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生奖励制度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7: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优秀学生奖励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校;本科生;奖励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2-0068-02
高校本科生奖励机制是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通过正面激励的方式,教导学生应该怎么做、做什么以及做到什么程度,高校奖励制度是学风建设和学生培养的指挥棒。本科生奖励机制能否切实发挥应有作用,不仅关涉学生个人利益,更关系到学校的各项建设,也关系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高校本科生奖励制度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院校在教育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上取得巨大进步。依据时展和社会需要,围绕高等教育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高校本科学生教育和管理方面进入全面建设的新时期,学生奖励制度不断完善,奖励项目的设置日趋科学、合理,逐渐形成覆盖面广、奖励受众多、正面激励作用突出等良性发展趋势。
普通高校针对本科学生设置的奖励项目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两个类型、三个层级、四个内容。高校本科学生奖励项目的两个类型是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类,一般是指奖金和荣誉;三个层级是指国家级奖励、省部级奖励和学校级奖励;四个内容是指奖项设置的针对性一般涵盖奖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即德、智、体、美所指的基本要求。目前高校本科学生最高等级的奖励为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属于国家级别,奖金额度高、奖励对象明确,受到广大学生的热切关注。一些省市、部委根据本部门特点设置省部级奖励项目,包括荣誉奖励和奖金奖励两类,如省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及省部级奖学金等,在学生就业、升学等方面受到高度认可。高等院校自身也会依据财务预算、办学规模等情况设置校级奖学金项目,以及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荣誉奖励。这些奖励项目,体现了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目标追求,在学生中间较好地发挥了办学方针、学风建设和育人成才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目前的学生奖励机制运行多年,学者对其研究也较为深入,研究成果也大量涌现。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高校奖励机制发挥了正面激励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庸俗化、普遍化、物质化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第一,重奖金轻荣誉的倾向。物质奖励直接而又明确,荣誉奖励一般都只是名分,在学生中容易受到轻视。第二,重结果轻过程。学生对奖励的结果非常看重,甚至一些学生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为奖励而学习,围绕奖励开展不当竞争,轻视奖项本身所带有的正面效果。第三,重先进轻总体的倾向。奖励一定是对优秀的学生颁发的,但对一些其他未能获得奖励的学生关注度不够。奖励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高校要根据学生奖励情况开展全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落选学生、未获奖学生的教育工作,更加关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协助他们形成正确认识,找到解决办法,最终获得成才机会。
二、高校本科生奖励制度的运行机制
高等院校本科生奖励制度一般是结合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结果,按照由学生个人申报,学校认定、审批的工作流程及程序开展的。通过学校奖励机制,学生实现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培养目标的认同以及对全体学生的良好导向。
首先,高等院校学生奖励机制是学生自我肯定的过程。高等院校本科生奖励机制的运行起点是加强对学生个体进步的激励。学生通过不同等级的奖励,对自我能力、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受到肯定与鼓励。
其次,高等院校学生奖励机制是实现高等教育目标认同的过程。高等院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是鼓励学生自觉参与接收高校教育的结果,奖励机制是在学生中强化对教育目标认同的过程,也是树立学生树立自信,培养他们对自我肯定、对教育教学目标认同的过程。
最后,高等院校奖励机制是形成教育导向的过程。
通过奖励优秀学生,树立学习楷模和标杆,引导广大学生向先进学习,切实发挥群体带动功能。奖励机制是目标明确、特点突出的指挥棒,是巩固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抓手。
学生奖励机制的运行,是教育教学的结果反馈,也
是开展正面教育的过程。从高校奖励机制和体系的实际运行的情况来看,高校本科生奖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校奖励项目设置的协调性问题。高等院校本科学生奖励项目的设置围绕学生德、智、体、美多方面的素质教育培养开展,既要奖励学生在学习方面获得的突出进步,也要兼顾到学生在个性发展方面得以肯定和鼓励。既要奖励学习优秀的学生,也要对在德育、体育、美育等其他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奖励。第二,高校奖励的获奖学生代表性问题。奖励项目的设置要具有典型代表性,要既能够选拔出综合素质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予以表彰和鼓励,也要兼顾到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切实努力达到的目标,既要把各方面表现确实优秀的学生选,也要兼顾到普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第三,高校本科生奖励的时代性问题。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在奖项设置方面要更加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观念,尤其是在学业方面能够做出创新成就的学生,要重点加以表彰。
三、优化高校本科生奖励制度的对策
教育部在开展全国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以来,建立了相对比较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在评估指标体系中,对学生奖励情况进行了一些基本指标设计,这些基本指标包括:学生获奖项目、获奖人数、奖项涵盖范围以及奖项的影响力。在评估数据统计中,不仅要统计学生获得校级奖励的项目,还要重点统计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项目;不仅要统计学生的获奖人数、次数,还要统计获奖学生在总体学生的占比;不仅要统计学生获奖的范围,还要统计学生所获奖的影响力,即奖项在社会中的认可度。
从教育部评估指标体系来看,要进一步做好学生奖励工作,还要从“优化”和“协调”两个角度,对现行高校本科生奖励机制做出新的调整和革新。高校本科生奖励机制的“优化”是指优化奖励运行机制,强化奖励工作的实效。高校本科生奖励机制的“协调”是指奖项设置和奖项实施方面要更好地彼此补充、相互搭配,实现奖励的最终目的。从操作层面来说,高校本科生奖励制度的探索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奖项设置兼顾物质性与精神性。奖金奖励和荣誉奖励都是对某些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大学生的肯定和鼓励,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颇。高校奖励体系中的奖金奖励也要突出精神效果,不但要给予奖品奖金,还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上来,配合奖金发放做好宣传工作,挖掘奖金奖励项目所提倡的精神价值。荣誉性的奖励项目要适当配套一些物质附属品,除颁发荣誉证书之外,还要精心设计一些具有纪念和传承价值的奖品予以奖励。高校学生奖励的所有项目首先都应当是荣誉性的,要注重维护奖励的荣誉价值,在奖金性的奖励项目上更要强化宣传效果,维护奖励荣誉。
第二,奖项实施兼顾先进性与全面性。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教育的发展阶段,大学生群体是社会发展需要的宝贵人力资源,每一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都关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成败。高校奖励制度设计上既要选拔拔尖人才予以表彰,同时也要能够鼓励后进共同成长。获奖学生作橐桓鼋锥位蛞桓龇矫娴南冉分子要能够带领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奖励项目在设计上要覆盖因区域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个性发展进步不同步等造成的被动后进分子,重点关注因家庭经济困难、
学习方法不当等造成的起点稍低又有进步追求的学生,他们的进步空间和进步愿望更需要得到正面的肯定和激励,要全面发展、整体进步。
第三,奖项认定兼顾公平与公正。高校奖励认定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具有严格的纪律要求和监督监
管。高校管理部门和学校教师要在评奖过程坚持全程公开、公正和透明,主动向学生公开评奖程序和评奖依据,坚决杜绝暗箱操作和照顾性奖励现象,弘扬正气清风,
形成能够经受考验的评奖结果,让学生在评奖过程中受到纪律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工作方法教育,实现学生奖励多重效应。高校要加强对奖项、奖金的纪律监督和财务审计,做到奖励资金专款专用,提升奖励工作质量,形成良好的评奖、颁奖氛围,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第四,奖项宣传兼顾典型性和普遍性。高校要加强校际工作交流,学习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前瞻性地做好学生奖励工作,也要依据自身办学特色创新学生奖励管理机制,鼓励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和创造具有典型意义的奖励项目。高校奖励工作既要坚持教育发展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又要体现奖励工作的与时俱进,结合时代性的要求,在大众教育的大背景下做好奖励制度的普遍性设计,充分激励学生争先创优,全面发展。高校学生奖励制度要注重鼓励创新,鼓励个性自由发展,鼓励学生发现兴趣、学有所长,鼓励全体学生自觉追求进步。
参考文献:
[1]李菊,王世龙.高校学生奖励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6).
[2]童冬柏.高校学生奖励机制激活的新视域[J].绥化学院 学报,2006,(3).
[3]王丽萍.高校学生荣誉奖励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篇2
1、组织临时班委会,授权临时班委会召集学生代表共同商议制定出本班文明公约。
2、要求全体学生认真学习《江门一中届学生行为规范》和《高二级文明班风评比量化评分细则》,认真领会本班文明公约的内涵,并牢记本班文明公约条款。
3、要求学生牢记本人编写的“常规口诀”
穿戴校服要整齐,校卡照片是自己。准时到校不早退,病假事假及时请。
升旗做操站好队,闭口不谈闲言语。公区值日不迟到,课桌周围保洁好。
头发长短正合适,首饰手机留家里。课堂听讲要专心,作业准时不扣分。
珍惜时间学问忙,双修纪律不能忘。品德优秀学习棒,人前人后一个样。
4、利用学期初的班会课特别强调要树立“集体意识”、“服从意识”、“涅槃意识”。
5、严格执行值日班干“今日我当家”制度。定期培训主要班干,教给工作方法。
第二、树立良好班风方面。
1、利用班会课开展榜样教育。
设想1:学习2002年、2008年江门一中高考优秀学生事迹;
设想2:本班优秀学生学习方法交流;
设想3:“10年后的我”梦想主题班会。
2、“名人知多少”读书活动;
3、建立班级“青春书架”(因为无班费,准备发动学生自愿捐书;本人计划捐出杂志60本;书籍存放在三个空书柜中,安排专人管理。)
4、树立三个思想健康、成绩优秀的学生为班级楷模。
第三、配合学校年级德育工作方面。
九月份:1、带领学生认真学习我校各项规章制度,《江门一中学生行为规范》,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2、学生组织“树立一中人意识,塑造一中人形象”主题班会。2、指导开好“庆祝教师节迎中秋佳节”茶话会。3、庆佳节黑板报出刊。4、学习新校训,学唱校歌。5、收看卫生健康知识讲座。
十月份:1、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听取法制教育报告。2、学法交流黑板报出刊。3、“讲诚信,拒偷盗”主题班会。4、运动会动员。5、分次公布单元测试情况,鞭策学生不断前进。6、参加学校运动会。7、确定班级“特长生”和“帮教生”。
十一月份:1、本班仪容、仪表大检查。2、组织参加演讲比赛。3、收看心理健康教育讲座。4、加强安全教育。5、班级读书活动小结。
十二月份:1、班级学习专刊出刊。2、观摩主题班会。3、参加艺术节活动。4、建立班级网页。5、庆元旦班级文娱活动课(一节课)。
元月份:1、加强法制安全教育。2、本班学习误区诊断班会。3、期末考试动员会。
第四、本班特长生培养工作方面。
1、发现培养3+X类别的优秀学生,帮助他们确立较高目标,使之坚定信心,力争出类拔萃。
2、发现艺术类、计算机类、写作类、体育类、表演类、科研类特长生,鼓励其保持兴趣爱好,专向发展,力争有所作为。
第五、坚持用“面向中上,以高带低,全面提高”的理念指导班级教学管理工作,集中主要力量抓好学生的学习成绩。
1、坚持做好“谈心”工作,及时鼓励表扬学生。
篇3
从8月份全班参加军训的表现和开学初的学情观察来看,绝大部分同学纪律观念强,学习态度认真,上进心强,有活力,有朝气,是一个有很大可塑性的集体。
目前的特殊情况有:男女生比例悬殊大;重组新班的入班成绩首尾差别很大;缺乏学生自我管理的领头羊。
为了让本班学生在高二阶段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思想行为习惯,学会自我管理,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力争更高更快地发展自己,为高三冲刺奠基,我拟订班级德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用完整的思想行为规范条例约束学生,努力促成学生尽快形成规范意识,逐步达成完善的学生自我管理。
二、开展多样式的班级学生活动,树立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良好学风,敦促所有学生早立志、早努力、早成功。
三、配合学校政体处和年级开展的德育中心工作,有步骤、分阶段地开展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工作。
四、发现、确立并培养本班的特长生,努力促成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具体设想如下:
第一、思想行为规范管理方面:
1、组织临时班委会,授权临时班委会召集学生代表共同商议制定出本班文明公约。
2、要求全体学生认真学习《江门一中2005届学生行为规范》和《高二级文明班风评比量化评分细则》,认真领会本班文明公约的内涵,并牢记本班文明公约条款。
3、要求学生牢记本人编写的“常规口诀”
穿戴校服要整齐,校卡照片是自己。准时到校不早退,病假事假及时请。
升旗做操站好队,闭口不谈闲言语。公区值日不迟到,课桌周围保洁好。
头发长短正合适,首饰手机留家里。课堂听讲要专心,作业准时不扣分。
珍惜时间学问忙,双修纪律不能忘。品德优秀学习棒,人前人后一个样。
4、利用学期初的班会课特别强调要树立“集体意识”、“服从意识”、“涅槃意识”。
5、严格执行值日班干“今日我当家”制度。定期培训主要班干,教给工作方法。
第二、树立良好班风方面。
1、利用班会课开展榜样教育。
设想1:学习2002年、2003年江门一中高考优秀学生事迹;
设想2:本班优秀学生学习方法交流;
.设想3:“10年后的我”梦想主题班会。
2、“名人知多少”读书活动;
3、建立班级“青春书架”(因为无班费,准备发动学生自愿捐书;本人计划捐出杂志60本;书籍存放在三个空书柜中,安排专人管理。)
4、树立三个思想健康、成绩优秀的学生为班级楷模。
第三、配合学校年级德育工作方面。
九月份:1、带领学生认真学习我校各项规章制度,《江门一中学生行为规范》,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2、学生组织“树立一中人意识,塑造一中人形象”主题班会。2、指导开好“庆祝教师节迎中秋佳节”茶话会。3、庆佳节黑板报出刊。4、学习新校训,学唱校歌。5、收看卫生健康知识讲座。
十月份:1、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听取法制教育报告。2、学法交流黑板报出刊。3、“讲诚信,拒偷盗”主题班会。4、运动会动员。5、分次公布单元测试情况,鞭策学生不断前进。6、参加学校运动会。7、确定班级“特长生”和“帮教生”。
十一月份:1、本班仪容、仪表大检查。2、组织参加演讲比赛。3、收看心理健康教育讲座。4、加强安全教育。5、班级读书活动小结。
十二月份:1、班级学习专刊出刊。2、观摩主题班会。3、参加艺术节活动。4、建立班级网页。5、庆元旦班级文娱活动课(一节课)。
元月份:1、加强法制安全教育。2、本班学习误区诊断班会。3、期末考试动员会。
第四、本班特长生培养工作方面。
1、发现培养3+X类别的优秀学生,帮助他们确立较高目标,使之坚定信心,力争出类拔萃。
2、发现艺术类、计算机类、写作类、体育类、表演类、科研类特长生,鼓励其保持兴趣爱好,专向发展,力争有所作为。
第五、坚持用“面向中上,以高带低,全面提高”的理念指导班级教学管理工作,集中主要力量抓好学生的学习成绩。
1、坚持做好“谈心”工作,及时鼓励表扬学生。
篇4
一、抓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1)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耐心的谈话,直到行之有效。
(2)多多了解关心学生,努力开导学生,尽力做好心理专家和引导者。
(3)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家访,及时与家长交流情况,统一思想。
(4)对一些要求上进的学生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再上一个台阶。
二、抓好常规工作:
(1)落实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积极开展各项评比活动,形成比、学、赶、帮的风气,人人争做石油“当月之星”。
(2)适当调整班干部组织,每半个月举行一次班干部会议并做好记录。鼓励班干部积极主动并创造性地处理班内事务,培养工作能力。
(3)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学生的心理状态。
(4)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使他们走近社会,了解社会,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和为人民服务意识。
三、加强学风建设:
1、经常与各门学科的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情况,做好协调工作。
2、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3、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利用班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知识竞赛,读书交流会,辩论会等。
4、加强学生早自修,午自修等时段的自主管理。
四、活动安排:
9月:利用班会时间,把署假生活转换到课堂上来,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及时总结,扬长避短。
10月:积极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通过学雷锋活动,形成人人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好风气,同时做好赴东方绿洲军训的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工作,提高班级整体面貌。
11月:对期中考试进行分析总结,对有进步的同学要表扬、鼓励,对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要调整他们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积极参加校园艺术节活动,为班级争光添彩。
篇5
目前的特殊情况有:男女生比例悬殊巨大;中层生较多、尖子生极少;缺乏学生自我管理的领头羊。为了让本班学生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思想行为习惯,学会自我管理,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力争更高更快地发展自己,为高三冲刺奠基,我拟订班主任工作计划如下:
一、用完整的思想行为规范条例约束学生,努力促成学生尽快形成规范意识,逐步达成完善的学生自我管理。
二、开展多样式的班级学生活动,树立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良好学风,敦促所有学生早立志、早努力、早成功。
三、配合学校政教处和年级开展的德育工作,有步骤、分阶段地开展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工作。
具体设想如下:
第一、思想行为规范管理方面:
1、选拔好班干部,召集学生代表共同商议制定出本班班级管理制度。
2、要求全体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认真领会本班班级管理制度的内涵。
3、利用学期初的班会课特别强调要树立“集体意识”、“团队意识”。
4、严格执行值日班干制度。定期培训主要班干,教给工作方法。
第二、树立良好班风方面。
1、利用班会课开展榜样教育。
设想 :本班优秀学生学习方法交流;
2、树立三个思想健康、成绩优秀的学生为班级楷模。
第三、配合学校、政教处德育工作方面。
第一学月: 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月,主要活动有:
(1)围绕“消除节气、克服惰性、严以律己、认真学习”为主题对学生进行教育、稳定学生情绪
(2)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严格考勤管理制度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3)抓好学生健康卫生教育,预防疾病。
第二学月: 为安全活动月和考风考纪教育活动月,主要活动有:
(1)以“安全”为主题出一期班刊;
(2)充分利用班会课开展考风考纪的教育;
(3)举行一场“关爱生命”为主题的交通安全教育班会课。
第三学月: 为文体活动月和卫生活动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
第四学月: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活动月,活动是出好节日板报专刊。
第五学月:为诚信教育和安全教育,活动是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并做好假期社会实践的指导工作。
第四、坚持用“面向中上,以高带低,全面提高”的理念指导班级教学管理工作,集中主要力量抓好学生的学习成绩。
1 、坚持做好“谈心”工作,及时鼓励表扬学生。
篇6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度;美国;高校;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1-0084-02
主席在2012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1]。为此,高等院校必须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成为新知识创造、新技术发明、新学科创建等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美国由于一直高度重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并拥有独特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度,使其综合国力始终处于世界前列。笔者将对美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度的特点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有所启示。
一、美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教学管理制度特点
美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教学管理制度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普遍实行学分制
学分制产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它随着选课制的出现和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而逐步确立。美国高校实行完全学分制,将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以学分的形式进行衡量,只要达到毕业所需的最低学分数,就可以毕业,不明确规定修学年限。这种学分制的教学计划弹性较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灵活安排学习时间,还可随时改变专业。其特点是学习时间可以灵活掌握,学习内容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等。学分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2]。这种教学管理制度非常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专业
美国高校专业众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职业规划,自主选择任何专业。各专业教学计划大都设有专业类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要求。例如,学生必须在专业类必修课程之外,选修一定学分数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及交叉学科方面的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在扎实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扩大知识面,促进文理渗透,优化知识结构。自由选择专业促进了大批创新人才的产生。
(三)多种选课形式
美国学分制中主要有四种不同的选课形式。第一种为全开放形式,也称自由选修;第二种为半开放选修形式,这种形式一般在工科院校实施,通常规定选修课比例在20%―40%;第三种为主辅修课程并行式学分制;第四种为分组选修学分制,是一种专业课与基础课并举的方法,要求一、二年级的学生必须选修不同专业的基础课,广泛涉猎,目的是拓宽学生视野,得到不同专业思维的训练。目前,美国高校大都实行这种选课方式。这种选课方式充分尊重学生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十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造力开发。
(四)弹性学制
与学分制配套的是美国高校弹性的入学时间,学生可在1、6、7、9月不同月份申请办理入学手续。学生按照其所修学分数决定所属年级,没有严格的年级与班级,一般按照所修学分数决定所属年级。美国大学的教学计划也富有弹性,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个人规划、兴趣爱好等安排个人的学习计划,既允许延长毕业年限,也允许提前毕业。只要修满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不明确规定修业年限。总体上,美国高校的人才培养制度非常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和创造性发展,促进了拔尖创新人才成长。
(五)学分转换的认可性
美国大学采取学分转换的方式,大学之间的学分均相互认可,甚至社区学院的学分也可得到一流大学的认可。在学生学习过的每一所大学里,都保存着学生的课程成绩及学分等级等记录。当学生从一所大学转到另一所大学,接收大学经过审查,将承认其中的有效学分并计入学生总学分中,学生不必重复学习已学课程。美国这种各个大学之间学分转换的机制,便于学生对大学的选择。
此外,美国高校还设立了奖学金制度,为优秀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平台与机会。奖学金的种类繁多,金额从几千到几万美元不等。奖学金的获得与具体金额通常根据学生的GPA(平均成绩点数)、教育背景、社会活动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来决定。特别是美国公立学校普遍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甄别和特殊教育,设立专项的奖学金。
总体上,美国高校的人才培养制度充分体现了美国大学教育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个性发展、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的办学理念,使学生有较大的自主空间安排学习内容及进程,有利于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和潜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和创造性发展,促进了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特别是将学分制与选课制相结合,体现了重基础与加强个性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二、美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制度特点
通过训练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美国高校行之有效的做法。美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创新实践的主要特征如下。
(一)本科生参与创新实践制度化
美国高校十分重视学生的科研训练,并制定了相关制度。美国高校为促进创新人才成长,大都设立本科生创新科研学分,以保障学生科研训练的落实。社会也提供专门的科研机构和场所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科研管理制度形成常态化。这些制度对于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通过奖励制度调动教师自身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积极性
美国高校大都设立教学资源服务以及各种补助金制度,帮助教师提高学术创新水平,资助教师创新经费,提高教师指导学生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鼓励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明文规定,教师每指导一名本科生,学校给予500美元项目研究经费[3]。该校还设立最杰出教学成就奖等鼓励教学创新。指导本科生科研也是教师晋升职称的重要指标参考。
(三)鼓励大学生以竞赛的方式参与创新实践
美国最主要的竞赛有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与美国大学生交叉学科数学建模竞赛(MCM/ICM)等,竞赛的内容涉及广泛,具有广泛的实际背景和应用潜力。竞赛着重强调研究问题、解决方案的原创性,团队合作,以此来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此外,美国高校还十分注重国际的学术交流,美国通过大量招收海外学生,加强校际交流、联合办学等形式,努力为学生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创造机会,以形成互动关系。很多大学设有多样性奖学金,以吸引不同类型的优秀学生。这种互动有利于促进拔尖创新人才成长。
三、对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创新的启示
(一)以学生为本,以学分制改革为龙头带动教学管理制度创新
我国高校大都学科较多,学科综合化为推进学分制创造了条件。高校要以教学制度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完善学分制为龙头带动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优化课程结构,减少必修课,扩大选修课,建立个性化的选课制度,推广校际学分互认制度, 扩大学生学习自。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创造,优化智能结构,培养创新能力。
(二)加大学生参与科研力度,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创新步伐
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须加大学生参与科研的力度。可以尝试在高年级以科研为主进行人才培养。首先是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将隶属于各个不同管理体系的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提倡产学研用相结合,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其次是拓宽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创新能力的机会和平台。第三是创造条件,使特色人才脱颖而出。研究型大学可以尝试在高年级以科研为主进行人才培养,可实行导师制、校企合作制等多种培养模式,设立科研学分,建立大学生科研基金,激发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
(三)鼓励大学生以竞赛的方式参与创新实践来发现拔尖创新人才
大力开展“创新杯”、“挑战杯”等学科竞赛活动,还可举办以创新为主题的“科技周”、“文化周” 、征文、 演讲、 成果展览、 艺术作品大赛、学术报告等活动,将这些都纳入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将成果列入人才培养的评价内容。此外,应完善大学生竞赛科研奖励制度,鼓励学生勤奋研究、勇于创新、奋发成才。
(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拔尖创新人才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其培养的有效途径。我国高校应该积极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紧密合作,通过联合办学、学生交流、科技合作等形式,为学生创造国际交流的机会,提升国际化程度。与世界一流大学进行实质性合作,可借鉴其先进办学理念、管理经验,建立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对外交流渠道。例如,中国矿业大学目前已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25所世界排名前200强的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派出学生到国外留学。
参考文献:
[1].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1-04-25.
[2]李祖超.美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评析[J].中国
高等教育,2011,(18).
篇7
以全国、省、市职教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江苏省职业学校学生管理规范(试行)》和学校2007年度工作计划,适应两个转变,即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和办学层次提高的转变,以规范和实效为抓手,以规范养成教育和“三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为主线,以加强德育常规管理和进行德育改革为重点,以完善德育网络、健全德育制度、建好德育队伍、创新德育形式和方法为保证,以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为根本,大力加强和改进我校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初步树立我校德育工作品牌。
二、工作目标
1、切实做好德育常规工作,狠抓学生文明行为特别是校园文明行为养成训练,为提升我校德育工作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完善德育管理制度,规范工作行为,构建德育体系。
3、形成更加完善的德育二级管理体制。
4、开展就业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突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5、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改革班主任任用和考核办法,提高班主任工作津贴。
6、重启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7、按市教育局要求,推行以学生“成长导师制”为重点的“双制”(成长导师制、成长伙伴制)改革,在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管理格局上取得新的突破。
8、适应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和办学层次升格为高职校的新情况,学习、探索德育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
三、重点工作
(一)、切实做好德育常规,夯实德育工作基础
1、全面落实《省职业学校学生管理规范(试行)》要求,按照市教育局“三个规范”执行情况检查反馈,从组织管理、教育内容、制度建设、档案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进一步健全德育管理机制,实现我校德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2、继续以“争做文明人”活动为抓手,抓实基础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将良好文明行为作为良好职业素质的构成要素之一,使注重日常文明语言、行为、交往礼仪以及职业礼仪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
3、加强对广播操、服装、发型、仪容仪表、日常行为的检查,及时通报和处理,展示我校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进一步健全德育管理制度,规范德育工作行为
1、从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课堂常规管理、活动管理、生活管理、实习管理、安全管理、社团管理、奖惩管理、班集体考核、档案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德育制度建设,统一学校德育工作要求,规范德育工作行为。
2、建立学生学期综合素质考核与奖励制度、学生单项奖励制度(对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技能实习、劳动卫生、文艺体育、社会实践等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要求进步。
3、根据《省中职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试行)》,修订《违纪学生处分条例》,明确学工处和专业系(部)的处理权限,按照教育优先、严格程序、严肃校纪、兼顾发展、维护权益的原则,做好对违纪学生的教育、转化和处理工作,并在对重点帮教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上取得新进展。
(三)、合理划分德育管理职责,完善德育二级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学工处和专业系(部)的德育管理职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盲点。
(四)、探索德育内容、方法、途径和手段改革,构建德育体系,初步树立我校德育品牌
1、围绕构建“文明、爱岗、敬业”德育新体系总体目标,构建德育体系,加强政治、思想、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教育,初步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管理格局,实现我校德育工作的序列化、科学化和校本化。
2、推行以学生成长导师制为重点的“双制”改革,同时进行相关课题研究。每一名任课教师都要担任学生的“导师”,结合职业学校特点,导师的工作除了进行个性化、亲情化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工作以外,还要进行专业指导、学法指导、“三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3、完善我校《德育课改革方案》,合理设置课程,明确教学要求,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发挥德育课德育主渠道作用。
4、适应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探索有效的德育方法、途径;适应我校升格为高职校的转变,学习、探索高职校德育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进行分层德育管理的尝试。
5、学工处、教务处、实习就业处、专业系(部)等部门要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为目标,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增强教育合力,注重把教学和专业实践实习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有效渠道和重要载体。
(五)、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形成一支责任心强、乐于奉献、讲求方法、管理高效的班主任工作队伍
1、继续开展以“走进学生心灵、走进学生宿舍、走进学生家庭”为主要内容的班主任工作“三走进”活动,加强对班主任落实活动方案的检查。
2、加强班主任常规工作检查,督促班主任落实学校要求;改革班主任任用和考核办法,适当提高班主任工作津贴。
3、启用《班主任工作手册》,指导班主任认真记录,规范班主任工作行为。
(六)、抓好重点德育活动,渗透德育要求
1、组织第十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进行活动内容的拓展和活动形式的创新,将广播操比赛及一些小型体育比赛纳入,成为校园文化节。
2、协助学校开展“校园大讲堂”活动,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3、开展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组织以“三职”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评比活动。
四、主要工作安排
三月:
1、召开教育干事、班主任工作例会,布置报到及开学工作;
2、组织开学典礼,进行常规教育;
3、开展学雷锋活动;
4、启动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
5、协助学校做好高职校迎验工作。
四月:
1、组织清明祭扫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2、做好省教育厅“三个规范”检查准备工作;
3、拟订校园文化节活动方案,举行文化节开幕式;
4、组织广播操训练与比赛活动;
5、协助学校组织开展“校园大讲堂”活动。
五月:
1、协调团委开展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主题班会竞赛;
2、按文化节活动方案开展活动;
3、制定有关德育管理制度。
六月:
1、举行文化节闭幕式;
2、评选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3、总结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情况,进行表彰;
4、评选校级优秀班主任(或学生喜爱的班主任);
5、召开县区学生会议,动员学生进行招生宣传。
七月:
1、做好学期结束工作,收缴各种材料;
2、积极参与学校的招生工作;
3、组织结业典礼,布置暑期活动意见;
4、筹备建军80周年慰问共建部队活动,落实2007级新生军训事宜。
篇8
一、遵照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
做好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
按照课程标准,在确保有效完成国家规定的基础性学习前提下,重新建立了具有我校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概括起来就是“增、删、调”,即增加新的科目,删除或调整现有的科目,合并两个或多个科目,调整必修科目的要求及时间的分配,改变学校的日课表,创造出新的教师团队,调整学生分组的安排方式以实现因材施教等等。
一是优化课程结构,使其内容精简且具较宽基础。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去考虑,以“精熟一定数量的重要课程目标,而不是企图涵盖一大堆的课程内容”为出发点,强调基本的学习手段(如读写、口头表达、演算和问题解决)和基本的学习内容(如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态度)的习得。因此,学校要在保证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力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开齐全部选修模块,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实现学生有个l生的发展提供选择的空间。
二是整合课程内容,实施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表。整合国家、地方和学校的课程。包括―个学年中某一个学习领域的协调和整合,两个相关联的学科之间的协调与整合,某一个单元及单元之内各个学段之间的协调与整合等等。另外,将语词语言、数学语言、艺术语言等课程贯穿于整个学校的一贯统整的课程当中。
建立以学习为中心的课表支持高品质的课程。就本质而言,课表即是学校资源――掌握课表(时间、空间以及人员分配)便掌握了学校的资源。校长和教师如何设计一个能以学习为中心的课表并能有效地运用,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三是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办学特色。整合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基础上,建立“目标―模组―课程”式课程结构,并形成必修、必选、任选、自修四种修习类型相结合,文化课程、体验课程、课题课程相调剂,为学生成长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的课程体系。
基础型(必修)课程。该课程把现行高中课时计划中的必修课时缩短10%-30%,通过各学科知识的重新整合,缩短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和双基训练所需时间;将国家课程中的选修系列和选修模块的教学内容整合到拓展型(选修)课程中,将节余的时间用于面向全体学生的拓展型课程;在部分学科(数学、物理)中实施分层次教学,以满足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实际需要。
拓展型(选修)课程。该课程是在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知识的扩展和潜在能力的发展,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的发展性学习,兼顾创造性学习的培养。我们将拓展型课程整合为学科领域、素养领域、综合实践领域、体育与保健等四大领域。在课程实施中,除学科领域的课程在学科内自行拓展(选修)外,又将其他领域的课程整合为五大板块供学生选择。具体如下。
第一板块是讲座报告。设立“骋怀论坛”,旨在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报告内容有高科技及其进展,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第二板块是特长课程(含竞赛)。旨在帮助学生发展兴趣,让潜能拔尖的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第三板块是社团活动。是学生自主设计、自我管理的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领导才能。第四板块是综合实践。旨在通过校园节日、社区服务、职场体验等实践活动,达到增强学生的生涯发展意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的目的。第五板块是国际课程。引入英国ALEVEL、美国IB和AP课程的部分内容,旨在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同时为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进入国际名牌大学提供课程支持。
探究型课程。该课程是在基础型课程及拓展型课程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在实践和研究基础上的创造性学力,包括对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个性特长、逻辑思维等能力的培养。
二、注重细节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是建立和完善教学制度,注重细节管理。加强教师的教学常规的管理(备课、上课、辅导、答疑、考试);建立学科公开课制度和新的评课体系与奖励制度;建立学生评价制度和家长到校听、评课制度;实施鼓励教师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度,提高现代化教学资源的使用率;建立学生奖励制度,积极推行学分评价制度和学生个性发展档案。
二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教师要重点研究和实践教学的“四个w”,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教得怎样”。认真实践教学过程“三多两精一转变”,即多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多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多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精心课前设计,精心选择例题和习题等。转变是促进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认真执行集体备课“三定、四备、五统一”,落实教学反馈,抓好批改、辅导、答疑、检测等环节。努力探索和追求导入艺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介绍艺术(一节课的核心)和提问艺术(教师进行课堂监控的重要手段)等教学艺术。
三、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锻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学校成立了由特级教师、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大连二十四中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确定了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方针、人员组成、工作内容及职责,定期召开教学委员会阶段会议,适时调整工作重点。
篇9
2014年3月10日
从2013年7月14日确定高三任课教师以来,学校按照“积极备考、全面备考、科学备考”的要求,努力扎实科学有效地开展2014年高考备考工作。现在距离2014年高考只有90天了,也就是说2014高考备考工作到了最为关键的节点上。我校全体师生将共同努力,不畏困难,艰苦奋斗,争取2014年高考取得较好的成绩。
一、前一阶段高考备考情况总结
1.建立了一支德高能强的高三教师团队
⑴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主要利用班主任例会开展工作。每周召开班主任碰头会,总结工作,推广经验,布置任务;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共商对策。在工作当中,学校进一步加强楼层一体化管理和楼层文化建设,进一步发挥高三带班经验丰富、埋头苦干骨干班主任的引领作用。
⑵加强备课组建设。每周举行一次高三教师集体办公会活动,总结一周来的工作,布置下一周的工作,积极讨论学科教学方法,交流各地的高考信息。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备课组的协同行进能力得到提升,高三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⑶每月召开一次月考或联考分析会。在质量分析会上,校长和年级部领导对一个月来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总结,明确下阶段的努力方向;组织班风好学风好成绩好的班主任或者学科成绩优秀的任课教师作经验介绍,让联考学科总体成绩突出的学科组备课组长介绍好做法。
⑷推动教师学习活动。一是学科组内听课观摩活动,二是组织高三全体教师于10月下旬奔赴**中学学习,三是3月上旬组织高三备课组长奔赴杭州参加高考复习研讨会,等等。这些学习活动,对于提升学校高三团队的战斗力都有很大的作用。
2. 加强复习备考的计划性科学性,明确备考复习的方向,统一进度
为了科学高效地组织备考复习,我们将高三一年分为基础复习、专题讲练、模拟冲刺三个各有侧重的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复习,构建知识网络(第一轮复习2013.7--2014.3月中旬,分为两小段)
⑴新课结束至期末考试,要求完成对主干内容、重点知识的复习,迎接十二校和十校联考,并且要求重点班和文科提高班完成自选模块的教学任务。
⑵下学期开学至3月中旬,开学后即进行文综、理综的合科综合训练和考试。要求完成全部内容的复习。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提升综合能力。(第二轮复习2014.3中旬-5月初)
第三阶段:综合复习,模拟冲刺,提高应试水平。(第三轮复习2014年5月初-高考前)
3.营造氛围,强化管理,磨砺意志,昂扬学生的学习热情
⑴充分利用每周主题班会、高考专栏、讲座、高考倒计时、横幅、标语等形式,营造一种氛围,使学生在紧张、快乐、和谐的环境中学习。
⑵举行不同方式的励志活动,如“齐心奋战两百天,高三拔河最给力”的高三班级拔河比赛、以“进教室即安静,入座位就学习”为主题的行为规范整治集中活动、“我的高考,我做主”主题征文、学生优秀答卷展示活动、以“迎元旦,新年送祝福”为主题的高三教师为学生送祝福活动、高三成人仪式暨百日冲刺宣誓活动等,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
⑶举行颁奖活动,奖励优秀学生。学校颁发和银奖学金,颁发忠星奖学金,每一次联考成绩突出的学生都予以奖励,以此激励优秀学生,并且引领更多学生刻苦学习。
⑷三次召开大型的家长会,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和管理学生。学校注意向家长宣传高校招生政策,帮助家长了解备考办法。学校注意利用家长会,通过让优秀学生家长介绍经验的做法带动其他的家长配合学生做好学生工作。在自主招生宣传工作中,学校花了较大的气力,使得一部分成绩落后的学生积极参加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
⑸学校、年级、班主任还利用重要考试,及时召开高考备考动员大会、备考学习经验交流会、树立典型表彰会,表扬先进,激励后进。班主任抓住机会教育学生,做好成绩起伏较大学生的思想工作。
⑹狠抓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其要在学生考试和作业答题的规范上与自习课的质量上下功夫,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坐得住,静下心,学起来,试卷作业上尽量做到规范解题。学校多次举行优秀答题卷展示活动,还展出**中学学生的优秀答题卷,供高三学生观摩学习。
4.强化学生管理,注重管理出成效
学生管理是高考出成果的关键所在,这是我们关于高考的一个重要认识。在工作当中,我校制定了《高三学生一日常规》,特别加强各个时间段的管理。学校强化学生的纪律和卫生管理,严格管理,精细化管理。
在每一次考试前,学校都要开展考风考纪教育,同时抓好教师监考工作,在重点考场放置无线电信号屏蔽仪器,使用金属探测仪检查学生是否带手机进入考场,力求通过好的考风推动好的学生形成,提高学习成绩。
5.积极开展楼层文化建设,注重楼层一体化建设
在学生管理方面,本学期明确了楼层文化建设内容和具体的方法。
1.楼层管理要求的一致性。(范-文-先-生-网)比如四楼四个班级要求学生早自习6:20前进教室,而三楼和二楼则统一要求学生早上6:25前进教室。
2.同一楼层个班级互相工作互相支援,又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
3.鼓励各个楼层创新工作,积极探索新的办法。比如,每一次大考之后的励志展板由各个楼层的层长负责。
6.注重业务学习,积极研究高考
高三年级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通过集体备课活动更好的把握高考方向和高考节奏,并且研究寻找适合**三中的教育教学新办法。
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育局、研培中心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参加县、市等高考研讨会,注意借鉴利用兄弟学校的办法。同时研究各地的模拟考试卷,把握高考的变化情况。学校积极收集各个名校各个地区的实时的考试试卷,并且在第一时间提供给高三教师,供全体教师研究。
二。下一阶段高考备考工作和策略
1.开展高考研究月,务求备考的针对性
2月中旬各科考试说明都已经下发到各个老师,年级部将认真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考试说明》、《命题解析》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等高考文件,引导教师积极研究各地的高考模拟试题,及时了解高考最新信息,正确把握高考方向。在各阶段复习过程中,测试题、课堂练习、作业的题目,我们主要以历届高考试题为主,对于高考考什么、怎么考做到教师和学生都心中有数。
年级部将组织各科教师积极随堂听课和认真评课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整体优化,共同提高。
2.加强理/文科综合和自选模块训练
目前学校施行的不同于第一学期的课程安排,主要是加强综合学科和自选模块的学习。
⑴每周周二下午2:30-5:00 ,高三进行理综或文综全卷训练。试卷由三门科任课老师轮流组卷。分科目设计、分页印制答题卷,以便于阅卷。
⑵每周周日理科重点班学生周日于8:00-9:30组织自选模块考试。任课教师完成阅卷工作;并且在周一或周二完成试卷讲评和学习指导工作。
⑶每周周日理科普通班和文科班学生8:30-9:30组织综合科目的客观题考试,试卷题量和高考接轨,按照理综20题、文综35题组卷。组卷时控制试卷难度,多安排基础题。
⑷重组文科重点班,确定一本理想坚定、成绩优秀的学生加入文科重点班。文科考重点班学生每周周日在8:00-9:30参加自选模块考试。试卷批改后安排专门的任课老师和固定时间和地点进行评和学习指导工作。
⑸组建理科实验班,平时各次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加入理科实验班。每周周日在8:00-9:30参加自选模块考试。试卷批改后安排专门的任课老师和固定时间和地点进行评和学习指导工作。
⑹文科综合科目早读安排,每周周五、周六7点后的早读时间安排文综科目背诵,7点之前由班主任指导学生早读。
4月十校第二次模拟考试结束后,学校将对课程安排和考试安排作出新的调整,以求有更好的高考复习节奏,做好冲刺阶段的复习工作。
3.组建周六晚自习班
学生和家长反映周六在家学校习效果不好,效率低,要求周六晚自习能留在学校学习,所以经学生申请和家长同意,安排周六晚自习,时间为18:00-21:10(晚自习三节课下课),由年级部,政教处和班主任轮流管理,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周六晚上学生留校自习,自上个学期后半段就已经开始。在摸索的基础上,学校于本学期扩大了规模,安排更多的学生周六晚上留校自习。
4.迎接三月的英语听力考试
英语备课组老师认真组织好每次听力训练,每次听力训练要求英语老师到岗。每天集体训练2次,平时上课听一次,确保每天听3次,每次听力都收上来批改。改完后针对错误率高的题目在上课时再听一遍再分析。对每一个学生的每次成绩进行记录比对,早上早自习让学生背一些听力高频词汇,确保3月22日英语听力考试考出好成绩。
5.开展边缘生纠偏工作
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学校出台《**县第三中学2014高考边缘生工作计划》。该计划根据不同类型班级情况和高考目标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要求,目的是全力提高2014年学校的高考成绩。
在边缘生工作中,学校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一本边缘生的纠偏工作上。学校三个理科重点班、试行走班制学习自选模块的文科重点班和理科实验班,都是为了有更多的学生一本上线而设置,因此它们的边缘生工作也都在此。
在边缘生工作中,学校要求高三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担任导师,利用作业整理课及课余时间为学生服务;学校要求很具体,一是导师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面谈辅导工作,二是每次模拟考试后针对考试成绩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三是平时教学中尝试作业面批,把课堂上发言、上黑板做题等机会交给边缘生。
为了落实边缘生工作,学校设计制作《2014年高考边缘生工作手册》。关于此项工作,较大的一个变化是边缘生工作手册由教师保管,而今年学校做了创新,把边缘生工作手册交由学生保管,主要内容由学生填写;年级部每次模拟考试前检查一次,并反馈有关情况。
6.精选试卷和二轮复习资料、多渠道收集高考备考信息
选好、用好二轮复习资料是学生出成绩的重要保证,近段时间以来,各地各校的模拟考试卷纷至沓来,要求备课组精心组卷工作,做到有的放矢。通过参加各地市的复习研讨会,不断地收集高考信息,3月底安排好课表,加强各门科强化训练。所使用的试卷都要求老师重组,不用现成的试卷。
7.分解高考指标,制定高考教师奖励制度
根据教育局下达的重点指标(一级45人,二级52人,三级65人和本科454人),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把重点和本科指标科学地分配到12个班级,同时提倡班级负责制和备课组负责制,把高考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教师,在目标引领下制订和完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并且根据我校实际制定高考教师奖励制度,激励每一位高三任课老师认真教学,为完成教育局下达的各级指标而作出不懈努力。
8.安排好励志教育和心理辅导活动
学生励志教育和心理辅导是学生考出好成绩的重要手段,接下来学校将组织考前60天励志活动-----临考60天动员大会、以“家校携手,共创辉煌”为主题的家长会等一系列励志活动,同时利用好宣传栏和可移动标语等,聘请励志专家对学生进行激励和鼓舞士气,使学生时刻保持高昂的斗志,投入紧张的高三复习迎考中去。
我校将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2014年高考备考工作中去,力争再创**三中2014年高考辉煌。
为了更好反映学校2014年高考备考工作,我们选择了一些备考工作材料,作为本报告的附件。主要附件如下。
1.《高三简讯》第24期
2.关于第二学期第一阶段综合和自选训练安排
3.关于高三学生周六留校自学安排
篇10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大学生 激励措施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创新成果,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末创办以来,已走过十余年历程,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的发展顺应了经济发展多元化的客观要求,扩大了教育投资和消费,为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是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探路者和实践者,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对学生采取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是提升民办高校学生质量的关键。激励指激发人的动机,使其有内在动力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激励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人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激发人的进取心,挖掘潜能,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高涨的热情。激励能强化并推进人的积极行为,使人不断前进。
一、民办高校本科生现有激励措施不足
高校制定激励措施的目的是希望激励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进步,不断取得成功,充实且有意义地度过大学时光;学生能够珍惜大学四年时间,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划好大学生活。但是,目前民办高校的激励措施没有起到这样良好的推动作用,存在如下不足:
1.奖学金过度强调最终学习成绩。
民办高校当前制定的最重要的激励措施之一是奖学金。发放奖学金是鼓励大学生能够认真、努力学习,并且从多方面要求自己,提升能力。但是获得奖学金的条件中,学生的最终学习成绩所占比例偏大,同时只看重成绩排名,忽略学生学习过程和进步。获得奖学金的名额是有限的,在强调排名的前提下,容易造成大多数学生对学习的放弃,也容易在考试中形成不良风气。没有对平时认真学习且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奖励,是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对学习方面的忽略。
2.工作、生活方面的激励偏于形式化。
高校激励措施包括对学生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奖励,比如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志愿者、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社团干部和星级寝室等奖励。这些是对大学生承担工作的认可,是对他们付出时间和努力的表彰。但是这些方面的奖励过于形式化,首先在奖励对象的选择上有时会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忽略实质工作的付出与努力;其次是对奖励的表彰,虽然开展了表彰大会,但事后没有加以宣传。同时奖励证书与奖励学分挂钩,虽加重证书的“含金量”,但使不少学生单纯追求奖励学分,忽略平时工作和生活中的付出,导致这些奖励偏于形式化。
3.缺乏目标奖励。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强调自我控制。目标管理很适用于较为自由的大学生。大学生可以在大学生涯中为每个阶段制定不同目标,使各个阶段都有学习动力。大多数民办高校在目标管理方面缺乏重视,没有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没有将学生自身目标与学校管理联系起来。如果对实现阶段性目标的学生进行奖励,对他们的努力进行认可,可以极大地鼓励学生朝着自己指定的目标前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民办高校本科生的特点
1.不少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学习态度不端正。
目前民办高校有些本科生对所学专业知识不感兴趣,错误地认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并没有实际作用,形成对所学知识的排斥心理。对知识兴趣的缺乏导致学习态度不端正,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不能主动积极地完成学习方面的要求,不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很难出现对知识的创新、创造。学生最主要的本职工作是学习,如果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那么毕业时将无法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没有打好坚实的基础,未来难以得到很好的发展。
2.缺乏目标,动力不足。
大多数大学生把“希望毕业以后,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作为学习目标。找工作固然是学习目标,但按照时间长短划分,这个目标是大学生涯的长期目标,在实现长期目标的期间,时间较漫长,很容易让学生疲倦且丧失斗志、失去学习动力。出现问题的原因在于忽略短期目标制定。如果学生善于制定不同时间的目标,不管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会充满激情,充满动力,不断向前进步、提高自己。
3.对从事的事情,难以坚持到底。
无论做什么事情,始终如一地坚持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是件困难的事情。因为这不仅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还要投入大量精力,热情、积极性会随着时间流逝降低。大多数大学生容易半途而废。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要取得成功需要不断努力。如果保持坚持不懈的态度对待学习,那么一定会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三、完善民办高校本科生激励的措施
完善民办高校本科生激励措施的目的是使激励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民办高校本科生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积极性、自主性,让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生活中有收获、有意义,提高自己未来求职、就业的竞争力。
1.制定进步奖。
进步奖的最大目的是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在制定奖励方案时忽略努力提升自己、取得进步的学生。首先,进步不单指学习成绩方面的进步,同样包括平时参加的比赛获得的荣誉、发表的论文等活动;其次,进步奖励是对在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有进步学生的鼓励,因此物质方面的奖励无需过大;最后,虽然只是进步奖,但宣传、表彰力度不能减少。以采取进步奖励鼓励学生追求各方面进步,同时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鼓励其坚持不懈,通过不断鼓励进步的方式让更多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
2.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
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奖励应该统筹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荣誉证书是对学生精神方面的奖励,结合到物质奖励才更能显示对奖励的重视程度,才能更好地勉励其不断以身作则、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榜样。做到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互融合,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对其奖励的重要性,不仅只是形式化,更具有实质性。只有学校不断重视这方面工作,学生才会将其放在心上,引起重视,并在以后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不再只做表面工作,把精力和心思放在不断做实事上面,让奖励发挥其本身应有的作用。
3.进行目标奖励。
目标的存在能够不断提醒学生不能松懈,还需要继续努力。进行目标奖励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目标的重要性、必要性;(养成制定短期目标的好习惯;(懂得如何将长期目标划分为短期目标,让自己始终充满动力。目标奖励的前提是目标奖励制度的形成,在每个学期开始,以班级为整体,每位学生制定一学期目标。在之后学习生活中,学生按照自己制定的目标努力。如果目标实现,就按照规定对实现目标的学生进行奖励,以此鼓励学生不断为自己的长期目标努力。
4.加大言语鼓励力度。
认可是对别人最大的肯定,也是最能挖掘潜能的方式。言语上的鼓励是种对对方认可的表现形式,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不断激励对方努力、不断向前进步。来自老师的口头鼓励更能发挥强大的作用,因此言语鼓励属于激励措施。这种激励是最直接的精神激励,是来自对方认可的精神激励,能够给予学生极大的自信。在自我相信的情况下,能够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战胜面临的困难,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坚持。言语鼓励是最及时、最简单的激励方式,不需要花费多的财力、物力,就能在困境中发挥最及时的作用。所以,在言语鼓励方面应该加大力度,懂得鼓励学生,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实现目标。
制定符合民办高校本科生特点的激励措施能更好地挖掘大学生的潜能,调动他们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属于他们的大学时光,使他们在四年时间里提高各方面能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峻杉,赵杨杰.和谐校园环境下的大学生激励机制研究[J].文学教育(中),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