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办法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9: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划生育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划生育办法

篇1

(一)保障指标(10分)

有领导小组、有办公场地、有办公人员、有制度、有信息交流平台;缺一项扣2分。

(二)人口控制指标(24分)

1.计划生育合法率达92%(12分),下降1个百分点扣1分;

2.违法生育多项控制率3%(12分)上升1个百分点扣1分;超生1个小孩扣1分;

(三)工作质量指标(66分)

1.重视教育(6分)

计生政策法规进村入户、育龄群众的政策知晓率达85%以上记2分,每少一个百分点扣0.2分;村(居)委有固定宣传栏记2分,无专栏不记分;永久性标语1—2幅记2分,缺1幅扣1分。

2.优质服务和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10分)

全年开展两次免费生殖健康服务达80%以上,建立服务档案记5分,每下降1个百分点扣0.1分;使用药具在控制指标内记5分,每下降1个百分点扣0.3分。

3.计生协会和村民自治工作(6分)

村民自治达50%以上,且验收合格记4分,每下降1个百分点扣1分;验收不合格不记分;协会工作达标记2分,不达标不记分。

4.行政执法(15分)

依法催收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按政策全额征收上交记15分。降低比例的按比例记分。该征收不去征收的,不记分。

5.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5分)

做到流入流出底细清、情况明,当年流出育龄妇女办理婚育证明认输达到80%记1分,每降1个百分点扣0.1分;流出区外的育龄妇女每半年有效等价证明达60%以上记2分,减低1个百分点扣0.1分;对流入到建卡管理、持证验证达90%以上记1分,下降1个百分点扣0.1分;建立人口信息平台记1分,不建不记分。

6.人口出生误差(6分)

人口出生统计误差控制在5%以内记6分,超过0.1个百分点扣1分。

7.出生婴儿性别比(10分)

当年出生婴儿性别比控制在110以内记10分,每上升1个百分点扣0.5分。

8.人口引产与出生人口比(5分)

当年人流引产例数与当年出生人数之比控制在30%以内记5分,每上升1个百分点扣0.2分。

9.奖励扶持政策(3分)

严格坚持政策口径和申报程序,确认对象准确无误,无弄虚作假,不循私舞弊记3分,如举报有弄虚作假行为且调查属实的,此项不记分。

二、考核方式

篇2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现居住地不是户籍所在地,异地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或者以生育为目的异地居住,可能生育子女的已婚育龄人员(以下简称已婚育龄流动人口)。

第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综合管理并提供必要的保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纳入本行政区域内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第四条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工商行政管理、劳动就业、卫生、房产管理等行政部门应当配合同级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六条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日常管理,并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当地计划生育管理。

第七条成年流动人口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当凭合法的婚姻、身份证件,到当地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办理婚育证明。

婚育证明的内容应当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居民身份证号码、生育状况、落实节育措施状况、计划生育奖罚情况等。

第八条成年流动人口到现居住地后,应当向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交验婚育证明。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查验婚育证明后,应当依照本办法第二条的规定,对已婚育龄流动人口予以登记,并告知其接受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的管理;婚育证明不完备的,应当要求补办。

第九条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向其中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并组织有关单位向育龄夫妻提供避孕节育措施服务。

第十条有关部门审批成年流动人口的暂住证、营业执照、务工许可证等证件时,应当核查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查验过的婚育证明,并将审批结果通报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没有婚育证明的,不得批准。

第十一条与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形成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和个人应当负责被招用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并接受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向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出租或者出借房屋的房主,应当配合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做好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申请在现居住地生育子女的,应当在其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当地有关规定办理生育证明材料。

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可以凭其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的生育证明材料,在现居住地生育子女。

第十四条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与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建立联系,并将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情况向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通报。已婚育龄流动人口也可以自行将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出具的避孕节育情况证明寄回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在了解已婚育龄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后,不得再要求其回户籍所在地接受避孕节育情况检查。

第十五条对已婚育龄流动人口中独生子女的父母的奖励,由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按照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统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节育手术费,有用工单位的,由用工单位负担;无用工单位的,先由本人支付,凭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证明,由本人在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报销。

第十八条在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奖励。

对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不负责任,未达到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的单位和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九条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由其现居住地或者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因违反计划生育规定在一地受到处理的,在另一地不因同一事实再次受到处理。

第二十条伪造、出卖或者骗取婚育证明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不按照规定办理婚育证明,经其现居住地的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通知后,逾期仍拒不补办或者拒不交验婚育证明的,由其现居住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拒绝为成年流动人口办理婚育证明或者为其出具假证明的,由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建议有关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工商行政管理、劳动就业、卫生、房产管理等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审批成年流动人口有关证件时,不查验婚育证明或者明知无婚育证明而予以批准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篇3

(一)

保障指标(10分)

有领导小组、有办公场地、有办公人员、有制度、有信息交流平台;缺一项扣2分。

(二)

人口控制指标(24分)

1. 计划生育合法率达92%(12分),下降1个百分点扣1分;

2.

违法生育多项控制率3%(12分)上升1个百分点扣1分;超生1个小孩扣1分;

(三)

工作质量指标(66分)

1. 重视教育(6分)

计生政策法规进村入户、育龄群众的政策知晓率达85%以上记2分,每少一个百分点扣0.2分;村(居)委有固定宣传栏记2分,无专栏不记分;永久性标语1—2幅记2分,缺1幅扣1分。

2. 优质服务和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10分)

全年开展两次免费生殖健康服务达80%以上,建立服务档案记5分,每下降1个百分点扣0.1分;使用药具在控制指标内记5分,每下降1个百分点扣0.3分。

3. 计生协会和村民自治工作(6分)

村民自治达50%以上,且验收合格记4分,每下降1个百分点扣1分;验收不合格不记分;协会工作达标记2分,不达标不记分。

4. 行政执法(15分)

依法催收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按政策全额征收上交记15分。降低比例的按比例记分。该征收不去征收的,不记分。

5.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5分)

做到流入流出底细清、情况明,当年流出育龄妇女办理婚育证明认输达到80%记1分,每降1个百分点扣0.1分;流出区外的育龄妇女每半年有效等价证明达60%以上记2分,减低1个百分点扣0.1分;对流入到建卡管理、持证验证达90%以上记1分,下降1个百分点扣0.1分;建立人口信息平台记1分,不建不记分。

6. 人口出生误差(6分)

人口出生统计误差控制在5%以内记6分,超过0.1个百分点扣1分。

7. 出生婴儿性别比(10分)

当年出生婴儿性别比控制在110以内记10分,每上升1个百分点扣0.5分。

8. 人口引产与出生人口比(5分)

当年人流引产例数与当年出生人数之比控制在30%以内记5分,每上升1个百分点扣0.2分。

9.

奖励扶持政策(3分)

严格坚持政策口径和申报程序,确认对象准确无误,无弄虚作假,不循私舞弊记3分,如举报有弄虚作假行为且调查属实的,此项不记分。

篇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土地(国土)管理局(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管理局:

现将国务院批准的《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办法》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按照《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办法》的要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所在地城市、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要经省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上报材料包括市人民政府审查意见40份,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1万~1∶5万)2份,其他与省级规划相同。需报国务院审批尚未报预审的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尽快上报预审;经过预审的,要按预审意见抓紧修改,正式上报国务院审批。

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办法国土资源部

全文

为了规范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审查报批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制订本办法。

一、审查组织

国土资源部负责具体组织规划审查工作,商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审查意见后,报国务院审批。有关部门包括: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煤炭工业局、国家冶金工业局、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民政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总参谋部、总后勤部等。

二、审查主要依据

(一)党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各项方针、政策。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

(三)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

(四)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五)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其他相关调查资料。

三、审点

(一)编制原则。规划的编制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的编制原则: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

(二)目标和方针。规划是否与国家经济及社会发展目标和方针、政策相符,是否体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基本农田保护和21世纪人口高峰期对耕地的需求,是否体现了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林地、草地的要求,是否体现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是否落实了上级下达的土地利用主要规划指标。

(三)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依据是否充分,分区和布局是否合理,交通、能源、水利等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重点建设项目用地是否有保障,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安排是否合理、可行。

(四)实施措施。实施措施是否体现了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是否切实、可行。

(五)协调情况。农用地与各类建设用地安排是否相协调,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中建设用地规模是否控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分解是否与各类非农业建设用地总规模衔接到位。

(六)规划是否符合原国家土地管理局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规定》(《国家土地管理局令》第七号)的要求。

四、审查报批程序

(一)前期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组织编制规划时,应深入调查,充分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认真组织评审,做好部门协调工作。国土资源部要加强对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

(二)申报

规划经省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由省级人民政府上报国务院。上报材料包括规划文本及说明、专题报告和省级人民政府审查意见各40份,规划图件2份。

国务院收到报件后,将规划文本及说明、专题报告和省级人民政府审查意见批转国土资源部组织审查。

(三)审查

国土资源部收到国务院交办的报件后,分送国务院有关部门及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在综合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规划进行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并提出同意批准、原则批准、不予批准的意见。

在规划审查过程中,国土资源部综合有关部门意见,认为有必要对该规划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可建议国务院将该规划退回报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请其按要求修改完善后,另行上报。

国土资源部完成组织规划审查的时间为一个月,有关部门和单位自收到审查规划征求意见之日起15日内,应将意见书面反馈国土资源部,逾期按无意见处理;有关部门对规划有较大意见分歧时,国土资源部应组织有关各方进行协调。

(四)批复

国土资源部将综合审查意见和附件及有关部门不同意见一并报国务院审批。

凡属原则批准,但需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的规划,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公布规划前应认真组织修改,并将修改后的规划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规划审查批复的周期一般不超过两个月。

篇5

关键词:伴能增效剂;棉花;生长发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1-61-02

伴能是美国陶氏益农公司新近开发的一种氮肥增效剂,它能够将土壤中的氮肥抑制挥发和分解,使氮素以铵的形态被土壤吸附,从而可以减少氮素损失,延长肥效时间,提高氮肥利用率。本试验通过在滴灌棉田开展不同时期追施伴能增效剂,以明确该药剂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下一步进行大面积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新疆昌吉第六师军户农场,地势平坦、肥力均匀、前茬一致,前茬作物为棉花,总面积2.67hm2。土壤质地为壤土,土壤理化性状如下:有机质24g/kg、全氮1.221g/kg、全磷0.098%、全钾36.15g/kg、水解性氮113.5mg/kg、速效磷16mg/kg、速效钾307mg/kg,pH8.08。

1.2 供试材料 供试药品为伴能增效剂,由美国陶氏益农公司提供。供试棉花品种为新品系148-39。

1.3 试验方法 试验设4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处理小区面积40m2。处理1(对照):常规施肥;处理2:出苗水滴施伴能,具体用量:200mL/667m2;处理3:棉花现蕾期滴施伴能,具体用量:200mL/667m2;处理4:棉花开花期滴施伴能,具体用量:200mL/667m2。

1.4 田间管理 选用大马力拖拉机进行秋季翻耕处理,犁地质量要达到耕行笔直、不重不漏、到头到边、翻垡良好、覆土严密的标准,整地按照齐、平、松、碎、净、墒的质量要求进行作业。4月20日播种,试验采用膜下点播,超宽膜(膜宽2.45m)种植,一膜三管,一管二行,播种量约3.5kg/667m2。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棉花出苗率的影响 滴出苗水后10d调查出苗率,每个小区处理一膜6行,每行调查100穴的空穴率,计算出苗率,取其平均值,调查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各处理出苗率相差较大,经方差分析后,处理2(出苗水滴施处理)表现为极显著水平,其它处理无极显著水平差异。说明苗期施药后对于棉花的萌芽促生长有利,能提高棉花的出苗率,有助于出苗株数的增加。

2.2 不同处理对棉花生长量的影响 在棉花成株期,调查各处理小区棉花生长量,每个处理调查10株,重复3次,调查指标主要有株高、果枝台数和铃数及地上地下部鲜重,结果见表2。从表2得知,从株高来看,各处理间几乎没有明显的差异性,植株平均高度在70~75cm,其中处理2最高,平均达到75.5cm;果枝台数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均与对照持平或略高;平均单株铃数在6.0左右,差异性不明显;从鲜重上看,处理2稍高些,其它处理和对照差异不大。

2.3 不同处理对棉花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对各处理按照兵团农业局棉花产量测定标准和步骤,调查面积为66.7m2的产量,得出平均单株铃数,并估算单产和增产幅度,同时随机取样调查单铃重,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伴能增效剂在处理2和处理3中对产量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具体表现在667m2铃数较处理1增加,单铃重较重,从而增加单产,增产幅度约在1%~6%。

3 结论与讨论

(1)本次试验通过设定不同时期伴能增效剂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来探索最佳使用时期。通过棉花出苗水滴施、先蕾期滴施和开花期滴施效果来看:在棉花出苗水滴施能促进种子萌发,增加出苗率,具有较好的保苗效果,对棉花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增加产量;而从现蕾期滴施观察来看,对棉花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增加棉花生物长势,增加一定的产量。

篇6

关键词:胜任力 民办高校 辅导员 职业生涯规划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2-380-02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辅导员队伍已经成为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高校学生日常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是民办高校一支特殊而重要的队伍。然而,由于民办高校的辅导员规章制度并不是非常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缺乏较为全面、系统、完善的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不利于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发展。因此,从高校和辅导员自身出发,深入研究基于胜任力的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1 概述

胜任力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学者戴维・麦克利兰正式提出的,指的是个体对于所从事的某个职位所表现出来的内在特征和外在工作绩效的综合,这些特征通常能够被量化。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是指某个人从事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位所具有的潜在的、稳定的、能够被衡量和评估的某些个体特性,主要包括辅导员的人格特点、动机、态度、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等等。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立足于分析主客观条件和辅导员个人特质,将辅导员自身的发展和学校发展紧密结合,确定一定的职业发展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具体安排。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包括辅导员个人对自己进行的个体规划,还包括学校对辅导员进行的组织规划。基于胜任力对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胜任力,进而能够更好地推进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有利于民办高校辅导员最终达成自身的职业目标和理想。

2 影响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现实困境

目前,在我国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辅导员队伍不稳定、专业化不强、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而且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发展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和困惑,亟需得以解决。

(1)从国家层面上来看,目前尚缺乏保障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健康、有序、稳定发展的体制机制,与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不是非常健全,对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更是几乎没有相关的文件规定。除此之外,即使存在一些相关政策规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难以得到较好地贯彻落实,民办高校的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尚未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

(2)从学校层面上来看,民办高校对辅导员的培养与管理还基本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只重视使用,而忽视培养,尚未制定出与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相关的培养、进修、考核、激励等各项规章制度,而且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处于专任教师队伍与行政管理人员队伍的夹缝中生存,缺乏稳定的职业发展环境,职业认同度低,职业稳定性、连续性较差,不能得到充分的政策与制度保障。

(3)从辅导员自身层面上来看,民办高校的辅导员队伍水平参差不齐,个人知识、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缺乏良好的职业技能素养,而且由于纷繁复杂的学生管理日常事务占据着较多的时间、精力,无法潜心研究学术科研,在职称晋升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导致民办高校的辅导员感到前途一片渺茫,发展方向不是十分明确,不能较好地对自身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3 基于胜任力的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胜任力开展对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研究是实现辅导员自身发展和进步的内在需要,能够保证辅导员自身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又能加强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从而促进民办高校和辅导员自身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为此,应从国家、高校、辅导员自身三个层面来提升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胜任力。

3.1 建立健全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相关规章制度

从国家层面上来讲,要建立健全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相关规章制度,努力形成各项规章制度推进、落实与保障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力争完善民办高校辅导员岗位职责、教育培训、绩效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相关方面的制度体系,有力保障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实施到位,并切实贯彻落实好这些规章制度,为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奠定好坚实的制度基础。

3.2 民办高校要对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规划与有效管理

(1)民办高校要建立职业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控制辅导员的质量,努力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强、业务能力精、专业程度高的专职辅导员队伍。

(2)民办高校要提高辅导员的薪酬待遇,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辅导员这支队伍中来,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吸引力。

(3)民办高校应加大对辅导员的培训力度,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胜任力,建立切实可行的辅导员培养发展机制,为民办高校辅导员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创造客观条件。

3.3 民办高校辅导员自身有计划性、有目的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1)民办高校辅导员必须进行深入的自我剖析,客观分析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认真思索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规划设计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目标。

(2)民办高校辅导员还必须端正职业观念,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件事,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提高辅导员的职业素养,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称职的大学生领路人。

(3)民办高校辅导员要分阶段、分层次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在适当时机转岗成为优秀的行政管理人员或者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等等,为自身合理设计畅通的职业发展道路。

4 结语

当前,辅导员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力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民办高校尤为如此。在民办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过程中,必须从国家、高校和辅导员自身出发,基于胜任力国家要建立健全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相关规章制度;民办高校要对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规划与有效管理;民办高校辅导员自身有计划性、有目的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与措施,以解决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发展中的现实困境,有效提高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胜任力,帮助民办高校辅导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促使其最终实现职业目标和理想。

参考文献:

[l] 顾倩,杨继平.大学辅导员胜任力的现状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05).

[2] 高燕.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位与渗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0).

[3] 陈珠琳,姚溱,林禄水.试论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J].思想教育研究,2009(03).

[4] 唐文红.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1).

[5] 潘锦全,程荣晖.基于胜任力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10).

篇7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主动性与兴趣 激励评价

何谓主动性学习?主动性是不待外力推动而行动的,主要指学生在参与学习时,不依赖于别人,具有很强的“内驱力”,教师以“学生为本”,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现代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小班化教学,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在课堂上创设多元化的课堂情境,营造有利于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改变教学行为,通过语言、音乐、画面、角色表演等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达到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要求。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积极的人际互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让全体学生全程积极、有效参与。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表演、动笔尝试、动口表达,使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为了适应小学语文教学的新形势,使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盎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我着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几个方面提出以下策略。

一、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语文阅读材料,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如课文中所展示出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风貌,以及大自然的诗情画意,都会使学生欣喜,成为学好语文的诱因。因此语文教师应善于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再巧妙设计,启发联想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文本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1.抓住关键词语激发学生情感。词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表达作者的情感。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必须抓住关键的词语指导学生分析、比较、细细体会,强化语言的感染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情感得到激发。

2.抓住重点情节引起情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抓住重点情节,借助形象、生动的描述,为学生架起一座认知的桥梁。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加深理解课文的内容,引起情感的共鸣。如教《白衣战士》一文,应抓住“叶欣,已经几天几夜没有休息”“她不怕传染,细心照料重症患者”引导学生理解叶欣关心战友、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救死扶伤精神,还借助插图造就一种意境,让学生受到感染。

3.抓住感情主线掀起情感波澜。如教《月光曲》一文,可以抓住贝多芬的“同情―激动―激情”这一感情线索,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理清故事的开始、发展、和结局,然后紧扣“情”这核心,层层诱导,引导学生理解贝多芬产生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对穷兄妹俩的同情,对在音乐上遇到知音的激动,对幽静的环境的感慨。

二、创设和谐的乐学情境,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

情境教学就可以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学习最佳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情境,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将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1.音乐渲染情境。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如《在大海中永生》一课,教学开始,我随着低沉悲壮的音乐,用深沉缓慢的语调朗读全文,在这种情境中,学生耳听沉痛的音乐和我充满感情的朗读,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2.画面再现情境。如教学《黄鹤楼送别》一课我出示挂图,向学生显示诗人李白与孟浩然在黄鹤楼依依惜别的场景。看图时,同学们神情专注,有的同学还不时唉声叹气,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一副难以忍受的样子。看后,大家情不自禁地说出了自己内心中对两位即将分别的好友的感想。此时,已用不着由我讲解、分析,他们已产生情感体验,从图中体会到诗人难舍难分的依依惜别之情,从而更加珍惜能和同窗好友在一起学习的机会。

3.表演创设情境。如《师恩难忘》的教学,讲到作者向田老师行礼时,我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一位演“我”,一位演田老师,让学生发挥想象,表演当时的情景,从而激发他们对田老师的尊敬之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语言描述情境。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学生。在教《庐山的云雾》一课时,学完第四节进行小结时,我激动地说:“我们来到了庐山,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雾海茫茫,汹涌翻腾,阳光照射,光彩耀人。面对这样的风景,我们怎能按捺得住内心的欢喜和激动呢?同学们,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吧!”顿时,教室里传出琅琅读书声,看着他们的表情,透过声音,我感到学生此时已深深陶醉在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之中了。

5.多媒体渲染情境。现代多媒体技术具体投影、录音、摄像、电脑多种功能,以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像多种方式显示教学信息,多重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唤起学生强烈的真实感受,从而营造一个利于自主学习的环境。如教学《舍身炸暗堡》重点段中炸碉堡的情景时,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品味词句,再让学生看看相关的电影片断,化远为近;听听嘹亮的冲锋号,惊天动地的喊杀声,化无声为有声;演一演炸毁暗堡的情景,化抽象为具体。以这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实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与特点,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体现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路径。

三、发挥小组的学习优势,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心理学角度看,学习积极性通常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认真、紧张、主动与顽强状态。学习积极性的一系列心理现象,都与学习需要直接相联,受制于学习动机。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心智水平,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我在实践摸索中认为学习小组的形式不错,能促进学习小组成员之间既有集中的合作性,又有个体的主体参与;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又可以满足他们表现的需要,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还能意识到个人的学习与本小组的成绩、荣誉之间的关系,提高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四、倡导开放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通过传媒接触大量信息,往往会在某些方面的知识贮备超过教师,提出教师无法回答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民主、平等教学作风,鼓励和支持学生提出问题。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既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与众不同不同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提高。在探究的过程中,每一位参与者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

五、尊重个体的自主意识,创建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

课程资源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课程资源指可直接应用的教材、图片等,而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形成课程目标的多种因素”。我们需要把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资源开发。新课程指导思想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比传统学习方式有了较大的变化。

1.体验式学习。即学生在活动中亲自尝试和感受,体验学习的乐趣。

2.探究式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自主学”,从而达到“自能学”。这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主动获取知识。

3.合作式学习。同学间相互合作学习,体会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合作中要有分工,分工中要有合作。只有这样,合作学习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分享、收获,真正实现其功效。

4.自选式学习。学生对活动的时间、区域和内容自由选择地学习。

六、注重激励的评价机制,保持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愿望,这与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分不开。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很多情况下,正是靠着这种愿望的推动,人们才不断取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从学生个体来说,只有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体会到学习的愉快,才能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如何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因此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评价要重视激励。充分发现和肯定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挖掘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能,激励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不能以结果的成败论英雄,不管探究的结果如何,只要探究主体是用心去探究发现的,探究热情高涨的学生就应加以鼓励和肯定。对于学生的问题,哪怕是看似多余的问题,教师都要积极地倾听与评价,对学生正确的见解要充分肯定,对错误或片面的认识要适当解释。教师要给每个学生尽可能多的鼓励,赏识每一个学生,用信任的目光关注,用激励的话语赞美,让他们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和成功。评价要重视激励,并不是所有的评价都是肯定的,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而评。

2.评价要重视过程。即教师不能只关注探究的结果,更要注重探究的过程;不能只关注探究成果的质量,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状态、参与状态、思维状态和目标达成状态等各个方面,并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评价时不要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3.评价要重视体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探究式学习是个性化的学习,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探究乐趣。因此评价时要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正确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保持兴趣进行探究式学习。

实践证明,教师要培养一个完整和谐的人,不仅需要智能教育,更需要情感教育、意志教育。“小学语文小班化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研究,不但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了教学全过程,培养了互助合作精神和强烈的竞争意识,还激发了学习欲望和好奇心,培养了创造精神,挖掘了学习潜能,促进了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加]马克斯・范美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2008.12重印).

[2]周德藩主编.素质教育理论教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5.

[3][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11.

[4]周明星主编.教育创新素质与方法.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10.

[5]王建国主编.创新教育实践100例.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2000.10.

[6]宋运来编著.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5.

[7]吴庆麟主编.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

[8]朱作仁,祝新华主编.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5(2008.8重印).

[9]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2第2版.

[10]卢家媚主编.以情优教――理论与实证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11]孙春成编著.语文课堂艺术漫谈.语文出版社,2003.1.

篇8

第二条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机构包括各级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机构和承担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工作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

第三条本办法中的计划生育药具,是指国家依法免费提供,用于避孕节育的药具。

第四条计划生育药具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指计划生育药具的计划管理、采购管理、经费管理、质量管理、供应发放和随访服务等。

第五条国家为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提供计划生育药具;育龄夫妻在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可以免费获得计划生育药具。

第六条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计划生育药具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管理,把计划生育药具工作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

第七条计划生育药具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实行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为育龄夫妻提供优质服务。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

第八条各级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机构受同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委托,承担本辖区计划生育药具有关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九条国家人口计生委药具发展中心(以下简称药具发展中心)主要承担以下任务:

(一)组织研究计划生育药具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协助有关部门制定药具管理有关规章制度;

(二)拟订全国计划生育避孕药具专项经费(以下简称药具专项经费)分配和计划生育药具需求计划方案;

(三)组织实施全国计划生育药具的政府采购、经费使用、仓储调拨、质量监测、发放服务、信息统计工作;组织实施国家储备的计划生育药具的计划、采购、仓储和调拨;

(四)指导省级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机构的业务工作;组织实施计划生育药具系统业务培训和避孕药具科普宣传;

(五)组织实施计划生育药具有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十条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机构主要承担以下任务:

(一)拟定计划生育药具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规范;

(二)拟订药具专项经费分配和需求计划方案;

(三)编制计划生育药具业务工作经费年度预算和决算;

(四)承担本级的药具专项经费管理及使用、计划统计、仓储调拨、质量管理、发放服务等工作和对下一级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机构进行业务指导。

第十一条县级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机构主要承担以下任务:

(一)宣传、贯彻、执行计划生育药具管理的方针政策;

(二)统计、编制、报送计划生育药具年度需求计划;

(三)执行计划生育药具调拨计划和承担仓储与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四)指导基层计划生育药具管理与服务工作;

(五)对计划生育药具管理与服务人员进行培训。

第十二条乡级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机构承担以下任务:

(一)编制计划生育药具需求和发放计划;

(二)承担计划生育药具的仓储调拨、发放统计和宣传工作;

(三)为育龄夫妻发放计划生育药具、指导计划生育药具的使用和随访服务。

第十三条计划生育药具供应站,依照计划生育药具年度订购计划,负责计划生育药具的收购、仓储和调拨。

第十四条从事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和服务的各类人员应当具有相应资格,并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从事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和服务的各类人员,应当了解国家和地方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及相关领域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计划生育药具及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第十五条根据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对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和服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

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制订培训计划,同级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机构组织实施。

第三章计划与采购

第十六条编制年度计划生育药具需求计划的原则是品种齐全、结构合理,库存适量、杜绝浪费,保障供应、满足需求。

第十七条年度计划生育药具需求计划,要在计划生育避孕药具政府采购目录内,按照育龄人群(含流动人口)实际需要、人均使用量、现有库存量和上一年度需求计划执行情况编制。

计划生育避孕药具政府采购目录由国家人口计生委确定并公布。

第十八条计划生育药具需求计划每年编制一次,乡级为起报单位。

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机构编制的计划生育药具需求计划,需经同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核后,逐级汇总上报至药具发展中心;药具发展中心进行审核、汇总后,编制全国计划生育药具订购计划方案,经国家人口计生委批准后,逐级下达。

第十九条计划生育药具按照安全有效、质量优良、经济便捷、公正公平的原则和计划生育药具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实行政府采购。计划生育药具政府采购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条各级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机构,对计划生育药具的入库、库存、出库、发放情况,进行实时统计和监控。

第二十一条实行计划生育药具购调存统计报表年度报告制度。报表必须数据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第四章经费管理

第二十二条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机构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管理规定,进行药具专项经费预算、决算和财务收支管理。

药具专项经费必须纳入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经费部门预算,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截留和挪用。

第二十三条药具专项经费的使用范围、标准,要严格执行药具专项经费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计划生育药具采购经费由省级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机构统一结算,并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规定统一支付。

第二十五条计划生育药具业务工作经费由设区的市级以上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机构编制年度预算,经同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核并报省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六条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机构要设置计划生育药具总账和明细账,对计划生育药具实行计价调拨,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第五章质量管理

第二十七条药具发展中心负责国家免费提供的计划生育药具的质量管理工作。

国家人口计生委药具质量监测中心负责国家免费提供的计划生育药具的质量监督检测工作。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机构要配备专(兼)职质量管理人员,做好本级计划生育药具的质量管理,并对下级的计划生育药具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二十九条各级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机构在计划生育药具的采购、仓储、调拨、发放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计划生育药具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收集、反馈计划生育药具质量和企业售后服务的信息。

第三十条报废过期、变质、失效的计划生育药具,要严格依照计划生育药具报损管理的有关规定,按照程序报批和处理。

第六章发放与服务

第三十一条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机构应当按照渠道畅通、保障供应、方便群众、提高效率的原则进行计划生育药具的发放与服务,农村要以现有服务网络为发放主体,城市要依托社区、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确保计划生育药具发放的准确有效和及时到位,以满足广大育龄夫妻避孕节育的需求。

第三十二条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机构应当广泛宣传国家发放计划生育药具的方针政策,大力普及避孕节育知识,指导育龄夫妻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方法。

第三十三条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机构应当指导育龄夫妻安全使用计划生育药具,定期做好随访服务。

第三十四条建立计划生育药具发放服务和育龄夫妻需求信息的数据库,以信息引导服务,提高计划生育药具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

第七章监督与管理

第三十五条禁止将国家免费提供的计划生育药具流入市场销售。

第三十六条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建立计划生育药具需求计划、订购计划和药具专项经费分配与使用的监督和通报制度。

第三十七条国家人口计生委对全国计划生育药具经费使用和计划生育药具采购、管理、发放工作进行监督,并根据需要组织开展对药具专项经费使用情况和计划生育药具采购、管理、发放情况的检查。

第三十八条省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计划生育药具政府采购过程的监督。

计划生育药具采购合同生效后,同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对计划生育药具采购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第三十九条省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要定期检查药具专项经费使用和计划生育药具采购、管理、发放情况。发现严重违法违纪问题的,应书面报告国家人口计生委。

第四十条省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针对计划生育避孕药具专项经费使用情况,计划生育药具采购、管理和发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订和落实整改措施,依法查处有关违法违纪案件。

第四十一条各级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机构,对计划生育药具计划统计、经费管理、购调存管理、质量控制、供应发放的全过程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

第四十二条建立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的报告制度。

各级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机构发现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的,应当及时报告同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对计划生育药具严重不良反应的,应当同时逐级上报至国家人口计生委。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报告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十三条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按照分类指导、分级负责、逐级考核的原则,将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工作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

第八章罚则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挤占、截留、挪用、贪污药具专项经费的;

(二)收受计划生育药具生产企业或者计划生育药具供应商回扣、贿赂的;

(三)将国家免费提供的计划生育药具流入市场销售的;

(四)由于管理不善,造成计划生育药具变质、损毁、过期、积压、浪费的;

(五)虚报计划生育药具需求计划和统计报表,套取计划生育药具和经费的;

(六)为计划生育药具生产企业或者计划生育药具供应商出具虚假质量检测报告的;

(七)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九章

第四十五条本办法中的“以上”、“以下”均包括本级在内;“省级”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乡级”包括乡(镇)和街道办事处。

篇9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成年流动人口,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情形的十八周岁以上的育龄人员:

(一)具有本省户籍但离开户籍所在地的乡(镇)或者市区的;不具有本省户籍但进入本省行政区域的;

(二)异地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或者以生育为目的异地居住30日以上的。本办法所称已婚育龄流动人口,是指成年流动人口中可能生育子女的已婚人员。

第三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必须遵循管理与教育、服务相结合,公正、文明执法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综合管理,并应当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纳入本行政区域内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劳动保障、卫生、民政、房产管理等行政部门以及当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配合同级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计划生育协会应当协助人民政府或者本单位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推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第六条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第七条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当地计划生育管理,并履行下列管理职责:

(一)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二)查验成年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对已婚育龄流动人口予以登记;(三)与已婚育龄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建立联系,并通报有关人员的避孕节育及生育情况;

(四)组织有关单位向已婚育龄流动人口提供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服务;

(五)对负有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或者配合管理职责的用人单位和个人进行监督检查;

(六)对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依法予以处理;

(七)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

(八)国家和本省规定的其他职责。第八条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履行下列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职责:(一)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二)为离开户籍所在地的成年流动人口办理婚育证明;

(三)按照有关规定,为申请在现居住地生育子女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办理生育证明材料;

(四)了解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情况;

(五)按照有关规定,对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中独生子女的父母进行奖励;

(六)负责无用工单位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节育手术费的报销;

(七)配合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对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依法予以处理;

(八)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

(九)国家和本省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九条成年流动人口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当按照《国家办法》的有关规定,到当地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办理婚育证明。当地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接到婚育证明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审核办理;在规定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办理婚育证明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责令其办理。婚育证明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并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禁止伪造、出卖或者骗取婚育证明。

第十条已婚育龄流动人口按规定需要落实节育措施的,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当落实节育措施。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因计划外生育被依法处理的,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当缴清计划外生育费和超生子女社会抚养费。

第十一条以单位名义组织外出务工、经商的,在离开住所地前,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可以要求组织单位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组织外出务工、经商的单位应当确定专人负责所招用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成年流动人口应当在到达现居住地后的10日内,持本人的身份证件和婚育证明,向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交验婚育证明。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及时查验婚育证明,对持有完备的婚育证明的,出具婚育查验证明,并按照《国家办法》的有关规定,对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履行登记、告知职责;婚育证明不完备的,应当要求限期补办。

第十三条有关部门审批成年流动人口的暂住证、营业执照、就业证等证件时,应当核查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出具的婚育查验证明,并将审批结果通报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没有婚育查验证明的,不得批准。

第十四条组织外出务工、经商的单位应当在到达现居住地后的10日内,向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交验与住所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签订的计划生育责任书副本。组织外出务工、经商的单位在住所地未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的,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可以要求其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并将副本寄送其住所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

第十五条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城镇,可以由计划生育、公安、劳动保障等部门联合办公,公布职责分工和办事程序,统一办理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事项。

第十六条与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形成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和雇主应当履行下列管理职责:

(一)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二)对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生育情况进行登记;

(三)为已婚育龄流动人口提供节育手术费;

(四)协助处理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外怀孕情况。与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形成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和雇主,应当接受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禁止招用没有婚育查验证明的成年流动人口。

第十七条向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出租或者出借房屋的房主,应当配合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做好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向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出租或者出借房屋时,应当要求有关租借人出示婚育查验证明,并督促其遵守有关计划生育的政策法规;发现计划外怀孕或者计划外生育的情况,应当及时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报告。第十八条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情况由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定期组织检查,检查间隔期为6个月。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应当参加现居住地组织的检查。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情况由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向其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通报,也可以由其本人将依法取得的避孕节育情况证明寄回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避孕节育情况证明的格式由省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制定。

第十九条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因特殊原因没有参加现居住地组织的避孕节育情况检查的,应当自行到现居住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或者医疗保健机构进行避孕节育情况检查,并将避孕节育情况证明寄回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负责避孕节育情况检查的有关机构应当及时向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报告检查情况。

第二十条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申请在现居住地生育子女的,应当按照《国家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生育证明。医疗保健机构在为已婚育龄流动人口中的孕妇施行孕期检查或者分娩前,应当要求其出示生育证明;对没有生育证明的,应当及时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对经查证属计划外怀孕的,应当协助有关管理部门落实补救措施。

第二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所必需的经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向居住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流动人口收取计划生育管理费。具体收费范围、标准和使用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财政、物价部门会同计划生育部门制订,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二条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的统计及考核评估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

第二十三条在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奖励。对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不负责任,未达到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的单位和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浙江省计划生育条例》以及各地依法制定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十四条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外怀孕的,当事人应当及时、主动采取补救措施。有关管理部门、有关用人单位和雇主应当做好教育、劝阻和指导采取补救措施的工作。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外怀孕经教育、劝阻仍不采取补救措施的,有关用人单位和雇主可以根据劳动合同的约定追究其违约责任;有关发包单位、出租单位可以根据承包合同、租赁合同的约定追究其违约责任。

第二十五条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的,由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向其征收计划外生育费,由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向其征收超生子女社会抚养费。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在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后三个月内未征收计划外生育费的,由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负责向其征收。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因违反计划生育规定在一地受到处理的,在另一地不因同一事实再次受到处理。计划外生育费、超生子女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标准,按照《浙江省计划生育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国家办法》第二十条至第二十二条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一)伪造、出卖或者骗取婚育证明的;

(二)逾期拒不补办或者拒不交验婚育证明的;

(三)拒绝为成年流动人口办理婚育证明或者为其出具假证明的。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和雇主拒不履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职责的,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招用没有婚育查验证明的浙江省流动成年流动人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房主拒不配合做好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法委托符合法定条件的计划生育管理组织实施行政处罚。

篇10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已婚育龄夫妻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

凡本省户籍已婚育龄妇女,均应按本办法的规定在户籍所在地领取《计划生育服务证》(以下简称《服务证》)。

第三条《服务证》由省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制。与《服务证》配套的《扣缴计划生育服务证通知书》(以下简称《扣证通知书》)、《再生育一个子女申请表》(以下简称《再生育申请表》)等有关文书,由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按省统一规定的式样印制。广东省计划生育证件专用章、落实节育措施记录、检查记录等专用章仍沿用省统一的式样。

严禁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印(刻)制《服务证》、专用印章和文书,违者以伪造证件、私刻公章论处。

第四条《服务证》由乡、民族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或者县级以上直属农林场具体负责发放(以下简称发证机构)。

发证机构应当建立《服务证》发证登记、检查制度。发放《服务证》要强化服务,指定专人负责《服务证》的管理和发放,确保已婚育龄妇女一人一证。

第五条《服务证》应当加盖发证机构的证件专用章,与身份证同时使用方为有效。涂改或无发证机构盖章的均为无效证件。

第六条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服务证》的管理和发证工作的监督、指导,并应定期检查各发证机构的发证工作。

第七条发证机构发放《服务证》,应将领证人的生育、避孕节育、孕情检查、生殖保健、奖惩等有关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情况如实记录在《服务证》相应栏目上。《服务证》所登记的内容,应与持证人的计划生育档案相同。领证人隐瞒其生育、节育、奖惩等情况造成发证错误的,应承担相应责任。

持证人的生育、避孕节育、孕情检查、生殖保健、奖惩等有变动的,持证人应主动、及时携朋艮务证》到户籍地或现居住地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办公室办理有关变动登记手续。有关部门应及时按规定在其《服务证》上进行登记。

第八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在为已婚育龄妇女查环查孕后,应在《服务证》“查环查孕服务情况记录”栏加盖检查专用章;已婚育龄妇女在指定的医疗机构查环查孕的,当地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在审核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书后,在《服务证》“查环查孕服务情况记录”栏加盖检查专用章。

第九条已婚育龄妇女生育子女应办理如下有关手续,凭《服务证》到孕检或接生单位检查、生育。

(一)符合《条例》规定可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已婚育龄夫妻,应在怀孕三个月后至生育前持《服务证》到女方户籍所在地乡、民族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或者县级以上直属农林场办理有关登记手续,发证机构核实其本人婚育状况后,符合生育规定的,应即时在其《服务证》上按有关规定如实填写登记,加盖公章。

(二)符合《条例》规定可再生育一个子女的已婚育龄夫妻,应当共同向女方户籍所在地乡、民族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或者县级以上直属农林场(以下简称审批机构)提出生育申请,待审批后方可怀孕。再生育一个子女的申请、审批按下列程序办理。

1、申请人携带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子女出生医学证明等有效证件以及女方近期孕检证明,并同时附加符合特殊情况再生育一个子女的证明材料,持《服务证》到女方户籍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填写一式四份的《再生育申请表》,其中:第一个子女为残疾儿的,应有地级以上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的鉴定结论材料;再婚的,应附有法院民事调解书或判决书或离婚协议书或丧偶的死亡证明书;患不孕症的,应有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出具的鉴定书;独生子与独生女结婚的,要出具父母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出具的只生一个子女的证明材料等等;

2、申请人有工作单位的,应将填写好的《再生育申请表》先交其所在单位加具意见后,再分别交男、女方户籍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审核并加具意见;

3、村(居)民委员会接到申请人的《再生育申请表》三个工作日内加具意见,’将加具意见的《再生育申请表》连同申请人其他证明材料在五个工作日内送交到女方户籍所在地审批机构审批;

4、审批机构接到《再生育申请表》后十个工作日内审批,审批后及时将《再生育申请表》发还村(居)民委员会,并在审批完结后五个工作日内报县级以上计划生育部门备案。审批机构审批再生育的申请,采取集体讨论的办法进行,对符合生育规定的,签署同意意见;对不符合生育规定的,签发《不予安排再生育一个子女通知书》;

5、村(居)民委员会收到发证机构的审批意见后,应将审批可再生育一个子女的已婚育龄夫妻名单张榜公布三十日,接受群众监督。张榜公布期满,群众无异议的,村(居)民委员会将持证人《服务证》送审批机关办理登记手续,加盖公章后再送还申请人。

对群众有异议的,审批机构应会同村(居)民委员会进行调查核实,调查结果符合生育规定的,应再次张榜公布三十日,并注明调查复核结果;不符合生育规定的,由审批机构撤销审批,签发《不予安排再生育一个子女通知书》,并将《服务证》退回申请人。

第十条对登记、审批生育子女的育龄夫妻,登记、审批机构或村(居)民委员会可与其在生育前签订《计划生育合同书》。

第十一条患不孕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已婚育龄夫妻,可在怀孕三个月后至生育前持《服务证》到女方户籍地发证机构办理怀孕等有关登记手续。

因胎儿流产、婴儿夭折符合《条例》生育规定而要求生育的已婚育龄夫妻,应提供有关的证明材料,按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办理有关事宜。

第十二条夫妻所生小孩符合当地规定,需随父入户,或者男方常住户籍在我省、女方常住户籍在外省的已婚育龄夫妻,符合我省生育规定,因特殊情况需在我省生育的,均应凭女方常住户籍所在地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出具的证明,经男方常住户籍所在地批准后,在生育服务情况记录的“备注”栏中注明;女方在外省的,可由男方户籍地发给女方《服务证》,凭证在我省生育。

申请人女方为驻粤部队现役军人,由其所在部队按规定出具证明向驻地乡、民族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工作机构领取《服务证》。

第十三条本省已婚育龄妇女在本省范围内流动的,可凭本《服务证》在现居住地接受有关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

持有《服务证》的本省户籍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在到达现居住地十五日内应主动到现居住地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工作机构交验《服务证》。

第十四条本省户籍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符合生育规定的,可凭《服务证》在现居住地接受孕期检查和生育。

外省籍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应凭其户籍所在地出具的有效生育证明在现居住地接受孕期检查和生育。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和接生单位在对孕妇进行孕期检查及接生前(急产除外),应当查验其《服务证》。对没有持《服务证》的,应当及时通报当地计划生育部门,并协助计划生育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公安、工商、劳动等有关部门在办理户口迁移、成年流动人口暂住证、营业执照、劳动就业卡、劳动就业证、车辆驾驶证等证件时,均应核查其经现居住地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审查合格的《婚育证明》或《服务证》;对没有《婚育证明》或《服务证》,或证件未经现居住地计划生育部门查验合格的,不得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六条本《服务证》可作为持证人接受计划生育情况检查和办理有关证照的凭据。

在计划生育工作检查时,持有《服务证》的已婚育龄夫妻应当主动出具本证明接受查验。

第十七条持证人户口发生迁移的,原发证机构应为其办理注销手续,在《服务证》“特殊情况记录”栏注明,并告知其携本证到新户口地办理新证。新户口地在接到持证人所持的《服务证》后,十五日内作出审核意见,经确认符合规定后,收回旧证,换发迁入地的新证。

持证人户口发生迁移后,不办理换证手续的,原《服务证》无效。

第十八条持证人遗失《服务证》的,应及时向发证机构报失,并由发证机构审核后补发《服务证》。发证机构在补发时,按原发证编号登记,并在“特殊情况记录”栏注明原发证日期。

第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已发证的予以撤销并收回已发证件;持证人所持证被宣告无效或撤销而仍继续怀孕、生育的,按政策外怀孕、生育处理。

(一)持证人弄虚作假、骗取、涂改、转借《服务证》,或所持朋艮务证》的主要内容与事实不符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发现后应发出《扣证通知书》扣缴或撤销其《服务证》。

(二)持证人经批准生育二孩,但怀孕后未经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紧急情况除外)擅自施行人工流产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发现后,在其《服务证》“二孩生育服务情况记录”中的“备注”栏注明“因擅自施行人工流产,取消原二孩生育批准”并加盖公章;在“特殊情况记录”栏注明施行人工流产的单位、时间并加盖公章。

(三)发证机构或其他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超越职权或发放《服务证》。或者经办人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的规定办理《服务证》》,在《服务证》上登记虚假内容的,其《服务证》无效。

第二十条现居住地计划生育部门发现流动人口所持《服务证》有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可发出《扣证通知书》,扣缴其《服务证》,并通知原发证机构;原发证机构必须及时核实,并将结果通报发现地计划生育部门。

第二十一条发证机构、经办人及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计划生育部门或者行政主管部门对发证机构负责人、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持证人经济损失的,应依法追究经济责任。

(一)刁难当事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予登记或审核发证的;

(二)违反本办法规定办理《服务证》或者审批生育造成政策外生育等严重后果的;

(三)违反本办法规定扣缴持证人《服务证》或扣证后不向原发证机构核实,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不按规定乱收费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五)拒不执行复议决定的。

第二十二条伪造、变造、买卖、骗取《服务证》和有关文书,私刻有关印章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三十七条及我省的有关法规、规章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