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政策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8: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教育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部,面积945 08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约4 318.8万人,当年小学招生人数约为138.4万人,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该国小学教育管理政策自民族独立以来历经改革,逐步适应并促进了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着重梳理自坦桑尼亚独立以来的小学教育管理政策演变,探寻坦桑尼亚政府小学教育管理政策制定与改革的经验启示,以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小学教育管理政策的改革与探索提供借鉴。
一、坦桑尼亚小学教育管理政策之演变
自取得民族独立以来,坦桑尼亚小学教育管理政策经历了前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时期和后社会主义时期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坦桑尼亚小学教育管理政策分别基于民族、国家、市场加以制定和完善,实现了该国小学教育在独立后50年内的曲折发展与进步。
1.前社会主义时期的小学教育管理政策(1961~1966年)
坦桑尼亚前社会主义时期的小学教育管理政策紧紧围绕如何发扬“民族性”而制定,以期建立适合本国独立发展的小学教育管理体制。其政策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坦桑尼亚教育与文化部(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在1962年1月1日颁布了《教育法》(Education Act,1962),免除并取代了殖民时期的教育条例,整合了全国小学教育管理体制,教学大纲、教材均依据全国课程统一进行设置,强调教育机会平等,普及小学教育并开展扫盲运动,确立斯瓦西里语为小学教学语言,免除小学学费。
第二,为满足国民接受小学教育的需要,推行教育自助计划,以逐步实现独立自主办学。
第三,调整学制年限并优化课程设置,将小学标准学制年限由8年改为7年,小学课程从殖民时期注重单一的职业化转变为务实基础、各学科合理配置。
第四,课程内容设置非洲化,中小学课程着重阐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沿革以及本国人民在面对困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1]
1962年《 教育法 》的颁布,为坦桑尼亚小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依据和法律保障,有利于解决坦桑尼亚小学教育在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以歧视为显著特点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促使其小学教育管理体制走向适合本国国情的独立发展道路;教育自助计划的推行,增加了适龄儿童的入学机会,保障了受教育主体的公平,促进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发展;学制的改革、课程设置的合理转变均使得坦桑尼亚小学教育发展更具民族性、科学化、规范化,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意识,为坦桑尼亚的发展提供了迫切需要的人力资源。
经过该时期小学教育管理政策的改革与探索,坦桑尼亚小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殖民时期差异化教育管理体制所造成的种族隔离与歧视,教育内容不切实际造成的缺乏高素质劳动力以及限制教育发展造成的教育体系不完整,彰显了该国小学教育发展的民族独立性,为建立符合国情的国民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
2.社会主义时期的小学教育管理政策(1967~1994年)
坦桑尼亚社会主义时期的小学教育管理政策以“国家发展”为核心,期望通过基础教育发展实现国家振兴。其政策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倡导教育为自力更生服务,责任由国家承担。1967年,尼雷尔总统提出把“为自力更生服务”作为教育发展的主要目的,强调教育与农村生活相结合,“在他看来,发展基础教育是坦桑尼亚摆脱愚昧,促进乡村进步的首选之路,应将发展教育视为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战略举措”。[2] 1969年《 教育法 》规定将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权收归国有,使小学教育仅成为国家的责任。1974年政府通过决议,决定实施免费小学教育,并从1977年起强制施行小学义务教育,教育经费逐年增加并主要用于初等教育。
第二,强调政府社会共同管理,教育要面向生活。坦桑尼亚政府在加大政府办学力度的同时,实行基础教育管理权力分散化,强调地方政府的责任,推动地方政府、学校委员会与社区对小学施行共同管理。为实现教学语言民族化,“坦桑尼亚政府在第二个国民发展计划中提出将斯瓦希里语作为初等学校唯一的教学语言”。[3] 为贯彻自力更生教育政策,“在初等学校课程中充实进了大量的农业科学,并要求学生参加更多的农业劳动”[4],将考试制度与师生的劳动评定相结合,“小学毕业生强调不再为升学做准备,而是要走向生活,教育部因此将小学入学年龄由5至6岁提高到7至8岁”。[5]
第三,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改革教育支付制度。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坦桑尼亚经济萧条、财政拮据、教育经费不足,国家公立小学勉强度日。为走出困境,“政府在1984年11月制定《 通向2000年的坦桑尼亚教育制度 》,揭开了坦桑尼亚教育改革新的序幕,其中包含两项重要决定:一是取消对集体和私人办学的限制,二是逐步改变免费教育的做法”。[6]“1989年《 社会优先行动计划 》出台,指出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优先性,提出教育经费应由中央政府负责逐步转向由地方和社区分担的政策。”[7] 1992年11月,《 关于21世纪坦桑尼亚教育政策改革的建议 》提出小学教育经费分摊政策,并从当年起小学生开始缴纳学费。
3.后社会主义时期的小学教育管理政策(1995~2011年)
坦桑尼亚政府不断深化社会改革、发展民族经济,并积极寻求国际社会援助,进入21世纪以来,该国小学教育获得了显著发展。坦桑尼亚政府在后社会主义时期的小学教育管理政策强调服务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其政策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服务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教育政策相继出台。坦桑尼亚政府于1995年2月出台《 教育与培训政策 》,“该法案在实现小学招生增加、公平准入、提高基础教育效益和扩大财政基础上均起到了积极作用;将教育和培训权进一步下放,支持和鼓励非政府组织、私人兴办教育事业,调动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办学的积极性”。[8]《 基础教育总体规划 》的出台,明确了基础教育发展目标,“政府将从2000年起向所有适龄儿童提供免费小学教育,争取让80%的15岁学生读完小学”。[9] 1996年政府在制定的《 2025年远景发展规划 》中指出:“必须重视基础教育发展,尽快普及小学义务教育,消除文盲现象,加强教育培训以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各层次人才的需求。”[10]
第二,借助发展市场经济以寻求国际社会援助。在西方国家的督促下,坦桑尼亚逐步走上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并于2000年1月制定《 减贫战略计划 》。“2001年11月获得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今后20年内获减30亿美元债务的支持,且减免债务主要用于教育、卫生、扶贫上”[11],为坦桑尼亚实行小学义务教育提供了保障。2001年7月,坦桑尼亚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推动了小学教育发展,“在施行义务教育第一年,适龄儿童净入学率就从2000年的57%上升到75%,到2003年1月达到88.5%;与此同时,到2003年坦桑尼亚大陆小学达到12 981所,教学条件和学校基础设施得到改善”。[12]
第三,制定教育发展计划以保障小学教育发展。坦桑尼亚教育与文化部在2001年出台《 小学教育发展计划 》(2002~2006年),“该计划强调对小学施行强制性义务教育,扩大资金来源、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学校设施,保证适龄儿童入学率、在校生保持率,关注招生数量、教学质量、教学资源利用率以及政策目标的落实;另外,中央政府大幅度下放权力以发挥地方和社会办学的积极性”。[13] 2006年,《 小学教育发展计划 》(2007~2011年)出台,“该计划在强调招生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教学质量、教育供给、教育公平、体制完善以及政策规范”;[14]“对于教师的培训和要求有了进一步提高,为强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建立导师制以及教育督导机制”;[15]“其显著特点是在制定和实施的不同阶段,强调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管理;不同于第一阶段资金来源的多元化,第二阶段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预算。”[16]
进入后社会主义时期以来,坦桑尼亚政府的各项教育政策探索与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其小学教育的恢复与发展,给整个民族和国家带来了希望。然而,历经长期殖民统治导致的贫穷落后以及独立后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失败,以及较多的依赖于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助,导致坦桑尼亚当前的小学教育发展仍具有不稳定性,并且面临许多棘手问题,如教育经费不充足、教育公平难保障、教育质量提高慢、教师薪资福利难保障、教育供需矛盾突出、师资队伍培养不足等。
二、坦桑尼亚小学教育管理政策之启示
自民族独立以来,坦桑尼亚小学教育管理政策改革与发展历经挫折,但最终指导了坦桑尼亚小学教育的深入发展,为该国民族教育的发展、国家的稳定、市场经济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对坦桑尼亚小学教育管理政策演变的梳理,总结出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相对贫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小学教育管理政策制定与改革的重要启示。
首先,必须基于国情国力制定教育目标。在教育兴国上,广大发展中国家必须均衡考量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需求,将基础教育发展目标制定与其国情国力相结合。在坦桑尼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过激的社会经济改革引发了小学教育发展的冒进,虽然在短时间内推动了该国小学教育的较大发展,但有限的教育资源承载着过重的负荷,终究未能使其小学教育实现从学生数量增长到教育质量提升的转变。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坦桑尼亚小学教育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姆卡帕总统执政后,基于坦桑尼亚国情开展了一系列政策调整与改革,如《 教育与培训政策 》就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坦桑尼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了大量专业性技术人才,为坦桑尼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
其次,必须基于国际环境制定教育政策。当前,教育发展的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一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和教育环境的影响。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长期遭受殖民掠夺、国力贫弱,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他国的中小发展中国家而言,其基础教育改革必须审时度势,在充分考量本国国情的同时,还要考量到与本国联系密切的世界主要大国和国际社会组织的影响,做到趋利避害,争取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办学效益。
在坦桑尼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随即减少、甚至中断了对其援助,并对其实施全面的封锁政策,加上该国经济发展水平原本就低,最终制约了其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整个80年代都陷入了困境。相反,在1995年坦桑尼亚进行多党总统选举后,再次获得了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经济组织的援助,并在2001年争取到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30亿美元的减债,从而为其实施小学义务教育提供了资金保障,并为进一步促进坦桑尼亚其他各层次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再次,必须突显宏观调控下的教育管理参与。传统的教育管理强调管得严、管得周密、管得精确,如今的教育管理则更强调以合作和对话为核心的多元管理参与,尤其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地方政权、社区和社会组织对其影响十分重要。目前,坦桑尼亚基础教育管理权力逐步下放,公民参与教育管理的愿望普遍增强,一方面为地方政府和社会主体在小学教育决策和管理参与上提供了广阔空间。另一方面也对中央政府在教育上宏观调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此外,在教育管理权力下放及教育管理参与兴起的同时,处理好不同权力主体自身及其与各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也显得尤为重要。
坦桑尼亚自完成民族独立以来,一贯强调小学教育办学主体的多元化与社会主体的广泛参与性。通过将小学教育管理权力逐步下放,不但减轻了中央政府的财政负担,而且调动了地方政府和社会主体的办学积极性,促使基层政府能够协同社会力量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小学教育问题,尤其表现在坦桑尼亚社会主义发展初期,多元社会力量的办学极大地促进了该国小学教育的发展。另外,社会主体对于小学教育管理的广泛参与,实现了对小学教育发展的全面监督,充分发挥了基层政府与各方社会力量的协同作用。最终,教育管理参与力量的增强,促进了坦桑尼亚小学教育的发展,增强了该国政府对小学教育的宏观调控能力。
最后,必须开展政策引导下的教育法制建设。政策更多的是行动指南,是政府为一定时期内路线的执行和任务的完成而制定的,具有较强的引导性与方向性。为使政策能够得到推广与执行,就需要加强相应的法制建设,通过立法的保障与制度的规范,最终才能实现政策执行的力度与效度。对于小学教育发展而言,政策引导下的教育法制建设不可或缺,在缺乏教育法律制度的时期,政府当局应在政策上加以引导;而为使教育政策能够具体落实,则需要政府加快相应的法制建设,这样才能够保障基础教育体制的稳定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坦桑尼亚小学教育管理体制经历了前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时期和后社会主义时期三个时期,政府在不同时期的教育政策各有侧重,但均是为了相应时期小学教育的效益、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制度,保证了教育政策的执行。政策引导下的教育法制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坦桑尼亚小学教育政策的贯彻执行,保障了坦桑尼亚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稳定性。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210097)
参考文献:
[1]Samuel,C.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in Tanza- nian: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on Teachers?蒺 Job Satisfaction,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ur in Tanzania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D].Radboud University Nijmegen,2005.
[2] [6] [9] [11] [12]裴善勤.坦桑尼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 [4] [5]李建忠.坦桑尼亚教育改革初探[J].比较教育研究,1994(5).
[7]郭晓娜.近二十年来坦桑尼亚基础教育改革概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3).
[8]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Education and Training Policy[R].Dares Salaam:United Republic of Tanzanian,1995.
[10]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Basic Education Management Plan:Medium term strategic and programme framework 2000-2005[R].Dares Salaam:United Republic of Tanzanian,2011.
[13]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Education Sector Development Programme:Primary Education Develop- ment Plan,2002-2006[R].Dares Salaam:United Republic of Tanzanian,2001.
[14]Willy,L.,Emmanuel,N..Teacher Professio- nal Development in Tanzanian Perceptions and Practices[J].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in Education,2008(3).
篇2
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现状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颇 我们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
其一、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
其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二)"顺其自然"型。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具体表现为:
其一、"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述苦"的现象绝非个别。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
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 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对待孩子"严"而出"格"。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所谓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如"顶嘴"、"自私"、"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等等行为,有的家长往往放松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家长一旦醒悟,招数使尽亦束手无策。于是出现了学校里的"乖乖娃"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的异常现象。
现状之二: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 现实生活中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怪圈"。
"怪圈"之一、崇拜金钱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对金钱已越来越渴望。在学生的口袋里,或多或少装有零花钱。据调查,半数以上的学生拥有个人存款,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学生手中有了钱,请吃零食、赠送礼物、请打台球、玩游戏机的现象随之出现;用钱请人做作业、做清洁的现象也不是什么新闻;特别是"下暴"现象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与"崇拜金钱"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
"怪圈"之二:浪费钱物 我们通过调查后发现,学生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渠道有:
(1)测验考试成绩"达标"后的"奖金";
(2)替家长买东西时剩余的"零钞碎票";
(3)家长每天给孩子的早餐费和车费;
(4)个体经营者的孩子还有"帮工钱";
(5)亲戚朋友赠送的钱物……在学生眼里,这一切全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因而浪费钱物的现象十分严重。他们可以随意浪费食物,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文具,衣服鞋帽不时髦新潮就打入"冷宫"。学校门口的地摊,其热闹程度并不亚于集贸市场。学校拾到的各种衣物,极少有学生前去认领。
"怪圈"之三:流行享乐 有的学生对生活十分挑剔:吃的要精细营养,穿的要新潮高档,用的要新奇漂亮。男孩玩的是四驱车、电子游戏机、变形金刚……女孩拎的是精致的小包,戴的是精巧的发卡,看的是精美的卡通书……有的学生上学、放学还要请人接送;有的学生干脆用钱雇佣"棒棒"背书包;有的学生懒得走路,打的回家让父母下楼给钱。在家里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怪圈"之四:唯我独尊 有的小学生在家里对父母的称谓已用"喂"来代替。不能不说他不爱自己的父母,不能不说他不尊敬自己的长辈,也许,在他(她)的心目中,或许他(她)更爱的是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现在的独生子女,只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缺少互爱精神,对别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识,对损害别人的利益的事无动于衷,他们心中只有"我"的利益。
在学生中出现的种种"怪圈",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消除"怪圈",亟待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
二、家庭教育的对策
对策之一: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
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
1、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
2、指导家长"赏识孩子"。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几乎天天都有己的选择。
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同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
对策之二:重视家庭活动的开展。
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教师完全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春节期间开展“受欢迎的小客人,受称赞的小主人”实践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妈妈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家长以“情感”的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3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语文教学;课程整合;策略漫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技术是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有利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对各科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越来越彰显出它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在万全区第一小学经过不断进行摸索,积极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不难发现,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饥忘食的地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游天都峰》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们观看一段有关天都峰风光的视频。“你从片中看到了哪些美景呢?”随着我的提问,学生的眼里闪烁出兴奋的光彩,纷纷举手畅谈。“我看到了美丽的金鸡叫天都。”“我看到了雄伟的天都峰峰。”“我看到了造型奇特的仙人指路。”…声乐画同步的演示绘声绘色,仿佛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天都峰。此时的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为进一步的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发挥优势、提供材料
众所周知,只有学会流利、有理解地阅读,才能高质量地掌握知识,广读、多读才能有所悟。但是,做到广读、多读,就必须要有大量阅读的材料,网络教学就可以提供丰富的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提供了丰富的网络阅读资源
众所周知,网络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网络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习惯、方法等因素,提供了丰富的网络阅读资源。网页图文并茂,有声有色,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有关历史人物、旅游胜景、动物世界、植物王国等等类型的课文时,网络资源都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
2.养成了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广泛阅读是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如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由于小兴安岭对我们张家口的学生来讲可谓遥不可及,因此我在教学之前,首先教会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让学生从电脑“网页”上收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了这些图片和资料,学生被小兴安岭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物产深深地吸引住了。此时我又趁热打铁,提供了小兴安岭的旅游资源网站,学生在旅游网中自由选择,阅读了小兴安岭的传说,小兴安岭的概况,并欣赏了小兴安岭的风光图片。这些丰富的阅读内容促进了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可见,在课堂上利用网络广泛阅读,自由地汲取知识。不仅逐渐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3、形成了学生自得自悟的良好素养
实用网络教学还需教材导向。可让学生先学习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多疑、多问、多读、多想,以求自得。在自得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多读类似范文内容的文章,启发思考,形成量的积累,而达到自悟,如我在《春天》一课时,通过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例如春天的花、境、歌、诗、人、节日等等。阅读后,我一脸神秘地问:“你们是怎样感受到春天的呢?”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各抒己见,“我是用耳朵听到春天”、“我用眼睛看到春天“、我是用手摸到春天”、“我是用鼻子闻到春天”……学生们在浏览网页后得到了一串串“自省自悟”,语言真实自然。可见,借助网络教学有利于学生读中自省,学中感悟,从而有效提高语文素养。
三、借助网络、合作探究
新课标强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不再被“填鸭”和“灌输”,而是积极、自主地获取知识。如在教学《我是什么》一课时,就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上网查询有关“水”的知识,通过网上搜索获得了第一手资料。然后当堂交流:“我知道了在地球的温度变化下,水可以以三种不同的形态在地球上出现,这就是冰、水和水蒸气。”“我知道了南极的冰山就是水的固体形态!”“我还知道水的用处很大,工业生产离不开水,农业灌溉也离不开水,就连我们人体百分之七十也是水,但是现在我们面临随资源严重缺乏的现状,我们应该节约用水。”……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动获取所需知识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形成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
篇4
一、思想政治教育软着落的策略和实效
思想政治教育软着落是指教育者以温和的方式对受教育者施加积极影响,双方达到同心同德的和谐状态。这是一种柔性的教育策略手段。它是从人的内心都有受到尊重、理解的需要出发,根据人在自然、和谐、文明的教育环境更利于成长的实际,通过循循善诱、寓理裹情、情理导行、意味深长的引导,使被教育者的内心产生共鸣,从而积极进取、知书达理、文明规范,使主客体的意愿趋向一致的教育策略。硬性教育比较侧重于规章制度和法理的教育,带有强制性的教训意味,要求被教育者必须服从和接受教育者所赋予的思想理念,并告之若违反,会受到无情处理。[1]虽然一定的硬性规定、命令性形式是需要的,而且硬性着陆能引起双方情绪波澜,有力度,但因为每个人都有人格尊严的自我保护性,容易引起反弹,造成其着地的融怡状态差,师生关系紧张。我们常常见到:委婉的话听之,指责的话却之,训斥的话恶之的境况,这就是服软不服硬的情况反映。从塑造和谐完整人格的教育目的出发,实行温和的柔性教育策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软性本质属性,实现软着落,一定会收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突出师生的共同利益。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师生命运相联、前途维系。人们常说“名师出高徒”和“高徒出名师”正是这种共同利益的反映。师生是为共同梦想、共同利益的实现而走在一起、共同奋斗,没有根本利益冲突。教师要以深情向学生表明:自己平时严格要求他们珍惜学习机会,加强修德,储能,创美,锻炼体魄,做到学习刻苦认真,行为文明,其本意是希望学生既赢在求学时代,更赢在未来。学生期盼老师不断加强提高教育教学综合素质,为人师表,业务能力强,既维系着学生的切实利益,也维系着老师的核心利益。突出师生的共同利益,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软着落的良好策略。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教育者应该时常提醒自己:人的优雅关键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塑造人的灵魂的事业,来不得粗暴和伤害。愤怒,零智商;辱骂,愚蠢……这些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不了任何思想认识问题,只会给人的心灵造成更多阴影;不露痕迹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将教育的意图掩盖起来,是一种充满人性关怀的超凡的教育智慧。教育者的为人师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会使教育更有效、更轻松;人无完人,何况接受教育的学生,正因为他们是雏鹰、璞玉,所以才来接受教育和培训的。看不惯学生的出错,是自身修养不够,是自己的教育教学没到位,责任在自己。激励学生的自驱力。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要说真心话、肺腑言、关爱话。情真意切,会打动人,联络情感,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导其行”。教师要不吝啬激励受教育者,以激励对方的自驱力为最高标杆,从尊重开始,以建议代替批评,适当赏识,授权激励。根据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和不同需要,选择恰当的激励语,实事求是,有步骤地进行精神和物质激励。在评价受教育者学情的时候,善于指出努力方向,激发竞争意识,鼓励张扬个性,肯定表现欲望,赞赏挑战权威,宽容不足,渗透学习经验,促进创新发展等。讲究善管的方法艺术。善管不是通过高压、强迫、专制,因为这种管理是治标不治本的管理。善管是以好的机制管理,例如,教师会策划、导航、知人善任、相信学生、依靠学生、领导形成团结奋进集体。建立民主制度,成立受教育者的自主管理,教育者把住关键时候、关键环节,其他放手由学生自议、自决、自查、自督,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自我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实现教师的管变成不需管的软着落。善管是教育者讲究方法艺术的管理。例如,推行奖罚分明管理制度,讲究奖罚艺术。一旦发现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有效地表扬;面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表扬方法;以真诚、谦虚的态度和富有建设性、发展性的目标进行表扬。将批评和处罚用温情裹着、付之于关爱情感之中。教师以自己的高尚品格、博学多才进行威信管理,自然深孚众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二、师生之间积极沟通的策略和实效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情感、个性、内在需要的相对独立的生命体,教育教学工作能否得到受教育者的支持、理解,取决于师生之间是否进行了心灵交流、智慧和情感的沟通。经验告诉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都可在沟通中得以建立和提高。通过沟通能够消除师生各自对彼此的盲点、误解、隔膜、心理障碍,达到相知相熟、相互悦纳、教学相长。可见,师生之间积极主动地进行平等沟通不仅是融洽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的有效方法和积极策略。第一,教师以爱心、热心、耐心的品格与学生拉近距离。爱心、热心、耐心是教师的道德情操、风格、修养,是做好教育教学的基本条件和方法策略。教师的爱心像蜂蜜滋润学生心田,使学生感到生活甜蜜;像慈母关爱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敬,于是听其教诲。教师的热心像阳光沐浴学生的全身,像前进中的火把,引领、激发受教者向前。教师的耐心像不竭动力,推动学生克服困难,坚持和提高锤炼素质的毅力、耐力和信心。总之,沟通、爱心、热心和耐心,缺一不可。第二,教师以民主、商议、尊重、理解的睿智与学生加强沟通。民主、商议、尊重和理解不仅是沟通的理念和形式,更是优良作风和有效方法与策略。民主像砌智慧塔,师生夯基、挑梁、垒墙,聚集师生智慧力量,形成优势。商议像培植智慧之树,施肥、浇水、除草、去虫,使师生形成共识,消除分歧。尊重是指教师尊重学生的求知欲、安全、审美、舒适、个性自由发展的需要;以平等的姿态,不以长者、权威自居,与学生交流、谈心等。只有这样,才有教师为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做出想方设法的努力;只有这样,才有学生从内心尊重老师,从而达到双方沟通的目的。第三,教师以慧眼瞄准和突出共同点、恰逢点、闪光点。凸显师生的利益、前途、命运的相关性是有力举措和很好的策略。它有助于形成师生的感情同构、志趣同构,共同致力于教育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教师平时抓住开学、放假、节假日、生日、考试、比赛、毕业、应聘等时间点,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沟通,敏锐扑捉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激励。
三、创新实践探究环节的策略和实效
一个正确的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是因为,主体的思想学习无论对思想家思想的理解与感悟,还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对教育问题的分析和建构,都需要内外机制的推动,环境的交互作用,经常需要不同思想相逢,进行讨论和比较优劣,决定取舍,需要新思想指引与激发,从而在个体认知结构中不断注入新成分,助产新的思想成果。这种交流是一种个体生活体验的解说,是一种个体实践问题的咨询,是一种对时代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的商讨,是一种对社会问题的批判与责任,更是人们学习与创造的一个必要的取经过程。[2]而且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自主、竞争、开放、交流、合作、视野宽广、信息储量丰富、思维活跃、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等时代性的个性特点。应该为大学生提供平等、自由切磋、商谈、讨论、甚至辩论的平台,使各自的信息得到交流、思想智慧能力得到展示、甚至淋漓尽致发挥;使各自的思想在交流、合作和竞争中得到相互比较、相互确证、相互启发;从中选择、借鉴和确定自己所需要的成果;通过这种实践活动,使各自的优良个性得到张扬,不良状况得到改进;使人人有成功的体验。毋庸讳言,虽然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改革已提出很久了,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不合时宜、不利于教育教学发展的问题。比如,教师课前只重视“备课”,不重视“备人”。更注重了解、钻研教育资料,面对广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实际问题则措手不及。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单元整体教学是教师围绕单元主题,有意识地组合教学资源,挖掘教学资源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促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结构和意义,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学策略。从以上内容来说,单元整体教学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种实践策略。
相对于传统语文教学来说,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具有多种良好特点,可以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具体表现为:
(一)整体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倾向于知识点、考点等方面的教授和点拨,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此类知识点加以注意,以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但是,学生在零零散散地学习知识点的过程中,因知识点过于理论化,会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而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则是从教材出发,在对整个教材内容理解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强化学生学习情感。
(二)有效性
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以整个单元为教学范围,单元教学的过程中从阅读文章出发,在对文章有基本了解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以此来完成语文教学。通过此种单元整体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三)组合性
单元整体教学是教师有意识地组合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这些教学资源作用的一种教学策略。也就是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当前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要求,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对学生进行整合教学,这不仅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够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二、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上文已经充分说明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是非常有意义的。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呢?
(一)把握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为了科学、合理地开展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活动,在具体规划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把握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这样在明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下开展教学活动,可以使教学活动有方向、有目的地实施。具体的做法是:
1.确定单元目标
单元目标是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出发点,亦是教学的最终归宿。为了确保单元目标的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在制订单元目标的过程中,首要的工作就是对教材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探究每个教学单元主要的教学主题及教学价值。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学习现状进行了解、对教学单元中文章的思想情感、知识点、学习难点等方面进行整理,进而规划出单元整体教学的单元目标。
2.制定模块目标
单元目标的实现是在整个单元教学内容完成后才发生的,但为了保证每堂小学语文教学都能够有高质高效的教学,还需要制定模块教学,也可以理解为制订课堂教学目标。
(二)立足单元主题,实施整体教学
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从单元主题出发,科学合理地实施整体教学,可以促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语文知识,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具体的做法是:
篇6
【关键词】小学 思想政治 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56-01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小学德育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小学一直是培养现代化接班人与建设者的摇篮,同时也是实施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领域。小学德育不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分,怎样增强小学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国内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问题,直接关系着国内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因此,在现代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以此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当代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潜在的问题
自课改实施以来,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是也不能忽视存在的各种问题。从现实反馈的信息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应试教育影响
从古至今,国内一直关注考试。虽然课改实施后,德智体美劳也被提上热忱,但是轻德育一直存在。很多老师只关注考试,过于追求升学率,单纯的认为考上初中的学生才是好学生。甚至很多家长与学生的沟通都仅限于成绩,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同时也让很多成绩较好的学生出现骄傲的心理,这样很不利于成长。所以,在学校管理,虽然教学工作也认为思想教育很重要,却始终得不到落实,或者排在其他活动后。
1.2思想政治教育不完善
虽然没有初高中的课业负担重,但是事实上很多学生的时间都被补习班占用,缺乏足够的课余时间。在正常上学间,少有的思想政治德育课被班主任占用,甚至还有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视为写作业、睡懒觉的课程。部分小学没有专门的德育老师,而是其他老师兼任,这样让德育逐渐成为空壳。
1.3家庭教育
自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实质的改善,家庭作为小学生生长的重要环境,它对教育有着重大影响。在计划生育实施以来,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而让很多家庭在教育上存在很多问题。在过于溺爱的家庭教育中,让很多学生在性格上都存在任性与骄纵。当然也有部分学生内向、寡言。成长期间的叛逆,让这些孩子害怕挫折,从而也就影响了心理成熟度,一旦与身边朋友出现问题,就会发生想不开的情况。另外,当发现学生存在问题后,很多家长不能将问题化小,甚至给孩子灌输错误思想,都影响着孩子内心发展。
2.促进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2.1优化教学模式
在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老师必须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特有的功能与价值,打破空间与时间的局限,深入对学生构成影响的行为与思想中,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熏陶与感染作用。对此,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必须渗透教学榜样,因为小学对整个品德教育具有直观、感性的特点,同时又缺少独立性。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老师必须适当增加教育榜样,在品德与认知同步的情况下,和学生生活贴近,同时引领学生感受正确的情感,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主体功能。
2.2优化评价过程
德育势在必行,它对现代教学具有重要影响。同时评价方式多样化,也只有多种评价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此帮助学生改善思维与思想。针对情感与价值观等领域的评价,老师最好使用激励性语言,并且整合老师与实际情况,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优化群体评价。根据学生情况,使用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对学生实施考察,针对基本能力,在观察学生行为的同时做好记录,同时安排多种活动,帮助学生深化辨析,深化对日常行为的辨析。另外,还可以考虑讨论、竞赛以及描述性评语,以达到激发兴趣,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2.3深化隐形教育功能
为提高小学思想政治教学灵活性,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必须整合实际情况,适当改善教学模式,以弥补显性教育的缺陷。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帮助学生改善认知,起到激励、引导与陶冶学生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整合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征,避免反作用影响。首先,课程教学的案例必须具备榜样功能,最好是生活实例;其次,因为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阅历不足,所以在教学中尽量和生活贴近,在不超出生活认知的范围内,提高学习过程的趣味性与实效性。
另外,学校还应整合家庭教育,因为孩子教育并不是单方面完成的,需要定期和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这样才能掌握学生特点。学校还可以整合社会教育,多和学生交流,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最大程度地拒绝不良影响。
3.结语
小学作为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它对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品质,我们必须整合实际情况,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实效。
参考文献:
[1]马慧霞.农村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乡土资源开发利用探究[D].中北大学,2015.
篇7
1.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策略应用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旨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单一的教学传递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具体体现为:教学目标变单一的知识技能传授为多元的综合素质培养;教学结构变师讲生听、师问生答为学生自主学习、多向交流;教学方法变学生的被动参与、部分参与、形式参与为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实质参与;教学组织形式变个体独学为集体共学、多向学习。
2.合作教学
组建各种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让每个学生按不同的教学需要参加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小组学习的进程一般是:提出学习任务――启发独立思考――导入讨论――巡视、及时调整-全班交流、师生评价――围绕课程、深入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协助,相互竞赛,相互促进,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
3.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法实际上体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它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级教学,分散教学中的难点,注重对以前知识的复习与联系,使学困生可以在课堂上和课堂下得到更多的关注。对于学优生可以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当然,分层教学在大班中也可以实施,但教师显然顾不过来。分层教学的另一含义就是在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课堂提问、作业布置等方面体现出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在学习上都有所收获。
4.角色教学
我们都知道,英语中有大量的对话练习和短剧,这些教学内容如果采用角色教学策略,效果将非常好。学生参与的热情高,非常投入,留下的印象深刻,最能充分地体现“在用中学”的英语教学原则。角色教学给人数少的班级的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体会到学习英语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授形容词的比较级时,首先可以让三名学生到讲台前方,就他们的高矮胖瘦进行比较并用英语简单地表达,让他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分发事先准备好的资料让他们通过个人自学、小组讨论、小组表演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通过自学学到了知识,是一个主动获取的过程,通过小组讨论解决了自身不会的地方,通过表演把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这一连串的活动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效果肯定非常好。
5.作业的布置
学生的英语作业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小班化教学”由于人数较少,便于作业实行面批。教师采取布置个性化作业的方式,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自由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程度的作业,这远比被动地应付教师规定的作业效果好得多。教师列出作业范围及要求供学生选择。作业范围包括基本作业、选择作业、自主作业。基本作业是必须完成的,人人都应完成。选择作业是教师列出作业内容,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可全做,可选做,可不做。对于自主作业,教师只提范围,无作业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确定。例如,预习某一单元内容时,可以就单元内的某一主题,如“alien”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资料。
6.评价手段
篇8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无效教学行为;判断标准;矫正策略
小学英语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地位以及作用都是极为重要的。开设小学英语课程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有效的教学行为是完成英语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所以,必须要有有效的教学行为。如今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可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学实践能力滞后、专业知识匮乏、教学活动组织不当等问题也在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找到合适的矫正策略,将无效教学行为转变为有效教学行为,促进小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无效教学。无效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出现脱节现象,致使教学效率非常低。
2.无效教学行为。无效教学行为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不遵守教学规律、没有正确的教学目标,从而导致很多无效的教学行为。
二、小学英语课堂无效教学行为的评判标准
1.教学目标没有达成。教学目标既是一堂课的出发点,也是一堂课的归宿,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小学英语教师教的目标与学生学的目标同样都是课堂教学目标,并且,清晰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给了教师和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教师就能够根据目标进行课程设计,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为了学到知识、技能,运用各种偏离教学目标的方法,过分地追求知识、技能的掌握,那这堂课就没有任何意义,这样无效的教学行为就会导致教学目标达不成。
2.教学内容掌握不够。教学内容不仅仅是教师“教什么”,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什么”。教师教学时,不是要教教材,而是要利用教材教。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单纯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不注重知识的有效性,将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目的,那么,这堂课就不重要了。因为学生在课上只是在机械地学习教师所教的教材上的内容,而不是将教材外的生活经验延伸到课内,所以,教学内容就会显得很宽泛、虚无,学生不是很理解,在吸收上也会有一定的障碍,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学活动组织不当。一名教师能否组织好一堂课取决于其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能力。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如果教学活动的组织不合理,教学过程就会很枯燥,教师也会觉得上课上得力不从心,只是在做无用功。因为这样的活动目的性、自主性都不强,活动根本没有意义,只是流于形式罢了,没有在实质上让学生真正地思考、参与。这样的活动组织当然是无效的。
4.教师教学反思缺乏。课后的教学反思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教师对自己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总结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通过对自己的不足进行改进,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完善。但是,现在不少教师把教学反思当成是一种形式,总觉得是一种负担,很浪费时间,于是就走走过场,应付一下日常工作的检查,并没有真正地反思。有些教师的理论知识不过关,即使有心去进行反思,方向也不对,并且深度不够。因此,教师的能力、素质并没有很大的提升。
三、小学英语课堂无效教学行为的矫正策略
1.注重提升教师素质。教师是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在教学中起到指导的作用。所以说,一名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提升教师素质很重要。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能力以及课后反思的习惯,通过自己的学习,不断进步,提升自己的能力、思想境界。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小学的英语学习中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关注学生主体因素。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很重要,而学生的主体因素也相当重要。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都会因人而异,再加上他们的年龄也不相同,自然表F的特征也不一样,而且他们具有个体性差异。有研究表明,事实上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在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个性、气质等方面有所表现,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因素,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篇9
古德曼认为,“学校把完整的语言拆成抽象而细碎的小片段,认为儿童学习简单细小的事物会学得比较好。这样的想法,看似很有道理。于是,我们把语言拆成了单字、音节以及单独的语音。不幸的是,这样一来,我们也同时把语言变成了一些与儿童的需要和经验无关的抽象事物,而忽略了语言最重要的目的――意义的沟通。”语言本身即是一个整体,不应当被肢解为词汇、语法、语音、句型以及段落等,语言被内部分解为各个独立成分,使得语言丧失完整性。在教学实践中,语言教学也不应该被分割为听、说、读、写等片段进行,而应该从整体把握,听说读写同时着手进行教学,只有这样,语言才会被儿童整体接受。
基于整体语言的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整体―分层―整体―运用。在整体性阅读教学时,先帮助学生对全文的结构形成一个主框架;然后层层深入,对各段进行分析和归纳,形成若干个点,来充实主框架;再组成一个完整的提纲;最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强语言输出,综合运用所学语言,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笔者以在全市阅读教学专题研讨活动中执教的一节研讨课(PEP7 Unit 3 Part A Liu Yun’s weekend)为教学案例来阐述如何进行基于整体语言的阅读教学。该课是在学习了“What are you going to do?I’m going to ...”之后的“Let’s read”(阅读课)。要求学生听――整体感知刘云的周末安排,读――分层学习刘云周末的具体安排,说――看思维导图整体复述刘云的周末计划并按文本填空,进一步理解文本,用――以文本为范本说说自己的周末安排,以实现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学以致用。
一、激活储备,整体感知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先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具备的语言知识创设相应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该文本的语言环境中,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本,促使其形成整体的印象。
1.创设情境,激活知识储备。在课堂开始与学生简单的问候之后,利用大屏幕展示了一个日历圈出10月28日,引出感恩节这一话题:
(1) T:Thanksgiving Day is coming.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Ss:I’m going to ...(运用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用“I’m going to ...”表达自己想要干什么的欲望)
(2) Discuss:Look, a bookstore.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My parents like Beijing Opera. Thanksgiving Day is coming. I’m going to buy a new CD for my parents. I want to show my thanks to my parents. (运用感恩节要感恩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这一特点,结合真实的书店情景,进一步激励学生用“I’m going to ...”表达自己想要干什么的欲望,为后面的感知新课埋下伏笔。)
(3)T:What about you?Thanksgiving Day is coming. What else are you going to do?
Besides a gift,On Thanksgiving Day I am going to call my parents to say “thanks”, too.(运用打电话感谢,自然引出文本――刘云打电话说自己的周末计划)。
2.巧设听力训练,整体感知文本。利用PPT的自动播放效果出现电话铃声,自然引入新课。
T: Oh, wait. The telephone rings. I am going to answer the phone. But who calls me?What’s it about?Is there anybody saying thanks to me? Please try to listen and get the answer.
Ss try to listen and get the answer.
(在学生开始听之前,提出“who calls me?What’s it about?”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预测,然后带着两个指导性问题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两个问题的提出以实现对听过程的监控,并有助于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本教学案例课堂开头部分的交流激活了学生的旧有语言,课中学生对感恩节这一话题的不同层面的想法也形成了语言交流的空间,顺利地完成了新课的导入,自然惬意,水到渠成。值得注意的是阅读文本起始的第一个任务要针对全文,切忌对某一细节进行提问。
二、提纲挈领,分层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文本处理往往会出现结构混乱的状况,也因此会面临学生阅读“无头绪”的尴尬和语言输出时的“言之无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层次,以使学生阅读有序。同时,此环节的教学通过让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阅读任务来细读整个文本,引导学生获取文本的细节信息,从而使学生对文本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确保输出“言之有物”。在本教学案例中,教师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选出本周末刘云要做的事,了解文本的细节;然后再通过填填表格(列出周六和周日分别干什么)、贴贴卡片(把要做的事的短语卡片贴到相应的时间处)再一次细读文本,最后得出整体印象(刘云的周末虽然忙但非常有趣)。通过这样的分层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接下来的语言输出中有序,不凌乱。
1.在听力训练之后,学生对文本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知道刘云在周末要做很多事。于是,PPT呈现很多动词图片,例如cook the meals,watch TV,read books等,并渗透文本中出现的短语。
T:Liu Yun tells us something about her weekend. But what is she going to do on her weekend?Do you know?Is she going to plant trees?Is she going to climb mountains?OK,please open your book and read the passage,try to find out what Liu Yun is going to do. Please read,underline the phrases and circle the corresponding pictures. (鼓励学生打开书本自行阅读并划出她计划要做的事,并在相应的图片下打钩。以此让学生再一次整体把握文本,形成图片和文字的链接,并学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明确怎样抓关键词。)
2.再一次地整体感知文本之后,继续抛出一些细化的问题,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并完成书上表格的填写,理清周六和周日分别做什么事。之后生生间或师生间展开交流、讨论,来梳理全文信息,使学生明白文本的“序”,进一步了解文本的细节信息。
3.在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指导性问题进行精读后,教师利用句型“Liu Yun is going to ... on Saturday / Sunday.”进行阅读后的反馈。
4.T:Please look at the activities,is she going to the supermarket first? Or is she going to visit her aunt first? Let’s read again and order these activities.
Ss:Try to read and order these activities. (进一步细读文本,理解文本的先后顺序,更深层次地明确文本的结构,并了解和掌握一些关联词的表达法,如then,so等。)
教师利用事先做好的短语卡片让学生脱离文本读一读、按时间先后顺序贴一贴,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文本的结构和内容,将文本进一步细化。
5.T:This is your answer. Now please look at my answer and try to follow me to say.
(PPT shows the steps while T is saying the passage one by one.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ollow. (分段播放文本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核对,再一次感知正确的语音,准确地掌握文本内容。)
6.充分学习文本的主要内容之后,引出文本的中心句“I’m going to have a busy weekend. But that will be fun. ”用三组图片来阐述“busy”的实际意义,分别是在采蜜的蜜蜂和睡觉的猪、看电视的女孩和忙碌工作的女孩、一张周日和周六安排表,让学生练说“a busy bee,a busy girl,a busy Saturday”。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会新知,真正明白中心句的含义。
在阅读的过程中给学生一些能够动手操作的事情,比如填写表格、摘录信息、找出词或相关的句子等,用这些简单的检测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文本细节信息,并理清文章脉络,有助于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输出。
三、提供导图,整体输出
正如一些交际教学法的批判者所言,当语言输出只关注意义建构时往往会导致结构准确性的缺失,在阅读教学中关注阅读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关注其语言输出的准确性。在本案例中,在要求学生整体输出文本之前,教师先为学生提供思维导图,让学生在语言输出时关注文本结构和信息的准确性,并拥有清晰的思路,同时也检查了学生对文本重点词汇的掌握。
1.在本案例中,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提纲挈领的分层学习理清文本脉络之后,利用PPT呈现一幅提供图片的思维导图,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复述文本。
2.经过多次练习后,PPT呈现另一幅无图片只有文本脉络的思维导图,让学生看着导图结合记忆再一次复述文本。在复述的过程中,进一步清晰文本的脉络和表达方式,为后面的说说自己的周末安排打下基础。
3.经过两轮的课文复述练习后,要求学生完成按课文内容填空,以整体把握学生对文本重点词汇的掌握程度。
经过三轮的文本整体输出,学生对文本的熟悉和熟练程度可想而知。更甚的是文本本身是以第一人称来写的,但我们的学生可以用第三人称进行转述,并适当增加自己的语言。如:Liu Yun is going to have a busy weekend. On Saturday,she is going to the bookstore by subway. She is going to buy a new CD and some story-books. Then,she’s going to go home and read the new books. On Sunday,she’s going to the supermarket with her mother after lunch. Then,in the evening,she’s going to visit her aunt. They’re going to watch TV together. That will be fun!
四、搭建平台,整体运用
学生能够熟练输出文本之后,为了使学生的思维不被限定和固化,就必须给学生搭建另一个运用语言的平台,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把已学的知识和新授知识进行连接、组织和运用,让学生说有意义的语言,真正实现新课标所要求的“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达到“语用”的目的。
在本案例中,学生学习了课本提供的文本后,要求学生说一说并写一写自己的周末计划,PPT提供学生一定的语言支撑。
明白了文章的脉络,知道了表达方式,学生说起来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以下作品都反映了学生真实的周末安排,真正做到了“学习致用”。
作品一:
I’m going to have an interesting weekend.
On Saturday,I’m going to do my homework. Then,I’m going to have an English class. In the evening,I’m going to do sports in the playground. On Sunday morning,I’m going to the supermarket with my parents and buy some gifts for my grandparents. Then,we are going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 In the afternoon,I’m going to watch TV with my sister.
That will be fun.
作品二:
I’m going to have a happy weekend. On Saturday,I’m going to have an English class in the morning. Then,in the afternoon,I’m going to do my homework and read books in the library. I’m going to watch TV in the evening. On Sunday,I’m going to the supermarket with my mother. After lunch,I’m going to do sports. That will be fun,I can’t wait.
在本环节,学生搜肠刮肚地想出能描述他们周末的单词和句子,有的甚至用起了步步高电子词典,为的是能多用几句话来说说自己的周末。就在这搜肠刮肚中,学生不仅把新旧知识很好地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他们把语言真正地用起来了,真正实现了阅读教学的目的。更可喜的是他们主动地学会了一些表达法,如I can’t wait. 等等。学生兴趣盎然,在和谐的、愉悦的融融的氛围中学会了该学会的知识,还实现新旧知识的滚动、思维的拓展和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
在本案例中,笔者始终将整体教学的理念贯穿于教学中,引导学生预测内容,整体感知文本,整体呈现文本,整体把握文本大意,整体朗读文本,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性理解,并进行整体性输出和运用,教学环节步步深入,一气呵成。同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篇10
1、重智育,轻德育。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学校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现象,在教学目标上,依旧以升学率为目标,注重学习成绩的考核,忽视综合素养的培育,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几乎是漠视的态度,甚至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很多教师在开展家长会时,往往注重与学生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成绩,常常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甚至智力,对于学习落后的学生,往往责怪学生不努力学习,上课不认真听见,经常要求学生家长督促学生认真的完成家庭作业,认真的学习、复习,一味的重视学生的成绩单,不考虑学生成绩下降背后的思想动态,不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不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价值观等,逐渐的使学生丧失正确的学习价值观,成绩差的学生,长期受到教师、同学、家长的嘲讽,严重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容易使得他们养成“破罐子破摔”的学习思想,这样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更加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2、缺乏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教学理念比较落后。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被忽视,在教育理念上,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照本宣科的臭手知识,然而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宽泛,是对人的思想、价值观的塑造,应当具有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大部分的小学思想政治教师往往是由语文老师担任,缺乏科学的、规范的教育理念体系,而且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精力有限,难以认真的落实事项教育工作,且部分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较低,不足以支撑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面,面对思维活跃,天真好动的小学生,往往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具有不尊重学生个人想法发挥的嫌疑,往往导致学生厌学,课堂教育往往成为学生的聊天课或者发呆课,完全损害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也阻碍教育改革的前进步伐。3、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手段单一。小学生的心性思维比较发达,纯理论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难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而且小学思想纸质教材内容的设置往往过于成人化,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往往使得卡唐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再加上教师单一古板的教学手段,使得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课变得了无生机,也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急需改革,增添课堂教学的丰富性、趣味性。
二、阐述问题的解决对策
1、深入的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明确的教育目标。新一轮教育改革浪潮的推进,将素质教育推进人们的视野,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更加高效、优质的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当实现智力培育与德育培养齐头并进,在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国家建设打造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充分的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将生活中优秀的,启迪人心灵深处的“小事”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学习习惯等,最终达到完善人格以及人生价值观的目的。并且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均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成绩为中的教育观念,积极的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沟通,及时的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找出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鼓励学生自主的完善人格素养,从而实现学习成绩与思想政治品德双赢。2、建立完善科学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与时俱进的改变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心理诉求、学习能力、思想觉悟等,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制定详细而科学规范的教育体系,将思想政治考核成绩证实的纳入学生的综合成绩,并适当的加重所占比例,而且要聘请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士担任教师,这些专任教师要不断的强化自身素质,与时俱进的改变教育理念,即设立培育高素质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教育理念,形成良好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体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全面的提升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推动我国整体思想政治教育改革。3、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内容。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应该具有灵活性,而且现如今新媒体技术的成熟,为丰富教学手段提供了诸多方便,如利用互联网视频、动画、语音、无时空界限等优势,将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丰富起来,同时,也增强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身边的感人事迹,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调动课堂氛围,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而却这样也是创新教学内容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当的删除或增添教学内容,只要能够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即可。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内容能够全面的提升小学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改革。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