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的原因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8: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划生育的原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划生育的原因

篇1

以便更好的开展计划生育的指导工作。

【关键词】 站内感染;计划生育服务;原因;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20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283-02

乡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站内感染是指服务对象在站内或就诊期间所获得的感染.如口服避孕药引发的感染、双侧输卵管结扎后造成的切口感染,站内工作人员及陪护人员的感染等等。目前,医院内感染已经达到了11.1%,还逐步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已经受到专家和学者的普遍关注。但分析计划生育站内感染,所得到数据并不权威。妇科感染和产科感染,是院内感染的主要来源,并且多半是由细菌感染引发。而通过对乡镇计划服务中心的质孔抽查显示,站内感染率已经达到了12.5%,远远高于院内的感染率。站内感染和“三查”工作及“生殖健康”服务有直接的关系,相关调查资料说明,有85%的工作人员在在进行人工流产或者是放置宫内节育器时,没有洗手,或者是没有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因此广大计划生育工作者必须充分重视服务站内感染。

1 计划生育服务站内感染的病菌来源

健康的育龄人是计划生育服务站的主要服务对象,他们获取站内病原菌的来源主要包括:

1.1 皮肤上的病原菌 双手是病原菌的主要来源,由于医生的双手沾染了育龄群众皮肤的皱折处的病原菌。

1.2 鼻咽部的病原菌 据相关调查资料证实,在院外活动的健康成年人鼻腔内的金葡菌阳性率是20%,而在院内活动的健康成年人,就会增至40%,儿童会达到60%。

1.3 空气中的病原菌 这些细菌主要是在微尘上吸附,一旦落到与身体接触的器械或者是伤口处,就会发生感染。

1.4 溶液、用品、药物、器械、药物的病原菌 经过灭菌处理之后,这些物品本来已经达到了无菌程度,但如果灭菌用品过期或者是再次遭受污染,或者是操作规程违反了无菌操作。

1.5 站内的公共设施被病原菌污染 如装污筒、共同拖把、门把手等等。

1.6 病原菌由健康人群携带 站内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就是站内的工作人员。他们会与污染的物品及病人的传染物经常接触。据相关资料显示,医务人员被病毒性肝炎感染的几率要高出非医务人员3.6倍。

2 计划生育服务站内感染的传播途径

2.1 接触传染 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这种传播方式最为常见,是站内传播的主要方式。

2.1.1 直接接触传播 没有经过外界因素,病原体被传染源排出之后,直接向母婴、医护人员和病人等传送。

2.1.2 间接接触传播 经过某种传播因素,病原体由传染源传给接触者,常见的院内感染有手术切口感染、新生儿皮肤感染和站内产褥热等。

2.2 空气传播 是通过微粒、飞沫核和在空气中漂浮的尘埃,病原体的传播而引起的感染。菌尘传播是站内感染中空气传播的主要方式,如在妇科检查时,其他的界体或床上散落了阴道的分泌物。干燥后,人员走动,清扫或者是机械抖动、扬起了菌尘,在伤口降落而造成的感染。

2.3 共同媒介传播 主要是因为使用手术器械和医疗设备的消毒造成的,如一次性窥阴器并没有卫生合格却被使用。

3 计划生育服务站内感染的易感因素

3.1 基础设施不到位 由于对计划生育诊疗项目盲目扩大,而不到位的站内基础设施,使站内感染的几率增加。

3.2 住站的时间延长 为了达到创收的目的,使住站时间延长。通常情况下,有越长的住站时间,就会有越大的站内感染几率。

3.3 不合理抗菌药物的使用 滥用抗菌药物,或者是用抗菌药物将无菌操作取代。大剂量、不规范的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皮质类胆固醇等。

3.4 操作不规范 违反常规操作,如还没有治愈阴道炎,就开始上环。

3.5 育龄人群有较重的精神负担 由于育龄人群有较重的心理负担,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力。

4 计划生育服务站内感染的预防

4.1 加强培训站内感染质控人员 在管理体制上,站内计划生育服务站是在卫生行政部门之外,但和卫生部门有着相同的医疗业务,并没有设置专门的科室来指导和监测院内感染。所以,对院内感染质控人员加强培训,同时对相关的站内感染监测机制进行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2 将站内感染病原菌的来源消灭

4.2.1 清洁皮肤 彻底清洁双手及皮肤上的微生物。

4.2.2 鼻咽部的病原菌 应采用隔离的措施,或者探视人员或者是医护人员进入操作室或病房内,应带口罩。

4.2.3 消灭空气中及器械上的病原菌 用紫外线或者是臭氧等多种方法,消毒手术室或者是病房。按照严格规范操作,消毒溶液、用品、药物及机械上的病原菌。分开感染病人和非感染病人,对病灶器官和感染病灶加强处理。

4.2.4 消毒公共设施 用新洁尔及84消毒液,对床头柜、拖把和门把手进行擦拭和消毒。

4.2.5 对医护人员加强体检 为防止携带病原菌,应对医护人员定期进行检查。

4.3 将站内感染的传播途径切断 将共同传播的因素及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切断

5 结 论

服务站内管理的关键,是对站内感染进行控制,这是提高护理质量、提升医疗管理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对站内进行管理的重要指标。我们应加强无菌操作技术、对工作人员实行隔离和消毒,依法监督、遵章办事,严格降低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 蒋曙辉.乡镇计划生育突击检查中的尴尬[J].中国乡村建设,2009(01).

[2] 邬艳,季康.乡镇级计划生育服务站技术服务提供及服务能力探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11).

篇2

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后进生听占的比例较大,特别在八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那么,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严重分化?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1.学无兴趣,意志薄弱,遇难而退

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思想懒惰,不求甚解,学不思记

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研究表明,数学学习成绩倒退的学生都是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他们由于思想懒惰,不求甚解,学不思记,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造成在学习新知识时需要联系前面的旧知识始终联系不起来,因而理解新知困难,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3.方法欠妥,思维僵化,适应性差

八年级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

而八年级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二、减少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1.灵活施教,以趣激学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2.循循善诱,教会自学

其实,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学习上下的功夫不少,但就是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在教学中,教师只能是学生的合作伙伴.当学生不懂的时候,教师要用建议性的语言巧妙地点拨;当学生迷失方向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走出迷茫;当学生思维僵化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思考,用恰当的提问方式开阔学生思路,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分析、理解题意,使问题顺利获解;当学生在理解某个问题有困难,或对例题的某一步或几步弄不懂时,教师要善于“疏导”,可以通过搭梯步式提问,给学生搭桥,使学生顺利突破难点;当学生思维懒惰,不愿意思考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开导”,可以采取激趣式提问,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学生学习方法不当、解题经验不足时,教师要善于“指导”,教会学生学习;当学生练习感到困难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加以恰当的“辅导”,使学生顺利地越过难关,尝到成功的甜头,感受胜利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3.善“教”善“导”,恰当“点拨”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教”善“导”,不要事事认为学生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样样都要教师越俎代庖.从真正意义上讲,最有效的教学不是教师的“教”,而在于教师正确的“导学”,教师不要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而要和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与学生共同学习、探究,必要时,以建议性语言给学生以恰当的“点拨”.另外,教师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加强对学生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和培养,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篇3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冲突原因;化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3-0246-03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稳定教育及其他各项教育指导工作的使命,是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对上辅导员要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对下要处理好和学生的关系。而和学生处理好关系是辅导员进行其他工作的基础。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若处理不当,双方就容易引发冲突,破坏双方关系。

事实上,辅导员与大学生冲突的现象自始至终都存在着,而就当前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类:在辅导员的学期综合测评、评奖评优、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日常管理工作上,很容易与学生产生利益冲突;在思想教育工作上,辅导员的想法、做法或者传达思想的方式也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满意,再加上双方在文化思想的认同度上也有很大悬殊,难免要起文化冲突;价值观体系上,辅导员有一套较为完整稳定的社会价值体系和世界观,大学生在这方面还不太成熟,在评价对待事件、事理的标准上难免发生价值观冲突;在教育沉迷网络游戏或其他荒废学业而又屡劝不改的学生上,容易起个人间的冲突;辅导员不注重或无意间“冒犯”少数民族的禁忌也易引发个人间的冲突;由于工作原因辅导员还可能与学生干部或社团干部间发生小团体冲突等等。

总之,不管是哪一种冲突现象都会带来诸多消极影响,最为重要的是导致辅导员与学生双方的人际交往断裂。这样不仅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生活,还会干扰辅导员的教学情绪及教育工作,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双方的发展,甚至影响学校声誉、败坏社会风气。但从目前的研究上来看,主要集中于“普通师生”冲突研究,作为“特殊师生关系”的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冲突很少论及,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一、冲突产生的原因

从概念的角度来说,师生冲突就是在学校教育教学情况下,师生之间由于角色、心理、价值观、态度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不一致和干扰[1]。因此,要研究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冲突现象应当以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这两个特定主体为着眼点,深入剖析双方在角色、心理、价值观和态度方面的差异,进而全面得出其矛盾产生的原因,找到症结以便对症下药。

(一)双方角色定位有错位

社会学家凯利认为,角色是他人对相互作用中处于一定地位个体的行为的期望系统,也是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对自身行为的期望系统[2]。因此,在角色定位中如何正确地进行角色定位,是分析双方矛盾的关键。就单向的个体定位来说,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不仅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任,还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管理、指导。因此,辅导员与普通教师相比具有明显的职业特殊性。而大学生作为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其角色内涵也有所丰富。他们的使命不仅仅是学习,还包括参加社会实践,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需要培养社会生存能力。社会责任决定了人们所扮演的角色,因而辅导员与大学生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与学生,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也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在角色定位上还应当考虑矛盾双方的相互认知、理解和评价,这些因素往往会与理论上的合理性有差异。教师并不是只要尽到应尽的义务,完成传道授业解惑,就可以得到学生的好评。而学生也不一定品学兼优就可以让老师满意。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也是如此,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满意度虽然最终取决于个体的真实品质,即本身是否够标准,他们双方在互相定位上还有主观认可的因素存在。一般而言,大学生希望他们的辅导员善解人意,可以成为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而不是机械刻板地完成教育与管理的任务。而从辅导员角度出发,他们所认可的好学生也不一定就是学习好,实际上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特长,甚至是简单的“谈得来”也同样会令人满意。因此,双方在定位上能否尽人意,并不完全取决于约定俗成的条框,还有一些更为感性、具体的干扰因素。由此可知,双方矛盾的产生,并不一定是一方未符合客观规范,有可能只是在某方面没有达到对方的预求。

(二)双方心理特征有差异

从个性特点来说,大学生与中小学生相比具有鲜明的特殊心理。他们独立、自我意识强,追求个性独立和解放。同时,大学生还比较浮躁,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在大学相对自由的环境里,不管是价值取向还是生活方式,大学生都有很多的选择。然而,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他们往往盲目、以自我为中心,有的甚至我行我素。另外,应当看到当今大学生多为“80后、90后”,这是一个始终都备受争议的集体,他们热情、开放,善于发现问题,同时由于部分孩子生活条件优越、从小娇生惯养,容易出现娇气、自私、享乐心态和霸道心理。

就辅导员而言,他们大都深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不容撼动的思想体系,如尊师重教、长幼有别,习惯以“统治者”的身份自居,无形中与学生之间形成隔阂,无法交心。同时,从心理学角度上说,他们一方面是教育者和管理者,另一方面又是家长人,这些角色间本身存在着矛盾。在学生犯错误时,就会表现出不适当的斥责或者无原则的容忍。也正是因为多重责任,辅导员压力较大,容易产生烦躁情绪,在处理不当的情况下就会向学生发泄,给双方之间的沟通带来消极影响。

(三)双方价值观不同

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在价值观上的冲突源于文化机制的差异,前者代表成人社会,而后者是刚成年群体,双方在价值取向上存在诸多矛盾。对此,美国学者巴特(J.A.Bartky)曾指出“因为社会不会鼓励儿童在接受同伴文化之前接受化,同伴文化总是处于化之前的。所以,在两种文化之间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3]由于代际文化差异的存在,师长和学生在多元价值取向中各有所好,辅导员们可能会沿袭旧的文化思想,而大学生则比较容易接受新潮文化,这就导致师生双方都视另一方为另类,在价值取向上无法达成统一。

辅导员与学生的价值观冲突,在当前社会也可以说是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冲突。所谓主流文化,是指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受到倡导的、起着主要影响的文化[4]。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的成员,其思想多渗透着儒家文化,其根本使命就包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向学生传输既定的正统文化,来维护现有的社会秩序。而大学生是一个新生团体,他们叛逆、追求张扬个性,其价值取向很多都是与主流文化相背离的,即人们所谓的“非主流”。事实上可以说文化思想都有其合理性,只是受认识水平限制,不同群体之间无法相互认可。

(四)双方态度不一致

这里所说的态度主要包括三方面,即矛盾双方对交往状况的预期心理、中期接触中的主观情绪及后期对沟通障碍的处理态度。

辅导员与学生能否和谐相处,不仅取决于双方在交往过程中能否相互配合,还取决于互相接触前的初始态度。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同于中学时的师生关系,辅导员与学生见面机会少,不会全程跟班,互相之间需要交涉的问题也少。因此,部分学生在初入大学时对辅导员就不予重视,认为只要安分守己互不干扰就好,没有必要深交。也有部分辅导员同样持消极心理,只是例行公事,而不去热心、真诚地对待学生,并不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双方的消极情绪往往容易造成工作与生活脱节。这在起点就决定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不会形成亲密关系,自然在日后的交往中也会矛盾频发。

在具体的接触过程中,双方在互相认知上的态度是否客观也极其重要。学生有可能毁在偶然的利益冲突后对辅导员作出歪曲评价,在误解冲突中对辅导员形成主观不良印象,继而产生消极抵抗或厌恶情绪。部分辅导员也会抱有级差思想,即传统地将学生划分为优生和差生,或者依据私人交情决定对学生的喜恶。总之,受主观心理效应影响,辅导员容易对学生形成固定印象和偏见,出现以俊遮丑、以点盖面等知觉错误。

二、冲突的类型

在冲突类型上,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冲突的划分与一般师生冲突相似。就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多数学者倾向于从冲突的表现形式出发,将其划分为显性冲突和隐性冲突[5]。显性冲突即师生之间将矛盾通过公开或者直接的方式表现出激烈对抗,如言语谩骂甚至人身攻击;隐性冲突则是冲突的一方通过消极抵制或曲解指令,有限度地干扰正常秩序。

根据辅导员与学生冲突的主体不同,划分为辅导员与学生个体间的冲突、辅导员与大学生“小团体”的冲突[6]。前者通常是辅导员与个别学生在意见不合的情况下出现的对抗,与双方的价值观差异有重要关系;后者主要出现于班级整体管理或社团事务安排过程中,表现为多个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不满和抵抗。

根据辅导员与学生冲突的性质,可以划分为良性冲突和恶性冲突[7]。良性冲突是指矛盾发生之后可以对双方产生积极影响,如学生从此弃“恶”从善以及辅导员工作方式和态度的改进;恶性冲突与之相反,即矛盾产生后对双方都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使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更为恶劣。

根据辅导员与学生之间行为对立和对抗的程度,又可以分为一般性的行为冲突和对抗性的行为冲突[8]。前者表现为师生之间在事先没有任何准备情况下出现的一种突发性和临时性的对抗,不会发生激烈的争斗和冲撞;后者则比较严重,一方若忍不住怒火,化解不了僵局,失去了对自己的语言和行为的控制力,致使言行出格,就易引起对抗性冲突的发生。

最后,根据冲突对学校组织的影响,辅导员与学生的冲突还可以分为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9]。建设性冲突是由双方目标一致而方法不一所导致,其化解可以使高校存在的不良功能和问题充分暴露出来,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演化,有一定积极作用;而破坏性冲突是由双方目标不一致造成,矛盾双方互不相让会导致团体的发展方向与目标越来越远,师生之间毫不妥协的互相攻击会阻碍共同意志的达成,最终影响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

不同类型的冲突都有其独特的内在原因,在对冲突本质进行剖析时,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找出问题症结,继而得出化解方法。

三、解决对策

师生冲突是一个社会问题,涉及的各类主体都应当采取措施,承担应有的义务。就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冲突而言,我们认为应当从三个方面进行化解。

(一)有效改善主体的自我能动性

首先,辅导员与大学生都应当正视矛盾冲突问题,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对问题作出能动处理。这就要求辅导员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必须端正态度,放下“权威”做到和学生“打成一片”,以真实的自我走入学生群体,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尽量参与学生组织的活动、座谈、主题班会、节日聚会等。毕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学生更易向辅导员“说心里话”“掏心窝”,辅导员也可以借此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们的动态;另外,由于辅导员是一双眼“盯”上百个学生,难免会有疏忽。所以辅导员也需在学生中安放自己的“眼线”和“人”,给自己增加“眼睛”和“耳朵”,以便更多地了解学生的状态;善于倾听学生难处并帮助他们解决切实困难,这也是作为辅导员应时刻关注的;随时听取学生们的意见,尤其是做得不对、不合适的地方。甚至是批评也要认真对待,并及时总结纠正。而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辅导员都应以身作则,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偏袒、偏爱,认真完成学校分配任务。

其次,学生要自觉服从指挥,配合辅导员完成学校既定任务,主动与辅导员进行交流沟通,有相互了解并真诚相交的意愿,学业上要积极进取不荒废、在校园里发挥自己所长,态度上要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理解并支持辅导员的工作,当与辅导员发生冲突或认为辅导员有做得不合适的地方时要及时与其沟通,提出自己的看法。

最后,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应加强交流和沟通,双方形成平等对话的关系,相互尊重、信任,并最终形成良往的平衡机制。在问题产生后,辅导员与学生都必须丢掉消极、漠视的心理,主动进行沟通了解,并寻求解决途径,如及时找班干部了解情况,查看对方的QQ签名、空间心情、空间日志、博客状态、微博状态、飞信心情等。争取及时化解冲突,维持友好关系。

(二)积极创新高效的管理体制

对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首先,应当严格审查辅导员资格,提高辅导员素质。辅导员在师生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其自身管理能力、职业道德、思想观念都会对工作状态产生影响。高校应根据辅导员岗位基本职责、任职条件等要求,严格制定辅导员评聘的具体条件。同时要支持并鼓励辅导员队伍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建立奖惩机制,对辅导员工作进行严格考核。

其次,要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及价值观引导,减少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必须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使学生能够恰当地把握和表达思想情感。要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自身修养。对一小部分态度不端正、对教师不尊重的学生要着重加强学风教育和道德教育,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最后,高校还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为师生沟通架构桥梁,提供良性互动平台。要建立一套新的规章制度来形成一种平衡机制,通过谈心、咨询、报告、会议等形式加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目前部分高校专设的辅导员微博、QQ及其他网上交流平台也是一种可以借鉴的方式。总之,要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排除沟通障碍,保障师生有良好的互动机会。

(三)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应当把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化解新时代师生冲突的大背景,鼓励当代大学生提高人文素养,积极进取,为成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同时要引导教师队伍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做学生的良师和益友。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文艺活动,以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为内涵,全面推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艺术性、塑造性。通过文化建设的人际和舆论导向,使社会主义和谐思想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地减少冲突问题。同时,应推广“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将学生的自我管理与学校制度执行相结合,发扬民主,努力营造高校管理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关珊.浅谈高校师生冲突问题[J].教书育人,2007,(5):29.

[2]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2.

[3]J.A.Bartky.Issuesin Publish Edition[J].Social,1963:128.

[4]王玉德.文化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13.

[5]石艳.隐性冲突:一种重要的师生互动形式[J].湖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报,2004,(2):67-70.

[6]凤容.正确处理师生冲突——兼论教师的心理素质[J].河南教育,2001,(1):16-17.

[7]徐爱芬.中学师生冲突现象研究——以兰州市安宁区部分中学为例[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4.

篇4

关键词:?摇英语学困生的原因;预防和转化策略

英语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英语有困难的学生,然而英语学困生又相对较多,总是令英语教师很头疼,尤其每次考试班级前几名的学生,英语明显落后很多,每次总是英语培优补差的最多。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该怎样去预防和转化英语学困生呢?经多年研究,我个人觉得要想预防并转化英语学困生就必须清楚了解英语学困生的根源,抓住其本质所在,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和转化他们。有以下几个方面导致了英语学困生。

一、社会原因

社会原因是一个学生学会英语的大环境,尤其是在农村,除了学校之外孩子根本没有办法接触英语,周围更不用说说英语的人了。缺乏应有的学环境,甚至很多人从来都没有学过英语,更有甚者会说我从来没有学过英语,现在照样是百万富翁,我以前的同学英语相当好,但有什么用,照样在我手下工作。还有人会说一个农村娃英语学得再好又有什么用,谁又能懂你等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孩子学习英语,久而久之,英语就成了学生最厌烦的一门学科。鉴于此,作为老师,作为政府都应大力宣扬学习英语的好处,要疏导并转变人们对学习英语的看法,使更多的人意识到英语在高考中的重要性,是一门必须考的学科,而且占很大的比重,以防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被人们的观点所吞没。对那些已经被洗脑过的学生,我们更应当去纠正、引导,帮其补课使其成绩有所提高,最起码也不能让孩子的英语掉队。

二、学校原因

学校原因是导致英语学困生的一个外在条件。学校的环境对英语学习有巨大的作用,一个好的学校环境能极大地促进人文素养,能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ENGLISH?摇CORNER应该是英语学习者一个美好的环境,能为学生张口说英语提供一个应有的舞台。然而,我发现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从来没听说过。英语海报,21century对学生来说,都能使学生很好地接触英语,提高学习兴趣,但这一切学生都没有接触过,又怎么会学好英语呢?又怎么会没有英语学困生呢?再者,学习教育环境不容乐观,作为一个大的合格的学校,我觉得应该经常性的举办英语活动,请专家来校指导英语教学,以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能做到这些的话,一定能促进英语教学,一定能起到预防和转化英语学困生。

三、教师原因

教师原因也许会是导致英语学困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绩,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学生取得成绩的保证,教师的授课技巧是学生获得英语高分的关键,教师的心态和语言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然而,现在教师鱼龙混杂,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能教英语,没有经过师范专业学校毕业的也能教英语,甚至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的也能教英语。试想,一个根本没有经过专业知识的老师如何去进行英语教学,现学现卖,当今恐怕难以服众吧?一个没有经过师范专业,没有受过心理学和教育学熏陶的老师,怎么能很好地熏陶学生呢?一套试题自己都不能做到80%的分数,又有何颜面去指导学生,去指责学生呢?然而,这些老师往往是脾气最大的老师。我经常听一位老师说这群学生笨死了,已经讲过几遍了,考试时还是错,当我了解了情况后发现,很多学生说老师讲的时候,压根就没有听懂,也听不懂,老师只会骂人,甚至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听这位老师上课,我看了学生的笔记,我突然明白了。老师讲的太多了,重难点不分,易混点没有讲清楚,这样的结果,不仅不会提高学生成绩,反而会带来更多的英语学困生。还有一位老师常常唠叨学习怎么样怎么样,在教室经常批评学生,导致整个班级成绩平均分和相同班级相差7~8分,相反,另一个老师经常鼓励学生,不论学生回答的问题是对是错,都不直接批评,而是多以赞赏的态度对待学生,结果可想而知。教师的策略和方法对转化英语学困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以为要想很好的预防和转化英语学困生,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更新教学方法。预防和转化英语学困生,教师还应找学生多谈心,以情感去感化学生,让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学生才能真心地学习英语,才能起到真正预防和转化的效果。

四、个人原因

学生的个人原因是英语学困生的决定性原因。对英语一开始就提不起兴趣或是刚接触英语课,就受到老师批评,这些都会导致学生提不起学习英语的兴趣。无论如何,我觉得,既然英语在高考中占有如此重要的比分,作为学生就应该积极去应对,不能自暴自弃。以上都是导致英语学困生的原因,鉴于此,我认为要想预防和转化英语学困生,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篇5

关键词:混凝土碳化;裂缝

一、混凝土的碳化原理

在混凝土渣块和混合水接触产生化学反应过程中,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成份CaO水化作用,产生氢氧化钙Ca(OH)2,它在水中的溶解度低,除少量溶于孔隙液中,使孔隙液成为饱和碱性溶液外,大部分以结晶状态存在,成为孔隙液保持高碱性的储备,形成一个pH值在12-13之间的碱性环境。而此时,空气中的CO2气体不断地透过混凝土中未完全充水的粗毛细孔道,扩散到混凝土中部分充水的毛细孔中,与其中的孔隙液所溶解的Ca(OH)2进行中和反应。反应产物为CaCO3和H2O,CaCO3溶解度低,沉积于毛细孔中。毛细孔周围水泥溶解的Ca2离子和OH-离子,反向扩散到孔隙液中,与继续扩散进来的CO2反应,一直到孔隙液的PH值降为8.5~9.0时,此时即所谓“已碳化”,确切地说,是碳酸盐化。混凝土表层碳化后,大气中的CO2继续沿混凝土中未完全充水的毛细孔道向混凝土深处气相扩散,更深入地进行碳化反应。当混凝土碳化深度超过保护层达到钢筋表面时,由于氧和水汽的存在,钢筋开始生锈。一旦钢筋生锈后,它的体积会明显加大。这种膨胀使钢筋混凝土构件内部产生巨大的应力,导致混凝土从内部破裂并最终散裂,使钢筋混凝土构件失去受力能力,大大缩短整个建筑的使用寿命。

二、实际影响混凝土碳化的因素

1、环境条件

因为碳化是液相反应,十分干燥的混凝土即一直处于相对湿度低于25%空气中的混凝土很难碳化;在空气湿度50%~75%的大气中,不密实的混凝土最容易碳化;但在相对湿度>95%的潮湿空气中或在水中的混凝土反而难以碳化,这是因为混凝土含水时透气性小,碳化慢;在湿度相同时,风速愈高、温度愈高,混凝土碳化也愈快。

2、水泥品种

一般说来,普通硅酸盐水泥要比早强硅酸盐水泥碳化稍快,掺混合材料的水泥碳化速度更快,混合材料掺量越大,碳化速度越快。掺用优质减水剂或加气剂,可以大大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小水灰比,制成密实的混凝土,使碳化减慢。

3、骨料种类

混凝土中的骨料本身一般比较坚硬、密实,总的说来,天然砂、砾石、碎石比水泥浆的透气性小,因此混凝土的碳化主要通过水泥浆体进行。但是,在轻混凝土中,由于轻质骨料本身气泡多,透气性大,所以能通过骨料使混凝土碳化。一般说来,轻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碳化快,需要掺用加气剂或减水剂来减缓它的碳化速度。

4、水灰比

混凝土的碳化速度与它的透气性有很密切的关系,混凝土的透气性越小,碳化进行越慢。水灰比小的混凝土由于水泥浆的组织密实,透气性小,因而碳化速度就慢。

5、浇筑与养护

混凝土浇筑时不规范,特别是振捣不密实,养护方法不当、养护时间不足时,就会造成混凝土内部毛细孔道粗大,且大多相互连通,使水、空气、侵蚀性化学物质沿着粗大的毛细孔道或裂缝进入混凝土内部,从而加速混凝土的碳化和钢筋腐蚀。

三、混凝土碳化的处理措施

碳化处理方法混凝土碳化的程度不同,部位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对碳化深度过大,钢筋锈蚀明显、危及结构安全的构件应拆除重建;对碳化深度较小并小于钢筋保护层厚度,碳化层比较坚硬的,可用优质涂料封闭;对碳化深度大于钢筋保护层厚度或碳化深度虽然较小但碳化层疏松剥落的,均应凿除碳化层,粉刷高强砂浆或浇筑高强混凝土;对钢筋锈蚀严重的,应在修补前除锈,并应根据锈蚀情况和结构需要加补钢筋。防碳化处理后的结果要达到阻止或尽可能减缓外界有害气体进入混凝土内侵蚀,使混凝土内部和钢筋一直处在高碱性环境中。这些在除险加固工程中实用的防碳化处理方案是经过反复的施工实践总结而成的。

四、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0.6~1.0)×104,长期加荷时的极限位伸变形也只有(1.2~2.0)×104。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胡融刚. 钢筋/混凝土体系腐蚀过程的电化学研究[D]厦门大学, 2004 .

篇6

一、初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

1.学习意志薄弱,兴趣缺乏。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一般来说,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不断加深,学习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平时的辅导减少,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增强。从小学升入初中学习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不能及时适应这一过程,表现出学习兴趣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就逐渐丧失学习数学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学习方法较被动,学不得法。

许多学生进入初中后,还像小学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制订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基础知识不重视,学无章法。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更有甚者对于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复习,不愿弄清所学的内容,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不能说出这些作业是哪些知识点的运用,不想寻根问底。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死搬硬套,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作业或试卷。

4.思维方式不适应,能力欠缺。

初中数学成绩分化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初二阶段。而初中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一个关键期,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初中数学出现了许多复杂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只靠机械记忆和直观思维是不能很好掌握的,所以学生感到中学课程难度太大,上课稍一分心就听不懂了。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会造成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二、预防初中数学成绩分化的有效对策

1.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认识不等式”这一章节前,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每张票可少收1元,某班有27名少先队员去世纪公园进行活动。当领队王小华准备好了零钱到售票处买27张票时,爱动脑筋的李敏同学喊住了王小华,提议买30张票,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我们只有27人,买30张票,岂不是“浪费”吗?这是一个实际生活常遇到的问题,顿时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立即发现这里存在一些数据量的大小比较,这为掌握不等式概念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教会学生方法。

有一部分数学学困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如在计算-a■·(-a)■时,教师先不说做题注意点,让学生先尝试计算,结果会发现两种情况的答案,一种是-a■,另一种是a■,然后比较哪个答案正确,哪个答案错误,为什么错。这样学生就能深刻地记住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时,不是同底的要先化为同底。面对这样的问题,如果教师不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包办代替,就会抹杀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被动甚至厌学。

3.加强思维训练。

数学学科担负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如:求林区面积时,应引导学生从整体和局部计算面积来思考,有些学生从整体计算得(a+b)■,而有些学生从局部计算得到a■ +2ab+b■,从而学生一比较两者关系,自然归纳得到两数和的平方公式:(a+b)■=a■ +2ab+b■。然后让学生举数验证这个公式,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实现学生思维跳跃性发展,让学生“发现”定律,获得成功喜悦。

4.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兼顾优、中、差三类学生,要符合学生的学情,特别是要照顾学困生,使他们“跳一跳,摘到桃子”。如我在复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时,首先是简单提问学困生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然后设计以下问题提问中等生:“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变成90度,这个平行四边形就成了什么形状?”“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相等,这个平行四边形就成了什么形状?”“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间的夹角变成90度,这个平行四边形就成了什么形状?”“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这个平行四边形就成了什么形状?”

最后设计“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相等且互相垂直,这个平行四边形就成了什么形状?”、“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这个平行四边形就成了什么形状?”等问题提问优等生。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不同的学生了解了普通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本质区别,而一旦学生上课认真思考了这些问题后,基本上不用我再强调了。

篇7

一、压力过大随意宣泄

现代社会生活步调快,职场竞争日趋激烈,有些教师无意中会把自己的心理压力转移到学生家长身上,常因为孩子的不良表现而对家长乱训一通,家长感到莫名其妙,于是双方产生了冲突。例如,开学第一天,新入学的一年级孩子们进入教室,家长们也站在教室后面听教师布置一些事项。有个男孩在位置上坐不住,东张西望,随意插话,后来还又哭又闹,吵着要回家。班主任很生气,对孩子的父亲说:“你这个孩子太调皮了,其他小朋友都在认真听讲,他却坐不住,乱说话,乱动,这样会影响其他孩子学习的,班级也会被他弄得一团糟,你要好好教育他。”这位父亲当面只好说这个孩子确实是太调皮了,一定要好好教育,但是心里却非常不悦:我送这么小的孩子到学校,就是希望教师来教育的,你凭什么来批评我。虽然表面上双方没有起什么争执,但明显已经产生了对立情绪,这是不利于家长以后更好地协助教师共同教育好孩子的。其实刚入学的孩子出现这些表现是正常的现象,但这位班主任近期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自己年幼的孩子也经常生病,本来要求学校不安排自己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但学校缺人手,还是安排她担任班主任,而且是最辛苦的一年级班主作。多件事情堆集在一起,造成这位教师心理压力过大。在这个事件中,教师用批评家长的方式来宣泄自己过大的压力,方式不妥。本来批评是教育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但如果教师在和家长交往的过程中,也经常使用批评,容易让家长心生不悦,心存芥蒂,双方就很有可能站在对立面了。

教师的压力来源非常多。作为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压力,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承认压力的存在,并且做好抵抗压力的心理准备;培养坚强的意志,乐观的心态;遇到困难和压力时不要逃避,而是静下心来积极寻找对策;培养广泛的爱好,进行适当的运动,让不良的情绪得到合理的转移和宣泄。教师过大的心理压力得到有效的缓解,就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教育工作中,较好地发现和肯定孩子的优点,用委婉的方式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诚恳而耐心地请家长共同来教育孩子,而不是不留情面地把孩子与家长都批评一通。这样,教育工作取得了家长的协助,才是最完美的家校教育组合,才是最佳教育效果出现的根本保证。

二、焦虑过度难控情绪

许多刚刚踏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心中充满了激情,他们胸怀远大理想,带着对教育事业的美好憧憬,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但事实往往与想象的场景相违,这些年轻人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以自身经验和能力难以处理好的事情。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人们心情不好是正常的,但是切不可把这种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带到与家长的交往中。一位上进心很强的年轻教师,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工作,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班级成为学校最优秀的班级。但事与愿违,他接手的这个班级原来的基础一般,班级总体纪律差,学生平均成绩也不高,班上还有几个“刺头”经常惹事,班级的三项评比在年级中常常是倒数第一的。这位教师非常着急,顶着巨大的压力继续努力,但起色不大,以致他常常陷入深度焦虑的状态。偏偏这时,有一位家长因为自己的孩子在班上经常受到欺负,找到学校要求转班,学校领导说要征求班主任的意见,请家长去找班主任协商。学生半途换班,在学校里是很敏感和忌讳的事情,因为学生换班就意味着原来这个班级很差,班主任工作没做好,所以这位教师听到家长要给学生换班级,非常生气,认为这是对自己的努力和能力的否定,所以不愿听家长的任何解释说明,也不做耐心细致的劝说工作,而是一口回绝:别来找我,有本事你找校长说去。本来自己的孩子在班级里受到欺负,家长心里就十分委屈和不满,现在看到班主任的态度傲慢,也很生气,双方吵了起来,冲突也不断升级,最后还是在学校领导的调解下才处理妥当。

造成教师焦虑情绪的原因非常多,压力过大、目标过高、工作过难都有可能。学会控制情绪,减少焦虑是教师自我成长中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学会扬长避短;设定合理的工作及人生目标,不要过度追求完美;学会从开阔和弹性的角度来面对人生中的挑战和危机;学习使用合理有效的减压方法降低焦虑水平。作为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一定要注意避免与家长发生正面冲突,遇到喜欢指责挑剔的家长,需要沉住气,先让家长发完脾气和牢骚,并对家长的这种心情表示理解,在肯定他们热心孩子的教育问题的同时,耐心地以平静的语气跟家长坦诚地交流解释,一起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对错,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认真倾听家长的意见,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以理服人并体现出自己的宽容大度,赢得家长的好感,从而得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三、自尊过强失去耐心

每个人都有被人尊重的心理需要。但一些教师由于自尊心过强,在与家长打交道的过程中缺乏耐心,使一些本来可以得到妥善处理的事情变得复杂。有一位班主任为了减少班上学生迟到的现象,规定上课迟到者放学后要留下来打扫教室,一段时间后,迟到现象大大减少了,但有个孩子还是经常迟到。经了解,是因为他的妈妈喜欢睡懒觉,叫孩子起床的时间就晚了,所以孩子经常迟到。班主任按班规罚他放学后留下来打扫教室,不料这位家长知道后,气冲冲地来学校找到班主任,劈头就问“你是什么意思?”班主任一下子愣住了,只好问“怎么了?”“你惩罚我儿子打扫教室,你是什么意思?”原来是这样,班主任明白了家长的来意,但因为从来没有家长对自己是这种问责的态度,他感觉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所以非常激动和生气,也顾不上跟家长耐心说明,而是冷冷地说:“你儿子迟到了,让班级评比扣了分,我们班上的规定是要罚扫地,你不要搞特权,在我班上就要听我的,有本事你换到其他班去。”这位妈妈是个官太太,本来就傲气,看到班主任这样说话,就更大声地吵了起来,还说要告到校长那里,双方闹得非常不愉快。

这次冲突,看起来是由这位家长不理解班级的管理工作,到学校来无理取闹引起的,但实际上,和这位教师过于关注家长对自己的尊重也有关系。过强的自尊心容易导致虚荣心,而这种虚荣心容易使教师心理失衡,从而无法平静和耐心地处理问题。上述那位家长到学校来指责教师的根源在于她的护犊心切和疼子之心。作为教师,在本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班级事务处理的同时,也要站在家长的角度理解家长的心情,在对方处于激动的状态时不要随便去否定她,更不要站在道德的高处去指责家长,而是要对家长疼爱孩子的心情表示理解。可以请家长到办公室坐下来,让家长的火气慢慢消下去,再晓之以理,告诉家长自己班级管理的相关规定,让家长知道自己在处理班级事务上是公平公正的,同时指出如果家长过度溺爱孩子,在班上搞特殊化,有可能会引起其他同学对她的孩子敬而远之和反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教师用真诚相待的态度让家长消除怒气,让家长认识到自己的不对,取消无理的要求,这样事情就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

四、权威过高忘了尊重

尊师重教是当今道德社会的崇高风尚,但把教师职业说成是天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把教师说成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可能导致一些教师产生过高的权威感。尤其许多地方由于入学难、择校难,以及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高度重视等因素,使得家长们对教师的话唯唯诺诺、言听计从,让不少教师在家长面前有了高高在上的感觉,从而缺失了服务意识,甚至忘记了尊重家长。小亮是个顽皮的学生,很少能完成家庭作业,班主任多次请家长到校沟通,结果父母双方无一人到校,原来这位学生的父亲经常外出挣钱,而母亲则天天忙于打麻将。终于有一次,年轻的班主任请到了这位孩子的妈妈,在办公室里,班主任历数孩子犯的错误,责问家长为何不管不顾孩子。家长也很生气,说教师在学校为何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并把原因归为教师年轻没经验。双方的交流很快就演变成了一场唇枪舌剑,都把孩子表现不好的原因推到对方身上,后来还是在一位老教师的调解下,家长才答应尽可能与班主任配合。

双方产生冲突的一个很大原因是互相之间缺乏必要的尊重,教师在大庭广众之下数落家长的不是,家长面子上挂不住,当然听不进教师的话。教师与家长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教师必须尊重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的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双方形成了合力,教育工作才能更好更顺利地开展。

篇8

【关键词】高中生 成绩分化 原因 对策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来分析产生成绩分化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一、产生成绩分化的原因

面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佼佼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笔者认为导致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被动学习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二)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三)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四)高中数学分析能力要求高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二、采取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

高中学生只有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教师应当采取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

(一)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二)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学生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三)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

篇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研究(13XZ

>>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预防 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预防途径探析 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和预防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浅析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的社会学探析 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探析 基于需求理论的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分析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及预防与矫正对策 基于IT课程教学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探析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危害及原因分析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浅谈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及成因 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的异化探析 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周静.上网谨防“网瘾”病[J].微电脑世界,1999(2):54.

[3] 曾庆发,商卫星.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意义[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7.

[4] 霍学敏.从“商品物化”到“个体异化”――西方异化理论的逻辑和历史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3.

[5] 郗戈.游走与沉溺:“网络成瘾”的异化生存方式[J].人文杂志,2010(6):11.

[6] 梅传强.论犯罪心理的生成机制[J].河北法学,2004(1):17.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Addiction

Causes and Prevention Model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lienation

MIAO Guohou1,2, XIE Xiaonan2

(1.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 China;

2.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1731, China)

Abstract:Internet addiction is a kind of alienation phenomenon; it leads to students having closed, lost, split personality, fuzzy values, and even the life of trampling. Alienation theory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olicy basis for us to solve the internet addiction. The root cause of internet addiction is not a harmonious society. The main reason is human weakness. The direct cause is the internet to obtain pleasure and satisfaction.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proposes a complete, practical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addiction prevention model from education, grooming, monitoring, and system.

篇10

一、 小学英语教学的缺陷

我们所在城市的小学英语开设较晚,小学英语教师大多都是非英语专业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几年前是城里小学开了英语,很多农村小学根本就没开这门学科,而我们学校就处在城乡结合处,所收的学生城乡都有。这样,就给我们初一的英语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有的学过了,有的一点没学,可是,我们的教学又有时间限制,不可能把小学的课本拿来重学一遍,虽然有预备教材,那只是把小学四年的英语知识进行了贯穿和整合。因此,很多没学过英语的学生学起来很吃力,领悟能力高的,又能吃苦耐劳的学生能很快赶上来,但是,有些对语言不太敏感的又怕吃苦的孩子就很难跟的上了,越落越多,最终导致信心全无,到了初三可不就是听天书了?

二、 家庭教育跟不上,孩子缺乏必要的管束和帮助

家庭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学生中来自农村的孩子比较多,他们的父母大多都在外地打工,把孩子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亲戚,自己很少回来过问孩子的学习,而他们的爷爷奶奶大多都比较溺爱孩子,自己本身也没什么文化,对孩子的学习起不到约束和帮助的作用,因此有很多学生放学就往网吧跑,甚至有的彻夜不归;还有一些学生的家长受当前的一些社会风气影响,“金钱至上”,对孩子的思想起到了副作用,学不学无所谓。

三、 缺乏自信心,自我否定

随着英语知识的难度加大,单词量不断的增多,到了初二下半学期就有一部分学生英语学习出现了困难,班级中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于是会有学生被甩下来,一次次的失败把他们的信心打击的没有了。在调查中,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都说到自己曾经努力过,但是都没什么效果,现在再学,丢下的东西太多了,根本没希望了,于是,上英语课就是在熬时间,课后时间花在英语上还不如花在其它学科上。首先他们就否定了自己,这样还怎么能学好英语?

四、 自学能力低,方法不当,效果低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工程,它需要有很强的意志力和拼搏的精神,同时还要学会自学,古人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就就指出了自我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学生缺乏这种自学精神,作业完成了就没事可作,不会的问题也不问,老师讲就讲了,不讲就算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也是导致他们英语跟不上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低年级升入高年级,学习的内容不断增加,难度增大,科目增多,面对新的学习内容,有的学生还用过去的方法,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语音词汇语法读不准,记不牢,不会运用,结果是越学越差。

以上不管是哪种原因导致了英语“学困生”的形成,它们都不是孤立的,一成不变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从而造成了恶性循环。那么,是不是这些“学困生”真的就没有希望,从此放弃英语的学习了呢?不是这样的。治病治根,我们能找到了“病因”就要“对症下药”。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转化这些“差生”的英语成绩呢?通过以上的调查和目前我所面临的现实情况,我总结了以下的解决办法:

1. 与“差生”建立温馨的师生关系,尽快走进他们的心灵。我们都知道 “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这句话的道理和意义。“差生”们都会有自卑的心理,他们的内心要比优生脆弱,稍不注意,老师就会“伤”到他们,造成他们对老师的疏远和敌意。十几岁的孩子还很单纯幼稚,他们会把对老师的疏远和敌意转化在对这一科的学习上。因此,“特别”关照一下“差生”,在最初给他们理解和信任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通过无意识的闲聊、有意识的关爱以及课上多注视他们、多给他们微笑来拉近和他们的距离,让他们即使听不懂课也爱上你的课,从而一点点摸透他们的心思,为下一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打下基础。否则,上来就和他们谈英语如何容易学如何要有信心,他们早就听够了。

2. 转变观念,给他们希望。升入初三后,英语越来越难,容量越来越大,这对于英语“差生”来说又是一个致命的困难,本来就跟不上的学生便更加没有信心,彻底的自暴自弃了。基于这一点,我先要放低英语教学难度,放慢教学速度,从音标和单词抓起。这两个班绝大多数的学生没有系统的学过音标和拼读规则,单词是教一个会读一个,不管成绩如何的学生在朗读记忆单词上都很吃力。音标教学从头开始,给大家的机会和起点是一样的,我动员好那些英语“学困生”,让他们燃起希望,告诉他们,现在,我们重头来过,音标学会了,我们就会准确的读出单词,拼读规则学会了,我们就会更加简便的记忆单词,语法我会重头给你们梳理……。花了半节课的时间做好了学生们的动员工作后,我开始停新课,教音标和拼读规则,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英语“学困生”学习的效果非常好,很快便能掌握所学知识。当学生会运用音标准确的读出生词时,我能明显看到学生们的喜悦,更重要的是看到了所有孩子学习英语的热情和信心,“学困生”不再“闲着没事可做”了。然后,乘胜追击,集中教学。在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信心十足的时候,我采用了张思中的“集中”教学原理,大量的给学生们输入单词,扩大词汇量,同时也让英语“学困生”们继续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

3. 分层教学,指导学生如何自学。树立起学生的信心后,我及时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要求和任务,抓好培优补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跳一跳,就能够到苹果”。同时,指导好学生如何学会自学,寻找高效的学习方法。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以达到不需要老师教,学生就能掌握知识的程度。我们教师不是把已有的东西交给学生,而是教会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有效的指导学生如何去预习、复习和巩固,如何利用正确的工具书去解决问题等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