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相关审批制度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8: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保相关审批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xxx医疗保障局:
根据《xxxxxxxxxxx》(xxxxxxxx号)的有关要求,我诊所对医保服务行为进行了认真严格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我诊所自开通医保卡服务以来,便对医保划卡制度进行了细致的学习、讲解,确保全员都熟知,按要求对持卡人进行划卡。诊所目前除了中药饮片,共有商品xxxx个品种,总金额xxxx.xxx元。所有采购药品均录入电脑。本诊所所有事项由专人按诊所要求统一管理指导。
一、关于药品进销存的问题
1、从xxxxx公司等进的货均有进货单,到货后,本诊所按进货单上药品名称、批号、数量、效期同实货进行一一核对,并对药品的外包装是否完整进行逐盒检查,一切符合后入库并上架。
2、每月xx日前我诊所对所有药品进行进行盘点,限2日内盘点完毕,如有差错,按程度大小进行处罚,以确保诊所进货、销货、存货的准确性,使诊所库存清晰,全员熟知诊所库存品种个数、品个数。
二、关于串换药品问题
1、我诊所严格按医保要求,不会出现非医保划卡品串换医保划卡品的行为。
三、关于聚敛盗刷医保卡、套取现金问题
我诊所每天严格按顾客消费方式进行收款,杜绝诊所进行盗刷医保套现,同时本诊所对销售大额药品(包括总金额和单品金额)进行医保卡刷卡行为审批制度,在管理上进行了管控。
四、关于为非定点医药机构提供刷卡记账服务问题
我诊所经营的药品严格按照计算机系统要求进行销售,杜绝了为非定点医药机构提供刷卡记账服务的行为问题的发生。
五、关于诱导参保人员购买营养保健品、化妆品、生活用品及违法违规行为问题
1、本诊所店内未销售化妆品、生活用品,故门店不会出现诱导顾客购买化妆品,生活用品等。
2、这些年,通过医保局的管理指导,我诊所的严格执行,目前顾客已经养成自我按医保要求划卡进行消费的习惯。
六、促销的管控
我诊所从未进行过促销活动。
七、其他违规行为
不存在其他违规行为。
为保证医保基金的使用符合国家及相关部门的要求,我诊所严格遵守上级关于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的方面给予罚款或开除的制度,坚决杜绝其他违规操作使用医保基金的行为。
八、其他执行的不到位事项
无其他执行不到位事项。
以上自查请贵局予以审核,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篇2
一、贯通落实宏观政策与“放管服”改革举措
1.贯彻落实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加强直达资金日常监控,确保资金落实到位、规范使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简化税费优惠政策适用程序,加强非税收入退付管理,确保取消、停征、免征及降低征收标准的收费基金项目及时落实到相关企业和个人。(县财政局、县税务局牵头,各镇人民政府、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深入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治理,对公用事业、港口物流等领域涉企收费开展检查,整治部分园区、楼宇、商业综合体等转供电主体违法加价等行为。清理规范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不合理附加费用,加强银行服务项目和收费公示,建立健全银行业违规收费投诉举报机制。2021年3月底前对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自查、退还违法违规所得等情况开展检查,确保乱收费问题整改到位。(县市管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民政局、县人行及各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3.鼓励商业银行优化再造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发放流程和模式,推行线上服务、“不见面”审批等便捷信贷服务。探索建立水电气、纳税、社保等领域信用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充分运用各类信用信息平台,强化信用信息共享和信用应用场景,加强相关信用信息共享以及在信贷发放方面的应用,支持普惠金融更好发展。〔县发改局(金融办)、人行支行、县人社局、县住建局、县税务局、县市管局、县医保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持续稳定和扩大就业,破除影响就业特别是新就业形态的各种不合理限制。简化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手续,加强教育、人社、公安等部门业务协同和就业信息共享,在户籍、医疗、社保、住房、配偶安置、子女教育等方面做好就业保障和服务。清理对职业资格培训和技能培训类民办学校在管理人员从业经验、培训工种数量等方面设定的不合理要求。推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互联,加快推行“一点存档、多点服务”。(县教体科技局、县人社局、县公安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5.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优化审批服务,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清理取消疫情防控中恢复或新增的审批事项,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县行政审批局牵头,县发改局、县人社局、县卫健局县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及各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进一步简政放权,放出活力和创造力
6.持续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做好划转承接事项的流程再造,全面实施“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不断提升审批服务效率,加大事项划转和人员配备力度,建立健全审管联动机制。依据中省市编制公布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对县级现有行政许可事项清单进行调整,落实中、省、市关于规范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的相关规定,分类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县行政审批局、县委编办牵头,各镇、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7.认真做好中省市取消和下放行政许可事项的落实和衔接工作,制定完善事中事后监管细则,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政策解读,确保放得开、接得住、管得好。(县行政审批局、县市管局牵头,相关行业部门及各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8.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报建手续,探索创新投资管理服务方式,不断精简优化审批程序、审批事项和申报材料。(县发改局牵头,各镇、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9.进一步压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和条件,精简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涉及的技术审查、中介服务事项,压缩审批时间。(县住建局牵头,县级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0.严格控制强制性认证目录,推动将强制性认证目录中适用自我声明方式的产品种类扩大至30%,进一步整合划分过细的认证单元。增加指定的认证机构数量,对不涉及产品安全的变更无需申报,压缩认证时间和成本。(县市管局牵头,县级有关部门及各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11.优化药店开设审批,对申请开办只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的零售企业审批实行告知承诺制,推动取消零售企业筹建审批,清理对开办药店设定的间距限制等不合理条件,同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县市管局、县行政审批局牵头,县级有关部门及各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12.依据中省市公布的行政备案事项清单,编制公布本级行政备案事项清单,规范实施备案程序,严防以备案之名行审批之实。(县行政审批局牵头,相关行业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3.着力推进“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2021年底前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分类改革。(县市管局、县行政审批局牵头,县级有关部门及各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14.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明确实行告知承诺制的事项范围、适用对象、工作流程和监管措施等。对具备条件的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实行告知承诺管理。(县司法局、县行政审批局、县住建局牵头,县级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5.根据国务院修订的《企业注销指引》,提升企业注销便利度,强化税务、社保、金融、市场监管等部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扩大简易注销范围,让市场主体进得来、退得出。按照中省市安排部署,探索开展长期吊销未注销企业强制注销工作,进一步提高市场主体退出效率。(县行政审批局牵头,县人社局、人行支行、县税务局、县市管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进一步公正监管,管出公平和质量
16.提高监管执法规范性和透明度,贯彻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按照中省市安排,严格规范行使裁量权。(县司法局牵头,县市管局等相关部门及各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17.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信用监管与跨部门协同监管等监管方式融合。将随机抽查的比例频次与被抽查对象的信用等级、风险程度挂钩,提升监管效能。大力推行部门联合审查,进一步健全完善监管机制,持续完善联合抽查事项清单,拓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范围,将更多事项纳合抽查范围,基本实现市场监管领域相关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县市管局牵头,各镇、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8.依法依规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完善信用信息采集机制,推动监管信息互联互通,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强化失信联合惩戒和信用修复工作。(县发改局、县市管局、人行支行牵头,县政府信息中心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9.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与省上系统对接联通,推动形成统一规范、信息共享、协同联动的“互联网+监管”体系,不断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县政府信息中心牵头、县行政审批局配合,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0.规范城市管理部门执法行为,制定公布城管执法标准和要求,加大对随意执法等影响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行为的查处力度。(县住建局、县司法局等相关部门及各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21.守好安全和质量底线,对疫苗、药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等领域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的严格监管,对相关企业、环节实行100%巡查抽查。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现和惩处力度,对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领域,建立惩罚性赔偿和巨额罚款等制度。(县应急管理局、县市管局、县经贸局、县卫健局、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交通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等相关部门及各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22.创新包容审慎监管,探索监管新标准和新模式,发挥平台监管和行业自律作用,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柔性监管、智慧监管、开放兼容监管等。探索开展“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等新型监管模式。(县发改局、县教体科技局、县经贸局、县市管局等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3.优化互联网医疗发展环境,鼓励支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拓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积极开展互联网问诊、健康咨询、远程辅助诊断等服务,探索实现线上咨询与线下诊疗衔接,推动依托实体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建设。(县卫健局、县医保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进一步优化服务,服出便利和实惠
24.以建设数字政府为引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采取电子认证、“快递+政务服务”等方式,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进一步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在线政务服务。除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的事项外,原则上都要做到网上全程可办。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高频电子证照标准化应用,在更大范围实现“一网通办”。同时,兼顾好老年人、视障听障残疾人等群众的需求,采取必要的线下补充手段,有针对性地提供人工指导和服务,绝不能出现歧视现象。(县行政审批局、县政府信息中心牵头,各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25.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2021年底前基本实现企业办税缴费事项网上办理、个人办税缴费事项掌上办理。全面推行税务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扩大将涉税资料事前报送改为留存备查的范围,减轻企业办税负担。(县税务局牵头)
26.优化水电气网等公用事业服务,清理报装过程中的附加审批要件和手续,加快实现报装、查询、缴费等业务全程网上办。优化外线施工办理流程,对涉及的工程规划许可、绿化许可、路政许可、占掘路许可、物料堆放许可等环节实行并联审批,探索实行接入工程告知承诺制。(县发改局、县经贸局、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县行政审批局、县供电分公司等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7.持续优化公证服务,加快推进高频公证服务事项“一网通办”,逐步实现申请受理、身份认证、材料提交和缴费等各环节全程网上办。(县司法局及各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28.优化医疗服务,参保群众可自主选择使用社保卡(含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就医购药。推进居民健康档案、身份识别、基本诊疗信息在医疗机构间的共享互认,优化就诊流程、提高诊疗效率,落实安全责任、保护患者个人隐私。(县卫健局、县医保局、县人社局及各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29.按照中省市统一安排部署,积极协调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和数据信息跨省共享互认,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县行政审批局牵头,各镇、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0.加强县、镇政务服务大厅规范化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水平,充分发挥政务大厅等“一站式”服务功能,加快实现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最多跑一次。推进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向镇(办)、村(社区)延伸,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对多个关联事项探索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减少办事环节和所需证明材料。深入实施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让企业和群众成为监督者、推动者和受益者。充分发挥12345热线优化营商环境“总客服”作用,畅通企业群众咨询、求助、建议、投诉、举报渠道,实现企业群众诉求“一号响应”。(县行政审批局牵头,各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31.加强不动产抵押贷款和登记业务协同,在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广应用不动产登记电子证明,便利企业和群众融资。抵押登记业务办理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2021年底前实现不动产抵押登记线上线下同步办理。(县自然资源局、人行支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32.进一步简化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保参保、转移接续等手续流程,扩大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覆盖面。全面实行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一地办理”,简化工伤保险领域证明材料和事项,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建立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畅通困难群众求助热线,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救助。(县人社局、县民政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医保局、县扶贫局、县残联等相关单位及各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33.严格执行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按照中省市安排部署,清理与外商投资法不符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确保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落实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清单之外不得设限。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外资,进一步做好安商稳商、招商引商工作。优化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利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对外商投资项目实行“一口受理、在线审批、限时办结”,提升外商投资便利化水平。(县发改局、县司法局、县招商服务中心、县经贸局、县行政审批局、县市管局等相关部门及各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统筹协调,增强改革工作合力
34.各有关部门要突出“勤、快、严、实、精、细、廉”要求,以良好的工作作风推动改革任务高质量完成。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按照任务分工要求,分阶段细化重点工作,制定可量化、可考核、有时限的目标举措。对于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的重大问题,要加大研究协调力度,及时督促解决,提升“放管服”改革的整体成效。(县政府办牵头,各镇、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5.鼓励支持各镇、各相关部门大胆创新,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难题。充分调动和发挥推进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推出一批有含金量的改革举措,形成更多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以点带面推动全县营商环境更优。(县政府办牵头,县发改局等相关部门及各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篇3
关键词 医用材料 医保费用 医疗成本
医疗保险费用的控制是目前医保机构、医院所面临的难点问题,也是引发社会矛盾的焦点。目前医用材料的过度使用,已成为医保费用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医用材料在医疗保险费用中所占比例和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对医用材料的管理和医保费用的控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借助医疗保险系统管理软件,统计综合医院2006~2009年医保住院患者的医用材料费用所占费用的比例,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结 果
医用材料占人均发生费用比例:2006~2009年人均发生费用金额逐年升高,次均材料费用由2006年的1831.98元增至2009年的2598.35元;比例由18.25%升至19%,呈逐年上升趋势。见表1。
高价医用材料占人均发生费用比例:医用材料成本高于500元的称高价医用材料。但从结果来看,次均高价医用材料费用逐年升高,由2006年1279.88元升至2009年1962.44元,所占的发生费用比例也在逐年增加。见表2。
讨 论
医用材料使用现状:医保住院费用包括药品费、检查费、检验费、治疗费、医用材料费、护理费、手术费、床位费及输血费用等。通过以上调查可以看出,现在医用材料费用占人均发生费用的两成。我国现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首先心脏病作为老年多发疾病,在医用材料使用上,所耗高价医用材料费用金额比重最大,譬如一般支架或起搏器的金额均在万元以上;其次是骨折或置换人工关节等骨科患者使用材料费用较大;再次如脑出血和脑肿瘤患者术中若发现硬膜缺损,须植入人工硬脑膜,一般患者费用在1万~2万元;另外其他疾病,如腹股沟疝等外科疾病患者的高价医用材料费用占人均总发生费用的比重也较大。
存在的问题: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近几年医用材料费用不断上涨,作为住院患者费用构成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若不加以控制和积极引导,医用材料的过度使用,不仅加剧医保患者费用的负担,而且也会给医院和社保部门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医用材料费用高涨的主要原因:①参保患者对医用材料的需求较高:对使用医用材料,尤其是高价医用材料的患者,只要经济上能够承受,都会选择价格高的产品,以求心理上的平衡。②医用材料品种繁多以及医疗器械流通体制的不完善:经销商利用利益诱导参保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过度医疗,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经济负担,而且也加剧了社保基金的流失和影响医院的建设。③价格虚高,差价较大:医用材料尤其是高价医用材料,大都依赖进口产品,经销商之间多存在价格联盟,加之中间环节和利益驱使,导致材料价格昂贵。④市场透明度不够:因医用材料具有自身特殊性和使用量大等特点,患者对材料的认知度不够,并且医院或科室在购买上,主导了材料的采供权,缺乏市场透明度。⑤物价因素:随着各种物价的上涨,材料的生产成本随之升高,这也是医用材料费用较高的因素。
对策与建议
社保管理及业务部门应统一招标采购,建立医用材料异名库:现行医保患者使用的医用材料,都是医院统一报社保部门逐级审批的,审批回执周期长且审批通过率低,不仅延误了医保出院患者的结算时间,而且制约了医院部分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所以仅靠医院规范使用医用材料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建议医用材料招标采购要按国家相关法规,对材料制造商、供应商、使用医院进行严格筛选,对供货单位的质量、信誉、有效性等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方能进入异名库,对审查通过的材料应统一价格、统一管理。
加强医院材料管理,严把质量关和价格关:医院应严格执行医疗保险政策以及相关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杜绝乱收费和多收费现象。要严格管理医用材料的采购和供应,通过专人负责医用材料的申报及材料回执对照,统一管理各科室材料使用情况。对医用材料的价格、性能进行调查,并进行横纵比较,避免同种功能、不同厂家材料的重复申报。要在符合临床需要的基础上,严把质量关。
完善医院财务统计与核算体系:医用材料是医保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加强各项管理和控制费用的重点。在现行各项医保结算和管理软件下,各项统计功能比较落后,尤其是涉及到核算科目,数据的不准确和笼统性加大了对医用材料的监管难度,为医用材料的使用和控制带来了一定困难。为此在控制医用材料的费用和比例的同时,应加强财务管理和医院成本核算,完善医用材料的细分和统计,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医疗成本。
规范医用材料管理,控制医保费用:要规范医用材料招标和采购管理,减少流通环节,合理安排库存,加强使用管理,降低物流风险。同时要严格管理医用材料,尤其是高价医用材料的使用,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减轻患者负担,努力将医保费用控制在指标可调范围之内,以达到医院与患者双赢。
表1 医用材料占人均发生费用的比例
表2 高价医用材料占人均发生费用比例
参考文献
1 于瑞均,马骏.合理控制一次性医用材料使用问题的研究[J].中国医疗保险,2010,(5):45.
2 马利,刘军,井明霞,等.加强医用材料管理降低医疗成本[J].中国医院管理,2008,(1):47.
3 申静霞,张友.合理使用高价医用材料减轻患者负担[J].社会保险论坛,2008,1:21.
篇4
关键词:市场界定;中医保健;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3-0289-02
卫生服务包括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四部分,而中医药在其中的预防(治“未病”的医疗理念)、康复、保健三个环节都有明显的相对优势,有必要推广、加大中医药服务在卫生服务市场中的供给份额。而中医药真正实现为一种卫生服务供给,必须依托于中医药医疗机构。这正如一件商品如要投放到市场提供给消费者而必须依靠相应的厂商来组织生产的道理一样。因此,探索中医药医疗机构的建设机制和路径是促进中医药服务应用的一项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推广符合中医药诊疗特点的诊所模式
尤其是在农村,广大农民普遍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看病难,源于卫生服务资源供给的可及性问题,各类医院,尤其是能够纳入报销范围的新农合医保定点医院,数量很有限而且距离农民居住地也很远,从而造成了看病难。看病贵源于卫生服务资源经济的可及性问题,医院的经营成本高,迫使诊断、医学检验检查、药物价格高,从而导致了看病贵。中医诊所相对西医院而言,建设成本低,投入的建设资金少,而且人力资本投资更显优势,只要有一名中医医生即可保证一个诊所的正常需求。
首先,要拓宽中医诊所的投资主体和投资渠道。尽管中医诊所的投资相对较少,但是对于一名中医而言还是一笔很大的数目和开支,因此仅仅依靠中医医生的私人投资是远远满足不了在农村广大地区普及中医诊所的这一建设目标。必须吸纳国有资本、其他法人资本、金融资本等多投资渠道来投资建设中医诊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管理运营模式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已有很成熟的成功实践经验,完全可以运用到中医诊所的经营模式中。
其次,要改革医疗机构审批体制,建立医疗机构准入体制。审批制度尽管看上去通过抬高了医疗服务市场的进入门槛而使其更加规范,但由于其垄断性而造成由于腐败、权力寻租产生的低效,再者审批制度的出发点是“合规”性,并没有考虑到各个地方居民的现实需求和需求的差异性。中医诊所建设的位置、规模、数量都应由其投资主体来决定,投资者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量必然会贴近当地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出发,否则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或者背负经济损失。政府无须再对诊所的建设细节做审批,只须做好诊所建设前的资格审查(包括出资额、医师资质等等)和建设运营后的执法监督(监督服务质量、药物质量等等)。总之,政府在中医诊所市场中要扮演好“守夜人”的角色,既不缺位又不越位。这一方面有利于中医诊所数量上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诊所之间的竞争和诊所与其他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从而提高卫生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整个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
再次,将部分中医诊所纳入到定点医保覆盖范围中,并且这部分诊所每年都要动态调整,依据卫生行政部门的执法监督、审查结果而变动。只有经营规范,通过政府监督、审查、考核的诊所才可纳入到定点医保范围。这一方面为患者扩大了医疗服务的自由选择权,否则广大患者只能身不由己地选择能够报销医疗费用的政府指定的定点参保医疗机构。另一方面,通过动态调整定点参保医疗机构目录,既可以促进中医诊所之间的竞争,为数众多的诊所必然会争取进入到定点参保医疗机构目录中,又激励他们更加规范、高效地提供中医药服务。
二、规范、发展中药店,鼓励坐堂中医师与中药店的结合
中医诊断、预防、康复、治疗、保健等服务除了依托中医诊所等医疗机构,还有赖于中药店能方便、低价地提供中药。尤其是在治疗环节,大都借由中药方剂、中药饮片实现。患者是否选择中医诊疗模式,既要考虑中医师的信誉、医术水平,还会考虑获取中药的方便性、经济性、可靠性。坐堂中医师与中药店的有机结合有效缓解了以上两个问题。
由于中药店的投资比较大,多数中医诊所很难承担起中药店的药物供给职责。多数中医诊所自身提供的中药种类、数量很有限,只是类似黄芪、麦冬等一些常见中药、基本中药。对于患者而言,经常拿着中医诊所开出的中药方子到其他的专门中药店买药,这就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带来了高昂的时间成本,并抑制了中医药服务的有效需求。因此,必须在建设中医诊所网络的同时,附之于建设相应的中药店网络。中药店的建设要结合就近的中医诊所的距离,建议3~5个中医诊所配套建设一所中药店。
同时,提倡鼓励中医师紧密结合中药店,形成适宜中医特色的坐堂中医诊疗模式。中医的辩证施治的治疗思想及其望、闻、问、切的临床诊疗手段极其适合坐堂医,坐堂医在我国古代已经有很长久的应用时间和成熟的应用模式、经验,完全可以借鉴应用到当下。坐堂医既充分利用了当地稀缺的中医师人力资源,又充分组合了中药店的中药资源,为患者提供了便利、高效的卫生服务。对于患者而言,既节省了由于中医医生与中药异地带来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又强化了相信中医、选择中医的信任感,产生了对中医药及其服务的现实需求。反之,中医师与中药分离的情况下,若有疗效不理想,常有医师与药店相互推诿责任,医师责怪中药质量不好,药店则说医师开的药方子有问题,等等。坐堂医模式的应用能将中医师与中药店的诊疗责任捆绑在一起,强化了他们的共同责任,将道德风险的外部性内化,有效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三、界定区分中医保健与中医治疗市场,引导中医药服务健康发展
篇5
根据《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五年行动计划2019年分工方案》及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认真深入开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各项工作,现将我县2019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领导、压实责任。县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顺利划转设在县行政审批局,召开了县深化“放管服”改革2019年工作方案研讨会,制定了《蔚县深化“放管服”改革五年行动计划2019年分工方案》,明确了2019年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对蔚县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进行了调整。抓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理顺关系、分清职责。认真对各单位部门的职责进行了彻底清理,完善了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明确了该谁管、该谁做、管哪些、做哪些、如何管、如何做等问题,进一步理顺了隶属关系、工作职责、工作范围。
(三)不断优化政府服务。坚持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落实到“优服务”上,不断提高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深化政务平台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和企业办事难、办证难问题,透明规范业务操作,着力解决“互相推诿、流程模糊”等问题。
(四)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接落实国务院、省、市决定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 充分发挥经济开发区对全县经济建设的窗口、示范和带动作用;全面清理县级行政许可事项,实施标准化提升工程;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调整完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目录;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规范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健全完善管理机构、实体大厅、网上平台“三位一体”管理模式;进一步放大“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效应,编制县行政审批局划转事项指导目录;开展服务窗口质量提升行动,完善落实首问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全程代办等制度;推行服务窗口公开办事全流程、公开服务承诺,公开工作人员姓名职务,公开办事结果制度。
(五)持续推动商事制度改革。压减企业开办时间至3个工作日,企业登记时间不超过1.5个工作日;优化新办企业办税程序,发票领取时间符合规定条件的不超过1个工作日;公章刻制时间不超过0.5个工作日;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实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大力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实现工商登记、公章备案、发票领购、银行开户等涉企事项全程网上办理,推行“一表统一填报、一网信息共享、承诺限时办结、反馈办件信息”的全流程网上办理模式;开展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取消企业账户许可,对基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业务,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不再核发开户许可证,提高企业开户便利度,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六)大力开展税费清理改革,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全面落实国家各项降成本政策,采取针对性、系统性措施,合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税费、融资、物流、社保等成本;全面落实国家减税优惠政策;贯彻国家、省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停征、免征、降低标准等政策;对现行的政府性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能放则放、能降则降,确保收费项目“只减不增”;加强收费项目清单“一张网”建设,健全乱收费投诉举报查处机制进一步降低物流运输成本,落实“绿色通道”等各类免费优惠政策。
(七)全面深化社会事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不动产登记改革;开展公用事业提质增效专项行动;进一步深化“四医”联动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扎实推进医联体建设;持续推动大学生村医项目;完善医保支付制度。
(八)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大力简政放权的同时,高度重视市场监管,切实加大对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可能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等事项和监管力度,保持打击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努力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市场监管体系,积极构建权责明确、公平公正、透明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场监管格局。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在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与上级的要求,与广大群众的期盼,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和中介服务机构进展缓慢。目前,我县中介服务市场不成熟,中介服务市场承接能力不足,中介服务与行政机关利益关联,中介服务主体缺少,中介服务收费不合理等。
(二)工作推进进度较为迟缓。部分事项难以一次调整到位,管审批项目精简力度需进一步加大,提速办理监督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篇6
摘 要 医院应收款项是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等业务活动中,应向接受服务的单位和个人收取而尚未收取的各种款项。包括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应收医疗款和其他应收款。本文阐述了医院由于现行体制(公益性事业单位)与实际运行的矛盾(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而产生大量的应收款项,以及应收款项给医院带来的风险,本文提出了改善医院的应收款项管理,降低应收款项、呆账数量,保证医院资金的正常运转,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 医院 应收款项 财务风险 加强管理
医院的应收款项主要是指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或开展有偿服务等业务活动过程中,与其他单位或个人发生的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在院病人医疗款、应收医疗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及待摊费用。应收及预付款项也是医院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从目前的情况来讲,医院是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必须把救死扶伤放在第一位,但实际实行的医疗体制是“不能自主经营,但要自负盈亏”。因此医院往往就会产生一些不该产生的债权,而欠账的单位或个人亦偿债观念淡薄,客观上加大了医院应收款项的数量及呆账风险,增加了医院财务负担。据有关部门调查,医院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比重为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这已成为医院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症。医院应加强各项应收款项的管理与核算,以保证医院资金顺利运行,以下就产生原因及如何加强管理做以探讨。
一、 医院应收款项产生的原因
1、因医疗事故、纠纷引起的应收款项。由于目前医患关系不和谐,有了矛盾和纠纷,不理智解决,部分患者恶意欠费,家属在医院无理取闹,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严重影响了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医院为了减轻社会影响,息事宁人,因此往往破财免灾,由应收在院病人医疗款转换成应收医疗款(出院病人欠费),此款项往往无法追回。
2、因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而产生的应收款项。随着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实施,作为医保、合疗定点医疗机构的大中型综合医院收治的患者,往往不是医保患者,就是合疗患者,而医院为医保、合疗患者垫付的报销金额占到医院收入比重的70%---80%。根据现行制度,这些患者出院时的核报款由医院先行垫付,再将患者的各项名细费用到月底报送医保、合疗经办中心,待经办中心审核通过后再通过银行转账返还医院,医院垫付了大量的医保、合疗款,却不能及时足额收回,造成巨额欠费,占用医院大量资金。
3、社会公益产生的应收款项。由于公立医院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承担着部分政府职能,如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等事件发生后,医院往往是本着救死扶伤的原则,不惜一切先抢救伤病患者,但到结算费用时,却迟迟没有单位或个人来缴纳医疗费用。医院已付出了社会服务,政府却未按当时的承诺将款项付给医院。如:当年的计划生育手术、公疗款、三无病人等。
4、医院对应收款项管理不严,责任不明而产生的应收款项。如有些临床或检验等科室负责人进一些科室临时需用的耗材或试剂,一般情况下,是负责人打借条,向财务科借款,落款往往以科室的名义,其结果是耗材或试剂早已用完,借款却无人归还,要是换了负责人,更是无人承担。职工因公出差等借款,费用已报销,但借款迟迟不清还。
二、医院应收款项给医院带来的风险
1、影响医院的现金周转,导致医院的部分管理因资金不足而滞后。应收款项造成医院大量资金的长期占用,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给医院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使医院资金周转困难,无法实现医院管理的计划和目标,无力改善患者就医环境,购置先进的医疗设备,有时甚至影响职工的工资及福利难以及时发放,影响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医院的管理风险。
2、虚加医院的业务收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应收款项不能按时收回,虚增了医院的业务收入,夸大了医院的经营成果,致使医院资产不实。从账面上看,医院的业务收入很大,可是相当大一部分收入并没有真正形成现金流入的增加,医院还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为患者垫付医药费及各种材料费用等,而形成的医保、合疗、公疗等的应收款项,增加了医院的运行风险及运行成本。
3、产生大量的呆账,长期挂账,无法收回。有的医院会计人员已经换了几任,应收款项依旧长期挂账,院领导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收回,因此也不让财务科将其转到坏账,医院为了能够收回部分应收款项,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与政府各有关部门不断地沟通、协调、交流,加大了医院财务费用。
三、改善医院应收款项管理的对策。
应收款项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即需要医院内部各部门间的密切配合,加强监管,又需要政府部门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大力支持,根据应收款项产生的不同原因,应有不同的管理对策。
1、 改善医患关系,以加快应收医疗款的回收。针对病人欠费,医院各临床科室应建立医疗、护理、财务三位一体的住院费用管理机制。在病人住院期间,科室要指派专人每日早晨将前一天的花费清单送达病人床头,让病人明明白白花费,了解自己都花费了些什么,得到了哪些医疗服务,花费多少,还余多少,在搞好医疗护理宣传教育,医患交流与沟通的同时,也让病人了解了自己是否欠费,以便医护人员及时催收。在发生医患纠纷时,医院应积极地做好解释工作的同时,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患者一方也应理智对待,如爆光媒体,媒体应负责任的如实报道,不可为吸引眼球,危言耸听,误导舆论,搞得现在医疗行业人人自危,最终受害者还是患者。
2、建立费用控制制度,以减少垫付款。对于医保、农村合作医疗等产生的应收款项,医院要严格遵守医保、合疗等的各项政策及规章制度,加强医德医风教育,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控制医药费用的过快增长,医院要根据患者病情“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避免因违反医保政策,或因超出医保规定的住院患者次均费用及药品占医疗总花费的比例等指标而被扣除相当的医疗费用。有的是被永久的扣除了而进入了医保基金,形成了坏账。有的是被暂扣,而责令医疗机构限期整改,等整改达到了目标,才将款项予以返还,在这期间,形成了一定比例的应收款项。因此医院在这一点上应做好相关的事前控制,加强管理。
3、 建立多方救助制度,以降低公益的应收账款。公疗、三无病人,承担社会公益而产生的应收款,在这方面,虽然医院要加强管理,积极催收,但政府更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对于一些特殊的患者、三无病人,因意外伤害或交通事故而产生的患者,医院在紧急抢救、医治的情况下,民政、交通等部门也应积极筹措资金,支付医院为了急救而发生各项医疗、药品等人力、物力费用。
4、 加强财务管理以完善审批制度。因科室或职工借款而产生的其他应收款的管理,应建立职工或科室因公务借款审批制度,根据借款人借款事项,合理确定借款额度及借款时限,对于逾期还未办理还款手续的,财务科要及时通知催还,必要时通过科室奖金或工资扣还。
四、结论
总之,医院应收款项的问题事关医院的运行和社会医疗事业的发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医院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医院要积极探索,提高服务意识,加强对医护人员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医护水平,规范医护行为,加强费用控制和财务管理,另一方面由医院单方面来承担大量的公益性的医疗服务,产生大量的应收款项,医院实在难以承受,这很不利于医疗事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必须加大对医疗的财政投入,持续推进新医改,使医院真正体现出其公益性,那么,医疗应收款项问题才可真正彻底解决。
参考文献:
[1]符娟.对医院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若干建议.中国总会计师.2010.7.
[2]李志慧.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规避医院财务风险.中国总会计师.2011.11.
篇7
精选关于医院财务工作计划范文 新年伊始,结合当前形势,制订今年工作计划:
一、医院总业务量大致恒定(指医保总量恒定)的情况下,财务赢利结构显得成为重要。
我院主要是医、药的比例结构,以去年为例,这些指纯业务比例,药品收入、医疗为分别65%与35%,而药品收入成本占74%,另加上交药品收入的5%,共计79%,而医疗收入成本占10%,且全年计提超劳务都在这一块,由此得出1%,即37.1万,如是增医疗收入1%,成本仅3.71万,赢利7.8万,两者相差25.6万,同样以去年为例,药品收入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分别为62%、61%、65%、74%,去年一季度是比较正常的,二季度为非典期,三季度过渡期,四季度追医保数,因此二、三、四季度均列为不正常,因此说今年医、药比例定为38:62是可信的,我也希望通过领导能调节到这个比例,我希望在比例结构达到目标时,每月能超计划数5%,这样今年预计超180万左右,在最后两个月适当控制药品处方,此时,医、药比例将更佳,而今年计划数呈略超状态,医、药比例希望达31:69,此时将贡献利润100左右,我将每月结果报告领导,借领导掌握来实现之。
二、收款、挂号进后勤服务中心马上实施。
真正改革到谁的头上,各种思想都会涌现,发牢骚也是难免的,我作为财务组长,应配合领导作好工作,受点气,委屈点是正常的,权当是为改革做点贡献。
1.进中心人员有顾虑,怕经济上吃亏,财务组配合领导,把改革意义讲透,主要是已有人员编制不动,改革是引入机制,并非侵害他们的利益。
2.人员进入中心之后,会出现管理上的衔接问题,我们财务组多与中心工作人员联络,同时充分发挥管理员曹娟的管理职能,倾听他们的意见,配合医院领导完成开展的各项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并按要求每月对托管人员评定优劣而打分向中心汇报,财务组在业务上多指导,使这一工作平稳过渡。
三、去年,我院治疗项目电脑化管理。
基本铺开,再院本部、川北两大块都实施,且运行效果不错,完全达到了物价局提出的明细化要求,我们采取的是先在院本部开展,在运行中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逐步巩固、熟练,再在川北实施,逐个展开,稳步推进,今年同样采取这一方法,预备先后在东苑、广粤、长春等各点推广,推进一个,成熟一个,预计全部实行医疗项目电脑管理。
四、 去年我院制订了每季、每月计划医保用量。
虽然,以后在实施中偏离较大,应了古俗言“人算不如天算”,主要是不可抗力的“非典”事件影响,在最后一季度中,准备抓回计划量的,医保局又出台了一个“乙类药”自负10%的政策,干扰了计划的实施,但通过年初制订这一计划,大致上能做到胸中有数,而不是无轨电车,开到哪里是哪里的计划用医保量,一旦医保局下达到我院全年医保用量,我们财务组将在医院领导指导下,制订一个较为详尽的各部门按时间的计划用量,做到胸中有数。
精选关于医院财务工作计划范文 20xx年是我院创建二级医院关键的一年,为进一步提高我院财务工作综合质量,确保财务工作为医院建设和发展服务,积极为二级医院创建做好财务科相关工作准备,制订本年度财务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财务制度建设
完善财务工作核心制度,规范痕迹管理。按创建二级医院标准完善财务相关工作制度。
二、加强财务能力建设
抓好财务相关人员素质教育,提高财务人员整体服务水平。年度组织财务人员岗位培训、专项培训等多项业务培训学习。按时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财务业务培训会、工作会,及时完成上报财务相关报表。
三、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1、落实财务工作职责。按照《会计法》、《医院会计制度》、《医院财务制度》等相关规定设置会计科目,建立账簿,进行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报告。及时完成医保、农合账务核对、汇款以及回款工作。做到五保病人、血透病人出院及时报账,不出差错,无一遗漏。加强相关职能部门联系协调,争取优惠政策,为医院谋取最大经济利益。深入研究税收政策,合理避税增效。
2、强化财务控制职能。坚持医院财务开支审批流程,收支两条线,履行好财务控制管理职能。
3、加强医院收费管理。加强医院收费项目和价格管理。定期不定期深入科室了解医疗服务收费情况,及时解决收费中出现的问题。规范收费行为,确保合理收费,杜绝费用流失。
4、加强部门财务监管。落实财务工作相关制度,增强安全意识,对医院收费部门、相关科室加强监管,确保资金、系统、有价票据、印鉴、发票等安全,杜绝财务安全隐患。
5、加强经营成本核算。建全医疗成本管理和控制制度。对科室、部门实行全面综合财务考核,强化增收节支,降本增效,使科室、部门加强成本管理,确保优质、高效、低耗完成医院各项目标任务。
6、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建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确保医院资产充分为医院带来经济效益。
四、作好财务分析报告
按时完成月、季、年度医院财务分析报表,及时让院领导准确掌握医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流量,为医院经济决策、经营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精选关于医院财务工作计划范文
一、价格管理:
1、医院物资(包括假体材料)进货上加强合同管理体制,对新产品新物资严格把关,配合领导层对医院使用物资,销售产品结构合理开发等的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对药品,零星的医用物资等实行不定期的价格询查制度。
2、营销策划部实现大小开支项目在统一预算报批的情况下执行,按项目开支明细核定价格进行报销核算。
3、对医院的各手术、治疗项目的收费价格按照部门提议,财务测算成本后报批的程序进行,并逐步完善电脑信息系统的.最低限价录入,实现底价预警提示。
二、信息与统计:
目前信息系统存在以下几大问题:
1、收入上只实现收入实现制的核算模式,不能同步以收款核算制的模式进行统计分析
2、收入与药品的发出已实现对接,但收入与所有的物资发出实现对接无法实现,同时制约了收入与成本配比进行毛利及时分析的功能无法实现
3、本套系统在多级别、多部门、多种统计核算的方式下没有开放足够的空间,造成核算上的很大局限性,而且在系统的安全性、连续性上的统一协调很难完成,留下很多隐患
4、本套系统在财务核算、档案管理、经营管理上三者难以形成有效的资源共享,造成无法进行信息统一披露及联查的体系。
要实现以上以收入实现制及收款核算制共存的模式进行统计信息披露,以及实现收款与物资发出相互联连、相互联动,实现毛利及时分析的功能,必须寻求新的系统软件或按本院的管理模式请求软件开发。
三、固定资产、医疗设备:
加强配合医院领导的决策,对固定资产的结构进行有效的分类、整理出重复可退出的设备进行清理,建立新增新建购置资产的审批制度,建立日常维修保养及定期检修制度,建立报废及转移资产的交接手续,对资产建卡建档的管理体制,确保资产的合理配量,高效运作。
假体:假体存货量已进行品种、规格、结构上的安全库存量设置,目前库存量已大部分超出安全库存数,只能继续消耗,少进多出的原则逐步加速存货周转,并进行换货处理,目前只余下麦格的假体在换货上存在很大难度。
医用物资及药品:目前药品已实现科室备用,科室领用在发货上进行限量控制以促进节约及减少损耗,如实行定额定量或与实现收入挂钩的原则,尚难于操作,医用物资及药品目前已进行合理归类但未进行安全库存量的设置。
篇8
政府信息化的发展背景
信息化的建设依赖于与社会、经济的基础,同时,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也在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一般来讲,信息化的发展通常需要经历这样六个阶段:
(1) 内部提高工作效率阶段,人们应用计算机大大提高了日常琐碎的重复计算工作;
(2) 内部信息共享阶段,单位内部不同部门的信息共享,降低了部门之间的壁垒,增强了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
(3) 内部信息融合阶段;通过数据共享与业务规范自动化实现,增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4) 外部提高工作效率阶段,单位之间建立数据交换的标准,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解决产业链的信息交换速度,提升整体行业的竞争力;
(5) 外部信息共享阶段,整个产业链中的各个单位,形成整体的信息共享,为整体行业服务,推动行业的发展;
(6) 外部信息融合阶段,整个产业链形成完全的信息系统融合,完全不存在人与人、组织与组织的信息交换屏障,社会资源可以按照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来配置。
在我们国家的政府信息化建设中同样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80年代初,政府机关最早开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是经济数据统计服务的。90年代,政府办公自动化成为信息化主要建设目标,围绕办公自动化,工商、税务、财政、公安等专业性比较强的政府部门,也开始了自身业务系统的建设。90年代末,互联网高速发展,政府上网工程迅速开展,很快辐射所有的城市级政府部门。进入21世纪,以电子政务工程“三网一库”建设为标志,“五保合一”的社会保险工程、网上审批一站式办公、城市一卡通、部门办公自动化、综合经济数据库、人口数据库、城市综合地理信息系统、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等,进入全面规划和实施阶段。
从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历程来看,呈现出这样的特点:
短短二十年的时间,政府的信息化发展速度很快,与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直接相关。
信息化建设主要的驱动力,主要来源于政府内部的强制性行政指令。
采用的IT技术基本上表现出与国际同步发展的趋势。
信息化建设水平,在不同的区域,在政府内部不同的部门,差异化很大。
非均衡性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特点
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处于非均衡的发展模式,信息化的建设同样处于非均衡的状态。不同地区信息化建设水平差异很大,同一地区的不同政府机构系统建设也有很大不同。从理论上分析,即使是在统一城市的在不同环境下,信息化建设也处于不同的阶段。相当多的部门机构,还是将计算机作为日常办公的工具,正在以提高内部工作效率为目标,进行联网建设。而医保系统要求医保中心、各医院、药店必须形成信息共享,医保系统正在逐渐与银行、统一市民卡中心、人口数据库、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融合。
从信息化建设过程来看,政府信息化建设必须符合客观规律,从现有的基础着手,不能脱离现实背景。从发展的角度来认识问题,信息系统必然要求进行融合。如何解决好现在的业务系统建设,未来业务系统互联互通的问题,就在于如何解决非均衡的信息化建设过程管理和不同阶段建设目标规划问题。
互联互通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不同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问题,已经成为政府信息化建设的瓶颈。从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发展过程来看,发展速度很快,不同的业务系统,建设目标要求往往在建设过程中就会发生变化。统一技术标准不失为很好的解决方案,但是,IT技术的发展与传统工业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技术标准远远落后于技术创新。期待统一标准后,在进行系统建设,或者完全采用现有成熟的(或者说是相对落后)的标准,来进行系统建设,显然是不可取的。应该说,技术标准的建设,也同样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进行研究探索。同样,政府正在处于职能改革的过程中,部门之间的系统协同,也很难拿出明确的业务标准。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看起来应该是一个技术问题,但要解决的问题是非常广泛的,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子政务需要可持续性发展
经济的发展,开放的需要,政府职能改革的需求,决定了电子政务的建设是长期的过程,而且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断扩大规模,辐射国民经济各个角落。如果没有灵活的、可扩展的电子政务平台,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就会严重影响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二、政府不同的职能机构需要互联互通
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是政府职能改革的重点。多年形成的条块分割的部门管理权利,很难在短期内得以转变。
实现网上行政审批不仅是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的举措,更多的目的也在于,通过信息化建设,全面梳理政府行政审批业务职能,并加以整改,通过对敏感行政审批业务,转变政府职能,全面体现政府为企业和市民服务的思想,提升政府的公众形象。
经过调研,一般一个地级市,行政审批业务约1200多项,几乎每项审批业务都涉及多个市级委办局甚至区县的委办局,业务流转方式纵横交错,异常复杂。真正实现行政审批制度在网上实现,必须首先实现委办局的互联互通,必须建设灵活的、可管理的电子政务平台。
一方面,平台必须支持不同委办局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一方面,平台也必须支持审批的各类业务数据整和。
三、打通信息化工程与基础数据库之间的联系
人口数据库、城市地理信息库、综合经济数据库,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无论是基于便民服务的市民卡系统,还是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社保工程都必须与城市基础数据库相联。否则,会对信息资源造成浪费,加大了不必要的投资。数据共享,也必须依赖支持异构数据整和的数据交换平台。
互联互通的解决方式
貌似简单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探索,找出真正的问题所在;看起来非常复杂的问题,必须认清问题的实质,用最简捷、便于操作的手段来解决。
电子政务标准建设、平台建设、业务系统建设实际是需要同步来进行,解决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核心在于建立实用的电子政务平台,通过可扩充的电子政务核心平台,根据不同信息化建设阶段的目标要求,一方面,将原有成熟的业务系统集成到平台,在新建业务系统充分考虑与平台的互联,为系统融合作好充分准备。
这对电子政务核心平台提出更高的要求:
建立可扩充的电子政务平台,当连接的业务系统很少时,平台可以很小,当然投资也很少;当连接的业务系统很多时,平台也同时扩充,完全可以支撑各类复杂的应用连接;
平台可以承接各种原有技术标准的业务系统,支持未来各项XML数据标准,化很少的投入,就可以与技术保持标准同步;
足够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支持不断的业务变化;
开放式架构,支持各类主流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中间件产品。
篇9
“降成本”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2016年以来,我省相继出台了3个“降成本”文件,企业有哪些获得感?企业成本高在哪里,“降成本”组合拳又该如何出招?
2017年2月下旬,根据省委统一部署,省人大财经委与省级相关部门组成调研组,赴衢州市及下属的县市区开展企业“降成本”专项调研。
找到企业“痛点”,方能找准减负重点。调研组一行瞄着企业的“痛点”查,盯着减负的困难找,共调研各类企业133家,其中实地走访企业57家,收集各类意见400多条。
成本偏高问题仍然突出
衢州市2016年为企业降低成本58.09亿元,超额完成减负30亿元的年度目标任务。虽然成绩斐然,但是,谈起降成本工作时,很多企业仍觉得“不解渴”。
――用工成本偏高。首先是社保缴费偏高。企业普遍反映,衢州很多地方的企业严格按工资总额缴纳保费,企业感觉与周边地区按平均工资甚至最低工资、员工人数打折上缴的方式相比,负担过重。
如衢州华友钴业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其在桐乡的基地相比,衢州社保费用占职工工资总收入的26.5%,桐乡占22.3%;医疗保险衢州占8%,桐乡占6.5%;工伤保险衢州占3%,桐乡占0.8%;失业保险衢州占1%,桐乡占0.5%,而且桐乡还有40%的社保费用返还,而衢州享受不到这样的政策。
用工成本高还表现在超额缴纳社保费。“很多高薪人才只承担社会平均工资300%的社会保险费,而超过300%的个人部分,需由其所在企业缴纳,企业感到十分不合理。”此外,在职工退休后,企业每年还需缴纳5%的医保费,有的企业如巨化集团退休人员数量大,每年需补缴资金3亿多元,负担十分沉重。
――税费负担偏重。物流、货运、金融和农副产品等行业的一些企业反映,难以取得增值税抵扣专用发票,这给企业抵扣进项税造成一定难度。虽然很多企业在实施“营改增”后税负下降,但有的行业税负不降反升,与“税负普遍下降”的初衷不相符。还有企业反映,财政部门为支持企业发展给予了财政补助,但这笔财政补助还要上缴一定比例的所得税。
――用地成本偏高。调研中反映,一是使用税提价快。衢州市土地使用税从2013年的6元/平方米,提高到12元/平方米,3年内翻番,企业明显感到用地压力加大。二是土地使用税不够合理。企业普遍反映,在支付土地出让金后,每年还需再行缴纳土地使用税,虽然合法但不合理。三是用地优惠享受面小。衢州市规定了土地使用税奖励返还政策,但由于对亩产税收有较高的要求,且衢州企业大多为传统企业,能够享受税收减免的企业较少。还有企业提出,技术改造前期投资大,建设和产出周期长,按现行标准很难取得奖励。四是房产税有重复征收的问题。企业反映,目前在征收房产税时要叠加土地费用,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同时房屋每年都在折旧,但房产税还是按原价在计税,认为不够合理。
――用能成本偏高。首先是热能价格高。特种纸行业是衢州的重要支柱产业,对蒸汽需求量大。但蒸汽价格从2016年初的119元/吨左右上涨到170元/吨左右,一些用能大户如维达纸业,年用蒸汽量约2.5万吨,需要多支付1200多万元。特别是在2016年11月份煤价走平的情况下,热能价格还在不断上涨,企业意见很大。
另外,企业反映,供电公司需要收容量费作为“最低消费”,在春节等生产淡季还要交纳一定数量的电费,不是很合理。另有一些企业反映,电费每10天收一次,加重了企业负担。
――财务成本偏高。这是衢州市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又一大难题。如,商业银行实行名单管理制,对造纸等行业不允许新增贷款,对一些技术先进的造纸行业造成较大影响。小微企业贷款难度仍然很大,贷款利息一般都在基准利率上浮20%―30%。
降成本政府需对自己“动刀”
减轻企业负担,回应企业呼声。
其实,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制定了帮企业降成本的“组合拳”,从制度、财税、金融、社保、流通、能源等6个领域朝着为企业减负这个方向共同发力。
专家们普遍认为,六大举措的重中之重,是降低制度易成本。
“制度易成本,简单说,就是由体制机制问题而造成的经济、时间和机会等各种成本。”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降低制度性成本不仅关乎企业成本,还直接影响企业发展。
降低制度易成本,简政放权是核心。
在衢州的{研显示,该市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但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首先是审批事项取消后的配套措施不完善。一个典型例子是,国家对循环经济发展设立奖励制度,而配套政策却出现“脱节”。元立集团反映,其投入巨资建设了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压及废气回收自发自用电厂项目,企业只要通过认证审批,就能享受国家的减费政策。但2015年5月国务院取消了“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含电厂)认定”的审批事项,相关优惠政策无法执行。
“国家取消行政审批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企业、降低费用,但由于没有配套措施,企业难以继续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影响了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元立集团相关负责人直言不讳。
同时,政府职能部门的事中事后监管方式也亟需改进。一些企业表示,政府专项资金的中期检查,存在政府请专家检查、企业买单现象。“生产许可证分批到期后,专家就分批来评审,吃住行费用全部企业负担。”
推动简政放权,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势在必行。
调研发现,衢州的一些中介市场竞争不充分。目前,衢州市只有2家图审机构,企业必须从下属县市跑到衢州市才能办理图审,办理流程多、时间长。一些企业反映,有的中介机构打着政府部门的旗号来进行监测,服务态度很不好。
另外,中介服务收费标准高。浙江通天星集团股份公司反映,中介机构收费一般在3万―10万元左右,公司2015年、2016年各类中介收费分别为135万元和148万元。
有的中介服务不合理。有公司反映,该公司职工一共250多人,其中涉及职业病岗位约40个,每年职业病体检费用为200多元/人,但是企业本来就是医疗药品行业,所有员工每年按要求进行体检,现在40多人又要按照职业病防治标准再进行体检,存在重复体检的情况。
调研发现,目前对企业还存在一些隐性的收费项目,加重了企业负担。很多企业反映,从中央到县,每一级都有各种协会,每年缴纳的会费很多,但是对企业实际的帮助却不大。
如,浙江天际互感器有限公司参加了15个协会,共交了8万多元会费。浙江通天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参加30余个协会,最低的收费2000元,最高的收费5万元,2016年共缴纳各类协会费用20余万元。
“为企业降低成本,从很大程度上说,需要政府转变观念、转变职能。”参与调研的相关同志表示。
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帮助企业降成本“六大招”,招招直击企业困难,同时也招招直指政府权力。“为企业降低成本,从很大程度上说,也是政府对自己‘动刀’的过程。”李锦说。
应由临时性工作向长效机制深化
“有些费用现在暂时取消,明后年会不会又重新收取?”“企业有了减费政策,还能支撑一阵子,没有政策优惠怎么办?”调研过程中,企业家急切的心声,也折射了对减负工作的殷切希望。
“降成本”组合拳怎样进一步打实?省人大财经委调研组给出了相关建议。
“在政府推动的‘降成本’相关改革中,包括税收、社保收费和部分政府性基金等政策由中央制定,所降的成本往往占大头。从衢州情况看,下降的税务成本占总量的78.7%,下降的融资成本占12.5%。”为此,省人大财经委相关同志表示,省有关部门要积极向中央建议,继续加大减税、降息力度,继续深入推进“营改增”改革,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同时,应进一步提高政策的差异性。“由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成本构成和问题不同,省里制定政策时要分类指导,切实把降成本与调结构、促转型有机结合起来,对不同行业实行差异化的政策,避免‘一刀切’。”
精准施策,方能善作善成。省人大财经委的调研报告提出,要围绕当前企业反映强烈的成本偏高领域,出台更精准、更有效的政策措施。
在用能方面,继续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试点工作;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电网公司服务,完善收费方式;尽快指导各地完善煤热联动定价机制,动态调整蒸汽价格。
在用工方面,统一全省社保缴费标准,促进公平竞争;对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出台优惠奖励政策,促进转型升级;对企业“机器换人”进行财政奖励,降低人工成本。
在融资方面,鼓励银行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创新还款方式,推广无还本续贷等还款方式,切实降低企业转贷成本;继续加大对金融机构涉企收费的清理规范和专项检查;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企业提高直接融资比率。
在用地方面,针对不同行业实际情况,实行差别化调整机制,扩大土地优惠政策享受范围;鼓励各地利用“三改一拆”土地建设标准厂房。
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继续简政放权,做好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后的衔接配套工作;抓紧研究创新事中事后监督方式。
在中介服务方面,全面清理和整合规范与行政审批相关的各类认证、评估、检测、设计等中介服务,进一步降低涉企费用,如质量检验检测费、测试费等的标准;进一步培育壮大中介市场,鼓励良性竞争,推动中介服帐奔浜褪辗选八下降”。
调研中,许多企业家还表示,“降成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不是一个部门的事,也不能简单地把它理解为企业减轻费用工作,而要把降负担降成本政策措施置于“三去一降一补”的整体结构中来把握,希望把它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推进。
篇10
为了加强会计核算与监督,严格财务审批制度,节约费用开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有关财务制度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县建设局机关。局属企、事业单位可参照执行。
三、财务管理制度
(一)预算管理
坚持“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收支平衡”原则,科学合理编制单位预算。
(二)收入管理
严格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坚决制止各种未经批准的收费行为。各项收费必须严格执行县政府关于“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规定,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及《收款收据》,严禁白条收费,不得坐收坐支。
(三)支出管理
单位所有支出按年初预算支出计划执行。
1、公用经费
公用经费(业务费、会议费等)按照财务预算,实行总量控制。公用经费列支时,由主办人提出申请,经主管财务领导同意后方可列支。邮电费、水电费支出要本着节约的原则,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单位职工水电费应由个人承担;单位职工参加函授、脱产进修和短期培训学习的费用支出一律由个人负担,业务培训按有关制度执行。
2、旅差费
经领导批准,因公外出人员要本着节约的原则,节省一切支出。旅差费支出根据现行价格因素和实际情况,市内住宿标准每人每天不得超过40元;市外出差每人每天(费用包干)不得超过100元,并不得报销餐饮费;在途交通补助市内每人每天3元,市外每人每天8元,具体按有关文件执行。
3、业务招待费
业务招待费支出应按照必需节俭的原则,根据年初财务预算实行总量控制,其规定为:全年业务招待费事业单位不得超过单位总收入的1%。
单位来人来客必须经分管机关领导同意后方可招待,其招待标准为20元/人,未经领导批准或超标准招待的进餐条据,财务股不予报销。
根据单位情况,实行业务招待费定额包干制,超额部分财务股不予报销。其标准为:党委成员各3000元,办公室1000元,财务审计股1000元,人事教育股1000元,建设股1000元,综合股1000元,公用事业股1000元,勘测设计股1000元。
4、办公费
单位购买办公用品,经分管机关领导批准后由办公室统一购买,并由专人验收、入帐、保管。各股室根据需要领取办公用品,必须办理领取手续,履行签字手续。
5、小车费用
单位小车费用根据年初预算,实行总量控制。
根据单位情况,可实行小车费用包干制,即每辆小车费用开支控制在18,000元以内(含保险费),局党委成员每人不得超过5000元。
6、医药费
离休人员按有关规定在医保据实报销,其他在职及退休人员均执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单位不再报销门诊及住院医疗费。
7、各种补贴
(1)独生子女费每年计96元,由父母所在单位各承担一半(按有关规定发至14周岁)。
(2)国家法定节假日,单位发放福利费不得超过100元。
(3)机关干部、职工及其家属因病住院,由办公室统一安排一次性慰问,其慰问费用限定在200元以内开支。
(4)机关干部职工的直系亲属亡故,由办公室统一安排吊唁,经费开支限定在200元以内。
(5)电话费、差旅费补贴按有关规定执行。
四、固定资产管理
单位固定资产指定专人管理,并将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分项登记、编号,建立财产管理卡片,会计帐簿必须设置固定资产明细帐,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年度末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做到帐、卡、物相符。
固定资产一律不准私人侵占,严禁以物易物或赠送、转让。工作人员调离原单位时,必须将借用或领用的设备、图书等归还,并由相关管理人员签章清帐后方可办理调离手续,否则由管理人员负责追回或赔偿。
五、财务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