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的优势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7: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经济的优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经济的优势

篇1

关键词:有线电视网络;数字电视技术;应用;发展前景;信息化时代

1有线电视网络中的数字电视技术简介

数字电视技术,可以理解为一种带有数字信号的电视设备。其原理就是将原来的信号进行数字的分解和转化,将处理后的数字信号进行传播,最后在接收时进行信号的还原和重组。这样一来,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原信号就不会受到损害,不但提高了画面的清晰度,而且还能还原真实的效果。数字电视技术正处在迅速发展的阶段,它对于有线电视网络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广泛应用代表着未来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趋势,是电视信号传输的过程中取得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变革。

2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

2.1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优势

在目前的数码市场中,有线电视已经比较普遍,人们每天都会利用空闲时间看电视休闲娱乐或者了解新闻。数字电视技术有着它天生的优势,信息的承载量比较大,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带来便利。它的应用存在着以下3个方面的优势。2.1.1信号传输的高稳定性在有线电视网络中,传统的数字模拟技术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在传导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信号变异和信号中断的现象。相比之下,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历史性的突破,在传输中信号的稳定性高,不仅提高了传输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而且还有效地降低了信息在后期的编辑过程中发生失真现象的概率,大大增加了信号传输的高稳定性,提升了信号的质量。2.1.2方便的网络化操作数字化电视技术在使用的时候,不仅发挥了传统的优势,为观众提供画面和音频的信息,同时它还与网络技术结合,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例如娱乐游戏、视频点播以及上网服务,通过提供这些个性化的服务,实现了电视与网络的紧密结合,为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创造现实条件。2.1.3频道范围的不断扩大传统的电视频道在选择方面受到限制,主要原因是信号的传输和处理方式过于陈旧,使得频道的数量有限,观众错过很多精彩的节目。传统的模拟电视频道宽带普遍是10MHz左右,在频道传输时,只能够传输一套普通节目,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但是通过数字电视技术,可以同时传送多个电视节目,主要是因为,数字电视技术的信息传递是依靠编码传送频道。因此,伴随着编码技术的不断更新,数字化电视技术能够传递的节目数量仍然会不断扩大,为越来越多的观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2.2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

2.2.1数字电视技术中机顶盒的广泛使用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主要是机顶盒,机顶盒可以对数字信号进行模拟化操作,提取数字信号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先模拟后还原的一系列操作,从而呈现出真实的声音和画面。机顶盒在数字电视技术中应用十分广泛,可以更好的支持广播电视功能,提高图文点播和图文电视的操作功能,从而达到信号的交互式利用,便捷网络化操作。数字电视技术未来的发展会完全取代传统技术,在现在能够达到的电视传输信息基础上,观众们可以收到超过过去四倍的电视节目,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正是出于想要获取更多更及时的资讯内容,机顶盒作为这样的一种媒介应运而生。数字电视技术机顶盒除了有从模拟电视过渡到数字电视的一般功能之外,还有付费点播等新业务功能。如今,数字电视一体化还没有完全普及,机顶盒仍然还有存在的必要性,而且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和现实意义。2.2.2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网络化改造在有线电视网络中,应用数字电视技术对大众媒体的进步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信息化时代,人们对电视的需求已经不单单满足于对机顶盒的图像转换功能和双向网络功能的要求,同时还要求研发人员逐渐重视有线电视的双向网络化改造。双向网络化改造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把网络系统内部的单项网络变成可以循环使用的双向网络;二是对客户端进行升级改造;三是对电视系统整体进行改造。在双向网络化改造工作完成之后,也就出现了人们在观看中央台的节目同时还可以收看湖南卫视等多个电视台节目的现象。双向网络化改造之后,在数据线中传递的信号变得更加稳定,电视屏幕呈现的画面也更加清晰,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对电视的更高体验要求。

3数字电视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数字电视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方便,尤其是数字电视技术和互联网的完美结合,推动了一系列网络远程服务的发展,比如信息查询和网络购物等。观众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标记整理一些自己经常看的频道,充分的利用数字电视技术的新型功能,适应现代快速的生活节奏。数字电视技术已经将网络充分结合到了自身的发展中,在数字电视技术中进行有用的增值服务,促进了数字电视技术的智能化操作。在进行数字化电视技术操作时,不仅可以根据用户的个人需要获取想要了解的新闻资讯,还可以根据兴趣利用网络进行增值业务服务,像网络冲浪、IP电话等活动。同时还可以依靠网络技术保护家庭的安全性,对家庭环境进行数字化的录相,在发现有异样时,通过网络技术报警,能够有效提高家庭的安全性,为用户带来更加方便的智能化操作。虽然在现阶段的科技发展水平上,数字电视技术已经是我国的电视技术的最高发展水平,但是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必须要迎接不断更新不断进步挑战。因此,未来有线电视网络中的数字电视技术的重心必须放在信息化改革的方面,尽力满足当代消费者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让数字电视技术紧跟互联网发展的脚步,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有线电视网络的数字电视技术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横向扩张,在未来有线电视网络将全部使用光缆网,宽带扩展为2GHz左右,那么电视节目就有可能增加到300个。二是纵向扩张,数字电视技术会结合现代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等发展速度迅猛的现代科学技术,最终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混合技术体系,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的需求,通过多重技术的保障,就可以实现电视图像的高清和电视信号的稳定。

篇2

【关键词】石油钻井,自动化,关键技术,应用,方案

1.前言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广泛运用井下指导以及交流系统、井下信息的实测技术。各企业更加重视由信息化以及机械化所构成的各类石油钻井的自动化关键技术,与此同时在工作中促使系统的一套工作流程及理论体系有效形成。此外,IT行业不断的前进,其技术朝着复杂化以及综合化发展,这亦将更广阔的一个市场前景提供给钻井技术。

2.石油钻井自动化关键技术的应用方案

2.1装备以及钻机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应用。首先为自动给进的运用,自动送钻的第一个技术专利是1935年在国外诞生,此亦表明石油钻探的技术往信息化的时期进入。且1940-1950年之间不断引进与应用新型设备与钻井技术,该类设备与技术是以启动液压动力的控制与系统、送钻控制为主,将合理的一些技术条件提供给石油企业不断的发展与应用;其次为刹车系统的应用。近些年来各类机械技术取得不断完善的同时刹车系统亦逐步形成新型电磁控制的功能以及应用模式,该功能与模式以离合片以及具有比例方面要求的那些电磁刹车作为主要部分。且于井下堪钻过程中将系统工作流程有效实现。再次为在应用井口的铁钻工的过程当中逐步的往系统化的工作模式迈入,工作时逐步将进出一体化工作的模式逐步实现。最后循环系统中一固控的系统将可靠且良好的一些技术依据提供给工作模式以及流程的全自动的监控以及循环净化,与此同时亦使企业不断进步和发展。

石油钻井中自动化的石油钻井属于综合性的钻井设备之一,其集自动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为一体,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完整性以及先进性,可同环境之间形成统一且整体的要求以及指导模式。从当前社会发展来说中国广汉所产的钻机与宝石厂所产的ZJ90和ZJ70钻机逐步走向自动化;法国与挪威等亦对中深井用的自动化的钻机进行研制;而英国的S&R公司亦产出钻深为6100m的RD-D型的自动化钻机;且美国Pool、Apache、NSCO等公司产出钻深为6100m的A10-32型的自动化钻机;与此同时德国亦产出钻深为7000m的ProStar-2000型的自动化钻机。

2.2石油钻井中随钻检测的技术的应用。钻井往智能化以及自动化迈进的关键技术以及重要环节为随钻检测的技术,其将钻井的单项技术、测井、录井所具有的局限性突破,亦将原有行业中的界限打破,促使新行业以及新技术体系形成。当前随钻测控的技术正逐步靠近于钻井的智能化以及自动化目标,而完美结合随钻测量以及控制是其未来发展的目标,将随意打以及看着打的目标真正实现。

近些年来随测控制的技术应用主要方法与手段为深入总结以及分析旋转导向的钻井技术、随钻氘-氘补偿的中子测井仪的研发、电磁波MWD的无线随钻的测量仪、电磁波的电阻率仪器不断的研制、自动垂直的钻井技术、近钻头地质的导向系统。召开随钻测控的技术发展的研讨会属于崭新的一个起点以及重要的一个标志,其对于技术的影响力方面提升以及技术发展的新局面的开创方面作用重大。此次会议将未来发展的思路以及方向进一步的明确,将科技人员工作劲头以及创新热情极大激发,且将随钻测控新一轮的创新热潮掀起。

MWD在1979年的时候首次应用,其是将井下参数传输的方法与钻后的有线测量方法往随钻的无线测量与传输方法的方向转变,在石油钻井中重大的一个进步为随钻测量。电磁波法与泥浆的脉冲法是主要的无线传输的方法,然而其具有循环流体的性能受限、传输距离较小、传输速率较低、传输参数的数目少等缺点存在。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中期以后逐步应用NRWD、IWD、PWD、LWD,促使随钻工程的服务技术以及随钻地质的导向钻井技术形成,同复杂环境、地质条件之下钻特殊的工艺井、复杂的结构井实时的处理井下不确定性的难题以及复杂情况相适应,且同三维井身的轨迹入窗中靶高难的技术等要求相符合。SWD亦可对钻头前方的地层参数进行探测,其探照灯与车前灯的作用较强。

石油钻井中随钻测控的技术属于综合性的技术之一,其涉及了自动化、油藏地质、录井、测井等众多学科和领域。而为了使随钻测控的技术更好的发挥作用,要对先进、前沿的技术进行积极探索,将石油工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技术攻克,将自主创新以及科技进步当作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攻方向以及动力,将技术攻关的力度切实加大,将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技术团队打造出来,将核心技术的实力全面提升,确保油气勘探的建设与开发。

2.3石油钻井中旋转导向的钻井以及随钻测控的传贮技术的应用。世界上首个VDS是德国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首先研究以及成功应用。Slh等众多大公司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研究成功PD等系列RSS/RST。继水域制导的技术以及空间技术之后又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为RSS。国际上在21世纪又将PV等对垂直井进行钻探的工具有效提出。在98.4-114mm的小尺寸的油管中套管钻进以及过油管的侧钻中广泛成功应用RSS。

2.4石油钻井中电子或智能钻柱的技术的应用。在美国Grant的公司研制出智能钻杆用的铜导线的输送电能之后可按照井下硬件所需电能大小要求将输电功率大小确定。106bps、105bps、104bps是智能钻柱中数据传输的速率,1.56*106bpS是可达到的最高速率。光纤是智能油管主要采用的部分。分布式的传感器短节是井下智能钻柱的系统主要采用的部分,在传感器的内部分别安装微处理器,之后采用耦合元件把微处理器的信号在电力线上耦合,进而往地面的传感器传输。传输的直流电是该系统主要采用的部分,例如井下的硬件需要的交流电可将逆变器AC/DC增设到井下的硬件上。

2.5石油钻井中自动化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自动化的钻井中重要的部分为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在2004年的11月人类首次实现远程的自动化的钻井作业。人类往21世纪迈入时石油的钻井系统由科学化以及机械化的钻井阶段往半自动化亦或是自动化的阶段迈进。

篇3

关键词:BOSS系统和CA系统 整体转换

中图分类号:TN9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108-01

有线数字电视是一个从节目采集、节目制作节目传输直到用户端都以数字方式处理信号的端到端的系统。基于DVB技术标准的广播式和“交互式”数字电视。采用先进用户管理技术能将节目内容的质量和数量做得尽善尽美并为用户带来更多的节目选择和更好的节目质量效果,数字电视系统可以传送多种业务,如高清晰度电视、标准清晰度电视、互动电视等等。与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具有图像质量高、节目容量大和伴音效果好的特点。

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县继辽阳市数字化整体转换完成后,于2009年末,进行县城区域有线电视整体数字化转换,前后用两个月时间,圆满地完成了整体转换工作。我县城区用户有2万户左右,怎样能够顺利地完成整转工作,并能够让广大用户满意是我们整转工作开始前我局必须面临的问题,下面就我县整转工作过程中积累的几点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1 前期准备工作

(1)首先进行县城区域有线电视网路改造。我县模拟电视网络经过多年运行,出现线路老化、接口腐蚀、信号分配不均、光纤网络延伸短等问题。以数字整转为契机,我县首先进行了网络基础设施的整体改造,在原有网络基础上,实现光纤到楼头,使信号更稳定。更换大部分分支分配器、加固部分线路,减少节点故障。扩展集中供电区域,减少因供电问题带来的信号中断几率。

(2)在辽阳市已经完成数字化整体转换的基础上,我县利用辽阳市的BOSS系统和CA系统,在我县收费大厅设立8台电脑组成局域网,通过光纤连接到辽阳市的BOSS系统,节省了前端系统的投资。事先进行网络测试,保障网络畅通。

(3)全局上下精心组织,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海报等各种宣传媒介深入宣传发动,为有线电视数字化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公开收费标准、说明改造的好处和必要,让用户切实了解数字化带来的好处,避免用户的抵触情绪。

(4)做好人员分工和技术培训。整改工程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作,一定要做好整转预案,做好人员分工,做到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对涉及的新技术,要指派业务能力强、技术好的同志参加培训,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并对一些过程进行模拟演练,及时发现在处理问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5)规划好整转区域的分片工作,根据每天能够完成的工作量分片整转,这样在转换过程中,保证原有模拟用户正常收看,新的数字用户能在整转当天看上数字节目。分片工作是靠前端机房的光纤配线来控制的。

(6)做好机顶盒灌装工作。由于机顶盒是机卡分离的,所以要实现把IC卡进行预开通,并打印IC卡条码标签。在灌装时把卡装入机顶盒,贴好IC标签,实现盒卡配套,为录入BOSS系统工作做好准备。

(7)做好BOSS系统的地址树,根据不同的光节点录入相应的用户,方便了信号的控制和信号维护。地址树建立过程中,要收费部紧密配合,尽量做到地址的准确详细。

2 实施过程

(1)安排工作人员对即将整转的片区提前三天张贴通知,做到每个单元都贴到,以保证整转当天的用户能够及时领到机顶盒,并能入户安装。

(2)整转的当天早晨,在发放机顶盒前,把即将整转的片区,通过光纤配线柜将原有模拟信号换成数字信号,最大限度地减少信号中断时间,保障模拟数字信号在最短时间内过渡。

(3)在整转的片区找合适的地方作为临时办公场所,发放机顶盒。做好分工,有检验是否有效用户的,有发放出售第二终端的,有维持秩序的,重点放在发放机顶盒上,这也是工作量最大的一部分,边发放边登记,即事先拟定好的协议,一式三份,包括使用协议,用户信息等内容。

(4)安装人员根据登记表及时入户安装,因为是新事物,所以大部分用户对机顶盒的连接比较陌生,我们的安装人员及时周到的上门服务,为用户调试信号,保证用户正常收看。整转期间,我们全部做到了当天领盒当天安装收看。针对整转当天家中没留人的用户,我们会在整个片区转换结束后留一天时间专门针对这些用户进行服务。

(5)整转当天晚上,将当天的整转用户信息录入BOSS系统,这项工作由辽阳市有线电视台协助完成,对于一些信息不明确的单子,转到我县营业大厅,由我县工作人员校正后录入系统。对所有的单位留存用户信息单子,根据不同小区或楼区建立档案,分片、编号保管。

(6)我们在数字信号里保留一定数量的模拟频道,针对因经济方面或其他原因不愿转换数字信号的用户,仍可以收看到一定数量的电视频道,并免费收看,满足不同需求的用户收看电视问题。

篇4

关键词:数字信号;加药;洗井;检泵免修期;依据

1 影响结蜡的因素

(1)原油性质:原油中轻质馏分越多,溶蜡能力越强,析蜡温度越低,越不容易结蜡。(2)温度:当温度保持在析蜡温度以上时,蜡不会析出,就不会结蜡,而温度降到析蜡温度以下时,开始析出蜡结晶,温度越低,析出的蜡越多。(3)压力:原油生产过程中井筒内的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溶解在原油中的伴生气从原油中脱出,使原油溶蜡能力降低,同时气体膨胀带走了原油中的一部分热量,引起原油自身温度的降低,促使结蜡。(4)原油中的机械杂质和垢:机械杂质和垢都会成为结蜡的核心,加速结蜡。(5)原油中胶质和沥青质:胶质和沥青质对结蜡起着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吸附在蜡晶表面,阻止蜡晶长大,对蜡晶起到分散作用;另一方面有胶质沥青质存在时,沉积的蜡强度明显增加,不易被油流冲走,沉积的蜡硬度比^大。

2 加药洗井的原因和目的

油田在开发过程中,数千米深处的原油随着抽油机的转动而逐渐提升到地面。在这个提升过程中,由于原油所处环境的压力、温度的变化,原油中的蜡质会慢慢凝析到油井的油管内壁和油杆的表面上造成抽油杆柱承担的负荷增加,引起抽油杆断脱。还会凝析在抽油泵筒内,造成抽油泵效率降低。这两种状况都需要对油井进行起管柱而检泵作业,每次作业费用在7万元左右。为了减少抽油杆断脱或抽油泵效率的降低,油田职工通常用给油井加药和洗井两种方式来清除油管、杆上内的蜡质。加药就是往井筒内加入化学药剂使井下的原油破乳从而避免蜡质在管柱内沉积。洗井就是油田工人用热水对油井井筒进行热循环使井筒温度升高来清除管柱内的蜡质。

3 加药洗井存在的问题

以前油田职工认为加药、洗井越多越好,越多油管、杆越不结蜡,从而把加药、洗井工作当成一项任务,而不考虑洗井占产影响产量和加药、洗井成本。依据不足、不科学的部分油井洗井后因热胀冷缩也易造成杆断脱和洗卡现象而上作业检泵,另外,何时加药、洗井岗位工人只是根据手抄本感觉到时间长了不洗井才安排,没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存在依据不足问题。

4 “数字信号”加药洗井技术原理

利用功图负荷变化确定是否加药、洗井。改变以前定周期加药洗井模式,根据油井每口井的功图负荷增加、液量下降、电流变化、回压上升四项指标为依据,当油井出现上述四项指标中的任何一项“数字信号”时,即对该井进行加药洗井,示功图每月测试不少于2次,因此洗井周期可以精确到15天以内。

4.1 功图负荷增加安排洗井

(1)功图上行负荷增加大于8KN时,安排洗井;(2)功图上行负荷没有增加,下负荷大于8KN时,安排洗井;(3)功图上行负荷增加大于4KN时,安排加药。

4.2 产液量下降安排洗井

(1)产液量每天在0-20立方米的油井,液量下降?芏30%;(2)产液量每天在20-80立方米的油井,液量下降?芏20%;(3)产液量每天在80立方米以上的油井,液量下降?芏15%;备注:产液量下降如果功图正常,是管柱漏失,不能安排洗井。

4.3 回压上升安排洗井

回压上升?芏0.2MPa,先洗井、最后1罐扫线。

4.4 静液面井:不安排洗井。

4.5 出油温度?芏54度,不安排洗井。

5 “数字信号”加药洗井技术常用的清防蜡方法

5.1 物理方法

(1)锅炉车热洗清蜡。通过泵车在套管洗井闸门将热水打入油套环形空间,同时抽洗,这样热水与产出液同时排除,且将井筒蜡带入到地面来达到清防蜡的目的,融蜡排蜡速度快,清蜡彻底。

(2)超导热洗清蜡。抽油机和超导是超导洗井的动力,超导洗井能源是柴油,介质为它的油井产出液,热井液从套管进入油套环形空间,并以每秒数十米的速度顺管而下,快速流入井底,同时提高了油管和井液温度。油泵使液体顺油管而上,不但冲洗了油管内壁的结蜡,而且使温度不断加热,当油管受热后,结蜡慢慢溶化消失,清蜡目的已完成,用自产液洗井、不污染地层。

5.2 化学方法(加药)

型号主要为清蜡剂TL-010和降粘剂AE0604。加药方式定期定量从井口套管里加入,随后加入一定量的掺水冲洗,使药剂能较均匀融入油套环形空间液体中。

6 “数字信号”加药洗井技术管理规定

6.1 锅炉车洗井规定

(1)井上罐车洗井温度不低于75度;(2)低于60度必须点锅炉,否则可不洗井;(3)洗井第一罐不能高于2挡,最后一罐不低于2挡;(4)洗井返出温度在45度以上且保持40分钟以上为洗井合格。

6.2 超导洗井规定

(1)洗井期间,进井口套管液体温度必须大于90℃,井口产出液温度不能低于70℃;(2)操作过程不能少于3个循环;洗井时间不能小于4小时;(3)洗井期间,采油队监督人员必须自始至终坚持在洗井现场进行监督与配合;(4)洗井前和洗井后双方必须在现场交底并在交接书上签字。

6.3 洗井、加药基点

(1)功图负荷增加4-8KN时进行补充加药,由计量站自己加药,到下次测功图时负荷降低,不再加药,如果负荷没有下降,转到加药班加药;(2)负荷增加8KN以上时进行洗井;(3)液量下降、回压上升为临时洗井,液量下降有技术信息室、资料室和计量站资料员负责,回压上升有采油主办、计量站站长负责,随时发现随时安排洗井;(4)功图负荷增加、电流变化上升指标为周期洗井,有工程主办、计量站资料员负责,综合分析出现“信号”的原因时,安排洗井;(5)管理区采油主管每月组织两次示功图分析会,把洗井周期精确到15天以内;(6)分析功图要象分析单井产量一样决策洗井工作,做到每口井洗井依据充分、合理。

7 “数字信号”加药洗井技术解决问题

“数字信号”加药洗井技术,解决了油田清除井下油管杆结蜡的加药洗井措施问题,计量站洗井、加药依据不足问题,盲目性问题。成功地将洗井周期精确到15天以内,减少了洗井的盲目性,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达到节约电量、节约加药洗井费用、减少躺井、减少洗井占产、提高油井检泵免修期的目的。

8 “数字信号”加药洗井技术应用效果

2012年在河南油田第一采油厂下二门油田上应用,降本增效的效果十分明显,根据统计,油井负荷每降低1千牛,每天平均减少电力消耗5.5千瓦时左右,全年节约13万度;全油田260口油井年减少洗井220井次,减少洗井费用44万元;维护作业频次控制在0.3以内;检泵免修期延长100天,达到690天以上,创河南油田标杆指标。

9 结束语

应用“数字信号”加药洗井技术,使洗井周期更加科学、合理,避免了以前加药洗井的盲目性、人为性。功图每月测2次,可把洗井周期精确到15天以内,操作性强,节约费用明显,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分配

中图分类号:G434

由于教育资源、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差异性,往往会造成教育公平性的缺失,从而会造成教学质量存在区域性、地域性、国际性的差异。但是,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促使区域之间的沟通更为便捷,且信息交流形式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如果在其中加入教学信息资源,则良好的教育资源、教学经验、教学理念就会得到一定的分享与传承,如近几年国内外大学公开课的开放,已然成为大学教学模式、教学理论改革的重点方向,可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推动教学信息资源的优化分配以及提高整体性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1 传统教育环境下教育失衡问题的分析以及教育信息化改变

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地理位置限制等原因,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发展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区域性失衡,比较明显的为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重点与非重点之间的教育资源差异化的发展,这就造成仅有一部分的学生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从而影响到社会稳定与和谐。教育资源建设的核心在于师资队伍以及相关教育物质设施的建设,虽然国家在政策方面起到了一定的调拨作用,近年来一些农村地区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仍旧有一些偏远地域不能够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且也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是由于地方配套条件等原因,教育失衡的问题仍旧不能够从根本上进行解决。因而,如何开发新的教育技术措施完成教育信息资源的分配成为国家相关教育部门的首要问题。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方便,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国家之间的科学技术的交流实现了零距离的接触,其能够实现对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这对于国内教育信息资源的分配更是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技术手段。网络已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教育信息数据库,通过网络媒体强大的检索功能,只要对某一教育知识关键词进行搜索,就能够从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库中为用户筛选出满足需求的教育信息知识关联,这充分的体现出网络信息资源的时效性。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对于教学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已经不断的增强,众多教育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立也推动了公平教育的发展历程。

2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资源信息化

现代信息技术下教育信息资源是指经过人类选取、组织、有序化的、适合学习者有效发展自身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Internet,可以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所形成的教育信息资源具有较大的关联性以及共享性,即用户在进行知识检索时,虽然获取的信息内容较为零散,但是整合起来的知识却具有完整性以及权威性,同时为了优化教育信息资源的分配,一些学校也借助多媒体的技术手段对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行吸取并对学生进行分享,以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

2.1 多媒体教育信息资源的分享与存储形式

相对于其他教育信息资源分配模式来讲,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资源分配模式更为便捷化,且信息资源的格式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分享以及存储形式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如从传统的文本格式转换为视频格式、动画格式、促使教育信息资源更为直观且便于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吸收。同样,多媒体教育信息资源进行分配时增强了一定的时效性,同时也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只要具有网络,用户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课堂上都能够较为方便的获取到优质的教育信息资源。

2.2 远程教学模式对于教学资源分配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塑造出了多样性的教学信息资源分配模式,其中远程教学以及网络化教学为主要的教育信息资源的分配模式,其主要的技术特点就是将教育资源更为直观的传输给距离教育资源所在地较远的用户,能够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远程化、网络化。当然这种教学信息资源分配的方式需要保障通畅的网络连接,同时需要具有现代化的网络通讯技术的支持,促使学习者能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信息资源,并且能够如同传统教学信息资源传播形式一样能够进行实时的信息沟通与交流。

从本质上来说,现代化信息技术解决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同时也能够在借用网络远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教育信息资源的分配。值得一提的是,各类网络学校的开辟以及各个高校网络学院的开设,较大程度上改变了国内教育的现状,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区域的限制以及经济不发达的限制教育设施发展等问题,让更多的人获得了较为优质的教育资源,促使教学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3 优化教育信息资源的措施

3.1 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对教育信息资源的调拨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采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信息资源的调拨是发挥教育信息资源价值效用的最佳方式。在网络通讯技术保障下,教育信息资源能够通过多种信息传输渠道进行分享传播,同时基于互联网信息数据库的完整性,用户能够使用网络强大的检索功能获取较为丰富的教育信息内容,从而获得知识素养的提升。采用网络技术手段能够实现不同形式的教学信息资源的优化与整合,如通过国家政策的引导,近年来一些大学开始进行公开课的开放一方便于其他院校的学生或者社会人士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信息资源,这就是一种较为完善的教育信息资源分享以及调拨的形式。

此外,为了能够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均衡发展,国家也向一些不发达地区的学校注入一定的资金,构建相应的网络化教学的配套设施,与一些名校之间实现网络远程沟通与合作,并定期面向教师以及学生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在学生享受到良好教育的同时,也能够对校内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本质上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而能够从根本上实现教学资源优化分配。

3.2 构建多元化的教学信息分享平台

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沟通,各个教育机构应该推动教学信息资源分享平台的建设,以方便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之间进行教学问题的研究,平台的架构兼顾了学习者以及教育者双方的利益,能够让学习者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也能够在教育者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从根本上解决了教育失衡的问题,推动了教育的和谐化发展。

4 总结

总之,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是现代教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建设是传统教育资源建设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下的延伸。教育信息资源信息化发展有效提高教育信息资源质量和促进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均衡普及的有效途径,可以实现教育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效整合。

参考文献:

[1]李霞.基于Web的教育信息资源的检索技巧[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1,4.

[2]彭红光.基于区域云的教育信息资源配置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6.

[3]刘涤非,赵励宁.我国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与策略研究[J].情报科学,2010,10.

篇6

关键词:热舒适度;预测;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粒子群优化算法;模型

中图分类号: TP183

文献标志码:A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thermal comfort prediction, which is a complicated nonlinear process, can not be applied to realtime control of air conditioning directly, this paper proposed a thermal comfort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the 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Back Propagation (PSOBP)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By using PSO algorithm to optimize initial weights and thresholds of BP neural network, the problem that traditional BP algorithm converges slowly and is sensitive to the initial value of the network was improved in this prediction model. Meanwhile, for the standard PSO algorithm prone to premature convergence, weak local search capabilities and other shortcoming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to further enhance the PSOBP neural network capabiliti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rmal comfort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the improved PSOBP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has faster algorithm converges and higher prediction accuracy than the traditional BP model and standard PSOBP model.

Key words: thermal comfort; prediction; Back Propagation (BP) neural network;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algorithm; model

0引言

近年来,单纯以室内温度为控制目标的空调系统已无法满足人们对舒适度的要求,而以人体热舒适度为控制目标的空调系统,不仅能提高室内人员的舒适度,还能减少建筑能耗[1-2]。在该空调控制系统中,准确预测空调房间内的热舒适度成为了关键部分。

随着智能优化算法的发展,近年来,学者们提出了不少热舒适度预测算法。文献[3-4]均提出了基于模糊聚类的室内热舒适预测方法,该方法尽管降低了算法训练的复杂度和过拟合度,但其预测误差较大。为提高预测精度,文献[5]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热舒适度预测算法,该算法虽然达到了一定预测精度,但该神经网络的训练却很复杂。文献[6]提出的基于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的舒适度预测算法,降低了网络训练的复杂度和预测误差;但是,该算法对网络初始权值和偏置较敏感且易陷入局部最小。文献[7-8]提出采用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算法BP神经网络的算法,通过利用PSO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对网络的初始权值和偏置进行了优化,改善了传统BP算法收敛速度慢及对网络初始值敏感的问题,并在数控机床热补偿和股市预测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因此,本文提出将PSO优化BP神经网络的算法应用于热舒适度预测建模上,并针对标准PSO算法存在的局部寻优能力弱、易早熟收敛等缺点,对标准PSO算法的速度更新公式、惯性权值、加速因子进行了改进。本文采用改进的PSOBP神经网络算法,得到了一种新的热舒适度预测模型。该模型提高了PSO算法的收敛速度和寻优能力,解决了BP网络对初始值敏感以及收敛速度慢的问题,因此,既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又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

1预测平均投票模型

Fanger教授提出的预测平均投票(Predicted Mean Vote, PMV)指标模型,表征了人体冷热感的评价指标,代表了大多数人在同一室内环境下的冷热感觉的平均。该指标是关于4个环境变量和2个人体参数的函数,变量分别是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流动速度、平均辐射温度、人体活动程度和衣服热阻。PMV指标的取值范围是-3~3,分别对应着人从冷到热的感觉,其中0代表冷热感适中状态。

3.3改进PSO优化BP神经网络预测算法

PSO优化BP神经网络的实质是利用PSO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优化BP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具体过程就是BP神经网络通过PSO算法中的粒子,其位置向量代表神经网络的一组权值和阈值的潜在解,在构建好的神经网络中,以训练样本集的均方误差作为适应度函数,按PSO算法的步骤,经迭代寻优后,找到使适应度值即均方误差最小的全局最优解的过程,该全局最优解就是神经网络的最优初始权值和阈值。

改进的PSOBP神经网络预测算法主要包括以下部分:样本数据准备,构建BP神经网络,利用PSO优化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训练优化后的网络。该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收集和准备样本数据。根据传统的PMV数学模型的输入变量范围,以及热舒适度模型的实际应用情况,获取一定数量的样本数据,并经预处理后作为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数据。

步骤2构建BP神经网络。根据传统模型及样本数据形式,确定神经网络层数,各层节点数,及隐含层、输出层的激活函数。

4.2BP网络构建及PSO参数设置

由于三层的BP神经网络能任意逼近任何非线性函数,因此,本文采用三层的BP神经网络建立舒适度预测模型。根据样本数据的输入输出向量可确定网络的输入层节点数为6,输出层节点数为1;通过反复仿真尝试,隐含层节点数确定为10,即BP网络的结构最终确定为6101结构。BP神经网络的其他参数设置如下:最大步数1000,学习率0.01,学习目标0.001。隐含层激活函数为S型函数,输出层激活函数为线性函数。

根据上述确定的BP网络结构,PSO算法搜索空间维数D=6×10+10×1+10+1=81;种群规模M为40;最大迭代次数为160;最小训练误差为0.001;学习因子c1、c2的初始值分别为2.75,0.5,最终值分别为1.25,2.25;惯性权重w初始值和最终值分别为0.9,0.4;粒子的最大速度为1。

4.3仿真结果及讨论

本文在Matlab 7.11版本下,采用Matlab语言编写算法程序,结合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利用上述的参数设置及样本数据构建了基于改进的PSOBP神经网络的热舒适度预测模型。为了证明本文算法预测模型性能的优越性,本文采用同样的样本数据与参数设置,对改进的PSOBP预测模型、PSOBP模型和BP模型均进行了仿真。图3中(a)、(b)、(c)分别给出了3种预测模型的训练误差随迭代次数变化的曲线。图4中(a)、(b)、(c)分别给出了3种预测模型对60组测试样本的预测值与期望值的相关曲线以及绝对误差曲线。表1给出了3种预测模型的迭代次数、均方误差和最大绝对误差对比。

从图3和表1中可看出,3种预测模型均经有限的迭代次数达到收敛状态,但改进的PSOBP预测模型的收敛速度比PSOBP模型和BP模型快。从图4和表1中可看出,改进的PSOBP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PSOBP模型和BP模型。

5结语

上述实验仿真说明,采用PSO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后,改善了传统BP算法收敛速度慢及对网络初始值敏感的问题,提高了模型的精度和算法的收敛速度;而且,改进的PSOBP模型比标准PSOBP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且收敛速度更快,由此可知,本文的改进策略通过改善标准PSO的早熟收敛和局部寻优能力弱等问题,进一步提高了PSO算法对BP神经网络的优化能力。

本文的热舒适度预测模型,是以传统的PMV数学模型为基础,以PSOBP神经网络算法建模来逼近传统的PMV数学模型而建立的。实验结果证明,本文热舒适度预测模型不仅解决了传统模型中计算复杂、不便于实时控制应用的难题,还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算法收敛速度。

参考文献:

[1]DUAN P, LIU C, DUAN C, et al. Indoor dynamic thermal comfort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J].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2013, 42(1): 100-110.(段培永,刘聪聪,段晨旭,等.基于粒子群优化的室内动态热舒适度控制方法[J].信息与控制,2013,42(1):100-110.)

[2]YANG C, ZHANG Q, YANG J, et al. Analysis of comfort and energyconsumption on temperature control airconditioning system [J].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2012, 39(5): 18-22.(杨昌智,张清琳,杨菊菊,等.定温控制空调系统的舒适性及节能性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2012,39(5):18-22.)

[3]XU Y, CHEN X, WANG L, et al. Forecast method based on fuzzy causation clustering for indoor thermal comfort [J]. 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 2006, 27(6): 850-852.(徐远清,陈祥光,王丽,等.一种基于模糊因果聚类的室内热舒适预测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2006,27(6):850-852.)

[4]XU W, CHEN X, PENG H, et al. PMV index forecasting system based on fuzzy Cmeans clustering and suport vector machine [J]. Systems Engineering――Theory and Practice, 2009, 29(7): 119-124.(徐薇,陈祥光,彭红星,等.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与支持向量机的PMV指标预测系统[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29(7):119-124.)

[5]CASTILLA M, ALVAREZ J D, ORTEGA M G, et al. Neural network and polynomial approximated thermal comfort models for HVAC systems [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13, 59: 107-115.

[6]ATTHAJARIYAKUL S, LEEPHAKPREEDA T. Neural computing thermal comfort index for HVAC systems [J].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05, 46(15): 2553-2565.

[7]REN B, REN X, LI G. Thermal error compensation for CNC machine tools based on PSOBP neural network [J]. Machine Tool and Hydraulics, 2013, 41(3): 59-61.(任兵,任小洪,李国志.基于PSO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数控机床热补偿[J].机床与液压,2013,41(3):59-61.)

[8]AI Y, ZHU W, YAN D. Stock market forecast model based on PSOBP neural network [J]. Journa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2008, 28(12): 105-108.(艾永冠,朱卫东,闫冬.基于PSOBP神经网络的股市预测模型[J].计算机应用,2008,28(12):105-108.)

[9]LI S, LIU L, LIU Y. Prediction for chaotic time series of optimized BP neural network based on modified PSO [J].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2013, 49(6): 245-249.(李松,刘力军,刘颖鹏.改进PSO优化BP神经网络的混沌时间序列预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3,49(6):245-249.)

[10]LIAN Z, JIAO B.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with mixed search [J].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2010, 27(10): 1404-1410.(连志刚,焦斌.一种混合搜索的粒子群算法[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0,27(10):1404-1410.)

[11]GUO W, CHEN G. Discret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 [M].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12: 5-6.(郭文忠,陈国龙.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5-6.)

篇7

1 电子商务的特征[1]

电子商务相对于传统商业至少具有四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全新的时空优势。Internet跨时空的特点使电子商务面临无国界的市场和随网络和物流配送环境延伸的销售空间。二是更快捷,经济的交易手段。电子商务通过营造一个虚拟市场环境,使贸易双方没有时空障碍,从而增加贸易机会,降低交易成本,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商务活动效率。相对于传统商务,电子商务显示出了以下突出的特点。

1.1 电子商务具有网络化经济的特征 电子商务是基于Internet等网络的商务模式,它与网络经济以电子、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是构建现代化经济的基础性技术。

1.2 电子商务具有数字化经济的特征 电子商务的技术实质是通过在Internet上传输数字,使数字成为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代码。数字经济的优势在于能够准确度量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的运行状况,从而保持经济的稳定。

1.3 电子商务具有信息化经济的特征 当今社会,信息无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资源,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掌握和拥有程度,是能否取得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1.4 电子商务具有知识化经济的特征 电子商务属于知识经济的范畴。电子单据、电子货币以及电子银行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的减少人力、物力、财力,能够节省时间、降低劳动成本,减少因信息不畅而造成的商品积压等问题。

1.5 电子商务具有结合化经济的特征 电子商务是由互联网连接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缩短了产销之间的距离,节省成本和时间。

2 电子商务安全概述

电子商务的所有活动都需要安全体系的有力支持,缺乏严格的制度对硬件、软件、数据库、密码和用户权限进行科学管理,因而发生安全意外或为某些内部人员造成可乘之机[2]。电子商务网络系统的安全威胁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即软件系统存在潜在安全隐患、安全产品使用不当、缺少严格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保证交易数据的安全性是电子商务的关键问题。由于网络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特点,电子商务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这对电子商务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2.1 有效性 电子商务系统应有效地防止系统延迟和拒绝服务等情况的发生,要对网络故障、硬件故障、应用程序错误、操作错误、系统软件错误及计算机病毒所产生的威胁加以监控和防御,保证交易数据是有效的。

2.2 机密性 机密性一般是通过密码技术对传输的信息进行保护来实现。电子商务是建立在完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的,如何防止商业泄密是电子商务推广及应用的重要保障。

2.3 完整性 完整性要求保证数据来源的一致性,防止数据被非授权访问的修改和破坏。贸易各方信息的完整性将会影响贸易各方的交易和经营策略的制定和实施,保持贸易各方信息的完整性是电子商务应用的基础。

2.4 可控性 在商务活动中对网络系统和数据的访问,能做到有效的监控管理。

3 电子商务安全防范措施[4]

3.1 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是大部分电子商务公司采取的主要安全保密措施,主要是通过对网络中传输的信息进行数据加密来保障其安全性,避免敏感数据被侵入者窃取。

3.2 安全认证机制 安全认证使发送的消息具有被验证的功能,能够使接收者识别和确认消息的真伪。认证技术包括数字签名技术、数字证书技术等。

3.3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的作用是防止未授权的通信进出被保护的网络。防火墙作为一个检查点,过滤不安全的服务和非法用户,禁止未被授权的用户访问受保护的网络。控制对特殊点的访问,受保护网中的服务器等可被外部网访问,其他的访问则被禁止。

篇8

论文摘要:数字娱乐产业作为信息技术和文化产业相结合的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通过对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的研究分析,在分析重庆市乃至西部地区数字娱乐产业发展的优劣势的基础上,探讨了重庆市的数字娱乐产业发展战略。并针对重庆市在数字娱乐产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措施。

数字娱乐狂潮正席卷着整个世界,并已成为当今信息产业中最具商业价值的新兴产业。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研究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数字娱乐产业也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一个新的增值点,西部地区如何缩小与我国发达地区的“数字鸿沟”已成为政府部门所关注的热点。本文立足于数字娱乐产业涉及的各个层面,以重庆直辖市为例,对西部地区的数字娱乐产业发展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现状,为“十一五”建设期间的数字娱乐产业规划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并对如何提升西部省区数字娱乐产业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

1.数字娱乐产业与知识经济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着力发展信息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的共同趋势。信息技术不仅是未来知识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推动力量,而且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先导和支柱,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和综合实力的标志[1]。随着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加速发展西部数字娱乐产业,是重庆和西部省区顺应时代潮流,缩小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发展知识经济的必然要求。

1.1精神文明需要发展数字娱乐产业

可持续的发展大局要求各个产业的发展更加有效、敏锐,其中也包括数字娱乐产业。我国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数字娱乐产业普遍存在着盲目性,大起大落的现象屡见不鲜,更重要的是,其兴衰已经不仅仅是数字娱乐产业本身的、局部的、行业的事情,而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加速发展西部地区数字娱乐产业,是“十一五”建设中数字娱乐产业乃至信息产业由大到强转变的有力推进,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有助于确保重庆及西部省区城乡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顺利实施。

1.2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传统工业经济的增长是建立在大规模消耗自然资源的基础之上,因此传统经济的增长不具有持续性。而信息产业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主要依靠知识资源来推动经济增长,是一个与传统产业完全不同、可节约资源、实现持续发展的产业,具有可持续增长的特点。加之,其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节约资源,而且还能形成新的产业,开拓新的市场,势必大力加快城市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步伐。因此,重庆及西部省区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对促进该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发展文化产业建立民族文化品牌

通过最大限度地追求标准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是现代产业区别于传统“行业”的一个本质特征[2]。正是在这种对标准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追求中,才使文化产业成为第三产业中最富现代意义,与高科技尤其是数字娱乐技术发展结合最紧密的产业。当代数字娱乐业发展的状况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文化水平及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中国正在掀起一场“创意文化产业”建设热潮,许多地区都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纷纷提出了“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文化之都”等战略性的口号,“文化产业园区”相继兴建[3]。加快重庆及西部省区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建设步伐,有助于推动打造西部省区民族文化产业品牌,提高西部省区的影响力。

2.重庆数字娱乐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2.1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

重庆市正面临世纪性的发展良机。设立直辖市后,重庆抓住中央直辖、三峡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三大历史性机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扩大开放,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其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显著提高。“十一五”规划以来,重庆市不断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资建设力度,“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使其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目前重庆市已拥有较雄厚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实力,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和精良的科研设备。如今数字娱乐产业作为新兴的一项科学技术与文化并进的产业,其发展的潜力很大。

2.2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随着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建设,其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例如宏信软件公司,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游戏开发平台及引擎,在游戏和动画制作领域均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朝华数字娱乐有限公司,集数字娱乐和文化传播于一身,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游戏引擎WHALE达到了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天极信息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重庆市最大的SP运营商,先后推出了重庆复生记、天极夺宝奇兵等无线游戏,并通过天极无线平台投入运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4]。同时,重庆市拥有众多的高新软件园、电子工业园,目前在重庆大学城正在兴建重庆数字娱乐动漫基地,基地将建立产业孵化园,创办动漫杂志和专业网站,筛选塑造大众喜爱、具有商业价值潜力的动漫形象,开发动漫产品。可见,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加速发展的大环境已初步形成,并成为带动重庆市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

2.3产业发展投资环境正在改善

重庆市具有良好的数字娱乐产业链基础。重庆市具有完整的出版发行机构,也有著名的信息类门户网站——天极网,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基础。在衍生产品设计和制作领域,重庆本地低廉的生产成本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库,为游戏和动画衍生产品提供了大规模生产的条件。重庆是长江中上游信息中心,凭借其通信和互联网发达的优势,为数字娱乐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如开发大量高水平的基于电信的增值服务[5]。另一方面,重庆与国际上的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来渝投资的外商日益增加,客观上促进了重庆地区国际文化交流。因此,在数字娱乐领域可以较容易地与国际市场接轨,快速引进国际先进的营销理念和市场运作手段,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发展数字娱乐产业。目前,重庆本地已有部分企业与国际著名游戏开发企业展开合作,这将促进国际产业界深入了解重庆,关注重庆经济发展,并为展开进一步的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2.4高校密集智力资源丰富

重庆是西南地区的核心城市,高等院校云集。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邮电大学等高等院校每年将培养大量的信息类和艺术类专业人才,为数字娱乐业游戏和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满足数字娱乐业对人才的巨大需求。同时,重庆市拥有的各类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科研经费收入及支出均为西部地区领先水平,作为西部大开发中的核心发展力,重庆市的人力成本相比北京、上海等地更为低廉,可人才质量毫不亚于东部发达地区。因此重庆完全具备大规模发展数字娱乐产业的人才基础和智力资源。

2.5制约因素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紧密结合经济和智力资源优势,在发展数字娱乐产业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在宏观区位中远离经济技术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不利于对人才的吸引;多数企业对数字娱乐高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还较差,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风气还有待进一步浓厚,数字娱乐产业兴起的宏观环境还有待改善;知识产权的观念较为陈旧,技术成果转化还比较困难,自主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淡薄;目前企业普遍处于散、小、弱的状态,未能有效地采取大公司战略,强化产业链的优势作用,导致竞争力较弱。3.发展战略与对策措施

3.1发展战略思考

针对上述情况,发展战略应立足于:以政府指导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高新区、大学城、软件园及数字娱乐产业化基地大力提高数字娱乐企业和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倡导技术创新和民族文化品牌意识,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娱乐技术产品,发挥本土区域经济科技和生产力布局优势,因地制宜,构建重庆乃至西部省区数字娱乐产业发展的动力基地和示范基地,调整和优化当前经济结构,促进数字娱乐走向市场化和产业化。

3.2对策措施建议

3.2.1完善数字娱乐产业化基地建设,促进数字娱乐企业集群化发展。数字娱乐产业主要是由数字娱乐企业和数字娱乐技术产品组成,而数字娱乐开发基地则是数字娱乐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6]。近年来,国内各地兴起了一股动漫热,许多地方都搞起了动漫产业基地或动漫园。重庆市正在建立沙区大学城数字娱乐动漫基地、九龙坡区美视动漫产业及教学基地等一系列的动漫基地。重庆市应在动漫业不断完善的同时,积极拓宽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途径,结合重庆本地3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全国数字电视系统的建设。对数字娱乐产业基地提出以下两点措施:

(1)目前重庆市的数字娱乐产业基地建设力度主要放在招商引资上,大部分的开发区和技术城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在“产学研”一体化方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该地区密集的高校资源和科研基础建设成果尚未很好的充分利用。今后应该在已有数字娱乐产业基地开发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众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作用,进一步加快数字娱乐科技园区的建立和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加快“产学研”一体化的建设步伐,不断拓宽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途径。

(2)采用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实施“集群化战略”。目前重庆本地数字娱乐企业还基本处于散、小、弱的状态,没有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数字娱乐产品,也还没有本土大型数字娱乐集团性企业。因此,应逐步扩大企业集团的范围,对成员企业进行整合,以资本为纽带、以数字娱乐园区为载体,逐步实现研发、运营的一体化机制。

3.2.2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数字娱乐产业化基地。如何完善城市形象是重庆市政府不断思考的一大问题。重庆市的形象宣传近几年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巴渝文化”、“红岩精神”形象的树立,让“新重庆”这块投资热土持续升温。而企业作为城市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其企业品牌是城市形象的视觉窗口,实施“品牌战略”是塑造“新重庆”城市形象的必然手段。数字娱乐产业作为重庆市“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国际数字娱乐领域的孵化器,起着政府与企业沟通桥梁的作用。重庆市应采取城市数字娱乐产业发展与城市形象提升的互动模式。大力推动“十一五”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构想,抓住重庆本土特色,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选择“数字三峡”、“数字红岩”、“数字磁器口”等具有重庆历史文化特色的精品工程,树立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的形象和品牌,为整个重庆的产业化进程增值,使数字娱乐产业成为重庆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3.2.3转变企业赢利模式,发展风险投资,拓宽融资渠道,形成产业规模。数字娱乐企业作为数字娱乐产业重要的“孵化器”,风险投资尤其对地处西部的重庆来讲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重庆应该抓住本土人才智力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加强政府对动漫及数字娱乐产业的支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比如动漫业,应从高附加值的动漫延伸领域获利,积极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本土原创作品,吸引外资,发展风险投资,拓宽融资渠道。重庆市应尽快在香港、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或地区与当地数字娱乐企业展开合作,并建立商业合作促进中心,逐步将重庆本地数字娱乐企业融入国际产业链当中;加深与国际产业巨头的合作,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承接国际游戏和动画制作的外包业务,并形成一定规模,带动本地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版权合作或者转让的形式,开始向海外市场出口自行开发或制作的游戏和动画产品,打造民族数字娱乐品牌。

3.2.4以科技为导向,以人为本,实现重庆及西部地区数字娱乐领域价值增值。以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高校为依托,在高校及企业生产研发基地的发展基础上,开展数字娱乐关键技术研究,进一步完善基地环境和条件建设,将已有的制作研发机构进行统一规划与整合,初步建成一个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人才培训中心及体验实训中心,打造多层次、高水平的西部数字娱乐产业研发、培训一体化的基地,并在基地的建设中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数字娱乐产业开发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同时采取“产学研”合作的形式,争取国家“863”、“十一五”等攻关项目的立项研究。鼓励自主创新,使重庆成为数字娱乐领域的核心地区。

3.2.5完善数字娱乐产业链条,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的发展。数字娱乐产业化实质上包含了两个层次的任务:第一层次是将数字娱乐技术成果商品化,数字娱乐商品产业化,数字娱乐产业国际化;第二层次是利用数字娱乐业的研究成果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优化,实现产业信息化[6]。目前重庆市数字娱乐企业和产业化基地的发展,没有与该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很好的结合,数字娱乐产业的辐射和扩散作用远没有发挥。因此,今后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应该在继续抓好产业化基地,高新区、开发园以及数字娱乐企业和关键技术研究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数字娱乐产业链的结构优化。以数字娱乐产业化基地为中心,建立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链条,形成一条由数字娱乐产品的研发、生产到产品的市场营销,再到形成版权的授权,最后到衍生产品开发和营销的完整的产业链条模式。通过行业间穿插,使数字娱乐产业链条得以扩展和延伸,开拓数字娱乐产业市场。

3.2.6强化政府的导向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在企业与文化间发挥调节作用。针对目前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发展中,技术人才优势仍不明显,投资环境培育还不佳,产业链整合不尽完善等问题,政府应强化其导向作用,加强宏观调控。一方面要积极引导科研机构搞好转制工作,找准市场定位,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环境与金融环境的改善以及造就一大批科技型企业家等途径着力营造有利于数字娱乐产业科技转化的社会环境。营造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的自主调节能力,必要的时候弥补市场缺陷,如给出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要引导和帮助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加快数字娱乐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等工作,增强对数字娱乐技术成果的吸收和消化能力,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产业发展的要求。数字娱乐产业也属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必须以强大的文化资源为后盾,这就需要政府在企业与文化之间发挥适当的调节作用。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是没有优秀的产品导致中国的动漫不景气,实际上这与市场的开拓、策划也有一定的关系。企业和政府不重视民族文化产业品牌的发展,未能满足动漫受众审美心理和消费需要才是主要差距。例如,包括重庆在内的中国动漫业,特别是动画片,说教味太浓,作品缺乏新颖的创意[7]。政府在这方面应该适当放开,让企业慢慢成长起来,积极鼓励民族文化数字娱乐的发展,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的数字品牌。

3.2.7构建数字娱乐公共技术服务及支撑平台。美国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平台化运作是产业市场化发展的关键;产业平台建设与风险投资结合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加速器[8]。近年来,在市场巨大需求的牵引和政策的扶持下,重庆从事数字媒体产品开发的企业和团体迅速增加,但存在着院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脱节,企业和市场脱节,技术与产业脱节的现象,无法支撑数字娱乐产业有效发展。对于高投入的数字娱乐产品开发而言,显然企业开发资金有限,若有标准化、高性能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供利用,则可把有限资金应用到产品的设计和创意中去。其次,通过平台的建设,可为重庆数字娱乐创业团队提供工作和发展环境,避免人才外流,也就保证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重庆市应通过集成和开发数字娱乐产品生产流水线的软、硬件资源,打造该市的数字娱乐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重庆市数字媒体中小企业、创业团队软件平台租赁服务以及增值技术服务,通过资源共享,降低数字娱乐产业的进入门槛,以促进数字娱乐产业的繁荣;该平台还可利用自己所处“产学研”交集点的优势,为企业提供顾问咨询、技术指导和培训,实现资源的共享,以加快数字娱乐产业集群化,并推广自主知识产权软件及高级产业人才培养。通过重庆数字媒体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立,提高重庆数字娱乐产业的技术水平、开发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使重庆本土数字娱乐精品大幅增加,为重庆数字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禹.科学的发展观和信息产业的地位及作用[J].通讯世界,2004,17:15-19。

[2]王文博.发展高新技术促进西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兰州商学院报,1999,15(4):31-34.

[3]李思屈.数字娱乐、营销传播与民族品牌[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32-33.

[4]卓武扬.网络游戏产业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1:54-55.

[5]叶绿.中国移动数字娱乐服务业现状分析[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5,4:2-4.

[6]张素娟.数字娱乐产业新的“组合拳”[J].中国电子商务,2005,11:36-38.

篇9

众所周知,中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数字鸿沟。 美国《侨报》发表文章,对“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当今惟一超级大国”美国的“数字化”程度作了对比。文章说,截至2000年年中,中国的电脑拥有量为1590万台,平均每万人88台。美国的电脑拥有量为1.6亿台,平均每万人拥有近5000台,是中国每万人拥有量的57倍。1995年底,美国网民数量为600多万人。2000年7月,美国上网人数已经达到1.37亿人,占全美总人口的一半。 1995年底中国网民数量为8万人,2000年7月中国CNNIC的数据称中国网民数量为1690万,略高于全国人口的八十分之一。 从1965年开始,一些学者尝试建立信息化指数模型来对信息化进行社会测度。据相关计算,1985年中国的信息化指数为37.88,预计2000年达到145.3,而美国1977年的指数已经是1006.9。①

数字鸿沟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著名IT评论家胡泳认为,数字化经济本身造成一些输家也造就一些赢家,这种输赢的差距表现在一个国家之外,就是国与国之间的技术进步与发展方面的鸿沟。如果新技术造就赢家和输家,发展中国家可能会在新的秩序中输掉所有的东西。著名IT评论家姜奇平认为,数字化生存我们已到被淘汰边缘。数字鸿沟的问题非常严重,严重到百分之九十多比一点多的差距,甚至可以说存在一个“沟籍”的问题,不是球籍,是沟籍。②事实表明,中美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如果我们对此重视不够,将会使中美之间已经存在的科技、工业、农业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中国在21世纪中叶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宏伟战略目标有可能成为水中之月、镜中之花。

二、中美数字鸿沟探源

在网络经济中,中国的起步并不算晚。早在7年前,当美国政 府大力倡导“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时候,我们就已迅速地跟进。那么,在不到10年的时期内,中美之间为何会产生如此惊人的数字鸿沟?对此,学术界和IT业界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由国家、社会之间整体实力的差距所形成。

天极网总裁李志高认为,数字鸿沟和数字方面的差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或者是信息技术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它牵扯到很多问题,包括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信息资源不足,和资金、文化,还有就业生活质量等整体社会水平相关的问题。

第二、企业层次的信息化水平太低。

方正公司副总经理宋建东认为,利用网络技术不是取决于企业的意愿,而是取决于企业的内功,尤其是企业的组织架构、岗位分析和业务流程。在这些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不太可能跨越数字鸿沟。

第三、资本市场对于消除或者扩张鸿沟起着重要作用。

方兴东认为,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对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支持还远远不够。 互联网最需要的是风险投资的支持。美国风险资金投入互联网的有400多亿美元,中国投入互联网的所有资本加起来估计还不到40亿人民币。中国目前没有真正的风险投资公司。美国1999年互联网上市公司的价值是1.3万亿美元。加上风险投资的400亿美元,这就是美国推动互联网发展的根本。中国如果没有这两块投入的话,根本就没法进行。③

第四、缺少从事电子商务的基本条件。

樊纲认为,在发展网络经济上,我们面临比发达国家更多的制约,从"软件"上看,我们的信用卡体系还不发达,持卡人还很少,相关的金融服务保障和法律保障还非常欠缺;从" 硬件"上看,我们的批发、零售业本身的现代化程度还不高,邮购、"目录购物"还非常不发达,因此能在网上交易的种类、规模就会非常有限,如何保证送货就更是问题。④

第五、制度上的障碍。

周其仁认为,目前我国关于网络经济缺乏清楚、明确和简明的规制框架,这是发展网络经济的主要障碍。一些行政部门在没有法律根据的情况下,任意扩大规制权限,导致混乱、多部门无明确规则的管制,这将使中国失去发展网络经济最可贵的时机,在亚洲和全球竞争中落伍。⑤

上述观点各自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对中美数字鸿沟的产生根源进行了剖析,充分揭示了中美数字鸿沟形势的严峻性。但是,它们没有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哪一种因素具有统率全局的作用,哪一种因素是消除中美数字鸿沟的最佳突破口?

根据第一种观点,数字鸿沟的产生,是由于中美两国在国家之间和社会之间的整体实力存在着巨大差距,而整体实力之间的差距是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得以缩短的。这是否意味着,中美数字鸿沟将会经历很长时间才能消除?果真如此的话,现有的数字鸿沟将会进一步扩大两国的整体差距,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其余几种观点,无论是企业的信息化问题、资本市场问题、电子商务的基本条件问题,还是制度性障碍问题,最终都要归结到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解决这些问题?是等待呢,还是积极行动起来?是等待条件成熟呢,还是积极创造条件?这些,都与人们的思想观念有关。网络经济是一种革命,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任何一场革命的起点,都是新的思想观念对传统思想观念的冲击。没有牛顿的科学思想的流行,就不会有产业革命;没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大讨论,就不会有改革开放。当新的思想观念逐步取得领导地位时,人民群众中蕴含着的巨大潜力就会爆发出来,一切障碍和限制就会在人们的积极努力下迅速地被冲跨。

我认为,美国在网络经济上的国际领先地位,首先来自观念上的领先。政府、国会和美国民众,都对新经济持欢迎态度,都对其革命性意义予以充分肯定。中国与美国目前的最大差距,其实还是观念上的差距。如果中国从政府到民众都对网络经济在观念上有了革命性的突破,由政府牵头,从制度创新开始,对发展网络经济的各种限制条件予以坚决、彻底的消除,中国的网络经济就能更快、更健康地发展,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目标就能在更短时间内实现。

三、观念革命

持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才能与网络经济的革命性要求相适应?中美两国在思想观念上主要存在哪些差异?这些,就是我们需要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我认为,数字观念、时间观念、创新观念、风险观念、动态观念、人才观念等六个方面的观念革命,应是消除中美数字鸿沟的逻辑起点。

1、数字观念: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经济的革命性意义。对于未来任何一个传统领域,互联网都将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如果我们在网络经济上仍然处于被动地位,我们失去的将不仅仅是一个产业,而且是中国未来的命运。

网络经济的根本特征是互联性。互联性大大提高了市场的交易效率,使社会分工水平产生了飞跃,给市场和经济活动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我们可将之称作网络效应。网络效应将随着网络的扩张而日益显示出更大的威力。互联性和网络效应对网络经济的运行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之形成了有别于传统经济的一系列基本特征,它们包括快捷性、全球性、对称性、虚拟性、模糊性、知识性、复杂性、垄断性和公平性等。我们必须迅速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以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需要。

2、时间观念:由于网络经济的快捷性特征,使得时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产品生命周期迅速缩短,一种产品可以在几个月甚至几天内变成主流化的产品,又可能在几个月内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网络经济中强调要快速反应、抢占先机。从企业角度来说,不是大企业吃掉小企业,而是反应敏捷的企业吃掉反应迟钝的企业。从国家角度来说,不是大国吃掉小国、强国吃掉弱国,而是反应敏捷的国家吃掉反应迟钝的国家。例如,美国政府率先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使80年代处于竞争劣势的美国,在90年代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明星。北欧和日本在移动通信上先于美国一步,在未来的移动商务经济中将占据领导地位。又如,从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实力上说,印度均不如中国。但由于印度政府抢先一步对网络经济采取积极扶持政策,使得印度无论在高速计算机和软件开发等关键领域上都领先于中国。印度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软件大国,国内软件业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印度IT出口已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5%。《远东经济评论》甚至暗示,如果中印之间在IT产业上的差距继续扩大下去,未来亚太地区将不是以中国为中心,而是以印度为中心。⑥

3、创新观念:在市场变化迅速的情况下,企业要不断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并不断主动淘汰自己的产品。创新与灵活性成为企业的生命线。有了创新和灵活性,一个小企业可以迅速成长为大企业。失去了创新和灵活性,一个大企业可能会迅速走向衰败。

在美国,创新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人人以能够独树一帜、充分表现自己而自豪,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美国在知识产权法规的制订方面和执行方面的严格程度是有目共睹的。政府、企业和大学也积极为激发人们的创新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历届政府都在科研开发方面给予企业和技术研究部门较多的资助,在制订经济政策方面也更多地向那些教育部门和科研机构倾斜。美国巴尔蒂莫大学经济学家Zoltan Acs一针见血地指出:“什么是我们的比较优势?是我们的创新能力”。

中国与美国形成鲜明对照。孔子自称“述而不作”,表明他重视的是模仿而不是创新。中国在创新方面的阻力较大,特别是长期施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带来了稳定的收入、较大的安全感和僵化的管理方式。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创新观念大为削弱,人们的创新能力不可能被充分激发出来。至今为止,中国的经济成就主要来自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模仿,网络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有人将中国的互联网称作“互抄网”,成千上万个网站提供的内容大同小异。中国电脑市场国有品牌的占有率在提高,但技术含量并未提高,大多数电脑公司从事的是散件装配。如果长此下去,中国的网络经济如何能繁荣?

4、风险观念:在网络经济中,正反馈起着重要作用。由于互联性、由于信息传递的快捷性,人们之间产生了频繁、迅速、剧烈的交互作用,从而形成不断强化的正反馈机制。最初发生的一件偶然事件,会由于正反馈作用而不断扩大其影响,使细微的差别最终演变成巨大的鸿沟,甚至会导致系统的崩溃。这就是网络经济大起大落的主要根源之一,这就使网络经济既存在巨大的收益,又存在巨大的风险。

中国网络经济兴盛时,热浪铺天盖地;网络经济低落时,处处寒气逼人。人们刚刚为巨大的收益而陶醉,随即就被巨大的风险所击倒。美国的情况却完全不同,无论网络经济是冷是热,美国投资者的反应都比较冷静,没有出现极度狂热或极度恐惧的状态。正是中国在风险观念上的巨大落差,导致资本市场对互联网发展的支持程度远远落后于美国。

5、人才观念:如果说以蒸汽机为代表的产业革命,使资本第一次成为生产中的关键性要素的话,计算机和互联网则第一次使信息和知识成为生产中的关键性要素。这一点,不仅反映在产品的价值构成上,也反映在企业的资产结构上——无形资产价值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从某种意义上说,无形资产甚至比有形资产更重要。由快捷性带来的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使得有形资产迅速贬值,甚至会变得毫无用处。相反,无形资产在越来越多的商务中成为主体,它由品牌、良好的客户关系、雇员的才能、业务流程与系统的内在经验等组成,对企业附加价值的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国家来说,人才和教育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使网络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必须全力以赴,为人力资本创造性的发挥建立起必要的组织制度和其他社会文化条件。

6、动态观念:在美国,网络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改造传统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力量。在中国,很多人以静止的观念来看待网络经济。他们只看到网络经济在发展初期受到的挫折和问题,没有看到网络经济蕴含的巨大潜力和革命性的力量。例如,有人认为,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应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等传统产业,待新经济发展成熟了再去引进,以减少网络泡沫带来的损失。他们没有想到,发达国家正在加紧用新经济改造传统经济,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的比较优势不可能长久保持下去。更何况长期固守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放慢了新经济的发展步伐,将会使中国永远处于国际分工的较低层次,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反之,如果我们持有动态观念,重视动态比较优势,运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彻底改造传统经济,就能大大降低信息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迅速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主要参考资料

① 《青年参考》 2000年11月3日

②《北京青年周刊》 2000年11月9日

③《科学时报》 2000年5月13日

④《福州日报》 2000年6月19日

篇10

关键词:数字出版;经济特质;启示

以互联网、移动通讯、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迅速普及,使出版业的生产模式、产品形态、传播渠道出现深刻变化,网络与数字化阅读成为人们重要的媒介消费方式之一,出版业正经历一个快速转型期。数字出版不仅是当今传媒业的新兴领域,而且也是传播学界关注的热点。就数字出版经济研究来说,当前从经济学视角对数字出版传播的特征和规律进行分析的研究还较少,对诸如数字革命是否改变了出版经济的基本规则等关键性问题的研究较为匮乏。数字出版具有明显的创新特质、外部经济性、边际效益递增特征和复合经济效应,这些特征对传统理论框架有所突破,将为传媒经济理论注入新的内容。

一、数字出版经济中存在激励创新以追求竞争优势的特殊机制

当前数字出版业成为世界出版产业变革的“前沿阵地”。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全球范围内网络出版的图书销售额将超过传统出版的图书①。随着网络及手机普及率的持续提升,中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有预测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网络出版的销售额将占到出版产业的50%;到2030年,90%的图书都将出版网络版本②。

然而,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最大难题并不在于资金和技术问题,而在于能否把握数字出版的特质,探索发现其规律,勇于创新,进而建立起相应的商业模式。一种有效的经营模式才是一个企业或整个产业获取经济利益、赢得市场优势的制胜法宝。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数字出版行业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还有待继续探索、创新。

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成名作《经济发展理论》中创造性地提出并阐释了“创新理论”。熊彼特认为,创新(Innovation)不仅是新的,还要能带来利润;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破坏”,是一种均衡被打破的过程③。经济学家弗里曼也认为,创新就是新产品(思想)或新工艺的首次成功的商业化④。因此,创新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它是技术与市场交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强烈的商业利益驱动趋向。按照以上观点,所谓技术创新,其实质是通过新的技术运用向市场提供新的、能带来利润的产品或服务。

网络经济、数字经济是一种创新型经济,创新机制是促使数字经济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在这种经济环境中,企业将新技术、新创意、新思想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或实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从而锁定消费群体,通过路径依赖赢取一定时期内的竞争优势,实现占据市场优势地位的目的。但另一方面,继起的创新又使持久的垄断永不可能出现。因此,在数字出版经济中不创新则亡,企业若不持续创新将难以为继,企业的竞争优势需要持续的创新来维系,而创新局面则依靠竞争来推进。

启示一:数字出版的发展贵在创新,不应因循、拘泥于固定模式。

新媒体的发展贵在创新,而创新没有固定模式甚至要求打破既定模式,所谓模式,多是出于研究、教学需要而进行的事后总结。中国出版业的数字化并非始自近年,而是已循着“印刷革命电子出版网络出版复合出版”的历程发展了数十年,以往的经验和教训表明,按照模式化的思维和方法来指导实践,不是画地为牢就是错失良机。例如,我国长期依据载体模式来划分出版业务,便出现了这样的局面:音像产品萎缩音像出版社就完蛋,电子出版物被盗版电子出版社活不长,网络出版没有载体出版社没法干,复合出版跨越载体出版社在观望,数字出版日渐成为非出版机构的施展舞台⑤。出版界应形成这样的意识:即使数字出版形成了一些范式,也仍会不断变化,因为数字出版的本质与核心就是革新原有出版业态。

二、数字出版经济中边际效益递增规律的作用范围扩大

所谓边际效益递增规律,即在经济投入产出系统中,随着投入的增加而边际产出(边际效益)呈递增趋势。传统经济形态中,当物质生产尚未达到一定经济规模时,边际效益递增规律也是存在的。而在新兴的网络经济、数字经济中,信息资源具有可再生性和重复使用特性,它的成本不随使用量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从信息产品或服务的特点看,信息产品的沉淀(固定)成本高、复制成本低,这使得边际成本趋向于零,而信息产品的共享程度越高、流行程度越广,其价值就越大,从而形成销售规模报酬。信息资源和信息商品的上述特征,使边际效益递增规律在数字出版经济中的作用范围更为宽广,即由于数字环境下交易边际成本递减趋势的存在和数字信息价值的累积增值及传递效应,使数字出版的边际收益呈现规模递增趋势。

当然,在网络经济、数字经济形态中,并非只有边际效益递增规律,当信息产品生产遇到技术方面等问题时也会出现边际效益递减甚至为零或负的现象。新的经济形态所改变的主要是边际效益递增或递减规律发挥作用的范围。

启示二:在技术研发及内容资源的版权洽谈、加工整合等数字出版的前期环节需加大投入,给予这些环节的活动主体以足够的发展空间。

目前,许多IT企业看好数字出版市场,不同程度地介入其中,成为数字内容资源的加工商、技术供应商和服务商:有的深层介入数字出版产业链核心环节,有的为传统出版机构提供数字出版平台,或为出版机构开展相关网络服务。而中国传统出版业已经在出版流程的多数环节实现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一些出版机构的数字化进程更是走在前列,少数先行者已从中尝到甜头。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旗下的易文网开展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出版业务,E-book的收费阅读和“工具书在线”是其中的亮点;高等教育出版社建立的内容管理系统,将各种出版资源进行系统化管理,实现资源的社内共享和继续利用,同时内容的结构化为在线信息服务提供了良好基础。从政府层面来看,中华字库工程、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出版工程、中华古籍全书数字化出版工程、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等数字化出版工程正稳步推进,从中可见中国政府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三、数字出版经济具有非常明显的网络外部性

数字出版的外部经济性来源于网络的组织系统性、数字信息流的交互性和信息基础设施的长期垄断性。反映信息网络具有外部效应的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 Law)适用于数字出版经济。梅特卡夫法则得名于计算机以太网的发明人梅特卡夫,这一法则表明网络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它概括了网络的效益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而呈指数增加这一基本价值定律,即经济学所称的“网络效应”或“网络外部性”。

互联网为人类的出版活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传播平台和商务平台。在一个网络出版平台上,用户可以按照一对多、多对多的形式传播信息,网络用户数量的增加使信息得以在更大范围的用户之间传递和共享,这不仅增加了信息本身的价值,而且提高了所有网络用户的效用,进而实现网络出版平台的各种潜在价值,提升网络平台的总效用。这种网络外部性在数字开放存取出版、博客和网络阅读社区等多种数字出版传播形式中均有体现。因此,梅特卡夫法则也适用于网络条件下的出版经济活动。梅特卡夫法则从一个方面说明数字出版传播的边际成本是递减的:虽然数字出版的技术平台搭建、数字出版产品前期研发的固定投入较大,但每新增一个用户的成本,并不需要新的基础设施投入,而且可以均摊原有投资成本,消费者越多,相对成本就越低。

启示三:信息资源版权构成数字出版产业的核心价值体系;保障数字出版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实现著作权人利益、信息传播以及公众利益的平衡。

在数字媒介社会中,知识、信息共享程度的提升,有利于社会发展和进步。现代社会制度强调效率和公平的结合,在“版权保护”与“合理使用”的矛盾之间需要寻找到平衡点。版权,是出版界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但目前数字版权体系的发展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新环境下数字版权制度发展的滞后,将直接导致数字出版内容的缺失,从根本上阻碍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在数字出版技术领域,各企业之间缺少沟通与协作,技术资源无法通过有效竞合实现优化提升,而数字版权制度的发展也没有与数字技术的发展保持同步,导致某些技术厂商成为多种角色的承担者,既是数据制作商、技术开发商,同时也是内容整合商及销售商,这样既增加了企业各项成本,也不利于企业自身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更不利于数字出版产业整体发展。完善数字出版行业规则和数字版权制度、健全基于数字版权的著作权委托组织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四、数字出版经济中存在反映优劣势强烈反差的马太效应

所谓马太效应(Matthews Effect),简言之,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马太效应得名于《新约全书·马太福音》中的一句话:“因为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数字出版经济是以数字化信息流为核心,信息流组织与支配商流、资金流、物流、技术流、人才流的新兴出版经济形态。而在信息流产生的活动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惯性,在一定条件下,优势或劣势一旦显现,就会不断加强且自行强化,出现滚动的累积效应。因此,在数字出版经济发展过程的部分阶段,极易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甚至还可能发生强者统赢、胜者通吃的现象。由于互联网的特性,后来者很难抢占先行者的市场份额。

尽管前文提到数字出版经济中存在着激励市场主体创新的特殊机制,但创新意味着“创造性的破坏”,意味着颠覆已有的均衡格局。而另一方面,对于最早的创新者而言,往往存在巨大的风险,对于源头创新、高端创新和力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网络环境下,一旦某一领域形成较为稳定的市场格局,反映优劣势强烈反差的马太效应将在市场中发挥作用。就数字出版行业而言,如果数字出版机构在技术条件、收费模式等方面的问题都得以解决,并形成成熟的消费市场,那么消费者将逐步形成较为稳定的阅读方式和消费习惯。而要让一个稳定的消费群体改变较长时间形成的消费习惯,重新适应一套新的阅读方式和消费习惯,则需要一个为时较长的过程。例如,由于一些出版机构的数字出版产品或业务项目在推行初期是免费的,现在出现一个令出版界头疼的难题:如何让读者愿意为这些数字出版产品或服务付费。这正是互联网环境下“耍猴经济”所形容的一种境况,当“耍猴”表演在进行时,观看者人头攒动,热情颇高,但当表演结束、开始收钱时,不少观众迅速散去。

启示四:内容资源正向数字出版领域的少数优势企业高度集中;数字出版企业惟有尽快建立差异化的商业模式,才能在市场上长久立足。

国内外数字出版业发展格局可印证这一趋势。当前,亚马逊和苹果公司在国际数字出版领域具有领军者的地位。而在发达的信息技术支持下,欧美传统出版机构则率先涉足数字出版领域,在世界范围内,施普林格出版集团(Springer Group)、里德·爱思唯尔集团(Reed Elsevier)、汤姆森集团(The Thomson Corporation)等以其庞大的传统出版资源为基础,对资源重新加工和整合,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平台,发展数字出版业务,占据数字出版领域的优势地位。同时,谷歌(Google)、维基百科(Wikipedia)等新媒体平台也加入数字出版的行列,重新布局数字资源市场,给数字出版行业增添了更多变数。目前中国出版业总体市场和大部分细分市场是一种垄断竞争市场,即竞争程度较大而垄断程度相对较小的一种市场结构类型。中国传统出版业的市场集中度低于西方国家出版业,但中国数字出版业的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目前,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正在稳步转型的大型出版机构专注于“整合内容”,方正阿帕比、书生公司等技术商采取“追逐内容”的策略,红袖、起点中文等原创网站则注重“积累内容”,内容资源正加速向少数优势企业集中。海量内容资源是数字出版行业实现规模生产的首要前提,在完成资源集中后,对数字内容的整合、组织、挖掘能力及内容传播模式和服务能力将成为决定数字出版机构成败的关键。因此,数字出版机构需尽快建立差异化的商业模式,惟有如此,才能在市场长久立足。

(吴赟,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2CTQ015)、浙江省社科规划“之年社科学者”课题(编号:11ZJQN050YB)、新闻出版总署重点科研项目(编号:C-8-1)的成果之一。

注释:

②陈丹.出版业迎来数字时代 商业模式有待探索[N].中国改革报,2008-05-06.

Joseph A. Schumpeter.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 Inquiry into Profits, Capital, Credit, Interest, and the Business Cycle[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4.

Joseph A. Schumpeter.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 Inquiry into Profits, Capital, Credit, Interest, and the Business Cycle[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