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的背景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8: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经济的背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经济的背景

篇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数字媒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8-0032-02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人均收入的逐步提高提升,现阶段,我国人民,从经济的角度上讲,已经满足了基本的生产生活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和要求。这一要求在信息获取方面的体现就是,中国人民希望: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便捷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网络和计算机的出现。正好能够满足中国人民的这一生产生活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靠的数字媒体应运而生。数字媒体的出现,改变媒体行业的发展形势和发展方法,也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在计算机和网络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数字媒体如何跟随网络和计算机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中国媒体行业和中国人民普遍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

1计算机与网络背景

在谈及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对媒体行业的影响时。我们首先要对国内的通信网络有一个简单的初步认识。目前我国国内主要有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等网络。在2010年1月21日国务院的相关规定下。我国网络开始了三网融合的相关工作。所谓的三网融合指的就是以现有的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等主要网络为基础开始逐步的向数字化电视网,宽带通信网,等新的,服务能力更强的网络形式转变。三网融合的目的就是,为客户提供更强劲的语音通讯,图像和视频传输等多种综合项目。我国的三网融合不仅仅是服务项目上的整合和改革,更是一场技术的改革和革命。互联网的运营,传输电视节目,传输语音通信。等综合性业务的开展都是以三网融合为基础的。媒介和信息是数字媒介所包含的最主要的两个部分。数字媒体指的是通过二进制数的形式进行存储,传输,和处理信息的新的一种媒体形式。在数字媒体当中,所涉及的媒介就是指,数字媒体之中所涉及的二进制信息在存储,运输,和处理过程中所需要的硬件设备。从历史的角度上看。一场全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即将在中国电信,广电,互联网三个方面展开,这场革命的原因不仅仅是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是因为中国人民在,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之中的更强烈的需求。

网络融合将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比如当网络融合实现之后。普通百姓家中,一根网线就可以实现人们日常看电视,打电话上网等一系列需求。这将使得普通百姓家的生活无限的接近数字化。除了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外,网络融合和数字媒体的集成,还能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网络融合的过程中,由有是同一产业内不同环节的融合,这有利于形成新的服务性产业从而带动就业,创造更多的产业价值,网络融合还有助有助于带动上游的通信网络设备生产商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巨大的收益。网络融合之后。相关行业在开展数字化,双向化业务的过程中,也会带动下游的硬件设备的消费,为下游设备制造商带来可观的收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网络的融合将有助于网络信息的提供者和从事于数字媒体终端市场上的获得更大的利益。从目前网络融合的态势来看。国家是网络融合的推动者,我国政府推动网络融合的发展是有为了进一步发挥数字媒介的影响力,和网络通讯技术对于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的重大作用。从目前的网络融合和数字媒体整合的现状来看。先前从事于网络计算机以及数字媒体等行业的个人,企业,在融合和整合的过程中都获得了更大的利益。网络的融合和数字媒体的整合为许多新的产业的发展和形成创造了基本条件。结合当下的现状以及对于未来技术发展的预判,进行网络融合和数字媒体的整合,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这必将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的产业联盟,互动媒体产业联盟认为。国家应出台相关的措施,积极地鼓励大家勇于改革创新,为未来的,新媒体的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空间。同时,媒体行业之中,新媒体与新媒介应该加强相互的配合,共同提升服务能力,拓宽服务范围,为媒体行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机会。在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媒体产业应凭借技术发展带来的巨大优势,运用积极推动自身的改变,使媒体行业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民生。加速媒体产业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化。这里的新媒体主要指数字媒体和新媒介。数字媒体在文中已经有过相关的解释了,新媒介就是指网络融合之后形成的

篇2

关键词数字化背景 英语课堂 功能生态失衡 课堂重构

信息技术与英语现代化教改的融合,催生了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的现代化发展。然而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维持系统的各要素出现了异变,进而引发英语课堂生态系统出现演化促进功能的衰退、系统架构优化功能的退化、关系协调功能的降低、生态育人功能的弱化等一系列问题。在缺乏正确引导和及时调整的前提下,英语课堂生态系统当前无法满足新教改的要求,因此导致教师的课堂教改难以落到实处。

一、数字化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的四大功能

1.稳定的优化架构功能

英语课堂的生态基本架构,由课堂生态环境和课堂生态主体构成。课堂生态系统所依赖的营养架构,在遵从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传递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保持持续循环,如教师负责知识生产、学生负责消费知识、环境和教材在学生和教师中间充当媒介。

2.变动的调整关系功能

学生和教师作为英语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主体,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被英语课堂生态系统视为主要关切对象。由于师生关系是相互依存的、流动的,生态视野下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动态性调整,师生之间互动关系将呈现出新的特征。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的存在,以打破传统课堂中学生与教师之间二元对立模式为基础,着重强调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其承认师生在交互过程中须要进行情感交流,而对情感交流和互动沟通关系的调整正是英语课堂的主要功能之一。

3.自动循环的促进演化功能

英语课堂生态系统具有的社会生态性,决定其本身必须具有自动循环的能力。良好的教育方式、师生关系、学习资源以及具有正面促进意义的社会期待等,都可以促进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和自我创造。生态系统内外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主要来自教师和学生的自身生产,以及对学习资源的内部和外部转化。各类新知识和新能量的输入使得英语生态系统中产生智能流、信息流和驱动力。这也是系统内可以快速流通并促进师生健康成长、促进内外环境优化、催发系统自然演化和运行的重要动力,来自于外部环境的智能和知识,在被师生共同消化吸收后,将以服务于社会的方式,返还于社会生态系统中[1]。

4.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育人功能

英语课堂的基本目标为教学育人。其生态育人的功能主要有:一是生态主体和客体的共同成长,即师生在维持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的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二是生态主体的可持续发展和均衡发展。传统英语课堂仅以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水平的衡量标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提升要求被忽视。在英语课堂生态系统中,多样性共存和自由全面发展被视为学生培育的守则,可持续教学目标下,英语教师将会把培育学生的英语实践操作能力视为课堂教学准则,重视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三是育人方式科学、生态。传统英语课堂坚持词汇教学,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英语课堂生态系统更重视学生的活动体验和主观能动性,其认为打破教师的权威性,可促使学生自动学习、自行辨别和判断。

二、信息化影响下英语课堂生态系统功能的失衡

1.功能稳定性被打破,功能维持动力丧失

从营养结构上,英语课堂生态系统表现为外部环境的信息、能量、物质与系统进行相互交换、传递的过程,即以教学活动为基础,师生共同完成英语课堂生态系统内信息流通、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要求,以达成维护生态系统正常运行的目的。随着英语课堂生态观念的加强,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载体,多媒体和网络可以提供更为丰富的知识。教师也不再是唯一供应者,学生的自学和相互学习也使得原有的生态架构被打破。因此,原有的英语课堂生态因子之间自然呈现出新的变化,课堂生态架构也逐渐向共建型、架构型方向转化,此阶段英语课堂生态基本架构原有的稳定性被打破[2]。

现代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的构建,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存在基础。在其运作过程中,不可避免要考虑教师、教学模式、学生、教学管理、教材、教学内容、教室布局、教学评估等多方面相互之间的协调性。然而现代化英语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团队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学思想、对信息技术的掌控和应用能力等,尚未与现代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应用相匹配。在缺乏终身制学习和教育思想的前提下,很多英语教师甚至仅凭借主观意识和经验来设计课程,忽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需要,学生对教师^于依赖,缺乏自我构建知识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其无法满足现代英语课堂生态系统动态调节的需要[3]。

2.系统构成比重失调,沟通不顺,功能发挥受限

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改革中的融入,不仅导致课堂生态系统架构失衡,还引发了各个组分比重和交互关系的失调。英语课堂生态系统主要包含课堂生态主体和课堂生态环境两部分,课堂生态主体衍生出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而课堂生态环境包含课前(课堂自然环境、师生固有水平、信息媒体环境)、课中(师生关系、师生课堂态度)、课后(规章制度、课堂文化)三种生态环境。英语课堂生态中,以上各类组分相互交错,呈网状交互状态,如果师生在交互过程中可保障交流渠道、目标、方法、进程等的一致性,那么系统架构的稳定和系统功能的顺畅发挥就不会受限[4]。但是信息技术融入后,教师的首要目标是课堂改革,实施网络教学以发现现有课堂质量问题。但是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否改革与其关注点并不相关,学生更在意如何高效、快速地学会英语。信息化背景下,师生目标的不一致,也是课堂生态系统各项功能无法正常发挥的主因之一。

三、信息化语境下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的功能性重构

1.控制限制因子,创新教学观念

一是精准掌握因子动向,观察、分析、调控三动合一。控制限制英语课堂生态系统功能的限制因子,就需要精准掌控该系统各项生态因子发展的趋势。从控制论角度来看,教师企图控制学生的不良行为,就需要考虑其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和存在的可能空间,思考其不良行为出现的时机,以遏制其不良行为为目标,使用一些条件对其不良行为出现的几率进行弱化。但是在课堂生态系统运作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方只能从沟通渠道中提取彼此的思路、想法、建议,并观察彼此的行为,因此,教师和学生双方都需要养成不断分析和观察的习惯,在发现和预测因子后,使用条件和分析来调控并进行信息反馈,以判断限制和调控行为落实的效果。如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融合后,调控者借助分析和预测教师自身的素质不高、信息技术掌控能力弱、对学生的了解不足等所产生的负面性,并使用教育培训等手段来辅助教师完善自我,获得反馈信息,调整调控方式再次调控,一直到教师可以使用符合学生需要的方法和教学理念,与学生一起维持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的现阶段发展,本次调控目标才能真正达成[5]。

其二,优化教学侧重点,新旧配搭运行。在教学观念的调节方面还需要注意避开“五重五轻”现象,即重统一、轻个性,重接受、轻反思,重控制、轻自由,重知识、轻能力,重教育、轻学习。转变师本位思想为生本位,转变知识传授为培养能力,转变控制性学习为自由开放式学习,转变统一性学习为因材施教,转变接受性学习为自我教育式学习[6]。此五种教学理念变革并非表示转变前教学理念的不可用,新理念与原有理念之间并非对立,在一些课堂教学过程中,后者可作为前者的方法补充。

2.引导各组分协变,实施奖惩并行制度

一是主动干预课堂。信息化语境下,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的重构,必须进行主动干预,尝试引导各组分按照信息技术融入的步骤,逐步逐层的协调同步异变。英语课堂作为一个微观的教学生态系统,教师和学生是其中重要的生物成分。但课堂生态环境在信息技术融入该系统,并成为系统主导环境因子后,因受到系统之间各组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制约,信息技术未必在同时刻引领所有组分进行同步异变。

二是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应对。系统组分在课堂生态主体意识不足、管理机制尚不完善等原因的影响下,其同步协变的程度,有可能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比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调整不到位、教学新习惯尚未养成、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低下、知识更新缓慢、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足等。要引导各组分的同步协变,就必须随时观察各组分的发展动向和进程,根据具体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多效并举的解决相关问题。

三是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并加大师生的教育培训力度,这样可以辅助系统组织成分同步协变目标的落实。比如从制度和奖励范畴,给予积极开展并研究网络教学的英语教师以精神或物质奖励;对于尚未开展网络教学或并没有按照学校要求完成信息技术融入的教师,学校要与之谈话沟通、点名批评、甚至给予物质奖惩;对于不配合组织成分同步协变的学生,可调整评估方式引导其进行网络学习,并将学生学习的成效和时间,记录在学生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中。

3.规避花盆效应,设置分类分层课堂模式

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环境所滋生出的花盆效应,并没有因为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中的注入而有所缓解。所谓花盆效应,是指操作者对某项或某人所产生的依赖心态。比如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一些英语教师由于过度依靠多媒体课件和网络,使得一旦离开这两项工具,就无法顺利完成教学要求。一些学生对网络产生的依赖性,则表现为脱离网络就无法学习等。规避花盆效应就必须纠正英语教改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融入价值和作用。一方面充分享受现代化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教学便利,另一方面在关注英语教学课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尽量避免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和使用强迫性。比如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环境设计时,并非设备越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越好,适当适时适量地进行教学生态环境的筹备和建设,不断为学生创造出自我成长和适应环境的时机,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分类、分级、分层培训,是按照学生与当前学习风格、需求、水平、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异性而实施个性化、个体化英语教学的一种培养方式。此方式会带动教学方法、教师、教材、教程等多方面课堂生态因子配置的差异化调整。在分级的过程中,班级不同级别学生的数量、班级的大小、班级内的各项周长安排等都需要归纳到计量范畴中来。生态学最适密度原则表示,种族密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到种族群体的发展。英语课堂生态教学中,班容量过大会增加管理和活动组织难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班容量过小则不利于学生的相互学习。从师生交往和管理效率层面而言,传统课堂班级人数和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性,因此在分级分层时,可适当融入传统班级管理和学生分层方式。

4.保持活水效应,教学管控因境而变

信息语境下英语课堂生态功能的恢复,需要调整组织架构,优化组织环境,借助失衡系统自身的自组织能力,逐层逐步实现英语课堂生态的再平衡。考虑到自组织能力需要以失去平衡的开放系统为运作前提,为保障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失衡性,可尝试从外部环境系统持续输入信息或能量,使英语课堂教学生态系统始终处在动态运作的状态中,并经过一系列循环变化来完成平衡性调整的要求。保持课堂良好互动和课堂活水效应,是构建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的恢复机制及实现课堂生态再平衡、发挥英语课堂功能的重要手段。保持课堂的活水性,需要在教师层面督促和鼓励教师调整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评估方式,支持教师自主进行信息素养的提升和课堂角色的调整;在学生层面促使学生努力提升信息素质,调整学习习惯和风格,发掘自主学习潜力,不断完成自我优化,并配合教师进行师生关系的调整、班级学风的改进、课堂气氛的优化,以辅助进行英语课堂生态环境及功能的良好运作。

参考文献

[1] 刘信波.论大学英语课堂整体教学模式的建构――一个教育生态学的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3).

[2] 宋昊阳.英语课堂教学失衡的表现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2(3).

[3] 赵雨.自主学习模式下高职院校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3(1).

[4] 吕婷婷,王玉超.基于数字化资源平台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分析[J].中国外语,2013(4).

[5] 姚桂招,许敏.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小学英语课堂“失衡现象”调查[J].教学与管理,2013(33).

篇3

竞技游戏 妹子一样凶猛

“寂寞的男人打DOTA”这句话流行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也很好的说明游戏里女玩家物以稀为贵,那就更加不能妄想竞技游戏中女玩家的数量。但是《英雄联盟》女玩家比例竟然高达17:100。作为“撸友”,在上班的电梯里经常会有女同事用“亲,昨晚你撸了几次”跟你打招呼。

而这款MOBA游戏也造就了一大批大众所知道的LOL女性玩家,如小苍Mm,兜兜,一跃猫等,这些女玩家也吸引了更多的男玩家的喜爱。

这款游戏的设计很符合全民竞技的理念,有着不错的画面,可爱的人物设计以及更加合理的操作要求。所以对于女玩家上手和上心是很容易。在网吧,你会经常看见一位可爱的萝莉竟然反串雷霆咆哮杀入敌方阵型,然后连续击杀对方强力ADC的情景。女玩家的喜爱也更好的解放了男玩家的时间限制,毕竟大家一起玩才能更好的和谐生活。

《英雄联盟》赛事不间断

篇4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 自动化 信息技术

1 引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工业变革,它们代表了三个重要的工业革命时代,分别是蒸汽机时代、电气化时代以及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完善,人类正在经历着第四个重要时期,它是可以促进产业变革的智能化时代]。现如今,有很多人们指的关注的信息,其中最为重要的几个信息是:2011年由美国倡导的先进制造伙伴计划;2012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任期间提出了一个新颖的创新网络,这个网络用于建设国家的制造行业;2014年,德国的汉诺威举办了工业博览会,在会上,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智能化概念再一次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在2015年的5月18日,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口号。发达国家关于工业化改革的行动给了我们一个强烈的信息,那就是工业化改革即将迎来大的突破、大的技术变革,每个国家都想在制造业上有所突破、有所作为。面对此种情况,我国的高等教育即将面临新的挑战,培养高素质的自动化专业人才是被迫切需求的。

2 满足“中国制造2025”要求的自动化专业人才

2015年,在只能制造国际会议上,工信部苗圩部长提出“中国制造2015”的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实现智能制造就是要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以及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目前,在我国创新型与专业型人才较为短缺,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培养我国自己的自动化专业人才迫在眉睫。“中国制造2025”需求四个方面的自动化专业人才。

2.1 中国制造2025”的自动化信息技术需要人才

2025中国制造需要的是高端智能人才,智能人才者是信息技术的执行者,自动化的对设备、工程机械及技术参数进行数据重组。只能这些自动化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才标志着我国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实现。

2.2 需要人工智能技术人才

完善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去处理以及分析生产过程中的数据与信息。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如果遇到复杂繁琐,甚至是人类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人工智能技术就会凸显出它的自身优势。此种技术如果应用在制造业中必将促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2.3 需要软件类人才

智能化制造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从最初的产品开发、设计、外包、生产、最后到达交付环节,这些都有它的身影。智能化工厂的重要基础就是软件,优异的软件性能是决定制造业可否实现智能化的关键,软件性能的好坏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例如:操作接口是否人性化、运算平台连接是否有高的效率、云端运算是否为跨网络模式等等。

2.4 中国制造2025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人才

现阶段,网络技术已经在我国的各类自动化信息技术中广泛应用,在这种大环境下,制造业中的自动化技术将成为一项复合性的专业技术领域。传统的单一性专业人才已经不适合未来制造业的发展需求,未来制造业需要的是一专多精、多专多精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3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要想以“中国制造2025”对自动化技术提出的新要求为基准,培养出高素质的自动化专业人才,改革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势在必行的。首先我们要在培养模式的改革上达成共识,对需要改变的内容、需要革新的内容以及需要增加的内容,都应该深思熟虑,形成共识,最后付诸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完善改革后的内容。

最近几年,很多试点院校已经对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共同的特点有三个:

(1)使学生们拥有扎实的自动化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此开设了多门课程,例如:优化理论、自动控制、系统辨识、智能控制理论等等;

(2)加强学生掌握网络技术的能力。网络技术、控制系统仿真原理、嵌入式系统等课程被开设;

(3)具有针对性地补充学生们自动化技术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楼宇自动化、机器人技术等课程都应该被引入日常教学中。虽然这些方式对自动化人才专业的培养模式起到了一定的改革作用,但是并不能满足未来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因为这些改革项目改变的仅仅是基础知识的传授,缺少技术实践层面的改变,所以我们要对自动化专业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深入的探讨。

“中国制造2025”的出现对很多技术领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设计技术方面,国家提出在未来我国的先进设计技术要以绿色环保、智能化、协同性为发展目标。再比如,国家也提出了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应该被快速实现。在某些重点领域的试点单位,已经建立了智能化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等智能化技术已经得到了应用。面对未来更加快速的技术革新,当前我国高校的自动化专业培养模式还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去满足制造业新技术的要求。根据现有形势,应该调整教学内容,需要在日常的培养模式中加入智能感知技术、智能规划技术、集成电路原理、物联网技术以及虚拟化技术等等。

4 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知识的快速革新,在校期间,学生们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越来越多,只有通过合理的培养模式以及高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培养高素质自动化专业人才的目标。在我国近500所高校设有自动化专业,如果这些高校都可以找到适合本校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可以为“中国制造2025”输送更多自动化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16).

[2]余东华,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制造的技术创新路径和产业选择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15(04).

[3]黄群慧,贺俊.中国制造业的核心能力功能定位与发展鹇[J].中国工业经济,2015(06).

[4]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刘桂涛(1972-),男,湖北省云梦县人。硕士学位。现为湖北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控制与电气节能。

篇5

[关键词]数字技术;影像本体;接受心理;奇观

电影的发展历程是电影技术与电影艺术不断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前进历程,在浩瀚的电影发展史中,每一次电影技术的革新都为电影艺术带来了新鲜的元素和观念。伴随着历史的脚步,当电影艺术迎来了数字化背景下的虚拟现实技术,观众眼前的电影呈现了不同以往的形式与内容。数字影像技术导致了电影艺术的全面变革,在数字技术改变了电影艺术传统的制作方式的同时也对传统的电影美学理论――电影影像本体论提出了严肃的思考命题。安德烈・巴赞曾经严肃地提出了“电影是什么”的命题,而今天,数字影像技术将带领我们再次探讨电影到底是什么。

一、数字技术给电影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与科学技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亲密关系。“任何一部世界电影史,既是电影艺术发展史,同时也是电影技术发展史。”电影作为一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现代艺术门类,通过源源不断地吸收最新的科技成果,以充实和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和表现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电影艺术的发展,对电影语言的革新,甚至对电影美学观念的演变,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数字技术作为继声音、色彩之后的第三次电影技术革命,给电影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从一定意义上讲,数字技术的出现完全颠覆了传统电影的制作方式与美学观念,为世界电影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

1976年的影片《星球大战》成功地使用了由计算机控制的摄影运动控制系统,通过数字化处理将电影的影响展现在银幕上,开启了现代电影技术的新时期序幕。1989年摄制的电影《深渊》中出现了由计算机技术创造的水中生物形象,宣告数字电影影像时代的到来。直至2001年,电影《指环王》成功地采用了计算机智能动画技术,电影艺术迎来了数字时代的发展契机。“虚拟现实”这一新兴名词广泛应用于现代电影创作中。这种新的现实主义的电影影像特性是指“它在视觉表象上具有客观世界物质现实的外观,但实际上却是人工合成的。它是一个关于现实的全新版本,一个假的现实,一个虚拟的非现实。”由于数字技术为电影艺术带来了“虚拟现实主义”,在电影中,观众看到的影像不再是现实物质,影片中的人物、事物或景物的影像不再是摄影机拍摄出来的,而是由计算机生成或者数字影像的合成产物。这样,伴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对电影美学的重要理论――电影影像本体论势必产生重大的革命性改变,电影到底是什么?

二、巴赞与电影影像本体论

在电影发展史中,除却技术的革新如影随形,电影的每一步发展也都伴随着电影理论的鞭策与思考。其中,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的理论在世界电影艺术史上具有转折性的关键作用。继苏联蒙太奇理论的提出,巴赞的电影影像本体论成为世界电影理论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电影影像本体论从电影的技术特性出发,强调摄影影像与客观现实中的被摄物同一,把电影界定为一种“照相现实主义”的艺术,摄影机通过自身的运动和胶片的光化学反应捕捉住经验世界中物体的运动,在银幕上复制出运动物体的图像。同时,巴赞指出“摄影影像具有独特的形似范畴,这也就决定了它有别于绘画,而遵循自己的美学原则。”同时,巴赞在其本体论中,对于观众的心理分析从本体引申到了原始心理情结。他认为电影发明的心理学基础就是渴望再现完整现实的幻想,电影是人类追求逼真地复现现实的心理产物。木乃伊“情意结”迎合了人类心理的基本要求――与时间相抗衡。而总体来说,摄影比绘画的高级之处就在于“因为摄影不是像艺术那样去创造永恒,它只是给时间涂上香料,使时间免于自身的腐朽。”电影摄影不仅具有照相似的再现空间的功能,还可以同时记录时间,具有再现现实的时空性,因而电影的美学特性在于揭示真实,这种真实理所应当地包括视听真实与时空真实。

但是在21世纪的今天,数字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巴赞的电影影像本体论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开始出现了动摇与颠覆,电影银幕上呈现出来的光怪陆离的影像或者情节,都不再是通过电影摄影镜头拍摄而成的,观众沉溺于这些影像的心理初衷也不再是对于时间和空间的绝对向往。所以,电影影像本体论的这种动摇与颠覆不仅体现在影像本体论的物质基础上,同时还体现于影像真实的接受心理的重构中。

三、数字技术对影像本体论的冲击

(一)影像真实的物质本体改变

自1898年卢米埃尔兄弟的第一部电影短片开始,电影艺术便与“真实”紧密相随。由于电影摄影技术能够逼真地记录和复现客观世界,使得逼真性成为影视艺术基本且重要的美学特性。巴赞的影像本体论认为,电影就像指纹一样逼真地反映着现实,影像与现实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摄影与绘画不同,它的独特性在于其本质上的客观性……在原物体与它的再现物之间只有另一个实物发生作用,这真是破天荒第一次。外部世界的影像第一次按照严格的决定论自动生成,不需人加以干预、参与创造……一切艺术都是以人的参与为基础的,唯独在摄影中,我们有了不让人介入的特权。”

但数字技术下“虚拟现实”的介入,使得电影影像本体论的核心基础――物质现实变得土崩瓦解。无论是《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泰坦尼克号》中的冰河沉船,还是《玩具总动员》中的全三维动画,这些在电影银幕上所展现的一幕幕光怪陆离、远古未来的场景已不再是摄影机与被摄物体的同一,也不再是“物质现实的复原”,而是由数字技术制造出来的“影像真实”。而这些影像也由客观的物质现实通过人脑想象变身为计算机处理系统中的数字指令。

“随着数字技术对影像生成方式的革命性改变,影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摹本,而是在电脑与人脑的直接关联下有了自己的生命和动力。”电影创作者的丰富想象力即可为未来影像提供摹本。2007年的《我是传奇》中,孤身一人的救世英雄要时刻面对恐怖凶残的吃人魔鬼,寻找破解人类消亡的神秘解药。2008年的《水啸雾都》采用了三维数字技术为观众描绘了一幅未来时空内,地球环境恶化,洪水泛滥给英国市民带来的恐慌与灾难。这些影像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物质本体的,而是人类自身创造的思维方式带来的产物。电影也不再需要把任何一种客观存在的实体摆放于镜头之前来力求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真实存在的物质本体。现实与影像之间的对应关系瓦解后,关于影像本体论的理论基点便被动摇和改变了。尽管巴赞在后期 也意识到电影作为一门艺术不可能实现对客观现实的完整再现,因此他又提出了“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的观点。在这一观点中,巴赞力图说明电影虽然不可能完全等同与实现,但应该不断地向现实靠拢。然而这种以物质现实为主要基础的“渐近线”理论也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演进而备受挑战。

数字化影像产物的不断涌现,让我们看到了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摹本的“真实再现”,影像的物质本体没有真实的依托,但是,电影却好像更加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了。这说明,在电影影像真实的接受过程中,观众的心理发生了巨大的重构。

(二)影像真实的接受心理重构

巴赞认为,电影产生的心理基础在于人类内心固有的“木乃伊”情结,人类内心要求镜头保留时间的真实与空间的真实。巴赞提出用长镜头摄影与景深镜头来取代和对抗传统的蒙太奇手法。我们可以看出,巴赞的影像本体论主要来源于一种心理的真实,或者说主要是一种感知的真实。“我们用现实的幻想取代了客观现实……这是一种必然性的幻想,但是,它会很快使人迷惑,失去对现实本身的知觉,在观众的脑海中,真实的现实与它在电影中的表象合二为一。”但是数字技术的进步引发了数字电影的兴起与蓬勃,数字电影为我们带来的游戏心态,是对视听奇观的享受而不是对银幕现实的认同。观众明知眼前的星球战役、自然灾难等种种奇观是虚拟生成,却还是乐于沉迷其中,啧啧称赞。这就说明,数字时代不仅造就了新的电影语言表达方式,同时也造就了一批从未有过的数字时代的观众。而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发现观众接受心理的改变对影像本体论的心理基础也造成了巨大的重构,即对现实理念的重构。

数字技术制造出来的数字影像,可以做到与原型分毫不差,许多从未企及的图景可以表现为可视形象。有专家学者为这些可视现象重新命名为电影奇观,他们认为电影奇观是指非同一般的具有强烈视觉吸引力的影像和画面,或是借助各种高科技电影手段创造出来的奇幻影像和画面。数字影像充实了抽象世界的框架,使抽象的变为具体的,使意念的变为现实的。不止如此,数字影像还以极为形象的形式虚拟出一些不复存在于现实的场景。我们不禁感叹:数字影像的确使我们“看”到了更多的真实,它增加了我们对真实的把握,又削弱了我们对真实的不懈苛求。虚拟真实就是对利用计算机去模拟人类的感觉世界,同时对感官与神经进行刺激。从受众美学的角度分析,数字电影技术所营造的视听奇观符合观众对视听效果的需求,观众的审美需求是电影创作者自然地选择了数字技术,数字技术也相应地刺激了观众对视听效果更高层次的要求。

篇6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这种新型的网络购物方式,据调查了解,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具备开展国际电子商务的背景特点,电子商务在中国已经发展了近十几年的时间,并逐渐开始走向成熟,在当前的互联网发展时期,用户就是商贸发展的核心资源,电子商务在中国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电子商务的重要性研究

    电子商务是通过网络通信技术进行物品交换和资金转账的一种新型的商务模式。电子商务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和互联网在各行各业大范围普及的产物,它向人们显示了巨大的优势和生命力。通过电子商务可以降低商品的生产成本,企业也能为客户提供迅速、便捷的服务,同时科学有效的减少商品的流通环节,并可以迅速的了解消费者的动态。电子商务对IT、金融以及物流业地发展也会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电子商务不但促进了很多新兴产业的发展,也直接导致了电子服务行业的蓬勃兴起,随着政府、企业和个人对电子商务的依赖性逐渐增强,在信息技术的外包服务、业务流程的外包服务以及电子商务的交易服务等方面逐渐涌现出很多的电子商务服务商,他们主要是通过提供相应的服务和产品,来满足政府、企业以及个人在不同领域的电子商务服务需求。

    我国当前的信息产业发展异常迅猛,而且电子商务是其中的重点内容。对于大多数的企业来说,电子商务成为了企业有效运转的新型模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新机遇。电子商务给企业带了其全新的运作模式,有效的增强了企业之间的合作,同时改善了企业之间的竞争策略。企业经营的重心从最初的注重固定资产发展到注重技术、资金再到今天的注重人力资源,既是受到了市场大环境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而电子商务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深度发展上的一种经营创新和实践,它主要的优势表现在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产生的高效、准确与价值的提升上。

    二、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子商务平台中的应用现状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电子商务平台中的应用原理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以及走向成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和硬件支持,为电子商务在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因为电子商务贸易使用的是电子付款,买方与卖方一旦可以达成共识,对商品的买卖活动作出确认,就可以进行付款交易,买方可以根据物流发货记录确认是否是自己订购的商品,如果不是,可以进行退货或者是换货处理。

    (二)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缺陷

    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使得我国的网民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这就为电子商务在中国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发展环境,相对于一些电子商务起步比较早的国家来说,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还并不成熟,但是实践证明,我国在电子商务发展方面所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促进了其自身的发展速度,但是也不难看出,电子商务自身所具备的一些问题也使得在我国的顺利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网络交易安全实现存在着诸多困难,许多个人或企业的信息有可能通过网络暴漏出去,还有网络上的安全管理法律不强,对于一些信息盗取的犯罪行为的惩罚制度没有更好的突破,也就不能真正带动电子商务的进步。

    这是网络风险,在现实中还有网络与快递公司的合作风险,因为电子商务运行中的商品是需要通过快递公司来送货上门的,所以如果网络中的信息正确,快递公司的信息不正确,也不能准确地将货物运送到家,所以这不能不说是电子商务的一大缺陷。

    三、电子商务中的电子信息技术的提升应用

    (一)企业电子商务创新技术运行研究

    要求企业不断捕捉更多的创新技术进行运用,并且在高科技的帮助下,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将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进行自我改革创新,把握较好的创新技术的实施,使更多的技术能够不断地通过经营来得到提升。

    进行电子商务营销,就需要将快递的效率与安全稳定进行提升,在进行与快递签订合同过程中,严格把握住精准的投递效果,使更多的快递渠道能够呈现出来,将快递与网络营销进行灵活的结合,将其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改变,将快速精准的力度不断进行渗透。将网络中客户的信息与现实中的快递公司的信息进行严格的对照,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偏颇 ,在货物到门之后,还要有一个重要的电子信息来进行核对,这一方面需要客户与卖家进行双方面的完美协调。 (二)云计算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传统的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数据保护方面容易受到攻击,使电子商务的交易信息数据被破坏、更改、丢失、泄露,杀毒软件不能有效监控这些病毒技术。有了云计算的帮助,中小企业开展电

    子商务时,信息数据就有了保障,云计算把数据进行分布式的存储,别人不知道哪片云里有存储的目的信息。云计算的服务商还会对信息数据进行统一的分配、管理,进行实时的安全监测,一旦发现问题会及时有效处理,然后将信息数据转移,保持信息的完整安全性。

    在我国中小企业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电子商务网络建设上,还需加强城市宽带建设,使消费者和企业同步进行。让用户可以有更多的网络选择,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加快骨干网络的建设,解决我国中小企业骨干网络的互联,使网络资源优势互补、利用充分。通过企业信息化基础的加强建设,增加中小企业的“云计算”信息数据意识。

    总结:

    对电子商务中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必须了解当下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将其中存在的各项问题都总结清楚,尤其是对其中的信息安全保护能力的提升做好准备,将“云技术”应用与其中,可以帮助我们在相关的电子商务交流技术与发展中获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迟丽华.完善中国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陈力行.我国电子商务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12期

    [3]段世佳.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消费导刊;2008年15期

篇7

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活动中地位非凡,不过不少初中英语教师的阅读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往往采用固定的“阅读?D分析?D阅读”模式,极易导致学生产生疲倦感,而且教学过程机械沉闷,教学效果不佳。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教师可以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以此提升教学质量。

一、创设特殊的教学情境

在数字化时代的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特殊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置身于阅读材料中,犹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和体验阅读内容,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学习英语知识。在具体的初中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与阅读材料相似,或较为真实的特殊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认知,并且激发他们参与英语知识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让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英语知识中感到到学习的乐趣。另外,多媒体技术可以同步展示图片、声音、视频和动画等信息,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到教学情境中,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注意力,迅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同时,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在情境中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主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或者是一起合作探究与分析问题,从而进入到最佳的英语知识学习状态。

二、增加阅读教学的互动

在数字化时代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内容的丰富性、随地性以及交流的随时性,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互动型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以此激发和解放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在互动过程中,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促使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英语知识的乐趣与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温暖,并且一起克服困难,共同学习。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主要优势在于以互联网为依托,开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学习资源比较丰富,并且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针对英语阅读学习内容进行互动,以此提升学习效率。另外,互动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交流的过程,可以增加彼此间的了解,使英语学习氛围和谐平等、轻松愉悦,让学生放松心情学习英语知识。

三、开展合作型阅读教学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开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运用合作型阅读教学模式,根据班内学生的男女性别、性格特点、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等综合因素,把他们分为多个阅读学习小组,以网络环境为依托,把学生们的电子终端学习设备互联,使他们处在一个轻松融洽、和谐平等的英语知识学习氛围中。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交流,利用网络渠道的优势以及提供的服务,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帮助学习能力一般者和较差者,从而达到以强带弱的学习效果。针对英语阅读内容,学生一起营造一个共同分享、共同交流和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合作学习英语知识的优势。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英语阅读资料来说,学生独立学习起来较为困难,运用合作型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让他??合作探究学习,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构建一个合作学习平台,共同分析和探讨阅读材料,解决问题,克服困难。

篇8

[关键词]数字化 高校 会计内部控制

数字化背景下的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的简称,是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实现报帐、记帐、算帐、查帐以及部分需由人工完成的对会计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判断乃至提供决策的过程。它的出现,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数据高度共享、检索查询速度快捷、编制报表简单、数据分析准确等特点,核算手段和财务管理决策的现代化使收集、整理、传输、反馈的会计信息更准确、更及时,提高了会计分析决策能力,为管理者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更好地实现其参与管理、决策的职能。

一、高校会计发展的数字化趋势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高校会计实行了电算化改革,从单机版会计核算软件发展到了目前的网络版会计核算软件,并逐步应用成熟。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它能够帮助学校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远程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远程处理,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改变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方式,使学校会计核算工作走上无纸化的阶段。具体体现为:报账网络化、智能化;信息规范更加严格详尽;会计信息存储以电子凭证为主;灵活提供多元化信息。

二、数字化背景下的高校会计内部控制的特点

(一)内部控制环境发生了变化

1、数字化会计改变了会计核算的环境

学校采用数字化会计系统处理会计和财务数据后,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从原来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组成,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这使传统会计系统中某些职权分工、相互牵制的控制失效,因此,要保证学校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系统对学校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和可靠,学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

2、内部控制由单一的制度控制转变为程序控制和制度控制并存

手工操作下的一些内部控制,如编制科目、凭证汇总表,总账、明细账的核对,在网络会计中其控制作用被逐步或全部削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性,其部分内部控制功能在会计网络化后由单机转移到网络内,如凭证录入、审核等功能。因此,内部控制也由单一的制度控制转变为程序控制和制度控制并存。

3、数字化会计系统改变了会计凭证的形式

在数字化会计系统中,会计和财务的业务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类会计凭证和报表的生成方式、会计信息的储存方式和储存媒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变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了。因此,网络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与手工会计系统以及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有着很大的不同,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网络)控制为主。

(二)内部控制的内容也更为广泛

在电算化方式下,内部控制的内容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内容又有了更多的增加。

1、系统开发与作用控制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项目一般投资金额比较大,对现有计算机会计系统的任何改动都可能危及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因此必须得到授权和领导认可。除此之外还应有:符合标准和规范、人员培训、系统转换、程序修改控制等。

2、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

目前,学校在会计电算化进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数据的安全保密性差,这也正是学校内控制度中最薄弱的环节。会计电算化中数据的安全受到的威胁主要有:不可控制的自然灾害;非预期的、不正常的程序结束操作造成的故障;存储数据的辅助介质(如磁盘)部分或全部遭到破坏;用户非法读取、执行、修改、删除、扩充和迁移各种数据、索引、模式、子模式和程序等,从而使数据遭到破坏、篡改或泄露;使用、维护人员的错误或疏忽;利用计算机舞弊和犯罪;计算机病毒侵入等。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是指采用各种方法保护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以防止数据泄密、更改或破坏,主要包括:实体安全控制、硬件安全控制、软件安全控制、网络安全控制和病毒的防范与控制等。

3、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人员职能控制

会计电算化所要求的完善的人员职能控制制度就是适当分工,明确规定每个岗位的职责,以防止对处理过程的不适当干预。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包括基本工作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前者有会计主管、出纳,后者有系统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帐、系统维护、审查和数据分析、档案管理、软件开发等。学校应将系统分析、程序设计、计算机操作、数据输入、文件程序管理等职务予以分离,系统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这三种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互不兼任,以减少利用计算机舞弊的可能性。

4、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操作控制

操作控制包括对经济业务发生控制、数据输入控制、数据通讯控制、数据处理控制、数据输出控制和数据储存控制等。以此确保原始数据操作的准确性,严格控制操作人员的权限,避免会计档案无纸化和电脑操作无形化带来的风险。

三、加强数字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

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中指出:“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要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所以,加强网络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是进一步提升网络会计优势的基础,更是学校在新形势下能够顺利开展并实施网络会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建立全面、规范的会计基础管理制度

在网络会计的新形势下,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网络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网络安全级别是否达到要求,人机互控是否真正落实,这是网络会计内控起到作用的重要保证。特别是要加强系统内部规章制度的建设,在网络会计系统中,财务数据处理易于篡改而不易留下痕迹。健全的管理制度、职能分割制度、授权的控制制度、人机互控制度等都是保证财务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

(二)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控制

职责分工首先是将电算化部门与用户部门的职责相分离。会计核算软件正式投入使用后,必须对财务部门的人员结构作出相应调整,分设操作与监控两个岗位,除了设置数据库管理人员、会计数据采集人员、数据审核人员外,还应设立专门的网络监管人员。操作密码设置必须健全,达到合理分工、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或违法行为,防止出现意外。如规定系统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不能兼任系统操作员和管理人员等。

(三)加强系统与网络的安全控制,严格系统操作环境管理

加强系统安全控制主要应从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擅自动用系统各种资源。保护程序和数据的安全,减少因外界因素导致计算机故障等方面入手。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1)订立内部操作制度,禁止非电脑操作人员操作财务专用电脑;(2)设置操作权限限制;(3)操作人员身份的密码控制,规定交接班手续和登记运行日志;(4)数据存储和处理相隔离,严格控制系统软件的安装与修改,对系统软件进行定期的预防性检查,系统被破坏时,要求系统软件具备紧急响应、强制备份、快速重构和快速恢复的功能。

网络安全指标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针对这些方面,可采用一些安全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备份及机器的使用规范,u盘专用及防病毒感染,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认证技术等。

(四)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会计信息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财务管理活动的科学性和其他要素(系统资源、资金、财产物资)的安全,是网络会计安全的核心,是会计监督的安全保障。因而,应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随着存储介质的改变,对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同时,对会计档案的概念也就有所发展。在会计电算化情况下,除了打印输出的账、证、表以外,整个系统开发形成的全套文档资料都属于会计档案的范畴。另外,对存有会计数据的有关介质也应妥善保管。如规定存有会计数据的载体应存放在防潮防磁的容器内等。还应科学规定会计档案的有关权限,如规定查询以前年度的会计档案应经有关人员批准等。应保证会计档案安全与完整的措施,如规定用计算机打印出的账簿应按全文档案的有关规定装订成册等。

(五)操作程序控制制度化

为了保证信息处理质量,减少产生差错和事故的概率,应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操作规程主要指计算机业务处理过程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具体要求,包括各种操作命令、各种设备的使用说明以及非常情况的处理等。其内容主要包括:

(1)各种录入的数据均需经过严格的审批并具有完整、真实的原始凭证;(2)数据录入员对输入数据有疑问,应及时核对,不能擅自修改;(3)发生输入内容有误的,需按系统提供的功能加以改正,如编制补充登记或负数冲正的凭证加以改正;(4)开机后,操作人员不能擅自离开工作现场;(5)要做好日备份数据,同时还要有周备份、月备份。当然,这些制度还必须随着学校发展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完善。只有通过完备详尽的制度才能减少错误的发生,从源头上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六)安全控制

会计人员应该确定是否制订了有关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文件、数据传送、输入和输出资料以及人员的安全规定。应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将黑客等非法访问者挡在内部网之外,从而起到对内部信息的保护作用。目前在实际应用中,金融系统、大型国企均有自己的专网,例如某些学校规定,除特殊岗位(如涉税岗位)外,一律禁止上外网(互联网),财务部门的涉税计算机需要联接外网必须做到专机专用,同时必须通过技术手段与内网隔离,财务处理软件中也专门设计了虚拟服务器,起到了一定的安全防范作用。

(七)提高及加强网络会计安全的软、硬实力

所谓软实力是指应不断提高内部会计人员的素质,特别是要组织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方面培训,如黑客攻击防范与端口扫描;蠕虫、邮件、u盘病毒剖析及防范策略等。

所谓硬实力是指要不断加强设备安全硬件的技术投入及建设使用,提倡和鼓励使用经国家相关部门指定或认可的网络安全设备。在网络会计系统中,计算机的硬件选配必须能适应现实工作和未来网络扩充的需要。计算机必须具有安全预警系统,即实时寻找具有网络攻击特征和违反网络安全策略的数据流,阻断非法的网络连接,对事件涉及的主机还要进一步跟踪,形成一种漏洞检测与实时监控相结合的可持续改进的模式。

(八)加大内部审计的力度

篇9

关键词:数字化;云视觉;传媒企业;形象设计

近年来,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其应用已经逐渐渗到各行各业当中去。用户对于电视、广播、传媒、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使用不断增加,呈现依赖性。由此促进了数字技术和数字媒体的出现和发展。纵观当下,数码图形广泛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尤其是现代艺术设计中也逐渐呈现出数字化趋势,促进了数字化背景下云视觉传媒企业形象设计的应用。可是说数字化企业形象设计是数字化信息技术和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结果的产物。企业如何利用数字化时代中的种种优势,涉及自身个性鲜明又独具特点的企业形象,对于企业的文化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将从当前我们数字化背景下云视觉传媒企业形象设计的现状、数字化信息时代的背景资料、企业形象设计内涵以及数字化背景下云视觉传媒企业形象设计的满足条件、设计内容以及所遵循的原则做出阐述。现报告如下。

1当前我国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形象设计现状

网络时代的到来,促使了数字化信息技术在我国网络、视频、电影、动画、新媒体艺术等方面的应用的发展和普及,尤其是数字化艺术设计在企业形象设计领域逐渐得到重视。―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的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传播和共享,对于企业而言,增加了同行业竞争力,促使企业迫切追求企业形象个性化和鲜明化的传播,如何设计深入人心的企业形象,成为企业形象设计领域的热门行业,一些设计师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巧妙地融合现代艺术设计,扩展了企业形象设计的发展。但是将数字化信息技术和现代艺术设计利用到商业运作中,缺乏规范性以及原则性,具有片面性和功利性,使得数字化背景下的企业形象设计呈现出滥用或者单一的局面,其结果必将大大削弱企业形象的规范性和独特性。另一方面,由于数字化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数码、图形、声音和新媒体艺术信息量大且新颖,一定程度上了冲击了我国的传统艺术设计,一些企业形象的设计过程中,呈现表面性,排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没有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进行合理的运用和管理,缺乏视觉强度性和规范原则性。

2企业形象设计(CI)概述

企业形象设计又称CI设计(Corporate Identity),是企业哲学、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集中表现。包含企业的视觉、行为、经营理念、文化素质、经营方针、产品开发、商品流通等有关企业经营的所有因素。

企业往往利用视觉性的信息来树立自己企业的品牌形象,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原先类似于广告牌、产品商标等传统企业形象、多呈现出信息单一分散、不够系统化和整体化。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也带动了视觉艺术、声音艺术和图形艺术的发展,极大的丰富了设计的媒介和元素,使得企业形象的设计工作通过统一传播意志下的策划、创意与设计,物化、浓缩等最后成为具有视觉性、统一性、独特性、认知性的“企业形象视觉识别体系。

3数字化背景下的云视觉传媒企业形象设计

3.1数字化背景下的云视觉传媒企业形象设计的条件

传统艺术创作背景下的企业形象设计往往依靠画笔、颜料以及纸张等,而数字化背景下的云视觉传媒企业形象设计所需要的创作造型和表现手段依赖于计算机技术所生成的画笔、纸、颜料等,同时需要依靠计算机硬盘、网络等软硬件信息的支撑,并且完成的创作作品也需要以电子材料的形式在设计师和企业之间进行沟通和传播。所以说数字化背景下的云视觉企业形象设计所需要的条件依赖计算机、绘图软件以及网络等等,这也体现了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形象设计与传统艺术背景下的艺术创作的不同和先进之处。

3.2数字化背景下的云视觉传媒企业形象设计内容

数字化背景下的云视觉传媒企业形象设计内容,通俗点来说,包括两个设计方面,一是企业形象基础设计,二是企业形象应用设计。首先,企业形象基础设计方面。随着数字化信息的发展,一些数字化传媒媒介和传播载体应用而生,如电视、电脑、LED霓虹灯、互联网等。这些数字化的传播媒介和载体是动态的,设计师在对企业形象设计的过程中,通过计算机上的绘图软件,选择标准化的设计字体和形象设计色彩,使其随着计算机的数字变化而自动生成或者改变,非常容易吸引大众的眼球,对于企业形象的传播非常有利。另外,企业形象应用设计方面。设计师在对企业形象设计的过程中,多考虑企业形象的实用性和宣传性,那么设计一种图文与声像结合的多媒体企业形象宣传名片,在企业利用数字化传播媒介进行经营活动的情况下,则更有效的对企业进行宣传,不同于传统的纸张性质的企业名片,电子名片则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便捷,且有利于提高企业知名度。

3.3数字化背景下的云视觉传媒企业形象设计所遵循的原则

数字技术完美应用于企业形象设计中是现代数字化企业形象设计的核心价值体现。企业通过建立自己数字化形象来宣传自己,而用户通过数字媒体的途径获取企业信息。在数字化背景下的云视觉传媒企业形象设计应该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不能违背现在艺术创作和企业发展的规律,在传统艺术创作的基础上,针对企业自身的形象特征展开设计,保证科学性和规范性。在具体的企业形象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企业形象设计主题具有鲜明性、企业形象设计内容与设计形象相统一、企业形象基础设计和应用实践设计相对应、保证企业形象设计具有整体性。只有遵循数字化背景下的云视觉传媒企业形象设计原则,才能够用鲜明的设计风格和强烈的视觉吸引力达到突出主题,明确信息,推动数字化企业形象的有效传播,确保企业形象设计与传播的完整性。

篇10

关键字:智能电网;自动化;发展现状

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控制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以及新的一次与二次设备(非线性优化镇定器、滤波器)等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使用,现代电力系统日趋智能化。信息传输方式单一、实时性差的点对点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智能电网快速响应的机制。并且通过信息技术、自动控制设备的应用,电网不同环节对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响应的迅速性得到满足,同时,继电保护、故障诊断、自动切换等电网保护设备的可靠性和维护的效率也得到很大的提高。采用不同的算法和控制策略实现电力系统信息化处理将成为智能电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1 自动化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智能电网的发展使电力系统的信息量急剧的增加,传统的控制策略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电网技术的要求。采用自动化技术,实现信息处理的自动化,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对克服电网智能化发展的瓶颈具有重要的作用。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信息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通信技术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个高速的信息通道,建立一个双向的数据传输网络系统。这个通道具有双向、实时、高速的特点,是智能电网实现的基础。电力系统通信线路的建立,能够为电力系统的自我监测和校正提供网络支持,应用信息自动化技术,提高智能电网的自愈功能。通信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实现电网各种扰动的监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功率补偿,智能分配电能,避免电力事故的发生。如图1所示,智能电网中,信息传输和存储的模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开放的通信系统,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推进产业标准化发展,方便各种设备的开发和维护升级;二是采用自动化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存储,提高智能的信息收集、处理的能力。

1.2 自动化测量设备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智能电网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光电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发展而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基于嵌入式微处理器的自动化设备不仅能够实现对电网能源运输的阻塞情况、各区域的用电状况等内容的实时监测和控制,而且能够满足数字信号与电力系统电压、电流等采集数据的相互传输的需求,使得电力系统生产自动化、调度自动化水平及程度越来越高,设备也越来越先进。此外,自动化测量设备还具有计算电费的功能,可以实现信息的采集和传输。采集的数据通过信息传输通道被传输到信息存储中心,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

1.3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自动化控制技术是电网电能调整和控制的基础,依靠通讯系统和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数据监测,控制、调整电网的运行状况,而且能够快速诊断系统故障,并快速制定出相关决策,对于确保电能的安全、持续输送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方法就是专家决策法,系统通过对电网正常参数的对比,如果某些参数出现异常,系统会向设备发送控制信号,进行自动调整。专家系统控制如图2所示。

1.4 自动化支持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自动化支持系统是用工作人员能够看明白的语言将电力系统的一些数据表示出来,用于工作人员进行工作记录和总结。这些信息的转换依赖于自动化信息采集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自动化支持系统具有操作简单、可视性强、运行效率高的特点,有效的提高了整个电力系统的监管水平。自动化支持技术建立经验库,对数据采集系统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并通过推论,输出处理方案,并通过自动化系统,准确的执行处理方案。通过制度化支持系统,智能电网的应急处理能力,系统可分析性都得到很大的提高。目前,智能电网已经具备了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为电力系统的决策层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自动化技术在智能电网发展趋势

自动化技术与电力系统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其应用前景十分的广泛。我国电力自动化技术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下面将简要的介绍几种自动化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2.1 自动化与信息化提升电网设备监测

在电网设备状态监测系统中,基于标准化的电网模型和实时运行数据,可以对电力设备、变电站和电网的当前运行状态进行监测、风险评估、故障诊断及控制。电力设备和电网的未来运行状态,则须根据各种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在专有系统或基础平台支持下利用状态评价、故障诊断及趋势预测技术分析。

在公共信息模型(CIM)和统一公共信息模型(UCIM)的基础上,扩展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相关信息的抽象描述,并以子集(Profile)形式提取,可以为建立输变电设备状态信息的采集、标准化管理及访问系统提供支持。综合来看,未来信息化自动化的发展需要涵盖以下数据:①逻辑电网模型,即以电网设备功能角度抽象描述的电网及电网设备连接模型;②电网运行数据,如设备运行电压、经由设备输送、消耗的电能等;③设备状态监测数据,即表征输变电设备自身状态的电气类状态及化学类状态数据。

2.2 自动化变电站控制系统

自动化变电站控制系统是以组成全所的各控制单元智能化为基础,加上相互之间的通信联络,构成的全所二次控制整体自动化系统。具有以下的功能:各保护功能完整、独立,并以智能化手段实现;控制系统的功能齐备、可靠,人机界面可操作性强,使用计算机集成控制系统;能将全所实时监测的数据准确可靠地传输至相应的SCADA系统等功能。随着集成电路、微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高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机保护、微机监控装置被广泛采用并不断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也从传统的单项自动化向综合自动化方向过渡,其体系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性能和功能以及可靠性等也不断提高。当前“变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是以信息挖掘和信息交叉为基础的,将变电站中的微机保护、微机监控等装置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集成为一体化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使电力系统具有状态监测、事故预防等处理功能。

2.3 自动化与智能化融合,提升调度可视化

可视化技术融合了计算机的图形学、图像处理、数据管理等诸多分支,可视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正确理解数据或电网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融合,不仅提高了电网的处理能力,而且可以实现电网的智能化,使电网具备很好的调度功能。两者的融合主要可以实现以下功能:实现电网实时数据的收集;利用动态三维图像对有功、无功功率备用的实时信息进行形象表达;可视化图形的Web;对历史数据的回放、重演、评估;对关键线路低频震荡模式动态阈值可视化监测等。

2.4 配电自动化推出智能电网配电新方案

智能电网的要求是实现适应性故障处理、分布式电源接入、可靠性供电质量。这些要求都必须要对现有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改造升级。配电自动化充分考虑了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用户定制、智能需求管理等多个方面,有效的提高了电网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减小了故障停电的区域和时间,甚至可以实现配电网故障的自愈合。配电自动化技术是在现有配电网络基础上,通过自动控制技术,实现配电网重构建,从而实现电网的智能化管理。配电自动化不仅需要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决策信息的支持,还要求电网控制能力延伸至用户室内,从而增强控制中心对电网的控制能力。AMI对配电网的工作状态进行研究,通过状态评估、快速模拟仿真、最优化处理等,实现智能电网快速适应故障,大大缩短了恢复供电所需要的时间。为了满足上述任务,继电保护、供电恢复、故障隔离、安全控制等系统必须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彼此协调合作,各司其职,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的处理。配电自动化的应用为新型配电方案的设计奠定的技术基础,通过模拟风险评估、优化和自愈控制,实现改善电网安全性、可靠性,提升运行效率的目的。目前,网络重构、电压和无功补偿、故障自动定位和修复等解决方案已经逐渐成熟,未来将从根本上改变电网的配电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