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7: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

篇1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要求,不断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和各项奖励优惠政策,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进一步优化我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环境,确保我镇人口计划目标顺利完成。

二、组织机构

镇成立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计划生育优惠政策的宣传、落实工作。由镇党委书记徐忠乐任组长,人大主席任副组长,财政所、民政办、卫生院、广播站、教育联校、计生办负责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下设办公室于计生办,由郑文洲任办公室主任。

三、奖励、救助对象

1、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户及农村两女结扎户。

2、符合二孩生育政策,自愿放弃二孩生育指标,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

3、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

4、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对象。

四、政策界定

1、奖励政策

①对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家庭每月发给5元的保健费,自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之日起至子女满14周岁止。

奖扶对象由中央财政每年奖励计划生育奖励金。优惠政策

2、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性收费的部门,对计划生育家庭收一定数额的费用。

①教育优惠:教育部门对纳入农村特困救助对象的独生子女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就读小学时凭《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每学期减免教育杂费20元,就读中学时凭《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每学期减免教育杂费30元。

②医疗优惠:卫生部门对14周岁以下的独生子女就医时凭《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免收挂号费,住院减免10%的床位费。

③生产、生活优惠:农村分配集体收益时独生子女家庭增加一人份额;在划宅基地、扶持生产、介绍就业等方面,对独生子女及其父母给予照顾。

3、优先政策

4、对农村计划生育贫困户优先发放救灾救济物质。

①在农村荒地开发、果蔬种植等农业承包中,优先计划生育户。

②在住房方面,优先划拨审批宅基地并增加一人份额。

③科技部门在确定科技示范、提供项目、提供科技信息方面,优先计划生育户。

5、救助政策

①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采取多种方式解决计划生育家庭的后顾之忧。

②民政部门对特困户中的计划生育对象实行每人每月6元的扶贫救助。

③卫生部门对农村独生子女意外伤残、死亡或患有重大疾病和计划生育特殊困难的家庭,实行医疗救助。

④农村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病人和特困户每人每年由村级解决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个人缴费10元。

五、经费负担

1、村场独生子女保健费由上级财政负担,夫妻双方均有工作单位的由双方工作单位各负担一半独生子女保健;一方有工作单位,另一方无工作单位的由有工作单位的一方负担。

2、符合二孩生育政策,放弃二孩生育指标的奖励费由县负担。

3、农村两女结扎户的奖励费用由县负担。

六、落实措施

1、对奖励、救助对象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优惠卡”(简称“优惠卡”)制度,计划生育户凭“优惠卡”到相关部门兑付奖励,享受优待。享受独生奖励的,必须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然后领取《计划生育政策优惠卡》,在办理“优惠卡”时,申请人要与镇人民政府签订《领取〈计划生育政策优惠卡〉协议书》,便于明确权利、义务。

2、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家庭,独生子女保健费由上级财政负担的原则领取独生子女保健费,放弃生育二孩和二女结扎的奖励费用,由计生办与县结帐后发放到户。

3、当年的独生子女保健费,在下一年兑付。

4、上级和其他部门落实了奖励优待、救助等都必须记录在案,并建立专门台帐。

篇2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具有本市户籍的公民和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

第三条市、区(县)人民政府应设立人口与计划生育奖励专项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专项经费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征收社会抚养费和社会捐助等。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落实工作的领导,人事、财政、农业、民政、计划生育、卫生、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工商等有关部门应配合做好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要把落实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纳入精神文明单位评比验收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

第六条公民晚婚晚育、计划生育和依法领取《光荣证》可享受计划生育奖励优惠。

第七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晚婚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3天婚假外,增加晚婚假20天。

再婚夫妻初婚一方是晚婚的,可享受晚婚假。

第八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女职工晚育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90天产假外,增加产假30天。男方可享受护理假15天。

第九条农牧民晚婚晚育的,减免夫妻双方一年的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筹劳务,或者由乡、镇人民政府给予相应奖励。

第十条已婚育龄夫妻实行计划生育手术的,享受国家规定的休假:

(一)放置宫内节育器,休假2天;

(二)取出宫内节育器,休假1天;

(三)输精管结扎,休假7天;

(四)单纯输卵管结扎,休假21天;

(五)产后结扎输卵管,在产假基础上增加休假14天;

(六)人工流产的,怀孕不满3个月的休假20天,3个月以上不满4个月的休假30天,4个月以上的休假42天,人工流产同时结扎输卵管的,两项休假合并计算。

第十一条凡享受第七、八、十条规定的晚婚假、晚育假、

护理假及节育手术假均包括双休日,但不包括法定节日,其所在单位应视为正常出勤,工资、奖金和各项福利待遇照发。

第十二条农牧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避孕药具节育技术定点服务。

免费服务范围包括发放避孕药具、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绝育术及人工终止妊娠术。

第十三条城镇职工参加生育保险的计划生育育龄夫妇实行

计划生育手术的,其手术费用由劳动社会保障部门按照《**市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办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予以支付。

第十四条夫妻双方均属城镇无业居民的,计划生育手术费用由其居住地街道办事处根据免费服务范围按以下标准予以报销:

(一)放置宫内节育器手术:48元;

(二)取出宫内节育器手术:48元;

(三)输精管结扎术:220元;

(四)单纯输卵管结扎手术:600元;

(五)输卵管吻合复通手术:800元;

(六)人工流产手术,怀孕不满四个月按150元;四个月以上七个月以下引产的按700元。

第十五条凡享受第十二、十三、十四条中有关人工流产待遇的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生育子女后在哺乳期(180天内)怀孕,做初次人工流产的;

(二)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带器怀孕,实施人工流产的;

(三)实施绝育(皮埋)术后怀孕,实施人工流产的。

第十六条夫妻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或终生只收养一个子女不再生育的,在子女满十六周岁前可申请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少数民族夫妻自愿终身只生育或收养两个子女不再生育的,在子女满十六周岁前可申请领取《计划生育父母光荣证》。《光荣证》由女方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发放。

非婚生育子女者,依法履行了计划生育法律责任,领取《结婚证》后,符合前款条件的可申请领取《光荣证》。

第十七条城镇居民领取《光荣证》的家庭应享受下列待遇:

(一)自领证之月起至子女十六周岁止,每月发给不低于10

元的保健费。少数民族享受保健费合计不超过十六周年;

(二)夫妻退休,由所在单位各给予加发本人退休当月工资

百分之五的奖励金,或者各给予不低于2000元的一次性奖励;

(三)对列入社会救济对象的家庭,优先发放社会救济金和

生活困难补助费。

第十八条城镇居民保健费发放原则:

(一)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各类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由夫妻双方所在单位各承担50%;

(二)夫妻双方均为个体工商户或一方是个体工商户另一方为无业居民的,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三)夫妻一方有用工单位,另一方从事个体经营的,由用工单位承担50%,另外50%执行个体工商户奖励政策;

(四)夫妻一方没有用工单位或死亡的,由另一方单位全额承担;

(五)夫妻双方均未在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及非公有制企业工作,也未从事个体经营的城镇无业居民,经居住地社区居委会审核后,由区(县)人民政府发放;

(六)夫妻双方均属下岗职工,下岗时原单位未支付计划生育保健金的,再就业前可持《失业证》经居住地社区居委会审核后,按城镇无业居民由区(县)人民政府发放。

第十九条城镇职工退休奖励金发放原则:

(一)百分之五退休奖励金以职工退(离)休当月核定的基

本工资为基数计算,以后不再调整;

(二)奖励金从职工退(离)休次月起开始发放;

(三)未到退休年龄,但在国家政策性范围内提前退休(不含提前离岗、假休、内退)、退职、病退的职工可享受退休奖励金;

(四)离异、丧偶前领取了《光荣证》,未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可享受退休奖励金;

(五)再婚家庭曾领取过《光荣证》,再婚后未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持证一方可享受退休奖励金。

第二十条改制企业、特困企业中领取计划生育《光荣证》家庭的奖励,与现企业保留劳动关系或重新就业者执行在职职工政策,与现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者再就业前执行城镇无业居民政策。

第二十一条农牧民凭《光荣证》享受以下待遇:

(一)由区(县)级人民政府给予不低于2000元的一次性奖励金;

(二)免去夫妻双方一年的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筹劳务;

(三)优先列为重点扶持对象,在项目、技术、信息、贷款、

农业生产资料等方面优先提供服务;

(四)子女伤残或死亡,夫妻不再生育或收养子女,且无生活来源、丧失劳动能力的,由其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列为“五保户”家庭,给予必要的照顾;

(五)对贫困家庭优先发放各类扶贫资金和贷款,优先安排扶贫项目和科技实用技术培训,优先享受其他扶贫优惠政策;

(六)对采取长效绝育措施的领证家庭由区(县)人民政府给予不低于500元的一次性奖励;

(七)承包土地和划分宅基地,给予优先优惠。

第二十二条农牧民2000元奖励金发放原则

(一)离异前领取了《光荣证》未再婚的家庭,按双方各1000

元的标准发放;

(二)丧偶前领取了《光荣证》未再婚的家庭,按2000元的

标准发放;

(三)再婚后新组成的家庭曾领取过《光荣证》,并不再生育

和收养子女的,一方持证按1000元标准发放,双方持证按2000元的标准发放;

(四)夫妇双方一方是农牧民的,按1000元标准发放,另一

方享受城镇居民的奖励优惠规定。

第二十三条农牧民终身只生育过一个子女,且子女已死亡、伤残、罹患重大疾病,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双方45周岁至59周岁期间,每人每月可享受50元的奖励扶助金。

第二十四条农牧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育家庭,

夫妇年满60岁以后,每人每月可享受50元的奖励扶助金,直到亡故为止。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所规定的保健金、退休奖励金和计划生育手术费按下列办法支付:

(一)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职工列入职工福利科目开支;

(二)国有企业职工由企业列入成本开支;

(三)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由用工单位解决,并列入企业成本开支;

(四)城镇无业居民的保健费、农牧民2000元奖励金和计划生育手术费由区(县)政府财政纳入预算支付。

第二十六条凡符合本办法规定已享受奖励优惠待遇又生育的,自生育之月起停止享受本办法规定的优惠奖励,并追回《光荣证》及已享受的保健费和奖励金。

第二十七条各级计划生育部门要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奖励优惠家庭的资格认定、资金发放和监督检查制度,确保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的落实。

篇3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较早进行广泛宣传发动

县委、县政府先后5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认真研究,确定了全面推进“幸福家庭行动”的整体思路和保障措施,编制了全县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三年规划,明确了“户户走向富裕,人人享有健康”的行动目标。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幸福家庭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进行协调督导。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全面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县委、县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全面开展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濮阳县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帮扶基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召开了动员会进行安排部署。同时,在县电视台开办专题栏目,制作宣传栏、宣传彩页,建成宣传灯箱一条街和宣传标语一条路,组织编唱“幸福家庭行动五字歌”,广泛宣传县委、县政府的有关政策和规定,使“幸福家庭行动”在全县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了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深入开展“五大行动”

开展计划生育家庭小康行动。一方面,县财政、县直涉农部门、各乡(镇)和县、乡骨干企业筹措帮扶资金,对比较贫困的计划生育家庭开展针对性帮扶活动。另一方面,对有产业项目的计划生育家庭,协调金融机构为其发放小额贷款,协调有关部门为其提供技术服务,协调县、乡骨干企业来帮扶带动发展致富项目,使广大计划生育家庭成为农村的致富带头人。

开展计划生育家庭雨露行动。研究出台了《濮阳县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实施办法》,指导36个县直涉农部门制定针对计生户的优惠政策127条,涉及大型农机具补贴、有线电视、电话安装、就医、升学、小额贷款等多个方面。在各乡(镇)、各行政村对上述优惠政策进行公示,并为每个计划生育家庭发放优惠政策手册。县委、县政府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切实将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各个计生户。

开展计划生育家庭文明行动。制订了文明教育培训计划,组织各村开展了计划生育基础知识、致富知识和技能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培训。

开展计划生育家庭健康行动。以全市一流的县计划生育服务站为龙头、以20个标准化乡所为中心、以人口生育文化大院为主阵地,构成了强大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

开展计划生育家庭阳光行动。以计划生育便民维权、政务公开、行风评议为载体,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让广大育龄人群明白现行的生育政策和社会抚养费征收政策,让广大计生户明白应该享受的奖励扶助政策和各项优惠政策,切实做到依法行政、阳光行政,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三、强化督导,严格奖惩,确保幸福家庭行动扎实推进

实行目标管理。县政府与县直各单位、各乡(镇)签订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目标责任书,将其纳入全县综合目标考评体系,并将帮扶任务进行量化、细化,逐项落实到单位和责任人。

强化督导落实。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过问,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经常入村入户进行检查督导。

严格兑现奖惩。县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专门制定了“幸福家庭行动”考评意见,明确了考核细则和考核办法,半年一通报,年终一总评。

四、创新方法,规范运作,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积极引导,变“政府推动”为“计划生育家庭主动参与”。县、乡帮助引导各行政村计划生育家庭建立互助中心,以集体的力量增强应对市场经济风险的能力。多元筹资,变“政府出资帮扶”为“市场运作资金帮扶”。积极协调金融部门,采用发放小额贷款的方式介入计生户帮扶工作。县农村信用社已筹措6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支持2000户计划生育家庭发展项目。另外协调农资、农机、林业等涉农部门采用补贴或技术扶持的方式介入计生户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完善帮扶资金管理办法,变“一次性回收扶助资金”为“分批分期回收”。为发挥帮扶资金的最大效益,出台了《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帮扶基金管理办法》,实行分期分批的回收方式,每年回收一定数额的资金,增强了被帮扶户及时还款的意识,较好地发挥了帮扶资金的作用。强化合作,变“单方受益”为“互利双赢”。坚持从帮扶企业和受助计生户的双方利益考虑,积极寻求互利共赢的切入点,增强企业参与“幸福家庭行动”的积极性。

五、活动深入人心。社会经济效益明显

篇4

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惠及对象: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家庭、农村二女不再生育家庭和响应国家号召实行计划生育的城乡家庭。

(一)奖励

1.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农村二女户的父母,年满60周岁,经本人申请,符合国家农村局部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条件的每人每年可享受不少于600元的奖励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各负担50%

2.乡村计划生育夫妇年满60周岁,每个家庭一次性奖励不

低于2000元,夫妻双方有单位的由所在单位各负担1000元;只有一方有单位的由一方单位全额负担;夫妻双方没有单位的由户籍所在街道发放,经费由市、县、乡三级财政按20%30%50%比例负担。

3.当年农村二女户结扎家庭因住房困难,经乡级人民政府审批建设自住房或重修自住房的由户籍地乡(镇)政府给予2万元建房补贴或1万元的维修补贴,经费由市、县、乡三级按20%30%50%规范承当。

4.对农村接受了绝育手术的对象,由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给予报销或免除手术费,并一次性发给不低于200元的补助费。二女户结扎,一次性发给不低于3000元的补助费。

5.对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夫妻,从其领证之日起至独生子女14周岁止,原则上以现金形式发给不少于8元/月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其经费来源:

1夫妻双方均在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工作的由双方所在单位按单位所在地规定的规范各负担50%。

2夫妻一方是干部或职工,另一方是农民或者城镇无业居民、个体工商户的由干部、职工所在单位按所在地规定的规范全部负担。

3夫妻双方均为农民和城镇无业居民,由其户籍所在乡(镇、街办)按规定的规范全部负担。

6.建立城乡家庭主动放弃生育二胎的一次性奖励制度。对农村主动放弃生育二胎、符合省有关规定年满49周岁并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独女户家庭一次性给予不低于4000元的奖励,所需经费由省、市、县级财政分别按每户2000元、1000元、1000元的规范共同承当;对乡村主动放弃二胎,符合省有关规定并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家庭一次性给予不低于4000元的奖励,所需经费由市、县、乡级分别按每户1000元、2000元、1000元的规范共同承当。

7.农村男方到无兄弟的女方结婚落户的女方所在乡(镇)一次性给予不少于800元的奖励。

8.行政事业单位和各类企业职工晚婚、晚育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假期外,晚婚的增加婚假15日,晚育的增加产假30日,并给予男方护理假10日。假期工资、奖金、福利待遇不变。晚婚是指男方年满25周岁、女方年满23周岁的初婚;晚育是指已婚妇女年满24周岁生育第一胎的

(二)优惠

1.农村独生子女和二女户家庭,凭《计划生育家庭医疗优惠证》享受县级以上公立医院“三免四减半”优惠,门诊时免交普通门诊挂号费、肌肉注射费、小换药费,住院时“三大惯例”检查费、胸片检查费、普通床位费、三级护理费等各减50%减免费用由提供治疗的市、县级公立医院承当。

2.农村独生子女户和二女不再生育户家庭子女享受中考总分加10分的奖励。

3.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在职业介绍时,持有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农村二女不再生育家庭人员,享受与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同等待遇,免收中介费。

4.农村独生子女户和二女户家庭在分配承包土地、审批宅基地、分配集体福利等方面分别按2份和3人份计算。

5.列入沼气池建设项目的乡(镇)村,对农村独生子女户和二女户要优先优惠。

6.城区街道办事处在落实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时,对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家庭,同等条件下优先进入候选行列。

7.对农村二女不再生育家庭,农业部门优先安排购买农机具补贴,帮扶项目上予以优先布置。

8.对城乡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或农村二女不再生育的困难家庭,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市、县司法局优先提供免费法律援助。

(三)保证

1.建立农村独女、二女家庭计划生育补充养老平安制度,努力改善农村独女、二女家庭父母养老保证条件。乡级人民政府应为主动放弃生育二胎的农村独女父母和农村二女家庭父母中施行了绝育手术的一方,料理不低于3000元的计划生育补充养老平安金。所需经费由省、市、县、乡级财政分别按每户1000元、600元、1000元、400元的规范承当。

2.为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农村二女不再生育家庭的06周岁城乡独生子女和农村二女户第二个女孩,料理计划生育家庭爱心安全,保费由省、市、县(市、区)乡(镇)各级财政按每人5元、8元、10元、7元的规范负担,为计划生育子女提供生长保证。同时宣传和鼓励714周岁的独生子女家庭使用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参与计划生育家庭爱心安全。

3.建立农村独女、二女家庭参与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安扶助制度。农村不再生育的独女家庭和已实行绝育措施的二女家庭参与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安全,其家庭成员个人出资局部全部由财政承担,其中省财政按每人每年给予10元补助,其余局部市、县两级按40%和60%比例承当。

4.经鉴定为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治疗费按节育手术费支付方法处置。符合城乡困难群众救助的对象,优先将其列入城乡医疗救助对象。

5.为施行计划生育引产、结扎手术的育龄妇女投保计划生育手术安康安全,所需平安费按市级20%县级30%乡级50%比例分担。

6.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城镇下岗、失业、无职业的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优先列入低保;农村二女结扎户家庭申请低保时,按最高规范执行。

(四)扶助

1.全面实施城乡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对符合

国家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规定并经确认的夫妻双方,分别依照每人每年不低于960元和1200元规范发给扶助金。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各负担50%同时,对14周岁以上的独生子女死亡家庭一次性发给不低于5000元救助金;独生子女伤残家庭一次性发给不低于3000元的救助金(经医学鉴定,伤残三级以上)所需经费由市、县、乡(镇、街办)财政按20%30%50%分级承当。

2.农村独女户、二女户的女儿就读高中,家庭生活困难的可享受每人每年8001000元助学金,经费由社会捐助和省、市、县、乡人口计生专项经费负担。农村独女和二女不再生育家庭女孩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及专科)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从计划生育专项经费中给予一次性奖励30005000元,并协助解决助学贷款或协调社会各方给予捐助。共青团和妇联在实施“希望工程”圆梦行动”春蕾计划”时,优先帮扶农村独女户、二女户女孩就学成才。

3.工会在城镇困难职工子女上学救助金发放中,优先安排独生子女家庭。

4.劳动保证、财政部门在认定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安置的职工人数时,对持有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农村二女不再生育家庭的职工,与持有《再就业优惠证》职工一同计算安排职工人数比例,给予企业财政贴息优惠。

5.兴办微利项目时,持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农村二女不再生育家庭人员,享受与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同等待遇,经自己提出申请,就业部门担保中心应为其提供贷款担保,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业务,财政部门据实全额贴息。

6.劳动部门下岗职工再就业小额贷款审批中,优先安排独生子女家庭。

7.对生活困难的独生子女户和农村二女户,扶贫办等单位优先将其列为结对帮扶和项目扶贫的对象。

(五)其它

1.享受了计划生育有关奖励优惠政策待遇的计划生育家庭,不影响其同时享受其它普惠性政策待遇。

2.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证制度等其他制度时,计划生育家庭依照计划生育政策获得的奖励扶助金或平安收益不计入其家庭收入。

3.人口计划生育有关奖励平安优惠等所需资金,计划生育事业费中列支,缺乏局部由各级财政承当。

三、1.加大优惠优待政策宣传。采取有效措施,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提高广大群众对计划生育优惠优待政策的知晓率,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

2.规范相关优惠优待证的发放。规范计划生育相关优惠优待证件的发放,落实计划生育民生工程的基础性工作,务必抓紧抓实。各地要及时宣传动员符合条件的家庭申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国家农村局部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光荣证》《计划生育家庭医疗优惠证》切实提高领证率。

篇5

一、建立计划生育利导机制的必要性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__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出台,计划生育管理模式也逐渐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建立以“奖励少生”为主要内容的利导机制成为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建立利导机制是提高行政能力,营造诚信政府的需要。对实行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给予适当补偿,即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根本大计,更是建立诚信政府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国群众的生育需求主要以获取经济利益和养儿防老保障为目标,因此,政府的政策导向也应该从这一点出发,把利益导向摆在计划生育工作的突出地位,建立和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推动机制,用利导机制调节利益分配关系,从制度和机制上为计划生育家庭提供保障。目前国家正在实行的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既能让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得到利益,更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政府诚信形象,群众更加支持拥护政府的决策,提高了政府的执政能力。

(二)建立利导机制是引导群众转变婚育观念的需要。由于受现实生产生活条件的限制以及相应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不但没能实现“少生快富”的目标,个别的甚至成为新的弱势群体。尤其是一些计划生育家庭由于子女伤残及家庭种种因素影响,陷入生活贫困,养老无着的状况,成为困难群体。这部分人群的困难能否得到党和政府的妥善解决直接影响目前尚在婚育期内的育龄夫妇的生育观念,究竟是“多子多福”好还是“少生优生”好?,利导机制将起到一个较好的关键作用。

(三)建立利导机制是融洽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当前群众的生育意愿与国家的生育政策还存在一定差距的情况下,如果只依靠强硬的行政手段和严厉的处罚措施来限制生育数量,降低生育水平,势必会恶化党群干群关系,给社会稳定带来新的问题。尤其是在“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时代要求的今天,建立计划生育利导机制必须摆上重要的位置。让计划生育家庭“真正在政治上感到光荣,在经济上得到实惠,在生活上获得保障”。

二、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利导机制

计划生育利导机制的完善要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经济状况是利导机制的前提和基础。

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结合现行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我市初步建立了融奖励、优先优惠、救助扶持、补充社会保障四位一体的计划生育利导机制。

(一)完善奖励政策。一是城镇职工晚婚晚育享受晚婚晚育假期,二是独生子女父母享受每月13元奖励费,三是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加发本人工资的5%,企业职工一次性发放30%的养老补助,四是自愿放弃二胎生育指标的育龄夫妇享受不低于1000元的奖励,五是对农村部分实行计划生育家庭实施奖励扶助制度,六是有关育龄妇女享受四项手术免费,七是对农村晚婚晚育的育龄夫妇发放不低于100元的现金或物质奖励,八是农村独生子女入托,教育部门对其减免30%的入托费;义务教育阶段,有经济条件的村可报销杂费,高中可报销学费。独生子女升入大学的由所在村委会发放不低于600元的一次性奖励,九是农村独生子女及父母就医,免收挂号费,住院床位费减免50%,ct、彩超、核磁共振检查费减免费30%。

(二)对计划生育家庭实行优先优惠政策。一是组织、妇联部门开展五好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好媳妇评先树优活动中体现优先政策,同等条件下,独生子女户、晚婚晚育户和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优先入选,二是民政部门在提供社会救济时体现优惠,同等条件下,社会救济款、物首先发放给独生子女户、晚婚晚育户和双女户。其中,独生子女家庭享受多出平常户10%的救济,农村自觉放弃二胎生育指标终身只要一个女孩的,享受多出平常户20%的救济,三是金融部门在安排生产经营贷款时体现优先。同等条件下,生产经营贷款优先发放给独生子女户、晚婚晚育户和双女户,四是土地管理部门协调村(居)民委员会,在宅基地划分方面体现优先优惠。同等条件下,独生子女户、双女户、晚婚晚育户优先安排宅基地。

(三)对实行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实行救助扶持政策。一是开展结对帮扶。每年年初,统一安排市直有关部门同计划生育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各镇(街道办事处)也要同计划生育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同时积极发挥党员干部和农村致富能人的作用,吸引他们加入计生协会,在鼓励他们做好计划生育的同时,实行先富帮后富,带动广大计划生育户共同走向致富路。二是设立计划生育公益金。市成立计划生育公益金基金会,在市财政局设立专门账户,共筹集基金100万元,基金来源采取市财政投入、社会、企业捐助及乡镇统筹的办法解决。现已累计为15户实行计划生育的困难家庭发放救助金2万余元。

(四)丰富和补充社会保障政策。积极建立计划生育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没有参加养老保险的独生子女父母,采取政府补一点、集体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逐步建立健全父母养老保险制度。目前我市已经在6个镇(街道办事处)12个村中开展了这项工作,累计投入保险金8万余元,受益群众38人。

在全市建立了统一的利导机制内容的基础上,各镇、街道办事处在确保落实全市规定的政策之外,还结合各自经济状况创造性地制定了一些措施,如中云街道办事处河头源村对60岁以上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夫妇在落实国家奖励扶助每年每人600元的基础上,再增加600元,对14周岁以下的独生子女学费、医疗费由村级给予一定比例的报销,凡考入大中专院校的独生子女一次奖励3000元,毕业后帮助安排工作等,南关街道办事处自筹资金10

余万元,为有特殊困难计划生育家庭实施救助,营海镇由镇财政出资为新婚育龄夫妇免费健康查体等。

自实施利导机制以来,我市先后有971对育龄夫妇自愿放弃二孩生育指标,女性平均初育年龄较以前提高了0.8岁,育龄妇女综合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且总体呈下降趋势。

三、创新思路,抓好计划生育利导机制的落实

落实计划生育利导机制有两个关键环节,一是利导机制的内容和标准要符合实际,二是资金筹集和落实渠道要畅通,经过几年工作的实践,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计划生育利导机制的落实。

一是建立计划生育利导机制领导责任制。计划生育利导机制建设,涉及社会各部门,涉及到财力、人力、物力的投入,领导的作用至关重要,各级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必须有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到计划生育利导机制有利于缩小群众生育意愿同国家政策要求之间的差距,有利于促进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重要体现,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层层建立领导责任制,把落实计划生育利导机制作为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目标的重要内容。

二是强化宣传效果,切实发挥好利导机制的作用。通过调查发现,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利益导向措施和各地结合实际制定的具体奖励优惠措施在广大育龄群众中的知晓度并不高,因为群众的不了解导致利益导向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因此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宣传明白纸等形式,让群众了解实行计划生育在政治上、经济上能够得到的好处和利益,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大对违法生育者的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力度,让群众知道多生孩子在经济上应负有的法律责任,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对比,引导群众自觉转变生育观念,实行计划生育,达到利益导向的作用。

篇6

1、为何要开展“诚信计生”?

计划生育“诚信自治”就是政府在奖励扶助、免费服务、贴息贷款等方面给予计生家庭以优先优惠待遇,作出承诺。居民自愿组合,组成“诚信小组”,自觉按政策生育、选择节育措施作出承诺,通过“阳光计生”,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仅尊重了群众的主人公地位,也体现了政府的关爱,让群众得实惠,培养群众诚信道德,计生工作由被动到主动,群众从“要我计生”到“我要计生”,实现群众利益和国家政策的有机统一,真正体现计划生育工作以人为本、以群众为主体,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和群众是计划生育主人的理念。

2、什么是诚信计生?

诚信计生就是育龄妇女在相互信任的前提下,通过“双向选择”:即街道计生办和社区居委会代表政府向已婚育龄妇女承诺兑现法律法规规定的育龄群众应当享有的计划生育相关的权利;已婚育龄群众承诺自觉按政策生育,由5-10名左右的育龄妇女自愿组建“诚信计生小组”,推选产生诚信小组长,并分别在《计划生育居民自治诚信协议书》上签字。

3、已婚育龄群众承诺履约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一是自觉按政策生育,抵制超生、躲生行为;二是自觉遵守居民公约中所规定的各项义务,接受当地计生部门的管理服务;三是自觉办理《一孩服务手册》、《二孩生育证》,签订避孕节育协议;四是已婚育龄妇女自觉参加社区组织的免费妇检、生殖健康检查和服务;五是主动申报婴儿出生、落实有效的避孕节育措施;六是外出的妇女主动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按时参加妇检、学习和培训(来源:文秘站 )。

4、计生办和社区居委会所承诺的内容有哪些?

(1)国家奖扶政策: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在女方年满49周岁后,国家给予每人每月10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独生子女伤病残(叁级以上)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国家给予每人每月8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或子女康复为止。

(2)自治区奖助政策:

①夫妻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从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当年起到子女年满18周岁止,每年发给独生子女保健费人民币120元。(有单位的由单位发给,双方无单位的由政府落实)

②实行计划生育的职工退休时,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或者婚后终身无子女的职工,退休时,提高退休金计发比例的5%;符合生育二孩条件,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职工,退休时,提高退休金计发比例的10%(计生办负责审核,由劳动保障部门负责落实)。

③对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城镇困难居民民政部门纳入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并提高10%的生活保障金。

5、签订“诚信计生”的已婚育龄妇女,可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1)桂林市奖扶政策:1979年11月6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属政策内生育)意外死亡或因伤病残,不再生育、收养子女的夫妇,退出育龄期后,市政府给予一次性扶助金10000元(或1000-10000元);婚后终身未育且未收养子女的夫妇,市政府给予一次性扶助金元;计划生育节育手术发生严重并发症鉴定为一、二等的,市政府给予一次性救助金1000-5000元。

(2)区奖扶优惠政策:

①符合生育二孩条件,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给予一次性奖金600元(或300元);婚后终身未育或未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病)死亡的夫妻,自愿不再生育或不再收养子女的,给予一次性养老金4000元(或元)。

②实行计划生育施行结扎手术的,由区人民政府给予一次性营养补助金200元。(有工作单位的由单位发给)

③为持区《服务手册》和《二孩生育证》未孕夫妇免费提供叶酸片。

④每年至少组织妇女免费参加2次妇检及1次免费健康检查。

⑤定期组织妇女参加学习、培训,免费提供婚育知识、生殖健康、优生优育、早期教育、常见妇科病检查等服务。

⑥免费为妇女落实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放环、结扎)和补救措施(取环、人流引产等),免费发放避孕药具,定期提供孕情、孕期保健服务,做好术后、产后回访服务。

(3)办事处奖扶优惠政策:

①对依法生育两个子女,在产后六个月内自觉落实结扎措施的夫妇,办事处给予一次性奖励150元。

篇7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文件精神,结合开发区实际情况,现就建立健全利益导向机制,落实计划生育优惠政策的有关问题做如下规定:

对符合省《条例》生育一个子女后,采取节育措施不再生育的,经夫妻双方申请,所在村委会核实,由区计划生育部门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并由所在村委会落实自报名领证到子女14周岁止的奖励费,奖励费于每年12月底前兑现到位。对农村符合《条例》规定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的,而自愿终生只生育一个女孩的夫妻,经报名且夫妻同村委会签定终生只生一个子女合同后,除享受正常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外,年终由所在村委会一次性发给适当的物质奖励。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意见

各村、各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建立适应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大力推进“两个转变”,全面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充分调动群众参与计划生育的积极性,根据平谷区人口计生委关于建立利益导向机制的工作安排和我镇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设立专门的奖励扶助账户,确保各项奖励政策按时足额兑现

依据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结合市、区有关规定,镇政府每年拨出专项资金,用于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进行奖励和补助。

二、积极推进有利于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保障制度

1、对独生子女家长入养老保险予以补贴。镇政府按当年实际独生子女家长的参保人数,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对独生子女家长养老保险金的补贴。

镇政府对所有达到领取最低标准(即现行的最低领取标准是每月领取100元)缴费的独生子女家长参保人员进行补贴,具体补贴标准为:

男方25-34岁每人每年补贴50元,35-44岁每人每年补贴60元,45-54岁每人每年补贴70元,55-59岁每人每年补贴80元。

女方24-29岁每人每年补贴50元,30-39岁每人每年补贴60元,40-49岁每人每年补贴70元,50-54岁每人每年补贴80元。凡达不到最低缴费标准的,不享受政府补贴。本补贴办法只适宜2005年。

2、各村可以根据本村实际,向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发放养老保障金。可采用以下几种模式:第一,未发放养老金的,从独生子女父母开始发放;第二,已发放养老金的,独生子女父母在原发金额的基础上再增加额度;第三,已发放养老金的,独生子女父母可提前领取;第四,以上几种模式也可综合运用。

三、全方位构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

在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过程中,可参照以下优待或优先方式,尽可能为计划生育家庭办好事、实事:

1、在独生子女入学、入托方面予以现金补助。

2、在入合作医疗、就医方面可适当给予优惠。

3、在划分口粮田、自留地等方面,对独生子女家庭给予优先考虑。

4、采取减免承包费、减免义务工、建独生子女父母致富基地等方式对独生子女家庭予以照顾。

篇9

    一、坚持维护群众权益,依法管理服民心

    一是规件规定。由县政府法制局牵头,对以往的计划生育文件进行了清理,凡有悖于政策法规的全部废止。

    二是规范执法行为。广泛宣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县计生委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15个乡镇都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村村都有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栏,把群众想知道、要知道、应该知道的及时公开。制定并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公示、评议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项工作制度,让群众学法、懂法、自觉守法,使各级干部正确执法,依法行政。

    二、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村民自治顺民心

    我县按照“依法建制,民主管理,自我约束,奖惩分明,便于操作”的原则,大力推行村民自治。各行政村在党支部的领导下,通过合法的程序,选举产生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议事会和村民议事小组,制订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

    利用计生村务公开栏,定期公开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办事程序和本村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由村委会与已婚育龄夫妇家庭签订计划生育合同书,建立计生协会。目前,凡实行村民自治的村,都较好地解决了已婚育龄妇女“三漏”问题。村民自治的实施,有效调动了群众广泛参与、管理、监督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实现了计划生育工作重心下移。

    三、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暖民心

    我县按照“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秀、环境优美、群众满意”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把优质服务体现到尊重群众“知情权、选择权、安全权、隐私权、保密权、尊严权、舒适权”上,做到“五个加强”、“五个坚持”:

   “五个加强”: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普及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科学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

    二是加强技术服务网络建设。两年来,县政府投资100多万元对县站进行了整修扩建,更新、添置了先进的医疗设备,使县站稳定在省甲级县站行列。15个乡镇都建有标准较高的计生科技服务楼,科室健全,全部达到了B类以上甲级标准;206个行政村(居委会)的计生宣传技术室全部达到省、市规范化标准,成为全市乡所、村室建设示范点。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了各种并发症抢救预案、转诊、过错追究、术前宣教、术后随访等工作管理制度,完善了避孕节育全程服务、妇女病普查诊治服务、优生咨询服务、孕期保健等服务规范。

    四是加强健康检查。在康检中做到“真诚面对面,沟通心贴心”;在妇科病查治服务中,做到“全面检查,逐人建档,病情保密,优惠治疗”。全县康检对象参检率保持在98%以上,妇科病查治参与率达到90%以上。

    五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全县建立完善了已婚育龄妇女管理信息库,实现了县乡联网,各种台帐、报表全部微机打印,并坚持用微机信息指导工作。2005年8月,被表彰为全省计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甲级县。

   “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免费技术服务。近两年来,全县为育龄群众免费提供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金额达370多万元。

    二是坚持术后随访。凡手术对象,计生工作人员都要上门走访,送营养品进行慰问,向群众讲解术后注意事项,查看有无手术遗留问题,全县多年来很少发生手术并发症病例。

    三是坚持送药具上门。村村都有药具室和药具发放员,保证及时把避孕药具送到使用者手中,并坚持开展性病、艾滋病的防治咨询服务。

    四是坚持开展知情选择。县、乡技术服务机构都设立了术前宣教室、技术咨询室,在让群达到“四知情”(知国策情,知政策法规情,知避孕节育方法情,知自己身体状况情)的基础上,与受术对象签订知情同意书。目前,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率达到了90%以上,综合避孕率保持在90%左右。

    五是坚持开展生殖健康系列服务。县计生、卫生等部门密切配合,优势互补,扎实开展婚前期、孕前期、孕产期、哺乳期、更年期服务。通过系列服务,育龄群众接受基本的生殖保健服务率达90%以上。

    四、坚持利益引导,政策推动感民心

    我们按照“统一资金、统一渠道、统一形式、统一监管”的办法落实独生子女父母每月10元奖励费,资金由县财政拨付,设立专门帐户经全县邮政储蓄所采用存折形式发放。去年,县政府分上、下半年两次,为全县12561个独生子女领证户发放奖励费150多万元,今年第一季度奖励费也已发放到位。

    将县直45个单位制定的优先优惠政策汇编成《川汇县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服务手册》,全县独生子女户、双女户持《服务手册》可享受“减少计生户‘五荒’承包费、经商税费、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考取本县重点中学的降10分录取”等各项优先优惠政策。

    近两年,全县社会救助计划生育困难户子女上大学43人,救助金额达15万元;教育部门为计生户子女落实“两免一补”15129人,司法部门为12户计生户免费提供法律援助,卫生部门为56人次计生户减免疾病治疗费用,民政部门为计生户发放救助资金达20多万元。

    五、坚持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安民心

    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县直部门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管理优质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各部门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中的责任。

篇10

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

为圆满完成此项活动,7月5日,乡上成立了由宣传办、计生办、广电站等相关部门组成的7·11世界人口日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乡计生办主任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在乡计生办,制定了活动方案。召开了由乡全体机关干部职工及村委会干部参加的大型会议,进行了部署和分工。利用宣传栏、标语、宣传板等形式营造氛围;利用各级人口学校等宣传服务阵地,广泛宣传“一法三规一条例”、晚婚晚育、关爱女孩、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等知识。

二、活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