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8: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小学时期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处于一个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身、心、智、德都处于不断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时期,因此,迫切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去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铸造学生人生成长的基石。
笔者就如何结合生命教育,正确开展好学生行为习惯培养谈点粗浅认识。
一、明确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教学中最重要的工作不在于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该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教育,是素质教育中最基础的部分。许多习惯虽小但是非常重要,弄清小学中哪些是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内容,是开展此项教育的根本。根据教育专家的调研报告,应该包括以下方面:一是道德行为习惯养成;二是守纪习惯养成,三是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能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习惯,边听边做笔记的习惯,及时复习整理的习惯。也可以概括成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的习惯。再如明日学具,准备齐全;今天任务,今天完成;发现错误,及时改正;专心学习,珍惜时间;读书写字,姿势端正;课前预习,单元复习;读书看报,查找资料;学有计划,学有目标等。五是劳动习惯养成;六是卫生习惯养成;如按时就寝,饭前便后洗手,用完东西放回原处,不挑食不购买零食。七是安全习惯养成,如树立交通安全意识,了解交通安全知识,遵守交通规则等。八是心理品质养成。笔者总结出十项良好习惯:行礼、问好的习惯;说声“您好、谢谢、对不起”的习惯;升降国旗立正站好的习惯;穿校服、佩带红领巾的习惯;上下楼梯靠右行、轻声慢步的习惯;吃饭不挑食、不买零食的习惯。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出入和家人打招呼的习惯。废弃物放进垃圾箱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及回家的习惯。这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根基,如果小学生能够在这些方面有了良好的习惯,将会对其一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不可估量的好处。
二、把握时机,持之以恒,强化养成
儿童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培养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关键在于幼儿园和小学。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可塑性强的特点,如果在小学阶段对他们进行强化养成教育,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受益终身,强化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呢?
一是要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教学的重点工程抓实抓细。做到目标明确,有计划,有监督检查、有总结开展。每一年,当新生入学,开始就有意识,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宣传,形成一个良好的实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氛围。
二是从小事抓起,抓细节促养成。教师除了完成教学知识的任务外,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从他们的生活习惯如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习惯,每天做到按时起床,按时到校上课,按时就寝,今日事今日毕,校园生活习惯,如上下楼梯靠右行,起身慢步,按时参加聚队聚会,见到老师长辈学会行礼问好,回答问题声音洪亮等,从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进行严格的训练,经过教化引导――强化实践――自觉行为等环节,最终实现学生良好素质和优良习惯养成。
三、注重方法,强化措施
养成教育要想出成效而不流于形式,就必须讲究方法,强化措施,讲求实效。为了实现效益最大化,可制订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检查内容并定期公布,每周组织学生大队长、各年级教师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并通过每周之星,班级流动红旗公示评比等,采用激励方式,进行表彰,对后进人员不点名批评。在全体师生中形成人人都抓、共同监督的局面,来促进良好习惯的逐步养成。
篇2
关键词:行为习惯;习惯养成;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049-01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学校应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建设的切入点,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从常规抓起,从细节抓起,循序渐进地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一、完善日常督导检查制度,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常言道:“习惯成自然,自然成性格,性格定终身”。可见,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以后的人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小至立身处事,大至定国安邦,都得从小事做起。基于这一点,学校要着重进行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养以及不良习惯的矫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首先在修订完善学校日常督导检查办法上下功夫,力求用制度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在学习方面,要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善于预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的习惯等。同时注重读书写字等正确姿势的培养和矫正。为此应该加强任课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要建立校领导巡课检查制度。学校领导要不定期对任课教师对学生课堂养成教育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和任课教师沟通,将任课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养成教育作为期末考核教师的一项重要指标纳入考核之中(占综合考评总分的30%),此举对于教师课堂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十分必要。
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洗脑式”教育也很有必要。具体做法是:每节课上下课学生集体朗诵简单明了的行为习惯提示语;每天都有课前3分钟训练。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培养儒雅举止,为形成优秀品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更好的促进养成教育的实施,学校要加强课间学生的管理。实行教师上课交接班制度,任课教师必须在铃声响起前走进上课教室(替换课间看班教师)。要求看班教师及时督促本班值周学生和学校文明岗学生按时到指定的岗位做好值周工作,课间要对学生的言行进行监督管理,指导学生保持卫生、不打闹、不喧哗,按课表做好下节课的课前准备等。
为了抓好养成教育,学校还应该注重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学校要根据各班学生的表现和各班养成教育开展情况,每班定期评选优良习惯星,每月各个年级评选出养成教育示范班,示范班的班主任将被评选为养成教育示范岗,期末直接评为优秀班主任。此举能很好的调动师生争创行为习惯示范班和优良习惯星的积极性。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推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学校要按照期初德育工作计划并结合月中的重大节日,每周安排班队会主题,并就主题班队会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记录、收集材料。做到月月有重点、周周有主题。每月侧重一种行为习惯(品格)的培养,实行小步子,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一点一滴抓起。此外还要结合实际情况,举行一些如:社区志愿者、公共场所捡拾垃圾、参观博物馆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情操得到陶冶,进而形成优良的品格。
学校要组织上好每天的大课间活动,并坚持以大课间为抓手,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大课间内容的编排要充分考虑合适的运动量、不但锻炼学生的身体,更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主要有:国颁操、自编韵律操、器械活动、自由活动、冬季跑步、大摆臂行进走等几项活动(可视学校情况增减活动内容)。我校由于坚持每天上好大课间活动,现在各班肥胖学生比原来减少了三分之一,近视率明显下降,很大一部分学生摘掉了眼镜。学生的精神风貌也得到了提升,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从很大程度上为学生良好行为养成教育起到较大的推进作用。
三、加强师德修养建设,带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拉近师生的距离,首先应提高师德素养、让教师用爱影响教育学生,让老师用真诚架起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让教师走进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学困生)的内心世界,及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开展教育。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卸下“师道尊严”的面具,要用灿烂的笑容面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学困生),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师生交往环境和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此举能够赢得学生及家长的认可,也为学校养成教育工作起到助推作用。
四、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合力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篇3
关键词:养成教育;激励;评价;实践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而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学生养成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学校要根据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系统地制订他们要遵守的道德要求、准则和行为规范,抓好养成教育,强化他们的行为,使他们成为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合格公民。
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变化和逐步成熟的重要时期,也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因此,在中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确定教育内容,使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要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然涉及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行为习惯标准。学校要遵循从实践出发的原则,结合学生实际,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规定》、“五讲”“四美”“三热爱”“八荣八耻”等作为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团结友爱、勤奋好学的良好行为习惯以及诚实守信、自尊自爱、宽容大度的良好心理品质,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升了道德素质,持之以恒,形成习惯。
抓养成教育应从学生进校第一天抓起,把每学年的第一周定为养成教育宣传周,引导学生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校风、校训。并结合班级工作,制订本班的班规和要求。组织学生联系实际进行认真的学习、讨论、总结。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注重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去做。使学生一进学校就在头脑中扎下深根。但要注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寄希望于开学的第一周,要反复学习、加强、巩固,强化监督落实机制,不断地提醒、引导,多方影响,潜移默化,形成习惯,逐渐地由“他律”转化为“自律”。
二、建立激励机制,巩固养成教育成果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反复抓。尤其是对那些行为偏差的学生,不但要用爱的甘泉雨露去浇灌滋润,用榜样示范的力量去感化振奋,用同学伙伴去帮助劝解,还要用激励机制鼓起他们奋进的勇气。俗话说:表扬是鼓励,批评是鞭策。但对这些学生来说,批评总不是滋味,所有的学生都不愿意挨批评。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加以肯定和表扬,即使很小的优点也要在特定的场合及时地给予表扬。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时,教师应采用多种激励方式。如:在班上开展“争当红旗手”或者“我爱小红花”活动,学生做了好人好事,奖励一个“小红旗”或“小红花”。要以表扬为主(当然,对较为严重的错误也可正面进行批评教育),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用成功的愉悦感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制订评价办法,规范养成教育模式
制订评价制度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促进和监督作用。在对学生进行了一个时期的教育之后,及时地进行评价,不但可以优化养成教育体系,而且能促进养成教育的巩固和深入。在评价的内容上,可以根据《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等制订了《中、小学生道德行为规范评价细则》,对常见的道德行为习惯分门别类编制分值,根据分值进行打分;在评价的时间上,可以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评比,每学期一表彰的作法;从评价的方式上则采取自评、他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使每次评价都尽可能的客观公正。也可以设立“行为规范监督岗”督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设立校园广播站“我是小雷锋”栏目,鼓励学生做好人好事,激励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样,一个多层面、多角度的养成教育模式就形成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有了保障。
四、开展实践活动,强化养成教育效果
实践是人们认识的基础和源泉,更是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这不仅因为道德行为必须在实践中得到体现,也因为只有在实践中经过反复的练习、巩固和提高,才能使行为习惯成为自然的、稳定的道德品质。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的生活充满七彩阳光。在实施过程中,既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安排活动,又要重视从不同性质的养成内容设计活动。比如在实践活动中,我们组织了“我为学校作贡献”“假如我是校长”等主题班会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树立了学生热爱校园、热爱集体的意识,我们开展的“国旗下的誓言”“我最敬仰的……”“我爱唱红歌”等,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的思想也在英雄模范影响和爱国歌曲的感染下,潜移默化,得到提升。同时,这些活动的开展也为学生开辟了实践的天地,创造了熏陶的氛围,提供了锻炼机会。在养成教育实践中,也可以成立检查机构。如纪律、卫生检查组和行为规范检查组等。每天对学生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每周总结,每月评比。对于那些离学校比较远的学生,应该既做学生的工作,又做家长的工作,使之克服迟到、早退现象,养成遵守学校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实践证明,中、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合格公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德育教育,抓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但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还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多项措施,使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篇4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这就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也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 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班非常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积极开展各种行为规范的教育活动,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对本班学生在养成教育方面的工作做一总结。
一、确定指导思想
1.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关键是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
2.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应落到实处,细微处入手,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
3.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
二、做好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
1.明确意义,激发动机
给学生讲明养成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让学生保持自我教育非常必要。我班充分利用班队会、板报等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同时,明确了要抓学生成绩,抓教学质量,必须从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树立“行为规范教育我有一份”的观念,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重抓养成教育”的氛围。
2.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我校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训练的内容与重点主要训练有三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卫生习惯养成目标和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3.建章立制,规范言行。
良好的行为规范养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老师和学生持之以恒来完成。
(1) 学生文明行为制度:每天由班长对学生行为进行考核,做好记录,使学生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共同监督下,使学生能较自觉地遵守规范。
(2)值日制度:由卫生委员严格负责,负责好学生的卫生表现,真正从细小处入手,把卫生行为规范落到实处。
(3)学习习惯养成制度:由学习委员做好早读和午读管理工作,珍惜好时间,让班级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三、取得的成效与努力方向。
篇5
关键词:农村;流动小学生;养成教育;途径;探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城乡经济、教育发展呈现不平衡现象。近年来,我国对教育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希望其子女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条件和更好的受教育机会,因此许多农村地区的儿童跟随父母在其工作地上学已成为普遍现象,然而作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在学校不被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也无法得到系统的规范和训练,在流动儿童当中进行养成教育逐渐成为了对其教育过程中的重点。在逐渐重视对流动儿童进行养成教育的同时,养成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也随之显露出来。
1农村流动儿童养成教育现状
1.1流动儿童家长忽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大多数学生家长只是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在学习成绩上对孩子进行督促,并不注重孩子在学习、生活、思想上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对孩子进行“放羊式”管理,导致了农村流动小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
1.2小学教师轻视对流动儿童的养成教育
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都过于注重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上,甚至有的教师认为教会学生知识就是完成了教育任务,没有把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当做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从而轻视了对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1.3农村流动儿童在自我认识上不关心自身行为习惯的养成
农村流动儿童在生活上基本都属于放养状态,由于父母和教师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上不重视,流动儿童内心也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认为作为学生在学习上努力就可以了,生活习惯上就可以任性而为,得过且过。而且,流动儿童一般都是在一起学习,他们身边也没有榜样来让他们模仿。流动儿童对养成教育在认知上的不关心,导致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难以实施。
2农村流动儿童养成教育难以实施的原因分析
2.1流动儿童家长自身文化素质较低
由于农村经济、教育资源、生活环境的限制,现在农村流动儿童家长文化素质普遍比较低,教育子女的方法比较陈旧,再加上日常工作繁忙,对孩子的监管力度不够,家长对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不能够兼顾,由此更加无法对流动儿童进行养成教育。
2.2学校教育投入少,教育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
流动儿童所在学校多为城市中办学条件比较差的学校,这类学校资金投入少、硬件设施差、教学设备陈旧、学校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学校许多教师或是年龄较大,或是教学经验不足,或是兼职从教,教师用于教学的精力本就较少,而且教师的业务水平较低,不具备对流动儿童进行养成教育的能力,加之教师对流动儿童的情感投入欠缺,师生关系淡薄。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关注学生的养成教育,甚至部分教师没有能力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2.3流动儿童父母工作地变动大,流动儿童换校就学频繁
大多数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打工地都不是长期固定的,需要不断变换务工地,而农村流动儿童因其父母工作地的变动,也必须频繁转校。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流动儿童不断地适应新环境,在受教育环境不稳定的状态下,流动儿童断断续续地完成学业,无法受到持续系统的教育,本来就给流动儿童的身心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他们需要不断地适应新的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断适应和新同学的交往,没有更多的精力来关注自身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4农村流动儿童自身存在不利于实施养成教育的因素
小学生普遍存在自我约束力不强、自我意识较差,流动儿童因为长期随父母漂泊异乡,自我认同感很低,长期缺乏和父母的交流,导致自我管理能力也很低,而且流动儿童还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近景性太强、心理状态消极等问题,这些都对流动儿童养成教育的实施产生不良影响。[1]
3农村流动小学生养成教育途径探析
3.1转变家长意识,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监督、督促工作。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家长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监督、督促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团组织开展了“给父母的一封信”的活动,让学生们在放学前准备好书信,并在家访时交予家长,让学生与家长在生活之外有了更深的情感交流,让家长了解孩子,理解孩子。这样的活动不仅了解了学生的家庭背景,更有助于对小学生的关心与呵护,而且也可以让家长理解孩子。同时在家访中与家长进行座谈会,与家长进行亲切的交流,向家长介绍孩子的学习情况,阐述家长教育对孩子的重要影响,让家长在闲余时间可以多与自己的孩子沟通交流,不要过于忽视孩子。
3.2发挥教师作用,合理设计教育方案
小学生正处于性格塑造时期,模仿能力强,教师作为他们受教育时期最主要的陪伴者,学生总会不自觉地向教师学习,教师的模范作用是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习惯的培养教育。在本次暑期户县的养成教育实践中通过探索式、体验式、实践式三种教学方式对周贵坊小学的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旨在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同时通过辅导假期作业补习弱课,帮助他们查缺补漏,巩固基础知识,帮助孩子们解决学业上的问题。
3.2.1探索式教学
所谓探索式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例如在谈到个人卫生时,我们通过表演情景剧、“你指我改”游戏互动等形式将学生可能在各种场合出现的不注意个人卫生的情景展现出来,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发现不文明现象,并指出应该怎么改正;而当讲到安全教育的问题,因为条件限制,实践团用手机播放音频,对学生进行“安全之声”教育并给他们普及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活动以“大班式”课堂进行开展,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小组自觉地、主动地对火灾及防震等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3.2.2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养成教育是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目标,科学有效地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氛围,使受教育者能在这种环境氛围的影响下进入体验状态,通过体验和自省来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有效促进学生从道德认可向道德行为的转化,从而养成良好的品行教育[2]。实践团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经历中进行情感体验,用教育内容触动孩子心灵、进入孩子内心,促进孩子良好思想道德基本素质的内化养成。开展“信任背摔”游戏,不仅让孩子在玩的同时,增强自信心,同时能够增加团队之间的信任,而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克服恐惧,对流动儿童自信的培养,具有极大的作用。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让孩子们战胜那个胆小的自己。通过举办“马兰花”、“松鼠抱大树”游戏,让孩子们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孩子在游戏中不断地结识朋友,不再孤僻,不再害怕与人交流,为以后能更好地开展社交打基础。游戏最后,让孩子们谈自己的体会,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
3.2.3实践式教学
实践式教育模式是指教育者在做好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去引领和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做到学以致用。而学生需要在学习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实践式教育模式是本次赴“户县”养成教育实践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模式,实践团队组织并开展了四次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实践中感受知识的力量。升旗的肃立庄严让同学们感受到升旗仪式的神圣感,在思想上提高重视;文明对话的严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感受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出来,做一个文明、礼貌的好学生;爱护环境的责任让同学们在实践中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爱护环境你我他”的主题活动中,实践团的成员和学生们一起清扫学校和马路上的垃圾并进行分类处理,直接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3.3定期追踪观察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不是短期形成的,小学生自觉性、持续性较差,也许良好的习惯很难持续,但同时孩子们也有着极大的可塑性,这靠的便是后期追踪。为了观察本次养成教育的效果与影响,实践团在活动结束之后再去户县定期进行关于养成教育成果的调查。通过对小学生的家长与教师的访问和与学生的交谈,对养成教育的后期成果进行评估。
4总结
无论是在求学的过程,还是学成之后走上社会,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都是走向成功的基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谆谆告诫全体教育者:“小学不但要培养小学生,而且同时培养小先生。这样的小学才算是现代前进的小学。如果只教小孩读死书而不肯教人,那么,它只是一个小小书呆子或一个小小守知奴的制造厂。[3]”陶先生所说的“培养小先生”就要求教育者要重视“养成教育”,本文通过实地实践,通过搭建学生与家长的桥梁转变家长和教师的观念,探索对小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新方法,对农村流动儿童养成教育的实施途径进行了探析,努力寻找方法让小学生在小学阶段不仅学会知识,还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出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小先生”。
作者:王蒙 陈阳 单位:陕西科技大学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董德凤.浅谈小学“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法[J].科技咨询导报,2006.
篇6
一、工作目标:
1
、狠抓教师队伍自身建设,塑造教师良好形象,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2、深入开展“爱我自己校园树我文明形象”为主题的道德养成教育活动,从小处着手,落实规范,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推进创建文明学校的进程。
3、以创建人文学校为契机,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挖掘底蕴、丰富内涵、彰显特色。
4、逐步构建立体教育网络,完善机制、明确分工、形成合力。
二、重点工作:
(一)、抓好队伍建设,强化德育意识
1、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本学期将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1)强化政治学习制度。制定切合学校实际的政治学习计划,对教师的政治学习笔记提出明确要求,进行定期检查,以保证学习内容的落实。通过学习,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鼓足干劲。
(2)加强师德建设,结合县局开展的“师德”征文活动,评选优秀师德文章,开展“阳光下最美丽的事业”为主题的师德演讲活动。
(3)开展“爱心日记”记载活动。作为教育第一线的实践者,我们拥有第一手的最鲜活的题材,最前沿的问题。通过撰写“爱心日记”,分析透视事件过程,从中知成败,明得失。(“爱心日记”要求把日常教学生活中感触较深的事或人记录下来,字数不限,真情实感,文笔流畅,记录在专用本子上。)
2、班主任队伍建设
培养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是德育工作的关键。本学期通过量化,完善班主任激励保障机制,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明确、规范班主任工作职责。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期末依据《量化标准》评选优秀班主任。
(1)每月一次班主任交流会,通过交流、学习、总结,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和水平,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2)为推进我校班主任队伍建设,本学期开展“结对带教”活动,旨在充分发挥学校优秀班主任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以老带新、以优促新,共同研讨、互帮互学,形成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促使青年班主任教师奋发向上、迅速成长。
(3)为进一步密切教师与家长、社会各界的联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本学期继续开展家访活动。
(二)、加强基础教育,培养文明学生
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是从小为学生打下做人基础的一项奠基工程,为让学生在民主、平等、自立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借鉴上学年的工作情况,本学期开展“爱我自己校园树我文明形象”为主题的道德养成教育,从小处着手,以“班队窗口树形象、行为举止讲礼仪”为活动主要内容,落实规范,注重实效。
1、播种文明,养成习惯。
坚持不懈地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在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存在问题,制定《小学生日常管理章程》,通过对《章程》的学习、宣传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学校是个大家庭,作为大家庭的一分子,应人人遵守有关规定,才能保证每个成员之间团结、友爱,其乐融融,也才能使学校更强。
2、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个辅挡案,各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辅导,与孩子们及时沟通、交流。(建议周一:行为规范教育;周二:心理健康辅导;周三:卫生教育;周四:做五小公民教育;周五:为学生”一周自我表现评价”,请学生畅谈班级同学的优点,教育自己向他人学习,也使被表扬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从而更自信的激励自己不断上进。每周把谈话内容以标题的形式记录在班主任手册中。)
3、营造浓厚的绿色文明校园氛围。
篇7
从5月9日至6月9日,利用1个月的时间开展“好习惯早养成”主题教育活动,以“轻声慢步有序进出”为目标,分别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力争在一个月内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在教学楼内做到轻声慢步有序进出。
组 长:__
副组长:__
组 员:各班班主任
(一)宣传动员阶段(第一周)
各班根据学校方案,结合班级实际制订出本班的养成教育实施方案。5月9日利用班会时间召开动员大会,对学生进行加强养成教育的宣传,班会时间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到班级参加各班级班会活动(6.1 6.2__、6.3 5.1__、5.2 5.3__、4.1 4.2 __、4.3 3.1__、3.2 3.3__、2.1 2.2__、1.1 1.2__、学前 __)使学生生进一步明确加强养成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二)具体实施阶段(第二周—第三周)
1.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发动学生从公共卫生,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等方面,找出普遍存在最需克服的生活陋习。
2.指导学生集中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实验小学养成教育管理细则》、《实验小学楼道管理十不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克服这些陋习的具体措施
3. 班主任要根据本班情况,对学生进行培训,培训要突出“严、实、细、活”,“严”就是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细”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点滴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实”就是扎扎实实、讲究实效,“活”就是要针对本班学生特点,把养成教育搞得灵活多样,让学生从活动中受到熏陶和锻炼。对部分较差的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利用快板时间要求学生把养成教育快板词背会,并做到学以致用。
5. 各班级每天利用一定的时间学习《实验小学养成教育管理细则》和《实验小学楼道管理十不准》内容,同时要进行楼内行走和上下楼梯的训练,必要时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训练。
6.学校在广播站建立“养成教育”固定栏目,及时宣传养成教育并提倡和表扬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迹。
7. 学校设立值周岗,各班级设立卫生和纪律监督员,重点检查学生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同时坚持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做到每天一查,两周一评,并且把评比结果进行公示。成绩优异的班级将被评选为优秀班级体。
第三阶段:进行总结,评选表彰(第四周)
1.学校召开好习惯教育活动情况汇报会和经验交流会,选取优秀班级的班主任介绍班级管理工作经验。
2.表彰优秀班集体和学生,推动好习惯教育活动向纵深发展。
1.各班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把养成教育作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努力做到全员参与,人人受益,掀起校园养成教育的热潮。
2.班主任要进行全方位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避免产生管理的死角。全体学生,要积极投身到此项活动中来,讲文明、树新风、做文明学生,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1.班主任进行检查。 2.大队部组织检查。
3.值周领导组织检查。 4.政教处组织检查。
为了增加检查考核的透明度,政教处和大队部从各班级抽调班级干部参加政教处对班级各项检查工作,检查结果按(优秀10分、良好8分、较差5分)为标准,并及时通报。检查评分方式适用于所处政教对各班级的管理工作。
学校在班级管理中将加大考核力度,对违反规定的班级和学生将进行通报批评,对班级管理方面存在不足的班级将提出严厉的批评,并限期整改。
1.将“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纳入班级学生个人考评,表现突出的学生,可评选为本学期 “三好学生”或“文明之星”。
2.将班级管理考核成绩纳入教师年终的
综合考评。3.将“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纳入班级一日常规考评,并纳入本周班级考核总分并作为期终文明班级评选的重要依据。
篇8
一、德育为首,着力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培养爱国品质。中小学校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尊敬党旗、国旗、国徽教育,爱护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保护生态环境,自觉做到不乱写、乱涂、乱张贴。利用课余时间,了解家乡和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参加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操。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增强公共安全意识,在公共场所讲文明、懂礼貌。增强节约能源的意识,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做起。
培养诚信品质。中小学校要教育学生,善于汲取他人的长处优点来促使自己进步,遇到挫折和失败不灰心、不气馁,在困难面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会学习,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课余时间,养成自主预习、复习的习惯,培养阅读兴趣,扩展课外阅读领域,善于积累,并坚持写日记,逐步形成习惯。
学会尊敬他人。教育学生要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乐意接受老师的教导,经常和老师沟通交流,学会和老师平等相处,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尊敬父母、长辈,关心父母长辈的身心健康,培养家庭责任感,主动为家庭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尊重同学,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正确处理与异性同学之间的关系,杜绝粗话、脏话。
学会自爱自护。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和自身保护,不在上学下学途中逗留、玩耍。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不跨越隔离墙,过马路走人行横道,走路右侧通行。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不进入营业性网吧。珍爱生命,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远离。
二、强化新措施,努力构建新德育机制
一是建立表彰奖励机制。建立健全德育教育管理机制,确保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取得实效。全面、细致、及时地了学生的表现,并针对学生的不良习惯予以教育和引导。展开日评比、周评比、月评比、学期评比、年度评比,并将此项评比与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接轨。建立定期、不定期督办工作机制,实行一月一碰头,一学期一总结,一年一次总结会,及时总结交流养成教育工作的好经验和作法,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养成教育工作不断系统化、规范化。
二是优化德育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凸显校园文化对习惯养成教育的渲染作用。弘扬校园文化传统,培育校园文化内涵,开展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铸造具有鲜明时代感和学校个性特点的校园精神,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目标及特色,确立校训、校标、校歌,开辟校园文化长廊,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三是创建主题教育活动。经常开展人文性、开放性、时代性较强的主题教育活动,用特色活动育人,用精品内容育人。开展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的评选活动,开展健康有益的主题活动,促成“一校一特色”、“一校一精品”。
四是强化自主管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如班级管理,实行班干部轮流担任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学习管理实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留作业、批改。引导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理解、尊重他人,愿意与同伴交流和分享,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养成互助合作的学习品质,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篇9
一是开展以“养成教育”为主的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二是开展以全县教育系统“绿化”“美化”为主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二、具体工作
1-2月份
1.以“快乐寒假”为主题,组织开展XX年全县中小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突出经典阅读、手抄报编辑、手工制作、民风民俗研究、感恩亲情、人际交往等主题。
2.指导乡镇校拟定XX年度德育工作计划及德育活动安排;配合县委宣传部、县住建局、县文化广电局组织开展“汉唐风贰拾肆节气街”铭文、“百联”有奖征集及优秀作品评选活动。
4.出台《全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规范》《全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及《全县XX教育系统绿化工作实施意见》,召开中小学德育工作专题会议,具体部署以“绿化”“美化”为主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3月-4月份
1.继续落实《xx县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意见》,推行目标责任管理,促进学校提高养成教育管理水平;指导、督促全县中小学认真拟定学校年度“养成教育”专项工作计划,确立年度主题、精心设计各类活动,形成乡镇校养成教育工作特色;重点开展以“文明伴我行”为主题的全县初中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演讲比赛活动,适时召开中小学生养成教育交流活动。
2.指导、督促乡镇校落实教育系统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并组织开展专项评估验收工作;组织开展以全县中小学“办学理念”“三风一训”诠释、校徽设计、校歌创作及演唱(视频)、校报校刊创办评比活动。
3.组织开展中小学主题班(团、队)会、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儿童教育、家庭教育等优质课(录像)竞赛及案例(论文)评选活动;组织开展各级优秀少先大队辅导员及优秀少先队员、团员的推荐、评选工作。
5月-6月份
1. 落实《x县中小学德育工作达标及示范校创建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开展38所乡镇初中、x小学及27所乡镇中心小学县级德育达标及德育示范校评估工作;落实《全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规范》《全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全县XX教育系统绿化工作实施意见》,开展县级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评估工作。
2.指导、督促乡镇校开展校园“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等活动;开展全县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录像)评比活动。
3、指导县直高中、初中、职业学校和乡镇初中进行“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建设工作。
4.开展各级优秀学生及先进班集体的推荐、评选工作。
7月-8月份
1.以“快乐暑假”为主题组织开展XX年全县中小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2.开展以“学校班集体与班主任管理”“少先队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经典诵读”“学生自主管理”等为主题的德育工作队伍专题培训工作;
9月-10月份
1.指导、督促县级、市级德育示范校做好市级、省级德育示范校评估前的准备工作;指导、督促县级校园文化示范校做好市级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评估前的准备工作。
2.积极推进会宁一中、x中学、x初中、x小学等五所中小学“网络学习班级”的试点工作。
11月-12月份
1.开展乡镇校团队工作、学校家长学校工作、留守儿童之家教育工作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项考核。
篇10
【关 键 词】 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属于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内涵和意义
培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第一,适应社会环境,这是塑造成为现代人的重要环节。现代社会人类生活节奏非常之快,要求初中生在初中阶段通过养成教育形成一定做人、做事、学习的习惯,以快速应对对外界的刺激,使人们能在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的今天发挥人的潜能和价值。
第二,符合实际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目前阶段,初中生的行为习惯不容乐观,一些不好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是为了应对实际的挑战,也是时代的要求,因为一个民族只有建立强大的道德大厦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
第三,是帮助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初中生处于激烈动荡的青春期,心理活动不成熟平稳,容易出问题。需要我们的帮助才能顺利成长。初中阶段,是学生教育的困难时期,又是教育好学生的关键机遇,它对人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需要我们抓好对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帮助他们顺利走过青春期的躁动不安,以便为他们日后的工作和学习铺平道路,打下基础。
二、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就是以他人的模范行为,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榜样示范具有形象性、真实性、感染性等特点,能把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使受教育者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了,很容易激起学习者在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首先,注意教育者的言传身教。教育者要求初中生做到什么,自己首先要做到。教育者身体力行,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做人、做事还是学习、生活,都应该先用同样的要求去要求自己,再去要求学生。再者,要多沟通,鼓励与榜样共同进步。
(二)训练法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古今中外都很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尤其是初中生的可塑性较大。因此,训练要有目标,更要有比较具体的指导,使学生学有要求,行有标尺,并以此评价自己或别人的行为。首先,要目标明确、要求具体。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通过反复的分解操作练习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功力定型,有些操作过程较复杂的行为要求,可采用分解操作。再者,要层次分明,及时检查。由于初中生年龄层次不同,各个年龄段掌握良好习惯的要求也就不同。只有要求而没有检查,要求就容易落空,因此,检查和评价必须坚持经常性。(下转48页)
(上接46页)(三)环境熏陶法
环境熏陶法,是指教育者创造和利用良好的环境来教育学生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它是一种以隐形教育为主的间接教育法。优良的环境也是培养、巩固和发展学生良好人格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四)家校合作法
要想让教育取得成效,必须要联合父母和老师的力量,让家庭和学校的步调一致,劲往一处使。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维护老师的威信,支持老师的工作,任何在孩子面前破坏学校及老师威信的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三、对学校和家长的建议
(一)给学校的建议
1. 赋予《中学生守则》新的时代内涵,在初中生养成教育课和养成教育活动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2. 设置“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课”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实践活动课”。结合学校实际,针对总体目标,制定课程规章制度。
3. 加强与家长的互动,调动家长的参与性,更新家长观念,完善沟通机制,相互配合,有针对性地对初中生进行合作教育。
(二)给家长的建议
1. 加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知识水平。为适应教育的需要,父母应多参阅一些与习惯养成相关的书籍和材料,更全面地了解习惯的含义、特征、分类等,使自己能更好地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从沟通和讨论中引导孩子。
2. 总结反思,与孩子共同成长。教育重在言传身教,父母要经常检查自身习惯,或者让孩子来分析父母的习惯。让自己和孩子互相提醒、互相促进、共同成长。家长主动参与,配合学校教育。
【参考文献】
[1] 吴铎,罗国振. 道德教育展望[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上一篇:安全工作的理念
- 下一篇: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