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健管理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7: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保健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保健管理

篇1

医疗保健行为的全过程中,医疗保健风险无处不在。医务人员、患者、医院管理人员、患者家属、涉及医疗行为的各类人员都可能成为医疗保健风险的责任人或受害者。为避免医疗保健风险发生,提高医疗保健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院管理,特制订我院医疗保健风险管理方案。

1、指导原则

医务人员是医疗保健风险防范的重要责任人,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具有预见性,注意发现医疗保健流程管理中的漏洞和缺陷,关注高风险环节,力求控制。对于不可控风险,要权衡利弊,降低风险。难以避免的风险,一定要向患者交代清楚,征得患者同意后方可实施。

2、医疗保健风险管理制度

2.1院长是全院医疗保健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分管院长承担分管部门的风险管理责任,各科室主任承担所在科室的医疗保健风险管理责任。

2.2医院各科室员工均有权,也有义务提出全院、科室和岗位工作中的各种医疗保健风险隐患,规避、控制、上报风险,提出改进措施,保证医疗保健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2.3医院医疗保健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医疗保健风险管理工作,通过院科两级管理,定期对医疗保健风险现状调查、选题、设立目标、原因分析、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检查和持续改进措施步骤开展日常风险管理工作。

2.4院科两级各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认真开展医疗保健风险管理专项整治活动,每季度结合实际工作,对风险因素从发生概率及导致后果的严重性方面进行讨论、分析,并记录在案。

2.5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进行现有的操作规章、流程指南的学习,避免可预测的医疗保健风险。

2.6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一次或一旦发现新的医疗保健风险因素,及时召开专题会,查找、研讨、分析并寻找有效解决方法。各科可自行解决者自行解决,若需医院协调,则上报至门诊部(门诊科室)或医务科(病房)。在每月活动中,查找出的风险、隐患,科内首先提出处理意见,并在科内或病区内尽可能广泛地征求员工的意见,选择最优方案落实,并将所采取的措施通报科内。

2.7院长每半年对医疗保健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活动记录进行检查,医疗保健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对科级质量与安全小组活动记录进行检查,并以询问方式了解科室员工对所记录的已施行的改进措施的知晓情况。检查各种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其有效性、实际性及便捷性进行评估。对于不完善的措施进一步进行分析、整改,直至完善。协助科内进行医疗保健风险管理工作,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医院,对科内提出问题或意见24小时内给予答复。

2.8医疗保健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半年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分析,上报分管院长,年终将全年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提出下一年度的医疗保健风险管理重点并制定年度工作方案。

3、医疗保健风险识别与监控范围

3.1临床

3.1.1推诿、延误救治;

3.1.2未按规定知情告知,谈话签字不规范;

3.1.3重点患者管理不到位;

3.1.4入院一周内仍诊断不清,病情疑难由外院转入的患者;

3.1.5院内急会诊未按时到达;

3.1.6超权限、开展诊疗或擅自改变集体讨论诊疗方案;

3.1.7各种医疗意外;

3.I.8非计划再次手术;

3.1.9重大、疑难、复杂、危重等手术未经术前讨论和审批;

3.1.10患者身份识别错误或手术部门、方式错误;

3.1.11麻醉、护理、手术和各种有创诊疗的严重并发症;3.1.12使用药品、剂量、剂型、浓度错误;

3.1.13急救药品、设备不能及时到位或失效;

3.1.14无执业资格独立从事一切诊疗活动。

3.2医院感染

3.2.1重大、特殊的医院感染(传染病院内扩散);

3.2.2多重或泛耐药菌株感染;

3.2.3消毒、隔离、预防违规。

3.3医技部门

3.3.1“危急值(像)范围"检查结果;

3.3.2医学标本错误、缺失,不能正常检测;

3.3.3医用试剂或材料不合格,保管不当。

3.4药剂

3.4.1处方、医嘱(剂量、剂型、浓度、用法、禁忌症等)错误,调剂差错;

3.4.2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3.4.3药物存放不当,效期已过。

3.5仪器、设备、器械

3.5.1医疗仪器、设备运转异常;

3.5.2医用器械使用不正确;

3.5.3医用耗材、内置物不合格。

3.6医患矛盾

3.6.1医疗损害争议;

3.6.2医疗质量投诉、医疗纠纷;

3.6.3患者满意率明显下降;

3.6.4患者占床不出院,高额医疗费拖欠。

3.7后期保障

3.7.1供电、供气、供水故障;

3.7.2防滑跌未禁示或未采取措施;

3.7.3应急逃生通道不畅或设施失效;

3.7.4其它不良事件。

4、医疗保健风险监控、报告与分析评估

4.1风险监控与报告

医疗保健风险信息来源于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自我查找、同事提醒、科室自查和医院各职能部门对医疗保健风险因素监查,院领导查房等方面。各科室、各岗位对发现存在的医疗保健风险情况,应通过电话或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即时报告科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夜间、节假日先报告医院总值班,总值班根据情况与相应部门联系。有关部门深入科室或现场调查、核实或应急处置,并做好记录,必要时上报主管领导。

4.2风险分析评估

各科室、各职能部门应按照有关的规章制度、规范、标准和规定进行医疗风险信息综合分析,对上报或检查掌握的医疗保健风险资料进行评估,首先调查核实其真实性或者了解出新的事实,再根据事实分析出现医疗风险的性质和根源,严重的或带有共性问题,提交相关医院管理委员会或院务会讨论、分析和定性。

5、风险处理

即时适当的干预与处理是医疗保健风险防范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风险控制的作用和成效,发生风险的当事人、科室和职能部门应根据岗位职责,有关规章制度和规定,确定处理方式,并及时作出有效的干预和防范措施,具体处理程序如下:

5.1临床保健类风险

涉及门诊、临床、保健各科室,科主任、护士长及时掌握情况,当事人或科室要及时向医务科、护理部上报,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组织积极有效救治,尽量减少风险给患者带来的损害;加强患者管理,尽可能弥补相应手续和告知;及时调整补充药、械,并按要求正确使用等。

5.2医院感染风险

各临床保健科室及消毒供应室,将发生的院感风险,立即上报院感科,院感管理部门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消毒、隔离、防护等措施,督促临床科室及时调整抗菌药物使用,全力救治患者,纠正、改进消毒、隔离、灭菌等不符合情况。

5.3医技部门风险

各医技科室检出危急值(像)立即通知有关医师或科室,并进行必要的复检核实,相关临床科室即刻采取或调整治疗措施。医务科按危急值报告制度考核。标本缺失、试剂缺陷上报医务科后立即查明原因,尽力纠正。

5.4药剂风险

临床医生、护士或科室发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马上予以相应处置、封存残药或包装瓶盒,上报药剂科,并按《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与处置规定》处理;药房调剂人员,发现处方、医嘱错误,先不发药,并通知医生核对、纠正;药品逾期或保存不当,药剂科立即撤柜、消理。

5.5仪器、设备、耗材

医技、临床各科仪器、设备、耗材不能正常使用或不合要求,向设备科报告,造成医疗影响同时报告医务科或护理部,设备科立即查明原因,安排检修或更换,根据不同后果按质量考核标准处理。

5.6医患矛盾

全院各科出现医疗投诉、医疗纠纷,当事人应马上向科主任或护士长报告,科室设法安抚患方情绪,通过电话上报医务科,医务科根据事态及时到达科室,了解缘由、分析,尽量控制事态发展,做好投诉接待处理工作,对当事人和科室按相关规定处理。

5.7后勤保障风险

各科室发生后勤保障问题,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值班人员到场,检修排除故障,如造成不良后果报告总务科,并采取措施,制止事态发展,减少损失。按医院规定考核处理。

6、医疗保健风险预警:

6.1医疗保健风险预警标准(以下情况应当预警)

6.1.1危重患者抢救及高风险手术患者。

6.1.2急、危、重患者应做特殊检查和处理的,转诊患者具有一定风险的。

6.1.3麻醉、输血、输液、药物使用异常反应的。

6.1.4界于多学科之间、又一时难以确诊的重症患者,在执行首诊负责制后,存在一定风险的。

6.1.5对于自知或他人的提示下,有违反规章或操作规程可,能发生医疗风险的。

6.1.6对诊疗效果不满意,可能引起医疗争议的院内感染以及对操作较复杂,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或并发症发生率较重以及治疗效果难以准确判断的。

6.1.7对相关检查不健全,各项指征与相关检查不一致、报告单不准确、可能带来不良后果的。

6.1.8对新技术、新开展的诊疗项目以及临床实验性治疗,在做好技术保障的前提下,仍可能存在医疗风险的。

6.1.9对一次性用品、血液、血液制品、药品材料、仪器设备使用前和使用中发现存在隐患的。

6.1.10因玩忽职守、无故拖延急诊、会诊及抢救或因操作失当(粗暴),不负责任,擅自做主,可能选成风险的。

6.1.11对患方认为服务态度不好、使用刺激性语言或不恰当解释病情等引发激烈争议的。

6.2医疗保健风险预警程序

对于可能发生的一般医疗风险,由科内医疗保健风险管理人员、科主任预先收集信息,对可能发生的较高医疗风险,科内医疗保健风险管理人员、科主任通过书面或电话报门诊部(门诊科室)或医务科(病房科室)备案,必要时报分管院长。对因医疗保健风险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相关科室及时报门诊部(门诊科室)或医务科(病房科室)。

6.3医疗保健风险预警通告

对于可能发生的风险,科内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必须给予足够重视,适时做出适当的评估。必要时,由医务科组织医疗保健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分析,确定可能发生风险的程度,并适时发出预警信号。

6.4医疗保健风险预警处理

篇2

关键词:企业;二级保健;医疗费用;存在问题;对策

福建省二级保健对象是指正、副厅级在职及退休领导干部(含享受同级待遇人员);1937年“”前入伍的及其他同志;抗战时期离休干部;建国前入伍,工改前行政15级离休干部;国家人事部批准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省委、省政府表彰的优秀专家;1985年工改前,高教、技术7级以上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人事部批准的早期回国定居专家;1989年底前教授等正高职称人员;1994年底前中小学特级教师。根据闽卫公[2000]75号文《关于扩大干部保健范围的通知》,二级保健对象又增加了年龄在55周岁以上(含55周岁)、聘任时间满5年及其以上的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中小学特级教师;具有正高级职务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人员。

从财政拨款渠道开支的二级保健对象的医疗费用,相关的管理及规范有关的职能部门对口管理;现在存在问题比较突出的是非财政渠道开支的二级医疗保健对象的医疗费用,这部分人员大部分是属于经费自给的事业单位、已经从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及企业单位,按照闽卫公[2000]75号文的规定,也就将这部分二级保健对象的医疗费用的开支和管理归口给原先的单位,给这些单位尤其是企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一、存在的问题

(一)离休二级保健对象的医疗费用缴纳

标准较高,企业负担沉重

根据闽委老综[1999]003号文的规定,离休干部不参加医改,离休干部医疗费由离休干部“两费”管理专门机构实行“集中管理,分别缴纳,统筹使用,单独核算”的办法管理,每年财政厅会公布非财政渠道开支的离休干部医药费缴纳标准,省直企业和经费自给的事业单位按两费中心审定的金额缴纳,缴纳标准都较高,以2013年省直企业缴纳标准为例,离休干部医疗费用缴纳标准为45000元/年,某印刷老企业有离休及“5.12”干部6人,全年应缴纳统筹医疗费用27万元,即使按照《关于印发福建省省直单位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管理办法的通知》(闽财社[2000]113号)规定,亏损企业可以减半征收,2013年该企业也缴纳了13.50万元,而该印刷企业2013年账面利润为亏损5万元,离休干部医疗统筹费用缴纳标准较高,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二)没有专门、专业的管理机构,开支审核不规范

虽然非离休二级保健对象所享受的医疗待遇已经有相关政策予以明确,但是已经公布的非离休二级保健对象所享受的药品目录、医疗服务项目、医疗耗材项目等医疗费用开支政策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作为非财政渠道开支的二级保健对象的医疗费用开支归口于原单位管理,这些单位缺乏有经验、有技术的专业人员及专门的管理机构,基本上是归于办公室或老干处等机构合并管理,导致相关管理人员对政策的理解不是很全面、很透彻,不能对非离休二级保健对象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进行规范、明确的审核,也不能对二级保健对象进行符合政策的解释,为了避免老干部产生不理解、不满的情绪,最终只能发展为不管二级保健对象花多少医药费都要报的情况,开支审核不规范,无形中助长了医疗费用的增长。

(三)没有统筹医疗保险机制,单位负担沉重

由于非财政渠道开支的非离休二级保健对象的医疗费用没有建立统筹医疗保险机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这部分人员医疗费用的开支日益增长,给这些独立承担这部分非离休二级保健对象医药费用的单位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特别是一些已经改制为企业的单位,可能出现全体员工辛辛苦苦干一年好不容易创造一点经营业绩,但是一个非离休二级保健对象住院生病花的医药费很可能把大家创造的利润全抹掉了,还有一些单位本身已处于亏损状态,负担职工日常工资等开支已经捉襟见肘了,还要负担非离休二级保健对象突然发生的大笔医药费开支,真是雪上加霜,难以负担。

(四)节约意识不强,难以避免浪费现象

非财政渠道开支的非离休二级保健对象的医疗费基本没有事前审核,都是发生后由单位按实报销。福建省省直单位非财政渠道开支的非离休二级保健对象的医疗费用都由原单位负担,原单位基本与福建省保健办签订托收无承付的委托,住院及门诊发生的费用都是从单位账户直接划走,单位不能事前审核,医院、二级保健对象、单位三者责、权、利不清晰,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难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开支,对二级保健对象没有相关的节约奖励机制,节约意识也不强,一些浪费现象不可避免地存在。

(五)费用开支直接影响业绩,存在利益冲突

非财政渠道开支的二级保健对象医疗费用开支基本是在“管理费用”科目下开支,直接影响了当期经营业绩,客观上对在职员工的收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已经改制为企业的单位基本上每年都有业绩考核目标,造成了老同志觉得国家给我政策我开支医疗费用是合理的,而在职员工觉得老同志医疗费用开支动了自己的“奶酪”,使双方产生了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笔者了解到一家出版社,管理层为了保证经营业绩指标的完成,对该单位二级保健对象的医疗费用进行了一定额度的管理,引起了二级保健对象的不满,双方由于立场不同,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

二、对策建议

随着社会生活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必然导致医疗费用开支的日益增长,对于非财政渠道开支的二级保健对象的医疗费用管理,无论是二级保健对象个人还是单位都十分关心和关注,采用哪些管理方式、方法,才能够克服目前二级保健对象医疗费用开支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解决二级保健对象和单位的后顾之忧?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

(一)离休二级保健对象的医疗费用统一由财政支出

离休干部每年的医疗费用缴纳标准较高,对企业尤其是亏损企业是一项沉重的负担,考虑到离休干部人数已经不多,政府能否考虑将这部分开支在财政渠道列支或继续加大减免力度,切实解决困难企业的实际问题,也给离休干部安度晚年生活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

(二)从制度上完善非财政渠道开支的非离休二级保健对象医疗费用开支

各单位可以依据目前二级保健对象所享受医疗保健待遇的政策,制定非离休二级保健对象医疗费用管理办法,对二级保健对象医疗费用的开支等进行明确和细化,可以对二级保健对象转外就医、使用《目录》外检查、出国、探亲带药等特殊情况进行约定,加强有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增加管理办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可操作性,建立符合二级保健对象所享受医疗保健待遇政策又切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管理办法,对二级保健对象医疗费用的管理在制度上予以健全和完善。

(三)建立医疗统筹,减轻企业负担

可以借鉴我省“5.12”干部医疗统筹机制,建立省级非财政渠道开支的非离休二级保健对象医疗统筹机制,每年由各单位按照一定的标准缴纳非离休二级保健对象医疗费用,建立医疗统筹,通过互助共济方式来分担疾病风险,均衡医疗费用负担,解决非财政渠道二级保健对象的医疗费用开支。医疗统筹体现了社会公平的原则,有利于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同时也解决非财政渠道开支的二级保健对象对企业未来经济效益能否负担得起自身医疗费用开支的忧虑。

(四) 建立奖励机制,增强节约意识

可以借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设立个人账户和集体储备账户,将每年缴纳的非离休二级保健对象的医疗费用,按照年龄的不同,以不同的比例,将缴纳费用中的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医药费按规定报销时先在个人账户中支付,个人账户支付完后,在集体储备账户中支付,不受本人纳入集体储备专户的金额数量限制。如个人账户年终有结余的,结余部分累计转入下一年度使用,其中50%可作为支付规定“用药范围”以外的药品费用。年终结账当年个人账户资金有结余的,结余资金的10%以现金的形式补助给个人,40%作为奖励资金计入历年账户;二级保健对象去世时,如个人账户有结余的,可将结余部分50%补助给遗偶和子女。这样个人账户归个人所有,提高了二级保健对象的管理自己医疗费用意识,促使二级保健对象个人在医疗消费中建立自我约束、节约费用、采取合理化医疗消费的制约机制。

(五)预提医疗费用,化解利益冲突

篇3

为做好我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工作,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现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意见的通知》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补充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缴费比例。机关事业单位(包括社会团体,下同)以上年度在职职工工资总额和退休人员退休费总额之和为缴费基数,按8%的比例缴纳。所征收基金按规定划入职工个人账户后,剩余部分划入统筹基金。职工个人按本人上年度工资总额2%的比例缴纳,全部划入个人账户。个人帐户的建帐标准仍按原规定执行。

企业以在职职工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按5%的比例缴纳,城镇个体劳动者按照企业缴费比例执行,所征收基金全部划入统筹基金。

退休(包括退职和按月领取养老金,下同)人员个人不缴费。

二、参保人员中断缴费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中断缴费不满6个月的,从重新缴费的次月起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超过6个月的,须连续缴费满6个月后方可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中断缴费前的缴费年限可视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连续缴费年限。

三、12月31日前已经退休的参保人员(含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人员),其医保连续缴费年限不足25年、实际缴费年限不足10年的,在今年6月底前由其单位或本人按补缴时的标准(含高额补充医疗保险费)一次性补足相应缴费年限费用,逾期未按规定补缴的暂停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四、参保人员门诊就医须持本人基本医疗保险卡,未持卡就医或在非门诊统筹定点单位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门诊统筹定点单位暂定为:已定点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县妇幼保健所、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参保人员患病住院期间不同时享受门诊医疗待遇。

五、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及派驻外地人员,可在安置地或派驻地选择1-3家当地定点医疗机构作为本人特约医疗机构。在本人选择的特约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可按规定报销。

篇4

关键词:医疗保险 特殊户医疗费用 管理 实践 基本医疗

我国推行医疗保险已经多年,在医疗保险的实际应用中,为广大参保人员带来了不少切实好处。特殊医疗费用作为医疗保险中的一个方面,目前对其具体定义尚不明确,大致上来说,特殊医疗费用是相对于基本医疗的基础上,主要指医疗费用金额较大、基本医疗支付不起的,需要由单位、医疗保险基金、个人这三方共同支付,或需要由三方中的两方共同支付的医疗费用。探讨基本医疗保险的实际情况,分析各地方特殊医疗费用的具体情况,讨论其管理方法和具体措施,不断完善和调整,保障特殊医疗费用发生时,参保人员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一、特殊医疗费用的范围和待遇

特殊医疗费用的范围和待遇,在我国还没有对其进行一个固定的划分,各个地方均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不违反国家原则规定的基础上,对适合自己地方特殊情况的特殊医疗费用范围和待遇进行了制定,因此,有特殊医疗费用政策的各个地区之间,也是各不相同的。当然,从总的方面、大原则上还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比如一般情况下,对因病情需要,进行组织或器官移植的,在购买组织或器官的时候,以及对超出《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的抗排斥药和免疫调节剂的使用费用,可以采用个人支付20%,单位支付80%的方式来划分特殊医疗费用范围。这里的组织和器官主要是指限于肾脏、心脏瓣膜、角膜、血管、皮肤、骨髓等。另外,因病情需要,在体内安装人工器官、体内置放材料时所需的费用,可以采取个人支付10%,单位支付40%,剩下的一般费用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进行支付的方式来划分特殊医疗费用范围。或者抢救的时候,超出《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的费用,可以采用个人和单位各支付一半的方法来划分特殊医疗费用范围。而在确定特殊医疗费用待遇的时候,可以建立特殊医疗补充保险基金,以更进一步的为参保人员提供保障。各个地方在制定相应政策和制度的时候,一定要客观地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本地的各种因素,制度适合本地区的特殊医疗费用范围和待遇。

二、管理特殊医疗费用的措施

特殊医疗费用在实际施行过程中,需要强有力的管理措施来保障其正常、良性运行,对特殊医疗费用的增加加强控制,对分担特殊医疗费用的合理性进行不断改善,逐渐达到完善的效果。首先,管理过程中要实行事前征询制度。在特殊医疗费用产生之前,参保人员一定要在相关单位和结构了解好特殊医疗费用的相关政策,对特殊医疗费用做到了然于胸。参保人员不方便告知或有困难的,则告知其家属,待征得参保人员或者其家属的同意,并且还要在“征询意见单”上签字之后,才能进行特殊医疗。其次,管理中要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对特殊医疗费用产生的审批一定要严格,要一丝不苟地进行。当然,特殊医疗费用的产生往往伴随着很多偶然性,如果参保人员确实有特殊情况不能进行审批程序的,可以在特殊医疗进行过后进行补报,补报的期限在一周之内。在对特殊医疗费用进行报销的时候,需要由相关负责单位进行预审,通过预审的特殊医疗费用,才能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核报销。第三,在特殊医疗费用中,对人工器官目录、体内置放材料、报销的额度等进行限制,设置一定的界限。参保人员在进行报销的时候,如果产生的特殊医疗费用超过或与设定的界限值相当,则按照最高界限值进行报销,超出最高界限值的部分由个人进行支付。如果产生的特殊医疗费用比最高界限值低,则按照实际产生的费用进行报销。第四,特殊医疗费用的管理中一定要控制好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特殊医疗费用的总额。

三、特殊医疗费用管理实践改进

特殊医疗费用在应用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对其管理进行适当的改进,使其更加完善和高效。第一,单位支付的比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适当的降低,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还可以取消单位支付政策,以提高大病医疗统筹金筹资额度的方法进行代替。或者结合实际情况,可将特殊医疗费用改由个人、单位和大病医疗统筹金三方或其中的两方支付。第二,将个人年度内支付特殊医疗费用,累计起来超出一定额度的,对超出部分纳入社会医疗救助范围。对个人支付年度累计超出一定额度的特殊医疗费用,将超出部分纳入社会医疗基本救助范围,由救助基金支付一定比例费用。比如城镇居民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的医疗费用负担,就可以通过多渠道筹资,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基金。第三,取消特殊医疗补充保险政策。根据实际情况,对商业补充医疗保险,鼓励参保人员参加,用以解决个人负担的特殊医疗费用问题。

四、结束语

医疗保险殊医疗费用管理工作,需要在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合理确定费用范围和待遇,对配套管理措施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以多种形式为特殊医疗费用提供保障。在我国的特殊国情下,医疗保险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只能主要保障基本医疗,因此,只有从各地医疗技术和社会经济实际发展水平出发,结合个人、单位和医疗保险基金三方的实际承受能力,才能很好的完成特殊医疗费用的管理工作,为广大参保人员提供更大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正明.医疗保险殊医疗费用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08

篇5

一、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的特色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信息化平台构架近些年来已经初步形成,同时从制度上也已经基本实现了城乡地区的居民全覆盖,从而实现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服务权利得以实现。此外,我国的医疗人员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设备以及设施的完善也进一步实现了医疗服务的完善和发展。但是我国的整体医疗资源明显存在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很多的异地就医以及转包就医类人数不断增加,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医保的审核以及医保整体的结算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加大,同时,整体的监管工作也没有实施到位。

医疗保险网络的信息平台系统化实施主要是通过医保过程中的结算环节以及相关业务深入医院端口来保障完成,从而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面对各类不同的参保人群,医院的医保部分应该有针对性的安排专人进行结算作业,同时出具不同的证明资料,完成各种不同的对账工作和报表发票管理工作。只有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平台才能实现对管理效率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已经成为一个重点性工作。

二、建立医院医保管理信息集成平台

1.业务流程。医院医保流程都需要首先对参保人员进行消费明细参照分析,对具体的消费金额进行总结计算,之后按照医保政策规定的报销比例以及相应的结算方式进行结算,完成最终的结账。第二步,完成与医保管理中心的各类相关医保对账信息确认流程,需要将医保参保人员的具体消费明细以及医院端口的对账信息进行上传,最终实现在医院医保数据管理中心的信息储存以及信息统计审核工作,最终完成医保结账。

2.构建合理的应用信息平台架构。从组成模块角度分析,合理的应用信息平台构架主要包括了信息寄存器、业务逻辑控制模块、传输逻辑控制模块、安全控制模块以及安全控制模块。信息集成器是从医保中心进行下载,之后进行信号接受。通过信号的转换以及最终储存来实现信息处理,最终供给医院端口进行医疗实际参保人员的相关业务管理。此外,在医院端口,应该从实际的业务规则产生数据入手,转换成为医保中心可以进行处理和最终需要的数据。在此过程中需要进行安全监控和传输的逻辑控制,最终才能实现指定医保数据中心的信息接收;业务逻辑控制模块分析发现,在医保中心进行参保的人群存在较大差异,同时人员的类别差异较大,从医院的医疗端口实际需要的业务流程和业务服务类型也存在较大差异。

篇6

关键词:医疗保险;信息化;途径

随着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来临,人们对医疗保险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保险信息化管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医疗保险管理的信息化主要就是指医疗保险管理通过内外信息管理平台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降低成本,改善服务。

一、医疗保险业务的特点

1.业务处理数据量大。医疗保险业务主要需要每位参保人员建立个人帐户,其做记载的内容诸多,比如参保人员的基本信息、就医情况以及费用明细等诸多内容,并且需要保存较长的实践,所以,导致医疗保险所产生的数据量十分惊人。我国每年的参保人数在急剧增加,根据不完全统计,如果以10万人为单位,那么其所产生的数据总量能够达到7000兆字节,根据计算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每个参保人所产生的数据量一般为300字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实际数据量往往远超这个理论的数据,比如参保人住院所产生的消费记录以及统计计算信息等内容,这些内容所产生的数据量十分庞大,还必须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及时的保存和备份,通过计算机技术才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2.涉及范围广。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主要可以分为城镇职工、城镇居民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大部分。其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比如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灵活就业人员等诸多范围。城镇居民主要就是指并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就是指广大农民朋友。医疗保险业务十分的重要,会伴随参保人员的终身,所以,为了能够保证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和质量,必须要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做好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失误的出现。3.实时性强。医疗保险与其他保险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实时性非常强,与其他保险相比,参保人员的就医时间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与医疗保险业务关系的发生也是随时性的,一旦就医,必然会产生较大数据的变动,如果不能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会给参保人员信息的准确性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必须要保证系统的稳定性,能够进行随时连接,从而保证信息的完善度和准确度。4.对数据信息的要求高。医疗保险管理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在实际生活中,一旦参保人员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就医情况以及缴费信息等,必须要及时、完整的对其进行记录,尤其是参保人员的个人账户以及统筹支付等内容,必须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操作,不能存在违规操作,必须要严格的对其进行管理,规范数据的使用和操作权限,从根本上提高数据的安全性,也有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工作十分的复杂,但是我国相关人员并没有认识到这方面。由于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具有着诸多特点,比如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以及数据交换频繁等特点,所以其本身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系统。医疗保险管理工作主要的目的就是建设卫生、民政社区服务以及公安户籍管理等在内的一条龙服务,其具有着先进性,是我国现代化的具体体现之一,所以,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必须要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比如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劳动局、卫生局以及财政局等多方面的关系,进而从根本上保证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的稳定开展,保证医疗保险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2.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过多依赖于信息化管理系统。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其数据量十分巨大,会直接关系到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计算机凭借着其强大的计算和分析能力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并且在医疗保险管理中加以引用,进而从根本上保证医疗保险系统能够为社会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但是,由于应用系统过于复杂也会导致其实用性比较差,从而会严重的影响到其正常工作的开展。

3.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盲目追求快速到位的思想。信息化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信息化的建设并不是一朝而成,一劳永逸的事情,由于医疗保险业务本身所产生的数据量十分的巨大,并且又十分的复杂,包括了各种险种的业务和财务数据,所以在进行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串联的过程中与外界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三、提高医疗保险信息化系建设的措施

1.主机系统。主机系统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就是储存所有参保人员的医疗信息和关键数据。所以,必须要保证医保中心利用主服务器和其他软件相连,为了安全起见,必须要实现双击备份,进而从根本上保证主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2.网络系统。网络系统在医疗保险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处于十分关键的位置,其主要功能就是将主服务器、交换机以及路由器等设备进行有效的连接,并且以此为基础配置相应的远程服务器。在医疗保险信息化系统中,可以通过专网之间连到信息中心的路由器上,并且实现远程访问社保中心数据库的目的。还可以将医院、药店等定点单位进行联系,既可以将医保中心的网络和广域网进行连接,从而加强了相应的检索和存储的能力,又可以通过局域网实现相关业务的处理,从根本上满足系统数据所要求的统一性和安全性。另外,在进行网络使用的时候,必须要充分的应用多种广域网,比如光钎以及4G等技术,实现远程实时的备份,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3.数据库系统。数据库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在医疗保险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医疗保险系统的正常运行。在进行数据库构建的时候,由于其数据量十分巨大并且十分的复杂,对数据的要求很高,所以,不仅需要保证数据的可靠性,还必须要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统一性。为了能够满足这些很难的要求,医保中心必须要结合现代数据库管理软件来不断的完善数据库系统。目前我国医保中心一般都会选择ORACLE10g为数据库,相关的医疗机构和药店往往会选择比较简单的SQLSERVER作为数据库。一般情况下,医保中心在选择数据库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分布式存储结构,然后根据数据服务器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进而从根本上提高主机系统的性能,还可以起到保护数据库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人们十分关注自身的切身利益,其中医疗保险作为人们最为基本的利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参保人数的急剧增加,对医疗保险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满足日益高涨的需求,医疗保险系统必须要结合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的进行完善和创新,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系统,进而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性能和安全,维护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有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顼庆坤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中数据传输设计,计算机与网络.2002,(7):1159第2期.

[2]徐铭.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研发.山东大学.2009-04-15.

[3]刘宏宇.社会医疗保险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实现.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二十八研究所.南京.[J]电子工程师2001-11-30.

[4]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2]11号.

篇7

一、推行统一的行业标准

医保档案的归档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档案材料、打印质量等。但目前面临档案管理工作面临医院票据、出院小结等材料规格不统一和打印质量不统一的情况。如跨省市就医,使得不同医院的票据规格不同,大小不一的票据和报销材料给档案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再如,由于打印设备不同,出现纸张的字迹不清楚或难以辨别。针对以上问题,要推行统一的行业标准,一是规定发票及报销材料的纸张大小、形状以及纸张的材质;二是严格要求打印材料的质量,使用统一的激光打印技术,既保证打印字迹的清晰和质量,同时也保证打印材料的长期保存。

二、加大信息化医保材料的归档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保制度的推行,医保结算的材料也逐渐增多,给档案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另外,不断增加的医疗档案材料需要更大的储藏空间,出现严重的涨库情况。此外,传统的档案库房多由办公用房改造而来,各种功能、设备已经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而且隔热、防火和防潮情况也不理想。因此,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大信息化医保材料的归档,可以通过扫描材料进行归档的,可以将扫描后的原材料退还给参保人,从而缓解档案室纸质档案的存放量,缓解涨库情况。另外,要改善档案室的规模和条件,使用专业且规范的档案室,使其满足现代医保档案发展的需求,做好隔热、防火和防潮,保证纸质档案的长期保存。

三、提升信息化医保结算服务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医保结算业务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在信息化程度不高的时期,我国医保档案采用传统的归档模式,主要方式是参保人想要了解自己的档案信息,在医保业务窗口是无法查询的,需要到档案室进行查询,档案库工作人员为参保人提供所需的复印材料。这种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档案管理部门进行业务创新,从而适应档案管理的新趋势。因此,信息化为医保结算提供了便捷方式,医保结算可以借助新的支付方式,扩大医疗机构的范围,多开设定点报销场所和异地报销方式,实行跨省市和区域的直接结算方式。借助信息化的医保结算方式,可以减少医保部门的工作量,也减少了医保档案管理的环节,减轻了档案归档的压力。同时,为参保人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

四、扩大、整合医保档案信息化

大数据时代给医保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发展的平台,虽然庞大的数据和广泛的数据库容纳了更多的医保档案,但目前的医保档案管理数据库建设还不完善,主要问题是没有实现全面的数据融合,出现档案数据标准化程度低、技术割裂和管理的碎片化,这些都是制约新时期大数据医保档案管理的因素。因此,要加快推进医保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从医保档案的收集开始,完善立卷、保管、利用和移交各环节,建立医保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跨区域和省份的医保档案管理平台。

五、加强防范意识,做好保密工作

网络时代,个人隐私问题是最大的网络安全问题,我们经常从新闻上可以看到,个人信息泄露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危机。医保档案涉及参保人的个人隐私,做好大数据网络维护工作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医保档案管理部门有专业的网络安全维护人员,定时做好网络维护,加强档案信息保护能力,预防病毒侵袭造成的参保人信息泄露。另外,还要预防信息丢失和误删的情况出现,做好医保档案的备份和加密,制定严格的惩罚机制,做好责任到人,切实保障医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随着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推动着医保的进一步发展,医保档案管理是对医保实施效果的一种反映。新形势下,推动中国特色医保体系的建设,要构建全国统一的医保系统,推行统一的行业标准,做好医保档案管理工作,为参保人员提供便捷的服务。

参考资料:

[1]郑德利.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在新形势下的强化策略[J].办公室业务,2019(12):139.

[2]吴琼,刘环,兰坤,高欣.新媒体在远程医疗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通讯世界,2019,26(05):312-313.

[3]郑海红.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与服务能力的提升分析[J].才智,2019(08):225.

篇8

中图分类号: R681.5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7-2349(2014)01-0047-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数患者不宜首选手术治疗,因此凸显出保守疗法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于2013年5―9月到本院住院期间采用中药-牵引-推拿-针灸-局部中药熏洗+离子透入-腰背肌功能锻炼序贯式综合保守疗法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3例,其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年5―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3例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确诊,男58例,女45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6.5岁,病程1周-8 a,临床表现为腰痛、下肢痛或麻木,其中单节段突出者47例,多节段突出者56例。

1.2 治疗方法 (1)中药内服: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5 g,桑寄生20 g,秦艽12 g,防风12 g,细辛6 g,当归15 g,川芎15 g,地黄10 g,白芍15 g,桂枝10 g,党参15 g,茯苓15 g,杜仲15 g,怀牛膝15 g,甘草6 g。血瘀证,加桃仁15 g,红花15 g;寒湿证,重用独活、桑寄生、桂枝、加制附片10 g;湿热证,加黄柏15 g,苍术15 g,薏苡仁15 g;肾虚证,偏肾阳虚者,加肉桂15 g,制附片10 g,偏阴虚者,加龟板15 g,枸杞子15 g;病久痛重者,加地龙6 g,全蝎6 g,僵蚕10 g[1]。水煎服,1日1剂,1日3次。(2)牵引:采用个体化骨盆牵引30~40 min,牵引后绝对卧硬板床休息15 min。(3)推拿:牵引治疗完成后,循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方向进行腰背部及下肢的放松手法5 min。然后依次进行下列三步推拿法:①牵抖:患者仰卧,医生一手握住踝关节,一手托住膝关节,屈膝屈髋,然后用劲向下牵拉,左右下肢各反复5次。②推挤:患者俯卧,医者在患者椎间盘突出的相应位置,首先用手掌反复推按,然后用双手拇指进行挤压,力量以患者能够忍受为度。两种手法交替进行,时间5 min。然后对肾俞、环跳、委中、阳陵泉、风市、承山进行重点挤按,每穴1 min。③斜扳:患者取侧卧位,下方下肢伸直,上方下肢屈曲,医者一手置于患侧肩前,另一手置于患者臀后,两手相对用力并逐渐加大患者腰部旋转角度,至最大限度时,瞬间用力,加大旋转的角度,听[JP3]到弹响即表明复位,但不必追求弹响声。完成以上三步后再次循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方向进行腰背部及下肢的放松手法5 min。术毕要求患者平躺5 min。(4)针灸:一般采用电针或温针灸,选取督脉、腰夹脊、局部阿是穴配合膀胱经及胆经的下肢穴位如环跳、阳陵泉、委中、风市、承山等,每次15~30 min。(5)中药熏洗+离子透入:选用具有祛风胜湿、补肝肾、强筋骨、活气血的中药汤剂。(6)功能锻炼:采用飞燕式及拱桥式,每日3次,每次各20个。以上序贯疗法以4周为1疗程。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以上,腰部关节活动正常(前屈0~45°、后伸0~30°、左右旋转各0~40°、左右侧屈各0~50°),恢复原工作或原生活。好转:腰腿痛明显减轻,直腿抬高试验60°左右,腰部关节活动基本正常(前屈0~40°、后伸0~25°、左右旋转各0~35°、左右侧屈各0~40°)。未愈: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疼痛无改变,功能活动障碍。

2.2 治疗结果 其中治愈73例,好转26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6.1%。

3 讨论

本文主张以中药内服和推拿外治治疗为主体。独活寄生汤以祛风胜湿为主,兼以补肝肾、益气血,邪正兼顾,祛邪不伤正,补正不留邪。临床应用时随证加减、灵活应用,可收显著效果。中药薰药+离子透更是对内服中药利用度的进一步提高,起到靶向治疗作用。牵抖可以让脊柱沿纵轴进一步拉开,推挤和斜扳可以让腰椎产生较大的空间位置变化,进而使突出部位松动,整个神经根管道可发生唧筒式的压力变化,从而改善神经根及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解除压迫,使突出物回纳或位移,症状消失,达到治疗的目的[3]。但是牵引和功能锻炼在治疗过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因为推拿手法只有在充分牵引的状态下,使腰椎间盘及周围组织呈疲劳性松弛状态后才能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医源性暴力伤害,也为后续治疗创造一个很好的组织结构条件。腰背肌锻练以脊柱失稳为主要着眼点,可以重建脊柱稳定性,调节脊柱周围的肌肉、韧带及小关节回复正常位置,恢复脊柱平衡,推挤椎间盘复位,解除神经根压迫、松解粘连,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等从多个方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起治疗作用[4]。总之,将以上六种保守治疗序贯式整合起来,综合应用于临床,更能互相取长补短,相辅相成,让临床疗效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段以文.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2例疗效分析[J].中医药导报,2009,15(4):38-39.

[2]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篇9

[摘 要] 采用CPYZ1型平衡保健治疗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36例,取曲池、内关、足三里等穴,治疗1个疗程。结果:显效22例,占61%;有效14例,占39%。总有效率100%。同时对失眠、头晕、耳鸣、心悸、健忘等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主题词] 高血压/穴位疗法;平衡保健治疗仪;经络穴位治疗仪ObservationonTherapeuticEffectsof36CasesofPrimaryHypertensionTreatedwithCPYZ1BalanceandHealthCareTherapeuticApparatusLiShijie(HospitalAffiliatedtoMedicalCollegeofQingdaoUniversity,Shandong266003)[Abstract] Methods CPYZ1BalanceandHealthCareTherapeuticApparatuswasusedfortreatmentof36casesofpr

imaryhypertension.Quchi(LI11),Neiguan(PC6)andZusanli(ST36)andotherpointswereselected.Results Aftertreatmentofonetherapeuticcourse,

twentytwocasesweremarkedlyeffective,accountingfor61%and14caseswereeffective,accountingfor39%.Thetotaleffectiveratewas100%.Also,ithadobvious

therapeuticactiononinsomnia,dizziness,tinnitus,palpitation,amnesiaandotherclinicalsymptoms.

[Keywords] Hypertension/acupointther;MeridianAcupointTherapeuticApparatus

原发性高血压为中老年常见病,但又是严重危害中老年健康的疾病,笔者采用平衡保健治疗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36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6例均为门诊病人,男16例,女20例;年龄42~71岁,平均528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32年。均参考依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按照高血压分期,Ⅰ期高血压21例,Ⅱ期高血压15例。治疗前血压平均为1768/1055mmHg。

2 治疗方法

21 仪器

采用北京衡和达医疗保健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CPYZ1型平衡保健治疗仪。

22 取穴

主穴:曲池、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涌泉。配穴:风池、气海、关元、太溪、印堂。

23 操作

Ⅰ期高血压治疗当天停用降压药物,Ⅱ期高血压治疗3天后停用降压药物。将平衡保健治疗仪换能器用胶纸固定在治疗穴位上,治疗方式2C或3C,能量5,据病情每次采用主穴3~4穴,配穴1~2穴。时间每日1次,每次治疗20~25分钟,20次为一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按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标准》[1]。显效:①舒张压下降≥13kPa(10mmHg)并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6kPa(20mmHg)。有效:①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3~23kPa(10~19)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②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40kPa(30mmHg)。无效:未达到有效治疗标准。

32 治疗结果

(1)降压疗效:本组36例患者1个疗程的治疗其中显效22例,占61%;有效14例,占39%。总有效率100%。平均血压由治疗前1768/1055mmHg降到1382/879mmHg,近期疗效显著。

(2)临床症状疗效:本组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高血压各种临床症状:如失眠、心悸、耳鸣、健忘等有显著效果,见表1。

4 典型病例

李××,女,68岁。就诊日期:2000年5月16日。主诉:患高血压病20年。血压最高达210/130mmHg,并伴有严重的失眠、头昏、心悸、耳鸣、健忘等临床症状。在内科服药控制血压仍在180~190/110~105mmHg。来诊时血压180/110mmHg,临床诊断为Ⅱ期高血压。经本疗法治疗3天后,血压降至158/95mmHg。即停服降压药物继续治疗10天后,血压降至136/90mmHg。临床症状有很大改善,继续治疗1疗程,血压降为128/82mmHg,临床症状全部消失。3个月后随访血压136/87mmHg。

5 讨论

平衡保健治疗仪采用现代微电脑控制的换能器作用于穴位,利用磁能无创穿透性能好的特点,达到无创"针刺"的目的,同时周围形成一个可调节温度的传感面,又有温热灸的效果。平衡保健治疗仪激发经络控制作用,调整人体各个系统的失衡状态,使之达到平衡而达到治疗目的。据研究针灸对血压的影响具有双向治疗调整作用,原血压水平较高者针灸可有降压作用,原血压水平较低者可使血压升高。

平衡仪治疗主穴曲池、足三里属手足阳明经,为气血俱盛之经,曲池穴能疏邪热调气血;足三里穴调脾胃和肠消滞,清热化湿,降逆理气,扶正培元,为人体健康之要穴;内关为八脉交会穴,有宁心、安神、和胃、宽胸、降逆作用;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功能助运化,疏下焦,调血气,祛风湿;太冲为足厥阴肝经原穴,功能平肝熄风,清热利胆;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之井穴。平衡保健治疗仪通过对以上穴位"针刺"与温灸的作用,使机体各系统失衡状态达到平衡。把阻滞经络的病邪驱除于体表,使病变器官、细胞得到营养和氧气补充而发生活化,从而激发人体内自体愈病机能,使机体功能恢复达到正常,使疾病得以迅速康复。

6 参考文献

篇10

我局在县委、政府和县交通局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五五”普法规划和《县-依法行政五年规划》的要求,加强领导,扩大宣传,强化监督,以争创“市级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为目标,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管理和执法水平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我局依法行政工作顺利开展。截至目前,共查处各类损坏公路产权案件26起,索赔金额12万余元,查处率、结案率、索赔率均达到100%。我们严格依法办事、阳光执法,取得了案件当事人的大力支持和谅解,以上案件无一起申请复议和提起讼诉。现将我局依法行政创建工作情况进行汇报:

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

我局十分重视依法行政创建工作,把依法行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年初制定了《局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规划》,明确了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确保法制工作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及时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主管副职领导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任成员的依法行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协调解决依法行政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并根据工作需要成立法制办,配备专职人员8人,负责日常各类执法案件的法制审查、备案等工作,保证了各种路政档案规范齐全,各类报表及时、准确上报。

二、注重干部职工法制教育,全面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首先加大干部职工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周四政治学习时间,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深入、细致地学习《宪法》、《公务员法》、《公路法》、《安全生产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等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专业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大家法治观念,从根本上提高全局职工的政治理论和业务工作水平。其次,把加强公路路政执法人员的法制教育培训作为重点。除周四集中学习外,我局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参加了市、县主管部门举办的执法培训班,邀请专业律师为路政执法人员讲解路政管理相关法律,要求他们对行业法规做到应知应会、学以致用。同时,又邀请部队现役军人对执法人员进行军事队列训练,提供执法队伍的素质,规范其执法行为。通过学习培训,所有执法人员能够熟练行业法律法规,工作中依法行政、秉公执法、文明执法、持证上岗、亮证执法、程序规范,执法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全年无发生一起公路“三乱”行为和被新闻媒体曝光现象。

三、加大宣传力度,改善公路行政执法环境

为提高沿线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我局进一步加大公路法规的宣传力度,投资1500余元印发了《公路法》、《公路法实施办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材料,执法人员分组划片,走村入户,深入到各乡镇、有车单位和车主家中发放,并通过电视、广播新闻媒体和悬挂横幅、书写标语、设立举报电话等大张旗鼓地宣传公路法及相关法规,解答群众关心的焦点、难点问题,使有关道路管理的法规、规章家喻户晓,营造了良好的行政执法氛围。仅,我局共印发各类宣传材料15000余份,出动宣传车辆266台次,悬挂横幅16条,书写标语200余条。

四、认真推行分段包干责任 制,依法保护公路产权完整

在路政执法中,我局针对公路线长、人员缺乏的实际,认真推行队长负总责、队员包路段的方法,对列养公路实行定路段、定责任,集中人员对八官线、南车线、洛陕线等重要干线公路的违章建筑进行专项治理,将新建违章建筑制止在萌芽状态,从而进一步巩固维护产权完整,保障道路畅通。同时,建立养护信息员制度,发放便民联系卡,方便养护人员在发现损坏公路产权的违法行为时,第一时间与执法人员取得联系,保护公路产权不受侵犯。截至目前,共拆除违章建筑69处650平方米、拆除迁移非法公路标志标牌765块,清理违章堆积物1437处23540余平方米。

五、建立路政网,方便社会监督

为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公路服务社会能力,经多方努力,建立了我省首家的公路路政网,通过新闻媒体公开网址,宣传路政法律法规,公布执法依据和办事程序,做到阳光执法。同时又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监督,使我局路政管理迈上科学化、规范化、公开化轨道。

六、全力以赴做好施工保通,保证道路安全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