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奖励办法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8: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创业奖励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加快“创业”建设,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落实市政府“关于鼓励科技载体吸纳新办企业的意见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我区科技载体功能,鼓励引进和培育各类科技创业企业,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我区经济健康发展,经区政府第1次常委会议讨论,并上报至区委常委会第21次会议讨论通过,特制定本意见。
一、奖励对象
1、工商税务注册在市兴源北路401号(市北创科技园)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办企业。
2、引进科技企业的各类招商人员,鼓励多渠道社会化招商引资引智。
3、鼓励引进光电新材料、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医药和科技金融服务业等新兴产业。
二、目标任务
1、在2012年4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完成工商税务注册在市兴源北路401号(市北创科技园)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办企业120家或企业注册资本金4.8亿元以上。
2、完成引进新办企业数量和载体招租率目标完成率在60%以上。
三、奖励标准
(一)投资强度奖
注册资本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新办企业,按实际到位注册资本的0.3%给予奖励给企业;注册资本金在1000万元以下的新办企业,按实际到位注册资本的0.2%给予奖励给企业。
(二)科技含量奖
1)拥有或当年申请发明专利每件加0.5%系数予以奖励。
2)拥有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每件分别加5%、2%系数予以奖励。
3)企业团队每拥有1名院士、博士分别加10%、5%系数予以奖励。
4)承担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国拨、省拨经费200万元)每项分别加20%、10%系数予以奖励。
以上奖励系数以投资强度奖励金额为基数。
(三)争优创先奖:
1)注册并申报市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企业奖励1万;
2)注册并申报市级以上创新创业领军团队企业奖励3万;
3)注册企业申报市级以上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奖励1万元。
(四)企业增效奖:
面向区内街道、园区、机关部门,按“利益共享”的原则,在2012年4月1日到2012年12月底注册在北创科技园的新办企业,按“谁引进谁受益”,其引进企业市级税收的实得部分全额奖励给引进部门;引进企业区级税收的实得部分按区财政制定的政策执行。
(五)对引进科技企业的个人奖励标准按区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执行,对引进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市级以上科技领军型企业的个人在区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的基础上分别另外嘉奖3000元;2000元;1000元。
四、实施办法
1、奖励资金来源按市政府“关于鼓励科技载体吸纳新办企业的意见文件的规定,年底按完成情况结算后,与区政府设立的招商引资专项奖一并使用。
2、本办法所涉及的对市级对我区的考核及奖励争取、报表等工作,在区科技局的指导下由北创科技园承担。
篇2
关键词:互联网+;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型人才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正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把握机遇、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主动适应和引领积极发展新常态,实现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培养适应“互联网+”新业态发展的跨界融合型创新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实践教学作为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构建科学、完善、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实践教学体系至关重要。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想
我校在不断的教学改革探索中,将实践教育理念融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思想,总结自身专业特点与教学实践经验,构建了兼顾基础实践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突出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
“分层次”是指实践教学活动划分为三个递进层次,即面向低年级学生开展专业研究认知实习、面向中年级学生开展包括专业课程实验在内的专业综合实习,和面向中、高年级学生开展适量科学研究、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独立专业实践活动。“多模块”是指将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划分为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科学研究和课外实践活动四个平行模块。
在不同层次实践教学活动层次及实践教学模块中,对于学有余力且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打破原有实践教学层次通过参与到高级别的实践活动,或重点加强特定实践教学模块的学习和研究,通过这种方式将专业教学、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融为一体,实现了将课内、课外科技实践的无缝链接及校内、校外时空资源的覆盖,使学生得到专业教育、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初步训练。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我校通过以下四步逐渐建立、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第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逐渐完善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在最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进一步加强了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扩大实践教学的学分比例。并相继出台了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本科实践教学经费分配办法、本科教学实习工作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措施,保障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第二,修订实验教学大纲,提高教学实验室开放程度。为了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要求所有专业实验课程都要开出综合性、设计性或研究性实验,较好地满足了全校学生自主实验、科技创新、毕业设计以及各种科技竞赛等需求。基础化学、基础物理等实验室(中心)及各院(系)的专业实验室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面向全校学生开放,承担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本科生毕业论文实验项目,各重点实验室老师还须承担和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
第三,强化教学实习与社会实践。各院(系)每项教学实习均有实纲,且有较固定的实习时间和相对稳定的单位、地点或地区,并对实习的各环节都有具体的要求与规定,各类实习均专门安排时间进行。同时,支持教师积极编写实习指导书,出版实习教材,不断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各院(系)还可以根据学科特点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突出特色,形成了形式灵活、风格各异的实习与社会实践特色。
第四,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充实实践教学体系内涵。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补充,学校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学科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社团活动、校外社会实践等丰富多采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扩充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学校通过实施本科生学科竞赛“推动计划”、出台相应奖励办法等方式推动各项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实施。
第五,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在加强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保障和支持国家级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工作;加强综合性实习基地建设,为进一步探索实习共享的实习教学模式提供实证研究的平台;加强综合性学科竞赛和创新项目支持机制建设,加大统筹管理和建设力度。
三、结束语
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规章制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管理等方面多重保障下,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建立适应“互联网+”新业态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篇3
1、鼓励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积极与高校院所开展科技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机构参与的产学研联盟。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并共同开展项目开发且当年列入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按实际开票支付技术开发经费中的20%给予补助,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20万元。
2、鼓励企业创建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创办或与高校院所共建开发机构,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新认定的国家、省、市级研发中心(包括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3、鼓励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对新获得受理的国内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每项分别奖励4000元、2500元和800元。企业年专利申请量超过50件的,给予5万元奖励;专利中介机构年我县专利超过200件的,给予专利中介机构5万元奖励。对通过国家、省、市鉴定并登记的科技成果,每项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3万元。
4、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10万元;对新认定的省级创新型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5万元;对新认定的市级创新型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8万元、4万元;对新认定的省级民营科技企业一次性奖励2万元。
二、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5、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和培育一批对全县产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对县外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创新型企业来我县落户,或具备上市条件的县外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总部迁至我县注册上市的,在资金支持上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特事特办。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对已通过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按15%征收;对新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并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对通过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土地、能源等生产要素配置上给予优先。经省级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和重点新产品,给予开发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经国家新认定的重点新产品,给予开发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
6、提升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设立农业科技专项经费,加大对农业科技项目支持力度,对列入国家、省、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企业)的,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10万元、5万元。对列入省、市农业专家大院的,分别一次性奖励5万元、3万元。
三、完善创新型人才激励措施,加快创新型人才培育和引进
7、大力引进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对企业新建博士科研工作站,给予启动经费10万元资助;对在站工作的博士每人每年给予生活补助经费3万元。
8、重奖科技创新人才。完善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加大奖励力度,重奖有突出贡献、创造重大经济效益的科技人员。组织全县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物和优秀创新团队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创新创业领军人物和优秀创新团队予以表彰奖励,并优先给予项目扶持。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励的,给予奖励额1:1的配套奖励。
四、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建立多层次投融资支撑体系
篇4
Abstract: Since the enrollment expans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Yunnan province, the education scale expanded rapidly, the higher education quickly realizes the popularization. After the enlarged enrollment of graduates to the labour market, the problem of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Based on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graduate in Yunnan province and analysis of graduates' employment in questio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 毕业生;职业教育;创业
Key words: graduator;vocational education;busines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4-0143-02
0 引言
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随着高校扩招,导致云南省毕业生逐年递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对解决云南省就业问题的意义非常重大。
1 云南省毕业生整体情况分析
根据云南省历年统计年鉴,我们整理得到2006-2015年云南省就业人数与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人数,如表1所示。
根据表1数据,我们对云南省普通高校、普通中专、职业中学毕业生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①云南省高校毕业生人数呈上升趋势,且增长幅度较大。
从图1可以清晰地看到,在过去的十年,云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在逐年攀升,其中2006-2010年间,毕业生人数规模达37.17万人,年均增速为13.79%;在2011-2015年间,毕业生人数规模达64.21(万人,年均增速为8.06%。对比过去十年的增长情况,2015年毕业生人数比2006年毕业生人数增长了1.62倍。据统计,2016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将达16.7万人,人数将再创历史新高。
②云南省普通中专、职业中学毕业生增势略差。
从图2、图3我们可以看到,云南省普通中专、职业中学毕业生在2005-2013年呈上升趋势,在2013年达到高峰,2014年后呈下降趋势,且上升趋势中升高的幅度不如普通高校毕业生(图1)增长幅度大。
2 云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云南省毕业生人数持续上升。
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直是政府、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6年―2015年云南省毕业生人数从13.9万增加至29.19万,增加了15.39万多人。未来几年毕业生人数将持续上升,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长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大量的中高级劳动力,也将给扩大就业带来严峻挑战。
2.2 职业技能教育发展滞后
职业技能教育的学校包括高等职业院校、中专、技校三种类型,这些学校不仅培养在校学生,同时承担社会职业培训工作,是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职业技能教育发展滞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云南省职业技能教育总体规模偏小,发展不平衡,普通中专、职业中学毕业生在2005-2013年呈上升趋势,在2013年达到高峰,2014年后呈下降趋势,2005年普通职业中专毕业生4.34万人、职业中学3.98万人,2015年普通中专毕业生9.24万人、职业中学5.45万人,职业教育毕业生增幅不大,尤其是职业中学仅增加1.47万人。其二,我省职业教育学校如表2所示,高等职业院校38所,在全国排名17位,中专379所,在全国排名第10位,技工院校39所,在全国排名第22位,且主要分布在昆明、曲靖、红河等工业较为发达的地市。
2.3 云南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率偏低
2009年实施“贷免扶补”创业政策以来,云南省创业带动就业取得明显成效,但创业带动就业方面存在突出问题。据有关研究显示,国外创业带动就业的比例大致在1:9,在上海等发达省份创业带动就业的比率大致在1:7,而在云南等西部欠发达地区则更低。2015年云南省全年“贷免扶补”创业促进就业贷款发放60181户,带动19.43万人实现就业,比率为1:3.2。同时,云南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率偏低。2014年和2015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中创业人数分别为1810和2531人,创业比率为1.19%、1.6%,而同期全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率分别为2.9%、3.0%。
3 对策
3.1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当前我国政府应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我国增加就业岗位的重要措施。要大力发展旅游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信息咨询业、社区服务业等投资少、见效快的第三产业,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根据云南省的山水、少数民族文化等特色,应加大旅游业的宣传和开发力度,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应在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在促进就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3.2 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营造大学生良好的就业氛围
我国基层工作需要高素质人才,同时大学生就业也需要基层这样的渠道。2016年,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再次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基层是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一是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服务体系,畅通流动渠道,加快构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二是为鼓励云南省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可制订基层就业奖励办法、云南偏远地区就业奖励办法等,云南偏远地区企业工作满五年以上的毕业生给予一定奖励。奖励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采取一次性现金补助或者报考公务员和研究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或予以加分等。
3.3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创新职业教育模式
一是云南省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宏观职能,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支持和政策引导,通过采取增加职业教育院校,或原有高校转型为职业教育院校两种方式增加职业教育资源;二是云南省职业教育以毕业生就业为导向,丰富职业教育培训内容、扩大职业教育培训面、提高培训质量,使职业培训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也满足受教育者就业、转岗、晋升需求的教育;三是发挥云南省职业教育机构的就业指导功能,将职业教育与职业介绍紧密挂钩,加强职业教育机构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从而降低毕业生与用人方在就业与招聘时的成本。
参考文献:
[1]朱慧芹,曹计划.中小企业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的良性互动刍议[J].教育与职业,2013(1).
[2]王智丽,韩春光,庞星星.中小微企业接收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现状及对策[J].理论前沿,2016(01).
篇5
一、调整划型企业范围。即将划型企业范围由原来的“全市所有企业”调整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
二、调整划型体系标准。原办法中划型标准是以企业实缴税金额为主要指标,辅以高新技术企业、农业龙头企业、自营出口额和资本市场上市等条件,划分特大型、大型和中型企业。本次修改取消了划型的辅助条件,适度提高划型门槛。即实交税金额1亿元以上的为特大型企业,3000万元至1亿元的为大型企业,500万元至3000万元的为中型企业。
三、调整政策待遇。原办法有14项政策待遇,本次修改取消了原办法中的6、11、12、13、14、15、16、18、19共9条,只保留对法人代表针对性强的5项待遇。即:
1、推选市委委员、人大常委、政协常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评先树优时,优先考虑大中型企业法人代表。
2、实行市级班子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大中型企业由市级班子领导包靠。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法人代表可直接与市委书记、市长联系,中型企业法人代表可直接与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联系。企业遇到重大特殊问题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实行现场办公,集中研究解决。
3、每年组织特大型企业法人代表到境内外学习考察一次;每年组织大型以上企业法人代表国内学习考察10天,中型企业法人代表国内学习考察7天。
4、每年组织大型以上企业法人代表到国内一流医院查体一次,中型企业法人代表到省内一流医院查体一次。
5、在企业评议职能部门时,增加大型以上企业评议票比重。其大型企业评议票4张,大型企业评议票3张。
四、合并、修改实缴税金奖励项目。将原办法中的实缴税金基数奖、实缴税金增幅奖、实缴税金特殊贡献奖三项奖励合并为地方财政贡献奖,明确实缴地方税金额不含耕地占用税、契税、个人所得税、免抵调、政策退税、财政税收返还、土地使用税等,提高了中型和大型企业的特殊贡献奖奖励门槛和标准,即中型企业当年度实缴地方税金500万元(原为100万元)以上且同比增幅超过50%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原为5万元);大型企业当年度实缴地方税金2000万元(原为1000万元)以上且同比增幅超过20%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原为10万元);同时提高了不予奖励的标准,即考核年度内实缴地方税金额达不到100万元(原为50万元)的,不予奖励。
五、修改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奖。增设“考核年度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以上和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超过5000万元”两个受奖条件,对符合“增幅超过全市平均增幅”条件的,奖励标准提高到万分之二。
六、取消50强位次进步奖。50强企业是依据主营业务收入(50分)、利税总额(25分)、实交税金(25分)三项指标加权得分排名,大中型企业是依据实交税金额辅以其他条件进行划型排名,两种排名方式的企业位次有一定差距,容易引起混淆。建议取消50强企业排名,对应取消50强位次进步奖。
七、合并“职工工资增长奖”和“销售利税率提高奖”为“社会贡献率提高奖”。社会贡献率=(利税总额+应付职工薪酬)÷主营业务收入。
即以考核年度的前三年中社会贡献率最高值为基数,考核年度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含50亿元)的企业,当年社会贡献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奖励法人代表1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在20亿元(含20亿元)至50亿元的,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奖励法人代表5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在2亿元(含2亿元)至20亿元的,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奖励法人代表2万元。奖励最多不超过20万元。
八、调整节能降耗奖和清洁生产奖。两项奖励调整到《市节能降耗考核奖励办法》中执行。
九、调整减排工程奖。此项奖励调整到《市工业企业治污减排考核奖励办法》中执行。
十、合并原文中的“先进制造业投入奖”、“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奖”、“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奖”三个奖项为“科学投入奖”,提高奖励门槛。即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手续齐全且已竣工投产的项目给予一次性奖励。单一项目直接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帐面价值达到1亿元的,按投资额每增加2000万元(原为1000万元)奖励1万元的标准进行奖励,其中,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按投资额每增加3000万元奖励2万元的标准进行奖励。
十一、调整技术创新项目奖、研发机构建设奖和高新技术企业奖。将原文中的上述三项奖励调整到《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执行。
十二、修改企业争先创优奖,同时更名为“标准化奖”。因国家重要行业技术专业委员会设立体制不统一,亦无统一标准界定国家重要行业范围,本次修改将原文中的“对当选国家重要行业技术专业委员会正、副主任职务的企业,给予法人代表一次性奖励5万元。”修改为“对承担国家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工作的企业,分别给予法人代表一次性奖励20万元、10万元、5万元。”
十三、修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奖。在原办法基础上增加“当年产值增长超过3000万元的”条件,把奖励标准降低为“按新增产值的万分之三(原为万分之五)”进行奖励,同时把奖励封顶金额降为50万元(原为100万元)。
十四、合并“知名商标奖”和“名牌产品奖”为“知名品牌奖”,并在奖项中增加“获省长、市长质量奖的企业,分别给予法人代表一次性奖励100万元、10万元”。取消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分三年兑付的规定,一次性奖励完毕,降低司法认定的驰名商标奖为50万元(原为100万元)。
十五、修改“高层次人才引进奖”。依据《关于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双百计划”的意见》,对该奖项中的“省引进海外人才‘’第一层次人选”修改为“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在分别享受各级财政扶持资金200万元和100万元的同时”修改为“分别享受各级财政扶持资金的同时”。
篇6
近日,由铜仁市高新区管委会主办,贵州万泰弘发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2016万泰科技半导体户外照明研讨会召开。铜仁市副市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张明,铜仁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寇启聪出席会议。中科院院士、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主任李晋闽,研究员夏建白,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宽禁带半导体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张国义等专家出席研讨会。
万泰弘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014年入驻铜仁高新区以来,一直把产品的开发和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把照明环境、照明空间、照明主体作为研究对象,致力于研究不同环境下最合理的照明解决方案和与之相配套的产品,成功推出了在LED行业最先进的LED倒装技术成果。
研讨会上,专家们针对近年来LED照明行业的快速发展,LED灯具产品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进行了深入探讨。一致认为中国作为全球灯具产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相关制造企业需积极了解和掌握各国最新法规及标准要求,才能有效管控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铜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引领,创新制定和实施了《铜仁市科技计划体制改革方案》《铜仁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引导性扶持政策。铜仁高新区是全市唯一一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全市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高新区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培育,组建了博士工作站1个,获批高新技术企业2家、创新型企业1家,建成了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中心、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中国科学院・铜仁过程工程研究所、大学生青年创业园、省级众创空间、省级综合型生产业集聚区等12个产业服务平台。目前,园区企业已获专利授权77件、申请专利54件,正围绕已落户的恩纬西、康蓝光电、大族激光、万泰弘发科技等LED企业,全力引进LED关联企业和研发机构,大力发展LED光电产业。
篇7
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创建良好人才工作机制
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社部门综合管理、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成立了强有力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09年3月和2012年4月,鄂尔多斯市市委组织部先后两次根据领导干部调整的实际和工作需要,调整充实了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人才人事工作的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社局、市科技局等30多个市直部门为成员单位,并在市委组织部设立了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人员从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科技局抽调人员组成。建立和落实了党委专题研究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议事、办公室例会、人才工作重大事项报告、人才工作联络员、人才工作信息、人才工作督促检查等制度。坚持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每个月进行一次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部分成员会议,每周进行一次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例会。制定下发年度人才工作要点和人才工作重点任务分解方案。通过人才工作重点任务逐项分解、限期完成和专项考核,落实了人才工作责任,使人才工作服务产业、服务项目、服务民生的主动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建设产业人才高地,创建良好人才集聚平台
根据本市产业发展规律和特点,依托产业在全国及部分区域形成的比较优势和对人才的集聚作用,搭建政产学研互动的平台,建设一批产业人才高地,推动人才整合、信息共享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实现人才与产业协调发展。
一是建立分类推进机制。依托现代物流、金融、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建设全区范围内特色突出的产业人才高地;依托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中西部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人才高地;依托煤炭、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建设全国领先的产业人才高地。近年来,在新型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羊绒服装、陶瓷、建材、生物医药、农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领域,各选择1-2家龙头企业来带动,初步打造了全国能源煤化工人才高地、全国羊绒产业人才高地、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人才高地、西部地区新能源产业人才高地、西部地区新兴产业高层次创业人才高地、西部地区生物技术人才高地、西部地区服务业人才高地等7个人才高地。比如在全国能源煤化工人才高地建设方面,通过建成世界第一条煤直接液化生产线,国内第一条煤间接液化生产线,引领煤液化世界顶端技术,聚集了一批国内外高科技尖端人才。达拉特经济开发区、大路煤化工基地被评定为自治区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二是建立鄂尔多斯市首席专家选拔管理机制。在同一产业高层次人才中选聘首席专家,负责本产业发展的决策咨询、重大建设项目立项咨询论证、产业重点技术难题攻关以及产业创新人才团队的培养指导等工作,赴重点企业调研会诊,对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最大限度地发挥首席专家的技术领军作用和人才集聚效应。2012年3月,开展了首批鄂尔多斯市首席专家选拔工作,从公共卫生、农牧业生产、气象、环保、电力保障等公共安全专业技术领域选拔了公共卫生安全首席专家、流行病预防控制首席专家、首席高级农艺师、首席高级兽医师、气象预报首席专家、环境监测首席专家、首席电网工程师等7名市首席专家。依据《鄂尔多斯市首席专家选拔管理办法》,每批市首席专家管理期为3年,每月发放市政府津贴,名单录入鄂尔多斯市高层次人才库,享受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有关待遇。
三是建立产业人才预警机制。建立人才供求动态监测网络,在人才市场、高等院校、骨干企业、重点开发(园)区、重点部门设立人才信息采集点,掌握人才供求第一手资料,对产业人才供求状况进行分析预测,编制人才需求目录。全市人才需求目录定期更新,编印成册,在市内外各类人才交流活动、人才招聘洽谈会上广泛发放,同时在鄂尔多斯市人事人才网上。
四是建立动态评选管理机制。根据产业优势和人才开况对产业人才高地进行评选、调整和补充,逐步把鄂尔多斯低碳谷、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鄂尔多斯科技教育创业园、惠谷工业设计园等一批专业特色产业园区加速培养成产业人才高地,努力形成层次多样、资源共享、人才互动、优势突出的产业人才高地集群。
五是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推进机制。强化与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合作,打造海内外高端人才集聚基地。与国家煤炭科学总院共同开展了科研试点攻关,引进西安煤炭设计院等5家专业科研机构在我市设立了长期办事机构。先后挂牌成立了蒙西、鄂绒、亿利、伊化等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成4个国家和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2个自治区级引智成果推广示范基地、3个自治区级“666”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基地。以各类研发基地建设为引擎,加快产学研互动。目前,中科院内蒙古研究所总部和ADS大科学装置项目落户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产业园,清华大学鄂尔多斯市紫荆创新研究院入驻中国鄂尔多斯低碳谷,超临界空气储能产业化项目落户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世纪互联100万平方米超大型数据中心及中兴通讯绿色数据中心落户鄂尔多斯云计算产业园,有14个科技创新创业项目(新能源、新材料与节能环保类项目4个,电子信息技术领域项目5个,光机电一体化项目5个)落户鄂尔多斯科技教育产业园。东胜区政府与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共建中国东胜大规模储能技术研究所、中国东胜低碳能源技术研发基地,与北京科技大学共建计算机与系统工程东胜工程中心。大路煤化工基地与中科院成立了鄂尔多斯大路煤化工产学研创新基地、大路煤化工研究所、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大路基地、地方企业联合煤炭间接液化国家工程中心等7个创新机构。中科院植物所、过程所、大化所、遗传所、地理所等5所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分站启动运作。
强化政策资金保障,创建良好人才发展环境
篇8
一是坚持以更加开放的观念尊重人才。要在全社会强化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依靠人才的观念。广泛开展人才宣传工作,通过召开人才工作会议、组织“人才工作巡礼”活动等形式,全面总结近年来全市人才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深入宣传人才工作的有关形势和政策等。在仪征电视台、《仪征信息》、《仪征人才网》等媒体上开辟“优秀人才事迹介绍”专栏,大力宣传各类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切实关心各类人才的进步和成长,为他们创新创业搭建舞台,提供空间。深入开展“十佳创新之星”和“优秀创业人才”评选活动,加大表彰和奖励的力度,确保各类优秀人才政治上受表彰、经济上有奖励、舆论上有地位、待遇上有落实,使人才价值得到肯定和认可,努力营造出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认真执行《仪征市人才柔性流动管理暂行办法》,及时发放《仪征市特聘工作证》,落实人才在仪征工作、创业、居住、生活等相关政策待遇。修订完善《仪征市人才引进及奖励办法》,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选拔机制和生活保障机制,重奖为仪征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
二是坚持以更加开阔的视角引进优秀人才。主动顺应沿江开发和主导产业发展要求,开辟引进人才“绿色通道”,力争把仪征建设成为苏中地区重要的聚才“磁场”。XX年将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紧缺人才作为人才引进的首要任务,结合高新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网上招聘等形式,注重引进支柱产业的高层次紧缺人才,其中:石油化工150人、汽车及零部件110人、船舶制造60人、高新技术30人,为主导产业加速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重视引进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把领域里、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领军人物、拔尖人才引到仪征,切实提高仪征产业层次。深入实施“人才项目采购工程”,坚持以项目带人才、以人才引项目,为持有科技成果、开发项目来仪创业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平台。采取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实施重大项目合作等灵活方式,主动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借脑”、“借智”,吸引市外优秀人才为仪征经济发展贡献才智。借助经济手段、政策激励等措施,通过“假日博士”、“双休日研究生”等灵活方式,引进一批“候鸟型”、“季节型”高级人才,使他们定期来仪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扩充人才容量,XX年力争引进各类人才1100人;加大柔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技术攻关、企业顾问、短期聘用、人才租赁等形式,引进柔性人才150人、各类成熟人才100人,尤其要注重吸引仪征籍优秀人才回乡创业。
三是坚持以更加超前的意识培养各类人才。全力打造专业技术人才。XX年举办10期专业技术培训和专题研讨会,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脱产培训不少于72学时,初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40学时,确保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率达80%以上。参与省机械汽车行业“313人才工程”、教育行业“青蓝工程”、建筑行业“当代鲁班人才工程”等重点人才培养工程,积极实施“510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在5个行业各培养10名紧缺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加强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大中专及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在石油化工、机械汽车、船舶制造等主导产业实施“学历提升教育工程”。精心锤炼经营管理人才。成立“仪征企业家协会”,举办“企业家论坛”,打造优秀企业家群体。举办工商管理专业班、经济管理大专和本科班、法律本科班。引进清华大学“远程学堂”教育,在全市设立15个左右教学点,每年引导20家规模以上企业800人到1000人参训。在“仪征市干部培训网”开展“企业班组长系列培训”、“中小企业管理与创新”等培训。加快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重点在机电一体化、电工电子、汽车制造与维修、化工、建筑、现代服务等专业实施高级技工培养计划,XX年培养技师150名、高级技师10名;培养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专业的5年制“双证生”1800名。引导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工作室”,组织技术革新和攻关,开展技能大赛,促进技术工人岗位成才;推进技师考评制度改革,鼓励企业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探索设立1—2名“首席技师”。扎实培育农村实用人才。成立仪征市农业科学实用技术宣讲团,每年开展科技下乡、智力支农活动20次左右。出台《仪征市农村实用技术职称评聘暂行办法》,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和职称评定工作。加大农村成人教育力度,抓好农业技术推广、种养能手、能工巧匠和农民经纪人四支队伍建设。
篇9
关键词:青年人才 队伍建设 方法
中图分类号:G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a)-0141-02
青年人才队伍是单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才队伍建设是航天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首要任务,特别是要充分把握当前发展机遇,切实抓好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为航天企业又快又好发展注入新鲜活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是提高工作水平的关键所在。
1 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航天企业在青年人才建设方面,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成效显著。但目前各行业发展较快,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不能满足生产经营和市场发展的需求,因此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在当前航天企业发展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广大青年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教育、创新创业平台的锻炼,发挥出创新才干。青年职工是创新的先锋队,引导培养青年的开拓创新精神尤为重要。80、90后青年处于科技改革迅猛发展时期,移动设备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青年人能够更好地适应快节奏。青年人对行业的经营形式以及发展的动态和前景较为关注,思想能够做到与时俱进。青年人在学校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在工作中有良好的表现,这样会受到单位的重视。对于那些掌握了相应技术的青年人,在生产或管理能力会有较大发展,因此就希望有更加广阔的平台来发挥自己的才能。
2 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调研分析
2.1 青年人才队伍的现状
近几年,航天企业响应国家号召通过人才引进计划、双创工作等在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首先是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方面。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培养力度、完善人才成长环境,为青年人才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5年以来,中央企事业单位有26名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另外,各航天企业还结合本单位情况开展青年岗位能手、科技创新等竞赛活动,不断提升青年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其次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建设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资委鼓励和推动各中央企业积极建设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为人才成长成才搭建良好的平台。团中央与国资委联合开展的青年就业创业实习基地、加强青年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项目,对加强中央企业人才引进、培养工作也具有重要意义。
2.2 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在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同样面临严峻的考验。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
首先是航天企业之间发展状况不平衡,青年人才发展环境各异。由于发展、经营和规模等的不同,航天企业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状况,反映到人才队伍建设上也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差异的存在,对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在同行业间,如果经营和发展存在差距,对青年人才队伍的稳定有较大影响。其次是青年人才队伍结构和面临压力压力等问题。近年来各行业发展较为迅猛,以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为例:其产值在军工企业的占比逐年提高,转型升级的任务较重,市场份额持续快速增长,对航天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老员工在知识结构上不能较快适应航天事业战略转型和发展的要求;而市场份额的增长导致人才短缺,推进青年员工走上重要岗位,由于阅历和技术等方面还不成熟,青年担当企业发展重任存在较大变数。最后是青年人才的就业和工作后流动现象。从2011年起,青年人在择业时首先考虑家乡或是家乡的省会城市。而企业在人才流动方面问题比较突出。某央企下属企业的统计,最近3年离职的人员中,88%为青年人才,其中具有3年以上工龄的成熟骨干人才占到60%。
3 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青年人才在未来市场发展以及企业经营动作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航天企业应当积极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不断地完善青年人才队伍建O的机制,从而为青年人才队伍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结合国家人才发展规划提出的“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该文提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应采取以下5种新思路新方法。
3.1 加强青年人才队伍的思想教育
航天企业应从以下4方面加强青年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责任感。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教育,争作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先锋队。结合航天企业发展变化和行业的发展动态,分析自身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向青年人员宣讲部门的决策、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帮助青年人才正确认识形势、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形成航天企业文化,引导青年人员自觉参与;强化对优良文化传统的教育,增强青年人才对航天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典型,发挥先进的引导作用,加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宣传教育。对青年人的培养,既要支持工作,帮助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又要对青年的错误进行教育引导。
3.2 引导航天企业青年人才队伍做好职业规划
青年人才队伍缺少相应的职业规划,给工作带来不少问题。比如,部分青年人不能发挥个人所长,造成资源浪费等。为此,航天企业应高度重视青年人才职业规划工作,要从新员工进企业参加工作时,就开始实施职业规划:做出准确定位,选择发展方向;再根据青年人才职业提供一些岗位,安排他们到岗位上实践锻炼;经过一定时期岗位实践,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确定其最适合的职业生涯路线。
3.3 拓宽青年人才队伍成长的途径
要坚持“岗位是最好的培训,工作是最好的老师”的理念。航天企业应通过师傅带徒弟、岗位交流、培训等方式,加强对青年人才的锻炼培养,提高青年人才的素质。坚持把岗位实践作为青年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引导青年人才扎根一线,锻炼基础技术。依托项目培养人才,在航天企业重大项目、重要产品、市场开发中培养青年人才。发挥党工团组织作用,培育青年人才。广泛开展岗位能手、创新创业比赛、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搭建展示平台,努力提高青年人才业务技能。培养专业队伍,技术和管理是航天企业发展的两大支柱,既重视技术人才,又重视管理人才,这样才能为航天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4 重点关注青年人才队伍建设
航天企业应解决青年人最关心、最紧迫的问题,提升青年人才的航天企业凝聚力。第一是丰富青年人生活。组织青年人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缓解工作压力,促进青年人才健康成长。第二是加强人文关怀。针对青年人才择偶问题,积极牵线搭桥;对困难青年人才进行走访慰问;开展健身、组织座谈、组织学习等活动,增强青年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第三是尊重青年的工作成果。吸引人才的两大利器是发展机会和优厚的物质待遇。航天企业应坚持用发展留人、用人文关怀留人和用待遇留人。
3.5 建立青年人才队伍的考核制度
航天企业应根据青年人才的实际表现确定薪酬标准。根据青年人才的不同特点,应给予其相应的肯定,积极创造发展空间。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青年人才制定相应的奖励办法。比如,对技术型青年人才,应对其参与项目带来的收益给予奖励,使人尽其才,同时能才尽其用。
综上所述,青年人才队伍在航天企业的发展和经营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各航天企业应不断完善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机制,为青年人才队伍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青年人才队伍在航天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航天企业青年人才队伍迸发出新的活力与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韩笑.浅谈如何加强企业青年人才队伍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5(9):67.
篇10
2011年末,临沧市小微企业共4507户,同比增长17%。全市小微企业生产总产值约95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35.2%,同比增长28%,超过全市GDP增速12.8个百分点。小微企业发展呈较快增长态势。
(一)小微企业较快发展有良好的环境
从政策层面看,临沧市政府出台了《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意见》及税费优惠等配套政策,提出了发展目标、扶持对象、扶持重点和方式,为小微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
从组织机构看,成立了由临沧市工信部门牵头、市工商、市财政等部门参与的办事机构,落实了专项经费,实施了常规管理工作联系制度,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从扶持资金看,明确了从2011年起,市级每年筹集资金1000万元,8县(区)每年各筹集资金200万元,用于新创办的市场前景较好的微型企业资本金补助,补助标准为每户2-5万元。
(二)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较低。调查结果显示,批发和零售业小微企业数量占57.1%,高居行业榜首,接下来依次是工业和建筑业、住宿和饮食业,分别占12.9%、12.3%,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房地产、物业、租赁和商务服务等行业小微企业数量则占比较低,只有13.3%。批发和零售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层次较低且占比过高,凸显临沧市小微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较为突出。
二是资金规模小,资信担保能力低。小微企业主要以私营形式存在,决定了其资金规模较小的特性。从对50户小微企业调查问卷看,超过半数的小微企业感到资金紧张,但从银行获得贷款感到非常困难的占8%,感到比较困难占47%,主要原因是缺少土地使用权、门面房、商业用房等银行愿意接受抵押的财产,小微企业资信担保能力弱可见一斑。
三是管理水平不高,财务状况不佳。临沧市小微企业以“家族式”、“作坊式”居多,财务管理方面大都没有专业人才,基本是“家长”说了算,资金管理呈“松散型”,对现金管理不严,赊销现象或“三角债”现象时常发生,资金管理混乱。
二、临沧市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
2012年3月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4.12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8.49%,比年初增加4.7亿元,增长11.93%,高于全部贷款增幅2.35个百分点。
(一)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及主要融资渠道
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受多重因素影响,主要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人工资上涨以及资金短缺,分别占50户调查企业的76%、68%、64%,资金短缺已成为影响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融资渠道看,小微企业普遍存在多种融资方式,主要有通过银行融资、向亲戚朋友借款或向内部员工集资,分别占50户调查企业的84%、38%、14%。也折射出银行贷款难以满足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的现状。
(二)小微企业的融资特点
一是金额小,期限以中长期为主。从50户调查问卷看,2012年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数量占76%,需求资金集中在50万元~200万元之间,融资期限需求主要倾向于1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占63%,但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从银行信贷期限看,2012年3月末,1年期以上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95亿元,占全部小微企业贷款的54.29%,占主导地位。
二是银行机构执行利率不一。工商银行针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利率执行同期人民银行基准利率;农业银行最高上浮30%,最低上浮15%;中国银行最高上浮30%,最低为基准利率;建设银行统一上浮20%;而农村信用社最高利率则上浮90%,最低上浮6%。总体看,商业银行执行的贷款利率相比农村信用社较低,但所有银行机构无利率下浮情况。
三是银行信贷结构较为集中。2012年3月末,银行投向第一和第三产业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32.13亿元,占小微企业贷款总量的72.82%,除银行一定程度偏爱这两类企业外,与临沧市小微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极其相关。
(三)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主要做法
1.搭建合作平台,强化服务窗口。2012年初签订了《临沧市政银企三方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三方联动合作机制,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还设立了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如工行、农行成立的“小企业金融业务中心”、“小企业信贷业务营销管理领导小组”等。各银行机构通过服务平台,结合小微企业信贷需求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信贷审批效率,积极增加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入。2012年3月末,申请融资的小微企业在银行业金融机构获贷率均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