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9: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

篇1

县政府部署“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以后,我单位非常重视,立即开会研究,学习上级文件,认真组织规划,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领导机构

农业农村局成立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专班,实行责任分工,通过收集资料,下乡调研,征求意见,开门问策,进行科学谋划。

二、制定工作思路

根据县政府“十四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工作的规划思路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以项目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特色产业发展、深化农村改革为重点,以“6个提高”为目标(1、提高农产品质量,2、提高产业效益,3、提高生产效率,4、提高农民素质,5、提高市场竞争力,6、提高农民收入),以“十大举措”为抓手(1、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行动。2、实施高效种养业发展行动。3、实施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4、实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行动。5、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行动。6、实施农业产业强镇培育行动。7、实施数字农业建设行动。8、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9、实施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行动。10、实施农业科技支撑行动。)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三、工作开展情况

目前,“十四五规划初稿已出,全局集体讨论了2次,征求意见稿已改了3次,初稿紧密结合《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河南省《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意见》,结合我县特色优势产业,结合乡镇、村、干部群众的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初稿共分五个部分(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三)发展方向(6化

1布局区域化,2生产标准化,3经营规模化,4发展产业化,5方式绿色化,6产品品牌化);(四)发展十大举措;(五)保障措施;共计谋划58个项目,其中动植物保护工程7项,农业生态环保工程1项,蚕菌业1项,人居环境8项,水产品2项,农业病虫害防治2项,菜蓝子工程2项,中药材1项,现代农业7项,发展集体经济2项,高标准农田2项,农产品冷链物流1项等,总投资xx亿元。

四、存在问题:

篇2

一、抓好粮食稳产增产机械化保障工作

(一)加快补齐粮食生产机械化短板。围绕水稻机械化插秧、玉米籽粒机收、马铃薯机播机收、秸秆粉碎还田等薄弱环节,分区域组织开展培训指导和示范推广活动。加快应用川粮油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推广精量播种、高速移裁、深施肥、高效植保、低损收获、智能烘干、初加工、精深加工、存储及冷链物流等短板弱项装备。

(二)推进粮食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减损提质。加强粮食机播、机收技术指导,严格落实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机收减损技术指导意见和操作规范。大力宣传和推进作业质量标准,督促企业改进播种、收获机械产品。开展粮食烘干能力建设调研,推进粮食产地烘干减损。

(三)加强机械化救灾防灾能力建设。根据我市自然灾害发生规律和特点,制定机械化救灾防灾行动方案。推动本地农业机械保有数量和类型结构满足本地区救灾防灾需要。加强农机手应急救灾防灾技能的培训、机械化救灾防灾工作调度和应急救灾防灾演练。

二、有力推动农机化发展转型升级

(一)编制好“十四五”农机化发展规划。参与起草《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并按照规划逐步落实。

(二)推进“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争创行动。实施以“良机”为牵引,良田、良种、良法、良制“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建设行动,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离田、化肥农药精施、残膜回收等绿色高效机械化技术装备,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选育一批“宜机化”作物品种,推广一批“宜机化”栽植方法,总结示范一套“宜机化”经营机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宜机化改造典型案例和“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典型案例。

(三)做强农机化产业群产业链。依托现代农业发展工程、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涉农项目资金,大力培育“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向上级推介典型案例。健全农机经营、农机维修及零配件供应、技术培训等供应链。

(四)加强农业机械化指标体系研究和行业发展监测。强化农机化发展统计管理工作指导,提高农机化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加强农机作业成本效益动态监测,开展农机化形势分析。

(五)推进“机械化+数字化”发展。逐步推广应用手机App、人脸识别、补贴机具二维码管理和物联网监控等技术,尝试推行农机购置补贴全流程线上办理。

三、推动农机化发展重大政策落地

(一)进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高质量实施。及时制定本级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并农机购置补贴额一览表,实施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二)全面开展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落实《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全覆盖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落地,指导各地优先扶持粮食生产机具报废更新,加快老旧收获、插秧、植保、脱粒等机械淘汰升级。

四、推进农业机械化基础建设

(一)持续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全面达到“宜机作业”要求。支持丘陵山区开展机耕道路建设,提高农机作业通达度。鼓励各地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粮食烘干、仓储加工、机械化育秧、机具库棚和机耕道等基础条件建设,推动农机维修社会化服务网络建设。

(二)大力发展农村机电提灌。大力争取省级提灌站建设财政资金和地方安排的本级财政资金、整合涉农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大力推进标准化提灌站建设,加快老旧提灌站升级改造,在现代农业园区推进智慧灌溉,2021年更新改造提灌站10座以上。

篇3

—学先进、找短板、理思路、定目标

根据《关于在全区开展“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发展再攀升”大讨论活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和这次培训班具体安排,认真学习了方针书记在赴海安考察学习交流会上的讲话摘要和在会商“三再”大讨论活动方案会议上的讲话精神,重点围绕“十直面、十直言”展开讨论,结合工作实际,深化思想认识,寻找自身短板,探寻发展路径,把准奋斗目标。

一、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要敢想敢试,苦干实干。因此,要敢于正视自身发展短板,要走出去学先进,学标杆,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

二、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领导下的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充分发挥村两委会的基层社会管理职能,实施“党建+治理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立足现有特色和基础,创新思维,主动出击。找政策,找项目,充分发挥村社合一,万企联万村的合作模式,寻找村级经济增长点和村民增收的新途径。

四、科学认识民生问题。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民生问题,从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活环境、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居家养老、文化娱乐等需求问题着手,让人民群众的生活随着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得到持续的改善和提高。

篇4

统筹城乡公交发展,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改善域乡居民出行环境,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设现代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也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观,构建和谐的大势所。根据借鉴管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宝贵经验和先进做法,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深入借鉴和XXX县“一元公交”典型做法,结合“十四五”规划,结合工作实际,整合优化现有交通资源,推进城乡一体化公交,优化城乡客运公交线路,提升服务质量,为广大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经济、舒适、绿色的出行服务,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维护社会稳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四好农村路”创建提供优质的交通基础保障。

二、**城乡客运公交公司基本情况

**城乡客运公交公司注册成立于XX年X月,注册资金X万元。公司隶属于县交通运输局国营企业,与县客运站合用办公场地和停车场地,公司现有X名在职员工,其中:管理人员X人,办公室职人员X人、安全员X人、维修员X人、后勤X人,聘用兼职财务人员X人,驾驶员X人,共计X人。

(一)城市公交方面。**现开通XX条城市公交线路,投入营运车辆XX辆,设置站点X个,覆盖医院X所,学校X个,政府及各部门。单车日均行驶里程X公里,设置票价XX元。线路日均营业额约XXX元。

(二)乡村公交方面。**现开通城乡公交线路XX条,其中:XX路设置站点XX个(XX村—XX村),投入营运车辆XX辆,实行票价X元,单车日均行驶里程约X公里,线路日均营业额约XXX元;XX路:设置站点XX个(XXX(XX村、XX村)XXX),投入营运车辆XX辆,实行票价XX元,单车日均行驶里程约为XX公里,线路日均营业额为XXX元。城乡客运的开通,有效的缓解了群众在乡、村与县城之间出行的困难。

三、存在的困难

(一)公交公司现有的营运车辆,营运期现均已超过XXXX年,目前面临车辆老化,维护成本激增,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及开发新的线路等需求,亟待更新车辆。

(二)由于公交公司与客运站共用停车场,缺少自己的停车及维护场地,对今后建设新能源电动车的场地造成一定的影响,需上级协调解决公交企业的办公及停车、检修维护场地。

(三)新能源电动车是今后城乡客运公交用车的主流选择,目前**城乡客运公交公司仍在使用天然气型公交车,由于公交公司财力有限,在购买新型电动车辆方面需要县财政的支持。

(四)目前,公交公司目前只有位XXXX名安检员,还缺安检员XXXX人。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积极同政府对接,寻求政策支持,通过政策引导,解决好农村客运班线与现有公交线路相冲突的突出问题,面向社会寻求投资,进一步扩大城乡客运运营里程及规模。

(二)建立财政保障体系,城乡公交是社会公益性事业,需要政府财政的大力扶持,XXXXX局将积极做好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发展规划,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尽早获得批复。

篇5

为加强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结合我镇消防安全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整治目标

通过三年时间,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精准治理,深入推进打通消防生命通道、重点场所治理、突出风险整治、重点行业管理和消防基础建设等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风险,全面提升消防信息化管理能力、公民消防安全素质,建立完善从根本上消除火灾风险隐患的消防管理责任链条、火灾防控体系、监测预警机制,推动消防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发展。

——消防安全突出隐患有效根治。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治理,全面打通消防生命通道,集中整治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危险化学品企业、人员密集场所、“九小”场所、老旧场所等场所领域的消防安全突出风险隐患。2022年底前,全镇消防安全突出风险隐患有效根治。

——消防治理责任机制明显加强。全面推行行业消防安全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建设,重大火灾隐患政府挂牌督办、行业集中约谈、社会曝光警示机制更加完善,火灾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全面落实,社会单位自主评估风险、自主检查安全、自主整改隐患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

——火灾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升。建立健全风险研判、精准治理、源头管控的火灾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全面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信息化技术,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实时化、智能化评估消防安全风险。2022年底前,火灾监测预警预报平台基本建成,差异化精准监管全面推行。

——全民消防安全素质明显改善。全民消防安全素质提升工程全面实施,消防安全纳入主要行业领域职业培训内容,推动企业单位建立常态化全员消防培训制度,重点人群分级分类培训全面落实。2022年底前,实现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明显提升。

——社会消防安全总体环境全面优化。2020年至2022年,火灾总量和亡人数量总体下降,较大火灾事故有效控制,重特大火灾事故根本杜绝,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社会消防安全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显著增强。

二、主要任务

(一)开展六个方面重点整治,集中解决突出风险隐患。

1.实施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

(1)单位和新建住宅小区按标准划线管理。组织公共建筑以及新建住宅小区的管理使用单位,按标准对消防车通道逐一划线、标名、立牌,实行标识化管理,确保消防车通道畅通。2020年底前全部完成。规划所要将新建住宅小区消防车通道标识化管理纳入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消防验收以及备案抽要内容。

(2)老旧小区实行“一区一策”治理。规划所、专职消防队对辖区老旧小区进行摸排梳理,结合老旧小区的建成年代、建筑高度、周边环境、道路管网等方面情况,按照“先急后缓”原则,结合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打通消防“生命通道”。

(3)加强综合执法和联合管理。派出所、规划所、安监站、专职消防队每月组织开展一次联合治理。依法查处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等违法行为过程中,需要查询机动车所有人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的,XX交警中队予以积极配合、及时提供。

2.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整治。一是严格落实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有关规定要求,探索建立并推行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履职承诺制度及高层建筑“楼长”制度;二是采取管理使用单位自查或聘请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等方式全面排查测试高层建筑室内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指导高层建筑管理使用单位建立维护保养制度,鼓励聘请消防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消防设施维保工作,逐栋解决消火栓无水以及消防供水不足、压力不够等问题;三是管理使用单位全面自查高层建筑电缆井、管道井防火封堵不严等问题,逐项登记整改修复;四是每栋高层公共建筑和每个高层住宅小区依托社区网格员、保安人员、管理使用单位人员、志愿者等力量,建立一支微型消防站队伍,配齐配全消防器材,开展实战演练。

3.开展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综合整治。一是建立消防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开展自查评估,全面落实重大消防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二是依据规范和行业标准组织更新改造老旧消防设施器材,确保完好有效;三是依法建立完善企业专(兼)职消防队,建立安全事故工艺处置队或工艺应急处置机制,加强贴近实战的技能训练和综合演练,优化事故工艺处置措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制定工作方案、投入专项经费、明确工作责任,利用三年时间,分步完成重大消防安全风险管控、老旧消防设施改造、企业消防力量建设三项任务。

4.开展“九小”场所及老旧社区消防安全综合整治。

(1)抓好“九小”场所突出风险治理。组织综治网格员、公安派出所民警、专职消防队员等力量,运用“九小场所”登记管理系统逐类场所、逐类风险进行登记排查,分类建立台账;各有关站所督促所属行业小场所开展自主登记并自查隐患。对发现的火灾隐患和违法行为,采取行政处罚、约谈警示、挂牌督办等措施,并通过落实合用场所“4+1”、沿街店面“3+1”等物防技防举措,逐一督促整改到位;对问题突出的开展联合执法,形成整治合力。2020年9月底前,以街道为单元,全部排查完毕,做到底数清、情况明。2021年底,“九小”场所突出隐患有效整治。2022年,建立有效的“九小”场所消防安全监管机制。

(2)抓好老旧社区突出风险治理。针对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等突出风险,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分类施策、分类整治,组织升级改造消防设施,推动落实基层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有效改善消防安全条件。2020年起,逐年将老旧社区消防风险治理列入实事工程、民生工程,每年督办整改一个老旧社区火灾隐患问题。2022年,以街道为单位,老旧社区基本落实火灾风险差异化防控措施。

5.开展新材料新业态消防安全综合整治。

(1)抓好电动车突出风险治理。市场监管分局要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生产、销售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以及改装电池行为。专职消防队要对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各村(居)委会要牵头推进居民住宅区尤其是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居民区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停放场所的增设工作;规划所要将住宅区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停放场所纳入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消防验收以及备案抽要内容。

(2)抓好彩钢板建筑突出风险治理。自然资源所、城管队、规划所要对人员密集场所、施工现场违规搭建、违规采用易燃可燃材料的彩钢板房开展专项检查,每年依法组织整改一批、拆除一批。

6.开展乡村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加强对小微企业等乡村新兴产业消防安全评估和管理,集中治理消防管理责任不落实、消防设施不足、消防培训不到位等突出问题。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房改、水改、电改、灶改、路改等工作,有计划地改造防火间距不足、木结构建筑集中连片的村庄,加快乡村电气线路、炉灶等用火用电安全改造升级,重点要对乡村住房内堆垛柴火、稻草以及独居老人住房与灶台未分隔设置的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和有效治理,有效降低乡村火灾风险。持续深化消防安全扶贫工作,加强乡村地区“老幼病残”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等特殊人群居住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宣传。

(二)推进重点行业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

开展行业单位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组织行业单位开展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和达标创建活动。镇消防专职队要发挥综合监管作用,加强工作检查协调,提供消防技术服务。2020年,组织对学校及幼儿园、养老服务机构、文化娱乐场所、宾馆饭店、大型商场超市及农贸市场、卫生院、宗教活动场所、文物建筑等行业单位集中开展排查整治,列出隐患整改计划,明确整改时限,及时消除火灾隐患。2021年,全面推广典型经验做法,50%的行业单位落实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2022年,行业单位突出火灾隐患基本整改完毕,有效落实行业标准化管理,社会单位自主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三)不断夯实火灾防控基础

1.加强专职消防队站建设。到2022年,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乡消防救援队站体系。

2.加强消防装备建设。对标“全灾种、大应急”的任务需要,坚持快补短板、优化结构的原则,按国家标准配齐配强各类攻坚及专业装备,完成各类器材装备的统型建设,强化器材装备的信息化、全寿命管理。

3.加强消防水源建设。按照“快补旧账、不欠新账”原则,加快推进城镇市政消火栓建设,并督促供水单位加强市政消火栓的维护保养。2020年,圩镇新增建设消火栓6个,全圩镇消火栓达到10个。

(五)实施消防安全素质提升工程。

1.加强消防安全素质教育。镇宣传办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司法所加强消防普法宣传的指导协调和督促落实,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内容;学校将消防知识纳入中小学、幼儿园教学内容课程。

2.加强重点人群分级分类培训。结合“一警六员”消防基本技能实操实训,分批次、分类别组织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社区民警、村(居)委工作人员、网格员、安保人员、管理单位人员、重点单位员工、小企业主等重点人群开展消防教育培训,2022年底实现全覆盖培训。企业单位建立常态化全员消防培训制度,落实入职必训、定期培训、转岗轮训等要求,全面提升员工消防安全意识。

3.开展消防安全宣传体验教育。按照《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标准》要求,依托各类安全宣传教育资源,持续推进“一警六员”消防体验站。

三、整治步骤

从即日起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6月)。

按照镇安委会统一部署,启动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各村(居)、各有关站所结合实际制定本地、本站所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治理目标、重点任务、责任分工、工作措施、治理时限等内容,全面做好本村(居)、本站所行动的部署发动。

(二)排查整治(2020年7月至12月)。

各村(居)、各有关站所对本行业消防安全风险隐患全面排查,建立问题隐患和整改责任“两个清单”,明确排查时间表、整改路线图、工作责任人,积极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确保各项排查任务精准推进落实。

(三)集中攻坚(2021年)。

各村(居)、各有关站所对照前期排查的“两个清单”,坚持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细化各项治理举措,实施差异化整治。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全面落实政府挂牌督办和跟踪整治,强化政策支持,配套资金保障,确保按时整改销案,达到预期治理效果。

(四)巩固提升(2022年)。

各村(居)、各有关站所结合实际,在推进消防安全突出风险隐患整改的同时,分析共性问题,研究治本之策,因地制宜出台一批配套举措、形成一批经验做法,建立健全本地区本行业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风险的系统性、机制性治理举措,提升整体治理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村(居)和相关站所要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对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进行研究部署,明确各项任务责任主体。

(二)强化监督执法。

对排查过程中发现的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舆论等手段,依法采取罚款、临时查封、责令“三停”、行政拘留等措施,逐个督促落实整改,始终保持火灾隐患整治的高压态势。

(三)强化统筹推进。

要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结合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行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重点工作,整体规划部署本地消防工作,保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因情施策,针对不同行业领域特点,研究采取差异化的工作举措,提供相应的治理政策支撑,确保治理实效。

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

(消防)

序号

整治项目

整治内容

突出问题

责任单位

整治要求

完成时间

1

开展七个方面重点整治

实施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

单位和新建住宅小区按标准划线管理

单位和小区消防车通道被占用、堵塞、封闭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公共建筑以及新建住宅小区按标准对消防车通道逐一划线、标名、立牌,实施标识化管理;未完成的实行政府挂牌督办整改。住建站所将新建住宅小区消防车通道标识化管理纳入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消防验收以及备案抽要内容,支持已建成的住宅小区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中支取消防车通道改造划线费用,督促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对住宅小区消防车通道实行标识化、规范化管理。2020年底前未完成的,政府挂牌督办整改

2020年底长期坚持

2

老旧小区实行“一区一策”治理

多数老旧小区为开放式小区,没有物业公司管理,加上初期规划不足及后期调整滞后,消防车通道被占用、堵塞、封闭现象大量存在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结合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制定实施“一城一策、一区一策”消防车通道治理方案,完成2020年治理任务,2021年底前,全部老旧高层住宅小区完成消防车通道治理。其他住宅小区利用三年时间分类分批督办整改。

2022年底长期坚持

3

开展七个方面重点整治

实施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

加强规划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初期规划不足,停车场、停车位、停车设施配置数不够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将新建停车场列入“十四五”相关规划;列出三年工作计划,新建一批公共停车设施;严格落实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有关标准要求

2022年底长期坚持

4

优化停车资源管理使用

停车场、停车位、停车设施等停车资源少,老旧住宅小区“停车难”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建立完善弹性停车、错时开放、潮汐停车、共享停车等政策机制;老旧住宅小区周边的路侧停车场等公共停车设施,对老旧住宅小区居民实行优惠停车;对于没有物业管理的老旧住宅小区,引进专业停车管理公司,合理利用空间规划建设停车位

2022年底长期坚持

5

加强综合执法和联合管理

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依法查处违法行为;与公安交管站所共享机动车所有人身份信息及联系方式,建立联合执法管理机制

2022年底长期坚持

6

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整治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消火栓管网无水或消防供水压力不足;电缆井、管道井防火封堵不严;使用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微型消防站建设不符合要求

各乡镇政府;县住建、消防救援及其它有关行业主管站所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2020年

排查登记的电缆井、管道井防火封堵不严、消防供水不足、压力不够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改,建立完善消防管理机制

2021年

打造示范引领单位,推动市政府出台《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全面优化提升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能力水平

2022年底长期坚持

7

开展七个方面重点整治

开展地下空间消防安全综合整治

地下空间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不明确;擅自改变建筑结构和使用性质;消防通道、安全出口被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设施设备损坏;违规用火用电用气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全面排查测试,清理占用堵塞封闭问题,依法查处违规行为,建立问题隐患清单和整改责任清单,制定地下空间消防安全三年整治计划,重点督办整改一批地下空间严重问题

2020年

排查登记的地下空间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改,建立完善消防管理机制

2021年

全面优化提升地下空间消防安全能力水平

2022年底长期坚持

达标率达到80%以上。

2021年

达标率实现100%。

2022年底长期坚持

8

开展七个方面重点整治

开展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综合整治

工艺设备复杂,火灾风险高,爆炸危险性大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建立消防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更新改造老旧消防设施器材,建立完善企业专(兼)职消防队,探索应急资源共享和应急联动机制。石化企业列出三年计划,分年度开展重大消防安全风险管控、老旧消防设施改造、企业消防力量建设。

2022年底长期坚持

9

开展七个方面重点整治

开展“九小”场所及老旧社区消防安全综合整治

抓好“九小”场所突出风险治理

点多面广,普遍存在安全投入少、硬件设施差、安全管理水平低、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差等问题;基层监管力量不足,监管盲区较大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逐类场所、逐类风险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分类建立台账

2020年9月

对发现的火灾隐患和违法行为,采取行政处罚、约谈警示、挂牌督办、媒体曝光、信用惩戒等措施,落实合用场所“4+1”、沿街店面“3+1”等物防技防举措,逐一督促整改到位;对问题突出的要开展联合执法,形成整治合力,年底突出隐患有效整治

2020年

建立健全“九小”场所消防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2022年底长期坚持

10

抓好老旧社区突出风险治理

建筑耐火等级低;消防水源不足;消防设施缺失;疏散通道不畅通;防火分隔不到位;电气线路老化;易燃可燃材料装修多;私搭乱建,“三合一”现象普遍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镇棚户区改造,将老旧社区消防风险治理列入实事工程、民生工程,分类施策、分类整治,督办整改一批老旧社区火灾隐患问题

2020年

落实火灾风险差异化防控措施

2022年底长期坚持

11

开展七个方面重点整治

开展新材料新业态消防安全综合整治

抓好电动车突出风险治理

违法违规生产、销售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以及改装电池;违规停放、充电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组织开展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宣贯;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生产、销售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以及改装电池行为,建立公布曝光、联合管理机制;出台居民住宅区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停放场所政策意见,作出三年规划建设部署,2020年,对需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停放场所进行排查,摸清底数

2020年

50%的居民住宅区落实电动自行车集中管理要求措施

2021年

居民住宅区全部落实电动自行车集中管理要求措施

2022年底长期坚持

12

抓好彩钢板建筑突出风险治理

在人员密集场所、施工现场违规搭建、违规采用易燃可燃材料的彩钢板房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对违规使用彩钢板房开展专项检查,每年依法组织整改一批、拆除一批

2022年底长期坚持

13

开展七个方面重点整治

开展新材料新业态综合整治

抓好物流仓储场所突出风险治理

底数不清、消防安全情况不明;消防管理责任不落实;公共消防设施有短板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组织对辖区物流仓储场所开展一次全面排查检查,摸清底数,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分析评估本地物流仓储场所消防安全风险,强化行业消防管理措施,明确和落实物流仓储场所集中区域的消防管理责任,完善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2022年底长期坚持

14

开展七个方面重点整治

开展乡村消防安全综合整治

抓好乡村火灾隐患突出风险治理

乡村新兴产业消防管理责任不落实、消防设施不足、消防培训不到位;传统村庄防火间距不足,木结构建筑集中连片,火灾冈险高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相关地区加强对乡镇工业园、特色小镇、小微企业等乡村新兴产业消防安全评估和管理,集中治理消防管理责任不落实、消防设施不足、消防培训不到位等突出问题。结合乡村房改、水改、电改、灶改、路改等工作,有计划地改造防火间距不足、木结构建筑集中连片的村庄,加快乡村电气线路、炉灶等用火用电安全改造升级,有效降低火灾风险。持续深化消防安全扶贫工作,加强乡村地区“老幼病残”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等特殊人群居住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宣传

2022年底长期坚持

15

推进重点行业标准化管理

加强重点行业标准化管理

行业站所消防安全监管责任不落实,管理不规范,工作机制不健全;行业单位火灾隐患整治不彻底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2020年

全面推广典型经验做法,50%的行业单位落实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

2021年

行业单位突出火灾隐患基本整改完毕,有效落实行业标准化管理,社会单位自主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2022年底长期坚持

16

不断夯实火灾防控基础

加强消防站点建设

消防站点布局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队站欠账率较高,辖区保护盲区较大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完成消防栓6个,达到10个。

2020年

按照省、市政府年度消防工作目标任务执行

2021年

按照省、市政府年度消防工作目标任务执行

2022年

17

加强消防力量建设

城乡消防服务不均等,消防力量占地区人口数低于国家平均水平,远低于国家标准要求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建精建强国家综合消防救援力量;加大专职消防队伍征招力度,到2022年,实现各类队站满编执勤;加强社区、单位微型消防站和其他社会志愿消防力量建设。将各类消防力量纳入119指挥中心统一调度指挥,建立完善联勤、联训、联调、联战“四联”机制

2022年底长期坚持

18

加强消防装备建设

对标“全灾种、大应急”的职责,各类攻坚及专业装备缺配,装备结构有待优化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坚持快补短板、优化结构的原则,着眼城市主要灾害类型特点,按国家标准加快配备各类攻坚及专业装备。到2022年,基本形成与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相适应,与消防救援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能力相匹配的装备体系

2022年底长期坚持

19

不断夯实火灾防控基础

加强消防水源建设

消防水源与城乡建设不同步,覆盖盲区大,因消防供水不足导致初期控火不及时,小火酿成大灾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结合老城改造、新城区开发、工业园区和特色小镇建设,按照“快补旧账、不欠新账”原则,加快推进城镇市政消火栓建设,并督促供水单位加强市政消火栓的维护保养。消火栓完好率不低于98%

2022年底长期坚持

20

加强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建设

现有消防信息化实战指挥能力与“扁平化、可视化、精准化、智慧化”要求仍有差距,各级指挥中心软硬件建设滞后,当前接处警效率不高,灾害信息采集、分析、展示能力不强,各级信息资源掌握不一致,辅助指挥决策效能不佳,指令传输手段、范围单一,移动作战指挥终端应用不足;应急通信体系不够完善、机制还不健全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按照“扁平化、可视化、精准化、智慧化”的要求,对消防接处警系统智能化改造,打造智能指挥系统和智能指挥中心,按标准配齐关键通信装备,定期开展“多站所、多力量”通信演练。完成公安三台合一切割和消防接处警系统智能化升级改造,市级指挥中心完成实战化升级改造

2020年

畅通各社会联动单位的指挥平台对接,推动形成政府主导、多站所联合应急并资源高度共享的指挥平台体系并实现五级贯通

2022年底长期坚持

21

不断夯实火灾防控基础

推进乡村公共消防基础建设

乡村消防专项规划不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应急救援能力不足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依托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实施,将乡村消防工作纳入总体规划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研究完善乡村消防专项规划,同步推进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针对不同地区建筑特点、生活习惯,配置适合乡村地区使用的消防器材装备,逐步解决乡村电气线路老化、敷设不规范等问题,明确乡村消防基础设施的管护责任,做到“建管一体”。2022年,乡村消防安全条件明显改善。

2022年底长期坚持

22

提高消防信息化防控水平

建成“智X119”消防大数据中心

平台建设混乱无序、数据不能兼容共享,未按“四个统一”和“共建共享”工作要求建成财政分级保障、统一运维的“智X119”消防大数据平台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建成全省统一的“智X119”消防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和县级“智X119”消防物联网运维中心,并融入政府的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出台运维管理办法,明确县级财政保障标准

2021年

23

推进消防物联网规模化应用

消防物联网规模化应用程度不高,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高层公共建筑自动消防设施未完成物联网改造;NB-IoT终端连接规模量级低;消防安全重点行业未建立物联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市场化推广规模化应用机制不健全,“智X119”品牌示范区建设滞缓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重点场所消防设施实施物联网改造升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高层公共建筑自动消防设施完成物联网改造。在老旧高层建筑、学生(员工)集体宿舍、养老福利机构、集贸市场、群租房、棚户区、“三合一”场所和其他“九小”场所普及应用智能独立火灾(可燃气体)探测报警器。在寄宿制学校、员工集体宿舍、医院等电气火灾高风险的人员密集场所安装使用智慧安全用电装置。消防维保服务企业建立消防维保物联网监控系统,对所服务项目的消防设施运行、故障报警等进行实时监控,规范消防维保服务工作流程,提高维保服务质量。打造一批消防物联网规模化应用示范区,卫健、教育、民政、文旅、邮政、石化、电力、燃气等重点行业建立物联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全县NB-IoT终端连接数不低于15万个

2020年

消防领域物联网连接规模分别实现50%以上增幅

2021年

消防领域物联网连接规模分别实现50%以上增幅

2022年

24

提高消防信息化防控水平

加强基层消防管理信息化共建共治

消防工作未能有机融入基层综合治理体系,基层站所管理服务资源未整合,基层消防管理体系未构建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基层综治、社区、网格等信息化管理平台嵌入消防安全管理模块,消防工作纳入基层网格信息化管理平台

2022年底长期坚持

25

实施消防安全素质提升工程

加强消防安全素质教育

全民消防安全意识不高,火灾防范、应急处置及逃生自救等消防常识缺乏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县委组织站所、宣传站所,县委党校(行政学院),司法行政机关、教科体、人社站所,按职责组织实施消防安全素质教育

2022年底长期坚持

26

加强重点人群分级分类培训

重点人群消防基本技能不高,企业单位常态化消防培训制度不健全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分批次、分类别组织重点人群开展消防教育培训。制定企业单位常态化全员消防培训制度

2022年底长期坚持

27

开展消防安全宣传体验教育

群众对消防安全常识、应急处置及逃生自救等常识缺乏亲身经历和体验,消防科普教育场所匮乏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篇6

——陆良县水务局多措并举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农村饮水安全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在中央、省、市的关心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陆良县水务局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饮水保障和饮水安全,着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助力脱贫攻坚。在完成水源点建设、水资源供应的基础上,全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打通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让农村群众吃上干净、安全、放心的饮用水,享受与城市居民“同质、同服务”的供水待遇。

一、工作目标

深刻汲取宣威海岱旧屋村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教训,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覆盖排查整治,确保各乡(镇)、街道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有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

二、供水设施及水源工程现状

截止2020年7月底,全县共建成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211件(其中:千人以上85件,千人以下126件),分散式供水24523件,主要解决全县7个镇、2个乡、2个街道办、1个华侨管理区,137个村(社区),579个自然村63.87万人口(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251户、38662人<2020年脱贫1974户、5675人>)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

全县拥有水资源总量19.21亿m3,其中:地表径流17.29亿m3(本县径流8.54亿m3,南盘江经响水坝过境水量8.6亿m3,石林、师宗入境水量0.15亿m3)、地下储水量1.92亿m3,人均拥有水资源量2840m3。现有水库204座,总库容2.37亿m3。其中:中型水库7座,总库容1.18亿m3;小(一)型水库21座,总库容7201万m3;小(二)型水库176座,总库容3899万m3;小坝塘381座,中型河闸8座,小型河闸349座,小水窖21903口(其中:龙海乡9100口、活水乡11286口、召夸镇1363口、马街镇154口),浅井2620口,有抽水站475座,装机2.74万KW,有26件引水工程,有机井82眼。

按照云南省水利厅、云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云南省健康卫生委员会《关于修订我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的通知》要求,目前全县农村集中式供水率达92.37%,自来水普及率达85.27%,所有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均达95%以上,集中式供水工程水量每人每天可用水量70升,分散式供水每人每天可用水量40升且取水方便程度均满足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水平距离不超过800米,垂直距离不超过80米的要求。

三、主要做法

县水务局立足全县农村安全饮水工作目标,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强化技术支撑、建设人饮安全保障基础设施,完善管理机制、加强运行监管,多措并举全面保障饮水安全。

(一)从统筹谋篇到布局,筑牢饮水供应桥头堡。一是推进芳华普山水库引水入城项目,缓解青山工业园区企业供水保障压力。二是完成松山水厂工程建设,解决中枢、板桥、华侨农场三个片区及青山工业园区61071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三是扎实推进大石桥水厂工程建设,解决大莫古全镇12个村(社区)以及工业园区太平哨片区54300人饮水问题。四是认真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排查及问题整改工作。自2019年7月宣威海岱鲁河旧屋村饮水事件以来,县委、政府成立五个问题排查组,会同乡(镇)、街道对集中供水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开展了两次拉网式排查,对排查存在问题的72件工程按问题清单逐一建立整改台账,共筹资330万元,通过维修管网、水池、泵站,安装净化设施、水表等措施,于12月上旬将所有问题全部整改销号清零。

(二)从查问题到补短板,扫除最后一公里障碍。针对我县农村饮水设施参差不齐、配套不完善、管理不规范、运行不顺畅等问题,县水务局成立五个包保组深入各乡(镇)、街道及华侨管理区,对全县贫困村、贫困户饮水工程及饮水现状进行拉网式排查,通过查问题、定措施、筹资金、补短板,逐一建立台账,做到一问题一清单,一事项一整改。尤其是今年以来,多方筹措资金2146.83万元(其中:申请扶贫资金1400.11万元<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353.01万元、县级财政扶贫资金47.1万元>,乡镇及群众自筹746.72万元)对农村64个饮水项目薄弱环节进行巩固提升改造:①完成191口小水窖建设;②改造800余户小水窖集雨管、“盖”和“锁”;③按月对小水窖、井水等进行消毒处理;④整治水源点环境卫生,消除水源地周边安全隐患;⑤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户一档信息库;⑥有序推进水费收缴工作(截止8月13日,千人以上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费收缴率为96.04%,千人以下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费收缴率为91.49%),以水养水的目标逐步实现;⑦自3月15日开始,陆续对小水窖进行补水;⑧对人饮困难群众送水3200余车次,累计拉水11203立方米;⑨安排89名帮扶干部对2个乡镇4个村委会241户(91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活水龙家水塘38户134人,大莫古阿油铺村111户422人、戛古村41户167人、麻舍所村51户191人)开展“挂包帮、转走访”,派驻5名驻村干部对活水乡龙家水塘、龙海乡核桃村、召夸镇果河村开展驻村帮扶,找出个性问题86个、共性问题13个,均创造条件进行解决,不能解决的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解决;⑩对全县188个水源点进行水质检测,水质检测结果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通过上门服务,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三)从管得好到用得久,撑牢饮水管护长效伞。为使水利工程建成后“有人管、费能收、坏能修”,确保工程项目持续长久发挥效益,在县政府网站公开农村饮水安全“三个责任”,制定了“三项制度”,明确管护责任人及管护职责;印发《陆良县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办法》,指导各乡镇、各供水管理单位健全管理制度,全县135个村(社区)均制定了农村饮水工程水费收缴管养办法十条、农村饮水工程“有事找我”三级责任人限时服务承诺;先后印发了饮水安全明白卡、倡议书等共计3万余份,提高群众节水、爱水、护水意识,自觉参与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中。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小百户镇立足实际,率先成立了专门的管水队伍,以改造入户管网和计量设施为切入点,先后在11个村(社区)对老旧水管进行了改造,安装了智能水表9000余只, “先建机制、后建工程”,走出了一条“建、管、养”融合发展新路子,改管改表的推手作用逐步显现,人饮管护难题逐步破解,撑起了饮水工程长期、良性运行的长效伞。

(四)从吃上水到吃好水,编织饮水安全保障网。在保

证正常供水的前提下,配置净化、消毒、计量设备,提升水质监测和检测能力,从源头上杜绝饮水安全隐患。在此基础上,累计购买20000余瓶消毒片、30余吨消毒药剂用于水源点定期消毒使用,保障了群众的用水安全。

四、工作成效

通过多阶段、多举措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建设,赢得陆良县各级、各部门及人民的认同,群众的饮水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满意度逐年上升。

一是群众饮水安全有效保障。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对集中供水配套了净化消毒设施,分散式供水定期清洗水窖,投放消毒药剂,保障了群众用水安全。

二是群众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变了农村、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卫生习惯,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农户的生活质量。通自来水后,许多农户用上了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等,呈现出了灶台清洁、浴室整洁、厕所干净的新景象。

三是用水方便程度大大提升。以往车拉马驮、肩挑背扛四处找水吃的历史一去不返,减少了群众拉水、挑水的负担,解放了农村劳动力,用水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特别是扶贫开发公司养殖业发展,提高畜产品的品质,同时也为加工业提供了用水保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五、下步打算

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原则,围绕“先地表、后地下,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用水”工作思路,进一步盘活现有水资源,全面动员,采取分片分时段供应等措施全力做好供水保障:

一是以“十四五”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规划为契机,统筹谋划、综合利用好现有水资源。尤其是对现有分散式供水和规模较小、水源水量不稳定、安全保障性较差的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整合,选取蓄水量大、来水稳定的水源进行规模化供水设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季节性缺水问题,进一步增强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

二是千方百计找水源,做足用好备用水源,确保水资源有效供给。要通过工程措施解决供水单一的现状,对已建供水工程进行水源联通,互为备份。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牢固树立水商品意识。长期以来,由于人们认识上的不足,水的商品价值没有得到体现,违背了水的自然规律和市场经济原则,已然成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快改革步伐,加大宣传力度,从建设到使用全过程,要把水商品的属性进一步体现出来,以促进水利工程的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四是立足长远谋发展,进一步“改设施、促管理、求效益”。对新建工程,要紧跟前沿科技,引进一些先进的水处理工艺和设施设备,进一步提升水质;要充分利用“十四五”人饮重点,加大净化、消毒、计量装置等老旧设施升级改造力度;要以水费收缴为抓手,继续完善工程运行管护机制,确保“坏能修、费能收”;要加强供水保障方案及应急预案编制,强化用水调度,针对各乡镇水库、坝塘蓄水情况和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合理调配,充分发挥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篇7

2018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温州市发改委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加快融合发展,打造至美××”的战略目标,以十大责任捆绑攻坚行动为主载体,盯引大项目、打造大平台、营造大环境、保障大民生,各项工作亮点纷呈。现就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思路做如下汇报:

一、2018年工作总结

(一)狠抓项目谋发展,有效投资稳步增长。

一是投资结构逐步优化。2018年1-12月,我市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2.36亿元,增长18.57%,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投资结构中,工业投资增长36.55%,增速高于目标增速;服务业投资、交通投资、民间投资分别增长16.16%、24.1%、12.61%;生态环境和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因大型城市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基本完工并投入使用,增长27.85%,增速大幅提高。二是省市重点项目完成较好。去年我市本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10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8%,续建类项目完成率达122%,66个项目实现开工,开工率达到115.8%。其中,45个温州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3.9亿元,完成率148.9%,已提前完成全年任务;14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7亿元,完成率112.6%,超序时进度12.6个百分点。全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温州分会场在我市滨海高新产业园区成功举行,我市13个项目参加开工仪式,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均居温州各县(市、区)第一位。四批次集中开工活动大大推动了我市项目开工建设进度,全市57个开工类项目已开工54个,开工率95%。三是项目谋划积极推进。精心谋划2019年全市重点项目,初步梳理项目358个,其中续建类109个,开工类59个,争取开工类70个,研究类120个,项目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提升。包装3个项目申报列入今年省重大产业项目,同时谋划一批后备项目。

(二)创新重大项目闭环机制,项目盯引成效凸显。

出台《××市重大产业项目推进工作指引》,创新建立重大项目全过程闭环机制,实行项目谋划全方位指引、全过程跟踪督考,有效推进“省市县长项目工程”落地,得到冯飞常务副省长和陈伟俊书记的批示肯定。一在前期谋划上,建立重大项目“靶向招商地图”。盯引了投资超20亿元的瑞立、瑞明等两个汽车零部件产业项目,总投资24亿元的华峰温商回归项目成为温州“首个列入、首个落地”的省重点盯引清单项目,聚焦打造汽车高端部件及新能源汽车千亿产业集群、“数字经济强省”的××板块、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二在中期盯引上,建立重大项目“三级捆绑机制”。实行书记市长领衔盯,镇委书记、镇局长具体盯,营商专员跟踪盯等专项工作机制,确保各大项目落到实处。2018年谋划书记市长项目21个、镇委书记和镇(局)长项目71个,

9个列入温州市县长项目,其中5个列入省“152”项目清单,9个温州市县长项目中,已开工建设项目6个,另外3个项目在2019年上半年争取落地。三在后期落地上,建立重大项目“集成服务机制”。具体是打造“最多跑一次”升级版,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统领,联动推行“标准地+”改革、营商专员保姆式服务、政府购买服务代办、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涉企执法备案等集成服务,推出“亲清联系卡”,企业投资工业类项目实现“开工审批7天、竣工验收30天”。还制定出台了《××市重大产业项目推进工作指引》,建立市级项目前期库,明确项目从谋划到落地的全方位指引,将重大产业项目谋划和前期推进工作以高权重列入综合考绩,实行全过程跟踪督考。

(三)全力推进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取得实效。

一是着力构建“万千”大平台。依托滨海高新产业园,通过出城入园模式“裂变一批”,产业链招商模式“招引一批”,落地全产业链项目3000多亩,落地项目32个,其中5个超20亿元项目、9个超100亩项目,将成为××产业高端化发展的主引擎。二是新兴产业培育加快提速。围绕构建“高端汽车部件及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数字经济+工业机器人”的产业集群,在20亿、50亿级重大产业项目上求突破。率温州率全市之先开展数字经济课题研究,制定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视客控股成为国内VR龙头企业,引入七大数字经济项目。加快丁山二期新材料产业园建设,推动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海尚机器人关节减速机技术国际领先、金石机器人项目获行业最高金球奖、绿欧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项目落地开工,特种消防机器人等一批项目正在对接,有望打造成为××战新产业新集群。三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季度,我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50.98亿元,同比增长9.4%,比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分别高1.4、2.5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7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8.4%,三次产业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6∶45.2∶52.2调整为2.5∶42.3∶55.2,完成服务业投资233.7亿元,同比增长9.6%,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84.9%,服务业实现税收45.51亿元,占全市税收总收入的50.2%,服务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智慧物流发展势头良好,世界500强普洛斯现代物流园投入使用、韩国SK易瑞物流项目完成供地,易达公用型保税仓获批,阿里巴巴500亩菜鸟物流园区项目前期有序推进。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4%,占GDP的比重达到了55.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1个百分点。去年1-11月,我市47家其他营利业企业完成额14.6亿元,增速24.3%。四是能源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工业固废与污泥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改扩建工程建成并投运;华峰热电联产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年底完工;江南新区泛能网项目完成征地年内将完成招拍挂;××海上风电项目正在积极对接规划调整工作。2018年累计完成淘汰改造80台,超额完成省能源局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地面光伏项目与分布式光伏项目有序推进,新增屋顶光伏装机约0.75万千瓦,家庭屋顶光伏1600余户、装机容量0.35万千瓦,圆满完成省、温州市民生实事任务目标。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一是特色小镇建设再上新台阶。围绕打造温州华商综合发展试验区和区域进口商品集散中心“桥头堡”,基本形成“一园两区三平台”主体框架,先后招引落地超亿元项目8个,集聚知名品牌21家,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小镇跨境贸易成果丰硕,华商回流总部集聚效应明显,服务配套功能日趋完善,侨贸进口商品展销中心、侨贸国际进口商品中心、盛明进口商品精品超市等三大进口商贸中心成功入驻,瓯贸通、赛伯乐、猪八戒、新联等四大外贸平台全面投运,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新模式全面开启。特色装备小镇、汽配智造小镇2个温州市级小镇创建工作进展顺利,积极谋划××本级特色小镇7个,省级、温州、××组团梯队发展格局逐渐形成。二是小城市培育工作有序推进。塘下、马屿小城市培育工作顺利通过省检查组考核验收,马屿镇获得补助资金2500万元,塘下镇获得奖励资金380万元。三是“最多跑一次”跑出新速度。重点围绕审批制度改革和审批服务质量评价工作,顺利完成浙江政务服务网3.0版和审批监管平台2.0+版“双升级”上线运行,实现“三个百分之百”。落实企业投资“开工前100天”工作和温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上线工作并逐步进入常态化运行。在一窗受理、集中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引入“无差别全科受理”审批模式,进一步优化了企业投资项目代办制,得到广大群众企业一致认可。今年以来,共审批类各类批件390件,其中办结企业投资备案116个,投资总额达

197亿元,审查、审批政府投资项目立项类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类项目195

件,总投资额166亿元,按时办结率100%,审批窗口也获市优秀审批窗口流动红旗。四是医共体改革彰显成效。成功列入省首批县域医共体改革试点,率全省之先创新实施“向使用环节要空间”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改革,调价体量居全省各县(市)之首,得到副省长成岳冲、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伟俊肯定。通过实施首轮方案,共腾出空间7789万元,上调医疗服务价格6197万元,将增加医院收益3375万元,降低群众医疗费用1592万元。

(五)深化区域发展协作,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积极对接长三角协作。成功与上海安亭签订安亭·××协同创新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促成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与××质检院进行深度合作,谋划共建安亭·××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飞地创新港”。二是精准对接东西部扶贫协作。突出产业合作,引导民营企业在阿坝县成立2家旅游公司,包装设计4条旅游产品线路,2018年以来已出团9批次300余人次,得到省市援建指挥部充分肯定。强化资金支援。今年共安排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合作资金2500多万元,其中阿坝县2200多万元,重庆涪陵区南沱镇259万元,新疆拜城县帮扶资金75万元。突出劳务协作和人才支援,9月份在阿坝举行××-阿坝贫困人员就业招聘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人员150多人,来××就业人员40多名。在阿坝举办了贫困人员、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培训,参加培训人员约100人次。各项任务基本完成。三是乡村振兴(西部休闲产业)建设全力推进。编制完成了《××市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规划》和《行动计划》,全市计划安排生态西部休闲产业带实施项目73个,计划总投资160多亿元,年度计划30多亿元,其中列入温州市考核项目18个,计划总投资4.68亿元,累计完成5.12亿元,超计划完成任务。截至10月份,我市共完成工商资本下乡(助推乡村振兴战略)40多亿元,完成计划的200%,暂列温州各县(市)区第二名。

(六)不断夯实物价工作,民生工作稳中有升。

一是完成2017年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报告制度。深化实行一年一度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报告制度,按时完成了70家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执行情况报告工作。二是加强价格规范管理。调整××市公立医院首轮医疗服务价格、××至北龙航线客运票价,核定江南邻里佳园公租房和范大桥腾退房租金标准、电信等三个停车场停车收费标准和景祥园等六个小区前期物业服务收费标准,完善《××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有效规范市区机动车停放收费行为。三是强化价格监督执法。进一步畅通价格服务渠道,及时妥善处理各类价格咨询、投诉388件,其中12345市长交办件359件,12358平台受理投诉举报29件,立案查处1件,按时回复率100%。加大房地产市场日常巡查,深入落实温州市房地产调控有关政策,2018年共检查新楼盘21个,确保新售楼盘明码标价到位;同时,纠正了一家房地产企业的违规销售行为,退还消费者销售款5000多万元。开展公共停车场收费检查,出动51人次对市区15处市区公用停车场及道路咪表停车进行了收费检查,有效规范了停车收费行为。

二、2019年工作思路

2019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冲刺之年,我局将紧盯各项考核目标,克难攻坚、狠抓落实,奋力冲刺四季度、科学谋划2019年,实现发改工作谋划更精准、协调更高效、落实更有力。

(一)加强宏观经济分析,提升科学谋划水平。

一是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及时掌握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态势,研究对策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助手;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做好省经济运行网上监测问卷调查任务。二是开展“十四五”规划前期课题研究,着重分析××市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前瞻性、全局性、综合性问题,为“十四五”规划编制奠定基础。三是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围绕××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部署,立足××全局发展,开展推进一批重大问题和重大课题研究。

(二)优化投资结构,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紧盯投资结构。深挖潜力,加快滨海高新产业园新开工项目进度,加快项目进度和土地款补缴入库,努力完成高新技术、交通、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年度目标。积极向上对接,将实际已完成投资额逐步入库,确保完成全年民间投资和服务业投资任务。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紧盯投资进度。强化与财政、国土等部门的深度对接研究工作,逐个项目分析,想方设法做好要素保障工作,确保项目如期推进,按时开竣工。在延续2018年责任捆绑攻坚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解2019年重点建设项目节点任务,特别是交通、农林水利、团块拆改等大项目,加大与各主管部门的协同配合,确保任务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三是坚持政策导向,紧盯项目谋划。抢抓新一轮政策窗口期,对照省152工程、省重大产业项目入库标准,切实谋划一批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等项目。对接上级发改、国土、财政、交通、水利等部门,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省、温州市重点项目计划,省重大产业项目等,争取更多资金和土地要素支持。

(三)持续推进动能转换,着力提高发展质量。

一是加快建设高质量产业平台。编制××市万亩千亿产业规划,重点打造滨海高新产业园区,力争纳入全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创建名单。二是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工作,努力完成装机容量建设任务,推进××市企业和个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三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为契机,努力提升服务质量,深化服务业“质量强市”建设,引导规模以上服务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探索建立“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协同共管的质量共同体,全力挖掘综合体对我市社零批发、其他营利业和服务业税收的贡献度。

(四)聚焦华商产业回归,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是加快“桥头堡”建设。突出重点,对标一流,依托世界华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将侨贸小镇建设成对外开放新窗口、进出口商品集中地、华侨创新创业目的地。二是强化区域合作协同发展。依托安亭镇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以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发展为重点合作领域,促进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转型提升。加强对口扶贫、对口支援工作。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标准地+”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备案制”改革,完善重大项目闭环落地机制,着力优化企业投资营商环境。

篇8

2021年工作计划

2020年以来,当雄县农业农村局积极抓好各项本职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牧业生产指标完成情况

2019年,当雄县总户数10172户,总人数50474人,其中牧业总户数9919户,总人数49683人。截止第三季度各类牲畜存栏53.8534万头(只、匹),其中,牦牛32.0156万头、绵羊15.7742万只、山羊5.6147万只、马4586匹;牲畜出栏3323(头/只),其中,牦牛2394头、绵羊798只、山羊131只;幼畜出生74818(头/只/匹);幼畜成活74257(头/只/匹),成活率99.25%;牲畜死亡8214(头/只/匹),死亡率1.73%;奶产量6789.20(吨);肉产量365.96(吨);山羊绒产量4.55(吨);皮张3761(张)。第二季度当雄县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835元,增速为10.1%(国家统计局拉萨市调查队反馈数据)。

二、重点业务工作开展情况

1、大力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截止2020年6月,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备案登记的各类农牧民专合作组织共有179家,注册资金共计19.65亿元,成员人数1806人,带动农户3473人,带动贫困1358人。2017年至2019年当雄县共计10家合作社被授予“拉萨市级示范社”称号,获得奖励资金为50万元。2019年10家合作社被评为“2018年度拉萨市两创百家示范专业合作社”称号,奖励资金为50万元;1家合作社获得绩效奖励资金10万元;6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获得自营产品销售实体店扶持资金14.8万元。2020年,根据上级要求,我县已申报8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为“自治区级示范社”、申报5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为“2020年度市级示范社”目前正在审核中。

2、改革步伐扎实迈进。截至目前,一是开展2018、2019年清产核资工作。各乡(镇)在2017年度清产核资工作基础上,开展2018、2019年清产核资工作,现处于报表填报阶段并于5月14日下发《当雄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当政发〔2020〕29号文件,为按时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奠定基础。二是全面开展草场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目前,当曲卡镇当曲、曲登村已解决草场纠纷问题;宁中乡曲才与当曲卡镇曲登村因草场纠纷问题目前正在协调中。三是扎实推进郭庆村牧业改革试点工作。郭庆村通过牦牛入股、草场流转和借资保底形式加入到净土牧场,加快牦牛养殖业发展。截止目前,当雄县郭庆村全村共有牧户274户,其中无畜户和卖断户共计36户,牲畜已入股净土牧场的有158户,入股家庭劳动力共计339人(161人留守放牧,98人外出打工,4人受聘于净土公司,闲置劳动力76人),入股牲畜为1804头,尚未入股的有80户。已实现户均增收66182元,人均增收4135元。郭庆村共流转13万亩草场给净土牧场,每亩以2元标准,年底实现返利26万元。

3、安全监管扎实强化。 一是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由局检疫站牵头,组织相关部门、6乡2镇深入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全县共出动执法人员45余人(次),集中力量检查食品经营店、饮食摊点、食品生产厂家、小作坊130家(次),排点产品 400 余批次。在检查同时,对动物防疫法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宣传,督促经营者做好索证、索票的管理和规范进货台账。二是推进农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为推进当雄县“三品一标”认证的积极性,由检疫站赴净土牧场和家庭牧场进行“三品一标”工作的指导和宣传,引导我县农畜产品生产经营者开展产品认证工作。三是加强检疫电子出证监管工作。截至目前,我县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共289张,其中动物A证3证、产品A证204张、动物B证49张、产品B证33张。四是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检疫站联合羊八井公安一级民警设卡检查,严防严控,切实承担起内防外堵的职责,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切实做好对过往运载畜禽及产品车辆的监督检查及消毒工作。出动执法人员57人次,共检查过往车辆1289车次,检查动物 541847万头(只、匹):其中生猪0头、牛1235头、羊26349只、活鸡514263只;冻猪肉8823.4吨、猪副产品684.09吨、冻牛肉8892.03吨、鸡鸭肉378.51吨、鸡鸭副产品595.81吨、羊肉90.96吨,共计消毒运载车辆1289车台。

4、扎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一是春季动物防疫工作开展情况。全县春季已完成免疫注射牲畜481421头(只),其中牦牛291708头、黄牛8385头(含社会牲畜)、绵羊129365只、山羊51963只。二是包虫病犬类投药工作开展情况。截止目前,当雄县已完成犬驱虫投药8轮,共计投4.0750万犬只,犬粪无害化处理共61125斤。三是开展防疫物资储备情况完善工作。当雄县兽医站储备药物和器械资金约98万,下发给乡(镇)药物和器械资金约60万。四是兽医站已兑现到第三季度村级动物防疫员基本工资372.2430万元。

5、坚决落实涉农民生是工程项目、资金。一是不断完善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在建及续建项目共计5个,项目总投2068.56万元。其中,当雄县牧繁农育建设项目,概算总投资1639.5万元(下达资金874.56万元);当雄县3个村级兽医室,投资75万元;当雄县县级防抗灾物资储备库,投资170万元;当雄县5个乡级农牧业防抗灾物资储备库,投资500万元;当雄县2018年乌玛塘乡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投资449万元。截至目前,3个村级兽医室、县级防抗灾物资储备库、5个乡级农牧业防抗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乌玛塘乡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牧繁农育建设项目已全部完工。二是积极落实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草补)。截止目前,已完成2020年度平衡户、超载户、存栏、出栏、全县基本情况,待上级验收通过后兑现2020年度草补资金。正在开展县级初验及信息录入工作。三是积极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目前,群众正在自主择机中。

6、扎实做好畜牧业防抗灾工作。一是截至目前,我县乡(镇)及易灾村(居)库存剩余691吨抗灾饲料;县级库存剩余572.52吨抗灾饲料。2020年我局计划分配给8个乡(镇)810吨饲料(先从库存572.52吨饲料里调拨,剩余的从2020年专项抗灾物资资金150万元资金购买饲料后补充)。二是我局科技人员积极开展15场余次的进乡村及学校送科普活动,并于9月1日起利用9天的时间踏遍了当雄各个乡(镇),据统计,本次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向学生和牧民群众发放各类宣传资料700余份,受益牧民群众400余人,学生7530余人。

二、扶贫产业工作开展情况

1、基本情况。当雄县“十三五”期间2016年-2019年共精准扶贫产业项目30个,共计投资13.35亿元,开工率为100%。截至目前,在建项目5个,已完工项目25个,其中项目运营较好10个,运营一般7个、运营不佳的5个、未运营1个、入股项目2个。按照《当雄县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我县“十三五”已运营精准扶贫产业项目累计分红1380.67万元,共计带动建档立卡群众13590人次,年人均增收700元;累计实现就业464人,其中高校毕业生76人,建档立卡群众159人,平均月工资达3500元以上;2020年计划实施4个精准扶贫产业项目,目前正在建设的项目4个,其中唐纳石膏项目已在格尔木藏青园投产运营。。

2、产业项目运营情况。截至目前,10个运营较好项目为:当雄县民营砂石场整合项目、当雄县时代建筑施工专业合作社商砼站建设项目、羊八井镇鲁登罗桑搅拌站、当雄县布珠农牧民服装专业合作社扩建项目、岗嘎卓姆民族服装缝纫专业合作社扩建项目、西藏当雄县宁中乡牧场特色产品专业合作社民族服装加工扩建项目、宁中乡糌粑加工专业合作社扩建项目、游然朵民族特色酒店建设项目、龙仁乡搅拌站、西藏国际地热大本营;7个运营一般项目为:净土牧场郭庆点、康玛温泉度假村开发项目、纳木措圣水厂房建设项目、高原蓝牦牛产业加工厂建设项目、甲多昂汪温泉开发项目、羊八井镇桑巴萨娱乐中心扩建项目、牦牛主题餐厅建设项目;5个运营不佳项目为:当雄县高原畜产品经销合作社业务用房建设项目(于6月13日已签订项目转型协议,现全部变更手续及移交工作已完成,于7月15日已运营)、乌玛塘乡扶贫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区党委第一巡视组反馈意见中该项目12间门面房闲置,此问题已整改完毕)、天湖四季牧歌(此剧场正在打造升级中,营销工作也正在稳步宣推阶段,观看剧目游客较少)、恰玛利民洗衣店项目(多渠道宣传,吸引顾客)、行者黑帐篷拉多点(多渠道宣传,吸引游客);1个未运营项目为:当雄县羌塘牧人汽车检测中心建设项目;2个入股项目为:蓝色天国资产收益型项目及羌塘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5个在建项目为:生物水开发项目、姆蓝雪山旅游目的地开发项目、7100模具设备提升改造项目、购置7100苏打水系列产品设施设备项目、廓琼岗日旅游目的地开发项目。3、收益分配情况。一是按照《当雄县产业资金管理办法》要求,产业项目实施单位将分红资金存入县产业组临时账户,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根据全县实际情况统筹使用。根据目前我县产业资金拨付情况、各产业项目投入运行情况,2017年、2018年、2019年上缴分红1380.74万元。

2017年13个产业项目实施单位上缴了分红资金,其中大型产业项目1个、“短、平、快”产业项目12个。由于8个乡(镇)产业项目分布不均匀,同时为了鼓励积极申报项目的乡(镇),将上缴的分红资金430.49万元(其中包括2015年县级扶持的12家专业合作社的帮扶资金72万元)的80%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统筹安排给全县建档立卡户,剩余20%分配至产业项目所在乡(镇)(乌玛乡、龙仁乡、当曲卡镇、宁中乡、羊八井镇、格达乡)。并按照我县户均不低于3000元、人均不低于700元的原则,共计发放了分红资金430.49万元,直接带动建档立卡户3308人、间接带动边缘户3303人实现增收,为贫困群众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8年14个产业项目实施单位上缴分红资金,其中大型产业项目1个、“短、平、快”产业项目12个、民营企业项目1个,共计上缴分红资金564.8万元。其中70%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统筹安排给全县建档立卡户,共计395.36万元;20%分配至产业项目所在乡(镇)(乌玛乡、龙仁乡、当曲卡镇、宁中乡、羊八井镇、格达乡)共计112.96万元;预留10%作为扶贫基金共计50.78万元,用于发展较为成熟的村集体经济或者农牧民合作社产业项目。同时为全县建档立卡户1337户(6082人)、边缘户468户(2263人)兑现产业分红资金514.02万元(395.36万元为建档立卡户产业分红资金、112.96万元为产业项目所在乡镇分红资金)。

2019年14个产业项目实施单位上缴分红资金,其中“短、平、快”产业项目11个、大型产业项目3个,截至2019年12月23日,共计上缴分红资金545.29万元,其中50%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统筹安排给全县建档立卡户,共计272.645万元;10%根据《拉萨市关于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的实施方案(试行)》(拉脱贫指[2019]26号)文件要求,分配至已就业的贫困人口,共计54.529万元;20%分配至产业项目所在乡(镇)(乌玛乡、龙仁乡、当曲卡镇、宁中乡、羊八井镇、格达乡)共计109.0578万元;预留20%作为扶贫基金,用于发展较为成熟的村集体经济或者农牧民合作社产业项目共计109.0578万元。并为全县建档立卡户1003户(4200人)、低收入群体267户(1180人)、就业1203户(1972人)兑现分红资金共计436.231万元。

三、牦牛产业工作开展情况

1、扎实做好优质品系牦牛细管冻精生产、推广工作。当雄县牦牛冻精站从1月份开始加强种公牛饲养管理(进行补饲和驯化),为下一步冻精生产工作做准备。为了防止重大疾病的发生,保证细管冻精质量安全,对45头种牦牛进行春季免疫注射,免疫率达到了100%。5月开始生产牦牛细管冻精,生产优良品系牦牛(四个品系:斯布、嘉黎娘亚、帕里、当雄)优良细管冻精共4818支。8月在我站龙仁乡夏季牧场选择了20头体格高大、膘情良好、无生殖疾患的应繁母牦牛,经过药物诱导和同期处理,使牦牛集中时间,将后的20头牦牛分成AB两组(A组和B组平均各10头牦牛),A组使用传统的直肠把握法输精,B组使用先进的可视化输精枪进行输精,通过使用不同的输精方式对牦牛受胎率和产犊率的影响,对比选择出最佳的输精方法,进一步提高牦牛人工授精技术。

2、扎实做好牦牛育肥工作。2020年我县牦牛短期育肥任务是6700头,分别由净土牧场、19个家庭牧场和3家育肥专业合作社和高原蓝完成(其中参与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15户898人)。截止8月底已完成育肥出栏1436头(分别是净土牧场1015头、19个家庭牧场242头、3家育肥专业合作社完成179头),惠及群众981户3100余人,实现总收入1306.1万元,实现户均收入6780元,实现人均收入1350元。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重点工作

我局各类工作虽然有了较大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乡村振兴工作。一是部分领导侧重于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相关工作有所忽视,部分工作人员对乡村振兴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工作配合方面有所欠缺。二是基层乡村振兴专干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方针等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群众对于乡村振兴不了解。三是乡村振兴工作所需的人才匮乏。2、产业项目。一是大型产业项目因周期长,见效慢,二是因当地贫困群众文化水平有限,受自身条件限制,无法胜任更多的岗位。三是受疫情影响文化旅游业等服务行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3、项目建设。一是项目前置手续办理中耗费时间长,加之我县海拔高工期短存在当年无法完成。二是前置手续完成的项目,资金落实慢,存在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工程质量。三是项目实施完成后交接给当地乡镇村组,存在后续管理不到位现象。四是个别项目原材料及设备无法在区内完成采购,加之生产工艺复杂,种类较多,数量较少等客观原因致使采购进度较慢,影响了建设工期。4、动物检疫工作。我县检疫站担负着北大门及羊八井镇检疫点的农畜产品检疫工作。因在检疫点没有齐全的检疫设备、检疫执法车、业务用房等硬件设施,为检疫工作带了不少困难,同时目前县检疫站没有编制,望上级领导部门予以帮助解决。5、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一是各乡(镇)兽防所专技人员分配比例严重失衡。例如:纳木湖乡牲畜较多,防疫工作任务重,而纳木湖乡兽防所目前只有2名工作人员。二是针对专技人员的实际操作培训太少、经验不足、无法将理论运用到实践治疗当中。三是村级动物防疫员专业水平不够,面对突发牲畜疫病均处置不到位。四是县兽医站人员编制缺少。6、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一是牧民合作组织的运作规范化程度低。全县的绝大多数牧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化程度低,运行机制不健全,经济利益不明显,多属松散型,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制约了自身的发展。二是合作社成立门槛低、出资额度小,出现量高质低、实力偏弱,甚至部分合作社成为徒有虚名的“空壳合作社”。三是农牧民合作组织内部运行机制不规范。多数合作社管理体制不健全,有制度不落实,内部控制机直薄弱,“内部控权”问题严重,运作和管理随意性较大,社员受益小。

下一步工作中,我局将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乡村振兴。一是持续推进当雄县“美丽乡村˙幸福家园”整村推进工作。将根据上级部门安排部署制定“美丽乡村˙幸福家园”整村推进工作方案并下发至各成员单位征求意见,确定方案定稿。已完成桑巴萨居委会、郭庆村、巴嘎村3个示范村(居)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正在讨论研究阶段,计划充分结合3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内容修改完善可研报告。二是尽快完成《当雄县乡村振兴战略总体实施方案(2018-2022)》(下文简称《实施方案》)评审工作。目前,当雄县委农办正积极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相关负责同志对接,计划9月底完成《实施方案》专家评审工作。2、产业项目。一是已起草《精准扶贫产业项目资产运营和收益分配长效机制建设指导意见(草案)》,经当雄县第十二届人民政府(2020年第4次)党组会议审议通过,明确与各项目单位从“十四五”开始签订新的利益联结机制目标责任书。二是计划当雄县2020年涉农统筹整合4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3、项目建设。一是羊八井镇彩渠塘村文化旅游纪念品手工编制建设项目,总投资440万元;目前基建工程全部完成。正在开展产品研发及生产及技能培训。计划9月份全部完工。二是当雄牦牛科学养殖示范项目,总投资2600万元,目前该工程前期工作全部完成并施工进场,计划2021年6月份全部完工。三是西藏自治区当雄县数字牧区区块链大数据服务平台项目(一期),总投资1383.13万元;正在申请国家资金。目前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工作,待评审。四是当雄县防抗灾物资储备库4个(地点:当雄县纳木湖乡达布村防抗灾物资储备库、当雄县纳木湖乡纳木措村防抗灾物资储备库、乌玛塘乡巴嘎村防抗灾物资储备库、格达乡羊易村防抗灾物资储备库),涉及资金:691.18万元;正在申请国家资金。五是农产品保鲜冷链物流项目4个(乌玛塘乡郝如村、纳木湖乡恰嘎村、羊八井镇桑巴萨村、格达乡羊易村),涉及资金:1600万元;正在申请国家资金。六是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项目3个(当雄县县级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当雄县净土牧场郭庆场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当雄县羊八井镇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涉及资金800万元;正在申请国家资金。4、畜产品的抗灾保供工作。一是继续加强非洲猪瘟及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把关及屠宰场的监管工作;二是开展九种疫病监测采样及小反刍兽疫苗注射、秋防疫苗注射工作。三是积极落实第四批农机具购置补贴工作并录入群众实际购买机具的信息,及时兑现购机补贴资金;加快招投标购买抗灾饲草料进度,发放到易灾乡镇及村组,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开展科技特派员培训及选聘工作工作,加大科普宣传。四是建设当雄牦牛科学养殖示范项目,抓紧抓实2020年牦牛育肥出栏工作,实现牧民增收,加大牲畜出栏力度,为应对疫情保证市场牛肉的有效供给,净土公司今年囤1000头牦牛、125吨牦牛肉。争取牲畜出栏量增加至牦牛5500头、羊9650只,按时兑现出栏补贴资金267.48万元(区级补贴资金60%指标文件已下发)待市级补贴资金40%指标下达后立即执行。5、农牧民增收工作。一是抓好示范村和示范点的建设,实现以点带面,通过示范样板点的辐射带动农牧民增收工作。二是抓好畜产品流通、打造畜产品品牌工作,促进畜产品销售实现农牧民增收。三是加强各项惠农政策宣传工作,营造农牧民增收氛围。重点宣传“三农”政策和我县农牧民增收工作中的典型,为农牧民增收营造良好氛围。 

 

篇9

【关键词】“互联网+”;种植业;“三农”

“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为实现农业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使得农业发展模式发生了结构性改变,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快农业种植业技术的现代化发展是保障我国农业增长的重要基础,要不断的把“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农业种植业中,为种植业高效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1“互联网+”技术在种植业中应用的必要性

“互联网+”的应用加快了传统农业流通方式的改变。受地域空间的限制,传统农产品交易流通容易造成市场调节脱节。依托“互联网+”农产品营销方式可改变传统农产品在交易流通过程中对时间和地域的依赖,减少供需双方的时间成本,拓宽了农业产品的营销范围,降低了交易成本。“互联网+”技术应用还可以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微信公众号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农民了解相应的农产品信息、识别病虫害、种植知识学习及技术支持提供了条件,同时提高农业种植业信息化水平。另外,把“互联网+”融入农业种植中可以激发创新创业的热情。依托“互联网+”技术可为现代农业种植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机遇,资源瓶颈和相应的技术支持得到解决。同时,加快农业生产发展创新的周期。基于“互联网+”的农业新业态,更加丰富人们的生活,激发更多的人投入农业生产行业。通过“互联网+”可使得农业种植人员和科研人员可实现线上互动,搭建起创新创业的大信息化平台,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蓬勃发展。

2“互联网+”种植种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业是我国的传统行业,但回报率较低,在国家大力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下,要实现种植业产业化和高质量发展,就要紧紧抓住“互联网+”这个发展机遇,虽然目前其在农业种植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网络的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信息化在农业中的应用。“互联网+”农业种植业与基础设施的投入分不开。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特别是农业生产基地网络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网络覆盖不全面或是信号比较差,这种现实情况严重制约了互联网在农村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因此,想借用“互联网+”来提升农业生产技术难度较大。因此,我国的农业种植业信息化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二是农业生产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无法满足现实需求。目前,国内种植业信息化平台不多,且很多的平台不能利用互联网为种植业提供技术支持,缺少农产品信息的共享平台。目前“互联网+”农业种植业的发展还局限于信息和线上销售的阶段,一些农户在种植业的发展过程中得不到相应的技术支持,从而制约着种植业规模化发展。三是在农村地区普遍缺乏对“互联网+”了解。目前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文化水平不高,对互联网应用的接受程度不高,在实际的种植业生产中的应用不多,这些都使得农民对“互联网+”融入农业生产缺少深层次认识。

3依托“互联网+”发展农业种植业路径

虽然互联网在我国农村地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互联网+”在种植业中的应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因此,推动“互联网+”与种植业的深度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农业农村的重要地位,强调优先发展农业农村,通过“互联网+”促进农业农村走向现代化。3.1借助互联网为种植业从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种植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农业种植业正向现代化迈进。通过建立“互联网+”信息平台,可以为农业种植业从事人员提供学习和技术支持,种植业从业者可以随时随地搜索到相应的种植技术信息。在遇到病虫害时,可通过“互联网+”平台来获得在线技术支持,使得农业种植人员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平台实现多个专家同时在线解决问题,借助互联网信息化来提高农业种植人员的技术水平,另外也促使了农产品质量的提高。3.2构建完整的种植业产业链。通过“互联网+”来构建完整的种植业产业链,关键在于构建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除了在网上平台实现农产品营销外,最主要的是创新了农业种植业的产业链。目前,我国互联网与种植业产业链的融合得到了一定成就,线上或实体企业都在设法通过互联网平台对种植业的相应环节进行改造,促使互联网技术可以应用于整个种植业体系中,将生产、销售等环节打通,形成一个完整的种植业产业链。目前,国家也正在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加强保护互联网与种植业融合发展产业链新模式,以确保农业产业安全稳定发展。3.3大力发展农村电商。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构建以消费为导向的现代农业种植业产业体系是“互联网+”与现代农业融合的最直接体现。通过“互联网+”可以共享农产品供需信息,降低了各方成本,同时销售渠道也得到了拓宽优化,特别是对一些鲜活农产品来说是受益最大。目前,各级政府部门也加大了对农村电商的支持力度,通过各种新传媒加来力推本区域的农产品。人们通过电商来改变传统的销售模式,将更多物美价廉的优质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使得一些地区农民有产品但难销售的难题得以解决,同时也解决了不少地区农业产品滞销的困扰。传统农业通过电商使得销售渠道得以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也出现了多样性。传统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环节比较长,从而导致农产品在各个流通环节中的成本较高。农村电商目前竞争阻力小,将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直接推向市场,使得产品交易方式多样化,同时也简化了供应链环节,从而降低各方面的成本。此外,也解决了小规模生产的种植业者的产品销路问题,避免了因产量小或是产区分布散没有收购商上门收购的问题,降低了种植风险。另外,人们还可以通过电商了解市场需求,以便对农业种植做出合理布局,避免因需求过剩而带来生产风险。3.4依托互联网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升级。互联网技术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转化,如微信小程序“耘眼”之类的应用就是互联网与种植业从业人员的直接对接,实现了技术学习、技术支持与产品营销等功能。目前,“互联网+”技术已逐步融入到种植业产销等各环节,实施生产精准智能化,销售网络化,配送物流化,建立产品销售网络化的新路径,把农产品生产服务与物流配送与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提高种植业效益和竞争力,使得我国农业在走可持续、高效、绿色、生态的道路上取得更好成效。

4结语

“互联网+”技术已经融入到社会各行各业中,优化了种植业生产布局,推动着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通过互联网信息化平台把农业生产技术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种植业生产各环节与时俱进。在互联网大背景下,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现代种植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价值,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魏晓蓓,王淼.“互联网+”背景下全产业链模式助推农业产业升级[J].山东社会科学,2018(10).

[2]张雅婷,侯禹弘.“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与发展前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4):42.

[3]曾诗淇.“互联网+”催生现代农业新业态[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5(45):24-26.

[4]刘上明.基于“互联网+”的农业种植技术推广[J].江西农业,2019(1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