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政策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8: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学教育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小学教育政策

篇1

学校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活跃的因素,主控着其他资源的价值方向。作为整合学校要把握三大人力资源:优秀校长、和谐师资和社会人脉。

优秀校长是学校中最稀缺的人力资源,也是学校整合成功与否的核心与关键。常言道:“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中一切资源的主控者,他的才能、品行、学识、追求影响着一所学校特别是新整合学校的办学风格和文化走向。作为一校之长要有前瞻性、时代性、先进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要具有战略家的眼光、教育家的风范。正确地引导师生员工,并且敢于突破和超越环境,突破和超越自己,做到超前规划,超前发展。

高素质的教师才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科学的人才策略则是学校吸引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合理使用人才的前提和保证。尊重和关注每一位教职员工的需求和发展,协调教师自身成长目标和学校新文化的发展目标之间的冲突,制订学校合理而富有人性化的人力资源政策,从而缓解学校的文化冲突。

社会人脉是学校获取各种资源的关系网络,而学校在社会人脉中所处的位置状态,决定着学校获取社会资源的时效和数量。获取学校资源需要在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中形成学校在社会人脉中的位置效应,争取人财物的支持,从而调动一切资源为学校发展服务,最终为学校文化品位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价值引领,形成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所学校的生命力,真正能长盛不衰的不在于它有多大的物理空间与多少资产,而是在于它有多大的教育空间,是否有一种先进的教育价值观存在于师生的脑海与心灵之中,先进的教育价值观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就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

如果一位校长没有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仅仅把学校当成是帮助学生升学或就业的组织,那么整个学校的工作,不管是校内工作还是校外工作,就必然仅仅围绕着升学或就业来组织:凡是对升学或就业有利的事情就去做,凡是对升学或就业不利的就不去做。真正的教育家必须具有广阔的价值视野、丰富的价值意识和卓越的价值领导能力,成为学校灵魂或学校精神的阐述者、体现者、追求者和实现者。

因此,结合学校管理实际和发展要求,通过教师交流发言、座谈、问卷调查、观察教师的工作实际等途径,全面了解教师的价值取向,系统和深刻地领会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学校领导的价值内涵,不断对学校的远景、使命、组织结构进行反思,形成一个符合时展要求的以教育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形成一套系统的能够为利益各方所共同接纳的学校价值观。构建学校教育价值观,并在已有传统和价值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建设性的文化,建立起学校文化特别是蕴涵其中教育价值观的战略个性,形成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效益优先,突破学校文化整合的关键变量

社会要求新整合学校开展优质教育,就是要讲求办学效益,要求学校合理使用各种资源,提高办学的质量和办学的社会适应性,以求用最经济的方式,培养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从而体现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要求。

“教学质量”是进行文化整合的关键变量,是整合成功与否的关键性评价指标。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因此做好“树观念、搭平台、抓管理、提实效、促发展”的工作。以先进的教学文化理念来引领整个学校的文化建设;以“专家引领”、“校本教研”等形式为教师团队全方位地提供帮助,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立“校长科学决策;教务创新实施;教研重抓落实;教师因材施教;学生学有成效”的高效教学管理体系;建立稳定的教学工作秩序,抓好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实效性;建立教学监控与激励机制,“逼”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四、强项提升,强化学校个性特色的核心能力

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使得当前校际之间的竞争已不单是以教学质量论高下,而是更多地以教育强项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教育强项的最终凝练可凸显为文化的个性与特色,文化的个性与特色又成为持续打造教育强项的现实依托,通过文化个性与特色的强化,不断彰显学校的生命力,在更新与转化中促成学校的不断发展。

教育强项包含学科类、艺术类、体育类、人文类等内容。办学方略和办学水平的改进与提高,为教育强项的确立和嬗变奠定了发展平台。学校可以通过对学校教育层次、资源信息、师资力量、教学装备、学校环境、文化氛围、教育服务、升学就业等进行评估与比较,从学生家长认知调查得来的数据,确定自身教育强项和特色,有效整合既有的内外资源、有形与无形资源、校际资源,以前瞻性、个性化的配置策略为教育强项的形成与完善提供保障。部分学校可以以当地丰富自然人文资源打造出特色教育强项。

五、继承创新,塑造学校文化建设的持续优化

企业在市场推进方面曾经历了“一轴指向”(商品质量)、“二轴指向”(商品质量十营销能力)和“三轴指向”(商品质量+营销能力+文化战略)三个阶段,将文化战略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制高点,是从残酷的市场竞争、无数企业的兴衰中获取的深刻认识。实践表明,名校之为名校,关键即在于它能较为充分地关注学校文化建设的战略性、自觉性和复合性,较为深入地关涉学校文化建设的本质与核心,持之以恒地建基于学校文化的持续优化。

在优化学校文化的具体实践中,应进一步增强学校文化发展战略的规划意识和能力,更为充分地发挥学校文化的内外功能。在教育竞争激烈的现时,名校及时地完善自身文化发展战略,适时地对办学思想进行个性化和非线性的定位,有效地将学校战略创新的精神予以释放,真正地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务实地健全相应的制度与执行系统,突出文化主体的自治与自主,进一步整合学校文化,促成新文化的衍生。善于用战略的眼光审视自身发展目标,在组织结构的调整、规章制度的健全、办学绩效的评估等方面进行持续而全面的统筹,进而有序地提高学校整体执行力。尽可能减少接触最紧密的师生文化所产生的内耗以最大限度地增加文化整合的效能,构建丰富、和谐,生动的学校文化。

【参考文献】

[1] 谷力.关于城市名校扩展的相关问题及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5. 07.

[2] 甘琼英.中小学并校的文化整合〔J〕.《中国教育学刊》.2006.6

篇2

关键词:卫生学校;学生;政治课教学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课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学校党政领导也十分重视该门课程建设。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失去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因此,加强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一、中等卫生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功利性较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急功近利、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对学校学生产生了较大影响,不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带有各种不同的目的,存在功利性较强。有些学生来上课是因为害怕老师点名,怕考试不及格;有的学生是想有一个好成绩,想获得助学金、奖学金;有的学生是为了评先、评优的需要。但真正希望通过学习思想政治课提高个人思想素质、坚定理想信念的学生很少。

2.学生学习兴趣低,缺乏主动性。

有些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师讲授的内容不感兴趣,反应冷淡,态度消极。上课时发呆、睡觉、看与本课程无关的书籍、做其他作业、讲小话、不少学生上课时抢占教室后排的座位。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则是通过网络抄袭,甚至相互抄袭,应付了事。

3.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电脑技术己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而现在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大部分还是粉笔加黑板。有时该课程虽然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但也是以电子板书居多。不少学生认为课程的教学方法不太适宜,认为教学手段比较落后。

4.教师授课语言枯燥,感彩少。

有些教师把从事思想政治课作为谋生的手段,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消极被动的讲课,有些教师为图省事照本宣科;语气语调平淡,感彩少,缺乏感染力,致使学生对其所讲内容不感兴趣。

二、提高中等卫生学校政治课教学实效的着力点

1.结合时事政治,提离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

政治课是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指导思想的。青年学生正值豆范年华,他们思想活跃、激进,接受新事物快,有理想,关心国家大事。但看问题肤浅,容易激动,认识上易随风倒。在教学中,我把教学活动同时事大事结合起来,并且注意收集资料,从中精心选取材料,以备教学使用。由于选材得当,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发言踊跃,情绪激昂,积极性高涨。通过对时事政治的讨论,使同学们明确了正确的方向,提高了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

2.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人民的生活水平已步人小康,人们正以百倍的信心走进新时代。但是市场上、社会上出现的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和行为,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和烦恼,使人们深受其苦,深知其害。通过这些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那些违法乱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使学生能从中明辨是非,引以为戒,自觉遵纪守法。

3.结合中等卫生学校特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学校领导班子要结合本地实际,统筹规划,组织实施校园卫生文化建设,将卫生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对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及时给予表彰奖励。还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师生员工的教育和管理,加强对校园活动、校园设施、校园秩序和学生社团等的管理;加强校园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及时处理侵害学生合法权益、身心健康的事件和影响学校稳定的事端。积极争取家长和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2)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结合卫生学校特点,突出专业培养目标,集中反映中等卫生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充分发挥板报、橱窗、图书馆、陈列室及模拟卫生职业场景的宣传作用和校训、校徽、校歌、校报及校史等对学生的激励作用。精心布置各种场所,张贴富有卫生职业特色的标语、名言以及劳动模范、创业典型、技术能手、优秀毕业生的画像,建造具有专业特色的雕塑、碑铭等,有利于学生明确卫生职业发展方向,增强就业创业信心。积极推动优秀卫生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开展艺术节、文化节、节、运动会、中华经典诵写讲等活动,创设企业文化环境,引进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职业道德和卫生职业行为习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卫生企业的跨越。

参考文献:

[1]水战红,周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探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篇3

关键词:语言迁移;正迁移;高中英语;教学策略

现代社会知识激增,科技迅速发展,国家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而人才的培养关键要靠教育。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学校教育的价值并不单单在于“授之以鱼”,更需要的是“授之以渔”。教学目标不再是单纯地传授或积累知识,而是转向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的重点是从单纯重视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向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其实质就是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迁移能力。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为迁移而教”,从微观上来看,它是基于对迁移在教学中重要性的认识和肯定;从宏观上来看,它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并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

20 世纪50年代,“迁移”这一概念被引进语言研究当中,指母语或已有的语言知识对目的语或一门新的语言所产生的正面或负面影响,被称为“语言迁移”。事实上,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面几乎可以覆盖英语学习的所有方面和英语学习的全过程。从本质上说,语言是人类共有的属性,与人类思维有着密切联系。人类的思维是有共性的,因此用来表达思维的语言也具有共性。从这一意义来说,母语既是外语学习不可或缺的基础,又是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在我们学习和掌握母语的过程中,对语言的共性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当我们开始学习第二语言时,就会把我们通过母语获得的对语言共性的认识,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到第二语言习得中去,从而加深对所学语言的理解并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一、促进语音正迁移的策略

英语中有20个元音,其中包括12个单元音和8个双元音,而汉语中有39个韵母,其中包括10个单韵母、13个复韵母和16个鼻韵母。英语中的双元音讲求圆润、饱满,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而汉语中复韵母的发音特点是有“动程”,即发音过程中舌位和唇形有连续移动变化的过程,由一个元音向另一个元音滑动的结果,听上去浑然一体。“这个‘动程’在英语的双元音发音中也得到了体现,8个双元音的发音方式与普通话中前响复韵母的发音方式类似。它们的特点都是前面一个元音发音饱满响亮,后一个元音发音短而含糊。” 因此,在学习双元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汉语中的复韵母发音,如英语单词“time”和汉语的“太”,“lake”和 “累”等等,虽然不能说它们的发音完全一样,但发音方法中都有一个明显的元音滑动的过程。英语中的辅音有28个,包括10个清辅音18个浊辅音,而汉语中有22 个辅音声母,其中包括17个清音、4个浊音和1个零声母。汉语拼音的声母和英语音标的辅音在发音规则上有很多是接近的,比如声母“b、p、m、f、d、t、n、l、g、k、h、s、r、w”,如果把它们读音中后面的韵母去掉,其读音就和英语辅音中的“[b]、[p]、[m]、[f]、[d]、[t]、[n]、[l]、[g]、[k]、[h]、[s]、[r]、[w]”相似。汉语中的声母有鼻音m、n,边音l 和翘舌音r ,英语中的辅音也有鼻音[m]、[n],边音[l]和翘舌音[r],我们可以通过比较读音来掌握正确的发音。英语的双音节和多音节单词都有重音,而且有些单词用不同的重音来表达不同的词性和词义。如converse读成[k?n'v?:s]意思是动词“交谈”,而读成['k?nv?:s]是形容词“相反的”意思。而汉语中也有词重音,如果读错的话不仅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还会给人感觉生硬或者语感差,如“对头”,两个字都发成重音表示“正确、合适”,而重音放在第一个字上则表示“仇敌、对手”。在对比了英汉的词重音之后,英语学习者能了解到词重音的重要性,从而更小心的把握单词的重音。

由此可见,教师要善于运用英语和汉语在这些方面重叠的规则,为充分发挥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创造有利的条件。首先,要加强学生的普通话训练,强调国际音标的使用,在提高学生普通话发音准确性的基础上,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英语发音习惯。在语音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恰当地运用汉语拼音,要着眼于汉语拼音与英语语音的发音关系的研究,把汉语拼音和英语音标进行分类对比,发现其中的规律,根据它们的相似性特征,通过提高汉语发音的准确性而加速英语语音学习的进程,使汉语正迁移成为可能。

其次,通过加强背诵英文经典教材来增加语言实践。母语正迁移的现象与目的语输入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学生只有在具备足够的语言输入情况下进行交际才可能产生相对规范的语言输出,从而提高语言交际的质量。由此可见,加强语言输入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必备条件。 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和外语教学都很重视背诵输入,这是因为背诵材料源于教材,比较易于学生理解和吸收。学生在大量的朗读和背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正确的语音语调,也在这一过程中养成了英语的思维方式,慢慢地培养了英语语感。因此,加强背诵范文是利用汉语正迁移学习英语语音的有效方法,无疑对英语语音的发展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促进词汇正迁移的策略

从字面意义来讲,几乎所有的语言都分为理性意义和联想意义上的词汇。英语中理性意义上的词汇大多能从汉语中找到对应的词来表达,它们的含义在任何语境中都是一致的。例如一些专有名词:UN(联合国),WHO(世界卫生组织),WTO(世界贸易组织);一些术语:Language Transfer(语言迁移),Contrastive Analysis(对比分析),Error Analysis(错误分析);一些日常用语:petrol station(加油站),conference center(会议中心),gray income(灰色收入)。在词性方面也是基本对应的,它们都包含了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词性,因此在英语的词性搭配上,只要按照之前对汉语已经形成的一套相关图式进行便可省时又省力。

我们知道,70%的英语单词都是由拉丁语组成的,许多单词能够被分解成小的单位,就是词根和词缀,就像汉字中有意义的偏旁和部首一样,从词汇构成的角度,英语单词和汉字是十分相似的。在讲解一些英语的词根和词缀之前,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分析一些汉字是怎么构成的。比如:“粮”,“纺”,“米”和“良”构成了“粮”;“乡”和“方”组成了“纺”。那么,当学生学习英语词根词缀的时候,就很容易根据单词的构成将他们进行分类,这就是所谓的“构词法”。

教师要把构词法的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灵活运用于各种场合,例如,在学习单词“malfunction”之前,老师可以先告诉学生这个单词是由“mal”和“function”组成的,然后告诉他们前缀“mal”和“function”的含义,mal是指不好的意思,function是指功能,这个单词的意思就是故障,以此类推,让学生猜“misunderstanding”,“misconduct”,“misconception”等类似单词的意思。再将课文练习中出现的表示否定意义的词缀,如un-,im-, dis-,mis-,non-等加以归纳,这样举一反三就会起到扩大词汇量的作用,学生也可以免受死记硬背而又容易忘记之苦,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促进语法正迁移的策略

正如我们所知,语法控制着语言规则,语法的掌握相对比较抽象,英汉两种语言存在大量相同的句子结构,学习者只要遵循汉语的语法规则无需改变单词的顺序,就能利用英语自由地表达。有学者指出,英语和汉语中存在五种基本句 :

1、主谓结构(S+V):

They arrived.

他们到了。

2、主谓宾结构(S+V +O):

I like skating.

我喜欢滑冰。

3、主系表结构(S+V+P):

My father is a computer programmer.

我父亲是一位电脑程序设计员。

4、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

(S+V+O+C):

He made me clean the room.

他让我打扫房间。

5、主语+及物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S+V+O+O):

I gave him a new bicycle.

我给了他一辆新自行车。

这些虽然都是简单句,但几乎所有的复杂句都建立在它们之上。教师应当让学生熟记这些常用句型,由这些简单句发展到并列句和复合句,如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据此写出来的句子结构就不会中式化,然后加上一些恰当的连接词,语言的流利性就会大大增强了。其次,英汉在句法的基本结构上也是相似的,都有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感叹句、复合句或带从句的复合句等句法形式。在英语学习中,学生遇到相应的句型时,只需将其学过的有关此类句法方面的汉语图式与英语材料对应起来,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者,英语中全部倒装的语序也与汉语一致。如:Behind her,sat her best friend.(在她身后,坐着她最好的朋友)。对于状语从句,二者都存在以下几种分类: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结果、目的、条件、让步等,而连词的位置也大同小异,这样学习者一联想到汉语就会容易理解相关的英语语法了。

在利用母语来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翻译是一项很好的活动。翻译的过程就是解码一种语言并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进行编码的过程,因为任何语言的编码方式都不尽相同,学生通过两种语言的互译,通过翻译练习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两种语言组成规则的共性和差异,对英语的语法结构和特点进行更理性、更深刻的分析。Harris认为“在一种纯粹的语言结构比较中,许多结构及其派生结构没有对应成份。但在翻译的基础上,我们几乎可以在一种语言中找到另一种语言的任何平行结构”。可见,翻译练习可以强化学习动机,增加学生的探究精神,对英语学习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外语界一致认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但无论选择何种教学策略,教师都要在宏观上对教学策略的实施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英语教学可以借助汉语来实施,但是不能依靠汉语来完成,就像有人曾说过,如果使用得当,母语就像一根手杖,在学习者站不稳的时候给予支撑助他学步,以便尽快获得独立行走能力。 但要使它真正成为一根理想的手杖,还需教师的有效引导,教师应该采用动态的、联系的眼光去看待和处理它。

参考文献:

[1]苏留华.母语迁移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4).

[2]唐承贤.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研究述评[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5).

[3]李佩绮.母语迁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研究[J].教学与管理 ,2009,(3).

[4]彭丹.母语对英语语音的正迁移影响[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7)

篇4

【关键词】政治教学;情感教育;有效策略

情感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政治课堂更应该成为实施情感教育的基地。实施好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具有重大意义,而且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因此,作为职业学校的政治教师,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对政治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那么,如何提高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呢?笔者以情感教育为主要出发点,做了一些探索。

一、营造情感教育氛围

教学情感的产生不是呼之即来的,它需要教师去营造一个适合教学环境的气氛,让学生在这个气氛中进入情感的世界。比如,新课的导入,这是营造课堂气氛的最佳时机。教师可以以幽默的语言激活学生的思维,也可以以饱含激情的诵读令学生沉醉。多媒体的使用,更能营造情感的氛围,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一则则韵味悠长的小故事,让学生在欣赏中获得认知,在认知中将情感再次升华。情感的氛围都需要老师去营造,去精心设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一个轻松的情感氛围,使师生在情感交融的基础上达到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主动地接受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正是要求通过这样的情感认同,把规范要求转化为个体的自觉要求,从内心深处自觉地遵守。

二、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师生双方的感情沟通,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达到教育转化。当前,职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紧张、繁重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大量的情绪问题,如焦虑、厌烦、抑郁等,这些不良情绪又找不到适当的宣泄,长期积累造成了很多的心理问题,而师生的情感交流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情绪、情感表达渠道。可见松弛或愉快的情感状态是消除对抗、紧张和抑郁情绪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美好感情的感染和熏陶,使学生在心情得到愉悦、心弦受到拨动的同时,感情得到升华,性情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从而达到道德修养的提高。教育学生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学生明知这种行为不文明,却仍改不了,我们可通过审美情感的培养与道德认识相结合,使之产生一种鄙视说脏话和随地吐痰的情感,并且努力搞好环境的美化和净化,提倡语言文明。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养成不随地吐痰、语言文明的习惯。

三、规范课堂教学语言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要严谨规范、简洁深刻、优美凝炼。必须在教学中准确规范地使用政治学、经济学、哲学术语,并深入浅出、具体形象地分析讲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从内容上讲,教师的语言应敏锐地把握问题的本质,解题要简洁明快,入题要新颖独特,论题要精辟深刻,联系实际要合情合理,要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需要,切忌平淡、平庸、言之无物。从形式上讲,讲究表达的启承转合,讲求优美、凝炼和声情并茂的即兴表演性语言,特别是恰到好处的体态语言,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信息和强烈的情感体验,来打动和感染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了难以言传的美妙境界。

同时,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一些名言警句来引起学生思想的震动,激发他们进取向上。例如,可以用罗丹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育学生充分感受生活的美好,热爱生活。

四、把握教师自身情绪

要在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学,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设计,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调整情绪。情绪有感染的作用,教师的一行一动都关乎学生的情绪。一个心情很好的教师,站在讲台,他那种愉悦的表情,内心流露出的微笑,无不感染学生。一个心情不佳的老师,他那倦怠的神情,凝滞的目光,不会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又怎能在课堂上实施良好的情感教学呢?的确,教师不佳的情绪会影响到学生。因此,教师站在讲台上,面对所有的学生必须不断地调节自身的情绪。给自己一个微笑,能换来一群人的微笑,迎来满屋的欢乐。良好的情绪如能良性循环,教学效果自不待言。另外,教师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幽默感。幽默是一种智慧的体现,也是进行课堂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我在上《消费者保护权益》的时候,讲到消费者所具有的九个权益之时,我灵机一动,脱口而出:“有九权的保护,大家一定可以快乐地参与到经济生活中。”这时,同学们都笑了。在快乐中,我让同学联系生活谈谈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教师的一句幽默,他们牢牢记住了消费者的九个基本权益。课堂上的情感是在师生的互动中逐渐产生的,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篇5

关键词 初中体育;信息技术;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5-0136-02

1 前言

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发挥体育学科功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信息技术将成为重要辅助手段之一。通过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整合,可以增强体育教学效果,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实现现代化体育教学的目标。

2 信息技术与初中体育教学整合策略分析

信息技术与初中体育教学的整合,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二者的具体整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刺激多个感官获取知识,提高学生运动技能 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运动技能是初中体育教学目标之一,学生所掌握的每一个技术动作都离不开眼、耳等感觉器官[1]。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将技术动作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通过多个感官获得知识、提高技能。如在教学“鱼跃前滚翻”这一体操动作时,教师在示范过程中一般无法做到同步解说,因此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一边播放事先录制好的运动录像,一边进行详细解说,让学生充分了解每一个动作要领,掌握每一步动作技能;教师还可以将解说文字打印在大屏幕上,并结合教学需要重复播放、回放、定格,配以适当的示范,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表象,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

又如在教学“田径”运动时,其中的跳跃、投掷、支撑跳等项目的连续动作不但结构复杂,而且需要在瞬间完成,就像跳跃项目中的挺身式跳远展体、投掷项目中的用力顺序等动作,对于中学生来说确实难度较大。由于教师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也无法正确展示每一个动作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率。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受到观察角度的限制,以及动作难度较大,他们难以观察清楚每一个动作细节,所以无法真正掌握动作要领。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将每一个项目的技术动作都设计成教学课件,将每一个难度较大的技术环节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采用慢放、定格、重复播放等方式,清晰展示每一个动作瞬间,以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能力。

如此教学,能通过慢动作和各种角度和层次的演示,给学生以感官刺激,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深入探究的欲望,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学练,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营造良好教学情境,激起浓厚学习兴趣 研究发现,认知兴趣是学习所有动机中最实际、最具能效的因素,人在兴趣高涨的状态下学到的知识,往往学起来特别快,掌握得也非常牢固[2]。德国有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教学活动应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使他们的兴趣转化为各个教学阶段的集中精力、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究等活动[3]。兴趣是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思考与探究知识的推动力。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营造出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良好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启发和引导学生,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做到“学中乐、乐中学”,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情绪,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增强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飞速发展,为体育教学的开展带来巨大推动作用。它以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鲜明特征为体育教学带来新颖有趣、针对性强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在练习双杠时,可为学生播放中国运动员勇夺世界冠军的视频录像;在教学跳远时,让学生观看鲍威尔勇破世界纪录的视频等。另外,也可以录制一些学生上课练习或者比赛的片段,并在学练间隙插播这些录像,很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更高的热情参与练习,优化课堂氛围,增强教学效果。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体育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教学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及常见错误动作制作成相关课件,并让学生观看课件的同时,针对课件中的内容,分步讲解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观察体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挺身式跳远”时,可以搜集几种不同情况下的跳远动作,包括规范的和不规范的,让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展示的几组动作进行仔细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如怎样助跑、怎样起跳、怎样腾空、怎样落地等基本动作技巧。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思考结论进行总结与归纳,以加深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又如在教学“鱼跃前滚翻”时,因学生处在初学阶段,难以深入把握动作要领,大部分学生的动作都不符合标准,容易出现塌身问题。为此,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将这一整体动作进行分解演示,还可以配以不同的错误动作进行对比,以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动作表象,在这个过程中也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同时思考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大大促进学生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能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并将学生发现的问题引入网络中,让学生寻找问题的答案,促进师生角色的转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构建者和发现者,从而激发学生的成就感。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并借助多媒体技术,完成技术动作的练习。还可以借助网络技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借助网络合作探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学生只有经历共同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才能体会合作的乐趣和作用,并深刻理解协调合作的重要意义,有助于激发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如在学习“中长跑”教学内容后,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合作探究中长跑成绩的有效练习途径。学生可以根据组内分工,有的学生去网上搜索非洲国家中长跑训练资料,有的学生去搜索欧美国家训练资料等,最后经过小组长汇总,探寻出很多有效的训练途径。实践证明,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展现学生自己的个性,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信息化教学中,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为学生增强身体素质奠定基础。

3 结语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为体育教学提供了极大便利。体育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充分发挥二者整合的优势,探究全新的教学途径,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最终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志宝.初级中学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适应性发展的思考[J].华章,2013(35):67-69.

篇6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更加注重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及探究性学习能力。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呢?笔者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政治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本文就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和合作学习中的评价,进行了的一些总结和思考。

关键词:高中政治;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通过查阅资料,我想先给小组合作模式下个定义,小组合作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一选择合适的论题进行小组讨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课堂小组讨论是思想政治课合作教学中常用的重要教学形式。这种讨论形式的最大优点是组织灵活。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所有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它能使害怕登台发言的学生克服惧怕心理参加讨论。这种讨论形式适用于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拟就观察和研究发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谈点个人的看法和认识,以期引起同行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关注和重视。

一、高中政治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和原因

在课堂改革的浪潮里,许多转变了教学观的老师都乐意接受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形式。但我们通常看到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大多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学习,如:学生做作业时,让他们一起相互交谈或者让已经完成任务的学生去帮助未完成任务的学生,还有就是老师布置一个专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例如:一次公开课,有一位高一的政治老师要求学生分组研究“影响价格的因素”问题,结果是学生围坐在一起热烈的讨论自己的所见所闻,却没能透过现象探讨本质的东西。这样的学习是没有真正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没有意识到仅让学生在距离上靠近,是无法让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变化,形成一种合作学习的精神和意识,从而获得有效的合作学习的。在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并不知道怎样才能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例如,怎样建立信任?如何正确清晰地与其他成员交流?如何解决冲突?出现这些状况,一是现实社会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合作意识和机会;二是学校大多不重视社会交际技能的训练;三是受传统的影响,一些人关注的焦点主要是达到竞争性与个人化目标,这时学生相互之间就显得生疏,他们不会意识到合作学习将带给他们的好处,所以就不会主动学习社交的技巧了。

二、解决在高中政治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策略

要解决高中政治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四缺乏”现象,笔者认为根本出路在于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查阅材料以及访谈一些经验丰富优秀教师,指出有效教学即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率的教学。在政治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做到以下所说“四个坚持”,有利于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缺乏主动性,除了学习兴趣等因素外,跟合理分组并落实个人责任是有重大关系的。一般认为,水平相近的人同组,易于合作,效果更好。但研究表明,在学生差别很大的兴趣小组里,学生们似乎有更深入的思考,能给出并能接受更多的解释,在讨论材料时能有更深远的见解。所有这些都加深了学生们理解的深度,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并牢记这些知识。所以,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坚持异质分组,落实个人责任。即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也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的可竞争性。小组合作以4-6人为宜,还要用特定工作确定学生的角色,如记录员、联络员、资料收集员、总结者等等。总之,每个成员必须明确各自所担任的角色,明白该为小组做什么,当然,角色要经常换,这样做能让学生认识到各个角色的责任以及存在的意义,从中体会到同舟共济的道理。

三、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策略

学习者的知识是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学习环境中的情景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景创设问题,并把情景创设看成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比如,高一《经济常识》中的“银行的业务和作用”的教学过程中,可根据银行的三大业务,将全班分成三组,分别了解“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这三大系统的工作流程和现状,然后在课堂上分别汇报所调查的情况。通过创设这一教学情境,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参加了知识的同化―顺应―平衡的全过程,进而实现有关银行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主动建构。

四、高中政治课小组合作模式教学要创设良好的合作机会

思想政治课合作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会合作和实施合作,而学会合作又不会自发产生,实施合作也不能随意进行,它们都需要一定的合作机会,只有在合作过程中,学生才能养成合作品质。

(一)檠生创造校内交往活动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校内交往活动应该很多,如:一起上课,一起看书,一起玩耍,一起做作业等。这些交往的机会,实际上也是学生与人合作的机会。教师应该多为学生创造和提供这些机会,并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机会,鼓励学生在这些交往活动中进行相互间的交流、沟通和协作。

(二)为学生创造校外交往活动的机会

篇7

体育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特别是在推行素质教育以来,体育教育改变了原来不受重视的局面,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增强学生素质的主要课程之一,通过体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措施。

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整个社会将体育运动作为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门。中小学体育教育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有不同的含义,例如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体育教育是要塑造全面的人,从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方面进行了对体育教育的理解。我国社会对“终身体育教育”的理念由排斥逐渐有了转变,“终身体育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对待体育教育的一种趋向。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中小学体育教育是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措施,同时能够全面的促进学生整体的发展,是中小学教育中最为关键的内容之一。

(二)中小学体育教育与阳光体育的关系

中小学教育的目标在技术理论层面上来讲是为了促进学生整体的发展,塑造一个身心全面发展的社会人。要是实现这一目标,就必然脱离不了体育教育,而阳光体育教育的实施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从整个层面上来讲阳光体育教育和体育教育是为了促进同一目前而才去的不同手段,阳光体育与体育教育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甚至可以说阳光体育就是体育教育的一种形式。但是阳光体育运动更注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和达标,更为关注的是在单位时间内,也就是在1小时内体育活动的状况,阳光体育更为关注的是国家政策,紧紧贴近国家教育以及相关的政策标准,认真贯彻“健康第一”和“全民体育”的理念。可以说阳光体育和体育教育都是依托于学校体育设施、课外活动等载体。因此阳光体育和体育教育之间不可分割,两者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两者之间既有不同之处,也就是关注的焦点以及形式有所不同,但是其主要的目的和借助的载体都是相同的。

篇8

关键词:中职学校;政治课教育;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150-02

目前,中职学校政治课教育存在以下的问题:

1.很多中职生不重视政治课教育。政治课教育要求中职生为国家、民族、社会的文明发展和建设做出贡献,为他人提供帮助和献出爱心,要有社会公德心。中职生却认为政治课教的这些传统美德是过时的空洞说教。当下的社会价值取向逐步向多元化发展,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个人本位思想对政治课教育产生很大冲击。政治课教育要求中职生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对于个人利益的实现不具有直接的意义。中职生把政治课教育评价为仅仅是宏观上一种外在的东西。当感到这种教育不能给其带来直接利益和个人满足时,他们的政治观念便会淡化,对政治课教育的认同感减弱,采取敷衍甚至对抗性的态度。他们的价值取向和追求目标向生活上的物质享受、经济上的实惠等方面发展。中职学校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培训中职生。很多中职生认为学到一技之长便能很好就业,而忽略了中职生还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学生对适应市场经济的综合素质人才需求产生了认识偏差。他们认为只要有熟练的专业技能,是否接受政治课教育无所谓,因此普遍不重视政治课的学习。从上小学到中学毕业,政治课一直是“副科”。因为这种思维惯性的影响,中职生认为政治课没有专业课重要,而忽视了政治课的学习。

2.中职学校的政治课教育职能被变相地淡漠了。在追求专业技能和就业率的情况下,学校强化了技能教育的实施,而弱化了政治课教育。因为政治课教育的相关方面投入少、关注力度不大,所以发展和改进比较缓慢。同时,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政治教育工作,使工作针对性差,未能将政治课教育全面融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中职生只关注自己的得失,而无视他人和社会为其所提供的各种支持和帮助,从而形成学生自私自利等思想倾向。因此,中职学校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需进一步把“学做人”和“学技能”完美结合起来。这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基本体现,也是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对劳动者应有素质的基本要求。

3.政治课教学模式缺乏活力,单一僵化的学习评价机制束缚了中职生。传统政治课教学模式是单一的注入式教学,从理论到理论,缺乏灵活多样的结合实际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容易使学生感到没意思,知识也不能很好地被他们所接受。中职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他们喜欢探索式的、对话式的、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来学习领悟知识。同时,中职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而政治课本身理论性较强、较抽象,学生很快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表现出无精打采,昏昏欲睡。久而久之,形成了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局面。政治课教育的应用和创新性培养被忽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应用的创造性被禁锢。长期以来,中职学校的政治课教育都是采用单一的卷面考试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这种评价机制容易使学生形成考前临时硬背条条款款,现炒现卖,而不重视平时政治课的学习。最后演变成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应考而学,完全忽视学习政治课的原因和目的。

改进中职学校政治课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1.学生需要对政治课教育有新的全面正确的认识。长期形成的对政治课教育认识的偏差使中职生受到影响,忽视了政治课的重要地位。纠正中职生这种认识偏差成为迫在眉睫解决的事情。要让学生全面的多方位的了解市场经济优缺点,要正确了解新形势下社会对从业者综合素质的要求。只有让中职生正确认识到政治课教育在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方面所起的作用,才能使其重视政治课的学习。还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因为学习动机是内在因素,起到主导的作用,所以政治课教育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把学到的知识潜移默化联系并运用于毕业后的首次就业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当中职生真正理解政治课教育是为了将来更好地谋生创业后,才能自觉地把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标准转化为自己学习的动机和目的,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从内心深处主动真正接受政治课教育。同时,根据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职生愿意教师对其政治思想和人生选择进行点拨和指导的特点,教师应做到及时了解和引导学生。对中职生的发展进行积极教育,抓住契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行为、热爱集体行为、乐于助人行为、保护环境行为等等给予激励和赞赏,逐步完成对中职生的自律教育。适时的政治课教育可以使中职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其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2.在新形势下,政治课教育工作要注重虚实结合,不仅讲道理、以理服人,还要办实事、以情感人。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形式,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教师的团队协作、学生的全面进步,在思想上赢得学生的充分信赖,建立学生对政治课教育的公信力。学校应把政治课教育内容联系社会实践,帮助中职生通过操作和体验,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优良的知行带给环境、父母、同学、他人的美好体验,从中领略政治课教育成果带来的满足和快乐。通过中职生对政治教育观念的亲身经历、体会,最终真正实现对教育内容的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学校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以身作则来引导学生的政治课教育评价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善于解放思想、力求实事求是、促进全面发展为理念,深入教师和学生,了解新情况、新问题。认真研究当前学生政治课教育评价工作的方式和规律,积极探索新的办法、开辟新的途径、总结新的经验。还要进一步完善学生政治课教育评价的工作责任制。学校坚持按照科学规律来进行教育评价,确保投入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形成坚实的政治课教育评价管理平台。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其内在的积极与主动性,让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体验到了价值、尊严与幸福。

3.教学过程中要尽量把理论变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同时多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总体来说,中职生的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一些。根据中职生具有独特的心理特征和个体不同的生活经历、成长历程,所以在进行政治课教育时,既要掌握他们的共性,更要突出不同的个性。让学生学会不断自我调整、增强适应的能力,同时要以平和的心态接受现实、面对生活和学习。创新教学模式用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可结合案例进行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只有让中职生对政治课感兴趣,才能使其重视政治课的学习。教师要不断加强新知识、新信息的学习,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应采取多种评价机制,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采用素质评定等来进行综合评价。要给予学生正确合理的道德评价。大部分中职生习惯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学校和教师,因而道德评价对学生的道德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恰当的道德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产生共鸣时,才能让学生认同并更好地接受政治课教育。

参考文献:

[1]马泽云.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职生的政治课教学[J].西昌学院学报,2010,(02).

[2]王宝龙.浅谈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学大众,2010,(06).

[3]高江川.新时期政法类中职生的价值观教育浅析[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篇9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2

在目前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有利于推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向科学型的转变。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双向互动的有效策略,开拓新的教研课题,将对推动德育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向纵深方向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多年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笔者提出以下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几点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

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调整自己的工作行为和态度,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也应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要求,将促进学生思想和心理健康的互动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树立把二者有机结合的观念。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明确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

(二)建立双向互动机制

当代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反叛意识十分强烈,他们渴望得到理解、尊重和信任。因此,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1. 教育方法上的结合

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借鉴和采用真诚、接纳、倾听等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行为和态度,真切感受学生的情感体验及认知方式,通过加强情感沟通,建立信赖,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2.教育内容上的结合

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相结合,将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实现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同步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与个性特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都有所提高。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具有正确判别事物的能力,才会更易于接受思想政治课教学。

(三)加强人格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应以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培养为基础,并统一于人格教育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科中的人文素材,用丰富而具体的感性材料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开启学生的思维。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感知社会,而且要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学会理解社会,关注社会,使学生的人格更为完善,这也正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在潜能。教育者应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把握二者双向互动的精神实质。

(四)构建良好课堂教学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在无形中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形成影响。

1.造就情感教育环境

在人际交往中,情感是一种精神纽带,是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本,营造良好的"情感环境",用"情"感染学生。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选用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融理论性与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科学性与娱乐性于一体,营造生动教育的情感环境。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越深,学生接受教育率就越高。

2.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丰富情感的青少年学生,他们有自己内心的需要。当前教育工作成效低,关键在于教师不能理解学生,以权威者自居,不顾学生的感受,引发了学生的抵触心理。如果教师能关注他们的内心需要,就会减少教育过程中的阻力,有助于提高教学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成效。

首先,应尊重学生人格。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语言的使用;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应留意学生的感受,顾及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用亲切的语言感染学生,建构起学生的健全人格。

其次,尊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思考,及时发现学生的智慧火花;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多用阳性强化法,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此外,也要注意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要学会多用"一把尺子"。

再次,做到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和善待班上每个学生。特别是对那些易犯错的学生,教师更应当有一颗包容的心,在其突出的方面予以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使每个学生在教师真诚关怀下健康成长。

最后,对待每个学生要民主、平等。教师应将转变"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使每个学生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形成独立高尚的品格。

3.经常沟通,保持心理相融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多用真诚去倾听学生的心声,使学生从内心获得力量,形成学习的内驱力。教师也应把激励、鼓舞和关注性的语言传达给每个学生,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与喜爱,迸发出学习的积极性,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可以说,学生在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他们接受的是尊重、信任的沟通和没有说教痕迹的交流,欢迎的是没有距离的对话。思想政治教师只有用心做到这些,才能使师生间保持良好的心理相融,教学工作也才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的过程中实现两者的结合。一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还可以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实现双向互动的另一个很好的舞台。

每个人都在希望中生活,也在希望中演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学生通往希望之旅的最好"平台",感悟到人生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人是有生命的主体,教育者理应从生命的视角来思考,用动态的观点来审视我们的教育活动。结合当前实际,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二者的双向互动,无疑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充满了生命的色彩,洋溢着人文关怀,这也必将使我们的道德教育给学生一个美丽的天空。

参考资料:

1.刘修春:《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06,(03).

篇10

关键词: 西部农村 中小学教育 管理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克服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不利条件,发展壮大了中小学教育,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严重地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认识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善西部地区农村中小教育现状。

一、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育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视与分析西部农村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有助于推动西部农村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与前进。西部农村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中最大的难题是师资短缺、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效益不高和教育质量不高。事实上,除了这些客观因素制约农村学校的发展外,校园管理的滞后也是阻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教育政策上的问题。

国家、省、市、县对农村学校投入严重不足,在农村不少地方,可以看到学校的教室极其简陋,课桌椅破旧不堪,教学条件极其落后,经费的短缺严重影响着农村教育的发展。目前,特别在西部贫困地区,县、乡级财政非常困难,无力为农村中小学拨付教育经费,就使得这些学校的发展停滞不前,实行校本管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等美好期盼都是很难实现的。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按学校学生人数拨给,所拨经费仅能维持学校的基本开支,对于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学校场地和器材条件的改善,则远远不能满足学校教育条件的要求。造成了学校在环境设施条件不足的条件下,学生多,班额大,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费力,管理难度大,教学效果不佳。

(二)校长的责任和权力不明确,工作中信心不足,办学没有自主性。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可结果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人事制度改革和新课改,虚的多、实的少。从社会角度看,学校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教育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和亮点。但是,从当前的实际看,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长长期处于被动管理的地位,学校基本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更没有制订较为长远的发展规划。校长在实际工作中只是一个上传下达的角色。这种善不仅严重抑制了校长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而且形成了一定的依赖性,造成了惰性心理。已经不习惯对教育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对关乎国计民生的教育事业缺乏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农村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低下。

由于西部农村中小学大多处于交通闭塞,生存条件较差的地方,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低,加之受当地方言、宗教的影响,使得农村教师的起点不高。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师责任心差。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差,生活比较艰苦,很多教师难以安心工作而外流。如此频繁的教师流动使农村教师队伍非常不稳定。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配备不齐、学校规模小,最终导致农村学校的教科研活动难以正常开展。还有一些农村教师既没有图书资料,又没有现代网络,有的只是自己在学校读书时所掌握的一些知识和在工作岗位上自己摸索出的一些教育教学技能,而外出学习、参加培训的机会非常少。在农村中小学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科学教育也就一直是与人文精神分离的。在如此孤立的科学教育环境中,学生自然就没有了思考问题的兴趣。这些都使得农村学校整体上师资缺乏、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进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四)新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对广大教师和教师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要求广大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改变过去的教师课堂专业生活方式。并且,还特别提出,中小学教师要不断地从实践中学习,在教学反思中进步,从而有效地提高专业化水平。在西部农村中小学由于贫困地区教师观念陈旧、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教师积极性不高,无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学校经费紧张,教学设施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尽管教师也参加过各种新课程培训,但面对新教材,如何实施新课程新课标,往往不知道该怎么办?相关课程没有开设,没有走出自己的路,改革效果微乎其微。许多学生在小学就已经形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对所学的知识不求甚解,一离开书本便一片茫然,无所适从。再加上学校和上一级主管部门总是以考分、升学的人数评价一个学校的教学和学校管理的业绩,并未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学生和肯定学生。

(五)校风、学风存在的问题。

一些学校的少数教师存在一种极不负责任的现象,如与某位学生要好,所以即使该生没有参加考试或不及格,都能取得好成绩,或者,为了不想出补考卷而让班上所有同学全部通过。一些学校的一些科目的教师奇缺,加之教师待遇低,导致心理失衡,教师难以集中精力在教学上。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职业培训和学历的提高。教师的不安定影响了学生的不安定。由于好的学生流失留下的绝大多数是多少有些问题的学生,没有一部分好的学生带动这些问题学生,全靠教师教育,真的太难了。厌学的学生不断增加,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课堂上有睡觉、聊天现象,自习的效率不高,临考突击。这势必影响校风,学生自学能力差,自我约束能力不强,靠惯性学习,围绕考试学习,课余时间利用率不高。学习价值观念不正确,表现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心情浮躁,动力不足,不少学生根本不在乎成绩的好坏,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根本没有把心思用在学习上面,个别班级不团结,搞小团体,班风、寝风不正。经常打架,出风头,打烂门窗,甚至殴打教师等现象时时发生,这种现象严重地败坏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

二、改善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对策建议

(一)国家和省加大对西部农村学校的财政支持。

要想切实推进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的发展,提高西部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政策就必须向西部农村学校倾斜,给落后地区适当的照顾,加大教育专项资金的数额,这样才可能逐步缩小地区教育投入差距,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农村中小学的症结。

(二)校长要明确职责,超越自我。

校长首先要明确自身职责,端正办学思想,顺应时势,与时俱进,承担起更新教育理念,改革课程结构,推进教育发展的历史任务。校长必须针对当前农村学校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差的实际情况,寻找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坚持用创新精神和创新办法解决学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校长的思想是否领先,观念是否超前,方法是否先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行为,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大事。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校长应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果敢地占领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引导教育新理念,实践教育新思想,探索教育新方法,总结教育新经验。主动站在教育改革的风口浪尖,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风格,办出学校特色。

(三)善待教师,稳定教师队伍。

教育行政机关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制定出合理的办学评价方式,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从教学内部来看,教学效率取决于师生互动的实际效果,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素质。同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把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贯彻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去。由于贫困地区不仅引进教师困难,而且现有教师的外流严重,造成教师严重缺失,且教师合格率较低。这是发展贫困地区教育的一大障碍,必须加以解决。所以,当地行政机关对教师的调节应该有一个宏观调控,应以有利于学校发展为前提。要以一种再穷也不能穷了教师的精神稳定教师队伍。教师的流失应该得到有效的控制,避免学校之间的不平等竞争;发挥继续教育在教研工作中的作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只有上下同心,才能解决贫困地区面临的困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同时有关部门也应以特殊的政策搞好贫困地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