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8: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条 为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改善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有关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举报,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举报人)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保部门)检举、揭发本办法第五条所列的环境违法行为。

第四条 举报奖励实行属地和分级管辖,由各级环保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和管辖权限具体组织实施。

各级环保部门应当在当地报纸、政府公众网、环保局网站等公众媒体公布本辖区的举报方式和途径(包括受理举报单位的名称、通信地址、邮政编码、举报电话、传真、电子信箱和接报处理程序等)。

第五条 举报人举报下列环境违法行为之一,经环保部门调查属实,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的,可以获得举报奖励:

(一)工业企业建设项目未按规定配套建设环境保护设施,或者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未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主体工程投入生产或使用的;

(二)工业企业擅自拆除、闲置或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或私设暗管,超标排放污水的;

(三)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排放、倾倒、堆放、填埋、焚烧剧毒物品、油类、酸碱液、含放射性物质的物品的。

第六条 举报人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可以向违法行为发生地的环保部门举报,也可以向市环保局举报。举报人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可以选择下列举报方式:

(一)拨打环保举报电话进行电话举报;

(二)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进行书面举报;

(三)到有管辖权的环保部门进行口头举报。 ,!

第七条 举报人举报时应提供被举报人的名称、地址、违法行为发生地及基本违法事实等,并提供举报人姓名(或单位名称)、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等。

举报人可以协助环保部门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取证。

第八条 环保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进行登记、审查。经审查不属本部门管辖的,应当将举报材料移送有管辖权的环保部门处理,并告知举报人。

第九条 环保部门查处被举报的环境违法行为,应当自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

第十条 举报奖励金额每次为人民币500元。

被举报的违法行为情节严重,并且举报人积极协助环保部门调查取证的,可适当提高奖励金额,但同一举报案件的奖励金额最高不得超过举报案件罚款额度的10%。

奖励决定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环保部门依照有关行政决策程序作出。

接报前环保部门已对被举报环境违法行为立案查处的,不给予奖励。

第十一条 举报同一环境违法行为只奖励一次。同一环境违法行为有不同举报人举报的,奖励第一举报人,由环保部门按照接到举报的时间先后顺序确定;举报人联合举报的,奖金分配由举报者协商确定。

第十二条 举报人应当自接到环保部门领奖通知后30日内,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到指定地点领取奖金。逾期未领取的,视为自动放弃。

第十三条 举报奖励经费由环保部门向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申请专项拨付,并在环境违法罚没收入办案经费中统筹安排。

举报奖励经费专款专用。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对奖励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环保部门应当将奖金发放情况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环保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举报人有关情况予以保密。

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举报人实施打击报复。

第十五条 举报人的举报经查证属谎报行为,且严重扰乱公务的,环保部门可提请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其责任。

第十六条 环保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有关规定依法追究责任:

(一)拒不受理举报或受理后不依法查处的;

(二)应当给予举报人奖励而未向举报人颁发奖励或滥发奖励的;

(三)泄露举报人个人资料的;

(四)挪用、侵吞或以其他手段占用举报奖励经费的。

篇2

第二条安全生产举报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属地管理、分行业和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三条任何单位、个人发现本市区域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存在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或者事故隐患,均可向当地镇(街道)、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

第四条各镇(街道)、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受理核查的信息沟通协商机制,健全安全生产举报制度(包括登记、受理、核查、处理、督办、答复、统计、报告和奖励办法等制度),设立举报奖励资金,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传真、电子邮箱、通信地址和奖励办法。

第五条各镇(街道)、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于每年1月份向市安委会办公室报告上年度的安全生产举报奖励情况。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存在下列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或事故隐

患的,属于本办法的举报范围:

(一)不具备法律、法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而进行生产经营的;

(二)在生产经营中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定的;

(三)强迫从业人员违章作业等侵害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益的;

(四)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储存、运输的;

(五)存在事故隐患,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

(六)发生重伤、死亡生产安全事故,事故单位或有关人员破坏或伪造事故现场、隐瞒不报或未及时、如实报告的。

第七条举报事项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被举报单位(人)的名称(姓名)、地址、电话等可供核实查找的信息;

(二)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事故隐患状况及已经或将要产生的危害;瞒报生产安全事故的时间、地点和受害人身份,以及有效线索或证据;

(三)举报人的联系方式。

第八条为方便核查被举报单位或人员的违法事实,鼓励实名举报。实名举报要提供举报人真实的姓名、身份证号码以及通讯联系方式等。

第九条各镇(街道)、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举报事项,应当依法予以登记,并告知举报人向有权机关、单位提出;受理举报后,应当立即组织核查,经核查后发现属于其他镇(街道)或市级部门的,原受理单位应及时移送相关镇(街道)或市级部门受理并核查处理。

第十条各镇(街道)、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加强配合。镇(街道)在核查处理过程中发现案件处理超出自身权限的,要及时移送市级相关部门查处。市级有关部门要加强线上指导、协调和配合工作,切实增强安全生产举报核查处理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第十一条受理举报的单位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完成举报事项的核查处理工作;情况复杂的,报请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可以延长核查处理时间,但核查处理时间最长不能超过90日。法律、法规、规章对核查处理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举报事项办结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书面或电话答复举报人。

第十二条对核查属实的违法行为并依法立案查处的举报,根据行政处罚程度,给予每件50—10000元的奖励;重大举报事项的奖励,由举报核查处理部门研究决定。重点领域监管及专项整治活动中涉及的单项举报奖励额度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经市政府分管领导同意后,可另行确定实施。

第十三条举报核查处理单位对已办结的举报,应当及时给予奖励。

第十四条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别举报同一事项的,由核查处理部门给予实名举报的第一举报人一次性奖励。

两人或两人以上联名举报同一事项的,奖金平均分配,由第一署名人或者第一署名人书面委托其他署名人领取。

对同一违法行为分别向镇(街道)和市级有关部门举报的,按职责要求由核查处理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

第十五条举报人应对举报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对借举报之名捏造事实,诬告他人,干扰正常工作的,由受理机构依据情节轻重依法移送相关部门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六条受理举报的单位及工作人员未经举报人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公开或泄露举报人姓名、单位、联系方式及举报情况。

第十七条举报受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给予责任追究;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对举报人或举报查处工作推诿、敷衍、拖延的;

(二)因工作失职造成举报人身份或举报材料泄漏,给举报人造成不良影响的;

(三)故意向被举报人(或单位)泄漏举报人身份或举报材料的;

(四)伪造举报材料骗取举报奖金或冒领举报奖金的;

(五)对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的。

第十八条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可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举报管理办法,也可参照本暂行办法执行。

篇3

2011年5月11日,任乐亮在洛阳赛博数码城购买电脑椅后索要发票时,数码城经营部营业员称如要发票还要再交20元的发票钱。任乐亮认为,按照我国《发票管理办法》第20条规定“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收款方应当向付款方开具发票。”5月18日,任乐亮将商家拒开发票的行为举报到洛阳市西工区国税局。经西工区国税局调查,任乐亮举报属实。

6月3日,西工区国税局工作人员告诉任乐亮,对他举报的案件,国税局已经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并书面通知他到国税局领取举报奖1元整。

后来,任乐亮收到西工区国税局的一个特快专递,内附领奖通知书一份因任乐亮举报有功,国税局决定作出1元钱的奖励。限九十日内带有效证件领取,逾期不领取,视为放弃。

接到领奖通知书后,任乐亮百思不得其解,为了举报这个案件,他积极向西工区国税局提供有关证据,还对违法商家进行指证。他往返十多次,光坐车就花了50多元,还不包括误工费,西工区国税局对他的奖励却只能够买瓶矿泉水。

据任乐亮了解,洛阳市国税局曾于2006年9月25日向社会公开承诺,对举报的发票违章行为经查实并依法处理后,根据举报人的贡献大小,按照实际追缴税款数额的百分之十以内掌握计发奖金,每案奖金最高不超过人民币10万元,奖励金额下限为10元。

任乐亮认为,洛阳市西工区国税局对他作出1元的奖励行政决定,没有法律依据和事实依据,并且违反其对外公开承诺。更重要的是,他有一种受愚弄的感觉。西工区国税局整天宣传举报有奖,护税光荣,而他根本没有体验到光荣,他不知道国税局的这种领奖通知是在鼓励他的举报行为还是打压举报人的积极性。于是,任乐亮将西工区国税局诉至法院,要求法院撤销奖励决定,判令被告重新作出奖励并承担本案诉讼费50元。

数次商家和单位

今年42岁的任乐亮,是洛阳市西工区人。此前,遇事爱较真的他已经和商家多次对簿公堂,官司也有赢有输。

2008年3月9日,任乐亮在洛阳市某眼镜公司花了1962元购买镜架一副。任乐亮以公司欺诈消费者为由,将其告上法庭。庭审中被告自诉,金属镜架是上海野尻眼镜有限公司生产,其镜腿上的玳瑁是二次加工添附上去的。

洛阳市西工区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销售商品时隐瞒真实情况,使原告做出错误意思表示,可以认定欺诈成立。法院判决,任乐亮将原镜架返还给被告,被告退还任乐亮镜架款1962元,支付赔偿款1962元。宣判后眼镜公司不服提出上诉。2009年3月11日,洛阳市中院做出了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2008年4月19日,任乐亮到洛阳一家商场购买了贵州某酒厂生产的带有绿色食品标志的两瓶白酒,共计人民币1236元。

任乐亮认为该产品为冒用绿色食品标志,于是向洛阳市老城区人民法院提讼,要求判令二被告向其支付购物款的2倍即2472元,并支付因维权产生的费用3000元。

法院审理认为,任乐亮向法院提交的证据,不能证明其在被告处所购买的酒的真实情况。2010年9月6日,老城区人民法院驳回了任乐亮的诉讼请求。

任乐亮另一起比较有代表性的官司是洛阳市人民政府复议决定案。任乐亮认为洛阳王府井百货虚假宣传,向洛阳市工商局举报,洛阳市工商局以现场未查获为由不予立案,任乐亮不服向洛阳市政府申请复议。洛阳市政府审理认为,任乐亮与洛阳市工商局的不予立案没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驳回了其复议申请。任乐亮遂提起行政诉讼。法院认为,任乐亮作为商品的购买者,申诉举报是法律赋予的权利,与不予立案有祛律上的利害关系。

9月12日,西工区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洛阳市人民政府的复议决定并责令限期作出复议决定。

法庭上双方激辩

9月21日下午,洛阳市西工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

西工区国税局法制科负责人和律师出庭,任乐亮没有聘请律师,双方在法庭上就奖励的合法性和具体依据展开了激烈辩论。

被告人认为,他们对任乐亮的举报奖励程序合法。在收到任乐亮的举报后,他们及时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处理。在对被举报单位进行相应的处罚后,按照相关程序对任乐亮进行了奖励。按照相关规定,根据收缴税款(罚款)在100万元以下,给予5000元以下奖励的规定,参照这个比例,他们收缴了电脑城100元罚款,西SEE国税局就按照相应比例行使自由裁量权,给予了任乐亮1元的奖励。

任乐亮认为,洛阳市国家税务局曾于2006年9月25日“向社会公开的承诺”中,有“奖励金额下限为10元”的内容。另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奖励规定,因为检举,收缴入库税款额在100万元以下的,给予检举人5000元以下奖金。5000元以下有很多标准,可以有4999个答案,为啥是1元的数额?执法部门对原告做出1元奖励行政决定,发有法律依据和事实根据。

对此,被告律师辩称,洛阳市国家税务局2006年9月25日的具体规定,针对范围只有10种发票,并有时效限制,该10种发票已经被新版发票所取代;其次,洛阳市国税局当时的部门规章和省国家税务局的文件都已经失效,没有法律效力了,当然无从参照执行。西工区国税局下达的“洛西国税举奖[2011]2号”奖励决定,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不存在违法事项。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奖励规定,对于100万元以下收缴入库税款额,给予检举人5000元以下奖金,1元当然是在5000元以下这个标准内,作为执法单位,国税局有这样的自由裁量权。

那么1元的奖励是如何算出来的呢?被告方解释,依照100万元与5000元的对应关系,他们对商家处罚为100元,原告应得奖励为0.5元,所以1元奖励已经多了一半,并不违法违规。

奖励合法但不合理

西工区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作为税务机关,依照有关规定,具有对税务违法案件的检举人有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的法定职责。

本案中,原告任乐亮在购物后,商家拒开发票,原告以此举报商家的税务违法行为,被告在查证属实后,对商家处以100元的行政处罚。在罚款收缴入库后,对原告颁发检举奖金1元的行政奖励的决定,符合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颁布的《检举纳税人税务违法行为奖励暂行办法》第6条相关规定。

法院认为,根据本案检举时效、检举材料中提供的线索和证据翔实程度、检举内容与查实内容相符程度以及收缴入库的税款数额,按照以下标准对本案检举人计发奖金,“收缴入库税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下的,给予5000元以下的奖金;检举的税务违法行为经查实处理后没有应纳税款的,按照收缴入库罚款数额依照《暂行办法》第6条规定的标准计发奖金”规定的奖励标准。对于检举税务违法行为举报人的奖励

标准只有上限,没有下限的规定,法律赋予了税务机关酌情裁量的权利。

但法院同时认为,从情理上讲,税务机关在奖励时应当酌情考虑举报人为实施举报行为而产生的必要性支出,以资鼓励举报人护税的积极性。本案被告奖励原告举报奖金1元整,虽然合法,但金额偏低,存在明显的合理性问题。

西工区人民法院当庭判决驳回任乐亮的诉讼请求,50元诉讼费由任乐亮承担。任乐亮当庭表示不服,要提起上诉。

“1元奖励”的案子一经媒体发到互联网,立刻引发网友的热议。

网友“ehenyfly”说,以前人们听闻“有奖鼓励市民举报税收违法”的宣传后,尚有可能信以为真,甚至心有所动,这次亲眼目睹了这笔尴尬的1元钱“举报奖”,恐怕很难再愿积极响应了。

有评论说,且不说社会公众是出于何种心态举报逃税,有一点必须值得重视,这就是任何公民对逃税行为的属实举报,都应看作是“强化税收监管、维护国家利益”的有力支持。这样的殷殷热情,不去千方百计地扶持鼓励,却时不时地搞出“1元”“5元”来泼冷水和嘲弄人,这哪里还有“鼓励举报”的丝毫积极意义。

重奖举报激励参与意识

据了解,有不少消费者都遭遇过“索要发票遭拒绝”的情况,而虚开发票和拒开发票也是困扰税务部门多年的两大顽症。

对此,郑州大学法学博士王世宇说,2007年7月份,在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发票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大幅提高了对违反发票管理办法的处罚标准。对于未按照规定逐笔开具发票、拒不开具发票或者以其他凭证代替发票使用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虚开发票的行为,征求意见稿规定了更为严厉的处罚措施,除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外,同时还将面临1万到10万元的罚款。

2011年2月1日起施行的《发票管理办法》对虚开、伪造、变造、转让发票违法行为的罚款上限将由5万元提高为50zi元,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是35条规定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开具而未开具发票,或者未按照规定的时限、顺序、栏目,全部联次一次性开具发票,或者未加盖发票专用章的;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王世宇认为,《发票管理办法》生效后,人们期盼的重点治理不开发票的条款并没有出现,这也降低了一些商家的违法成本,这就是现在很多商家拒开发票的诱因。

为了遏制住这个势头,2010年6月份,海口市地税局规定,如果商家拒开发票被举报查实,对于定期定额征税的商家,除按规定罚款外,还将从违法行为发生的次月起调高定税营业额30%,查实一次调高一次,可连续调高。2010年,海口市95家存在发票违法行为的商家就受到了这样的处罚。北京早在2004年就制定了食品安全的举报奖励办法,当时最高奖1万元,2007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最高为5万元。2011年9月22日,北京市将举报食品安全最高奖提至30万。

篇4

一是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监管体制。各街道办事处及区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形成齐抓共管道路交通安全的合力。建立健全基层监管体系,在街道、社区要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队伍,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要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小组。充分发挥公安派出所、涉农街道农机站、驾驶员协会等基层交通管理组织的作用。

二是强化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公安、交管、交通部门要全面排查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落实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治理措施。以县乡(村)三级公路及临水、急弯路段和桥梁、涵洞、遂道为重点,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严格落实新、改、扩建道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审验工作,确保交通设施配套、齐全、有效。

三是强化道路交通安全源头管理。一要加强重点车辆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城乡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的措施要求,切实加强对运渣车、水泥罐装车(搅拌车)、客运车、校车、危险品运输车、CNG汽车、摩托车、老年骑游车等重点车辆的管理。交通、公安、交管部门要针对营运下线车非法从事客运的突出问题,切实制定我区加强营运下线车辆管理的具体办法,强化对营运下线车辆的管理。二要加强驾驶人员管理。交通、公安、交管部门要严格机动车驾驶人员考试和发证管理,严格教练员和考试员资格管理,加强机动车驾驶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三要加强运输行业管理。交通部门要严把运输企业营运资质关、车辆技术关、驾驶员准入关,督促运输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四是强化路面交通管控。加强对重要路口、路段以及危险点段、重要时段的路面交通管控。强化技术防范措施,在车流量大的路段以及事故易发路段增设电子监控设备,督促客货运输企业安装GPS监控平台。深入开展酒后驾车、“三超”治理以及对运渣车(水泥罐装车)、校车等重点车辆的专项整治,严厉查处酒后驾驶、超速、超载、超限、超时疲劳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行为。

五是强化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广泛开展以“抓教育、反违法、治隐患、强监管、降事故”的活动主题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及常识等内容进行宣传教育。并加强对典型交通事故及其查处情况的宣传报道。公安交管部门要制定实施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充分发挥广大群众支持、参与、监督道路交通安全的作用,确保全区道路交通和谐发展。

篇5

[关键词]矿产资源;违法;案件;查处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043

[中图分类号]D92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0-02

1 夷陵区矿产资源违法案件查处现状

1.1 面积大,资源丰富,管辖难度大

夷陵区总面积3 424平方千米,涉及12个乡镇,2个开发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近百余家大小非煤矿山企业,大多分布在偏远山区,布局点多面广且分散,给执法人员监管巡查带来了一定难度,人迹罕见区域无法监管到位。

1.2 历史违法行为较多,核定难

由于部分地方聘请的村级国土资源协管员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在履职尽责方面做得还不到位,致使部分违法案件在初期没有得到制止,仅凭国土执法监察部门10余人的薄弱力量难以完成大量的日常巡查工作。部分企业法人变更频繁,导致很多违法行为既成事实后追溯难度大,无形中增加了案件查处的工作量,例如:有些非法开采点实属多个违法主体在同一地点实施同一违法行为,但在查处过程中对违法主体的认定只能以现场发现并调查指认的为准。对非法开采点进行实地测量得出的矢量化数据方量较大,但具体开挖过程中存在大量废弃渣土,加上违法主体为减轻处罚避重就轻瞒报、少报实际开采数量,对其开采量的认定无法完全依靠测量数据,对案件查处的开采量核定等工作造成很大难度。违法开采方量在转换为吨位的过程中没有明确标准,由于全区各地石料资源分布不同,各种石料的比重也随着分布情况有所变化,导致案件查处过程中在方量转换吨位时难以准确界定。

1.3 现行法律制度滞后,定性难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制定于1986年,3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巨变,使既有的法律法规已远远不能满足如今国土资源管理利用工作的需要,地方政策与相关法律法规时常冲突矛盾,给执法人员在具体执法监察工作时带来困惑。在查处矿产资源违法案件中,需要对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价值进行鉴定的,必须由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出具鉴定结论,且申请鉴定程序复杂,导致许多矿产违法事实难定性。

1.4 以项目等其他名义采石,查处难

在执法过程中有些地方党委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发展等其他因素,还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例如:在查处某乡镇境内多处非法开采青石案件过程中,该乡镇人民政府出具同意违法当事人开采青石荒料的批复,辖区内村委会也相继开出证明,包庇违法当事人,称其违法行为是民生工程。还有一部分违法主体以批准临时用地平整场地为由非法开采矿产资源,加之批准临时用地时未对用地条件、用地面积、用地范围、是否符合规划等情况进行实地勘查,本着节约用地和保护耕地原则,所以批准范围大多都属荒山,致使违法主体在平整场地的过程中存在带采矿产资源行为,在利益的驱使下对其带采矿产资源逐一销售的违法行为。临时用地的批后监管工作未形成长效机制,对各种改变临时用地用途及从事非法采石行为后知后觉,从而对案件查处造成巨大阻力。

1.5 开采成本不扣除,执行难

全区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市场对各类砂、石资源需求旺盛,在国土资源管理过程中,因各种因素导致区域内“疏”“堵”矛盾加剧,越来越多的无证开采、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不断出现。在履责到位和查处到位的焦点上也出现大量外界力量进行干预,对国土资源管理自身也是一项巨大挑战。为有力查处矿产资源违法行为,保障全区矿产资源合法开采秩序,夷陵区国土资源局对2014年查处的各类矿产资源违法案件均不再减免开采成本,导致案件查处过程中仅没收违法所得的数目巨大,导致案件执行难。

1.6 相关部门联动配合不力,执法难

各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一,相关部门配合不够。夷陵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局在参加全区采石采砂专项整治活动中多次发现违法单位(个人)在未取得合法手续的情况下,能够通电通水正常生产。在多次各部门联合对某非法开采点执法后,夷陵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局建议相关部门建立联合机制,严格审批,今后对未经批准,没有办理相关手续的违法开采当事人不予供电供水,公安部门不予发放炸药。在开展案件查出时,成立联合执法小组,形成执法合力,在工商、林业、公安、交通等多个方面形成环环相扣的制约,从而彻底制止违法行为的死灰复燃。

2 加大夷陵区矿产资源违法案件查处力度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2.1 提高信息化管理手段

当前,夷陵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主要采用传统的实地巡查方法,国土资源信息化整体水平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的要求,应进一步推进新形势下信息平台的建设。在电子政务平台基础上,充分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将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系统)“3S”技术结合起来,利用“3S”技术发现和定位每一例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力求尽快构建“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执法监察新型三维动态立体网络,确保高效、快速、准确地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实现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系统的信息化、立体化、网络化与动态化。这样能破解夷陵区矿山企业点多面广、分散的布局。

2.2 建立快速移送矿产资源违法案件工作机制

国土资源部门发现无证采矿行为后,涉及盗采设备和工具需要查扣的,在依据相关法律进行查处同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立即配合国土资源部门依法联合实施查扣;当事人涉嫌触犯刑律的,公安机关应快速作出是否立案侦查的决定,从而缩短查处周期。同时,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办理的涉嫌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重大犯罪案件,应提前派员介入。

2.3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矿产资源保护和资源环境治理整顿工作,不仅是国土资源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更是当地政府的一项主要工作,作为乡镇基层政府组织,必须对本辖区内的盗采矿产资源行为和破坏环境行为负责。对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地区,建议纪检监察机关追究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的责任。

2.4 疏堵结合,保障合法开采秩序

地方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需要完善制度设计,积极主动服务,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确保合法开采需求,加强引导,减少制度和政策因素导致的非法开采。

篇6

未落实实名认证

7月10日,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律师王豫甲向央行实名举报微信支付,指出后者在《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后仍存在严重违法违规事项。

王豫甲告诉《经济》记者,他认为微信支付功能存在六大问题:未依法安排客户签订支付服务协议,未依法对支付账户进行实名制管理,未按监管规定区分支付账户类型和限额,可能在不具备豁免条件下为不同客户的银行账户与支付账户之间转账,安全验证有效要素不足却超额允许交易金额,现行模式可能涉嫌财付通变相出租支付牌照给腾讯运营。

2015年12月,央行《办法》,优化了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个人账户分类方式,依照不同验证方式将支付账户分为I、II、III3类。其中,只通过一个外部渠道开设的I类支付账户,账户余额可用于消费和转账,支付额度1000元;通过3个外部渠道开设的II类账户可用于消费、转账,支付额度10万元;通过5个外部渠道开设的III类账户可用于消费、转账、购买理财产品等,支付额度20万元。

“从《办法》内容看,国家对网络支付是鼓励态度,分级管理不仅让网络支付更加有序,还能让客户、网络支付提供商根据各自业务对支付需求进行选择”,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股权合伙人叶庚清律师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这样分析。

在他看来,一律按照第三类账户实施监管会让不少人望而却步,阻碍网络支付发展,可只按第一类进行,安全系数又太低。不过,他同时指出,无论何种账户类型,实名认证是底线。

然而,《经济》记者随机走访发现,大多数人使用微信支付无非是个人小额消费、收发红包或者低额转账,实名认证真的有必要吗?

尽管非银行机构网络支付虽多数为个人客户、小额支付,其背后的客户群体却很庞大。“群体数量的庞大会催生监管困难,如果每一笔都需要多方核实才能完成,就丧失了网络支付的便捷性,实名认证的意义就在于留下可追查线索,避免在发生账户安全问题时,受害人损失无从查寻,同时也能够为司法机关调查洗钱等犯罪行为提供线索”,叶庚清分析说。

他向记者强调,银行业在国内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尚不能百分百地保证安全,更何况没多少底子的网络支付。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移动支付,最弱环节也在互联网,一旦网络环节出现问题,支付安全必然难以保障。此外,网络支付的便捷性是中性的,既能为普通消费者提供便利,也能为不法分子“做贡献”,“比如洗钱,手指一点就能实现钱款转移”。

这样一来,实名认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是,王豫甲在测试过程中发现,微信上的未实名账号既可以转账也可以发红包,还可以进行单日3000元内的收款。此后,有媒体亲测指出,微信未实名账户的确可以完成转账、收账、发红包。不过,《经济》记者7月30日测试发现,未经过实名认证的微信账户可以收发红包,但已不能转账或收账。

《办法》需升级

2015年5月21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数据显示,国内网络支付账户实名认证完成率不足44%,占比较低,而此前尚不足20%。今年,《办法》实施刚满月,算上微信,被举报到央行的已累计为3家,由此可见一斑。

相比之下,国内网络支付的大繁荣却震人心魄。上述协会在6月17日指出,国内第一季度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高达294.07亿笔,金额18.5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89%和104.03%。

如此落差怎么形成?“账户实名制的实施,对较小的网络支付机构来说比较容易,但对于像微信这样拥有几亿客户群体的平台而言,的确需要下大力气才行”,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武长海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这样分析。

《办法》从2015年年底颁布,2016年7月1日才正式实施,按说已经为诸多网络支付第三方提供了不短的过渡期,无奈它们仍有一颗勇敢的心,敢于“逆行”。对此,武长海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告诉《经济》记者,因为我国行政处罚法给予行政部门的处罚权限于警告和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单纯对不落实实名制的处罚,《办法》只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给予警告或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因此,上述处罚措施产生的震慑力非常有限,很多支付机构会铤而走险,把《办法》规定的实名制当作耳旁风。诚然,若调查中出现类似通联支付和银联商务的多重违法行为,则必定是另一番景象。

从经济角度看,落实实名制可能导致客户流失,在利益和损失的博弈中,网络支付机构自然也难以做到主动。对于这一点,武长海对记者强调,《办法》将来或许会被升级为基本法律或者国务院层面的条例,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法律效力。“这只是时间问题。”

要说微信一案会在既有法律规范下得到解决,大家应该没有异议。对于王豫甲的举报,腾讯表示,微信支付会充分尊重并执行央行相关法规,积极配合监管推动实名认证。央行也已公开表示,欢迎社会对从事支付结算业务的机构进行监督。

支付牌照不得出租

2016年4月5日,央行了《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建立了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制度,对于收到的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将进行调查核实,并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可惜,最先来到眼前的并不是奖励。王豫甲告诉《经济》记者,新浪微博以他的言论涉及虚假信息为由关停其微博账户,且在截稿前还没能找回。无奈之下,王豫甲不得不重新开户,其最新实名认证的新浪微博账户上仅有今年7月12日以后的消息。

“我的所有观点都有相关证据、测试结果,而不确定的事项也说得很明确,”王豫甲确定地说。比如,对于支付牌照出租的问题,他特别用了“可能涉嫌”4个字。在他看来,这恰恰是需要相关机构进行调查的地方。

网络支付牌照的颁发属于行政许可行为,鉴于其涉及账户安全、犯罪行为防控等问题,牌照出租被现有法律所禁止。央行颁布、于2010年9月1日起实施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支付机构不得转让、出租、出借支付业务许可证。第四十三条规定:转让、出租、出借支付业务许可证的,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3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中国人民银行注销其支付业务许可证;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尽管微信和财付通都是腾讯旗下的平台,如果支付牌照仅针对其中一方,任何出租、出借给另一方的行为都是违法的,涉嫌非法经营罪,不过先要央行等部门查实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上述行为才能有确切结论”,武长海这样说。

篇7

关键词:船舶污染 现状 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拓展,我国经济对各种能源和化学品的利用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水上油品和化学品的运输量不断上升,发生各种水上污染事故和险情的概率也有上升趋势。同时,整个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各级政府和社会舆论对水域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对船舶污染防治工作也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去年墨西哥湾石油平台溢油事故和我国大连“7.16”管道溢油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引发了全社会对水域环境保护前所未有的关注,这些对我们开辟防治船舶污染工作的新局面来说,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船舶造成水域污染的方式、特征及危害

1.船舶造成污染的方式重要有三种:1、船舶操作性污染,这种污染普遍存在于小型船舶中,主要是由于船员环保意识淡薄,如机舱工作人员故意将含有污油的机舱污水未经处理排入长江,甚至有些小型散化船直接用江水冲洗甲板,导致含有化工品的江水排入江中。而油轮、化学液货船等的压舱水洗舱水和舱底水的排放对水域的污染更为严重;2、船舶事故性污染,它是来船舶发生事故引起的污染,如:船舶发生碰撞、搁浅、触坝等事故使各种污染物质外泄,这其中又以油舱破裂造成渗漏和燃油外溢造成污染为主;3、船舶倾倒污染,是指船舶故意的将陆地工厂生产所产生的化工废料其他物质载运至长江倾倒的行为所造成的污染。

2.船舶污染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污染物质的多样性:船舶排放的物质有油类,毒性有害物质,船舶垃圾,船舶生活废水等,其中主要为油类物质,大多来自船舶任意或意外排放;2、污染的流动性:水的流动性,船舶的移动性决定了由船舶进入水域的污染物不可能局限在或固定在某一点而静止不动,一次污染可能会波及多个地区。这都给污染的预防和治理造成诸多不便。

3.污染物进入水域后,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 1、破坏水生物及其生存环境。船舶污染对各种水生物的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在发生船舶污染后,将直接导致事故水域中某些水生物数量锐减,甚至可能面临灭绝的危险。此外,由于水域一旦被污染后,恢复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或者很难恢复,因此对水生物的生存环境将会造成长久的破坏。2、巨大的经济损失。船舶污染尤其是油污所造成的物质财富的直接损失与防止和减轻污染损害所花费的间接费用相当惊人,尤其为消除损害花费的费用更为巨大。3、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与威胁。内河水域多分布有取水口,一旦发生污染,将对沿岸居民的生活将构成严重威胁,而人若食用了被污染的水生物后,船舶污染物中的有毒物质就可能随水生物进入人体从而对人的健康造成伤害。4、船舶污染也会对沿岸的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对一些旅游景点更是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二、当前船舶防污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种船舶进入我国水域的数量也有所增加,船舶对我国水域的污染也日益严重。在长江水域,各种船舶每年排入长江的污染物仅油类一项就有3000吨之多,机舱污油水40万吨以上,垃圾8000吨之多。随着散装化学品船舶日益增多,有毒有害物质对长江水域的污染、对港口和水上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目前长江上航行的多为3000总吨以下的小型沿海船舶及大量的内河船舶,此类船舶大多为私人或个体航运公司所有,往往存在各项防污染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与防污染意识淡薄,船员的素质偏低,日常的管理和操作中违规现象较多等问题,对水域构成较大的污染威胁。船东在船舶运营中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对船舶的设备、配员、消防、救生等安全性问题尚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对船舶的防污染工作往往认为其无关紧要,甚至抱着应付检查的态度,船员也仅仅对船舶的安全航行负责而对防污染工作极少过问,因此操作性污染的时有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对船舶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的相关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少船舶未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配备《油类记录簿》、《船上油污应急计划》、《垃圾记录簿》等防污文书,或者在已配备文书的记录中存在不少弄虚作假现象;2、油水分离器的配备不符合要求,或油水分离器根本处于不可用状态,不少船舶的油水分离器仅仅是一种应付检查的摆设;3、没有按照规定设置专用的残油、废油回收容器,也没有相应的回收记录;4、未配备船舶垃圾回收容器,或者没有对船舶垃圾实行分类收集、处理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船舶的防污染工作。

在对船员的检查中发现相当数量的船员存在素质偏低,防污染意识淡薄,对相关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操作技能不过关等问题。不少船员对于船舶污水的排放标准,相关的限制条件一无所知,在船舶舱底污水及船舶污油水的处理上随意性很大,甚至存在废弃物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的情况;相当数量的船员对油水分离器的连接管路不清楚,根本不会进行实际操作;很多船公司和船员对船上溢油应急演习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演习只是走过场,或干脆直接作假,这就使船员失去了宝贵的实战经验,一旦发生溢油事故,现场的组织、指挥、分工,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用什么样的防污设备,怎样使用,都将得不到有效的执行,不能在第一时间控制、减少污染,从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三、对船舶防污染管理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1、以人为本,加强船员管理

船员是船舶航行和作业的操作者,其素质的高低,对船舶防污染的重视程度及防污染操作能力的大小将直接关系到船舶防污染工作的成效。首先要加强宣传,使广大船员充分认识污染水域的危害性,帮助他们了解防止污染、保护水域环境的重大意义,增强其防污意识。其次要在日常的检查中侧重于船员防污染操作实际能力的检查,对达不到要求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对违章操作带来严重污染或屡教不改的船舶要进行重罚。同时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在培训过程中应对船舶防污染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以及一些简单的原理进行讲解,增强船员的操作能力以及面对突发事故时的应变能力。

2、加大对船舶的监督检查力度

在平时的检查中应充分发挥海事部门的职能,加大对船舶防污染方面的检查力度,落实防污专项检查长效机制,严厉打击船舶不合要求及违规排放情况。要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严格贯彻落实有关防止船舶污染的法律法规,并根据有关国际公约的要求,提高管理标准,改善船舶防污设备的配置,使船舶具有较强的处理废弃物的能力。

3、各地政府推行污染举报奖励办法。

各地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污染举报奖励办法,并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力求能做到全民知晓,全民监督。今年3月1日实行的《船舶污染和船舶载运危险货物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是交通部海事局颁布实施的。各地政府可参照此办法,加大奖励额度,提高全民监督的积极性。

4、加快建立油污损害赔偿机制,推广船舶油污保险。

巨大的经济损失是船舶污染损害的重要危害性之一,为清除污染和赔偿所要的费用甚为惊人,因此建立油污损害赔偿的各项制度,完善我国海上及内河油污损害的民事立法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我国国内立法中,对于沿海非涉外油污损害赔偿案件,缺乏专门的法律规范和相应的赔偿机制,一旦发生重大污染事故后,我国的船舶所有人将无力承担清污责任和巨额的赔偿责任,从而直接导致油污受害人受偿的比例小、数额少。因此,构建我国的船舶污染损害赔偿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此外2010年10月1日交通部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实施办法》中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航行的载运油类物质的船舶和1000总吨以上载运非油类物质的船舶,其所有人应当按照规定投保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取得相应的财务担保。在上述范畴以外尚有相当数量的船舶,此类船舶由于船舶或航运公司规模较小,对防污工作一般不是很重视,往往此类船舶为水域环境的隐形杀手,笔者建议对此范畴内船舶,进行考察,制定可行方案,强制纳入参保行列。

5、建立行之有效的应急体系

船舶发生污染后,如何能迅速、有序、有效的开展应急处置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船舶污染事故防备和应急反应工作是政府的职责,海事管理机构应积极配合编制应急计划以建立起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体系。防治来自船舶、设施和相关作业造成的水域污染损害,保护水域环境和资源,保障人体健康和社会公众利益,有效提高处置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发生污染事故时能够迅速、及时、有序地作出应急反应,控制和消除污染损害,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程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泽慧.《船舶污染的现状及防治对策》.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年会论文集.2004年

篇8

一、发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发票打假任务更加艰巨。表现在:一是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虚开发票活动猖獗。一些不法分子利欲熏心,利用手机短信、互联网、电子邮件、邮递等现代信息手段,以及街头小广告等交易方式,大肆推销假发票和非法招揽代开发票业务。二是买假用假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且有曼延之势。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取得或使用假发票,严重干扰乱了经济税收秩序。假发票泛滥不仅使税收执法隐患增大,同时也为财务造假、偷税逃税、贪污贿赂、侵吞国家资财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条件。三是发票犯罪手段、方式具有隐蔽性、多样性。一些制假贩假犯罪团伙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作案,而且专业分工明确,涉及面广,游移不定,隐蔽性强,容易逃避执法机关的监控和追踪。另外,普通发票采用的防伪技术低,防伪措施不防伪,使消费者和税务机关无法从直观上鉴别真假发票,都加大了执法机关的打假难度。

(二)经营者和纳税人用票不规范,利用发票偷税问题较为普遍。依法诚信纳税在部分纳税人头脑中还没有真正形成。对发票违法行为,“查出来倒霉,查不出来赚了”的思想还有一定市场。一些用票单位管理制度不健全,发票管理混乱,给地税部门加强发票检查带来很大困难;有的纳税人真票假开、瞒收虚开,采取不开具发票,开具假发票,不按规定开具发票,以各种理由拒开发票,或使用其他收据代替发票等方式,以达到偷税目的。

(三)地税机关对发票的管理、检查力度不够。首先是认识不到位。部分地税机关对当前存在的制售和使用假发票、白条入帐、拒开发票、不使用发票等现象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其次是管理缺位。在对发票的日常管理中,地税机关内部管理衔接不畅,征收、管理、稽查部门之间缺少很好的协调,配合不够密切,还没有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个别单位的发票单靠办税厅“一家”管理,由于人力所限,在对超期领用发票催缴、过期发票缴销以及发票核查比对等环节,易出现管理漏洞。第三是检查力度不够。地税系统目前尚未建立强大快速的真假票检验系统和协查系统。在征管和稽查执法中,往往只侧重涉税的检查,忽视日常发票检查,开展经常性发票专项检查较少。发票审核往往流于形式,对领购发票异常的纳税人缺乏有力监控,对接受单位发票的合法性缺乏经常性检查。执法人员发现纳税人有发票违法违章的行为,也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完全按《征管法》和《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处罚。加之检查缺少有效手段,致使对发票违法的查处、打击不够有力,没有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

(四)发票有奖举报引发的税务行政复议、诉讼案件增多。近几年来,全省各地出现了一批以赢利为目的的发票举报团伙,他们利用税务部门制度或管理上的漏洞,有的甚至采取非正当手段取得证据进行发票举报获取奖金,税务机关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发行政复议、诉讼案件。据有关部门通报,2005年以来,省内各地出现的发票举报团伙,引发行政复议、诉讼案件十余起。

(五)消费者索取发票的积极性不高,维权意识不强。一是因个体消费不存在报销问题,大多数人没有形成索取发票的习惯,即使有的消费者提出索票要求,往往也因店家以各种理由搪塞或以价格上的一定优惠作交换,而放弃了索票的权利;二是税务机关对消费者索取发票的宣传缺乏广度和深度,缺少有效控管、制约手段。有些消费者虽然知道索取发票,但因对发票方面的知识了解有限,缺少辨别合法有效发票的知识,所以在消费后只要店主给发票就行,也不管发票是否合法有效,更不能从维护国家经济秩序和维护消费者自身权益的角度,积极索取发票。

二、进一步规范发票管理的建议

解决当前发票管理与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应采取“规范管理、严查监控、部门协作、综合治理”措施,不断深化“以票管税”,全面提高普通发票管理水平。

(一)加强部门协作,建立专项整治发票违法犯罪长效机制

当前要深入开展打击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专项整治活动。各级地税机关应充分认识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的危害性、紧迫性,认清发票打假任务的艰巨性,加强与公安、国税等相关部门的配合协作,联合协查,形成部门合力协税治税、严打发票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工作机制。要贯彻“破大案、打团伙、捣窝点、破网络”的方针,将大要案件和职业犯罪团伙作为主要打击对象。成立税警联合专案组,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集中力量,严加整治,有效遏制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犯罪势头。要坚持日常打假与重点稽查打假相结合,对发票举报线索和发现的制售假发票犯罪蛛丝马迹,及时查处,保持高压态势,把打击发票违法犯罪作为一项长期的、经常的、重要的任务常抓不懈。

(二)重引导抓规范,建立内外互动的“以票管税”机制

消费者的索票、维权意识不强,经营者用票不规范,纳税人诚信纳税意识差,是普通发票管理的症结和难点。因此,各级地税机关应把加强发票管理与优化纳税服务结合起来,着力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和消费者主动索票意识。要重视发票的法制宣传,向广大纳税人和公民广泛宣传发票相关知识,增强依法取得、使用发票的自觉性,提高识别假发票的能力,警示使用假发票的后果。同时,加大对利用发票偷税逃税违法犯罪案件的曝光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进一步加强纳税服务工作,大力开展发票兑奖、有奖举报和发票查询比对等活动,引导消费者把积极索取发票作为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让消费者索票真正“热”起来,维权真正“活”起来,促使纳税人增强规范使用发票、依法诚信纳税观念,为税务部门实行“以票管税”奠定基础。

(三)征管查联动,建立职责细化的管票控税机制。针对目前发票管理缺位、执法不严、查处不力的现状,着重抓好基础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

1、在发票管理环节。一是要把发票日常管理作为税收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各征收单位、税收管理员、办税服务厅人员,要重视对纳税人发票使用情况和纳税的审查,通过对发票和纳税人纳税资料的审查比对,分析纳税人的纳税情况,发现疑点,加强跟踪管理。二是要坚持发票管理与税收征管相结合,着力加强餐饮、服务、娱乐业发票定额管理和定期检查核销,有效控管税源;着力加强建筑安装、房地产、货物运输等行业发票管理,促进征管难点问题的解决,堵塞征管漏洞。三是要把发票管理与优化纳税服务、规范税收执法相结合,转变发票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搭建12366服务热线和电子税务服务平台,接受发票比对、咨询、投诉、举报,为纳税人及消费者提供释疑解难的实时在线服务,以满足纳税人的服务需求,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和谐征纳关系的建立。要通过整顿发票管理秩序,优化税收法治环境,提高税务机关执法服务的水平。

2、在制度建设上,要完善“四项制度”。一是完善集中管理制度。应用发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发票从批印、销售、使用、缴销全部流程由市局集中管理,内部发票数据资源共享,市局发票管理人员随时监控下属各分局的发票管理情况。二是实行税控开票制度。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是税务机关及时、准确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信息,强化税源监控,堵塞征管漏洞的重要手段,应着力在餐饮、服务、娱乐、房地产等行业,大力推广税控收款机,以发票控管税源。三是规范代开发票制度。严格执行代开发票管理有关法规,规范对易漏难管税源以及货物运输业、房地产业等行业纳税人自行开票、代开发票管理办法,防止虚开、乱开和引税源、拉收入等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四是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基层分局长、发票管理责任人、税收管理员三级责任制,制定发票管理工作标准,严格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

3、在发票检查环节,着重强化“两项措施”。一是稽查部门办案时,注重对发票的检查,以发现案件线索。要加大发票协查力度,坚持日常打假与重点稽查打假相结合,对发票举报线索,及时查处,对制、售假发票犯罪应严打重罚,保持高压态势。二是征收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发票违规违法的专项检查和重点整治。选择重点行业发票或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检查,发现线索或疑点,及时排查、比对和整治。要重点整规不合法发票市场。对不符合规定的发票和其他凭证,包括虚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严格核查把关,监督企业不得作为记帐凭证,不得用以税前扣除和抵扣税款,促进税收秩序的整顿规范和优化,提高征管质效。

篇9

食品安全谁来管――以改革落权责,监管体系逐渐完善

食品安全,是群众健康的基石,也是长期以来政府亟待破解的难题。曾几何时,一个“毒豆芽”让食品安全陷入了不知谁来管的尴尬境地。

违法使用添加剂生产出来的豆芽,按照生产环节,归农业部门管;按照消费环节,归工商部门管;按照《食品安全法》,归质监部门管。但现实中,农业部门认为是一般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问题,应该归质监部门管,流通环节出了问题,应该归工商部门管;质监和工商部门认为豆芽是豆子发的,是农产品,应该归农业部门管……到最后,这么多部门管不住小小的豆芽。

为彻底根除“交叉地带多头管”、“真空地带无人管”的现象,让食品监管“无缝链接”,2011年12月,延边州政府组建州食品安全委员会,延边州和八个县(市)均独立设置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全州初步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形成了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延边州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全州食品监管机制进入“集中监管”阶段。

为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监管职责,延边州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出台《延边州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试行)》,对各监管部门职责进行重新梳理和界定,大大减少了重复执法、多头执法和相互推诿现象;出台一系列工作制度、方案,形成《州食品安全工作规章制度汇编》。延边州还出台《延边州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从明确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强化食品安全重点领域监管工作、推进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工作保障措施等四个方面,加强各环节的食品监管等21项具体内容进行详细规定,进一步为全州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相关依据和制度保障。

2014年,延边州在紧紧围绕食品安全诚信、法制、生态、文明、幸福的延边(即食品安全五个延边),继续深化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的同时,全面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将原州食安办、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州工商局、州质监局、商务局食品监管职能和人员全部整合到位,组建新的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全州8个县(市)将食品安全办、食品药品监管局、工商局、质监局合并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51个乡(镇)、街道设立派出机构,在每个行政村和城市社区设立至少1名食品药品协管员。州、县(市)、乡(镇)、街道、村屯(社区)四级监管职能层层落实,内设机构整合实现了由“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的过渡,全过程、全覆盖、无缝隙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初步形成。

食品安全管什么――以创新谋突破,监管机制日趋健全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生产、加工、配送、零售乃至餐饮等各个环节。如何以有限的监管力量确保无限变化的各个环节无问题?是盯着生产者看、追着产品跑,还是跟着消费者的问题?为此,延边州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以创新谋突破,在从“问题导向”到“思民为民惠民”的转变中不断完善监管机制,作答这一食品安全管什么的民生考题。

2012年以来,州食安办大力推行网络建设,精心编织“食品安全网”。在省政府统一部署下,延边州结合实际加快推进建立8个县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站(监督举报中心)、66个乡(镇)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站(监督举报站)、95个大型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快速检测室工作。针对农村餐饮安全,延边州成立乡(镇)食品药品监管站,下设“村级食品药品协管办公室”,聘任各村党支部书记或村主任为义务监督员和信息员,负责本村食品药品安全和农村集体聚餐的监管巡查和相关信息报送;建立农村自办家宴申请、农村宴席厨师登记等相应管控制度,从而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无盲区、全覆盖的农村餐饮食品安全管理。

电子追溯系统信息化惠民助企。率先在延吉市朝阳川镇开展可追溯系统建设试点工作,在龙井市开展消费奖励试点工作,拿出10万元设立食品药品安全消费专项奖励资金,以奖代补、以奖促推。截至2015年11月末,全州共完成食品药品电子追溯设备签约入网9219户,已安装运行3013户,电子信息化监管迈上新台阶。

食品配货车斩断“五无”黑链条。在敦化市开展食品送货车电子追溯系统试点工作,州内472辆食品送货车配备电子追溯系统移动终端,实行食品配货车经营信息动态管理,并在全州其他县(市)迅速推广。

阳光厨房让食品生产透明化。按照“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突出以学校、机关食堂、大中型以上饭店、旅游景点饭店为重点,开展阳光厨房建设,目前全州已有996家餐饮企业达到阳光厨房标准。以“开发零付费、使用低成本”为原则,在10户食品生产企业中开展“互联网+食品阳光生产”行动。通过食品生产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形成了“时时查看、零距离监管”,让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可视、透明起来,确保食品生产规范有序、监督管理依法有据、消费者心知肚明,从根本上保障食品生产安全。

食品安全怎么管――向社会谋合力,监管维度不断拓展

食品安全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延边州委、州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连续几年将其列为重点民生工程,摆在突出位置,延边州的食品安全态势逐步平稳。但是,危害群众食品安全的案件依然屡有发生。一方面,监管范围点多面广,而执法人员和力量严重不足,监管难度日趋加大;另一方面,近年来食品违法犯罪活动又呈现出流动性大、隐蔽性强的特点,仅靠单一政府部门监管,难免出现遗漏,产生隐患。

如何在水涨船高的预期中增强群众“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成为破解延边州当下食品安全怎么管课题的关键所在。2012年9月18日,延边州在全省率先开通食品安全网和食品安全举报平台,让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及时方便地了解国家、省、州有关食品安全法规及政策、食品安全动态和食品安全知识,参与食品安全监督,为食品安全监管建言献策。

2014年3月18日,《延边州食品安全社会监督举报奖励办法》正式颁布实施,投诉举报中心的12331和8333999两部投诉举报电话,成为全州群众眼睛延伸监管触角的有利武器。截至目前,全州共受理投诉举报咨询991件,共发放奖金72万余元,进一步打响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全民食品安全保卫战。

为全面深入打击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行为,延边州食药监管部门以零容忍的态度开展打击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联合公安、畜牧等部门开展食品领域无证专项整治等行动,共摸排核查生产经营户34274户,生产经营户自行关停101户,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85件,依法取缔无证生产经营户42户;查处了一批食品违法犯罪案件,捣毁了数十个制售假冒伪劣食品黑窝点、黑作坊,查破跨省收售病死牛、糕点厂违规生产食品、无证生产米酒案等一批大案要案。

为提升执法和整治成效,州食药监部门着力强化执法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工作,使机关内设监管处室将工作重点放在政策研究、日常监管上,稽查执法办案机构将工作重点放在大要案查处、专项整治上,形成了“一个拳头打出击”的顺畅高效工作格局。仅2015年上半年就累计查处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案件90余件,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7件,查办案件数量、移送案件数量都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篇10

关键词 高速公路 绿色通道 管理 思考 措施 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识码:A

河南地处中原,素有“九州通衢”、“中原通则天下畅”之说,地理优势非常明显。改革开放以来,河南交通事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连续八年蝉联全国第一位,为河南的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

河南高速公路从2008年1月开始实行鲜活农副产品“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共免征车辆达几千万台,免收通行费几十亿元,降低了鲜活农产品的运输成本,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支出,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为南菜北运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全省“绿色通道”运行虽然总体平稳,但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当前“绿色通道”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

1.1“绿色通道”车辆认定难

国家交通运输部虽然制定了《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交公路发〔2009〕784号):“畜禽、水产品、瓜果、蔬菜、肉、蛋、奶等的深加工产品,以及花、草、苗木、粮食等不属于鲜活农产品范围,不适用绿色通道运输政策。”2010年11月份将马铃薯、甘薯(红薯、白薯、山药、芋头)、鲜玉米、鲜花生列入《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交公路发〔2010〕715号),但由于鲜活农副产品种类过多、范围过大,文件规定有过粗和操作性较差,加之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导致在日常的工作中遇到一些难以判别的诸如核桃、板栗、活小鸡仔、鸭仔等,造成认定难。

1.2“绿色通道”车辆验货难

根据国家和河南省政府关于绿色“通道政策”的有关规定,所有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都需要接受收费站工作人员的查验,属于合法装载的“绿色通道”车辆方可免费放行。但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收费站“绿色通道”车辆验货只能依靠人工,实行开箱验货,正常情况下每辆车验货大概需要20―30分钟,遇到一些密封罐车和厢式货车,验货则需要40―60分钟。如果需要卸货检查,验货人员往往要在高高的货车上爬上爬下好多次,往往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验货时间长,效率低,精度差,过往司乘人员对此很有意见。如果司机对验货工作不配合,则会进一步增大收费人员工作难度,影响收费站运营效率。

1.3“绿色通道”车辆收费难

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装载空间是否达到80%难以界定,混装的农产品不超过车厢容积的20%难以界定,只能靠人工目测。一些不按章缴费的车主或司机,经常以我省不落实国家“绿色通道”惠农政策为由,在收费站寻衅滋事,蓄意堵塞收费车道,甚至向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投诉,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麻烦,收费征缴矛盾有增大的趋势。

1.4假冒“绿色通道”车辆处罚难

虽然国家“绿色通道”政策规定要严厉打击假冒鲜活农产品、超限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等违法行为。而收费管理部门是企事业单位,不是执法主体,无执法权和处罚权,造成假冒“绿色通道”车辆或恶意超载的“绿色通道”车辆日渐增多。

2当前假冒“绿色通道”车辆常用的伎俩

2.1货物混装逃费法

同一辆车上既装载符合规定的农副产品,也装载其它货物,具体方式就是在车厢四周用整箱整箱的新鲜水果或蔬菜做伪装,而货箱中间则装载着其他非“绿通”货物。这种方式一度十分猖獗,在南方蔬菜产区,甚至出现了专业的装货一组,专门负责帮助车主和司机按照这样的方法装货,以图顺利过关。但随着“绿色通道”管理手段的日益完善,这种逃费方式正在逐步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隐蔽、更加巧妙的逃费方式。

2.2大箱套小箱逃费法

也就是大箱子里面还隐藏着一个小箱子,装货时现在底层装载一层符合要求的农副产品,然后将装有其它货物的小箱子放入,再用农副产品将大小箱子之间的空隙填满,然后打包。这种“大箱套小箱”的逃费方式是很难发现的。

2.3同箱不同货逃费法

就是从外表看装载的货物箱子都是一样的,甚至连上面印制的标签也相近,但里面装载的货物却不相同。在某些地方已经形成由车主、货主、甚至生产厂家参与其中的制假逃费“产业链”,给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的验货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3如何治理假冒“绿色通道”车辆

3.1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工作机制

为堵塞漏洞,我们依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高速公路“绿色通道”管理规范化办法》和《“绿色通道”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明确了优惠政策的范围、认定标准和操作流程,完善了“绿色通道”标识,规范了查验手续,并为交通量大的省界收费站设立专门的验货点,将“绿色通道”车辆分流到邻近服务区进行检验,确保省界收费站的安全畅通。

3.2不断深入探索,积极总结经验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针对绿色通道验货问题总结探索出了“一问、二看、三查、四严”的工作方法。

3.3加强省际协调,建立联动机制

为有效遏制假冒绿色通道车辆逃缴通行费的不法行为,加强收费稽查特情信息交换,提高联合稽查以及应急保畅能力,确保京港澳高速这条南北大动脉的高效畅通,实现双边、多边互惠互利合作。2009年,我省高速公路管理单位与湖北省京珠高速公路管理处、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在湖北省签订京港澳高速公路“三省六站”信息交流协议,三方一致同意建立省际收费站信息交流合作平台和定期会晤、经验交流机制。目前,这一机制已经在实际工作中见到成效。

3.4推进技术进步,完善验货手段

为提高“绿色通道”验货的准确性,我们在充分学习国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与有关科研部门、厂商合作,研制出了卓有成效的“绿色通道”现代化验货设备,并在实际工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3.5建立激励机制,构建监督网络

公司制定了内部奖励办法,提高了员工打击假冒“绿色通道“的积极性。同时建立了举报奖励办法,明确规定对提供准确举报信息准确的举报人给予2000元的奖励,同时要对举报人情况进行保密。

3.6建立信誉体系,实行诚信服务

我公司对执行“绿色通道”政策的路段设立通行车辆“黑名单”制度,将连续两次假冒“绿色通道”车辆的信息列入河南省“绿色通道”车辆“黑名单”,对列入“黑名单”车辆禁止从我省所辖收费站驶入高速公路。同时,通过协调相关单位、加大相应宣传等措施,对列入“黑名单”车辆实行重点检查,增强惩罚、威慑力度。

4对“绿色通道”管理工作的建议

4.1建立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资金直补机制

由于绿色通道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绿色通道免收通行费政策改为鲜活农产品资金直补制度,即采用对农户或养殖户种植或养殖鲜活农产品直接补助资金,如同粮食直补政策一样,这样能够让农民直接得到实惠,保护了农民发展农产品的积极性。绿色通道车辆仍正常缴纳通行费,国家每年在收取的通行费中按照一定的比例提取相关税费,这样就能平衡相关方面的利益,又保证了惠农政策的落实。

4.2加大对绿色通道验货设备的研制和开发

尽管目前很多高速公路管理单位和相关科研企业不断加大对绿色通道验货设备的研制和开发工作,但局限于资金、人才和技术的限制,很多验货设备的性能不能达到绿色通道管理工作的需要,建议国家和有关部委加大对研制和开发绿色通道验货设备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4.3对执行绿色通道政策的企业给予补助或延长收费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