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9: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的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的措施

篇1

摘要:矿井中的火灾、瓦斯爆炸等一直都是煤矿中主要的安全事故,其中对于煤矿的通风管理不当,则是造成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笔者在文中针对煤矿通风的安全管理做出了一定的分析,并对如何有效的解决问题提出了自身的观点。

关键词:煤矿通风隐患措施

在煤矿的安全管理中,“一通三防”是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其中煤矿的局部通风的有效管理则是做好“一通三防”的基础,也是实现煤矿安全的关键。安安全全的煤矿生产、扎扎实实的通风管理,是每一位煤矿管理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

1对隐患的评估方法

1.1系统状况评估

系统状况的评估是从系统的层面上对整个矿井隐患做出评估,其中包含了对通风系统的设计、稳定性的分析、分区通风的具体实施状况、串联通风以及通风的阻力等情况。

1.2设施评估

针对煤矿的通风设施,并且分析出设施可能引起灾害的可能性以及抵抗灾害的能力。其中包含了分析设施的可靠性、设施质量以及对环境监测的实际效果。

1.3特殊问题的分析评估

特殊问题主要包括了循环风、串联通风、无风或者是微风等可能导致灾变的可能性以及转化的条件,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评估。

1.4对防灾体系总体稳定性以及抗灾能力评估

考虑到煤矿中的危险源以及防治系统的具体情况,应用非稳态下的各种灾害的相关模拟技术,分析在不同情况下,通风系统的可靠性,抗灾害能力以及总体的稳定性,进而对煤矿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对煤矿的通风安全隐患要做好及时的排查管理,能够确保事故隐患从根本上消除,以杜绝因为通风而引起的灾害事故。其事故的管理系统能够帮助相关的通风技术人员全面的检查出各种安全事故隐患,进而确保煤矿通风的良好状态以及对灾害的预防。

2对安全隐患的分析检查

对于煤矿的通风事故的管理,主要在于对通风的安全事故隐患的排查,安全隐患的检查能够有效的发现其中的不安全因素,将事故防范于未然,一般煤矿所使用的方法是利用安全检查表等。(使用安全检查表,是目前煤矿井下作业中最具有应用价值以及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检查方法。

2.1系统中的隐患检查

2.1.1在对系统的检查中,首先要考虑主要通风机的实际供风量是否达到煤矿井下作业需要的总风量;通风机间的并联运转是否匹配;分支风流的稳定性、反向、微风或者是无风;串联通风,循环风。其次,对地面的检查,主要是依据系统相关的图纸,分析风流的相互关系;及时的检查相关记录、风量的分配以及相关通风的报表等。其次,对于机房的检查,主要是观察通风机的实际的工作情况、风量以及风压的特性曲线等。最后,煤矿井下的检查,主要是对流向、路线的检查,对井下风流的速度和带有有害物质的气体浓度测定、分析,并且对整体的可靠性进行通风评价。

2.1.2对通风机的实际运转状况的分析:其工作情况(包括随时的变化)、通风机的电压,电流的稳定性、故障分析。还包括了通风机房的负压计以及测量风速等等。

2.1.3检查煤矿井下作业的设施状况,其中包含了风门、风桥以及测风站等设施,具体分析反风设施的可靠性、设施的具体设置是否依据现场情况进行的合理设置、质量标准是否I达到了井下标准要求。

2.1.4观测、检查煤矿内外部是否出现漏风现象。

2.2掘进通风事故安全隐患的检查

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看,井下作业中的瓦斯,煤尘爆炸、粉尘等事故危害是较为突出的问题,所以对掘进通过中的安全进行管理是必要的。

2.2.1通风检查的重点应注重其可靠性。完善通风系统,使用全风压通风或者是局部通风机,严禁扩散通风,局部通风机的运转状况,掘进通风安全装备系列化状况。

2.2.2通风检查的内容包括了进风巷中是否已经安装局部通风机,能否产生循环风,风机以及和风筒连接的地方是否漏风;煤矿是否装备“风电、瓦斯电”闭锁装置;煤矿中主要机电设备的防爆性能是否良好。

2.2.3通风检查的方法主要是风筒的使用是否按安全规程标准,吊挂是否达到标准,接头处有无漏风,风筒是否出现了破口;对于掘进通风的管理则是依据作业的实际记录及现场检测等

3加强和改进煤矿通风隐患管理

3.1加强安全技术培训

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在于提高每一位管理人员以及作业人员的局部通风安全意识。合理的利用标语、专栏等做好宣传,对职工进行全方面的“一通三防”教育,让每一位员工都将有关通风安全工作放在心上,让每一位员工了解到做好通风管理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进一步的加强安全意识,才能让每一位员工能够自觉的搞好通风管理工作。

3.2通风管理需要科技进步

3.2.1风简的选择

实地考察煤矿井下作业面的具体通风方式、需求的风量、通风的实际距离以及断面等条件来选择风筒。选择风简的原则:在通风的最大距离的时候,应保证作业面的实际风量;而在通风巷道断面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较大直径的风筒,从而减少风筒的实际阻力。

3.2.2通风机的选择

在通风机的选择上,尽量选择节能型,降低设备的噪音污染,从而将通风机的效能提高,并且将通风的费用降至最低。

3.2.3长距离通风的管理

对于长距离通风,应加强对其的管理,在使用每一节为30m或者50m的长导风筒,尽量避免接头漏风和通风的阻力,降低通风时的电能消耗。

3.2.4日常设备管理

在煤矿的井下作业的时候,对于局部通风机实行挂牌的管理,以确保通风机运行具有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稳定性。

3.3加强串联风管理

由于煤矿井下受到了作业面的条件限制,在使用串联通风的时候,很难保证空气的质量,而且作业面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针对这一情况,应参照《煤矿安全规程》,制定出安全相关的技术措施,加强瓦斯检测、防尘、降尘的工作。除了在作业面安装防尘喷雾器之外,还工作面作业应严格按作业规程执行防瓦斯、防尘设施安全技术措施(炮掘工作面执行炮前炮后洒水、使用水泡泥),严格、及时的检测作业面中的气体,做到每一班都对作业面的瓦斯等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安设防尘喷雾器、净化喷雾等防尘、降尘设施,设施确保能够符合安全规程,做到发现问题能够及时的、有效的处理;在计划安排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尽量减少串联作业面,以保证作业的安全性。

4加强现场作业面管理的有效措施

4.1根据通风供风距离的实际长短,选择出适合通风机以及风筒的直径大小。根据经验来看,确定一下矿井瓦斯等级,高瓦斯矿井一般使用功率2X30KW以上的型号,风筒使用 600mm以上的。

4.2长距离通风中,风筒的每一节的长度应适当增加,尽量减少接头,以降低局部阻力以及漏风率。’

4.3对于风筒的连接接头需要采用双反压边,必须做好严密,并且不漏风。

4.筒吊挂需要做到平、直、稳、紧,逢环必挂,缺环必补;安装通局部风机必须安设平稳(局部通风机有的时候是在巷道放置,但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巷道顶悬吊固定),拐弯使用弯曲风简,异径风简使用过渡节连接,确保风筒完整性,力求不漏风。

篇2

关键词:煤矿 安全管理 措施分析

煤矿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渠道,包括有制度建设、标准化管理建设、责任制度建立、技术进步与创新等多方面的要素,只有从多方面强化煤矿安全的综合管理,实行标准化安全管理,才能更好的促进煤矿企业的整体效益。

一、简述当前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责任心有待加强

在当前的煤矿安全管理机制中,责任心上管理人员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但是,从当前的责任管理来看,有些管理人员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导致煤矿“三违”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一些管理人员在管理中,对于制度的建立、检查的规范、长效化、教育培训等方面没有整体的责任管理,对于安全规范化的措施应用也却反整体的管理,造成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

2、培训力度有待强化

员工安全意识的建立,离不开员工安全教育知识的普及,在当前的煤矿管理中,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技术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安全管理机制等的形式学习上,没有落到实处,员工对于安全的整体认识不够,煤矿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也没有长效化,没有建立时时培训、实践培训、现场培训的安全培训机制,对于一线工作人员的规章制度管理没有细化的管理,也没有落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上,造成整体的损失。

3、安全技术还有待提升

在当前的有些煤矿企业中,由于安全管理设备的相对落后,没有形成全面的技术跟进,对于在煤矿开采技术中的一些设备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一些控制灾害的专用装备方面的煤矿安全检测仪器等,更新不及时,影响整个安全管理的有效防范。此外,尤其是安全技术方面的管理,有些管理人员只注重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没有加强对技术的更新与创新,造成技术滞后,得不到全新发展与突破。

二、探讨强化煤矿安全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1、强化责任管理

在煤矿安全管理的运用中,要在全面规范各级人员的安全行为上,建立履行本职工作的安全职责管理机制,提升各方面的安全洞察能力与安全技术方面的综合素质,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心,通过制度建立,形成安全忧患意识,并强化责任跟班制度,坚决杜绝各种违章作业现象的发生,同时,构建领导责任追究制度,将管理人的下井次数与责任管理形成有效的联系,对于一些安全事故发生的现象,要严格追究当天值班或者呆板管理人员的个人责任,对于监督与检查力度不够的,要采取通报、处罚等措施,严格追究各方面的责任,强化管理人员的有效管理模式。

2、强化隐患整改

在具体的安全管理中,要将整体措施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突出安全隐患的排除与整改管理,将每一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具体的工作细节中,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监察,全方位的排查各项安全隐患。清除可能发生安全隐患的各个死角,并建立隐患安全管理最机制,对于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地段、设备运用、问题等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并构建层层分解的有效方式,进行及时的消化与处理。如果隐患不整改、问题不处理,那么安全检查就失去它应有的意义。对每一个问题都应有安排、有处理、有落实,责任到人。 在煤炭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总是千变万化的,作业环境恶劣,威胁安全生产的隐患总是不断出现的, 而煤矿的安全管理就是在煤炭的生产过程中,要不断地发现安全隐患,发现问题,不断地整改隐患,解决问题,发现隐患要及时,处理问题要得力。 这就要求煤矿安全的各级管理者要具有认真的工作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甘于奉献和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对安全生产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要认真抓整改、抓落实,把各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3、强化现场管理标准化管理

现场管理标准化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生产现场要实现文明、卫生、整洁,各种安全标志、牌板齐全醒目,各种安全设施及监测装置完整可靠,符合标准,安全通道畅通,给工人创造一个很好的工作环境和舒适的作业条件。使生产设备的性能达到安全运转的要求一旦发生事故,系统中的自动保护、自动调节、紧急制动装置能够发挥作用,使事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4、强化安全管理的培训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 ,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首先要提高对安全宣传教育的认识,真正把安全宣传教育摆到重点位置,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教育途径上要多管齐下。 要提高安全培训质量,每次培训结束要进行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发给资格证书,持证上岗;考试不合格,不能上岗作业,要继续培训,直至合格为止,坚决杜绝无证上岗。 特别要加强对特殊工种的专业培训工作,如对井下电钳工、主提升机司机、绞车司机和采煤机司机等特殊工种,要进行不间断的培训。

三、结语

煤矿矿安全管理牵涉到各方面的综合情况,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的规范化管理方式,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将安全意识的形成放在生产第一位,构建“人人讲安全”的良好模式,并加强对安全生产的技术突破与创新管理,坚持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依靠科技进步以及设备创新管理,改善煤矿井下的作业环境,更好的构建安全保障体系,将煤矿安全生产更好的迈上一个新台阶,突出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与人文管理、安全管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将事故发生降到零。

参考文献:

[1]王彦涛;关于煤矿安全管理措施的几点思考;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12期

[2]王军;我国现代煤矿安全管理分析与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年01期

[3]余婷婷;刍议煤矿安全管理[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篇3

关键词:煤矿生产;通风安全;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 X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煤炭开采行业获得了迅猛发展,煤矿开采技术和生产效率也取得了明显进步。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到随之而来的却是煤矿事故的频频发生。在人们权利意识不断觉醒的今天,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矿井通风,矿井通风是消除粉尘以及瓦斯的有效手段,加强矿井通风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在国家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的背景下,加强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就成为了煤矿企业的必然选择。当前,在我国的煤矿生产过程中,还存在多种制约矿井通风的因素,加强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并提出对策是提高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

煤矿通风安全的制约因素

经过对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的调查发现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但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环境方面的因素,另一类是人为方面的因素。在这两类因素中,主要是人为方面的制约因素在起作用。

(一)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所谓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主要指的是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自然环境;二是煤矿现有设备状况。在自然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三点:一是瓦斯涌出量过大。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开拓、开采范围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也大或者所开采的煤层瓦斯含量大,瓦斯涌出量就大,瓦斯涌出量的增加会增大安全生产的风险。二是煤层地质结构复杂,在开采中会增加自然灾害的威胁。三是存在严重的爆炸性粉尘危险,自然发火也极有可能发生。

接下来探讨煤矿自身制约因素,这主要是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煤矿生产布局不合理,煤矿通风网络不稳定,通风系统还很不完善;二是防尘设备不健全;三是通风能力不强,无法进行有效通风;四是机电设备的不完善。

(二)人为方面的因素。所谓人为方面的制约因素。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煤矿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二是对通风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三是安全基础工作有待加强,四是管理技术滞后。

在多年的煤矿开采经营中,长期存在着一种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煤矿管理者经常采用高工资的方法来激励井下工作人员,使得井下工作人员在违反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开采,最终造成安全事故。煤矿员工对煤矿通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有些煤矿员工虽然意识到了煤矿安全生产的意义,但是对于煤矿通风的重要性却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煤矿通风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对安全工作的不重视,最终导致煤矿安全基础工作的薄弱,煤矿安全基础工作薄弱,会使得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最终失效。基础工作薄弱主要体现在缺少安全培训工作和安全技术装备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技术的不到位是制约通风安全的重要因素。安全管理技术滞后,会导致通风安全管理存在较大被动型。

预防措施

上文详细分析了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制约因素,在充分了解了这些制约因素之后,就来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专门对策。在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重点是要做好人为方面的预防工作。

(一)针对环境方面的预防措施。经过认真分析,针对环境方面的预防措施重点是要做好各种设备的维护工作。一是要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管理,保持机电设备的完好,运转正常。二是要加强局部通风管理,在掘进工作面必须实现 “三专两闭锁”,严禁无风、微风或违反作业规程的串联通风。三是要严格控制粉尘,在各转载点安装防尘洒水装置,降低粉尘浓度。四是要保证瓦斯监控系统有效,瓦斯监控探头要及时调校。五是要做好煤矿矿井通风安全评估工作。六是要优化生产布局,完善通风系统,坚持“以风定产”,严禁超通风能力生产。七是要加强采空区、盲巷、旧巷管理,及时打上密闭或栅栏,同时做好瓦斯检查工作。八是要做到瓦斯抽采达标,防突措施到位。

(二)针对人为方面的预防措施。上文提到人为限制因素是最重要的限制因素。因而针对人为方面的预防措施,也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点。笔者认为针对人为方面的预防,主要是要做好三点: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二是要建立完善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制度,三是提高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接下来,就来详细论述这三个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煤矿生产中煤矿企业要把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放在第一位,要高度重视煤矿的安全生产,要重视井下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要保证煤矿员工的合法利益,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要实行轮休制度,要实现煤矿员工的全面发展。

(2)完善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我们要想提高通风安全管理的水平,就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把通风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去。

(3)要努力提高通风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煤炭企业要加强管理人员素质的培训,特别是加强通风管理的培训工作,要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树立“瓦斯事故就是责任事故的”思想,重视煤矿通风。

(4)加强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技术。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水平。

煤矿通风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发展中,煤矿企业重视通风安全管理是煤炭企业的必然选择,当前实现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制约因素有很多,最为重要的就是人为方面的限制因素,煤矿管理人员要重视人为方面限制因素的预防。

参考文献

[1] 孙晓风. 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 工业设计. 2012(02): 267.

[2] 薛才华. 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J]. 硅谷. 2012(24): 177-187.

[3] 郝峻清. 煤矿通风安全的制约因素及防范对策[J]. 科学之友. 2012(14): 98-99.

[4] 梁尤庆. 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探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3(04): 113-115.

篇4

1当前煤矿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体制机制运行不够畅通

在一些煤矿的综合管理中,对于安全管理的力量充实还不够,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在煤矿企业的改制过程中,出现有监管力量不足、专业人员缺乏等现象,因此,煤矿企业就会出现管理弱化、综合管理缺位等现象,这样,造成煤矿安全监管不到位,没有从规划、勘探、开发、建设施工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考虑,一些管理部门在职能上出现有交叉现象,造成责权利等方面的不统一,整体管理合力不强,缺乏政策的决策力与执行力,影响整个管理的工作效率。

1.2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不全面

在一些煤矿企业中,专业化管理人员、技术操作人员相对匮乏,因此,就会出现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全面等现象,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一些技术人员因为待遇低、责任大、工作强度大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选择其它的行业,造成煤矿企业技术力量逐渐削弱,出现有断层。尤其是在基层煤矿企业中,招聘的临时人员流动性大,素质不全面,文化素质不高,很难实施规范化的管理。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安全培训管理。因此,就会影响整个煤矿安全管理的综合水平。

1.3责任意识不强

安全意识是煤矿事故发生高低的关键因素。但是,在当前一些煤矿企业中,由于安全意识不浓厚,重生产轻管理、重效益轻安全,出现有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等现象。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的作用下,一些煤矿企业过分追求产量,企业管理人员主体责任意识没有落实到位,责任意识相对淡化,一些管理者不注重对安全生产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投入,过分的依赖政府监管,甚至弄虚作假,应付政府相关部门的检查,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手段,这样,对于煤矿企业的综合发展,带来更多的不利因素。

1.4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强了对各大小煤矿的安全管理力度,并出台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没有形成良性与长效发展机制,在具体的表现中,主要就是缺少政策的连续性,出现有以“关”带“管”的现象,有些企业重视生产管理,忽视安全管理,通过强化劳动,提高机械设备投入等方式,没有发挥出制度管理的连续性作用;同时,管理方面缺少一定的针对性。在具体的管理中,没有形成针对性的监督管理,因此,造成在管理中出现事故发生、整顿管理、复产等恶性循环模式,为企业的综合发展埋下了相应的安全隐患。在一些政策的制定上,也没有结合具体的需要,在制度制定上没有结合煤矿的实际需要,制定的措施不能满足煤矿的实际需要,造成整体管理效率严重低下。

2加强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措施的探讨

2.1强化队伍建设,理顺体制关系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要形成多元化的体制机制管理方式,将煤矿安全监督管理队伍建设纳入到地方政府安全工作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安全生产效能的重要指标。在强化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全面解决管理部门中涉及到的编制、经费、办公、车辆、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因素,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进一步理顺关系的基础上,形成责任明确、监管到位的管理体制,确保煤矿安全监管的良性运行。在完善煤矿生产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实行矿管分离的方式,改善煤矿管理层参与煤矿监督管理方面的运行机制,防止出现腐败等现象的出现,这样,通过关系理顺,构建企业秩序良好的运行机制。

2.2强化人才培养,充实队伍力量

在严格按照煤炭行业的规范化操作的基础上,加强对煤矿人才的全面培养。在积极引进煤矿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到煤矿管理之中,并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形成全方位人才管理的模式。同时,在人才管理队伍建设中,要不断改善人才的知识结构,注入新鲜血液。不断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专业化的素质培训管理,强化对人才的继续教育管理,提升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

2.3强化主体责任,增强安全意识

在强化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增强煤矿企业的安全意识,结合宣传教育,形成在警示教育、思想教育、安全意识教育、法律意识教育、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约束。在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等政策的宣传中,进行多方面的安全责任管理。加大经济处罚以及刑事责任等方面的追究力度,对相关的重大事故要形成严格的管理,构建严厉的安全管理机制。同时,强化煤矿现场安全管理,形成以班组建设为单元的综合管理方式,在班组制度、专职安全员管理制度等方面,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模式,构建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2.4强化监管力度,促进良性发展

强化煤矿安全监管的整体力度,要从多方面着手,在时间、地点展开不同的检查方式,形成突击性的检查与常规性检查相结合,对于煤矿安全监管中出现的各种弄虚作假的现象,要进行全面的清查与处治。对于检查的结果,要形成回头看,不断总结出监管的创新方式,实行跟踪监察整改的运用,全面确保检查的整体质量与效果。同时,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形成多方面的技术控制,加强对安全隐患的排查,解决一些苗头性的倾向。在量化各种隐患事故的过程中,采用经济处罚、行政处罚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情节严重的事故,要进行立案调查,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树立安全第一、责任到位的管理方式,真正实现安全监管、关口前移的管理方式。

3结语

篇5

【关键词】煤矿;安全;事故;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TD82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煤矿行业获利大,风险性和危险性相对很高,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尽管近几年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当前煤矿开采安全形势依然不是十分乐观。我们要认真分析产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控制。

二、我国采煤技术及安全管理中的问题

1、安全生产意识薄弱

部分煤矿企业经过产业政策的调整,已经属于自主经营模式,各企业主只是片面追求效益,没有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更有甚者视煤矿开采为短期行为,前期争取尽可能多的收益,待出现安全事故后立刻逃离。这种思想使得在日常的生产运营中基本没有安全管理,更没有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这就使得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都是表面文章,其措施到不到真正的贯彻和落实。

2、安全生产责任机制缺失

根据历来煤矿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其多数是企业违规、违法生产开采导致。企业管理层仅仅重视开采量和经济效益,各种安全生产责任机制形同虚设,在安全和效益之间偏重效益。责任机制的推行和落实没有对应的预案、设施、检查、修正、处罚等各环节的配合,这就造成采矿的安全措施不到位、预防营救设施不健全、管理混乱,一旦出现矿难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就是巨大的。

3、安全技术水平落后

现在很多的矿主为个人管理或者是家族式管理,他们既没有科学的管理机制也没有高度的安全思想意识。再者,原有矿井的装备水平较低,表现为矿井开拓布局不合理,开采方法、支护方式落后;作业规程、安全措施针对性不强。

4、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由于目前煤矿开采所采用的技术设备低端,因此所招聘工人素质较低。首先,主要的生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使得整个管理水平较差;再者,从事技术人员没有受过专业的教育和培训,对于国家有关煤矿安全生产规章规程不理解、不熟悉,整个技术水平不足以支撑安全生产;最后,一线员工多数为农民工,仅仅依靠体力进行工作,日常安全培训也多流于形式。

三、煤矿安全事故的原因探讨

1、作业环境恶劣

由于煤矿资源埋藏较深,所以我国95%以上的煤矿都是井工开采,而且随着深度的不断增加,地质结构随之复杂,大大增加了开采难度,其风险更是只增不减,如瓦斯、煤尘、火灾、顶板、水灾等都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同时因地下作业环境异常复杂,像作业范围有限、照明不足、温度升高、通风不畅等不利因素都会影响开采人员的工作状态,致使安全隐患增加。

2、生产设备和安全防护设施落后

我国煤矿企业普遍存在物质缺陷的问题,特别是中小型煤矿企业,一方面体现为生产煤矿的设备落后,由于资金投入有限,不能对设备进行及时更新,致使设备日益陈旧、老化,加上对设备检修和维护力度不够,导致设备安全性能有所降低,故障频发。另一方面则是缺乏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或者是该设施设置不规范,或者是对其疏于管理和维护,甚至缺乏必要的安全设施,从而使其不能充分发挥防灾抗灾的功效,而这些问题都为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3、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部分煤矿企业过于看重高额利润,忽视安全管理,不仅缺乏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和岗位人员,相应的制度建设不完善,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也明显缺失,即使开展教育和培训也是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长此以往,造成煤矿企业纪律松弛,管理混乱,致使职工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麻痹大意、违章违规作业等问题突出,最终导致煤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

4、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与煤矿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有直接关系,如缺乏责任感,在地下作业时疏忽大意,敷衍了事;安全生产意识不高,冒险心理和侥幸心理较为严重,淡化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和相关经验,不了解甚至无视煤矿生产的危险性;还有的就是技术水平低,心理素质差,不仅在技术操作和现场指挥方面存在误区,而且面临突发事件时应变能力差,不能进行自我保护等,这些都可能会导致事故发生。

四、煤矿安全管理的任务、意义与作用

安全管理是指对相关安全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进行,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的第一要素。煤矿的安全管理是煤矿生产的根本所在,是职工的效益保障,是煤矿发展的基本前提,其根本任务是预先发现各种危险,加以分析后,在生产过程中得到控制或消除,其目的是保护广大职工的安全与健康,避免各种损失,防止伤亡事故发生,促进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

1、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根本对策安全管理的缺失或失误,能致使人与物的不安全情况、环境的不安全,这一连串的因素往往也是国内外发生重大事故的基本原因,可见安全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杜绝煤矿开采过程中伤亡事故,必然从安全管理上加以控制,从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劳动卫生方面进行优化,以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基本水平,以此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

2、执行煤矿安全生产方针的基本保证经过长期安全生产实践工作经验和教训中,科学总结为十六个字“安全第一、生产第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这也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根本方针。建立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增强广大职工的自我安全意识和自我防御能力,提高各级领导的安全责任感和自觉性,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落实,实施对各种事故的防止和职业危害的对策,切实保障煤矿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持续稳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和作用。

3、加强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的重要前提搞好安全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保证,安全管理涉及在煤矿开采中对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的利用。安全技术措施需要科学的决策,包括对尘、火、易爆品、水等的防范处理;劳动卫生包括对尘毒、噪声、有害气体等各种物理和化学危害的防范。煤矿灾害防治水平的提高要改善煤矿的劳动条件,组织安全技术人员采取有效措施,并在开采先进设备,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是确保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企业管理改善和经济效益提升得到体现的根本。

五、针对煤炭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1、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设

要保证煤矿安全事故防治的效果的提高,必须建立一套符合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完善而又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必须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规范用于煤炭事故管理的资金预算、管理,建立严格的审批和监督管理制度。规范职能,加强企业各部门的严格划分,促使各部门人员在自己的义务和权利范围内做好本职工作和行使职权。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实行责任明确制度。

(2)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必须召集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掌握煤矿安全事故的底数和事故发育的分布规律,找出安全事故的易发区和危险区域,拟定出规范的防治计划。并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防范方针,建立完善的煤矿安全事故管理体系。

2、加强人员的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的安全意识

我国有关部门可以加强煤炭事故的宣传和培训,强化人们对于事故的认知,明确事故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的影响,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必须强化灾害意识,才能在事故来临时不至于惊慌失措,能够采取有效的方法应对事故的发生。管理人员和人民群众都要正确认识到事故的发生绝非偶然。因此,强化管理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是防范事故的重要保证。例如:可以村为单位,开展事故的知识讲座、组织广播电视讲座等,对人们大力宣传事故知识,培养全体人员的安全事故意识,在不同的地方制作安全事故教育宣传栏,培养在事故发生后能够自救的意识,提高生存能力,同时从最大程度上减少损失。通过对人们的教育使人们对事故能够更加重视,做到居安思危,增强防灾的意识。

3、加强煤矿的安全信息管理

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可以建立信息预报,及时的对安全事故进行监控和防范。定期的一些关于煤矿安全事故的宏观变化信息,增加工作人员对煤矿安全事故的把握程度,从而采取有效的煤矿安全事故防范措施,将煤矿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及时消灭。同时,要通过广泛的途径,及时获取真实且准确的安全信息,改善设施配置,健全人员配置,拓展安全信息收集渠道,实现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加强煤矿安全信息网络建设。

六、结束语

综合分析煤矿开采事故原因,对于加强安全管理具有指导意义。为了避免各种安全事故发生,要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认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从根源上消灭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煤矿安全 管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TD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b)-0000-00

近年来,我国煤炭工业始终强调安全管理工作的强化,强调煤矿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以及重心下移,然而相应的煤矿事故依然时有发生[1]。从某种程度上讲,尽管这些事故的发生原因存在一定的客观原因,但是最终事后调查结果往往都显示,煤矿现场存在着一定的安全管理漏洞,相关人员在安全思想层面的重视度不够以及安全措施的落实不够到位。此外,煤矿工作现场还存在着矿工违章操作问题。因此,煤矿安全的科学化管理是非常重要。

一、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煤矿安全管理技术滞后

就煤矿经营管理而言,国外部分发达国家的煤矿管理模式是相对来说非常先进的,管理模式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管理技术以及管理方法上的成熟化。此外,在发达国家市场竞争层面激烈化与先进科学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之下,其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相对完善,管理机构更加地精干化,权力比较分散,其生产经营核心放在成本管理层面,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实行非常严格的专业化逐级负责制,将安全问题贯彻到了一切工作当中[2]。但是,纵观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可以说大多数煤矿都是层层承包的。再加上受到煤炭经济长时间发展不景气的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二)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

现阶段,仅仅对煤矿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宣传教育是不够的,由于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针对员工心理、员工情绪、社会因素以及员工家庭因素等的关注相对较少,煤矿安全标语只是表面上的形象建设,从而导致煤矿工作人员对于煤矿工作的安全问题在认识上明显不深,在重大安全隐患上的威胁仅仅停留在单纯性认识阶段,煤矿工作的“安全第一”意识非常淡薄[3]。

(三)煤矿安全监察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煤矿安全监察管理体系相对不完善,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我国煤矿安全监察的管理机构人员配置不合理。由于我国的煤矿安全监察基数是非常大,很难建立起一个人数相对庞大的监察管理机构。所以,从我国的安全监察管理层面出发,如果要想根据监察体系的实际设计要求贯彻落实监察内容则显得非常困难,通常情况下,我国煤矿安全监察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了行政威慑方面[4]。另一方面,监察方式难以实现危险源层面的动态化系统监控。现阶段,我国煤矿安全监察体系的基础设计为危险源监察。我们都知道煤矿生产工作是一个相对连续的过程,其危险源在实际工作期间随时都会出现,而且也有可能随时会消失不见,甚至有的时候会升级为更为严重的安全事故隐患。然而,现有的监察方式不能够实现动态化以及系统化的监控危险源,从而造成了事故超前预防逐渐形同虚设。

二、煤矿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一)营造良好的煤矿安全管理氛围

为了确保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相关人员需要营造一个好的安全管理氛围,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从专业化角度出发,安全文化主要是指在实际生产期间指导以及约束企业安全行为与员工安全行为规范的价值理念。具体构建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明确煤矿安全管理的目标。在安全文化建设期间要有效控制以及最大化的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实现煤矿安全生产[5]。从煤矿安全文化目标上来看,主要定位于让全体工作人员都能够牢固树立相应的安全观,增强安全意识;其次,明确煤矿安全管理原则,结合实践经验进行分析,煤矿安全管理中的文化建设原则是以人为本,增强安全发展意识。最后,完善煤矿安全管理机制,贯彻落实相应的管理措施,通过多种宣传手段以及宣传形式的应用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能够就安全文化管理、目标与管理原则有全面化的了解,从而制定出科学化的安全管理规划。此外,在规划制定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重视经验的积累与总结,确保安全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的独特化与规范化。实现安全文化管理与企业文化管理之间的有机结合,有效控制煤矿工作当中的诸多不安全行为。

(二)强化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

在煤矿安全管理培训工作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将培训教材、培训机构以及师资力量建设作为重点内容,积极推进煤矿安全管理的科学化培训建设。具体来说,大型或者是特大型的煤炭企业需要建成二级以上的培训基地,而且中小煤矿还必须要建立起合理化的安全培训责任管理制,需采用委托培训的方法,做好安全管理培训工作。其二,严格煤矿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尤其是一些小型煤矿负责人以及某些特种作业人员自身所具备的安全资格培训,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持证上岗,严格把关培训工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其三,采用灵活性相对较强的方式实现员工培训的安全化[6]。在培训方式上也可以更加多样化,通过安全图片展示的方式、现场教学的方式、知识竞赛的方式、安全事故案例讲解的方式以及就安全事故案例展开共同讨论的方式等,强化安全培训管理。其四,加强关于煤矿安全知识的科学教育,相应的培训内容必须要包含国家性质的安全生产法规,从实际出发,根据矿井生产条件进行安全规程培训以及操作规程培训等,并制定出合理化的应急预案,按照专业化的安全生产规章进行学习,清楚了解煤矿公司安全责任制,增强煤矿企业全体人员安全意识,熟练掌握煤矿工作的相关生产知识以及操作方法,从根本上实现煤矿生产的安全化。

(三)加强对重大安全隐患的排查

煤矿安全隐患的有效排查是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可以借助对小煤窑治理、一通三防、安全供电以及防治水等安全隐患的合理化排查治理,促进生产硬环境在安全系数上的提升[7]。首先,应制定出专业化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方案,特别是针对一通三防、瓦斯煤尘治理、防治水、小煤窑治理以及安全供电等的排查治理,科学制定专项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的具体目标以及工作职责,严格落实治理措施。其次,增强对煤矿安全管理薄弱环节的监督管理力度。通常情况下,问题都是出现在薄弱区域的,而事故也是在薄弱点突破的。采用规范化管理措施形成对煤矿管理薄弱地点、管理薄弱环节以及管理薄弱时间的有效监控,快速发现以及消除薄弱点。其次,大力推行“四个结合”,也就是说将隐患排查治理、提高基础管理水平、预防重大事故以及控制危险源等进行有机结合。还需要将其与各级干部的安全管理责任制的贯彻落实进行结合,紧抓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突出性矛盾以及重点问题,全面提升其安全保障水平。

(四)建设高质量的煤矿安全监察队伍

煤矿安全监察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意义重大,而安全监察队伍建设又是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安全监察管理队伍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具体来说,第一,安全监察人员在政治素质与责任心要保持较高水平,具备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及时更新安全监察层面的专业化知识,做到监察工作的雷厉风行,具有原则性。第二,安全监察工作人员应持证上岗,严格执行规范化的年审制度。只有在安全监察人员经过专业化培训,并考试合格的情况下才可以上岗。此外,每年都必须要对全体人员进行系统化的考核,如果成绩不合格,则必须及时更换。

三 结语

总而言之,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性相对较强的工作,涉及到的范围相对较广,直接关系到煤矿工作的规范化与安全化。因此,相关人员必须要强化煤矿安全管理,具体来说,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加强煤矿安全监察体系、不断改变传统形式的生产监察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安全全员管理、营造安全管理氛围、强化安全管理培训、加大安全隐患排查以及强化安全管理队伍建设等途径,实现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新娟.美国煤矿安全管理发展的研究与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10:162-169.

[2] 李乃文,季大奖.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行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12:115-121.

[3] 宋泽阳,任建伟,程红伟等.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缺失和不安全行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11:128-135.

[4] 贺超,宋学锋,李贤功.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及探讨[J].工矿自动化,2013,01:96-99.

[5] 冯群,陈红.基于动态博弈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02:15-19.

篇7

【关键词】 煤矿企业 安全 管理

安全管理是现代煤炭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煤矿安全检察体系,改变传统的煤矿生产检察方式,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人机工程在煤矿中的应用,实施安全全员管理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最终实现我国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为了保证现代煤矿企业本质安全体系能够得以有效的贯彻和运行,煤矿企业必须在危险源辨识、风险预警和本质安全管理标准、措施基础上,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配套保证措施,是煤矿企业本质安全管理工作得到持续的贯彻落实。随着我国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多数煤矿企业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组织架构以及相应的制度体系,为煤矿企业生产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1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财富日益增长的同时,来自煤矿人为和自然的事故与灾害却给社会和企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不断发生的煤矿事故引起了社会、政府和企业的极大的关注。特别是近几年来,频繁发生的故事,给国家、企业和人民生命财产都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地区的稳定,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增加了难度。因此说对于现代煤矿企业来说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研究如何减少与控制煤矿事故的关键方法及机制,对于提高煤矿工业经济与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和社会发展水平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 现代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

对于煤矿企业来说,煤矿生产的危险源主要有地质条件、技术设备、管理和矿工的素质等,从近几年我国发生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来看,绝大多数是由于工人违章作业或煤矿漠视安检造成的,也就是说,人的因素是我国当前煤矿安全生产最大的危险源。对于煤矿工人来说,安全意识相对较低,特别是一些小煤矿的职工,普遍存在着安全生产意识差的问题。一种是头脑里根本没有煤矿安全生产的概念,还有一些职工只知道煤矿危险,但具体有哪些危险,危险程度如何则不清楚。另一种是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也知道煤矿的危险源和隐患所在,但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更多地表现为麻痹大意、违章操作。在安全生产的知识和技能方面,我国目前的煤矿企业的实际情况也不容乐观。由于煤矿环境艰苦,而且危险性较高,煤矿职工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这也就制约了他们对安全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要想提高现代煤矿企业的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是提高煤矿职工的整体素质。煤矿井下作业条件复杂多变,作业环境中存在着水、火、瓦斯、煤尘和顶板等灾害的威胁,因此,作业工人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煤矿安全生产和矿井经济效益的好坏。

3 提高现代煤矿企业管理的措施

3.1 把安全预防工作落到实处

(1)做好“安全理念”的思想预防。在现代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思想麻痹和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众多事故的祸首。只有在思想上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把预防工作搞好,才能把事故后处理变为处理后无事故,避免因煤矿企业没有把预防工作做到位而发生事故。

(2)做好“安全文化”的行为预防。就是在事故发生前或刚有事故征兆时,采取一系列措施,把不安全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要求在行动上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造成事故隐患。避免有些职工因存在侥幸心理而发生事故。应该通过行之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3)做好“安全管理”的技术预防。因地制宜、切实有效的做好预防工作,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技术环节薄弱的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对安全法规、制度执行不力的,要敢于加大管理力度;设备有缺陷的要舍得投入资金进行革新改造。从设备质量和人员技术力量上做好预防工作。

3.2 把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安全技术培训是现代煤矿特殊生产环境的需要,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由于煤矿井下作业环境中存在着多种不安全因素,作业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技术培训,掌握煤矿各类事故(水、火、瓦斯、煤尘和顶板等)的发生规律,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以便作业中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并做到自主保安。在安全教育方面要做到经常性教育常抓不懈、典型性教育警钟长鸣、针对性教育重点突出、主题性教育寓教于乐、情感性教育贴近生活。

(1)配套建立矿对区队、区队对班组、班组对职工的三级安全思想教育责任制、安全谈话制度和井下单位职工身心健康调试网络。

(2)开展经常性的“查找安全思想隐患、反三违、反事故”大讨论以及安全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达到安全思想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建立矿队两级安全教育“三台”(警示台、闪光台、曝光台),用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案例教育职工,用身边人、身边事警示职工。

(4)组织严重“三违”人员及往年工亡家属组成报告团,深入基层巡回演讲,利用他们的血与泪的亲身教训,对职工进行安全警示教育。

3.3 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最细处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在现代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中,很多管理人员很难把安全管理做细做好。煤矿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安全,生产安全必须依靠精益求精的细节管理。在现代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要带着“显微镜”深入一线检查隐患,运用“放大镜 及时整改隐患。要从大局着眼,从细微处人手,想在心理、挂在嘴上、看在眼里、跑在腿上,时刻绷紧安全这个神经。对于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来说要始终关注细节,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这也是做好安全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安全管理尤其要注重从细节人手,不忽视每一个细微环节,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漏洞,不留下任何一个死角,需要每个细节很完美很难,但只要一个细节没注意到,就会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说要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最细处,确保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4 结语

总之,现代煤矿企业安全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要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加大对职工安全培训的投入,切实提高现代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篇8

为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状况逐步好转,根据《安全生产法》、《煤炭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号)、《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18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性、指导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对象与范围

1.本指导意见所指的小煤矿是年生产能力30万吨及以下的煤矿,包括基建、技改、资源整合及正常生产的各类矿井。年生产能力30万吨以上的煤矿、国有重点煤矿企业中的小煤矿和其他国有小煤矿,可参照《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116号)执行。

(二)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加强安全基础管理是加强小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迫切要求。我国小煤矿占矿井总数的90%左右,其产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一。但是,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差、生产工艺落后、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责任不落实、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不规范、安全培训不到位等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的问题突出,违法、非法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事故死亡人数和重特大事故起数占全国煤矿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安全生产状况十分严峻。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工作,对落实国务院确定的从*年下半年算起,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小煤矿问题,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到2010年明显好转的目标,任务十分紧迫和重要。

3.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是实现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小煤矿是我国煤炭开采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其健康发展,必须依法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煤矿,通过资源整合、技术改造,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与此同时,必须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现小煤矿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煤矿基础薄弱、事故多发的状况。

(三)指导原则和目标

4.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要坚持“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重点遏制瓦斯、水害、火灾、顶板等重特大事故;坚持企业负责、政府监管,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地方人民政府要落实安全监管的主体责任,切实加强本地区小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5.在完成煤矿瓦斯治理、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工作任务的同时,通过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到2010年,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生产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实现“煤炭工业‘*’规划”的要求。

二、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小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6.完善矿井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矿井设立矿长,安全、生产、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技术副矿长,总工程师,下同)等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中专(含中专)以上学历、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其中矿长还必须具备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岗位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生产、辅助单位要配齐具有相应安全生产管理资格的安全管理人员。

7.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小煤矿必须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包括煤矿的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下同)、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生产辅助单位、职能机构和各岗位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的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

8.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责任。小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负责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制定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落实管理人员下井跟班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保障职工安全生产的合法权益,落实职工安全培训;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报告和组织事故抢救;主动接受并积极配合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建立和维护企业安全生产诚信。

9.建立安全监督检查制度。矿井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其中配备专职安全检查人员不少于5人,并确保每班都有专职安全检查人员在井下检查监督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10.落实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小煤矿每周至少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主持召开1次安全生产办公会议,专门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办公会议决定事项要明确责任,形成纪要,并在下次会议检查落实,留有记录。

(二)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11.建立技术管理体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建立以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技术负责人对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工作负责。矿井设立技术管理机构,配备采矿、通风、机电、地质及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中专以上学历。

12.加强技术基础工作。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矿井灾害预防计划,加强矿井灾害预防工作。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的规定绘制矿井相关图纸,图纸要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并与实际相符,采掘工程平面图每半月要实测填图一次,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向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报送相关图纸。对矿井地质情况、开采情况、周边矿井采空区情况等要由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分析,针对性的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并形成完整的技术基础资料。严禁超层越界开采。

13.确保矿井生产系统完善可靠。矿井和采区生产布局科学合理,回采工作面采用正规壁式采煤方法,严禁巷道式采煤,确保系统完善,运行可靠。年产6万吨及以下的矿井、年产6万吨以上矿井的一个采区只准一个采煤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同时生产。

14.加强矿井“一通三防”的技术管理。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并落实“一通三防”专项措施,确保系统安全可靠。每旬组织1次对矿井全面测风,对采掘工作面和其他用风地点,应根据实际随时测风,严禁采掘工作面微风或无风作业。对风门、局扇等设施明确专人看管和维护。矿井必须安装瓦斯监控系统,并确保传感器安装符合规定,系统完好,监控有效。采掘工作面要配备专职瓦斯检查工,及时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情况,杜绝超限作业。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必须落实“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掘进工作面实现“三专两闭锁”。矿井按有关规定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并保证有效使用。开采自然发火煤层必须落实综合防灭火措施。所有矿井都要建立防尘系统,落实综合防尘措施。

15.加强矿井水害防治的技术管理。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十六字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受水威胁的矿井和区域必须建立探放水队伍,配齐探放水设备。技术负责人每季度组织一次对矿井水情调查,查明矿井和采区水文地质条件,制定水害防治的专项措施。

16.及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技术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技术分析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重大安全隐患或技术难题,应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经专家论证,矿井在技术上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要立即停止生产。

(三)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

17.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企业法定代表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0次,生产、安全、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5次。井下每班必须确保至少有1名矿级管理人员在现场带班。带班人员要做到与工人同下同上,深入采掘工作面,抓安全生产重点环节,督促区队加强现场管理,把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措施细化落实到区队和班组。

18.落实现场管理制度。煤矿要严格落实井口检身制度,严禁人员酒后或带火种等下井。要建立各生产、辅助单位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必须坚持作业现场带班,加强现场检查和安全管理,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组织生产,从严查处“三违”现象。现场存在安全重大隐患时要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存在险情时必须立即将人员撤出到安全地点,并及时上报。

19.加强现场作业管理。每个采掘工作面开工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煤矿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向现场人员贯彻后认真执行,生产和辅助单位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对贯通巷道、排放瓦斯、处理自然发火、探放水等工作,煤矿技术负责人要到现场指挥和管理。

20.加强现场的顶板管理。井巷推广使用锚喷支护,回采工作面采用金属液压支护,2008年底淘汰木支护,严禁无支护从事采掘活动。要建立采掘工程质量班组验收标准和办法,严格当班的质量验收,及时解决存在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问题,确保采掘工作面支护优良和作业安全。

21.加强矿井机电管理。建立设备定期查验、检测、维护、保养和检修制度,保证设备完好;杜绝电气设备失爆,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机电设备;完善供电系统和规章制度,严格按规定实行双回路供电,定期检修供电线路、设备,保证矿井用电安全。

22.加强爆破材料和放炮作业的管理。建立健全爆破材料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爆破材料的储存、运输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严禁使用非矿用安全型炸药;保证矿井爆破材料“领、用、销”的数据记录真实、一致;煤矿井下爆破作业必须严格遵守《煤矿井下爆破作业规程》,坚持“一炮三检”(装药前、放炮前和放炮后分别检查现场瓦斯,瓦斯超限停止操作)和“三人连锁”(班组长、安检员、专职放炮员三人共同认定后,才许放炮)放炮制度。

23.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建立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制定年度达标计划和考核标准,努力实现小煤矿采、掘、机、运、通等系统及地面设备设施的安全质量标准化。

24.落实职业危害的防治。配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和防护设备与装置,认真落实现场防治呼吸性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的措施,切实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如实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情况。按标准为职工免费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四)加强隐患排查的管理

25.建立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按有关规定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维简、折旧等费用,保证隐患整改的资金投入。每年制定安全资金提取和使用计划,安全资金要设立专用账户,专款用于安全技术措施和隐患治理。对重大安全隐患治理要制定专门计划,落实资金,明确专人负责。

26.加强隐患排查整改。煤矿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明确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分级管理的任务、范围和责任。矿井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面的、以隐患排查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大检查,生产辅助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负责随时进行隐患排查。煤矿对查出的各类隐患要进行登记,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员,限期进行整改。整改结束后,按规定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组织进行验收。每季度向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提交隐患排查整改书面报告。

27.认真做好停产整顿、节日放假停产检修和复产验收工作。停产整顿的小煤矿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内容、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限期完成整改。节日停产放假或检修的矿井必须制定和采取保障安全的措施,恢复生产前,煤矿企业要制定具体的复产方案,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对员工要集中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煤矿整顿、整改完毕后要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煤矿不得恢复生产。

(五)加强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

28.严格执行煤矿建设项目核准制度。新建、资源整合、技术改造矿井的生产规模,应符合煤矿建设项目产业政策。新建、改扩建煤矿项目,必须由项目单位提交项目申请报告,报有关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建设。“*”时期,各地区一律停止核准(审批)30万吨/年以下的煤矿新建项目。

29.实施煤矿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煤矿建设项目必须编制《安全专篇》,通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后组织施工。项目竣工后经验收合格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照后方可投入生产,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0.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管。资源整合、基建和技术改造的矿井,必须按照设计进行施工;严禁资源整合期间突击生产,严禁基建过程中边施工边生产,严禁在改扩建区域进行生产。施工单位要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按照设计核准的建设工期组织施工,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建设单位对煤矿建设施工安全负相应的管理责任。

(六)加强劳动组织和用工培训管理

31.加强作业现场劳动组织管理。煤矿必须严格按煤炭生产许可证登记能力组织生产,实行科学的定额定员管理,严格控制入井人数。建立井下人员管理系统,对井下人员实行入井、升井登记制度,实时掌握井下人员情况。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杜绝两班交叉作业。

32.严格井下从业人员准入标准。煤矿对招用的井下从业人员(包括农民工),必须按规定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录用、备案手续,完成其就业前的培训,依法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并为井下作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严禁使用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井下作业。

33.严禁以包代管或层层转包。煤矿不得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煤矿实行整体承包生产经营后,未重新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的一律不得生产。煤矿违规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34.保证安全培训条件。煤矿要明确培训管理责任,制定教育培训计划,落实培训场地、经费、教材、教员及必要的实验仪器设备,确保按规定落实对职工的培训。自身不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小煤矿,必须与具备资质的培训基地签订教育培训协议委托培训。

35.落实全员安全培训。煤矿对新招入矿的井下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不少于72学时安全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并在有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实习满4个月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井下作业人员每年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0学时。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相关机构培训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七)加强应急管理和事故处理

36.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煤矿要制定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修改完善;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救援制度,并报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确定事故或紧急状态下的防范避灾、救灾措施和处置程序,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定期组织培训和演习。

37.保障应急救援能力。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设立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护装备;不具备单独设立救护队条件时,应当落实兼职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或联合建立矿山救护队,保证事故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救援。

38.严格落实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煤矿企业负责人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积极组织抢险,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严禁发生事故后逃匿;支持和配合事故调查工作,不得提供伪证和虚假情况;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开展警示教育,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整改和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按规定及时存储或补齐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保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资金。

三、加强小煤矿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一)健全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机制

39.落实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政府作为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要完善小煤矿安全监管机制,充实和加强本地区煤炭行业安全监管力量,制订本地区煤矿安全发展的整体规划,研究制订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地方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依法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推进小煤矿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施煤矿的整顿关闭。小煤矿要自觉服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管。

40.健全相关职能部门煤矿安全监管责任制度。煤炭行业管理、安全监管监察、国土资源、劳动保障、工会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相互配合,统一行动,落实对小煤矿的安全监管责任。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煤矿生产中的违法、违规和非法生产行为。对不服从政府依法监管,存在非法、违法行为的煤矿,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给予罚款、停产整顿、吊销相关证照、依法关闭等行政处罚。

41.严肃事故查处。严格依法依规追究事故责任人特别是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发生事故的小煤矿主要负责人要予以资质处罚:对发生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或一年内连续发生两起一次死亡1至2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暂扣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责令参加复训,合格的退还其两个资格证书,不合格的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对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或一年内发生两起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5年内不得颁发。

(二)扎实推进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42.加强组织领导。煤炭行业管理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责,完善工作机制,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层层抓好落实。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组织制定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43.发挥员工监督作用。小煤矿要组织员工参与、监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要认真落实特聘煤矿安全群众监督员制度,为群众监督员履行职责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员的安全生产现场监督作用。

44.发挥社会舆论和公众的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对典型事故案例和严重违法、违纪行为,要予以曝光,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监督。鼓励和支持群众和媒体举报煤矿违法违规生产、重大安全隐患、瞒报伤亡事故等。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加强基础管理、搞好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

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煤矿安全;安全管理

伴随着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断所属哪一个行业,也不管是怎样规模的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谋取一席之地,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是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必要手段,煤炭行业也不例外。最近几年,因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完善,随着煤矿安全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中的应用可以说是日趋成熟,但相比于世界主要产煤大国而言,我国信息技术在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中的应用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那么,从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来看,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构成是怎样的?煤矿安全监控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现状是怎样的?而煤炭行业又该采取哪些具体的策略实现其安全监控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呢?

一、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中信息技术的构成

从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现有水平来看,针对煤矿安全监控管理而开发的各种软件与系统可以说是千差万别、各种各样,但依照信息设施的基本类型来进行划分,主要可以将煤矿安全监控管理的技术构成分为检测、监控、通讯与管理四个部分。如果从市场的主流来看,其功能模块几乎是大同小异,整个系统一般都由安全信息收集、交替班管理、安全规章制度、防治病毒入侵及传播、安全综合报表管理、煤矿事故管理、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安全标志管理、安全生产考评奖惩和人员的定位查询。

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中的这些信息技术的基本构成,使得煤矿原有的安全监控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为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这从整体上推动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快速发展。客观来看,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信息化的现状是怎样的呢?

二、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煤炭行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上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我国煤矿安全监控信息化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我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已逐年降低,呈现出较为良好的发展局面。但相较于世界产煤大国在安全监控管理上的信息化程度来看,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依然存在较大差异,煤矿工程大型的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频率依然很高。基于安全监控管理的这种基本现状来看,通过相应的方法策略对煤矿安全监控信息化管理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已是非常必要。

三、我国煤矿安全监控信息化管理的优化与完善

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之下,要对我国煤矿安全监控信息化管理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除了从思想意识上进行基础性转变,提升相关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之外,还必须从技术水平上进行突破,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各种新手段来实现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一)优化煤矿安全监控管理的技术体系

煤矿安全监控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其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及细节性问题,即便是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之下,要保障煤矿安全监控管理工作可以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就必须对现有的安全监控管理技术进行优化,构建起集信息技术研究、应用技术开发、应用设备研制、成果推广以及示范科研等功能于一体的技术研发体系,将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需求作为立足点,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将安全信息收集、交替班管理、安全规章制度、防治病毒入侵及传播、安全综合报表管理、煤矿事故管理、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安全标志管理、安全生产考评奖惩和人员的定位查询这些功能模块进行有效的统一与结合,以便于提升煤矿安全监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二)扩展煤矿安全监控管理的新渠道

煤矿安全施工从基本属性上来看,归属于社会公益事业的范畴之内,煤矿工程中多变的自然条件以及复杂的施工环境给安全监控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技术难题,因而在现有的安全监控管理技术水平之下,不断扩展煤矿安全监控管理的新渠道,对现有的信息化管理技术进行不断的丰富、优化与完善,这将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必要手段,也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当然,要从技术水平上实现安全监控管理渠道的扩展与创新,还必须借助于稳定、充足的科研支持与团队基础,为我国煤矿安全监控技术手段的发展提供保障。

(三)通过国际合作,完善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信息化技术

以上分析中已经提到,尽管在过去几年的发展进程中,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已经得到较大的提升,但相比于世界煤炭大国在安全管理方面的现有成果来看,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要缩小与煤炭大国在安全监控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差距,对我国煤矿监控管理现有的信息化技术进行优化与革新,就必须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煤炭大国先进的技术支持,对我国煤矿监控管理的信息化技术进行完善,在借鉴、学习的基础上,创造出与我国煤矿生产相吻合的安全监控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

结论:

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不仅仅保障煤矿生产人员人身安全的基础工作,也是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坚实基础,对于维护社会和谐、推动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而,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之下,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通过各种自动化的管理系统,实现对煤矿安全监控的全面管理,这将是煤炭行业未来发展进程中的重点问题。

参考文献:

[1]曹继明.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1,(10).

篇10

关键词:煤矿开采;安全管理;重要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X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煤炭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国家战略资源,煤矿的安全是煤炭工业发展的基础,关系到生命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煤炭产量巨大,长期大量的开采也使我国总结发明了很多世界先进的开采技术,但是很多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对安全管理的重视较少,导致很多矿难事件的发生,矿难率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矿难的发生不但影响了生产的进行,造成了生命和财产损失,也给国家形象带来很大的影响。提高生产安全管理水平是国家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煤矿企业工人的生命安全的需要.安全管理对于矿企来说意义重大,因此本文对煤矿安全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2、煤矿安全管理的意义

2.1防止伤亡事故发生

造成重大煤矿事故的原因有很多,统计发现主要原因多为以下4种: 首先就是人不按照规定的操作方式,其次就是处在不安全状态中,再次是工作环境的安全性较差,最后是生产的安全管理落后或者缺失导致。最主要的就是安全管理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出现更多的前面三个问题。它是矿难事故额根源所在,要想从根本上避免事故的发生就应该从安全管理上做起,不断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2.2执行煤矿安全开采方针的基本保证

国内的生产企业都会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止结合的思想是生产的主要方针。要想彻底的贯彻执行该方针,就应该主动的去建立完整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安全监督和宣传教育工作,企业自上而下每个人都树立这种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可以有效的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3加强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的重要前提

煤矿开采中会涉及很多的物理化学的安全防范因素,因此做好矿井下的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条件都是安全管理的范围。还要注意及时度井下的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可以去查潜在威胁,另外使用大型机械设备也可以提高安全技术水平。

2.4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一个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它的管理水平。如果管理得当,安全条件较好,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反之,一个安全管理混乱的企业就会有事不断的事故出现,事故出现会对员工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安全都无法保证,生产效率就可想而知,所以这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事故多发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形象,这样会进一步消弱企业的同行业中的市场竞力,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安全管理工作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来讲都有重要的意义。

3、煤矿安全管理的存在的问题

3.1对安全生产的作用认识不深,安全意识差

有些企业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不深,甚至将安全管理放在了经济效益的后面考虑,没有真正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设置的安全标准较低,更有甚者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违法生产,

煤炭开采工作是一项高危行业,要想安全的完成开采工作就需要专业高素质人才进行操作或者指导,然而很多工作者都是体力劳动者,文化素质较低,安全意识十分淡薄。他们的工作操作随意性很大,在生产过程中经常违规作业,很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再加上煤矿开采的特殊性,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涉及的人身生命安全问题,后果极其严重。

3.2产业集中度低煤炭行业生产力整体水平不平衡

我国煤矿企业虽然数量比较多,但是平均产能依然比较低,长期的生产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全国产煤不足30万吨,产业集中度相对比较低,很多企业缺乏专业性的技术人员,制约了矿企的进一步发展。各煤矿企业的技术和实力差距也很明显,既有世界领先的开采技术和先进的设备的特大型煤矿企业,也有很多技术实力落后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的小型煤矿以及私人的黑煤矿,技术实力的不平衡也影响着煤矿安全的整体水平。

3.3安全基础薄弱,安全保障能力不强

近年来,国家对各煤矿开展了安全隐患检查以及各种安全培训,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安全事故率逐年降低。但是,仍然有很多企业存在很多的安全生产隐患,与规定的目标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还有一些新进入该行业的企业,缺乏足够的生产和安全管理经验,在这方面还需加强学习。

3.4煤矿开采条件复杂,灾害严重

我国煤矿大多数都是井工矿,开采条件相对其它类型的矿而言最为复杂。发生煤矿灾害的可能性也最大。尤其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煤炭的需求量较大,价格也在不断提升,很多企业为了增加收益不断的扩大产能,进行更深的开采,开采的强度也不大增大。导致水、火、瓦斯等灾害不断增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与扩大产能之间仍然存在矛盾。

3.5有效监管机制尚没有完全到位

虽然我国建立国家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行国家安全监察局与所在政府双重管理体制,但是还是经常出现各种事故,这与监察人员数量以及监督力度不到位有关,还有很多的措施受到抵制不能落实有很大关系。

4、煤矿安全管理的方法措施

4.1提高企业安全生产认识

煤矿企业的领导以及员工要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要放在第一位,这是对职工生命安全的一种承诺,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各企业和监管部门要牢记自己的职责所在,将煤矿安全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充分认识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进步。

4.2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

安全是矿企发展的基本,没有安全就不会有发展,更不用提长远规划。因此,企业需要在这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能只追求一时的利益,而存在侥幸心理。投入资金去改善生产技术和设备,可以有效的防止危险事故的发生。还要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设备。同时提高自动化水平,加强员工的专业培训,提高生产率。

4.3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

工人的工作环境比较差,知识有限,对安全生产认识不足,安全意识较差,图省事不规范的操作导致事故频生。为保证安全生产,企业就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来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需要做以下工作:

(1)安全生产中实行重奖重罚制度,在技术条件以及生产设施安全保卫工作较差的情况下该措施是最有效的一种手段,能有有效的防止事故的发生。

(2)加强现场管理,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实安全措施,找到薄弱点进行加强管理,有效的抑制事故的发生。

(3)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做好安全教育工作,让安全意识深入到每个员工大脑之中,进入工作场地受限要想的就是安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安全生产。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安全生产。

4.4查处隐患,落实整改不走过场

事故的发生都是有不起眼的隐患日积月累而成,所以查出隐患十分重要,一旦发现就要马上整改,不能因为其他任何事情拖延,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安全生产。一定要把隐患检查作为大事来抓,不能只是简单的走走过场,发现隐患后要及时跟踪处理,直到隐患彻底解除,企业还需要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不定期复查,一旦发现问题就要问责。从根本上确保安全生产。

4.5提高政府部门的监管效果

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以“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出台的安全生产法规,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加强监管能力。定期对矿企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同时还要根据各地条件完善检察制度,为矿企的安全和发展提供专业的支持,保证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顺利实施。

5、总结

本文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论述了安全生产的意义,并提出了目前的煤矿生产所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最后给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对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企业发展所面临重要工作。所以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安全的监督力度。同时加强对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提高生产安全监测技术,贯彻施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让安全意识深入每个人大脑里。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从而促进企业的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 张志金.煤炭企业安全工作的再思考[J].煤炭技术,2009(2).

[2] 杨大明.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与对策[J].科技导报,2010(3).

[3] 王本俊.我国现代煤矿生产中的安全管理[J].经营管理,2010(6).

[4] 迟春晓.煤矿企业如何加强安全管理[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