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的核心内容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7: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学的核心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学的核心内容

篇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学习是一个过程。对人来说,学习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由于它的复杂性,人们曾从多方面进行过分析。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如何进行的,它的结构是什么,历来人们从不同的观点和角度对它进行分析。我国古代儒家的学习心理思想就曾把学习划分为若干个阶段。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一、小说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

传统的小说阅读教学多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环境描写、主题表达、语言妙用等方面确立核心价值,现代小说观和“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新理念要求丰富这些传统的教学价值。

1.现代小说观:文体逻辑的发展和小说阅读教学价值的丰富

现代小说观是在现代叙事学、文体学和接受美学的影响下,针对传统小说中的三要素及其关系,提出的新的创作和解读小说的理念、思路、方法和评价标准。“小说文体是小说家运用语言的某种统一的方式、习惯和风格”[1],运用这种方式、习惯和风格创作与解读小说的理路,被称为小说的文体逻辑。和传统小说观相比,现代小说观主要在四个方面发展了小说的文体逻辑,并因此丰富了小说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

一是情节逻辑的发展要求丰富情节赏析的教学价值。传统小说强调“品析情节完整性”的教学价值,现代小说则多以生活中的某一“横断面”或“纵切面”为依托构织情节,“完整的事件被瓦解了,代之而起的是片段性的外部”[2]。这一情节逻辑的改变,需要确立“在生活‘横断面’或‘纵切面’中探究情节逻辑”的教学价值。如《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在碎片化的故事中呈现出了一个完整的别里科夫,阅读这篇小说时,就应确立“在看似零散的情节与故事中学会探究‘不散’的内在逻辑与意义”的教学价值。

二是人物塑造逻辑的发展要求丰富人物读解的教学价值。传统小说特别强调人物性格的典型性,人物塑造的逻辑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人物读解的教学价值多是学会把握“扁平人物”。现代小说则强调人物情感的复杂性与性格的多面性,人物塑造的主要逻辑是“在现实生活中体现人物的复杂性”,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情感的着迷点作为人物情感的逻辑起点。情感着迷点,是小说着力渲染的人物喜恶及其在情感上的某一特征,这一喜恶或特征构成了“圆形人物”的情感主线和性格的主色调;在情节与人物的关系上,人物情感变化的逻辑成了情节展开的逻辑,“对于一个深刻的精致的情节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外部事件的突转,而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幻”[3]。人物塑造逻辑的这一变化,要求教师把读懂人物的深层情感和心理变化作为教学重点。

三是场景描绘逻辑的发展要求丰富环境品析的教学价值。传统的小说教学多把品析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其关系作为核心教学价值,现代小说为了体现“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4]的宗旨,在场景描写上既描摹现实,也通过梦境、幻觉等方式,在想象和虚构中创设无拘无束的超现实情景,让人物在其中“自身的情感”。这种现实与超现实叠加的场景描绘逻辑,要求把“读懂不同种类的场景对人物塑造的妙用”列入核心教学价值。

除情节、人物和场景需要增加核心教学价值外,在读解小说的方法上也需要丰富教学价值。一是强调多元解读的教学价值,注重培养学生“由一到多、由点到面”的解读意识与能力;二是强调纵深解读的教学价值,培养学生明了小说的语言形式、激活小说的深层语义、领悟小说的意义世界等能力;三是强调阅读者自我发现与建构的教学价值,培养学生在小说阅读中发现自我、展露自我、超越自我的意识与能力。

2.语文核心素养:小说阅读教学的文体价值与学科价值的对接

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的小说阅读教学,都强调小说的文体价值。然而,小说阅读教学只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局部,局部教学必须为整体的语文素养发展服务,才能实现小说阅读教学的学科价值。“语言”“思维”“文化”“审美”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已被多数人认同。因此,在小说文体要素与这四大核心内容的对接中,确立小说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是新时期小说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是在传统小说教学观和语文核心素养的整合中丰富教学价值。传统的小说阅读教学注重赏析情节和语言、把握人物典型性格、品析环境描写、解读小说主题等教学价值,这些可以和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核心素养整合起来,丰富现有教学价值。如在传统的小说阅读教学中,《孔乙己》的核心价值多是“在分析孔乙己的悲剧性格以及产生这一悲剧的根源中学会有深度地读解人物”,这一核心价值可与“文化”和“审美”素养结合起来,形成更为丰富的教学价值,即了解和把握科举文化给士人带来的伤害,同时学会品读和领悟文本的悲剧美。

另一方面是在现代小说观与语文核心素养的整合中确立教学价值。如现代的小说阅读教学多要求学生在碎片化的场景中把握内在的生活逻辑,这一要求可与“思维”素养相结合,形成新的教学价值,即在培养学生整体思考、深度分析能力的过程中走进文本与情节深处。现代小说注重塑造“圆形人物”,解读人物时可把“审美”素养结合起来,确立“在全面把握人物情感、心理与性格的基础上,提高深度鉴赏小说人物能力”的教学价值。

要实现文体价值与学科价值的统整,可采用“大框架,小作为”的策略,即从整体上建构传统小说、现代小说和语文核心素养的整合性价值,然后根据不同小说的特点,确立和实现最能体现该小说特点的教学价值,这样就能在单篇小说的“小作为”中达成小说阅读教学的整合性价值。

二、小说阅读教学的内容选择

教学价值是内容选择的依据,根据上述确立教学价值的思路,本文仅从现代小说观和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两个方面提出内容选择建议。

1.释放语言潜能,在文学语言和语言素养的整合中选择教学内容

伴随文体逻辑的发展和教学价值的丰富,现代小说语言的读解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读解现代小说语言,释放语言潜能,成了小说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小说语言是一种文学语言,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解读文学语言的素养,是读解小说语言的重要内容。

小说阅读教学要在“语意”的纵深解读和多元解读中走进小说深处,触摸人物灵魂。为了实现纵深解读和多元解读的教学价值,可选择在情节上具有拉动作用、在情感上具有概括功能、在内容上具有统整价值的语句作为教学内容。如教材节选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一段有这样一句话:“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这句话既照应了标题,也引出了后文的多个“套子”;既是别里科夫外形的概括,也是他思想的生动写照;他既把自己套了起来,也力求把别人装进套子里;不只别里科夫有套子,有这种套子的人还有很多……确立教学内容时,可把释放这一关键句的语意潜能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语意的纵深解读和多元解读中读懂别里科夫,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小说阅读教学还要在人物语言的读解中把握小说的情感逻辑和人物的生活方式。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暗含了人物的诸多信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要实现人物读解的教学价值,需要把人物语言的品读作为教学内容。“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形式”[5],解读人物语言的重要内容是读出人物的性格逻辑、情感逻辑和生活方式。如李卫东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故乡》时,就从“人物话语方式的角度”确定了教学内容。他引导学生分析少年闰土、中年闰土、杨二嫂和“我”的话语方式,探究它们反映了人物的哪些特征与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把文学语言和语言素养整合成了恰到好处的教学内容。

2.到形式背后去,在深度解读与思维素养的整合中选择教学内容

现代小说一般不追求精美的形式,而是通过多种方式表现形式背后的内容。要实现现代小说的教学价值,必须走到形式背后去,在深度解读与思维素养的整合中确立教学内容。

第一步是在想象思维的训练中把握小说形象。读解小说的过程,就是在头脑中形成小说形象的过程,小说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和场景形象,愈是成功的小说,愈是需要通过想象来建构小说形象。

第二步是在象征意义的解读中走到形象背后去。小说阅读有初级阅读视野与高级阅读视野之分。初级阅读视野是一个理解性的诠释过程,只涉及文本本身;高级阅读视野则要开掘作品的象征意义[6]。小说文本中的象征,多是利用事物或情理之间的相关性或对应性,把作者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暗示给读者。读解小说的过程,就是调动相关性或对应性思维,以此物对应彼物,从表层形象走向深层意蕴的过程。如《老人与海》,故事叙述的是桑地亚哥出海捕鱼的经历,但为什么诺贝尔奖授奖委员会说它是书写“勇气”的作品?这就需要把老人、鲨鱼等象征意义作为教学内容来探究。

第三步是在关系分析中领悟小说传递的社会图景。现代小说虽然截取的是生活的“横断面”或“纵切面”,但其中的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人物的外在行为与内部动机等关系依然十分复杂。正是这些复杂关系,才传递出较为完整的社会图景与丰厚的社会内涵。读解文本中的这些复杂关系,是小说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如《孔乙己》就描绘了多种关系:孔乙己内心的高傲与现实处境的艰难,孔乙己言行、装束与处境的错位,孔乙己与众人,孔乙己和“我”,孔乙己与丁举人……多重关系构成了孔乙己的社会生活图景,孔乙己就在这样复杂的关系中艰难地生活,无声无息地死去。这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网,这一关系网向读者传递了怎样的信息等,都是本文重要的教学内容。

3.破译生命密码,在生命形式与审美素养的整合中选择教学内容

“艺术就是生命形式的表现”[7],小说亦如此。小说文本中真正的美必然闪烁着生命的光华。现代小说为了描写复杂而鲜活的生命,突破了传统小说的情节与场景。要实现现代小说的教学价值,需要在生命形式与审美素养的整合中选择教学内容。

这一教学内容应主要在三对审美范畴中选择和确立。三对审美范畴是指小说审美中的虚与实、形与神、有与无,处理这三对关系的技巧和效果,构成了小说审美的基本内容。小说中的“虚”是指艺术虚构,“实”是指生活真实。“虚者实之,实者虚之”“以实衬虚,以虚代实,虚实相间”,既是小说生命的基本样式,也是鉴赏小说生命之美的观念。小说中的“形”主要指人物的外貌、衣着、行为和小说的具体场景,“神”是指人物的情感、心理、性格和小说表达的意旨。小说描绘生命的方式多以形写神、以神统形、形神相融,这既是小说中“形”“神”的赏析标准,也是小说审美的内容。小说中的“有”,是指对人物或场景的直接描写;“无”是对人物或场景的间接描写,需要通过想象来展现。金圣叹在《水浒传》第三十回的夹批中写道:“作传妙处,全妙于写一边不写一边,却将不写一边宛然在写一边时现出,奇妙不可以一端尽也。”“写一边”即“有”,“不写一边”即“无”,如《三国演义》中写孔明的出场时,不直写孔明,而写童子、友人、亲人对他的评价及其居住环境,如何以此读出孔明的形象,就成了小说品读的内容。要在虚实、形神、有无的审美范畴中确立教学内容,可将叙述视角的赏析结合起来,如《孔乙己》在“小伙计”的视角里展开,为描写孔乙己的生命形式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虚实相间、有无相生的空间。

4.观照社会文化,在追本溯源与文化素养的整合中选择教学内容

生活是文化的表征,人物的情感、心理、性格是社会文化的综合反映,要实现现代小说的教学价值,需要在追本溯源与文化素养的整合中确立教学内容。其基本方法是寻找人物个体与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的关联。“真正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是有对自身的超越力量的。也就是说,它写了一些人、一些事,但表现的却不仅仅是这些人、这些事。它能使我们感受到更多、更大、更普遍的东西。它只是一个发光体,但这个发光体所能够照亮的范围却是无限广大的。”[8]读解小说时,要从人物这一发光体拓展开去,在情节或场景的暗示下,联系社会生活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才能“追本溯源”,提高文化素养。因此,探求人物生活的文化因素,破解人物情感、心理、性格的文化密码,是小说阅读的应有内容。例如:“《故乡》具体描绘的是‘我’回故乡时的见闻和感受,但表现的却不仅仅是这些。什么是故乡?故乡就是一个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特别是儿时生活过的地方。但这个故乡的范围却是可大可小的。在杭州,绍兴就是鲁迅的故乡;在北京,浙江是鲁迅的故乡;而到了日本,中国就是鲁迅的故乡。在这时,‘故乡’和‘祖国’就成了同一个概念。”“假若我们把鲁迅的《故乡》提高到对祖国前途和命运的关切的高度来体验、来感受,那么,《故乡》与我们当代的读者也就有了密切的精神联系。”[9]解读《故乡》的这些内容,既让“故乡”有了较为深厚的文化韵味,也能切实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实现文体价值与学科价值的统整。

参考文献

[1]宁宗一.中国小说学通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5.

[2][3]孙绍振.名作细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306.

[4]曹文轩.小说门.转引自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185.

[5][英]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2.

篇3

    论文摘要:高职新生的入学教育是新生了解大学生活的第一扇窗户,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让新生对即将面临的大学生活和专业学习有一个心理上的、思想上全面的准备。根据高职类新生的特点,确定入学教育内容,选择科学合理、灵活生动的教育方法将为新生适应崭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供积极而有意义的帮助。   

新生入学后,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如何尽快了解高职院校概况及专业培养情况,熟悉大学的教学和学习特点,是学校、家长和学生非常关心和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恰恰也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1]。 

1、高职类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新生入学教育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自觉、主动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处理好各种关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 

1.1 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生入学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时期。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使其认识和了解所在学校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树立正确的学习和生活理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高等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工作。 

1.2 是我国高职教育理论的一次宣传。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学习的职业定向性较强[1]。通过入学教育介绍我国高职教育的概念,认识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理解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意义和国内外高职教育发展状况,使高职类新生进一步明确身份、找准学习目标、确定发展方向奠定基础。 

1.3 是高职新生了解学校人文历史的一扇窗。 

高职新生不仅是角色和身份的转变,还要面对全新的学校和生活环境,通过入学教育介绍所在学校基本情况、专业发展和成就、所处区域的人文历史、经济水平和民风民俗文化,可使新生尽快熟悉陌生的环境。 

1.4 是高职新生了解专业特色和课程设置、进行职业规划的一堂课 

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可以使高职新生了解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就业岗位、技能要求、课程设置,在入学时即可进行初步的自我职业规划,明确自身未来来的发展方向。 

2、高职新生入学教育内容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组成的一个部分,高职新生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选择主动或被动的接受高职教育,基于高职新生的特点,确定高职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是高职新生入学教育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 

2.1 高职新生的特点 

2.1.1强烈的失落感。这对于那些自认为高考失误不得不进入高职院校的新生,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2.1.2专业思想不稳定。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社会对高职教育认识不足,因而造成高职院校新生“学职不爱职”的思想。 

2.1.3学习方式的不适应。这是因为我国中学教育是一种应试教育,而职业教育是一种应用型、技能型教育,使得许多新生走进高职院校后对学习方式、方法不知所措,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失落、自卑、茫然等消极情绪。 

2.1.4恐惧感和孤独感,这是由于新生对环境的陌生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压力,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将会对新生今后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2.2高职新生入学教育内容 

2.1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理论 

高职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个内容就是要让新同学认清形势,准确定位,充分认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认识高职教育与普通的高等教育在生源渠道、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上的区别[2]。理解我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对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才的合理分布、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的重大意义[3]。从而使新生建立信心,消除或减轻失落感,坚定学习信念,明确学习目标,树立远大理想。 

2.2大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和荣辱观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大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和荣辱观教育是高职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可以使新同学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觉遵守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遵循学生守则,理解和掌握学校奖惩制度和学生评价指标体系,规范高职大学生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为创造稳定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奠定基础。 

2.2高职学校及所在区域的历史、经济和文化 

就读高职学校,不仅是一次角色和身份的转变,更要面临适应陌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挑战。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对学校发展历史、所取得成就、专业发展状况、教学名师和学校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校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历史、民风民俗介绍,使新生恐惧感和孤独感,尽快融入和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2.3高职学习的特点 

高职新生的学习是在确定了基本专业方向后进行的,其学习的职业定向性较强。高职专业的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主,注重实践技能培养。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适应大学学习自主性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高职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新生学习观念的转变,进而了解大学的教学和学习特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变被动为主动,为顺利完成学业做好准备。 

2.4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方向 

高职新生入学教育的成功与否还有一关键要素就是要求新生认知自己所学的专业及培养目标。通过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向、课程设置与选择、专业的地位和发展前景、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就业方向和工种,使新生对所学专业产生浓厚兴趣,稳定其专业思想,增强学习动力。 

2.5职业生涯规划 

一直以来,“学而优则仕”、就业求安稳的传统观念仍然影响着不少高职的学生。新生入学教育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观念教育,使得学生的定位从‘天之骄子’、精英层面下移到社会普通劳动者的层面,增强就业危机意识的灌输,促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多考证、多锻炼、多实践,拓宽就业视野,有合理的职业规划,早日确定人生目标,填补高考后出现的目标空白。 

3、高职新生入学教育的方法 

3.1 在军训中迈好大学生活第一步 

军训不仅锻炼新生的体格,更重要的是磨砺他们的意志。在新生进校后及时开展军训,严格的军事纪律和军事训练能重塑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新生改掉许多不良的习性。 

3.2 专题讲座---专注本校特色,加强制度教育。 

专注本校特色,开展两次左右以学校及所在区域的历史、经济和文化以及大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和荣辱观的专题讲座,进行学校和专业宣传,使学生尽快消除陌生感,爱校如家;同时,尽快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熟悉校纪校规,让新生养成把遵守规章制度当做一种习惯,树立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3.3 参观学习,亲身体会职业岗位特点,了解专业特色。 

通过到一些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具有专业特色企事业单位参观学习的方式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新生获得真实的职业情境体验,加上一些专业人士对专业发展前景和社会需求情况介绍,使新生真正了解专业特色和人才需求状况,明确学习目标和发展奋斗方向,提高专业学习兴趣。 

3.4发挥学生团体自主性,做好新老生经验交流。 

通过院系学生会自主开展新老生经验交流,让就职于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优秀毕业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事迹说服教育新生,可以为高职新生结合自身特点进行较早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本,为高职新生明确了学习方向,树立了奋斗目标。 

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新生入学教育质量,结合高职新生特点,合理配置入学教育内容,采用科学、生动有效的教育方法,是高职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取得成功的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高职新生入学教育读本》樊流语甘肃文化出版社 

篇4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 信息技术 整合 原则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行业中,同时也为各个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效益。在教育行业中,现代信息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将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到一起,从而对传统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进行转变,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效率。

1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原则分析

1.1简单性原则

对于简单性原则而言,主要是保证教学最大化效益的前提下,从而对一些复杂的信息技术进行舍弃,尽量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信息技术。这种原则可以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技术运用的简单性。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包括以下两种:第一是一般信息技术,比如PPT以及flash等通用的办公软件。第二是变式教学专业信息技术,比如:几何画板和计算器等有关的网络资源。在对信息技术进行选择的过程中,教师人员必须要充分对简单性原则给与考虑,并且将一些纷繁负责的信息技术进行摒弃,选择一些最为简单以及简洁的技术形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1.2目的性原则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而言,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需要具有明确的目的,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以及带动教学目标得到完成,同时也能使学生在学习以及把握数学质量的过程中,从而逐渐形成数学思维以及数学能力。如果没有信息技术参与到课程中,传统课程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但是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合可以为学生能力提高拓展出更大的空间。反而言之,对于信息技术的不科学使用会导致出现相反的效果,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信息技术对一些花哨的情景进行展示,原本希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却起到了反作用,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听课的专心程度。所以,对于信息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3和谐性原则

对于和谐性原则来说,主要是指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融合一起,并且包括的含义也是两个方面:第一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前准备以及课堂教育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并且也是从单纯的教学演化成为重要的教学组成内容。第二对技术进行使用时,其时间的确定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可以保障教学质量的最大化。对于和谐性的原则,可以体现出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之间的相辅相成,并且两者之间可以有效的融合到一起。

1.4全员全程性原则

对于全员来说,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并且需要参与到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课题中,全员性可以更好地保证每个学生都在信息技术以及课堂融合中获得发展。对于全程主要为信息技术的出现涵盖所有的学习领域,其中包括教师的备课阶段以及教师在教学演说阶段和学生在课外作业阶段的学习,全程性可以保证课堂中的信息技术得到最大化的效益发挥,并且全员性以及全程性两者兼有才能保证教师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学习质量。

2模式分析

2.1教学设计分析

对于教学设计来说,主要是教师所负责的工作,首先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且对其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的了解;其次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清楚的了解,其中包括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数学思维等;最后则对上述的了解情况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充分考虑简单性以及目的性原则后选择出合适的技术方式。

2.2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是教师必须要预设小学生熟悉的情景,比如超市等,同时也将相关数学概念或者数学命题提出的问题寓于情景中,从而激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而预设情景以及发问的过程中可以采取PPT方式对情景和问题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或者是网络传输方式进行实行。之后要引导学生能够使用信息技术对问题进行探讨;第二是教师对课程做出总结,教师给学生留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后思考,同时也能对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行开发,让学生学以致用。在此之外,教师所留下的课后问题通常情况下是要和下一节课教学内容相互联系,这样也利于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同时由教师提供相关学习资料,比如网页内容等,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效率。

2.3课外学习分析

课外学习主要是课堂部分的一个延伸,同时对于巩固课堂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也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这部分内容而言,主要包括解决教师在课堂上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同时也包括学生对学习资料的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十分重要,可以通过即时通讯工具以及论坛等方式进行密切交流。在此之外,学生也可以采用更多的信息技术对课外学习情况进行完成,例如:采用计算机进行演练以及利用计算机网络等。

3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到一起,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要想将两者之间进行紧密的结合到一起,需要对基本原理和原则进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够更好的发挥出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高效性以及有效性,从而使其信息技术能够和小学数学教育充分结合到一起,提高小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成营.数学符号意义及其获得能力培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12(24):120-124.

[2] 郑黎.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12(24):147-151.

篇5

[关键词] 行业互动;饭店服务;实训课程;内容整合

[作者简介]刘换菊(1980―),女,江西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史术光(1981―),男,江西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吕 敏(1980―),女,江西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贾 超(1981―),男,江西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袁 林(1962―),女,江西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江西 九江 332005)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基于行业互动的饭店服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与创新”(JXJG-11-17-14)

一、基于行业互动的饭店服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与创新机制研究背景

市场经济与行业发展对旅游高等教育的进程起着极大的引导与推动作用,主要反映在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结构的调整和对人才素质的提高与培养上。[1]

目前高等院校旅游专业饭店服务实训课程主要开设有《餐饮服务模拟实训》、《客房服务模拟实训》、《前厅服务模拟实训》等课程。为了突出学校个性与特色,很多学校都急于靠近所依托的平台和师资力量而开设方向模块教学,导致专业定位不准、课程结构失衡、专业人才需求与供给不匹配、培养目标空泛难以实现。课程教学没有突出行业互动,饭店服务实训课程内容仍以专业型、基础型、知识型、接受型为主,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同时在课程内容、师资力量、教学方法、考核手段、实验条件等方面的配套情况较差,难以满足学生求知需求。同时以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职业需求,导致“教与学”、“学与用”的严重脱节。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饭店服务实训课程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所以改革迫在眉睫,我们应积极地实现饭店服务实训课程内容整合,由专业型向通用型转变,由基础型向应用型转变,由知识型向素质型转变,由接受型向创造型转变,适应行业人才需求。

二、基于行业互动的饭店服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与创新内容

通过合作实习基地(星级酒店)问卷调查显示:多数星级酒店在人才选用过程中,比较注重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具体来说,从业人员首先要有良好的职业形象、职业行为和职业意识;其次要有阳光的职业心态;最后应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所以饭店服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整合过程中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项目、教学计划等都应以行业要求为导向,致力于改变旅游专业实训课堂教学“重知识,轻文化;重技能,轻涵养”的教学状态。将职业心态和服务意识培训作为课前一练,把文化知识学习和道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课程内容的整合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强调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为行业培养学习型应用人才;组织小组探究学习,体现企业团队合作精神;强调专业技能的行业化、规范化操作,并基于此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创新研究。

(一)修改培养方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适应行业要求

按照行业要求修改、优化培养方案,增设《酒店服务礼仪》、《酒店社交礼仪》、《职业形象塑造》、《专业实训二》(调酒)、《专业实训三》(茶艺)、《专业实训四》(插花)、《专业实训五》(咖啡)等课程,首先贯彻执行为旅游行业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的教学方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旅游人才;其次调整课程结构及其学时学分的比例,将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学分进行提高,同时将教学实习由原来的三个月时间增加到六个月,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也集中进行六个月,并且有专门老师进行定期指导和考核。综上所述,以行业为导向调整培养方案,在学校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并将课堂现场化,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教学实践,从而培养出适应旅游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二)修改教学大纲,整合实训内容,紧贴行业需求

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将原有的一些实训课程进行行业评估,修改教学大纲,整合实训内容。比如《饭店服务实训一》(客房)课程,原来开设的实训项目只有西式铺床,已经过时,这与如今酒店行业的要求相去甚远,不符合行业需求。在此基础上,增设中式铺床等实验项目。同时在《饭店服务实训二》(餐饮)课程教学过程中,在原来的中餐摆台项目的基础上增设了西餐摆台,适应行业发展的全面要求。同时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学生客观要求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状况开设相应的饭店服务实训“课程超市”,以此来拓展学生的选择范围,让学生进行“自助式”课程消费。在课程内容整合的时候分为两块来考虑,一是“相对固定不变”的课程体系,也就是培养方案中的必修实训课程;另一部分是“可变的”课程体系,建立相对稳定又动态变化的更新机制。如学生可以在课程超市中进行选择,通过学习可以考取中级餐厅、中级客房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茶艺师、调酒师、餐饮职业经理人以及咖啡师、化妆师、礼仪师等等证书,适应行业要求,拓宽就业范围。

(三)更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满足行业需求

在实训教学上许多院校还沿袭“教师台上讲,学生下面做”、“先讲解再练习”等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听的多,实践操作少,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2]如只重视摆台、铺床等技能练习,没有涉及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设,没有考虑到服务情景的综合模拟训练。饭店服务环境复杂多变,要在服务过程中学会突发事件的处理,所以课程中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同时每学完一个实训项目,都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比赛,表现突出的小组,提高平时成绩,从而使得表现差的小组找到差距,力争迎头赶上,大大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同时可以通过短期现场化教学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满足旅游行业的用人需求。

(四)师资企业化,及时更新行业理念,满足课程教学需求

饭店业对实践要求很高,课堂教学必须以实践为主,而教师作为教学主题应具备较强实践能力才能驾驭实训课程教学。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大部分执教老师都有在旅游企业挂职锻炼、外出带学生实习或外出进修的经历,具有动手教学能力强的特点,其中全国星级饭店评审员2人,餐饮职业经理人4人,全国中级茶艺师考评员(江西省)1人,全国中级调酒师考评员(江西省)1人,茶艺师10人,调酒师12人。近几年派出进行相关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的老师达20余人。但是真正在酒店行业工作过的企业型老师还没有,这使得有些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准,教学内容陈旧、对教学创新不足。今后应加强教师的企业化培养和培训,真正深入企业去学习,并保持常态,适时更新教学内容,真正为旅游行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也可以在实训课程授课过程中邀请部分酒店职业经理人做兼职老师,不定期的到学校为老师和学生授课,将酒店最新的理念带入课堂,弥补教师行业经验缺乏、消息闭塞的不足。

三、基于行业互动的饭店服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与创新实践效果

通过修改培养方案、整合饭店服务实训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以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并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社会的一致认可。

1.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饭店实训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创新让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无论从学生的外在形象还是从学生的内在素养、业务技能等方面都得以提升。从2011年开始,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在全国饭店服务技能、江西省饭店服务技能大赛、九江市及学校相关比赛中屡获佳绩。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学生取得中级调酒师、中级茶艺师、客房服务员、餐饮服务员的人数已达千余人次。

2.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近年来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学生广泛受到各大星级酒店及服务企业的青睐。学生实习和就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厦门、苏州、杭州等各大城市。并且通过近几年的跟踪与反馈,用人单位对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学生各项素质指标评价为优良的达80%以上。

篇6

关键词:交通规划;教学内容;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030-02

一、交通规划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交通规划是交通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解决的是交通规划的理念、原则、思路、程序、步骤与模型方法等问题。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交通规划的步骤及重要的规划理论模型,并具备一定的交通建模学术视野和理性分析技能,该课程对于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和从业能力提高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交通规划进入我国,在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决策方面交通规划学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技术支撑。然而,新形势下特大、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经过大规模建设之后已逐渐趋于缓和,交通规划工作已由建设之初注重建设规划转向了建设与管理并重,即由粗放型转向了精细型,更加注重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现代交通问题。目前交通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模式显然与现代交通科学的发展尚不相适应。现代交通科学的本质在于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理解交通行为,用数学模型刻画交通现象,用计算机模拟方法提供计算实验,从而揭示交通流的演变规律和交通拥堵的形成机理,解决出现的交通问题。因此,为满足新形势下创新型交通规划人才培养的需要,在《交通规划》课程教学中必须贯彻科学研究对于新形势下交通规划的要求,必须注重传统规划理论与方法的更新,必须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运用新的手段去亲身实践的创新平台。

针对交通规划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模型—计算实验—应用”为教学改革主线,对交通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和模式进行创新研究。

二、交通规划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1.交通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梳理和调整。本专业方向以培养具有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城市及区域交通规划、交通工程项目设计,能在国家与省、市的发展计划部门、交通规划与设计部门、交通管理部门等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工程设计、交通控制系统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引进和借鉴国内外交通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实验实践实习等研究成果,梳理了前修课程,包括数学建模、运筹学、系统工程、计算机编程、交通工程学、交通调查与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营造了相互衔接的交通规划课程教学环境。为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同时保证课程之间相互衔接,对部分课程进行了调整,如交通调查与分析是交通工程学中一个章节,则不单独开设此课,将该部分内容放入交通工程学中,结合现场实验课详细讲授;将系统工程与交通工程学教学时间进行了调整。另外加强了计算机技术内容,在原有计算机基础、C语言等基础课程基础上,增设了专业方向(规划与管理)交通仿真技术课程,加强本科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2.基础理论教学内容改革。所谓交通规划,是指根据特定交通系统的现状与特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交通系统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及交通需求发展对交通系统交通供给的要求,确定特定时期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建设规模及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控制方法,以达到交通系统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畅通与节能、环保的目的[2]。本次教学内容改革中引入交通网络建模、空间区位理论,增加城市物流规划内容,改变以往描述性的交通规划教学内容,加强了基础理论教学,形成以交通建模为核心的教学内容。

三、交通规划课程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交通规划》课程实验教学内容重点在培养学生软件应用能力。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它能将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即需要知识的积累,也需要知识的实际应用。软件的许多应用模块全部是基于交通规划的基本理论生成的,如在进行交通生成预测时,软件提供了交叉分类法、回归法、离散选择法等基本方法,只要具备了原始数据、设置好各项参数,就可以得到预测结果。构建实验教学平台,包括交通仿真软件、数值计算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注重培养学生对交通流和交通网络流的分析模拟计算能力,实现学生能够运用规划软件进行实际项目操作的目标。2012年我院利用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项目购置了供实验教学使用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如雷达测距仪、视频采集仪、微波交通调查仪,同时利用实际交通科研项目将采集到的现场观测数据接入到实验室,同时利用数据库、信息融合等基础理论技术,建立了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评价系统实验平台。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利用在真实环境下进行交通方案改善及修正理想条件下的研究成果的平台。

实验教学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专项规划案例教学。结合各种规划案例,包括公路网规划案例、城市道路网规划案例、公共交通规划案例、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案例、交通项目评价影响案例及停车场规划案例等等,使学生熟悉各专项规划的基本流程及规划原理;二是重点培养学生交通建模能力和交通规划操作能力,加强学生进行交通软件操作学习,包括交通仿真软件TransCAD、VISSUM、EMME-3、CUBE等,交通制图软件AutoCAD,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Infor、ArcGis,数理统计分析软件SPSS以及EXCEL等。两部分内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案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的形式,而软件学习则是实验室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形式。

四、《交通规划》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交通规划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这也是工程应用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交通规划课程的实践教学包括交通调查实习、软件应用实习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改革采用案例调研和分析式的实践教学方式,并和理论教学相互穿插,建立从表象认知到提高交通现象洞察能力的实践环节框架。

1.交通调查实习改革。交通调查是进行交通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关系到整个规划的成败,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传统做法是教师扶着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近年来,交通运输工程系与基层有关部门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结合学生实习,在当地开展了《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教学实践环节,把学校教学与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尤其是交通大调查前期调查方案设计工作中,将案例调研和分析式的实践教学方式融合在一起,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这是教师真正站到指导实践位置上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放手让他们进行方案设计、人员组织及协调工作,并进行及时指导。实现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以此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2.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对所学交通规划理论和方法的总结和深化,其目的是巩固学生所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熟悉并掌握交通规划的各种方法、内容、步骤、注意事项;培养学生收集有关交通调查数据并进行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技能;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及相关专业知识,解决交通规划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重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设计学时一般为两周,题目选择一个简化的交通规划课题,可以以4~5个交通小区的区域展开,指导教师给出规划要求、规划年限、路网结构以及社会经济指标数据等原始数据,学生根据给定的条件,利用交通规划理论知识,借助计算机软件,完成原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交通需求与社会经济指标相关性分析、交通需求预测,给出规划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方案设计、软件应用、编程计算等能够全面提高自己。

3.软件应用实习。作为工程应用型人才,掌握一定的本行业专业软件是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交通规划由于要处理海量的数据更是需要计算机辅助完成。学生通过软件实习,不但能够进一步了解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加强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认识和了解,而且通过实际操作,交通规划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得到提高,有利于纠正学生认为学完交通规划课程以后没有用处的错误观点。利用交通规划软件提供的众多模型和方法,结合教学案例完成交通分配、路径选择、物流规划、公交规划等实际应用过程教学训练,让学生掌握利用软件进行交通规划基本方法。

软件应用实习采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规划软件实习课上可向学生展示各大中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图、交通组织图,调动学习积极性。案例选择得当,可以使学生更快掌握操作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例有虚拟案例和实际项目案例,各有优缺点。通常在教学案例中,根据需要,将两种案例形式结合使用。先通过虚拟案例,从简单开始,再从实际项目中抽取复杂一点的案例,进行实践性训练。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

五、教学组织形式和考核方式改革

采用学习团队式的分组教学组织形式,组内成员合理分工,共同完成课程作业和案例调研,组织各团队的成果交流;改变侧重个人考试成绩的考评方式,在学生个人理论考核成绩、小组调研报告成绩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定。

六、结束语

在新的交通形势下,传统交通规划理论和方法与现代交通科学的发展尚不相适应,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模型-计算实验-应用”视角的交通规划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以及模式创新,通过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梳理和调整,实践、实习环节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此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敏,陈学武.“理论、科研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交通规划》教学模式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03).

[2]王炜,陈学武.交通规划[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韩风春,刘东,翟润平.《交通工程学课程设计》实践与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7(1).

[4]秦焕美.交通规划软件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2).

篇7

(赤峰学院 教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蒙台梭利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我国最近几年各大幼儿园热用的两种教学法,二者提倡在教学中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选择的原则,这与我国多年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不同,当然在交融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以这两种教学法的特点、主要理念和教育方式为基点,分析这两种教学法在五原县幼儿园实际应用时的现状及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学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关键词 :幼儿园;蒙台梭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267-03

1 蒙台梭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应用的现状

1.1 首先表现为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与两者理念的对撞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语言作为教师教学的主要工具,教师讲、幼儿被动听是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形式.但由于幼儿知识经验和理解水平有限,因此对“教”的内容常常不容易掌握,教师与幼儿之间难以很好的进行双向交流.长期至此形成一种教师向幼儿单向灌输与说教的模式.而蒙台梭利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都是提倡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主动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解放幼儿的天性,引导他们去创造属于自己世界的一种教学模式.在五原县幼儿园调查、观察对比时发现,如果是从小班就接受蒙台梭利与奥尔夫课程的幼儿,他们的表达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等都高于接受传统教育的幼儿;就表达能力而言,接受蒙氏和奥尔夫课程的幼儿,在课堂上,他们的思维都很活跃,会积极举手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懂得的地方会想尽办法弄明白;在日常与老师交流时,也表现得很大方,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愿,甚至有的是“小话精”,喜欢不停地问“为什么”.而没有接受蒙台梭利与奥尔夫课程的幼儿,他们似乎自我“约束力”很强,有的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扭捏,知道也不敢说,表现出比较含蓄、怯懦的一面,而有的则坐在那一动不动;在日常的交流中,常常也不够主动,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意听从他人的安排,是老师眼中的“乖乖宝”.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乖乖宝”与“小话精”的区别,这也正需我们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我国幼儿教育体制所存在的弊端,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来,使我们的孩子更聪明、更健康.

1.2 其次表现在幼儿园中的实际应用问题

1.2.1 蒙台梭利教学法在幼儿园中的实际应用问题

蒙台梭利教学法虽然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但来中国时间并不长,仍处在实践摸索期.一是出现重视形式而忽略其教育精髓的把握.二十世纪初70年代末,我国教育事业开始走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新路线.蒙台梭利教学法简称“蒙氏教学法”,就是在当时被引入我国的.然而,在引进、移植和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断章取义、形式主义严重等问题.在蒙氏教学方法中,培养和保护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提倡幼儿自主学习原则;重视教育环境和教师的作用,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重视幼儿的感官教育,是其教学方法核心内容的体现.然而在我国很少有幼儿园能真正能理解蒙氏教育的精髓所在,在五原县幼儿园也开设了蒙氏课程,但仅是“面子工程”,引进了一整套蒙氏教具,教师经过短暂的培训就上岗任教,不懂蒙氏教育的核心内容,每天把上课的内容仅仅放在蒙氏教具上,只让孩子自己玩,而缺乏对孩子的引导.

二是缺乏掌握蒙氏教学精髓的师资力量.在国外,要想获取蒙台梭利教师资格证书,必须经过几个月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全部合格后才可以通过.然而在我国,很多开设蒙氏课程的幼教机构都抱着以盈利为目的的想法,所配备的老师大多只经过几天的短期培训就开始上岗代课,对蒙台梭利教学法的认识与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根本不具备组织蒙氏教学的能力.比如在五原县幼儿园,蒙氏班的教师大多都是通过一星期或几天的短期培训来认识和操作蒙氏教具,之后就开始给幼儿上课了.具体问他们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什么,他们也回答不上来,对蒙氏教学法的理解只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却不明白其本质到底是什么.家长怀着满腔热血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却很难了解这一幕,如此下去,我国的幼教事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这是我们必须深思的一个问题!

三是忽视蒙台梭利教学法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在蒙氏课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去选择、操作教具,这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但在对幼儿秩序感的培养方面,对幼儿的约束力又太强.在幼儿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在操作蒙氏教具时教师要求幼儿必须按照教师的示范步骤进行,而且操作过程中不允许与同伴进行交流,幼儿很难释放天性.不难看出蒙氏教学法局部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的同时,却忽视了幼儿的社会化活动,其感觉教育教具脱离了幼儿的实际生活,过于狭隘、呆板,操作过于机械,而对于艺术教育的内容也比较少.其实,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要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蒙台梭利教学法作为舶来品,如果我们考虑不到他们的不足方面,而是照搬照抄的简单复制过来,那么它将会成为我国幼儿全面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1.2.2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中的实际应用问题

一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经济落后的地区难以把握到教育核心内容.卡尔·奥尔夫——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戏剧家、音乐教育家,创立了影响世界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他以“原本性音乐”为教育的核心观念和精髓,以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等形式培养幼儿的乐感,使儿童有机会进行即兴创作,从而促进儿童创造性能力的发展.奥尔夫乐器能使幼儿大胆的表述自己对音乐的想法,体验了创作的乐趣,这种轻松欢快的方式能充分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喜爱,最大限度的应和了幼儿的心理需要.但因为我国教育现实情况差异巨大,地区和地区间的教育表现出极大的不均衡,好多经济落后、偏远地区在教育经费、教学资源、教师、书籍和设备的配置上都无法与城市中的教学环境相提并论.以五原县幼儿园为例,园里很想把奥尔夫的这套教学理论应用到课堂中,可是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只能从北京等大城市请来讲师为老师们进行为期几天的短期培训,在短短的几节课中教师很难掌握到教学的核心内容,紧接着在课堂的实际应用中也显得很吃力,教学水平普遍不高;再者引进的教具也不够全面,下发到每个班级时更是少的可怜.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导致教育观念、方式落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要想改变之一现状,必须平衡教育资源的分布,让那些偏远以及经济落后的地区也能够掌握到教育的核心内容,实现人人平等接受教育.

二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主体,幼儿作为旁观者.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已有很长的传播时间,但是人们在一些问题的理解中还存在很大的偏差.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脑、探索音乐中的乐趣,而不是被动的听音乐;让孩子们随着音乐边跳边唱,打破儿童沉闷呆板地坐着听课的模式,充分调动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从心底里自愿的去接受音乐,真正达到“乐”(Yue)即“乐”(le).[1]但是在五原县幼儿园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总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主,让幼儿作为旁观者,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给小朋友上过这样一堂课,题目是《会跳舞的花仙子》.教学目的是让幼儿感受音乐轻松欢快的旋律,了解滑音和跳音的特点,并能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分别为幼儿准备了丝巾和手摇铃来感受滑音和跳音的特点,整个课程的流程设计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总害怕学生不理解,在活动之前不停的讲解、做示范.幼儿的思维被老师不停的讲解和示范所限制,做出来的动作就像复制来的一样,这从根本上违背了奥尔夫先生创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初衷.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好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没有弄清教育的核心内容,凭着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按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去讲解,在课上教师是主体,幼儿总是作为听众被动的去接收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与应有教学方法是相互违背的.

2 针对实际应用现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整改建议

2.1 在幼儿园的实际应用中,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整改建议

一要去除形式之风,掌握蒙氏教育法的核心内容.针对当下我国各大幼儿园关于蒙氏教学法严重的形式之风问题,其一教育管理部门必须加强监管力度,拟定本地区开设蒙氏教学班的相关法律政策,形成良好的教学之风.其二对想开办蒙氏课程的幼教机构,要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做到保质保量;大力宣传蒙台梭利教学,使开设蒙氏课程的幼教机构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实践过程中都能真正理解、掌握到蒙氏教学法的精髓所在;其三将其与本地的人文特色相结合,要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更贴近幼儿生活,便于幼儿理解,有利于发挥出蒙氏教育的更大价值.

二要加强对蒙氏教师的培训力度,让更多优秀的蒙氏教师致力于我国蒙氏教学的第一线是发展我国蒙台梭利教学法的必经之路.中国有句俗语:“名师出高徒”,意思是要想培养出技艺高超的学生,身为教师就得有丰富的学识和本领.就好比教师是一桶水,你这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要想让学生盛满水,教师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泉水注入.所以要想发挥出蒙氏教学法的最大价值,让我国幼儿成为蒙氏教育的最大受益者,首先身为教师就得先明白其教育的核心内容与精髓所在,然后秉承着专业的教育理念,抓好教育本质,真正意义上实现幼儿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

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明确蒙氏教学的局限之处.在应用蒙氏教学法时,我们要明白其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努力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盲目的抄袭,利用其一切可利用之处,深化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同时在应用蒙台梭利教学法时,可以将其与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人文特色结合起来,并适当将其做出改变,拟定出一套适合我国幼儿全面发展的蒙氏教学法,使之具有“中国化”.[2]

2.2 在幼儿园的实际应用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整改建议

首先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掌握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核心内容.要想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就要保证资源的分布均衡,确保每个地方、每个人都能受到平等的待遇.因此,学校不论好与坏,身在城市或农村,都应该拥有平均的教学资源、平均的师资力量、平均的财政拨款,平均的图书和设备配置.同样要想实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的大力发展,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让那些经济落后、偏远地区的幼儿园也能掌握到奥尔夫教学法的核心.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主题、教学形式,唤醒幼儿的音乐创造力及学习的本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富于个性地发展和成长.

其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幼儿成为教学主体.传统教学模式,已脱离时代的要求和科技的进步,要想与时代接轨、谋取更大的发展,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幼儿成为教学的主体.在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教师可以运用肢体动作、唱歌、等新的方式和幼儿进行交流互动,而不是一直用苍白的语言去解释.要相信幼儿、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去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展现出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3]

纵观五原县幼儿园在应用蒙台梭利和奥尔夫教学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一方面反映出一个县级幼儿园能够引进这两种教学法笔者表示欣慰,说明幼儿园对教育的重视;而另一方面,笔者表示担忧,莫让这来之不易的教学模式推广的太慢!呼吁有关部门的支撑和教师本身不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来尽快完善.

参考文献:

〔1〕席书君.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3(4):133.

篇8

1、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以及体育教师要具备自身素质的原因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培养学生在今后的适应能力,另一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它使人类能够理解基本原则,并能做出明智的判断,从而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后者主要是通过智慧的想象活动而创造新思维的能力,这种创造思想的能力有两种:一种是发展性创造能力,通过挖掘学生的内在天赋而发现本已存在但未为学生发现的事实。这种能力对社会人来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这种能力和第一部分联系起来构成了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另外一部分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属原创造性能力,是发现、发明世界上本没有存在的事物或事实,这是少数非常聪明的人才具有的。惟其重要,因而在学校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教育大辞典》中明确解释:“教学,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那么,教学就是以培养能力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共同活动组成。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它意味着启动﹑指向﹑激励﹑维持﹑调控等一系列教学的基本功能。教师在教学中是最积极的因素,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影响巨大。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那么情境上是不可想象的。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要通过教师的传教。一名教师的传教是否成功那就看这位教师本身是否具有足够的能力与条件。不同课程的教师需具备不同的能力与条件。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那么体育教师也不例外。体育教师只有本身具有一定的自身素质,才能把学生的素质提高,才能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控制学生,为学生指向。

2、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自身素质

2.1体育教师应具有广博的知识

广博的知识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专业知识对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师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不可缺少的,它是区分其他学科教师的根本依据。体育教学的对象时学生,而且教学形式是一种活动形式。学生是有思想、有生命的有机体,且各种活动可以使有机体的关节、心肺功能等起变化。相关学科主要有生物学科,如人体解剖、运动生理、运动生化等;有人文学科,如历史、哲学、文学等;还有教育学知识,如教学法、现代教育的思想理论、一般教学目标等。例如,做双臂屈伸,在学生练习的同时,体育教师可以把练习的目的,即发展胸大肌、三角肌、背阔肌的力量,以及它们所处的位置进行讲解,增加学生生理解剖方面的知识。以前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只满足“学科知识+教育知识”,而现今社会对体育教师要求“学科知识+各种相关学科知识”,并使相关学科灵活地运用在体育教学中,充分提高学生的素质。

2.2体育教师应是成熟的人

一般意义的成熟指生物发育到完备的阶段。而这里的成熟是指一般意义的成熟基础上的职业成熟,是指体育教师在知识、经验、能力和个性品质方面所达到的体育工作的适应程度,主要表现在职业意识、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等方面。成熟的体育教师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教师职业比较清苦,尤其是体育教师,由于社会偏见,体育教育还没有被真正认可,社会对体育教师存在着藐视的现象,而体育教师教学工作是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工作,且劳动支付与劳动难以相等。这势必要求体育教师要有高尚的思想和高度的责任心,才能不怕清苦,把体育事业搞好。

2.3 体育教师应是一个常反思的人

反思是对自己行为进行反省。只有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的体育教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反思也就是对自己指导过的课或训练,以及各种比赛等体育活动进行总结,找出这些活动的优点和缺点,从而使自己改进缺点,更好地发挥优点,是工作更为出色。这种反思是体育教师对自己工作的反思。还有一种反思是对他人工作的反思。在学术交流中、在观摩中、在评课中都可以单独反思或与他人一起讨论合作反思。在反思过程中,不仅可以吸取他人的长处,而且可以提高合作精神。

2.4 体育教师是一个具有合作精神的人

在管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典型等式“1+1+1+1+1+1+1+1……+1>n”,即n个人协同工作的力量和能力超过n个各自工作的力量和能力的和。该等式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也不例外,体育教育是需要很多人合作的系统工作。它主要包括校内合作和校外合作。校内合作包括体育教师与同行合作,与班主任和校长合作,与学生合作。班主任、校长室学生非常敬畏的人。体育教师与班主任、校长合作,课间操、学校体育业余训练等工作就能得到很好的开展,而且能使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步调一致,使学校体育有条不紊地运转。与学生合作,能使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

2.5 体育教师应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艺术性

篇9

赖华强

(赖华强 韶关大学中文系,韶关 512005)

摘要 为了总结和反映新时期语文教学在教学内容拓展上的新成果,也为了弥补现行语文教学内容之缺漏 ,作者针对现行语文教学内容体系之不足,提出建构并展示了语文教学内容新体系。

关键词 语文;教学;内容;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3

* * *

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及其改革,已经大大拓展了语文教学内容空间。从前一些未被认识或确立为语文教学内 容的东西,已经上升为语文教学内容;而旧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也已不能适应或满足这种发展了的形势要求 。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一个确立或建构语文教学内容新体系的工作,已势在必行。本文拟就这个 问题提出个人粗浅看法。

一、现行语文教学内容体系的不足

现行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基本上是沿袭五六十年代“知识能力”这种平面直线式分类,往往将语文教学 内容划分为两大块(即知识和能力)若干条(即知识包括语修文,能力包括听说读书)[1],也有分为三大块( 知识、能力、再加智力开发)[2]、五大块(知识、能力、智力开发,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和审美教育)[3]的 。但无论是哪种分法,都有遗漏。最主要的遗漏,是将语文学习教育内容和文化基础知识教学内容,排除在语 文教学内容之外。语文学习教育内容和文化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算不算语文教学内容呢?笔者已在拙文《语文 教学内容窥缺》中加以论述。笔者认为,语文学习教育内容和文化基础知识教学内容,不仅应该作为语文教学 内容,而且应当引起我们相当的注意;前者是现代教学论发展要求在语文教学上的反映,后者则是一个不容忽 视而长期未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

语文学习教育内容和文化基础知识教学内容,之所以被排除在语文教学内容之外,除了认识上的原因,主 要就跟现行语文教学内容分类方法不当有关。我们知道,学科教学内容的分类,据其目的和标准的不同可以有 多种分法。今天,凡是经常被人们提及而又可以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一共可以归纳为以下14项:

1.语文基本能力训练;2.语文基础知识教育;3.语文学习认识教育;4.语文学习心理指导;5.语文学习方 法指导;6.语文学习能力培养;7.语文学习卫生教育;8.语文学习习惯养成;9.开拓视野;10.发展智力;11. 思维训练;12.思想政治教育;13.审美教育;14.文化基础知识教育。

这14项,据其作用和地位分,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目标学习内容,即上述第一项。这是中小学语文 教学的核心内容。(二)学科知识内容,即上述第二项。这是从一般语言学、文学、文章学、口才学角度,揭 示语文学习特点和规律,用以指导学生学习的语文知识,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三)学科学习教育 内容,即上述第三项至第八项。这是从一般教育学、心理学(含语文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学习学角度 ,或者是从语言学习和习得的条件或手段角度,揭示语文学习特点和规律,用以指导学生学习的知识。教育学 上称这种知识为学科学习理论或教学法理论。由于这部分内容是为了完成学科知识学习、实现教学科学目标而 形成的所以又可以称其为条件或手段内容。闭上眼睛想当然,一般会认为,学科学习内容是须臾不可或缺的, 而学科学习教育内容则是可有可无的。但实际上就这两种内容在教学上所出现的频次和顺序来看,学科学习教 育内容,不仅也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还应该是第一位的或第一顺序的。打个比方,虽然它不是战士,不直接消 灭敌人。但就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来讲,它比战士更重要,它是能源、军需、战旗或军号。它比处在前沿阵地 上的战士更具有前位性。故这种教学内容也可以称之为前位教学内容。其余诸项,则是对以上三个方面的补充 。其中,开拓视野,发展智力,思维训练,思想政治教育(第9至第12项),既可看成是对语文教学目标内容的 补充,又可看作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条件或手段内容。而同属教学目标内容的,还有审美教育(第13项), 属于条件或手段内容的,还有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第14项)。若采用狭义和广义分法,则上述三方面又可以归 纳为两方面:(一)学科学习内容,即上述一、二两方面;(二)学科学习条件或手段内容,即上述第三方面 。

但现行语文教学内容体系,采取这种以学科学习内容“知识能力”为单一架构的平面直线式分类方法, 就缺乏这种包容性,无法不将上述其他教学内容排除在这个分类之外。这是不能满足和适应现代语文教育要求 的,这也是现行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在分类方法上的一个重要不足。

二、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的特点、结构及内容

鉴于以上不足,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首先,在内容上要具有如下特点:

1.正确地反映语文教学内容的本质特点

语文教学内容是为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服务的。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必须紧紧围绕这个宗旨来建构。 一切被纳入这个体系的内容,都必须是真正反映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要求,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目的。

2.忠实地记录语文教学内容的发展历程

语文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一定是新时代语文教学要求在内容上 的反映。所以,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语文教学内容和要求发展变化的忠实记录。应该 记录我们这个时代语文教学内容发展变化的最佳最新成果。

3.准确地反映语文教学发展的趋势或走向

语文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是整个语文教学发展变化的一部分,而且又总是包含或预示着语文教学新的发 展趋势或走向。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应该包含和预示这种趋势或走向。

4.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语文教学,具有积极的现实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新的语文教学发展趋势或走向,对现实的语文教学具有极强的制导作用。所以,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 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语文教学,应该发挥这种积极的制导作用。

综上所述,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其结构和内容可以如下图所示:

(附图 {图})

在分类方法上,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则宜采用以学科学习内容“知识能力”为核心的复式立体分类 方法,即在确立学科学习内容核心地位的情况下,还要将实现学科学习内容所需要的条件或手段内容,纳入到 语文教学内容体系。这样的体系必定是既具有较好的网罗性或张力,能够使人一看便识语文教学内容各层次各 要素之间的因果联系,便于指导语文教学;又具有较好的内敛力或包容性,便于及时吸收或反映语文教学内容 新成果,不断促进语文教学。

三、其他需要重视及研究的问题

这只是一个初构,再加上它反映了旧体系的一些提法,所以,有些问题还有待我们继续予以重视及研究:

1.必须尽快给出各教学内容的构成要素并且努力实行量化

例如,听说能力训练,究竟应该包括哪些训练项目。又例如,语文学习认识教育,究竟应该包括哪些认识 教育。再进一步,听说能力方面,有关听知能力部分,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语文学习认识方面,有关教材认 识方面,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等等。有些是原有体系项目,已经具有明确的说法,但要进一步研究,有些是新 设项目,尚无具体内容,需要尽快给出说法。而所有给出内容,能够实行量化的,最好实现最化。

2.必须充实和加强核心教学内容的实用知识技能部分

语文基本知识,可以分为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两种。前者为一般语言学、文学、文章学知识,后 者为一般阅读学、写作学口才学知识。现行的语文教材缺乏的是后一种知识。所以,现在也不能笼统地说,要 减少“知识短文”,要降低“知识传授”的调子。对于现行教材中,那些理论性强,实用意义不大,纯粹只适 合背诵和考试的内容,的确要压缩削减。但是对于那些实际指导意义很强的直接帮助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知 识,不仅不能压缩削减,而且还要大大加强。由于语文课是以语言能力培养为主的,所以,语文课本,就是要 尽量多载一些具体告诉学生怎样去听、去说、去读、去写的知识。

实用技能部分,目前需要加强的,主要是那些适应现实社会发展需要的东西。听说方面,如如何进行电话 交谈,如何作电话留言,如何进行跨地区、跨文化的语言交流;阅读方面,如如何读广告,如何辨别语言媒体 中的真假信息,如何处理语言(信息)垃圾;写作方面,如如何签约,如何填写银行储蓄存取单;综合语言能 力运用方面,如如何推销,如何求职,如何投诉,如何利用终端存取电脑资讯等。就是已经纳入训练的内容, 也要注意增添时代色彩。例如书信,要教如何写求职信;申请书,要教如何写营业申请书等。

要充实和加强实用知识技能部分,就必须重新考虑核心教学内容的重心和比例问题。总的原则应该是,在 新时期已经取得的重实用的成果基本上,语文教学要继续朝求真、务实、有用方向迈进。

3.必须加强对语文思想教育内容的研究

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要“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语文教学中实际上存在着两种性质和目的相区别,而内容与方法又相互渗透联系的思想教育。[4]如何理解这两 种思想教育呢,又如何确立这两种思想教育各自的内容呢,也有待研究。

4.必须明确界定几个概念

旧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存在着一些概念界定不明的问题,例如“开拓视野”(上述第9项)。何谓“开拓视 野”呢?是指不断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面(即开拓学生的文化知识视野)呢,还是指不断引导学生认识语文与 生活的广泛联系(也即开拓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呢,还是这两方面的意思都有呢?又如例“发展智力”、“ 思维训练”与“审美教育”(上述第10、第11、第13项)。这些概念,究竟是个一般教育学概念呢,还是个语 文教育学概念呢,还是作为双重概念使用呢?如果作为语文教育学概念使用,它指的是语文学习内容,应该包 括在语文学科学习内容里。如果作为一般教育学概念使用,它指的是实现语文学习内容的条件或手段,就应该 包含在语文教学的条件或手段内容里。如果是作为双重概念使用,那么它有时是指语文学习内容,有时是指实 现语文学习的条件或手段内容。而“智力开发”与“思维训练”,是属同一个概念呢,还是两个具有属种关系 的概念呢,等等,都有待我们研究。

注释:

[1]此种分类见《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和《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 订本)》。

篇10

关键词:课程标准 素质教育 双基教学 能力培养

南师大博士生导师杨启亮教授曾经非常客观地指出了目前我国教育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他认为我国十多年来总在推行素质教育,但至今 还停留在应试教育时代,素质教育没有真正落在实处。 我对杨教授的观点是非常赞同的。教师所授,学生所学的内容是为高考升学为服务的。我国目前的教育仍然是功利心大于平常心。

化学素质教育在新课程环境下如何进行呢?这值得我们每一个化学教育工作者认真讨论。我想在以下两个方面作一些讨论与思考。

一、从教学内容上强调“双基”教学

新的高中化学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使我们的学子拥有初步的化学科学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

其一,对化学“双基”教学的强调,不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应具有的化学基本知识和初步的化学科学素养;其二,在对“双基”教学强调的同时,要求化学“双基”教学一定与我们生产生活联系密切,体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如本人在《氯气的性质》教学中是这样实施的:首先以本地区曾发生规模较大的氯气泄漏为例,讨论若你在现场你将怎么办?引出问题:氯气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什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将自然界、生产生活的中的具体事例引入到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除了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对过程的体验,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化学学科既不是深不可测的理论堆砌,也不是形同咀蜡的分子式和方程式。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广义教育也是化学教学内容之一。使学生关注能源、科技、医疗等与当代社会息息相关的化学问题。使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得到提高。总之一句话,化学教学的目的不仅用武装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并要在思想、、情感、能力、意志等各方面让学生得到提高。开展学科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的视野与见识得到开拓,使学生科学素质得到提高。

因此,化学教学内容一定要摆脱那种以应试、升学为目的,从课本到课本、从理论到理论的脱离实际的倾向。

二、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行着重培养

素质教育着重要求在课堂教学中, 依据我们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地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去寻找问题和解答问题。让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密切联系起来。“应试教育”只要求灌输,往往是“填鸭式”的,仅重视教的过程,而轻视学的过程。教师总是原封不动给学生传授课本知识, ,担心因某一点遗漏造成考场上的丢分。学生的学习完全被老师所代替,学生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轻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高分低能的现象时常出现。这严重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呢?

第一,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立学生敢于思考的环境。特级教师孙双全与学生心灵互通的教学情景让我们深受启发:“课堂上,他不断地激励学生:‘谁来说一说,说正确了表扬,说错了也表扬,表扬你的勇气。’而对学生不对的解释,也给予积极的评价:‘因为你的错误才使我们全班都能正确,失败乃成功之母。’而对学生精彩的回答,他更是学生给予充分夸奖和赞美:‘真好,你有发现的眼睛。’当学生不够自信犹豫是否举手时,他鼓励孩子:‘举起手来就是英雄,就是高手!’孩子在他的鼓励下,更多的小手举了起来。”我们的学生都有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而身为教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要使学生敢于发现,乐于思考。教学中要对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训练他们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的科学方法。比如,我在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时,传授给孩子学习物质性质的方法和思路,必须引导孩子将相关方法与思路应用与其中。我们认为基本思路是从还原性、氧化性和通性来研究物质的性质;从非金属、金属、酸、碱、盐等物质所属类别所有的通性来推测某个具体物质可能的性质;从物质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角度推测物质是否具有还原性和氧化性。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

第二,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创立情景从而渲染气氛,提供一个引起学生的兴奋点。直观的视觉刺激,鲜明的画面。使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多媒体课件,能够变微观为宏观、变远为近、变虚为实、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变繁为简等方法来体现教学内容,强化直观教学,使感性认识丰富,有利于重点、难点的突破。又如在有机化学酯化反应原理的教学过程中,用动化就能非常直观形象的显示出酸脱羟基醇脱氢的反应原理,加深学生们印象。

第三,强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实验教学中有助于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行强化训练。化学是门建立在实验之上的自然学科,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化学教学中应该充分运用和发挥实验这一优势,使教与学的过程和谐统一。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但不是唯一的阵地,化学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将化学新课程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好。同时,也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出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创设充足的空间和时间保证。 为学了余力的学习提供研究性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使学校、社会教育教学活动相联系,个性发展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相联系,从各个方面、各个渠道开发学生潜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