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及措施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7: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及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及措施

篇1

一、发展目标

到2022年,村集体经济经营主体管理体制更加健全,管理制度更趋完善,产业布局更趋完善,引领产业发展、经营管理、带农增收能力明显增强,村集体经济收入结构明显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产业带动、物业经济、光伏发电、入股分红的发展格局稳步形成。年度目标是:2020年,6个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39.35万元。

二、发展方式与实施计划

(一)发展农业主导产业。

1.投资县种羊公司1000万元,投入县扶贫开发公司与种羊繁育基地合作发展羊产业,扶持乡绿洲小城镇发展村集体经济,每年按照投入资金的8%,向村集体经济返回投资收益,获得投资收益80万元;

2.创办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经营投资1900万元,获得投资收益95万元,具体如下:维修改造县乡绿洲小区原有16栋养殖牛棚作为养羊场,改造原有16座日光温室作为养鸡场,购买种羊1000只,育肥羊6000只。5个新村共投入资金1700万修建羊场及附属设施,羊场及附属设施固定资产产权归5个新村所有,每个行政村占比20%。新村投入资金200万元修建鸡场及其附属设施,鸡场及其附属固定资产产权归新村所有。这两个项目建成运行后,预计年收入资金200万元,两个项目建成后按不低于5%收益。

(二)发展壮大物业经济。

1.出租绿洲小城镇商铺12间获得租金收入24万元;

2.出租果蔬保鲜、冷藏车获得租金收入12.1万元。

(三)运营光伏扶贫电站。

县城建公司运营光伏扶贫电站,按光伏扶贫电站资产确权比例分配发电收益,乡绿洲小城镇收益资金294.9万元。

(四)入股经营主体分红。

1.入股县扶贫公司32万元发展鸡产业,每年按10%分红收益27.65万元;

2.入股生态牧业有限公司55万元发展羊产业,每年按10%分红收益5.5万元;

3.入股农牧有限公司2万元发展牛产业,每年按10%分红收益0.2万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能力建设。村“两委”班子要进一步增强干事创业、发展经济、经营管理意识,积极领办创办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探索依靠自身力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路子,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和监督,严格实行集体研究、集体决策、集体管理制度,落实重大经营事项报告制度,村“两委”班子要亲力亲为抓好经营管理,切实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二)盘活用好资金。用活用好村集体闲散资金,让闲钱散钱聚起来活起来,实现滚动发展。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一半以上要用于经营性投入,持续扩大再生产,不断拓宽收入来源。鼓励村集体通过跨村、跨乡镇联合方式,聚拢盘活村集体闲散资金,形成规模效应,用于发展增收产业和物业经济。

篇2

我受乡党委、乡政府的委托,向大会作××××绿化隔离带建设五年成就工作报告。

五年来,乡党委、乡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借助绿化隔离带建设,加快了农村城市化进程,实现了全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五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上下一心、群策群力、不畏困难、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共同目标。五年的绿化隔离带建设,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推动了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下面,我从六个方面报告工作:

一、积极争取绿化隔离带政策,为实现我乡农村城市化创造条件

抓住机遇,挤进绿化隔离带规划。1993年,市委、市政府为构建北京的绿色生态系统,在制定《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在北京周边构筑三道绿色屏障,称为绿化隔离带建设。到2000年,市委、市政府针对第一道绿化隔离带地区建设进展缓慢、私搭乱建问题突出的状况,决定将原计划用10年完成的绿化隔离带地区建设,改为用3到4年时间基本完成,并出台了《关于加快本市绿化隔离地区建设的暂行办法》。这个政策适用范围涉及北京周边的6个区县、26个乡镇和4个农场,起初我乡并未被列入其中。

面对这一情况,乡党委、乡政府经过深入分析论证,认为开展绿化隔离带建设对××××的发展将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因为通过绿化隔离带建设,不仅可以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实现产业的转轨转型、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而且还会给我乡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提升乡域的品质。为此,乡党委、乡政府积极联系、协调有关部门,通过大量工作,最终使××*乡进入到绿化隔离带建设的规划之中,全乡9个村享受到了绿化隔离带政策,从而迎来了××*乡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

克服困难,组建开发公司。获取政策只是我乡绿化隔离带建设“万里”迈出的第一步,如何发展、怎样发展,成为摆在乡党委、乡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在当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组建成立了“北京××××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具体负责全乡的开发建设工作。在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下,开发公司不负众望,在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缺经验的情况下,以超前的思路和意识,充分利用一切机会,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全乡可持续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吃透政策,创造可观收益。按照“打造安全稳定、文明和谐××*,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以高度的前瞻性和超前运作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以产业整合、产业转轨和体制改革为基本点,靠政策引领全局,推动开发建设。根据我乡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全乡控规,精心规划设计,做了多种方案,组织了几轮招投标,请专家反复论证。经过各职能部门反复讨论、审核,多次疏通,将市规划院已经规划好的新村住宅控高由18米审批调整为45米,同时改变了××广场、康达商区的用地性质,并将其控高由24米审批调整为45米,增加了土地利用价值和含金量,提高了住宅、产业用地的容积率,为项目销售、产业用地合作创造了条件。

××*乡人口结构复杂,居住人群多样,导致人户分离现象严重。为此,多次向市、区各相关委办局提出申请,争取解决我乡人户分离问题。经过一年多不懈的努力,四上市长办公会,为我乡争取到了人户分离建设指标15.42万平方米,并在市发改委审批立项处于停顿的状态下,取得了新村三期立项,将5.2万平方米的商品房指标直接转入新村一期“××××”,在“8.31”大限前完成了出让手续,省去了中间一系列手续的报批时间,使“××××”销售时间提前了约一年。在开发建设中,吃透用足了各项政策,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显而易见。

策划方案,合理空间布局。为了本地区的发展,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实现全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维护集体利益、确保百姓社会利益,在统筹考虑、对市场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先后策划、研究、编制了××*乡全案策划方案、“2463”发展计划和五大产业发展框架、d区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等。同时,正在着手制定“集体资产管理办法”和“企业腾退政策、绿化隔离带集体土地腾退补偿办法”。制定这些规划方案和办法,兼顾了地区发展、开发建设、企业发展、产业转型、安置就业、人才培训等各个方面,将××*地区经济发展的短期、中期、远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为地区发展提供了科学导向,为村镇企业转型转轨创造了良好条件,为地区百姓就业、社会保障营造了空间。

二、经过五年绿化隔离带建设,使全乡经济持续快速良好发展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明显优化。2005年,全乡经济总收入达79916.6万元,比2000年增长42759.6万元,年均增长23%;实现利润9980.8万元,年均增长30.9%;完成税金1993.4万元,年均增长38.3%;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8201.4万元,占全乡经济总收入的47.8%。一产比重下降为0.3%,三产比重上升到66%,第三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非公经济发展迅速,全乡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集体企业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现转轨。“十五”初期,全乡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企业有经济效益,集体企业大部分以租赁为主,经济效益低下。通过绿化隔离带建设,将“死”资产转变为“活”资产,变为现金。各村通过集体企业地上物拆迁,全乡拆迁单位可获得拆迁补偿款8259.6万元,截止到2006年2月,已按合同约定如期到位补偿款7708万元。合理利用拆迁补偿款的村集体,几年来已获得丰厚收益。一批企业从无到有成长起来,其中北京××××房地产开发公司由最初借款50万元成立,到今天通过市场运作方式,项目累计获得资金约5.95亿元,争取各项财政补贴近3000万元,上交税金1011万元,交纳土地出让金6387万元。企业自身也得到迅猛发展,目前企业储备金已达到1457万元,固定资产近700万元,培养了一大批本乡人才,成为全乡的龙头企业。××××物业公司得到长足发展,由最初只能承接农民新村项目到进驻“××××”,逐步实现与市场接轨,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国际文化交流公司,目前已经开始项目合作和各类策划,积极开展文化领域的多种经营活动。××××建筑公司由原来的小型基建队改编,发展成为可以独立完成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专业建筑公司。乡集体企业依托开发建设,也产生巨大的联动效应。

引进重点项目,增加集体收益。随着绿化隔离带建设的不断深入,吸引了浙江中耀药业集团、北京嘉铭房地产开发公司、北京鼎兴开翼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乐成国际集团等一批符合地区功能定位、有影响力的企业,到我乡投资建设。“2463”计划顺利推进,中华本草园的3-5%项目已于去年开工建设;四个住宅小区已部分建成入住;古典家具民俗一条街、振中汽车服务一条街已初具规模,文化传媒水系一条街建设开始提速;三块产业用地中康达商区已开工;××广场前期手续齐全,具备开发建设条件,今年按照功能定位,重点招商引资,发展文化产业;东盛广场各项前期手续正在办理。已经开工建设的b6区天籁村、乐成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即将推进的康健艺术中心等重点项目,将为我乡的集体经济带来良好的收益,同时对安置农民就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经过五年绿化隔离带建设,使全乡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绿化美化成果显著。五年来,乡政府相继投资1260万元,在全乡范围内植树15万株,先后完成了“中华本草园”和“康健艺术主题公园”的绿化建设。投资420万元,改善了绿化基础设施。截止到2005年,全乡绿化面积达到1800余亩,完成绿化任务的78.2%,绿化覆盖率由2000年的19%,增长为47.3%,人均占有绿地达5.1平方米。绿化建设的突出成果,使××*乡荣获了“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建设先进乡镇”、“首都绿化美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时任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来我乡视察时,对全乡绿化隔离带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十五”初期,我乡市政条件简陋,村与村之间多为乡间小路,不仅给百姓的出行带来了不便,而且也严重地制约了地区的发展。五年来,通过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相关政策,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将市政天然气双向管路跨过通惠河接入南区,不仅解决了南区的热源和气源问题,提升了南区商品房品质,也为周边的铁路社区和双惠社区带来了福音,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用气问题;建设了南区永久用电工程;部分实现了南区亮丽工程;先后修建了八条路和两座桥,特别是南区的茶家东路及茶家东路桥,北区的褡白路及定福庄西路部分路段的修建,给乡域内百姓的出行带来了便利,为地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乡容村貌换新颜。五年前,××*乡农村地区几乎全部是平房,私搭乱建严重,就连乡政府都没有一个像样的办公场所。为了提升××*的形象,当时的乡人大代表们多次呼吁,强烈要求改变乡容村貌、提升百姓生活质量。五年来,在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下,在涉及拆迁、腾退的企业和村集体以及村民的支持下,全乡共拆除违章建筑3.5万平方米;在没有一分钱的工程拨款情况下,自筹资金建设了美观实用的乡政府办公大楼;2001年,制定了《××*乡绿化隔离地区集体土地腾退安置试行办法》,先后完成了七次农民拆迁,拆迁面积6.17万平方米,五年建设项目开工面积达62.54万平方米,自建农民新村竣工15.1万平方米,商品房竣工4.25万平方米;与11个单位合作开发,开工面积37.1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8万平方米。落实农民安置上楼房屋1238套,安置面积达到10.57万平方米,支付个人拆迁补偿款4330万元。现在的××*,66栋楼房错落有致,昔日的农田荒地和灰蒙蒙的平房区逐渐变成了现代化住宅小区、绿地和森林式的公园。

四、经过五年绿化隔离带建设,全乡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2005年,全乡农民人均劳动所得达到16831.2元,与2000年的8272元相比增加了103.5%,年均增长达到20.7%。

增加劳动岗位,安置农民就业。通过绿化隔离带建设,为乡域内农民创造了工作岗位,合理安置了不同层次人员的就业。物业公司安置了本乡农民近百人;国际文化交流公司也为本地区学业有成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建筑公司、西柳小构件厂、天建林公司、东柳村塑钢窗厂、定西村建筑队等一批企业,依托开发建设,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安置了大量本乡劳动力。南北两园的绿化建设,解决了189个农村劳动力就业。同时,积极运作,历尽艰辛,申请保留绿带内六家村办企业,及绿带外的三家企业,通过整改和创新,在将来,不但能解决我乡大量的劳动力就业,还能为本地区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民利益。2004年,乡党委、乡政府按照“全乡统筹确权确利积极流转保障收益”的总体思路,经过深入研究,制定了《××*乡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分配方案》等一整套文件。历时两个多月,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圆满完成了全乡11个村1840亩土地、1778户3107名农民的土地确权工作。确权对象签证率达到100%。通过确权,使农民每人每年可以从土地中获得从504元到1124元的收益。此次土地确权,以集体承租的方式让利于村、让利于民,兼顾了方方面面的利益,使××*乡经济建设顺利开展,村集体和确权人满意。同时,在拆迁农民回迁入住新村时,乡党委、乡政府又出台了“农民转居前免交物业管理费”、“入住新村的农民转居前每年冬季补贴采暖费”和“向每户赠水、电、气”等政策,五年来仅此三项政策乡集体共计出资260万元,使全乡农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绿化隔离带建设的成果。

五、经过五年绿化隔离带建设,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开发项目前期手续完备。据统计,“十五”初期,全乡的集体建筑只有极个别的项目符合规划,手续齐全,通过绿化隔离带建设,我乡共取得各类规划许可证和合法证件73份,现在的××*乡开发公司所有开发项目手续完备,符合国家各项规定。

农民变为了股东和经营者。在绿化隔离带建设过程中,面向全乡农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募股,先后成立了××××系列公司,这些公司都是按照市场规律运营的、产权明晰的现代股份制公司。每成立一个公司,都是为推动本地区发展提供服务,为培养本地区人才创造条件,以提升本地区经济水平为目标。使每个农民都有机会成为股东,都能够享受绿化隔离带建设成果。通过参股,一些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了公司的股东,有的还成为了经营者和管理者,为产权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

形成科学合理的审计程序。通过绿化隔离带建设,在开发管理程序和资金监控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体系。所有项目方案都要事先进行筹划和研究,对市场深入调查,拿出可行性方案,上报乡党委、乡政府论证审批后方可实施。每个建设项目,都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事先以公平公正的招投标方式,操作过程中按国家法律法规和乡党委、乡政府批示、公司的章程办事,事后由第三方严格审计,通过审计后才能结算收尾,归档备案备查。科学合理的审计流程,为今后集体资产运营和资金管理创立了良好的模式,提供了参照的标准。

留下了一批优质资源。通过绿化隔离带建设,形成了一批优良资产,为今后地区经济发展和集体经济壮大、社区管理服务、地区物业管理创造了硬件设施。

留下了集体资产:7100平方米的××*乡政府办公楼、1462平方米的开发公司办公楼,是集体的核心资产之一;

“××××”1、2号楼2.72万平方米公寓,每年可上交可观的租赁收入;

“××××”3、10号楼2.55万平方米公寓,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将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南北两园可留下2.45万平方米的配套,每年将产生可观的经济收益;

1442平方米的开发公司售楼处,不仅成为展示××*乡的一个亮点,也可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展示窗口。

新村建设配套、商业用房、物业用房2.09万平方米,社区配套用房充足,为今后地区的物业管理和社区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截至到2005年底,剩余可销售商品房1.3万平方米,农民新村剩余用房1.9万平方米,同时预留2000多万的农民转居社会保障金,经济效益可观。

上述这些优势资源为地区发展开辟了空间,为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乡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解决我乡今后农民社会保障、就业安置等问题创造了良好基础。

科学引领,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2005年,乡党委、乡政府站在整个地区统筹发展的高度,以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深化和提升了“2463”计划,提出了“北区发展宜居商务区,南区发展现代文化区”的规划设想,和在××*地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思路。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多次与上级有关领导和专家沟通、座谈,依托区位优势、教育资源,策划编制了《××*乡南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方案》,确定了全乡产业发展方向和实施策略,提出了更高、更远的发展目标,将促使××*地区产业彻底转型。把原来的一产、二产直接提升为文化产业,避免了产业发展中走弯路。通过召开专家研讨会、企业联谊会,广泛宣传,大力推广,不但提高了××*地区的知名度,也极大地提升了地区的经济品位,将使全乡经济发展跃上一个新层面。

六、展望“十一五”,建设时尚、文化、创意××*

过去五年,乡党委、乡政府紧抓绿化隔离带建设机遇,大力推进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积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全面进步,为××*乡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十一五”,乡党委、乡政府抓住了××*历史上又一次发展机遇,迎接挑战。充分结合乡情、区情和国情,迎合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不断深化、细化和提升我乡文化产业发展思路,确定了“重点发展动漫文化、中医药文化、文化传播与交流、时尚消费四大类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目标。未来的五年,我们要上下一条心,扭成一股绳,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一手抓“2463”的硬件建设,一手抓文化产业的经营运作。全面落实“2463”计划,南北两园完成建设,逐步产生效益;四区开发以d区为重点,打造北区商务宜居区;六条街围绕开发进程和地区产业发展要求,有重点地分步建设;三块产业用地按照地区发展的功能定位逐步建设。文化产业按照“政府支持、企业运作、创造环境、突出重点、产业聚集”的发展原则,以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核心,通过企业开展资源合作、项目合作、搭建公共平台、资本运作、组建行业协会等方式,统筹城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地区形象,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和谐发展。我们要在两年内建设产业园区环境,吸引企业入驻,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化产业业态,同时打造一条产业链,带动旅游、观光、经营业、房地产业等行业联动运营,到2010年左右将园区打造成为一个集培训、研发、策划、展示和交流交易五大功能为一体,最具文化创新、最有吸引力、最具企业发展空间的高端产业聚集地。使××*逐步成为传统与时尚并存,传播与传媒并举的文化创意产业标志性地区。

篇3

今年以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统揽,加快推进试验区建设,努力克服地震灾害对我区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地区生产总值65.5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47.9%,同比增长18.8%,高于预期目标6.8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基金预算收入(地方财政收入)6.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1.6%,同比增长89.5%,高于预期目标73.5个百分点。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1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6.2%,同比增长32.5%,高于预期目标14.5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4.4%,同比增长17.6%,高于预期目标4.6个百分点。

──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142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1.4%,城镇登记失业率2.1%,控制在4%的预期目标内。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28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6.5%,同比增长17.9%,高于预期目标9.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3010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4%,同比增长16.9%,高于预期目标7.9个百分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0.89‰,控制在3‰的预期目标内。

20*年上半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经济继续保持高位平稳运行,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经济高位平稳增长。1-6月,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8.8%,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7.6个百分点,增速自去年以来一直保持在17%以上,波动较小(见图一),经济发展稳定性增强。

经济效益继续提高。财政收入持续增长,财政总收入完成10.01亿元,同比增长56.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基金预算收入增长89.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8.5个百分点(见图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基金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10.4%,比去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9.45

亿元,同比增长9.74%,盈亏相抵后利润5.42亿元,同比增长17.96%,比去年同期提高16.8个百分点。

(二)试验区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得到加强

“三个集中”推进步伐加快。一是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继续得到完善。道路建设及绿化、水、电、气管线等配套工程进展顺利,完成投资2.21亿元。二是农民向城镇和集中居住区有序转移加快。上半年,全区新开工建设拆迁安置房、农村新型社区6个,姚渡镇黄坭新型社区即将完工;启动了福洪乡幸福村等5个村新型社区建设前期工作。三是土地规模经营进一步扩大。上半年,全区新增耕地流转面积2.04万亩,农用地流转面积累计达到11.64万亩。

城乡承载能力继续增强。一是道路交通建设有序推进。*江大道、香岛大道已完工,大石路改建工程拆迁全面完成,完成了13公里的新农村道路建设和华金大道二、三段12个港湾式公交站台建设。二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完成了同华大道、华金大道二、三段改造等工程;主城区中小街道改造工程进展顺利;*江大道配套工程、华金大道四段改造、北部新区道路路网建设工程正加紧推进。三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110KV景峰变电站初设审查和拆迁已完成,预计今年底建成投运;220KV大同变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省电力公司批复,预计9月份开工建设。四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整治渠道10.67公里,治理水土流失2.5平方公里;实施农村用水保障二期工程,完成了城厢、清泉、人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移民饮水工程,解决了1.46万人口的饮水困难;新建农村沼气池510口,建成11个农村微型污水处理设施;深入实施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工作,建立6座垃圾压缩中转站,日集中处理农村生活垃圾120吨左右,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各项改革继续深化,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经营城市取得新进展。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手段,引进了一批实力企业参与我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城区旧城改造全面推进,怡湖副广场片区、大弯三角地带和蔡家庙片区已拆迁完毕;大邦海洋市民广场已交付使用;现代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一期工程基本完工。

城市管理水平继续提高。一是按照建设“大城管”格局的要求,启动实施主城区“网格化”管理,扎实推进“清洁城乡大行动”和开展扬尘污染整治工作,城市形象得到有效提升;二是“天网”一期工程正式启用,公共安全监测预警预报数字化管理系统逐步完善;三是城市管理联动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容秩序整治力度加大,全区市容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清泉镇太平村15组和祥福镇东方村7组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有序推进。

(四)主导产业不断壮大,产业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

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一是重点产业支撑作用明显。上半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完成42.92亿元,同比增长24%(见图三),

比预期目标高6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1.26亿元,同比增长26%,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二是重大工业产业化项目进展顺利。巨石四期、三洲核级材料及大口径特种钢管生产线技改项目,望晖热轧无缝钢管热处理、车丝石油管生产线基本竣工;王牌公司年产10万辆载货汽车扩建项目、天马精密大型和精密冷辗长寿命轴承生产线、台玻节能LOW-E镀膜玻璃及配套等项目实施顺利,攀成钢公司A-R轧机重建项目、川化4万吨/年亚氨基二乙腈生产线等项目开工建设。三是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取得成效。攀成钢、王牌、三洲、巨石列入*市首批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企业名单,攀成钢、川化、天马、华明、巨石、台玻入选20*年*工业企业五十强。四是重大项目引进成效明显。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围绕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引进了中国建筑材料集团轻质住宅产业基地(总投资20亿元)、浙江天马公司精密风力发电机轴承生产(总投资5.5亿元)、香港米高公司风力发电设备制造(总投资5650万美元)等项目。

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上半年,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76亿元,同比增长11.6%,比预期目标高1.6个百分点。一是西部物流枢纽进入实施阶段,*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正式开工建设,*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征地拆迁工作全面启动,**江物流园区、*市粮油储备(物流)中心前期准备工作已启动;二是商贸、文化旅游持续发展。启动了《*江区旅游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和天府怡都生态观光走廊、人和山野休闲旅游项目建设,成功举办20*•*•*江首届杏花节。全面实施《*江区主城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区内农副产品入超市工作,组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共建成“放心店”85家,全区消费市场活跃程度上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7亿元,同比增长17.6%,增幅提高3.2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上半年,全区农业增加值实现4.01亿元,同比增长5.6%,高于预期目标0.6个百分点。一是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区小春粮食作物总产量39655吨,比上年增长1.3%;生猪出栏16.4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1.64%;肉类总产量1.4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73%。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推进。加快实施《*江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一乡(镇)一园区、一区域一主业”发展和农业标准化园区建设,建成伏季水果基地7.5万亩、珍稀食用菌园区及双孢蘑菇标准化基地0.2万亩、韭黄标准化种植基地0.5万亩、优质大头菜生产基地1.2万亩,全区常年存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达到36户;积极推动现代农业项目建设,启动以清泉镇为核心的现代农业港建设。三是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稳步发展。全区现有龙头企业35家,规模以上农业企业24家,新增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9个,新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7个。

(五)节能减排成效初显,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节能减排取得实质性进展。建立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和考核体系,认真落实《*江区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江区“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和《关于做好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全区节能减排工作深入推进。区工业集中发展区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川化股份公司与攀成钢公司签订了循环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规模企业间的工业循环经济得到推进。企业污染治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攀成钢浊环水深度处理利用工程、川化膜技术回收治理等项目和省政府下达的玉龙公司、华明公司两个限期治理项目全部完成。预计,上半年全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完成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削减1423吨、COD削减2770吨、氨氮削减264吨(上报数)。

生态环境建设成绩显著。发展速生工业原料林174.37万株,新增造林面积2.1万亩,工业区森林公园被授予市级森林公园,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1.3%;大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工作,完成了华金大道二、三段、同华大道、石家碾路绿化节点建设,实施了*江大道、香岛大道绿化配套景观工程,上半年新增城市绿地19.19公顷,主城区绿化覆盖率显著提高,达到43.6%。全面巩固和深化省环境保护模范区创建成果,编制了《*江区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区持续改进计划》,继续实施“环保五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大气和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环境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167天,出境断面水质实现3个月达标。

(六)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上半年,财政投入“民生工程”资金2.17亿元,为民办实事的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首次将老工伤人员工伤保险纳入基金统筹管理,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综合基金当期征集率达到99.6%,参保人数较去年末新增1.6万人。全区城乡居民低保金累计发放441.94万元,医疗救助金累计发放50.07万元,累计救助5867人次。继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少儿住院互助金参加率分别达99.89%和96.39%。积极落实惠民行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覆盖了中心城区和大部分乡镇,基本实现全区医疗保险“一卡通”服务。成立了统筹城乡敬老养老管理服务中心,全区敬老院、民福院管理进一步加强。大力实施扶贫解困送温暖行动,发放救助资金和物资87.2万元。继续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启动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规划建设。

比较充分就业目标初步实现。全区11个乡镇(街道)保持了比较充分就业,已建的7个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和1个农村新型社区就业率分别达到96.84%和93.69%。上半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142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新增转移就业1807人。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推进。全区春季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受益学生37313人,补助资金829万元。实施中职国家助学金补助政策,发放助学金180万元,受助学生12023人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前进职高迁建启动,*技师学院*江分院主体完工,川化中学及外国语小学迁建工程积极推进。公共卫生体系继续完善。区医疗中心建设选址、设计单位和环评机构已确定;全面启动乡镇公立卫生院规范化建设,成立医管中心,实行管办分开、医药分开、收支分开;村卫生站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区102个村卫生站实行“三化两服务”,基本实现村卫生站“五统一”。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积极开展“科技之春”科普月活动,大力实施“金桥工程”,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文化体育事业积极推进,区文化馆扩建工程、区图书馆过渡馆装修和大弯、红阳、城厢、龙王4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加快推进;开展了庆五一迎奥运“碧云天之夜”文艺晚会、20**•*江慰问灾区群众文艺晚会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继续抓好群众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完成15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选址工作。

从总体上看,今年上半年全区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良好,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不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难度较大;因宏观调控、物价上涨和地震灾害影响,部分企业的成本上升或销售市场发生变化,经济效益出现较大下滑,影响了全区税收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区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仅为32.69%,比去年同期下降19.5个百分点;能源消耗增长依然较快,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实现困难度较大;土地、能源、资金等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房地产销售形势严峻,物价上涨压力依然较大;外部发展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加快发展和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二、20*年下半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工作思路

下半年,从外部环境来看,国际经济不利因素和严重自然灾害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国家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下阶段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有利于我区经济继续保持去年以来快速发展的势头;从内部环境来看,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展开,建材需求强劲,且市政府出台了相关鼓励支持政策,将有力地促进我区冶金建材主导产业的加速发展,加之一批重大项目的竣工投产和开工建设及工商银行13亿元灾后重建贷款的逐步落实,将对全区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预计全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将增长1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0%左右。

为圆满完成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任务,下半年需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依托项目载体,推动产业发展新跨越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认真贯彻落实《*市*江区推进新型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入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坚持抓好重大产业化项目的推进和建设。继续按照“四个尽快”的要求,加快建设攀成钢公司A-R轧机重建项目、川化4万吨/年亚氨基二乙腈生产线、*锡蓉薄板有限公司彩钢板生产线等项目,尽快开工巨石五期、米高风电成套设备等项目,形成产业聚集效益,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积极探索区域合作,加快推进与浙江省永康市合作建立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工作。

大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市*江区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实施农业“1124”工程,加快现代农业港、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等农业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抓好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继续发挥龙头企业、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推动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二是加快毗河以南地区经济发展。按照“五位一体”的发展要求,加快推动天府怡都生态观光休闲旅游走廊建设,结合龙泉山脉生态旅游整体推进,尽快启动人和山野休闲旅游、福洪*生态谷开发建设等项目,积极打造*东北部休闲后花园。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围绕西部物流枢纽建设,加紧推进“两站两园区”和*市粮油储备(物流)中心建设;按照“商贸活区”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江产业工人多的优势,引进知名商贸企业,带动商气,继续抓好主城区大型商业业态建设,加快怡湖商业城、*江区大商品市场集中发展区建设项目规划编制等前期准备工作。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综合承载能力

一是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项目用地保障和配套设施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工业拓展区控制性详规,尽快启动建设。二是尽快完成汽车新城开发建设规划,积极做好汽车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工作。三是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推进博能片区、大同南北片区等旧城改造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川陕复线和川陕干道等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加快*江大道配套工程、主城区中小街道改造、北部新区道路路网工程、华金大道四段改造和大石路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尽快启动清泉大道、城(厢)清(江)路等道路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和水利基础设施,增强农村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四是要抓好要素保障工作。切实抓好220KV大同变电站和110KV景峰变电站建设,积极协调推进巨石、三洲特种钢管、天马轴承三个企业自建110KV变电站的建设。

(三)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快生态区建设

一是狠抓节能减排。全面实施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加强节能管理和减排治理,抓好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江工业集中发展区循环经济推进工作,加快“烧结烟气脱硫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启动“集中供热节能减排技改工程”,大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和废物综合利用,促进攀成钢高炉余热回收等工业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加快建设城厢镇、清泉镇和祥福镇污水处理厂。继续实施农村沼气池建设,积极推广和扶持再生能源及新型能源的利用,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循环经济。

二是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实施创建四川省环保模范区持续改进计划、清洁城乡大行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和大气、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三是进一步加快生态城市建设。强力推进实施森林城市工程建设,完成*江大道绿化配套工程,尽快启动城市带状森林公园工程,打造环绕城区的生态大道。

(四)抓好体制创新,深化改革开放

一是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促进林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产权、林权依法流转,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二是加大筹措资金力度,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建设,加强与驻区金融机构合作,进一步促进形成“银、政、企”交流机制,落实灾后重建工行授信贷款和其他金融机构在谈贷款,充分利用9家区属国有投资公司的融资平台作用,积极引进社会资金,拓宽项目建设资金供给渠道。

(五)以改善民生工作为重点,推进和谐*江建设

加大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创新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体制机制,努力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一是加快技师学院*江分院、川化中学和外国语小学建设步伐,尽快启动前进职高迁建(区职教中心建设)项目,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二是分步推进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市、区、乡、村四级网络体系;加快医疗中心建设,提高区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三是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继续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规范化建设和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工作,推进区文化馆和图书馆建设。

篇4

1、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抓手,打造主导产业发展资金整合平台。核桃、双孢菇是我县两大农业主导产业。围绕这两大主导产业,我们加大资金整合的投入力度,努力推动特色产业由规模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一年来,在支持核桃产业发展上,以建设高标准核桃示范园区为重点,整合资金240万元,其中上级资金170万元,县财政支持70万元,新栽100万株、高接换优70万株、综合管护750万株,新建万亩核桃示范垣3个、核桃示范村15个,一举实现“农民人均百株核桃树”目标,核桃人均株数、面积、产量、收入稳居全省第一,核桃产业基地得到迅速发展。同时我们还积极吸引外资300万元、政府贴息30万元,扩建了古岳食品有限公司核桃油生产线,走上了核桃深加工增值的产业发展轨道。在双孢菇产业发展上整合资金257万元,其中县财政支持207万元、农户小额贷款50万元,新建高标准菇房100座、50棚以上基地2个、20棚以上基地5个,菇农人均增收800元,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双孢菇生产基地;同时,招商引资1100万元,建起了宏盛达公司双孢菇冻干生产线,所有产品直接出口到德国、日本等地。我县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生产县,小杂粮、金米、中药材、中早熟马铃薯、梅花鹿养殖五大特色农产品优势明显,在涉农资金整合项目中,我们建立了四个万亩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一个梅花鹿养殖基地,依托五大特色农产品整合资金225万元。

2、以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为载体,打造项目资金整合平台。在资金整合投向上,我们把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以“村村通”水泥(油)路、饮水安全、生态环境建设、通讯及广播电视覆盖、学校和基层卫生所建设为重点,通过项目分解,统筹安排,合理布局,重点推进。一年来,我县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7639万元,其中整合上级资金1535万元、县级资金4244万元、农民自筹960万元、带动社会筹资900万元。投资1700万元,完成了100公里的“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投资2581万元,完成了“三水合一”工程,修建人畜饮水工程12处,解决了4万人口的“吃水难”和“吃不上干净水”的问题,土地治理897亩;投资1826万元,实施六大绿化造林工程,绿化5145亩,建成沼气池1020个,改圈、改厕1000户;移民搬迁250户1500口人,整合上级资金530万元、农户自筹800万元;整村推进3个村,整合资金120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500人,整合资金82万元。

3、以新农村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为平台,推进涉农资金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最好的载体和“聚焦点”是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和推进村。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无疑是高效吸纳整合“三农”资金的最佳平台。“分盘炒菜,一桌吃席”就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在整合过程中,我们确定了18个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按照“四化四改”、“六通”、“六个一”的要求,进行项目分解,部门实施,政府统筹。比如街巷硬化由交通部门负责实施,路灯亮化由电业部门实施,村镇绿化由林业部门负责实施,学校、卫生所分别由相关职能部门分别实施。政府作为主导,从财政划拨一定资金实行以奖代补。一年来,我县整合资金1732万元,其中上级资金652万元、县财政150万元、自筹850万元、社会资金80万元。街巷硬化100公里,村庄绿化5.5万平方米,安装路灯363盏,新建学校4所、甲级卫生所3个,新建农民休闲广场1处、农民文化活动室17个,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的面貌大为改观。在整合使用支农资金的过程中,我们坚持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和各自渠道,鼓励各部门积极争取资金,多多益善。部门资金不得随意投放。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部门各负其责,事权明确,权责匹配。通过资金的集中投放,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了,农民的主体作用也体现了,同时也带动了社会投资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财政支农资金“四两拔千斤”的作用。

整合成效:

我县2007年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项目主要涉及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新农村建设3大类别13项,项目总投资10093万元,其中上级财政2467万元、县财政4671万元、自筹1975万元、社会资金980万元。通过开展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我们取得的成效主要有以下三点:

1、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整合农业产业发展资金集中投入特色主导产业,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提高了农业装备水平,加快了农业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步伐,改变了农业增长方式。通过抓主导产业培植,壮大龙头企业,走上了“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的路子;小杂粮、金米、中早熟马铃薯、中药材、梅花鹿养殖五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初步形成了区域发展、特色显著、优势显现的“一乡一品、多村一业”发展格局。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的发展,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较2005年可增加30%。以核桃产业为主的并侯村,通过资金整合,加大了投入,推广了新技术,提高了管理水平,今年全村核桃总收入达到140万元,人均950元,成为我县依托主导产业走上共同致富道路的典型。

2、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支农资金的整合,使大量资金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实现了公共财政普照农村大地,从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走上了城乡一体化的路子。通过近两年的努力,我县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观,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偏僻落后的面貌正在改变,部分条件较好的村在各级财政的支持下走上了城镇化建设的道路。北平镇北平村共整合基础设施建设、危房改造、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各类资金460万元,将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完成街道拆迁、沿街建设、街道硬化美化亮化、休闲广场及学校、卫生所、通讯、电视等各类基础设施工程,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典型。

3、促进了社会事业建设,加快了构建和谐农村步伐。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也是我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重点。我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原则,从农民最关心、最期盼的事情做起,将整合资金重点用于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上,从机制上体现人文关怀,让农民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激发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农村的和谐发展。古阳镇安吉村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创建了全县首家社区医院,完善了各项社会保障机制,较好地解决了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他们积极发展农村体育运动,连续两届承办了全县农运会,农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村呈现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的推进,对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一个强有力的推动作用。通过发展主导产业,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事业,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扶持试点村和推进村,为新农村建设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赶超的目标,积累了经验,探索了道路。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1、领导重视,强化组织保障。我县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县长挂帅的支农资金整合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抓落实。相关项目承建单位法人亲自抓,并责成专人负责,形成层层抓落实的组织网络。二是广泛宣传。通过开办电视专栏、政府网站向外推介、项目承建单位法人公开承诺等形式,广泛动员,积极宣传,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三是强化督查。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建立支农资金整合项目台帐,并成立督查组,实行一月一督查一通报,全力推动支农资金整合步伐。

2、科学规划,明确整合重点。规划是前提。我们在规划的编制上,紧扣“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线,侧重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三大资金投向,科学确定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村建设内容。在项目村的确定上坚持先易后难、择优先行、分步实施、全面发展的原则。按照小康与贫困兼顾、交通沿线与闭塞地区兼顾、城郊与边远区兼顾、发展潜力与相对稳定兼顾、工矿区与纯农业区兼顾的“五个兼顾”要求,确定项目村。力求做到规划科学,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统筹兼顾。

3、项目统筹,实现项目与规划的衔接。规划确定后,项目的选择至关重要。年初,我县由县支农资金整合领导组办公室按照全县农业和农村发展规划,组织成员单位提出当年项目整合计划(草案),经县支农资金整合领导组研究后下达各有关部门执行。各相关部门按照确定的项目整合计划,把整合项目优先编入年度项目计划,并经县支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与项目主管部门联合上报,上级审批后下达执行。同时,根据新农村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统筹安排项目建设,系统集成建设内容,集中财力办大事,以求得投资效益最大化。对水利、扶贫、发展计划、交通、农业、畜牧等部门管理的农村安全饮水、乡村道路、农田水利、优势产业、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在年度计划申报时,先送县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协调衔接,依据项目申报指南,对照农村建设规划,对项目提出安排意见,项目主管部门据此修改完善项目计划。

4、严格要求,强化项目管理。一是强化项目管理。涉农主管部门按照支农资金整合领导组制定的工作规划,建立各自的项目储备库,并由县财政部门负责根据主管部门报送的储备项目建立起项目总库,统一管理;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各自对应项目的组织实施,要求符合招投标管理规定的项目实行招标,金额较大的物资材料采购严格按有关规定实行政府统一采购,统一组织项目实施。二是强化资金管理。按照资金分配规范、使用范围明晰、管理监督严格、职责效能统一的要求,所有涉农项目资金全部进入“××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专户”进行管理,实行封闭运行、专户核算和报账制管理。三是强化制度保证。我们相继出台了《××支农资金整合试点项目管理办法》、《××支农资金整合县级报帐制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严格坚持项目和资金公示制、项目工程招投标制、资金拨付报帐制、项目建设监理制、绩效评价制、责任追究制“六制”原则。通过制定这些严格的《制度》与《办法》,从根本上规范了支农资金整合项目的管理,确保了支农资金整合项目规范有序运作。

三、存在的问题及抓好整合工作的启示

存在问题:

1、农民对支农项目的期望值与项目的覆盖程度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近几年来,尽管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成绩不小,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广大农村从产业发展到基础设施建设、从居住环境改善到新农村建设、从社会服务体系到人口素质的提高,各个方面都迫切需要一个大的发展和质的飞跃。尽管我们在试点村确立了不少项目,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争资金、上项目、发展农村经济的要求,这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整合资金的限制。

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村级或农户的自筹资金比重大,落实困难。目前我县大部分纯农业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户增收缓慢。在涉及村级公共服务、公益事业建设及移民新村建设中自筹资金比重过大,筹资困难,确需上级有关部门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

3、为县级支农资金整合营造比较好的氛围,创造比较宽松的条件。××属一个山区农业小县,上级投入的农业资金十分有限,加之上级下达多为“带帽”资金,造成了整合困难。

抓好整合工作的启示:

1、部门协调,密切配合是基础。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是对现行财政管理体系的改革,要推进改革必然要打破原有条块分割的格局,同时也涉及到部门利益的调整。利益暂时受到损害的部门自然会对整合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如果不加以引导,任其发展下去,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将无法发挥作用,可见部门协调,密切配合是基础。我县在整合工作中之所以能取得一点成绩,就得益于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和相互协调。可以说,各级领导干部都能从大局出发、恪尽职守的优良风尚,不计较部门的得失,团结一致,真抓实干,认真负责,才使我县的整合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科学布局,项目统筹是关键。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规划是先导,既要量力而行,又要适度超前,如果规划不科学、布局不合理,整合工作将走上重复建设、劳民伤财的弯路。所以规划很重要。我县资金整合的规划工作正是建立在充分调查、反复论证、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既充分尊重民意,又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既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又有深远的发展内涵,从而才能指导我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顺利进行。

篇5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村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渝西经济走廊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1-0140-0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长期居住在城市的人们,由于城市的喧嚣、交通的拥挤和生活压力的加大,开始怀旧,追求自然和心绪的宁静。如今,寻求安静祥和、纯朴自然的田园生活已经成为都市人的一种向往、需求和趋向。正是在这一需求的推动下,乡村旅游开始发展起来。乡村旅游既能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追求,又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推动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但不一定能直接推进新农村的建设。同样,农村区域经济建设也不一定能直接带来乡村旅游的发展,亦即乡村旅游不等于农村区域经济建设,两者的互动发展需要一些条件辅助支持,且需要找到一种较为理想的互动发展模式。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研究方法,运用旅游学与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对两者的互动发展模式展开论述,着重探讨乡村旅游与农村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最佳模式。

一、乡村旅游和农村区域经济

乡村旅游是在乡村地域内开展的,以乡村独特的生产方式、田园风光、人文古迹、民俗风情以及乡村生活情景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观光、休闲、度假和学习考察的旅游活动。

农村区域经济是按照自然地域、经济的内在联系、商品流向及社会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经济联合体,是特定区域农村经济整体的总称。每个区域都有其特有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特点,因而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结构和布局的差异性。

二、乡村旅游产业和农村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现实意义

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表现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与第三产业的旅游业相联接,对于农业产业升级、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稳定农村社会,增加农民收入,农户离土不离乡,就地搞接待,对其兼业、转业的技术要求不高;改变农村破败的面貌促进农民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整体提升农村地区的卫生面貌;沟通城乡,引进城市资金流、信息流以及先进的思想观念,缩小城乡差距。因此,乡村旅游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最终要实现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农业产业的区域化、专业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将有限资源实现最佳配置的体现,也是农村从温饱向小康迈进的必由之路。农村经济生产的区域化,有益于实现农业生产的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标准和指导;有益于“品种、知识、科技”三大更新工程;产品易集中收购和销售;容易实现效益农业致富农民,推进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实现农村经济区域化,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基础。

三、渝西经济走廊乡村旅游业的现状

(一)宏观管理力度不够,相关政策欠缺

中国“旅游法”尚未出台,乡村旅游的发展更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在这方面也未能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保护和管理。这种无章可循、无法可依、自由发展的状况导致许多乡村旅游地发展处于自发、盲目、无序状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乡村旅游景点分散,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普遍存在投资与经营规模小、地区分布与组织形式散、项目低水平重复设置、市场竞争秩序乱的局面,地域上的分散性也给旅游线路在设计上造成很大困难。而且乡村旅游景点在很大程度上和其他旅游景点缺乏有机联系,共生性较差,极大地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活动形式单一,产品深度不够

渝西经济走廊乡村旅游的主体方式仍是以观光旅游为主,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虽然已经注意到产品开发的参与性,但因对其深度挖掘不够,使旅游活动形式过于单调。

(四)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环境条件较差

尽管各乡村旅游区开发时对基础设施建设都有较大的投入,但由于乡村旅游地大都位于城市的郊区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许多基础设施仍然适应不了游客的需要。

四、乡村旅游产业与农村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对策

(一)打造乡村旅游的品牌文化

在积极支持和鼓励农民在办好家庭旅馆和提供特色餐饮服务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和培训农民依托当地的特有资源,参与设计、开发和销售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服饰、手工艺品、特色食品、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提升传统农业和手工业的附加值,使更多的农民成为制作、生产旅游商品的能工巧匠,并从中得到实惠。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家一艺”;推动接待、农副产品加工和旅游商品生产的分工,加强自主品牌深加工农产品和纪念品、工艺品的开发和生产,提升产业化水平,逐步完善乡村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体系。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科学编制乡村旅游规划,并纳入各级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旅游总体规划,强化规划的衔接和协调。建立规划实施和监督机制,加强乡村旅游规划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同时,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标准化体系,建立和实施乡村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规范和安全标准。启动准入标准、组织管理标准、基础设施标准、服务标准、市场营销与信息管理标准和乡村旅游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等地方性标准的制定,提升乡村旅游产品质量和档次。另外,根据乡村旅游地域差异大、类型丰富、方式灵活多样等实际情况,要加强分类指导。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发展,明确各自工作重点,制定不同的政策措施。

(三)加大对乡村地区的资金投入

探索推动重点地区农村旅游项目的集中招商,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引导大型旅游企业参与开发和经营。鼓励多渠道和多层次筹措资金,探索建立社会化的旅游就业发展基金。积极鼓励和引导规范各种扶贫基金和社会捐助。建立“政府主导、业主开发、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开发建设机制,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业主开发为主体、社会资金为补充、项目经费打捆使用的模式,多渠道投入。在确保农民利益基础上,鼓励社会资金以租赁、承包、联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投资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兴办各种旅游开发性企业和实体;鼓励农民集资入股或以村组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公司+农户方式参与乡村旅游投资开发;有条件的地区要引导大企业参与投资开发,推动乡村旅游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四)继续加强基础设施环境建设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领导,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布局中部署和推动,促进各级政府有关公共服务向乡村旅游延伸,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农村沼气、乡村道路、人畜饮水、乡村清洁等支农工程项目要向发展乡村旅游的村镇倾斜,推动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和各种支农资金挂钩。重点是优先解决交通干道、重点旅游景区到乡村旅游点的道路交通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加大旅游区及周边环境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有机食品建设;推进旅游村镇街道硬化、绿化和亮化工作,指导乡村旅游点房屋外表改造和标牌、标识规范设置;改善乡村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条件。

(五)因势利导起好带动特色经济

积极探索,用好用活国家和市政府制定的土地流转、土地整治和土地转换等土地政策。在“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地布局更合理”的前提下,探索按照“城乡挂钩、指标周转”的要求,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复垦,保障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各级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采取补助和奖励等办法,鼓励乡村旅游企业应用小型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在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等扶持中,对乡村旅游示范点予以支持。在星火计划、863、服务业支撑计划、新能源发展计划等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大对乡村旅游的科技扶持,纳入国家和各级政府相关科技计划,享受相关政策,用于发展乡村旅游。

结语

乡村旅游是世界各国普遍开展的旅游项目,也是最受人们欢迎的旅游方式。但各个国家的乡村旅游各有特色,其地点都在农村,内容则大不相同,因各国各地的风俗民情而异。因此,我们应从实际出发,认识到乡村旅游产业与发展好农村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以高度的战略眼光,求真务实,积极奋进,为我国的经济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孝胜.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生态经济,2004,11(12):62-64.

[2] 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经济年鉴[Z].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

[3] 邵琪伟.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J].求实,2007,(1):42-44.

[4] 白洁.发展乡村旅游 推进新农村建设[C].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作品选登,2006.

[5] 国家旅游局.发展乡村旅游典型案例[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1.

[6] 杨振之,周坤.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篇6

今天,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项目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全州项目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年全县项目工作,深入分析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工作形势,研究部署2009年全县项目工作。会上,王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县长也要就做好项目工作提要求,希望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创新思路,锐意进取,20*年项目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20*年,全县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力推进项目兴县战略,创新思路,克难奋进,实现了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的新突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8亿元,同比增长76.2%,完成州下达计划目标10.57亿元的149.48%,完成全县计划目标10.9亿元的144.9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4亿元,同比增长88.73%;工业投资完成7.97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15.8亿元的50.44%。实施重点项目56个,完成投资11.52亿元,完成全年投资计划10.21亿元的112.83%。6个州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26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63.85%。20*年,我县投资增幅再次位居全州第一,全县从发展计划口共争取无偿项目资金10929.8万元,位居全州八县市第二。为实现经济较快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主要经验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千方百计保增幅。20*年,全县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建政办发[20*]48号文件中确定的目标任务,密切配合,互通信息,及时调度,克服了冰冻灾害、人手紧张、经费不足、融资艰难、物价上涨的巨大压力,千方百计扩大投资量,竭尽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52亿元,超计划目标13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3%,其中,当年完成投资在4000万元至1亿元的项目有6个,完成投资过亿元的项目有3个,有力拉动了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第二,立足发展调结构。我县在坚持争取多上项目和上大项目的同时,着力解决民生问题,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旅游等社会事业,促使全县项目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方向更趋合理。一是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3.22:56.58:40.2,第二产业投资比重凸现,其中工业投资占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55.36%,达到了州政府要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一半以上的考核目标。二是大项目所占投资绝对额较大。20*年,全县确定重点项目62个,实施56个,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有29个,当年计划投资9.15亿元,占全县重点项目投资计划10.21亿元的89.62%,占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7.9%。重点、重大项目投资中又以生产性项目居多,充分说明我县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是从统计上来看,城镇以上投资绝对额较大,比重高。20*年城镇以上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14%,同比增长88.73%,全县农村投资1.37亿元,同比增长3.78%。同周边县市相比,我县农村一块投资统计比例控制得非常低,说明我县投资统计实,质量高,结构优。

第三,明确重点抓调度。在项目工作上,我们对责任目标层层分解,实行双目标(计划目标和工作目标)管理,实行一月一统计,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调度。每次调度,我们要求未开工的项目,要说明原因,限期开工;开工项目要加快进度,限时竣工;竣工项目要尽快投产;投产项目要尽快发挥效益。全县年初确定的62个重点项目,开工56个,开工率90.32%,有29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

第四,强化监管促规范。20*年,各项目单位严格执行重点项目“四制”(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管理制度,按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建设,没有出现重大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

第五、节能减排增效益。我县积极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措施,把节约能源和充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当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手段来抓。去年,万元GDP能耗在上年基础上继续下降,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为78%,同比上升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其中二氧化硫(SO2)同比下降0.5%,化学需氧量(COD)同比下降0.5%。

总体上讲,我县20*年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较上年又有新的进展。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项目工作也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项目建设的力度不平衡。部分项目建设进度缓慢,推进无力,少数项目单位对项目情况不清、底细不明,论证不够细、前期工作进展缓慢、工作力度还不够大、调度还不够及时。二是民间投资启动较难。在全县确定的62个重点建设项目中,绝大多数项目投资来源于国家投资、政策性银行贷款和国有企业投资,民间投资所占份额极小,从而导致少数项目因为业主资金困难而无法开工。三是项目关联度不高,对带动地方财源和产业发展的能力有限,发挥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能力不强。比如,从三次产业比来看,我县为39.5:23.7:36.8,而全国为11.3:48.6:40.1,全省为15.7∶43.8∶40.5,全州为35.9:25.9:38.2,这说明我县工业经济还很不发达,项目对第二产业的拉动作用还十分有限。从城市化率的水平来看,我县城市化率只有23.43%,而全国为44.9%,全省为43.7%,全州为25.58%,我县城市化率远远低于全国、全省甚至全州水平,这反映出我县整体经济发展相对不快,城市规模拓展较为缓慢,二三产业集聚的人口有限,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远远不够。四是“挖潜”不够,项目建设个数和投资总量仍显不足,造成资源未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我县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增幅较大,但仍是低基数上的增长,投资过亿元的项目不多,投资总额不大,远远低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绝对额增长的平均水平。如在用电率上,全国年人均用电量为2500度,全省为1744度,全州为500度,而我县只有447度,这折射出我县项目少、投资小、经济发展滞后。因此,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努力做好项目工作,力争新的一年创造新的成绩。

二、客观分析,准确判断,积极应对项目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改革开放30年,我县的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但从全省来讲,我县仍是欠发达地区,投资不够,消费不足,外需乏力,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

2009年,我县发展县域经济,做好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国家为扩大内需出台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给我县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线,全面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将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其中中央政府拟新增1.18万亿元,实行结构性减税,扩大国内需求。省委、省政府也将配套投入1500亿元用于扩大内需,这对我们进一步争取重大项目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二是省委、省政府决定加快“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我县的野三河景区开发、代陈沟景区建设等旅游项目都纳入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范畴,为我县打造旅游精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将有力推动我县旅游产业的茁壮成长。三是我县作为国家“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县,有利于发展农村产业项目,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四是随着“两路”即将全线贯通,交通区位优势逐渐显现,为我县开发资源性项目提供了交通上的便捷。五是承接产业转移迈出了坚实步伐,为扩大招商引资成果、推进项目建设奠定了基础、营造了氛围。

当然,我们面临的不利因素也很明显:一是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仍未见底。受此影响,经济增速持续下滑,财政减收增支因素增多,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二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企业遭遇很大压力,产业转移步伐放缓。同时,一大批农民工返乡,给就业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三是部分工业企业受到对外贸易出口下降和汇率变动的影响,订单大幅下滑,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四是后续重大项目谋划储备不够。随着“两路”和“两河项目”(野三河电站和广润河开发)的扫尾,新的过亿元项目不多,全县重大项目后续乏力。同时由于2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基数相对较大,要保持较高基数的增长压力非常大。缺少过亿的重大项目支撑,不仅会影响2009固定资产投资,还会影响全县的财政收入。五是由于项目前期工作滞后,对申报2009年和2010年中央投资项目有直接影响。

因此,我们对当前形势要有足够的认识和清醒的判断,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工作研究部署得更具体一些,把措施办法考虑得更周全一些,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

三、明确目标,迎难而上,齐心协力谋求项目工作取得新突破

2009年,州政府下达我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目标19亿元,增幅20.13%,工作目标20亿元,增幅23.4%,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力争达到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50%以上,确定重点建设项目81个(新建项目56个,续建项目25个),当年计划投资14.47亿元,其中州级重点项目12个,当年计划投资4.85亿元。要完成以上目标任务,我们必须实现“三大突破”:

第一,要围绕中央确定重点投资领域,实现项目争取的新突破。今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坚持扩内需、保增长的政府工作原则,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尽快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今年中央投资总额9*0亿元,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工程建设,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技术改造与科技创新,铁路、高速公路、农田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府投资将用在应对危机最关键的地方,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我们要把握中央投资的方向和重点,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千方百计争取更多中央投资项目落户我县。一是要吃透上情,摸清县情,准确捕捉中央投资信息。2009年中央投资方向明确、具体,中央第一期投资已分配到湖北相关领域,共38亿元,与我们联系紧密的有基本建设支出12亿元、廉租住房专项补助资金3000万元、对省投资公司注资1亿元、鄂西生态旅游圈投资公司资本金3亿元、旅游发展资金44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4000万元、承接产业转移专项资金3000万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激励性转移支出1亿元、重大科技专项资金1亿元、促进市场体系建设专项资金2500万元、支持烟叶基地补助1200万元、服务业引导资金3000万元、马铃薯产业发展资金2000万元、农村沼气推广和改厕1.5亿元、优势农产品板块1.3亿元、农田水利设施建设5亿元、村卫生室建设1700万元、乡镇文化站建设1600万元、新农村村庄整治2亿元、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维修2500万元、农村校舍维修资金1.377亿元、百乡千村建设资金(扶贫)1500万元、低产林改造资金1亿元、兴林灭螺及林业产业化建设资金20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2亿元、农村重点贫困村补助5000万元、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1亿元。中央第二期分配到湖北大约58亿元,其具体投向领域近期可能下达。希望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清形势,积极主动争取国家投资。二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扎实做好项目的筛选、储备等前期工作。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国家的投资力度、产业政策,从全局的角度,从未来发展的高度出发,认真谋划、筛选、储备和包装项目,一旦确定,就要及时做好项目本子的编报工作,以高质量的前期工作,保证项目争取的成功率。三是要把握工作节奏,灵活出击,做好项目的衔接、申报工作。2010年以前,国家投资4万亿元强力拉动内需,省里配套1500亿元用于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各部门要抓紧项目上报,并根据州里上报的情况,跟踪到省再汇报,再争取,确保中央投资看得准、抓得住、出成效。四是要完善工作机制,搞好服务。各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凡申报项目需要的有关文件、手续,要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打破常规,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争取在第一时间内办妥。各部门要统筹日常工作和项目争取工作的关系,做到两手抓,两不误。

第二,围绕项目建设的重点,实现投资结构优化的新突破。一是以企业提档升级为重点,集中精力抓工业项目建设。重点是抓好全县31家煤矿项目技改扩能,促进已整合煤矿的升级达标,技改投入要达到1.5亿元;全力支持“双50万吨”提铁降磷工业化试验,力争当年投资完成1.5亿元;加速推进野三河电站和广润河电站建设进程,确保今年开始发电。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工业园区的规划和管理,按照一区多园的建设模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引进进度,努力使工业园区成为产业、企业、项目、资金、技术的聚集地,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二是以旅游业开发为重点,强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项目建设。以“鄂西生态旅游圈”项目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打造以“建始直立人遗址”为主的野三河景区开发项目,加快已签约项目云雾观景区的开发,促进我县旅游产业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增长。紧紧抓住我县作为国家“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县的机遇,搞好农村安全饮水、沼气池、农业灌溉工程和乡村公路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继续实施扶贫搬迁工作,实现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四是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提升城镇承载能力。重点搞好城镇路网、管网改造和污水治理工程,搞好老、旧、危房区的改造开发,加快城镇廉租房建设,全面提高城市品位,增强城镇承载能力。五是以路网改造升级为重点,努力实施交通建设项目。全力支持境内318国道改造、迅速启动209国道绕城线工程,完成通达和通畅工程建设任务,搞好建(始)磺(厂)公路改扩建,加强列养公路建设维护,实现路网全面换代升级。另外,投资2亿多元的宜万铁路高坪配套输变电站项目即将开工,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协调配合,全力支持,确保今年内完成1.5亿元以上的投资任务,确保能及时为宜万铁路通车供电。

第三,围绕项目实施的难点,实现项目建设的新突破。资金缺乏是项目实施中的难点。在解决项目资金难题上,一是全力争取中央投资。对于我们欠发达地区争取中央、省投资仍是我县项目资金来源重点,是项目建设资金的源泉,我们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好国家政策鼓励的项目,特别是争取更多的国债资金、预算内资金,确保国家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有更大的比例。二是要积极开展银企对接,努力争取银行的支持。要按照州政府召开的银企对接洽谈会有关精神,各项目单位、各企业业主要主动和相关银行搞好洽谈,争取融资。各银行要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向上争取贷款规模和政策,积极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项目建设。同时要抢抓湖北省农行服务“三农”楚天行活动机遇,积极争取银行贷款。此次活动分配给我州的信用额度为100亿,其中到各县市的有60个亿。目前,我们已经摸排了27个争取银行贷款的项目,各相关单位要积极主动与银行对接,确保银行贷款争取到位。三是千方百计启动民间资本,促进固定资产投资良性循环。今年国家将研究出台鼓励引导社会投资的优惠政策,支持社会资本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20*年,我县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7.67亿元,位居全州前列,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把民间资金的启动融通作为破解项目建设资金难题的重要途径,千方百计挖掘民间资本潜力,鼓励全民创业,引导民间资本投到项目建设上来,使项目建设保持永久活力。

四、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努力开创项目工作新局面

今年的项目工作,责任大,任务重,既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也面临很多机遇和有利条件。要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必须“强化六项措施”。

第一,强化目标管理,严格项目绩效考评。继续推进项目法人负责实施、项目主管部门协调管理、县级领导挂帅联系的“三位一体”重点项目责任制度。今年出台的《建始县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及重点项目建设目标责任考核方案》将项目工作纳入了全县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任务具体,责任明确,是贯穿全年投资和项目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按照今年的考核方案,县委、县政府年终将对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进行考核,兑现责任目标,严格奖惩。各项目责任单位必须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纳入工作的议事日程,要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学习,落实领导,落实专班专人,落实责任考核,落实奖惩办法,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效果上明显,确保圆满完成责任目标任务。

第二,强化项目谋划、筛选、储备和申报工作,积极对接中央投资项目。深入研究中央关于扩大内需的有关政策措施,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投资计划笼子,按照与国家产业政策对接、与投资重点对接、与实际需求对接的原则,搞好项目的谋划、筛选、储备和申报工作。各部门要充分吃透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有针对性的编制一批有利于争取国家投入和吸引民间资金投入,有带动性、延伸性、前瞻性、关联性的大项目。发改部门和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挖掘项目源,搞好项目论证,优化项目选择,努力增加项目储备数量,提高项目储备质量,为多上快上、上好项目奠定坚实的基础。2009年,全县要着力抓好红二公路改扩建、建碚公路(奇羊坝至天珠坝)、野三河旅游公路、年产100万吨旋窑水泥生产线、60万KW煤矸石火力发电建设、业州城区供水管网改造、职业教育中心建设、硫铁和钒矿等矿产资源开发、马蹄塘抽水畜能发电等重大项目的争取工作,力争一批重点工程开工建设。继续推进“616”工程,加强与省直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省直部门对建始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和项目支持。

第三,强化对外开放,做大招商引资总量。尽管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招商引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是,要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步伐,必须坚持不懈地扩大对外开放。一方面,我们要调整工作思路,改善招商方式,形成大招商招大商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也要真正从我们的资源优势出发,从我们的主导产业基础出发,从我们的区位优势、后发优势出发,寻找关联地区、关联产业、关联企业,建立联系,开展洽谈,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要坚持量质并举,在引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投资项目上下功夫,在产业带动性强的项目上有所突破,兼顾我县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嫁接,全面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杜绝引进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和“空壳项目”。要切实改变重协议、轻落地,重招商、轻推进,重引进、轻服务的观念,严格时限要求,做到洽淡项目尽早落户,落户项目尽早动工,动工项目尽早投产,投产项目尽快见效。同时,要抢抓“光彩事业走进恩施州”活动机遇,大力招商,努力完成州委、州政府下达给我县25亿元的签约任务。

第四,强化跟踪协调,做好调度工作。按照策划项目抓前期、前期工作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的思路,建立项目协调机制,定期召开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共同解决,积极有效地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特别是20*年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必须按要求及时开工,2009年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要保证在3月底以前开工。

第五,强化项目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严格执行重点项目“四制管理”制度,加大项目建设稽察。对干扰、破坏项目建设的人和事,要坚决予以打击,要加强对重点项目、热点问题的跟踪督查,对重点项目推进过程出现的问题,要认真剖析,对症下药,争取主动。要继续实行项目建设质量安全隐患和项目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所有工程建设都要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确保建设项目发挥最大效益。

第六,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完成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