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养成习惯教育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7: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养成习惯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养成习惯教育

篇1

【关键词】学习习惯; 红绿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就是呀,习惯好了,那就什么都好了。我认为学生在学校里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追根究底都是因为他们缺少正确的认知,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导致我们后面的教育出现了困难,我们不妨给他们和孩子“补上这一课”。

1主动出击――光说不练假把式

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走向一个广阔社会生活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身心发育速度很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对儿童今后的发展影响很大。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承担着培养良好习惯的重任。学校环境、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行为的形成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对于小学生说,什么是对的、善的,什么是错的、恶的,他们的脑中没有明确的概念,这需要师长一步步的引导,必要时老师应该与家长配合,一起来帮帮孩子。有时我们看着孩子,总是一次次的原谅他们(我是指没有做好作业,老师批评学生),我们知道批评是教师常用的教育手段之一,说到批评,让师生首先联想到的就是“严肃”、“严厉”之类的词语。有人说,批评是有颜色的。它有着红绿灯,学生犯错后,教师“横眉冷对”, 有时还喜欢用粗暴的方式如漫骂、体罚等去批评学生。其实,就像环境经过绿化和保护会变好那样, 学生的心灵也只有在“绿化”和保护中才会健康发展。泰戈尔说过:“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能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可采取“红灯式批评”,即在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情况下,我们老师应主动出击,与家长进行合作,一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

刚休完产假,于是我中途接了一个班,开始的一个星期,我发现我们班有的一个男生叫刘旭,他性格开朗,不拘小节,有一次他竟然在作业上也来了个“不拘小节”,面对他空白的作业本和无所谓的神态,我气不打一处来,掏出电话就要打电话给他的家长,意想不到的是他眼泪说来就来,哭着说:“老师,我错了,我知道错了,求求你不要告诉我的爸爸,我保证以后做作业,我爸爸知道了要打我的。”初为人母的我,看到孩子的眼泪,一时就心软了,教育了几句之后,我就让他把作业补出来了。没想到两天之后,他又像往常一样,没有做作业,于是这个泪人儿又出现在我的眼前,还是开口就是“求求你,不要告诉我的爸爸,我保证以后做作业了,我爸爸会把我打死的。”语出惊人,我听的一愣一愣的,看着我再一次相信了他,他也很听话的把作业补了出来。但事后我还是和他爸爸通了电话并且我和他爸爸深入的谈了一次话,让他爸爸知道孩子的这一情况,让家长重视起来,告诉他必须重视起孩子的教育,而不是一味的打骂,我们意见一致,重在教育,不在打骂,然而我也知道,他怕家长说明家长在他心目中也是有威信的,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双管齐下,促他养成良好的习惯

几次自认为“凯旋而归”的他故技重施,今天他又一次的站在了我的面前,“求”的伎俩已经是驾轻就熟了,满脸的泪水,满口的保证,如果不是已经见识过,我一定会心软。我实在是忍不住了,拿起电话,电话通了,我说:“你好!是刘旭的爸爸吗?我是你孩子的语文老师,你的孩子昨天没做作业,请你来接他回去,做好作业再让他来。”(我与他爸爸事先是商定好的),电话挂了,不一会儿,教室门口出现了他爸爸的身影,简单打了个招呼后,他帮孩子收拾书包,然后对孩子说“走,回去做完了再来。”孩子胆怯地看了看我,我对他爸爸点了点头。那天正好下大雨,窗外下着大雨,我有点担心,一个是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一个是担心爸爸会不会又一次的打孩子呢?于是我再一次的拿起电话,电话中,他爸爸再听到我所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后,他意识到了与其一遍遍的唠叨,一遍遍的打骂,不如一次性让他记住。告诉你,这次的举动,我是在全班面前这么做的。是的,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就像马路上,也需要红灯来维持一下秩序。恩威并施才能让孩子真正有所收获。我们与其在每次事后追究责任,不如和家长配合,采取主动,让孩子记住教训。从此,那个学生从来没有不做作业,每天还主动把国学经典背出,其他学生看到如此,都能汲取教训,把每天的作业完成。

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现。父母及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使家庭教育更具有亲和性。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儿童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长期培养,需要家长地督促引导。

2表扬激励―柳暗花的明又一村

篇2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教育活动事关孩子一生的成长与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现阶段农村中小学中,学生的文化水平与行为习惯都有很大的问题,这是与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环境教育分不开的,对于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就需要从学生、家庭与社会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帮助学生养成更好的行为习惯,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1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及其成因

有研究表明,农村中小学生在上课、课间、课后等各个时段,其不良行为习惯都较为普遍,包括不讲文明礼貌、不重视安全、欺负同学、不尊敬师长、浪费粮食、不遵守纪律、乱扔垃圾、不讲卫生、说脏话等行为,这些行为对于中小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提升与修养素质的养成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研究表明,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方面:(1)环境方面:农村中小学生的成长环境管理较为混乱,学生所接触到的人员通常文化素养及个人素质都不高,这就不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2)家庭方面:计划生育制度的实施使得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往往溺爱,对其予取予求,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孩子专横跋扈的性格,凡事过于依赖父母,缺少自主行为能力。而许多学生的家长本身就不具备好的修养和素质,有很多不好的行为习惯,言传身教之下,孩子也无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另外,在农村中有很多留守儿童,由家中长辈抚养,家庭的缺位也是造成学生缺乏教养的重要原因;(3)学校方面:学生行为方法与人格品质的养成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学校影响的,学校的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并帮助其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因此许多中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都是由于教师并没有认知到学生行为品质教育的重要性而导致的。

2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2.1学校教育

中小学生还处在义务教育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人格品质方面都还没有成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教师的教育与指导,对于教师而言,帮助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重要的方法是“身教”,而非“言传”,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良好的言行,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来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于道德品质。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知识水平,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尽量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以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争取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此外,现代化的教育理论强调教学平等,这就意味着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日常的课堂教育与课后辅导过程中,教师都需要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能力,不随意驳斥与评价学生的想法或言论,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并加强对于学生的了解。针对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教师需要与其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其家庭背景,认知其心理世界,并寻找其症结,有针对性地加以教育并解决。例如,学生习惯说脏话,教师在了解情况之后需要对其生活环境进行考察,可以通过家访的方式与学生父母进行沟通,来了解其不良习惯的成因,如果原因在于学生父母本身就脏话连篇,给学生做了不好的榜样,则需要与父母充分交流,帮助学生父母认知到这种行为对于学生成长的不良影响,从而加以改变,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时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学生明确习惯与素养对其整个人生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认知到人们对于不良行为与习惯的评价与感受,从而使其产生羞愧心理,主动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同时,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要求学生一切从小事做起,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与自我监督,才能够使学生养成更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班级中树立良好典范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加以调整。

2.2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最初教育,学生的许多习惯于爱好都是在家庭中受到父母及亲人影响而养成的,部分家教较为严格的家庭会对学生的行为与习惯严格要求,并时常提醒,会使学生产生时刻警醒的意识,下意识地远离不好的行为与习惯。而部分素质不高、家教又不好的家庭中,即便在学校经过了教师的严格要求与以身作则的示范,学生有所好转,但一回到家中,脱离了教师的时刻督导与教诲的学习环境,学生反而会觉得非常放松,原本已经被抛弃的不良习惯一下子又重新拾起,例如,部分溺爱孩子的家庭当学生回到家中之后,父母出于怜惜心理,就忽略了对孩子的管教,对孩子极为放纵,许多孩子回到家中的第一件事就是书包乱放,鞋子乱扔,不讲卫生,而父母往往选择视而不见。由此可见,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家庭教育丝毫不能放松。此外,家庭教育中,父母需要通过充分的沟通与交流来明确学生的心理变化,了解其情绪波动的原因,并加以调节。需要注意的是,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要尽量保证双方平等,避免由于父母居高临下的姿态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导致孩子故意挑战父母的权威而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

2.3环境教育

中国自古就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又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的行为与活动通常都会受到其所处的环境的影响,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格。通常经历过军队生活的人都会有很强的纪律性,而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摩根•弗里曼饰演的瑞德,在监狱中生活了四十余年,被假释之后确无法适应社会环境,在打工的店里,出于习惯使然,其一举一动都要向店长报告,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之深。明白了这一因素,在调整并纠正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时,对于环境的改造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中小学生的环境教育,可以从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入手。就校园环境而言,学校需要向学生提供更加良好、更加具有学习氛围的校园环境,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并帮助学生养成保护校园环境的责任感。在班级中,班主任教师也需要尽力打造更加平等、更加自由和更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并保持班级中的整洁与舒适,能够帮助学生自觉维护班级卫生情况。学校还需要在校园中营造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氛围,从而帮助学生培养更加独立的性格与良好的人际交流习惯,帮助学生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就社会环境而言,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其社会职能,通过减少环境污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于农村地区的环境整治、改善经济环境、加强社会责任教育等方式来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还需要加强法制建设来进一步实现法治社会的公平性与平等性。

3结语

农村中小学生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家庭、环境与学校之间密切合作才能够实现的,需要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够实现,绝非一日之功,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向更好的行为习惯靠拢,才能够实现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参考文献:

[1]向芬.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健康行为养成教育现状及原因剖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5):12~13.

[2]苏静梅.中职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究[J].学周刊,2016(23):68~69.

[3]倪丽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08):7~9.

[4]李慧.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03):50~51.

篇3

习惯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的特性,成为一种自动化行为。好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不良习惯也将贻害无穷。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成长成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小学生来说,善于独立思考,能够科学利用时间,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关系等等,都是应当养成的良好习惯。

【关键字】:勤思攻难;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自我检查

习惯是人们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语言、思维、行为方式,是在人头脑中形成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比较稳固的神经联系系统。它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强化以致形成的一种定型。习惯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的特性,成为一种自动化行为。好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不良习惯也将贻害无穷。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成长成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小学生来说,善于独立思考,能够科学利用时间,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关系等等,都是应当养成的良好习惯。

据调查显示: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

我们学校虽然是一所农村小学,但是,我们有一套自己的养成教育系统:一是,利用每周一的升旗活动,从各个方面对学生的习惯培养进行引导,几年来,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二是,利用每周的班会课让学生说说一周来养成了哪些好习惯以及下一周的目标。三是,利用每月组织一次全体性的活动,多学生一个月来的行为习惯表现做一梳理和总结。

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浅谈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几点做法。

“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思考可以使大脑变得更灵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要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把知识学活、用活。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现在一些学生缺乏勤于思考的习惯,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不是向其他同学求助就会转向教师寻求答案。这时候,教师千万不能代孩子解答难题,而是要用坚定的神色鼓励他们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孩子敢于攻克难关。也就是在辅导学生学习时,不能只对一题一文进行辅导,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用脑的习惯,帮助他们克服内部或外部的困难和障碍,使他们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对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也有重要意义。

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学生都应该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形成一种时间定向,自觉地产生了学习的情绪和愿望。这样在训练学生的专注能力的同时,也能不断提高学习效率。现在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总是强迫孩子不停的学习,在椅子上一座就是几个小时,这样反而导致他们迟迟不能进到学习状态中,学习时总会有许多毫无意义的停顿,写着写着就停了下来,或者说几句闲话等等。这些孩子貌似学习,但实际上学习效果极低,既白白浪费了时光,又会养成做事心不在焉的坏习惯。久而久之,会造成思维迟钝,影响智力发展,使学习成绩落后,所以从小要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学习,这样才能让他们精神专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务,使孩子能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轻松迈开第一步。

现在的小学生问问题的现象几乎销声匿迹了,这种想象一直困扰这我们。学生有不懂的地方,教师和家长不能加以斥责,而是要鼓励他们找出不懂的地方并说明原因,然后积极启发他们去动脑筋,切忌烦躁、或因心烦而放下不管。善于请教的前提就是要敢于提问,勤于思考。教师要指导学生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尝试而终究解决不了的。所提问题一定要讲质量,翻开书本就能解决的,最好自己解决。有些疑难问题,如果自己有尝试性答案,带着答案去请教,会收获更大。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数学家华罗庚在谈他年轻是的学习经验时说,他非常重视复习。他复习的时间要比别人多一倍甚至两倍,由于复习充分,他做作业比别人快得多。复习可以把当天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和记忆,起到巩固的作用;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只有预习了才能知道问题所在,做到心中有数,听课时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与老师有更多的互动,因而听讲也会更专心,不易开小差。经常督促学生按时复习当天课程,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是打下基础的好办法。如果当天所学的知识不巩固,日积月累,在学习上就会产生积重难返的大困难。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总结的系统学习方法。

做作业时一般都是整体知觉在发挥作用,不少学生只顾赶进度,很少顾及到一些细节问题:在作业中常常出现差错,不是看错运算符号就是少做了习题;做完作业之后,应该让学生及时从整体知觉调整到部分知觉,从细微处检查是否有漏洞。因此,教师最好教会学生检查的方法,如看看是否漏题、漏答、漏单位等,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

篇4

一、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问题

小学生思想道德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过程中,其中的制约因素是比较对应的,存在以下几个制约因素:教育者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师和家长没有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过于重视读书的分数,规范只是一些表面性的工作。教育的方法也比较陈旧,缺乏一定的实效性,教师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缺乏有效的科学方法,在学生资产行为规范养成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当前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我国正在不断的社会转型,存在很多诚信缺失和假冒伪劣等行为,对于涉世未深的小学生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影响。社会中不良的环境削弱了学校的教育作用,很多的学校都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评价体系,利用传统评价方法,无法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没有促进作用。

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对策

1.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将学校的人文环境进行优化,让学生在和谐环境下受到影响,养成行为规范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因此各个方面需要进行有效的配合,学校中的教师和校园环境需要进行协调统一,形成一股合力,让学生可以在人文环境当中,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需要创造出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使管理呈现出规范化,引导学生正确的生活和做人。例如:某农村小学,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学校创办文明角,张贴各种励志宣传语言,利用各种夸张又强烈的背景和图片,吸引学生前来观看,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成长。

2.将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进行渗透,习惯主要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养成的。通过积累,就会在各个方面形成良好的习惯。针对习惯的养成教育,需要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有机的渗透,使理论和实际进行有效的联系,并且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进行教育。先进思想的主要载体就是知识,在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过程中有效的渗透各种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容易的接受。教师需要以学科教学的特点为基础,将教育的目标确定下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目标进行细化,小学生心理和身体的发展属于一个渐进的过程,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提高其道德认知,需要符合心理成长的规律,养成过程的设计需要具有阶段性和层递性。

3.健全监督机制。在各个班级活动当中融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养成教育的主要渠道就是少先队活动,利用大型的校队活动,可以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训练。在活动开始之后,学生要以排队的形式入场,并且按照一定的次序就坐,要求他们认真的听讲,给予礼貌的故障,严格规定队员的敬礼和站立等行为,使学生可以集体活动当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明确遵守规范的意义,结束了互动,需要让每个学生对活动给予反馈。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融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校的生活要具有规范化和序列化。

4.优化乡镇德育环境。利用乡镇德育,可以有效的延伸和补充学校德育,德育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自身具有辐射力和渗透性。社会环境对于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具有直接的影响,属于一种社会外部控制,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建设出良好的环境氛围,培养社会文明风尚。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综合的论述,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问题、对策进行全面的论述,提出具体的措施,希望可以促进我国当代的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将我国的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可以更好的做人。

作者:鹿清溪 单位:山东省东阿县关山联合校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小学生教育;行为习惯;素质教育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所以在很多方面的学习和理解能力不强,他们对自身的认知还不够深刻,所以需要教师和家长能够积极地引导小学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前提,学生的第一要务是学习,但先决条件是先学会做人,这样学生才能在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一、帮助小学生认清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应该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对自身或者他人有怎样的影响,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讲究教学的方式,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还不强,对于一些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问题还不能够深刻地理解,所以,教师在帮助学生认清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的时候,应该采取适合小学生理解的教育方式,通过轻松的简单的歌谣或者漫画让小学生在小故事中体会人生的大道理,当然这是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可以不断地调整教育方式,让学生逐渐地认清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兼顾鼓励和批评两种方式,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逐渐地改进,每个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家庭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而每个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同,所以每个学生的行为习惯难免会有差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保证每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一定要确保学生价值观的正确性,让他们从小学就学会辨别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在教会学生认清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前期的教育非常关键,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应该具有足够的耐心,逐渐提高学生的思想高度。

二、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

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不是通过简单说教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达到目的的,小学生还处在感性的思考问题的阶段,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方式和方法,小学生的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地发展,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与学生进行认真的沟通,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分析小学生出现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不要通过施加压力的方式让学生改正自己的缺点,而是通过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到改正的方法,让他们能够客观地对待自己的行为问题,所以,心灵的沟通对于教育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只有通过与学生近距离交流,才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想法,这样对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有着很大的帮助,师生之间的沟通不仅能够促进师生情感的培养,还能够为更好地教育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沟通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只有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才能够更好地解决教育和教学上的问题,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与学生的说话方式,要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对待,能够像朋友一样进行交流,让学生可以主动表述自己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逐渐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大多是源于学生的价值观出现问题,小学生对事物的分辨能力不强,所以,需要教师为他们指出正确的方向,告诉他们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这样学生才可以逐渐地改正自己不正确的地方,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时候也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价值观的形成是逐渐完成的,所以在小学生刚入学的阶段就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考方式,这样学生在以后思考问题的时候能够逐渐有了自己正确的想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地思考,这样在学生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考虑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是否是正确的,是否能够做到不影响别人,是否不危害他人和自己,通过自己的思考判断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也是通过不断的教育和经历逐渐地积累出来的,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够保证学生以后道路的正确性,这也是对学生的未来负责,所以,必须对学生做好思想工作。小学生的行为养成一定要受到重视,首先学生很多一部分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之后步入社会进行工作,所以,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和自身有关,还影响着身边的人,所以对待小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一定要进行纠正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和学习,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发展做好铺垫。

作者:但云 单位:重庆市铜梁区外国语实验小学

篇6

一、指导思想

萨克雷曾经说过: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说,就是培养习惯。学生一旦拥有了一个好的习惯,也就拥有了幸福的人生。小学阶段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养成的语言、行、思为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从心理上说,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三分教学,七分管理”,近年来我们在“怎样教、教什么”方面抓的比较多,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上有所欠缺,工作力度不够,从而导致现在校园中形成了许多不和谐的画面,诸如乱丢果皮纸屑、课间活动秩序紊乱、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差等等。这些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系列迫在眉捷的问题,在全学区掀起一股“好习惯伴我行”的风气,经学区研究决定在本期花大力气开展以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的主题活动,结合学区学生实际和德育工作现状,拟订本方案,请各完小根据学校实际遵照执行。

二、实施途径:

1、成立**学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建立网络,科学规划,真正把对学生养成教育的每一项要求落到实处。

组 长:钟林

副组长:李彦宝

成 员:张志康 罗智远 杨建忠 田惠民 马俊 各完小校长

2、利用每周一节的班队课和每天放学前5-10分钟的时间,专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教育内容

着眼儿童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少年儿童在学习、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以使广大少年儿童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为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四、教育途径

(1)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礼仪守则》为行为习惯培养的教材,以养成教育为主狠抓学生行为规范训练。

(2)活动育人:(文体艺活动)重大节日活动、时事政治教育活动、系列专题活动(安全教育周,增强安全意识;文明礼貌月专项活动)。

(3)教师言行育人:榜样的激励作用

(4)课堂育人: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功能,特别是发挥品社、班专课主渠道的育人功能以及主题班队会,阅读课的育人功能。

(5)阵地育人:黑板报、升旗仪式、红领巾监督岗、校报橱窗、广播站、图书室、劳动基地。

五、总体目标

从2013.年2月起至2013年7月学期期末,利用4个月时间分别进行以常规、卫生、文明礼仪、安全、学习习惯等几方面为主的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树立良好校风,做到班风、校风、校容、校纪有较大改观,全学区各班在卫生习惯、品德习惯、安全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有较大的进展,并以此建立我校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

六、统一要求

1、上下学戴安全小黄毛,佩戴红领巾。各班要挑选路队长,管理放学路队,坚持放学前“每周一诗吟诵”活动。放学路队必须有教师护送到安全地带。进出校门不拥挤,稳步慢行,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互相谦让。

2、课间在规定的地点玩耍做游戏,不在楼道、校园追跑打闹。不准玩危险游戏,不带危险物品(易燃易爆、管制刀具等)。每天要有值周学生监督考核。

3、重大集会时、升旗仪式时要穿校服,着装整洁,遵守纪律。

4、注意自己的仪表,每班要专门派一名同学每天检查学生的个人卫生及座位卫生情况。

5、在学校遇见老师、来访的客人、检查的领导都要问“老师好”。上课期间进教室应打报告,进教师办公室前要先打报告,进入后向老师问好。

七、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提出十项要求,简称“习惯养成双十条”,具体内容如下: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1、学会倾听的习惯((1)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2)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3)要倾听老师讲解,并按要求认真练习。)

2、善于思考的习惯((1)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2)善于自学,善于发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向同学请教。(3)课前预习知识,不明白的问题提前做好标记。(4)善于讲解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

3、敢于提问的习惯((1)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2)发言时,站得直,口齿清,讲普通话,声音要洪亮。遇到疑难和挫折不气馁,有自信。)

4、与人合作的习惯((1)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共同解决问题。(2)与同学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5、自主学习的习惯((1)学会自主学习,按照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注重知识的积累。(2)乐于读书,愿意和书交朋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3)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看不健康光盘,不浏览不健康网站。(4)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5)积极参加诵读活动,善于积累好词、佳句、美文。)

6、认真书写的习惯((1)读写姿势端正,会正确执笔,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头,执笔处离笔尖一寸。(2)书写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文字和符号都要规范,格式要美观。)

7、自评互评的习惯((1)在学习过程中,要树立主体意识,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善于发现自己和同学的优点,学会激励性的评价,既会评价自己,又会评价别人。)

8、搜集资料的习惯((1)能利用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2)对搜集的各种资料能进行分析、归类、整合。)

9、动手操作的习惯(能独立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操做作业,操作步骤正确。学会有创意的制作。)

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1)能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完成并细心检查作业。(2)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纠错,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1、举止文明的习惯((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敬礼。(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不欺负弱小的同学。(8)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9)不在校园追逐打闹。(10)不随身带危险物品。)

2、诚实守信的习惯((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3、尊重他人的习惯((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2)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4)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5)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6)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的家庭情况不能随便告诉别人。)

4、守时惜时的习惯((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3)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5)不贪婪看电视。在家不任性。)

5、懂得感恩的习惯((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2)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3)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4)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5)要尊重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的劳动。)

6、勤俭节约的习惯((1)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2)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5)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

7、遵守秩序的习惯((1)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2)上下学排路队,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3)打饭、洗碗自觉车时排队,不加塞,集会时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4)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8、勤于动手的习惯((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被褥,自己洗衣物。(2)利人利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9、锻炼身体的习惯((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上好“两操两课”。(2)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保护。(3)在运动中要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10、讲究卫生的习惯((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2)饭前便后洗手。(3)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清洗自己的饭盆并定期用开水消毒。(4)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果皮箱里。(5)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6)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不买摊点食物。)

为了把“习惯培养”深入持久高效地抓下去学区借鉴先进单位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了“三字经”,敬请各完小完善执行。

起床:闹铃响,快起床,穿衣服,叠被子,洁牙齿,净脸庞,仪表整洁风度扬。

上学:上学前,物品齐,上学路,安全行,到校后,先值日(再预习),一点一滴在心底。

升旗:升国旗,快静齐,先脱帽,后敬礼,唱国歌,须肃立,尊敬国旗懂礼仪。

就餐:餐具净,常消毒,不挑食,不剩饭,让幼小,进餐完,净桌面,举止优雅文明餐。

上课:铃声响,进课堂,专心听,认真想,答问题,声音亮,会自学,会交流,人人个性得张扬。

课间:不乱跑、不打闹,可看书、可看报、可运动、可游戏,安静安全不能忘。

出操:集合快,步伐齐,广播操,认真做,姿势正,动作美,强身健体要记牢。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培养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而课内阅读的资源十分有限,学生要想获得更大的进步,就要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进而在课外阅读中不断丰富自己。而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指导,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从而使学生不断完善自身,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这主要依赖于学生的主观意志。而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最初动力,那么教师就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使其爱上阅读,并逐渐将其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主要阵地,教师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使其对阅读充满兴趣,并能够在课下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例如,在教学课文《沙漠之舟》时,我就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骆驼在沙漠中行走的图片,学生看到在荒凉的沙漠中,骆驼一步一步地前行,他们既激动又震撼,然后我让学生阅读课文,并说一说骆驼的特点以及“沙漠之舟”的含义。在敬佩与期待之中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文,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很透彻。然后我让学生在课下多搜集一些描写骆驼的文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外阅读来开阔眼界,并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种动物,并根据文章中的描法,将所选择的动物的特征描述出来。通过这种小练笔的形式,学生不仅会更加真切地体会到这种描写的意义,还有助于学生在读写结合的模式下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自主阅读的意识。

二、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恰当合适的阅读方法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有限,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师就要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在阅读时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从而使课外阅读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在学习时我们都强调要主次分明,抓住重点。同样的,学生进行自主的课外阅读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阅读,这样才能让学生的阅读更有效率。例如,在教学《翠鸟》这篇课文时,我就让学生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翠鸟的行为特点,并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在教学课文《大禹治水》时,我则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并着重让学生学禹治水的顽强意志与献身精神,理解其伟大的英雄精神。学生在学习时带着一定的学习目标,取得了不错的阅读效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让学生在课下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使其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

三、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参与课外活动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情,为了让他们对阅读产生无尽的热情,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组织他们进行一些阅读活动,使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意义与乐趣。并且,适当的课外活动还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让学生在读书时多一些思考,避免“读死书”与“死读书”的情况发生。

例如,我曾经组织学生举办过一个“读书交流会”的活动,即让学生将自己近期内阅读的内容中最感兴趣或是认为最好的部分与同学分享。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既可以表达自己读书的心得与感想,又可以将阅读的故事讲述出来,或是分享一些好的句子与名言。有的学生就讲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故事,学生都为保尔的坚持不懈而动容,有的学生讲了《安徒生童话》中“夜莺”这个故事,学生听后都十分感动。在这样浓厚而热烈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也都在课下更加积极地进行阅读。

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赛诗会,即让学生背诵出描写某些特定景物的诗句,并评选出“古诗状元”等,采用这样的激励比赛来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内在素养。

总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是新课标教学背景下的基本目标之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积极为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使其在活动中感受到阅读的意义与乐趣,从而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认真 书写 读书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谓习惯,是由于长时间的经验或重复在后天养成的一种比较固定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它也是一种与需要相联系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的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会把精力集中在学习活动的最重要方面,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发育成长。小学一年级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个习惯的养成。

一、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要想使学习好必须有个正确的学习态度,也就是对待学习认真负责,积极努力,不敷衍了事。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与否,决定着学习的成绩与效果。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能够按时上学,上课、不逃学、不旷课、不早退、不迟到,遵守课堂纪律,不随便说话,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复习考试不作弊等。特别是一年级新生,没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有时开学都快两个星期了,但还有一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按时上学,什么叫迟到,什么叫遵守课堂纪律,随便说话,不按时完成作业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无疑会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刚入学我们教师就要培养教育孩子在做好每一件事时都要讲究认真、负责的态度,以便在整个小学阶段能以积极的态度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二、专心听讲

专心听讲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观点时,一部分学生在做自己的事,或者急于要求老师让自己发言,根本不听同学的发言。尤其是在小组讨论时,一个同学发言,有的学生还不等同学发言完,就打断同学的发言。从这些不良的现象看出,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刻不容缓,尤其应从一年级抓起。因此,我就对他们提出倾听的要求:面对发言的同学,安静、礼貌、认真听。听后,指名学生把刚才听到发言同学说的内容复述一遍。经过训练,学生已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作好练习。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我认为教师讲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而且语言要生动有趣,条理要分明,方法要灵活多样,力求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

三、语言表达

在培养一年级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好习惯。无论哪种情况都要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然后强调语句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并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调整语气、音量和说话的方法。还要求回答提问时声音响亮,态度自然大方,语气要肯定,让全班同学都听见;纠正他人发言时态度要诚恳,语气要适中;小组讨论时要用商量的语气相互补充,声音宜小不宜大,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

四、认真书写

字是人的第二张脸面,字写得如何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学识、性格、气质、风度等。《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第一学段写字教学要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和正确的写字姿势,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这里的规范指的是把字写得合乎规则,遵循笔顺的规则,不写错别字,不改变字形,不填笔漏画,还要美观大方。

写字时,首先要求学生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写作业之前,教师要带着学生复习一下正确的书写姿势:眼睛离书本一尺,胸脯离桌边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在学生写作业时,教师要认真观察,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坐姿。其次,通过讲解,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如每一笔写在田字格中的什么地方,结构怎样等,使学生树立形成正确、美观的印象。再次,要求学生作业本干净整洁;字迹清楚规范;有一定的书写速度。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学生的一生。年龄越小的孩子,模仿力越强,教师就是最好、最直接的模仿者。教师的板书、作业本上的批语无不是学生的字帖。将自己投身于一面镜子前,教师的写字姿势规范了,写字水平提高了。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五、读书习惯的养成

小学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是培养阅读习惯的最好时机。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正确读书姿势的培养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就要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读书姿势。刚入学的小学生,我就对学生特别强调读书的姿势;身坐正,脚放平,两足着地书向前方倾斜,眼离书本一尺。在阅读时,我还适时提醒孩子放松一会儿,以提高阅读效果。总体看来,全班学生的坐姿基本正确。

篇9

爱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动力。一位好老师首先要爱学生,关心学生。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特别注意观察那些眼神异常的学生,用细节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我班有一个学生叫马霜,学习认真,性格开朗活泼,但身体素质差,常生病。每当她生病了,有时找不到她爷爷,我就带她去看病。但是有几天,我发现她作业马虎,眼睛里藏着忧伤,注意力也不集中。在课堂上,也不像往日那样积极发言,下课也呆坐在座位上……当我问她发生什么事时,她摇摇头。但从她那伤心的神情中可以预测出一定有什么事。我轻轻地对她说:“有什么事别闷在心里,时间长了会生病的,说出来会好过一些,有什么事别人还可以帮你。”过了一会儿,她才吞吞吐吐地对我说:“余老师,我……我想爸爸妈妈。前几天我又生病了,爷爷……爷爷骂我装病。”话刚说完,孩子的眼泪就流出来了。我听了这话心里一阵发酸。我给孩子擦干眼泪,并对她说:“你爷爷已经那么大年纪了,每天忙里忙外,干那么多家务活,又要照顾你和你姐姐(她伯父的孩子),你又常生病,爷爷累不累呢?”孩子小声地说:“累。”我说:“爷爷可能是因为太累了才说了那样的气话,你能原谅他吗?”孩子的脸有些红了,不好意思地说:“余老师,都是我小心眼,我不该生爷爷的气。”我又劝慰她一阵,她笑了。的确,每个孩子的眼神都不一样,有的充满了快乐,有的充满了悲伤;有的平静,有的激动……作为班主任,我特别注意观察那些眼神异常的学生,并及时进行询问,了解情况,帮助学生打开心结。

二、以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注重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我们学校由于场地有限,学生人数多,课间追打疯玩现象严重,对学生的安全管理是一个难题。为此,一方面,我班开展了“礼仪之星”活动,课间派两名班干部协助老师管理学生,学生之间互相监督,参与疯打的学生根据班规一次扣操行分1到2分,每周操行分100分,如果被扣除10分,本周就取消评选“礼仪之星”的资格。这一活动开展后,课间追打疯玩现象少多了。另一方面,我利用课间、放学或其它时间,在教室里和操场上到处走走,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然后利用星期五的德育课时间,进行总结。对文明休息、热爱劳动、遵守纪律的学生予以表扬,对大声吵闹或野跑野玩,做剧烈运动的予以批评。久而久之,学生的安全意识也就逐渐增强了。

2.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终身有益。我要求学生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作业要认真完成,错了就要及时订正。我有一个作业情况记录本,把当天作业优秀的学生记录下来及时表扬,每次作业工整无错就奖励一颗五角星并加操行分1分。作业不能及时订正的,我也记录下来,督促学生订正。现在,我班学生基本上养成了有错就及时改正的好习惯。我班还配合学校工作经常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及终生学习提供文化底蕴。

篇10

一、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一)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通过对新课程大纲的分析和平时上课时对同学们的观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应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我们学到的知识是自己的,别人谁也不可能拿走,所以,我们一定要端正学习态度,不要觉得学习太累,每天放学只想着玩耍,认为学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比如有的同学太贪玩,心思从来没有放在学习上,即使是上课,思想也在跑神,只想着放学可以去哪里玩耍,根本不注意听老师讲课,导致老师讲的知识全都没有记住。到了写作业的时候就开始犯难,因为根本就不会,但又要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所以就随便抄同学的作业来应付差事。这样的同学就是不会自主学习,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其实,要想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是要认真听老师讲课,课下认真完成作业,争取做到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学会倾听的习惯

作为小学生,知识还有很大的欠缺,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自己不明白、不了解的东西。所以,在课堂上应该认真倾听老师对知识的讲解,在课下和同学们讨论问题时也要认真倾听同学们的意见,这样才能逐渐养成学会倾听的习惯。要想养成认真倾听的学习习惯,就要加强对自己的要求。小学生还处在好动的阶段,对一切事物都保持着好奇的态度,自我约束力不强。但是即使是这样,也要尽量提醒自己,上课不要做小动作,不要注意力不集中,也不要玩玩具,不要和同学小声讲话。应该尽量做到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3.善于思考的习惯

思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有利于我们形成对问题独立解决的能力。所以,在小学阶段要形成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遇到不懂的问题先不要忙着问别人,想着从别人那里得到答案,应该自己先进行思考,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再去请教别人。

(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1.诚实守信的习惯

诚信是我们的立人之本,一个不讲信用的人,是不会取得成功的。所以,在小学阶段,我们首先要培养自己诚实守信的习惯,这既是一种品德又是一种信念,也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自己诚信的习惯。

2.举止文明的习惯

一个人的教养常常通过他的一言一行表现出来,一个举止不文明的人不会获得别人对他的好感。举止文明可以说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它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从小就养成举止文明的习惯对我们以后的成长成才具有关键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需要做太多的事情,只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好,不随便说脏话,不随地吐痰等等,通过这些小事我们就能养成举止文明的习惯。

3.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继承和弘扬这样的传统,我产必须要从小学生开始就注重他们勤俭节约习惯的养成。

二、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

(一)在学校里,老师要不断地提醒同学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在课堂上,老师要及时纠正同学们的错误行为,比如做小动作、说话等。在课间,教师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们对老师比较崇拜,认为老师说的话做的事情都是正确的。如果老师们给同学树立的是不好的榜样,那么学生们也不会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格。比如,老师在校园里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甚至是随便骂人,被同学们看到了,他们会觉得连老师也随地吐痰,乱讲脏话,那么我随地吐痰乱讲脏话也没有什么。这样一来,老师们不是在教育学生,而是在误人子弟,那么老师的为人师表又从何谈起呢?

(二)在家里,家长也要做好表率。有的家长一味地要求孩子能够懂事听话,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够做一个大家都喜欢的孩子。但是,家长自己却不是这样做的。比如有的家长不孝顺自己的父母,但却要求自己的孩子以后孝顺自己,因为自己养大他们受了很多的苦,可是他们的父母养大他们也受了很多的苦,所以,家长平时对自己的父母不好孩子们也都看在眼里,这样还怎么要求自己的孩子孝顺自己呢?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