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指导意见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7: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教育指导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健康教育指导意见

篇1

关键词:健康;体检;教育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536-01

健康体检是指为了解身体情况,主动自觉地上体检中心进行身体检查。其目的在于找出可能存在的疾病,并及时采取有效地预防及治疗方式。通过对全县干部职工实行身体检查,发现很多人患有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而有部分人也会出现肝囊肿、宫颈炎、前列腺肥大、脂质代谢紊乱、肾结石、乳腺小叶增生 、乙肝便面抗原阳性的现象,因此,我们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的力度,提高人们自我保健的意识,使大家及早地预防疾病。

1 调查对象

现选取2011年3月至8月体检群众、职工、干部共506人,男性321人、女性185人。

2 检查结果

泌尿系统指标异常105人,约占20.7%;妇科指标阳性44人,约占体检女性人数的23.8%; 心电图异常135人,约占26.7%;脂代谢紊乱109人,约占21.6%;高血压57人,约占11.3%;血糖异常57人,约占11.3%。

3 讨论

进行健康体检506人中的有29%的人达到指标,而没有通过检测的人占总人数比例的71%。健康教育是利用信息传播的方式进行干涉,有利于个人和集体熟悉卫生保健的相关内容,确立健康的理念,主动进行健康教育的学习,确立健康的生活习惯,排除对健康不利的因素,预防疾病的产生,改善生活。对于临床或非临床来说,健康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它涵盖多种学科,如:教育学、行为学、医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等等。医生通过传授社会的、心理的、 生理的等等和健康相联系的知识,使人们树立科学的生活习惯,改变原来的恶习,珍惜身体健康。在疾病预防、治疗的整个过程中,积极指引体检者进行疾病的防治,改善身体情况。通过对固定人群进行长期检查,可以有效地找到疾病并及早进行医治;通过分析比较检测结果,提出有效的保健方法,达到健康体检的初衷。

4 健康指导

4.1 调整心态:中年人由于受心理状况、社会条件等影响,会出现“英年早逝”、“过劳死”的悲痛现象,所以,我们应调整好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合理安排睡眠、学习、工作的时间。我们不应好高骛远,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同时,我们在工作时,也不应保持过度劳累。人活着就要面临很多挑战,遇到很多挫折,只有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我们才能拨开眼前的迷雾,看见光明。

4.2 重视运动:人的生命在于运动,我们在选择运动项目时,可综合考虑自身的爱好、年龄及身体健康情况。我们可以选择的运动项目也有很多,包括:慢跑、体操、散步、太极和球类等。最好每天运动一个小时,可选在早晚。运动也有很多好处,例如:思想变得豁达,睡眠质量改善,自身免疫力提高,精神获得愉悦,体检更健康,工作有活力,抗病能力提高等等。

4.3 均衡营养:包含人体所需全部营养的药物不复存在,所以,既要喝牛奶、吃山珍海味,更要吃杂粮、水果、粗粮、蔬菜。不应选择高盐、高胆固醇、高脂的食物。应积极贯彻均衡营养的理念,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适度节制饮食,控制体重的重量,吃东西时七分饱即可。不滥用营养保健药及补药。当女性患者出现囊肿、肌瘤现象时,不应再使用化妆品及含有雌激素的药品及食物。

4.4 改良习俗:不好的生活习惯会诱发多种疾病的产生。暴饮暴食、吃过多的含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易诱发高血糖、肥胖 、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的产生。男性经常憋尿或受凉会促使前列腺增生。女性进行多次人流或卫生较差会诱发宫颈炎的产生。吃过多的火锅,喝过多的啤酒会使高尿酸血症发生的风险提高。而口腔溃疡是由吃过多的甜食,吃过少的蔬菜水果,营养搭配不均衡引起的。所以,要想保持身体健康,我们需规范自己的生活,戒掉不好的习惯,注重营养搭配,少抽烟,少喝酒。

4.5 定期体检:我们应定期进行体检,根据体检结果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人的身体状态一般包括三种:健康、亚健康、疾病。每年我们都须进行一次体检。健康体检应摒弃八种错误观点:一是身体差害怕查,二是注大忽小不实查,三是费用高昂不检查,四是不过甚解过度查,五是隐瞒实况不实查,六是找到问题不复查,七是因为麻烦不愿查,八是没有疾病不需查。

参考文献

[1] 兰玲秀,刘爱彬,刘希红.社区人群体检学制测定结果分析及健康教育[J].护理进修杂志,2005,20(5):480-481

[2] 田素芝.社区在职居民体检疾病谱结果分析[J]. 护理进修杂志,2006.21(5)434

篇2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简称“心育”课)是一门年轻的课程,注重学生的活动和体验。目前,“心育”课在全国和各省区都还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课程大纲,开展区域性的小学、初中、高中“心育”主题式同课异构的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对教师的教学指导策略提出很高的要求。“主题式同课异构”课程的本身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形式的多样化,教学方法设计的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人感受到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

日前,福建省龙岩市普教室组织了小学、初中、高中教师以“时间管理”为主题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小学以“做时间的主人”为题,初中以“时间都去哪儿?”为题,高中以“一寸光阴一寸金”为题,“实战”味道浓厚,很接“地气”,让教师们在关注本学段的同时,注意不同学段的衔接,让学生在螺旋式上升的教学中获得成长。通过观摩与评课,老师们觉得在教学活动实践中有很多现实冲突问题需要我们去求解与探索。

一、教学设计:与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生冲突时,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本次观摩课中,三位教师都按照教学设计完整地在40~45分钟上完一堂课,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她们都按照教学经验来设计,按照预设的步骤推进教学。然而,活动课中各个环节学生的活动却是难以预知的,特别是学生抛出的问题往往很新奇、尖锐,教师是接住问题进行较深层次的挖掘,还是继续按预设教学实施?如果不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会觉得不被重视;如果就学生的问题深入探讨,学生可能会有很多话要说,这样时间就捉襟见肘,整堂课的节奏就可能被打乱,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就无法完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据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应该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而不要太注重一节课教学结构的完整。一个主题可以分几次课来上,学生喜欢的就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学生遇到的问题就是我们应该和他们一起探究的问题。

二、游戏引入:与学生现有认知发生冲突时,应“直奔主题”

本次教学观摩中,教师都能运用游戏、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活动。其中两位教师运用了同一个游戏――“撕纸人生”,学生相继撕去吃饭的时间、玩耍的时间、聊天的时间、看电视的时间和上厕所的时间等,所剩下的就是少之又少的“学习时间”。活动中,学生用了大量时间小心翼翼地撕去一段一段的纸条。

在费时的游戏里,教师们都想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时间的重要,从而进入活动主题。但学生们不一定会这样认为,他们在分享中就提出:“学习未必最重要,关爱生命才是可贵的”;“要在‘亲情’上多花时间,与父母、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如此看来,教师的煞费苦心有时还不如适时“直奔主题”,突出实效。教师点题,学生思考,把主要的时间放在经过活动之后的小组讨论或个人分享中。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逻辑思维还不成熟,不管教师如何耐心引导,他们的思想仍然如脱缰的野马,在自我的心理世界里纵横驰骋。中学生也是如此,在还没有进入到课程教学和活动之前,他们思考的方向还是会与教师的期待有所偏离,应该允许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激发头脑风暴。

三、小组讨论:与学生的组织意识发生冲突时,应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

碍于场地,或者觉得小学生小组讨论不容易组织,小学没有设置小组讨论;初中教学也仅仅前后桌4人简单讨论。忽略小组讨论是不可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小组讨论与分享是培养以上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讨论中学会接纳,学会沟通,学会全方位看问题;在思想碰撞中产生思维激荡,同伴间的相互学习能把知识内化成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逐渐显露出来。

小组讨论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多。比如,小学生和初中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讨论容易跑题、互相攻击,小组长的管理水平欠佳等。为此,教师要突出教学的主导地位,运用活动的组织管理策略,为小组讨论保驾护航。可以利用班干部的优势合理分组;可以利用课前“导学案”让学生熟悉活动内容,在设置讨论题时要紧扣学生实际。可以这样说,小组讨论与分享是活动课组织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从中能看出教师的组织艺术和管理水平。

四、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发生冲突时,应突出学生的发展性

在活动课中,对于“时间安排和时间管理”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分配好、管理好学习时间是非常成功的,毕竟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但是,在学习之外的时间管理上,有些教师步入了误区,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甚而误导学生利用吃饭的时间练英语听力,上厕所看“美文”积累作文素材,睡觉前“放电影”式回忆当日所学知识等,似乎非要在课余时间上“挤”出学习时间。不论何时都尽量“手不释卷”应该是学生的个别行为,不予提倡。有些教师对学生课余时间和朋友约会交谈,到快餐店消费等时间安排不太认可,竭力引导学生对休闲时间进行“改写、重构”,这是对学生个性发展和理性休闲的不重视。教师可以放空自己,多倾听学生这样安排的缘由。正如学生所说的:“只有会休息才会学习!”别再扼杀学生的休闲时间,除了学习时间的安排之外,他们还需要了解和认识社会,还需要适度的朋友交往,需要一定的“隐秘”时间独处。所以,当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发生冲突时,应抓住时机,耐心引导,尊重学生的安排和选择,把“话语权”交还给学生,是非曲直自有答案。

五、活动时间与活动结束的时间分配发生冲突时,应重视课后小结

开头重要,结尾也重要。教师们普遍重视课堂活动的开展,对课后小结则有所忽略,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从三节课来看,教师对课后小结都不太重视。有的安排一首小诗让学生朗读;有的因为时间不够草草结束,让学生意犹未尽。课后小结是活动课的总括,教师可利用这一环节巩固活动成效。可以适当表达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肯定、指出不足、提出希望,可以就某些学生精彩的发言点赞,可以适当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可以表达对学生未来生活的期待等。

六、活动时间与学生实训的时间发生冲突时,应设置课后练习

一堂课对学生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效果具有滞后性,如果能在课后安排一些思考性的、训练性的作业给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利用几倍于课堂的时间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特别是一些行为训练,需要特定的时间和场景为他们完成这些训练提供帮助。当然,课后作业是需要检查和分享的。可以在下次课前分享,也可以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把感悟在学习栏中张贴出来,供学生学习和交流。

综上所述,不同学段的“心育”课主题式同课异构能直观地反映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衔接。小学生形象思维活跃,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让他们感知时间的重要,激发珍惜时间的情怀;初中生思维活跃,且具叛逆精神,可让他们在时间管理上彰显个性,适度引导;高中生理性思维逐渐成熟,善于思辨,大都全心投身学习,可让他们在学习安排计划表(短期、中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上多下功夫。教师只有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现实状况,主动把握“心育”课的动态策略,才能让活动效果最大化。这样的“心育”课才是学生的活动课,才是成功的活动课。

篇3

【摘要】慢性病人容易出现主观感觉异常,注意力转向自身;心境不佳,情绪不稳;被动依赖,情感脆弱;多疑、神经过敏;紧张、焦虑、恐怖。重视病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加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宣传普及是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公民健康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拟就健康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讨论并对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异常开展健康教育提出建议。

【关键词】慢性病;心理异常;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190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457-02

健康教育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需求,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和好评,体现出了护理专业在人类健康领域的重要作用[1]。人们的健康需要是多方面的,包括健康促进、健康维护、疾病预防以及疾病康复,因此护士除应重视在个体生病后为其提供康复外,更应注意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为达到全民健康的目标,要求护理人员不仅对服务对象个体给予帮助照顾,更重要的是应将服务对象扩展到家庭、社区的整个人群,从而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2]。

1.慢性病患者心理异常表现

1.1病痛刺激导致患者主观感觉异常,患者注意力转向自我,变得敏感多疑。由于病痛的刺激和折磨,患者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并集中到自己身体上,对自身身体变换感觉异常敏感,而对周围事物关注度下降。部分患者因过分注意自己的身体,而变得敏感而多疑。

1.2心境不佳,情绪不稳。生病属于负性刺激,病痛的刺激和折磨必然导致患者情绪低落,患者常表现为淡漠、易怒等反应过激表现。如果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干预,常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使患者无法自拔。

1.3被动依赖,情感脆弱。疾病的折磨和刺激往往将患者自信息击碎,患者在医生和家属的照顾中产生强烈的依赖性,做事缺乏信心,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甚至完全失去自理能力。

1.4紧张、焦虑、恐惧。患者入院后受到病例刺激的同时,接触到的不良刺激增加,同病室的病友病情恶化、死亡,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刺激和心理冲击,导致患者紧张、焦虑,对死亡充满恐惧,在没有正确心理干预的情况下,这种负性心理刺激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2.重视健康教育

2.1对慢性病人健康教育。慢性病病人因患病多年,大部分人出于自身经济状况考虑,试图找到一种既经济又便捷的治疗方法,不考虑游医有无医学常识和有无执业许可证,结果花钱不少,达不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健康意识淡漠,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维护自身健康的知识。

2.2对入院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在患者住院期间,针对病人存在的不同问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①应树立维护自身健康意识,不要得病乱求医,不要听信传言,有病应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断和治疗。②提高合理用药和正确认识医疗费用的意识,按医嘱用药,有不适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医。③进行疾病康复知识的教育,保持情绪稳定、心理平衡,合理膳食结构,适当安排锻炼时间,注意养成生活规律、劳逸结合等良好习惯。

3.体会

3.1健康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目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远离城市的地区,特别是农村人群普遍缺乏健康知识,也是游医得以生存的基础。同时人群对健康意识普遍缺乏,为非科学、伪科学的宣传找到突破口,因此,我们应加强健康教育,这不但能在防病治病、促进人类健康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社会政治稳定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各级医疗机构及全社会应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在加强健康教育方面加大投入。

3.2健康教育的远期效果差。研究资料显示健康教育对患者住院期间的短期行为干预效果明显,但是健康教育的远期效果不理想。原因是: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和认识短期内无法改变,出院后无人监督,刚形成的新习惯无法坚持,发生反复。所以健康教育必须实现长期化合多元化的转变,逐渐形成长期影响力,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健康教育的远期效果。

3.3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医疗机构应采取合适的方式与社区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加强社区健康教育。社区作为人们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地域,其作用日益增鲻强.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致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医院怎样才能从医院内延伸到社区,可以选择多种方案,如医疗直接参与社区护理的方式,或是医院与社会医疗机构采用间接的方式等。目前基于我国社区医疗机构建立的密度不大,而医院又人力有限,所以采用医院直接参与或间接参与的方式还不能实现,只能依靠医院对重点患者增加随访次数的方式,使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延续进行。

近几年来,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社区健康教育在这“六位一体”的服务体系中,其基础地位和先导作用已为大多数人所认可[3]。社区护理服务工作应该加强老年人的社区系统化健康教育,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提高生存质量[4]。

健康教育本身就是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医学、行为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知识[5]。健康教育的宣传普及是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公民健康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当今主要卫生问题最经济、最有效的对策之一,它在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教育素质的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6]。

参与健康教育的一方面是全社会都要接受健康教育,另一方面也是宣传健康知识,只有全社会参与健康教育,才能使健康知识真正普及到每个人,使非科学、伪科学失去生存环境,使人群真正得到健康教育所带来的效果。健康教育需要全社会参与。在当前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健康教育不再是单纯属于卫生系统的工作,而是一项综合的行动,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需要采取包括组织上、行政上、经济上的综合手段、措施,这也是当前健康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左月燃.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25.

[2]殷磊.《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M],2002,27.

[3]田本淳.21世纪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中国健康教育,1998,14(10):1.

[4]耿庆茹,主编.社会医学.第1版.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39.

篇4

【摘要】职业核心能力是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能力之外的一项基本能力,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和完善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现行的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存在一些不适应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现行的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积极探讨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 高职 教学模式

1、背景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14年6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类型。”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拥有过硬扎实的专业能力,更具备相对高端的职业核心能力。 这样,才能够在职场竞争中有一席立足之地,才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心应手,才能够在团队合作中脱颖而出。

职业核心能力是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能力之外的一项基本能力,它是人们不管从事哪种岗位都需要的一种能力,它适用于各种岗位需求,它是实现人们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能力,在21世纪技术发展的社会,它更体现了人的综合能力或者说是基 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的分类:我国劳动和社保障部在 1998 年提 出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一文中提出,将职业核心能力分为了 8 项,概括起来为“8 项核心能力”,即:1.与人交流的能力;2.数字应用能力;3.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4.与他人合作的能力;5.解决问题的能力;6.自我学习的能力;7.创新能力;8.外语应用能力。

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体育作为高职院校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又是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建立终身体育观念,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有益途径。体育在现代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全面、协调发展现代人的重要手段。

2、现行的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存在的不适应问题

2.1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学习体育技能为主。多年来,我国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标准和教学要求基本是统一的,比较死板,受我国传统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比较重视学生的体能和技能,教授的内容大多是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等体育技能,各个专业体育课的内容都是一样,缺乏针对各个专业体能的训练。也缺乏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对体育精神和体育美学的教育也不够深入。高职体育与健康应该根据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结合高等职业教学的总体培养目标,以人为本,放眼学生未来,在对学生进行全面锻炼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职业体能、职业意志力、职业竞争力、职业保健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能力基础,以利于他们在日后经济建设中,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2.2教学模式照搬普通高校。现阶段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实施基础课加选项课或者直接进行选项课教学,很少有学校在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职业特点进行教学改革,这让学生对于体育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一般兴趣爱好和增强体质层面上,而不能真正意识到对今后所从事职业的深远影响。其次,高职院校基本上照搬了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在相当大程度上脱离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没有突出高职体育教育的特质要求和特色。体育教育不仅要完成增强学生体质的基本任务,还要完成充实和完善学生对职业活动有益的体育教育知识,体能储备,强化发展对职业工作非常重要的身体能力及其相关能力培养的特殊任务。体育运动要求学生有足够的耐力和坚强的意志,需要学生有稳定的情绪,充满热情,经过一定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情商,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要与时俱进,将体育品德与体育技能视为同等程度的重要,在体育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体育品质与适应职业所必须的身体素质。

3、建立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

3.1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高职教育是实施就业为导向,按岗位设专业,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高职体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模式也应围绕这一教育理念进行相应的改革。应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职业岗位特点和未来职业岗位对学生体能胜任力的需求,让学生选择与职业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锻炼,以达到职业岗位对体能胜任力的要求。

3.2三个层次一个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模式的着眼点和目标,进行教学模式的探讨。将三个学期的体育课程设置成为三个层次的体育课程模块,针对有关的职业病,开展有效的讲座以及保健操,纠正操的教学。

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使高职学生的身体机能与从事未来职业所需要的职业体能、职业核心能力相符合;能够利用所学的体育知识选择适合自己职业特点的体育锻炼方法,能够掌握有关职业病的预防、纠正等保健知识以及相关保健操、纠正操,养成自己锻炼身体的习惯。

4、结论与建议

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设置要充分考虑专业的需求,将体现职业特点的教学内容纳入教学内容体系中,积极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模式的着眼点和目标。积极推进新的教学模式的形成。

参考文献:[1]简楚瑛.课程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篇5

一、变“只讲理”为“理、利并举”

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直接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因此,教育中不仅要向青年讲革命道理,还必须联立以利。过去那得讲“理”滔滔不绝,讲“利”一带而过是一种片面性。现在的年轻人在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大潮洗礼以后,已经不是一两句豪言所能激动,也不是空对空的几句豪言壮语所能感召的。无论是从教育的内在要求,还是从年轻人自身的要求来看,都要求我们在教育中做到“理利并举”。

要做到“理利并举”,作为教育者就要设身处地地为青年人着想,成为他们心中的利益代表者。青年人也是有家有口,要吃要穿的凡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或社会奉献精神往往导源于对各种“利”的关心,他们的思想问题也大都可以从“利”中找到原因。家庭婚姻,工作分工,下岗待业,职务升降等都是他们的实际利益。教育者必须看到这些,承认这些,正视这些。要维护他们的正当利益,关心他们的特殊利益,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从关心青年人的切身利益入手,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如果抛开他们的切身利益不顾,一个劲地要求他们关照他人、奉献社会,那只会是一句空话,因为他们是不吃这一套的。

二、变“远典型”为“近榜样”

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实践证明,在思想教育中运用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是一种好做法。这样,受教育者可以从典型身上形象地感觉到,教育所提倡的东西是真实的、可信的、有益的,进而在学习、在实践。以往教育中在运用典型时,往往是远处的多,近处的少。搞企业中团员青年的思想教育,大力宣传全国,全省及中石化系统的先进典型,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但仅限于此是不够的,还必须宣传和学习本单位的典型。本单位的典型尽管其事迹没有“远”的典型硬,荣誉没有“远”的典型高,影响没有“远”的典型大。但它与受教育者离得近,其事迹耳闻目睹看得清,便于学习,容易照做,更能收到好的效果。

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教育者要善于抓住本单位的先进典型,广泛收集他们在思想、道德、品行等方面的模范事迹,从点滴入手,从细微讲起,使受教育者感到社会主义理想就在身边,先进的道德风尚看得见、可以学。进而便会去争当先进。

三、变“一刀切”为“切几刀”

调查中得知,以往的思想教育存在着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一刀切”。强调时间统一,内容统一,方法统一,要求统一。这居然有一些便利,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育的针对性,影响了教育效果。

企业青年人这个群体,是由许多具体人组成的。他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分布于不同的层次,存在着多样的差异。他们的年龄大小不一,工作岗位有别,文化程度有高低,性格爱好不一样,认识水平不等,接受能力有距。尤其是他们存在的思想问题及对某一事物所持的观点态度更是多种多样。这就告诉我们,教育不能“一刀切”,只能“切几刀”。

如何“切几刀”?首先,作为教育的领导机关和部门,布置教育时不能只搞指令性计划,还要多些指导性意见。作为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是不能含糊的,至于教育的形式方法便不可硬性规定,给下面一定的自主空间。其次,作为教育实施的具体单位,要积极的动脑筋、想办法,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上级的要求,做到教育内容可安排共性类和个性类,教育方法因人因事因岗位确定,检查验收可设“必答题”和“选择题”以及“思考题”。这样,便能“切”出好的效果来。

四、变“独角戏”为“集体舞”

以往在对企业青年人进行思想教育时,各级团组织总是单抢匹马唱“独角戏”。表现了对外不同社会接触,不善于利用社会课堂和聘请社会教员。对内不争取行政管理和业务技术部门的支持,只由政工干部“独家经营”。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区别不利于教育效果落实。

篇6

关键词:高职;贫困生;心理扶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217-03

高等职业教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贫困生是高校贫困生中不可忽视的群体。与本科院校的贫困生相比,在社会认可度相对较低的现实面前,高职贫困生除了经济上的贫困以外,其面临的就业形势为更严峻,作为高校弱势群体的底层,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加强高职贫困生的心理扶助研究,探索有效的高职贫困生心理扶助运行机制和方法,促进高职贫困生健康成长成才,是维护教育公平、促进学校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下称我院)高度重视高职贫困生的心理扶助工作,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职贫困生心理扶助体系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成立贫困生心理扶助组织机构

高职贫困生心理扶助是否能得到切实加强,关键在领导。领导认识到位,思想才能统一,工作才能落实。随着我院办学规模的不断壮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不断增多,贫困生心理问题随之日益凸显,我院在2001年创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时,学院领导敏锐地意识到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扶助的重要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里除了设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外,还特设了“贫困生心理扶助办公室”,办公室设有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院分管学工领导、院学生工作处领导、院学生资助办主任、心理咨询中心主任、系部分管学工领导和系心理工作站站长组成,全面负责贫困生心理扶助工作的管理。制定贫困生心理扶助工作实施细则,理顺贫困生心理扶助与学院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各相关部门明确责任,分工协作,为贫困生心理扶助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二、建立贫困生心理扶助运行机制

1.开展贫困生心理普查。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教育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这一工作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成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重要内容、途径、措施。我们把开展贫困生心理普查,建立贫困生心理档案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将开展这一工作作为衡量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我院高职贫困生心理普查工作安排在每年9月下旬,之所以安排在这一时间段进行,主要是这时学院的贫困生认定工作刚好结束,贫困生名单确定之后,贫困生普查对象也就确定。二是这一时间段正好是学院进行大学新生心理普查的时间,对于大一新生的贫困生心理普查可与大学新生心理普查同时进行,避免重复,有利于降低普查成本。三是此时绝大多数毕业班学生尚未离校顶岗实习,便于普查的组织和管理,即便是有少数毕业班学生已外出顶岗实习,但在贫困生认定工作结束后,其辅导员、班主任通过QQ、电话等联系方式将贫困生认定结果通知学生的同时,向毕业班贫困学生讲明心理普查的意义,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登录学院心理测评网站进行心理普查测试,学生还是能够很好地配合学院这项工作的。一般情况下,出于人力物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对于大学生心理普查,我们是以组织全院学生集中网上施测的方式,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合进行,而对于贫困生心理普查则是采用UPI、SCL-90和EPQA(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式)三个量表同时施测,学生均能在不受干扰的状态下进行测试,能自我控制答题时间,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2.教学中增设“贫困与应对”教学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课定为高职院校必修课,以必修课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最便捷、最经济的方式[1]。随着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等系列重要文件的颁布与实施,各地各高职院校均陆续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必修课开设。然而,综观国内出版的琳琅满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中却鲜有提及“贫困”的内容,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文件也未曾提及,面对约占高校在校学生25%的高校贫困生,同时,高职院校80%以上的生源来自农村,从我院近十年来的贫困生认定统计来看,贫困生所占比例高达34%左右,这样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如果我们在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上回避这一严峻的现实问题,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至少可以说是不完整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合理的。我们在“面对挫折”这一教学章节中加入了“贫困与应对”一节,主要内容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含义及其界定,经济困难家庭的致贫因素分析,经济贫困与心理贫困的关系,贫困与应对等,通过教学使学生以阳光心态看待贫困,让学生理解贫困与挫折同样给人磨砺,同样是人生的精神财富,贫困同样可以转化为人生奋进的正能量。通过教学使他们能以健康的心态去生活、去学习,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帮助他们培养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摆脱心理困扰,培养他们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的意识,使他们具备健全人格,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成才。

篇7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相关文件精神,辽宁省抚顺市顺成区于2004年在全市率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进修学校于2005年配备了专职心理健康教研员,负责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培训、指导与服务。我区于2005年12月出台了《顺城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意见》明确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指导原则、主要内容、主要途径,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各基层学校相继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建立心理咨询室,并建立了在校长的领导下,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几年来,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进修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市区教研部门的引领下,我们探索出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促进了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抓好常规教学,促进教学优质化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实践中,我们紧紧围绕心理健康学科课堂教学的常态化、规范化这一目标,分别对备课和上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用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一)突破备课关,提升教师设计能力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由于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发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无课程标准、无材、无教学参考书,这就给教师备课带来一定的难度。而且各基层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初期多是由科任教师或校医任此学科的教学,难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不严谨、不规范和随意性的问题,致使一些学校的课堂教学处于勉强应付的状态,因此,我们采取两种方法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1.专家导学,明确备课方向

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如何备课、如何上课是教师的一大难题。为了使教师掌握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明确备课的方向。区教研员通过收集资料、请教专家,精心梳理,形成以“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学设计”为主题的有效材料达7500字。并于2007年5月14日,在我区的新华一校的多功能厅,对全区的心理健康教师进行专题辅导,教研员从教师课前对教学对象的考察与了解、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评价五个环节,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了阐述,通过与教师的互动交流,令教师耳目一新,进一步明确了心理健康课的课程特点,明确如何设计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此项活动的开展,教师反响很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之后我们又聘请了市教研员对我区本学科教师进行了此类专题辅导,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学设计”系列辅导活动,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稳步提升。

2.集体备课,解决教学困惑

由于师资的编制问题,各基层学校只有一名任课教师担任本学科的教学,导致校内教研只能是孤军奋战。针对现状,2008年的3月份,教研员在征求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集体备课制度。我们按片划分成4个教研组,每学期由教研员牵头,以组为单位,统一时间、统一地点,进行一次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大家的思维得到碰撞,每名教师都明晰了所要探讨主题的重点、难点,优化了课堂教学流程与教学方法,解决了教学中的困惑,夯实了课堂辅导基础。集体备课体现了“合作、探究、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更好地落实了新课改的精神。

(二)突破课堂关,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采取了骨干引领、师徒结对和教学评优等途径,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1.骨干引领,以点带面

几年来,我们把有热情、基本功好、业务素质高的教师作为培养的对象,使他们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教学骨干。然后我们充分依托骨干教师的优势,发挥他们的辐射引领作用。且由骨干教师带徒弟(师徒结对)的形式,带动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自2007年以来,我区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教学引路或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活动中我们十分注重课后的教学评价,主要采取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形式,评价教学目标是否准确、内容是否合理、教育手段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等。通过每次的观摩与研讨,使与会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模式,掌握了心理健康课程的结构与特点,进一步优化了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学设计,提高了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实效性。从而加速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2.教学评优,以评促建

为了全面提高学科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我区于2007年,在全市率先开展了教学评优。我们制订了适合本学科的教学评优方案。参与评优的教师,在精心准备和上课的过程中得到了历练,更加成熟了。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过程思路清晰,环环相扣,精彩纷呈。教师亲切的态度、风趣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轻松而愉悦的课堂氛围;感人的故事,有趣的游戏,鲜活的事例,深刻的体验,彰显了心理健康活动课重参与、重活动、重体验、重自我升华的特点。借助评优平台,不仅打造了一堂堂心理健康教育的优质课,同时进一步引领学科教学朝着更高的层次迈进,起到以评促优、以评促建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我区90%以上的教师能上好常态课,其中40%教师的心理健康课成为优质课。

二、拓宽教研网络,促进教研高效化

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同时,我们注意拓宽心理健康教研网络,为提升学科教师的业务水平搭建更多、更高的平台,实现教研高效化。

1.依托网络载体,实现资源共享

自2009年顺城区教育网站开通以来,我们利用网络优势,区域内引领学科教师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我们能结合教师所关注并亟待要解决的共性问题,在“心灵港湾”栏目设置主题帖,引发大家的思考与交流。大家打破时空的界限,充分发表自己比较成熟的见解,实现资源共享,使问题得以有效地解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网上教研真正成为一线教师沟通交流、经验共享的工作平台。

2.依托团体辅导,优化学科教师的心理品质

教师的心理品质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培养教师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与生活态度,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我们于2008年开始,开展了系列团体辅导活动。如教师在“刮大风”“花开花落”“蹲坐前行”“信任背摔”等生动而有趣的游戏活动中,通过活动体验、同伴交流、他助自助的方式,帮助学科教师更好地认识自我、剖析自我,进而不断地完善自我,达到优化自身心理品质,实现自我成长的目的。在提高学科教师心理素质的同时,也使他们掌握了团体辅导训练的技能与技巧,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3.依托高层培训,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走出去即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家、省、市参加高层次的培训学习。培训结束后,为了有效利用教育教学资源,我们及时召开了“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汇报交流会”使学科教师及时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沿信息,实现资源共享。每年我区省、市外出培训的教师达120人次左右。请进来即多次请市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到我区指导工作,在专家的引领下,教师的业务素质在不断提升。

4.依托教师工作坊,促进学科教师沟通交流

受班主任工作坊的启发,我们于2010年5月份,将四个集体备课组改为两个教师工作坊,教师工作坊立足于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实际,以研究和解决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所遇到的某些具体问题为主,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为主要目的,以同伴互动的形式,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师群体性自主研究活动。工作坊在坊长的组织下,每学期定期开展两次以上的活动,教师们面对面地互动交流,共享智慧,实现个体发展和群体共进,加快心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种教研形式深受教师的欢迎,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强化自主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精细化

为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落实市、区“心理咨询室建设指导意见”,2006年以来,我区各校相继建立了心理咨询室 ,建立并完善学生心理档案,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个体咨询,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在实际咨询过程中,心理教师深深地感悟到,只有进行专业深造,才能为师生提供更有效的帮助。为此,在德育研究室的积极倡导和组织下,部分任课教师自出资金,放弃休息时间,积极参加了国家心理咨询师机构组织的相关培训学习。至目前为止我区已有28名教师拥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夯实了专业理论基础,提升了专业咨询技能。这些教师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有心理困扰的师生提供咨询服务,受到师生好评。

几年来,经过教学观摩、网上教研、团体辅导、校园心理剧评比、撰写优秀教育案例、外出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效地推进了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奋进。

篇8

【关键词】 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 思考

已经出台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国务院才获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两次表述略有不同,尤其是中长期纲要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概念,凸显了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教育内容,它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已经得到了明确认定,相信出台的中长期纲要对促进各级各类学校规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然会带来焕然一新的变化,回顾本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笔者觉得还存在着不少差距。

一、从无到有的问题 首先是政策层面的规划。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已提出多年,但跟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好的地区相比,本地有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划等地方政策性的规划还比较滞后,跟国家纲要出台比大概是晚了近十年,这一方面跟心理科学基础性研究滞后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智体等"兄弟版块"比较起来,显得"不着急"。虽然姗姗来迟,但终归是"有"了,总比"无"强。2002年省教育部门出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内容、途径和方法及组织实施的九条指导意见。指导纲要的出台为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航船启了"锚"。下一个层面就是管理落实了,按程序,地方应该在指导纲要的基础上再出台实施意见和细则,并部署实施,可惜的是这样的起航仪式后,并没有出现"万舸争流"的局面,不少基层的教育部门并没有在实施指导纲要方面有什么大的动作,有的只是在加强未成年人德育教育方面提及了要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更多更好的具操作性的实施意见。对学校来说,由于没有更具操作性的要求,虽然面对现实中的"刚性需求",但没有督导部门的"科学评估指标"要求,也不太乐于在这方面花费精力。以至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这个层面几乎被湮灭了。这样的状况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不相符的,也是与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现状不相符的,必须加大力度做好组织规划和操作实施,把工作做到基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有在基层生根发芽抽枝长叶,适应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才能真正结出"善果"。

二、从小到大的问题。

首先是试点单位数量上由小到大问题。可喜的是,面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纲要要求,面对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我们的一些具备初步条件的学校开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懈探索。高等教育如南京晓庄学院、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等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了扎实有力的基础研究和实践工作,有的高校还建立了校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中等教育如江苏省盱眙中学等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虽然只是"星星之火",但毕竟是有了"点"的"星火",只要各级教育部门能从全面育人的角度出发,积极重视,稳步实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笔者认为除了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数量上,还要在从业教育者队伍规模、被教育者的覆盖范围上都实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延伸,让心理健康教育回归应有的育人位置,真正实现心理育人的价值。

其次,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的年龄发展层面和教育的内容、方法上需要扩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最早发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高校心理教育,刚开始时是对个别由于心理障碍而出现伤害自我生命行为的大学生给予紧急援助,而后随着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逐渐增多,其社会危害性逐渐加大,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对象逐渐扩大,从大学生扩展到高中生、初中生直至小学生。尽管服务对象在不断扩大,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内容仍然主要是针对个别有心理障碍或心理不适应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医疗化的倾向"。这个时期及后来的学校心理建康教育的部分工作,在内容和方法上体现了临床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和特色,即强调对个体能力和特点的测量和评估,注重帮助存在心理困扰的人,却忽视了更应该受到教育关注的大多数人,他们更应该在心理素质提高、潜能开发、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培养,健全发展的人格方面得到普遍教育。笔者认为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上除了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之外,还要注意将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知识和现代的学习生活实践相结合,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中汲取健康的心理品质源泉,让学生从现代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在方法上要注意不同的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在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调控自我,适应环境,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由浅入深的问题

目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未得到普遍开展,其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尚没得到各级各类教育部门的足够重视,已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试点的学校,大多缺乏系统的教育管理结构和稳定的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基本处在探索阶段,大面积推广的条件还不成熟,但不成熟绝对不能成为可以放弃或漠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借口,而是要立即行动起来,大胆地加入探索者行列,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要按照"积极推进、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根据本地实际,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

首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切实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到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积极支持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根据本地、本校教育教学实际,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对学校督导评估之中,加强对教师和咨询人员的管理,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有条件的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推进工作。 暂不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地区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规划,重点抓好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试点学校,逐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合格的师资队伍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统筹解决专职人员编制,统筹安排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积极组织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当地和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以及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通过培训逐步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篇9

【中图分类号】 R 339.35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7-0857-01

【关键词】 视力,低;结核,肺;肝炎,乙型;学生

高考学生体检是国家高等教育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录取时对考生进行德智体全面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健康状况的综合体现[1-2]。为及时掌握抚顺市高考学生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升学与专业选择的身体因素,笔者对抚顺市5 a体检资料进行分析,为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抚顺市2005-2009年参加普通高等院校所有参考学生,共计52 555人。

1.2 方法 体检及诊断标准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由抚顺市卫生局指定的抚顺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承担,体检项目包括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胸部X线透视与肝功能、乙肝表面抗原检查。

2 结果

2.1 体检结果 5 a体检合格人数10 420人,占19.83%。2007年合格率最高,为23.40%;2009年合格率最低,为14.73%。专业受限人数为42 129人,占80.16%(1人有时多项受限),2009年检出率最高,为85.26%;2007年检出率最低,为76.60%。2005-2009年合格人数呈下降趋势(χ2趋=195.53,P

2.2 受限因素比较 视力受限40 905人,占77.83%;色觉异常1 009人,占2.40%;表面抗原阳性1 001人,占2.38%;转氨酶>25 u/L的345人,占0.82%;肺结核29人,占0.07%;先天性心脏病24人,占0.06%。

专业受限主要因素为视力,这说明高中学生的视力不良情况已非常严重。色觉异常受限情况为2006年与2005年比较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从结果来看,2005-2008年表面抗原阳性受限情况是稳中有降(2006,2007年持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5 a高考体检结果显示,学生视力受限情况居高不下,且逐年上升(除2007年有所下降),视力受限主要原因是近视。据有关资料记载,近几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呈低年级、低龄化发展趋势,造成近视的因素有很多,如坐、读、写姿势不良;教室采光照明不符标准,课桌椅与身高不配套;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营养不均衡;计算机网络对视力的影响等,因此预防近视仍然是抚顺市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各种评比活动,如眼保健操评比活动,利用“爱眼日”在学生中进行用眼、评选护眼健康标兵;通过演讲、编排小品、广播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还要加强学校领导层的重视程度,把健康教育真正纳入学校教学管理,建立学生日常健康行为习惯监督机制,定期做好学生良好健康行为习惯评估,同时保健所每年要举行1次全市中小学生卫生知识竞赛、卫生知晓率的调查,对学校进行健康教育评价等办法来检查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的情况,要求学校把预防乙肝、近视、学生用眼卫生等宣传内容安排到健康教育计划中,把健康教育放到应有的位置,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此外,建议将学生平时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的评估与升学考试有机结合,使教育部最新制定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得到有效落实,从而使学校与学生真正重视起来,以此帮助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4 参考文献

[1] 赵丽娜,王琨.2003-2007年南宁市高考学生体检结果分析.中国校医,2007,21(5):516-517.

篇10

2、以普及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为己任,审核职心理教师指标抓落实。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之一,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乐清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主要由市教育局学生科负责,局领导和科长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为了普及全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科与政工科多次沟通协调,努力为各中小学争取心理职教师的指标,有的学校虽严重超编,但只要是配备心理职教师,一律开绿灯。去年,在学生科和政工科共同努力下,全市尚未配备心理职教师的学校都争取到了心理职教师的指标。后经过调查了解,许多学校要到这个指标后却挪作它用,致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名无实。去年下半年,针对这个现象,我们采取学区初查和教育局实地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核实全市各中小学校实际心理职教师指标数(到目前为止仅23人)。并要求各中小学校,从打造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高重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若今年还没有配备心理职教师的学校,政工科将收心理职教师的指标,促使各校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3、以研讨、交流、培训为抓手,在普及的基础上促提高2017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为了促进我市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律,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探索中总结提炼经验,展示我市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氛围。每年乐清市教育局根据浙江省和温州市教育局心理健康教育“三优”评比文件精神,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活动课设计和个案辅导分析评比活动。这项活动逐年规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xx年向温州选送了8篇案例,获奖7篇。其中一等奖3篇,乐清市外国语学校高芳芳老师的《和妈妈说再见》、乐清中学李见雪老师的《老师,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不想》,乐成镇五小孔沪生老师《抽刀断水水更流》;二等奖2篇,市三中 伏忠国、李云鹤《一例考试焦虑的案例报告》和乐清中学卢倩倩老师的《走出他人的目光》;三等奖2篇文章2017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同时,市教育局采取“请进,走出去”的方法对全市中小学教师开展培训,如乐清市外国语学校、白象中学等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聘请心理家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报告;乐成镇一中、乐成镇实验中学等学校结合家长学校邀请浙师大和温州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截止目前,我市有10多位老师获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A级资格证书。

4、以心理辅导站等级评估为依托,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树品牌。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有效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根据《温州市教育局关于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见》(温教学〔20xx〕60号)精神,我市教育局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站的评估工作,并以心理辅导站的评估工作为依托,初步推开市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特色学校”试点工作,为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化和发展,我们通过班主任培训、建学校心理教育网、到学校指导等各种途径,向我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轨的学校宣传运用心理辅导优化德育工作的意义,创建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特色的德育特色学校。以求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的新品牌,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中的作用。目前,我市已经涌现出了乐清中学、市三中、市职业中、育英学校、乐成一中、乐成实验中学等一批有特色的学校。市三中还被评为温州市心理健康教育德育特色学校,市职业中、育英学校、乐成实验中学等被评为温州市心理健康教育一级心理辅导站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