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教育政策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简述教育政策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龟速构防守)(规、速、构、方、手)
①
生产力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
②
生产力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③
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④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两再一新促生产)
①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②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③
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两传选新促文化)
①
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②
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③
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④
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①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
②教育目的也受生产关系以及政治观点与政治制度的制约;
③教育目的的制定还受到各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影响。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5简述美育的主要任务和意义
美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观,发现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修养。
美育在全面发展中起动力的作用,是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美育能够促进体育,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6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课程内容的设计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个层次。
(1)课程计划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安排的指导性文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
(2)课程标准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知识范围、深度结构,教学进度一级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3)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因此人们通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7
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
课程标准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知识范围、深度结构,教学进度一级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8
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1)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现代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4)培养学生学科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9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统一的的规律
①
学生学习以间接经验为主
②
学习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①
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智力)的基础
②
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①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②
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③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①
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②
品德的提高是知识学习的基础
③
两者有机结合
10
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含义:通过观察或描述对所学知识建立清晰的表象获得感性认识
贯彻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言语直观教学
(4)防止直观教学的不当和滥用
11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含义: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
贯彻要求:1)加强学生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地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地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12
简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含义: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要求:
1)教学要有系统性
2紧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教学
3)按照学生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教学
4)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13
简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含义: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14简述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的年龄特征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15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①
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②
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③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④
课外辅导
⑤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
16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结构合理
语言艺术、气氛热烈、板书有序、态度从容
17简述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注意力
①
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做斗争的能力
②
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③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④
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⑤
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18简述如何有效的组织复习(防止遗忘的方法)
时间:及时复习,经常复习,合理分配时间
方法: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反复阅读与试图记忆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
次数:数量要适当,不宜过多;适当过度学习,过度学习50%
19简述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
(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20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知识观
①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③对于知识的理解由学生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
(2)建构主义学生观
①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②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3)建构主义学习观
①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②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③学习的情境性。
21
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创情境、控水平、妥奖惩、善归因)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2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需要励志,自我归因)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23
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24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
学习策略分为三类:
(1)第一类是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即信息加工的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2)第二类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3)第三类是资源管理策略,是指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环境和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25简述最近发展区含义及启示
(1)最近发展区的含义: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最近发展区的启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26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27
品德的心理结构
(1)道德认识: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2)道德情感: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
(3)道德意志: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4)道德行为: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集中体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是道德行为培养的关键
28
促进品德形成良好方法
(说服榜样群体奖惩价值)
(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5)价值辨析
29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30疏导原则的贯彻要求
(讲正‘正面教育’道‘因势导利’)
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1
尊重与严格要求原则的贯彻要求
①
严要有度
②
严要有方
③
严要有恒
④
尊重学生人格个性,充分信任学生
32依靠积极与克服消极因素原则贯彻要求
(一分为二的转变认识)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启发学生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33
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组核成发)
(1)组建阶段:具体标表现为一个个孤立的个体,靠教师组织
(2)核心形成:这个阶段班级会涌现一批积极分子,出现核心人物
(3)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学生逐渐学会自我管理
(4)成熟阶段:这个阶段班级会形成平等、和谐、上进的氛围,学生个性发展
34班集体形成标志
(健全班风是组织目标)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
(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
(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35
个别教育工作
(恒心才能发光)
(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4)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5)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36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看别人,看自己,多练习,多反思)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37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全、民、多、现、身)
①
教育的终身化(包括各年龄段的各种教育)
②
教育的全民化(必须面向所有人,人人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③
教育的民主化(对等计划、特权化、专制化的否定,强调平等)
④
教育的多元化(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
⑤
教育的现代化(现代科技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并由此引起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38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内性质两权一目的)
①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②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③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
④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⑤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2)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①
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②
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③
教育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④
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39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阶段性,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以及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
4.互补性,机体在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它方面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5.个别差异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其身心发展的实际面貌总会表现出一定的个别差异。
40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三有一训练,控制很全面)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②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④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41简述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1)社会依据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②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
③受文化传统制约。
④要考虑到人口状况。
(2)人的依据
学制的建立,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确定入学年龄、修业年限、各级各类学校的分段,都要考虑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他们智力和体力的发展水平。
(3)学制本身的依据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42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义务要延长)
(2)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职业要综合)
(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大众要高等)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终身要构建)
43简述教育过程的结构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44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1)优点
①
用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
②
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③
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④
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⑤
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⑥
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2)缺点
①
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②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③
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④
不利于因材施教
⑤
不利于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启发。
45
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①
要深入准确的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
②
要有针对性,适应学生的特点
③
要根据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和学生对象的变化,不断更新备课的内容
④
要充分和周密考虑教学设计诸因素的关系和结构,并做好课前的各种准备
46简述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①
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和深度
②
分量适宜,难易适度
③
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47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①
学习材料的性质
②
实际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的程度
③
实际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④
实际的方法
⑤
时间因素
⑥
情绪和动机
48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①
记忆容量逐渐增大,短时记忆的广度接近成人
②
记得有意性加强
③
意义识记成为主要技术手段
④
抽象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49简述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a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b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c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a保护好奇心b解除个体对回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c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d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e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a发散思维训练b推测假设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d头脑风暴训练
50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情境。(2)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4)原型启发。
(5)情绪与动机。
除了上述因素,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51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52简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53
简述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54
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55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完成;
(2)在复杂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3)在简单的任务中,较高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56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心向与定势。
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57简述前运算阶段的特点
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年龄是
2
~
7
岁
,此阶段的特征有:
(1)“万物有灵论”
(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4)没有守恒概念;
(5)做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58
简述榜样示范法的贯彻要求
①选好学习的榜样。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
篇2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预科教育
一、研究背景
举办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促进民族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使之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的一个创新。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整个民族教育的特殊层次,也是整个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的安定等一系列重大的政治问题密切相关,办好预科教育也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希望所在。
二、历史沿革
国家民委在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回顾三十年工作中提到:1953年中央民族大学成立了民族预科部,是国内普通高等学校中最早举办民族预科教育的大学之一。1984年3月,教育部、国家民委在《关于加强领导和进一步办好高等院校少数民族班的意见》中,对有关民族预科班的教学和管理问题做了明确规定,预科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采取特殊措施,着重提高文化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提高,为在高等院校本、专科进行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该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预科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一年,学生汉语文基础较差的,学习时间为二年。预科班学生入高校本、专科进行专业学习,其学制与该校本、专科学制相同。民族班招生,在坚持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下,从参加当年高考的少数民族考生中录取,可适当降分。
三、研究成果
(一)预科教育的意义研究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特殊层次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落实民族政策、促进教育公平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巩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长久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是我党针对民族地区发展需要和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创办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是我党加快培养民族地区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根本上保证少数民族青年学生进入高等学校的一个重要渠道。“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既是民族教育服务的重要主体,也是民族教育创新的重要因素。”我国通过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为少数民族培养了一大批人才,随着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预科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也大量出现。
(二)从预科教育的历史阶段研究
关于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研究的著作研究:武金峰《新疆高校民族预科教育研究》研究新疆高校民族预科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易先培《中国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及民族班教育研究》是对民族预科和民族班教育进行的研究;中央民族大学著的《预科教育50年:庆祝中央民族大学预科部成立50周年文集》,是由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院预科部的教师们为迎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办学50周年而出版的论文集,涵括了关于民族预科教育教学管理、设施、民族预科发展战略、预科科研等多方面的内容。
(三)预科教育的理论体系和改革发展研究
高万能《民族预科教育研究》、宋太成《民族预科教育简述》、吴仕民《中国民族教育》、邓晓琳《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发展与创新》、李廷贵等《贵州民族教育概论》、黄汉江《湖北民族教育改革与思考》主要是对本省或所在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进行研究。
(四)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研究
滕星等《中国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与教育平等》、刘额尔敦吐《高考民族倾斜政策的回顾与展望》、温顺生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高等教育政策的价值》、谢菲《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少数民族入学优惠政策》等集中研究在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实施、发展、实施过程中的弊端、发展创新、价值意义等方面。
(五)预科教育的发展现状
张广君《民族预科教育的基本定位、基本属性及其研究》、赵德忠《新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研究》论述了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战略地位及发展探索。孙茜《西北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严玉明《21世纪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郑婕《中央民族大学预科教育现状及前瞻》、周腾蛟《简论民族预科教育的方法和时机》、蒋永红《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突破点――预科教育研究平台的建立》等是围绕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前景探索。
(六)预科教学管理研究
从事民族预科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一线人员,写出不少探讨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文章。主要关注:一对预科管理及运行模式的研究;二对预科教学活动和汉语、英语等学科教学的研究;三对预科生心理、文化适应等方面的研究等。
哈斯等《民族预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石维贵《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教学目标研究》、程安垣等《对新时期民族预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再认识》等是对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张立宁《民族预科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关于少数民族预科教学信息系统的管理和设计。
四、存在问题
由于少数民族较多,风俗习惯各异,分布较散,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尤其是处于偏远地区语言文化程度较差,在预科培训基地培养中存在着较多问题,针对民族特殊性,国家对少数民族预科培养教育缺少一个严谨、系统的管理规章制度,预科培训基地存在着教学理念落后、管理不到位、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预科学习的重要性不凸显、预科学生升入本科后的种种不适应等问题,以及随着预科培训体系改革、教材更新,教学管理仍旧采用旧方法,不仅难以解决遗留问题,还出现更多新的问题。
鉴于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其发展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不能轻视这些弊端,一定要对预科教育制度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使得预科教育真正能够完善、合理,更好的符合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发展特点,为国家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更好的进行民族团结、民族和谐。
【参考文献】
[1]严玉明.21世纪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3,(2):37.
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 辅导员 队伍建设
一、独立学院及辅导员工作简述
1.独立学院简述
我国的独立院校具体是指根据新的教育模式和制度机制而成立的二级的本科院校,和公办形式的二级院校、分校等具有很大不同,其经营模式更倾向于独立的民办高校,或者说是介于民办高校和公立高校之间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独立院校需要具备独立的校园、基本的高校设施,独立招生,独立教学,独立颁发证书,独立财务核算,并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能承担独立的民事责任。鉴于独立高校的独特性,使得独立高校的教师团队也具有很多特性,具体包括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两类。专职教师是独立院校自行招聘的全职教师,而兼职教师大多是由申办高校派遣过来的承担一定教学任务,但是隶属于申办高校的教师。目前,我国的独立院校的教师团队还大部分是兼职教师,但是伴随我国独立院校的快速发展,独立院校也逐渐从申办高校中脱离出来,需要独自负责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因此,独立院校应该尽快完善教师激励机制,为长远发展储备人才,努力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1]
2.辅导员工作简述
独立院校辅导员,不仅承担着大学生日常工作管理的职责,更加肩负着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任,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对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发展和确立起着关键性的引导作用。在众多的独立院校管理者及教育者之中,辅导员是学生接触最直接最频繁的群体,因此辅导员工作始终是与学生紧密联系的,当代大学生是一个个性张扬,奋发向上且极具创造力的一个群体,辅导员老师应把工作的重心放到学生身上,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中的的良师益友,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去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的引导和帮助他们解决好困难,从而真正的得到学生的尊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独立院校辅导员的工作将直接影响到大学教育质量的高低。[2]
独立院校辅导员工作的核心就是服务。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生的成才服务。辅导员的工作是一个多种性质于一体的特殊工作,在众多的特点中最本质的就是服务性。我们可以看到从高等教育在全国工作的地位上看,辅导员工作是为国家的未来支柱服务的;从学校的角度看,是为教书育人的理念和办学宗旨;从一个老师与管理者的角度上看,是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的。学生作为独立院校的主体,独立院校工作应该以学生为本。辅导员工作更是发自内心地为学生服务。[3]
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义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引导者,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实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新时期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需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指的是科学文化素质高,更重要的是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可以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2.独立学院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大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存在着科学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自信心不足,自理能力差,自我意识较强等特点,正确的思想引导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及和谐校园的建设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学风建设的具体实施者,是大学精神的营造者和传播者,是维护学院稳定和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组织保证。因此,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是确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正常开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确保独立院校和谐发展的力量保障。
三、独立学院辅导员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及各独立学院自身的建设,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在广大独立学院中逐渐形成了一支学历高、素质高、政治强、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4]
1.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和大多数一本、二本高校一样,独立院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独立院校辅导员工作本身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以及就业指导等工作。这就要求辅导员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学科背景,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并同时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和职业规划知识以及一定的社会经验。但目前许多独立院校在引进辅导员时,不注重专业知识的考察,只片面要求党员身份,甚至为了储备教学人才只引进与本院系开设课程相关专业的人才。这直接导致辅导员队伍中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的人才所占比例偏低。这严重阻碍了独立院校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2.工作经验不足
现阶段,大多数独立院校的辅导员都是应届毕业生,队伍的年轻化是普遍现象。这就导致研究生辅导研究生,本科生辅导本科生,“80后”辅导“90后”,甚至本科生辅导研究生的现象普遍存在。他们不但没有经过系统的学生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学习,而且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仅凭借做学生干部时的经验或者借鉴其他老资历辅导员的工作方法来开展工作,在实践中摸索。这就使得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较长的经历才能成长为优秀的辅导员。
3.职责不明确
教育部规定专职辅导员至少按1:200的比例配置,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院校只能300名甚至更多学生配置一名辅导员,直接导致辅导员工作量成倍增加。独立院校辅导员应该只负责学生思想、管理方面的工作,可现实中的辅导员却承担了更多本不属于自己职责范畴的工作。由于独立院校发展时间不长,许多具体工作仍在摸索阶段,职责划分不够明确。很多应该归属行政部门和教学部门管理的工作也由辅导员代管,如宿舍管理、后勤保障、代课等。
4.队伍发展机制不健全
大部分独立院校并没有制定和实施专门针对辅导员队伍的职称评定制度,而是采用与专业教师相同的职称评聘标准考核辅导员队伍。忽视了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对辅导员有失公平。同时,大多数辅导员由于科研成果不多,在晋升评比过程中也处于劣势,晋升机会减少。加之辅导员队伍相对年轻,职称较低,工资和津贴不高,有的院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又不够重视,使得辅导员在付出很多经历和时间的同时得不到肯定和重视。这对于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5]
四、加强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大力提高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
独立院校一方面要把好入口,严格选拔,将学科专业背景纳入辅导员职业准入的指标体系,将专业对口、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较强责任心、热爱辅导员工作的人员选拔到队伍中来,从源头上保证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提升在职辅导员队伍的理论水平,结合自身实际,开展高水平的辅导员专业培训。例如任职培训、资格培训、专业培训等。采用短期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拓宽培训方式,保证培训的长效机制。学校要坚持使用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不但为辅导员提供干事的平台,更要为他们提供自我提高的空间。
2.开展培训,弥补辅导员经验不足
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开展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支持辅导员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攻读相关专业学位,鼓励和支持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专门人才;通过个别指导与系统培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强化辅导员业务能力的快速提高;通过各类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典型案例特别是突发或应急案例强化辅导员的责任意识和应变能力;通过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专题业务培训、学校的短期上岗培训、学生工作经验交流会以及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等方式强化辅导员业务能力。
3.健全发展机制
1.发展机制
一方面,独立院校应建立专门的辅导员评聘机制,对辅导员的职称评定给予明确的界定,严格区别于专业教师的评聘机制。评聘体系中,要突出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注重工作实绩,弱化科研成果。采用学生评价为主,同行评议和领导评议为辅的方式,重点对辅导员在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心理辅导、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等实际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辅导员队伍职务晋升制度。科学设置职务晋升等级和晋升指标,在组织发展和干部任用上适当的向辅导员倾斜,把专职辅导员纳入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从制度建设上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热情。
2.保障机制
辅导员队伍一直工作在独立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面临着许多困难,因此,他们不仅需要精神上的保障,还需要物质上的保障。独立院校要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辅导员适当的优先,不但在工作经费、设备保障上加大投入,还应该优化辅导员工作的环境,适当提高辅导员的岗位津贴,给予相应的补助和奖金,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提高队伍的稳定性,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以事业凝聚人,以政策发展人,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独立院校要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出高素质的大学生,打造出一流品牌,并在高校人才资源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必须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辅导员队伍发展的长效机制。从而通过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来影响和带动学生成为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毅, 傅在汉, 邓志英. 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奖励机制的模型研究[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9(3).
[2] 霍世刚, 周宇, 侯文静. 浅谈独立学院教师激励机制设计原则[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3(2).
[3] 吴海云, 吴学兵. 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实路径[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21).
[4] 沈波. 对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刍议[J]. 中国科技信息, 2005(12).
[5] 柏杨. 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的现实问题及对策研究[J]. 辅导员概论, 2012(2).
作者简介
篇4
【关键词】云计算;高校;信息技术
1 什么是云计算[1]
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2 云计算的特点
云计算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2.1 资源配置动态化
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动态划分或释放不同的物理和虚拟资源,当增加一个需求时,可通过增加可用的资源进行匹配,实现资源的快速弹性提供;如果用户不再使用这部分资源时,可释放这些资源。云计算为客户提供的这种能力是无限的,实现了IT资源利用的可扩展性。
2.2 需求服务自助化
云计算为客户提供自助化的资源服务,用户无需同提供商交互就可自动得到自助的计算资源能力。同时云系统为客户提供一定的应用服务目录,客户可采用自助方式选择满足自身需求的服务项目和内容。
2.3 网络访问便捷化
客户可借助不同的终端设备,通过标准的应用实现对网络访问的可用能力,使对网络的访问无处不在。
2.4 服务可计量化
在提供云服务过程中,针对客户不同的服务类型,通过计量的方法来自动控制和优化资源配置。即资源的使用可被监测和控制,是一种即付即用的服务模式。
2.5 资源的虚拟化
借助于虚拟化技术,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计算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基础设施资源的共享。
3 云计算的发展现状
3.1 国内云计算发展现状简述[2]
我国云计算建设尚在雏形阶段,处在学术层面以及试商用层面的云计算环境。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以实践为着力点,从切合产业需求的角度将该新兴领域推动起来。
IBM、谷歌、微软等国际IT巨头已纷纷在中国宣布自己的云计算战略。2008年IBM先后在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北京IBM中国创新中心建立云计算中心。与之呼应的,中国IT企业也启动云计算工作,迄今为止,虽有瑞星、阿里巴巴等企业宣布了自己的“云计划”,但还未能达到打造一条完整产业链的地步。上海电信与EMC公司合作,将分布在异构存储系统与平台中的数据进行虚拟化云存储,推出了面向家庭和个人用户的云信息服务。联想公司不仅将云计算架构用在自身的研发平台中,还通过软件研发,将云计算与客服系统结合起来,优化用户体验。而友友新创运用虚拟化技术做云计算中间件,通过关联传统硬件基础设施和平台,转成云计算架构的服务模式,从而使用户不需要更换硬件或操作系统平台就可以享受云计算的优越性。此外,国内企业创造的“云安全”概念,在国际云计算领域独树一帜,瑞星、江民科技、金山、360安全卫士等都推出了云安全解决方案。
3.2 国外云计算发展现状简述
目前云计算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为160亿美元,但增长速度将相当快,IDC报告显示未来4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平均每年将增长27%,2012年将增长至420亿美元。
云计算在美国政府机构的IT政策和战略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政府正在大力推行云计算计划,第一大元素就是Apps.gov政府网站的改革,整合商业、社交媒体、生产力应用与云端IT服务。日本内务部和通信监管机构计划建立一个大规模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以支持所有政府运作所需的信息系统。亚马逊在云计算商业拓展方面保持领先。2008年亚马逊正式推出了运用于云计算服务EC2的弹性块存储技术(EBS)。
云计算能够快速发展,学术界、企业间的密切联动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谷歌与IBM在包括卡内基美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及马里兰大学等,推广云计算计划,降低分布式计算技术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本,并为这些大学提供相关的软硬件设备及技术支持。
谷歌宣布在台湾地区激活“云计算学术计划”,与台湾大学、交通大学等学校合作,将这种先进的大规模、快速计算技术推广到校园。
4 云计算在高校教学中的影响
4.1 能够大大减少教育资源建设中的软硬件成本
在目前国内高校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模式,大部分仍然是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服务器、交换机等网络产品,铺设光纤、网线,并设立专部门和人员来维护管理。这类模式投资量非常巨大。本文提出的基于云计算的新模式,只需要花少量的资金就可向云服务提供商租赁产品或者是购买服务,并且无需考虑技术更新和产品的升级换代问题。云计算可以通过分布式计算机服务器为高校提供各类计算服务,能够有效节约学校的购买成本和维护成本。同时,师生员工也可利用原有的旧电脑或者智能手机接入云服务(分布式计算机服务器)。
云计算能够通过SAAS(软件即服务)为高校教育提供应用软件定制服务,从而无需购买大量的商业软件,单机版软件可能成为过去。云计算提供大量的常用软件,这类服务很多都是免费使用,即使收费也很低廉。终端的使用者(比如老师和同学)只要能上网,便可享受云计算提供的各类软件服务,不必担心软件是否升级,是否是最新版本,这样大大地减少了学校为维护和升级操作系统等投入的大量费用。
4.2 建立云计算服务平台,加强教学的灵活性
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是老师和学生按时到教室进行教学活动。引入云计算模式,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就可由云端(云计算服务平台)实现控制盒管理。师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能不受时间和空间条件的限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就可通过联网的手机、PDA或者电脑在线查看老师的教学PPT进行学习或者复习;同样道理,老师也能够随时随地打开上网的终端设备来处理自己的教学任务。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学习生产率,最终提高学习效果。老师们也能抽出更多时间搞科研。
4.3 数据存储更加安全可靠
在校园网内,尤其是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实验室中对于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一台机器中毒,很快会蔓延至网络中其他计算机。杀毒软件授权使用的费用对于高校而言也是一笔比较大的开支,而且对病毒也不能保证非常有效的防控。而在云计算环境下,云计算提供商拥有先进技术和专业团队来负责这些资料的安全维护工作,师生们只需通过网络,就能访问自己的数据。本地不再存储任何数据,因而不用担心病毒入侵造成的破坏。所以,云计算在高校的应用既省去了高校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开支,又确保了高校师生的信息安全。
5 结束语
云计算是一个全新的、很有发展前途的计算模式。但是云计算目前还处在一个萌芽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不可否认,云计算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相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云计算将会成为未来网络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必然会在高校和教育网络中有越来越多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鹏.走近云计算[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32.
篇5
一、创设愉悦的互动情境
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绝不会自然产生,它是建立在师生间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之上的。要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首要条件是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充分的尊重,使学生在一种和谐、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只有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生才会情绪高涨、畅所欲言。其次,要善于预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共鸣。因为只有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才能激发其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参与,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在学习《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时,用多媒体呈现赵本山的小品《同桌的你》:“在那个情初开的年龄(窦字不会写画个圈),是你给了我信心和希望,使我读了七年书。一天见不到你,就像丢了一样(魂字不会写画个圈)。放假时,为了多看你一眼,上你家干了不少活(零字不会写画个圈)”……看了小品,我提问:“你有何感想?你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何认识?”又如:在九年级开展了绘制自己的理想树并简述自己理想的活动。许多同学碍于面子,不愿参与“说”的环节。我灵机一动,创设出一个情境:“伴随我们3年的虚拟人物王小雨学习很好,田田的学习却很一般,请同学们为他们中的一位设计理想树。”学生放下了顾虑,大胆发表意见,使得互动顺利进行。很明显,这里的王小雨、田田就是学生自己。可见,教师只要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良好的互动环境,学生定会触景生情,积极互动。
二、追问设疑,优化互动过程
课堂互动是在教师和学生间进行的,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相互作用。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追问设疑,启迪思维。可以设计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加以延伸,扩大互动空间。例如:讲《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时,先从时政热点谈起,2011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有13.39亿人,相当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总数。这说明,我国人口基数怎样?(大)请你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坐车或外出旅游时人多的情景(人头攒动、人挤人……)算一算,我国每两秒钟出生一个婴儿,那么,1分钟出生多少个?1小时出生多少个?1天出生多少个?1年出生多少个呢?想一想:我国的人口素质高吗?……再通过议一议“人多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让学生认识到人口形势的严峻性,最后,探究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这一节课我运用了说一说、算一算、想一想、议一议、找一找等互动方式,使“人口特点―人口问题―人口政策”主线清晰分明,活动围绕主题有序进行,收效良好。
三、关注性格内向的学生、学困生等“边缘人”,力争一个都不能少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困生同样有进取心,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对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课堂上多给他们开口的机会,及时肯定和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让这类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减少自卑心理,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产生上进的动力。
四、重视互动评价,激发学生互动的积极性
篇6
中国电视动画特点简述
1.剧本的特点
提到剧本的特点,其实就是动画片的叙事性,也就是动画片故事情节的特点。中国动画片的特点大多是寓教于乐形式。谈论中国动画片的故事情节描写,其实不得不联系到中国的文化背景。中国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受到类似于儒家,道教等伦理思想的影响,强调个人牺牲和奉献,并且思想较外国相比相对保守。这就造成了国内大多电视动画片故事情节主线相似,形式单一,缺乏高级趣味性。并且动画片受众面窄,没有好的剧本开拓更多的成年人动画市场。从过去传统中国动画和现代动画比较来看,现代动画在剧本的设计上甚至需要向后看,和前辈多学习。例如《阿凡提》,《邋遢大王的故事》,《葫芦娃兄弟》等动画,不但人物角色设计等非常出色,故事情节,结构设计不拘于简单的英雄主义,或者一味的低级搞笑,更多的是情节设计的合理性,故事描述自然,引人入胜。如今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故事情节描述的并未特别合理,很多情节衔接牵强,并且一味的无厘头的搞笑情节甚至有模仿美国动画《猫和老鼠》的嫌疑。还有三维动画片《熊出没》,故事情节单调离谱,一味的滑稽表演令人乏味。三维动画《秦时明月》在剧本设计上有了大大的突破,动画片不局限于一条主线,情节丰富。其实根据中国深厚的文化积淀,有着无数的题材适合现代电视动画工作者去发掘,重要的是需要动画工作者有心去发现,整理,改良研究,而非用东施效颦的方式才能有优秀的作品。
2.人物场景设计特点
若说剧本是动画片的灵魂,那么人物及场景设计就是动画片的血与肉。特别是动画片的人物设计。中国电视动画片发展至今不过30年光景,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明显的变化。以下用列表的方式举例分析各个年代代表电视动画片人物形象及场景的设计特点。
通过以上的简单分析,不难看出,中国电视动画形象及场景的设计随时代变化,也同样的发展着,从过去传统形象,渐渐地设计元素更加多元化,更具有设计感。但是同时,动画片中的中国特色也逐渐在消失。所以,动画片创作上不断追求创新突破的同时,更要研究如何去糟留益,看来中国电视动画在中国特色如何表现得更加符号化的方面需要更多努力。
外国电视动画特点简述
1.日韩电视动画特点简述
漫画王国日本可以算是电视动画的王国。动画片类型丰富,产业链成熟。在日本,一部杂志漫画畅销后,通过电视动画片的形式在电视台播出,随后同本漫画的影响力得到扩散和稳固,接着不断开发剧场版动画片和周边产品,极大地满足了爱好者的需求,并且拓展了动画片的影响力,得到更大利益。特别是具体要漫画的独创性和审美性的招贴,同时具有丰富逻辑内涵的故事极大地获取了观者的同理心,使得民族,国家和文化间的距离缩到最小,因此日本动画快速的扩散到了世界上。日本动画形象的设计极具日本特点,大多数动画角色女生具有占有脸部一半大小的眼睛,甜美温柔的笑容,连人物的肢体语言也都极富有日本民族特点。并且日本优秀电视动画的故事情节曲折,耐人寻味,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观赏性。韩国的漫画电影在1990年才开始,并且国内创作了大量作品。韩国电视动画发展较晚,大部分作品受到日本作品的影响,风格上倾向于日本风格。创作题材偏重于人性思考。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韩国三维动画的发展迅猛,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水平。因此,利用高科技三维动画制作渲染技术,韩国动画片《倒霉熊》受到了大量好评。动画片台词简单,多用行为传达幽默的故事情节,并且人物形象设计简练,形象印象深刻,可谓是少有的三维动画佳作。并且2012年新推出的三维系列短片动画片《两只虫子》,也运用了《倒霉熊》的创作手法,大多用动作等肢体语言,巧妙地连接着故事情节。韩国动画电影公司生产电影动画的同时主要制作电视动画。通过电视动画的附加价值和乘数效应达到盈利目的,但是如果这种方式失败的话,也会承受巨大的损失。
2.欧美电视动画的特点
最先进入到中国动画市场的莫属欧美动画了。说到欧美电视动画,特别是美国,不得不说到迪斯尼动画公司。迪斯尼动画的创作基本是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设计效果,就是题材的艺术化再创造。代表作就是《人鱼公主》,在迪斯尼的创造下,原作的人鱼公主化作泡沫的结局变成了团员大结局。美国动画片也有大多数来自于漫画,例如《蜘蛛侠》,《蝙蝠侠》等等,这些漫画都被做成了系列电视动画和电影动画播出。中国80后年轻人最为熟悉的美国电视系列动画是《忍者神龟》。几位生存在下水道的乌龟,惩恶扬善,声张正义。并且动画片结合了中国功夫,故事题材新颖,这正和美国的多元化社会背景有关。因此,动画制作者的思维更加开阔,利用各种素材的艺术化再创造,相互融合,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美国动画的主要特点还有突出个人英雄主义神话色彩,这结合了欧美国家人的性格特点,利用观众的同理心,使得无数的有着同样梦想的观众着迷动画。欧洲动画中《鼹鼠》是最早引进到中国的欧洲电视动画片。故事讲述了一只鼹鼠的生活趣事,鼹鼠形象虽然设计简单,但是结合有趣的故事情节,使得动画片在短时间内展现出无穷的乐趣,并且故事内容很多值得观众思考。欧美国家由于开放的社会形势,张扬的个性,相对于日韩国家的题材上更多的偏于科幻系列,人物形象设计方面也更加富有现代感,或者有的具有欧洲特点。#p#分页标题#e#
结论
篇7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10-0093-02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健康、中华千年传统文化弘扬、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中医药事业也要可持续发展。中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实践检验,要想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就应该外挣扶持,内强素质,但同时必须遵循自身特点,不断发展、完善、创新。现将本院中医科发展中的点滴体会简述如下,不妥之处望同行指正。
1 法规政策支持是保障
中医药事业要想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就要一个完善的法规、政策保障。
法规、政策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可以使中医工作者牢固树立发展中医药事业的理念,团结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共同努力;法规、政策具有控制约束力,保证中医药事业不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同时法规、政策具有协调功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中医药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氛围。2009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为中医药事业在新世纪新阶段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创造了更好的政策环境,是新时期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新时期推进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中医药发展指明了方向。2009年5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综合医院中医科室建设要求》,为综合医院中医科室硬件建设提供了依据。2009年6月首届国医大师表彰大会的召开,使中医工作者更加坚定信心,调动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对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个完整的政策保障体系应当是法律、法规、实施细则以及各种配套政策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政策环境。中医药事业也只有在这样的一个政策环境中,才会得到持续发展。
2 医院重视扶持是前提
若说国家法规政策起到宏观调控作用,那么医院的重视支持就发挥微观实施功能,不可或缺,不仅要从政策上支持,更重要的是从人力、物力上支持,一般综合性医院的领导大都是学西医的,对中医不甚了解,对其发展特点不熟悉,故中医药工作者首先要让其了解中医,看到中医药的优势,熟悉中医发展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更大的支持,制定有中医特色建设管理办法,医院每年有中医药建设专项经费投入,以促进和保障中医药特色建设的快速发展,加强专科建设,增强中医药创新能力。自2005年以来,本院领导对中医科发展给予了足够重视,从人才引进、设备购入、科室建设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财力,制订了中医科发展规划,并已实施,目前从单一中医科已发展为拥有中医老年病科、中医风湿免疫科、中医皮肤科、中医软伤科,编制床位100张的中医分院,极大的提升了综合医院中医的学术地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发挥优势体现特色是核心
综合医院大都科室建设齐全,中医好像就在夹缝中生存。为了生存,什么病种都收治,一些疾病治疗效果不佳,或是遭到其他科室的冷眼相对、冷嘲热讽,或是遭到患者及家属的不满抱怨,所以中医药工作者要发挥中医的优势特点,才能立足,才能发展,比如在慢性疾病的治疗上,中医优势明显;在多数疼痛性疾病上,中医可立竿见影;在老年性疾病中,中医效果显著。诸如此类,中医的特点突出,发挥优势,疗效显著,才能不断壮大。本科就在这样的发展理念下,把体现特色放在首位,故成立中医老年病科、中医风湿免疫科、中医软伤科、中医皮肤病科。在挖掘和继承传统中医药诊疗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运用现代科学方法,通过学术、技术、理论创新,积极开展对中医药临床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学术理论研究,使专科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
4 注重人才持续发展是关键
篇8
自学考试社会助学作为一种教育现象,在我国已经行进了几十年了〔1〕,对国家、社会和教育届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过随着高校扩招以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与问题。因此,研究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改革发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拟在简述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理论基础、功能与角色、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面临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一些提升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质量和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一、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理论基础与功能作用
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在我国行进多年,有其存在的理论基础;作为高职自学考试的社会助学系统,有其实际的诸多功能和作用。
1.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理论基础
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有终身教育理论、人力资源理论、学习型社会建设理论、学习自由理论等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终身教育理论认为一个人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社会发展,务必要构建一生学习的理念,坚持时时学习的理念。这个理论已经得到广大公民的认可,这就为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人力资源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单位或者一个组织,要发展好,首先务必要注重其员工的发展,员工的再教育与培训提高。这也为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学习型社会建设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社会如果要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就务必要坚持不断学习的理论与理念。这就要求全社会各单位形成一股学习之风,也就为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学习自由理论认为学习应该采用一种自由的方式运行,提倡根据人的需要而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和模式进行学习,这对现代社会的公民影响很大,一种自由、随心所意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这就为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2.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功能与作用
一是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弥补自学考试存在的各种问题。这一点是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存在的非常重要理由〔2〕。高职自学考试只是一个子系统,要完成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与运转,需要一个相应的辅助系统来支撑。社会助学恰好就提供了这么一个支撑平台。
二是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展现了自学考试的教育属性。这一点主要基于社会助学毕竟是属于教育领域里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模块,按照教育规律在运行,体现了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些特点。
三是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为自学考试者们提供了各种学习方式。这一点不同于全日制的教育方式,社会助学只是一个辅助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习者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任何方法。
四是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加强了考生与社会环境的互动。这点非常鲜明的体现在办学主体的社会性质上,一般参与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主体都是私人形式出现的,最多借助于高校的办公场所和一些其他制度性的东西。
二、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有着诸多的功能和作用,但是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现实运行过程,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很多,比如国家的高等教育政策与教育考试政策及其对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规范与制约、全日制高等教育扩招的挑战、助学主体本身的运行情况以及自学考试学生群体本身的因素等等;同时正是由于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受制于多种因素,目前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和不足〔4〕,比如社会助学模式的整合不够、办学机制和体制不完善、助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衔接不够、助学时段和空间不平衡、助学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理念功利化太浓厚等等,具体情况如下:
1.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影响因素。影响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质量与水平的因素多种多样〔3〕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教师队伍素质状况直接影响着其办学质量和效果,这一点非常值得当前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系统注意的重要环节。
二是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模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体制问题。如何运行和运转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是整个自学考试社会助学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这就涉及到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要建构好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运行模式。
三是高等教育大面积扩招的挑战,这是一个影响到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个挑战既是机遇,更是对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生存发展提出了各种挑战和威胁。
四是自学考试学生群体的素质也是影响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一个主体性因素。如何提高自学考试者的主观动机和能力已经成为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应该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是国家教育政策更是影响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一个宏观因素。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作为整个国家教育系统一个重要的部分, 必然要受到整个国家大的教育政策波动的影响,所以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主体应该时刻关注国家对于自学考试与社会办学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与走向。
2.目前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存在的问题。正是由于以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还存在一些不足,具体如下:
一是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价值理念和指导思想存在一定的问题。这突出体现在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主体往往把经济利益目标放在第一为,对于其教育性、人本性和科学性考虑不多,这就使得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价值取向存在一些的扭曲现象。
二是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模式问题。这突出表现在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模式还处于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时期,没有对这两种助学模式进行很好地整合和优化,使得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方式显得优点混乱。
三是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体制与制度问题。这突出体现在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系统内部与外部的各大要素还很不健全和完善,尤其各大要素之间衔接关系没有处理好,比如自学考试与社会助学之间,社会助学系统各个主体之间等都还存在需要整合和沟通的地方。
四是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行为规范问题。这突出表现在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系统的各大助学主体在进行社会助学时,在教育模式、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效果的评估检查等等方面设计与运用不科学不规范,随意性太大太多。
五是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这一点突出体现在目前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城乡差别很大,乡村社会助学几乎是一片空白,城市社会助学明显优于乡村的自学考试社会助学。这种现象非常不利于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普惠性发展,不利于区域的协调发展。
三、提升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质量的对策
鉴于以上问题和成因,我们应该积极构建与时俱进的人本价值理念、质量第一的价值取向和科学化系统化的可持续发展价值取向,不断探索高职自学考试的社会助学的新模式〔5〕,积极整合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重构高职自学考试的社会助学系统,力求不断完善与创新;提高各大社会助学主体的信息资源共享,建立联合办学的社会助学体制;努力提高社会助学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改革社会助学的课程和内容体系;国家层面加大对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各个方面的规范与支持,通过这些不同层面的措施,推动我国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科学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具体情况如下:
1.重构社会助学系统,推动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生态化运行。关于这一点,目前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主体应该好好理清和设计好内外的各大要素,建构起一种正常运行、协调有效的机制和体制〔6〕,同时 不断推行运行系统的现代化与一体化发展。
2.积极建构现代化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推动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健康发展。关于这点,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要彻底改变目前单一的经济性价值取向,树立教育质量第一的价值取向〔7〕,努力提高其办学水平;构建人本化的价值理念,努力推动其人性化发展,注重根据自学考试者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社会助学;构建科学化的价值取向,努力推动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理念、模式、方式、内容、课程和评价、管理等按照教育规律运行。
3.积极构建复合型的助学模式,推动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模式不断优化组合。关于这一点,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主体要充分把握传统助学模式和现代网络助学模式〔8〕的各自优点和缺点,努力整合两者之间的功能与作用,根据实际需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模式,从而推动高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可持续发展。
篇9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资格认定体系;审核标准;政策建议
一、引言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广西的中等职业教育与全国一样,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占据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需补充大批新教师。于是,大批合格师资的补充,成为影响广西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问题。
令人尴尬的是,多年来,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与普通高中教师采用同一套标准,没有自己独立的资格认定体系和考核标准。而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体系及考核标准的制定就十分迫切。作为广西唯一的国家重点建设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广西工学院2008年承接了广西“十一五”教育规划重点委托项目——“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体系研究”。本文即是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二、资格认定体系的研究
(一)思想品德方面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教育路线、方针、政策。
(2)热爱职业教育专业,有良好的教师道德和行业职业道德。敬业爱岗,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3)关爱学生。不歧视、打骂、惩罚学生。如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能认定教师资格:①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②品行不良,影响恶劣的;③其他不适合认定教师资格的。
申请人的思想品德情况的鉴定或者证明材料按照《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要求填写。在职工作人员,该表由其工作单位填写;应届毕业生由毕业学校填写;非在职人员由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级人民政府填写。
(二)生理、心理方面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具备健康的生理、心理条件。有下列疾病或生理缺陷者不能任教:①有癫痫病史、精神病史、癔病史、夜游症者;②支气管扩张病,过去患有支气管哮喘,现仍复发者;③开放性肺结核患者;④慢性肝炎活动期患者;⑤严重口吃、声音嘶哑或口腔有生理缺陷及耳鼻喉疾病之一而妨碍发音者;⑥类风湿脊柱强直,脊柱严重侧弯、驼背者;⑦面部畸形或者面部有较大面积(3cm×3cm)疤痕,麻、血管瘤,白癜风,黑色素痣等;⑧男性身高155cm以下,女性身高150cm以下者;⑨身体原因不适合本专业教学工作者。
申请者须到指定县级以上人民医院进行体检,由医院出具体检结果。
(三)专业教育方面
(1)专业教育基本要求:①本专业国民教育本科及以上毕业;②企业实习4周及以上;③专业技能实训4周及以上,拥有一个及以上本专业技能等级中级二及以上证书,具有一定的专业动手能力。
(2)专业教育拓展要求:①了解本专业企业基本的生产工业及技术流程;②了解本专业的行业规定及行业职业道德;③了解基本的企业管理及企业文化。
(四)教师教育方面:
(1)教师教育基本要求:①职业教育学(48学时及以上)、职业教育心理学(48学时及以上)、专业教学法(48学时及以上);②普通话水平应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少数方言复杂地区应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标准;③教学技能实训2周及以上;④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实习6周及以上。
(2)教师教育拓展要求:①教育技术学48学时及以上;②班级管理16学时及以上;③教师礼仪8学时及以上;④书法16学时及以上;⑤中职学校教学实习8周及以上;⑥职业教育法律法规24学时及以上;⑦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8学时及以上;⑧教师教育专题活动(如影视、座谈、讲座等)
三、审核标准研究
(一)达到专业教育和教师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专业技能测试
申请者须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或委托的职业技能鉴定所参加专业技能测试,由职业技能鉴定所出具其专业技能测试水平的合格证明(中级工及以上)。
(三)教学技能测试
申请者须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制定或委托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组织的教育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测试一般分为面试和试讲两个环节,也可两者结合进行。
面试一般分为10分钟,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试讲内容一般为30分钟,试讲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
1.面试内容和标准
(1)简述试讲内容及回答提问。说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正确回答专家组的提问。
(2)教态举止。衣着整洁、仪表端庄、教态自然、举止大方、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形体语言得当。
(3)思维能力。概念准确、条理清楚、逻辑性强、善于分析和综合;观点鲜明、围绕中心、反应敏捷。
(4)表达能力。语言清晰,表达流畅,用词准确、恰当,具有通俗性和启发性。
2.试讲内容和标准
(1)教学设计。教学目的明确,符合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重视德育渗透,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掌握备课的基本方法,教案完整规范、详略得当;内容充实完整,概念准确科学。
(2)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结构严谨,教学环节紧凑,能体现教学目的;讲课条理清楚、讲练结合、灵活多样、讲求实效;教学时间分配合理,教学方法适当;熟悉教案,讲授正确。
(3)教学方法。正确把握课型特点,教学方法得当,符合教学原则;教学层次清楚中心明确,较好地把握重点、难点;教学手段使用得当、有效,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及各种教具。
(4)教学基本功。板书设计工整、条理清楚、布局合理,无错别字和不规范字;语言有学科特点,表达清晰、准确、规范,语速、语调得当,有感染力;能用国家规定的语言进行教学,语言水平达到要求;基本掌握导入、讲解、提问、结束和板书等教学技能。
(5)教学特色。教学设计、结构、方法、手段、语言运用等方面确有特长,风格独特,具有创新精神。
根据职业教育知行合一的特点,试讲一般安排在条件较好的中职学校中的“一体化”教室进行,以便更充分地考核申请者对中等职业教育实际教学能力。
教学技能测试面试、试讲的成绩登记表见下表。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及审核是一件十分重要而严肃的工作,必须由省级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颁布具体的实施细则,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具体实施。
四、政策建议
(一)尽快修改我国1995年出台的《教师资格条例》
该条例中第五条中规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通用。”根据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该条款显然已不符合现实发展情况,应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单列,建立独立的教师资格认定条件及考核标准。
(二)正确划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考核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考核应分为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两个部分,其中技能考核又应分为专业技能考核和教学技能考核两个部分,只有从这个源头把好关,才能不断地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使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从以前的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两个系列过渡到一个系列,使我们的专业教师都是“双师型”的一体化教师,切切实实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
(三)建立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管理的相关制度
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制度和教师资格证的定期审核制度。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与普通高中教师的一个显著差别就是教学内容紧跟时展,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而培养的学生是生产一线的实际操作者,故专业教师必须时刻注意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否则就成为落伍者而无法胜任教学工作。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教师资格证定期审核就显得非常重要。
五、结束语
本文是广西“十一五”教育规划重点委托项目“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在研究过程中广泛听取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专家、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多次讨论并逐步形成共识,也参照了国内、自治区内和其他专家的研究成果,在此一并感谢。限于水平,文中错误难免,敬请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广西工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袁?华(1962—),男,广西工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学;
篇10
中小学校长培训作为促进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措施被校长们寄予了很大期望,但是有些培训实施后却让一些参加培训的校长失望有参训校长反映培训没什么用,耽误时间。从成人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就是有些培训不符合成人学习的规律。学员不认可,培训效果就不理想。
中小学校长培训作为一种成人教育活动符合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的基本前提,依据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可以构建起一种符合成人学习特点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预计这种模式的实施可以改善校长培训的效果,让参训校长学有所获。
二、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与中小学校长培训1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概述
上世纪,美国著名教育学家马尔科姆诺尔斯(Malcolm.S.Knowles)提出成人教育学至少是以有关学习者特点的下列四种关键理论为前提的。这四种理论与传统的儿童教育学的理论大不相同。这些理论是:当个体成熟时,第一,他们的自我概念从依赖型人格转变为独立的人;第二,他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些经验日益成为他们丰富的学习资源;第三,他们的学习计划日益结合他们的社会职责;第四,他们的时间观念出现了变化,从推迟运用知识的概念变为及时运用知识的概念。因此他们的学习倾向性从以书本知识为中心变为以操作为中心。通过对这些理论的深入分析,诺尔斯指出了实践的含义:关心个体的感情,把他们看作独立的人,形成成人气氛;学习者参与诊断学习需要;教师是促进员、領路人;采取利用成人学习者经验的方法;课程应当与成人的发展任务相一致;学习者分组;学习活动以问题为中心。同时诺尔斯提出成人教育学的方法还以另外三种关于学与教的理论为前提:一是成人能够学习;二是学习是一个内部过程,学习者的责任在学习者身上;三是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最佳的教学原则。[1]
2中小学校长培训与校长培训模式简述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指的是教育行政部门或受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培训机构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拟任校长、新任校长或在职校长参加的一种成人学习活动。
校长培训模式是指在一定培训理念、培训理论指导下,为达到校长培训目标而组织各种培训资源、选择恰当的培训策略、科学设计培训过程,形成结构化的操作程序。[2]
按照职业发展阶段划分,中小学校长培训可以分为任职资格培训和在职提高培训两种。任职资格培训指的是对新任校长或拟任校长进行以掌握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3]在职培训一般指的是已经担任校长的人员参加的继续教育活动。本文提到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指的就是中小学校长的在职培训。
3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运用到中小学校长培训中的可行性分析
(1)中小学校长培训符合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的基本前提。很明显中小学校长培训本身就是一种成人教育活动,而且满足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关于学习者特点的四个基本前提。首先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一校之长具有独立的自我概念,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指导自己进行学习;校长在学校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自己就可以作为学习的内容;校长参加学习与从事的学校管理工作联系紧密;校长参加培训往往期待获得解决现实中学校问题或自身问题的办法。
(2)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契合现行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政策。2013年8月,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第四条提出:要改进培训方式,发挥校长学习主体作用。各地要更新培训理念,坚持以学员为主体、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能力提升为目标,强化学员互动参与,增强培训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提出的成人具有独立的自我概念,能够对学习负责,指导自己的学习从理论上支持了《意见》中培训应发挥校长学习主体作用的表述。诺尔斯提出的成人学习以问题为中心契合了《意见》中校长培训要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要求。
(3)培训的实践性趋向符合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的观点。关注目前校长培训的现状可以发现,培训的实践性越来越得到重视,实践性培训课程在培训中的比重在加大。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在2013年的《关于实施农村校长助力工程的通知》要求设计安排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其中实践性课程不少于50%,基于此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在承办的 农村中小学校长助力工程 培训项目中设计并实施了 行动设计的培训课程。所谓行动设计课程就是由学员提出问题,再根据教师的讲解,独立建构自己的知识,最终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方案。行动设计课程的特点是学员关注问题,自我探究,指导自己学习。这些特点与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提出的成人学习以问题为中心和能够指导自己学习的观点相符合。
三、基于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基于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的校长培训模式是依据成人教育学理论为了实现让校长做更好的自己的目标,而组织相应的培训课程,选择适当的培训策略,科学设计培训过程,进而形成的结构化的符合成人学习特点的培训程序。
1培训模式的具体应用
依据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依次构建培训模式的目标、课程、路径、方式。见下表1。
2培训目标
让校长做更好的自己。
3培训课程
课程是培训模式实施的载体。基于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的校长培训模式的课程是学员围绕培训主题与自己对话的过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学员认识自己;二是总结工作经验;三是反思经验,提出问题;四是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五是评价、完善问题解决方案。
(1)认识自己。课程目标:学员认识自己。课程实施:学员在培训者的引导下,通过自我分析,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阶段、职业态度、内外部环境、职业发展愿景等。
(2)总结经验。课程目标:聚焦培训主题,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课程实施:培训者引导学员针对某一专题,回顾自己的工作经历,总结出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实践经验。
(3)交流反思,提出问题。课程目标:反思工作经验,提出问题。课程实施:组建学员研修小组,学员在研修小组内分享彼此的工作经验,互相交流意见,进一步反思自己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发现自己的问题,找准自己的问题。
(4)设计问题解决办法。课程目标:学员设计出解决自身问题的办法。课程实施:学员在培训者的引导和帮助下,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独立搜集资料,找到问题的根源,提出问题解决的内外条件,设计问题解决方案。
(5)评价、完善问题解决方案。课程目标:请同行对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案提出意见或建议,完善自己的方案。课程实施:学员将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小组内交流,请其他学员评价方案的可行性,提出修改建议,完善自己的方案。
4培训策略
为保障培训模式的顺利实施,采取相应的培训策略十分必要。
(1)确认培训模式实施的可行性。分析培训项目主题、类型,确认基于诺尔斯成人教育理论的校长培训模式是否适合培训的要求。显然,拟任、新任校长的岗位知识、法规等专题培训就不适合采用本培訓模式。
(2)控制培训规模,保证培训质量。确定采用基于诺尔斯成人教育理论的校长培训模式后,在项目设计时,为保证学员交流互动和小组学习的效果,建议控制培训规模,实施小班化培训。
(3)开展培训对象分析,掌握学员基本情况,为培训做好准备。培训开始前要对培训对象开展调查分析,掌握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比如学段、学历、职务等基本信息。
(4)组建研修小组,加强学员间交流。培训者根据掌握的学员基本信息,按照学员的相似性把学员分成几个研修小组,以便开展小组交流、组内评价等培训。
(5)培训者组织引导。要求培训者按照模式构建的培训课程把握培训导向,组织引导学员按照培训模式的既定轨迹完成与自我对话的过程。
5培训模式运行流程
四、基于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主要特征培训模式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学员为中心;二是以培训者为主导。
1以学员为中心
(1)从培训目标看。让校长做更好的自己, 尊重学员个体,承认学员的差异性。目标的实现体现在培训中学员解决自身问题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这样目标引领下,学知识、学理论、学习方法都是马上用于解决问题的。同一培训主题,由于学员们的问题不同,收获可能不一样。
(2)从培训课程看。每个学员独特的经验、问题就是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来自学员。认识自己,总结反思经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课程就是学员与自己对话的过程。
(3)看培训方式。参与式、互动式为主。按照培训模式的流程,学员全程参与是培训能够进行的必要条件。
(4)看学习责任。基于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的校长培训模式将学习的责任交给学员,学员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负责,体现学习主体性与学习主体责任的统一。
(5)看培训者。培训实施过程中,培训者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政策的解读者、成功经验的介绍者,而是学员学习的帮助者,专业的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2以培训者为主导
(1)培训者引导培训按主题开展。培训者负责在培训中引导学员围绕主题开展学习活动。
(2)培训者引导培训按模式运行。培训者负责在培训中引导学员按照模式的流程开展学习。
(3)培训者组织管理课程实施。培训者组织管理课程实施,特别是要组织管理好学员交流互动的小组研修课程。
- 上一篇:基层干部工作述职报告
- 下一篇:村级林长制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