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7: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心理健康;和谐;人际交往
当前,小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表现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上。因此,若要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矫正。为此,我的观点如下:
一、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
学生在小学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且,他们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经常以身边接触的人为蓝本对自身价值度量标尺进行扩充。因此,一个心理健康、积极乐观、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老师,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要能够使用合理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直面挫折;拥有健全的人格,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对生活积极乐观,积极的心态多于消极的心态。教师无论何时都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创建舒适的教学环境
教室为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应当建设宽敞明亮的教室,让学生感受舒适安定的氛围,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小学阶段健康成长。教室内所布置的内容应该温馨健康,对教室的装饰可以随着教学的内容、节日、季节而变化,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在教室内可以定期更新科学知识或生活技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生活乐趣。同时,要时刻保持教室内的卫生整洁,让小学生对环境生活充满热爱。
三、建设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
经过研究表明,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压抑枯燥的教学环境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快乐地学习。同时,要加强与学生心灵上的沟通,引导学生战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增强学生的自信。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平等的交流,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能为学生建设健康心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在不断地变化。只有坦诚地与学生相处,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不断地探索,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培养新时代的人才作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创造气氛;榜样陶冶;尽情倾诉
1气氛和谐,方法灵活。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感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经验非常有限。故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深浅适度,精讲巧练,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容忍、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执,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2树立榜样,陶冶性情。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同时也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为保卫祖国,忠贞不屈的民族英雄;有心地善良,勤勤恳恳的农民;有热爱学习,人小志大的红领巾……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这是一条极其精美、丰富的人物画廊,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陶冶,形成健全的人格。
3尽情渲泄,保持心境。
篇3
关键词 学校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探析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而要做好这项工作,只有建立起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观念,才能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什么是心理健康?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分析和理解。总的来说,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等。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慢慢校正不良心理,逐步培养其健康完善的人格心理。一是建立一个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班集体。通过在班上开展互帮互学、互相关爱的活动,让学生相互深入全面的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爱的同学关系。对有困难有缺点的学生,用平等真诚的态度给予帮助,使他们在学校里,心情愉快,精神放松,以增强其信心,激发其求知欲,鼓舞其勇气,对困难挫折都能勇敢面对,对他人理解、尊重、宽容,在集体中做一个受欢迎的角色。二是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主要通过启发式和快乐教学的方法,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运用质疑导读法,通过学生的“读―问―思―议”,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步克服困难,达到突破难点、深入理解、全面掌握的目的。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相互协作、共同探讨的精神。三是创设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开展多种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利用主题队会活动,组织学生观看他们喜爱的影视片,讲故事,谈理想,说未来,选取一些社会角色作模拟表演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了解自己的角色心理,把远大的理想与脚踏实地的学习结合起来,达到了自己克服缺点,自我完善个性的目的。
心理健康问题多数与关爱、理解、信任等缺乏有关。要搞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老师必须用平等的态度、关爱的精神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而不能搞成思想品德般的说教或者心理卫生知识的讲解。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识,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切实、深入、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端正教育者的人性观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人性观是指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背后深层次的教育理念,它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提倡“以人为本”,强调尊重与信任,因此,我们要做到人性化管理,要坚持人性化教育,要探索人性化的教育方法。首先,教师要善于使用富有人情味的教育方法,通过自己的知识、情感、人格、威信等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避免采用强制、命令、体罚等简单粗暴的方法压服学生。实践证明,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会产生特殊的教育效果。其次,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作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切入点,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体验成功的条件和情境,并给予适当的鼓励,使学生在不断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信,不断发现自我和完善自我。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保障。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样日渐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问题,因为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篇4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新媒体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势
(1)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及时性。新媒体环境是一个新兴的信息化平台,辅导员在新媒体环境的帮助下,能够更好地了解高校学生的心理动向,帮助其尽早地解决心理问题。
高校学生的数量比较庞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之后,不能得到及时的帮助,问题可能就会越来越严重,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学生想寻求帮助,但是心理咨询的学生数量比较多,势必延误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时间,新媒体环境的出现能够较好地缓解这个问题。
网络平台的及时性能让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后,可以随时通过手机、电脑等媒介,运用网络引擎搜索、论坛提问等方式,即刻获得心理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2)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密性。大部分学生的性格特点都比较独立内敛,一旦发现自己心理出现了一些问题,潜意识里就会非常恐慌,不知所措,且由于害怕其他同学发现自己的问题后会用另一种态度对待自己,所以又拒绝到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同时由于接受心理咨询会涉及个人的隐私,学生怕自己的隐私遭到泄露,所以出现问题往往都是自己藏在心里,怕别人知道,进一步加重了自己的心理负担。新媒体环境很好地避免了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出现问题之后,可以匿名向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既不用面对面地对人讲自己的问题,也不用害怕自己的隐私被别人知道,有些不知如何开口的话通过网络媒介能够进行很好的传递,让学生在没有心理负担的情况下,积极面对心理问题,主动寻求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3)大胆倾诉,缓解压力。网络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往往都是通过文字、图片、音频或者视频等方式来进行的,不是生活中面对面的直接交往。有些学生在生活中因为性格的原因很难找到谈得来的朋友,在网络上却能够找到。当今高校学生都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无处释放,存在很多的心理安全隐患。正是因为这种沟通方式的出现,使得学生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释放自己的压力,不用担心被人嘲笑,心理压力能得到有效的疏导。
2.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建立系统的高校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既庞大又复杂的工作,在这项工作中,要有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还要有全方位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高校需要建立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网站,这是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所以网站的内容要符合高校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够通过这种渠道很好地对高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还可以帮助他们测评心理压力,网站中还应该设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员,及时地帮助学生纠正心理问题。学生对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可以在网站中进行在线咨询或者留言,让自己的心理困惑得到解答。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员能帮助的学生人数十分有限,同时也具有局限性。网络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福音:它将许多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连接起来,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同时网络的快捷可使一位咨询员“同时”接待多位来访者。[1]
网站还应开设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视频课程,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课件的下载,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知识的学习。使其不仅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同时还知道如何通过自身努力来解决部分问题。
(2) 做好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新媒体环境有效地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释放,但是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的平台,其中存在着很多虚假的信息,没有情感交流的坚实基础,学生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下,就会将所有情感愿望寄托在网络环境中,一旦回到现实世界,恐又会出现新的心理问题。所以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不能完全依靠于新媒体,保持线下的信息畅通也尤为重要。
要想提高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光靠心理方面的专业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人数众多,每个学生是独立而且不同的个体,要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分管学生工作的老师,特别是坚持在一线的辅导员,应主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整体和个别的辅导,建立老师―班长D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D寝室室长四级干预机制,积极发挥各级同学的积极性,保持线上线下信息畅通,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
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区分群体性心理问题和个别性心理问题,做针对性分析,并通过谈话、主题班会、与学生骨干沟通等有效方式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的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有的是突发事件的应激反应,但是问题的突显与发生往往就在一瞬之间。即使问题是无法避免的,做好常态的预警预案也是尤为必要的。院系可以分年级做好日常的心理健康演习预案,然后针对时下高校学生的突发的心理案件,进行讨论分析,切实保证方法的常做常新。
现在网上还有很多高校辅导员在线交流平台,通过这些平台辅导员可以经常在线上和其他高校的辅导员交流工作心得、经验。
(3)充分发挥学生团体的积极作用。高校可以院系为单位,建立针对本院系学生特点的心理社团,使其在专业心理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和制定专业性质、针对性质较强的工作计划,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团体辅导等活动,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并受益。学生团体课外还应加强与外校心理社团的合作,及时发现心理社团活动的盲点,查漏补缺,确保社团的健康发展。[2]
(4)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质。自1953年清华大学设立辅导员岗位以来, 我国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高校辅导员队伍仍然存在着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工作职责不明、流动性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必然影响到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作用的发挥,进而影响到大学生的培养质量。[3]
2014年3月25日,教育部以教思政〔2014〕2号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辅导员工作职责提出了全面严格的要求。辅导员也确实需要从多方面不断地完善及强化职业的专业化。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个方面,辅导员不仅要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积累实践经验,还要及时有效地对高校学生的心理情感进行研究,熟练地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能够广泛地对其进行应用,把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设计得更加丰富、全面、贴合当前的实际。
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素质,经常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其理论知识水平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新媒体环境是一个庞大的体系,用辩证的态度借助于这个平台,师生能够实现网上心理辅导,学生可以在网络中进行心理测试、在线交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习。高校辅导员应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充分地利用网络的优势,积极探索,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更好地对其进行帮助。我国目前的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不断地研究和完善,从而提高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献敏,梁淑英.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南昌高专学报,2004(04):81―82.
[2]沈晓梅.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中国青年研究,2012(01):113―116.
篇5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出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并寻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可行对策和途径,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迫切要求。研究一下现代生物学,可知: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因此,要让学生健康成长,不仅要引导他们加强体育锻炼,搞好个人卫生,还要帮助他们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与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体做法为:
一、奠定健康心理的基石——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也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意识能力。自尊就是自我尊重和自我保护,它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推动勤奋努力,积极进取,一步步走向成功。要充分利用自尊潜在的强烈的荣辱感,启发诱导学生自爱自保,能时时处处以正确的言行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和形象。
健康心理需要自信。成功离不开勇敢,勇敢需要自信。必须教给学生充分的自信心,在面对学习、工作、生活的挑战时,有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当机会来临时,会毫不犹豫地抓住,从而取得事业成功。在未来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挫折,甚至失败的时候,能冷静沉着地应付,并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地采取措施,努力扭转困难局面,从而转败为胜。自信会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强不息的力量,是潜藏在心中的“巨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就是要尽快唤醒它!
培养健康心理要使学生自立。要大胆的让学生独立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在离开父母、老师庇护的情况下,自主地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靠他们自己的双手去开创自己的事业,创造多彩的生活。自立之后,进一步升华为自强,即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培养自强的精神,选择自强之路,根据社会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本领,不断完善自我,最终成为一个强者。
二、维护好健康心理的内在体验——保持愉快心情
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但是在紧张繁重的学习生活当中,学生往往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如紧张、生气、烦恼,甚至感到焦虑、抑郁等,当出现这些问题时,尽可能地试着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调节他们的情绪。(1)当发现某个、某些,或集体情绪不好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引导他们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打球、散步等,以分散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2)允许发泄,提供发泄机会,建立“发泄室”,让他们诉说,甚至大笑、大吼,或者用摔枕头、打沙袋方式,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是要注意给学生提供的发泄对象、地点、场合和方法要恰当,避免损坏公物、伤害别人。(3)巧用“精神胜利法”。告诉学生,当他们想得到一件东西,或者是想做某件事而未能成功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进行自我安慰,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在挫折面前接受现实,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
另外,还要帮助他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生活有规律、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和不健康的影视、读物,远离网络误区等。
三、塑造好健康心理的行为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篇6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高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在受到来自社会生活等多方的压力之下,存在着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就目前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为了能够更好的预防和消除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使其得到健康良好的成长,高职院校应该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
1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建设
目前,多数的高职院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但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视程度却不够,并没有把它作为一门必修课,只是作为一门辅助式的课程,对教材的选用也没有针对性,长篇大论的理论知识较多,实用性较差,极大地影响到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要想真正做好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让高职院校在意识上重视起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要明确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手段,是高职院校不可或缺的教学活动。其次是要组织教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本校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工作,以此来保证对学生进行因需施教,使心理教育课真正发挥其为学生服务的目的。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是一种职业性与专业性极强的工作。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中的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有心理学家和心理医生的双重身份。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高职院校要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定期进行、培训,多需相关专家进行交流,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平。
3 建立心理健康三级预防网络
在高职院校中建立心理健康三级预防网络,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及时的防治。第一级预防网络是由学校的心理健康领导小组与其下设的心理教育指导中心组成。 学校的心理健康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统筹规划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下设的指导中心,由有专业心理辅导知识的教师组成,主要负责对统筹规划好的工作进行具体的实施落实。第二级是在学校的各系建立心理辅导站,有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负责,开展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三级是在学生当中成立心理协会,在每个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然后由学生会设立的心理部进行统一管理。学校要对心理委员进行心理专业知识的培训,让他们起到桥梁作用,及时的发现并反映本班级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其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
4 抓好入学的心理教育工作
高职生虽然是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种情形下,许多高职生在入学之初会产生一种自卑失落的心理。因此,做好入学心理教育也是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院校要加强入学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明白学校是外部条件、是外因,自己的努力拼搏是主导、是内因。学校与成才不是因果关系,自己的努力奋斗是成功的关键。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评价自我,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种积极健康的环境中进行成长。
5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校园文化能够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是一种教育活动的实践。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在对学生的教育之中拥有特定的地位与使命,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更要营造一种先进的校园文化。好的校园文化对于高职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为高职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风采、张扬自我个性、释放内心的激情、满足自我精神需求提供一个平台,以此来减轻高职学生心理压力、心理紧张,营造一个轻松、积极地校园氛围,促进高职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时,高职院校适时的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加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了解社会、磨炼自我、完善自我、摆正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高职学生的独立、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高职学生的顽强意志、坚强毅力、竞争意识、互助精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高职生的心理处于一种健康、积极、乐观的状态。
6 结论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研究,积极改善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证高职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身心健康发展,为输出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出贡献。
篇7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必须关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只有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因素,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被过分夸大
当代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其身心发展处于人生的特殊时期。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他们容易形成某些不健康的心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无可厚非的,但因此夸大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认为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似乎己经到了耸人听闻的严重地步,也是值得怀疑的。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奇教授认为,目前我国小学生身上确实存在养某些心理与行为问题,但其中的许多问题是一些发展性的问题,是社会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川。同时,由于人们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把握不一,使用的检测工具不一,加之统一取样不当,评价者的主观随意性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得出的统计结果有许多是相互矛盾的,这不利于体现学术研究的科学性,也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甚至形成消极影响,误导人们对小学生身心全而发展的评价。
(二)缺乏相关辅导教材
在教材建设方面,到目前为止,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处在摸索阶段,没有现成的教材和辅导内容。市场上和网上各种教材和读物良芬不齐,内容过于随愈,往往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小学老师要在短时间内编写教材难度又很大,且科学性存在着很大的疑问。这些都不利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提高,有时候会带来副作用。
(三)缺少必要的活动场所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不同于其它学科的课程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模,也没有规定的教学方法.但它的教学方法特别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感受和领悟。常用的教学方法如情景体验法、讨沦分析法、游戏活动法等。这需要有一个与平时上其它科目不一样的环境。比如,桌椅板凳的摆放、一些必要的设备等。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就在本班教室进标一些活动很难顺利成功地进行开展,受到一定空间上的限制,也不能保证侮个学生都参加到活动中去。在活动课中,教师和学生的充分参与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体验是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没有体验活动中蕴含的教育目标就无法内化到学生的心理结构中去,活动的设计就将流于形二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就七法达到。在组织活动时应给学生的体验过程留有充分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达和交流在体验中获得的感受。
二、提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小学生心理活动的调查
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要从其心理调查工作做起,只有全面,细致的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知道他们想的是什么,最关心的是什么,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采取心理教育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部分的学生处于心理叛逆时期,对于家长以及教师的教诲,抵触心理非常强,如果无法从其心理特点入手,很难达到教育的目的,甚至是会造成与其相反的不良结果。一般情况下,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们关心的问题,教师会选择用问卷调查这种方式,在总结了调查结果之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其生活以及学习的各个方面入手,进行引导与帮助,进而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
(二)转变观念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方法和技术层面的问题,还是一种先进而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后,国家又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教育部又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己经成为当前教育界的共识。尽管如止匕仍然有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或错误的认识还在严重地影响甚至阻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常开展。有些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视心理健康教育为无关紧要的事,或将学生的心理问题视为是心理专家和医生的事,或简单地以德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正是这种认识导致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开展或不能向纵深推进。
(三)利用童话、寓言等故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童话、寓言故事通俗易懂,其中的人物生动话泼,富有童趣,深受儿童喜爱。另外,童话、寓言故事能把现实生话中发生的事和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用肯有代表意义的形象(如灰姑娘、天线宝宝等)传递给儿童,可以使儿童开阔视野,丰富情感,因此,教师叫一以根据小同年龄价段学生的特点,选编培养学生同情心、毅力、乐观向上、诚实、独立等心理品质的国内外优秀童话、寓言故事,推荐给学生阅读。
篇8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4-0008-02
社会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存在“勤奋―自卑”的极端取向,他们一方面能够并愿意充分展示自我,另一方面却受到严重自我不胜任感的困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关注和系统的干预。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再认识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它具有以下五个特征:(1)稳定的情感;(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3)具有符合其年龄特征的多种心理特点;(4)智力正常;(5)意志力良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体育与健康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个别辅导等途径,唤起小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自我认识,并对心理有偏异或有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自我发展
调查表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专、兼职两支教师队伍,而且专职教师较少,难以满足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虽然体育、卫生等教师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但离合格的心理咨询师还很远,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另外,教师本身因工作、生活等压力,有时对学生缺乏耐心,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无视学生的心理,常用威严、权威压制学生幼小的心灵。
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心理健康教育集体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少,教育者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差,难以满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况。因此,体育、卫生等教师迫切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而且这样的培训需要常态化、科学化。
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与其他教育工作整合为一,真正落实到教育活动中去,它是必需的而不是点缀。据了解,在很多学校,心理咨询师只是个摆设,心理健康课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地发挥作用。这种心理健康课开展的不规范、无考评的现状致使教育者上课无教案,备课应付、懒散现象严重。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
目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来说是比较好的,但也确有不少的学生存在心理障碍。一般来讲,小学生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心理现象:(1)价值观扭曲。在现代经济发展的刺激下,家长和社会的影响致使不少小学生看重物质享受、看重金钱,无心学习,攀比心理严重,心理出现扭曲,甚至出现偷、抢的现象。(2)以自我为中心。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大人心中的小公主、小皇帝,大人一味地谦让、过分地疼爱致使孩子养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现状。他们心中只有自己,常常置别人的想法于不顾,不善于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3)逆反心理严重。受家庭条件,父母情况、自身原因等方面的影响,少数学生心理发展畸形,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对教师的教育感到厌烦,对家长更是反抗、逃避、远离等。(4)冷漠无情。“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很多小学生却总把别人当对手,别人好就嫉妒他们,别人差就嘲笑他们,对待别人非常冷漠。(5)恐惧抑郁。很多小学生抗挫能力差,经不起打击,对困难存在畏惧心理。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制定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
2.重视体育教师的作用,挖掘其教育教学潜力。目前,绝大多数体育教师都没有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师资少导致教师工作量大,他们无力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因此,重视体育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是必然的,它将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3.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为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必须对教育者进行专业培训,促使其专业化,这样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发展。
4.建立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并对其进行测试。针对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教育者要及时提出有效措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5.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要以中等强度的运动练习为主,坚持兴趣与运动负荷兼顾的基本原则,预防或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现象。
6.建立网络心理健康辅导区域。网络将成为今后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发展空间不可估量。在这个大空间里,可以有更多的人参与过来。教师要注重与家长的联系,将其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总之,开展系统、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日之功,它随着社会、教育、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我们作为教育者,要紧跟社会的步伐,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让其成为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策略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还不具备一定的情绪管控能力,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形成叛逆心理,亟需教育工作者引起重视,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改进对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心理健康观念模糊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很多教师对于该门课程的认识较为模糊,容易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相混淆,在教育观念上存在认识不清的问题。部分教师甚至认为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就能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没有必要单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都是“育人”,但二者却存在本质区别。心理健康教育更关注小学生的个体发展问题,是以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而德育更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塑造,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一种手段,更关注小学生的社会性问题。
(二)教师队伍不专业
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很多都不是心理健康专业出来的,缺乏相应的从业资格,专业水平往往难以满足现实教育需求。一些学校虽然配备了专业心理健康教师,但数量有限,难以有效开展教学工作。这都影响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致使教育工作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教学难见成效。
(三)课堂教学乏味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难以走出灌输式教育模式的弊端,教师常常主导课堂,进行心理健康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被动学习,难以激发学习兴趣。这种单一化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感觉课堂枯燥乏味,知识深奥难懂,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忽视家校合作
小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且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和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但当前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未建立家校合作机制,致使家庭教育跟不上学校教育,家长较少关心孩子的心理问题,难以强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学生的心理问题未能得到家长的帮助解决,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改进策略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
要想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进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小学教育管理者需组织教师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研究,通过深入研究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以理论来指导实践工作,从而提升教育工作质量。具体而言,学校可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或学者来校指导教研,或开办教学讲座,与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共同探讨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并将理论与实际教学案例相结合,深化教师对于理论的理解与应用。此外,学校也可根据自身师资力量建立教研小组或教研室,加大对相关理论研究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二)完善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
面对师资队伍不专业的情况,学校可从以下方面来加强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一是严格教师选聘,可采取对外招聘的方式选拔人才,将专业的心理教育人才引入学校,以增强师资队伍的力量,以专业化的教师来带动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发展,促进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二是加强教师培训,通过制定严格的教师培养计划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完善自我,以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教学能力。当然,在培训中要注意结合分析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需求,使教师对教育对象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用来指导实践。
(三)开展多样化课堂教学活动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取得教学实效,教师需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具体而言,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如针对学生的自卑心理可开展“说说我的优势”的谈话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针对胆小、不爱表现自己的学生,可开展游戏化教学,吸引学生参与,并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表现;等等。如此,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提升教学效果。
(四)建立家校合作教育模式
小学生需在家庭的呵护下才能健康成长,因此,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决不可忽视家庭的参与作用。学校可与家庭建立合作教育模式,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一方面,学校可通过各种渠道对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家长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可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学生的最新心理情况,研究有效的解决方法。
三、结语
总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需要教师加强理论研究,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工作,助力学生的健康成L。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班主任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有重要作用的一员,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班主任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引导者和领路者,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对小学班主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小学班主任在积极践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时候[1],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提高其重视,根据小学生特有的心理活动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教育。
一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根据党十对于教育问题‘立德树人’这一理念的提出[2],充分的体现了当前教育对于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做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不仅对于小学生现阶段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小学生以后人格和性格的形成也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加强,对于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良好品质的养成有着积极的推动性质,让小学生树立一个正确并且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小学生心理教育原则
(一)渗透性原则
小学生由于其生理原因,年龄小,经历的事情少,使得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处于模仿和认知的阶段。由于社会风气的变化,使得学生或多或少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使小学生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变化。比如现阶段电子设备的流行,使得学生接触到了网络,而小学生还没有完全明辨是非和是否真实的能力,导致网络上的糟粕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伤害,而小学生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一旦受到伤害将会持续影响其一生。所以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上要将所传授的道理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渗透,避免了学生对传统说教的排斥心理[3]。
(二)针对性原则
书本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通常是传统的内容和方式,并不能根据学生心理和时代的变化进行实时更新,因此小学的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要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根据学生现阶段心里的变化,考虑其生活中的所有因素,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使心理教育工作不拘泥与形式。
(三)以身作则原则
小学生习惯于对比较熟悉的人进行模仿,这是小学生的一种生理特点。学生不仅会模仿家长,也会模仿老师和社会中的人物。这是一种很危险的形式,因此班主任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真正的保证心理和行为的不偏差,就要做到以身作则。只有践行这种模范行为,才能在部分学生在模仿老师的过程中不至于出现偏差。
三小学心理健康对班主任的要求
(一)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支撑班主任老师是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引导者,他们的存在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模范作用,因此班主任的举动也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授课过程中保持个人形象的整洁和端庄,保证综合素质的不偏差,保证心理素质的良好性,保证处事能力的公平性和正确性,只有真正做到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求,才能在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进行发现并疏导。
(二)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小学生现代教育观是区别于传统教育方式的新型教育理念,在心理健康的授课过程中,班主任不再承担绝对的主导作用,而是将这种角色通过对小学生的引导,建立起‘教师和学生是公平的’的教育观念[4],将自己的爱心灌输给学生,公平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和他们做朋友,改变传统的教师高高在上的姿态。
(三)随时掌握学生动态
新时代新时期对班主任的要求不再是拘泥于学习成绩中,而是要求其在保证学生成绩优秀的同时,还要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要进行时刻的关注,保证学生不会出现较大的心理问题,以防止耽误学习的进程。班主任在看待学生的时候,要充分的结合其所有特点进行评估,不允许教师以成绩为衡量学生品质的唯一因素。用综合性眼光看待学生,对情绪低落的学生积极地进行了解和疏导。
四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分析
(一)真正了解学生之心理需求
在班主任的心理健康课上,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学生做朋友,保证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的苦恼问题与班主任分享,真正的了解一个学生的心理,才能够针对其开展心理课程。例如有的学生不爱说话,不和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在课堂上也从不说话,表面上看来这是一种性格,但是根据班主任对这个孩子的家庭进行深入的了解后,才发现这个小学生生长在一个家教极其严格的家庭中,由于父母的长期以来严格管教,导致这个孩子害怕自己会说错话挨打,所以形成一种自我保护形势。只有深入的了解过,才能真的明白孩子心理的需求是什么样的,以便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的教育课程。
(二)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加之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小学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管理中的主导,班主任通常在班级管理时与学生有比较多的互动的沟通机会,所以小学班主任要重视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心理教育,把握每一次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机会。例如有个班级定期进行‘主题周’活动[5],即每周定一个班级主题并根据学生对应表现给以表扬和鼓励,这种‘主题周’的设定,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能够学会良好行为模式和习惯的养成。
(三)关注学生心理变化
有一句俗话说‘要要育人,需先懂人’,这就说明小学班主任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由于其生理特点,各方面经历少,使得学生都较为感性,像小孩子为什么遇到不高兴的事情容易哭泣,这就是感性思维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小学班主任要时刻的关注学生心理方面的变化。这些都要求班主任实时的关注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对其出现的问题及时进了解和疏导,避免事件发酵后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危害,只有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能够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取得好的成效。
(四)充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目前的传统教学方式中,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不看重,导致班主任在心理健康知识方面掌握较少,所以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还要持续不断的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在心理的测评和咨询以及引导的话术、技巧方面进行研究,并且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开展奠定基础。
(五)营造健康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存在各个方面的,课堂授课在小学生时间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其氛围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心理承受能力相比成人要脆弱很多,部分学生对于教师在课堂上的严厉批评不太能够接受,所以也就要求班主任动员所有的任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批评的方式,避免学生因为受到批评而出现的心理焦虑等问题。据2012年《南京日报》报道,山东省济宁市庙巷子小学施行的‘交往课堂’是授课方式的一个成功创新[6]。‘交往课堂’注重课前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为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提供了一个平台,突出了学生在授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五结束语
为了我国教育体制的良好改革,推进“新课改”教育模式,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成为重要问题,因此要大力的加强此项教育,在真正了解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在班级管理的同时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同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用充分的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对小学生的引导。
参考文献
[1]任亮宝.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黑河学刊,2010,06(07):116-118.
[2]任丽.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13(16):23-24.
[3]刘娜.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方法探讨[J].新课程(上),2015,02(09):20-21.
[4]于金芝.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OL].中国培训,2015,06(18):26-27.
[5]唐惠麟.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融入[J].新课程(上),2016,04(13):223-224.
- 上一篇:医务人员医德考评细则
- 下一篇:财务科室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