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单位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8: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审计单位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审计单位总结

篇1

一、“工作总结”有线索。工作总结,反映了一个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主要业务活动概况。该县审计人员把审阅、分析被审计单位的“年度工作总结”纳入主要审计程序,注意关注其所反映的有关财务收支业务活动。如在对某事业单位的审计中,发现其“年度工作总结”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承揽并完成了XX镇的村村通公路工程,拓宽了业务渠道,增加了收入。”但在审查当年及以后的财务收支记载中,却没有发现这项收入。审计人员以此为突破口,一举查出了该单位将160余万元的工程收入及相关支出账外核算,净收入作为小金库资金来源,用于不正当支出的违纪事实。

二、“会议记录”露端倪。一个单位的重要决策、重大经济活动的组织实施,一般都要召开相关会议,并形成会议记录。在审计中,注意调阅被审计单位有关重要活动的“会议记录”,往往能从中发现问题的端倪。

三、“实地观察”找疑点。“小金库”作为账外行为,虽然在财务记载上难觅踪迹,但其所发生的财务收支活动却是具体的、有形的,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实地勘察,往往是发现账外财务行为疑点的有效办法。该局在对某金融单位审计时,发现该单位新安装了五台空调,在财务账上却没有发现贷款支出记录,审计人员以此为线索,查出了该单位截留82万元利息收入作为“小金库”,用于购置豪华办公用品、请客送礼、滥发奖金实物和其他不合理支出的违纪事实。

篇2

一、进一步统一认识,扎实有效开展内审工作

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是内审工作的重点,要始终把内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促进发展、促进管理、促进提高效益上。目前,全区各部门单位内部审计发展还不平衡,大部分部门单位重视发挥内审机构的作用,内审人员积极探索“管理和效益”审计方法和经验,不断拓展内审工作领域,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也有一些部门和单位对此认识不够,内审作用发挥不够理想,开展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项目所占比例还比较低,有些单位基本上没开展,这应引起足够重视。各内审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围绕本部门本单位经济工作重心、围绕领导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安排审计项目,制定工作计划,要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重点搞好绩效审计,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内控制度评价和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通过经济效益和内控制度评价,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堵塞“跑冒滴漏”;加强内部制约机制,减少损失浪费,促进增收节支;要把所属单位的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通过审计,客观评价内管干部业绩。要进一步坚定信心,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从简单的项目做起,积累经验,总结提高,不断完善。具体要求: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确保全年任务的完成。

二、开展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探索管理审计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要适应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深入搞好调查研究,总结推进内部审计实现全面转型与发展过程中的新经验和新路子,探索开展以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新模式、新方法。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审计理论研究,采取以会代训、现场交流等形式,组织内审人员进行审计理论研讨活动,及时总结、提炼好的经验和做法。要注重内审信息的编写和宣传,及时反映内审工作动态,宣传内审工作成绩,扩大内审工作的影响。

三、加强内审人员的业务培训,强化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按照国家、省、市内审协会提出的专业胜任能力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一般性教育培训与高层次教育培训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内部审计准则、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以及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教育力度,提高职业化教育的针对性、效果性和规范性水平。具体要求:根据省、市内审协会年培训计划,结合实际,科学安排,抓好内审人员后续教育的落实。

四、搞好部门联动,加大创新力度

做好内审工作,离不开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多部门联动。要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协会这一行业协会特点和优势,围绕大局、服务大局,组织相关部门内审机构针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在调查研究、理论探讨等方面开展有益工作,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建议,加强和促进各部门配合联动能力。要充分体现内部审计新理念,以新的理念为指导,改革传统审计模式,创新审计路子。引导内审机构及人员努力实现六个转变:一是审计职能从单纯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二是审计方式由事后监督向全过程监督转变;三是审计目标从查错纠弊向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转变;四是审计对象从财务活动向业务活动、管理活动和支持保障活动转变;五是审计内容从注重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转变;六是审计手段从传统手工操作向信息化、自动化转变。

五、抓好“评先树优”活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以典型引路,是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年,全区有5个内审机构和13名内审人员分别被省、市评为内部审计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开展“评先树优”活动,善于挖掘好经验、好典型,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内审“双先”、“双优”的事迹和经验,本着总结、借鉴、探索、创新相结合原则,通过宣传典型经验,借鉴成功做法,指导和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加强内部审计基础管理工作

内审基础管理工作关系着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基础管理工作做起来很繁琐,往往容易被忽视,在这方面,我们还比较薄弱,特别是数据统计及上报方面,还存在上报不及时、数据不准确的情况,另外在报送工作信息及编写业务论文方面对照先进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全区内审机构及会员单位应进一步规范基础性工作,及时准确上报总结及相关报表,编写工作信息及业务论文,真正反映出内审工作的实际情况,为及时掌握内部审计动态,分析内部审计情况,研究内部审计发展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七、围绕服务,进一步发挥内审协会的职能作用

内审协会是行业自律性组织,做好服务工作是其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广大会员服务是协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要树立“服务为本,会员为重”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全区工作中心、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保”中心任务,进一步发挥协会的职能作用。要增强凝聚力,按照协会的章程和要求,积极主动地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指导和协调有关单位建立健全内审机构和内审制度建设;要强化服务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在学习培训、制度建设、经验交流和推广等方面满足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的需求,把内审协会真正办成“内审人员之家”,切实加强协会自身建设,落实服务措施,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要立足科学发展的新实践,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篇3

(一)加强协调配合,确保资料及时上报

外资伞型项目具有“两多”特点,一是子项目单位多,有的项目涉及省、市、县三级几十个实施单位;二是参与审计的单位和人员多。针对外资伞型项目的这些特点,省厅应建立了项目信息沟通制度,及时与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进行沟通。为了确保信息沟通顺畅,首先要建立起高效的联络机制,省厅除了通过电话联系外,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建立QQ群,将各审计机关和项目单位联系起来,及时交流信息;其次,要建立审计工作进度报告制度,要求各审计组定期上报审计工作进度,随时掌握各单位审计工作的进度,确保审计资料及时上报。

(二)加强监督指导,规范审计文书格式

应加大对基层审计机关的检查力度,多抽查一些市、县级项目执行单位,带动和促进外资审计质量的提高。对于审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果等到审计现场结束后才发现,纠正的难度很大,花费的时间较长,不利于问题的有效解决。因此,省厅应改变过去审后纠正问题的传统做法,加强审前、审中的监督指导,审前指导可以借助审前培训、审计进点会等时机,将审计的各项要求传达到每个审计人员;各审计分组组长应深入审计一线,特别要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检查证据、底稿等审计文书资料,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将各种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建立健全制度,提高外资审计质量

篇4

结合某国有企业对其所属的二级单位开展的内部审计若干实践案例,总结、剖析内部审计从业人员入门常见的工作失误,并就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内部审计;工作失误;对策

根据北京国家会计院2013年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内部审计从业人员85%以上是从其他业务部门调入,且60%以上的人员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年限在5年以内。我国内部审计无论在机构规模、从业人数、还是发展进程上,都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保证审计项目质量的决定因素在于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专用胜任能力。如何尽量避免审计从业人员工作中的失误,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需要广大内审从业人员总结经验,集思广益。本文结合某国有企业对其所属的二级单位开展的内部审计实践案例,分析内部审计从业人员入门常见的工作失误,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内审从业人员对内部审计认识上的偏差,造成内审工作被动

传统内部审计模式普遍存在着“重监督轻服务、重合规轻效益、重查处轻建议、重独立轻互动”等问题。内部审计从业人员如果始终将被审计单位置于“被检查”、“被监督”的位置,不注重沟通的态度和技巧,则易造成以下局面:被审计单位与审计组形成对立,采取消极、被动的配合态度,有意识的拖延送审资料提交时间,分批次提供某项被审查业务中的细节性过程资料,内审工作效率低下,审计工作底稿质量平平,审计报告中缺乏建设性的提升管理水平的建议。如果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牢固树立“内审即服务”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向性”,帮助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梳理企业内各项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以提高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为目的,将监督寓于管理服务之中,注重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互动,在发挥内部审计对企业治理“免疫系统”功能的基础上,提供管理服务与管理评价功能,则可有效化解开展审计工作的被动局面,促进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达成“双赢”。

二、审前准备工作不充分,造成内审工作质量不高

企业内部审计在工作过程中普遍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究其主要原因还在与审前准备工作的充分性不足。某国有企业对其外省的一家高新产业全资子公司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为例,项目限期为10个工作日。第一天下午飞抵后召开进点会,安排食宿。第二天审计组召开碰头会,组长对各成员进行了分组、分工,当天审计组按照高新产业工艺流程参观了该公司的生产车间,由于大部分审计人员初次涉足该行业的审计,现场参观时间较长。第三天审计组各成员根据分工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列出需要初步审查的资料清单,汇总后提交给被审计单位。第四天被审计单位陆续提交相关送审资料。由此,审计工作实际被压缩为了不到7个工作日。该次审计项目质量未达到预期,部分业务点到为止,未及深入。如果审计组重视并加强审前准备工作,则可有效缓解“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针对上述案例,审计组出发前可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提前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交本单位基本情况汇报材料、图文并茂展示生产工艺的PPT、审计期间内的合同台账、制度框架及文本、内部控制自查报告、上级公司批复的预算指标、下达的经济、技术指标等电子版资料。

2.组织审计组成员,讨论审计工作方案,优化原定的工作分组、分工,熟悉被审计单位审前提交的资料,审计组成员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列出初步审查的资料清单,汇总后发送被审计单位,令其在进点会前完成相关迎审资料的准备工作。

3.审计组各人员根据分工的审计事项,结合被审计单位行业特点,搜集准备相关审计标准、依据,如法律法规、国家行业标准、集团公司的制度、被审计单位的制度、上级公司批复的各项指标等。以此审前工作为基础,则可提高现场参观的效率和效果,并提高现场查看的针对性,且审计组在第二个工作日下午即可正式开展审计工作,可比案例中增加1.5个审计工作日。

三、由于审计人员在事项审查过程中未及时取证,底稿完成后统一整理审计证据时疏忽了留取相关证据,造成与被审计单位就审计工作底稿交换意见时审计组处于被动局面

以某公司对旗下某分公司开展财务收支审计为例,某审计人员审查一项外委维修业务,发现合同为续签,故向前追索,发现第一份合同为立项方式为直接委托,合同约定服务期限是2009年10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而乙方单位营业执照中注明的成立时间为2009年12月23日,经对各年度的业务发生情况进行抽查,发现该业务确实自2009年四季度已经有少量发生。对此,审计人员定性被审计单位违规签订合同。但该审计人员在底稿完成后,整理相关证据时只复印了合同文本及附件,未对2009年四季度发生的维修业务原始单据进行取证,仅存储了乙方单位提供的一份记录自2009年四季度以来的维修项目、费用电子版统计表用于计算维修总费用。在审计工作底稿交换意见时,被审计单位指出第一份合同约定是服务期限为笔误,应该是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乙方所提供的维修项目统计表中2009年四季度的若干维修项目登记也是笔误。审计人员再要求调取所有的维修单据,被审计单位未提供2009年维修单据。查结算、付款情况,发现2009年该维修未发生结算(当时乙方单位尚未成立)。故无法充分证明底稿中认定的违规签订合同的审计结论,审计组最后取消了该结论。如果审计人员养成随手拍照取证的工作习惯,并在审计组内部沟通、审查底稿时,时刻考虑证据链的连贯性、充分性,审计证据宁多勿缺,即可避免上述问题,在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时,审计组即可始终处于有理有据的地位,避免被动的局面。

四、结语

对于刚涉足内部审计工作的从业人员而言,工作失误是在所难免的,对于工作中的失误,审计从业人员应当辩证的、积极的看待,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归纳提炼,避免在今后的内审工作中再次发生类似的失误。

作者:成律 单位: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审计内控中心

参考文献:

[1]杨书怀.审计学[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8.

[2]张庆龙.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职业通用胜任能力框架设计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J].会计研究,2013,01.

篇5

税务职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一

我局按照市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地方税务局20xx年度内部审计工作方案》(*市地税发〔20xx〕68号)文件要求,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主题,积极发挥内部审计“基础防线”和“免疫系统”功能作用,重点开展了财务收支审计和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为全县地税事业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到位,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强化。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局党组高度重视内审工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内审工作,要求各所、股(室)、稽查局积极配合监察室开展内审工作。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纪检组长为副组长,监察室、财务股负责人为成员的内部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内审工作的组织领导。并按照全市地税系统内部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和相关文件,制定了《**县地方税务局20xx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要点》,明确了内审工作目标、审计重点和具体要求,并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了详尽安排和部署。

(二)方法创新,机制完善。

建立内部审计“四结合”工作方法,即:将实施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与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审计监督与被审计单位和干部自查相结合、现场审计与案卷资料审计相结合、审计监督与整改落实相结合。通过工作中不断的沟通和协调,形成内审工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做到了两个配合:一是实现内部各职能部门的配合;二是形成内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人员的配合。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内审制度不断完善,机制随之健全。

二、执行到位,内部审计工作进展顺利。

(一)重点开展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以促进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经济责任为目标,对照《四川省地方税务系统主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办法》(川地税涵〔2011〕307号)规定内容,对第三所所长和稽查局局长等2人进行了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对涉及重大财务管理决策和重大税收执法决策的合法合规性及科学效益性,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效益性进行了重点审计。同时,结合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要求。

(二)继续完善单位财务收支审计工作。

围绕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按照《四川省地方税务系统内部审计办法》(川地税发〔20xx〕113号)规定内容,对局机关、第三税务所和稽查局开展了内部审计工作。审计结果表明,税收征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有力促进了税收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xx年累计征收入库各税及附加*****万元,较上年增长9.33%,增收1401万元,超额完成了市局与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年度收入任务。

三、作用到位,内部审计工作成效显著。

(一)税收服务更加优化。

通过有针对性的内部审计工作,以及对重大税收制度贯彻落实情况的审计,单位干部职工坚持依法组织税收收入的原则明显强化,税收征管、风险防范意识明显提高,政策落实能力明显加强,依法行政工作得到深入推进,税收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内控机制更加完善。

内部审计工作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审计职能的发挥,坚持把查错纠弊与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相结合,加强对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监督。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持续提高,达到规范预算管理、优化支出结构、落实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标。

(三)内部审计更加深入。

通过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加大信息技术运用程度,充分利用各方面综合数据,审计风险持续降低,审计力度不断加大,审计结果更加真实可靠。局党组高度重视审计结果,将其作为干部管理和干部监督的重要依据。

(四)审计队伍更加强化。

内部审计质量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为不断提高我局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领导小组共组织4次现场讨论会,及时分析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探讨工作方法。通过这些学习,内审人员开拓了视野,找到了差距,对内部审计工作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

虽然我局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市局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方面。今后,我局将按照市局统一要求,继续加强审计人员素质教育和业务培训,进一步完善内审工作运行机制,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为**县地税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税务职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二

一年来,经过xxx全体同志的不懈努力,xxx案卷的质量比起上半年有了显著的提高,重证据、讲事实、依法办事的意识在xxx干部中已逐渐扎根,但是还应进一步加强。实事求是地说,我们查办案件的质量还不是很理想,法律知识的欠缺,如真实、合法、有效证据的采集就目前情况而言,就是个薄弱环节。如果发生税务行政诉讼,胜诉的几率并不很高。要把每一个案子都办成“铁案”,仍需全体人员全面提高素质,尤其补充有关法律知识将是今后要长抓不懈的重要工作。

一、坚持依法治税,推行阳光xxx.

我局拟自XX年开始在坚持依法治税的同时实施“阳光xxx”工程。为了配合“阳光xxx”这个新生事物的正式实施,10月18日xxx同志为全市保险公司及其下属分理处负责人和财会人员举办了保险业及税收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这是我局自“一级xxx”成立以来首次派员外出讲课,也是尝试“阳光xxx”的第一步。首开先河的反响很好,企业人员表示欢迎,认为这是在税企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又能很好地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是以具体行动实践“三个代表”的真实体现

二、做好重大案件的移送及听证、复议工作。

全年共向市局重大案件审理委员会移送重大案件28起,协助市局法规科对这些涉税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重大案件进行审理。受理了江西椰岛营销有限公司等6户企业的听证申请,做好了听证的前期准备工作,由于企业要求撤回听证请求,故未举行听证会。对申请复议的江西飞宇制药有限公司组织了调查举证,并及时回复了市局法规科。

六、规范xxx管理,加强业务指导。

为了理顺xxx局与各县区局、直属单位的职责,规范管理,加强协调,提高工作效率和税收执法水平,我们草拟了《南昌市国税局xxx局与各县区局、直属单位工作衔接的暂行办法(试行)》,通过市局反复酝酿和讨论,以正式文件下发,从而更进一步加强了xxx与各县区局的协调与配合。

为了规范xxx报告的制作,提高案件查处的质量,我们翻阅了大量的文件和资料,编撰了《xxx工作指南(之一)》,在4月份分发给6个xxx科,供xxx员在办案时借鉴。《指南》从xxx报告必须反映的十个方面详细地进行了解说,并将处罚的法律依据逐条进行了罗列,同时重申了税务违法案件立案查处标准、xxx案卷需附的资料及排列顺序,为提高案件查处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七、“一级xxx”运行一年来的启示。

1、要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我局自XX年10月19日正式挂牌成立后,内设了办公室、案源股、审理股和执行股四个正股级机关单位,并按行业划分设置了六个副科级的检查科,分别负责工业、商贸、金融保险、涉外企业、专业市场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税务检查。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机构设置上存在的不足逐渐暴露出来,如缺乏综合业务部门来协调整个xxx工作,在不增加机构的情况下可在办公室内设综合业务管理部门,统一安排协调全局的业务工作,进行xxx业务指导,制订并落实xxx工作各项制度,组织业务培训,做好各种业务报表的编报,及时总结“一级xxx”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当好局领导的参谋。其次六个检查科按专业化分工有利于专项xxx工作的开展,但同时又制约了xxx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大规模xxx工作的进行,在建制上可采取专业化分工,但在人员配备上应考虑业务力量搭配均衡,以利于全局工作的开展。

2、要抓好xxx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尽管xxx局在人员的配备上大专以上学历占93.7%,二级以上xxx员占71%,并在全市范围内抽调了一批熟悉税收业务、了解法律知识、懂xxx操作规程、会运用计算机的人员充实到xxx局,但人员素质还是参差不齐、业务水平有待更进一步提高。为此要在提高全局人员素质上狠下功夫,营造一个“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采取培训、自学、查前业务辅导、案件查摆会及业务能手帮带等多种形式提高业务素质,同时加大政治学习力度,坚持每星期的政治学习制度,从而使全局人员综合素质上一个新的台阶。

税务职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三

一、明确目标、精心安排。

为了使税收执法检查工作质量得到保证,更好地对执法活动进行监督,提高我市税收执法水平,推进依法治税。年初各县局根据《*市国家税务局日常执法检查办法(试行)》,制定了日常执法检查工作计划,将一般纳税人税务管理、按帐征收的小规模纳税人帐簿设置情况管理、重点的定期定额户管理、欠缴税款管理、特种发票、普通发票(特别是收购凭证)管理、税务稽查的实施、外勤岗位执法情况作为日常执法检查的主要内容。并就此专门成立了执法检查领导小组,负责对日常执法检查的指导和督促,对日常执法检查中查出的问题进行责任认定,实施过错责任追究。

二、认真检查,及时通报整改。

为了使税收执法检查工作质量得到保证,使执法检查工作走上规范化、日常化,我局将日常执法检查工作与税收征管质量考核相结合、日常工作考核相结合,使我市的执法检查工作始终贯穿于其他各项工作中。在检查考核中,统一制定检查方案,统一组织人员实施,检查结束后,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归类汇总,分析综合,将执法过错情况在市局局域网页上进行情况通报,对存在问题责令限期整改。XX年度,全市各级国税机关通过进行日常执法检查,发现在税收执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

1、存在漏征漏管现象。既有办理税务登记未进行税种认定现象,又有未办理税务登记缴纳税款现象,有关税款定额不足;

2、特种发票开具不规范。开据发票和税票不能够相互注明号码;

3、使用有关税务文书、条款不规范,文书告知时限错误;

4、个别管理分局存在执法不当现象,越权进行处罚;

5、有的分局行政处罚程序不符合征管法要求存在多种税务文书填写一份送达回证现象;

6. 税种认定中将行业认定和税目认定错误。如将商业认定为其他行业;

7.执行税收政策理解错误。如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税收优惠问题、进行生产性加工纳税人起征点标准和适用税率问题。

对检查出来的问题,我们根据*市国税局《过错责任追究实施办法》,对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责任追究。XX年全市国税系统共有442人次受到责任追究,其中批评教育54人次、限期改正139人次、扣发奖金168人次(11774元)、作出书面检查36人次、通报批评45人次。

三、全面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

为了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推进依法治税工作,全面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和市局的《日常执法检查实施办法》,我们将执法检查工作重点放在日常化上,对有令不行、执法不规范,出了问题的,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一是做好执法检查后的总结分析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找出存在问题的根源,是属于征管中的客观问题还是执法人员的主观思想意识问题,开展过错人员集中座谈,杜绝在今后工作中重犯同样的错误。二是根据过错责任情况通报,开展执法讨论,将日常执法工作提高到思想政治高度,以身边发生的典型案例来警醒自己,珍惜手中的权力、珍惜自己的家庭。三是总结执法检查工作经验,使执法检查做到与时俱进。随着执法责任制的不断推进,执法工作中较容易被发现的错误也越来越减少,这就要求我们检查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适应征管改革的需要,适时发现问题解决新的问题。

XX年以来,虽然我局税收执法工作在去年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我们工作中还有不足,与*局的要求尚有差距,今后我局将在*局法规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组织开展日常税收执法检查工作,进一步规范我市税收执法。

看了“税务职员个人工作总结”的人还看了

1.税务干部个人工作总结

2.税务职员个人工作总结

3.税务工作人员个人总结

篇6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法;电费资金管理;电费资金管理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2

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审计方法,它是建立在审计风险模型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进行审计的方法。只要进行审计工作就存在着审计风险,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风险预测和控制方法。在电费资金管理审计的过程中,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电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

一、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概述

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在项目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的基础上,根据对被审单位的了解,对被审单位进行风险估计,并确定风险的类型和程度。审计的方法和策略应该根据被审单位的实际情况而定,对于不同的风险因素和风险点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审计策略,降低剩余风险。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的方法能够系统分析被审单位中存在的剩余风险,使单位的剩余风险和被审单位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追求审计计划的多样化与系统化,在整个经济环境中分析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对被审单位的管理形式和管理机制进行控制。因此,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是制度审计的延伸与拓展,能够对风险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析,适应了社会发展对审计工作的要求,正确估计控制风险的水平,值得在投资审计工作中广泛应用与推广。具体说来,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较传统的审计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一)合理选择切入点和审计程序

传统的审计程序与方法只是对账簿和凭证进行审计,对会计账目进行详细的检查,从大量的会计账目中查找问题,工作量大且效率较低,不适应时展对审计工作的要求。采取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可以针对被审企业的内控制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审计,提高了审计工作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及时发现重大错报风险,对审计风险进行及时控制。这种审计方法是结合市场环境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使风险从外部转移到内部,以内部的报表错报风险来代替外部的经营风险,提高了风险审计的效率,促进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事业的发展。

(二)整体把握宏观背景

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能够对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进行宏观的、全面的分析,从宏观战略的角度做好审计工作,整体把握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全面的市场环境分析和正确的切入点,来对被审企业的会计工作进行系统审计。传统的风险审计方式只是对企业内部存在的风险进行检查和防范,没有结合整体的企业市场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不能有效控制市场环境中存在的风险。现代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能够把被审单位放在宏观的市场背景之下,将企业与市场环境相联系,从各个环节综合判断被审单位财务中存在的问题,使审计结果更全面、更真实,系统把握被审单位的财务状况。

(三)分析性复核方法的运用

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能够在各个阶段进行分析性复核,充分利用企业的财务信息,结合企业的非财务信息对财务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判断财务信息是否合理,分析企业的财务信息中存在的问题。当下,分析型复核法被广泛地运用到风险导向审计的过程中去,贯穿了审计过程的始终,与审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密切的联系。具体说来,在审计计划阶段,可以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合理性。在审计实施阶段,对企业的所有会计账户进行系统分析,运用分析的方法进行复核。在审计工作的总结阶段,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复核审计,及时发现在审计过程中遗漏的问题,并以全面、准确的分析结果为基础,做好财务审计报告,完成审计工作的系统过程。

(四)扩大审计证据范围

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可以根据被审单位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审计工具和审计手段,富有灵活性和可调整性,可以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效率,正确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系统了解,得出正确的审计结果。在审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融入到审计工作中去,扩大了审计人员的控制范围和控制对象,同时,相关的审计结果也可以获得更多的证据支持,扩大了审计证据的范围。

(五)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能动性

传统的审计方式多以文件和规范为指导,依据相关的书面规定和具体的审计工具进行程序性的操作。在此过程中,审计人员只是按照相关的程序和规定做好相应程序即可,不必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其他情况,工作方法和途径较为死板、僵化。与此相反,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可以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审计方法和审计策略,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能动性。审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认为合适的审计方法加入到审计程序中去,扩大了审计的范围,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果,更具实效性。

二、电费资金管理中的风险分析

(一)规章制度不健全带来的风险

在供电企业管理部门内部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是做好电费资金管理的关键因素,是做好内控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完善相关制度才能避免电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偷盗问题、线路损耗问题,使电费资金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但是在实际的电费资金管理工作中,很多供电企业仍然存在着相关问题,如线路损耗过大、偷盗、非法用电,电费资金的管理审计就是发现并分析这些内部控制问题,并对企业内部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规章制度中不健全的部分并及时完善。更好地用制度来规范相关管理人员的行为,使他们能够加强防范,堵塞电费资金管理中的漏洞。

(二)收费管理不到位带来的风险

收费管理环节是电费资金管理的重要阶段,也是电费资金管理审计工作的重要审计对象。在收费管理环节,通常采取的收费方式分为坐收和走收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是属于先用电后交费,根据相关规定,在逾期不交的情况下可以收取用户违约金,超过三十天可以停止向用户供电。但是在这个环节中存在着收费风险,用这种收费方式来收取电费,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欠费的现象,这是收费环节面临的主要风险。

(三)经营管理方面的风险

在我国供电企业改革的背景下,很多供电单位都将权力下移,经营管理者充分放权。但是在充分放权的背后也隐含着一些治理缺陷,这种充分放权与隐含缺陷并存的局面将导致企业电费资金风险的加大,再加上一些管理者没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加大了企业的经营与生存风险;从企业员工的角度上来说,很多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和水平有待提高,这些企业员工的水平已难以适应电力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限制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从评价体系上来说,很多企业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不当,导致无法正常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给企业的资产带来很大的破坏风险。

(四)财务管理方面的风险

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企业重生产、轻营销的运营理念造成的,此外对财务管理的具体工作也没有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管理者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回收电费,而是采取垫费、贷款等方式来上缴电费,加大了电费财务管理的风险。

三、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在电费资金管理审计中的运用

(一)在电费资金管理中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必要性

在电费资金管理中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价电力供应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情况,对企业的电费资金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和改进,及时发现在电费回收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降低供电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运营风险,为企业的电费资金管理工作保驾护航,做到对企业电费资金管理的全过程控制,提高企业对电费资金的控制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在电费资金管理审计中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能够对企业进行更加有效的治理,避免在企业资金管理中出现风险,形成一整套的风险防范和处理机制,对电费资金管理风险实行动态管理与控制,并对管理体系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时加以防范,提出整改的措施与建议,完善公司经营管理系统,使公司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资金管理运营体系,把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具体运用策略

1.建立健全企业审计制度

建立健全企业的审计制度是企业做好内部控制,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方式。完善的企业审计制度能够保证企业电费资金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确保电费资金管理信息的真实、有效,保护企业资产。为此,要根据企业的电费资金管理现状,健全电费资金的回收制,形成整体的、系统的电费资金管理体系。对电费资金的管理要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控,确保电费资金审计部门按照相关审计制度有效开展电费管理审计工作,对电费资金管理实行内部牵制。

2.完善预警机制

电费资金管理预警机制是对于电费回收的环节来说的。在电费回收之前,需要详细了解和分析当地客户的具体情况,对用电客户建立缴费信用等级,进行分级管理,使电费回收工作更有针对性,也更有效率。对于欠费的客户,要分析其欠费原因,联系相关责任人员及时催缴并对电费回收的工作进行动态管理。在电费资金管理的审计工作中,要对相关企业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了解和分析,对可能欠费的用电大户及时预警,采取进一步的监督和控制措施,确保电费回收工作的正常进行。

3.严格执行电费资金管理责任制

在供电企业中实行电费资金管理责任制,责任到人,使上至管理层下至执行层都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与权力,并对具体的电费回收情况进行指标考核,建立整个企业内部的监督与约束机制,使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做好电费结算和回收等工作。此外,对于用电大户要进行预收管理,降低企业电费资金管理风险。

4.召开电费资金管理审计工作总结会议

电费资金管理审计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上一阶段的电费回收、业扩报装、用电检查等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汇报,了解相关人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是否履行了自己的责任,是否按照相关的审计程序严格执行。另外,要鼓励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总结自己独特的审计工作方法,激发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此外,审计工作总结会议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相关审计人员的沟通与交流,使他们互相交流审计工作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在审计工作当中的教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促进审计工作达到一个新水平,走上一个新台阶。

结语

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可以降低供电企业在电费资金管理中的风险,解决企业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要正确认识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重要意义,建立健全企业的审计工作制度,完善预警机制,严格执行电费资金管理责任制并适时召开电费资金管理审计工作总结会议。通过以上措施,相信一定能够降低电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媛.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1(02).

篇7

关键词:后续;审计;服务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一、关于后续审计的目标和作用

依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后续审计》,后续审计是指审计机构或审计组织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论(包括审计意见和建议等)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而开展的审计。

后续审计的目标从属于审计的目标,是实现组织内部既定控制目标和确保控制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从其具体审计目标看,应当包括:1.充分性,即被审计单位针对审计结论所揭示的问题采取的措施,是否能够达到降低控制风险并实现控制目标的需要;2.有效性,即被审计单位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采取的整改手段能不能够有效地降低控制风险,如果不能降低风险,就说明所采取整改手段缺乏有效性;3.合理性,即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论,有没有采取恰当、合理的措施进行纠正,合理保证类似情况不再发生且满足成本效益原则;4.及时性,即被审计单位针对审计结论所采取的行动和措施是否适时,能否及时堵塞漏洞并改善控制。

后续审计的任务是由其目标所决定的。依据目标,后续审计的主要任务包括:1.检查了解并核实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论所明确需要整改的事项的整改落实情况;2.检查了解审计组织在审计结论中所提出的可增加经济效益审计建议的实现程度,被审计单位是否采取积极行动推动其实现;3.了解并确定审计结论中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如果不切实际或不具有可行性,或者外部环境变化,影响审计结论的实施时,则应明确告知被审计单位;5.了解被审计单位有否存在隐瞒行为,以便继续审计。

后续审计在审计实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1.有利于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落实审计结论。审计现场工作结束后,被审计单位是否按照审计结论的要求对审计发现进行整改或纠正,这其中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审计人员也是不知情的,这就要求审计组织追踪审查。后续审计不仅是审计人员对审计结论执行情况进行审查的有效手段,也能够发挥督促审计决定执行和落实纠正措施的作用。2.有利于发挥其监督和服务的载体作用。后续审计既体现审计监督的职能,也体现了服务的职能。后续审计既检查被审计单位审计结论的执行情况,体现监督职能,也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措施实施效果,为被审计单位发展服务,也促进审计机构和组织实现转型的目的。3.有利于验证审计工作质量。后续审计,既是对审计结论的执行情况检查,也是对审计工作质量的检验,有利于评价审计工作水平。通过对审计结论的合理性和执行情况进行回访,可以促使审计组织在下达审计结论时与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的结合,使审计结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也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水平。4.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审计反馈机制。后续审计不仅要让审计组织了解审计结论是否符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所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切实可行,还要让了解被审计单位在执行中暴露出的问题,以及是否存在需要补审等。这样建立了另外一个信息沟通渠道,也完善了审计信息的反馈。5.有利于保证审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后续审计能使被审单位重视审计工作。一方面,改进部分单位对审计结论的权威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也保证审计建议能够落到实处,强化审计的监督体系,促使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的重视,维护审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篇8

【关键词】审计机关 业务质量控制 信息化 实现模式

一、当前实施审计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情况

目前,各级审计机关扎实开展审计信息化建设,组织全员学习和应用AO系统,各项目的开展均使用计算机审计,从业务和财务两个不同层面,按照“编制模型,全面分析,发现线索,验证结果”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如通过联网数据的采集转换和在线核查等手段,审计人员节省了到外单位采集数据、核对账目的时间,确保了项目审计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较好的审计效果。

二、目前审计质量工作存在的主要突出问题

相对传统手工审计而言,计算机审计在技术上更先进,但始终还需要依赖于审计人员做出判断。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关键是正确的审计思路与运用计算机技术对相关电子数据加以有效分析的有机结合。当前,县级审计机关在信息化模式下审计核心业务——审计质量控制方面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和风险:

(一)审计人员方面

部分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对计算机审计风险隐蔽性强、可控性差、破坏性大等特点认识不足。在软件的操作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或图省事,对疑点没有进行必要的复查,形成对被审计对象不能做出客观、公正评价,埋下审计风险隐患,导致最终无法实现由实施信息化带来的高审计质量。除此之外,审计人员掌握审计软件的熟练程度和应用深度也是影响计算机审计质量水平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虽然上级审计机关不断加大对基层一线审计干部计算机应用培训力度,县级审计机关的计算机审计技术运用有着显著提升,鉴于县级审计机关人员配备现状、年龄结构等因素影响,但是要全面开展高层次的数据挖掘和信息系统审计条件还尚不成熟,由此带来的审计风险,对县级审计机关来说,是“先天性”的,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是难以避免的。

(二)审计线索存储方面

在传统手工审计环境下审计线索都是以纸质形式存储的,其中所包含的信息是可见的。而在计算机审计环境下,相关信息存储在计算机里,它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必须通过人机对话,运用审计经验、思路,加之技术操作,才能得出所需信息和结论。信息存储的隐蔽性导致信息取得的复杂性,必然会加大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

(三)审计项目管理方面

主要是指对计算机审计软件的使用和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而影响审计质量。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审计的效率,必须建立健全一系列管理制度,否则不但不能很好地发挥计算机审计带来的快速确定审计重点,发现重大审计线索功能,加快提升审计质量,反而还会带来新的审计风险。

三、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提升审计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审计调查的提升

要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情况,通过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把握总体,锁定重点。数据收集要和审计业务、审计目标紧密联系。审计组应根据审计调查情况,对计算机审计实施方案进行补充和完善,并把它作为审计全过程的指南。为保证所采集数据的准确与完整,应及时收集并整理电子数据,并要求被审计单位对所提供电子数据的真实、完整性作出书面承诺。还应注意收集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资料。

(二)数据采集、整理、分析的提升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实行审计数据采集结果报告制度,严格按照计算机审计实施方案明确的要求和步骤采集数据;二是获取数据时必须由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实施采集或对相关数据进行备份,审计人员现场监督指导。三是检查电子数据是否有与之相配套的纸质账册、报表和相关资料。四是审计人员进行数据清理、转换工作应及时记录,对数据删除、更改要做到先备份后操作,并做好相关的记录以便核对。五是对采集的各项电子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审计人员已有的审计经验,找准审计切入点。

(三)安全与保密的提升

随着网络的普及,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应注意各项电子数据的安全与保密,不允许在互联网上传输各项电子数据。确须通过网络传输的,只能在审计内网上操作,数据使用后应尽快清除,同时应妥善保管各类备份电子数据和分析后形成的电子数据。

(四)做好经验总结促提升

计算机审计项目实施结束后,审计人员要及时总结利用计算机开展审计的得与失,有意识地积累操作经验以促进提升下一次的运用。一是总结利用计算机审计操作中的问题,在审计终结阶段,审计人员要认真总结利用。二是充分利用AO的“专家经验”“审计方法”等功能,分门别类收集AO应用中的计算机审计思路和方法。

四、增强创新意识,改进工作方法

(一)着力培养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

首先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突出以应用导向,要有重点有计划地组织审计人员参加上级审计机关关于审计信息化方面的培训,根据不同层次和需求,适时不定期组织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审计经验交流培训,培养复合型的审计人才,做到缺什么、学什么,学什么、用什么。培养骨干,以点带面,确保培训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整合审计资源,精心组织实施,倡导团队意识。

(二)采取现代技术改进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

充分运用计算机审计,积极搭建联网审计平台,改变单一的事后审计监督方式,变事后审计为事中审计,变就地审计为就地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促进并逐步形成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审计有机结合的监督机制。全面运用AO系统实施辅助审计,从实际出发,走自主开发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路子。

(三)强化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降低计算机审计风险

在建立自律性的制度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审计程序和审计证据的取得,完善自身的质量控制制度,注重计算机审计的事前与事中审计,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同时,应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强化风险意识。

(四)规范计算机审计程序,加强计算机审计法制化建设

篇9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信息系统自2001年开始建立至2003年正式使用以来,不断根据内部管理需要进行改进,功能日臻完善,已建立起内部审计初级管理信息系统。笔者在对审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实践基础上,对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架构及模型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架构及模型的搭建应立足于未来集团公司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之后而带来的内部审计重新定位的基础上,找到审计监督与内部控制体系的最佳切入口,有机搭接点,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在集团公司整体管控环境下的监督与服务作用。笔者根据研究分析和多年来企业的审计系统信息化实践认为,审计信息系统建设可按照审计工作管理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审计系统管理控制和审计作业系统三个方面进行架构。

    一是审计工作管理平台,也就是审计办公自动化系统,即OA(office automatic)系统。能够实现对审计计划管理、员工绩效考核及提供管理技术平台支撑的目的。通过对审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可以使审计人员从繁杂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是提高工作效率行之有效的一种模式。

    二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审计系统管理控制。针对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地域分散,总部与所属单位之间管理和沟通不便、不及时的特点而设置,可充分发挥计算机及网络作用进行审计系统内部管理控制,实现系统管理、信息共享、工作计划协调管理、人力资源控制等功能。

    三是审计现场作业系统,也就是辅助审计软件,是审计人员在实施现场作业时运用的一种软件工具。通过辅助审计软件,将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信息流、资金流与物资流紧密结合,进行查询、统计、比较、分析,找出存在经营风险的关键部位。审计现场作业系统理论上可以采取直接对在线数据或脱机数据的作业方式,但考虑到审计风险问题,推荐使用脱机数据的作业方式,编制审计辅助软件,实施审计时将与审计项目相关的会计数据等信息拷贝或输入,再由计算机进行汇总、计算、分析,优选重点实施审计。

    按照以上的架构设想搭建的审计信息系统,具体功能如下:

    一、审计工作管理平台

    目前审计部“IT办公”就属于审计工作管理平台,但根据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功能尚需丰富,并应根据集团公司整体发展的需要,适时纳入到职能综合业务系统中。

    (一)计划管理

    1.年度计划管理。年度计划即审计部、监事会办公室列入集团整体职能计划体系中的项目计划,按照集团公司要求,又细分为“Z、Y、N”三类,每个项目计划有项目子节点,明确项目的详细完工进度和完工标准。审计部、监事会办公室的年度计划与所监督的单位关联度大,通过年度计划管理,可实现计划的分类、汇总查询、计划预警、计划成果跨年度查询、审计文书编号等功能。年度计划管理细分为计划项目的维护、计划的查询、计划的完成维护、计划的统计、计划的有关汇报情况、计划的拖期汇总、计划节点统计、季度重点工作计划完成统计、值得关注的事项提示等功能。具体如下:(1)计划的维护分为导入、增加、修改、删除。(2)计划的查询可按照计划年度、责任科室、关键字、是否带子项展开等分类进行高级查询,并可按照project、主要内容、执行单位、起始日期、结束日期等进行查询。计划查询后的显示界面应包括:一级显示——对应的阶段完工成果完成数、被审计单位、起始日期、截止日期、完成日期;全部显示--按照project形式显示项目及其节点及其完成情况。(3)计划的完成成果维护。对于审计项目的成果,大体分为审计通知书、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小结、审计意见书提交复核稿、审计复核意见书、审计意见书征求意见稿、审计意见书征求意见函、审计意见书8个阶段性成果,而其他类型项目则按照文书编号中的有关类型维护。维护过程参见有关的作业指导书,部长签发后自动编号。维护的成果以附件文档的形式保存,维护记录应体现出以下的信息:年度、被审计单位、审计组长、维护人、文书类型、计划节点的ID号、文书编号,以便和工作计划建立起关联,且可以按照维护人或审计组长信息传递给绩效考核模块和人工成本分析模块。(4)计划的统计。每年度按照类型统计或按照部门统计进展情况,列出进度条,并可以有向下层次的展开。(5)计划的有关汇报情况。维护、查询、汇总分析“重点审计工作计划执行汇报情况”,并可以有向下层次的展开。(6)计划的拖期汇总。按照维护时间,搜寻出实际完成时间晚于计划的完成日期的节点,按照部门进行汇总分析,并可以有向下层次的展开。(7)计划节点统计。按照选定的时间区间列示出计划节点及其完成的有关情况,包括节点数、节点完成数、有关节点详细情况等信息。(8)季度重点工作计划完成统计。列示季度重点工作项目数、项目类型及其完成情况。(9)值得关注的事项提示。列示已经进入预警期(7天),尚未完成的项目节点。(10)计划及完成的图表分析。

    2.绩效计划管理。绩效计划是对年度计划的二次拆解,是员工的日计划,体现员工每日的工作内容。绩效计划完成后需做完成维护。完备的绩效计划应具备以下特点:(1)绩效计划应与年度工作计划直接挂钩,通过查询项目执行,不但可以查询工作计划及其完成情况,而且可以查询绩效计划的配置及完成情况。绩效计划可以由员工申请并经直接领导批复,也可由领导委托的方式下达。员工日计划应直接、美观,便于使用。可以在周六处写上周工作总结,周日处写下周工作计划。绩效计划根据需要所进行的调整,有关其他人员的计划可以自动调整。由绩效计划的执行情况可生成月工作总结、年工作总结。(2)绩效计划管理具体细分为绩效计划的增加、完成维护,绩效计划的调整,生成总结,查询月绩效计划,查询年绩效计划。具体维护方式方法采用审计部现有的体系,不做调整。

    (二)管理技术平台

    管理技术平台即将审计工作的作业方法、审计工作的成果不断积累、提升,成为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加强管理的有力手段。具体内容包括完成报告分析、基础作业指导和制度基础框架。

    1.完成报告分析。(1)审计发现问题提炼归纳支撑。包括倾向性问题模板的维护、倾向性问题的维护、倾向性问题的输出。(2)季度审计发现的成果维护支撑。包括工程项目审计工作情况统计 表和审计工作完成情况汇总表模板的定义,工程项目审计工作情况统计表和审计工作完成情况汇总表的维护及输出。(3)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反馈支撑。

    2.基础作业指导(逐条分析列示)。以基础作业指导书为基础,实现各项作业指导书维护、修改;实现审计实施方案细化,利用数据库生成。

    3.制度基础框架(word附件)。可将各项规章制度统一分类列示。此功能综合业务系统已经具备,可直接转化并纳入到综合业务系统中。

    (三)员工绩效考核

    绩效计划的考核可以由多位领导给一个员工的绩效计划进行月评价,也可以多次评价。各室主任能够管理本部员工的绩效信息(含计划和考核两部分内容),部长能够管理和使用所有员工的绩效信息。普通员工只能管理和使用本人的绩效信息。

    绩效考核的具体内容:职能部门关于员工绩效考核目前尚未有一个统一的模板,结合过去对员工绩效考核的经验,提出员工绩效考核方案可包括:(1)项目考核。具体包括:审计组长考核组员、审计复核员考核审计组成员、部领导考核审计组长、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组的评价。(2)行政考核。可由直接领导考核。(3)参加项目加分。具体包括:参加项目加分、撰写审计报告加分。(4)突出表现加分。

    二、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审计系统管理控制

    审计系统管理具体包括如下内容:(1)系统工作计划。收录并管理审计系统的工作计划。(2)定期汇报(总结)。收录并管理审计系统的总结。(3)定期评价。收录并管理审计运控评价报告。(4)审计论坛。提供审计系统间业务交流的平台(受安全性考虑此模块应独立于主系统)。(5)审计通报。收录并管理审计系统发现的倾向性问题。(6)任职资格管理。收录并管理审计系统专兼职人员信息。(7)系统培训。收录并管理审计系统的培训资源。

    

    三、审计现场作业

    审计现场作业目前成熟的软件品种较少,实用性较差,功能比较单一(主要从财务的视角进行审计分析),很难进行二次开发,难以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具体如下:

    (一)从未来ERP系统的信息接入

    原则上企业所有的信息都在审计的监控范围,都需要给审计预留接口(如给审计预留数据的查询、分析、汇总接口;授予审计可使用整体备份数据的职能)。具体进度将根据集团公司信息系统的建设进程动态提出。

    1.财务相关信息的接入。来源:财务控制部。

    2.工程项目相关信息的接入。来源:规划部、技术中心。

    3.经济责任相关信息的接入。来源:组织部、纪委。

    4.其他信息的接入。来源:营销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信息、采购信息、生产信息。

    (二)具体辅助审计软件的功能

    开发的审计软件流程是:获取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对已获取的电子数据进行转换、生成审计软件自身的账簿、报表;利用审计软件提供的分析查询功能对电子数据进行审计,对查出问题进行记录,生成审计日记、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最终将项目归档及进行审计跟踪。具体流程见图1。

    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审计软件对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进行分析、查询、归类、对比、校验、制作审计日记、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工作。数据准备是指获取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及将获取的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进行转换的过程。

    在审计现场作业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就是数据准备,其成功与否将直接决定辅助审计的成败。(1)数据获取。运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只是针对被审计单位信息化的情况,因此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是无形的,而作为审计人员来说又是必须拿到的,否则将无法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因此数据能否成功获取就成为了首要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又一个现实问题是,审计人员对数据库知识了解较少,凭借自身较难实现顺利的获取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这项工作,而针对上述问题再展开相关的专业培训并不现实,因此就需要审计软件提供相应的功能解决这一矛盾。(2)数据获取的模式。通过人工,凭借审计人员自身对数据库知识的了解,直接打开数据库找到所需表格并进行复制;利用审计软件自带功能对被审计单位数据库进行搜索并复制。第一种模式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数据库知识,应用范围较小可操作性差。目前此种模式仅被政府审计领域或内部审计极少单位中的一小部分审计人员所采用。第二种模式需要审计软件提供此项功能,就目前国内的审计软件而言,能提供上述功能的较少且水平不等,仍处于完善过程中。尽管如此,利用已提供的功能,自动或半自动的获取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已成为可能。(3)存储、获取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的途径。就已实现局域网搭建的内部审计单位来说,如果内部协调不存在问题,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局域网,连接到服务器直接获取数据,可以是被知模式或监控模式。此种途径仅限于已实现了局域网搭建的内部审计部门。除上述情况外,运用最普遍的是,根据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的大小,利用U盘、移动硬盘存储已获取的电子数据。此种途径比较方便且购置硬件的成本较小。(4)数据转换。由于被审计单位采用的系统软件种类不同、采用的数据库格式不同,其庞大的数据库中并非所有的表格都是所需的,因此就需要审计软件将不同类型的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进行转换,找出审计人员需要的数据库中的表格,同时将其转换成统一格式的数据库,也就是审计软件自身的数据库格式,只有这样审计软件才能在自身数据库基础上调用、查找、引用、操作相关数据。(5)数据转换的依托。将不同软件的数据库里的相关内容转换成审计软件自身的数据库这一过程需要有个中间媒介,其所起到的作用在于能够识别对方的数据库,从中找出审计人员所需的表格、字段等内容,同时还要能够将其同审计软件相关的表格、字段挂钩,实现一一对应,只有这样才能顺畅地实现数据转换工作。(6)数据转换模板。数据转换模板的制作可以参考2010年6月1日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的“GBT 24589.1-2010财经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第1部分:企业”标准确定,该标准明确了会计核算软件的数据转换模板。数据转换的有效性、时效性、可靠性就成了评价一个审计软件成熟与否的重要指标。

    辅助审计软件通用功能如下:

    1.财务辅助审计。(1)账簿凭证的浏览查询。利用审计软件对总账、明细账、辅助账及相关的记账凭证进行浏览和查询,找出审计线索。这一功能使审计所用的数据与企业财 务软件的数据分开,审计人员可以在时间和空间方面获得很大的操作自由。同时可以保证被审计单位提供账套的唯一性,遏制多套账的发生。(2)辨别账套的真伪。利用审计软件导入相关财务数据,可以重新生成会计报表,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生成的报表对比,可以验证企业提供电子数据与上报的会计报表数据是否一致,以防止出现“假账真审”的情况。(3)协助审计人员进行统计抽样。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不但能快速方便地进行审计日常抽样的编码工作,而且在决定恰当的抽样方法及规模、选择样本及评价方面都能使审计人员得到帮助。在统计抽样中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达到迅速、客观、公正的目的。(4)异常项目的筛选。通过审计辅助软件的综合查询功能,可以方便地查找到一些异常项目。如重要的不常变动的会计科目,价值超过一定数额的账务记录。这一功能有助于审计人员确定审计重点,降低审计风险。(5)日常会计资料的分析及计算。现代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较多的分析,如对企业的应收账款账龄进行分析、对固定资产和材料成本差异的复核等。而这正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专长,在以前人工审核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完成的计算,用辅助审计软件可能几秒钟就能完成,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降低了审计人员的劳动强度。(6)财务指标分析。利用辅助审计软件导入财务数据后,可以通过软件系统内置的公式自动计算出相关财务指标,帮助审计人员进行盈利能力、负债能力、变现能力、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分析。

    2.内部控制辅助审计。(1)获取内部控制文件(企业章程、组织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岗位职责、作业指导书、流程图)。(2)内部控制关键节点数据库,可生成有关表单。(3)内部控制执行测试输入、汇总、输出支持。

    3.工程辅助审计。(1)工程定额的有关数据库支撑。审计人员可将现场勘察的隐蔽工程量、审查无误的竣工图工作量、材料用量及价格、取费标准等相关数据输入计算机,通过审计软件计算出较合理的工程造价。同时,系统软件自动生成审计工作底稿、台账及统计报表。此外,还有工程跟踪审计软件,利用计算机记录的工程现场作业、大小修等工程动态,跟踪审计,防止舞弊行为,如重复作业及多结算等问题的发生。(2)审计人员对价格信息的采集和分析确认至关重要,借助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利用包容大量信息的互联网络。利用网络取得有关建筑材料、设备、机电仪表等价格信息,可计算出较合理的材料差价和工程造价:利用网络获得拟购买的劳务或产品的性能、价格、厂家的资质等经济信息,结合其他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即可对采购行为经济与否作出恰当的评价。

    四、审计工作平台、审计系统管理与现场作业的结合

    对各审计作业单位、部门的具体作业情况、结果实施管理,就要求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实施管理,这就需要搭建审计管理平台。如果只有上述平台,而审计现场作业系统的具体情况不能同此平台相衔接,也就失去了管理、协调的意义。只有将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通过管理平台对下辖各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实施监控、协调、指导,同时审计现场作业人员则能够通过此平台及时地将作业成果上传、从平台上下载各种有关资料通过平台实施协调。

    上述系统的结合点具体体现为数据库,其搭建模型如下:

    1.管理数据库。(1)业务流程表:编码、流程名称、节点名称、节点等级、节点特性、处理去向、相关文书编码。(2)审计文书表:编码、文书名称(代码表)、报送、主送、抄送、形成日期、审批人。(3)员工管理表:编码、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4)审计项目表:编码、被审计单位(代码表)、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类别(代码表)、审计时间、审计范围、审计组长(代码表)、审计组员(代码表)。(5)集团公司各单位概况表:编码、单位名称、单位性质(代码表)、职能分工或经营范围、股东名称1、持股比例1、股东名称2、持股比例2、股东名称3、持股比例3、股东名称4、持股比例4、股东名称5、持股比例5、其他股东、持股比例、董事长(代码表)、董事(代码表)、监事(代码表)、经管会成员(代码表)。(6)集团公司各单位财务情况表:编码、单位名称(代码表)、年度、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净利润等。(7)集团公司各单位重大决策情况表:编码、单位名称(代码表)、决策事项年度、决策事项描述、影响现金流额度。(8)内部控制制度列表:(已有,略)。

    2.底稿库。底稿库需根据不同底稿类别设计具体的字段。证据的大类需要分为:综合分析类、内部控制分析类、抽样检查类、实物盘点类、记录取证类。(1)综合分析类。审计底稿表:编码、审计项目(代码表)、直接审计员、一级类别(涉及管理领域)、二级类别(涉及内部控制分工)、三级类别(涉及事项性质)、事项描述、审计结论、涉及的法律法规(代码表)。财务指标分析表:编码、审计项目(代码表)、指标名称(代码表)、指标数值、常规数值(代码表)、原因分析。指标参考表:编码、指标名称、计算公式、常规数值、高于常规数值的可能原因、低于常规数值的可能原因。(2)内部控制分析类。控制点分析表:编码、审计项目(代码表)、直接审计员、内部控制分工(代码表)、控制点列表、被审计单位制度是否涵盖、制度名称及相关条款、其他替代控制程序、符合度、内部控制分值。控制点表:编码、内部控制分工(代码表)、控制点名称、控制点描述、权重。内部控制分工表:编码、内部控制分工名称、权重。(3)抽样检查类。抽样底稿:抽样证据表:编码、审计项目(代码表)、直接审计员、取证范围、比例、抽样方式、异常数量、抽样异常率。(4)实物盘点类。库存现金盘点表、银行存款未达账调节表、存货盘点表、固定资产盘点表、应收款项检查表、对外投资检查表、无形资产检查表、其他资产检查表,各表单具体结构略。(5)记录取证类。询证函、座谈记录、调查问卷(应建立文卷问题库),各表单具体结构略。

    3.案例库。(1)主表。编码、发生时间、案例类别、具体事项、金额、发现时间、发现人、主底稿代码。(2)案例类别表。编码、一级类别、二级类别、三级类别。(3)法规库。两种设立方式,一是以法规全文作字段,这种形式维护比较方便,但查找时 没有针对性,查找、引用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二是以条款作字段,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但维护工作量非常大。

篇10

一、把握“三个对于”要求,发挥审计监督建设性作用

“三个对于”要求的第一点是对于那些与现行规定不尽一致,但确实有利于改革发展的问题,要实事求是地评价,态度鲜明地予以支持,并帮助加以完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法制建设得到加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法规制度滞后、不完善制约着经济发展,同时也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审计监督发挥建设性作用,除了搞清帐目,就帐论帐以外,还要就帐论事,就事论制,注重检查和反映政府出台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在贯彻落实中的情况和问题,及时反馈,以便进一步完善、修改政策,使政策效应能够得到最大。发展是硬道理,近十年上海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利用外资呈现规模大、领域宽、高技术多、大项目多、成功率高的特点。至1999年,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20456个,直接利用外资实际到位金额27729亿美元,引进利用外资为上海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关于如何引进利用外资国内曾多次发生争论,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1997年,我处对本市跨国公司投资中的新动向开展审计调查。调查涉及汽车、电气。仪表、医药等行业8个控股集团公司。围绕发展主题,从利用外资是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高度评价调查中发现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充分肯定国有企业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吸收了外资,改变了企业资本存量的质量,调整了产业结构,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利用外资的作用是积极的。同时也指出,进入九十年代,跨国公司投资行为更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以争夺国内市场为目的,将合资作为进人并占领国内市场的重要方式。跨国公司利用其资金。核心技术、管理、产品品牌等优势,通过股本结构重新安排,谋求拥有合资企业的控股权,甚至通过战略联盟达到市场垄断。建议市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跨国公司投资动向的分析研究,在促进支柱产业发展、国有企业战略重组中引进利用外资,缓解国有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同时,采取对上市公司资本加以引导、建立产业投资基金、部分合资企业税收返还、加大国有控股企业资产重组等措施,建立完善国有企业筹资机制,解决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一般竞争性行业中市场份额大、利益丰厚的企业所需增资资金;对跨国公司进入具有战略导向作用和带动作用的重要部门和重点企业的规模和持股比例进行必要的调节和限制。调查报告引起了市政府的关注和重视。

二、把握“三个对于”要求,发挥审计监督的促进性作用

“七个对于”要求的第二点是对于那些因工作失误但不涉及重大违法违纪和经济案件的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妥善加以处理,而且还要帮助被审计单位总结经验教训,落实整改措施。管理是永恒的主题。财政经济领域中资金使用效益低,一些部门、单位花钱不讲效益的现象相当严重。审计的基本职能是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监督,发挥审计“审帮促”的作用,注重在财务收支。内控制度等方面查问题,同时将视点和精力放在促进管理上。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总结归纳,提出促进管理的建议和意见。

1990-2000年,我处根据审计署的授权,对上海地区208个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和314个项目执行单位进行审计。通过审计,不仅有效地促进运用外资单位改进管理,依法办事,搞好项目建设和提高经济效益,而且促进改善本市运用外资的环境和整个经济的管理,推动本市利用外资工作更加有效、健康地发展。2000年,对本市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招投标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发现建设单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对国际工程师联合会通用条款的有关规定不甚熟悉,导致购进设备闲置,材料损失浪费;项目招标周期长、手续繁多,部分项目工期延迟,影响贷款资金使用效益;部分施工单位不合理压标让利、合同执行不力,致使最低合理标中标形同虚设;招标评标不够规范等问题。市审计局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工程招投标全过程特别是技术标评议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对工程合同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督促合同双方严格执行合同,维护承包合同的严肃性;加强对相关人员特别是项目执行单位的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避免工作失误,减少损失浪费。

三、把握“三个对于”要来,发挥审计监督防护性作用

“三个对于”要求的第三点是对于那些弄虚作假,严重违法违纪及舞弊问题,要抓住不放,集中力量,坚决查处。审计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有资产和国家资金的安全、有效,使国家资财不受侵犯,不致流失。近年来,我国财经领域的违法乱纪现象比较严重。外资运用审计履行的是对外公正和对内监督的双重职能。我处在对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财务收支审计中,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如实对外披露,促进依法有效地利用外资,保护外资的合法权益和投资积极性,维护改革开放的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