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物联网的感悟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9: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物联网的感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物联网的感悟

篇1

 

1、物联网与感知层

 

物联网可以分为三层,即感知层、网络层与应用层。感知层是通过各种感知节点并接入到网关而构成的。感知节点作为整个传感网的媒介基础,其承担的职能主要有感知、处理、存储以及传输信息数据,可以很好地解决物联网中数据的获取和传输问题。网络层的构成主要是通信网、互联网或者更新的网络等,其主要功能是传递与处理信息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如移动通信网、互联网、小型局域网、各种专用网络等等。应用层主要实现的是信息处理与人机交互的技术,它是物联网所具有的专业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的结果。通过网络层传输过来的信息数据可以在应用层进入到各种信息系统的处理之中,然后利用这些通过分析处理后的信息数据,从而实现对物品的智能管理与分析,给广大用户提供全面而优质的服务。

 

1.1.1 RFID的工作原理

 

RFID 的工作原理是其通信或者采用磁耦合或者采用电磁耦合的方式进行工作。而磁耦合和电磁耦合之间的主要区别就是它们所操作的区域出现距离上的不同,也就是一个是近场或另一个就是远场。其中远场通信系统具有比近场通信系统更为远距离的数据信息读取范围这样一个关键性技术方面的优势。

 

1.1.2 RFID关键技术

 

当前RFID技术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深度的增加同时也不断使其广度得到扩展。对于RFID系统的研究,其关键性的技术主要是安全问题、硬件设计、碰撞问题及其定位研究。

 

(1)安全问题

 

RFID技术作为短距离的一种无线通信技术,主要的应用领域是对信息保密性具有严格要求的场合,显然RFID 技术也难以回避需要面对通信方面的安全问题。我们知道常规的加密方式以及认证技术,已经无法使RFID 系统获得当前信息安全的信任;当前的RFID 系统主要面对的威胁来自多方面,如追踪、监听、攻击、谎骗以及病毒等等,因此需要我们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了。如今,有关的研究者为此提出通过轻量级的一些混合算法以解决RFID技术中的隐私以及安全问题,如“Killing”标签法、标签临时失活法、阻塞法等。

 

(2)硬件设计

 

RFID 技术作为普遍应用的一项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对其进行技术开发的最终目标就一定是降低有关设备(如RFID 读写器、标签等)的生产成本并努力提高RFID的通信质量,其中读写器和标签中的天线等硬件的开发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由于天线的质量影响到读写器与标签的性能,如其整体规模、读写距离的大小等,因此它是射频识别系统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指标。而频率不同的 RFID 系统在其天线的设计及其原理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3)碰撞问题

 

射频识别系统存在着需要多目标识别的难题。这是在射频识别系统正常工作的时候,在其有效的读写区域之内很可能因为需要存在着多个标签。此时,假设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电子标签都发送数据信息,这样就会发生数据碰撞,由此也就破坏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然而存在多个读写器以及多个标签的时候,这样的射频识别系统也就自然存在另外一种形式的碰撞问题,也就是一个电子标签可能于相同时间接收到来自不同读写器所发送过来的数据信息。

 

(4)定位研究

 

当前空间定位技术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例如欧洲的伽利略、美国的GPS还有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等,可是处于室内环境之中这些定位技术未必就能发挥其优势。最近几年以来研究的热点问题是短距离无线通信,这其中射频识别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射频识别定位最为典型的优点就是不要太空中卫星的支持,相当适合应用在室内等特定的环境之中,这一基本定位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读写器定位、标签定位。读写器定位是首先固定标签的位置,读写器则随着待定位者的方位而变化着,然后借助读写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通信及其数据处理而对它们的位置进行估计。可见,电子标签越多,则其定位就越精确,而相应的成本也会随着增加。而电子标签定位则能跟踪运动的目标也能定位固定的目标,这样的定位方式由于标签相对于读写器定位来说具有天然的价格优势,所以标签定位应用在更多的定位领域。

2、物联网感知层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物联网感知层是由射频识别系统构成的。射频识别系统是无线应用领域的新鲜事物,当前已经广泛应用在诸多领域,如商业贸易、采购与分配、防盗、物流、生产制造以及军事等,可是这一技术却面临着随之而生与之有关的安全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用户与商家表现出对于射频识别系统的安全以及隐私保护等方面问题的担忧,在使用射频识别系统的过程中怎样确保其隐私性与安全性,而不会造成业务信息、个人信息甚至财产信息等出现丢失或者被盗等现象。通常的RFID 系统主要是由两个部分构成,分别是RFID标签、读写器。射频识别系统的安全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RFID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通信由于是无线的且非接触式,极易造成信息泄露而让不法分子窃取;第二、RFID标签自身的可编程性和计算能力会受到购置成本的直接限制。

 

3、物联网感知层中的信息安全对策

 

根据上述分析,RFID系统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要比一般的计算机网络出现的安全问题还更多且复杂,为此需要制定出和RFID系统对应的信息安全策略。

 

3.1 个人隐私问题的对策

 

根据出现的个人隐私问题,其对应的解决方法主要有:

 

(1)“Killing”标签法

 

“Killing”标签法是在商品交付给客户的时候,借助kill指令去杀死标签,使得标签即刻永久失效而无法再一次激活。由此可以彻底防止非法者跟踪用户的隐私,还可以影响到反向跟踪,例如维修、退货以及服务,这就限制了电子标签的重复利用,这一方法是最为稳妥的保护隐私措施。不过制作电子标签是需要支出相当的成本,势必导致一定的资源浪费。

 

(2)采用sleep标签

 

在射频识别系统中采用sleep命令,当商品交付给客户的时候,借助sleep指令让标签处于休眠状态而使标签处在临时失活,不过这一标签还能再次被激活的。同时这也不会影响到系统的反向跟踪。如果碰到维修、退货以及服务的时候,还能再次激活标签。由此补充了第一种方案的不足之处。然而在制作电子标签的时候,需要用较为复杂的编程技术,这在相当程度上增加了标签的制作成本。

 

(3)标签临时失活法

 

把贴有RFID标签的物品放在表面涂有铝箔的购物袋之中,由此阻止了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通信;或者借助法拉第金属罩对射频信号进行屏蔽,并拒绝不具备数字护照的信息拦截者去读取电子标签中的信息;或者通过global 标签提供具有密码保护功能的睡眠/唤醒机制,让标签可以在暂时失活与正常状态之间进行灵活切换。上述方案虽然看起来可行,但是为了避免泄露标签中信息,就需要使用数量巨大的购物袋或者法拉第金属罩,这就限制了大规模的应用,还对环境形成相当的污染。

 

(4)阻塞法

 

在电子标签的内部进行标志位的定义,可以把标志位为“0”的状态当作公共扫描,而标志位为“1”的状态当作“私人”扫描的范围,从而防止了没有必要的扫描读写器读取标签信息并映射到隐私区。还可以通过其它的技术用以保护RFID 系统遭受攻击,例如通过定期修改 RFID中电子标签的标识符及其外观与数据从而防止没有经过授权的访问;或者通过信任机制以及标签伪随机数发生器进行定期的RFID标签刷新等。

 

3.2 安全问题的对策

 

针对信号干扰提出的抗干扰措施主要有:借助数据编码来提升数据抗干扰的能力;数据编码以及数据完整性的校验来提升抗干扰的能力;多次重发并进行比较,从而剔除出错的数据信息。

 

可以采用多种认证以及加密手段以确保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数据信息安全。例如带别名的双向认证Hash锁以及址认证(第三方认证)等等。如此就能够保证读写器发送密码去解锁数据信息之前,电子标签中的数据始终处在锁定的状态。不过电子标签的成本将直接影响到标签的存储容量、计算能力以及所采用的加密算法强度。因此,在构建物联网过程中需要首先选择好射频识别系统,此时需要按照实际需求仔细考虑是否选择具有密码与认证功能的RFID系统。通常,对于高端的射频识别系统以及具有高价值的被标识物品,尽量采用这以加密和认证方式。

 

设计专门的通信协议及其通道。采用专门的通信协议设计出专门的通讯信道,这在避免遭受攻击与抗干扰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这一设计在获得较高安全性能的同时还增加了投入的资金,而且还会丢失去和采用工业标准的各种系统之间的射频识别系统数据共享的能力。尽管能够使用网关进行转换数据,但是这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的代价。

 

中间件的攻击能够导致读写器和网络环境之间出现信息安全问题。其解决的措施就是使用加密的认证方法,由此保证了网络上的全部读写器在传送数据信息至中间件(中间件可以把数据信息传送至应用系统)之前一定需要通过验证,并且保证读写器与后端系统之间加密所传送的数据流。此外制定和实施安全的管理机制对于中间件遭受攻击会起到很好的抵御功能。

 

3.3 RFID系统安全级别的提出

 

受到射频识别系统成本的限制,射频识别标签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使用,这就更谈不上在射频识别标签之中植入可编程与加密机制了。为了大规模促进射频识别标签的使用,需要首先制定和落实对应的安全标准:或者制定好一个安全的标准系统,然后对每件商品经过安全系统的测试之后需要达到某种安全系数。一旦这一物品的安全系数比较低(通常是价值比较低的小件商品)的时候,就不再使用加密标签,只要使用普通的低价标签就可以了。而当物品的安全系数要求比较高(通常是价值高的大件商品)的时候就要使用通过强加密算法的一种主动式电子标签,由此可以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

 

4、结语

 

物联网感知层作为物联网运行的基础。在物联网感知层中存在着诸多和技术有关的安全问题。然而因为使用成本以及技术手段的局限,这一技术无法在短时间久就可以获得成功。为了更好确保感知层的数据信息安全,需要降低使用的成本,这就要攻克有关的技术方面难题。在部署和实施物联网感知层的时候,需要按照使用实际情况开展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估,按照实际的需求以确定RFID系统的安全等级,并通过具体的解决方案如实实施。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发展的实质;理解发展的普遍性;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发展的意识,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发展的普遍性。

2.难点:发展的实质。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辩论。

四、教学过程和策略

(一)导入新课:

网络上有个段子,估计我说上句,大家一定能接下句。试试看。

邮局不努力,快递就愿意努力;

银行不努力,支付宝就愿意努力;

三大通讯运营商不努力,微信就愿意努力;

商场不努力,淘宝天猫就愿意努力!

(学生基本上能对答如流)

师:不管你愿不愿意,只要你不努力,就一定有人替代你!近几年,人们有个普遍的共识:世界发展太快了。下面,我们一起来见证一下,一个小家庭,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经历的大变迁。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别具慧眼:小家庭,大变迁,迎接“未来的挑战”。

【活动规则】教师准备5个“未来挑战卡”,全班分为5个小组,抽签选择其一,每个小组按照卡上信息任务完成挑战。最后分组进行展示。

【未来挑战卡一】“经济发展——从传统经济到互联网经济”

王涛的爸爸,私营企业家,其创办的“星火服装”,主营年轻时尚的潮流服装,门店数量一度突破20家。近几年,生意下滑越来越厉害,很多老顾客,都转到淘宝上买衣服了。某天,他浏览网页,正好看到这段新闻:

【互联网倒逼传统实体经济】

淘宝电子商务每年超一万亿的销量,逼得“苏宁、国美”这些传统零售巨头不得不转型,逼得“李宁服装”关掉了全国1800多家专卖店,连天上发了卫星的“沃尔玛”都难以招架。马云“余额宝”的出台,18天狂收57个亿资金存款,开始强夺银行的饭碗。苹果的ituns干掉了传统的音乐产业,CD已经快消失殆尽;一批做手机的发现,为发烧而生的小米三年做到300亿元人民币。

小组同学根据创设情境:

【谈古论今】

1.跟传统的购物相比,你在网购过程中有哪些新的体验?

2.面对互联网的强势冲击,传统企业应如何应对挑战?

【奇思妙想】30年后,哪些企业会消失?哪些企业会成为市场的主流?

【未来挑战书】请为王涛爸爸的“星火服装”制定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的经营战略,帮助其渡过难关。

【归纳点拨】传统经济主要关注产品的功能、外型、价格等物质因素,而互联网时代的趋势则是更关注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和多元化。今天,传统产业也hold不住了,主动与互联网联姻,寻找发展空间。可见,我国经济正在经历着快速转型发展。

【未来挑战卡二】“民主政治参与意识——从沉睡到觉醒”

王涛的妈妈,某公司职员,上班途中手提包被抢,丢失了身份证、社保卡、信用卡等,然后开始补办证件,体会到“各种难”:排队难,办证难……某天,她在浏览网页的时候看到:

【人在“证”途】

一名中国居民,一生要办103个证件。近日,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拿出一张3.8米的“人在证(征)途”,展示中国居民从生到死的办证之旅。这个消息迅速在网络、微信上传播开来,引起很多经历过“办证难”的网民热烈吐槽。【解决办证难,政府“蛮拼的”】

针对外出务工人口较多,流动人口办证难的问题,全国各地简化办事程序,推出流动人口网上办证服务,既安全、快捷,又为流动人口节约了不少时间和金钱。此外,身份证、计划生育证等证件都逐渐开通网上办证服务。

小组同学根据创设情境:

【谈古论今】是什么力量推动了“办证难”向“办证易”转变?

【奇思妙想】随着网络的普及,政府还可能推出哪些便民利民的服务?

【未来挑战书】请对现有身份证进行改造,开发一张适应智能化发展趋势的多功能身份证。

【归纳点拨】是的,互联网的力量推动了政务的发展。凭借飞速发展的媒介技术,论坛、博客、微博等网络自媒体,日趋成为社会公众表达权益诉求、实现民主参与的重要方式。民间的积极参与,也促进了权利意识的觉醒,从而提升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未来挑战卡三】“‘微’文化——从传统媒体到自媒体”

王涛,高二学生,自小酷爱阅读,家里藏书很多。但最近,他上网的时间明显比读书时间要多。爷爷对此很纳闷,问:“你现在咋都不爱看书了呢?”王涛让爷爷盯着电脑屏幕。原来,他正在阅读著名网络作家张嘉佳的作品。他还让爷爷看了这位作家的“傲人成绩”:【出版界的奇迹: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最初在微博上以“睡前故事”的名义,便已收获14亿次阅读,1500万次转发,引来万千粉丝关注。该书一经出版就引来抢购热潮,上市一周即卖断货。截止目前该书销量已突破300万册,助力张嘉佳成为近年出版界“奇迹”,登顶中国作家榜榜首。

小组同学根据创设情境:

【谈古论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工具使你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奇思妙想】30年后,我们的学习方式、娱乐方式、阅读方式如何?

【未来挑战书】请设计一种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的学习模式。

【归纳点拨】今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世界各地的风景,与世界各地的朋友深度交流,阅读世界各地最新的作品……互联网让人类的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状态。

【未来挑战卡四】社会职业分工——从人工走向“智能化”

王涛是理科学生,很快,他就要面临高考报考的专业选择。某天,他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信息:

左图是“棋王大战深蓝电脑”;右图是“富士康机器人”,富士康痛定思痛,决定把整个富士康机器人化,这些机器人24小时不眠不休也不会跳槽又不会抱怨,还不会要求涨薪。

他了解到,现在很多重要的工作,在未来30年会极大程度地被电脑所取代,届时,从事这些工作的人有可能失业。

小组同学根据创设情境:

【谈古论今】哪些工作会被电脑所取代?

【奇思妙想】30年后,哪些职业会成为热门的“香饽饽”?人们要具备哪些能力才能在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产业中脱颖而出?

【未来挑战书】请你设计一份大学专业目录,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趋势。

【归纳点拨】我们习以为常的职业,很可能随着电脑科技和智能化的发展而逐渐消失,同时又涌现出更多新型的职业岗位。社会的职业选择越来越多元化,也对人们的职业适应性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未来挑战卡五】生态文明——从阶段性走向常态化

王涛一家生活的城市,制造业发达。常有小工厂夜间趁环保执法人员下班后秘密焚烧垃圾,环保部门难以获得准确的污染数据。居民对此苦恼不已。某天,王涛在网上看到这段新闻,非常激动,烧垃圾问题终于找到突破口了。

【互联网实时监测环境污染】

借助互联网的大数据采集技术,将收集到大量关于各项环境质量指标的信息,通过传输到中心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直接指导下一步环境治理方案的制定,并实时监测环境治理效果,动态更新治理方案。这对我国乃至世界的环境保护造成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项目实施后,走在任何一条街巷,可以随时通过手机了解到其所在位置的大气状况,是否有雾霾、PM2.5含量是多少、对人体有哪些影响、污染源头从哪里过来的……对于环保执法来说,可以在污染物出现的几分钟内就定位污染源,从而可以有的放矢。

小组同学根据创设情境:

【谈古论今】当前,在我们生活的地方,面临哪些具体的环境问题?

【奇思妙想】30年后,我们的环保生活方式会是怎么样的?

【未来挑战书】请你设计一栋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住宅,并列出设计思路。

【归纳点拨】未来,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环保理念将会深入民心,环保生活方式将会普及。在信息科技的带动下,环境监测能够常态化。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有望保持宜居的尺度,真正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总结:纵观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都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不断发展,人的认识也随之发展。发展具有普遍性。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那么,到底什么是发展呢?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小家庭大变迁”,把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变化,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为主线全方位呈现出来,从而全面感悟社会的发展。“谈古论今”“奇思妙想”这两个活动,是让学生建立“过去——现在——未来”的思维方式,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未来挑战书”是挑战学生的想象力,在畅想未来的同时,增强对社会未来发展的信心和责任感。

(三)火眼金睛:辨别新旧事物。

【图片展示】王涛家祖孙三人的手机如下图:

思考:祖孙三人的手机,有何区别?又有何联系?

【归纳点拨】学生从外观、功能等方面分析,很容易感觉到,传统手机是旧事物,智能手机是新事物。同样是苹果手机,Iphone4是旧事物,Iphone6是新事物。智能手机是在传统手机的基础上,克服了传统手机的缺点,增添了新的优点,不断完善而设计出来的。

【视频展示】《从2G、3G到4G网速新体验》

思考:3G和2G,4G和3G有什么关系?从传统手机到智能手机,从2G、3G到4G的发展,可以看到,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归纳点拨】相对2G而言,3G是新事物,但是相对4G而言,3G又变成了旧事物。可见,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设计意图:通过祖孙三代手机大PK和2G、3G、4G大PK,让学生从中感悟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发展离不开联系,正是新旧事物的联系,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四)开阔眼界:用发展的思维看未来。

今年生日,王涛的愿望是买一部Kindle(电子阅读器),以后看电子书就方便多了。爷爷对此颇有微词,他认为电子阅读肯定比不上纸质阅读。王涛给爷爷看了一段新闻:

2015年1月,上海市教育部门披露,今年9月开学时,上海各区都将有学校试点使用“电子书包”,再过两三年,“电子书包”可能会完全取代纸质课本。此消息一经公布,再度引起舆论对纸质书命运和纸质阅读的关注。

辩一辩:纸质阅读VS电子化阅读

正方:纸质阅读,我顶你。

反方:电子化阅读,我顶你。

正方观点:纸质阅读,有利于保护视力、方便涂写、阅读舒适、有真实感。反方观点:电子化阅读,携带方便、制作成本低、更加环保、易于传播、信息量大。

总结:不可否认,电子化阅读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常见的阅读方式,但是,它的碎片化、娱乐化特征不能满足读者深度阅读的需求。所以,作为新事物的电子化阅读,与纸质阅读之间不应当是非此即彼、你存我亡的关系。作为普通读者,应当充分认识并利用两者各自的优点为阅读服务,提升阅读的效率和质量,满足不同的阅读需求。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的阅读方式和阅读载体也经历着变化发展,帮助学生自觉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专家点评】(陈式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中学高级教师)

篇3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迅猛发展,物联网也逐渐被人们所了解和认知,它实现了物与物之间的数字化与网络化。利用传感的方式让世界上的物质都智能化的联系在一起。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更是带来了新的变革,而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服务机制是将“数字校园”与“智慧校园”融合在一起,是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使得智慧校园中的物体都能够与物联网产生密切的联系,从而实现学校可视化的智慧管理,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也是数字校园进一步的升级发展形成的。学生可以在一个更为智能感知的环境下,利用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来开展课堂教学,为学生展现真实的场景,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研究能力。

【关键词】物联网 智慧 服务 机制

1 引言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传感技术等也都已经深入到了各个领域之中。而物联网技术是当前信息时展的又一次创新和改革。各国政府努力制定技术规划,来使得物联网能够成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物联网将虚拟的世界与真实存在的物体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来为人们提供更为智能化、更为优越的生活环境。物联网在用途方面也极为广泛,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更为精细的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与生产力水平,从而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工作方式,促进了人与社会的关系。

物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使得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更为科学合理,构建物联网智慧校园服务机制,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中,能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更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真正树立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这大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从数字化校园向智慧校园的推进,也是当前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2 物联网的概念及功能

2.1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是将传感器、采集器、RFID与视频监控等感知技术和设备结合起来,按照约定的协议,来将各种网络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这使得信息交换与通信更为顺畅,从而可以做到智能识别、跟踪定位、实时监控及管理的一种网络。如图1为物联网概念模型。在物联网时代,人们改变了沟通的维度,建立起了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用于各种日用品之间,这样可以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无障碍沟通,这种沟通打破了时间和地点上的限制,如图1所示。

物联网走出了虚拟的网络,与现实世界的物质结合,利用技术使得所有的事物都建立了一种连通,构建了人机交互、人与物品交互以及人与人社会互的平台。这也是信息化时代新的创新,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

2.2 物联网的功能

物联网的功能与其体系构架有着重要的联系。物联网在体系构架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个是全面感知层,一个是可靠传递层,最后一个是智能处理层。这些主要是负责对信息的获取、传输与处理,从而在现代信息系统中形成新的融合,构建形成了系统的“感官”、“神经”和“头脑”。

全面感知层这是通过传感器、二维码、蓝牙、RFID等设备来采集、获取信息,这主要是利用感官系统来智能识别和采集数据,从而使得感知能力有更全面和灵活的设计和开发,还会实现设备的低成本和高灵巧性。

可靠传递层是将感知到的信息利用网络信息与互联网的融合来传递出去,具有实时性和准确性的特征。并且移动电信网、互联网与无线传感网络对信息的传递有着重要的作用。实现通信网络其涉及到较多的技术,如无线接入技术、支持可移动技术、有线接入技术等,从而达到高性能的网络通信,所以也称其为网络层。

智能处理层又为应用层,这是对大量的信息数据通过云处理等智能计算技术来分析和处理,并对实体物品进行智能化操控,做出正确的决策,实现设备与人之间的良好交互。物联网的终端设备也是由人来操控,是物与物相连的网络。所以,数据智能处理其平台交互秉承着“以人为本”的原则。

3 物联网与智慧校园

在学校教学中,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将物联网应用于教学中,推进了学校教学改革,实现了教育现代化,并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物联网技术是在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上,将数字化信息与网络结合,使资源实行高度共享,信息更畅快的进行流通。物联网还能够使得物体间信息智能化获取、传递和分析,从而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得到改变,也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智慧校园的建设。如图2为智慧校园的总体结构。

3.1 智慧校园的特征

智慧校园是信息化社会在教育方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是信息技术的高度整合。智慧校园其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师生凝造了一个全面智能具有感知能力的环境,并构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为师生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计算机网络在学校各个应用服务领域进行资源与人员的交互、协作;三是通过平台的构建更使得学校与外部世界形成一个能够相互感知、交流的接口。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校园内构建综合服务平台,学生可以更为开放的获取信息,不仅局限于课堂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也有着更强的互动性和协作性,这样智慧化的学习也使得教学成为一个寓教于乐的过程,更有助于对学生的全面管理,使学校真正实现服务性、感知性与安全稳定的智慧型校园。

3.2 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作用

3.2.1 使校园学习具备可视化智慧管理

智慧校园中物联网的融入是对各种的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的感知、获取和汇总,从而将校园中的物理对象实时控制所反馈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这样一个可视化的校园环境不仅有助于学校管理,还会为校园管理提供更多地服务,使得学校管理更为人性化、智能化。就比如为了学校的治安问题,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师生的身份进行便捷的证明,还可以将这技术应用到考勤管理中。在学校内部可以进行传感器的安装,这能够对人体运动、光线、温度和声音进行感知,从而全面构建可视化教学环境,完善安全保障系统。在连接网络时,还可以实行智能化控制,使得学校的教学和安全环境利用网络智能操控平台实现安全智慧管理。

3.2.2 智慧校园在教育教学环境方面的服务机制

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尽管虚拟的学习环境可以让人们对丰富学习资料与教学资源的获取更为便利,但却缺少了真实的可触碰性,使得知识变得更为空洞。而物联网的融入,与现实世界的物品相联系,并互为想通,从而实现了数字化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联系,让教学环境逐渐走向真实空间与虚拟学习环境的有机整合。在教学环境中每一个教学工具都具备数字化、可视化和网络化的特性,学生身处课堂之中,却可以真切的感受到自然及真实的场景,这可以促进人与环境的交互,人机交互,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能够发散思维,开阔自己的视野,通过对场景的感知可以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从而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将现有的教学平台与物联网有机结合,让远程实践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提高。如图3为教学管理学习空间系统图。

图3:教学管理学习空间系统图

3.2.3 区域资源的共享性

由于区域的不同,造成了不同学校能够支配的优质教育资源上的差异,这也是教育界一直困扰的问题。而物联网的引入,减少了该方面的弊端,实现了教育资源上的均衡。对一些比较大型的实验设备、图书资源都可以在物联网的作用下,使得区域间学校实现共享,师生可以同样享有教育资源。在物联网的智慧校园中可以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更会减少由于区域导致的教育资源不公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4 物联网智慧校园服务机制的应用

4.1 智能节能走入校园

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对智慧校园进行能源方面的监控和管理,将物理世界中的能源对象有效的连通起来,构建节能管理专家系统,使得整个校园的能源消耗都可以得到控制和更为科学的管理。就比如对校园中的水、电、煤气等能源进行遥测量、脉冲量等信息的动态实时监控,从而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按照一定时间内的用量,来全面的了解能源消耗情况,并根据分析可以对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来节约成本,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并响应节能减排的号召,让智能节能更好的走入学校。

4.2 再现生长过程,学生理解更为深刻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利用真实的场景再现让学生更直观的体验到只有实践才会感知到的知识和感悟,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空间与视野。让学生不再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更多的与现实世界相联系,更贴近生活,也有助于运用生活之中。就例如在生物课堂中,对数字农植园的建设学习,可以根据传感技术、视频技术来搭建一个微型的数字种植环境,然后对种植的数据实时获取,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全程观察和记录动植物的生长情况,在根据过程中动植物的生命形态,来了解生物中蕴藏的奥秘,理解生命形成的规律。而采用物联网技术让数字农植园就在学生身边,这样真实场景的布置和延伸,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更全面的系统的认识,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

5 结束语

物联网智慧校园服务机制的构建使得学校真正实现了可视化管理,并具有人性化、科学化和智能化的特点。在课堂设置真实的场景,把学校与社会、自然及学习对象都直观的联系和展现起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研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更增强人与人的互动性,实现资源的共享。

参考文献

[1]陈平,刘臻.智慧校园的物联网基础架构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S1).

[2]沈洁,黄宇星.智慧校园及其构建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06).

[3]朱洪波,杨龙祥,于全.物联网的技术思想与应用策略研究[J].通信学报,2010(11).

[4]沈苏彬,毛燕琴,范曲立,宗平,黄维.物联网概念模型与体系结构[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

[5]宗平,朱洪波,黄刚,许建真.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

[6]田丽.智慧校园环境下的校园一卡通建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S1).

作者简介

李志刚(1971-),男,江苏省太仓市人。硕士学位。现为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篇4

关键词:体验式阅读;互联网;素养

现在处在互联网的发达时代,网络上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在阅读课堂中,利用互联网因素,为体验式阅读教学助力,是有着非凡意义的。互联网给学生带来新奇的感受,网络上那些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了新鲜的视听感受,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运用到体验式阅读中,会增色不少。

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语文老师把互联网的因素引入到阅读教学中,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文本中所涉及的图像、声音、画面都可以通过音频、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互联网上的资源积极为课堂所用,给学生上课初始就打造出一种积极、有趣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乐意参与课堂教学。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为了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我在上课开始就借助从互联网上搜索到的素材:一群杂草气势汹汹地围着小稻秧,小稻秧可怜兮兮,病怏怏地站着,委屈无助。因为这几个形象做成了动画的形式,看起来生动逼真,活泼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分别提出了:这群杂草对小稻秧做什么?小稻秧最后的困难解除了吗?学生把自己的感受代入到短小的视频展示中,想小稻秧之所想,急小稻秧之所急,就想着迫不及待地进入到文本中一读为快,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拓展思维空间

所谓体验式阅读,就是指小学生在课堂中,把自己代入文本,调动起各项感官参与到文本的解读中,以此加深对文本的认识,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语文老师充分调动互联网的优势,把互联网上的有效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拓展其思维空间,使学生的思维不再受原有课堂的局限,而是天马行空,意境非凡。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课文《开天辟地》时,我就通过互联网的有利素材,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对于神话故事都很感兴趣,可是神话故事所叙述的情节和形象毕竟离现实生活太远,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少,社会阅历也非常有限,凭借自己的感受去理解童话故事有距离,也有障碍,这时不妨利用互联网所提供的资源,把文本中所呈现出的意境真实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本文通过叙述远古大神先是看到宇宙中昏天黑地,混沌不分,进而感到压抑和郁闷,然后拿过斧头和凿子进行开天辟地,为了怕天地合拢,于是站立在天地之间,顶天立地,当天与地不再合拢,又牺牲了自己,用自身的各个部位化生出世间万物,这种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确实令人动容。上课时我通过从网络上搜索到的动画视频材料,以及鲜明的图片展示,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了的不惧牺牲的精神,学生读得动容,听得专心,理解人物精神品质就更加到位了。

三、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二者在语文教学中缺一不可,即既要注重语文教学的工具性,重视字、词、句、段、篇章等基础知识的分析掌握,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对美的感悟和追求,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和体验,对人格的陶冶和锻造等,就如鸟之双翅,折了哪一只都不行,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人生情感体验。

教材所x编的美文,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绝佳素材,语文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这项材料,使学生通过阅读,提升人文素养。例如,在教学课文《一路花香》时,我就带领学生通过体验式阅读,让学生看到文本中所叙述的两只水罐不同的个性特点,完好的水罐骄傲自满,而有裂缝的水罐一直自卑难过。然后又通过视频展演,把挑水工挑着水罐重走路程,让破水罐感知花草的香气,然后告诉它这一路花香都是破水罐的功劳,学生通过阅读体验,以及观看多媒体展演,进而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生哲理,那就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每一样东西,都有其重要的作用,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应该合理地、适当地评价自己。

以计算机为核心因素的信息技术,如果能够与语文阅读的体验式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可以大大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以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我们应该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以使自己的语文课堂如虎添翼。

篇5

从当年轻松走进中央电视台总编室做网络策划,到加入保护国际,投身保护自然事业,再到与朋友合作,建立360 圈网站,每一次的转身,自诩“心比较野”的陈琦总是能收获一份喜悦和惊奇。

现在,作为360 圈网站中国区总经理,陈琦正带领他的团队为将360圈打造成最好的年轻人社交网络而努力。

阳光男人精彩经历提升生命质感

北师大经济专业毕业的陈琦,身上并没有人们对经济专业人士的刻板印象。多样的背景、广泛的兴趣以及年轻的心态是这个阳光男人的标准名片。旅行、自然、互联网,则是他生活

的主要部分。

上世纪90 年代末,互联网大潮涌动,陈琦与网络结下了不解之缘。起初,他尝试着做一些网络设计和个人网站,他的个人网站曾被《三联生活周刊》列为全国十大特色个人网站之一,他还是国内最早一批的blogger;同时,他是著名网站水木清华BBS 的积极人物,做版主,和论坛“水友”一起玩儿,参加水木清华的各项活动,陈琦总能乐在其中。最终,对互联网的热爱成就了他现在的事业。

如果把互联网和保护自然称作事业,那么旅行可以说是陈琦最大的爱好。在大学期间,陈琦就经常出去旅行、野营和摄影。在中央电视台工作时,科考探险相关的电视节目的网络策划和编辑、记者的身份,更是让他有了很多与节目组一起外出,到不同地方体验的机会。攀登世界屋脊,参与全球首次攀登珠峰直播;飞热气球考察三峡;进行南极北极穿越;踏上非洲之旅...... 一次次不同寻常的经历让陈琦真正把旅行“玩儿”出了花样,也正是因为旅行,让陈琦对工作对生活有了一份不同于常人的认知和感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琦多次提及“follow my heart”这个词,如果翻译成中文就是尊重自己的心灵,听从心灵的召唤去做事。央视科考、探险节目的经历,赋予了本就热爱旅行的陈琦一份保护大自然的使命感和愿景。加入保护国际,保护大自然正是陈琦在遵从了心灵的召唤之后做出的选择。

在保护国际,陈琦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宣传保护自然的理念,筹集资金投入到保护自然中去。在这期间,陈琦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我国的西部藏区,在,在青海、在川西、在云南的藏区,考察当地的村民是怎样保护自己的环境的,帮助他们解决保护环境中遇到的困难。同时,陈琦申请到了《美国国家地理》支持的藏区自然生态乡村影像项目,教藏区人民摄像、拍纪录片,记录下他们如何保护自己的环境。

多年户外生活,让记者眼前的陈琦多了一份同龄人所不具备的沧桑感。陈琦开玩笑地说:“在藏区呆久了,那些藏民朋友看了就觉得我是他们的老乡一样。不像现在戴着手表,脸也白了,我更喜欢在野外的感觉。”在很多人眼中,抛去“传奇经历”的陈琦就是这样一个阳光、善良、热爱自然的大孩子。

漫话求职

上帝偏爱有准备的人

大学期间,陈琦学习成绩不错,还获得过奖学金。但他是一个“心特别野”的人,看到大家都在拼命考研、拼命学习,他感到随波逐流并不是他想要的。大学即将毕业,陈琦并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去挤各种各样的招聘会,他直言自己是一个“不会策划找工作”的人。

回忆起第一次的求职经历,陈琦娓娓道来。

一次在网上闲逛,看到中央电视台在招人做网络策划、网站的编辑记者,正好其中有一个国家地理的频道,陈琦怦然心动,就去投了一份简历。接着是参加笔试,笔试过后,招聘官让陈琦写一份对栏目的看法。经过充分准备,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认识,一份成熟的报告发到了招聘官的邮箱。

然后他就收到了面试的通知,在面试过程中,他和主考官又深入交流了对工作的看法和发展。一切进展顺利,4月,陈琦就去央视上班了。现在,作为360 圈的中国区总经理,陈琦从组建团队到现在的网站建设发展过程中,也进行过多次招聘,看了上千份简历。什么样的简历最受企业青睐?求职者应该有哪些求职技巧?陈琦对此有着独到的体会。

他觉得一份简历要打动一个招聘官,首先要是一份有针对性、与应聘职位有关的简历。

那些与应聘职位无关的简历,招聘考官一般看都不会看。一份好的简历,求职者首先要了解自己应聘的职位,即你进入企业是要做什么的,然后根据工作内容,直接给出建议。这样的简历说明你的求职不是盲目的,而是对应聘职位非常重视,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更容易吸引招聘官的眼球。

第二,在简历中可以用独特的方式介绍自己。

在应聘中央电视台的简历上,陈琦介绍自己的内容包括:“曾独自背包旅行过二三十个省,爬过雪山,摄影得过奖,喜欢踢球。”这样一份独到的简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至于面试,陈琦认为在简历中就已经充分地体现了你对工作的理解和认识,也做足了“功课”,在面试时只要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就能够受到招聘者的青睐。

行走职场

总有种感动在心间

虽然不断变换工作,但是对于职场,陈琦始终有自己的准则:不管多累多苦,一定要从事能让自己开心的工作。几年间,不断变化的是陈琦的工作,而不变的是陈琦对工作的热爱和投入。不同的职业经历,也为陈琦带来了不同的收获与感悟。

在攀登珠峰过程中,一次,摄像师要爬到海拔7000 米的高度去做一个登山的镜头。但是拍摄中不小心把眼镜弄掉了。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下,摄像师的眼睛出现了雪盲。但他还是站在那里拍了很久,一直到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了……

还是在珠峰,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同志,患上了肾结石,而这之前他一直没告诉别人,当时谁都不想赶他下去让他治疗。都想留下来把事情做完,为世界上首次直播攀登珠峰尽一份力……

在保护国际,陈琦看到藏区人民如何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用自己的双手保护生存的环境,保护珍稀动物,同时感动于很多鲜活的人背后的很多细微的故事和不为人知的辛苦。虽然职业不同,但陈琦总是能在不同的位置上,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巨大力量,感动于同事的敬业精神。同时,在极度困难之中凝聚起来的友谊,许多人面对恶劣条件时的坚韧意志和乐观心态,更让陈琦终身受益。

转到360 圈

“我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

陈琦在保护国际的三年间,保护国际中国区不断发展壮大,由原来的七八个人成长到三四十人。正当保护国际的事业蒸蒸日上之时,他又一次选择了激流勇退。对于原因,陈琦给出的答案是,他喜欢更多的创造性和挑战。

KOOLANOO 集团的CEO 兼董事长KOBO 是陈琦的朋友,同样的理想,同样有一点疯狂,加之陈琦的互联网经验,两人一拍即合。2006年末,陈琦回归互联网,开始建设360 圈网站。

大学时期的互联网经历,加上在央视工作时的网络平台,回归互联网的陈琦如鱼得水。召集团队、做前期规划,只用两个月,网站第一版就新鲜出炉。然后是第二版、产品推广,工作起来不惜力的陈琦,总是距离成功最近的人。360 圈存在了5 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近150 万的注册用户数,成为国内排名前三的web2.0互动社区。现在随着网站的不断发展和团队建设、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360 圈吸引来了更多的外国投资,同时也正吸引着更多年轻人的关注。陈琦笑言:“虽然每天很晚睡觉,但是我的投入是有价值的。”

面对职业转变,陈琦没有现在职场新人的盲目,也不是一味地追求高薪,他的每一次决定都经过了慎重的思考。两次漂亮的转身,陈琦用行动和成绩为自己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对于如何进行职业转换,该怎么选择,陈琦说:“我是一个比较爱冒险的人,对于工作我是相信人,而不是相信单位。我相信的是单位里的核心人群,因为这个核心人群将最终决定以后工作的发展趋势。在保护国际,我比较相信吕植,他是一个有想法、正直、具有实干精神的教授,是我比较欣赏的,因为我相信跟着他能够做出事情来而不只是空谈。在360 圈,我比较相信我们的老板。在选择工作的时候,我会相信合作伙伴,至少要相互欣赏。如果觉得连我都不如,不会去的。第二,我选择一份工作的目的是希望做些有挑战性的、不同的东西,在我看来薪水永远不是第一位的,我一般会把薪水放在低一点的地方,而更加注重发展机遇和发展平台。”

对话陈琦:

如何经营成功?如何看待成功?

《职业》:好多人提起你都会打上“青年才俊”的标签,你如何经营成功?如何看待成功?

陈琦:我觉得我跟那些青年才俊是不一样的,我想可能很多人看到我的那些经历会说,“他玩儿得还不错!什么都玩儿了。”

对于成功,我觉得做公司的成功应该是大家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公司有一个健康的发展模式和好的盈利能力。可能这不能定义为严格意义上的成功,但是至少是说明公司进入正轨了。

《职业》:作为一个成功者,你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陈琦:其实这些都不是我所在乎的,我不在乎自己是否是成功人士,只在乎自己是否开心,是否有满足感,或者是否保持那种去学习新东西的饥渴。也许人觉得成功了,就会驻足不前了,反而不是我希望的。我不是太注重成就感,而是想怎么去做得更好。

《职业》: 谈谈360 圈未来的发展?

陈琦:我们现在打“交友牌”。想把360 圈建成年轻人里面非常有特色的社交网络,希望能够做到中国青年人社交网络的前三。

《职业》:总结一下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或者说希望别人眼里的你是什么样?

陈琦:我就是我,这样一个人。我希望别人会说,他玩儿得还不错。对于成功,热爱自然的陈琦始终怀着一份洒脱,也正是因着这份洒脱,他得以从容地行走在追随心灵的路上。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就像广告词里写的那样,陈琦怀揣着对自由空间的向往和对互联网的热爱,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从容经营着自己的职场生活。

陈琦精彩职场生活的七个关键词

网络& 水木清华:90 年代末,陈琦是热门校园网站水木清华BBS 的积极人物,经常参加水木清华的各项活动。其个人网站曾被《三联生活周刊》列为全国十大特色个人网站。对互联网的热爱最终成就了他现在的事业。

CCTV:到中央电视台总编室做网络策划是陈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期间,央视给了喜欢挑战的陈琦一个难得的空间,对于在央视的经历,陈琦直言:“这是一份很幸运的工作。”

珠峰:2003 年攀登珠峰的经历是陈琦写意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身边的感人故事,让陈琦感悟良多。对此他津津乐道,“珠峰回来之后,我们这一拨人每年都还能聚一下。”

保护国际:陈琦离开央视后,开始了在保护国际的经历,同时也开始踏上保护自然、洗涤心灵的漂泊之路。在保护国际的三年,他用镜头和文字去体会和记录下了最质朴的感动。

follow my heart:follow myheart,听从心灵的召唤。去央视工作如此,保护国际的经历如此,360 圈的经营亦是如此。在别人看来遥不可及的写意生活,陈琦总是能够从容选择,忠于心灵。

篇6

PPTV网络电视CEO

陶闯博士现任PPTV网络电视CEO。他是中国互联网行业中一位“跨界型”传奇人物,有着海外华人创业的成功经历,以及美国微软国际企业的管理功底。2.5亿美金的融资故事创下了中国互联网最大单笔融资纪录。具有丰富的联合国和多家企业顾问的资深经验。

网络视频拉伸了电视节目的时间,多终端新媒体形式延展了收看的空间,网络电视的时代即将到来。

2011年,视频行业经历了资本整合和版权争夺战的洗牌,也许你还记得英超“蟹皇粥”的网络全景直播,或者72天24小时快女真人秀,又或者是在平板电脑、手机和网络同步直播的电视剧《步步惊心》。

大剧、独播、自制、网动组成了2011年视频行业的关键词。由PPTV网络电视提出的“核聚变”战略,以一云多端的“核”、汇聚主流大剧版权的“聚”、从“电视网络化”转到“网络电视化”的“变”的三条主线代表了网络电视2011年的发展过程。

对PPTV来说,视频行业2012年的关键词可以用“四大强势内容+两大核心优势”即“4+2”来概括。“4”包括:独家大剧,PPTV出品,大事件直击,体育资源优势。

独家大剧,即影视大剧、综艺节目的独家首发与版权垄断。国产剧市场独家占有量达35%,垄断未来三年的韩剧版权,台湾综艺节目市场占有量达到70%。此类精编长视频既聚合了网络上的优质内容,也是电视广告投放的有效补点。

PPTV出品则继续以网动的形式打造节目类和网剧类内容,如自制变身秀节目《美丽随心变》,与东方卫视共同策划的《PPTV韩流时尚》等;同时尝试新的网络剧形式,例如电影的网络套播,即网络平台带动院线同步上映等。

大事件直击。利用PPTV的技术背景,发挥专业媒体精神,以现场立体报道形式,直击聚焦国内外重大事件,如末日情人节、两会、高考、十、美国大选等。

体育资源优势延续。继续关注奥运、英超、欧洲杯、CBA、超级碗、UFC格斗等受人瞩目的体育赛事,陆续引进超级赛事以确保长期垄断性优势。

“2”指的是:多终端覆盖和全网全平台直播。从空间角度来看,人们观看剧集的方式有三种:电脑、智能移动端或者是在家庭的客厅。PPTV在2011年成立多终端事业部,专门负责开拓除PC电脑以外的,包括各类移动终端和电视机顶盒这样的互联网电视业务。在2011年苹果的年度统计数据中,PPTV的App下载量排名金牌榜第三,娱乐类别视频应用第一,市场渗透率达到77%。PPTV今年将继续在多终端方面发力,让用户通过各种屏幕在任何时间场景下都能看到他想看的直播视频。

【2012营销风向标】

Q:2011年的营销感悟是?请用一句话说明。

A:互联网已不再是PC时代,客户追求的是最大的用户覆盖,多终端覆盖包括基于PC屏、移动屏和家庭TV屏的网络电视服务是彻底颠覆传统收视的真正推手。

篇7

在目前的互联网视频行业,通常将视频内容分为有正规版权的长视频和UGC视频两类。提到视频,一般分为“制作”与“播出”两个阶段。视频的前期策划、拍摄、后期编辑等工作称为制作阶段,制作人拥有该视频作品的版权;第二个阶段称之为播出或发行阶段,需要找一个媒体平台将成片进行。

对于有版权的长视频内容,主要是通过正规的广电机构负责完成制作并通过相应的广电渠道进行的。在传统广电行业通常采取的是制播一体模式,电视台等广电专业团队进行日常新闻或电影内容的制作拍摄,日常新闻类节目通过广电的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审核播出、电影类视频产品通过电影审查单位审核后以电影院线播出平台进行放映或后期制作成DVD方式进行销售,通过该模式生产出来的视频我们称之为有版权的长视频内容。在这个长视频内容的制作消费模式中,可理解为B2C模式,由专业的精英制作团队来主导大众的消费趋向。

与传统广电类的精英化生产传播方式不一样,UGC视频则突出在其草根性上,特别是其播出阶段,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崛起和接入带宽的快速提升,数亿计的网民也开始逐渐从内容的使用者转变为生产者。不同于传统广电行业的B2C模式,UGC视频则可理解为C2C模式,从用户对视频内容的单纯欣赏转为互相间的分享,并通过自主生产视频来实现对某些事物个人观点的抒发。同时,由于视频拍摄编辑设备由专业向民用的变化,也使得视频内容的制作门槛大为降低。广大个人制作者可以使用各类简单易操作的的民用设备(例如:家用数字DV机、智能手机等)来实现视频内容的采编及制作,将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或新司拍摄下来传到网上供更多人分享。

UGC视频的微博年代,做自己生活的导演。

古往今来,每一个个体都有向社会发表自己观点的诉求和欲望。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用户可以通过自制视频的方式在互联网平台上将自己的观点进行传播和分享,并找到同类群体的认同。特别是当UGC视频遇到微博时,对于视频的分享和基于手机的移动社区应用更是呈现一种病毒式营销的快速传播。UGC视频虽生于Web2.0,却在SNS时代快速成长。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视频制播两段化模式,当一个草根化的产品遇到一个可以快速直达传播的媒体平台时,一定会引发巨大而不可想象的化学反应。相对主流的正规长视频而言,UGC视频具备制作成本低、内容个性化的特点,由于其主要依附在互联网平台进行传播,同时还在视频内容和用户之间的交互性、传播力度上具备独特的优势。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日渐成熟及SNS和微博等模式的出现,以智能手机为手持终端的UGC视频应用迎来了又一轮新的发展。

面对社会现实的呐喊。大家是否还记得在全国楼市如一匹脱缰野马般快速飞涨的2010年,曾经有过这样部名为《烂砖奖2010》的UGC短片,当时该片的诞生真是反映了无数面对高涨房价无力叹息的买房人心声。

句“给炒房者力量,为高房价喝彩,汲取地王霸气,积蓄房奴者的意愿。我们从这里出发,让泡沫吹得更大更强!”曾令多少普罗大众击案叫好。而这类反讽社会现实的视频节目在主流视频平台被集体噤声时是断无可能被制作并播映出来,而正是通过UGC视频模式,更多的个体试图做自己生活的导演,向社会发表自己的声音。个体情感的感悟。《老男孩》,一部70后微电影的成功,承载着一代人共同的回忆。2010年10月28日,互联网迎来了一部没有在院线发行的UGC短片《老男孩》的上线,仅第一天便得到了30万的点击,第二天上升到70万,此后每天保持着80万的增长速度在互联网迅速流传,感动了批70年代的网民。肖央拍摄该片只花了16天时间,却收获了数千万人的关注。关于该片,肖央坦承主角肖大宝就是他自己,也是对整个70后一代的整体怀旧。而同类的UGC视频,例如去年出现的16分钟《红领巾》短片,同样也是80后生人向歌的一部自己的导演学业的毕业作品。正如《老男孩》在片尾打出的行字幕“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更显珍贵。”,UGC原创视频的集体情感诉求,也正反映出了其活跃的生命力。

网剧,可互动的连续剧。由于UGC视频一种主要依附互联网进行传播的视频形式,因此对于传统的电视连续剧来说,其剧情的变化可依附观剧者需求的变化而同步变更,成为了一种与交互性网络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型剧集模式。网剧类似目前的原创网络小说的生产方式,作者在作品的创作中经常加入和读者的互动,进而最终影响整部作品的走向。例如去年四月优酷推出的两部原创网剧《非常爱情狂》和《天生运动狂》,在不足一周的时间内,这两部原创网剧均以近千万次的点击而雄踞优酷网最受关注的视频之列。在制作和播放方式上,网剧一般都不是全剧制作完毕后借助互联网平台连续播放,而是间断性地播放,提前预告下一集的播放时间。采取这种方式的目的,可以充分与观众互动,零距离满足观剧者对剧情发展的需求,可以说整个节目的策划和演进更是一种集民智民意的体现。

篇8

探究式学习要注重实际操作,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态,将学生与生具有的一种好奇心和求知欲上升为由探究获得新的体验、获得结论以及对其承担责任的需要。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相比,探究式学习表现出更多的开放性、问题性、实践性和学生参与性的特点。作为推广探究式学习的初行者,可结合探究式学习的以上特征将探究式学习理解为通过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自己搜集处理信息、直接体验研究过程的一种学习方式。那么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呢?

一、探究应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

笔者认为,探究式学习不必拘泥于某些内容或知识,探究并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如果学生自身缺乏探索精神,再新的教材放在他面前,也难以激起他的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呢?教师要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就是说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所学内容是他们生活中所遇到的,是与自己很近的东西,从而产生认同感,要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揭示和解决学习兴趣和理解教材的矛盾,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使他们在“迷惑”、“疑问”、“好奇”的感觉中,在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下,激起思维运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悬念,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增强记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尝试着精心设置一些“悬念”,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好奇欲望,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养成探究的好习惯。

二、教师本身要真正做好角色的转换,从讲述者成为倾听者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的相互交往、相互认识、相互信息交流而形成的。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师生都是课程资源,也是课程的构建者,因此,要求师生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努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对一个问题,不管学生的回答是什么,对学生而言都有其意义,因此,学生的答案对教师而言不论有多离谱、多奇怪或多错误,教师都应认真解读和应对。教师若只简单说它错了,对学生是莫大的气馁和压抑。此外,让学生多一些时间解释自己的问题和答案也是一个不错的策略。在学生交流感悟的过程中,以积极的欣赏态度去面对每一位学生的真情表白,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感受其内涵,以最大的宽容和信赖去对待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激发学生去积极探究的有效方法。教师只有全身心地听学生说话,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疑虑、发现和创意等,才能及时捕捉学生探究的成果,让学生的探究热情在动态生成中挺进,使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着挑战与创新,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开展分层递进式探究式学习,不必一次探究完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探究式学习不是通过简单记忆获取知识,而是通过学生的参与、感悟、交往、实践、猜想、探索、归纳等活动探究事物。从这一点上来看,它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命,它更重视的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体验、形成的价值观等是最可贵的知识。学生对任何知识的认识,都是阶段性的。所以在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不必过于强调每一次探究的结果是什么,“成果”不一定是具体的、看得见的。它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要重视的是探究过程中收获了什么。

如果教师过于强调每个研究的结果,给每个探究划上完美的句号,反而抹杀了学生进一步探究和创新的热情。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在人的不同成长阶段是可以有很大的区别的,这并不是对错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政治课中的很多知识是有关人的思想道德方面的东西,是要学生用自己的内心去感悟的。精神方面的升华是无止境的,不要轻易地把任何一道研究的大门关上。

四、探究式学习与互联网有效结合

篇9

在某些公路客运站也跃跃欲试实名制的今天,目睹这件事发生,相信应该生发出更多感悟,借到更多前车之鉴。

福州一网友用日本动漫人物名成功购买和使用了两张动车票,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关注。1月11日,记者亲身体验,用“庆丰包子铺”、“西门吹雪”作为车票上的人名,在12306网站订票、取票、乘车,确实实现从福州站到福州南站往返,中间还进行了改签和退票。(1月12日《福州晚报》)

早在2012年元旦起,全国所有旅客列车就已经实行车票实名制。然后,两年后的今天,化名成动漫、小说中的人物,居然还能够顺利购买和使用火车票,这无异打了实名制一记响亮的耳光。

之所以能够化名买票,源于实名制实施过程中的两大漏洞。首先,12306网站没有与公安部门系统联网,无法辨别身份证信息的真伪,自然难以做到对化名说不;其次,铁路部门验票流于形式。根据规定,票证人不一致不能进站乘车,但一些站点检票人员并未细查乘客是否携带身份证,以及车票信息与身份证信息是否相符,旅客甚至可以享受到“免检”待遇,化名买票完全可以畅通无阻。

网友和记者的体验只是善意的玩笑,但在现实中,化名买票很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拿来钻空子,导致实名制被架空,无法发挥出应有作用。日前,央视就曝光了网络黄牛用假身份证刷票囤票,等找到买主后,退票再立即反抢回来。对此,12306网站表示,系统升级后实行了3小时随机退票机制,大大降低黄牛退票回购的成功率,然而,只要车站验票环节的篱笆不扎牢,黄牛就依旧有可乘之机。甚至可以省去“囤票——退票——抢票”的麻烦,直接让旅客拿化名买来的票进站上车。

同时,由于人财物高度聚散,人员流动便利,治安监控难度大,近年来发生在铁路上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日趋突出。购票信息虚假,则会导致公安机关无法及时掌握旅客的真实身份,难以加强对列车上各种治安隐患和违法犯罪活动的监控,不利于保障广大旅客的人身财产安全。

篇10

【中图分类号】 G354.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040-02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渠道和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利用,舆论影响力和市场影响力与日俱增。新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已经成为人类生活必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于人类生活方式的深远影响,恐怕是历史上任何一种传播媒介都无法比拟的。我们科技馆也正在进入一个广泛使用新媒体传播科学文化的时代,新媒体的出现和强劲发展,为科学传播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手段,使科学传播变得更深、更广、更长远,远远超出一个科普场馆所能传达的讯息。在新媒体迅速发展并成为未来信息传播与交流主要载体的潮流下,新媒体的应用不仅是技术工具的革新,还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科技传播方式,成为科技传播的重要平台。因此,科技馆应如何利用这一发展趋势和有利条件,开发更加吸引公众的科技传播内容和形式,拓展传播渠道、增强传播效果、激发公众关心科学、热爱科学,甚至从事科学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目的。

一、新媒体简述

所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我们平时见到的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外的新的媒体形态,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引入到媒体领域的技术及其传播方式。

新媒体是基于数字技术而产生的新的媒体形式,目前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网络电视等媒体形态,较之于传统媒体,它具备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典型特征,这些特征使新媒体在科学传播中迅速占据了一席之地,为现代科技馆的科普工作带来许多新的理念和模式,对激发社会公众的科学兴趣起到了重要作用。[1]

二、新媒体技术在浙江省科技馆的应用

多元化、多形式是当今世界科技馆的发展走向。新媒体技术应用于科技馆,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带来了科技馆事业的创新与发展。近年来,浙江省科技馆积极利用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和优势,将科普工作的内容与信息更充分地展示给公众,增强科技馆与公众的交流互动,积极培养公众的科学兴趣,营造起更浓郁的大科普氛围。

(一)展览教育方面的应用

1、在展项表现形式上利用新媒体技术

浙江省科技馆一楼展厅的“台风体验装置”展项,就是以我国东南沿海较常见的极端天气----台风为主题,利用数字多媒体技术使用环幕4D影院的形式,通过模拟体验装置,引起观众的兴趣,使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台风的形成过程和台风所带来的危害。在体验过程中,观众可以看到台风来临之前,天空云量增多、从明转暗的过程,同时模拟起风的鼓风机开始刮风。台风来临,天空变暗并被雨雾笼罩,狂风大作,造雨机模拟暴雨的效果,豆大的雨滴从天空飘落,鼓风机风力加大。之后,天空开始变亮,模拟台风眼经过。短暂的平静之后,大风开始从相反方向更加猛烈地刮来,空中伴有易拉罐等杂物飞来,远处楼房的灯熄灭,由此说明台风造成的停电现象。台风过后,天空放晴。这个展项通过新媒体技术给观众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激发观众对自然现象背后的原理、成因等问题的兴趣。这一体验项目不仅对当地观众具有吸引力,更能吸引没有亲身经历过台风天气的北方观众。[2]

2、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数字科技馆

数字科技馆作为科技馆的虚拟载体,利用网络的传播功能,采用数字技术将科学知识进行虚拟展现,为公众搭建了一个网上学习的平台,为实体科技馆的展品提供了新的展示方式,对科技馆的实体载体进行补充、拓展和延伸,使展品与展示更具感染力与吸引力,对教育的创新发展增加了广度与深度空间。在浙江省数字科技馆,访客不仅能在三维仿真的科技馆场景中以一位虚拟人的身份饱览馆藏展品,体验互动展项,如乘坐宇宙飞船飞越太空、登陆月球,同时还能与其他访客进行交谈和结伴同行,使大家处于更加形象逼真的环境中。特别是在“浙江院士”展区中,观众可以通过多媒体与院士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向院士请教,聆听他们的学术思想、人生感悟,以及可持续发展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问题。虚实结合,最终达到数字科技馆与实体科技馆相得益彰的效果。

3、利用新媒体技术创建物联网系统

2011年12月以采用射频识别(RFID)为主的物联网系统在浙江省科技馆投入试运行。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整个系统以观众手中的一张RFID门票为基础,涵盖了教育、服务、管理等多方面的应用,以此增强参观者体验,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加强科技馆的现代化管理。在科技馆展厅内观众可以随时通过携带的RFID门票在导览系统获取多项服务功能,如展项介绍、影院门票预约、游客中心、周边信息等,也可以在具有网络教育功能的互动机上参与知识问答和游戏项目,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将RFID技术的物联网应用于科技馆,不仅可以向观众展现当今世界最前沿的高新技术的应用,让观众亲身体验和感受最新科技的成果,而且通过过程体验,还可增强观众对科学的向往、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并潜移默化地达到科技馆启迪人们科学观念的目的。物联网系统的建立,不但扩展了展项的教育内容,而且也增添了一种新的参观方式,是科技馆开展教育活动的一种新尝试。物联网将使未来科技馆的科学管理、教育水平得到全方位的提高,使公众与展品、公众受益与教育效应之间达到新的提升,使科技馆更具活力,向智慧科技馆发展。

(二)科普活动方面的应用

1、与果壳网合作承办品牌科学活动

果壳网是一家致力于面向公众倡导科技理念、传播科技内容的社交网站,也是国内领先的社交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社交媒体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互动社区,是一种参与性与互动性极强的媒介形态,采取点对点的、网络间的人际传播方式传递信息,对于科普信息传播来说,这是一支极具潜力的传播力量。2012年浙江省科技馆与果壳网正式合作,联合主办了“菠萝科学奖”和“科学+”等多个品牌科学活动,正是利用社交媒体的传播优势,扩大科普活动影响,给科普信息的传播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例如,2012年4月7日首届“菠萝科学奖”颁奖典礼,即中国版的“搞笑诺贝尔奖”。通过征集科学领域内“好笑而严肃”的研究成果,开展线上线下活动,以生动新颖的手段向大众传播科学,让大众一起体会科学的趣味,唤起人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热情。

2、开通浙江省科技馆官方微博

近年来,微博逐步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并在新媒体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微博又称微型博客、微博客,是一种发端于网络的、基于用户关系的综合信息互动平台。微博以其互动性、即时性、全天候、全球性、海量信息储存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为科技传播提供了全新的传播模式,使使公众接受科技文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便捷,可以获取更多的科技文化知识。浙江省科技馆也顺应新媒体发展的潮流,及时注册了官方微博,设置了“展品拓展”、“科学名人轶事”、“风貌展示”、“前沿科技”、“科普读物推荐”等栏目。通过微博这一最新的网络媒体,让科学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生动有趣,为人们带来最新的科技咨询,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最丰富的科学活动,使人们更加方便地亲近科学,参与互动,进而传播科学,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三、科技馆新媒体技术的特征

新媒体技术在科技馆的广泛应用,为科学传播提供了新的手段,有利于培养社会公众的科学兴趣,尤其是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要利用好新媒体技术手段,应该把握在科技馆新媒体的几个特征。

(一)表现形式多样性

(二)沟通快捷即时性

(三)信息传播互动性

四、新媒体在科技馆应用的发展建议

新媒体的发展为中国的科技馆事业带来了绝佳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为了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在科技馆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加强观念转变,培养新媒体意识与运用能力

面对新媒体的崛起,对新媒体发展的认识不足,在管理观念中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作为科技传播工作者,首先应当在思想观念上“更新换代”,将科技传播与网络、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体紧密结合起来。高度重视新媒体在科技馆的作用。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为科技馆服务,把新媒体的运用纳入科技馆的传播战略之中,深入研究科普活动特点,精心策划并制定有特色、高水平的科技传播计划,充分利用新媒体所带来的便利做好科普工作,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作用。

(二)加强开拓创新,发挥自身特色

新媒体技术在“以人为本”的科技信息时代,彰显着充分满足人们对于信息多样化的需求的优势。对于科学知识这一意义重大的资源,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无疑为其广泛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新媒体时代,我们要把新媒体作为科学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加强科普工作的开拓创新,结合自身特色,建立形式多样的新媒体传播渠道与阵地。

(三)加强科技馆基础设施建设

科普基础设施是新媒体应用的硬件支撑。目前,科技馆基层科普设施、网络科普设施等都还不能完全适应大规模应用新媒体的需要。因此,要加强规划设计,使科技馆的空间布局、展品、展项、配套设施等,适合新媒体应用的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对现有各类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比如,加强物联网建设,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加大资金投入,争取政府支持。

(四)加强高端科普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科技馆的高端科普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一批高水平、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引进先进的科普理念。新时代的科普队伍,不仅需要踏踏实实从事科普工作的专门人员,还需要拥有一批素质过硬的新媒体技术专家,惟有如此,才能够真正把深奥的科学知识通过妙趣横生的技术手段表现出来,并能够根据形势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赵军,王丽. 新媒体在科普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研究[J].科普研究,2012(6):46-51

[2]杨溪. 科技类博物馆展览如何激发观众参观兴趣[J]. 科普研究,2012(3): 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