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的特性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8: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主学习的特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 对“自主学习”的误解与实践偏差分析
1 对“自主学习”的误解与实践偏差.
究竟怎样的学习行为属于“自主学习”?目前在老师中尚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和偏颇行为,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与表现:
(1) 自主学习等于学生自学.有的老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己看书,或独立解决问题.于是在强调课堂教学要凸显学生自主学习时,有的老师担心难度较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能力达不到,教学效果不佳,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2) 自主学习教师不能讲授.有的老师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讲授是互相对立的,如果教师进行讲授式教学,学生就不能进行自主学习.因而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为了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特点,教师一般都会回避集体讲授或答疑,代之以巡查学生学习情况或倾听学生的问题,把讲授环节放到交流展示阶段进行.
(3) 自主学习是一个教学环节.有的老师认为,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独立环节,而不是贯穿教学始终的一种学习行为.所以在教学的设计上,往往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并列为两个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先自主学习,再合作学习,再教师讲授与总结提升"的程序.
以上三种观点归根到底就是把"自主学习"与"独立自学"混为一谈,因而导致在教学行为上出现偏差.
2 对误解与偏差的分析.事实上,"自主学习"比"自学"的含义要更广泛,更深刻.
自主学习不仅仅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更关注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即使是学生自己看书、预习,也未必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因为在外力的强制下,带着不情愿的心理,内心没有学习的渴望,那样的自学依然不能看作是自主学习,而只能算作“被自主”.
另外,判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为自主学习,不能单纯依据教师讲授与否,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认真看书学习,积极思考,固然是自主学习;教师讲授,学生专心致志听讲,积极思考,与教师的思维形成共振,同样是自主学习.
同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学习者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只是做一个旁观者,这样的学习又何尝不是自主学习.
关于“自主学习”的内涵,许多老师都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进行了描述和概括.
有人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拥有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有人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的学习行为;还有人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主体主导自己的学习,是在学习目标、过程及效果等方面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和自我转化的主动建构过程.这里所列举的几种说法虽然表述不尽相同,但是都体现了两个关键词:“主动性”、“主体性”.正是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构成了自主学习的最根本要件.
总之,自主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学习态度,它强调的是学习者面对学习内容所持有的一种积极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学习者从内心深处渴望获得,感兴趣,并为此采取了主动积极的学习行为.自主学习不应该拘泥于某种具体的形式,更不应该被理解为某一个教学的环节.只要学习者具有了这种积极的学习动机,无论是独立自学,还是参与合作,无论是听老师讲授,还是自我探究,都应该属于自主学习的行为.
二、 自主学习的行为特点
自主学习虽然强调的是学习者的心理状态,但是这种心理状态必然会有相关的行为特点.教师只有了解了自主学习的行为特点,才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引导、评价,并在教学中加以科学的运用.
自主学习的行为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 有目标、有计划.自主学习者具有较强的目标意识,对自己想要什么、达到什么标准比较清晰,同时对如何完成学习任务能进行合理安排,形成大致的一个计划.这也是区别自主学习还是被动学习的重要特征.有些学习者虽然也很投入,也很刻苦,但是对“为什么学?怎样学?”比较盲目,要么跟着感觉走,要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缺少对自己学习过程的管理和监控,缺少适合自己情况的方法和措施,疲于应付,学习失去节奏感,也难以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2 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自主学习者在学习时表现为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较少因为外界因素而分散注意力或改变自己的计划.他们在独立学习时不会左顾右盼,而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享受着学习的充实感,或有滋有味地品读书本,或一丝不苟地书写笔记,或勾勾划划关键的条目,或奋笔疾书获得的解答.在师生交流或小组合作时,他们善于倾听老师或同伴的意见,并能从中抓住关键,积极思考,及时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3. 善于提问、敢于质疑.自主学习者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善于提出问题,敢于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方法或结论提出质疑.能不能提出问题,特别是能否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是甄别一个学习者学习力强弱的重要标志.自主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地向自己发问,也会向同伴发问,向老师发问,对于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对于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则会主动与同伴讨论,或者请教老师,直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他们不会轻易放过一个自己没弄明白的问题,对于有怀疑的方法或结论,他们会大胆质疑,绝不轻信.
4. 积极参与并发表意见.自主学习者在合作学习中会表现得积极而主动,他们有时会主动承担学习的组织者角色,有时会率先提出问题给大家讨论.除了认真倾听同伴的看法外,他们会积极阐述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而不愿当一个沉默的听众或冷眼的旁观者.
5 善于总结与反思.自主学习者还具有不断总结反思的习惯.他们不仅总结反思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还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方法.他们善于通过总结反思寻找规律,改进学法,提高效率.反思能力本身不仅是一种极其重要学习能力,它还体现了学习者思维的严谨性和批判性,是创新能力的核心,自主学习者的主动性、主体性在这种学习行为中得到充分展现.
以上五点并不能概括自主学习的所有行为特点,而只是比较显著的特点,也是我们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易于观察到的,了解这些特点对于我们的教学设计是大有裨益的.
三、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建议
下面结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五点建议:
1 想法设法让学生喜欢数学.自主学习的首要前提是想学,而想学的原因自然是因为喜欢,感到需要,懂得了它的价值.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数学比掌握任何高明的教学方法都更重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感到了数学的趣味以后,当学生的内心有一种学习数学的渴望以后,做老师的只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恰当的帮助、热情的鼓励,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为了能让学生喜欢数学,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三个层次的推进工作.
(1) 降低起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惧之感.
(2) 思维引领,智力挑战,探索训练,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之心.
(3) 文化浸染,责任担当,理想召唤,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崇尚之情.
2. 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目标.我们提出基于课标的教学,不仅要求老师能够全面理解课程标准,准确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也能对学习目标心中有数.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习者具有较好的目标意识和计划性,只有师生目标一致,教与学才能形成合力,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目标,不仅在学案中明确叙写出学习目标,还要帮助学生理解目标,包括与学生一起分析背景材料、例题、习题以及学科知识结构的目标功能.同时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有计划地安排学习时间、分配学习精力、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
3 在动静转换中激活学生的思维.数学老师有一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的教学.但是什么样的情境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和激活呢?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静悄悄的思考和激烈的争论都不可少.
首先,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有一个安静的思考时空,数学教学中老师决不能搞热热闹闹的表面文章,那只能唬唬外行人,数学课堂必须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动手解题.教师要学会沉默,不要总是喋喋不休,要善于营造一种思维场,并耐心地观察和等待.
其次,教师也要能够把握机会,在静静的水面投下一颗石子,让它激起思维的波澜.课堂不能总是静谧无声,它需要动静转换,需要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每一个自主学习者都有一种欲望,希望把自己思考所得拿出来与同伴交流分享,有时还需要热烈的争论.这种思维的激烈碰撞,不但能激活所有参与者的思维,也能把课堂教学推向.
4 将“合作、展示、质疑、评价”作为民主课堂建设的核心.教师要做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必须着力打造民主课堂.教师一定要主动放下架子,走下讲坛,走进学生中间,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
建设民主课堂,关键是要组织好“合作”、“展示”、“质疑”、“评价”四个重要学习环节,这是民主课堂的核心.教师要真正从观念到行为确立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把学习的自交给学生,自己当好穿针引线的主持人,投石问路的启蒙者,架桥铺路的助跑者,鼓舞士气的加油者.除此而外,教师还要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和方向,使得这些自主学习的环节目标准,效率高.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学习能力、自学意识
对比传统课堂,由于生理年龄上的限制还有心理成长程度上的限制,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在小学这一初级学习阶段尚不能对当堂所学知识及时掌握,在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中做不到即学即会、即识即懂,更谈不上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进而融会贯通,甚至是举一反三。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帮助学生们逐渐形成自我学习意识,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最终掌握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而为进入更为广阔的知识海洋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联系的中枢性学科,是各级教育中的重中之重。面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语文知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无疑是打开这个瑰丽而庞大的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小学语文作为学生们学习语文知识的初始阶段,同时也是教育工作者们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意识的起步点,因而教育者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地培养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任重而道远。要想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就要把握自主学习的内涵。
一、 把握自主学习的内涵
1、自主学习的概念
尽管近年来关于自主学习的内涵的阐释不一而足,然而万变不离其宗,自主学习即是一种以学习者个体为主体,为了实现最终的学习目的而进行的有自主意识的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将主动地做好所学知识的预习工作,将自主地定位好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并为之制定好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从根本上讲,学生们主动地认识到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逐渐形成了切合个体实际情况、有个人特色的学习方法。
2、自主学习的特性
结合上述的自主学习的概念,自主学习共拥有以下几大特性:其一,是主体的自主性。自主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本身,学生本身作为知识的自主学习者,而非被动接收者;其二,是学习目的的自主性。学习者将根据自身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实际情况,提出自主性的学习目标并为之而奋斗;其三,探索问题的自主性。学习者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将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不断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实现升华;其四,情感体验的自主性。学习者在自我学习的过程能够自主的投入情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兴趣,进而采取积极的行动。
二、明确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阶段性特征
1、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阶段性概念界定
首先,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即是指小学生这一个体在教学者的有序引导下,自觉进行的自我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个体以自我意识为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自我支配学习的计划性行为,并就所学知识自主性地提出问题并动手实践,在自我的帮助和控制下寻找答案。
其次由于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是小学生自身,因而教育者的一切引导工作应该结合小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生理素质和心理条件。
2、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阶段性特性
小学语文的自主学习是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这一学科领域内的具体应用,因而离不开小学语文自身的学科特点。第一,自主性是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首要特性,这在上文中已有论述,在此不再赘述。第二,差异性。顾名思义,每一个小学生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因而其自主学习的所思所得也带有其自身特有烙印,这就需要教师对千差万别的想法做出归纳性的总结,;第三,实践性。小学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所谓“口头为‘语’,落笔为‘文’”,这一学科对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不仅仅拘泥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知识的引导,还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内容落实于实践,应用于生活,在生活的实际交际中发挥所学。
三、构建多维立体化的自主学习课堂
本文所有提到的构建多维立体化的自主学习课堂并不是一个抽象的理论,而是一个以教师的教学为引导,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课堂“自学”氛围、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的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下面本文将结合具体的安利来展现这一模式。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桂林山水》为例,教师首先可以对学生提出指导性的预习意见,要求学生摘录出课文中优秀的语段,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而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我展示,相互交流各自对桂林山水的自然风光、祖国壮美河山的感受;第三,在课堂上播放风光短片,通过合理的情境演绎,进一步激发学生们对课文的学习兴趣;第四,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问题,并有学生们自主探索交流,通过自己的方式寻找答案,这也是一个多向交流的过程。第五,由教师向学生们展示其他的自然风光,并要求学生课后了解相关内容,自主学习。第六,布置试题作业,巩固当堂的学习效果。第七,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贯通所学。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支撑的新形式的自主学习课堂,改变了学生被动记忆的传统学习模式,避免了传统课堂极容易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自主思维的能力,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丰富和扩大了学生们的学习成果。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仍需要广大同仁们更多的实践应用、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篇3
自主学习的概念源于西方,起始于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在上个世纪的中后期进入了语言学的领域,根据相关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自主学习所着重强调的是学习主体的自主参与的特性,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元认知,以及行为与动机等方面呈现出积极主动的参与特征。自主学习有别于传统的接受式的教学,它是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自主的发现问题并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自主的提出问题,并且根据问题的提出进一步的学会解决问题,在问题的研究中学会思考、学会实践、学会探索、学会质疑、学会创造。
二、自主学习对大学英语教育的应用分析
大学英语教育的知识学习的层次与中小学相比不能同日而语,大学英语教育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学习的内容的难度较大,内容相对复杂,更具有研究的价值。于此同时,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大学生学习生活相对的宽松,其自主支配学习的时间也相对较多,因此其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加充裕,这在客观上促使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自主学习的实施更加广泛。在大学英语教育中,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更多的是需要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才能更好的掌握相关英语学习的内容,自主学习的有效实施在促进大学生英语素质提升的同时,也培养了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
三、在英语教育实施中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以外语文化的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存在许多的不同,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引入外语文化的元素,可以有效的激发大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为大学生的外语学习注入强劲的动力,深入挖掘外语文化的内涵,可以促进大学外语教育的更好实施,使学生在丰富的外语文化的熏陶下,外语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外语文化的引入,要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文化背景的讲解,通过这些文化背景的介绍让同学们对所学的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如:在genderdifferences这一话题的讨论中,教师对相关文化背景进行详实的介绍,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外语学习中也对异域的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除此之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还可以以开设多样的西方文化选修课以及与西方文化有关的课外活动的开展等方式来引入外语文化。
2.以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大学英语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以机械填鸭与刻板灌输为特征的教学,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被动接受者,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教的内容是绝对的权威,不允许有太多的改变,学生在课堂中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学生的自主性被严重的压抑着,课堂气氛刻板而缺乏生气,久而久之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兴趣被逐渐的消磨,最终尚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样的课堂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在大学的英语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则恰恰与之相反,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人,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英语的学习活动,课堂的教学气氛宽松而民主,课堂的内容灵活而多变,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教学的效率也较高,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深受学生的广泛欢迎。因此,以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大学英语教学对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有益处。
3.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自主学习目标。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大学生自身所具备的独立特性,决定了大学生也具有自主选择学习目标的特性,现实的大学英语教育实施中,总有一些人对于英语学习的目标存在偏见,受社会的一些不良观念的影响,一些学生认为,大学英语的学习在社会生活中,以及在今后的工作中,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因此在日常灌输式的英语学习中,更是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但是,在大学中英语教育自主学习的有效实施,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确定适合自身需要的英语学习目标大有帮助,在自主学习中,学生看到了英语的广泛用途,并在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中,逐步形成更加切合实际的英语学习目标,当正确的英语学习目标一经确立,则更加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行动的更进一步的实施,其英语学习的能力自然也会在不断的自主学习中得到很好的培养。
四、结论
篇4
关键词: 自主学习 现状 因素 对策和建议
1.引言
自主学习是近年来外语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也是今后外语教学的新趋势。地方高校大学生相对来说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毕业后面临的冲击和挑战更大。培养其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本文通过分析地方高校英语自主学习的现状和制约因素,探讨如何提高地方高校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2.自主学习的定义、特性和必要性
2.1自主学习的定义
“自主学习”的概念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到了80、90年代,已有大量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对这一概念的理解。Dickinson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负责有关学习的所有决策并负责实施这些决策。Ryan将自主学习定义为学习者自我决策、自我监控的过程。Little把自主学习定义为三种能力,即进行客观的、判断性反思的能力,做出决定的能力和独立行为的能力。
2.2自主学习的特性
能动性:指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独立性: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中尽可能由自己做出选择和控制,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监控性:依靠学生自觉、主动地对学习过程的监视、控制和调节等行为来完成学习任务。相对性:在现实情况下,由于客观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学生的学习不可能是完全自主的。
2.3英语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1)时代进步的需要。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及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造成国家对既懂专业又熟练掌握英语的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的巨大需求。
(2)终生学习的需要。终身教育的理念决定了大学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目标,为学生提供未来独立学习所需的技巧和能力。
(3)个性发展的需要。英语学习与学习者个人差异有关,强调适应个体需求,可以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提供机会,培养良好健全的个性人才。
3.地方高校英语自主学习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通过对临沂师范学院、枣庄学院和德州学院3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对当前地方高校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现状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学生虽然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但开展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淡薄,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策略;大多数学生没有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过监控或评估;学生对自主学习材料的选择有很大的盲目性;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会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
地方高校英语自主学习的制约因素主要有:
(1)中国传统教育:长期以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完全依赖教师,形成按照既定路线学习的习惯,较少关心自己的学习需求、学习目标等。
(2)地方高校的自身条件:课程设置的局限、教学资源的限制、教师的教学方法、学习环境的闭塞等都严重制约着地方高校学习者的个体需求、自主学习时间和效果。
(3)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强烈的学习动机能促进外语学习,而成功体验有助于保持甚至生成新的学习动机。当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没有成就感时,学习效果自然就欠佳了。
4.对策和建议
地方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不仅取决于学习者自身,在很大程度上也有赖于学习环境和教师。针对地方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4.1营造自主学习的学习气氛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借助广播、电视、英语报刊、网络等多种资源,进行自主性学习,改进学习方式。
4.2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应从传统教学活动中单纯传递知识的角色转变到一切围绕学生学习为中心展开教学的角色。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他们自主学习的困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咨询和指导;成为一名好的鼓动者,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动力和智力支持。
4.3诱发和强化学习动机
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途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信心;引入竞赛形式,激发学习动力;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价值,促使他们对英语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正向的动力。
4.4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采用的学习策略并非总是科学的,另一方面学习的成功之路各种各样,因人而异。学生应当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特点完善学习策略。
4.5实行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
学生自我监督自己课内外的英语学习,能反馈自己学习过程中使用的策略,为下一步的自主学习筛选出最佳的学习策略。学生对自己各个阶段的学习成果有意识地进行评价可以随时发现薄弱环节,并及时找到补救措施。
5.结语
外语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身的学习。地方高校大学生更应具备相当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实现终生学习和持续发展。但是实现从“学会”向“会学”的转变不是容易做到的,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Littlewood,W.Defining and Developing Autonomy in East Asia Contexts[J].Applied Linguistics,1999.
[2]郝钦海.影响学习者自主的社会文化因素及其启示[J].外语界,2005,(6).
篇5
关键词:游戏;自主学习;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189-02
一、前言
随着我国电脑的普及,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电脑游戏。学生对电脑游戏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并且玩游戏时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许多教育工作者认为,游戏是放松的,但要求注意力集中,这种心理过程使游戏参与者乐此不疲、无压迫感,是一种积极的紧张。通过这种积极的紧张,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学习(Bowman 1982;Amory et al 1999);游戏可以使学习更有趣(Malone 1980),并可以使学生在“做”中“学”(Thiagarajan 1998;Kirriemuir & McFarlane 2004),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以及其他学习能力(Whitebread 1987;Bruckman 1998)[1]。如果自主学习也能引入游戏元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因此,分析电脑游戏中蕴含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思想,探讨在自主学习设计中如何更好地关注对学生主动学习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迁移游戏中的策略,可以设计轻松愉快的自主学习模式,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二、游戏元素引入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和可行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目前的课件式网络教学模式,主要是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在面对一成不变的板书、课件、视频等时,只是被动地学习,其学习主动性没有被激发,也就不会形成真正的自主学习[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要求学习者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来自外界的刺激,不是把知识简单、机械地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积极地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与加工,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双向的互动过程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3]。将游戏元素引入自主学习,能够实现教学过程中几大要素关系的转变[4]: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二是学习者地位的转变。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处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三是教学过程的转变。教学过程由演示、讲解和说明的进程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将电脑游戏应用于教学的设计思路已经开始探讨。例如英国教师Tim Rylands,成功地使用电脑游戏教学,获得了英国教育通讯与技术组织(BECTA)颁发的ICT实践奖,许多媒体均报道了他的事迹。BECTA组织了“电脑游戏中的教育”项目,考察商业游戏的教学价值。英国还开展了Teaching with Game项目,将现成的商业游戏应用于教学。但是,目前对使用商业游戏的实际障碍、游戏对学习的积极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人。目前国内常见的英语教学软件,提供如打飞机背单词等游戏互动环节,把枯燥的单词记忆与有趣的游戏结合起来,是电脑游戏在教学中的一个很好的应用。打字软件里的游戏则可以帮助初学打字的人练习打字而不觉枯燥。而一些经营模拟软件也有一定的游戏功能。软件中,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一定的初始资源可以支配,然后开展模拟经营活动,不同学生之间开展竞争。学生在使用这些软件时,感到非常有趣,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了知识,起到了很好的自主学习效果。因此,将游戏元素引入自主学习,具有理论依据和可行性。首先,引入游戏元素的自主学习更适应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特征。学生往往天性活泼好动,他们的思维水平处于表象、直观阶段。而游戏的特性恰恰能够迎合学生的这种心理、生理特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增强学习效果[5]。其次,具有游戏元素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加强记忆。记忆与兴趣的关系非常大,通过游戏形式记忆的知识点显得更加新颖有趣,也更能保持记忆的持久性。最后,游戏是以过程为导向、以乐趣为目的、动机发自于内的自愿性、娱乐性活动,自主学习中的游戏就是提供适宜的刺激,使兴趣由潜伏状态转变为活跃状态,旨在利用和调动学习者的自愿心理,即行为的自觉性、主动性,使学习者全身心投入目的活动之中。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游戏并不是用游戏完全替代教学,而是使教育活动更具有动力性,包括兴趣性、乐趣性和娱乐性,更好地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三、引入游戏元素的自主学习模式
目前国内对电脑游戏在自主学习中的应用研究较少,本文设计一种引入游戏元素的自主学习模式。课件的制作要符合教育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具体的设计方式如下:首先,自主学习课件以教学软件的形式开发,课件内容以课程知识点和知识单元的形式组织,课件目标与课程的教学目标一致,课件任务是掌握该门课程的知识点。当任何人使用这个课件时,首先会认为这是一个教育软件,而不是一款游戏。课件本身应该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手段,所以不能单纯的追求娱乐效果。自主学习活动应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教师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目的地进行游戏操作,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将学习的兴趣真正放在所学知识内容上。其次,在课件使用中引入游戏元素,如挑战、好奇、幻想、控制、目标、竞争、合作等元素。设计自主学习课件时考虑游戏的目标性、规则性特点,形成典型的任务驱动学习模式;考虑游戏的竞争性、时限性,增强学生的参与和竞争。然后,课件设置主线任务和支线任务。主线任务以知识点的形式组织,每个知识单元为一关,学习者在学习每个知识单元的知识点后,以游戏通关的形式参与测试。测试可以有不同难度的选择,试题从题库中临时抽取产生。学习者完成主线任务过程中取得的学习成果会影响玩家的游戏币、物品、装备、经验值和游戏时间等。支线任务包括一些扩展的知识和资料,可以有选择的完成,完成后也会获得相应的奖励。最后,提供多学习者的联机对战式知识竞答。课件需要提供分门别类的大容量精选题库,设计抢答、竞答、冠军升级等各种模式的在线联机对战游戏,增加课件的竞争性和趣味性。电脑游戏在教学和自主学习中的研究在我国还只是刚刚起步,但“在游戏中学习”的特性将使得带有游戏元素的自主学习具有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是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核心,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营造和谐共振的课堂氛围,提供自主学习环境
课堂不是老师展示才能的舞台,而是师生互动的平台。理想的课堂是师生共同营造的,教师能够用激情燃烧学生,同时也会被学生踊跃参与的热情所感染,从而能够更加自主、自由的发挥,使课堂充满一种民主、和谐、融洽自由的气氛。只有营造和谐共振的课堂,才能提供自主创新环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只有激活了学生与生俱来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表现欲,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给学生一个自由开放的课堂平台,激发自主学习热情
教师在课堂上不应只是个传授者,而要做个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学生多大的舞台,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
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根据明确的目标导向,更要善于创设条件,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让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更多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中,自主地探索,获得知识。在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式教学。在开展小组合作时,我认真编设学习小组,按座位就近四人一组,按学习能力有机组合,指定组长负责本组学习讨论活动的开展,发挥“小能手”作用。集体交流时,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四名成员先后分别汇报发言,也可以先由组长主要发言,整理他成员补充。这样,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更多了。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知识在不断更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要授之以方法。可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能掌握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知道运用已有的条件去寻找解决问题、认识新事物、产生积极联想的途径,这是教给他们的一个发展受用的财富。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教师能指出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能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拓展知识;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地去实践运用。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有很多。如:主动学习,援疑质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大胆提问,虽然有时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出乎老师意料之外,但也没有小看老师,老师想办法回答他们反而高兴,也促进老师学习。
四、尊重学生独特见解,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不同角度有不同见解。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思维自由和精神世界的独特性,同时鼓励学生思考的批判性、思维的独特性和思维的创造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语文教学既要求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又要求学生适应未来的需要,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与方法。由学生的“学会”变为学生“会学”,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五、改革教学评价机制,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环境氛围;学习情境
高中生的年龄特征使高中生处于独立思考和自主思维的绝佳阶段。然而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和应试教育的制约,高中生的数学学习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学生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习数学的目标十分明确,那就是在高考或其他考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而数学学习中逻辑思维训练的乐趣和数学思维给学生带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往往无法体会。教师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注重知识定理的掌握,往往通过题海战术或密集的数学解题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对数学具有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作用视而不见。自主式教学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始被应用的数学教学方法,尤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使学生能够提高数学应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以下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高中数学课堂中沉闷的氛围,改变传统数学课堂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应当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营造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轻松、自由、愉快地学习,独立地思考。而教师在课堂中应当起到答疑解惑、点拨、指导的作用。
二、设置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当合理设置情境模式,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使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培养。例如:在立体几何中,让学生自主学习立方体点、线、面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各个点、线和各个面之间的数量关系、几何关系、平面关系的分析总结,充分掌握立方体的几何特性并能够以此举一反三,快速融入立体几何的学习情境。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新课程;学生自主学习;高中化学;教学模式
根据高中新课程标准所指出,“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们自学,发挥和提高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所以老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由“一支粉笔、一张嘴”转变为“全班讨论,以生为本”的自主学习模式。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老师应该逐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依据学生们不同的个性特征,设计独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高实践中的自主能动性,促进学生们全方面发展。只有当学生们具有了主动学习的动机,掌握好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习获得最优成效。由此可以发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优势。学生们只有达到学会、乐学、会学的层次,才能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更好的创设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转变教学理念,以人为本
新课程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自主发展”。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要体现主体性、独立性以及创造性。学生们要学会自主探究、自我完善、自研交流,逐渐由学习的“奴隶”转变为学习的“主人”。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学生们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学生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在掌握和消化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归纳、综合、运用甚至是进一步学习或创新,不断的完善自身。高中化学“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要求老师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求和构建一种平等、自由、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们心情愉悦的接受学习知识。自由的教学环境,积极融合的学习氛围以及舒畅的心情,都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们的智力呈现开放状态,思维更加活跃,这样就能全方位挖掘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潜力。在“学生自主学习”模式中,老师应该明确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在化学课堂中起到“引路”的作用,为学生们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老师要杜绝满堂灌的现象,将单方面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在老师的引导鼓励下主动学习探究的过程,充分刺激学生们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们课堂参与性,提高学生们创造欲,让学生们决定探索的问题,解决的方法,自主地进行探究,实现教学目的。比如,在有机化学的讲解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官能团的重要性。官能团决定了物质的化学特性。只要良好的掌握各种官能团的不同化学反应,就能够了解不同物质的化学特性。所以无须罗列新出现物质的化学性质,只要依据新物质中所有的官能团进行正确的联想及推理,就可以轻易得到新物质的化学反应。再如,在讲解物质的量的定义,再用一些合适的比喻来解说摩尔的意义。通过交流和讨论,老师肯定一位最恰当的比喻者。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们会自己动脑思考,让抽象模糊的概念在脑中逐渐清晰明朗起来。
二、培养质疑能力,开发思维
俗话说:“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所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首先要培养学生们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质疑的问题。老师也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们提问,既传授方法,又呈现思路,积极地培养学生们大胆质疑的能力。如在学习HCl尾气吸收课程时,因为HCl的溶解度比较大,所以为了防止出现倒吸的现象,必须要在水上放一个倒置了的漏斗。由此可以引导学生们联想到HCl的尾气吸收,是否也可以采取这种装置来避免倒吸现象的出现。学生们积极踊跃地讨论着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同意这样的说法。他们认为氯气能够和氢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老师可以暂时先不告诉学生们答案,让学生们自己在课后找资料、做实验。学生们通过实验就会发现并没有出现倒吸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氯气和氢氧化钠产生反应后的溶液就是次氯酸钠和氯化钠溶液,而且导管中的液体就是这两种物质的混合液,氯气和这种混合液发生反应的机率相当小,所以不会产生倒吸现象。由此引发的质疑和讨论也最终找到了答案。这样既增加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知识的能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自主探究
化学这门学科本身就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密不可分,新课程强调实用化教学,将教授的知识返璞归真,所以老师应该结合化学本身实验性强的特征,引导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实践,检验知识。学生们实验操作的过程,是思维发展的一种体现,也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化学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只有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实验过程,才可以更加牢固的进行知识记忆,实现自主运用知识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们在实验活动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诱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如,在教授“容器瓶如何使用”时,首先让学生观察容器瓶,然后说说该如何使用这种器皿,之后指导学生们自行实验,得出最终结果。这样使学生们在实验中体会到了化学的趣味,进而激发了自主探究的欲望,从而提高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转变传统的评价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的观念,积极鼓励学生们提出质疑和问题,让学生们不盲从、不轻信、不跟风,能够用独到的眼光看问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们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答案。通过不断的引导,学生们可以由幼稚走向成熟,注重享受学习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也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开发学生们的思维,实现由简单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的转换。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自主性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做出了明确的指示,主要表现在:学生是语文教学中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因此,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气氛的营造,并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真正的实现师生互学的目标。但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就必然对学生充分的了解,并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有效的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并交由学生自己处理,这样才能取得双效的成果。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本质特性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自主学习主要是指导学生在学习之前要制定住相应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并积极的做好学习的准备工作,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能做到学习进度和方法的自我掌握和调节;在学习之后就可以展开对学习结果的自我总结,并查缺补漏。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总结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本质特性,并根据学生的基本学习特征来展开学习的计划。
1、自主性
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基本上都是跟随着教师的脚步来学习,并认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主导者。随着新课程改革下,愈加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并把自主学习的观念灌输给学生,因此就逐渐的形成了学生学习自己会的,而遇到问题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
2、主动性
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想意识,并让学生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并不是在家长和教师的强硬压迫下而进行的机械性学习。主动性可以让学生一定程度的得到满足,并获得学习的激情。
3、独立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每个学生都因该是一个独立的思想体,学习也是学生的根本任务,其他人是不能代替的。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读书,引领学生独立性的去感受身边的事情,养成独立思考和处理事情的能力。
4、过程性
自主学习其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就应该重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力和情感价值,并且这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学生自己的体会,才能明白其中的真谛。
二、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策略
1、重视情境式教学和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言课堂中,教师应创设相适应的情境,并引领学生积极的去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团体的合作来共同的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感知到和现实生活中相一致的情境,并获得心灵的感悟,而不是一味的听取别人的感受和经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得到提高,仅仅的依靠课堂上的“教”与“学”是不够的,教师还应利用课外的时间来指引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选择课外教材,并学会自己去阅读,并理解其中的内涵。并且,课外的阅读方式也是学生和文本之间实现对话的最佳时期,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生活学科,是对生活和社会的真实表现。初中生也正处在开始学会自己思考事物的阶段,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自我感知力和生活体验为主,并逐步的引导学生向各个社会领域中迈进,促使学生能体验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同时,语言教学也应尽量的缩小课本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应尽量的把课堂教学贴近生活,并积极的拓宽学生的视野,使课堂教学更具有丰富多彩性。
2、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和情感的投入和表达
新课程改革中已经明确的指出,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是进行教学活动中的关键,所以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主动的把学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的参与者,同时教师还应挖掘更多的课外材料,采用灵活的额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成为了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尊重和热情。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都很少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所以导致学生只是在听教师讲课,而对所学的内容却表现出漠然的态度,长期下去就会使整个语文课堂失去了生气。因此,教师应该把自己的丰富的情感与语言教学相统一,并通过问题设置、情境再现等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激发学生潜在的创作力。例如在阅读课文《春》的时候,教师应该首先进行整体性的去感受一下春天的美丽,并组织学生一起讨论春天的美体现在那里。紧接着教师可以配乐并一起朗读课文,也可以向学生展示出春天里的美景图片,在课堂的最后,教师也应积极的启迪学生应树立自己未来的理想。在课后,教师也可以安排一些任务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学找寻到一些带有丰富情感的阅读材料,并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进行表演,同时也要把这种感情与其他的同学相互的分享。
篇10
[关键词]网络资源;英语教学;自主学习
一、网络资源的特点
1.内容的多样性
网络可使教学内容更充实。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虽都是专家精心选取,具有一定典型性。但对于知识来源方式丰富的学生来说,这些知识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接受水平在网上搜索相关内容,扩充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更充实。
2.与传统教学的互补性
网络可使教学内容更生动。当前英语教材只有教科书和录音带两种资料,这对于思维丰富的学生来说,形式难免有些枯燥。而在网上,有许多英语动画和课件,集声音、图画、知识于一体,还有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可弥补教材的不足,使课堂教学更生动。
二、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标提出,英语教学要实行有效地延伸:教学的过程不再局限于课堂,要将教学过程延伸至课外,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网络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交流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利用网络特性能有效实现开放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1.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
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单元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或在课后让学生扩展本单元的知识。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从浩如烟海的网站信息中查询、获取对自己有用的资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推理事物的能力和相互协作的精神,使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所营造的氛围自主学习,激发创新思维。
2.培养学生自主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目前,制约英语教学的难题之一就是学生没有一个运用英语交流的语言环境。如果教师能很好地利用网络广阔的交流空间为英语教学服务,就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用英语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自主、综合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例如,现在的网站有许多英语聊天室,让学生在英语的氛围中与人自然地交流,会使学生的英语口语快速提高,增强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利用网络资源做好对学生的评价
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做出评判。恰如其分的评价能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树立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正确引导他们的学习方向。
1.利用网络提高评价的时效性
基于网络具有时效性这个优势,当学生进行学习时,教师可利用网络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即时评价,使学生的学习成效能马上得到反馈,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这种针对个体的即时评价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具体的、真实的评价,弥补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无法顾及个体差异这一不足,真正做到了评价的因人而异。
2.利用网络实现评价方式的改变
随着网络的逐渐普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方便,教师可通过网络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呈现给家长,或让学生将学习成果在网上,让家长和其他学生做出评价。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评价能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使学生乐于接受的公正评价,也能让学生得到来自同龄人的肯定或意见。
四、利用网络资源完善教师职能
1.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
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学生面对的是一个如此浩瀚的信息海洋,如果没有教师的领航,很容易迷失方向。教师可教给学生一些在网上搜索信息的方法,最简单、最方便的当然是使用搜索引擎,教师要指导学生使用搜索引擎检索有用信息。学生的学习结果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教师,教师根据各个学生的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2.教师要与家长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