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程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7: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工程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金融工程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1

>> 网络舆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网络取证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网络金融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浅谈网络广告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网络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上海网络受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网络教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网络营销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自动交换光网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片上互连网络(NOCs)低功耗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通信电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铝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水工环地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工程监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大润发经营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密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给排水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数字摄影测量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矿山测量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0-09.

[5]贝静红.大学生网络素养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2).

[6]严耕,陆俊.网路悖论[M].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7]李智晔.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的培养机制与方法[J].情报科学,2005,(5).

[8]李海峰.网络传播中网络素养培育的文化思辨[J].新闻界,2007,(4).

[9]蓝兴锦.试论高校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培养[J].韶关学院学报,2006,(11).

[10]李永华,王朝洁.关于青少年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问题的思考[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3).

[11]刘远军.“众人狂欢”下的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教育[J].新闻爱好者,2009,(24).

[12]李卫东.媒介素养:网络道德问题出路新探[J].中国高等教育,2007,(19).

[13]贝静红.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方法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1).

[14]施红星.试论大众网络信息素养的现状及走向[J].中国出版,2012,(01).

[15]张晓冰.“网络问政”中网民媒介素养的培育[J].新闻知识,2009,(08).

[16]唐海涛.我国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及实施途径探析[J].新闻知识,2010,(06).

[17]吴勇.网络传播下的媒介素养教育――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J].学术论坛,2011,(03).

[18]卜卫.媒介与儿童教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

[19]耿益群,阮艳.我国网络素养研究现状及特点分析[J].现代传播,2013,(01).

篇2

关键词:矿山机电;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矿山机电业的特点

我国是一个能源化的国家,有着丰富的矿藏资源,但是机械技术的落后是制约我国进一步开采煤矿的因素,我们从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科技技术到现在自主研发,从过去的模仿到现在的自行摸索,可以说我国的煤炭业在一直向前发展壮大。此类机械的进步和全新的科技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由于经济的高速前进,此时对于煤炭的需求总数切实的提升,上世纪末国家决定重点开发晋陕蒙宁地区的煤炭,此类区域的煤炭的总数在国家的总量中占据百分之五十的比例,而且经常的使用大面积的开采活动的进行,由于开发面积的扩张,对于此类机械的需求量也变多了。不过我们国家的此类设备在特性和稳定性等层次上已经无法合乎开采方面的规定了,此时就规定机械要切实的革新发展,在缩短我国煤矿机械设备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够满足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对煤矿机械的需求。

二、矿山机电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矿山机电产业发展时间长,产业链的基础雄厚,但是由于没有及时的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研发更高级的矿山机电设备和技术,及时的把握市场动向,导致我国矿山机电产业内部的协作机构失调,丧失提升经济效益的价值链,轻者降低矿山机电企业的经济效益,重者对矿山机电企业造成亏损,甚至是影响到我国矿山机电业的健康发展。在现代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行业内的人才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关键,但是我国在矿山机电产业方面,科研人员比较少,缺乏高级的专业化的人员,严重影响我国矿山机电行业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而且矿山机电企业的管理存在很多的弊端,对于人才的吸纳和培养不重视,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竞争压力的增大,这种弊端也越来越明显。而且我国卷入金融危机后,经济力量受到一定程度地削弱,国家对于矿山机电产业的投入也相应地减少,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矿山机电产业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加上全球内的金融风暴的影响,对外融资更加困难,矿山机电设备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升,劳动力资源的缺口和成本的逐渐上升,导致我国矿山机电产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同时也是一个赢得发展的重要机遇。

三、矿山机电业存在的问题

1、产品的性能不高、质量、可靠性较差

虽然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但由于对技术的吸收程度不一,所以短时间内不能够形成一定的规模,从而导致市场上的矿山机电产品的供应量不够。国外的矿山机电中普遍采用微电子技术,实现了一体化,同时实现了产品的安全、节能、动力与传动系统等工况的最佳匹配,提高了对产品运行的监测和自动调控能力,而我国在这方面刚刚起步,水平不高,质量也不稳定。

2、产品的品种规格不全

我国的矿山机电产品的品种规格不全,我国所生产的产品中很大一部分是中型的,而小型和大型产品不多。随着大型的矿山项目的投入生产,大型的矿山机电设备的需求量就加大,而我国的大型矿山机电设备很多还依赖于进口。

3、 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矿业资源的需求量也增大了,必然对矿山机电的需求量大增,因此我国将是矿山机电业的最大市场之一。我国的矿山机电产品的价格相对比较弱,但中国加入WTO后的相关的进口税率降低了,因此矿山机电设备的进口价格与国产价格的差距缩小了,从而对我国矿山机电业的市场形成了较大的冲击。与此同时,我国矿山机电产品性能不高、技术水平和质量较差,售后服务水平跟不上等因素,都对我国的矿山机电的市场竞争力产生较大的影响。

4、企业规模小,缺少管理型人才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制度,管理体制上也存在许多的弊端,许多经营者墨守成规,缺少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管理人才和运作机制。尤其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竞争机制转换以及国家对金融政策的变化,我国的矿山机电业从1996年以来,渐渐地步入了低谷。主要体现在市场的需求不旺、任务不足、资金紧张、效益下滑明显,出现了全行业亏损,造成了矿山机电业元气大伤,一些生产企业更是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四、矿山机电业的发展趋势

人类的技术进步和矿山机电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而现代科学技术和整个工业水平也息息相关,特别是与机械工程科学和采矿学科的发展紧密相连,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将改变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矿山机电业也产生了新的要求和期望。矿山机电工程作为机电工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先进性与现代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所以,新世纪机电工程科学发展的总趋势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提高企业经济规模,走专业化生产道路

企业要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健全的企业运行体制,按照国际惯例和规范来组织生产和销售。企业间可以加大合作,或者组合成若干个企业集团,从而形成一定规模经济,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对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要尽快调整产品方向或者调整专业结构。

2、矿山机械产品开发数字化

产品开发数字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产品开发和产品性能的可预测性。制造过程数字仿真的目的是借助于建筑在物理学和数学基础上的计算模型、计算机预演等手段,揭示制造工艺过程的本质,获得知识及进行制造工艺装备的自主设计,实现对产品制造、装配乃至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的预测和优化控制能力。目前像挖掘机,装载机等矿山机械产品的开发呈现数字化、并行化、集成化和知识化的趋势。其中数字已成为实现快速创新开发的核心技术。产品开发数字化的基本构思是利用数字对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包括图形、数据、知识、技能等,进行定量表达、存储、处和控制,从而实现以快速市场响应和创新开发为目标的全局优化运算。

3、矿山机电业发展趋势分析

分析了矿山机电业的发展现状之后,我们对其存在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此,就可以更好地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就如下几个方面对矿山机电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3.1智能化煤矿开采

随着自动控制技术、遥感技术的发展,就可以实现更加便捷的电子化控制,利用实时控制系统进行遥感采矿,这样不需要复杂的手臂动作就能实现对设备的精确操作,相关操作部件只需要我们用手指就能触动。我们还可以在矿山开采中利用智能结构系统,其包括传感器、控制器与执行器三个组成部分,主要完成损失自愈合、健康自诊断等功能,这样不但使结构更加安全、性能更加,也使得设备的质量和结构的安全得到了更好地保证。此外,为了实现更复杂条件下的开发,我们还可以研制矿山机器人,这样就能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工作,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3.2数字化开发产品

为了使产品的适应性和多元化需求得到更好地满足,未来的矿山机电产品的开发和产品性能将可预测,实现数字化开发,之所以进行数字仿真,主要就是为了借鉴物理学、数学的计算机模型、预演等手段,对机电生产的工艺本质进行深入地揭示,这样不但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还可以实现工艺装备的自主设计,这样就能预测和优化对产品制造、装配的控制能力。当前我国的挖掘机、装载体等已经初步呈现出数字化、集成化趋势,在实现快速创新上面,数字已经成为核心技术。利用数字对产品开发的信息进行定量表达、存储、控制是产品开发数字化的基本构思,以求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发展要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3电子商务交易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现在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展现出其巨大的吸引力。实际上,电子商务是将生产商、消费者、供应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产业的紧密联系,将生产者和消费者整合到一起,更好地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相关企业通过电子商务的组织,使价格机制更加健全、透明,这样就使得中间环节得以减少,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更好地保证。电子商务面对的是无形的市场,但是其覆盖的范围、交易的便利是有形的市场难以比拟的。日益完善的网络技术,流通和集成了设计制造各个环节的信息和知识,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更加便利,这样就使企业组织机构的扁平化成为可能。技术含量高、投资大、工作环境恶劣、试验期长等都是矿山机械设备的重要特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能够灵敏地实现全球资源最优配置,满足顾客价值最大化的根本需求,促进矿山机电业的发展。

4、加强科技能力,提高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

集中优势力量建设好大型企业集团的技术研发中心,努力提高大中型企业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技术创新能力,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同时调动科研所、高等院校等该行业内的科技力量和人才资源,与市场相结合,满足生产的需要,进行创新科技的攻关和产品的开发。今后的创新技术来源要逐步由国外引进转向国内为主,在掌握已引进新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地自主开发和创新,紧随世界矿山机电业的发展趋势,最大程度上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矿山设备的研究和开发面临巨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因此,应不断积蓄和挖掘创新设计的综合能力,把创新的设计理念和当今的先进技术手段、数字化技术、电子商务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设计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受用户欢迎的产品。

参考文献

[1] 张媛. 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 中国市场. 2011(15)

篇3

【关键词】:国际工程 项目管理 模式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253-01

一、国际工程项目

工程项目,是为达到预期目标投入一定量资本,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经过决策与实施的必要程序形成固定资产的一次性事业。国际工程项目是指国际领域中的工程项目,在我国,国际工程项目既包括我国工程单位在海外参与的工程,也包括大量的国内涉外工程,属于国际经济合作范畴。

工程项目的参与者一般包括项目的发起人、设计人员和机构、施工人员、供应商、项目管理人员、金融机构、政府机构等。国际工程项目的参与者来自于多个国家,参与者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通过国际性公开招投标竞争取得参与资格并对项目进行管理。

二、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目前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DDB(设计-招标-建造)模式。DBB模式是由业主委托建筑师或咨询工程师进行前期各项工作,待项目评估立项后再进行设计,在设计阶段进行施工招标文件准备,随后通过招标选择承包商。

(2)DB(设计-建造)模式。 DB模式比较简练,是在咨询公司帮助业主确定项目原则以后,业主只选定唯一的实体负责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即通过招标选择一个设计―建造总承包商。

(3)CM(建筑工程管理)模式。CM模式,又称阶段发展模式或快速轨道模式。CM模式是一种管理型承包模式。

(4)PM(项目管理)模式。PM模式是指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在工程项目决策阶段,为业主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项目策划。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为业主提供招标、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和试运行等服务,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安全、进度、费用、合同、信息等管理和控制。

(5)BOT(建造-运营-移交)模式。BOT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在国外兴起的一种将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依靠私人资本的一种融资、建造的项目管理模式,是基础设施国有项目的民营化。

三、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

1、发展现状及对策

当前我国建筑市场与国际惯例差距较大,改革现行建筑业管理体制,加速与国际惯例接轨,加紧构建适应国际建筑市场发展需要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十分必要,改革中应有选择地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模式:

(1)实行工程保险制度。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工程保证担保与工程保险是很常见的规避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当投资不力,资金无法回收时,保险的最大作用是充分发挥经济赔偿的功能。当前我国的工程保证担保与工程保险业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建立工程担保和保险制度,建立有效的风险约束机制,这是我国建筑勘察设计行业同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

(2)完善监理业发展。目前,我国尚未形成自上而下的完善配套的监理行业体系,包括国家监理法规、管理制度、工程程序、机构设置等。在监理行业的系统化、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程序化等方面与国外监理差距很大。监理市场缺乏公开、公平、公正、平等竞争的环境,存在着地区保护、违规交易、行政干预等不良因素。而且监理深度不到位,现场监理普遍还停留在以质量控制为中心这一低水平的发展阶段,如不进行改革完善,我国的监理业就很难适应建筑业国际化的需要。

(3)精简机构降低成本。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也就是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合同管理、安全管理和组织协调。这些很多本应是监理单位的职能,实际中建设项目经理的管理班子往往参与其中,不仅不利于工程项目的有效管理,而且增加了多余的管理机构,造成工程成本中管理费用的增加。

2、发展的前景和趋势

当前全球一体化及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工程建设规模的越来越大,复杂程度的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对各国各地区、各领域有实践经验和知识体系及技术特长的工程项目管理承包商更多地参与工程项目的实施管理。因此聘用专营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具有技术专长、丰富经验、完整知识体系、专业配置齐全、财务实力强,并具备先进软件系统、程序体系及强大的数据库的工程项目管理承包商,在全球为不同区域、领域的业主提供从项目研究到建成运行的全过程服务,已成为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趋势。

国际独立项目分析机构对投资效果分析显示,大中型项目采用由工程管理承包商实施EPCM(设计采购与施工管理)/PMC(工程项目管理承包)/IPMT(工程一体化项目管理)等方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四、小结

工程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一次性、不可逆性和目标要求的约束性等特点,项目成功的关键,是通过组成的项目管理团队,利用专业化项目管理承包商的管理技术,采用合理的价值优化技术,控制项目投资,严格规划和实现项目各个环节的控制,通过严格的进度和费用控制手段,达到进度和费用控制目标,共同识别和管理项目风险,综合协调,确保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熊忠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06).

[2]邱鸿.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模式及发展趋势[J].建设监理,2008(03).

[3]汤峰,石远路.浅议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J].企业技术开发,2007(07).

篇4

关键词:建筑节能;现状;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建筑行业取得了突发猛进的发展。在全球能源危机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建筑节能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必将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以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的深入推进和全面实施,建筑节能对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只要做好建筑节能,才能确保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健全、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对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现状

建筑节能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有效节约能源,而且能够有效缓解我国能源不足的被动局面。建筑节能一般包括采暖、照明、空调等的节能,做好建筑节能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建筑环境质量十分重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节能起步相对较晚,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颁布实施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这是我建筑节能的标志性文件,成为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重要开端。《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于1998年分布实施,成为我国建筑节能的法律性保障。

尽管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有法律依据,但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建筑节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据调查显示,中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 27.45%,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 33%左右,加上中国每年房屋建筑材料生产能耗约 13%,建筑总能耗已达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 45%。中国现有建筑面积为 400×108 m2,绝大部分为高能耗建筑,且每年新建建筑近20×108 m2,其中 95%以上仍是高能耗建筑。

二、我国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

1.对建筑节能认识不到位

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资源法》等节能方面的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很多都是“鼓励性”的措施,缺少明确的规范性要求。由于缺少明确、具体、有效的法律法规对建筑节能进行规范,导致建筑施工单位以及人民群众对节能认识不到位,特别是在建筑规范、施工、使用过程中对于建筑节能缺乏科学的设计和规范的施工,导致我国建筑节能达不到良好的效果。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对建筑节能认识不到位,缺少建筑节能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导致建筑节能受到制约。由于建筑的使用者对建筑节能认识不到位,很多人在房屋装修等方面不能本着节能的原则进行合理施工,不是从节能出发,而只是从舒适出发,造成了能源的极大浪费。

2.建筑节能技术创新不够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建筑施工越来越复杂,而且也使建筑节能变得日益复杂和多样,要想更好的实现建筑节能,就必须具有科学的施工技术和建筑材料,而且还要有一大批具有较强专业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施工队伍。但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在建筑节能技术方面还存在着创新不够、支持不够的问题,建筑节能技术力量还比较薄弱,建筑节能科技成果还比较少,特别是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上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随着我国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国家以及各地区纷纷启动了建筑节能工作,但建筑节能并不是单纯的“口号”问题,既要依靠人们节能意识的不断提高,同时也必须有先进的节能技术来支撑和保障建筑节能工作的全面深入推进。

3.建筑节能缺乏鼓励政策

尽管我国越来越高度重视节能减排,但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还不适应建筑节能的需要,这就需要国家和地方都要不断加大对建筑节能的鼓励、支持和引导。尽管我国建筑节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还没有出台比较管理的鼓励性政策,由于建筑节能建设成本较高,很多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从降低成本出发,对节能材料、节能技术的使用不到位,在建设过程中对节能重视不够,很多时候都是为了节约人力、物力、财力,而忽视节能。由于对建筑节能缺乏鼓励政策,无论是在建筑设计、规划还是施工、监理等方面,都没有很好的把建筑节能进行充分考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

三、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

1.建筑节能将成为世界潮流

随着全球对节能减排越来越重视,建筑节能作为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方面,将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随着我国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必将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国建筑节能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必将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工作力度,通过积极努力,逐步赶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节能水平,因而我国建筑节能在今后一段时间必将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

2.建筑节能将步入法制轨道

党的十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深入实施,建筑节能作为我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必将逐步纳入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中。目前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高度重视建筑节能,不断加大节能技术创新工作力度,制定并完善了相关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对建筑节能的监督,积极推动建筑节能。比如北方一些地区开展的“暖房子工程”、“节能灯具推广工程”等等,都是建筑节能的具体措施。

3.建筑节能技术将得到保障

随着我国对建筑节能的高度重视以及人们节能意识的不断提升,对节能的需求将与时俱增。特别是随着我国政府对建筑节能的高度重视,必须出台更有效的鼓励、支持和引导政策,建筑节能技术创新将成为各类企业、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相关人员的重要发展理念,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不断得到加强,太阳能技术、地热技术、房屋结构技术、门窗节能技术等新技术必将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四、总结

在全球能源危机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建筑节能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必将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筑节能技术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重要事业,建筑节能应该引导国家、各级政府以及建筑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加大建筑节能法制化建设,推动建筑节能技术创新,努力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志利.浅析建筑节能现状措施及发展前景[J].能源与节能,2013(01)

[2]贾涛.浅谈当代建筑节能现状与发展趋势[J].2007,(25)

[3]张强强,泰兆威.浅谈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建筑金融结构,2013(10)

[4]徐小兵.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需要[J].中国招标,2013(34)

篇5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ecurity industry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oday's society.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security industry,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urity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关键词:安防产业;现状;发展趋势

Key words: security industry;the status;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3-0141-01

0 引言

门禁对讲产业、防盗报警产业与监控产业等是主要的安防产业。安防产业是一个技术防范系统,称为安全防范系统,它的目的是保障安全,包含运用现代电子与物理技术对事发现场的声音及图像进行实录为破案提供凭证、产生声光报警阻吓罪犯、及时发现侵入破坏行为、以及防范措施,要提醒值班人员对其适当采取等。对入侵者安防系统能快速做出反应,有利于火灾预防与事故隐患的及时发现。中国的安防产业进入起点高,起步于引进现成技术,发展的速度快、时间短。最近几年,安防产业随着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每年20-30%的速度在成长。金融单位监控产业应用是最多的,其次为政府、交通、公安等重要部门,在是在发展中安防产业呈现出的自身特点。以往暴利的市场状态因为厂家增加及行业无序竞争正在改变;智能小区市场拉动了防盗报警产业,它的市场范围广、需求量大、利润低、技术相对简单;主要应用于商业大楼、公安单位、住宅小区等,安防产业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是门禁对讲产业,进入门槛在技术上来说是相对较低的,商业大楼及小区是主要的应用领域,其中小区市场容量更大、发展更快速。

1 我国安防市场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安防行业已形成一个完整新兴的工业行业,初具规模,其产品门类齐全,集报警服务、信息咨询、设计施工、生产、销售及科研全面的发展为一体,有一定产业集中度和规模,产品产品质量及科技含量迅速提高,这已得到管理部门及社会的普遍认可。中国安防行业已经逐步进入到成熟发展期,它的市场以市场主导为主,市场秩序逐渐走向规范。

市场经济产生安防产业,它得以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领域进入了更多的安防产品之中,可是通常消费者在选购安防产品时,盲目性还是存在的,所以安防产品的品牌意识,我们要提高,使消费者更多地了解安防产品,更好地了解安防产品,在安防业界创出名牌产品。但产业的发展受严重的无序竞争的限制。所以,应产业力争使销售产品转变为提供完善服务得以实现,自身加强自律,这时,实施名牌战略不仅是一个行业发展的问题,还是一个企业生存的问题, 只有整个行业共同努力才能使行业的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得以实现。如果工厂生产的品牌由品牌的生产创出,销售企业销售的品牌在品牌的销售中力争,设计公司设计的品牌由品牌的设计转变,服务公司与工程公司也都有自己相应的品牌,这一一环扣一环的完整的产业价值链,要创造出安防产业的价值,就要让它真正地互动起来,承上启下的进行合作。产业价值链与市场的混乱是暂时的,要想进步与发展,就要经历从有序到混乱、从混乱到有序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任何事物都要经历的,一个明确的定位一定要有,发展目标一旦确定了,就要进行适合的合作伙伴的寻找,来共同发展,这与企业甚至整个产业它的生死存亡都有关系。从安防产业的整个过程与发展趋势来看,目前企业间虽然多少存在着竞争,但竞争肯定小于合作,诚信也特别重要。

综上所述,中国安防产业开始进入了较为成熟的发展期,在全国各工业行业中属于发展速度快、发展前景好的朝阳产业,在世界安防产品市场中也占有了一席之地,并开始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2 中国安防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2.1 产业会继续快速发展。保持30%-40%的速度增长是安防产品在未来几年市场需求量的初步预计,其中有些专业领域将达到50%以上。因为安防需求的基数在当前已比较大,因此需求总量在相同速度下已相当可观。

2.2 一些龙头企业将会做强做大,产业集中度会加速发展。随着企业的上市、兼并、联合或其他资本的介入及企业的快速发展,有一些企业在电子防护产品领域会进入到大型企业行列,中型企业的行列同时也会有一些小型企业进入。其中大中型企业产品结构分布将逐步合理,它的市场占有率水平将提高到60%-80%。

2.3 企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将是科技创新,会有所作为在中高端产品方面。同时,适应市场需求的属集成平台、入侵报警、网络设备、数字监控等方面的高中端产品随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的增强将被研发出来。

2.4 企业在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快生产的同时,品牌建设要更加注重。很多事例证明,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品牌建设的企业往往是能站得住脚的企业。所以经历了艰苦的初创阶段之后,许多企业会对品牌的建设与维护更加注重,行业中将拥有中国名牌甚至世界知名品牌,当然还会涌现出更多的行业品牌。

2.5 产品出口将继续稳步增长。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中国制造产品将更加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出口产品规模、品种将会继续增加。同时企业在做OEM的同时,将逐步开辟或建立自己的国际营销渠道,推出企业自有品牌产品。

2.6 市场竞争将日趋规范化、理性化。建立适度竞争、规范有序、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对于国家市场经济,这是总体要求,对于行业发展,它是必然结果。行业整体利润水平下降,只依靠“价格战”占领市场、扩大市场,这种做法已不可取,这一点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市场竞争的理念日渐理性化,产品服务、质量、性能的提高及产品创新等是今后竞争的热点。

2.7 国际合作步伐加快。通过与中国安防企业进行兼并、合资、合作或在中国建立分支机构等,来扩大其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或开辟中国市场的国外知名品牌企业越来越多。中国安防企业引进国外管理、技术、资金,大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民族品牌,就是为了做大做强。

3 结束语

21世纪是数字的时代,安全防范技术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进步,如通信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一样,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规范化将是安全防范技术的发展方向。出于成长期中的中国安防业,面对信息时代的汹涌浪潮,需要调整思路,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不断完善安防系统,利用安全防范系统造福社会,给社会和谐创造安全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吴全胜.我国安防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70-72.

篇6

关键词:中印贸易;现状及问题;发展趋势

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没有消除,自2008年以来,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中印两国的贸易往来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对此,中印两国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确保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的稳定性。在政策的影响下,虽然两国贸易有所回暖,但印度对中国仍然存在着贸易逆差的问题。近年来,中印贸易的涨势越来越缓慢,虽然与全球经济不景气有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中印贸易发展已经到达瓶颈。对此,分析中印贸易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推动中印两国更好的贸易往来。

一、中印贸易的发展现状

1.互补性

随着中印贸易的迅速发展,基于两国地理位置的相邻性优势,中国已经成为了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两国之间的贸易活动,已经由过去单纯的商品贸易,逐渐发展为相互投资、工程承包、技术贸易等方面融合发展的形式。在中印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其中,两国之间不同的产业结构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第一产业方面,印度具有更大的优势,而中国的第二产业十分发达,远远领先于印度。就第三产业来说,中印两国的发展水平都比较低,在未来的发展中都有着比较大的发展潜力。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也是衡量中印贸易互补性的一大因素,通过比较优势的分析,能够得出两国在不同领域中的各有优势,因此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除此之外,贸易互补性也对其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于进出口贸易,应当充分考虑到不同领域产品的优劣势,出口优势产品、进口劣势产品,从而不断发展和扩大贸易额。

2.竞争性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在纺织产品、机电产品等方面,存在着重叠的情况。但是在中印贸易当中,这些产品之间的贸易竞争却不是十分严重。究其原因,是与两国的出口结构有关。印度目前还是以一些初级产品为主,例如矿产品等。同时出口额较中国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在中国的出口结构当中,初级产品的出口量占比已经有所下降,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同时,钢材、服装、农产品等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占比也都有所下降。对此,印度方面也应当加大力度对高科技产品进行出口,逐渐降低初级产品的出口比例,从而是贸易出口结构得以优化。此外,印度在贸易发展战略中,不应当将中国当作贸易竞争对手,而采取反倾销策略限制中国对印度的出口和投资,应当积极寻求与中国的贸易合作,维持两国贸易的良性竞争,从而促进中印贸易的共同发展。

3.结合度

贸易结合度的作用是对两国之间的贸易依存程度进行衡量。相比较,中印两国相互之间的贸易依赖程度,中国对印度的依赖程度明显更高。从近年来的相关数据资料来看,中国对印度的贸易依赖程度整体上处于稳定状态,而印度对中国的贸易依赖程度却在逐渐下降,着就体现出了贸易结合度中的非对称性特点。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在中印贸易发展当中,贸易顺差不断加大,但是印度却没有大幅增加出口总额。这样,在印度总出口额当中,对中国的出口额有所下滑。同时,由于中国的进口额占比没有发生显著的提升,因此,印度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不断下降。另一方面,从中国对印度的贸易结合度方面来分析,与印度市场之间,中国的货物贸易始终联系紧密,因此中国对印度的贸易结合度基本上能够保持稳定不变。由此可以得知,在中国贸易的发展当中,印度市场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是对于中国的巨大市场来说,印度并没有进行有效的利用,使得本国的贸易事业发展缓慢。这从一定程度上也对中印贸易的发挥和进步产生了阻碍和制约的作用。

二、中印贸易的发展趋势

1.机电和化工产品

在中印贸易发展当中,对印度的比较优势十分明显的就是中国的机电产品,而对于中国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是印度的化工产品。但是,在实际的贸易往来中,对于机电产品和化工产品,中印两国之间的贸易互补性仍然十分有限。因此,在未来的中印贸易发展中,在机电产品和化工产品方面,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对此,两国政府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促进这两种产品之间贸易互补性的提高,从而为两国共同带来更大的利益。

2.农产品

在农产品方面,由于印度拥有优势明显的第一产业,同时在农产品的生产与出口当中,也是当之无愧的贸易大国。因此,对于印度农产品来说,巨大的中国市场是一个极大的诱惑。因此,在未来的中印贸易发展趋势中,印度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对此,印度应当加强对中国市场需求的认识,更好的迎合中国农产品市场。另一方面,中国也要深入的了解印度的农产品进口市场,并有针对性的发展相应的农产品,使中国对印度的农产品出口也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3.制造品

在第二产业方面,中国相比于印度具有更大的有比较优势,同时,在制造品领域当中,中印两国具有较为良好的贸易互补性。由此可以看出,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当中,中国对印度的制造品出口必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此,中国应当保持并提高制造品领域的优势,积极拓展相应的产业链,提高制造品的质量,加大出口量,满足印度市场的需求。同时,应当积极研发新产品,优化生产制造工艺,控制和降低制造成本。并且提高制造品的附加价值和增值服务。此外,还应当注重良好品牌的塑造,增加其在印度市场中的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从而提升中国的贸易出口量。

4.矿产品和燃料

在矿产品和燃料领域当中,印度的比较优势十分明显。同时,在中印贸易当中,矿产品和燃料也体现出了较强的贸易互补性。尤其是在近几年的发展当中,矿产品和燃料的贸易量不断增长。由此可看出,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该领域的贸易往来还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此,印度方面应当保持该领域当中的优势,加大对中国的出口力度。而对于中国方面来说,应当大力开发新能源产业,降低对印度矿产品和燃料的依赖程度。同时,争取在新能源领域取得大的进展,开辟新的出口领域。

5.运输服务

在中印贸易中,运输服务领域的贸易互补性很低,相互之间也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因此,在中印贸易往来中,运输服务领域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力。对此,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印两国应当加强对该领域的发展和投入力度,争取获得更大的贸易优势。对于运输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加强。同时大力拓展新的运输服务项目,提高服务的人性化特征,从而促进中印贸易的良性增长。

6.其他服务产品

目前,在医疗服务、金融服务、教育服务、软件服务等方面,印度具有较大的贸易出口优势。不过,近年来,中国在这些领域当中的发展十分迅速,在很多方面都已经取得了较大的优势。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应当进一步加强对这些方面的投入和发展,提高各个领域的服务质量。同时,应当加大这些领域的出口宣传工作,不断规范行业中相关的制度和标准。由此可以看出,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中国在这些领域中的贸易出口优势将会越来越明显,从而取得更好的贸易发展。

三、结论

在当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进出口贸易是一项重要的发展渠道,尤其是在相邻的国家之间,相互之间的双边贸易更是对两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中印贸易的发展当中,由于受到两国国内市场发展情况和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的影响,始终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过,结合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在未来的中印贸易发展趋势当中,这些问题终将会被一一克服,从而带动中印贸易朝着更高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吴国安.中印双边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贵州财经学院,2013.

[2]朱艳华.中印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3]王国旗.中印关系波动的原因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D].西北大学,2011.

[4]杨宏玲.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及推进战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0.

[5]常静.中印贸易发展对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的经济影响力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

篇7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发展趋势

Abstract: project management is mainly carried on to th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as a kind of project management, project management essence is mainly through the project builders on the view of system engineering theory, method, reasonable use, planned, organized system of management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in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to achieve optimal allocation of production factors, to create high quality building products to the society, people.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tus of project management in China,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Key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TL372+.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我国正在全心全意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时候,西方发达国家就已经把精力转向了项目管理。一位美国学者曾经说过,在应对经济全球化市场变化的过程中,项目管理将要充当非常关键的角色。这就提醒我们,在对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引起高度重视的同时,也需要对项目管理提供相应的关注。

项目管理的主要核心是针对业主方的项目管理。目前,在我国的工程实践中,存在着各方面的影响,导致大多建设监理实际上一直停留在质量监督上。我国当初引进项目管理的真正目的主要是为了利用项目管理公司,代表业主的利益对承包商进行监督,保证承包商全面履行合同,顺利完成工程项目。在项目建设中,工程项目管理者集策划、组织、协调、监督于一体,对建设项目进行动态、全方位的管理,这就类似于通常我们所提到的的项目总监。

在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这就更需要通过真正意义上的项目管理,来满足国际、国内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要求。

一、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就开始在建设工程领域,应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并在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在一些大学开设工程管理相关专业。首先,项目管理主要应用在业主方的管理项目中,随后,推广到承包方、设计方、供货方等各个环节。1980年,国际咨询工程师协会颁布了《项目管理合同条件》,这就更加清晰的明确了,项目管理方的作用、任务以及相关责任。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引进项目管理的概念,随后,开始应用项目管理的一些组织方法、管理手段,对工程项目组织建设,伴随着项目管理思想内容的逐步提高,国家颁布的相关制度、规范、方法日趋完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总体来说,我国的项目管理还是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但是,现在工程项目中,仍然存在着工程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等不良现象,尤其是最近两年,发生了多起重大质量事故,这不但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还会造成恶性的社会影响。这些事故的发生与项目管理都是有联系的,项目管理不完善、不规范,都会导致这类事故的发生。这就表明,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项目管理这个领域,我国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我国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没有一个贯穿整个项目的管理组织;其次,相关的法律、法规仍然有待完善;另外,不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这主要是为了给投资者提供理论依据,在项目技术、经济实施的过程中,实现有据可依;还有,项目管理人员素质偏低,这就需要相关企业通过培训、教育等方式,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这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过程实施,起着极其至关的作用。

总体来说,目前,在科技教育界,对于项目管理的认识还没有取得共识,针对于项目管理人才培养,我国的软硬条件都还很落后。我国现在把重点放在承包商和监理工程师方面,对于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比较忽视,这些都导致了,目前我国项目管理方面的发展仍不成熟。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

现在,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需要快速发展,与世界发展脚步接轨,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这就需要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朝着国际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一)项目管理要国际化

现在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我国的经济也在朝着国际化发展,各个行业也都在与国际发展迅速接轨。跨国公司、跨国项目,也在这样的环境下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在我国,也开始采用国际招投标的方式,对许多项目进行招投标,这样,许多国外企业必然凭借资本雄厚、技术高端、管理完善、服务周到等多方面的优势,迅速挤入国内市场。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下,我国企业必须迅速同世界接轨,通过对经营模式的改善,保护自己的市场。我国工程项目管理要想朝国际化发展,主要通过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善。

第一,增强项目管理的观念。要想做到对项目管理观念的提升,首先就要让项目管理观念的作用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知、认可,在社会中,做好有利于社会认知、认可项目管理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同时还要加强对项目管理工作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另外,还要通过实际行动,通过做出优秀的工程,来证明项目管理的作用和重要性。只有这样得到社会对项目管理作用的认可,才会让企业自主进行项目管理。

第二,建立科学、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在许多具有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国家中,他们的企业和管理公司中,都具备一套自己的管理体系,但是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水平还比较弱,还无法建立一套自己的科学项目管理体系,国家和政府还应该针对这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第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仅仅通过加强观念,不能做到在所有的企业和业主中,都积极推广和采用项目管理,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制定法律、法规,为项目管理提供法律依据。通过对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的强制推行,对项目的管理范围作出硬性规定,保证各项目的顺利进行,对企业项目管理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考核,与世界先进水平逐步缩小差距。

(二) 项目管理要信息化

如今,在一个信息时代中,工程项目管理要逐步实现信息化。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在项目管理中,信息技术也得到迅速应用,项目管理逐步实现信息化,这是项目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项目管理中,信息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某些情况下,如果可以尽快的掌握信息,那就相当于占据了先机,取得了主导地位。所以说,为了实现我国项目管理与国际尽快接轨,这也就要求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尽快实现信息化,这就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大项目管理信息化推广。如今,在网络高速普及的今天,信息浩如烟海,单纯靠传统的管理模式对这些信息做出处理,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了。这就需要我们国内企业对信息进行积极管理,通过进行网络管理,来提高项目管理效益,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

第二,培养专业人才。在我国,目前许多工程项目管理人士,都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很多项目管理班子,缺少专业的项目管理人才,往往都是在工作需要时临时组建的,没有对管理经验和技术的积累。我们应该积极培养这些方面的专业人才,特别是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优秀人才 。

第三,提高企业认识,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紧紧抓住国家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契机,加快培育一批发展潜力较大、技术装备先进、市场急需的基础设施领域企业。延续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搭设本企业与中央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平台,帮助高等级资质的总承包类企业尽快进入重点投资领域。加强企业间的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的互补,引导管控能力强、市场信誉好、技术装备先进的企业,通过联合承包等形式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进一步拓展工程施工领域。打破行业壁垒和地方保护,消除市场准入障碍,允许增项资质企业与主项资质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促进大型总承包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

总而言之,目前,和一些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理论、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尽管我国工程项目管理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只要通过国家、政府的积极引导,企业不断进行自我提高、完善,我国项目管理将会迅速实现国际化、信息化,以最快的速度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 葛强.米玉征.李奎.浅谈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及应对措施[A].中国水运. 2010(07).

[2] 岳亚锋.我国工程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A].山西建筑. 2009(05).

篇8

关键字: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研究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出现更为人们工作、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计算机的推广和普及都离不开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为了不断满足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需求,推动计算机网络时代的进步,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也不断的进行着革新。近几年来,计算机软件开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开发理念,加强提升软件的价值性、实用性、有效性以及社会服务性,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现状及重要性

1.1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计算机的出现使人类的工作和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计算机的飞速发展离不开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支持,在计算机日常运行中,计算机软件起着主要的辅佐作用,它通过自身的功能和运作支撑着整个计算机的运行,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就我国计算机行业整体来看,目前,我国计算机软件开发队伍正在不断的壮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的崛起和发展。加之。受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将经营中心由国外转至国内,国内计算机软件开发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其产业额在全球IT行业中都占着较大的比重,各高校学生也都看好这一市场,纷纷加入计算机软件开发这一行业,为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带来了更多优秀人才。

1.2计算机软件开发的重要性

在网络信息时展的今天,计算机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计算机的软件开发技术是计算机发展的重要核心,换言之,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不但是支撑计算机发展的重要后盾,同时,也是推动信息化网络时展的主要力量。随着我国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不断的提高,计算机安全性也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实现了网络共存,有效的解决了远程控制和网络支持。

2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常用方式分析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推广和普及,计算机已成为人类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为了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计算机软件开发者不断的创新改革,目前,我国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逐步趋于成熟,其软件开发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就当前我国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来看,其开发方式为以下两种:

2.1原型化法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根据计算机使用者的需求,科学合理的开发一个原型,在投入使用后,开发人员根据使用情况进行不断的修订,直至满足计算机使用者的需求。相对其他开发方法来说,原型化法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满足客户需求,且开发风险和开发成本较低,因此,原型化法也是当前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常用方法之一,但原型化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种开发法仅适用于小型系统的开发,不能满足大型系统的使用要求,且后期系统维护较为麻烦,因此,开发人员在使用前应根据自身情况,慎重选择。

2.2生命周期法

生命周期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结构化系统开发法,这种开发方法周期较长,其工作量较大,注重开发系统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在开发时,开发者为降低开发难度,提高软件的可操作性,一般会将开发过程分成小节进行开发,每个开发阶段都有明确的开发目标和任务,这样就能有效的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但生命周期法只能按顺序进行阶段开发,各阶段不能同时进行,在开发期间,开发人员还需做好各阶段的校正,否则后期难以更改。生命周期法也是目前我国较为成熟的软件开发方法,虽然其开发过程较为复杂,但其优越性其他开发方法无可比拟。

3新时期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的存在在于更好的为人类工作和生活提供方便,软件开发的宗旨也一样,任何软件的开发都必须建立在为人类服务的基础上,本文以VB6.O+Acess和Web+xm1+ActiveXl两种不同的计算机软件为例,详细说明计算机软件开发在新时期的应用。就以上两种软件来说,由于第一种软件和系统的版本同属微软版本,其兼容性较好,可以直接在用户计算机上安装使用,而第二种软件与用户计算机系统属于不同版本,其兼容性相对较差,因此,在安装前,需先在用户计算机上安装相关的组件,并更改安装浏览器,才能使软件更好的兼容。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和观察可发现,第一种软件安装显得更为方便,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软件,独立完成安装,经过观察后发现第一种软件的运行相对稳定,而第二种软件由于与系统不兼容,安装时受改浏览器和安装版本的限制,其安装过程较为复杂,许多用户无法独立完成安装,因此,就使用人数来看,第一种软件有着明显的优势,但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软件客户端运行速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需人工进行调整。总而言之,任何软件的开发都是为了能为人类提供更多的便利,因此,在开发时,开发人员应根据计算机用户需求,坚持以人为本思想,为计算机软件开发作出更多贡献。

4结束语

当今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新的时代更需要新的发展理念。在这个新的发展时期,计算机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的推动,而计算机的发展离不开软件开发技术,因此,要想社会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我们必须为计算机软件开发营造更为良好的环境,不断提高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从而推动计算机发展,为人类谋求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I]沈亮亮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研究与趋势展望[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22:73

[2]张伟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研究[J].软件,2013,03:151—153

篇9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生产链;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一、研究背景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际民生的大事,与社会稳定密切相关,除此之外农业发展也会影响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我们应用长远的眼光,以促进农业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深远意义。农产品加工业立足于农业本身,同时又扩大了农业的范畴。农产品加工业解决了农产品的“产而不销”的困境,扩大了农产品的销量,同时也会为农业发展开拓出新的局面,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国内研究

何安华认为加快农产品加工差别化形成,体现产业优势,扶持重点地区和产业发展。通过财政、金融行业、各种政策及行业间协会的倾斜等途径,为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提供发展基础和优惠政策,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迅速发展,为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带来生机和繁荣。

高越认为本文利用系统GMM实证方法,通过GS指标构建、VC、GC指标构建分析各种因素对农产品加工的影响。认为教育资金投入短期内对加工业发展效果甚微,研发技术的提高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行业发展,产业规模的扩大和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则会有效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且效果明显。

葛毅强认为主要从农产品加工本身着眼,对生产链进行全面的研究,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为目的。这也是我比较赞同的观点。

农产品加工作为一个永久发展的行业,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政策的出台来支持其发展,但要想农产品加工行业能够蓬勃发展下去,我们必须从自身着眼,从整个生产链开始,通过对每一环节的优化和提高,以增强我国在这一行业的竞争力,才能使农产品加工越来越好。

三、提高农产品质量

农产品加工是农产品生产链的延伸,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是农产品加工的基础和前提,要想做好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必须得到保障。

(一)优化农产品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

现在农产品的种植大多数是“家庭联产承包”种植方式,各户没有对农产品种植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土地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要提高农产品质量应该对我国现存的土地资源进行全面考察和评估,根据土地状况和种植作物的特性进行合理的规划,做到因地制宜,让每一种农产品都生长在最适合的土地上。

(二)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

优良的品种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关键,一粒好种子才能长出好粮食。通过杂交培育新品种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抗击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能力。要提高农产品质量不仅应加大对农业科研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应该加大对农产品育种科研的投入,培育出适合我国土地的优良品种。

(三)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

在进行农产品种植的过程中,自然条件的变化也是影响农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以前农业活动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也使得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存在不可控性和风险。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推动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降低非人为因素对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例:运用恒温技术降低温度变化造成的影响、无土栽培技术、自动检测农产品生长状况等。

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一)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如今我国农产品加工处于发展阶段,很多企业纷纷进入农产品加工行业,但是企业规模小、缺少资金、技术不成熟等原因导致农产品加工品质量低、品种少。使加工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各地区应该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资金、政策上的支持,培养大规模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开拓市场、优化和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市场结构,以带动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

(二)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

现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目前技术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生产上的优势不太明显,我国信息信息技术发展水平较低,技术与加工业生产匹配程度不高,也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加工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加工业未来发展的潜力。具体措施:(1)农产品加工企业应该加大对加工技术的研究投入。可以通过与高校专业人才的合作或建立自己的研发团队,发挥创新精神进行科研工作。(2)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的先进加工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农产品加工品种类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建立和完善质量检测标准

目前我国对食品行I已经加大管理力度,同时也应该制定相应的食品质量检测标准。通过对我国加工产品的检测,结合国外经验建立质量检测标准,根据行业发展和新产品的推出不断完善检测标准。例:增加对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种类等。较高的检测标准不仅保证我国食品安全也有利于我国加工农产品的出口。对于打开国际市场,让中国的加工农产品走向世界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提出的“三农问题”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它不单单是关乎农民自己生存的问题,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而农产品加工业的出现,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发展紧密相关,

农产品加工以农产品为原料,通过应用新技术创造出新的产品,为农产品增加更多的利用途径,进而增加了农产品的销量,为农产品开拓了新的市场。所以我们应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敏.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

[2]文学.我国农产品加工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J].农业工程学报,1998,04:200-205.

[3]王化峰.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管理研究[J].农业经济,2011,03:35-36.

[4]孟宪军.国内外农产品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11:16-17.

[5]杨艳涛.我国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警源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S1:157-162.

[6]何春辉,周发明.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的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7,10:34-35.

[7]陈坤杰,李石.农产品加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2,09:9-11.

[8]张雨,雪燕.我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现状及其政策[J].中国农业信息,2004,11:6-8.

篇10

【论文摘要】2009年金融危机在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也给企业和市场发展提供了机遇。随着政府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到位和经济的逐步复苏,在我国提出要扶持大企业,支持并购重组,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背景下,我国将迎来一次新的企业并购浪潮。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并购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当前金融危机下存在企业并购的有利条件,并为我国更好地开展企业并购提出相应建议。

2008年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全面爆发,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各种政策,希望借此来缓减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所造成的影响。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四万亿投资和出台《关于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刺激我国经济发展和规划我国产业发展。此次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在十大产业政策规划中对9个产业明确提出要扶持大企业,支持并购重组,这必将引起我国企业新的并购浪潮。

一、我国企业并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008年以来,中国企业的并购活动日益活跃。并购活动呈现出纵向并购增加、大量中小企业加入并购大军、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联动并购频繁等趋势。尤其是海外并购活动比较活跃。当前形势下,企业并购对于中国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具有重要意义。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球企业并购步伐放缓,并购交易额明显下降,但是中国还是一枝独秀。2008年我国并购交易创下了1643亿美元历史新高,增幅18%。但是,从我国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企业并购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并购。由于我国特定的环境和体制,中国企业并购中仍然存在着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纵观企业并购的历史,其中有成功的典范,也不乏失败的案例。据统计,国际上大型企业并购案例中失败的占近三分之二,重组十年后公司仍成功运营的比例只有25%。从思科公司并购20多家企业成功到美国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重组的问题不断,从我国TCL集团并购汤姆逊到平安并购富通等的成败得失,都说明了并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并购后的整合不成功。

1、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过多行政干预

企业并购是一家企业在市场上获得另一个企业整体或部分资产和控制权的一种市场行为。企业并购是一种企业自愿的市场行为。可是在当前我国企业的并购活动中,行政干预色彩一直很浓厚,当政府以不适当的方式介入时,一般意义上的市场行为、经济行为就会因为两者在动机和评估体制上的不同而发生扭曲。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企业并购很多是为了救济另一家濒临倒闭的企业,让一家效益好的企业去兼并这家企业以避免出现社会问题。还有一种l隋况是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打造上市公司,要求几家效益好的企业进行并购重组以达到上市目标。这种“救济型”并购效果并不佳,没有达到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可能还造成效益好的企业被拖垮。另外一种情况确实把优势资源进行组合,但是,并购后没有进行很好的整合,只是为了达到上市的目的进行简单的相加而已。所以,多数行政干预方式下的企业并购的效益和效率比较低。

2、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没有很好的整合

企业成功并购后,就面临着如何整合,尤其是当两个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存在很大的差别时。兼并方如何把自己的企业管理制度应用到被兼并方以及两者在经营管理中出现的冲突都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进行。采取怎样的整合措施,使企业并购后在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上能够尽l陕磨合相融,这是企业并购后管理者面临的主要问题。

3、人力资源整合难度较大

在我国企业并购的案例中,出现很多由于企业并购后,各企业的员工利益受到影响,员工闹事的现象。同时在并购活动过渡期,企业的动荡和模糊状态使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的信任程度降低,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容易造成并购过渡期中的消极怠工和生产效率的下降。因此,企业并购后,必须要进行员、理阻力克服与行为整合。

4、忽视并购后的企业文化整合

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其经营模式和企业文化也不同。由于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他们的企业文化也就存在明显差异。虽然企业并购主要是资产和业务的整合,但是我国企业并购往往忽视企业文化的整合,总是不谈企业文化整合对并购的实际影响力。但是企业文化整合往往是整合的关键。

二、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并购的有利条件

经济危机给企业并购产生不利影响确实存在,但是有利于促进企业并购的因素仍然在发挥作用,有些因素正是危机本身的产物,这些因素包括低廉的资产价格,产业重组造就的投资机会,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环境相关产业的迅速扩张等,这些因素将迟早会启动新一轮的我国企业并购。

1、政策机遇

国家正在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而并购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不但能够给企业带来生产和经营的规模效应,增强协同效应,节约交易成本,而且通过纵向和横向并购可以使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提高竞争力。国务院《关于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对9个产业明确提出要扶持大企业,支持并购重组,这必将引起国内企业新的并购浪潮。国家提出“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带动我国一部分有实力的企业纷纷跨出国门,开展海外并购。这些都为我国企业并购提供了政策保障。

2、我国宏观环境良好

尽管受全球经济整体衰退的拖累,我国经济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在财政刺激方案的刺激下,2008年我国经济仍保持着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2009年经济的内在活力开始恢复,整体经济出现止跌启稳的迹象。这给我国企业并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环境。

3、市场机遇

金融危机和严峻的经济周期为公司低价收购资产提供了机会。这给我国一些拥有大量现金的公司收购被低估的资产提供了很好的机遇。股票价格的大幅走低也会导致新一轮的企业并购和产业结盟趋势。

三、金融危机下国内企业并购的发展趋势

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随着我国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经济的逐步复苏,2009年我国有可能出现各类投资和会资金到资本市场购买低价产权资源的情况,资本市场有可能成为企业并购重组的主战场。当前,中国企业并购正显现出以下四大趋势。

1、企业纵向并购日益活跃

在当前金融危机情况下,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现降低生产成本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企业将出现为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增强企业发展动力,以整合生产下游要素,构筑企业新的价值链的企业并购。预计今后几年里,纵向并购仍会以两位数增长。

2、以同行业整合、推动企业由大变强、由强变优的横向并购将全面展开

我国提出要在各个行业整合出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近年来,同行业之间的企业并购比较多。从2008年企业并购热点看,成交金额同比出现较大涨幅的行业分别是工程建筑业、文化产业、农业、制造业、房地产业和资产管理业。2009年,以1O大产业振兴规划为契机,企业横向并购重组将在更大范围、更多行业、更宽地域展开。

3、大型企业间的强强联合加速,混合并购将会渐入

我国提出国内大型企业上市目标和政府部门积极推进科研院所并人大型企业集团,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这种政策在2009年将促使国内大型企业进行主辅分离和资源整合,以实现主业板块或集团整体上的目标,也促使科研院所重组到大型企业集团。为了寻求新的发展目标,大型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将加速度进行。这种态势将促使混合并购曰益活跃。

4、企业异地结盟、异地并购趋于活跃

大企业与地方政府的经济合作正在大规模展开。地方政府与大型企业之间的合作,异地并购的不断展开,将大大推进市场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水平的优化配置,加快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步伐,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

四、更好地发展我国企业并购的建议

1、进一步健全企业并购的法律体系

建议制定一部《企业并购法》,对于我国企业并购做出专规定,作为并购法律体系的核心,完善企业并购相关的主体法律和部门规章。此外,应该减少我国并购法与其他法律的冲突,尽量向国际通行规则靠拢。在制定或完善产权交易法、资产评估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金融法、税法等方面的法规时,也应考虑到企业并购的因素。

2、转变政府角色,使政府成为企业并购的引导者和监督者

政府对企业并购应在宏观上进行指导,运用产业政策指导企业并购,避免企业盲目并购,使产业结构在企业并购中达到最优化。由于企业并购行为一般是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导向的,因此,有可能只有利于并购双方,不利于整个社会。政府需要以监督者的身份制定监管政策对之加以控制和调整,及时制止那些损害市场效率和妨碍公平竞争的并购活动的发生。因此,在企业并购中,政府的作用体现在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制定经济规划、产业政策方面。

3、做好企业并购后的整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