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事迹材料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8: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社会实践事迹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思想积极要求上进,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在政治思想方面,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思想和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在不断加强自身素养的同时,做好各项工作,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
二、认真学习,善于规划
在学习上,做到认真踏实,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严格要求自己学好各项专业知识及相关基础知识,并不断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入校以来,多次获得助学金,为了为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坚持参加学校社团娄山书画协会,以取得证书;为了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还加入了学生会,在班级工作中,担任课体育委员、大学生个人先进事迹,积极配合老师的各项工作,在老师与同学之间起到纽带的作用。而且她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规划:
1、选择开放教育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方式。
开放教育的学生以在职、业余、自主学习为主,接受必要的面授辅导和学习支持服务。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学习需要、学习进度、学习方式等自主安排学习。通过学习,该学员发现通过开放教育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最重要的是学会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必要的学习技能。虽然她面授的时间并不多,但是对自主学习的要求提高了,通过这样的学习形式,提高她的的学习能力。她学会进行自主学习、小学生先进事迹,对今后为不断地获取各方面的知识和提高教育将是非常有益的。
2、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在制订好的相应应的学习计划后,就需要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虽然有工作繁忙、孩子还小等因素,她还是确保了参加面授学习的时间。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每次上课前,她都认真预习相关的内容,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带着疑问和求知的心情来听辅导课。在听课中,她对重点与难点做好相应的笔记,随着教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当遇到听不懂的部分,她利用课后的时间,通过电话答疑和发电子邮件的方式,向老师和其他同志请教。老师布置的平时作业她能独立完成,因为只有通过独立完成作业,才能帮助她检查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需要温习和欠缺的部分,同时还能使目前所学的知识和以前学过的内容间建立联系,作业完成后她还通过实践达到巩固、小学生先进事迹材料、复习的目的。
3、克服一切困难,将所学知识应用用到工作中,取得好成绩
在一年的学习生活中,她遇到了很多困难,例如:工作繁重,每周只能休息一天,家里孩子还小需要照顾,丈夫工作也很忙等等,上班时间紧,怎样才能确保预习、复习和完成作业的时间呢?她除了利用休息的时间,还推迟了晚上休息的时间。快到考试的时候,白天无法看书、学习,晚上常常是复习到半夜以后才休息。这一年,不管是烈日炎炎或是大雪纷纷,她从来不缺课,因为学习贵在坚持,坚持才有收获。
三、生活朴素,乐于助人
在班级里,是一名优秀大学生先进事迹,和同学相处的十分融洽,互相关心,共同努力,同学们都很喜欢她,信任她。平时,养成了批评与自她批评的优良作风。不但能够真诚的指出同学的错误缺点,也能够正确的对待同学的批评和意见。面对同学的误解,她总是一笑而过,不会因为同学的误解和批评而耿耿于怀,而是诚恳的接受,从而不断的提高自己。在生活上她也十分俭朴,从不铺张浪费,也从不乱花一分钱。但是,只要哪个同学在生活上遇到了困难,都会力尽所能的帮助解决,为了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曾加入学校的爱心理事会,去贫困地区去帮助贫困儿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个人实践方面
在个人实践方面,利用寒暑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于**年的暑期开办小学生辅导班,主要是小学生英语,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实践期间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于**年**月份在遵义县一间乡村小学实习,主要是担任英语、数学科任教师,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在实践当中也得到了领导的好评!
篇2
关键词: 高校档案 大学生素质教育 特殊价值
高校档案记载着一所大学教学、教研、生产和各项管理活动中所产生的大量信息,真实地反映着学校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及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的精神风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经在各大高校中全面实施,很多高校制定了一系列强化素质教育的措施,然而关于学校档案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特殊价值似乎很少被关注。高校档案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历史积淀,既具有凭证、借鉴、参考和史料研究的作用,又对学生继承优良传统,塑造自我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而,开发利用档案资料,为学校素质教育服务,这既是学校历史发展的必然,又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高校档案的基本特性
档案是高校宝贵的知识财富和资源,同时也是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它的真实性、知识性、信息性、直观性等特点决定了它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吸引力和渗透力。
(一)真实表征。
高校档案资料的内容记载真实,它所提供的教育素材大都是本校所发生的人和事,利用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更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认同感,更容易形成共鸣,较之空洞的理论说教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二)知识表征。
高校档案是学校各个历史时期实践活动的忠实记录,它包括了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各个方面内容,是一个十分巨大的知识宝库。
(三)信息表征。
高校档案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信息资源,这种原生性信息是真实的、确切的、经过利用者的加工,可以成为再生性信息。
(四)直观表征。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高校档案的记录和编研图文并茂、有形有声、生动丰富,荣誉、实物、名人、声像等档案资料内容直观形象,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可以增强育人效果。
二、高校档案在素质教育中的可行性
自我国1987年《档案法》颁布实施以来,各高校纷纷建立了相应的档案工作领导体制,以及与学校整体发展相适应的综合档案室。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档案工作模式和集中统一的档案管理,使得档案室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学校档案,这为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一)优良的革命传统资源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许多高校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其发展历程都是一部浓缩了的我国近、现代史和高校发展史。这些革命资源凝聚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性格,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素材,可以教育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本校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更加激发爱国热情,为振兴中华作出更大的贡献。高校档案保存了大量的历史知名人士的珍贵资料,名人效应对学生有很强的震撼力,对他们的成长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是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理想和人生观的良好教材[2]。
(二)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学校文化资源又分为学校的历史文化、校友文化和校园文化。历经了漫长岁月的积淀,形成了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丰厚翔实的史料,记载着学校昨天的辉煌,反映出其深厚的文化根基、显现出其广泛的国际国内交流成果,是学校极其珍贵的无形资产,是激励和鼓舞学生不断创新的持续动力。因而,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档案,挖掘出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使这些有价值的档案信息由静态变成动态、由零散变成系统,为素质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富有特色和创造性的校园文化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主渠道,一直发挥着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利用室藏档案中的学校发展、创业和优秀学生、知名校友的资料有组织地进行展览宣传,并组织学生以各种形式参观、学习,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更可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一种陶冶情操的潜在作用[3]。
(三)科学严谨的教学科研资源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校教学科研档案是教学科研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是教学科研活动的成果和产物,是高校在教学、科研实践与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教学文件材料。高校的教学管理、教学实践、教育信息反馈等都离不开教学科研档案,因而,教学科研档案对于高校素质教育起着指导作用、辅助作用、监督作用和评估作用[4]。譬如,教学档案能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素质教育中的执行情况,并为以后的修订和完善提供指导;教学档案中的学生信息为今后培养目标的制定和素质教育的改革可提供有益的参考;科研档案收集了本校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包括科研准备、研究实验、总结鉴定、推广就用各个阶段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如创作手稿、科研原始数据等。利用学校教学科研档案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但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素养。
三、利用高校档案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档案建设,丰富档案馆藏资源。
档案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财富,加强高校档案建设,可以充分发挥档案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开辟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1.拓宽收集范围、丰富档案馆藏。高校档案作为档案的收集部门,要开阔视野,以“宁宽勿紧”为基本原则确定建档对象,以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历史原貌为基本要求确定归档范围,尽可能多而全地收集与学校教育密切相关的历史资料。平时要与学校其他各个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和联系,统一认识,注意教育的发展动态,努力扩大归档范围,从教学到科研、从思想教育到社会实践、从学科专业建设到师资队伍建设、从校内到校外,凡是具有保管和利用价值的档案都应尽量收集进馆。而且要积累特色材料,挖掘特色素材,反映特色精髓,充分提炼与强化富有独特与个性的档案材料。档案馆可采用移交、捐赠和寄存或代保管等多种方式,征集档案材料,丰富馆藏。
2.拓展档案资源、编研档案信息。档案资源丰富多样,为了提供翔实而准确的素质教育材料,档案馆应组织专业人员拓展档案资源、编研档案信息:第一,对学校招生、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管理、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学位、论文、毕业分配,以及思政工作、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材料进行深层次开发,建立专题资料;第二,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先进事迹,这些事迹材料分散为各个方面,档案工作者应将这些素材中生动的有说服力的部分进行开发、修订、完善、更新,汇编成系统的专题史,以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
3.加强档案建设、规范档案管理。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和档案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办公自动化以后,各种各样不同的信息载体和表现形式涌入档案领域。高校档案馆应加强档案队伍建设,配置专职档案工作人员,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素质,注重其业务能力的培训和发展。同时在收集的过程中应给予特别的重视,运用各种手段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实现档案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现代化、科学化,从而为档案的利用创造良好条件。此外,为方便档案的查阅和利用,档案馆还应实现计算机和手工双套管理和检索制度,进一步提升其为素质教育服务的功能。
(二)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实现档案教化功能。
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开放和共享的形式接近学生,服务教育,将是学校档案室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档案室的教育功能充分开发,将为学校的素质教育产生不可多得的积极推动作用[5]。
1.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和拓展档案传播知识、信息和社会文化教育的功能,高校档案要开辟和扩大阅档室,将其所藏目录公之于众,并向学生开放,把档案馆(室)建成一个文化研究和学习的基地,这样,学生就不但能在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学到知识,而且能在档案馆(室)受到文化和知识的熏陶,使之成为固定的开展素质教育的基地。
2.校史展览。利用新生报到日、家长日、校庆、校园文化活动等,组织开放展览活动,展出学校的发展史、创业史、荣誉史、名人史等各种多类型、多题材、主题鲜明的展览。利用照片、图片、实物、声像等展品,生动、形象、真实地再现学校艰苦创业的历程及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学校的形象,反映学校的精神风貌。认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座谈讨论,以加强学生对校史的了解,增进学生爱国、爱校的思想,激励学生增强集体主义感,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
3.利用网络。网络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以及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场所,学校档案部门可借助校园网宣传和服务功能,使部分档案资源网络化,供大学生点击查阅。或者在网上开辟档案专栏,举办档案育人专题讲座,综合活跃在社会各行业中事业有成的校友信息和馆藏的大学生档案信息,以丰富而生动的实例,开展有声有色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3][5]陈小英.发挥档案的育人功能,服务学校素质教育[J].科技资讯,2009,(20).
篇3
[关键词]殡葬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一、殡葬专业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殡葬高等职业教育始于1995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首创殡葬专业,二十年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学院已为殡葬行业输送了5000余名优秀毕业生,其中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全国各地殡仪馆馆长、副馆长或技术骨干力量,毕业生以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改变了殡葬行业的服务形象,提升了行业的服务水平,在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殡葬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度逐年提高,就业率稳步提升。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毕业生在就业中职业道德水平明显下降,在行业中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缺乏对岗位的敬业态度,缺乏实干、吃苦耐劳的精神;择业期望值太高,奉献意识弱化,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系统工作;功利主义倾向明显,就业中一切向钱看,忽视了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缺乏对企业的忠诚度,不守信用,一旦有机会就毁约、辞职,严重挫伤了用人单位的积极性;集体观念淡薄,缺乏必要的团队合作意识;缺乏诚信品质,在评奖评优、入党、竞选干部等问题上,不顾个人道德,以非正当的途径获取。这些都涉及到学生教育中的道德品质问题,如让这些行为蔓延下去,必将有损于学校形象,还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学生的就业力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殡葬行业为特殊的社会行业,承载着让“生者放心,逝者安心”的重要责任。殡葬专业学生是今后行业的新生力量,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素质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行业道德水平的发展。因此,加强和改进对殡葬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至关重要。
二、职业道德教育与学生个人职业发展相结合,贯穿于教育过程始终
(一)加强职业认可教育,教育学生认同本专业,热爱殡葬事业。
新生入学初期,组织学生参观院史展览、实验室、专业教室、实习基地、优秀毕业生事迹展,让他们了解学院概况,了解各专业培养目标,了解各专业的优势地位及发展方向等。要让学生知道殡葬专业学生将来的工作是与死人打交道,脏苦累险是必修课,人们对殡葬工作有很严重的歧视,遭致白眼、嘲笑是常有的事,只有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满足丧属的不同需求,用殡葬人对生命本身的理解和敬意,还原一个亲切、包容、真实的生命终点站,让死亡不再那么冰冷,让逝者更有尊严,才能赢得社会的信任和认可,被大众所熟知,让越来越多的人为之感动、尊敬进而理解、支持;让学生了解殡仪职工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和专业队伍,担负着改变传统的丧葬陋习、更新群众丧葬观念、培育文明办丧事风尚的历史使命。这一切需要殡葬工作者去努力开拓,在服务活动之中,处理遗体的新方式,悼念逝者的新仪式,具有时代感的丧葬用品以及文明的言语行为等,都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所从事的是高尚的事业,从而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殡葬事业,树立职业理想、职业道德。
(二)确立服务、奉献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业无贵贱的职业观。
奉献精神是一种对自己事业不求回报的全身心付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把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择业时把承担社会责任、义务放在首位,多讲奉献、少讲索取。可以将实训课放到企业进行实地教学,让学生全面了解服务流程:迎接丧属,解释疑问、办理治丧手续、指导丧属治丧、对丧属进行心理抚慰等等,把握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只有具备奉献精神的服务人员,才会自始至终坚守在第一线,才能在工作中逐步体会殡葬工作的苦和累、体会其中的乐趣和价值。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如汶川地震、温州高铁追尾事件、湖北监利“东方之星”沉船事件等公共事件发生时,学院组织了学生紧急驰援,协助处理遇难者遗体和相关悲伤抚慰工作,为事件善后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殡葬员工在大难面前会成为主力军,正是在这些关键时刻,升华学生的职业情操,认识到殡葬员工是值得尊重和爱护的人,殡葬职业是有价值的神圣职业,行业是无贵贱的,工作是无尊卑的,只要是社会需要的工作,都是高尚神圣的。不论处于什么岗位上,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以诚实劳动为人民做出有益的贡献,都能获得人民的赞誉和相应的报酬(1)。
(三)加强就业观念引导,引导学生树立向边远地区或基层就业的价值取向。
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主动到基层单位历练自己,告知他们边远地区和基层就业具有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环境差但竞争压力小,与大城市的殡仪馆、陵园相比自主操作的机会更多,展现自我才华的空间更为广阔,成才的机会更多。边远地区和基层殡仪馆、陵园都是重要的基础性岗位,工作比较繁杂而琐碎,经历基层工作磨砺,能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处理复杂棘手问题的能力,更容易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营造基层就业的良好氛围,通过经验交流会的形式,邀请基层工作优秀学生回母校作讲座、报告,宣传优秀典型,推广基层成功就业经验,宣传毕业生在基层艰苦奋斗继而成才的感人事迹;可以在学生管理经费中拨出专项费用设立基层就业基金,对主动要求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予以奖励,在发展党员、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将表彰奖励决定和事迹材料送达就业单位,向用人单位提出进一步培养和使用的建议;设立基层就业基地,开展殡葬学生社会实践,每年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到基层殡葬单位参加见习、实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深入边远地区和基层殡仪馆、陵园,让他们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基层单位对人才的渴求,感受到殡葬毕业生在基层就业的广阔前景,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接受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到基层就业的信心和勇气(2)。
(四)建立校友返校的长效机制,鼓励优秀校友参与学生的培养工作。
校友是在校学生的旗帜和榜样,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导向作用。利用校友资源开展在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建立校友演讲制度,邀请一些知名校友回来举行讲座,用他们的人生经历,给学生以启迪;挖掘校友先进事迹,了解校友工作、生活情况,整理介绍优秀校友典型事迹的刊物,拍摄和播映校友事迹宣传片,网上增设校友风采栏目等,以此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用寒暑假选派学生组成小分队,进行寻访校友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走访殡葬学长学姐”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校友的艰辛历程,以校友为榜样,树立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等。
三、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
(一)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
殡葬行业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具有很强的专业特征,将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讲清本专业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等,使学生意识到怎样才能实现自身的职业目标,能够大大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结合典型的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把职业道德教育与实习有机结合,在实践中让学生真实地了解职业道德的内涵,养成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二)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性格塑造。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吸收、渗透更多的企业文化,融入行业因素、职业特点和企业特色,尽量给学生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职业性格塑造,如在校内设立模拟礼厅、整容室、火化实训室、陵园设计实训室等,按照殡仪馆服务流程要求,张贴操作流程和操作规程、技术标准等,严格遵守服务操作规程,养成良好、严谨的职业习惯;实施与企业接轨的实训管理制度,要求学生在实训室统一穿工作服,佩戴工卡上岗,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使学生形成严格的时间观念,不迟到、早退,不大声说话;在班级管理中融入企业管理理念,感受企业严格的管理和近于苛刻的纪律要求,感受企业员工坚忍不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班风、班训和班貌等都要体现出鲜明的企业文化特点,渗透企业的价值观念、管理理念和行为准则(3)。将团队意识引入校园,通过开展各种团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比如组建与殡葬服务有关的仪仗队、防腐整容组、营销设计团队、花艺人生等社团组织,社团成员来自不同班级,在训练中使学生快速适应新环境、融入新团队,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完善诚信教育体系,把诚信教育渗透到教学、生活和管理各个环节之中。
在教风和学风的建设过程中,把诚实守信确立为学院的主流文化,寓诚信教育于教学过程,将诚信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纳入到教师的工作当中,任课老师要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把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落实到课堂上、生活中,比如对于学生上课缺勤、迟到等行为,教师应予以重视并对学生进行教育;对于考试作弊者,采取惩罚措施,取消成绩甚至劝退、开除,直至考试作弊现象不再出现。建立诚信评价系统、诚信行为奖罚制度。诚信系统将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学费缴纳情况、遵纪守法、学业成绩、任职记录、毕业评语、在校优良记录、在校不良记录、助学贷款记录等,是学生个人信用的真实反映,诚信记录可以适当地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查阅自己或他人的诚信情况,对有争议的记录可以请求学工部核实,以保证记录的真实性(4)。学工部定期对学生的操行考查评价,一学期结束后,把学生诚信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级别,根据诚信等级确定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入党、奖学金等资格,诚信学生将优先获得就业推荐的机会。对学生的不诚信言行,予以及时的处罚,取消其评优评先及推荐就业的资格。建立不良学生的警示档案,失信不良行为的记录跟随该学生的档案一起带入以后的工作单位,这才能使学生认识到,一旦失去了诚信,就要背负相应的责任后果,形成道德污点。
四、结语
总之,加强殡葬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于学生在以后的就业中明确思想认识,摆正就业心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需要学校、二级学院、教师、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积极促进,多措并举,在制度、教学指导和管理中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促进殡葬学生在就业中健康发展。
注释:
[1]邓剑平.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途径[J].世纪桥,2008,(15).
[2]杨春.高校促进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现实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3).
[3]雷久相.试论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J].教育与职业,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