”的认识,而是将“史”或者说将班固的解释另立一“史部”,实则是刻意为之。同时,《隋志》还将这史部的外延扩展并分为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十三类。《隋志》的这种编排,是符合它“离其疏远,合其近密”的分类原则的。可见唐代史学观念的成熟以及对史官文化认识的深入,这对于汉书艺文志而言是一大明显的进步。

然而,《隋志》史部分类本身亦存在不合理之处:第一,在记载帝王杂事类中,“录纪人君言行动止之事”,若其根据历史事实,当然可当作历史的一部分。然若《穆天子传》类,仅“体制与今起居正同”而置之于起居类,此亦将形式与内容混为一谈,可见隋志亦并未真正认识历史的一个核心特点,即真实性。第二,在人物传记类:首先,隋志认识到其对《史记》、《汉书》等正史的补充作用,“操行高洁,不涉于世者,《史记》独传夷齐,《汉书》但述杨王孙之俦,其余皆略而不说”。其次,认识到此类的地位,“始作《列仙》、《列士》、《列女》之传,皆因其志尚,率尔而作,不在正史”。然“魏文帝又作《列异》,以序鬼物奇怪之事,嵇康作《高士传》,以叙圣贤之风。因其事类,相继而作者甚众,名目转广,而又杂以虚诞怪妄之说。推其本源,盖亦史官之末事也”。因其以史官为本源,便列入了史部的范畴,有其分类的依据,但亦不科学。“鬼物奇怪之事”与“圣贤之风”不能相提并论,《高士传》可称之为具有史学价值,而《列异》只能称之为小说。这种对“史”的概念的定位不清晰,“史”学叙事的“真实性”与“虚构性”的尺度准则的未确立,对后世史、子分类模糊性以及叙事文学的定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子部”认识

《汉志》与《隋志》子与史始终处于纠缠的状态,虽然依旧存在模糊地带,但其成就依旧存在。《汉志》中“向所序六十七篇。《新序》、《说苑》、《世说》”、杨雄的《法言》、《虞氏春秋》等因作者身份而将其作品分类,故入了子部的儒家类,显然不合理。另外,在《汉志》中论功德事的《功议》、“高祖与大臣述古语及诏策”的《高祖传》、“文帝所称及诏策”的《孝文传》等均被列入了儒家者流。而至隋志,这些分别被列入了史部的不同子类,更合理。子、史之别发展到隋志明确度有所提高。

子部与《汉志》相比,第一,《隋志》将《汉书》中的“《诸子》、《兵书》、《数术》、《方伎》之略,今合而叙之,为十四种,谓之子部”。子目的类别上有所增加,说明对其认识的改变。第二,对“九流十家”的认识,《隋志》大体涵义皆未出《汉志》,然其语言远不及《汉志》之层次感及美感。汉志均先言各部之源流,再言其所长,且往往引用孔子之言,最末言其短,其言辞风格可见班固作为大赋家的功底。

第三,最具有争议的“小说家”类,两志具有相同点。首先,其地位在两志中均未提高,均遵从孔子对于小说家的评价――“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其次,将小说至于九流十家之中,是与儒、道、墨等并列的流派。而从著录的书籍来看,混杂了一些不与九流的文体类型。其根本原因在于,对于诸子的分类从班固开始就未统一标准,思想内容与文体形式的标准相混杂。例如,杂家与农家与儒、道、墨等并列,是否完全合理呢?

当然,《隋志》也有其发展。班固“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当作是“《六经》之支与流裔”,以六经为要。而隋志在序言的中,有意识的将小说者与《传》、《诗》相比较,说明其作用与优缺点,可见隋志对于小说的认识略带突破性。它已经不再局限于子部内部,而将其拓宽到了史、诗的边缘,对于后世学者对于小说的认识具有引导意义。

总之,就大的部类分类而言,《隋志》将“史部”独立出来,并且将之与经部平行并列。同时,《隋志》它融合了四部分类法以及《七录》的七分法,将书分为了四部,且正式用了经、史、子、集类目名称概括四部。这是目录学史上的一大创格,后代史书目录基本上延续了这种部类分类法以及名称,只不过在具体的子目上略有变动。由此可见,《隋志》虽然就整体书籍分类这种过分重视人文类书籍并不合理,但是人文科学地位也逐渐提高,就人文科学类书籍而言认识是日趋成熟。

近来,一些学者开始从还原《汉志》的编排缘由以及程序的角度反思其学术价值。有的认为“依据史料的分析与考察,很难将《汉志》看作一个经过深思熟虑和统筹安排的学术史著作,其整体的编排形式和分类方法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和实用性”。笔者对此则持不同意见,无论其编者的主观意愿如何,但《汉志》的确达到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价值。特别是对于诸子略的认识,虽然分类存在不科学的地方,但是班固对其定义以及解释,影响了历代学者,并且至今仍具有权威性。对此,《隋志》延续了这一特色,并且进一步发挥。(作者单位:湖北大学)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魏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篇6

关键词:数字经济;客户价值;创新;共享;互动;客户导向

“十三五”时期是中国邮政向现代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客户是服务型企业的立身之本、价值之源,面对数字经济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如何积极顺应形势、建立客户导向,升级客户价值,实现共赢发展,是关系邮政企业未来十年战略发展的重要课题。

1数字经济时代客户价值的新内涵

工业时代的客户价值通常被理解为企业利用原材料加工成商品或服务销售给客户,满足客户消费需要。这种单向的价值理念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必须回归哲学对价值本质的定义,并赋予客户价值时代的新内涵。“互联网+”时代,生产力、生产方式发生了全新的变化,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型生产力工具重塑以传统商业模式为代表的生产关系,客户的劳动价值也作为重要生产要素加入企业生产过程和价值创造过程,从而扩大了客户价值的新内涵。例如,小米手机借助互联网通过众筹、众创模式对手机生产进行快速迭代,从而创造了企业与粉丝共赢的产业新模式。数字经济时代将企业经营置身于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的环境,构建起以客户为核心,供应商、合作伙伴、利益相关者共生共存的价值共同体,各主体相互衔接、融合、互动,通过资源利益的共享模式及价值的有效传递方式,充分发挥各主体的最大效用和价值,实现整体价值最大化。整合各方资源、发挥协同优势的阿里平台就是成功的典范。因此,数字经济时代,客户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客户,更是企业—客户价值共同体中价值的参与者、传播者和创造者,客户价值的内涵进一步扩大和丰富。本文从企业和客户双向互动、互为价值的角度重新认识客户价值的新内涵(详见图1)。

2邮政客户价值实现面临的问题

2.1缺乏企业与客户价值共赢的理念

2.1.1以产品为中心,忽视客户多元需求数字经济时代,客户需求更强调个性化、时尚化、品质化,邮政企业以产品为中心的开发方式与客户多元化需求之间差距较大,产品同质化与客户差异化需求满足相距甚远,更谈不上对客户的量身定做。2.1.2注重短期效应,忽视客户长期价值邮政企业营销手段单一,注重短期销售效果,缺乏持续的客户关系维护,未关注客户不同时期的需求,忽视了客户长期价值的开发,难以赢得忠诚客户。2.1.3专业资源隔离,忽视客户综合价值邮政三大板块资源隔离,每个专业各自为政、单打独斗,交叉营销意识差,未把客户的全方位体验凝结在产品跨专业整合层面,未能为客户提供一个集合账户、一揽子解决方案、一站式客户服务,客户综合价值未得到充分开发。

2.2缺乏企业与客户信息共享的平台

2.2.1产品服务未整合呈现,客户购买体验较差数字经济时代,客户更注重消费体验的便捷化和情景化,而邮政企业服务信息公开不充分,一段时期主攻一项业务,产品服务未整合呈现,多方信息碎片,多种产品重叠,客户搜索耗时费力,客户购买选择困难。2.2.2网上服务平台缺乏创意,客户参与度较低现有网上服务平台,缺乏创意和新意,客户参与度低,客户创造价值未充分体现。邮乐网虽建设多年,但产品专业性不强,特色不明显,有效宣传不足,以致于客户参与度不高,客户和企业双方价值均未有效实现。2.2.3信息沟通渠道缺乏互动,客户认同度不高邮政企业基本上还是窗口营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营销较少,未建立与新生代客户良性沟通交流的平台,缺乏客户与客户之间信息交流分享的社交平台,客户传播效应带来的口碑价值未充分发挥。2.3缺乏企业与客户高效互动的机制2.3.1运营机制流程固化,客户服务体验不佳数字经济时代,客户青睐互动的交流方式,看重被尊重的消费感受。邮政企业运营机制流程固化,服务手段较为落后,不能随客户需求变化因时、因地调整,客户的消费感受和体验价值未得到明显改善。2.3.2客服机制响应滞缓,客户诉求未充分尊重产品开发、客户服务方面,邮政企业未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客户诉求回应滞缓,突出表现在客户投诉问题的处理上,因内部金字塔组织构架,投诉问题往往层层向上汇报,再层层往下处理,反应机制僵化,处理速度缓慢,易引发客户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冲突。

3邮政企业提升客户价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邮政企业提升客户价值的必要性

3.1.1坚持邮政企业服务宗旨的要求只有践行用户至上的理念,不断满足客户需求,持续改善客户体验,着力提升客户价值,才能体现人民邮政为人民的邮政企业本质属性和责任担当。3.1.2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新常态下,中国邮政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必须助力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好经济转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自身转型升级,提高邮政产品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供给对客户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3.1.3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满足不同客户、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需求,深入挖掘客户贡献,持续提升客户长期价值、综合价值的过程,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3.1.4应对数字经济时代的必由之路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大行其道的数字时代,满足多元化、个性化、体验化、情景化的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价值是邮政企业适应时代变化的必由之路。

3.2邮政企业提升客户价值的可行性

3.2.1“三流合一”网络优势邮政拥有遍布城乡、点多面广、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的网络优势,独具资金流、实物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整合优势,为客户便捷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2.2多元化经营优势邮政经营涵盖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多元化经营为业务跨界、分享经济奠定了基础,也为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提升客户综合价值提供了保证。3.2.3客户资源优势近年来,邮政企业加大信息化能力建设和数据库系统建设,积累了邮政企业独有的海量客户数据,仅个人客户就超过8亿人,为邮政客户大数据资源的整合利用提供了便利。3.2.4品牌信誉优势中国邮政作为百年老店,品牌信誉良好,积极承担央企责任,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得到政府各方的鼓励支持,为提升客户价值提供了坚强的保障。3.2.5战略协同优势2015年邮政集团公司提出“一体两翼”经营发展战略,明晰邮政、金融、速递物流三大板块的关系,加强各板块间业务、客户、渠道的协同,实现各板块资源共享,促进了中国邮政价值网资源利用最大化、整体效益最大化、客户价值最大化。

4邮政企业提升客户价值的策略

4.1坚持开放共享,构建客户价值共赢理念

4.1.1让客户成为参与者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户消费行为,针对不同类型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随时了解客户需求变化,让客户以参与者的身份,介入邮政产品设计、服务改造、传播购买等经营全过程,提高对邮政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实现客户向粉丝的转化,同时借助粉丝经济,提升客户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效益。4.1.2让客户成为体验者建立快捷高效的客户互动机制,统一三大板块客服系统,搭建统一的微信服务平台,实现客户一点接入,随时随地应用服务、体验产品、反馈问题。一方面,综合整理分析客户数据,挖掘客户更高层次的需求,有目的、无缝隙地为客户传递邮政服务信息,实现客户综合价值的开发;另一方面,注重客户体验反馈,不断优化邮政、金融、速递服务流程,调整产品内容和服务形态,以良性互动实现客户价值在体验中升级。4.1.3让客户成为传播者注重客户长期价值的培育,灵活运用符合邮政品牌、满足客户需求、创新互动分享、优化传播效果的主题活动,通过互动话题、感人故事、促销优惠,让客户体验服务后,自主、自发、自愿地分享见闻、传播资讯、宣传活动、推荐惊喜,创造口碑宣传效果,利用客户传播效应,不断扩大邮政品牌和邮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4.1.4让客户成为创造者树立帮助客户创造价值的使命感,以开放、众创、众享的平台化思路,依托邮政实体渠道资源和业务资源,分享经营场地,开放服务信息,提供创业平台,让小微企业、个人客户不断创造更多邮政拓展服务、配套服务的全新第三方服务,围绕邮政资源构建庞大、有序、不断自我更新的科学服务体系,提升邮政企业整体服务水平,在成就客户价值的同时,实现企业发展再跨越。

4.2坚持创新引领,构建邮政智能服务平台

4.2.1加快线上渠道建设,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新模式加大邮政网上营业厅、手机邮局、微信公众号、微博服务号等在线业务平台的建设,并实现与邮政线下网点、便民服务站等实体渠道的联动,构建线上线下联动发展的新模式。充分发挥邮政企业积累多年的客户资源和线下营销优势,快速实现线下客户向线上用户的转化。将用户吸引到线上,不仅是为客户提供方便的电子渠道,更是利用数字化技术从搜索、购买、售后、客户维系等各个环节构建企业和客户之间的紧密连接,方便企业快速捕捉用户需求,优化产品服务解决方案,从而为实现客户价值的快速转化创造条件。4.2.2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形成专业多元融合新格局通过平台建设,把分隔在各板块和各专业的客户资源、网络资源、业务资源作为一个综合系统进行整体谋划,聚焦到提高整合度、综合度和协同度上来,从管理体制、管理模式改革和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技术改造升级两方面入手,在融合、创新、协同的理念下,充分发挥多元经营和专业管理的融合优势,达到一个平台、一个品牌、一站服务。4.2.3推动服务转型升级,打造邮政智能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构建邮政智能服务平台,围绕公共服务、民生服务、邮政服务三大类业务加快转型,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给予客户更舒适、更快捷的用邮体验。平台更具灵活性,充分支持新产品、新服务的个性化定制;平台更具智慧性,实现面向市场的快速响应,让信息流引领人流、物流、资金流等企业资源按商机智能调配;平台更具延展性,能够快速对接阿里、腾讯等社会知名互联网平台,实现客户引流;平台更具效用性,有利于产业链聚集、大数据沉淀,挖掘客户数据金矿,充分开发数据价值。4.2.4立足平台经营战略,打造智能服务生态圈生态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平台经济的高级模式,它要求企业打破内外边界,通过兼并、合作等方式建立商业生态圈,实现企业与其他组织相互进化、共生共存、共同成长。邮政在构建多元化智能服务平台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不断打破企业内外部资源的壁垒,逐步开放不同层次的服务,积极向公共型的开放平台转变。通过配套制定生态圈游戏规则,把邮政智能平台打造成为知名的开放平台,实现平台上客户、商户、合作伙伴共生共赢,实现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4.3坚持深化改革,构建客户导向经营机制

篇7

诊断标准

精癃是由肾元亏虚等多种原因,导致精室肿大,膀胱气化失司,以排尿困难和尿潴留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相当于前列腺肥大、增生症。

精浊是由肾虚或湿热瘀滞等病邪,下注于精室,导致会阴坠胀疼痛,尿液常有溢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相当于前列腺炎。

西医标准①精癃直肠指诊:精室肥大,表面光滑而无结节,边缘清楚,中等硬度而富弹性,中央沟变浅或消失。B超检查:前列腺大小测定较正常增大,膀胱残留尿>60ml。②精浊直肠指检:精室肿大有压痛,慢性者亦可缩小。③前列腺液镜检:每高倍镜视野白细胞>10个或成堆,卵磷脂小体显著减少或消失。

中医诊断标准①精癃:开始尿频,尤其夜尿次数增多,渐有排尿困难,余溺不尽,严重时可有尿闭或小便失禁。本病多见于老年男性。②精浊:小腹、会阴、部有胀痛不适感,轻度尿频,排尿或大便时尿道可有白色分泌物溢出,可伴有神疲乏力、头晕、腰酸痛、减退、遗精、、阳痿、不育等症。

适应证

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各种证型者。

禁忌证

尿血、尿路结石患者。

操作方法

器械准备前列腺灸疗贴。

详细操作步骤

选穴命门、中极、神阙。

操作方法撕开密封袋,取出灸疗贴,将药膏对准穴位或施治部位,揭开离型纸,双翼固定于皮肤。30分钟时将温控贴揭下,贴于无药一面的中心,防止灼伤。

治疗时间及疗程每日治疗1次,连续8天为1个疗程。根据症状,选定穴位。尿频、夜尿多者,贴命门穴;尿困难、尿不尽,贴中极穴;尿痛者,贴神阙穴。

注意事项皮肤过敏者,可将灸疗贴,贴于内衣、裤,或另外配合选用中国灸的万能固定带。

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

灼伤 如有灼伤,按常规灼伤处理或使用抗炎药膏涂于灼伤部位。愈后可继续贴灸。

皮肤过敏皮肤过敏者,可将灸疗贴贴于内衣、裤,或另外配合选用中国灸的万能固定带。

附:中国灸自热式灸疗法系列

腰痛灸:用于椎间盘突出或腰肌劳损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腰痛。贴于命门、腰阳关或X线片提示的患部。

颈痛灸:用于各型颈椎病,贴于X线片提示的患部。

前列腺灸:用于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炎。根据症状,选定穴位。尿频、夜尿多者,贴命门穴;尿困难、尿不尽,贴中极穴;尿痛者,贴神阙穴。

风湿灸:用于风湿、类风湿及退行性关节炎。贴于疼痛关节或阴陵泉、阳陵泉、曲池等穴。

感冒灸:于感冒初起之时,贴于大椎或肺俞穴。

咳嗽灸:用于风寒性支气管炎。

哮喘灸:用于寒性哮喘或哮喘的冬病夏治。

胃痛灸:用于急慢性胃炎引起的胃脘疼痛。

腹泻灸:用于急性胃肠炎或结肠炎的腹泻。

痛经灸:用于寒性或气虚性经期疼痛。

强肾灸:用于肾气虚、肾阳虚诸证,如脱发、贫血、男性低下、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不孕不育等。或配合治疗各型骨关节炎。

艾贴灸:用于放化疗后的白细胞下降、脱发、食欲不振等。

篇8

关键词 直觉模糊逻辑;直觉模糊规则;区间值描述;自适应直觉模糊神经网络

中图分类号:TP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4-0045-02

基于自适应网络的模糊推理系统(ANFIS)采用反向传播算法和最小二乘法调整模糊推理系统的参数,并能自动产生模糊规则,堪称模糊神经网络的经典之作。自此,由于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通过控制模糊规则的自动生成和修剪,可得到一个规则数更小和泛化能力更佳的网络结构,动态模糊神经网络就成为模糊神经网络研究的热点。为了克服动态模糊神经网络的高斯隶属度函数的不足,文献[1]在采用椭圆基函数使隶属函数宽度自适应输入变量的基础上,提出广义动态模糊神经网络(GD-FNN)。Gang等进一步将隶属函数宽度自适应于神经元,提出一种结构更为紧凑的自组织模糊神经网络(SOFNN)。

直觉模糊集是对模糊集最有影响的扩展,语义描述上具有独到的优势,并成功拓展到模糊推理、信息决策、非线性计算等领域。本文针对T-S模糊规则在语义描述上存在不足,在Xu最近提出的直觉模糊数运算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适合网络计算的直觉模糊规则,并将动态模糊神经网络拓展,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直觉模糊神经网(AIFNN)结构。

1 直觉模糊逻辑和规则

模糊集的隶属函数值仅是一个单一值,不能同时描述支持、反对和犹豫。20世纪80年代末,Atanassov对Zadeh的模糊集合概念进行了一系列的拓展,提出了直觉模糊集的概念和理论。Gau于1993年提Vague集合理论,并构造了Vague集隶属度的子区间描述。最近,徐泽水教授提出了基于隶属度的区间值描述的直觉模糊集,并在直觉模糊集上构造了一系列运算规则。

定义1:(直觉模糊集)设是一个给定论域,则上的一个直觉模糊集为

(1)

其中定义隶属函数为:

非隶属函数为:

且恒有

并定义犹豫度或不确定度为:

定义2:(基于Vague集隶属度的直觉模糊集)设为上的一个Vague集,则的隶属函数满足:

(2)

即为[0,1]的子区间,重新定义直觉模糊集为,其中满足式(1),当退化为模糊集。

定义3:(基于区间值描述的直觉模糊规则)设区间值为神经网络结构中定义2给定的直觉模糊数区间值表示,表示直觉模糊数的隶属度中心,表示直觉模糊数的隶属度宽度,且满足

如是自然的将T-S模糊神经网络规则拓展为直觉模糊规则,具有以下的形式:

(3)

其中是直觉模糊集,为输入变量数,是直觉模糊规则数。

2 AIFNN结构和直觉模糊算子的数值计算

AIFNN的结构是一个六层的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AIFNN的结构

第一层:输入层,每个节点分别表示一个输入语言变量。

第二层:隶属函数层,每个节点分别表示一个直觉模糊隶属函数。隶属函数如下式所示:

(4)

其中,作为高斯隶属函数的中心,和 ( )是高斯隶属函数的宽度。因此,节点隶属度函数的区间值输出。

第三层:范数层,每个节点分别代表一条直觉模糊规则中的if部分,采用一个简化的直觉模糊Bonferroni平均算子,第个节点的条件输出为区间值:

(5)

第四层:结论层,每个节点分别代表一条直觉模糊规则中的then部分,采用直觉模糊权重平均算子的变形,计算第个节点的结论输出为一区间值:

(6)

第五层:输出处理层,输出为,通过面积中心法进行求解,如下式所示:

(7)

其中和由归一化计算隶属度函数求得:

(8)

第六层:输出层,每一个节点都与一个语言变量相关联,通过去模糊化算子计算输出。

(9)

3 基于AIFNN的非线性函数逼近

通过典型的非线性函数逼近验证AIFNN算法的有效性,其试验效果图如图2所示。从图(a)可以看出,规则是一条一条地生成的;从图(b)可以看出,均方根误差陡峭的地方,表明该处生成了或删除了规则;图(c)为训练集的目标值和AIFNN输出的实际值的比较,期望值与实际值基本重合在一起;图(d)为训练集目标值与AIFNN输出的实际值之间的误差;图(e)为测试集的目标值和AIFNN输出的实际值的比较;图(f)为测试集目标值与AIFNN输出的实际值之间的误差。

为评估非线性函数逼近性能,采用误差平均百分比(APE)度量算法性能。

定义如下:

(10)

其中为第个样本的理想目标值,为第个样本的网络实际输出。

采用典型的三变量非线性函数为例,描述如下:

(11)

在定义域中随机选取216个训练样本和125个测试样本。

表1 非线性函数逼近性能比较

算法 规则数目 参数数目 训练APE 测试APE

ANFIS 8 50 0.043 1.066

GD-FNN 10 64 2.11 1.54

SOFNN 9 60 1.1380 1.1244

FAOS-PFNN 7 35 1.89 2.95

AIFNN 5 50 0.7420 0.9051

从表1可以看出,AIFNN生成的规则数最小,测试的APE最小,因此,生成的网络具有结构最紧凑和泛化性能最佳的特点。相对于GD-FNN和SOFNN性能显著提高,究其原因,高斯隶属函数的宽度对网络的结构和泛化能力影响巨大。AIFNN采用UKF学习高斯隶属函数宽度的环节,减小了对初值的依赖,并且精度能够达到二阶以上。更重要的是,AIFNN将高斯隶属函数的宽度定义为一个直觉模糊数的区间值表示,在不确定性表达和处理上更为灵活。

(a)规则的生成和删除 (b)均方根误差

(c)训练期望值与实际值 (d)训练函数值的误差

(e)测试期望值与实际值 (f)测试函数值的误差

图2 AIFNN非线性函数逼近

4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AIFNN的结构,结构辨识和参数学习同时进行,采用动态的模糊规则的修剪策略。AIFNN将高斯隶属函数的宽度定义为一个直觉模糊数描述的区间值,在不确定性表达和处理上更为灵活。此外,AIFNN增加了一个用UKF学习高斯隶属函数宽度的环节,减小了对初值的依赖,并且精度能够达到二阶以上。因此,AIFNN训练的网络结构更为紧凑,泛化性能更佳。通过函数逼近实例,表明本文算法训练的神经网络的有效性,并且性能具有整体优势。

篇9

【关键词】资金时间;价值;工程经济决策树

一、工程经济决策树概述

工程经济决策树在工程项目概率分析中作用很大,它是工程项目概率分析常用方法之一。工程经济决策树通过已知各种情况发生概率的可能性大小,制作图表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估,并判断项目风险系数。决策树的实质作用就是在综合评估各种方案的风险大小后,给出一个损益值,使企业在考察损益值后,做出正确的投资选择。在工程经济决策树损益值计算中,经常忽视资金时间价值因素。工程经济决策树在经营投资中,要想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必可或缺。这是因为企业在投资决策前,如果不能考虑到投资成本、投资期限、投资回报等与时间有牵连的因素,必定导致投资失败的出现。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前,在使用工程经济决策树方法时,就要充分重视资金时间价值这一因素,增强投资回报率。

二、资金时间价值在工程经济决策树中的重要性

资金时间价值,指的是资金的价值是因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是时间的函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价值的增加,增加的那部分价值就是原有资金的时间价值。一般来说,工程项目资金投入量大、回收期限长,建设单位在评估经济效益时,非常重视利息因素,而复利计算法在利息计算中适用性较强,因此,企业都会采用复利计算法评估工程经济投入与回报情况。但是,目前对资金时间价值的重视度不够,的确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重视资金时间价值,也就是采用动态分析法计算决策树中的损益值。动态分析法就是在分析资金投入效益时,不但考虑投入数量,还要考虑投入资金的时间值,把不同时期的等额资金视为不等值资金对资金效益进行评估。重视资金时间价值的理论基础,就在于时间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工程建设有时全天进行,就是在抢时间,因为时间就是经济效益、时间就是竞争力、时间就是实力,抓住了时间这一要素,就相当于抓住了经济效益,有些工程项目只有在预定的时间内完工,才能实现最大的利益。资金时间价值使得不同时间点的现金流量比较无法进行,这就需要设计一些换算方法,以至于不同点的现金流量,在比较时能够更加准确,也更加符合客观情况。重视资金时间价值会使企业在投入资金时,参考评估结论,进行理性投资,因此,资金时间价值是经济分析法的重要部分,其在工程经济决策树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运用资金时间价值决策树方法

企业在投资中,对将来可能出现的风险预见力差,但是工程经济决策树方法可以对未来经营风险做出有效评估,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出预警,还可以判断出投资方向的可行性指数,尽最大程度规避投资风险。现在举一个实例具体说明决策树评估方法。如:某沿河岸台地铺设地下管道工程施工期内,有可能遭到洪水的袭击,据气象预测,施工期内不出现洪水或出现洪水不超过警戒水位的可能性为60%,出现超过警戒水位的洪水的可能性为40%。施工部门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制定了相应措施:不超过警戒水位时只需进行洪水期间边坡维护,工地可正常施工,工程费约10000元。出现超警戒水位时为维护正常施工,普遍加高堤岸,工程费约70000元。此时,工地面临两个选择,第一,仅做边坡维护,但若出现超警戒水位的洪水工地要损失10万元。第二,普遍加高堤岸,使出现警戒水位也万无一失。试问应如何决策?根据决策树可以明显得出选择第二种方法,第二种方案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才是规避风险的最佳途径。因此,运用资金时间价值决策树方法,可以为企业提供科学合理的损益值,使企业根据评估报告对投资方案进行选择,使企业能够在正确的投资中获得高额收益,让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在投资前一定要重视运用资金时间价值决策树方法,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降低投资风险,尽可能避免因忽视资金时间价值,而使企业盲目做出错误决策,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的情况。企业在运用工程经济决策树方法时,如果忽视了基金时间价值,那么企业的投资方案只能适用于短期效益,对于长期投资来说意义不大。

参 考 文 献

[1]仇东东.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工程经济决策树方法[J].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1(3)

篇10

[关键词]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法律;法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3-0043-02

作者简介:邢玉升(1964-),男,黑龙江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中心、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导,研究方向:中日经贸合作。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各国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结构变化进入了由国际直接投资引导国际贸易的新时代。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国际直接投资领域迅速崛起,曾一度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对外直接投资大国,且经历了资源型、成本型到综合型的转变。本文试图从法经济学的视角,对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法律体系利弊加以分析。

一、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阶段特征

1对外直接投资的恢复期。二战后,日本致力于经济复兴,国内对于资本具有大量的需求,因此,在政策上对资本流出进行限制。这一时期,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较小,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能源开发、食品、纺织等初级产品部门,而且投资区域主要面向发展中国家。

2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期。自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国内成本的上升,导致中小企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韩国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转移,这反映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替代效应。这一时期,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规模逐步扩大,其动机是利用投资目的地资源以及低成本优势。

3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张期。20世纪80年代,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第三大投资国。这一时期,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高度化、多样化以及服务化的特点,第三产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比重明显上升,同时发达国家成为对外投资的主要对象。

4对外直接投资的缩减期。自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的经济泡沫破灭后,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开始逐年下降,尤其是对欧美的投资比重有所下降,而对亚洲的投资比重却有所上升。从投资结构上看,从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向技术密集型产业方向发展,追求廉价劳动成本以及向第三国出口成为对外投资主导。

5对外直接投资的反弹期。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并深化的大背景下,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量急剧下降,而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不降反升,表现出扩大的趋势,这主要源自日本国内经济的低迷以及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压力。对外直接投资加速流向资本稀缺且收益率较高的地区。从区域来看,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特别是借助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带来的对日贸易和投资需求,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由加工制造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以带动日本经济的复苏。

二、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与法律体系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经营为目的,与被投资对象有长期的利益关系;二是对投资企业或资产有实质影响;三是尊重投资者的意愿,将占总投资比10%的证券投资也纳入对外直接投资范畴。

在多年积累的实践和理论基础上,日本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对外直接投资法律体系,包括国际法和国内法两部分。

国际法规范日本与投资目的国之间在投资方面的权利义务,主要由国际条约、区域条约、双边投资协定和税收协定等组成。国内法则主要是规范国内投资,一是确定投资或资本进出的基本管理法,如外汇法等;二是普适性法律,规定涉及企业对外投资行为,如税法等;三是规范政策及实施管理的法律;四是明确有关管理部门职责的法律。

虽然目前日本逐步放松了对外直接投资管制,但是同时建立了特许、事前申报、事后报告以及统计调查制度的一系列的严格监管体系。

三、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法律的法经济分析

法经济学是法学和经济学的融合,是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法律问题。如单纯从经济学角度看,对外直接投资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交易形式,它不仅影响到一国资本存量和贸易流量,同时也对技术进步、劳动力素质的提升产生作用。而从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来看,以“成本-收益”作为基本工具,进行成本和收益及经济效益分析,可以对特定法律及其制度安排作出评价。而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学的基础工具,也是法律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

基于法经济学的视角,对外直接投资更偏向于分析企业或产业的政策需求,强调同特征的企业或产业具有不同的政策偏好。那么,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如果立法的净收益大于其他可供选择方案的净收益,人们会产生强化现存的法律体系的需求,寻求法律安排以期达到最佳效益。法律的目标是公正,经济学追求效率,公正和效率有时会发生很大的冲突,但在许多法经济学者看来,二者没有不可调和的冲突,他们认为效率即正义。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法律体系的形成有其特定历史背景。从法经济学的视角可以较好地审视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法律体系。

首先,对外直接投资法律是经济发展的诉求。二战后,日本的经济体系遭受了沉重的打击,经济的恢复、发展以及稳定经济秩序成为首要任务,通过 “贸易立国”战略,拉动了本国经济发展,使日本一跃成为经济强国。在贸易领域,从20世纪60年代的纺织产业、70年代的电子产业到80年代的汽车产业等迅速壮大。70年代末,日本学者小岛清从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实践以及对美、日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研究,提出了“边际产业扩张论”,他认为日本对外投资能够促进东道国贸易,对提升当地经济起正面作用,而且能够加速提升日本的国际竞争力。为此,日本效仿美国早年的发展模式,以海外投资的方式避开贸易保护。但1985年的G5“广场协议”的签定,不仅导致日本进入经济衰退期,更是对其以出口为主导的产业产生了巨大影响。而美国为应对日本直接投资的流入,1988年通过了《埃克森-弗洛里奥修正案》,1989年美国再一次通过“超级301”条款,把日本列入不公平贸易名单,加剧了美日的贸易争端。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日本经济衰退情况下,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加速产业转移,从过去的单纯市场,不断向生产、销售境外一体化发展已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另外,对外直接投资法律是降低管理成本的诉求。20世纪50年代,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要逐一审批。此后根据外资政策、产业政策以及本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日本开始逐渐放松管制。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法律是由多个部门法以及行政规章作用构成规范对外直接投资的各环节的综合法律体系,形成了一套行政管理体系。一是“分工管理,一个窗口”模式,其目的是掌握本国企业在海外经营活动现状,了解此类经营活动对当地和国内带来的影响,为对外直接投资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二是对海外投资的统计调查,日本的财务省和经济产业省对企业和个人在海外的投资情况从不同角度进行统计、调查及。财务省每季度定期公布按国别和产业划分的海外投资数据;经济产业省对企业的海外投资经营活动进行调查。这对企业及各界了解、研究、评估对外投资发挥积极作用。

四、结语

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经济活动的目是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为此,积极的对外投资自由化会得到各国的支持,但是现实并非如此,这主要源于经济活动多样化以及投资主导的世界经济使得要素流动及其利益创造进程复杂化。本文以法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法律体系,得出以下结论:首先,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活动极为复杂,这来源于其直接投资的性质以及东道国的制度特征。其次,一味地以国家利益名义加速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并不能从中获得更大的效益,法律体系的设计应将对外直接投资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这不仅能够发展本国的核心利益,也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扩大份额,增强国际竞争力。再次,对外直接投资的法律体系建设不能脱离对企业的支持,从某种意义上,企业在推动国家经济战略转型过程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从现有的经验和研究文献来看,对外直接投资法律体系的经济效应似乎并不确定,对外直接投资法律体系的非经济意义可能大于经济意义,一些非经济因素如国家安全、国家战略以及民族主义等应在考虑之内。

[参考文献]

[1]李国平,田边裕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及其变化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2]王爽日本对外投资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影响[J]东岳论丛,2011(2):146-150

[3]亓长东,周燕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法律及行政管理体系的经验启示[N]中国经济时报,2013-01-09

[4]丛中笑法与经济之学:法经济学与经济法学[J]当代法学,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