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的核心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8: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主学习的核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自主学习的核心

篇1

一、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概述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校总体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及需要自主选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完成具体的学习目标的学习活动。也有学者把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以及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物理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制定学习目标,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设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情境或氛围,让学生有意识地搜寻、分析、处理各种信息,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实验、体验、质疑、反思,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使学习潜能得到进一步开发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构建的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由教师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内化过程以及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知识进行建构的过程,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帮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实现,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要实现自主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心理达到一定的水平;二是具有内在的学习动机;三是具备一定的学习策略。对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研究表明,高中生的观察力、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比初中生强,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相对于初中生具有较大的发展,他们已经具备了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运用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能力。

调查显示,将近80%的高中生不喜欢“老师侃侃而谈,从头讲到尾”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那些内容呈现方式丰富,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密切,知识结构逻辑性强的内容比较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运动的描述、直线运动规律、机械能、恒定电流、分子动理论、机械振动、光的传播、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等内容。

三、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

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以及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和教学实际,我们认为可以构建如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教学实践表明,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对于基础性的、难度不大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或课堂互动学习完成,基本上可以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和目的;第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能够较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机能;第三,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从系统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变为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不必再面面俱到地讲授知识,而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的动向,引导课堂教学活动向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发展;第四,教学过程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对学生的自学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假如学生在课前没有经历自学,那么在课堂学习中就会显得十分被动,甚至无法完成学习任务;第五,课堂教学的重点从系统地传授知识转向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更注重对知识的深入学习和对物理问题的理解,而非简单的复述或讲授。

四、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学习策略指导

(一)设疑激趣,激发动机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和积极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家们早就做过“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相关性”的实验研究,结论是兴趣最高的那门学科往往成绩是最好的。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物理学习感兴趣,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快乐的活动,是一种内在的需要,就能产生巨大的内部动力,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潜能就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可见,学习动机能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师生对话、创设问题、演示实验、物理史实、物理故事等呈现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应用多种手段设疑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喷泉失喷”“高空落蛋”是我们在讲解《超重和失重》《动量定理》时常用的案例,每次开展实验都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再如,要在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计问题,以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一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速度为零,加速度是否一定为零?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是否也越大?在学习“物体的内能”这一内容时提出问题:一壶20℃的水,你能用多少种方法使水的温度升高?1千克0℃的水和1千克0℃的冰的内能相等吗?贴近生活的背景材料,直观鲜明的问题情境,更容易让学生产生疑问,唤起思维的能动性,而亲历问题探究的过程,更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260-02

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个人一生所需的知识,大概只有三分之一是在学校所得,还有三分之二的知识需要走入社会以后不断地自学获得,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所以一个人必须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成为教育教学中的主流。而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适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已经逐步渗透到教育中的各个领域。所以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下面我就信息技术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具体实施方法及能力的培养阐述如下。

一、创设自主学习的前提

1.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环境对于每个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古有“孟母三迁”的典故,讲的也是这方面的道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我们学业上的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轻松和谐的环境能使人的情绪稳定、心情舒畅,思维活动处于最佳状态。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自主学习恰恰强调的是学生自觉自愿的学习和培育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及浓厚的学习兴趣。

2.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恩格斯曾说过“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要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才会兴致勃勃地去学相关的内容。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例如:在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教学中,正好是圣诞节前,这节课我早早的来到了机房,将我制作的《Happy Christmas》播放出来,学生在伴随着圣诞快乐的音乐声中步入了课堂。高中的学生生活是枯燥乏味的,听到了这样美妙的音乐,学生的精神非常的愉悦,我告诉学生学了PowerPoint以后你们也可以做出这样的动态贺卡,在元旦佳节送给朋友。这样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学习中去。

二、提供自主学习目标,增强自主参与意识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不能再万事亲力亲为,而是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任务驱动法”,将本节课的内容分成若干个小任务,也就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目标,让学生带着这些明确的目标去学习,有的放矢。比如在word文字处理综合练习时,我对学生提出了“制作电子板报”的目标任务。这里包括如下几个小任务:文字的修改,段落的调整,页面的设置,插入图片及对图片的一系列操作。有了这些明确的目标后,学生通过上机操作,上网下载相关的材料,制作出了一个个图文并茂的电子板报。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创造思维的火花在自我探索中迸发,自主学习的意识在主动参与中培养。

三、创设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

既然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没有合理的时间安排就没有自主学习的实现,保证了时间才可能保证自主学习各环节的落实,取得自主学习的实际效果。尤其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更加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要充足。通常我们一节课45分钟,我一般情况下用15-20分钟时间介绍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应该注意的事项等内容,剩下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上机实际操作练习。如我在教学《初识Excel电子表格》时,因为与之前所学的《初识Word》都属于Office办公软件,它们有相同之处,因此,我在导入新课后就直接安排学生通过课本笔记自主学习,使他们有了大量的时间实践操作,教学效果明显。

四、自主学习中要学会与人协作。

自主学习不是孤立地学习,不是自己“埋头苦干”不闻世事。它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不存在矛盾。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所以要学会协作。协作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教师在课堂中的绝对领导地位,要求教师与学生要转变角色。尤其对于信息技术这一门学科,好多学生是超级电脑迷,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编程,制作动画等等,水平已经很高了,完全不在教师之下,所以教师应该抛开所谓的“自尊”,与学生进行相互合作,共同前进。

五、自主学习要学会评价

篇3

一、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这也进一步说明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要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二、数学教学中自主能力的培养

(一)情景引入,激发求知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程度就越高,学生由于受年龄、知识能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解决问题时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设计问题情境时,应切近学生的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求知欲望。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想不想使我们的生活更美丽?那么请给咱们教室前这块空地设计一个花园。这时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就已经被充分的调动起来,纷纷设计自己喜欢的花园,积极的展示。这时教师话锋一转:花园在形状和占地面积上均有要求,如:形状是矩形或者是圆形,占地面积是总面积的二分之一,这时学生做起来就要再加思考,学生急予想解决此问题,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这时教师导入,要解决此问题,学习了本章你们就会解决这个问题了。这个设计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并且让学生感到学而能用,让学生就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紧扣教学目标,引导探索

学生有了求知欲,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探索。教师明确目标,学生在探索才会有依据,不至于思维盲目扩散,背离教材设计意图。目标明确以后,引导学生去探索,回顾以前学过的与本节新知识密切联系的知识,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索与已有知识有关但又深入的知识,让学生有跳起来摘到果子的感觉。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时,可以回忆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可以很容易的领会到新的知识。

(三)培养严谨态度

严谨是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在生活中,这也许无伤大雅,也许能弥补,但在一些高精尖的领域,来不得半点差错,一旦出错,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去培养严谨的态度,为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再搭一个台阶。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板演,要求未板演的学生认真观察思考板演学生的解题步骤是否完整、解题方法是否正确、解题过程是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一旦发现错误,发现错误的学生可以走上讲台在其旁边圈出并改正,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确定正确的解法。这样学生就会逐步养成严谨的解题习惯,进而培养严谨的生活学习态度。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一)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是一个人把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从某些事实中寻求新关系,找出新答案的思维过程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课堂提问针对思维方向,创设思维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教学“平移”时,生活中的平移有哪些?他们在移动时具有什么特点?平移过程中有什么变化?是否所有的移动都是平移?这样的开放性提问,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概念和特点,又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

篇4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自主 合作 探究

一、引言

过去很多人认为,生物就是由生物学的知识体系构成的,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除知识体系外生物科学中还有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获得科学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因此生物教学中如果仅仅向学生传授一些生物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生物课程既然属于科学课程,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调整好自己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核心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关系到人的生活方式,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认识

(一)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在自我监控下学习,这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其实,教学不仅不能等同于发展,而且可能妨碍和阻滞发展,成为摧残、贬抑、泯灭学生发展的力量。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的教学,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为发展的即时感受大多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野的敞亮。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相性的学习。合作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识,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这些都是21世纪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

(三)探究学习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2]。科学创新必须有强烈的探究意识及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实验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活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无论怎么变化基本上都包括“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实验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的过程。

三、从课例看理念

“临时装片的制作”教学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完全在一种开放的环境中尝试解决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寻找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并能够通过教师的点拨上升为解决问题的策略。每个小组实质上是一个完整的认识系统,每个合作学习者为了制作一个规范的洋葱内表皮装片,而结成了“学习共同体”,它将是一种更加有效的学习组织形式,合作学习小组在教师协作的指导和支持下自主地完成了洋葱内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采用智能互动的多交流的方式来建构知识。

这个课例的设计中,教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间。按照“纲要”和“课标”的要求迅速转变观念并落实到行动中,大力强化探究性学习,安排了较多的各类学习活动。这和案例在教育理念上,教师创造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师生平等,教学相长,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让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得到了充分发展。本案例对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非常重视,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上,运用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模式,把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的培养放在教学设计的一个突出地位,以问题为中心,沿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向,引导学生自行探究。教师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发挥了很好的引导、指导和诱导作用,使学生始终以小科学家的身份作为探究活动的主体,自主地进行探究,这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养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理念之间的关系

以上主要介绍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在课例“洋葱内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教学中,既运用了合作的学习方式,又有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学习方式是一个组合概念,这三种学习方式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例如探究学习既可能是自主的,又可能是他主的。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真正自主的探究学习还是较少的,还需要有一个过程,同时探究学习既可能是个体探究,又可能是合作探究,由此可见真正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这三种学习方式的适当的组合,至于如何组合则需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4.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3]周军著.教学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2.

[4]任长松著.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

[5]余文森.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J].教育研究,2002.4.

篇5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自主学习意识 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习惯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实验的过程是一种手脑并用的过程。在中学的各门课程中,物理课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更是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加强实验教学,优化物理教学效果,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在传统的物理学科教育中,学生仅仅作为“配角”而存在,主体作用很难得到发挥。当前,教师的使命就是把学生培养成自主学习者,使学生能够不断更新自我,超越自我,应对挑战。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呢?

一、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初中物理新教材突出强调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物理的知识,还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感悟科学家们探求知识的思维方式,体会到科学成果的来之不易。我们要提倡学生提出问题,无论是什么样的问题,只要学生通过动脑筋想出来的,教师就要肯定他们,给他们信心,有时候他们的奇思妙想是能够碰撞出智慧和灵感的火花的。学生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也就有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些猜想和假设,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然后根据提出的猜想与假设讨论制订计划、设计实验,列出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与测量仪器,考虑效果比较好的处理方法,找到简捷高效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实验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积累自己的经验,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做下一个实验的时候,可以利用这种探究方法进行研究,从而形成再创造的能力。

例如在“简单电路设计”一节课中有一个实验探究课题:设计病房呼叫电路。实验看上去较复杂,但只要教师适当引导,并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就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当学生进行完实验之后,学生的发现很多,体会也很多,当学生畅所欲言时,我们不能不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感到惊奇。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是确定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我们应该将“理论联系实际”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目标加以确定,并切实贯彻执行。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落实具体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标。物理教师应该认识到,物理学与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间是密切联系的,物理教学的任务是既要使学生建立系统的物理知识网络与学科能力,又要使学生具有初步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例如“摩擦”一节,教材中用推大衣柜的方式导出,教室里没有大衣橱,但有电视柜,因此,让学生推电视柜进行说明,学生用亲眼见到的实验现象总结规律,记忆势必深刻。又如“杠杆”一节,可利用教室中的扫把,请几位同学上讲台扛起来,然后改变扫把的不同位置放在肩上,让其感受用力大小的变化情况,增强了实验的真实性和机动性,这就很能说明问题。要通过物理教学活动,使学生能认识到物理学在生活、生产和现代科技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然,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时,必须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强调要学好理论,没有理论就谈不上联系实际。

三、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分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观察不仅在物理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是重要的手段。物理学史上,不乏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导致重大发现的例子。伽利略因观察研究吊灯摆动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牛顿因细心观察苹果落地而发现了地心万有引力……物理教师要重视对物理学发展史上成功观察事例的介绍,同时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让学生做观察的有心人,激发他们观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很多,提倡多观察、多分析,对学习和巩固物理知识很有必要,这也能时时记起,不会遗忘,自然界电闪雷鸣,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鸣?为什么只有在雨后才会出现彩虹?太阳光的色散,冬天人们呼出的“空气”,汽车的发动,发光的电,照相机照相,工人利用杠杆把很重的东西滚上去等都离不开物理知识。我们要让学生多观察,随时联系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索其中的道理,这样既能让他们掌握课本知识,又能让他们开阔眼界,还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四、重视动手实验操作,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284-01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有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真正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飞跃,而且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地探求知识、改革创新。下面谈一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比较感兴趣,都比较喜欢上这门课,但是,学生感兴趣的是上网和玩游戏,对学习计算机方面的理论知识觉得枯燥乏味,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自主去学。在教学中,我注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正确引导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制作电子小报”一课时,预先搜集并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的电子小报,通过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展示给学生,这些有创意的、制作精美的小报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由此让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思考,比如:在讲完wps表格的基本知识后,我便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份月历。”这样既考查了学生对WPS表格的掌握,又考查了插入图片和艺术字,需要学生把这三方面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答案不是唯一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中得以实现。

三、引导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现在信息技术教材编得非常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图示都有,而且软件之间界面、操作都有相同之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让他们乐于学习,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比如在讲完制作电子小报基本知识后,教师先制作一份精美的电子小报,把各知识点融汇于内,展示给学生,并加以引导,然后让学生自拟主题作一份电子小报,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插入各种自己喜欢的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的样式等,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通过教师演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可以通过教师演示的方法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现在微机室都安装了电子教室软件,这款软件教师可以灵活的控制每一台计算机,学生可以看到教师的演示,也可以看到某一个学生的演示,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发文件等,这样教师可以把某一知识点每一个步骤呈现给学生,比较直观,结合教材,学生很容易的就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在讲授利用WPS表格计算总分和平均分时,因为整个过程比较复杂,教师先演示计算总分的过程,告诉学生计算平均分的方法相同,就是选择函数不同,这样学生不仅很快掌握了计算总分方法,还能自主学习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五、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的知识层次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特征设计一些符合学生要求的多媒体课件,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借助教师多媒体课件进行自主学习。

六、充分利用网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现在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计算机,而且都上了网,学生在家里利用网络只是玩游戏、聊QQ等,这让家长非常头疼,这样,一旦学生沉迷于网络,会影响学习。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让学生知道Internet上有很多丰富资源,利用网络我们可以看新闻,可以查找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看电子书,还有我们想学习有关计算机方面的操作等。通过网络来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是装系统,特别是男生,这时你就可以给他们一个网址让他利用网络先去自学,学完后在给他适当的引导。在讲授“简单网页”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进入Internet,并要学生分析网页的特征。这样,学生正被其中精彩的网页吸引住时,我告诉学生制作网页很简单,网络上有很多制作网页的视频,并给他们提供网址,让他们去自学,这样,让学生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将他们引入到自主学习中去。

七、充分利用课后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7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 自主学习 创新意识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1.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自主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独立解决问题。自主学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意识的发挥,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的发挥。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自主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

2.设置目标,分层指导,尊重个性。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不同,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不受年龄和年级的限制。有的七年级的学生由于从小喜欢计算机,水平明显地比其他学生要高,甚至在不同层次的竞赛中多次获奖;也有的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知道得不是很多,学生水平有着明显的差异。基于这些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采取分层次教学,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大多数学生现有水平的教学计划。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意给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不要限制他们的创意,应当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发现或发现式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清楚自己的操作任务,然后通过分层指导及时回答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对学习能力较强、计算机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可适当增加知识容量,让不同层次的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在实践中求创新

1.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对计算机十分感兴趣,而这种兴趣的真正所在,是对计算机上网或游戏的热衷。对于我们这些十几岁的中学生来说,学习计算机几乎都是从玩游戏开始的,学生中的很多学生认为计算机就是来玩游戏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适时地引导学生的兴趣志向。其实,游戏中有许多东西是书本上没有的,学生可以从游戏中学习知识,并在游戏中明白许多道理。既然学生对游戏那么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就不妨采取因势利导的方式。例如在讲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前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将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经过加工后装在计算机里,课堂上把准备好的作品演示给学生看,这里包括优秀获奖的作品和学生自己编写的游戏作品。那些动感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就吸引了学生。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新课还没有开始,所有的学生就已经跃跃欲试了,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对每一个作品都进行分析和评价,让学生自己找出哪些作品更具有创造性。学生在观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兴奋了,学生内在的潜力和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使其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有的学生喜欢画图,就让学生用画笔进行美术创造;有的学生喜欢网页制作,就让其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熟悉的软件进行网页制作。经过一段时间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所有的学生都设计出了自己喜欢的作品,他们的作品都很有创意。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每一个作品都要逐个进行分析、评价,并让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在创造中感受到了欢乐,在快乐中产生了兴趣,他的学习就是自觉的、主动的、热烈的,就会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推动其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2.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实践是创新精神与自主学习的集中体现,是训练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例如,在Word中进行文章排版时,我准备了一个题目为《校运会中精彩一瞬间》。学生一听到这个题目都非常感兴趣,发挥想象力完成了短文,并对这段文字进行美化、排版。然后,老师评选出最精美的作品,并展示给全班同学观看,从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样,一方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当中。教师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兴趣推向,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从中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计算机课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训练思维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把“学会”与“会学”统一起来。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亦珠《信息技术课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佚 名《论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8

学生 自主 基础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303-02

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多时候是隐性知识,是不能言传的一种知识,这就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多考虑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做到想学、能学、会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初中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自主学习有利于弥补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学习效果,从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自主、能动、创造性地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是摆在现代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成为我教学工作中探索和研究的内容,现就自己的实践与经验,谈以下几点体会。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1.1体现课堂民主性:要使学生有强烈的自主学习的欲望,首先要摒弃以往教师专制的课堂关系,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消除教师的权威心理,让学生真正信服教师,乐于与教师交流。其次,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由表达,自由参与,以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确定了,他们就会积极合作地进入课堂学习当中,真诚地接受和理解所学习的知识。

1.2树立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理解。在学生学习过程当中,尽量不要批评学生,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懂得循循善诱,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于无形当中。在课堂活动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安排和设计活动内容,对他们的创意一定要表示赞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比如在幻灯片制作中,让学生可以不利用已有资源进行创作,而是让他们自主搜集素材,自由创作,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积极主动的进行创作,作品也更加形象生动,学生自信心得到增强,自主学习的效果会越来越好。

1.3体现课堂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现和探索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具体有两点:(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敢于质疑的意识。教育的实质其实就是引导、提升受教育者独立思考的品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和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2)杜绝教师“满堂讲”、“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我们在课堂上要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的讲是必要的,但在课堂时间的把握上要多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勤学、会学,掌握学习和思维的方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方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2.1使学生学会自学。如何从浩瀚无边的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中无限提升,不断获取新知,仅凭教师的课堂讲述十分有限。如果能培养好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可以获取更广泛的知识。自学能力的培养一定要渗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在课前预习中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学生学习新授内容之前,把将要学的内容去看懂,读懂,基本熟悉一下操作方法,这样听课时就能明确哪些问题是自己需要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请学生按照自己自学的结果来操作,让学生自己查验自学效果,自我纠正,自我探究,从而让学生能够很牢固的掌握知识,学会一定的自学方法。

2.2使学生学会动手。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操作性、实践性是它最主要的学科特点。只懂得了一些理论知识还不行,只有亲自动手,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学习到技术技能。有些学生虽然很聪明,课堂讲解一听就懂,也会操作,但是不勤于练习,懒于动手实践,也就不会遇到操作中的一些障碍,这样他的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肯定不高。教师的再细致耐心的讲解也比不上学生的动手操作,比如在学习Photoshop工具箱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时,只有让同学们练习使用各种工具,多操作,多实践,才能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才能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制作出精美的作品,一旦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也会提高。所以动手操作是学习计算机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

2.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看到与自己不同的理解,丰富认知,大胆创新。对于学生创造性的表现,要多激励赞赏。教师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引导和启发学生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启动他们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这一课的学习中,“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是学习的重点,我先让学生自己阅读和理解如何打开因特网、网址的填写和网页的浏览,然后再自己动手进行操作练习。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中必然会发现问题,然而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去思考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大家一起总结谁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好,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

3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入门的老师,学生会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中产生求知的欲望。而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源泉。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创造各种不同的情境,让学生产生愉悦感,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 自主学习 创新能力 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倡导“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强调数学教学要使每个学生的数学素质水平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自我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因此,教师需要解决知识的无限性与在校学习时间的有限性这个矛盾,使学生从“学会”上升为“会学”。正所谓“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基础

1、提高教学艺术,增强教师的亲和力

孔子说:“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人格力量和师表形象最容易让学生亲近、感染、和敬佩,亲近了就会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因此,作为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让学生有一种敬佩感,教师除了精心备课、设计教学流程外;还应注意教态的自然亲切、语言的精练与幽默、板书的简明工整等;同时还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感,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注重学生差异,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让学生开展讨论,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二、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关键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和原有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新知识纳入到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去的主动建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学中应遵循学生的就近发展区,创设适度的问题情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学习“50人生日相同的概率”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400人中有生日相同的两个人吗?”学生回答是肯定的;教师又提出问题:“300人中有生日相同的两个人吗?”学生回答很可能;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50人中有生日相同的两个人吗?”学生回答不太可能;但有人却说“两个人生日相同可能性很大,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感到很惊奇,产生了认知上的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改进教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类型,精心策划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适时变换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如讲七年级的“立方体的表面展开”一节时,我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正方体纸盒,再用剪刀沿棱剪开,展成平面,然后小组讨论能展成多少个不同的平面,并用竞赛方式激励学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这样,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学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钥匙

1、学会阅读。开始可以为学生编好阅读提纲,并指导学生“读一读、划一划”,掌握预习的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

2、小组讨论。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难以掌握的内容,应引导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去讲。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

3、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特别是在图形的折叠等内容时,更应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在“试验―观察―猜想―论证”中得出结论,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让学生明白实践操作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

4、总结和反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同时还应引导学生解题后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养成反思的习惯。

5、学会“复习”。给学生介绍复习的方法和技巧,注重当天的课后复习和经过一段时间后的系统复习。

四、自信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动力

1、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初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胜心,是一个需要肯定、褒扬,体验成功刺激的群体,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他们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因此,教师应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是有必要的。如在学习《图形的密铺》后,我进行几何图形设计大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感受自己胜利的喜悦,体会数学带来的成功,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历程,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结果、过程等作出积极的评价。我在教学中以鼓励为主,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等;在作业的错误地方下面划线,并批注引起学生注意。单元测试采用师评与自评,如果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可以申请“借分”,但必须“双倍偿还”;也可以申请补考,进行“延迟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既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又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并在学习中创新,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在合作与交流中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聋生;自主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2-0044-04

一、研究背景

自主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利用学习资源、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1]

随着知识传播的途径增多,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自主学习成为社会发展对人们的新要求。传统的聋生课堂教学,以“教师演示,聋生模仿”的模式为主,对聋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得不多,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局限于教学内容的多媒体展示。

本文从一线教师的视角出发,调查聋生自主学习的状况,并利用信息技术可视性、交互性的特点,发挥聋生 “以目代耳”的感知优势,引导聋生发挥其主体的作用,通过不断地自主学习来拓展知识与技能,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聋生自主学习状况的调查

1.调查设计

为了调查聋生自主学习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研究提供事实性依据,笔者采用问卷评测法和访谈法,编制了《聋生自主学习状况调查问卷》,并展开访谈。

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广东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在校聋生,共发出问卷83份,回收有效问卷67份,回收率为81%。问卷被试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访谈对象是该校6位从事聋生教学的教师,包括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包括计算机、服装、美工和动漫设计专业)和聋生班主任代表各1名。

2.调查结果

我们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 从聋生的内在动机、学习策略、元认知、信息处理、知识运用和交流协作六个维度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1)聋生缺乏内在学习动机,学习目标性不强

学习动机是影响自主学习的首要因素。学生只有“想学”、“愿意学”,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

聋生缺乏内在学习动机,学习的目标性不强,只有14.9%被调查的聋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13.4%的调查对象没有学习目标(见表2)。

访谈中,教师们反映:超过一半的聋生是因为父母要求而选择来中职学校读书,不知道为何而读书。聋生因为听力障碍、不符合其认知特点的教学模式和家庭教育等因素,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未能充分被调动,常有“不想学”、“被动学”或“懒得学”的现象。

(2)聋生的学习策略有待完善

掌握充足的学习策略并充分运用到学习中,是自主学习的重要保障。自主学习具有自主性,赋予了聋生在学习中选择的权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学习策略、学习地点和学习时间等。

但聋生对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归纳总结等学习策略的掌握并不理想, 14.9%被调查的聋生会在课前预习, 23.9%被调查聋生会在课后复结,11.9%的聋生能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提炼和小结。教师A说:“聋生的学习集中在课堂上,课前预习需要教师安排具体的任务,能够课后复结的聋生则更少。”

(3)聋生元认知能力较低,缺乏自我反思和调整

元认知指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监测以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元认知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调整等。[2]元认知能力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是自主学习独立性的重要体现。

聋生的元认知能力较低:

一是缺乏对学习过程的计划,14.9%被调查的聋生在学习前没有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见表3);

二是学习的自制力有待加强,学习受情绪影响较大,只有7.5%的聋生表示完全能忘记不愉快的情绪;

三是缺乏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和调整,40.3%的聋生会对自身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只有20.9%的聋生会自我反省,并做出调整。

(4)网络是聋生获取学习资源的重要途径

聋生的文字表达和理解能力较弱,他们对文献资料的依赖较少,只有16.2%被调查的聋生经常到图书馆借书看;17.9%被调查的聋生会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去查阅参考书。

另一方面,随着电脑、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聋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不断提升,网络成为聋生获取学习资源的重要来源,41.8%的聋生表示喜欢上网休闲(见图1),23.9%的聋生表示喜欢通过网络来学习,25.3%聋生在学习遇到困难时,会上网搜索相关资料。

(5)聋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强,但知识联系实际能力有待提高

聋生具有视觉和动觉上的学习优势,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58.2%的聋生表示喜欢动手操作(见表4);26.9%觉得自己的动手能力很强,28.4%觉得自己的动手能力较强;20.9%的聋生喜欢参加老师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

以计算机专业为例,聋生对上机操作题的掌握水平不低于甚至高于同年级的健听学生。但另一方面,聋生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B说:“学习了PHTOSHOP课程,很多健听同学喜欢运用所学制作个性化QQ头像,或合成明星合影,但聋生中却较少出现这样的例子。”

(6)聋生主动交流意识强,但缺乏探究精神

交流协作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主动交流互动获得知识,从而促进彼此的进步。聋生主动交流意识强,32.8%的聋生喜欢主动与同学交流(见表5);25.8%的聋生在学习中经常与同学交流、合作;20.9%的聋生在遇到学习难题时,会主动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教师们普遍反映:在课堂上,聋生发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比健听同学更积极主动。

聋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学习,43.8%被调查的聋生喜欢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课题讨论。但聋生缺乏探究精神,在讨论问题或寻求帮助时,34.3%的聋生希望能够直接被告之解决问题的方法,常常是“只究其然而不究其所以然”。

三、运用信息技术支撑聋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和坚持学。信息技术指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度量、传输、变换、处理、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3]它为聋生能学、想学、会学和坚持学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学习条件,是促进聋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1.实现学习内容形式的多样化,激发聋生“想学”

主观能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内因,聋生自己要学、自己想学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应用多媒体技术,一方面实现了学习内容的多样化,各种具有趣味性、贴近生活的图像或视频更能调动聋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激发聋生“想学”;

另外,学习内容呈现形式也实现了多样化,有文本、图像、操作视频、手语讲授和实践等,能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聋生的要求,调动聋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补偿聋生听力损失,为“能学”提供支撑

“能学”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聋生因为听觉上的损失,思维具有直观性和片面性的特点,抽象思维、语言能力相对较弱,这给其学习发展带来了障碍。但聋生的视觉补偿能力得到发展,具有较强的视觉表象能力。[4]

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呈现的直观化和形象化,能补偿聋生听力损失,发挥聋生的视觉优势,为“能学”提供支撑。

例如:应用动画技术和三维技术,可以立体动态地反映概念的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帮助聋生学习概念,进而促进其抽象思维的发展。

3.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化,引导聋生“会学”

“会学”是自主学习的重点和归宿。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享化,并具有强大的交互性。聋生有机会选择符合自身认知特点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变得更为主动,有利于聋生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引导聋生“会学”。

教师依托全国特殊教育资源库和各类自主学习网站,合理组织呈现文本教材、视频资源、远程在线教学资源、网络版CAI课件等,引导聋生运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是培养聋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4.实现学习反馈的实时化,督促聋生“坚持学”

“坚持学”是自主学习对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控的要求,是自主学习的难点。自主学习更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需要让聋生实时地看到自主学习的效果,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增强聋生的自我效能感。信息技术克服了传统的学习评价系统延时反馈的弊端,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实时地反馈学习效果,可以督促聋生及时地总结和调整学习,做到“坚持学”。

四、基于信息技术的聋生自主学习策略

1.以聋生为中心

自主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5]一方面,聋生在自主学习中,能够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选择学习策略,规划、执行、监控和评价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另一方面,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聋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基础上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引导聋生客观地认识自身的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

2.以教师为主导

构建聋生自主学习环境,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方面,教师从传统的知识教授者转变为自主学习的导航者。教师要依据聋生的身心特点,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信息,通过积极教育的影响,促进聋生自主学习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是自主学习环境的设计者,负责组织自主学习环境的构建,包括教学资源的整合、学习工具的提供、学习策略的引导和信息化学习平台的建设等。

3.构建开放性学习平台

自主学习倡导自我规划和组织学习,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环境、安排学习时间,打破了时间、空间等对学习活动的限制。

这要求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即学习资源需要不断维护、更新和扩展,且易于访问。如教师通过后台管理界面,就可以轻松实现教学资源的更新扩展;学生登录系统后,可以自定义和修改学习步调。

4.加强教学中的交互

基于信息技术的聋生自主学习要求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实现人机协作、师生协作和生生协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交互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教学方式上,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环境能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反馈,如交互式课堂练习和电子白板,能实时地对学生的练习效果给予指导或评价;二是运用信息技术为聋生自主学习中的交流、讨论和寻求帮助提供便利,如基于电子邮件、论坛、博客等交流平台。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3]李克东.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