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的特征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9: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际贸易的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随着国际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经历了最近十年内的两次的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不断出现了新的特征,我国的服务贸易也面对越来越多的问题及障碍。首先分析了国际贸易的新特征,然后提出我国服务业贸易在这些国际贸易新变化下的应对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总体发展迅速,增长潜力巨大,日益呈现出技术化、知识密集化的趋势,FDI的重点也转向了服务业。在此背景下,我国服务贸易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其出口世界排名从1982年的第28位升至2008年的第5位,进口世界排名由第40位上升到第7位,可以说取得惊人的进步。同时,我国服务贸易业存在一些弊端。例如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业上,业务主要是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这就导致我国服务业比重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服务贸易发展的落后不仅严重制约了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货物贸易成本上升,影响货物贸易的转型,导致我国对外贸易整体国际竞争力的下降。需要对我国服务贸易进行研究,找到相应的对策进一步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层次,从而提高整体贸易的水平。
一、国际贸易的新特征
1.国际贸易结构高级化。经济全球化引发了各国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这种调整导致贸易结构的变化,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服务外包成为跨国投资的主流为了应对全球市场竞争,跨国公司不断调整资源配置和公司经营战略,按照成本和收益原则剥离非核心的后勤与生产服务业务,增强了服务产品的可贸易性,服务贸易增长异军突起,服务产品的生产尤其是服务外包也成为国际投资的重要领域。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据世贸组织统计,从1980到2003年,国际服务贸易增长速度总体上快于国际货物贸易增长速度,同期服务贸易规模从3643亿美元增加到17626亿美元,增长了3. 8倍,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己超过19%;2007年,世界服务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9. 4%,高于2000年的18. 8%a
2.国际贸易格局多极化。多边贸易体系与区域经贸集团既互动又斗争。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2002年区域贸易组织有124个,到2006年发展为191个,年均增加16个。由于多哈谈判的失败,世贸组织推行的多边贸易自由化暂时搁浅,区域组织由于比多边贸易自由化更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能带来更多的集团经济利益,为世人所关注,所以进展很快,区域组织内贸易和经济总量大幅增加。欧盟东扩使其经济总量增长,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己超过美国上升为世界第一,东盟区域内经济一体化取得显著进展,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3.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1)发展中国家战略地位弱化、国际环境恶化。在新的多极化世界中,一方面几个大国相互竞争;另一方面它们又以发展中国家作为共同的对立面。随着发展中国家战略地位的改变,其所处的国际环境进一步恶化,主要表现在:贸易集团化导致保护主义压力加大、外国投资减少、严重外债、资金外流、国际经济活动份额下降等。所有这些,都将严重制约发展中国家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2)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不断扩大。经济全球化极大地刺激了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进一步优化了全球资源配置,提高了规模经济效益,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了全球贸易、投资及其自由化,增强了国际范围内的经济政策协调,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世界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世界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但各国经济差距却进一步扩大。
二、中国服务贸易应对新特征的对策
1.提高服务产品可贸易性。由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层次低,可贸易性差,致使服务贸易的跨国流动受限,我国服务贸易处于逆差状态。就WTO服务贸易谈判来说,倾向于对因服务进口过快增长而对进口国相关产业造成损害的,可以采取紧急保障措施,撤回或中止己做出的市场开放承诺。我国服务业发展落后,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约4’096,世界平均水平为67%,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超过75%,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也达52%。我国保持一定的服务贸易逆差是必然的、合理的,但服务贸易进口与出口二者不能偏废,即应保持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大体平衡,大力发展新兴服务贸易,增加服务贸易的可贸易性,促进中国的服务贸易走出去。
2.优化服务贸易结构。我国服务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层次较低,以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为主,这是基于具体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现实选择。我国若想使服务业有较大发展,必须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紧跟世界服务产业变化的步伐,在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竞争优势的同时,分阶段、有重点地发展高层次的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技术档次。把发展的重点放在交通运输业、咨询业、信息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讯业、房地产业等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
3.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有机结合。我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旅游、建筑、计算机、运输和信息服务等,这些服务的国际市场潜力巨大。从旅游服务来说,据国家旅游局的估算,到2020年,我国入境人数将达到2. 1亿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将达580亿美元。因此,要充分发挥好这些服务部门的比较优势。应该看到,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部门层次不高,不能长期依赖这些部门来支撑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那样可能会陷入比较优势陷阱。要通过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打破服务业中的垄断,加快服务人才培养,在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设计咨询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创建竞争优势,使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有效结合。
4.开放市场,承接服务业跨国转移。把握服务业全球化的机遇,扩大对外开放和市场准入,引入竞争,为服务业的发展和改革提供强大动力。加大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和服务业外包的力度,吸引跨国公司总部、研发中心、设计中心、营销中心和软件开发来华,大力鼓励服务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全面提升与外商投资的合资合作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包括服务业企业走出去,发展跨国经营,建立海外营销网络,开展海外购并,加强战略联盟,提升与国外高端服务供应商的合作水平。可以根据我国服务行业不同部门国际竞争能力的差异实行梯度开放。对于具备了一定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鼓励其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对于目前处于劣势的行业,可先采取适度保护措施,在培养起竞争力后再实行逐步开放。也可以根据不同地区服务业水平的差别,按照从沿海到内地的顺序梯度推进开放。
篇2
一、发达国家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主体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的重心开始转向以服务业为主,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增加国民收入和提高就业率的重要手段。服务业的发展必然推动国际服务贸易的增长。服务贸易总额在1970年为700多亿美元,1980年为3800亿美元,1990年为8660亿美元,2002年则上升到15400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速度达6.4%,超过了同期货物贸易5.9%的增长速度。服务贸易日渐成为世界各国获取外汇收入,改善本国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从右表中可以看出,在国际服务市场上发达国家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主体,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有决定优势。发达国家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国际服务贸易呈现以欧美为主的格局,美国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最大比重。2002年,全球十大服务贸易出口国(地区)依次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荷兰、比利时一卢森堡和中国香港;十大服务贸易进口国(地区)依次是: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意大利、法国、荷兰、比利时一卢森堡、中国、加拿大。另外,区域性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组织如《欧洲经济共同体》、《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纷纷成立,并获得快速发展。区域内市场的扩大使贸易趋势增强,贸易规模扩大,国际服务贸易也得到迅速发展。
其次,国际服务贸易对象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以高新技术为核心,以技术进步为动力,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呈整体上升趋势,尽管参与国际服务贸易的成员发展状况不平衡,但以发达国家为主体的贸易结构使服务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发达国家在新兴服务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
最后,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壁垒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近年来,在多边贸易体制的推动下,国际服务贸易壁垒有所降低。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许多项目中都具有绝对或相对优势,为了扫清存在于服务贸易的壁垒,便利其打开世界服务市场,它们率先削减了本国服务贸易壁垒,如在电信领域,美国已允许外国企业持有100%的股权,欧盟也开放了基本电话服务市场,并对雇用人员的本地化要求降低了标准。
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服务贸易也得到发展。发展中国家虽然在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较发达国家明显滞后,但在资源、劳动密集型服务领域中,发展中国家则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也得到迅速发展,服务出口占世界服务出口总值的比重增加。到2002年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比重约为9%,而且各国发展不平衡。2002年服务贸易出口额前30名的国家和地区中,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大陆、印度、泰国、土耳其、马来西亚、墨西哥、波兰,分别占国际服务贸易出口额的2.4%、1.3%、1%、0.9%、0.9%、0.8%、0.6%;在进口贸易中,中国大陆、墨西哥、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印度、巴西,分别占国际服务贸易进口额的2.9%、1.1%、1.1%、1%、1%、1%、0.9%。
在服务贸易商品结构方面,发展中国家在普通劳动力输出、建筑工程承包、部分旅游服务业等领域占有较大的优势,如马来西亚、泰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航空公司在世界优秀航空企业排名表上常常名列前茅;不少发展中国家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有了较大的增长;一些技术、经济实力较强的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发展技术层次较高的服务贸易,如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墨西哥等国正着力推进通讯业、信息业的建设,泰国正努力将曼谷变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等。然而,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规模仍较小,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服务业不发达,尤其是现代服务项目不具有竞争优势。
二、国际分工基于各国的竞争优势
通过对国际服务贸易国别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在国际服务产品市场上处于不同地位,同时也使不同国家在服务贸易利益分割中占有不同的比例。这是各国发挥竞争优势的必然结果。
国际服务贸易的分工基于各国的绝对优势。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国际服务贸易是从属于货物贸易的,在货物贸易高速增长的带动下,同货物进出口直接关联的传统服务贸易项目,即生产贸易得到发展,如国际运输服务、国际货物保险、国际结算服务等。服务贸易资源的不可替代性、不可移动性等特征,构成一国服务贸易的基础。
但绝对优势并不是决定一国服务贸易的唯一因素,从服务贸易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服务贸易的主要项目是劳工的输出、运输服务等,战后随着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电讯、金融、运输、旅游以及各种信息产业、知识技术等的迅速发展,服务业加快向这些领域的扩展,新兴服务贸易的比重不断提高。
90年代以来国际运输服务贸易比重明显下降,从1990年的33.8%下降到2002年的30.6%,同期国际旅游服务比重下降幅度较小,自28.5%下降为22.3%,其他服务贸易所占比重则迅速上升,由37.6%上升到47%。这种明显的上升主要是由于金融、保险、信息等产业的迅速崛起及其快速进入服务贸易领域造成的,是新兴服务贸易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国际化,国际服务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种变化说明传统的服务贸易优势,即绝对优势在当代国际服务贸易分工格局中的地位相对下降。如以自然历史文化等资源为基础的传统服务行业,在当前国际服务贸易分工格局中的优势相对降低。
可以说,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取决于各国的比较优势。服务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它同一般商品一样,是在一定的生产要素结合下提供和生产出来的。可以把服务的基本要素分为三部分:资本、劳动力和知识技术(即人力资本)。
不同的服务产品依赖于不同的生产要素。实物资本与运输服务的优势有直接的联系,人力资本与保险、金融服务等优势有密切的联系,旅游方面的优势则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资源。由于不同服务使用的要素结合不同,又由于服务部门的多样性,它的范围从高技术行业如信息、数据处理到简单的劳动力输入与输出,这就使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都可能在某些服务项目上拥有比较优势。发达国家由于资本丰富,在国际投资、国际运输服务、金融服务、专业服务等项目上拥有比较优势;而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较低,在劳务输出、建筑工程承包等方面拥有比较优势。其中各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不同,于是形成了今天的国际服务贸易格局。
这种格局的形成首先是由于各国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的差异。发达国家已经进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服务业在国内生产者值中占绝大部分比重,为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等发展程度的国家处于从工业经济社会向服务经济社会过渡的阶段,但服务业也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低收入国家则在第二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逐渐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由于各国的技术条件、资本数量、生产规模不同,决定了服务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地位。发达国家在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贸易领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发展中国家除少数服务贸易产品外,在国际服务贸易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另外,一国的基础设施完备与否,如交通信息网是否通畅,也会对其服务行业竞争优势和在国际服务分工中的地位产生重大影响。
影响服务贸易的要素除了前面提到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技术水平外,还有资本规模、管理水平等。竞争能力形成于各种要素的组合能力,即如何形成产品价值增值的能力,并实现服务产品的价值。如在“自然人流动”贸易方式方面,有些发展中国家就充分利用了本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特点,在“自然人流动”方面得到迅速发展。尽管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建筑、运输等行业的劳务输出,但由于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使得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要素优势未能转化为竞争优势,就影响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由于服务业的不可替代性,服务业的国际分工在很大程度上受一国政府对外经济政策的影响。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是技术、知识、资本的竞争,服务业的竞争能力影响着各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取利益的能力。由于服务贸易的发展空间和盈利空间都很大,所以在服务业具有较强垄断竞争力或相对竞争力的国家和地区会通过各种贸易组织来推动贸易的自由化和全球化。而服务业落后的国家经常是被动地参与国际服务贸易分工,它们开放本国服务市场的条件是以服务换产品,所以服务业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比货物贸易更依赖政府的推动和政府间的合作。
三、国际服务贸易政策具有二重性
由于国际服务贸易不同于货物贸易的特殊性,政府的经济政策及双边和多边贸易协议对服务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加之服务贸易还涉及到一国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所以服务贸易的自由化程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国内立法、各种非关税壁垒的形式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将成为服务贸易政策的主流。与此同时,国际服务贸易竞争的直接结果,还表现为国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进程。20世纪以来,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首先表现为多边性国际公约或协定的签署。如1978年汉堡《联合国1978年海上货物运输公约》以及伦敦《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等;此外还有1982年内罗毕《国际电信公约》,1979年日内瓦《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尼斯协定》等非运输领域的公约。这些公约和协定为国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篇3
关键词:出口贸易 劳动力成本波动 结构特征
作为我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正在经历着一个重大的洗礼和调整,即受欧债危机的冲击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等因素影响,近几年中国的出口形势不容乐观。而曾经是我国比较优势的劳动力成本低廉特征也在近年来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的形势下变得不确定起来,并由此引发了我国这个比较优势是否持续的大讨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劳动力成本波动已成为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的新挑战
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背景和当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促成了劳动力成本优势,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对外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际上,我国对外贸易中劳动力成本占优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以及赫克歇尔和俄林对此的深化研究――资源禀赋理论,在国际贸易中一个国家只要生产自己生产成本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并出口,就会使双方都获得好处;同时,比较成本优势主要来自各国资源禀赋拥有的状况不同及其所形成的要素价格差异。所以,我国作为人力资本禀赋高的国家将出口人力资本密集型商品,从而再次验证了经典的要素禀赋理论 1 。
但是, 在主要经济体经济呈下滑趋势、 国际贸易形势持续波动、贸易保护主义现象开始增多、人民币汇率变得更加不确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世界经济贸易形势持续疲软,对我国产品出口和贸易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此前低廉的劳动力比较优势是否继续持续并发挥作用呢?如何应对这个问题, 并很好地研究劳动力成本波动特征及其影响?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
(二)出口贸易中劳动力成本波动的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学者一直在关心劳动力成本的变化及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金一彪(2009)指出,中国的单位劳动成本仍然是具有优势的,而且这个优势并没有在缩减。因此,如果继续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让它的增长速度超过工资报酬的增长速度,中国的单位劳动成本还将继续保持竞争优势② 。白红光、陈建国(2011)通过计量分析,从经济增长、劳动禀赋、工资、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本以及技术进步等因素,分析对出口的影响作用。得出我国在继续利用好低工资优势的同时,应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促进技术进步、提升出口产品结构及技术含量,保证我国出口的可持续性③。李霞等(2010)实证分析表明,长期内人力资本对我国生产业中的运输、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行业的贸易竞争力具有明显提升作用,其中对金融行业贸易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最大;而短期来看,人力资本与保险、金融行业的贸易竞争力正相关,与运输、计算机和信息、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行业负相关 ④。马常娥(2010)根据比较优势经济理论和实际国情,发现我国目前巨大的劳动力存量仍然是经济发展和国民财富创造的重要动力源泉,也是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重要基础,不能轻言放弃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⑤。总之,这些文献虽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劳动力成本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但是缺乏对劳动力成本波动结构特征的分析,这也正是本文试图寻求的突破口。
二、我国出口贸易中劳动力成本波动的结构特征分析
(一)时效结构
就短期效应来看,可能在短期内催化全球经济平稳复苏,劳动力价格上涨将使国民分配格局较之前更加倾向于劳动。就中期效应而言,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可能使我国经济出现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并通过对外出口商品的“路径”推高全球通货膨胀水平。而从长期来看,提高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劳动力价格,将有助于改善全球的资源分配与贸易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全球的经济结构性矛盾,使世界经济重新回到“平衡”的正常轨道之上⑥。
(二)地区结构
从地区结构来看,在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的地区首当其冲地影响了当地出口经济发展,如东部沿海地区。据劳动保障部调查,2004年以前珠三角地区农民工平均工资年涨幅不足70元,而此后沿海地区农民工工资平均每年增长100多元,部分省市涨幅接近20%。以广东省为例,从1995年到2007年全省制造业职工平均工资从7913元提高到22003元,增长了2.78倍,年均增长8.9%。而劳动力成本变化对内陆地区出口贸易的影响就较小,原因在于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对富裕。
(三)行业结构
在行业分布上,劳动密集型行业如机电制造业、玩具与纺织服装业、电子行业、食品加工业等行业,受劳动力成本变化的影响较大。改革开放至今, 我国劳动者报酬大幅提高,2007年我国制造业人均劳动报酬是1980年的27.77倍。其中,近几年我国服装业涨薪幅度连续三年超过12%。由于过分依赖低廉劳动力成本优势,而导致我国纺织业在国际价值链中的低端地位,存在明显的“比较优势刚性”。
在所有出口贸易行业中,尤以制造业情况最为明显。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已从无限供给向有限剩余转变,2008年由于环境成本、资源成本、劳动成本等上升,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综合成本上升时期,这种上升有些来自宏观政策调控,有些则是社会发展必然所致,如国家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执行、农民工权益保护意识增强等因素。
篇4
一运作程序专业:
一些西方出版社在国际版权贸易方面之所以能成功,离不开其成熟而专业化的运作。
首先,当确定好选题计划后,出版商会先审查一下自己对哪些作品拥有国外版权,并将这些书目集中成简短的介绍收入到新书目录里。这些书目通常会用英语撰写,以便于与世界各国的出版商和商交流。接着,出版商会将新书目录寄给选定好的版权机构或人。由于许多商能够更好地判断哪类书更适合于哪家出版社,西方国家的版权贸易大多是由版权机构或人来直接完成的。因此,多数大型出版社都与世界各主要的语言地区的一些机构有合作关系,或者专门聘请人来为自己和其他语言地区的出版社之间的合作服务。在进行版权谈判时,许多出版商和商通常严格按照规则办事,签署的合同条款详尽而细致。一旦签约后,他们大多能够严格执行合同,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为了维护与合作伙伴的长久合作关系,许多出版商和版权商都很重视老客户,不唯版税率高低是从。
另外,出版社内部对版权交易的管理也较周全。通常情况下,版贸部门会保存基本的版权贸易档案记录,对于每笔操作都予以集中管理,记录每个项目确切的情况和授权对象,以便日后能很快地查询到每一个选题的版权及版权销售情况,其记录甚至还包括了每一客户的兴趣和购买方式,以及版权收入的详细分配等。
二市场调研周密
版权贸易前进行周密的市场调研是西方诸多出版商获得成功的法宝之一。版权贸易通常是一种主动销售的结果,这就需要进行相应的市场调查,以明确版权贸易的地区、对象和时机等。这种调查需要了解的是每个潜在市场的政治、经济状况、阅读品位、读者需求以及每个出版社的专长、出版记录、在当地的地位、潜在版权购买者的购买能力等。根据调查的结果,版贸人员会结合具体的项目进行评估,以最终确定版权贸易的对象以及可销售的版权范围等等。
三宣传促销多样
图书版权贸易的宣传工作有别于图书宣传工作,它主要是指出版社以版权贸易为中心开展的图书营销宣传,包括出版社总体实力的宣传、图书广告宣传、寻找理想的版权等等。近年来,西方出版业的宣传促销活动不断升级。发达国家出版商用于宣传促销的费用,一般占到图书发行总码洋的5%~8%,新书宣传费用占其初版销售码洋的10%~15%。其中,版权促销推广的费用占了很大一部分。一般来讲,西方出版商会采取以下宣传促销手段来推进国际版权贸易的顺利发展:(1)国际书展。法兰克福国际书展、美国国际书展、北京国际书展、东京国际书展等都是国外出版业巨鳄宣传、展示自己的优版图书,开展版权贸易的重要舞台。(2)开发衍生版权产品。如英国布鲁斯伯利出版社在促销《哈利·波特》时,就采取了开发衍生版权进行交叉促销的手段。(3)媒体攻势。利用媒体进行图书版权促销也是国外一些出版社常用的一种手段。多样化的宣传促销手段使得出版商的图书更易被人们发觉,从而走向更广阔的出版市场。
第四,版贸机构专门化、版贸人员高素质
国外综合大型出版社通常设有专门化的版贸机构,如德国斯普林格出版公司就设有版权及版权许可部门(RightsandPermissions)。另有一些大型的出版机构,如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在世界各地设立分公司、分支机构或处来打理版权的有关事宜。另外,国外的版权业也十分发达,版权贸易最活跃的美国有600多家版权公司,英国也有200多家。且版权形成规模发展,网络布局,成为版权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同时,从事版权贸易的工作人员通常都具有较高的素质,他们不但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丰富的知识储备,同时还具有广泛的社会关系以及较强的公共关系能力和技巧。
我国近年来版权贸易发展也十分迅速。从1995年到2002年,我国进行的图书版权贸易高达5万余种,其中引进45561种,输出4551种。据国家版权局公布的数据,1995~2001年全国版权贸易年平均增长率为28.1%。但是我国许多出版社在开展版权贸易方面依然存在许多不足,如版贸人才缺乏、机构不健全等等。
从发达国家的版权贸易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首先,要提高版权贸易方面的专业化水平。这包括组织周密的市场调研、确定目标市场,进行全程策划、提高版权贸易策划水准等等。
其次,建立一支版权贸易专业人才队伍。可以在高校的编辑出版专业中增设相关课程,还可举办各种形式的研讨班、短训班。
篇5
关键词:新时期 国际贸易 风险
一、国际贸易特征
基于发达国家仍旧在产品吸引力上占据了优势,因此发展中国家贸易始终在国际贸易中无法发挥引领作用,即便其不断扩充市场份额也较难改变现状。为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确保各国应有利益,便应良好的把握新时期贸易局势,进一步优化贸易体制。基于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令其对产品需求呈现出不一致的现象,势必会推动国际贸易的持续发展。伴随科学技术的持续更新,各类传统商品会逐步淡出国际贸易发展舞台,而新技术产品则会巩固其主体地位。一些国家应用高新技术产品或通过关税政策提升贸易发展中的地位,并采用丰富的手段通过国际贸易交涉获取更大利益。新时期,企业应进一步明确国际贸易特征,针对自身发展特征,赢取更大的提升空间。
二、国际贸易发展趋势
我国从事对外贸易进程中,虽获取了进步并持续发展,然而仍旧同发达国家地区较难匹敌。基于经济危机不断在全球范围内持续的延伸,经济学家评估,在后续的时期之中,国际贸易将不断显现出上升速度有所减缓的趋势。虽然是这样,由于世界市场仍然广泛的需求各类产品,因此对外贸易还会呈现出上升势头。另外,科技创新也会引领国际经济的不断飞跃。更多的国家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令国际贸易显现为逐步自由化的状态。
三、我国企业主要应对的国际贸易风险
我国企业国际贸易发展进程中需要应对政策风险。由于制度变化会导致企业利益受损,例如关税变化。同对外企业实施贸易操作阶段中还应注重预防企业人员不认真细致而导致操作风险,预防利益受到损害。因而,需要工作人员全面依据对外贸易管理制度实施。倘若不注重防范操作风险,通常会形成明显的利益损失,陷入外商圈套之中。
由于国际贸易为针对国外企业从事经济往来,因此同不同国家货币包含明显差别性,牵涉到汇率问题,需要在国际贸易进程中承担一定的汇率风险。
四、有效规避国际贸易风险的科学策略
(一)创建风险内控管理制度,完善多边贸易系统
企业国际贸易进程中均会存在风险隐患。因此,应加强风险管理,确保在利益以及风险中找到平衡点。为在国际贸易中赢取更大利益,需要把控贸易风险,通过利弊权衡学会懂得放弃。企业应确保不突破风险以及利益之间的黄金比例。如果必须要如此,则应做足充分的承担风险准备,进而预防风险损失。我国幅员辽阔,呈现出区域贸易经济包含明显差别的状况。进一步令各个区域经济建设发展水平存在不同。呈现出中西部较多区域出口商品仅能面向经济较为滞后的发展中国家。目前,要想优化国际贸易,应首要解决市场丰富性、全方位、多元化,创建多边贸易系统,打造立体格局的问题。进而由根本层面升华国际贸易总体水平。
(二)严谨细致的签署交易合同
针对国际贸易来讲,基于其涉及金额较多,因此应有效的做好防范管理。应严谨细致的签署交易合同,进而良好的预防包含恶意倾向的贸易公司。签署进口合同阶段中,应细致的涵盖进口商品整体质量规定以及保护条款事项内容。而出口合同签署则应确保仲裁条款的周密研究,预防企业交涉联系贸易公司存在钻空子的问题,进而令自身利益受损。签署合同人员应对具体的条款内容细致审慎的核对,进而由根本层面预防贸易风险问题。
(三)依据出口贸易程序行事,实现风险转移
国际贸易阶段中,企业从事的贸易环节应遵守进出口贸易基础操作要求。同时,应借助银行信用完成贷款业务,保存好贸易阶段中的各类材料单据。为预防对外贸易风险隐患,企业应杜绝通过商业信用完成贷款业务。倘若遇到某些特殊状况必须通过该方式完成贷款业务,则企业应通过保险公司投保,令风险合理的转移。新时期,保险事业发展不断完善,可确保风险的合理转嫁。因此企业或广大公民应积极采用该类方式确保潜在风险的合理转移。国际贸易交涉阶段中,应优选具有优秀资质的保险公司进行投保,进而完善贸易风险管理保障。
五、结束语
国际贸易可以说为一类繁琐复杂的商业活动,不但由于体现了较强专业性,知识面丰富,同时贸易往来过程中会形成较多行业环节。为有效预防国际贸易阶段包含的风险,应详细的分析了解不同国家商品以及服务怎样进行交易,具体原因是什么,最终会给贸易两国形成什么样的结果。另外,应积极探究掌握两国针对贸易交换商品具体的政策机制。针对新时期国际贸易不断竞争的新环境,要想赢取竞争主动性,占取更多市场份额,应掌握自身对外贸易阶段中的优势与缺陷,进而弥补不足,积极主动的防范风险,发挥优势,真正令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不断升华,强化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试论加强宏观金融调控规避国际贸易风险[J].时代报告(下半月) -2011年7期汪兵
篇6
关键词:微课;国际贸易实务课;教学应用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以及课程教学的创新,如今微课作为一种数字化信息的网络教学模式,开始在国内外流行开来,微课是指一种新型的课程教学模式,如今不同的机构和学者对其有不同的定义,但是总的来说微课是指以网络视频为教学平台,记录课程教学的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一个片段,形成碎片化的教学模式。微课的教学可以针对某一重点知识做突出的讲解,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重点知识点的了解。如今微课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中的应用还不广泛,需要我们正确的将微课应用到国际贸易教学中,从而有效的利用信息网络培养现代化的国际贸易人才,使国际贸易的课程教学更加完善。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教学和微课的特点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特点。1.较强的实践性。国际贸易实务不仅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同时它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贸易交换以及国际商品流通过程的学科。在这之中包含着许多的国际贸易术语需要学生掌握,同时还需要学生懂得贸易合同的签订以及合同履行和违约处理等各项的全过程,例如:国际贸易磋商、报关、投保、租船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过程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具体的操作,因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2.与国际贸易法律密切联系。国际贸易实务课涉及到许多的国际贸易法律和惯例规范,因此在进行课程教学时需要学生对国际贸易法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可以更加的适应和完善国际贸易交易的流程和规范。在这之中包括众多的国际贸易法律条文,如《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这些条例被规范着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并受到认可,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课中要熟练的掌握这些法律条文。3.强烈的涉外性质。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不同,在国际贸易中一般都是涉外贸易,商品货物的合作商一般都是外国的贸易商,因此在进行贸易的每一个环节,如合用的签订、货物的咨询和了解、单据的填写、银行结算等,这些环节都需要从事国际贸易的工作人员掌握熟练的英语,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课中,英语的教学应该成为课程教学的重点。(二)微课的特点。微课作为适应现代信息化教学的发展目标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多独有的特征和优势,它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同时还能帮助老师完善知识的教学和讲解,其具体的特点有:1.目的性。微课教学的方法通过对教材课程的某一重点知识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进行深入的讲解,因此具有强大的目的性和针对性。2.教育性。微课教学以网络视频为教育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知识,并为日常的课程教学提供很好的辅助作用,因此具有强大的教育性特征。3.趣味性。微课教学可以将知识通过语言、故事、图片、动态视频等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眼中,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和视听享受,可以充分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4.共享性微课通过网络在线教学打破了学生听课的时间和地点限制,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许多的相关课程的微课资源,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具体的查找,因此具有强大的共享性特征。
二、如何把微课教学应用到国际贸易实务课的教学实践中
从我国总体的教育课程发展来看,微课的利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和应用,现在主要应用在数学、物理等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中,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的教学应用上还不广泛,需要我们综合前面所提到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特点,以及微课的特点和独特优势,具体的分析如何将微课教学应用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中。1.在前期准备中的应用。国际贸易实务课教学是一门非常重视实践性的学科,学生需要掌握的实践理论也比较多,不仅要学习相关的国际贸易法律知识,也要掌握充分的商品交易、报关、合同签订、货物运输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所以老师在进行微课教学的应用上,首先在前期的准备中应该对课程教学的总体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然后把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以及教学的难点提炼出来,然后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解,并制作视频,应该保证知识点的短小精炼。也就是在微课视频的制作中要重视选题的重要性,不仅要符合教学的目标,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老师在讲解国际贸易法律中,因为国际贸易相关法律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比较精炼,所以老师可以将典型案例引入到微课中,然后总结案例中涉及到的国际贸易法,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2.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老师应该将微课引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因为国际贸易实务课大都以实践为主,所以现在各大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都相继设立了校内实训基地,这就需要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懂得如何具体的操作,因此老师对学生进行操作指导时可以将微课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例如在进行进出口成交和合同签订的实际操作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在视频中包含总体的签订流程,可以以任务漫画或者实际案例为基础,充分的告诉学生实际签订合同的场景和过程。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具了解,并且有不懂的地方还可以反复的进行观看。3.在课程结束后的应用。学生在进行学习之后还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掌握,因为微课的共享性特点,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在线观看。老师可以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在微课视频中进行展现。如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很多的专业术语,如“ETA”、“G.S.P.”、“NOVCC”等,老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对这些词汇进行统一讲解。从而方便学生的了解和掌握。
三、结语
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为国际贸易的人才培养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就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而新型的“微课”教学有着巨大的发展优势,它与国家提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相互承接,因此有效的将微课教学引用到国际贸易实务课中,可以更好的完善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使培养的人才更全面的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梁丹,孙智琦.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与改革探讨[J].商情,2012,(1):40.
[2]郑炜冬.微课情感化设计:理念、内涵、模型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4,(6):101-106.
篇7
【关键词】国际保理;定义;分类;法律特征
近二、三十年来,国际贸易竞争日益激烈。传统上经常使用的信用证结算方式在日趋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似乎有推出历史舞台的迹象,使用者寥寥无几,而非信用证结算方式,由于其便捷且功能强大,日益受到普遍青睐。集资信评估、短期融资、帐务管理、坏帐担保和应收款催收为一体的国际保理业务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尤其在欧美发达国家,其发展势头迅猛。可以预见,保理业务将在未来彻底颠覆信用证的结算方式。据FGI统计,1998年,全球利用保理业务的外贸交易已达5000亿美元,而据联合国贸发中心199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信用证的使用率已经降至16%,在发达国家甚至降至10%以下。由此可见,国际保理业务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已经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一、国际保理的定义
由于国际保理是在国际贸易的经济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其所承袭的历史渊源有较大的差异,世界各国和地区商业习惯不同、金融传统做法也各异,因此对国际保理的涵义存在多种的解释,目前并无一个统一的定义。 《牛津简明词典》中的定义是:从他人手中以比较低的价格买下属于该人的债权并负责收回债款从而获得盈利的行为。该定义主要指出了保理业务是一种代人收款,从而从中获利的行为。这是从商业角度看带保理行为。这种解释过于宽泛,并没有解释该种行为的实质意义,也没有涵盖目前事实上的各种保理行为,难以让人明确了解国家贸易中的保理行为。
1988年 5月,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经过严格调查,协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做法,通过《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保理公约》(下称《保理公约》),在这个公约第一条对保理作出了如下规定:“在本公约中,‘保理合同’是指一方当事人(销售商)和另一方当事人(保理商)之间所达成的合同,根据该合同:
(1)销售商可以或者愿意将产生于他与其顾客间的销售合同所产生的应收帐款,而不是那些出于个人、家庭的使用而购买货物所产生的应收帐款让予保理商:
(2)保理商至少应执行以下功能中的两项:①为供方融通资金,包括贷款和预付;②记录并保存与应收帐款有关的帐户;③收取应收帐款;④保护供方不受进口商拖欠的影响;
(3)对应收帐款的让予通知送交进口商。”
《保理公约》的这一定义是准确、清晰和全面的,明确规定了国际保理合同的法律涵义及适用范围。
综上所述,国际保理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商将其销售货物或提供服务所产生的所有应收帐款转让给保理商,并将该种转让通知债务人,由于此种应收帐款转让行为,保理商为出口商提供贸易融资、坏帐担保或者销售分户帐管理及收取应收帐款等综合中的至少两项服务的一项国际贸易结算手段。
二、国际保理的分类
在现实的国际贸易中,保理业务由于其不同特征,不同的操作可以分为许多种类。
(一)有追索权的保理和无追索权的保理
保理商是否有追索权在保理业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保理商认为应收账款没有争议,且其对可能出现的坏账进行担保,那么这种保理就称为无追索权保理,这个时候,保理商的主要注意点就在于努力去为各方面确定核准与未核准应收帐款。另一类是有追索权保理,在这种保理方面,保理商要负的责任小的多,如果发生坏账等不良后果,保理商不提供担保,并有权利要求供货商赔偿。
(二)明保理和暗保理
有个时候,买方并不知道保理行为,因此如果买方知道保理行为就叫做明保理,如果买方不知道保理行为就叫做暗保理,或者隐蔽型保理。暗保理其实只在只在供货方和保理人之间发生关系,这种保理的好处是保理人责任相对较小。
(三)折扣保理和到期保理
提供预付款融资的保理叫做融资保理,或者折扣保理。此种保理意味着,当保理商为供货商提供保理时,保理商在货款付清到期之日前,在确定的货款总额内,立刻支付给供应商以一定折扣的款项。
(四)单保理和双保理
根据保理业务涉及的当事人不同,可以把保理分为单保理和双保理。在国际保理业务中,可以把保理商分为出口保理商和进口保理商。在单保理模式下只有一方保理商通常情况下是出口保理商。双保理则是指在一项保理业务中既有出口保理商又有进口保理商的保理。
三、国际保理的法律特征
国际保理具有多重法律特点,从根本上说是债权――应收帐款转让,同时兼有买卖、信贷、等特征。
(一)保理具有买卖的特征。在保理中,出口商对国际贸易合同项下货款享有的是债权,进口商支付货款前,出口商不享有所有权。
(二)保理具有信贷的特征。在交易中,出口商将所售货物发票副本寄给保理商,后者即可向前者支付50-80%的票面金额。信贷人通常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将款项出借给借款人,期满时获得本金及利息。而保理商提供的融资形式上并非贷款,而是预付款。
另外,因为保理商承担了进口商到期不付款的信用风险,保理还是有信用保险的特征。
(三)保理具有的特征。国际保理是保理商出口商管理出口帐务、催收帐款的行为。保理商受让取得出口债权后,往往根据出口商的需要,提供出口帐务管理,催收帐款等服务。
四、国际保理的产生和发展
通过购买他人债权而获利的经济活动,最早可追溯到古巴比伦时代的商人。现代国际保理起源于美国,后来传入欧洲,70年代在亚太地区如新加坡和日本出现,近二十年来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和采用,并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贸易结算和金融服务方式。目前世界上大约有1000多家从事国际保理业务的专业公司。据统计,现在国内保理业务贸易总额达5550亿美元;国际保理业务贸易总额为420亿美元。 现在,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国际保理也在迅速增长,特别适用于普通商品,如日常消费品等标准商品的贸易。
不仅如此,随着电商的发展,国际保理业务也跟随进入了电子化商业发展的轨道。保理网上交易正在迅速发展,其原因是:
(一)买方市场的形成。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买方市场”的特征日益显著,使得作为进口商的买方在洽谈签约时有较大选择权。买方倾向于采用赊销等信用销售方式。卖方也希望以对买方有利的支付方式作为竞争工具,使自己的产品更具竞争力,但赊销对卖方来说风险很大,必须引入第三方信用,保理就是专为赊销设计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二)快速融资需求扩大。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快了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因此也加快了资金流动,扩大了快速融资的需求。近20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向全球方向发展,对融资提出扩大化要求。而资金流动速度的加快,为融资的扩大提供了条件。国际保理业务恰好能满足这种不断扩大的融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亚芬.推广国际保理大力扩大出口[J]. 青海金融,2000,5:32
[2] 陆晓明.应收帐款融资与管理在现代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国际保理业务评析[J]. 国际金融研究,2002:36
篇8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时代;国际贸易战略;后发优势;比较优势
一互联网经济时代国际贸易战略创新基础解读
(一)国际贸易战略创新的价值研判
第一,基于互联网的国际贸易增强我国国际贸易企业市场竞争力。覆盖全球的互联网与面向世界的国际贸易之间具有天然契合点,其典型代表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引领的跨境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基于网络平台所展开的跨境商贸物流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了传统国际贸易商务活动的信息化和透明化。跨境电商具有面向世界、覆盖全球、信息高速传播和运作成本较低等多重优势,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国际贸易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大幅扩展了我国实体产业的国际市场营销新渠道,实现了传统出口加工型贸易的转型升级。第二,基于互联网的国际贸易改变全球贸易价值链格局。随着互联网国际贸易交易模式的崛起,电商型国际贸易成为世界贸易市场的主导者。传统的金字塔型国际贸易分销结构逐步演变为扁平化分销结构乃至直销结构,中间商在传统国际贸易结构中的重要地位被逐步削弱甚至被取缔。这导致原本被中间商盘剥的产业利润中的一部分回流到实体经济领域,助推我国产业结构变革;另一部分利润则以厂商让利的方式转移给普通消费者,用以增进消费者的剩余价值,提升消费者对我国出口商及其产品的认同度。
(二)国际贸易战略创新的环境研判
互联网时代国际贸易战略与国际政治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国际贸易是在国家间展开的商贸经济活动,其经营成果直接影响参与各方的获利水平,各国出于维系本国利益最优化目标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势必影响电子商务型国际贸易战略的落实。贸易保护政策所保护的对象是那些对维系本国经济独立自主有重要意义的产业,这类产业通常为幼稚工业或关切民生型产业,其保护手段则为关税壁垒或非关税的绿色壁垒等形式。基于互联网的国际直销业务提供了绕开各国关税壁垒的新销售渠道,为此,大力推进“互联网+国际贸易”战略有助于我国实体企业通过网络直销渠道依法绕开各国不公平的贸易保护政策的规制,有助于为我国拓展庞大的实体经济营造良好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
二互联网经济时代国际贸易战略创新路径探索
(一)创新国际贸易领域的电子政务战略
落实建立国际贸易电商化战略的电子政务战略。从新经济角度来审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型公司实质上是异于传统公司的电子公司,电子公司的功用在于将传统产业和新兴的互联网产业相融合,运用熟知领域的知识和能力来帮助传统企业借助新技术与网络空间上的其它传统企业沟通交流。而传统的政府行政管理机构则习惯于管理传统领域的产业企业。因此,建立适应互联网技术的电子政务系统有助于推动电商型国际贸易业务。由于电子政务系统可以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来超越时空局限性,优化既有政府组织运作结构和政务操作流程,为跨国电子商务企业提供高效、快捷、公平的政务服务,所以可以有效节约跨国电子商务企业的制度成本,提升其国际竞争力。提升通关环节电子政务运作效能。货物通关是国际贸易诸环节中业务复杂度较高和运作风险较大的环节,强化该关键环节的电子政务运作效能有助于打破国际贸易业务操作过程中的瓶颈制约。比如口岸管理应当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口岸电子政务系统的先进经验,在既有全国性金关工程基础上继续推进口岸通信技术升级改造,打造更适合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一站式”通过服务系统和“单服务窗口”式通关平台,全方位落实无纸化通关战略,尽快将线下通关业务转移到网络平台上,切实节约国际贸易从业者的通关成本。考虑到电子政务上交易主体更为庞大和交易者历史信用信息更模糊的现实问题,通关环节的电子政务系统应建立针对跨境电商企业的风险管控数据库,深度分析口岸后台数据并建立信用评级模型,落实对跨境电商企业的分级分类信用管理。通关电子政务系统还应当提高与商务、外管、银行、工商、税务、国检等部门的数据交换强度和频度,建立跨部门的国际贸易相关政务云数据平台,将跨境电商业务相关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整合处理,强化对不良企业走私、偷逃税行为的打击力度,净化跨境电商市场环境,为优良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空间。
(二)深挖国际贸易领域的后发优势战略
着眼技术突破来落实国际贸易后发优势战略。国际贸易的历史强国虽然依靠其先发优势地位占据了国际贸易市场中的较大份额,但在互联网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下,依托物理性营销渠道的传统国际贸易市场分配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依托互联网营销渠道的新型国际贸易市场份额分配规则正在确立。部分学者批评了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将比较优势视为比较优势的“陷阱”,并指出这类比较优势事实上并无助于促进所有战略实施国的国家利益最优化目标的实现,而仅有助于那些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中较高位置的强势国家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一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劣势地位实际上是在既定的技术环境下,后发国家与先发国家在既定技术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所产生的“势差”,在技术环境变量不改变的情形下,后发国家难以有效超越先发国家。但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技术环境变革使得后发国家与先发国家处于同等竞争地位,从根本上消除了先发与后发国家之间的技术“代差”劣势。在此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应当紧抓互联网技术发展契机,结合我国国际贸易资源禀赋优势,及时切入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国际贸易新模式。着眼制度突破来落实国际贸易后发优势战略。国际贸易制度实质上是一套从事国际贸易商务活动的行动规则。根据新制度经济学,互联网技术革命所支持的国际贸易交易新制度的创新有助于降低国际贸易市场中的交易费用,会影响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各类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从成本轴与收益轴构成的二维结构分析中可知,先发国家在旧国际贸易制度体系中投入巨大的资源,这份资源随着经济与技术环境的变化而逐步演变为沉淀成本,故此先发国家缺乏了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改造现有国际贸易秩序的能动性,而后发国家因其在旧的国际贸易制度体系中所投入的资源远少于先发国家,使后发国家因率先采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国际贸易制度体系而额外产生的制度成本远低于先发国家。这就决定了后发国家较先发国家更有运用互联网技术改造既有国际贸易制度体系的意愿。为此,我国发展国际贸易应当积极通过放开对互联网行业管制的策略,来培育互联网技术内生的制度创新力量,运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来形成互联网技术支持的、适合本国资源禀赋优势的国际贸易新制度体系。
(三)探索国际贸易领域的供给侧变革策略
大力培育新型国际贸易商业模式。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和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形势下,作为驱动我国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国际贸易增长出现下降,国际贸易领域的供给侧变革迫在眉睫。推进跨境电商产业的迅速发展有助于在传统的国际贸易营销渠道之上培育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国际贸易营销渠道,为我国多数发达地区经济健康成长的过剩产能开辟新的路子。考虑到跨境电商产业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态势迥异于传统产业,各级监管部门不可运用传统的监管手段来规范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而是应当结合互联网产业特征来制定适合跨境电商产业特征的行政监管与服务职能,为跨境电商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工商部门应当摒弃对跨境电商企业经营范围的严格限制,在宽放其业务边界的同时从财税优惠政策制定方面来加大对跨境电商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国际贸易领域的产融联合体战略。传统的国际贸易产业与金融产业彼此独立运营,二者虽然围绕具体的国际贸易业务有相互支持的行动,但从系统层面而言缺乏有机整合。随着国际市场竞争格局的逐步升级,单个企业间的竞争正逐步消失,以企业联合体为主要特征的国际竞争新格局正逐步形成,打造适应当代国际贸易市场竞争格局的产融联合体正当其时。产融联合体要求从事国际贸易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以股权关系为纽带,以控股为形式,以人事参与和核心资产相互支持为手段来推进二者融合。从发达国家国际贸易市场发展的历史路径分析,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具有必然性,因为这二者的融合是以产融联合体参与各方的各自利益最优化为目标,以提升产融联合体整体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为此,金融监管部门应当放开对网络金融机构或类金融机构的经营牌照发放范围、提升跨境电商单笔货款支付限额和交易笔数限制,增强跨境电商系统内部的产供销系统和金融系统的融合度,以提升其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整体竞争实力。考虑到国际电商业务中交易各方的信用问题是影响跨境交易的重要障碍,跨境电商在融合实体产业与金融业务的同时,可以建构跨境交易参与各方的历史交易行为信用数据库,凭此来客观评估交易者的信用水平并给其合理的跨境交易授信额度,切实维护跨境交易金融系统的稳健性,促进电子商务型国际贸易业务的健康与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熊福梦,张义.“互联网+”时代国际贸易新方向跨境电商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3)
2.郑建辉.我国外贸企业跨境电商与贸易增长的互动关系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7)
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 国际贸易 融资问题
从世界经济发展局势来看,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各国间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二零一零年,我国正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成为全球贸易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对外贸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但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并不具备优势,由于缺乏资金支持,时常发生资金周转不灵问题,发展中受资金制约严重,国际贸易融资难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参与中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对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际贸易融资的特征
国际贸易融资是围绕国际贸易结算的各个环节所发生的资金和信用融通活动,指在贸易交易过程中运用短期性结构融资工具,基于商品交易中存货、预付款、应收款等资产的融资。国际贸易融资与传统融资相比,融资方式更加多样,涉及内容更加广泛,手段更为灵活,有着非常鲜明的业务特点,强调资金流和货物流的控制。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是:周转速度快、自偿性强、时效性强、业务流动性强,需建立在国际贸易基础上,业务背景清晰,还款来源明确,融资期限短。进口方向融资主要包括:海外代付、信托收据贷款、开立信用证、进口押汇、进口托收押汇等方式。出口方主要包括:出口议付、打包贷款、福费延、出口押汇、国际保理、出口保理押汇、出口信保贷款、出口商业发票贷款、出口退税贷款等方式,融资方式多样化是国际贸易融资主要特征之一。不同融资方式有着不同特点和适用范围,业务开展中要根据贸易实际情况和实际要求选择。常见业务方式如:授信开证,指在投信额度内免保证金对外开立信用证;进口押汇,指开证行收到信用证后,下全套相符单据时向开证申请人提供,用以支付该信用证款项的短期资金融通。我国国际贸易融资起步较晚,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量与市场提供的空间相比很不协调,供需矛盾突出,多以进口押汇、授信开证、保证金开证、出口打包放款等基本形式为主,很少涉及复杂业务,如国际保理。国际贸易是促进国际资源配置,加快全球资金流动,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各国经济交流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而国际贸易融资则是保障国际贸易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能够有效促进国际贸易发展,解决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促进全球金融业务不断完善。但国际贸易活动中若离开国际贸易融资支持便很难开展。因此,我国应积极总结和借鉴外国成功经验,分析当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现状,针对发展中和业务开展中存在问题,调整相关政策和业务,大力支持国际贸易融资,推动外贸贸易往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速度。
二、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现状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占国内企业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创造的价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六十。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到了国际贸易活动中。国家统计局数据显,我国中小企业二零一三年进出口总额达到三万八千六百六十九亿美元,同比增长百分之六点三四。这说明当前中小企业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影响着市场稳定和进出口额度。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出口商品结构单一,进出口秩序不够规范,经营方面资金支持缺乏,并不具备竞争优势,中小企业想要持续发展往往需依靠外部资金支持,只有获得资金的融通,才能在货物与资金中实现灵活周转。从世界国际贸易发展趋势来看,各国对外贸易数量及范围正在迅速扩大,对外贸易主体将向多层次扩展,结算工具将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所以国际贸易活动中贸易融资方式也将走向多样化、专业化、复杂化,潜在风险也会不断提高。然而,当前中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操作管理仍较为粗放,并且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融资业务标准和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这无疑增大了融资风险,所以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现状并不理想,国际贸易融资难严重制约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由于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存在许多问题,大多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造成很多时候一些中小企业无法通过国际贸易融资来获取资金,开展对外贸易业务,有效解决资金问题。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导致我国国际贸易大幅滑坡,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开展,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融资方式过于单一、业务流程繁琐、缺乏信用管理体系、法律环境不完善、缺少有效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措施、融资业务量和市场不匹配。
三、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建议
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活动开展,阻碍了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想要解决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离不开政府、金融机构、银行等多方的协调与支持。我国应积极借鉴外国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完善我国中小企国际贸易融资体系。但经验借鉴时切勿生搬硬套,照搬全抄。我国目前仍处于经济发展阶段,市场环境尚未成熟,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也与西方国家有明显差异,并且政府对对外贸易扶持力度也有所不同,所以一定要科学选择融资模式和方式,合理优化国际贸易融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单一,是当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中要解决的首要任务。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日益明显,国际贸易规模越来越大,正在朝着更高、更复杂的方向发展。国际上的贸易融资方式不断丰富,而相比之下我国却仍以传统融资方式为主,不仅功能单一,且品种少。因此,我国应积极进行国际贸易融资改革,使其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以国家预算资金为主,多方筹集其他资金,进一步提高资金总量。目前大多西方国家出口融资依靠国家预算、地方资金和私人资金,资金不足时通过在国内外市场发行债券筹集资金。这种方式十分值得我国借鉴,另一方面我国应更加注重进出口银行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倡导性的发挥,可利用银行资金克服资金不足问题,减轻政府负担。其次,要强化出口信贷与出口信用体系,完善信用管理体系,提升中小企业信用级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对不讲信用的行为严肃处理,对讲信用的企业给予支持,根据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决定融资规模,使企业自觉讲信用。完善信用管理体系,不仅能够提高业务开展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融资风险,使融资风险降低在可控范围内,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再次,政府方面应尽快完善国际方面相关法律法规,优化国际贸易融资法律环境,健全国际贸易融资担保机制,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展创造有利条件,政策上支持国际贸易融资活动开展。最后,我国应从银行层面着手,改进国际贸易融资体系,加快银行机制改革,构建产品评价系统,针对中小企业实际需求开展业务,推出有效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简化融资办理程序,提高办理效率,省略繁琐、期限长的办理过程,为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提供支持,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开展,为对外贸易规模扩张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在当前世界各国中,中小企业都占据着重要位置。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占据我国进出口贸易活动总额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完善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对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谢海峰.国际金融动荡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研究[D].南昌大学,2015.
[2]陈英.XXX银行拓展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探讨[D].电子科技大学,2014.
[3]刘明霞.城商行支持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可行性分析及其风险防范[D].山东大学,2015.
篇10
关键词 商务档案 档案管理 国际贸易 作用分析
商务活动,是企业为实现相关生产经营目的而从事的各类有关资源、知识、信息等交易活动的总称。商务档案是微观经济主体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根据相关原则标准,在各种商务活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资料。它是企业商务活动的基础信息资源,包括图片、文字、影音、录像等等信息材料。由于商务档案材料的形成复杂多元化,商务档案管理成为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及企业正常生产运作的重要管理手段,是现代企业商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商务档案的科学有效管理,为国际贸易的发展运行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针对商务档案管理的特点及作用,分析了它对国际贸易活动的积极作用,阐述了国际贸易中商务档案管理的发展建议。
1 商务档案与商务档案管理的内涵
1.1商务档案
商务档案,是指企业等经济主体在各项商务活动过程中,根据需要形成的各种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文字、图表、影像等信息资料。根据资料属性的不同,商务档案主要包括各种商务文书、商业法律文件、客户市场信息、策划方案等。具有以下特征:
1.1.1主体性、过程性
商务档案的形成者是微观经济主体,政府机关和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一般不会形成商务档案,商务档案是在商务活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或者是由商务文书直接转化形成的。
1.1.2针对性、价值性
商务档案的涉及领域是各种经济主体的各项商务活动,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商务档案是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纪录,没有保存价值的商务文书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被销毁。
1.1.3客观性、原始性
现代商务档案的主要载体是纸张或磁盘、光盘等电子载体,商务档案的记录形式具有客观性,商务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它是一种原始的历史纪录,具有客观真实性特点。
1.2商务档案管理
商务档案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等经济主体针对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需要,根据商务档案潜在的社会经济效益,将商务档案进行归类、储存、保管以及再利用的管理过程。商务档案管理,是现代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管理需求,是相关经济主体企业管理的科学系统性规划。商务档案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2.1时代性、科学性
任何企业经济主体的运行,都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企业主体的商务活动也应与时代经济发展同步接轨,商务档案管理要体现科学规划性,以便适应时展需求。
1.2.2规范性、系统性
商务档案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有机构成,具有其他档案管理的一般特点,商务档案材料的采集汇编与存储复杂繁琐,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科学的规划,严格规范管理和系统的归类整理。
1.2.3高效性、实用性
商务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针对商务档案自身潜在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合理的管理与开发,提供有效便捷的参考凭证作用,促进企业经济主体自身的长远规划与健康运行,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2 商务档案管理与国际贸易活动的联系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主体进行有关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商业交换的活动,是各国之间经济合作分工的表现形式。经济主体是实现贸易国际转移的跨国公司或组织。
国际贸易是贸易活动与国际接轨的融合,商务档案管理直接而集中地体现了商务活动对国际贸易格局的影响,商务档案管理是经济主体各项工作的桥梁与纽带,是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加强企业商务档案的管理工作,对国际贸易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1商务档案管理,是企业国际贸易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经济主体,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一定的档案材料,国际贸易活动,商务档案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成分,构成了国际贸易活动的管理内容,特别是现代社会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环境下,商务档案管理,成为国际贸易活动管理的有机形式。
2.2商务档案管理,是国际贸易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见证
对于国际贸易企业来说,商务档案资料如同电影回放,它能够详实地再现国际贸易实体商务活动的历史轨迹;是企业商务活动的原始再现,是员工智慧与经验的结晶;是企业把握商业规律、规划企业主体创建贸易蓝图的重要依据。
2.3商务档案管理,为国际贸易活动发展提供了正确导向
商务档案材料是企业主体之间在各种商务交流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有价值的商务原始材料。现代经济的全球性合作,推动了国际贸易企业商务档案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商务档案的参考凭证作用为国际贸易活动提供了正确导向。
2.4商务档案管理,推动了国际贸易活动的有序健康运行
国际贸易企业的发展,与时代接轨。规范的商务档案管理,是衡量企业主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商务档案资料的科学实效性,确保了贸易发展历程的再现与参凭,构建了国际贸易活动发展的稳定氛围,促进了国际贸易活动的健康有序运行。
3 商务档案管理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商务档案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针对性收集的商务活动中最原始可靠的信息。它是企业预测商情、进行营销策划的决策依据,是履行企业商业管理职能的工具,是维护企业或者经营者合法权益的法律凭证,是记录和研究企业商业活动历程的宝贵资料。相对于国际贸易来说,商务档案管理具有以下作用:
3.1商务档案管理随国际贸易的参考凭证作用
商务档案,能够为国际贸易活动提供真实可信的依据资料。商务档案的参考凭证作用,是由档案的形成规律和它自身的纪实性特征决定的。商务档案是从商务文件直接转化而来,是客观事实的真实记录。从档案本身的物质形态来看,文件上保留着真实的历史标记,所以,商务档案对指导国际贸易活动具有广泛的参考作用。
3.2商务档案管理对国际贸易的推动促进作用
商务档案管理工作的中心就是围绕工作实际,为改革和发展提供优良服务。因此,做好商务档案管理对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尤为重要。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商务档案管理可以为国际贸易提供先进的商务信息和管理动态,通过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国际贸易管理提供优质服务。探索符合国际贸易发展的管理模式。
3.3商务档案管理对国际贸易的基础保障作用
商务档案管理是涉及多学科的综合管理形式,表现为工作程序复杂量大、技术要求严谨。国际贸易活动过程中,商务档案材料的原始积累采集、整理归类与存储维护,要求档案管理者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文件资料进行有效管理,为以后的国际贸易商务活动,提供及时准确的基础性参凭资料。
结束语
总之,现代全球化经济合作的运行环境,推动了社会经济管理模式的多元化发展。商务档案管理,作为经济主体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对于促进企业实体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功能。国际贸易活动中,商务档案管理更是体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国际金融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