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处罚办法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9: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质量处罚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质量处罚办法

篇1

关键词:路基;工程质量;防治

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荷载,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受水、温度、土质等客观因素影响,同时也受行车荷载的作用,路基设计、施工方法及养护方法是否正确等人为因素制约。

1、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的特征及成因1.1特征路基整体或局部不均匀沉降;路基纵横向开裂;路基滑动或者边坡滑坍。1.2成因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原地面比较软弱(如泥沼地段等)若填筑前未经换土或软基处理,易形成压缩下沉或挤压位移;工程地形条件复杂,当路堤穿过沟谷时,沟谷中心填土最大,向两端逐渐减低,由于填土高度不同而产生不均匀下沉;水文气候等因素,降雨量过大、洪水、冰冻、积雪或温差过大,都可能使高填路堤产生不均匀下沉;路堤填料,若填料中混入种植土、腐殖土或泥沼等劣质土,或土中含有未经打碎的大块土或冻土等,填石路石料规格不一,性质不匀,乱石中空隙很大,在一定期限(例如雨季)可能产生局部明显下沉;

设计方面,如断面尺寸不合理,边坡取值不当,排水、防护与加固不妥,未对高填路堤进行稳定性验算,且施工工艺、填料未作特别要求说明;施工方面,填筑顺序不当,未在全宽范围内分层填筑,填筑厚度不符合规定,填料质量不符合要求,水稳定性差,原路边坡没有去除植被、树根,未做台阶处理;不同性质的填料混填,因不同土类的可压缩性和抗水性差异,形成不均匀沉降,路基填料含水量控制不严,又无大型整平和碾压设备,使压实达不到要求;施工过程中未注意排水,遇雨天时,路基积水严重,无法自行排水,有的积水浸入路基内部,形成水囊,晴天施工时也未排除积水控制含水量就继续填筑,以致造成隐患,施工单位责任心不强,自检控制不到位。

2、预防处治措施

2.1、设计方面

2.1.1、做好地质勘探调查对路线经过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探查,尤其要对特殊路基段提供详细的设计资料,地表不良路段,设计可考虑换土或掺白灰、水泥及铺设土工布等措施。

2.1.2、确保路基最小填筑高度路基最小填筑高度必须保证不因地面水、地下水、毛细水及冻胀作用的影响而降低其稳定性,按照路基设计规范要求,根据土基干湿类型及毛细水位高度,确保路基最小填筑高度,当路基填筑高度受限制而不能达到规范规定时,则应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如:换填砂砾、石渣等透水性材料设置隔离层或修筑地下渗透沟等以避免地面积水和地下水浸入路基,影响路基工作区内的土基强度与稳定性。土质挖方路基,须换填不少于60cm砂砾,石质挖方路基,须设置30cm砂砾垫层,横向排水不畅路段要加设盲沟。

2.1.3、明确路基填料质量标准要求在各级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中,必须明确不同填高内路基填料的CBR值(最小强度)及最大粒径要求。种植土、腐殖土、淤泥冻土及强膨胀土等劣质土严禁直接用于填筑路基。砾(角砾)类土应优先选作路床填料,土质较差的细粒土可填于路堤底部。

2.1.4、完善路基综合排水设计县级以上公路工程设计中,必须遵循因地制宜,整体规划,综合考虑的原则进行路基纵、横向排水设计,避免造成路基两侧长期积水浸泡路基,使路基承载力下降面发生沉降变形。在村屯路段必须设置排水边沟,平坡路段边沟须设有纵坡,确保排水通畅。高填方路段采用集中排水措施,并与警示桩、防撞墙统筹考虑,要求在每20-40m及主要变坡点处设置简易或永久性泄水槽。挖方段根据上边坡的汇水而积来设计截水沟,并考虑边坡土质和边坡,设置挡墙防止塌方,路基较低路段可以采取加设砂砾层及渗水盲沟,并加大、加深边沟等排水措施。

2.1.5、确保路基边坡稳定性高填、深挖路基的边坡应根据填料种类、边坡高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等规范确定,高填路堤必须进行路基稳定性验算。填方边坡过高时,可考虑在边坡中部加置边坡平台。

2.1.6、积极采用路基综合防护形式积极推行植物防护与硬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护形式,在比较稳定的土质边坡采用种草、铺设草皮、植树等植物防护措施。岩体风化严重、节理发育、软质岩石、松散碎(砾)石土的挖方边坡以及受水流侵蚀,植物不易生长的填方边坡可采用护面墙、砌石等工程防护措施,沿河路基、受冰侵害和冲刷路段采用挡土墙、砌石护坡、石笼抛石等直接防护措施。

2.2、施工方面

2.2.1、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段的先后顺序,明确构造物和路基的衔接关系,对高填方段应优先安排施工,在施工中以施工组织设计为龙头,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调配人员、设备,是保证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2.2.2、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开工前要认真审阅设计文件,详细了解各段的填、挖情况,地质情况,填、挖土质和调配情况,对重要地段要作重点勘察,进一步核对设计资料,发现设计文件中有误及时上报业主,妥善处理。

2.2.3、认真清除地表土不良土质,加强地基压实处理,地表植被、树根、垃圾、不良土质(盐渍土,膨胀土等)必须予以清除,同时应加大地表的压实密度,采用大吨位振动压路机处置。

2.2.4、填筑路基前,首先,必须疏通路基两侧纵横向排水系统,避免路基受水浸泡。特别是地基土为黄土、粘土等细粒土,在干燥状态下(最佳含水量)结构比较强,有较强承载能力,一旦受水浸泡,将易形成翻浆或路基沉降,因此做好路基施工前排水畅通尤为重要,工程监理和施工质量自检人员应认真监督;其次,要严格选取路基填料用土。路基填料确定前,需进行土质分析、CBR值、标准击实等试验,对于种植土、腐殖土、淤泥、强膨胀土等劣质土和CBR值、最大粒径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材料,不能用于路基填筑;再则,路基填筑前还要根据设计进行施工放样,建立半永久性的临时水准点和坐标点并做好记录。路基坡脚放样一定要准确,确保路基宽度满足设计要求,路基坡角范围内,要求清除杂草、树根、淤泥等,并进行整形碾压,压实度须达到规范要求。旧路加宽、半填半挖段做好宽度不小6m的向内倾斜的台阶。

2.2.5、填石路基与鸡爪形地段路基施工,可利用重型夯实设备进行强夯处理,或将土工隔栅(土布)水平分层布置在填石路堤内,防止或减缓细料在填料空隙中的流动。

2.2.6、路基施工必须分层填筑,分层碾压,严禁路改工程中滚填,一般路段压实度不得大于30cm,构造物两侧(桥涵头处理)松铺厚度不得大于20cm.不同性质的土不能混填,同一种土填筑厚度不能小于50cm(两层)。路基填筑须全幅填筑,一次到位,严禁帮宽。碾压过程中,要控制好含水量,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压实度检测每层2000㎡(不足2000㎡按2000㎡计)不少于4点。根据不同填土类型和压实厚度,选择好压实设备,对于砂砾土振动压路机具有滚压和振动双重作用,效果较好。

2.2.7、路堑施工要保证排水畅通,对上坡施工时,应注意确保坡体的稳定性,避免欠挖或超挖现象发生。石方爆破尽量采用中小炮,光面爆破的方法,避免大规模爆破形成松散面积过大,坡体失稳,机械开挖时,边坡应配以平地机或人工修整。路床顶面如有超挖,应清除松方并采用透水性材料进行回填,并认真碾压,压实度按路床项目标准进行控制。

篇2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施工的企业及有关单位均应按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市、区、县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具体负责建筑工程保修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  建筑工程实行质量限期保修制度。

    施工单位在建设工程竣工核定前,应与建设单位签订建设工程保修合同,并向用户提供《房屋使用说明书》和《保修服务卡》,否则质量监督机构不予进行竣工质量核定。

    施工企业向用户发放的《保修服务卡》中,应当公布保修负责人姓名、电话、办公地点,说明保修范围、内容、时间及保修承诺。

    保修工作由售房单位或房管部门组织完成,建筑工程保修期限内,施工单位必须及时保修,保证使用功能。

    第五条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建筑安装工程保修的范围和期限。

    (一)建筑工程

    1.屋面防水和外墙面渗漏,保修期为三年。

    2.有防水要求的房间渗漏,保修期为一年。

    3.因施工责任造成的其它土建工程项目保修期为一年。

    (二)建筑工程供热与供冷保修期为一个采暖或供冷期。

    (三)建筑工程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保修期为六个月。

    (四)电梯设备安装工程保修期为一年。

    (五)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保修期为一年。

    (六)其它工程的保修期,按国家有关规定或按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定的合同规定执行。

    建筑工程保修期从工程竣工核定合格之日起计算。在施工单位保修期内的由施工单位位负责保修;超过施工单位保修期的,由房地产开发或房屋管理单位负责维修。

    经法定检测单位确认的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或工程质量出现永久性缺陷,保修责任无保修期的限制。

    第六条  由于自然灾害、不可抗力造成的质量损害及用户拆、改、修和使用不当造成的质量问题,用户有权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向售房单位、房管部门提出保修的要求。对售房单位、房管部门不按本规定组织保修的,可以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投诉。

    第七条  建筑工程保修的要求。对售房单位、房管部门不按本规定组织保修的,可以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投诉。

    第八条  保修期内,施工单位在接到售房单位、房管部门的保修通知单后,必须在三日内到现场核查情况,确属工程保修范围内的,应与用户共同商定保修内容,并在十五日内予以保修。工程保修中,用户应当给予配合。

    第九条  保修项目的质量应由用户会同售房单位或房管部门验收。其中影响结构安全的保修项目,应由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核验。

    保修项目的验收应当以国家和北京市有关规范、标准和设计图纸为准。

    第十条  建筑工程在规定的保修期内,对发生的质量问题,由责任方担相应的质量责任,并负担保修费用。因设计原因造成的质量缺陷,由设计单位负责;由建设单位造成的质量缺陷,由建设单位负责;因施工原因造成质量缺陷,由施工单位负责;因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等产品不合格导致的质量问题,应由采购方承担质量责任并承担保修费用。采购方可再依法向产品责任方追偿。

    第十一条  市、区(县)质量监督机构应设专人接待、登记用户的投诉,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必要时组织鉴定,及时通知有关责任单位保修。

    第十二条  建筑工程在保修期内出现质量问题,责任单位未按有关保修规定执行的,由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负责监督其改正,并按《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十三条  对工程质量责任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可协商解决,也可申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调解解决;或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直诉。

    第十四条  妨碍质量监督机构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3

关键词建设工程监理 建设工程施工 执业工程师 行使处罚权的探索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处罚条例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其管理过程影响因素多、质量波动大,参与人员多、生产周期长,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建设工程监理作为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制度,在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监理工程师作为管理现场的主要管理者,其管理工作涉及质量管理、投资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等四大方面。在实际工作中,这四大方面往往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彼此制约,在管理上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

尽管如此,在2007年以后,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政策的出台,对服务行业在注册资本、工商登记等方面降低门槛,催生了各行业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和发展。这些年,在我们建设领域,各种专业劳务、机械租赁、技术服务等服务公司纷纷抢占建筑市场。这些技术性、劳务性业务外包的服务企业与日俱增,其直接影响是针对某一个建筑工程,由最早的三到五家合同关系增加为十到二十几家合同关系,在极大的丰富建筑服务业市场的同时,也给从事建设监理管理服务的监理工程师增加了新的难度。

然而,2014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2013》中第“5.5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理工作”,增加并明确了监理单位应履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定职责,给监理工作带来推动力的同时,再次也给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带来新的压力,带来新的挑战。

本人做为工程管理监理主体方的一名工程师,在现场工作多年,深深体会到在管理过程中监理工程师缺乏相应的权限及对各参建方的制约手段,使管理的目标往往难以实现。监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因质量缺陷、安全隐患等整改问题与施工单位争执起纠纷的情况屡见不鲜。更有甚者,在纠正施工单位质量、安全问题时,监理人员遭到施工单位人身攻击的新闻事件也常常见诸报端。

作者认为急需参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对现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进行补充,或出台一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处罚条例”或类似法规,使参与现场管理的执业工程师能象警察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一样,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方法,对现场施工活动中的一切违章、违规情况通过警告、处罚相结合的形式,给以教育和纠正,这样才能有效的改变执业工程师管理中缺乏相应的权限的状况,使整个建筑工程整体管理水平有一个质的变化、大的提高。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从“建筑许可、从业资格、工程的发包、承包、安全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都已经做出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的施工管理过程中,违反《建筑法》各规定的情况可以说是不胜枚举。例如某一个工程从建筑许可、从业资格、工程的发包等,上报到政府管理机构的文件或许是全部合格并符合要求的,而在项目实际实施中却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最基本的从业资格,从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真正按照招投标中要求的从业资格到现场进行管理和操作的人员凤毛麟角。出现这样的情况,监理单位虽然是现场管理监督的主体,但往往只是提醒督促人员到位,相关方的主要管理人员不到位时也无法制约,最后只能向建设方反映,一般也是在建设方的默许下不了了之,而监理方却也无法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进行约束。

又如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违反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情况常有发生。监理在发现安全隐患时,一般会以口头或书面形式,督促施工单位整改,而施工方常常一拖再拖,等过了几天或一阵子由于后续工作的进展,隐患不需要进行整改就随工程进展自然排除,这种现象在施工现场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施工方尝到不整改节省成本甜头,在更多的时候,也就依照此法方法对付监理方的整改要求。而恰恰由于这样的侥幸心理,极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到时只能是追悔莫及,并且使监理单位身受牵连。

再如质量控制过程中,冬季施工常常因为温度下降出现混凝土强度达不到拆模要求的强度,而由于后续施工、模板周转、劳务安排(劳务公司绝不会让工人怠工等待)的需要,未等监理方发出不允许拆除的指令时,施工方就已经将模板拆除。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和不允许的,它会对建筑主体的质量造成极大的威胁,产生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或裂纹,导致渗漏水质量隐患,甚至造成较大的工程质量安全事故。

假如有“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处罚条例”或类似法规,监理工程师就能据此制止施工方的不规范行为并给以处罚,以强势的姿态督促施工方完成整改,在排除隐患的保证质量的同时,也加强了对监理方自身权益的保护。

虽然在实际的工程监理工作中,也有大多数建设单位给监理工程师授权可以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安全、质量、进度、投资问题可以行使处罚权力,但在监理工程师根据建设方的授权进行处罚时,常常会因缺少法律的支持而受到施工单位的抵触。对于处罚权行使,严格的说,建设方不是行政执法单位,本来就无权行使对施工方的处罚权,也就谈不上对监理单位授权进行处罚。而从法律角度,这种授权确实也是涉嫌违法,并且没有法律依据的。

此外,《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规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行使处罚权力,但作为主管部门的建设局、质监站、安监站代表政府管理部门,不可能随时掌握某一工程的实际质量、安全管理情况,这种处罚权力只有政府主管部门在进行季节性、阶段性的例行检查中,对施工方违反国家在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或强制性规定时,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罚,而各种检查往往一年之中只有几次。由于政府主管的工程部门,管辖的范围比较大,项目比较多,针对某一个工程的管理,根本不可能完全的、实际的了解整个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情况,这种检查可以说是走马观花。而大量的质量监督、安全监督工作要靠现场的管理人员去实施;而只有监理方的监督管理贯穿于施工全过程,最有资格和权力对施工过程中违反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方面的规定行使处罚权力。

假如制定“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处罚条例”或类似法规,规定在施工质量管理活动中,经注册的监理工程师、建造师、安全工程师都有权行使处罚权,都可对各自管理的施工方(分包单位)进行处罚,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分包资质问题、人员问题、质量缺陷、进度问题、投资问题、安全隐患等进行处罚,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相应项目的管理,切实加强工程的质量管理活动。

假如制定“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处罚条例”或类似法规,我们可以倡导建筑工程现场管理过程中行使处罚权力的主体为监理工程师、建造师、安全工程师,一方面赋予了这些经过国家注册的执业人员的管理权限,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工程技术执业人员的工作荣誉感,也势必促进整个建筑业的管理水平。

当然,对建设施工过程中处罚权行使,鉴于工程管理涉及安全、质量、特种设备、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假如要制定“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处罚条例”或类似法规,应该参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条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使条例能够尽量的完善并具有可操作性。以便在施工管理活动中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惩,切实改变现阶段监理工程师管理活动中的尴尬境遇,使工程监理的管理水平能上一个层次,能在新的《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2013》执行上给以促进和提高。当然,处罚条例的制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实行人性化管理,紧紧围绕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防止处罚的过于苛刻,防止处罚过程中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

古人云“治国无法则乱”,在建设管理中同样如此。在目前处罚权限基本缺失的情况下,建设方在与施工方签订合同时,就应该在合同中约定相关处罚问题,如果在质量、进度、安全上有问题时,如何处罚,处罚权限是多少,进行明确,并保证合同条款约定的处罚有法律的支持。在施工开始时,再将合同约定的处罚条款授权监理方,监理方的处罚才有依据。其次,监理方也可通过工程例会,对质量、安全等事项进行明确要求,并约定达不到要求时如何处罚,形成各方共同签订的会议纪要;同样处罚必须有相关条例、政府文件的支持,才能作为监理方日后处罚的依据。

当然,我们必须强调所有处罚必须有理有据,如建设方边设计、边施工、图纸提供不及时,造成各种质量、安全问题,也应由监理方代表施工方对建设方进行处罚(索赔);而且建设方的进度款支付必须依照合同按时支付,否则监理方的处罚权力很难付诸实施,甚至会遭到抵制。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2013)。

[2] 中国建设监理协会编写《建设工程监理概论》。

篇4

[关键词]建筑业管理 终身责任制 工程质量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6-0197-01

随着《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以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深入贯彻落实,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保证工程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建筑工程肢解发包、转包和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固疾难医,屡禁不止,还呈现出新的趋势、新的特点,严重干扰着建筑市场秩序,危害工程质量,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坏的影响。现就某市建筑领域的工程肢解发包、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作了如下调查和研究。

一、 某市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现状

1、 基础工程与主体工程肢解发包现象普遍存在

通过《公共资源交易网》不难看到,很多建设项目把基础工程发包给一个施工企业,主体工程又发包给另一个施工企业。仅今年就有9例桩基础工程肢解发包。这种明目张胆的肢解发包行为,为后续工程质量监管留下居多隐患,特别是不利于项目建成后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追究的落实。

2、 装饰、装修工程肢解发包现象严重

根据《建筑法》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新建、扩建、改建以及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装修工程都必须接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的质量监督。该市人民政府于2009年出台了《室内装饰行业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由经信委监管。据了解,经信委职能是对室内装饰工程实施监督,其招标所用资质也是室内装饰协会颁发的室内装饰资质。该市很多建设单位为了规避监管,将室外装饰、改建、扩建工程也作为室内装饰工程发包了。装饰工程很大程度上涉及主体结构部分,由于没有实施质量监督,部分装饰施工企业人为的破坏了原有建筑物结构安全,留下隐患,缩短建筑物使用寿命,导致《建筑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无法落实。

早在2011年住建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监管工作的意见》(建市[2011]86号文)明确要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查处建设单位将施工总承包单位资质范围内的工程发包给两个及两个以上单位的肢解发包行为,今年住建部又出台了《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暂行)》,明确界定“建设单位将一个单位工程的施工分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不同的施工总承包或者专业承包单位的,属违法发包,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仅要对建设单位作出行政处罚,还要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处以罚款。拒不整改的,不予办理质量监督、施工许可等手续。对全部或部分使用国有资金的项目,应同时将建设单位违法发包的行为告知其上级主管部门及纪检监察部门,并建议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从这些法律、法规、文件的出台,足以看出肢解发包的危害之大,也说明地方肢解发包问题之突出。

3、施工单位转包、违法分包屡禁不止

(1)部分企业为了谋取利润,在没有征得招标人同意的前提下或者是通过关系,将项目转包给他人,至于施工成本、工程质量、竣工验收等一些问题,原中标人一概不理。这种行为势必使二手承包商在工程成本中获取利润,导致工程偷工减料、粗糙劣质。

(2)部分项目经理私下转包或多次转包。这些项目经理大都是挂靠企业的。他们在挂靠时办理投标报名手续期间,就已经交了部分挂靠费用,若中标后,还将按中标价比例提成;而挂靠中标的项目经理自己想得些纯利润就转手给他人承建。所以有的工程能被项目经理转包二三个人,而招标人却全然不知详情。

(3)有些施工企业将中标工程视为直接分包的自留地。有的中标企业与招标人合同签订后,私自将主体和关键性工作转包于他人施工。在工程招标时,中标企业的投标文件中就已经载明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而中标企业私自转包于他人,不论其转包于谁,其资质如何,都是错误的。

二、建筑工程施工肢解发包、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存在的原因分析

1、部分建设单位,为了“广交朋友”,“一个粑粑哄几个人”不惜肢解发包,谋取个人好处,中饱私囊。

2、招标人对自身应有的权力认知较少。有些招标人严重缺乏对承包商的监督管理知识,他们不知道中标的项目经理原则上不允许更换,特殊情况下更换项目经理须严格把关,并到住建部门履行法定的程序。

3、有些招标人意志不坚定。有的施工企业本身就不准备组织人员施工中标工程,因此千方百计施展技俩引诱招标人,经受不了施工企业或项目经理言行套骗的招标人就放弃原则。

4、相关监督管理部门配合不到位。相关部门标后监管不到位,没有认真的正确对待,而是任行其事、敷衍了事。

三、扼制建筑工程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的几点建议

1、准确认定各类违法行为。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建市〔2014〕118号)规定,准确认定建筑施工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

2、开展全面检查。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对在建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承发包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建设单位有无违法发包行为,检查施工企业有无转包、违法分包以及转让、出借资质行为,检查施工企业或个人有无挂靠行为。

篇5

1、"质量第一,用户满意"的质量控制原则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始终以业主为主,充分重视业主及监理对工程质量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在质量面前,监理和业主具有一票否决权,任何工作均以能够确保施工质量为前提而展开;以用户满意的"诚信"为宗旨。

2、"以人为本"的质量控制原则

施工人员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本",把人作为质量控制的动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人的素质,避免人的失误,以人的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促工程质量。

3、"科学、公正、守法"的质量控制原则

工程施工中,任何管理人员在处理质量问题过程中,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正直、公正、不持偏见;遵纪守法,杜绝不正之风;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秉公办事,同时又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3]

二、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主要主体

工程质量是多因一果的问题,影响因素非常多,涉及方方面面。因此,必须有一个健全的、有效的质量控制主体。在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主体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监管主体;二是建设单位(业主)主体;三是建筑工程施工主体。

1、政府监管主体

政府对工程质量的控制、监督,又包含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层次就是政府通过立法、建制,构造一个市场的运行规则,并保证这个规则的正常实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微观层次就是政府对具体的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全国各地的质量监督站,质量检测机构就是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政府质量监督的地位,在实际把握上不够准确。[4]监督工作有时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混淆。

2、建设单位(业主)主体

建设单位要对质量负责,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到设计、施工单位的选择,都是建设单位承担的,都要对工程质量负责。建筑单位对工程进行管理主要办法是工程监理。建设单位雇请监理公司对建筑工程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但是建设单位必须保证监理公司的独立性,因此,监理公司既要对建设单位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设计文件和合同规定,独立地行使自己的职责,对社会负责。

3、建筑工程施工主体

质量控制体制的第三个层次,由直接生产者来保证质量,既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政府主要是通过资质管理、市场准入等手段来保证生产者的质量。由于目前直接生产者不规范运作的问题比较多,特别是对政府的强制性技术标准不认真贯彻,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比较多。有些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责任制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落实到实处。

三、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1、制定工程质量目标

监理工程师应依据建筑建设工程的概况、针对工程特点,结合业主的要求,按照《建筑法》、《建筑工程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建筑质量验收标准体系,编制详细工程质量监理目标,明确监控的目标、标准。[5]工程监理目标要充分反映该工程的特点,根据监理目标拟定所监项目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在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监理目标的要求,实施专业工程监理,确保工程的建设质量。

2、建立完善责任制度

完善责任制度,落实责任到人,是做好建筑质量管理的根本。因此,监理单位进驻现场以后,要根据监理质量的目标,完善制度,协调工作,落实责任。确定监理人员的分工和岗位职责,与岗位责任人签订责任书;制定出相关的监理工作制度,如监理会议制度、监理质量检验及验收制度、监理人员考核制度、监理日记填写制度等,拟定出相应的监理工作程序,做到工程质量监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建立沟通协调制度,要求相关岗位人定期与承包商、建筑工人沟通与协调,沟通施工措施是否正确、材料是否合格,对于存在的问题并且督促落实到位,杜绝质量问题的隐患。

3、严格控制建筑原材料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只有好的建筑材料才能做出好建筑工程。工程建设中,材料的优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严格检查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质量监理人员要严把建筑材料关。控制材料质量,要做到货比三家,择优使用,对主要生产厂家进行实地考察。设置样品,严格按样品进货。

4、加强建筑工程技术规范

各级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作用,通过完善相关的技术规范、施工方案管理、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施工原材料检验规定等相关管理制度,实现操作的规范化、制度化。[6]此外,还要鼓励施工单位采用先进、适用、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通过不断提升建筑建设的科技含量和整体效益,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此外,要加强施工现场巡视。

5、加强工程监督管理队伍建设

建设部《关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提出了应具备的基本条件。[7]为贯彻实施该意见,应当完善质量监督机构及人员资格认证制度,严格的个人执业资格。此外,对质量监督人员要从严控制进出标准,最大限度地压缩行政勤杂人员,保证专业人员配套齐全,监督人员占监督机构总人数60%以上。[8]同时,要加强对质量监督人员的业绩考核,建立健全用人机制,省建设主管部门每两年对监督人员进行一次岗位考核,做到优者留、劣者汰。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对照法律和制度,建立起一个切实可行的自律和内部监督机制,包括层级监督办法以及绩效考核、责任追究办法等等,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该处罚的处罚,该奖励的奖励,让制度通过监督和奖罚机制真正运作起来。

参考文献:

[1] 李宇峙:工程质量监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

[2]李军: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理的思考[J],现代工程技术,2009(5)

[3]陈雪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J],四川建材,2009(6)

[4]单殿武: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改革[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0(1)

[5]汪黎明:当前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若干问题刍议[J],工程质量,2009(8)

[6]张伟:如何加强工程质量监督[J],交通世界,2008 (7)

[7]陆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与对策[J].山西建筑,2009(7)

[8]廖品槐.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

篇6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TU71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日益成长为我国经济的支撑行业之一。然而,受制于各种限制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现阶段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无法满足现代化市场变化的需要,监管体制中仍然有一些亟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在建筑行业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简述了建筑工程监督管理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在当前监管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如何进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一、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受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在现如今的建设工程监督管理体制中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表现如在:

1、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政策、法规尚不完善

现如今,在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然而,由于政策、法规尚不完善,变动周期相对比较短,变动范围也较大,缺乏一贯性。一种情况是在监督管理工作中所参照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对于如何处罚施工企业的不良行为,所参照的法律法规与现实情况往往会有一个较大的差别,处罚依据不能做到适度可行。另外,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快速发展,质量监管中相应的新标准、新规范还无法做到及时有效的出台,往往会出现质量监督标准跟不上形势的变化。同时,伴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建设和施工企业在流动性和变动性方面表现的越来越强,如果没有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想要追究其中一方的质量责任也越来越困难。

2、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机构的相应定位不明确

质量监管机构的性质、监督方式、监督内容还需要再做进一步规范和明确,监管机构的监督工作时常会与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混淆。政府有关部门可以自己履行质量监督管理责任,也可以委托具有质量监管资质的机构代为执行,这样就会出现监督机构是政府行政执法单位还是专业技术部门,监督人员是政府雇员还是专业技术执业人员等定位问题。监督机构行政职能不完整,只有质量监管的执法检查权,却无行政处罚权,这就造成在发现问题时只能采取停工整改等几种措施,执法威慑力不强。监管机构和监管人员的性质定位不明朗,直接导致监管内容和方式无法统一,极大的影响到监管的效率。

3、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形式较为单一

在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管的时候,更多的是采用巡回监督,一旦发现质量问题便进行处罚的单一处理模式。特别是在现今条件下,由于一些能够有效保证工程质量的市场手段(如信用制度等)没有很好地完全建立起来,造成了在质量管理方面建设方和施工企业对政府有一种较强的依赖性,缺少一种自觉提高质量的积极性。

4、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相应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人员综合素质表现的参差不齐,主要是:监管人员素质不高、监管行为不规范、监管工作不准确、把关不严格等四个方面。在现有的质监人员中,更多的会发现人才结构有一定的缺陷,众多监管人员中高级职称人员相对较少,而对于一些新进入的质检人员则缺乏施工现场的实际工作经验,大多数质检工作者所受的高等教育没能很好的发挥出来。质监在技术上的专业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有的专业不对口,专业人才青黄不接,专业结构配备不齐的现象。

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及发展

对于当前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需要更加积极的应对,做到创新发展,改进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率,建立起一整套“建设主体自控、经济手段制约、政府加强监管、社会舆论监督”的体制,真正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

1、完善工程质量监管法规法规

作为我们执法依据的法律法规需要做进一步的完善,建立健全有关规范标准、法律法规体系,让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执法工作的可操作性得到提高,从而实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为此,一方面是要加强法制建设,用法律来保障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监督管理机构及工作人员代表政府依法实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程质量监督纳入法制管理轨道。另一方面,组织工程建设标准设计的编制、审定和推广,编制建筑工程技术标准和技术指南。最后,明确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在工程建设中应遵循规定,以及违反规定所应该承受的处罚。

2、改进工程质量监管形式

社会转型期的现在,我们有必要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思路进行一个有益的调整,改变过去单纯靠抽查和处罚的办法,应用市场化的手段,做到以市场为导向,加以引导。因此,在进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时,除了加大查处力度外,还要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和方式进行引导,通过市场化手段制约工程参建各方的质量违规行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涉面广,影响因素多,需综合治理,要注重发挥社会各界力量为工程质量监督服务。

3、明确监管机构职责

政府对于工程质量所实施的监督管理,能够有效地规范工程建设企业的行为,保障国家和人民的权益。因此,可以适当的强化政府在工程质量监督这一方面的职能,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进一步明确工程质量监管检测机构的工作任务、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程序,从而实现质量监督执法工作操作性的提高,确保监管机构有序开展监督和管理工作,使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4、加强工程质量监管人才建设

对于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队伍的职业素质、专业素质和创新意识建设要高度重视,培养监管队伍廉洁高效、善于学习、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来最大程度的做好工程质量监督的适应工作。首先,完善岗位责任制、监督工作制和责任追究制,增强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业务操作能力和执法水平,质监人员要学法、懂法、守法,严格按程序执法,从而体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权威、专业、公正。此外,做好对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和人员的考核、培训,用最严格的标准做好监督机构和人员的资格认定。质量监督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方法,切实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牢固树立对社会、对人民负责的责任感。第三个方面,完善质量监督管理手段,改善检测硬件设备,改变过去传统的“敲、打、看、摸”等落后检查方法,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准确度和效率。

5、推动工程质量监管信息化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普及,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地为提高工程质量监督透明度、实施工程质量动态管理提供重要手段。积极推行监督管理网络化和信息化,加强工程质量行为全过程监督。首先,建立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网站,实现市联网制度,让监督任务能够从网上下载,监督档案在电脑中贮存,整改指令全部联网,规范标准随时查阅。采用网上报监、投诉、备案等手段,提高效率。其次,推行数字化工地,逐步取代现场监督工作,使用摄像头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质量监督管理远程监控,做到实时实地了解工程进展情况。

三、结论

城镇化的发展必然会让我国的工程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而政府职能的转变也会给质量监管模式产生深刻的变化,质量监管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全体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人员要做到主动适应新形势要求,科学规范管理,不断创新和发展监管机制,让我们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工程质量监督;存在问题;管理创新

Abstract: With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reform of the national basic construction,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government project into the law enforcement supervision in the fast lane.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ses a new model to the current engineering quality supervision to improv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upervision,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has leapt to a new level.

Keywords: engineering quality supervision; problems; management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建设工程质量关系到人们的利益和生命财产的安全。我国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监管体系已逐渐成型,推动工程质量的显著提升。众所周知,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目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仍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监管体制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论述了建筑工程监督管理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创新发展工作思路来应对新形势挑战的想法,以供同行们商榷。

二、建筑工程监督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至1957 年,当时没有统一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工程质量主要由施工单位自行控制;第二阶段从1958 年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施工单位逐步建立了自检和互检制度,建设单位参与到工程质量验收中;第三阶段从上世纪80 年代中期至今,国务院颁发《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提出建立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形成了工程质量政府强制监督的局面。国家实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20 多年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稳定和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多重因素相互影响,监管体制中仍存在待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 相关政策和法规还不完善

目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由于政策和法规不够健全,变动周期短,变动范围大,缺乏连续性。一是监督管理所参照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对于施工企业的不良行为,所参照的法律法规与现实情况差别较大,缺乏适度可行的处罚依据。二是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相应的新规范和新标准还未出台,使得质量监督标准没有及时跟上形势的变化。三是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建设和施工企业变动性和流动性增强,缺乏有效措施,质量责任难以追究。

(二)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定位不明确

质量监督机构的性质、监督内容、监督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监督工作有时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混淆。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可以由政府有关部门自己履行,也可以委托合格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执行。监督机构究竟是行政执法单位还是专业技术部门,监督人员是政府雇员或者是专业技术执业人员。监督机构的行政职能不完整,仅有质量监督的执法检查权,而没有行政处罚权,造成发现问题时只能采取停工整改等少数措施,执法无威慑力。监管机构和监管人员的性质与地位不能准确定位,造成了监管内容和监管方式不统一,监管效率不高。

(三)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形式单一

政府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形式单一,没有充分运用市场手段保证工程质量。

主要采取巡回监督的方法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对于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处罚的单一模式。特别是由于信用制度等一些有效保证工程质量的市场手段没有完全建立和运用,造成建设、施工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对政府的依赖性强,缺乏提高质量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四) 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主要表现在人员素质不高、行为不规范、工作不到位、把关不严格等四个方面。现有质监人员的素质,人才结构有缺陷,高级职称人员偏少,新进人员缺乏施工现场的实际工作经验,大多数人并未发挥出与其学历相适应的作用。质监在技术上的专业性尚未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有的专业不对口,存在专业结构配备不齐,专业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

三、建设工程监督管理的创新

当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程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深刻的变化,针对当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积极应对,不断创新和发展,改进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能,建立一套“建设主体自控,经济手段制约,政府加强监管,社会舆论监督”的体制,切实保证工程质量。

(一) 完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法规和标准

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是我们执法的依据。当务之急就是要进一步完善法规,规范标准,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体系,提高质量监督执法工作的可操作性,使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轨道。一是加强法制建设,为工程质量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监督机构及监督人员代表政府依法实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程质量监督纳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二是组织工程建设标准设计的编制、审定和推广,编制建筑工程技术标准和技术指南。三是明确了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遵循的规定以及违反规定应受到的处罚。

(二) 进一步明确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

在当前的条件下,需要通过政府对工程质量实施监督管理,规范工程建设企业的行为,有利于保障国家和人民的权益。因此,有必要强化政府对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职能,完善有关政策和法律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检测机构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提高质量监督执法工作的可操作性,才能确保监督机构正常有序地开展监督和管理工作,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进入良性循环。

(三) 改进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形式

在我国当前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建筑市场管理还不完善,通过政府对工程质量实施监督管理,是更好的保障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重要措施。但是,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对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管理思路有必要进行调整,改变过去单纯用抽查和处罚的办法,更多的运用市场化的手段,以市场为导向,加以引导。因此,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必须在加大查处力度的同时,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和方式进行引导,通过市场化手段来制约工程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涉及面广,影响因素众多,需要综合治理。我们注重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为工程质量监督服务。协调监理单位、检测部门、行业协会,质量认证、质量服务等有关单位参与工程质量监督,不断改进质量监督模式和运行机制。

(四)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队伍建设

要重视提高工程质量监督队伍的专业素质、职业素质和创新意识,建设一支善于学习、乐于奉献、廉洁高效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队伍,更好地适应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需要。一是要完善岗位责任制度、监督工作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努力增强监督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执法能力,要提高监督执法能力,质监人员要学法、懂法、守法,严格按程序执法,体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专业、公正、权威。二是要加强对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和人员的考核、培训,严格监督机构和人员的资格认定。质量监督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自身专业技术知识水平,牢固树立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责任感。三是不断完善质量监督手段,增加检测设备,改变过去传统的“敲、打、看、摸”等落后的检查方法,加大科技含量,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水平。

(五) 推行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建设

21 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管理在质量监督工作中的作用日益显现。现代化的质量监督,需要现代化的监督手段,信息化建设为提高工程质量监督效率和透明度、实施工程质量动态管理提供重要手段。要积极推行监督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便于实施工程质量行为全过程的监督。首先,建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网站,实现市联网制度,监督任务网上下载,监督档案电脑贮存,整改指令全部联网,规范标准随时查阅,采用网上报监、投诉、备案等办公手段,提高了办事效率。其次,试点数字化工地,取代了部分现场监督工作,通过摄像头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质量监督远程监控,了解工程进展情况。

四、结语

总之,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不断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监督制度, 严格遵循质量监督程序, 充分发挥各方责任主体的主导作用,依靠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充分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监督管理工程质量活动,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应新时期要求的质量监督管理新模式, 建立起规范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宋延涛. 质量监督人员工作手册[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2]卢铁鹰.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指南[M].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

篇8

关键词:质量监督,建设工程,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设工程质量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工程质量危及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高度重视、严格控制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参建各方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是工程建设中政府维护国家和公众利益质量职能的主要体现。因此,为了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必须积极探索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努力维护国家和公众的利益,建立以规范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围绕工程项目和建设主体,多层次,全方位实施工程质量监管,有效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在《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建设部又相继制定了《关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验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一改以往的“工程质量核验制”为“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客观上对质量监督机构的职能和地位作了重新的审视和界定,确立了新形式下的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改进了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方法,加强了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管理工作。随着我国基本建设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工程质量监督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工程质量监督领域实现了“有法可依,依法监督,依法行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的是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确保建设工程的合理使用寿命、功能和环境质量。为达到这一目标,作为代表政府执行强制监督管理的第三方,工程质量监督站应根据工程质量不断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建设工程已普遍实行监理的情况下,针对其角色和职能的转化,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理念,深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健全执法运行机制,建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新模式。

第一、要切实转变质量监督的思想观念。长期以来,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检验并评定其质量等级”成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一工作方式直接导致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事实上主导了工程的竣工验收,并使得其处于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中心地位,从而客观上也成为了建设工程的责任主体。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质量监督站作为监督者的监督职能。

事实上,质量监督站应该是受政府委托的执法单位,履行代表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全面监督的职能,质量监督站不应该再是工程建设的主体,而应当从工程建设的主导地位上退出来,保持具有独立性和公正性的第三方的身份,只有这样才能更超脱地、更客观地行使监督职能,才能建立起更权威的监督者的形象。工程建设质量的责任主体是建设、监理、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要对建设工程的质量各负其责,而质量监督站的职能是检查并督促各方建设责任主体行使他们各自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只有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切实履行了其责任和义务,工程建设的质量才能有有效的保障。

要切实改变质量监督的方式。应从原来被动的事先通知质量核验,转变为主动的、动态的巡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法。改变原来的预约式、式验查,加强巡回检查和随机抽查,保证检查内容和部位以正常施工的真实的质量状态受检,保证切实掌握工程施工的第一手资料。质量监督的手段应从原来“眼睛看、耳朵听、榔头敲、用手摸”的观感检查以及凭经验判断检查,转变为运用现代科学的检测仪器设备检测,使监督手段更加具体化、更具可操作性,使监督结果更具有科学性、权威性,更加具有说服力。并且要把握住建设工程的重点环节关。质量监督的重点在基础、结构,对待每一工程都应有针对性的监督计划确定具体的控制点,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把好关键环节,尤其在基础和结构主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和中间验收过程中,随机检查应是监督检查的主要方式。监督抽查施工作业面、操作层的质量过程控制,要弄清楚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不断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利于结构安全。应监督验收的程序过程是否正确,是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要求,验收结论的依据是否真实、有效、具有可靠性。

切实认真履行建设工程竣工备案制度。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结果应该从质量监督站签发单位工程质量综合评定表,转变为质量监督工程师写出质量监督报告,上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审查,真正做到政府实行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宏观管理。质量监督工程师所写质量监督报告的依据应该是在日常的质量监督活动中亲自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建设工程质量的实际情况,包括施工过程中相关参建各建设责任主体履行职责及强制性条文情况等。严格把好建设工程竣工备案验收关,不让一个不合格工程流入社会,使得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成为诚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使工程质量监督真正成为“阳光监督”。针对不同建设工程的具体情况,要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具体的监督计划,做到预控在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确保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落实,特别是针对一些质量通病更要提前做出预防措施或改进施工工艺。只有进行阳光作业,才能使建设工程参建各方了解监督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各参建单位的自查自纠、自我约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规范自我质量行为,减少和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另外还要强化处罚力度。没有处罚,就没有监督。对检查出来的质量问题必须进行认真处理,对相关责任单位应当严格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作出处罚,只有这样,才能制约和规范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从而使工程质量真正处于受控状态。也只有在处罚基础上才能建立有效的监督,达到监督整个建设工程全过程建设质量的目的。 第五、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保证执法监督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力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监督执法,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取信于民,才能树立诚信形象。建立新的集体监督机制,每个专业配备两名以上监督人员共同执法,并规定要持证上岗。在日常工程质量监督和调查建设违法行为过程中,切实推行“一人为私,两人为公”的执法理念,保证执法检查和处罚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第六、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应不断提高监督队伍的素质和监督工作水平,保证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没有高素质的质量监督队伍,就很难建立与质量监督职能相适应的权威。因此,必须加强质量监督工程师日常学习的管理工作,不仅要加强建设工程专业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更要加强职业道德的学习,彻底改变“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老爷作风,不断提高其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不断提高个人的技术水平、执法水平和综合素质,而且要不断提高监督站的整体素质。这样既保证了工程质量,防止低质量水平工程出现及质量事故发生,又显示了监督工作的权威性。

我们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提高监督水平和执法水平,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应新时期要求的质量监督管理新模式,建立起规范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为开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新局面,为我们工程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9号2000.1.10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问题;对策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行业进步的推动,建筑业也不例外的成为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全面发展中,我国建筑工程行业不断壮大提高,市场条件下,催生出好的方面,也存在着不好的一面,建筑行业中也有良莠不齐的问题和现象,全面强化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是非常有必要的,既能有效抑制施工质量问题,同时也能更好的规范施工程序,对推动建筑业的改革发展具有良好的推进作用,使我国建筑行业不断进入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效能化的快行道。

一、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制约因素

建筑工程关系到国计民生,随着建筑工程增长量的提高,出现了许多问题建筑,严重的质量问题,导致无法投入使用,成为烂尾工程,在许多城市均不少见,针对建筑市场出现的问题,我国不断修订法律规范,加以约束的监督,那么,对提高质量起关键作用的监督手段也就越发显得重要起来。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形成了以行业主管部门监督为主,建筑工程行业检查、社会监督配合、建筑企业自查的多种监督形式,各类监督机制不断完善健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治理了问题工程,而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理解和执行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早在2002年,我国就已经颁布实施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同时,以建筑市场情况为背景,针对性的出台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不断推出各类政策措施,从制度层面,有效促进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向法制化方向发展。但在实际执行与操作中,相关法律规范不能细化量化,使建筑市场问题还依然存在,可以说,的法律法规,在我国还是不够完善,在法律层级上显得薄弱,个别条款无法跟上时代的进步,显得陈旧落后,有些条款不能详细、具体、明确、高效的描述问题情形,这样就在监督层面失去了法律依据,导致有些法规形同虚设,不能有效对建筑市场违规行为进行良好监督,法律条文主要把精力集中到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有关技术标准上,还有一些地方性法规,根本不能全面系统的概括建筑市场情况,在处罚方面,更是没有法律依据,在开展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时,相关条文法律位阶较低,问题出现了,而处罚却跟不上,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受到一定的制约,无法满足当前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与水平。

(二)监督体系不够完善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好坏,决定着建筑工程使用效果,只有科学合理的监督运行体系,才能有效保证建筑质量合格,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系能够全面的为监督行为提供有力保障。我国构筑了建筑监督体系,但这种体系并不完善,在执行过程中,还有许多监督空白点。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往往原材料投入不足,如果监督管理不够,则就会使建筑出现质量问题,企业在节省成本的同时,也损害了业主的利益,这就要求,必须设立以监督为导向的部门,通过检查与监督,净化市场行为,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在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检查时,建筑工程项目监督部门监管不力,人员配备不符合标准,都会导致工程出现,以上问题,均是体系不完善造成的,无法正常发挥有效的监督管理职能。

(三)运行机制不够完善

我国当前的监督机制是三级制,主要体现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公司三个方面,而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各家公司均会形成共同利益,也就是说,这三个单位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利益联结,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益”第一是企业追求的总目标,那么,当三家均把自身利益放在首位的时候,就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督环节。问题表现非常明显,比如说,有些监理人员职业道德不强,个人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一般,在市场机制条件下,无法正常开展监督管理工作,有一些监理人员还存在同时监理多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现象,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监督人员精力不足,有些监督工作走走过场,施工企业就会钻空子,导致不良工程,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埋下了不少的安全隐患。

二、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有效对策

(一)完善法律法规

党的十八已经把“依法治国”作为战略任务来抓,法制化也上升到了更高层次,十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说明了依法治国才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的。工程质量监督也要纳入到法律层面,成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想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就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对当前执行的不合理的法律法规进行清理合并,对那些过时的,不符合当前需求的法律条款进行完善修订,在强化制度保证的同时,还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执行办法,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形成常态化、专业化,全面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强化监督执法

不良建筑的出现,主要问题就是法律执行不力导致的,在当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只有不断强化监督执法力度,全面树立质量监督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转变监督执法理念,变事后惩罚为事前审核和事中控制,只有三者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环节控制能够有效的形成执法力度,提升管理能力与水平。

(三)完善监督机制

完善的监督机制是质量的根本保证,一定要形成多元化的监督机制。以质量为前提,形成行政监督、行业监督、社会监督、媒体监督、公众监督“五位一体”的监督制约机制;充分落实好全程监督、全面监督、全员监督的三全准则,利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监督体系建立良好的监督市场格局。加大各级监督管理人员的教育,提升管理人员责任心,调动工作积极性。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建筑工程需求量不断增多,质量监督也需要跟上时代进步,需要在监督过程中,不断创新思路,完善流程,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职能得到更有效发挥,确保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政府角色转变;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研究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入世以后,我国政府的管理职能面临着巨大变革,以往守旧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形式要求,政府要面对建筑领域的大规模发展的同时,又要加快自身的体制改革,在这样紧迫的形式之下,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管理就更加重要,以往传统的角色扮演的弊端也更加突出。

二、工程质量管理中政府扮演传统角色的弊端

1.政府在工程管理方式中的角色

在传统的工程管理中,政府都是扮演着主要角色,并牢牢把握工程建设的主动权,不但充当工程业主,工程所涉及到的设计、监理、承包等各环节都是政府掌控,个人的公司基本都是被排除在外。这种政府垄断的模式不但违背市场竞争的规律,而且也不利于工程过程中的多方监督和制约,这就限制着政府对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2.政府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中的角色

政府的工程项目建设诸多问题的存在,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尽管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质量检查实行责任制,控制建设程序等。但是这些措施都是治标而不本的,在发现问题之后进行补救,只是挽救质量的最后的办法,最根本的做法是将问题产生的根源彻底杜绝,这方面的工作,政府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3.政府在工程管理的配套环境中的角色

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政府的管理能够起到促进作用,比如说人员的素质、金融保险市场等外部环境都能够影响到政府的管理。我国的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很低,对政府管理的研究也很少,这使得政府管理工作中的软实力无形中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此外,由于缺乏竞争的环境,金融保险市场的发展也受到限制,进而限制了政府工程管理工作的发展。

上面提到的3个角色的扮演,政府都是存在差距和不足,亟待完善。

三、角色转变的措施

1.加强法治建设

法律是国家建设的有力保证,是国家制定的规范,任何人都不能逾越国家法律之上。通过法律保证工程质量,极大地减少了工程的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对工程弄虚作假的责任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对工程各方要加强法律宣传,普及法律意识。特别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杜绝腐败现象的产生,打造一支不被糖衣炮弹所诱惑,高风亮节、严明执法的队伍,这是工程质量的有力保证,通过这支队伍狠抓工程质量,能够从根本上杜绝豆腐渣工程的产生。

2.改进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方法和手段

(1)监督方法

我国的监督跟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我国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方法比较单一,而且都是事前通知,对任何工程的检查,都是事先对要检查的部位做了提前的通知,这样在做好了相关准备的前提下的检查,只是走过场的形式主义。能够起到实际效果的监督检查应该是突击性的、事先无准备的,这样才能发现工程的真实情况,实现监督的真正作用。

(2)监督手段

通常监督手段主要有三种。行政手段,是具有法律强制性,强制监督对象按照要求进行整改。经济手段是指行政手段中的经济处罚部分,法律手段是指根据相关法律调整责任主体质量行为。

上述的三种都是具有处罚性质的手段,在实际的操作中,要激励与处罚并重。激励作用主要就是鼓励建设主体自发披露自身信息,并自觉进行质量的完善,要对这种做法制定一定的鼓励政策。只有两方面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促进政府工程质量的监督。

政府监督激励与惩罚作用图

3.实行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

在工程竣工的时候,对工程的验收符合法定程序,工程的相关证明、验收结果等情况都要形成书面报告并留档保持,到相关部门进行备案,对工程进行长期的跟踪检查。

对工程的备案评价是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这也是保证工程安全的主要手段,通过备案能够明确各方责任,为日后发生质量事故提供追查依据,能够有效降低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对备案制度要严肃对待,科学评价。

4.加强对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进行监督

在重点加强政府监督的同时,还要对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都要加强监督,共同维护工程质量安全。

(1)对业主的监督管理。它是市场的主体,行为对工程质量起到决定作用。在选择施工主体的时候,要监督业主选择具有较强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施工单位,杜绝暗箱操作。

(2)对设计单位的监督管理。在选择设计单位的时候,要大力审查设计单位的资质,对资质造假、证件挂靠等现象进行严厉惩罚,进而督促设计单位提升自身业务水平,重视员工培训,促进整个行业水平的提升。

(3)加强施工管理。对施工队伍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尤其是“皮包”公司,一经发现要加重惩罚力度,保证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过硬,进而保障工程的质量。

5.提高政府监督人员的专业素质

(1)监督机构业绩考评。对监督机构实施业绩考核,以监督项目的竣工备案优良率为主要依据。

(2)监督人员考评。对监督机构的人员整体素质、业务水平、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评。

(3)监督团队的风貌考评。团队考评,就是对整个监督团队作为一个整体,考察整体的合作意识。

四、角色转变后的职能

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把政府自身的一些行政职能转化给了社会,实现适度分权,改善了原来的垄断局面。不但促进了市场的更好发展,也促进了政府职能优化。这是政府部门由原来的被服务转向主动服务的关键。这样的适度分权,市场具有了一定的调节灵活性,也增强了各主体的主动性,原来的一些暗箱操作也变得公开化。主要的转变体现在:

(1)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政府更多地是利用一些政策手段指导市场经济活动,而不是直接参与,一改之前专制做法,更多的是提供服务。

(2)部门管理转变为行业管理,并最终向市场管理发展。这种职能的转变充分体现了与国际接轨,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政府由台前走到了幕后。

(3)由指挥式转为服务式,这种政府职能转变也是国际化的要求体现。

五、结束语

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使政府逐步摆脱了建设工程管理主导地位,让更多的企业充分参与,通过激烈的竞争,使建设工程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改进。正是这种竞争,促使各参与单位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行业资质,对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政府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运开.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现状分析与改革研究【M】.浙江工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