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理论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9: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主学习理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引言
教育部2007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能使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学习”,“朝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 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应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追求的重要目标。尤其是在现代化的教学条件下,大学英语改革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对自主学习这一理念的认识是否正确,以及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自主程度。
二、自主学习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学习者自主性理论的渊源。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学习者自主性理论强调学习过程的自我决定意识。
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语言学习活动的主体,强调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突出学习者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强调学习者自己对自己负责。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截然对立并有着本质的区别。Holec(1981)指出,“自主性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这一经典性的定义还进一步指出,对学习负责包括对学习的诸方面所做的决定负责,这些方面包括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观察学习过程并评估学习效果。Benson在他的著作中指出,“自主性是学习者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包括对学习过程、认知过程、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心理因素等方面的控制”。 由此可以看出,自主学习对学习者的能力和自觉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主学习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控制者,它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是一种人性化、个性化的学习模式。
三、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意识的需求
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要求“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中的英语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在这个全球化的社会里,英语在经济、政治、教育等各个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的大学生也深切感受到英语的重要性,考研、查资料、找工作都离不开英语。一方面英语成为学习者今后终身有用的工具,另一方面大学英语学时最多4个学期,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2.教学资源短缺的需求
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程,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各高校的扩招,学生规模扩大,大学英语教师的师资短缺问题日益明显。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大班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位同学。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课外开展自主学习,平衡听说读写方面的练习,激励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英语学习更加有效。
3.素质教育的需要
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是按照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提高国民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学会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化社会的基本培养目标。当代社会科学技术飞快发展,知识更新和知识激增速度也随之加快,知识的学习越来越成为一个终身的过程。强化自主学习与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和保证,而自主学习的本质要求是使学生学会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
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可行性
1.自主学习的心理发展条件
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中学时期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他们已经有能力独立地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运用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但我国高职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不同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不平衡,有些高职生在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应该说还处于高中阶段的水平,自主学习能力低于普通本科生,但他们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心里发展条件,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自主学习教育具有可行性。
2.自主学习的内在学习动机条件
现代心理学认为,与自主学习有关的内在学习动机的成分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目标意识、价值意识、内归因倾向等。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从事某种学习的判断,是学习自信心在某项学习任务上的具体化。自我效能感作为一种动机因素对自主学习的影响表现为,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选择、学习策略的运用、学习自我监控、学习的坚持性等方面都优于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目标意识是学生对学习目标及其意义的认识。它对自主学习的影响表现为,自主学习的学生更倾向于设置具体的、近期的、可以完成的学习目标,而帮助低学习动机的学生学会设置这样的目标有助于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动机。价值意识是指学生把学习与自己的需要联系在一起,认为学习“有用”。对学习的高价值意识是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内归因倾向是把学习的好坏归因于自身的因素,一般说来,内归因倾向的学生更倾向于自主学习,多数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的内在学习动机。
3.自主学习的学习策略条件
学习策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性的学习策略,它适合于任何学科的学习;另一类是具体的学习策略,适合于具体的学习内容。自主学习既需要一股性的学习策略,也需要具体的学习策略。国外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鉴别出14种有效的自主学习策略,它们分别是:自我评价、组织和转换信息、设置目标和做出计划、寻求信息、记录和监控、组织环境、根据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奖惩、复述和记忆、寻求教师、同伴和其他成人的帮助、复习笔记、课本、测验题等。研究表明,自主学习能力高的学生对这些策略的运用明显多于学习自主能力差的学生,这些策略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解释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的差异。
五、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相关策略
1.英语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陈申(1999)指出,我国教师的领导作用显而易见,因为教师经常被认为是教学实践的中心。中国学生的独立性相对较差,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习者自主性。自主学习理论倡导学习者自主性,英语教师应转变其课堂主角和控制者的角色,在自主学习理论指导下,逐渐培养学习者自主性,随着学生自主性的增强,教师逐步减少学生在策略选择、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影响,教师转变为学生的帮助者、引导者、协助者,而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角。教师监控整个学习过程,随时灵活地调整培训计划和内容。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另外,学生对自己不同的需要得到自我满足,个性化学习在自主学习模式中得到体现。
2.创设英语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
由于大学阶段设置的英语课程数量有限,课堂、教科书上的语言输入和操练是远远不够的。创立一个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式学习的材料,如书籍、磁带、光盘、网络等现代外语学习设施,并配备专职辅导教师现场或网上答疑,提高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定期举办外语学习讲座和英语竞赛、开辟英语角、播放外国电影电视等活动,让学生置身于外语学习的环境中,培养学生学习外语自主性的意识和兴趣,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3.培养科学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行为、步骤、过程,学习计划以及认知策略和学习技能。自主学习理论认为,课堂学习中学习者策略的使用由学习者自己确定,因为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可能选择不同的学习策略。教师系统地教授学习策略,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运用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式,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学习策略培养的宗旨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积极选择策略进行有效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充满学习的选择性。
4.引导学生注重过程评估
改变学生甚至教师偏重学习结果的评估方式,引导他们评估学习过程,使其对自身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进行综合评估,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从而改进学习策略。在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过程评估中教师应给予积极引导。
六、结语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形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师要理解和把握自主学习所秉持的各种理念,把它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贯彻在教学过程中,并灵活运用相关的各种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出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英语学习即包括校内学习,又包括校外学习,学习是一项终身任务。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解决学生校外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Benson, P.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M]. Essex: PearsonEducation Limited, 2001.
[2]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Pergamon,1981.
[3]陈申.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篇2
一位美国著名的自主学习研究专家提出的自主学习理论认为:当学生在动机、元认知、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在动机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把自己视为有能力、自我有效和自律者。在元认知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计划、组织、自我指导、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在行为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选择、组织、创设使学习达到最佳效果的环境。
2自主学习理论对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过程的影响
2.1明确的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理论引领下的现代远程教育要求学习者具备自主安排学习内容的能力,学习者设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根据情况自己安排学习内容,也就是学习者具有目标意识。自主学习的学习者更倾向于设置具体的、近期的、可以完成的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效能感。
2.2强烈的学习动机
自主学习必须具备内在学习动机,也就是现代远程教育环境要设法让学习者自己主动“想学”。现代学习心理学研究认为,在自主学习中,学习动机的成分主要包括内归因倾向、自我效能感、兴趣、价值意识等。自主学习理论引领下的现代远程教育强调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注意以多种形式展现学习内容,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建立丰富的学习资源库,设置清晰的导航系统,能够引导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行自主探索、思考。
2.3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基于自主学习理论的现代远程教育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特点、知识基础和认知结构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过程和学习计划。学习者为了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可以从多渠道搜集自己所需要的学习资源,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知识水平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
3基于自主学习理论的现代远程教育的构想
3.1构建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要做到自主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是心理素质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其二是要具有内在的学习动机,其三是具备较好的学习策略。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教师的帮助下,对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进行积极、主动、自觉的计划、监控、评价、调整的过程。对于远程教育学习者来说,他们大多没经过系统的自主学习方法的训练,在自学过程中往往缺乏严密的计划,学习进度掌握不好,抓不住学习重点,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中构建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可以有效指导学习者如何学习,回答学习者的各种提问,为学习者提供及时帮助等。学习者通过这一体系不但可以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还可以通过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中的教学管理平台等设施,接受各种教学信息服务。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可以有效增强学习者的交流意识,培养学习者养成一种自主学习的习惯,如每天固定一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发表观点、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等等。通过这种服务体系的创建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自主学习会更有效。
3.2依据自主学习理论设计和制作网络课程
目前大部分远程教育仍强调任课教员的“教”,突出关注知识内容的传授,在呈现形式上多以“文字+视频”的方式,面对单调的学习内容,学习者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为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多样化的呈现学习内容,以此调动学习者多种感官进行学习。将教材内容用图形、图片、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技术展现,同时注意练习库、案例库、试题库的建设,建设一批优质的形式多样的网络课程,在增加课程形式上的美感的同时,减少学习者的视觉疲劳,在多种感官共同刺激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3建立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系统
篇3
关键词:自主学习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031-02
引言
2001年开始,教育部开展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关于把“大学英语改革作为整个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的精神以及《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各大高校从教学理念和实践方面做了深刻的思考,加大了改革力度,如实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努力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2006年3月教育部委托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联络办公室,对全国50多所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情况进行考察调研,并形成《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展情况的调查报告》。报告称,“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正处在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进程之中,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大部分试点院校经过两年多的教改实验论证效果较好,规模进一步扩大。各高等学校应根据自身地条件和学生情况,设计出适合本校情况的基于单机或局域网以及校园网的多媒体听说教学模式,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听说教学和训练。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981年Henri Holec在论文《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中初次使用了自主学习这一术语,使其受到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他将自主学习定义为,“能负责自己学习的能力”,并进一步解释所谓负责自己的学习实际上就是指承担以下责任:确定学习目标、确定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学习过程以及对学习进行评估。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国内外的语言学者们对自主学习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希望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为了更好地推进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基于自主学习理论提出了七项举措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研究和探索。
2 课程建设实施的现状与问题
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实施是在分级教学的背景下进行的。2006年上海电机学院开始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实施分级教学,大学英语教学由原来的自然班教学改为分级教学,即把不同英语程度的学生按照英语成绩重新分为A班(快班)和B班(普通班),各班级在教学要求、教学难度、教学进度等方面有所不同。在分级教学实施的6年来,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以提高全校的公共英语成绩和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首先,师资和团队建设方面:大学英语本科教学团队中,现任主讲教师31人,其中教授0人,副教授5人,讲师人26,助教0人。目前在读博士2人,硕士生25人,本科4人。男女比例大约是1:4。由此可以看出,整个师资队伍在高职称和高学历方面比较薄弱。此外,目前全校共有108个班级的英语教学任务,在基本上每个教师负责3-4个班级的教学任务的情况下,还需要大量的外聘教师来完成全校的大学英语授课任务.
其次,授课时间方面:由于上海电机学院定位成技术应用型院校,所以教学进度中每个学期都会安排2-3周作为学生的实训周,让学生进行本专业的实践训练。而分级教学采用模块时间授课,在限定的模块里所有学生同时上英语课,这就会与个别班级的实训周相冲突,所以就会出现学生实训期间英语课缺课的现象。
再次,学生英语水平方面:目前每个班级外地学生和上海本地学生的比例大概是1:1。上海本地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能力相对偏好。而外地学生由于地域差异,他们的听力口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在给学生布置课堂任务和课外作业的选择上也很有难度。
3 课程建设的思路与举措
3.1 师资队伍建设
篇4
论文摘要:介绍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自主学习,现状,并且探讨了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讨论了在高职院校开展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自主学习在高职院校的开展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是一种新的学习理论,是在吸取了多种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理论,特别是维果茨基的理论,并融合了后结构主义、解释学、批判理论等哲学思潮以及心理学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种学习理论模式与以往的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模式有着很大的差异。行为主义强调“刺激一反应”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认为知识存在并独立于人们以外,教师是基本的知识来源,学生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向学生灌输前人所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技能,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理解及心理过程。认知主义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加工处理和内化吸收。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与情境联系紧密的自主操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内容、能力等不能被训练或被吸收,而只能被建构。但是,这种建构过程不是从零开始,而总是以一个已有的知识结构作为基础的。这种学习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学习在其中进行的情境的联系。学习者主动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被利用的先前的知识不是从记忆中原封不动地提取,而是本身也要根据具体实例的变异性而受到重新建构。建构主义认为主体、情境、协作和资源是促进教学的四个条件。建构主义主张:第一,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主体的作用。第二,学习情境要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因为实际情境领域具有生动性和丰富陛,能使学生掌握高级的知识。第三,注重协作学习,强调学生与学生的讨论及互相学习。第四,注重教学环境的设计,为教育者提供丰富的资源。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师或他人的帮助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二自主学习在高职院校的开展现状
英语教学作为学校提升层次和培养现代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志,一直受到各类职业学院的高度重视和学生的青睐,毫不夸张地说,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着职业学院教育的声誉和培养质量,关系着能否培养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高级技术应用型现代人才因此,加强高职英语教学的研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贯彻国家“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既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侧重于有关专业技术的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社会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要求从注重知识转向了注重技能,因此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应该从注重教师的教而转向注重学生的学,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再一味地灌输,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自主学习理论主张重建学习概念上赋予学习者以积极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界定为学习者以语言为媒介建构对象之意义的实践。自主学习的关键体现在咱主”上,它包括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多种媒体资源、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进度,自主进行学习检测和评价,自主修正和调适学习。当然这一切“自主”都不排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而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完成的。这是自主学习的最本质的特征。
自主学习理念与方式引入高职英语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坚强人格、动手能力强、技术好职业道德好的应用型人才’高职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用性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进行职业所需要的一般会话和写作。把自主学习方法引入高职英语教学中,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主体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
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自主学习突出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应成为语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语义的被动接受者。英语教学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因此英语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之后,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协调好学生英语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充分自由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设法促使其形成英语学习有益焦虑,克服有害焦虑,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协调好知识传授与学习策略传授,在语言教学中传授学习策略,鼓励学生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对于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策略掌握情况,老师应给予适当的反馈,使学生既能体会成功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必要时,老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来,除此以外,教师应及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巧等各方面的帮助,但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主动争取教师和同学们帮助的习惯。因此,教师的角色转化为训练、检查和辅导,也就是承担作为“管理者”(manager)、“示范者”(mode1)、“监控者”(monitor)、“辅导者”(counselor)、“信息提供者”(informant)和“促进者”(facilitator)的作用。 2.注重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学习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想尽办法,上好每一节课,使单调乏味的课堂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唤起情感共鸣,引起学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短片、故事、图片来启发学生,循循善诱,使他们有想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的渴望,从而自觉地学习。
此外,布置有趣的话题,让学生课后去收集材料,进行整理,课上进行五分钟的汇报,也有利于提高其阅读能力、表述能力及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样让他们学到了鲜活的英语词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对语言的应用能力,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有了渴望学好英语的心理要求。当然,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要持续不断。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到备学生、备教材,设计每一节课,使每节课都有趣味性。孑L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
3.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Tenden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用于学习一种新语言的心理步骤或心理操作,学习者经常按照这些心理步骤去学习。语言学习策略一般指有助于语言学习的学习方法和行为,包括认知策略(cognitivestrategy)和元认知策略(met-cognitivestrategy)。通过认知策略的培养,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种学习策略技巧,如交际策略、阅读策略、写作技巧等等。通过元认知策略的培养,使学生养成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安排学习任务、监控学习过程、评估任务完成情况的习惯,从而促使学生一步步地走向自主。Brown指出学习策略的训练会对外语学习有一定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使用更为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他们改掉那些费时低效的学习策略,学习者只有接受了策略训练后,才能根据所需要完成的任务情况,有意识、存目的选用恰当的学习策略,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
4.加强合作性学习
协商、会话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两大要素。合作学习(也称为协作学习)反映了学习的社会性,协商和会话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建构主义的合作学习就是所谓的“生生互动,主要体现在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包括小组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激励、互帮互学等合作互助,从而建立起合作与竞争的生生关系。学生不再单纯地依赖教师,而是与小组其他成员一起交流、协商、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通过协商和讨论,一方面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可以被大家所共享,另一方面,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发散思维。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人格平等的环境里学习,有利于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自觉地承担起自主学习的责任。以上活动的开展,可以营造轻松愉快、合作竞争的教学环境,这样的环境是促使学生建构良好知识结构的前提条件。这对英语教学尤为重要,因为英语课本身就是一门实践课,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来达到学习目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获取英语以听、说、读、写、译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这种生生、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可让学生在课堂得到更多的练习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学生自主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篇5
关键词:自主学习;管理学;独立学院
独立学院是我国利用现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和不断扩大新的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形式,是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一项创新。①它区别于普通高校培养研究型人才的“精英教育”,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在十年间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学生群体变化、培养目标变化和学习氛围的变化,在进行授课方面有必要引入适合的教育理论,科学地实施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素质和能力上增值,实现“有效就业”。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基本特点
独立学院招收的学生是高校本科层次第三批录取的,处于这个层次的个体以及由此组成的群体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一)思想活跃,但文化基础相对薄弱
独立学院的大部分学生有着比较好的家庭背景和条件,从小见多识广,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参与社会的活动。丰富的经历造就他们思想活跃、爱好广泛、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但是,从成绩上看,录取分数低于普通高校,文化素质总体较差,或明显偏科。
(二)社会活动能力强,但自信心不足
独立学院的学生,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都表现出较强的意识和潜力。但由于高考成绩的差距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产生了“能力不足、低人一等”的感觉;同时,因为是低分录取到独立学院,使他们“底气不足”,对自己毕业文凭的含“金”量、毕业后待遇等都表示质疑,因而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缺乏自信心,表现出一定的自卑感。②
(三)学习动机不明确,依赖性较强
从小家长在生活上的包办沿袭到学业和事业方面,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清晰。独立学院学生的专业大多是由家长选择的,读书也是迫于家长的压力,所以上课能逃就逃,作业能抄就抄,考试不复习,考多少是多少,反正自己的前途有家长扛着,混够四年就完事。
(四)学习习惯较差,缺乏毅力
独立学院的学生,有部分同学学习方法不恰当,虽然很努力但效率较低;部分同学学习习惯没养成,上课不带书本、不作笔记,迟到早退,课堂上思想开小差,不注意、不善于听讲,不积极开动脑筋。独立学院学生普遍毅力不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困难面前患得患失、消极退缩。
针对独立学院的学生,要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因材施教,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
二、自主学习理论的本质、特征及意义
在20世纪90年代,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学领域对教与学的新认识,是教育向个性化方向发展的新趋势。虽然自主学习还没有形成统一定义,但其本质涵义是一致的,将自主学习看成是由学习者自我探索、自我选择、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方式。④自主学习是转变中学应试教育衔接大学学习的有效方法,是市场经济背景下学会生存需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自主学习具有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新性等特征。由此可见自主学习方式是改变独立学院学生面貌的良方。自主学习所具有的特征恰恰针对了独立学院学生的软肋。它要求学生学会自己学习、独立学习,逐渐摆脱对他人的依赖;它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过程中获得自信心;长将它引入教学活动中,要设立相应的教学原则:(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创造出平等的氛围,给学生以充分自由的学习空间,实现自愿、自主、自理的课堂教学方法。(二)设计任务驱动学习。以某个任务为核心诱发、驱动学习者自觉、自发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探索、探究,不断触及主题的方方面面。长此以往自然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终身受益。
三、自主学习理论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一般管理理论和原理的学科,它所提出的管理基本原则和基本思想是各类管理学科的概括和总结,是整个管理学科体系的基石。⑥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艺术性。从教学角度分析,管理学具有以下学科特点:
1.管理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的边缘科学。
2.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3.管理学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学科。
(二)管理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应用
由以上从教学角度对管理学学科特点的分析可知,我们采用自主学习的模式进行授课,既符合该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又符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实现“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
将自主学习引入教学活动中,要设立相应的教学原则: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创造出平等的氛围,给学生以充分自由的学习空间,实现自愿、自主、自理的课堂教学。2.设计任务驱动学习。以某个任务为核心诱发、驱动学习者自觉、自发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探索、探究,不断触及主题的方方面面。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发现者和探究者,教师应是学习者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是引导者。在管理学课程授课中,教师转变角色后主要体现如下几方面的作用:
1. 引导为主,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在学习初期,以激发兴趣为主。由浅而深,我们采用了课堂和课后两种方式来引导。在新课开始时,寻找简单易懂的故事来涵盖授课的主要内容。在完成课堂的学习转入到课后阶段时,授课老师将事先模块化的管理学课程中每个子模块主题布置给学生,让他们通过网络、期刊、书籍或者报纸去寻求答案也是一种重要的自主学习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释放了自己的表现欲望,彰显个性,而且通过听取其他同学的回答,还能互相学习,从中获取较多的信息。
2. 善于控制课堂,实现知识完整性
掌控课堂,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得到良好的展示,以此作为激励。同时,要注意贯彻管理学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当学生课前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搜集的大量资料汇聚在一起时,与管理学子模块内容相关的事例丰富而千头万绪地呈现在课堂上,授课老师要适时地引出管理学基本概念、原则、原理,并且梳理出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不仅预防了基础知识的不足,也提升了学生知识从点到面的完整性。作为老师,要善于创造机会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发挥他们的潜能;要善于在关键的地方进行点拨和概括总结,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3. 循序渐进,逐渐退到后台
机会成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在接近学习的后段,结合案例教学方法,选择一些典型、具有代表性的、最能体现一般规律或原理的综合案例,将充满疑问的题材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并能够分析多种可能性,比较评价,做出自己的决策。
(三)运用自主学习方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注重教师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自主学习方式下的主角是学生,教师属于“他控”的一方,表面上负担减轻了,但要做好“顾问”却有相当难度,要求充分掌握管理学课程体系脉络,对每个模块和子模块的内容游仞有余,精心策划每个主题,让学生经过努力容易达到目标;要求把握好收放的尺度,如果提供过多的帮助会影响学生学习机会和自主性,而过度地放任会降低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还要求掌握学生的心态,激励他们坚持下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自身修养,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2. 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价
自主学习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对他们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全面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掌握学生的真实状况,准备的如何?参与的积极性?思维的主动性?能力形成的情况等等,然后做出必要的调整。作为老师,还要注意调整在课后让学生准备的问题的难易度,它是正确评价的前提条件。
3. 注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
课堂上多媒体手段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清晰地交流,扩大信息量,拓展学生参与教学的空间;课后师生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个别沟通和辅导。平时,关心时事,注意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搜集课堂教学可用的影像资料。
参考文献
[1] 许成安.论大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的培养.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8,2
篇6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大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由于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挑战,传统学习和教学理论无法适应新的要求,于是兴起了建构主义的理论思潮。建构主义是当代心理学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即向与客观主义更为对立的另一方向发展,被心理学家称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受建构主义影响,人们不仅希望从理论研究角度论述教育变革的意义,而且将建构主义思想迁移到学校教育实践中,试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对学校教育进行积极的变革。[1]
1.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涵要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它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2]它进一步揭示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突出了意义建构和社会文化互动在学习中的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主要根源于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研究,两位研究者都强调只有当先前概念与新信息不一致、个体经历不平衡的过程时,认知变化才会发生。他们还强调学习的社会特性,主张运用混合能力学习分组的方式来促进概念改变。
近年来,建构主义在教育和心理学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课程改革、科学和教育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的变化。
2.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要求
2.1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含义
自主学习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西方教育界掀起了关于培养学习者“终身学习技能”和“独立思考”的大讨论,将自主学习理解为一种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或者是学习习惯。[3]虽然目前对自主学习的研究不少,但自主学习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对于自主学习的定义,学者们有不同的解释。Henri Holec在专著《自主性与外语学习》中指出:“学习者自主性是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是一种潜在的,在特定环境中可以实施的能力,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意味着获得学习的目标、内容、材料和方法,确定学习的时间、地点和态度,以及对学习进行评估的能力。”[4]袁红梅在《大学生学习自主性量表的修订及区域性常模的建立》中提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内在动机激发下,在学习活动前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制订学习计划和时间计划,在学习活动中对学习过程、学习策略和时间进行监控和调节,并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学习活动后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体现了这个人的竞争力,关乎人的整体发展。学校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主动寻求知识,夯实知识基础,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自主学习是教育改革与革新的关键。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开展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必须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5]自主学习能力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学习独立分析能力、学习目标的自我指定能力、学习过程的自我控制能力及学习创新能力等方面。
2.2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人类文明进程加速,也使得教育面临很大的挑战。“填鸭式”的学习方式已经被摒弃,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改革的核心。Edgar Faure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3]社会的发展已经渐渐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习者自身,“填鸭式”的学习逐渐被取代,教育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尽可能地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力。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过程中,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必然使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产生一定的问题[6]。而高校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大学生提供了最佳的自学条件,这就要求大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不盲目追求分数,让学习成为负担。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才能真正地内化为能力。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创新性的开放思维,更加主动地提升自我,将知识真正内化为能力。
3.建构主义理论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
3.1建构主义知识观是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
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2]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建构主义知识观为大学生自主学习打下了理论基础,知识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不可能一用就准,一用就灵,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景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这就要求大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努力获取新知识,并且基于自身的知识结构对原有经验进行改造或重组,真正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管理和支配自己学习的能力。课本知识只是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大学生可以从两个方面强化建构主义理论,首先提高自身对学习过程的建构主义意识,即对学习过程明确学习目标,制订合适的学习计划,对学习过程进行合理安排。其次,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判断与评估。
3.2建构主义学习观是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
建构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哲学。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心理的积极运作,而不是对教学的被动接受。[7]学习是透过教授或体验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从而导致可量度的稳定的行为变化,更准确地说是建构新的精神结构或审视过去的精神结构,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和对原有经验的改造或重组。学习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要发现和评价新信息,还要主动地建构信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赋予学生的使命是自主性地学习,主动借助他人的帮助,充分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与对话,建构完整的学习知识体系。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大学生主动去收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不仅在学习任务完成后能进行自我评价,而且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3.3建构主义教学观可以优化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的变化。
自主学习能力获得的过程是一个从外控到自控、从被动依赖到自觉能动、从有意识到自动化的过程。[8]由于知识的动态性和相对性及学习的建构过程,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调动大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
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观使大学生在学习的自主性上有一个内在的质的飞跃,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而增强自主学习效果。当今的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新的解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知识和学习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大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教学需要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促进大学生的自主建构活动。
4.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大学生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建立在建构主义基础上的具有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思想,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建构主义理论和技能是通向自主学习的一个桥梁,是培养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关键。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便是现代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客观要求,理所当然地被视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1]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将已有知识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引导大学生学习建构主义理论,提高大学生的分析、辨别等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使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促进及时调整和改进学习,建构完整的学习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王辉,靖安达.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现代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6).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陈弘.关于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0.
[4]牟莉军.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5).
[5]谢东海,陈坤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8(4).
[6]苑金端.我国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及培养途径[J].商业经济,2012(3).
篇7
[论文摘 要]现代英语教育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自主学习的定义和特征入手,分析了大学英语的自主学习模式,阐述了建立自主学习中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平台。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为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适应职业转换和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的要求,一个人仅仅靠在学校学的知识已远远不够,每个人都必须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能力成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终身学习一般不在学校里进行,也没有教师陪伴在身边,全靠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可见,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新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美国教育家珍妮特·沃斯和新西兰著名记者戈登·德莱顿合著的《学习的革命——,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中写道:“全世界都在争论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教什么?’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应当是两个科目: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考,我们认为怎样学习比我们学习什么要重要得多。”因此,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至关重要,刻不容缓的社会要求。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方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而不是捎极地,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进行学习认知和学习实践的活动,要求学生作为有思想、有思维的主体去面对问题、探索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把外界输入的知识在自身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消化,使输入的知识成为自身的一部分,最终达到输入与输出的统一。
一、自主学习的特征
自主学习重视自主合作的教育氛围,能够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教师单纯的口头讲授转变为引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通过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等),让学生主动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
2.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由主观建构,它强调学习者要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自主获得。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学生该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应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从而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学习的开放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学习的方法、内容,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进行学习反馈和评价,学习更加开放。
4.学习的合作性。自主学习虽然具有独立性的特点,但它并不是个人封闭式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特点选择学习伙伴,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帮助,吸取他人之长,弥补自身之短。
5.学习的创造性。自主学习不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简单复制,而是学生根据自身学习需要,完成知识的再创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二、大学英语教育的新模式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传统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课堂学生参与语言活动的机会很少,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束缚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英语学习效果欠佳,“哑巴英语”等一系列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改革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增强英语教学的实效性,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经之路。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教学模式符合英语教学的特点,它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使学生英语水平得到提高。在传统教学理念不断受到冲击的当今,人们纷纷把研究的重点从受教育者的外部环境转向受教育者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开发,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
由于大学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新世纪的大学英语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语言技能,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开展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教材与教学软件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重在培养综合应用能力,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改革抛开了传统教学中以阅读为主的教学思想,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理念,教学重点放在强化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上。
三、建立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全面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语言自主学习中心是伴随外语教学与研究不断深入而产生的一个新生事物,高校语言自主学习中心不仅为不同外语水平的学生提供了一个便捷的语言学习场所,创造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也推动了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语言自主学习中心拥有自主学习软件系统和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能够支持昕、说、读、写、译等全面的外语学习,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自主学习软件系统支持个性化学习,能够针对每个学生自身的语言水平和学习能力为其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阶段性的测试结果调整学习进度。语言自主学习中心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习过程增添了趣味性和互动性,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手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学习系统将语言、图像和声音同时作用于学生的种种感官,促进学生左右脑并用,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在语言自主学习中心提供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够更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语言自主学习中心依靠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供高效、自由的学习平台。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网络学习系统及教学软件可以帮助师生实现情景教学,使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动构建英语知识,实现了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互动模式。建立语言自主学习中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主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监控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评估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提高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四、结语
现代教学结构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社会活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授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指导学法;学生则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出最大可能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建立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热情,改革单一英语教学方法提供了有效平台。
参考文献
[1]徐世红,论建立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基础英语教育的新模式
[2]宋敬锋,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4]谈现代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篇8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学习能力 培养方法
1.引言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西方教育家就开始倡导把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责任心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自主学习已成为语言学习中的时髦词汇。20世纪80年代,学习自主性方面的理论性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学习自主性已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共识。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交往日趋频繁,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在质量和层次上均提出更高要求。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点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提高人才素质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未来社会竞争焦点也在于学习能力。经济全球化、教育信息化、学习终身化等社会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对大学生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学生学习依赖性强,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应付学习、急功近利、厌学情绪突出等现象。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大学学习创新,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2.什么是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生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显示。它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其重要特征是已具备将学习的需要内化为自动的行为或倾向,并具备与之相应的一定能力。在自主学习状态下,学习的压力产生于内在需求的冲动,即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责任感的驱动,而不是外在的压迫或急功近利的行为。因此,学习的目的不是考试过关,不是应付家长和老师,而是获取知识、技能和锻炼培养能力。
自主学习的定义可归结为: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实现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尽可能地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性和对知识的盲从性。
3.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3.1正确的自主学习观念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
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求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主动思考为什么学、能否学、学什么、如何学等问题,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大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应付考试,也不是找一份好工作,更不是为父母而学。把学习定位在自我发展的水平上,把提高自己的素质放在首位,主动有效地对个人学习进行全方位的协调,批判性地吸收所获得的知识,形成驾驭知识的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表现出主动积极的态度,正视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及时调整自己的消极心理,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大学生自主学习是与“他主学习”和“被动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概念的提出,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质疑,强调受教育者改变过去的被动接受灌输式教育成为积极主动学习,体现了学习者本身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3.2三大能力的提高是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
3.2.1网络时代背景对信息检索能力提出新要求
获取学术信息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所得信息的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根据自己学习、研究过程中的思考和思路,对各种信息进行重组,创造出新的知识和信息,从而达到信息激活和增值的目的。进入新世纪,人们生活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技术丰富了大学生信息资源,获取方式更方便快捷,信息检索能力成为适应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大学生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营造强大的学习环境,获取、识别信息,有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2.2逻辑思维能力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
逻辑思维能力是根据正确思维规律和形式对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推理、论证的能力,是学生自我求知的理性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必须抓好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也要学会将所学内容通过分析、综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解答各种疑难,形成系列化、系统化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恰当的知识和方法获取新的知识,能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知识迁移,提高动手能力,解决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2.3创造能力是大学生实现学习创新的重要保证
一项调查显示,与创新素质有关的“运用专业知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等各项能力水平,5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都处于“一般”水平。要提高大学生的创造能力仅仅停留在课本和课堂上显然是不行的。开展多种途径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扩展知识视野,在动脑动手中实现大学生学习创新和能力发展的良性互动。
3.3以学生为中心,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平台。在指导帮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获得最恰当的语言学习资源,在运用现代教学和学习理论指导学生自主活动方面,这些都需要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教师必须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确立富有挑战性的、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教师的任务不仅是关注学生如何学习,而且是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特别是利用网络资源,获得学习材料并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营造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利用网络资源,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通过各种学习任务的完成,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以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在课堂上除了老师准备丰富的材料之外,还应引导学生广泛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并让学生将资料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在充满信息交流的环境中接受多方信息和刺激。保证有足够的学习内容可供学生选择,这就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能力、喜好等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学习方式,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凭借自身的这种巨大资源,自动、自我地完成学习。
4.结语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大学生还不完全具备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培养。另一方面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营造良好的环境,高校应因地制宜、因校而异、因人而异,把握好自主的“度”,在充分激发学习者兴趣和内在动机的前提下,分层次、分阶段地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以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新课标;自主学习;数学
一、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所谓“自主学习”一般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自主学习应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自由发展、生动活泼之中,应实行民主、开放的教学。自主学习有着广泛而深入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都为自主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1.营造自主学习的数学氛围
(1)构建积极自主的数学课堂环境,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创建一个积极自主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有勇气承担对学习的挑战。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是指教师从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坚持重视学生需求的态度,为课堂营造民主公平的氛围,严肃而活泼的秩序,师生一同参与课堂活动。
(2)创设应用情境,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小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必要条件。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这样便能使学生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对问题深入地理解。
(3)创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互尊、互爱的关系。“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人的感情有迁移功能,小学生更为强烈。自主学习要求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这样教师必须改变高高在上,统帅课堂的作风,改变过去的“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压抑学生个性的模式,放下架子走下讲台,用亲切的语言、平等的身份、换位的思想,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宽松、民主、平等与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想说、想做,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2.培养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主体意识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数学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寓教于乐,激起自主学习的涟漪,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得轻松、学得自主、学得扎实、学得有趣,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益。所以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从而增强主体意识。根据小学生求新、好奇、渴望求知和成功的心理,教师应想方设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力求实效。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重在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方法
达尔文有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提出“教是为了不教。”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同样,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离不开学习方法,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必定会使自主能力得到提高。
数学教学不应该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去获取知识,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获取的方法,为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掌握并非“无师自通”,它有赖于教师悉心渗透与指导。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1)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数学阅读
在阅读上,学生能开阔视野,丰富精神食粮,让其学会学习的方法。数学课本蕴含有大量的知识信息,有知识板块,有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有定理、公式、法则、概念,有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数学的思想方法。要掌握它们,就要加强阅读。所以数学阅读的核心在于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教材中提供的“原材料”主动进行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归纳、猜想。可指导学生采用“初读”“细读”“精读”等方法。
(2)教师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教学知识难度不大,运用知识的迁移就可以解决的内容
篇10
21世纪是信息时代,随着知识爆炸和新技术的飞速增长,学生不仅要从学习中获得基本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构建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策略体系,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现代教育非常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世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从被动、依赖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本文主要针对当前自主学习指导实践中漠视学生自主学习水平的差异性,实施整体划一式的学生自学的弊端,以学生自主学习水平分层为基点,来规划自主学习的指导流程。
一、自主学习的分层指导目标
自20世纪90年代自主学习成为西方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以来,发展至今,已形成了操作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信息加工等不同的理论流派。这些理论在解释学生的学习行为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强调某一方面的重要性而忽视其他因素的不足之处。例如,操作主义自主学习理论强调外部环境的重要性,而不太关注个体的内部调节过程;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过于强调学生个人因素的重要性,忽视了外部环境和社会因素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不同于上述理论的是,社会认知取向的自主学习理论从主体的外部、内部和主体本身的行为三方面来阐释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成为当前自主学习研究的主流方向之一。
当前社会认知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的自主学习研究专家齐莫曼(B. J. Zimmerman)认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在元认知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计划、组织、自我指导、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在动机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把自己视为有能力、自我有效和自律者。在行为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选择、组织、创设使学习达到最佳效果的环境。”[1]可见,自主学习者不仅相信自我调控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而且能系统地运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的策略进行学习。进而,齐莫曼和申克(D. H. Schunk)提出了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四级水平,如表1所示。
个体最初是通过观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榜样的行为来获得学习技能的,但是学习要变成一种自主的过程或能力,需要先后经历四级水平。一是观察水平(observational level)。“处于观察水平的学生在榜样的示范、指导、鼓励下,通过观察榜样的学习,自己能够归纳出学习策略的主要特征,但是要把这些学习技能充分地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还需要实际的练习。”[3]二是模仿水平(emulation level)。“当学生的外在学习表现接近榜样表现的一般形式,学习就达到了模仿水平。”[3]一般而言,学生极少全部照搬榜样的学习行为,而是模仿榜样学习的一般模式和风格。模仿阶段和观察阶段的区别是,处于模仿水平的学生随着自我意识和自我判断能力的提高,可以实际执行技能和策略。三是自我控制水平(self-controlled level)。当学生面临学习迁移任务,能够脱离榜样独立地使用学习策略时,学习就进入自我控制水平。虽然自我控制水平的学生能够独立地运用策略解决问题,但是对自主学习的一系列策略和技能还没有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如表1所示,这一阶段的自主学习发展重点在于依据内部自我评价标准,在不断自我强化过程中实现对学习技能的灵活运用。四是自主水平(self-regulated level)。当学生能够使自己的学习行为系统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个人和情境条件时,学习就达到了自主水平。据此,自主学习的指导目标可以归纳为帮助学生实现三级跨越,即从观察水平到模仿水平的跨越、从模仿水平到自我控制水平的跨越、从自我控制水平到自主水平的跨越。无论是集体层面还是个人层面,在这三次跨越中,教师的指导作用都必不可少,而且贯穿于整个自主学习水平发展的始终。
(一)从观察水平到模仿水平的跨越
处于观察水平的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现状能作比较全面准确的观察和分析,能通过观察榜样的学习行为归纳出学习技能或策略的主要特征。但因为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能力比较低,所以处于观察水平的学生并不必然会模仿再现榜样的技能和策略。要实现观察水平到模仿水平的跨越,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对榜样的学习策略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主动模仿榜样的学习技能。促成学生对榜样行为的模仿再现是这一阶段的主要指导目标。在这一阶段的指导中,学生对榜样学习技能或策略的再现,包括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时间的安排等多个方面。有时候学生可能只注重其中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这时候,教师就需要提醒学生各个方面相互结合的重要性。有时候学生对榜样学习策略的再现并不是处于实质层面的,而是仅仅就榜样的外部表征进行了简单再现。这种表面的模仿也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
(二)从模仿水平到自我控制水平的跨越
处于模仿水平的学生,在外在学习表现方面已经接近榜样表现的一般形式,但对榜样的技能还没有完全内化,有时候还需要榜样的演示等外部条件的支持才能执行技能和策略。实现从模仿水平到自我控制水平跨越的标志是:学生在榜样缺失的情况下,自己通过对榜样行为的回忆,自我判断并选择适当的策略。处于自我控制水平的学生在一般的学习情境中,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独立选择有助于目标达成的学习策略,但对于不断变化的学习情境和不断出现的学习问题,还没有形成一系列的策略运用系统。
(三)从自我控制水平到自主水平的跨越
从自我控制水平到自主水平的跨越,是促进学生自主水平提升的最后阶段。这一跨越实现的最重要的表现是学生能在不断变化的学习情境中灵活地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同时,在学习的各个方面都能在不依靠榜样和外部支持的情况下独立地进行自我调控。例如,处于自主水平的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制定方面,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为自己制定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在学习时间的控制方面,能根据学习任务进行灵活的时间调整;在学习环境的选择方面,能主动摒弃外来干扰,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有利环境。更重要的是,处于自主水平的学 生在一项学习目标达成之后,往往会对自己进行相应的自我奖赏,这种自我奖赏又会变成下一目标实现的内部动机,从而使自主学习成为一个系统环路。
二、自主学习的分层指导流程
(一)自主学习的分层指导关系
自主学习的水平分层并不是绝对的、终极的,层与层之间的关系也不是间断的、分离的,而是在整体递进的趋势下相互融合、相互转化。这就决定了对学生的水平分层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分层,分层的意义和价值是便于理解复杂现象背后的某些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自主学习四级水平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层层递进关系,而是一种复杂的循环转换关系。就个体发展的整个历程而言,四级水平呈现的是一种上升的趋势,更重要的是随着每一层级内部循环次数的增多,自主学习整体呈现出由最初简单的、低效的自主向更复杂、更高质量的自主的上升。在各个循环阶段,自主学习的四级水平,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和作用:前一层级是后一层级的基础或前提,后一层级是前一层级的发展和提高;前一级水平既是后一级水平产生的推动者,又是上一级水平产生的结果;层与层之间呈现一种相互衔接、螺旋递进的状态。通过无数次的循环,个体才可以实现高水平的自主。
在学生自主学习水平逐级上升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的指导像一条红线贯穿于学生自主水平提升的始终,也经历着一个不断循环和更新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指导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指导策略逐渐更新与优化。例如,教师在对上一指导环路的经验总结中,发现问题,更新策略,以提高下一指导环路的指导水平。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不同自主学习水平的指导流程
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具有层级差异,教师的指导也应该根据每一层级学生的发展需求转变指导重心。处于自主学习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下面针对各个层级的发展重心提出不同的指导流程。
1.观察水平的指导流程
处于观察水平的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榜样的学习行为归纳出学习技能或策略的主要特征,但因为所获得的信息没有内化,所以,这一水平的学生并非必然会表现出这些策略或技能。
教师对于观察水平学生的指导重心包括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观察、发现问题、观察榜样的演示、总结归纳榜样学习的基本特征等四个方面.
教师首先应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榜样,通过榜样的演示,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榜样可以是自主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也可以是教师自己。榜样示范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不仅要向学生演示学习目标的制订策略,还要演示学习时间的管理策略等。为了帮助学生走向更高水平的自主,在榜样示范之后,教师还需要督促学生对榜样的行为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思考榜样行为对自己在改进学习策略方面的借鉴价值。但处于观察水平的学生并不会立即再现榜样行为,这需要对榜样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表征和内化。
2.模仿水平的指导流程
处于模仿水平的学生可以简单模仿榜样的行为,但对榜样行为的内涵和策略技能的实质还没有完全内化。
与观察水平的指导不同的是,对于模仿水平的学生,教师要在提供榜样演示和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榜样行为特征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模仿榜样的行为及学习策略。通过对榜样行为的再现,学生可以改进学习中的惯性思维,理解榜样行为的内涵和策略使用的条件,为策略的内化和进一步提升自主学习水平奠定基础。在鼓励学生模仿榜样行为时,教师应该注意对榜样行为的实质和内涵进行解析,使学生将榜样的策略内化为适合自己行动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对原有策略进行反思和调整,对新策略进行积极的吸收和运用。具体而言,在课堂教学中,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多模仿、多行动,在行动中完善策略的熟练程度。当然,仅仅再现策略,并不能使学生完全领会策略和技能使用的条件,只有个体完全内化了榜样行为的内涵及实质,才能进一步提高策略使用的效率。
3.自我控制水平的指导流程
处于自我控制水平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他们已经不需要榜样的演示,而是通过回忆榜样行为的表征来调整自己的策略。
如图2所示,对这一水平学生的指导重心在于诱发学生通过自我判断对已有的学习策略进行调整。鉴于这部分学生已经在榜样的演示和自己的行为之间建立了联系,唯一需要坚持的就是不断地调整策略。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学生即使模仿了榜样的学习策略,也不一定会带来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这一阶段的指导要注重评价标准的选择,指导学生对策略和技能的评价要指向学习过程,而不是指向学习结果;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发展进行纵向比较,即将自己现有的水平和过去的水平相比较,而不是以外部的刚性标准为评价依据,与其他学生进行横向比较。
4.自主水平的指导流程
自主水平的学生对学习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他们对学习的管理主要体现在目标设置、策略计划、策略执行、对策略使用效果的评价等。虽然自主水平的学生不再需要教师示范各种自我调节的技能和策略,但教师依然需要对学生进行其他方面的引导,如对学生的学习进步给予适当的归因反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成功机会,预测学生关于自主学习可能提出什么问题。就预测学生问题而言,这一水平的学生可能会对教师更高的期望产生疑问:为什么自己已经很优秀了,还需要再在自主学习方面多做努力呢?教师应该对这些疑问给予积极的引导,让每个学生认识到释放自身的学习潜能,做自主发展的成功学习者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每个学生都需要改进自己的学习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及发展中取得更加卓越的成果。
三、自主学习指导结果的评价
自主学习水平的提高过程是一个具有差异性、阶段性和反复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评价既可以为开展进一步的指导提供反馈信息,又可以激励师生向更高层级的自主学习奋进。在如何开展自主学习的评价这一问题上,自主学习的指导目标为我们提供了基本参照,自主学习指导结果的评价应该围绕实现三级跨越的标准来实施。
(一)差异性评价的实施
根据上文所述,要促进学生的发展,需要实现三级跨越。判断学生是否实现了跨越的标准分别是:在榜样演示之后,学 生是否再现了榜样的学习策略;在榜样缺席的情况下,学生是否可以通过表征回忆运用学习策略;在复杂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是否可以根据情境需要主动地、积极地、熟练地变换学习策略。这三方面的标准是对学生自主学习指导结果进行评价的指针。如果学生的行为表现已经符合跨越的标准要求,则应该及时对指导策略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新的发展需求。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的方法包括个人成长档案袋、课堂观察、水平测试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自己在具体时间段的学习表现情况记录下来,作为评价自己发展进程的基本资料。教师对学生情况的掌握主要来自于课堂交流中学生的表现,这些表现是学生发展情况的直接流露。善于从课堂观察中捕捉学生发展动向的教师总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工作,来应对学生不断发展变化的学习需要。水平测试可以为评价提供一些较隐蔽的信息lwxz8.com 北京写作论文。自主学习指导的目标是促进学生自主水平的提升,因此,测试的内容以及测试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学习策略的模仿、运用、调整、掌握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测试重心在于学生的学习管理,而不在于具体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应实施纵向发展性评价,而非常规性的班级群体内横向比较评价。评价结果中确定的差异,即学生现有水平和未来发展目标之间的差异是开展进一步指导的主要依据。这种差异性评价的意义在于根据不同评价标准,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给予阶段性的测定,以便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地开展新一轮的指导。
(二)学生自我评价的融入
相对于任何外部评价,最真实的信息是来自于学生自己对学习的切身感受和体会。评价环节中,学生自我评价的融入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生自我评价也需要分层指导来实现,因为处于自主水平较低层的学生因其自我意识淡薄,很难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教师需要帮助他们养成不依赖别人来对自己学习负责、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的习惯;而对于处于自主水平层级较高的学生,教师只需给予必要的细节纠正和及时反馈就可以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