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的重要意义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9: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经济的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经济的重要意义

篇1

人民币国际化是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每当谈及美元的国际货币角色,我们都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这与美国的经济或政治力量是相匹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希望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内呼声很高,很多人甚至希望将来有一天人民币成为全球主要的储备货币之一。这是个非常值得实现的梦想,但是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着很多艰难的门槛。人民币要想国际化,不只是满足企业之间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需求,更多的是需要外国的投资者、企业,甚至外国的基金愿意持有人民币,用这种方式来保值增值。

美元之所以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储备货币,是因为任何人都可以持有美元,通过美元去买美国的国债,买美国的股票实现保值增值,也可以投资美国的房产。美国没有任何限制,谁都可以来投资,而在这个庞大、成熟的市场,持有美元不会被套牢,而是会逐渐增值,这样才使美元成为国际顶尖的储备货币。

人民币要想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必须使外国投资者有机会通过持有人民币来投资中国的债券、股票等。这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要对外国的资本完全打开,才可能配合人民币的国际化。但这恰恰也是最难做到的。从学术角度来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资本市场不够稳定、成熟,免疫能力不够强。在免疫能力不强的时候与全球的资本市场连接,全球稍微有点风险、危机,就相当于引入了传染病,国内资本市场立刻会受到牵连。假如美国爆发危机,由于全球很多投资机构的总部都设在美国,总部就会告急,这时就需要抛售各国的股票和债券,将全球的风险投资收回来。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发生危机,美元反而坚挺:美国的投资机构在全球抛售资产,把钱撤回美国,这样就得卖掉其他货币购买美元,反而使得美元坚挺。在这个过程中,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俄罗斯、亚洲很多国家的市场会暴跌,这就是金融危机传播的方式。相比之下,中国国内的券商、银行和资本市场却没有受太大的影响,原因在于我们把自己的金融体系与世界金融体系基本隔绝开来,“传染病”传不过来。在中国投的国际热钱规模有限,对于国内市场的影响也不大。中国的股市在金融危机期间的确也在下跌,但基本上是中国自己的原因,跟国际金融危机关系不大。下跌之后,中国股市又走上自己的新一轮行情,和美国股市基本上脱钩了。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把自己的资本市场、金融体系与全球的热钱和金融体系隔绝开,有短期的好处,即保证在自己免疫能力不够强的时候,不容易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传染和影响。

但是从长远来说,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要想促进经济发展,甚至将来有一天要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让人民币作为主要储备货币,就必须把自己的资本市场打开,使国际资本可以到中国来投资,国际企业可以到中国来上市,这样才有希望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才有希望把中国的金融市场做成真正的国际金融市场。但是之前,需要问一个问题,中国的资本市场能否顶得住国际热钱在恐慌之下隔夜撤出,A股在国际资本撤出的风险下会不会暴跌,会不会影响整个资本市场、金融体系的稳定甚至社会的稳定,我们是不是能经受得起这样的风险?美国资本市场这么强大是因为它经受住了考验,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很快反弹回来。美国经济不是很景气,但美国股市在2012年仍不断创新高,这说明了它的股市非常成熟、健康。这种成熟、健康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整个股市基本上是以价值投资为主导。当全球的热钱在恐慌之下撤出,股市面临崩盘的时候,有大批的价值投资者,如巴菲特会抄底进市,投资大学的捐赠基金、退休基金等,这样股市就不会再跌了。

而国内的情况不一样,A股下跌,没有太多的价值投资者来兜底,因为中国股市不是一个以价值投资为主导的市场。只有中国的资本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发展到足够稳定、成熟,经得起恐慌,经得起国际热钱流进来、流出去,才有可能允许国际热钱投资国内市场,人民币才有可能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央行要努力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就必须全力支持证监会把中国的资本市场建设成熟,这样才有可能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货币的作用以及货币代表一个国家形象的程度稍微估计过高。实际上,顶尖的经济体没有必要把自己的货币发展成国际顶尖储备货币也同样可以发展得特别好。假如某一货币成为国际主要的储备货币,的确会带来一些好处,但是这种好处比较有限。更重要的是,当一个国家的货币成为主要国际货币之一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和投资者都会从中受益。与此相反,从国家的层面,它更多是一种象征,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好处。假如将来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那么中国的企业、外国的企业或机构就可以自由地把人民币换成美元或其他货币,这样就可以使我们的投资者和企业在投资和经营过程中不太容易遭遇到汇率波动的风险,以及资本管制的影响。

中国的金融机构如何才能成为百年老店?

为什么国际顶尖的金融机构两百多年以来都是以家族和几个亲密的合伙人作为基础主导力量?因为这些顶尖金融机构的主要任务是担当金融中介,金融中介最根本的作用就是在融资方和投资方中间充当媒介。融资方和投资方存在极大的信息和利益不对称,因此他们之间很难互相信任,而且融资方和投资方之间往往是一次性的关系,很难靠信誉来约束双方。

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市场就会处于瘫痪状态,互相不信任,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要有相应的法规,需要证监会监管之外,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这些大的金融机构作为一个中介。通过建立自己的信誉,赢得融资方和投资方的信任。这就是为什么金融中介会有这么重要的社会意义,同时也说明了为什么金融中介多年来都是以家族或者长期的合伙人持股来控制经营。

篇2

 

文章对电力市场状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对电力经济运行现状及面临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市场竞争环境下电力经济应做出的调整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电力市场状况分析

 

按照行业类别划分,电力市场分为:工业用电、城市居民用电、农村照明用电、商业用电和其他用电六大类。

 

(一)工业用电市场。在我国工业用电市场的规模稳居各细分市场之首,工业用电已占全社会用电量的 74%以上, 其突出特点是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大, 特别是生产时间可以调整, 是用来移峰填谷的有效市场。

 

(二)城市居民用电市场。城市居民生活用电市场的规模稳居各细分市场的第二位,约占全国社会用电量的 11%, 其特点是随着人口增加, 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用电量将稳步增长,同时也是电能替代品进行竞争的重要市场。

 

(三)农村用电市场。目前电力在这一市场的占有率十分低,其主要原因是受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但近年来,国家强化了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农村的改革及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将会刺激农民的用电,加之通过近几年国家关于两改一同价政策的实施,为农村电力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农村用电市场将极具潜力。

 

(四)公用事业用电市场。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公用事业用电水平还比较低,所占市场份额较小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将来随着农村城镇化战略的实施,用电量将有所增加,但所占结构比例不会有大的变化。

 

(五)商业用电市场。仅就商业用电增幅比例,近几年上升较快,但由于商业行业特殊的流通方式和生产规模,在整个社会用电量中所占比例较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用电将会有很大增长。从以上分析看出,电力市场营销应定位在工业用电、城市居民用电、农村照明用电上。在这些行业或部门开展市场营销,将是增长售电量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终端能源消费中, 电力的消费量不足 10%, 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按照我国能源发展规划, 到 2050 年, 电力在终端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 36%, 因此电力市场存在较大的空间。

 

二、电力经济运行现状及面临问题

 

(一)电力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电力价格信号既是指引电力市场运作的手段之一,又是优化配置电力资源的手段。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电力短缺,国家均衡电力供需,电力价格信号遭到了严重扭曲。

 

(二)电力企业制度不完善。目前的电网经营企业存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职责不清,企业效率低下的现象。

 

(三)市场不完善。市场机制在我国电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并没有得到发挥。表现在不是由市场而是政府掌握着大量的电力资源配置权力,导致了成本高、效率低的情况。间接出现了超额供给、需求和供需约束问题等。

 

(四)与国家政策相互影响。在国家多个部门的相关通知中,提出了关于调整发电调度规则和实施环保、节能经济调度,安排高效、可再生机组发电,限制违反国家政策的相关要求。但是,与此同时,这些规则提高了企业的成本,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相关电力经济调度和企业等相关方发利益冲突的可能。

 

(五)供电紧张,供需矛盾出现。当前,电力经济发展状况越来越时代化,供电紧张,耗用电量大以成为时代的标签,供需矛盾出现这种局面能否改变?应当怎样改变?如何合理的调度?一些地区特别是华中和四川等地一度出现了拉闸限电的情况,超负荷高峰期的出现,引起了供电的紧张,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出现了限电的情况。

 

(六)电价上涨幅度较大,供电压力较大。我国在电力发展建设资金的投资约为亿元,新建电力项目资金压力较大,导致一些地区调整电价,缓解用电矛盾,电价机制不健全,合理地调节电价是市场运作的重要手段。

 

三、市场竞争环境下电力经济应做出的调整

 

(一)电力体制改革方面。电价由政府定价的机制造成发电企业的经营业绩不稳定,而企业没有稳定的经营预期,制定企业的战略就很难。尤其是电力市场和市场体制机制接轨后,电力市场相关体制的改革不到位,这使得很多的发电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对于这种压力,国外的就曾进行过一系列的电力机制改革,在国外,专家们用打破传统的经营模式,合理地配置有限的资源,如解除垄断经营、解除部分不必要的管制、引入竞争并建立相应市场交易体制。这样一来才能提高电力市场的活力并发展新生力量,促进电力市场与所在大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加强电力能源的开发。2009年我国电源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水电建设规模仍然较大,金沙江中下游、雅砻江、大渡河等水电建设步伐将加快。但它也存来某些问题,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目前来看他最看好的是核电。但水电和风电都依赖于自然资源,以后的开发成本将越来越高。

 

(三)加强电力企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近年来,我国电力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情况有多么热烈。但是也有相关研究表示,现今的电力信息化、数字化的建设还是远远赶不上电力市场的发展,可以说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还有的更是部分电力管理单位只注重信息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忽视在业务管理中的应用,导致这一部分的成本升高,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目前看来,如何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实现从“生产成本控制”到“资源经营管控”转变,以实现集团企业整体管控与经营效益最大化的问题。成为如今业内人共同应当关注的问题。

 

四、结束语

 

电力企业走进市场,接受市场竞争,对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一些电力企业,这是不小的挑战,同时对企业自身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因此,加强对电力市场和企业自身进行分析,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即时做出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篇3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及数据信息化应用的加速,以及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企业的经营模式和财务管理模式也随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都使得企业管理决策和业务处理更加复杂。如何在信息网络时代,收集、研究、挖掘与财务相关的数据,提升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更好服务与企业发展,这些问题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数字化财务管理系统的实现进行详细研究,以望对后期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信息网络背景 数字化财务管理 系统

信息网络技术在财务管理中应用使得财务会计核算发生了巨大改变,计算机代替人工统计及核对,不仅可减少会计账目核算过程中部必要的人为错误,而且还能够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使各个部门工作程序得到优化。财务管理中应用计算机网络化最为直接的成效就是能够具有完整信息体系的财务信息系统,确保数据信息的有效性及系统性,方便财务人员的管理及利用。

1 信息技术的应用原则

对于我国有很多年发展历史的传统老企业来说,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方面,无论是人员素质还是软硬件配置,都赶不上信息时代企业管理对信息技术的要求。目前我国很多企业正在逐步向办公自动化迈进,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也在有序进行。但是相比一个有成熟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体系的现代化新型企业,许多传统公司还要继续深入的开展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一系列工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寻求新的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和思路,成为许多传统公司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的必要之举。在这一点上,我们首先要能清楚地认识到许多传统公司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我们才能针对问题,确定管理的思路、方法。由于许多传统公司的发展历史原因,在办公自动化建设、计算机软硬件配备和信息化建设方面相对比较滞后,在发展的各个时期,企业没有很好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很自动办公化意识,没有明确的方法和管理思路。更没有建立相关管理制度或是制度建立不全面、不完善,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要求。公司管理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普遍较低,对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了解掌握欠缺,导致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方面的安全意识淡薄,风险防范意识差;对于信息备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信息存储备份的习惯;对于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分类存放和组织管理不到位,致使在用到某个信息或资料时,查找检索困难,效率低下。计算机相关的各类软硬件资源的信息未能实现有效记录,没有建立细致全面的计算机软硬件台账和统计信息,这样就在无形中为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具体化带来了一定困难,甚至会在计算机软硬件出现某些问题时,追溯困难,给工作带来一定麻烦。

2 数字化财务管理的特点

数字技术是一项与电子计算机相伴而生的科学技术,借助于图、文及声像等,将其转为电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数字。在财务管理系统中应用数字技术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首先,具有准确性。当面对较为复杂的数据信息时,人工处理数据的概率偏低,常常会因为在数据上的错误而导致的财务问题等。而应用数字化技术后,可将复杂的数据交由给计算机进行处理,可快速的执行任务,并在较短时间内计算出结果。其次,具有高效性。由于数字技术具有较高的性能优势,可在短时间内处理数据,并且可建立数据模型,对已处理的数据进行挖掘,可反应出某段时间内的经济活动情况,为企业的实际决策提供依据。最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由于办公自动化系统经常受到各种硬件或软件的影响,进而导致数据处理质量不高,使得数字技术失去了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因此,建立良好的操作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3 数字化财务管理系统的实现

当前,所有经济活动中都是以快、准及全的信息为导向,信息已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媒介。尤其在信息网络技术高速发达的时代,实现财务管理的数字化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分别从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及数据存储几方面对数字化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分析:

首先,数据结构。对于数据模型中的数据结构主要是对数据的类型、性质、内容及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是数据模型的重要基础,所有操作及约束均是建立在数据结构之上的。财务管理系统应优先考虑其数据结构的建立,并与日常的办公系统相结合,进而合理配置财务数据。其次,数据操作。由于数据模型当中的数据操作主要是描述在相应的数据结构上的类型及其方式,与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实现经济交易活动的产出,实施自动化管理。当前,会计人员是财务管理系统的主要执行者,通过构建合理的财务系统数据模型,能够合理及科学解决数据方面的难题,发出数据模型的作用。再次,数据约束。所谓的数据约束是指财务部门在建立数字系统过后,处理原始数据时,利用数据模型当中的约束功能,实现数字语言的转换,真实的反应出财务数据的处理效果。最后,数据存储。企业可根据企业内部业务运营状况,可选择相应各种大小的数据库,在确保每一项数据准确的基础之上扩大数据容量及数据处理。在技术上可选择存储器等,能够正确及快速的处理业务数据。

另一方面,应改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在信息网络背景下,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财务管理者应不断更新管理手段及方法,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由于企业在市场运行的环境是不可估量的,现有的管理机构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业经济的要求,而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管理和组织方式技术得到创新,也为企业的发展前途提供了更多的条件。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以往的企业管理制度受到猛烈冲击,网络化、柔性化趋势得到很好地发展,这种组织模式化的发展是人们早就注意和关注的。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财务管理可增强内部控制,协调资金运转及指导日常经营活动,可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信息网络背景下,实现数字化财务管理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相兵.谈财务管理数字化模式的构建[J].知识经济,2012(21):143-143.

[2]丁延峰.做好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1,(8):87,89.

[3]田野.高校财务数字管理系统设计[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6):158-160.

作者简介

安慧月(1981.6-),女,山西省忻州市五台人,本科学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忻州分行营业部,中级经济师。

篇4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煤炭发展;前景展望

一、自动化技术在煤炭领域的发展

(1)电气技术的发展。电气技术服务人类已经有两百年的历史,其创新发展源于电磁理论的发展,随着电能应用的日趋成熟,电气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各样使用电力的新发明纷纷涌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电气技术不仅应用在加工业,还用于商业、农业,因此,电气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2)性能的发展趋势。一是实现速度、精度和效率的提高。速度、精度和效率标志着机械性能的好坏,为了使这三个机械制造技术中的主要性能指标得到提高,可以将高速CPU芯片、RISC芯片等先进技术应用于煤炭机械制造中。二是实现数控系统本身以及群拉系统的柔性。前者可以借助具有较大功能覆盖面和较强可裁剪性的模块化设计方式而实现,后者的实现可以体现在在不同生产流程中,信息流与物料流能够自动动态调整。三是实现工艺复合化与多轴化。机械制造中的复合化加工的目的是为机械制造过程尽量减少工序、辅助时间,而且多轴化和多系列控制是其现如今的发展趋势。四是实现实时智能控制。区别于以往的实时系统,实时智能控制是现代科学发展中人工智能和实时系统的结合体,其能智能地、更现实地调度任务的进行,从而为任务的按时完成提供保证。

二、电气技术提升煤炭企业竞争力的意义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煤炭企业的发展对到国民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煤炭企业过去由于没有先进的电气设备,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并出现了很大安全事故。先进的智能化的电气系统如配电系统可以对矿井的供电做保证,很多煤矿事故的发生是由于断电造成的,智能化的供电系统可以有效避免这一问题。防爆无功补偿设备的使用可以优化井下电网的质量,保证远距离工作面的大型设备正常工作,从而保证整个煤炭开采过程的正常进行。先进的科技对煤炭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先进的电气技术在矿井的应用更为重要,所以现代化的煤矿建设,就需要科技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一些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很多是由于技术的故障,其中也包括电气自动化技术越来越引起了专家和政府的关注。做好煤矿是安全生产一直是煤矿企业急需克服的难题,煤矿企业要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高新科技的经济体系,发展以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高效回收为特征的生态经济发展形态,这样能保持经济增长总体的低消耗、高质量、低废弃,从而将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防爆变频器的应用顺应了这一潮流。在技术层面上,变频器的出现让交流电机的调速发生革命性的改变,彻底克服了以前分级调速的缺点,并且大功率电机的变频启动大大降低了对电网的影响。防爆变频器在井下绞车和皮带系统上的应用,使得整个运输系统更加高效快捷,保证一线生产出来的煤炭较快的输送到地面。更重要的是,四象限变频器可以把绞车下放过程中产生的电能反馈电网,起到环保节能的效果,满足了循环经济的要求。

三、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煤炭领域的应用前景

(1)系统监控的综合化。电气设备目前已经日趋通用化、模块化、系列化,因此,电气设备可以做到组织灵活;计算机所有功能选择均能通过屏幕软件按钮直接完成,为煤炭生产系统监控的综合化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因为采用综合监控的形式,可以构成双重或多重冗余,对促进煤矿生产的智能化有着重要意义。(2)系统的网络化。煤矿的数字化应用技术在当前来说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为了更好的让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哦采用先进的冗余结构作为控制网络。这样的优势是可以减少大量人工工作,通过数字化和高层次的自动化技术就可完成一些一线工作,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煤炭领域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但能够极大地促进我国煤炭生产水平的提高,还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同时,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矿产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在保证了矿山设备的质量的基础上,更为工人们提供了更为安全的矿山生产作业环境,在追求了经济利益的同时,更保证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云法.浅析自动化机械技术的发展趋势[J].科学论坛.2010

篇5

关键词:红外瓦斯传感器 煤矿 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TP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c)-0066-01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上升。煤炭作为我国工业生产重要的能源之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的煤炭储量比较丰富,煤矿的开采是我国获取煤炭的主要方式。但是煤矿开采不仅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近些年频繁出现的瓦斯事故,也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安全事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往往造成井下工人死亡。因此,加强对瓦斯的监控,通过有效手段来预防瓦斯事故,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

1 我国煤矿检测瓦斯的主要手段和问题

目前,在我国煤矿中使用较多的传感器主要有光干涉型、气敏半导体型、热催化型、热导型和红外气体吸收型。

光干涉型使用比较方便,主要通过利用空气中的光波对瓦斯的浓度进行检测,对瓦斯气体浓度检测的灵敏度也较高。但是如果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比例达不到标准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检测误差,并且在长时间内的使用效果不好。

气敏半导体型使用寿命较长,灵敏度高,能耗少,近些年来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受环境温度、适度和材质的影响较大,并且准确度和精读方面存在着较大不足,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有待完善。

热催化型可以对煤矿中的瓦斯进行检测,但是使用寿命较短,并且在使用中需要频繁的进行校对,稳定性也较差。在目前强调安全生产的情况下,热催化型基本上处于淘汰的边缘。

热导型利用热导原理,通过对空气中所测气体之间的导率差进行测算,实现瓦斯气体的监测。热导型传感器寿命较长,使用简单,但是其对瓦斯气体监测的精度较低,并且受周围氧气和水蒸气浓度的影响较大,往往出现监测失灵的现象。

红外气体吸收型使用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红外瓦斯传感技术,它通过对不同气体吸收红外光谱的强度来监测瓦斯的浓度,使用寿命较长,并且在灵敏度和安全性上也具有很大的优势。我国刚引进此技术时,受制于成本高和兼容性差,推广较为困难。但是通过我国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根据我国煤矿的环境情况,研制出了适合我国煤矿的红外瓦斯传感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准。

2 红外瓦斯传感器的原理及优势

红外瓦斯传感器的原理是红外吸收原理,主要是为了监测管道内的气体浓度而设计出来的。此外,在红外瓦斯传感器的设计中,还运用了扩散式采样和数字式温度补偿等技术,因此,红外瓦斯传感器的稳定性和监测精度都很高,并且可以适应我国煤矿井下复杂多变的环境,使用较为广泛。红外瓦斯传感器可以广泛应用于天然气输气管道、瓦斯抽放泵站和煤矿中的瓦斯抽放管道等。当瓦斯的浓度超出设置上限时,传感器就会通过声音和二极管的闪烁发出警告信号。

红外瓦斯传感器的调校周期较长,一般大于两个月,保证其长时间工作的稳定性。其水分离装置为一体化设计,可以很好的降低管道内的水分、尘埃等杂质对检测精度的干扰;气路设计采用了特殊方法,可以很好的应对管道内的各种正压和负压;温度补偿也很精确,可以很好的应对矿井下多变的环境,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出现监测数据的大幅度变化;其兼容性也很强,提供了多种常用的数据输出接口。红外瓦斯传感器的这些优势也是其在煤矿中广泛应用的基础,但是我国还有一些矿井中并未使用红外瓦斯传感器。因此,我国煤矿中对推广使用红外瓦斯传感器,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3 红外瓦斯传感器在煤矿中的具体应用

煤矿井下的环境多变,存在很多的不可控因素,因而经常发生各种安全事故,其中以瓦斯事故居多。因此,加强煤矿的安全意识,从技术上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确保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红外瓦斯传感器以其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检测精度、抗干扰性等优势,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红外瓦斯传感器通过将井下的瓦斯浓度进行监测,然后将浓度数值转换为其他关联设备可以识别的电信号,再通过补偿信号处理技术,可以直观的显示出浓度值。当瓦斯浓度超过了安全范围,报警器就开始报警。其可以固定在煤矿中的回风巷道、采掘工作面等地方,和断电仪、封锁瓦斯闭锁装置等配合使用。此外,虽然热催化型、热导型等其他监测装置存在诸多缺点,但是和红外瓦斯传感器一起使用时,可以避免某一种监测装置测量数据出现偏差和稳定性较差的情况。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不同传感器的监测数据进行汇总,然后统一进行处理的分析,可以大幅度的提高监测效果,延长监测器的使用寿命。通过其它配套技术的使用,还可以提高红外传感器的反应速度。红外瓦斯传感器还增加了遥控调校、断电控制、故障自检等功能,便于日常的检修和维护,节约煤矿的监测成本,提高监测的效果。

以我国自行研究开发的GLG10H型红外瓦斯传感器为例,其设计原理是非色散红外技术,传感器的光源使用了安全节能的LED光源。通过特殊的算法,LED光源产生优化的辐射光谱,然后通过光敏二极管和特殊的光学系统,内置的微电子设备和温度传感器产生电子信号。电子设备和传感器均采用了UART的数字通信格式,可以检测0%~100%范围的瓦斯浓度,或者是0%~100%范围的LEL。其还具有温度补偿设计,通过数字输出,可以直接接入到上级设备,并且还能够自动保存温度补偿、浓度和其他数据。此型红外传感器的能耗较小,大约为5mW,并且经过了防爆EX认证。此型红外瓦斯传感器可以连续自动的将矿井下的瓦斯浓度转换为标准的电信号传输给其它关联设备,并且可以实时显示出井下瓦斯的浓度值,超过了设定范围时,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报警。此型的监测精度也较高,在0%~10%浓度范围时,监测分辨率达到了0.01%,大于10%时,监测分辨率为0.1%,满足我国安全生产管理局的要求。传感器在设计上使用了模块化和整体化理念,因此更加的小巧和紧凑,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继承传统红外传感器较高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抗扰性等优点的基础上,省略了传统的红外原理光学部件,降低了成本,还弥补了传统的红外传感器容易被井下灰尘覆盖后影响透光和反射强度的问题,对于降低红外瓦斯传感器的报警缺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克亮,薛茹君.一种低功耗瓦斯传感器在煤矿中的应用[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0(4):9-11,21.

篇6

创意产业的一般含义和特征

国外学者关于创意产业的看法:

创意产业:艺术的商业之道。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E・凯夫斯运用产业经济学和现代合同理论着重考察了艺术的商业化过程。他认为,与物质制造业不同,创意产业所提的商品和服务具有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或是单纯的娱乐价值。创意产业包括书籍和杂志印刷业、视觉艺术、表演艺术、有声唱片、电影和电视节目,以及时装、玩具和游戏等。

点石成金的创意经济。英国的约翰・霍金斯从“创意经济”的角度提出,创意是个人的创新,包括“无中生有”或“赋予既有事物某种特色”。创意有两种,一是个人的新创意,二是在此基础上制造创意产品。而任何创意都拥有“个人性”、“独创性”、“意义”三个基本条件。霍金斯认为,创意未必就是经济行为,而一旦创意具有了经济意义或产生了可供交换的产品,创意就可能是经济行为。因此,创意经济是由创意产品(经济产品和服务)之间进行的交易。

国内学者关于创意产业的看法:

创意产业或创意经济:概念、特征和意义,我国学者厉无畏等人对“创意产业”作出了较全面的界说。他们认为,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和内容产业同属于知识产业。郭辉勤提出,创意经济学是研究以创意为主的文化产业的应用科学。它是以创意为主线去审视文化产业,其具体研究对象是创意经济型产业和创意经济型企业。

新“创意经济”论:周子琰、姜奇平等人在《创意经济新论――中国蓝海风暴》中指出,理查德・E・凯夫斯的创意产业经济学认识到了内容生产、精神生产不同于物质生产的特殊产业规律,却忽视了技术革命特性也决定着创意的独特生产方式。当下,中国乃至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以凯夫斯的学术观点为蓝本,掀起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浪潮,但“凯夫斯理论的致命伤,是没有把信息革命内生到创意经济中,所以说它是‘旧’创意经济,或现代版创意经济;而我们今天提出的新创意经济是要把网络革命内生于生产方式,来搞创意经济,所以是后现代版的创意经济”。①他们从工具的使用、创意的产生、需求的变化、利润的创造、创意人才的涌现等方面,生动地论述了以网络革命为基础的新创意经济与“旧”创意经济的区别。

从上述情况可见,虽然人们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和探索为时尚短,然而,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已经对此作了大量的探讨。他们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论述,为我们从一般意义上把握其含义和特征,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但是,目前的研究存在一些局限。主要体现在:

国内外对“创意产业”的大多数研究,尽管也部分论及国民经济、社会生活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对文化产业的影响,但从总体上看,是从一般文化产业的意义进行考察的,他们对“创意产业”的划分也几乎囊括了所有文化产业的领域,没有突显以数字化、网络化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和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因此,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应当突出“数字创意产业”的研究和探索。

新“创意经济”论或“后现代版创意产业”论虽然极大地突出了信息革命或网络革命的创意经济的重大影响,论证了新“创意经济”不同于传统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性、运行机制和规律,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基于新媒体的“创意经济”的发展仍然要以一定的文化资源为基础,与传统的文化产业、部门具有多产业渗透、融合的重要特征,且数字创意经济本身即包含了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结构的活动。

所以,我们认为,研究“创意经济”或“创意产业”,既要突出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创意经济或产业的重大影响,将数字创意产业置于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先导位置,把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作为考察一定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指标;同时,又不宜把数字创意产业与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割裂开来,而应当重视它们之间的关联性质和渗透、融合关系。

数字创意产业的内在规定和特征

数字创意产业的内在规定。笔者认为,数字创意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或创意产业最为典型的产业形态。而所谓“数字创意产业”是指建立在文化资源基础之上,运用现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主要以人(个体和团队)的精神创造力、技艺才能为动力的企业及其以数字化、网络化生产方式进行的文化价值的创造、传播和交易等活动,也包括运用文化创意和新技术提高传统文化产业附加值的活动。在外延上,构成数字创意产业的核心产业部门包括通信增值文化服务业、互联网文化服务业、文化和娱乐软件业、现代影视业、数字(网络)游戏业、动漫业、数字(网络)出版业等,同时还应当包括这些核心产业部门与其他文化产业的融合和延伸的产业化形式。如数字动画与传统出版业的结合、现代影视与其他文化部门的融合等。

“数字创意产业”这一概念,与西方一些国家和组织提出的“内容产业”的概念有某些相通之处。但是,“数字创意产业”的概念与“内容产业”的概念的区别在于:其一,“内容产业”的概念主要关注的是数字类产品的文化内容,而我们使用“数字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既认同“内容”和“创意”对于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根源性意义,又区别于传统文化产业,强调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对于文化资源、文化创意的产业化具有的革命性作用;其二,与“内容产业”的概念把新、旧媒体截然分开不同,我们使用“数字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同时还强调数字创意产业与传统文化产业的关联性、渗透性和融合性。

数字创意产业的基本构架和基本特征。根据上述数字创意产业的界说以及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现实实际,可以把数字创意产业的产业链基本构架描述为:

从这一构架可见,数字创意产业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相互连接的方面:

数字创意产业是主要从事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生产(文化、艺术、娱乐等信息的生产、传播、交换)的产业。与传统的物质制造业乃至传统的文化产业相比较,数字创意产业对物质资源的依赖最少,且具有可迅速和广泛传播的特征。数字创意产业的精神生产特征,决定了其产业链中决定性的环节在于人的创意或创新;数字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可迅速、广泛传播的特征,又是影响当代经济生活中人们的创意能够转化为产业的重要因素。

文化资源的开发是数字创意产业价值创造活动的基础。数字创意产业的价值创造活动要以一定的传统文化为背景或依托;传统优秀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文化艺术创造活动为数字创意产品和服务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从根本上看,数字创意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在于丰富和创造人们新的生活样式。

个人或团队的精神创造力、技艺才能是推动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源或动力。数字创意产业体现着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高度统一。它不仅依托于特定的文化资源,而且必须以新技术革命为契机,以创新为立足点,实现对传统文化产业的超越;它不仅需要以个人或团队的精神文化创新为动力,而且需要以个人或团队的技术创新为动力。因此,缺少具有创意的人才或者缺乏掌握新技术的人才,发展数字创意产业都会成为空中楼阁。

数字创意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数字创意产业进行的文化价值创造和增值活动,是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为基本的技术平台的。而数字技术已成为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电视、电影技术等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共同基础,同时,数字创意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强烈的网络传播特性和网络扩散的外部效应。因此,是否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是数字创意产业区别于传统文化产业的标志性特征。

数字创意产业具有多产业融合的特征。数字创意产业是以多产业融合的企业集群为载体而实现价值创造、传播、交换和价值增值过程。这不仅因为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采用,使原先独立设计运营的传统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正通过各种方式趋于融合,由此使三类不同的业务、市场和产业也日趋相互渗透、融合,而且,由于文化本身是具有广泛的社会生活总体性的概念,数字创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通过向传统文化产业渗透、扩展,形成两者的融合、共生,共同构成或延长了数字创意产业的产业链。

界定数字创意产业的根据和意义

我们认为,之所以需要提出数字创意产业的概念,主要的根据和意义在于:

数字创意产业的概念,较为准确地反映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产业”的兴起,与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与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信息化、网络化之间的依存关系。美国《在线》杂志执行编辑凯文・凯利曾经指出?押“通讯是社会的基础,是文化的基础,是人文和个人认知的基础,是一切经济系统的基础。这就是网络如此了得的原因。通讯与文化及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通讯技术改革远远超越了仅仅是一个产业部门的范畴。”通讯“在文化、技术和观念上震撼着我们生活的根基。”②凯利的这段论述,深入地揭示了当代信息网络技术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全面应用,改变和造就了人们新的文化生活方式,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的诸环节和诸方面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没有由传统工业社会向现代信息社会、知识社会的转型,没有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现代大众传播技术的推动,要实现文化创意的大规模产业化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数字创意产业是信息时代的先导产业,发展数字创意产业可以提升产业结构,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指出:“虽然我们仍然认为我们是生活在工业社会里,但是事实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创造和分配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社会。”③传统的工业化模式是以大规模工业发展为核心,单纯以追求经济增长为社会发展目标,以无限制的能源、原材料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它带来了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粮食短缺等诸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从根本上宣告了传统的工业化道路的总危机。而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新的产业群的崛起,使经济增长模式向知识密集型转化,其特点是以更少的物质资源消耗和更多的知识或智力的投入,获得高效的、更少负面影响的健康、持续的经济增长。从当代产业发展的情况看,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是对传统工业经济的一种超越,而数字创意产业则是对传统文化产业的又一次超越。因此,以对数字创意产业的界定和认识为基础,通过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重点推动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结构,提高其水平和规模,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

对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状况的评估,是考察一定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趋势的重要依据。信息化、网络化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指出,“比特”作为“信息的DNA”,正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数字化过程重新定义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信息高速公路的含义就是以光速在全球传输没有重量的比特。当一个个产业揽镜自问‘我在数字化世界中有什么前途’时,其实,它们的前途百分之百要看它们的产品或服务能不能转化为数字形式。”④数字创意产业引领着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前锋,预示着一定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景。通过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有利于更为准确地揭示该国家或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方式,判断其文化创意产业乃至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

注释:

①周子琰、姜奇平:《创意经济新论――中国蓝海风暴》,新星出版社,2006年。

②〔美〕凯文・凯利:《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萧华敬、任平译,广州出版社,2000年。

③〔美〕约翰・奈斯比特著:《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④〔美〕尼葛洛庞帝著,胡泳、范海燕译:《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7年。

篇7

关键词:BIM技术;暖通空调;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B657 文献标识码: A

一、BIM技术概述

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正在不断向着大规模、高层化以及超高层化方向发展,用户对建筑产品的需求不仅限于其整体功能性,暖通空调设计的高度复杂化使其体型不断区域多样化,因此,暖通空调设计中往往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取规模较大的信息。该类数据信息作为建筑企业在暖通空调设计中最为关键的资源,如果在建筑产品生产中对其加以利用,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通过缩短工期来降低整体成本投入,还能进一步提高建筑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与安全管理工作整体水平。所以现代信息技术开始被广泛运用到建筑工程领域,建筑行业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开始寻求一条迅速处理各类相关信息,进一步控制成本投入与合理化工期安排的道路。基于此因,BIM技术的出现及应用对推动建筑行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该技术实现了暖通空调设计由二维向三维的转变,而BIM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不断推动建筑行业新一轮的信息革命,其通过创建并利用数字模型来对建筑工程各专业进行设计、建造以及运营管理,帮助企业在设计阶段、生产阶段以及经营管理阶段有效降低整体经营成本,对推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二、BIM技术在暖通空调设计中的应用

1、工程概况

某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56465.2O,总建筑高度为24.6m,地上5层,地下2层,地下1层冷热源机房安装有2台地源热泵机,一台额定制热量为290kW、额定制冷量为280kW。水源侧温度通常为7℃/4℃,在制热状况下,热水供应威温度在50℃-45℃之间;水源侧温度为34℃-29℃,在制冷状况下,冷水供回水温度为13℃-6℃。

2、实现暖通空调设计的可视化

BIM技术是基于三维模型技术而成的应用于现代建筑工程领域的新兴技术,其可以利用三维模型技术来将真实的建筑构件展现给用户,由于传统暖通空调设计设计中都是以CAD软件进行绘图,该种方法很难将暖通空调设计的详细信息展示给不同用户,而BIM技术在暖通空调设计初期阶段便通过建立暖通空调设计的三维实体模型,来帮助各层次用户通过直观的角度对建筑构件信息、功能布局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与了解。很多大型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中可以利用BIM技术来对其整体结构进行动态演示,帮助用户利用直观的角度对暖通空调设计的各项参数进行观测,从而帮助设计单位选取最佳的设计方案,并且可以及时发现暖通空调设计中的质量缺陷与设计缺陷,对进一步提高暖通空调设计的整体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3、项目创建

3.1协同工作方式

在AutodeskRevit2014软件的工作集模式下,要实现协同工作。首先,在网络中定位中心文件位置;然后,在打开中心文件时采取从本地分离的形式在本地创建本专业模型;最后,在完成时需要与中心同步,将本地模型共享在中心模型上,从而实现中心文件的及时更新。

3.2三维视图和平面视图的创建

为便于暖通管道在分层平面图及附属部分的绘制,复制建筑模型,并创建暖通的各层平面视图及三维视图,以便于对模型的及时查看。通过设定视图范围,隐藏模型的其他部分,并通过可见性的设置可以隐藏其他专业的工作集以及与专业无关的对象。

3.3中心文件与工作集的创建

将已创建的模型文件保存在各个专业工程师都有读写权限的服务器上,建立中心文件。各专业在创建本专业模型时选择从中心分离中心文件,建立本地的镜像文件。将模型修改创建之后,利用“与中心文件同步”功能,可实时在中心文件中更新模型。根据系统不同,创建不同工作集,并根据专业获取各自权限。这样其他专业不能对自己专业工作集图元进行修改,但在必要时也可以放权给他人编辑。

4、应用目标和成果

BIM技术在该暖通空调设计中的应用,其目标是建立三维可视化的BIM模型,通过设计管线、建模、BIM专业模型、BIM参数设计模型、碰撞报告,然后再通过各专业间的碰撞检查以及校核,将所有区域的管线、设备等直观的表现在模型中,设备的连接方式以及管线的交叉等都一目了然,只需要打开模型,设计人员以及施工人员就能清晰的掌握管线、设备等安装完成时所在的位置以及应有的形态。

5、BIM技术在暖通空调设计中应用的实践体会

BIM技术在暖通空调设计中的应用,致使暖通空调设计从传统的二维设计向三维设计转换,并且实现了数字化、可视化设计,这是暖通空调设计以及整个建筑设计中的重大转折。BIM技术的工作难度相对较大,但是其设计质量相对叫较高,其建立的三维模型包好了设备信息、材料信息、施工信息、施工成本以及施工进度等信息,BIM技术使电气、暖通空调、给排水、结构以及建筑等专业能够在建立的三维模型上同时工作,并且BIM把整个设计综合到一个共享的建筑信息模型中,将设备与设备、设备与结构、设备与建筑之间的冲突更加直观的表现出来,设计师、工程师可以在建立的三维模型中更加方便的查看和修改。通过在实践中的应用,表明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BIM技术与二维设计的区别

该工程的暖通空调设计采用的BIM技术,和传统的二维设计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二维设计表达管线、设备的空间关系时,是通过线的组合,并且辅助文字、数字的方式,以此来表现管线、设备的具置以及管线、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BIM技术通过选择管道、设备等的模型,然后建立包含了管道的尺寸、高度以及相关设备的三维信息模型,这种表达方式能够更加真实的表现暖通空调设备以及管线的布置方式,便于相关人员的理解,为以后的施工以及运营维护提供更多的便利。

结束语

总而言之,BIM技术具有信息化、可视化的优点,其显著的提高了设计工作的完整度,对以后的施工提供更多、更加准确的信息,有助于减少浪费和节约成本,并且为了更好的体现BIM技术的价值,BIM不仅仅应该只局限于设计阶段,还应该贯穿与整个暖通空调建筑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以此提高建筑物整个生命周期的运营效率。随着BIM技术在暖通空调设计中的应用和不断完善,对整个暖通空调设计行业,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董大纲,蔡悠笛,张杰等.BIM技术在暖通空调设计中的应用初探[J].暖通空调,2013,(12)

篇8

摘 要 能源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准确预测未来能源的消耗对于科学制定能源规划及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国1990年—2009年的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数据,建立了ARIMA(1,3,0)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我国2012-2013年的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进行了预测,预测表明,我国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将继续增长。针对预测结果,给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 ARIMA 人均生活能源消费 预测

一、选题背景及文献综述

居民生活消费是诱发能源消耗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炊事、照明和取暖等需要直接消耗能源产品;另一方面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费品的生产和服务需要间接消耗能源产品。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善,尤其是家用电器、住房和私人交通工具的拥有量不断增加,我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量不断增长。据统计数据显示,1983-2009年,我国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从106.6千克标准煤上升到 254.2千克标准煤,增长了近1.4倍。21世纪以后,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步迈入小康,能源的消费量也进入了高速增长的阶段。未来能源的供给能否支撑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成为国内外关注的话题。因此做好未来能源消费预测分析,为能源规划及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的依据,对于保持我国社会经济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已有学者对中国未来能源消耗进行预测,刘兰风采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时变参数模型来对我国的能源需求进行模拟与预测;宋春梅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采用能源强度法对中国各产业部门和生活能源需求进行预测和分析;谢妍、李牧在灰色系统理论基础上引人遗传算法,对该灰色预测模型参数进行优化,从而获得更为精确的能源预测模型和预测值。由于影响能源消耗的因素复杂多样,本文利用ARIMA模型,基于时间序列本身变动规律来对我国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进行预测,从本质上认识时间序列的结构与特征,达到最小方差意义下的最优预测。

二、模型的选取及理论基础

1.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时间序列分析(Time series analysis)是一种动态数据处理的统计方法。该方法基于随机过程理论和数理统计学方法,研究随机数据序列所遵从的统计规律,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间序列是按时间顺序的一组数字序列。

时间序列分析就是利用这组数列,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加以处理,以预测未来事物的发展。时间序列分析是定量预测方法之一,它的基本原理:一是承认事物发展的延续性。应用过去数据,就能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势。二是考虑到事物发展的随机性。任何事物发展都可能受偶然因素影响,为此要利用统计分析中加权平均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处理。

篇9

关键词: 现代信息服务业; 广播电视业; 电信服务业

中图分类号: F224.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2)02-0112-03

Study 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Services Industry

WANG Jun

(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Xi’an 710100, China)

Abstract: Modern information service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its development level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signal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Chinese social and economy advances, which has been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t present, China’s information service industry remains a weak link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since its development is lagging behind. Based on analyzing its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China need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service industry through changes in concept, establish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optimize industrial structure, talent incubation and further stronger investment, etc.

Key words: modern information services industry; the broadcast television industry;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 industry

现代信息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信息服务业主要包括信息传输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数字内容等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现代信息服务业迅速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加快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是我国“十二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战略举措。

一、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现代信息服务业获得长足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电信服务业稳步增长

2009年累计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5680.6亿元,同比增长14.4%,实现电信营业收入8707.3亿元,同比增长4.1%。2009年,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06107.2万户,净增7964.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在电话用户总数中所占的比重达到70.4%,与固定电话用户的差距超过4亿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56.3部/百人,比上年底提高7.8部/百人。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3.6部/百人,比上年底下降2.2部/百人。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仅比2007年上升0.2个百分点(参见表1)。据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7月,我国电话用户数已达到12.2亿户。

(二)广播电视业稳定发展

2009年广播电视收入达到1853亿元,比2008年增长17%。广播电视综合覆盖能力继续提高。全国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3%和97.2%,比2008年分别增长了0.35和0.28个百分点(参见图1)。同时,广播电视业数字化程度明显提高。

(三)软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软件产业是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在2009年金融危机冲击下,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2010年,全国软件产业实现业务收入1.3万亿元,同比增长31%,软件业务收入增速逐步回升。2011年,软件业持续快速增长,服务化趋势加快[1]。

(四)互联网服务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及应用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全国网民规模继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稳步上升,手机网民呈迅速增长态势。2009年,全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宽带网民规模达到3.46亿人;手机网民规模达到2.3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参见图2)。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总数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36.2%,其中手机网民达3.18亿。[2]

(五)数字内容产业快速增长

2009年,数字内容整体规模达到2814.3亿元,增长率为29.5%,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从数字内容产业几个细分行业来看,网络游戏业和搜索引擎业增长率超过30%,移动增值和网络广告业增速超过20%[3]。

二、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现代信息服务业的认识不足

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人们对现代信息服务业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重视工业轻视现代信息服务业的思想仍然存在,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的重要意义,对现代信息服务业重视不够,思想观念有待转变。

(二)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总体规模小,实力弱,创新能力不足,国际竞争力不强。总体上看,当前,我国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是一个薄弱环节,发展相对滞后,其现有规模和水平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的相对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三)内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在我国现代信息服务业内部结构中,仍是传统信息服务业占据主体地位,传统信息服务业较为发达,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较为缓慢。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所占比重偏低。由于知识密集型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缓慢,致使现代信息服务业整体实力不强,产业内部结构急需优化。

(四)核心竞争力不强

现代信息服务业领域改革开放进程相对滞后,信息服务机构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发展不充分,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集聚程度低;缺乏大型龙头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做大做强仍是今后相当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

(五)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迅速转换,对现代信息服务业的需求急剧增加,但现代信息服务业专业人才匮乏现象也随之凸显出来。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缺乏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尤其缺乏高端现代信息服务业人才,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六)管理体制和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现代信息服务业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存在着弊端,还没有建立健全现代信息服务业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缺乏有效的促进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缺乏统筹规划,体制障碍较突出。[4]

三、促进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对策

(一)树立现代信息服务业大行业观念

现代信息服务业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要转变观念,重视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要从战略高度上提升认识,树立现代信息服务业大行业观念,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的重要意义,把现代信息服务业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发挥现代信息服务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实现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二)建立促进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要求,着力解决制约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增强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活力;建立保障健康运行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等,特别是建立自由进出的市场机制,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打破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机制,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5]鼓励新技术、新业务和新产业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努力为现代信息服务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优化信息服务业产业结构

我国信息服务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要兼顾传统信息服务业和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双向发展。(1)继续充分发挥传统信息服务业的优势,加强传统信息服务业的改造和升级。(2)是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如信息传输服务业、数字内容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加强和优化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区域布局,推进产业集聚载体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四)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人才是促进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关键。一方面,要加强信息服务业人才的培养,以高素质人才推动高水平发展。加快培养信息服务业所需的各类人才,特别是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以适应信息服务业竞争的要求。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与有条件的信息服务企业的作用,鼓励建立信息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更多的现代信息服务的从业人员。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国外专业人才,加强信息服务的高端人才引进,重点引进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中的紧缺人才,努力营造良好的信息服务人才创业、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发挥信息服务业高级人才的积极作用。

(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现代信息服务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产业,所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1)要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稳步增加政府对现代信息服务业投入,重点投向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急需的各类战略性、基础性、公益性领域。加快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信息服务业发展投融机制。(2)设立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现代信息服务重点行业的发展。(3)加大财政及金融政策对现代信息服务业的支持支度,增加财政投入,加强金融支持,保障信息服务业发展所需资金。[6]

随着经济的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7]现代信息服务业作为关联性很高的产业,对带动产业升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经。笔者对促进现代信息服务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旨在能够为推动现代信息服务业大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黄鑫.前7月电子信息产业总体保持增长态势[N].经济日报,2011-09-02(5).

[2]张幸欣,杨玉华.互联网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影响日益突出[N].经济日报,2011- 09-30(11).

[3]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信息协会.中国信息年鉴[M].北京:中国信息年鉴期刊社,2010.

[4]周应萍.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8):52-55.

[5]马晓河.推动服务业大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1,(8):12.

篇10

关键词:“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路径;龙门石窟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2-0089-02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在历史、文化、民俗、艺术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保护文化遗产,既是对文化的传承,又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增进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促进国家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同时保护文化遗产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文化遗产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文化遗产保护也有了更多的重要意义。

作为历史的积淀和见证,文化遗产可直接激发人们的历史记忆,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践过程中,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各国合作的重要基础。因此,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和西安一样,洛阳也是十三朝古都,也同样有着深厚悠久的历史。因此,西安和洛阳是丝绸之路上的“双子星”城市。而且,在一些特定的历史时期,洛阳也曾是“丝路起点”,在贸易交流、文化交流等方面,洛阳与丝绸之路都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新环境下,作为洛阳一张亮丽的名片 ,龙门石窟对洛阳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的传播,城市经济的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另外,龙门石窟雕刻中有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医药、建筑和中外交流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尤其以佛教文化为主要题材,充分反映了佛教在中国的辉煌历史以及佛教文化传播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佛教在世界宗教史中是一个认同度比较高的文化体系,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新形势下,这更加彰显了其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时代意义。

二、增强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文化遗产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也非某个部门就能完成。文化遗产收藏于民间,扎根于民间,与民众生活密切相联。所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需要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让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为一项长期的全民接力工程,才能使文化遗产得以保留,使遗产保护工作得以持续发展。要做到全民参与,首先要从增强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开始。在“一带一路”的提出,对国民的生活、思维意识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和文化遗产相关的旅游以及经济活动相应增加,在意识上如何对待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也成为焦点。

1.增强宣传意识

在互联网时代的媒体传播环境下,宣传先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从政策施行、社会舆论引导到商品销售等方面,宣传已必不可少。在“一带一路”新形势下更加开放自由的宣传环境中,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工作要帮助公众充分认知文化遗产,引导帮助公众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前提和基础。新形势会带来新的宣传环境和宣传形态,相关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媒介,向受众传播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保护工作的意义以及民众的保护义务和责任等知识,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站,微信平台等媒介,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媒介,也可以多种媒介配合宣传。

网络平台具有图文结合,超链接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是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扩大其传播面的重要选择。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管理委员会,是龙门石窟的管理单位,他们就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其网站页面信息量大,内容涵盖面也很广。

2.增强认知意识

文化遗产认知意识是国民从始至终都要具备的,但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交流更加频繁的形势下,进一步增强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一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的了解。如:历史文化进程、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等的文化内涵,有利于认识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崇敬和热爱,增强对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保护。

二是对文化遗产的了解。认识物质文化遗产,才能认识民族的历史渊源,体会先辈的创造力和生存智慧,认识文物的珍贵价值。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把民俗、民间技艺等宝贵的精神财富较好地进行保护和传承。

3.增强责任意识

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新形势下,旅游业、商业活动等快速发展,人们与文化遗产(如历史文化景点)的直接接触更为直接和频繁。与文化遗产相关的社会群体构成是复杂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所以,增强人们的责任意识十分重要。

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分子,保护传承先祖智慧结晶,保留人类文明瑰宝是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尤其是在旅游业高度繁荣的形势下,不乏故意损毁破坏文物的现象。对于民众来说,树立并增强历史传承使命感和文化遗产保护责任意识是有必要的。

当社会民众普遍具备这种责任意识,就会相互监督甚至监督相关部门,自觉保护文化遗产,这种保护模式无疑是具有巨大作用的。当然,还要具备一种法律责任意识。

4.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

经济发展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也将会带动包括旅游业等经济的发展,对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开发势在必行。因此,如何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或是如何在开发利用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保护,是相关开发保护单位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以历史景点旅游业发展为例,旅游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游客进入景区,不可避免地会对文化遗产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所以,必须要适度开发,而且在开发所带来的经济收入中留一部分预算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不能竭泽而渔,只知道开发利用而不知保护,最后导致文化遗产不可修复性的破坏流失。

三、改进保护措施与技术

“一带一路”新形势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面临着新的机遇。

首先,新形势下各国保持对外开放发展,为中国的旅游经济发展带来契机。文化遗产作为旅游业重要部分,可以得到更好传承和发扬,其保护工作也会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同时,旅游经济的发展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其次,各国之间加强合作交流,为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和科学技术交流提供了国际平台。

保护措施与技术是保护工作的核心,要加强学科合作与相关单位、部门合作交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的重点发展方向。

1.运用现代科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之间加强了交流合作,解决了许多领域的难题。同样的,将其他学科的技术运用于文化遗产(尤其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是效果显著的。“一带一路”的提出,对我国的科学、教育、文化等发展都有积极的助推作用。新形势下,现代科技不断发展,各学科合作更加紧密,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和科学技术也有了更多国际交流平台。

保护文化遗产,首先要加强学科合作,运用现代科技。例如,综合运用现代分析与探测技术,提高技术协同与数据分析能力,研发水下考古调查、发掘和检测分析专用技术装备体系,解决复杂环境条件下文物认知难题;以典型遗址、遗迹和出土文物为对象,系统开展文物的制作材料和工艺技术特征研究,开展文物劣化机理研究及保护修复材料研发,建立文物保护效果评价体系,加强文物保护专用装备研发;针对文物博物馆的信息采集与展示装备以及软件研发还存在较多不足的现状,开发相关信息采集装备,以提高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体验的虚拟现实技术和人机交互体验技术;构建包括物理、信息和网络空间交叉耦合的文物知识图谱,研发跨博物馆、跨地域的分布式知识库及综合应用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展示;引入和改进空间遥感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构建沿线地区古代文化的谱系和时空框架。

“十二五”期间,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龙门石窟的监测体系开始进行建设。对龙门石窟区域环境、洞窟微环境、文物本体病害、大气环境质量等进行连续自动监测,通过无线传输汇入监测平台。该系统不仅实现了对石窟文物本体病害、石窟环境因素的监测,而且根据龙门石窟自身特点和需求设计了风化、渗水等方面的研究性监测内容。

龙门石窟研究院与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合作,正在实施三维数字技术工程。三维数字技术是一项全新的、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以三维数据储存和保存龙门石窟信息,在档案建设、考古测绘、文物保护、宣传展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更好地解决文物保护与展示的矛盾,促进文化、旅游、教育与娱乐产业的发展。

2.加强领域合作交流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和社会都提倡强调合作交流精神。这种合作交流不止是在国家之间,也发生在各领域、部门单位之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需要充分的合作交流,以达到优势互补。

为了解决石窟保护中的各种技术难题,龙门石窟先后与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开展文物保护、考古等诸多方面的合作研究。与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合作成立了文化遗产保护龙门基地、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合作成立了石质文物保护研究基地等研究保护平台,扩大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龙门石窟与中国地质大学合作,研发的新型无机灌浆堵漏材料,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并通过专家会论证。同期开展的国家级合作研究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凝结水在石灰岩表面形成机制的研究”以及国家文物局课题“碳酸盐石质文物定量分析与评价系统研究”等。

参考文献:

[1] 陈映红.从文化遗产日看文化遗产保护―――以广西为例[D].广西文化厅,2009.

[2] 王宇.现代性与文化遗产保护[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3] 冯.浅谈洛阳龙门石窟风景区遗产资源旅游苑⒗用与保护[D].山西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