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核奖励办法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7: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事业单位考核奖励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事业单位考核奖励办法

篇1

一、考核奖励对象

考核奖励对象为县机关各部门(含垂直管理部门)、有关事业单位

二、考核奖励的引资范围

(一)各单位向县级以上项目主管部门争取到的拨款或借款;

(二)向县外横向部门、单位或个人争取到的借款或捐赠资金;

(三)政府投资项目政策性贷款。

上述引进资金中,不包括:供本单位使用的非项目资金(包括工作经费、装备经费等);向上级财政部门的借款;借贷的期限在半年以下或利息高于基准利率的借款或贷款;挂钩联系部门的扶持资金。

三、引进资金认定办法

(一)向上争取到的项目资金以省下达文件及到位票据为认定依据。两个以上部门联合行文下达的政策性项目资金平分计入相关部门。

(二)向县外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个人或外商争取到的捐款,必须进入引资单位账户,以银行进账单为认定依据。

(三)政府投资项目政策性贷款,以贷款协议和银行进帐单为认定依据。

(四)借贷性引进资金减半认定。

(五)县委、县政府已基本达成意向再由责任单位落实的引资,按30%给予认定。

四、引进资金考核任务

年各单位引进资金的考核任务,以年实绩加上10%增幅后确定(具体任务见附件一)。年后各年度的任务数,按上一年任务数递增10%确定。

五、考核奖励办法及有关要求

(一)对积极努力争取资金并取得一定实绩的单位,给予工作经费奖励。奖励所需经费由县财政全额负担。各单位所得奖励经费只能用于争取资金开支或弥补办公经费、项目经费不足。

(二)县政府建立由分管县长任组长,县府办、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引进资金考核小组,具体负责引进资金的认定和考核。每年5月底前,县引进资金考核小组要完成上年度引进资金情况考核,提出奖励方案,报县政府审定兑现。

(三)工作经费奖励按各单位引资任务额度设定7档基本标准,再结合各单位实际完成情况折算应得的奖励经费(基本标准和折算办法见附件二)。未下达给任务的部门、事业单位如有引进资金,按完成100%计奖。县财政局的引进资金工作经费奖励由县政府另行研究。

(四)已奖给工作经费的引进资金项目,引资单位不得向受益单位报销任何引资费用。下属事业单位引进的资金,不能计入主管部门引资额度。县审计、财政、监察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对弄虚作假、乱发钱物、乱摊乱派等违规行为要给予严肃处理。

六、其它事项

篇2

第二条本办法确定的考核对象为:

1、金融管理机构:人民银行县支行、银监分局办事处;

2、商业金融机构(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工商银行县支行、农业银行县支行、建设银行县支行、县农村信用联社、邮储银行县支行、县汇通小额贷款公司。

第三条表彰奖励的前置条件

被考核的商业金融机构除按第四条综合得分进行排名外,还必须符合以下四个前置条件,方可获得表彰奖励:

1、年度贷款增幅达到10%以上;

2、年度余额贷存比不低于20%且比上年最少提高5个百分点;

3、年度考评分总分必须达60分以上;

4、年度内未发生重大金融安全事件。

第四条考核内容和考核办法

1、各项贷款月均余额较上年增加额(35分):考核基数为全县平均数,基本分35分,每高于或低于考核基数0.01亿元增减2分,加分上不封顶,扣分至零分止。

2、各项贷款月均余额较上年增幅(25分):考核基数为全县平均数,基本分25分,每高于或低于考核基数1个百分点增减1分,加分至30分止(含基本分),扣分至零分止。

3、当年新增贷存款比例(15分):考核基数为全县平均数,基本分15分,每高于或低于考核基数2个百分点增减1分,加分至18分止,扣分至零分止;小额贷款公司按各商业银行得分的平均数计算。

4、年末贷存款余额比例(15分):考核基数为全县平均数,基本分15分,每高于或低于考核基数2个百分点增加或扣减1分,加分至18分止(含基本分),扣分至零分止;小额贷款公司按各商业银行得分的平均数计算。

5、银企对接承诺贷款兑现率(10分):达到90%得基本分10分,每高于或低于考核基数2个百分点增减1分,加分至12分止(含基本分),扣分至零分止。

各金融机构综合得分为以上各项指标的单项得分之和。金融机构因经营体制改革未纳入当地统计的县内贷款,由该机构提供贷款资金进账凭证,经考核小组审核确认后还原计算。

第五条考核程序

考核工作由县发改委(金融办)牵头,县人行、银监分局办事处、经信委、财政局、统计局等相关部门参加,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在审查数据真实性的基础上,按记分方法计算综合得分,并对照奖励条件排出奖励名次,报县政府审定。

第六条表彰奖励

(一)对县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考核结果在全县范围内予以通报,并抄送各金融机构的上级机关。

(二)对考核前三名,且得分在60分以上的,由县政府进行通报表彰。第一名奖励5万元,第二名奖励3万元,第三名奖励2万元。

(三)县人民银行、银监分局办事处在贯彻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加强金融服务、履行金融监管等方面工作成绩显著,且各商业银行均达到第三条的第1、4款条件,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贷存比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由县政府授予优秀管理奖,分别奖励2万元、1万元。

(四)对获得表彰奖励的金融机构,在财政资金及机关事业单位存款等方面给予支持。

(五)奖励资金由县财政安排。用于奖励给获奖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其中主要领导不低于40%。

(六)对获奖单位职工的奖励,由各单位根据自身财务制度和财务状况自行确定,原则上不超过一个月工资额,所需要经费由所在单位解决。

篇3

为加强镇街财政收支管理,确立区本级与镇街级科学、规范、合理、稳定的财政分配关系,进一步发挥镇街财政的职能作用,调动镇街加强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镇街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大政发〔〕94号),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经第二十六次党工委会议研究,特对我区调整乡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做出如下决定:

一、确定镇街财政管理体制的原则

(一)核定镇街税收收入基数。

(二)根据镇街事权范围,按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原则核定镇街支出基数。

(三)根据镇街收支基数的差额确定镇街上解支出或补助收入数。

(四)建立镇街税收收入考核激励机制。根据镇街税收收入基数,对镇街年度税收收入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凡完成税收收入基数的镇街,参与税收收入增量分成。

(五)统一平衡、规范透明的原则。

二、镇街财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一)税收收入基数核定

将2003年各镇街所属企业形成的区本级税收收入决算数与个体工商户形成税收收入的50%部分之和确定为镇街税收收入基数(根据大连市政策调整扣除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

(二)镇街支出基数核定

根据镇街事权范围,本着财权与事权相结合、保证镇街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基本需要的原则核定镇街支出基数。

1.镇街财政支出范围。结合农村税费改革、镇街机构改革和社区建设,确定镇街支出范围包括:行政管理支出、农业支出、林业支出、水利和气象支出、文体广播事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社区经常性支出和其他支出等。

2.镇街支出按照“人员经费按实际,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财力”的原则核定。其中:

人员经费根据镇街行政、事业单位的编制、定员、工资标准的实际情况核定安排(含管委会综合考核奖励);公用经费按照区统一实行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核定;社会事业发展支出,根据全区各项社会事业的总体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划分区本级和镇街事权范围,按照镇街事权范围核定。

(三)镇街税收收入考核激励机制

1.镇街税收收入考核。根据确定的镇街税收收入基数,对镇街年度税收收入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镇街每年须完成确定的税收收入基数,如未完成税收收入基数,相应扣减该镇街财力。

2.在完成税收收入基数的基础上,增量部分区本级与镇街级分成共享。

3.镇街税收收入增量的确定。

镇街税收收入增量=镇街当年实现区本级税收收入-区本级财政对镇街企业财政补贴数-镇街税收收入基数

4.镇街税收收入增量分成办法。经确认的镇街税收收入增量,按照超额累进比率计算镇街税收收入分成。除得胜镇、大李家镇以外的其他镇街按照如下比例计算税收收入分成:

(1)增量收入100万元以内部分,镇街分成比例为30%;

(2)超过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镇街分成比例为40%;

(3)超过300万元至500万元部分,镇街分成比例为50%;

(4)超过500万元以上部分,镇街分成比例为60%.

鉴于得胜镇、大李家镇税源少、税收收入较低的现状,经确认实现的税收收入增量,按照如下办法计算两镇的税收收入分成:

(1)50万元以内部分,镇街分成比例为70%;

(2)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部分,镇街分成比例为80%;

(3)150万元以上部分,镇街分成比例为90%.

镇街分成收入为每一级距与该级距适用分成比率乘积之和。

5.区财政部门本着谁招商、谁受益的原则,对经管委会批准、按照开发区总体规划要求由各镇街自主投入进行基础设施开发或完善投资条件后引进的新企业,根据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完税凭证等有关资料对各镇街考核年内新增企业及税源进行界定,并负责镇街税收收入增量的计算。未经界定、备案的新增企业和税源不参与税收收入分成。

三、有关要求

(一)为加强镇街财政收支管理,各镇街要按照《预算法》及开发区财政管理有关规定和办法,编制镇街财政预算。各街道办事处(含新港工作处)预算经区本级财政审核后纳入开发区财政总收支预算,报管委会审批。各街道要严格按照审批的预算执行,完成年度财政收支任务。年度终了,各街道要按照财政决算的要求,做好街道财政决算工作,经区本级财政审批后纳入开发区财政年度总决算。大李家镇、得胜镇财政收支预决算比照街道进行管理。

(二)为规范镇街支出管理,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各镇街要实行镇街行政事业单位经费集中核算,具体比照《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关事业单位经费集中核算暂行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实施。

(三)镇街征地动迁费在农民社会保障系统没有建立之前,实行区级财政专户管理;经审计确认的各镇街征地动迁费存量、借出资金、各镇街使用征地动迁补偿费资金投资兴办企业上缴利润及改制后形成的改制收入,一律纳入区本级财政专户管理。

(四)经批准的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性资产形成的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捐赠收入等其他收入,作为镇街级财政收入,纳入镇街级财政预算管理,用于安排镇街社会发展支出。

(五)各镇街用于集体福利支出的部分不得超过税收分成收入的20%;用于经常性支出的部分不得超过税收分成收入的10%;其余用于弥补镇街社会事业发展专项支出以及涉及农业发展、建设性支出等需镇街配套负担的支出。

(六)在核定的人员经费中包含了管委会综合考核奖励部分,根据管委会对镇街综合考核奖励办法和年度考核结果兑现。

篇4

1.考核中存在的主要不足

1.1考核体系不完整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暂行规定》,对考核等次、优秀比例,考核方法和程序、考核结果的使用等基本要素和环节做了原则性规定,同时明确了我国事业单位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两种,年度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这些规定不甚完备,如考核标准科学性较弱,晋升考核和调任考核的区别未予明确;考核等次缺乏合理性,没有制定平时考核的细则和所占比重;年度考核缺乏客观依据,造成考核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不成体系,以致于各部门自行其事,弱化了考核工作的权威性。

1.2考核方法不统一

考核工作只注重定性考核,忽视了定量测评。一些单位和部门在考核过程中不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的考核指标体系和量化考核办法也没有结合单位或部门实际,考核中领导评价和群众评议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造成考核工作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致使考核工作缺少统一性,考核结果缺乏权威性。

1.3考核程序不全面

《暂行规定》中规定了工作人员考核的五个基本程序,而事实上各单位掌握的尺度和执行的力度差别很大,同时由于《暂行规定》对考核主体的责任仅作了一般性规定,对主管领导在考核工作中的失误如何追究没有明确规定,因而主管领导只有建议等次而没有评语的现象甚多,造成考核工作不全面。

1.4考核结果欠公平

工作人员考核工作是否实事求是最终体现在考核结果上,只有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公平,才能尽可能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但《暂行规定》又规定“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人数一般掌握在本部门参考总人数12%以内,最多不超过15%”,加上考核内容缺乏可比性、针对性,岗位之间忙闲不均,职责不明确,所以在考核中出现了部门不分绩效优劣一律按比例分配名额,迁就照顾,轮流坐庄当优秀等现象。考核工作的生命力在于对考核结果的使用,在于与工作人员管理其它环节的有机结合。目前在考核结果的使用上重物质奖励轻精神奖励,考核结果难以真正与提拔使用、职务升降挂钩。在考核结果的反馈上,只是书面反馈等次,对考核中反映的具体问题没有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使考核结果仅限于定等次,问题不了了之,这些都影响了考核工作的效果。

2.提高考核效果的对策探讨

针对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考核制度,必须建立科学的、适应新形势的工作人员考核指标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从制度上科学合理地识才用才,促进职工队伍的健康发展。

2.1个人部门挂钩,做到“荣辱与共”

为解决个人和部门考核脱钩的问题,可以实行“连坐”的考核办法。一方面,在对工作人员考核前可以先对部门进行分类考评,部门考核结果的优劣,直接影响本部门工作人员优秀等次和奖励比例的高低,先进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可直接确定为优秀等次,工作人员的优秀等次和奖励比例也可适当增加,但优秀比例的需浮动控制在考核规定的10%-15%之间,按部门考核结果进行优秀比例的确定另一方面,个人出现问题时部门要负连带责任。如果被考核人员在工作效能、依法行政等方面有不良行政行为被举报并查实的以及受到党政纪处分的,应适当降低该部门工作人员优秀和奖励比例。

2.2规范考核程序,克服“轮流坐庄”

针对部门自行组织考核存在程序不规范、“优秀轮流坐,奖励平均分”的弊端,我认为应制定符合全区实际的量化考核实施方案,以此规范考核程序,使部门开展考核工作有章可循,尽快实现从单一的定性考核向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考核的过渡,提高考核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增强考核的刚性。

年终考核时,工作人员首先要进行述职交流,总结一年的工作,将自己的成绩讲出来,然后通过多层面、大范围评议的方式进行百分量化考核,具体操作时,可按主要领导、其他领导和一般干部三个层面,分别对工作人员的平时表现、工作情况等多个方面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进行评议,让全体干部决定被评议的同志是否“称职”,评议结束后,按照一定的比例、权重折算出每名工作人员的考核分值,根据部门的考核情况和优秀奖例限额确定工作人员年终考核等次和奖励人选,确保能干事的人不吃亏,整日撞钟的人不再继续“滥竽充数”。

2.3加大奖惩力度,确保“奖优罚劣”

要改变考核奖惩力度小、激励作用差、群众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奖惩兑现力度,做到“赏罚分明”。对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等次和获得奖励的人员加大其物质奖励,发放一次性奖金;同时,完善考核备案制度,对考核被确定为基本称职、不称职等次或者评议中基本称职、不称职票数较多的工作人员,扣发相应的考核奖和奖金,并由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找其谈话,听取本人解释申辩,根据组织考察了解,视情况予以处理。

2.4实行无记名投票,消除“面子问题”

在部门进行工作人员年度考核时,由于参加评议的人员按三个层面进行打票,尤其是对人数较少的部门来讲,如果采取公开唱票的方式,很容易引起同志们之间的相互猜疑,给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建议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集中考核。

2.5在考核结果的使用上求突破,增强激励性

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求进、求快、求新、求实”,突出“解放思想”总开关、“转变作风”总动力、“项目建设”总抓手,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树立以实干论实绩、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的导向,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促进各地各单位领导干部“清廉为官、事业有为”。

二、考核对象

乡镇、管理区和县直部门领导班子。

三、考核内容

1.履职尽责工作。主要指与县委、县政府签订的经济目标责任书中各项目标任务。

2.党建综合工作。主要包括党风廉政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工作、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人大工作、政协工作等内容。

3.业绩测评。主要为县“四大家”领导和“两代表一委员”对各地各单位工作实绩、工作水平、工作效率和干部作风、勤政廉政等情况的总体测评。其中县直部门业务工作测评,根据市直主管部门对县直部门业务工作排名进行折算。

四、考核办法

(一)实行分类评价

按照乡镇管理区、党群综合部门、经济工作部门(含直属事业单位)和垂直管理部门四个类别分组考核、分类评价(考核分组附后)。

(二)实行清单管理

1.制定项目清单。各地各单位领导班子根据年度工作目标任务,集体研究制定领导班子年度履职尽责工作项目清单、党建综合工作项目清单(样表附后)。

2.项目清单审定。各地各单位领导班子工作项目清单由县“两办”组织有关部门审核,经县委、县政府联系或分管领导签字认可后,报县委、县政府审定。

3.项目清单备案。工作项目清单以适当形式在本地本单位进行公示和承诺,并报县绩考办备案。县绩考办建立工作项目管理信息库,并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工作项目信息档案。

4.项目跟踪管理。县绩考办会同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项目落实情况和实际效果,对问题和不足督促整改落实。各地各单位领导班子半年进行一次自评,形成报告报县绩考办。

(三)实行量化考核

1.分值权重。履职尽责工作、党建综合工作和业绩测评三项按60%、30%、10%的权重计分(考核评分体系附后)。

2.考核评分。县绩考办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地各单位领导班子履职尽责工作和党建综合工作制定具体的积分制考核办法。

县委、县政府对乡镇、管理区经济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年内组织开展两次现场拉练评比,并将评比情况进行综合排名。

年底,由县“两办”牵头,县绩考办会同相关部门,结合“六项考核”,对各地各单位领导班子工作项目清单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

3.业绩测评。年底,县绩考办组织县“四大家”领导和部分“两代表一委员”对各地各单位工作实绩、工作水平、工作效率和干部作风、勤政廉政等进行综合评价。县直部门业务工作测评,根据市直主管部门对县直部门业务工作在全市系统内排名进行折算。

(四)实行加分扣分

对各地各单位领导班子实行表彰奖励加分、工作过错失误扣分。加分、扣分办法由县绩考办组织有关部门分别制定。

五、结果运用

(一)考核等次

考核等次分实绩优秀、实绩良好、实绩一般和实绩较差四个等次。根据综合得分情况,每组按30%比例确定实绩优秀等次;每组最后一名,根据考核情况确定为实绩一般或实绩较差等次;其它确定为实绩良好等次。被“一票否决”的,不得确定为实绩优秀等次。

(二)表彰类别

对实绩优秀等次的领导班子,授予“优胜奖”。同时,设立“十佳发展业绩功勋奖”和“十佳服务滨江新区贡献奖”两个单项奖,评选名额各10名。评选奖励办法另行制定。

(三)运用方式

1.发放目标责任奖。获得“优胜奖”和良好等次的,单位在编在岗干部按上年度本人12月份全额工资发放目标责任奖;其中,对每个组前三名的单位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2万元的奖励。目标责任奖实际发放金额根据干部履职尽责工作考核得分按百分比计算。

目标责任奖金垂管部门自筹,其它单位由县财政列支。

2.与年度考核挂钩。实绩优秀等次的,单位干部优秀等次比例提高到20%。实绩良好等次的,单位干部优秀等次比例为15%。实绩一般或实绩较差等次的,班子成员取消评优资格,单位干部优秀等次比例下调为10%。

3.与干部使用挂钩。实绩优秀等次的,班子成员优先提拔重用。实绩较差等次的,对主要负责人诫勉谈话,班子成员一年内不得提拔重用。连续两年确定为实绩较差等次的,对主要负责人予以调整。

考核结果通报到垂直管理部门的上一级主管部门。

六、有关要求

1.加强考核管理。考核成员单位要紧紧围绕各地各单位领导班子工作项目清单,全面了解掌握各地各单位领导班子履职尽责情况,加强项目跟踪管理,准确分析评价领导班子各方面表现,为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供依据。

2.规范考核程序。对各地各单位领导班子履职尽责工作的考核由县绩考办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考评责任单位要根据所负责考核任务,按照实事求是、科学务实的精神,积极探索领导班子履职尽责考核工作的新方法,不断提高考核水平。

篇6

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市委专职副书记、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发展生物特色产业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市发展特色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从相关乡镇和市直部门抽调8名工作人员开展日常工作。各乡镇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生物特色产业发展的领导,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机构到位、工作人员到位。

(二)明确职责,形成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实行市级领导挂钩制度,指导发展特色产业,明确市级领导每人挂钩一个乡镇,每人重点扶持一项特色产业。各驻村禁毒防艾工作队员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协助抓好特色产业发展。明确各乡镇党委书记为特色产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对各乡镇特色产业发展负总责,做到乡镇领导挂钩包干到村、乡村干部帮扶到户。市直相关部门将特色产业列入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每个乡镇至少有2名以上科技人员负责技术指导工作,做到规划、育苗、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每个环节都有人服务,有人把关,有人验收,有人签字,有人负责,全力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步伐。:

(三)出台政策,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扶持

一是继续实行补助政策。除国家和省、州的扶持外,市财政按州级的补助标准1:1配套安排,具体金额根据年度推进计划一同下达。同时,对州委、州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几个特色产业给予一定补助,如:每种植一亩竹子补助种苗费80元,每种植一亩咖啡补助种苗费100元,每种植一亩核桃补助种苗费50元。二是继续实行奖励政策。市人民政府将对完成种植任务的乡镇实行奖励,充分调动各级干部抓特色产业发展、深入基层解决问题、服务特色产业发展、帮助群众搞好规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各项指标落到实处。三是继续实行优惠政策。充分利用投资入股、技术指导、合资等方式倡导、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特色产业发展,继续在税收等方面给予适当减免。鼓励农户、集体有偿流转土地,以联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特色产业发展。

(四)广泛宣传,营造产业发展浓厚氛围

切实加大特色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发放宣传单、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广泛开展舆论宣传,做到电视有画面、报刊有文字、广播有声音,使特色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扶持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通过大力宣传,充分调动各族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努力形成政府鼓动、企业带动、农民主动、市场拉动、利益驱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特色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篇7

为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预防和减少全县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省、市、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经县政府同意,20*年度继续对各镇、有关部门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的理念,认真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按照全面建设“平安嘉善”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各级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的安全意识和事故责任意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努力保持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的平稳发展,实现20*年度全县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事故死亡人数和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零增长”,并力争有所下降。

二、考核范围

考核分各镇和县级主管部门及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两类:

1、各镇人民政府及县经济开发区、木业城、商管委、农管委、国企办(原工业局、二轻总公司、商业局)、供销社、粮食局、农经(渔业)局、供电局、烟草公司、文广局。

考核范围:辖区内企业、消防、道路交通、水上交通、渔船水上交通及捕捞作业和建筑业等安全生产工作。

2、县级承担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

考核范围:

县公安局:全县道路交通、消防、民爆物品安全管理(道路交通和消防两项分别单独考核)。

县安监局:全县工业商贸企业安全管理。

县交通局:全县水上交通、道路交通、营运客车和公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

县建设局:全县建设安全管理,建筑施工事故、建筑物倒塌事故、县级以上燃气环卫等公用事业部门发生的管道煤气和环卫等事故的防范。

县质监局:全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县旅游局:全县旅游行业安全管理。

县教育局:县属各类学校安全管理和全县教育系统综合安全管理。

县环保局:全县企事业单位环保安全管理。

县卫生局:全县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卫生安全管理。

三、事故考核口径

(一)事故死亡人数考核口径

工业企业事故:发生在本地辖区的事故,包括省属和县属企业、外地企业在本地区发生的事故。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本地辖区的事故(不包括高速公路发生的事故)。

火灾事故:发生在本地辖区的事故,包括工业商贸企业发生的火灾事故。

水上交通事故:发生在本地辖区的水上交通船舶责任事故。

渔船水上交通及捕捞作业事故:按渔船船籍所在地进行考核,包括我县渔船在外地发生的事故。

建筑业事故:包括发生在本辖区的房屋建筑(在建)、装修、拆房、道桥工程建筑施工、水利、电力、电信建筑施工等事故。

(二)重特大事故起数考核口径

工业企业事故:发生在本地辖区的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包括省部属企业、外地企业在本地区发生的事故。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本地辖区的一次死亡5人以上的事故(不包括高速公路发生的事故)。

火灾事故:发生在本地辖区的一次死亡3人以上或居民受灾50户以上、或财产损失300万元以上事故,包括工业商贸企业、民宅、出租房等场所发生的火灾事故。

水上交通事故:发生在本地辖区的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内河水上交通事故。

渔船水上交通及捕捞作业事故:按渔船船籍所在地进行考核,包括我县渔船在外地发生的事故,具体指一次死亡5人以上的事故。

建筑业事故:包括发生在本地辖区内的房屋(在建厂房、临时工棚施工等)建筑、装修、拆房、道桥工程建筑施工、水利、电力、电信建筑施工等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

建筑物倒塌事故: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的已竣工验收后的建筑物倒塌所造成的事故。

四、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分三大部分,即事故死亡人数控制指标、重特大事故控制指标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每部分内容的考核分为100分,总分300分。具体内容详见附件。

五、考核期与考核方式

1、考核期为20*年1月1日至20*年12月31日。

2、考核方式:

被考核单位在考核期满半年度时,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各项指标的落实完成情况,向县安委会办公室(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作一次书面汇报。考核期满后10日内写出自查报告报县安委会办公室。

县安委会办公室在被考核单位自行检查的基础上,组织有关部门、单位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县政府。

六、奖惩办法

根据考核的三大部分内容,每一部分的考核分为100分,总分为300分。

1、列入第一类考核范围的奖励办法:

考核分在280分以上,各镇和县经济开发区、木业城奖励人民币30000元;县级机关有关主管部门奖励人民币18000元。并给予通报表扬;

考核分在260分以上到280分(含),各镇和县经济开发区(木业城)奖励人民币15000元;县级机关有关主管部门奖励人民币9000元;

考核分在240分以上到260分(含),不奖不罚;

考核分低于240分(含),为不合格,并给予通报批评。

考核所需的奖金由本级政府(县级机关有关主管部门)解决。奖金主要用于奖励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和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以及有关人员。

20*年6月30日以前,各镇政府和县级机关有关主管部门根据上述奖励额度预缴安全生产责任保证金(即各镇和县经济开发区、木业城预缴30000元,县级机关有关主管部门预缴18000元)存放在县安委会办公室。年末根据考核实际得分兑现。

当年度考核为不合格的镇政府(县级机关有关主管部门),其预缴的安全生产责任保证金,充入县安委会办公室设立的专户,专项用于全县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及处置全县安全生产突发性事故。

当年度考核为不奖不罚的镇政府(县级机关有关主管部门),其预缴的安全生产责任保证金纳入下一年度滚动使用。

年终按考核得分并结合平时工作,综合评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先进单位和先进镇长(主任、局长、经理)。

2、列入第二类考核范围的奖励办法:

考核分在280分以上的为优秀,全额奖励,并给予通报表扬;

考核分在260分以上至280(含)分的为合格,半额奖励;

考核分在240分以上至260(含)分的为基本合格,不奖不罚;

考核分在240分(含)以下的为不合格,给予通报批评。

考核所需奖金由县财政解决。全额奖励标准为:

县公安局3.5万元(其中道路交通考核奖励额度为2万元,火灾事故考核奖励额度为1.5万元);

县安监局为2.2万元;

县交通局为1.8万元;

县建设局为1.8万元;

县质监局为1.1万元;

县旅游局为0.9万元;

县教育局为0.9万元;

县卫生局为0.9万元;

县环保局为0.9万元。

篇8

[关键词]科学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财务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2.011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2-0025-02

科学事业单位是国家实施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重要力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近几年来,为了提高科学事业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各级财政以较大的幅度增加了财政专项资金,财政专项资金成为科研活动的主要资金来源,项目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长足地进步。但是,在专项资金的申报、使用、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进一步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强科学事业单位的创新能力,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财政专项资金是指为实现某一事业发展目标、完成特定工作任务,由财政资金安排的,在一定时间内具有指定用途与绩效目标的资金。财政专项资金的实施,大幅度提高了科研单位的自主创新能力。但是,在专项资金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专项资金项目前期论证不够充分,资金收入支出拨付不够规范

专项资金项目前期论证不够充分。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确立前,留给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的时间太短;由于缺乏资金支持,难以组织人员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所撰写的立项申报材料,有时与主管部门的规划意图配合不太紧密,难以准确把握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科研单位既要争取资金,又要完成项目任务,在编写立项材料时往往会因明确的指标和细化的内容不足而降低了可行性、必要性等主要内容的分量。

专项经费的开支范围不够明确。由于专项资金的项目支出范围较广,既包括人员经费、公用支出、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也包括各种各样的科研费用,很难实行通行一致的核算口径,弱化了纵向和横向对比判断能力。

项目资金拨付滞后。项目确立后到开始实施,科研单位需要资金开展工作,但新上项目的专项资金往往在年初受预算批准晚、拨付滞后的影响,不能及时到位,影响了项目的开展;一些项目的年度结余资金也受报审手续和预算年度批复延后的影响不能及时投入使用,形成年初资金紧、年底集中花的局面。

1.2 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部门较多,配套资金难以足额落实

专项资金一般由中央、地方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单位按一定比例筹集。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工作效率有了大幅度地提高。但是,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受财力或时间的制约,难以按时、足额拨付资金,容易形成半拉子工程,影响项目质量。同时,由于资金来源较多,协调、检查的内容与要求不尽相同,容易顾此失彼。一些必须及时调整的项目内容和资金额度,需要分门别类上报各主管部门,造成滞后和延误。

1.3 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缺少明确的指标和详细的项目内容,按照以往的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的老办法编制预算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同时,专项资金的预算一旦形成,资金的收入和支出基本上处于被动执行状态,降低了专项资金预算的准确性、合理性。

1.4 考评、奖惩机制不够到位

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虽已实施多年,但在绩效考评和奖惩方面仍然处于逐步完善阶段。在考评方面,业务考核与财务考核的主要内容之间缺乏关联度,容易形成各说各话,造成考评结果不尽一致。基层单位处于被动应考位置,缺乏主动沟通、协调和积极整改能力。在奖惩方面,主要存在奖励办法不明确,惩罚措施不严格,既不能调动科研单位的主动性,也难以对未能及时完成绩效目标者形成压力。

2 对策与建议

要从国家科技立国、自主创新的高度充分认识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水平的重要性;要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有关规章制度的改革,逐步修改完善相关配套措施;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现行管理办法,逐步做到科研业务和财务管理两条主线的有机统一;要进一步加强考评、奖惩与监督体系的建设;要采取定期进修、专项培训等措施逐步提高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2.1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相配套的后续规章、制度和措施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财政资金管理模式,以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核心,以零余额账户进行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进一步改变了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加强了资金管理的力度,提升了预算管理的权威性,规范了财政资金的拨付方式。这些规章制度的综合实施,对科研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和财务管理水平的系统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科研事业单位要严格遵守和认真执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各项规定;有关管理部门要逐步完善和规范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增加两者的纵向衔接和横向配合,使整个管理系统融为一体,以求全面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整体效应。

2.2 进一步整合和完善专项资金来源,从源头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①突出重点,集中各级财政的财力办大事;②积极拓展资金来源,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在资金筹集和科研两方面形成合力;③缩减或合并一些效益不明显的小项目,集中力量突击重点,强化资金使用效果。

2.3 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的核心作用和基础地位

专项资金的管理,既是作为科研项目的主体之一,也是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二者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管好作为科研工作支撑的专项资金,必须在预算管理上下功夫。首先,要提高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涵盖度,把科研任务和资金支出按照时间顺序并轨制订直观、统一的路线图,把科研工作计划尽量细化到每一项目、每一款项,使两条主线紧密关联、有机融合,增加透明度,加强可操作性。其次,要维护专项资金预算的严肃性,严格按照预算规定办事。专项资金的使用、拨付要建立专户、专款专储、专款专用,避免违规使用资金。对一些确需调整资金使用的项目和额度,要提高预见性,提前办理变更审批手续,确保项目的正常实施,减少资金挪用或垫付。在进一步完善各项有关法规建设的同时,建议按照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完成情况增加分段预算编制的可行性。

2.4 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专项资金项目绩效目标管理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

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对象和内容,运用科学合理的考评方法和评价标准,按照公开、明晰的工作程序与组织管理要求对科研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实施及时、积极、规范的绩效考评可以有效地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产出水平。

首先,要构建和规范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指标评价体系。从项目确立、资金筹集、资金支出入手,结合业务完成状况,细化各项目的考核指标,定量、定性地进行分析、类比,综合考虑项目目标和社会效益两方面,使绩效考评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要依托国库集中支付平台及时监督资金运作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建议设立分期(前、中、后)考评机制和办法,及时反映项目进展状况。其次,要重视和加强绩效考评结果的评价和奖惩,逐步建立专项资金考评结果与资金分配联动约束机制,将后续资金的拨付与绩效考评结果挂钩,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奖优罚劣,促进和提高承担单位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2.5 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基层科学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水平

①财务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积极参与专项经费预算编制,深入探讨科研任务的主要内容和关键节点,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细化项目内容和指标标准。②在管理制度上用款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会计核算,并按规定编制财务报表;对要求单独核算、专账(户)管理的专项资金,要按规定指定专人负责,参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做到专账(户)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按规定标准开支。③要努力学习探讨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通过进修和培训逐步提高自身会计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胡飞.浅谈农业专项资金的财务管理[J].中国农业会计,2009(8).

[2]税小华,敖行菊,宋文兰,等.科学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农业会计,2010(8).

篇9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全省旅游发展大会要求,激发全社会发展旅游的热情,有效整合全区旅游资源,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旅游强区”建设,结合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1.成立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区旅委会),由分管区长担任主任,区旅游局局长担任副主任,区发改经信委、文广体局、财政局、食药监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区旅委会为全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指挥机构,统筹协调和全面领导旅游产业发展,重点做好旅游改革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的研究、制定,统筹全区旅游要素资源的整合和改造,统筹区政府重点旅游项目的确认、招商和监督,重点旅游宣传促销计划的组织、实施,协调全区重大旅游节庆活动的举办,实施涉旅单位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等,明确区旅委会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能。区旅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为常设工作机构,设在区旅游局,负责处理各项日常工作。区编办根据旅游发展实际需要,增加区旅委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编制。

2.各镇、各园区、各街道成立旅游业发展领导机构,增挂“旅游办公室”牌子。

3.从2013年起三年内,区财政局每年安排50万元的资金,建立区级旅游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编制旅游规划,旅游宣传促销,管理岗位培训,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旅游企业上规模、上等级的奖励等。专项资金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年度计划,区财政部门审核,经区政府批准同意后使用。各镇、各园区、各街道也要安排一定额度的财政预算资金,专项用于扶持旅游业发展。

4.加快旅游企业组织创新。抓紧组建区旅游发展公司,打造旅游产业链培育一批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的旅游企业。

5.对符合《省现代服务业产业指导目录》的旅游项目,在项目准入、土地供应、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

6.支持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国家土地供应管理政策的前提下,重点倾斜旅游业发展土地供应,积极支持利用荒山、荒地、荒滩、垃圾场、废弃矿山、岛屿等开发旅游项目。

7.落实宾馆饭店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政策。对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款扣除替旅游者支付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住宿费、餐费、交通费、旅游景区门票及支付给其他接团旅游企业的旅游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计征营业税。对旅游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8.逐步把公务接待活动推向市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国(境)内外公务、商务活动以及国(境)内外车票、船票、机票预订,可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中标的旅游企业提供的服务发票及所附的其他合法凭证可以作为报销凭据。

9.对新评为国家、省级旅游度假区,新评为国家2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新评为国家二星级及以上旅游饭店,新评为省级二星级及以上乡村旅游点,新评为年度“省十强旅行社”、“全国百强旅行社”以及获得同等级别创建品牌的企业和单位,按相应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新开发的具有特色的旅游商品,经有关部门认定并获得国家专利的,对在省以上旅游部门主办的旅游商品评比中获得国家级铜质奖(省级银质奖)及以上的,按相应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推动旅游品牌建设成绩突出的个人,区政府每年将予以表彰和奖励。区旅委会负责对旅游经营单位进行考核和奖励。奖励的申报、评审、报批由区旅委办公室具体负责,奖励经费在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达到上述条件的,经区旅委会研究,按相应标准给予奖励(奖励办法由区旅委会另行商定)。

10.对旅游企业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组织的旅游宣传促销(推介)活动的,给予参展单位展位费一定补助。

11.对本地旅游企业举办富有特色的旅游节庆和专题活动的,招徕游客来旅游和引进大型会议、会展等,分别给予一定奖励。

篇10

《徐州矿工报》作为具有国内统一刊号、面向江苏省煤炭企事业单位发行的企业报,自从1950年创刊至今走过了61年的历史。徐矿有线电视台自1991年经广电部批准建台,目前也已走过了20年。近年来,我们借鉴兄弟单位媒体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一些创新和探索,对报纸和电视的管理作了一些调整和改革,不断强化新闻传播的软实力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徐州矿工报》先后获得“全国百优企业报”、“全国先进企业报”、“全国二十佳企业报”、“江苏省十佳企业报”等光荣称号。每年都有数十件新闻作品被各级新闻协会评为好新闻或优秀作品。徐矿有线电视台的装备水平和采、摄、制、播的实力得到持续提升,先后推出的《黑色风度》、《惊心动魄壮歌行》、《刘远志的金牌梦》、《“黑小子”漫画家》等20多部精品节目,获得部省大奖和江苏省及徐州市“五个一”工程奖,充分展现了徐矿人的良好形象,获奖的数量和质量连续多年在全国煤炭系统和江苏省企业电视系统名列前茅。

一、根据读者需求,对报纸和电视进行多次改版,增强企业文化传播的吸引力

2007年前的《徐州矿工报》,前4版分别为企业要闻、经济、安全、政治新闻,后4版全部为网络新闻,从网络下载。随着办公室电脑的普及和进入家庭,特别是集团公司的局域网开通到矿区后,待报纸发行到读者手中时,报纸刊登的网络新闻已滞后两到三天,读者意见较大。2007年5月,进行了一次全面改版,将报纸分为A版和B版,A版即原来的前四版不变,B版取消了网络新闻版,开辟了生活服务版面,受到了读者的好评。2009年5月,我们以《徐州矿工报》成立60周年为契机,对报纸进行了再次改版;2011年8月份,我们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再次对报纸进行了改版,对报头、版式重新设计和包装,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经过改版后的矿工报进一步明确了报纸定位,对部分版面作了“关、停、并、转”的处理,增设了“区队班组”、“企业文化”、“科技之窗”、“行业扫描”等版面,更多地加入了美编的元素,使得版面风格更加端庄、稳重、大气。在此基础上,对《生活周刊》进行了“瘦身”,由原来的8个版缩减为现在的4个版,同时又创办了《非煤周刊》,集中报道宣传徐矿集团非煤产业的发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徐矿有线电视台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每周只播出3档电视新闻,每档10分钟,其余时间除了对集团公司重大会议进行直播外,全部转播中央一套的节目,机制的僵化造成观众数量骤减,影响力也在持续下降。针对此情况,我们适时进行调整,通过多种渠道筹措片源,恢复播放文娱、影视片,并增加了贴近职工、贴近观众的专题类自办节目的播出频率,收视率稳步回升。2011年初,徐矿有线电视台的资源吸引了江苏广电集团财经频道的关注,5月份我们与其签订了长期“好享购物”电视广告播出合同。

二、服务企业异地创业发展大局,及时推出报纸数字版、视频新闻网络版,增强企业文化传播的时效性

随着徐矿集团外出创业步伐的加大,已经在新疆、陕甘、贵州等地建立了煤炭生产基地,部分职工从本部转移到了异地,为了让这部分职工及时了解到企业本部的情况,较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是将报纸邮寄到异地单位,但由于路途遥远,大部分产煤基地在山区和交通不便地区,报纸寄到当地大约要7至15天,新闻变成了旧闻。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决定利用互联网络,把数字版报纸上网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为了节约资金,我们组织有关人员攻关,自己动手,成功地摸索出了报纸解析、拼版和上传技术,并建立了我们新闻中心自己的“新视点”网站,定位为文化传播网,逐步将报纸、电视节目全部上网,让异地职工及时了解本部的信息。据我们了解,目前煤炭系统甚至是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企业,《徐州矿工报》在企业数字报上网方面的做法起步较早,坚持也较好,得到了中国煤炭记协领导的好评。2012年初我们又上马了北大方正报纸文韬采编系统,我们将利用这一平台,通过与移动公司合作,将在全集团推出手机报,进一步扩大报纸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另外,我们还准备利用新闻中心的“新视点”网站将电视视频新闻到网上,方便异地干部职工收听收看。目前,网站的视频相关资质我们已经具备。

三、尝试开门办报办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企业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为增强报纸的影响力,同时增加收益,我们尝试了开门办报,每周拿出4个版面,与江苏省煤矿安全监督局徐州煤监分局联办了《江苏煤矿安全》专刊,已经创刊7周年。今年5月份,我们与江苏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在西安联合举办了《江苏煤矿安全》专刊出版365期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并筹措专刊联办费用40余万元。与此同时,我们结合徐矿集团实际,每月拿出4个版面与集团离退休管理办公室(老干部管理处)开办了《夕阳红》老年专刊;每月拿出1个版面与集团公司纪委联办《本廉徐矿》专版;每月拿出1个版面,与集团公司教委联办《职教·人才》专版,每月拿出1个版面与集团公司工会、团委联办了《工团建设》专版等,调动了各方参与办报的积极性,不但有效地传播了企业文化,也带来了一定经济效益。2009年国庆60周年,我们出版了108版的国庆特刊,既取得了政治效益,又取得了经济效益。在2011年改版时,我们考虑到徐矿集团非煤企业已经占据“半壁江山”的事实,筹备创办了《非煤周刊》,每周三出版4个版面,提高了非煤企业的话语权,受到了非煤企业干部职工的欢迎。

四、加强制度建设,激励采编人员提高媒体质量,增强企业文化传播的内在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