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细则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6: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划生育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划生育细则

篇1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管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保障公民的生殖健康权利,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活动的机构及其人员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行国家指导和个人自愿相结合的原则。

公民享有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权。国家保障公民获得适宜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权利。

国家向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所需经费由地方财政予以保障,中央财政对西部困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

第四条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全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国务院卫生行政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配合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

第五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由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组成,并纳入区域卫生规划。

国家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鼓励研究、开发、引进和推广计划生育新技术、新药具。

第二章技术服务

第六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包括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咨询以及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临床医疗服务。

第七条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咨询包括下列内容:

(一)生殖健康科普宣传、教育、咨询;

(二)提供避孕药具及相关的指导、咨询、随访;

(三)对已经施行避孕、节育手术和输卵(精)管复通手术的,提供相关的咨询、随访。

第八条县级以上城市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可以在批准的范围内开展下列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临床医疗服务:

(一)避孕和节育的医学检查;

(二)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和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的诊断、治疗;

(三)施行避孕、节育手术和输卵(精)管复通手术;

(四)开展围绕生育、节育、不育的其他生殖保健项目。具体项目由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共同规定。

第九条乡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可以在批准的范围内开展下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

(一)放置宫内节育器;

(二)取出宫内节育器;

(三)输卵(精)管结扎术;

(四)早期人工终止妊娠术。

乡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开展上述全部或者部分项目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其申请的项目,进行逐项审查。对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应当予以批准,并在其执业许可证上注明获准开展的项目。

第十条乡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申请开展本条例第九条规定的项目,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1名以上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其中,申请开展输卵(精)管结扎术、早期人工终止妊娠术的,必须具备1名以上执业医师;

(二)具有与申请开展的项目相适应的诊疗设备;

(三)具有与申请开展的项目相适应的抢救设施、设备、药品和能力,并具有转诊条件;

(四)具有保证技术服务安全和服务质量的管理制度;

(五)符合与申请开展的项目有关的技术标准和条件。

具体的技术标准和条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制定。

第十一条各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互相通报开展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临床医疗服务的审批情况。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开展本条例第八条、第九条规定以外的其他临床医疗服务,应当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申请、登记和执业。

第十二条因生育病残儿要求再生育的,应当向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申请医学鉴定,经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初审同意后,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医学专家进行医学鉴定;当事人对医学鉴定有异议的,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医学鉴定为终局鉴定。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十三条向公民提供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药具应当安全、有效,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技术标准。

第十四条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定期编制并计划生育技术、药具目录,指导列入目录的计划生育技术、药具的推广和应用。

第十五条开展计划生育科技项目和计划生育国际合作项目,应当经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并接受项目实施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涉及计划生育技术的广告,其内容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查同意。

第十七条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施行避孕、节育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应当征得受术者本人同意,并保证受术者的安全。

第十八条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第三章机构及其人员

第十九条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包括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

第二十条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必须符合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设置标准。

第二十一条设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发给《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并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上注明获准开展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

第二十二条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在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注明获准开展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并向同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通报。

第二十三条乡、镇已有医疗机构的,不再新设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但是,医疗机构内必须设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科(室),专门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乡、镇既有医疗机构,又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各自在批准的范围内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乡、镇没有医疗机构,需要设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从严审批。

第二十四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从事产前诊断的,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同意后,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并报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使用辅助生育技术治疗不育症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并向同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通报。使用辅助生育技术治疗不育症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制定。使用辅助生育技术治疗不育症的技术规范,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征求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意见后制定。

第二十五条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的执业许可证明文件每三年由原批准机关校验一次。

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的执业许可证明文件不得买卖、出借、出租,不得涂改、伪造。

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的执业许可证明文件遗失的,应当自发现执业许可证明文件遗失之日起30日内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补发。

第二十六条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按照批准的业务范围和服务项目执业,并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医疗技术常规和抢救与转诊制度。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进行定期检查。

第二十八条国家建立避孕药具流通管理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九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中依据本条例的规定从事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临床服务人员,应当依照执业医师法和国家有关护士管理的规定,分别取得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乡村医生或者护士的资格,并在依照本条例设立的机构中执业。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应当依照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共同制定。

个体医疗机构不得从事计划生育手术。

第三十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必须按照批准的服务范围、服务项目、手术术种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遵守与执业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常规、职业道德规范和管理制度。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本条例的规定,负责对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十二条国家建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统计制度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事故、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和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的鉴定制度和报告制度。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鉴定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发生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事故、发现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和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的,应当在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内同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重大事故、计划生育手术严重的并发症和计划生育药具严重的或者新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当同时逐级向上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三十三条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汇总、分析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事故、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和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的数据,并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公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重大事故、计划生育手术严重的并发症和计划生育药具严重的或者新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时公布和通报本行政区域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事故、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和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

第五章罚则

第三十四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或者医疗、保健机构以外的机构或者人员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擅自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和有关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经批准擅自从事产前诊断和使用辅助生育技术治疗不育症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会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和有关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执业资格。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逾期不校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明文件,继续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由原发证部门责令限期补办校验手续;拒不校验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执业资格。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买卖、出借、出租或者涂改、伪造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明文件的,由原发证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3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3000元的,并处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由原发证部门吊销相关的执业资格。

第三十八条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违反本条例第三条第三款的规定,向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收取费用的,由县级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给予警告,并处所收费用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对该机构的正职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第三十九条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经批准擅自扩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的,由原发证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执业资格。

第四十条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使用没有依法取得相应的医师资格的人员从事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有关的临床医疗服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3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3000元的,并处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执业资格。

第四十一条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出具虚假证明文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原发证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执业资格。

第四十二条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违反规定,批准不具备规定条件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或者医疗、保健机构开展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临床医疗服务项目,或者不履行监督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导致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重大事故发生的,对该部门的正职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三条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乡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开展本条例第九条规定的项目发生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事故的,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行使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有关规定由卫生行政部门承担的受理、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和赔偿调解的职能;对发生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事故的该机构及其有关责任人员,依法进行处理。

第四十四条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自《国务院关于修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的决定》施行之日起6个月内,对本行政区域内已经获得批准开展本条例第九条规定的项目的乡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依照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的条件重新进行检查;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责令其立即停止开展相应的项目,并收回原批准文件。

篇2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原则;设计要求;措施

中图分类号:S981文献标识码: A

只有保证我们环境的良好发展,才能够使得我们有更好的生活、工作空间。我们不仅要知道当今社会中城市发展的缺点和弊端,更要正确理解生态环境的含义以及它的发展要求。建设生态环境,就要对它的建设有一个良好的规划,在城市建设中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建设,任何规划都不能只从眼下利益出发,而要从能否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城市作为人民生活的环境,不仅要能满足人们生存的功能性需求,还要能够反映人文需求,无论是文化传承,还是城市形象建设,都应该围绕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展开。同样的,作为影响城市发展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城市环境也应该是城市规划和建设者要重点关注和考量的问题,良好的城市环境可以极大的推动城市发展,反之,将会降低城市生活质量,阻碍经济发展。

二、生态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 水污染问题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掉,致使水环境严重污染。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全国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 的地下水受到污染。

(二)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逐步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资排人大气层,使大气层严重恶化,导致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出现酸雨,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三) 垃圾泛滥成灾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废物,全国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不仅有碍雅观、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强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四) 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也很突出。

三、生态城市规划的设计要求与措施

(一)注意保留自然景观要素

这里所指的自然景观要素(或称原生的自然景观要素)不仅仅是指山、水等自然景观要素,还应包括历史文物古迹经历了长期的环境演变,这些景观要素无论是对动植物的生存空间还是对其周围环境的适应上,都已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了相对的平衡空间,具有很大的生态保留价值不仅如此,在城市生态规划中,把这些原生的自然景观元素与城市现代的景观元素结合起来,在城市空间的塑造中保持这些即使很细小但是非常有趣味的自然人文景观部分,可以丰富城市景观的异质性,同时为新城的居民提供异样的城市空间去休闲、休息或者仅仅就是观赏和回忆自己过去熟悉的文化和环境。

(二)注意缓冲性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

可持续的城市,需要一系列自然开放的城市缓冲空间,来区别和独立繁忙的城市空间和自然休闲空间在目前的城市规划中,只注重对城市公共广场、城市公共绿地等进行了组织安排,而对城市边缘地带,特别是城市和乡村的过渡地带的作用和布局缺乏深入研究,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应对城市的边缘地带用自然的元素去创造一个清楚逻辑的城市系统,使城市和乡村这两个系统非常容易的进行快速联系和交流

(三)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要加快旧城有机更新。重点解决城市建成区特别是中心区开发强度过大、人El密度过高、公共设施短缺、交通拥挤、环境脏乱等问题,坚决关停或迁移城区内污染严重的项目,清除违法违章建筑。要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普及推广,改善城市民用燃料结构,减少和控制城市大气污染。以通达、低污染、低能耗为目标,实行公共交通优先的城市交通政策,推进现代通信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调度管理中的应用,积极促进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的现代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直接相关,必须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是物质条件的建设和改善,还要将文化精神、道德意识的建设和改善很好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四)实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合作

传统设计强调设计师的个人创造,认为设计是一个纯粹的、高雅的艺术过程。而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则强调人人皆为设计师,因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对其生活和未来作决策,而这些都将直接影响自己及其他人共同的未来。从交通方式到选择家具、装修材料、水的使用、食物的选购、垃圾的处理甚至于包装袋的使用,都是一个生态的问题。因为它们都对整个杜区和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每个人的决策选择都应成为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所以,从本质上讲,城市生态规划设计包含在每个人的一切日常行为之中。对专业设计人员来说,这意味着自己的设计必须走向大众,走向社会,融大众的知识于设计之中。同时,使自己的生态设计理念和目标为大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人人的设计和人人的行为。

(五)人口适宜度规划

因为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是取决于城市人口的流通和工作量。如今,由于我国人口相当密集,在进行生态环境规划建设时,人口的适宜度是我们城市建设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在生态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对城市人口分布、增长率、人口组成和男女比例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从而确定在社会长期发展中,人口规模的变化情况,这对提高人口素质、维护环境资源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六)提升城市设计,凸显城市特色

城市设计是塑造特色城市的基本手段,在规划设计中要将城市的环境资源和开发进行有机结合,根据系统的城市设计来进行引导,结合城市发展特色,来提升生态城市、特色城市的设计理念。城市规划设计特色还包括城市建筑实体、城市夜景规划和公共艺术等,要能形成具有全方位、全天候的特色生态城市。对于建筑实体,可以通过控制建筑物高度、颜色、形态和空间特色,来塑造建筑空间形态,在设计中除了体现个性外,更要符合城市特点。夜景规划,是要能创造多样性的生活空间,能提供愉悦的生活条件。公共艺术要能引导提升人们的人文氛围,通过对布局的强化,来展现城市独有的魅力,提高人们的归属感、自豪感、认知感。

(七)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我们的祖先将城市建在有水的地方, 大江大河的沿岸都是城市的聚集地。所以,我们的城市都要很好的生态基础。对于这样的状况,对我们建立生态型城市是十分有利的,我们不仅要利用,而且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具有无法比拟的优点,任何人工建造的都不可能比它更好,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的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还有在保护的基础之上,我们还有对原有的生态资源进行提升,通过人工来对原有的资源进行完善。只有充分的利用生态资源,建设生态型城市,才可以更好地建设城市的发展。

总之,生态城市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就是要塑造城市的多样性、功能性,进而实现空间提升、环境优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谭佼.浅析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J]. 经营管理者. 2011(09)

[2] 吴兴中.浅议生态城市规划设计[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24)

篇3

绍,探讨了通过TRIZ的技术系统S-曲线进化法则对产品技术成熟度的预测及通过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产品市场成熟度的评价,两个理论之间的区别及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企业进行产品规划的相关启示。

关键词:技术系统;S-曲线进化法则;产品生命周期;产品规划;TRIZ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2-0151-05

1 概述

产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是围绕着产品的竞争而展开的。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产品的更新换代也愈发频繁。如何做好企业的产品规划,准确地把握住市场脉搏和消费趋势,及时研发并生产出领先于竞争对手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是每一个企业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做好产品的规划,首先是要分析和把握产品的发展趋势。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从技术进化的角度对产品的技术成熟度进行了预测,并据此推断该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形态,这为产品设计人员进行产品设计及研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产品的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理论主要从产品的市场营销的角度对产品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为企业制定产品策略及营销策略提供了依据。

两个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产品的生命过程进行了分析,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对企业的产品规划工作又有何实际指导意义,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2 TRIZ中的技术系统S-曲线进化法则及技术成熟度预测

2.1 技术系统S-曲线进化法则

一个产品或物体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技术系统,技术系统可以简称为系统。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并通过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一定的功能,子系统可以是零件或部件构成。系统是处于超系统之中的,超系统是系统所在的环境,环境中其他相关的系统可以看作是超系统的构成部分。

G.S.Altshuller于1946年开始创立TRIZ理论,其中重要的理论之一是技术系统进化论,其主要观点是技术系统的进化并非随机的,而是遵循着一定的客观的进化模式,所有的系统都是向“最终理性化”进化的,系统进化的模式可以在过去的专利发明中发现,并可以应用于新系统的开发,从而避免盲目的尝试和浪费时间。Altshuller的技术系统进化论主要有进化法则,这些法则可以用来解决难题,预测技术系统,产生并加强创造性问题的解决工具。

技术系统S-曲线进化法则是法则中的第一条法则。Altshuller通过对大量发明专利的分析,发现产品的进化规律满足一条S形的曲线。产品的进化过程是依靠设计者来推进的,如果没有引入新的技术,它将停留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上,而新技术的引入将推动产品的进化。S-曲线也可以认为是一条产品技术成熟度预测曲线。一个技术系统进化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婴儿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如图1所示:

图1 S-曲线

2.2 技术成熟度预测

技术系统经历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会呈现不同的特点,Altshuller分析了专利数量、专利等级、性能参数和产品的经济效益四个指标随着产品进化而变化的规律,与S-曲线一起组成产品技术成熟度预测,以帮助人们有效了解和判断一个产品或行业所处的阶段,从而制定有效的产品策略和企业发展战略。

图2 各阶段的特点

处于婴儿期的产品所呈现的特征是:性能的完善非常缓慢,此阶段产生的专利级别特别高,但专利数量较少,产品在此阶段的经济收益为负,企业以投入为主。处于成长期的产品性能得到迅速提升,此阶段产生的专利级别开始下降,但专利数量逐渐上升,经济收益快速上升并凸显出来,这时候投资者会蜂拥而至,促进技术系统的快速完善。当产品处于成熟期时,产品的性能水平达到最佳,这时候仍会产生大量的专利,但专利的级别会更低。处于此阶段的产品已进入大批量生产,并获得巨额的财务收益,此时,企业需要知道系统将很快进入下一个阶段衰退期,需要着手研发下一代产品,制定相应的产品发展规划,保证本代产品淡出市场时,有新的产品来承担起企业发展的重担。成熟期后产品面临的是衰退期,此时技术系统已达到极限,不会再有新的突破,该产品因不再有需求的支撑而面临市场的淘汰,其性能参数、专利等级、专利数量、经济收益四方面均呈现快速下降趋势。

3 产品的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简称PLC,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弗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产品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导入、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

图3 产品生命周期曲线

第一阶段:导入(引入)期。指产品从设计投产到投入市场进入测试阶段。新产品投入市场,便进入了导入期。此时产品品种少,顾客对产品还不了解,除少数追求新奇的顾客外,几乎无人主动购买该产品。生产者为了扩大销路,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促销费用,对产品进行宣传推广。该阶段由于生产技术方面的限制、产品生产批量小、制造成本高、广告费用大、产品销售价格偏高、销售量极为有限,企业通常不能获利,反而可能亏损。

第二阶段:成长期。当产品进入导入期,销售取得成功之后,便进入了成长期。成长期是指产品通过试销效果良好,购买者逐步接受该产品,产品在市场上站住脚并且打开了销路。这是需求旺盛阶段,需求量和销售额迅速上升。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利润迅速上涨。与此同时,竞争者看到有利可图,将纷纷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使同类产品供给量增加,价格随之下降,企业利润增长速度逐步减慢,最后达到生命周期利润的最高点,相当于成熟阶段前期。

第三阶段:成熟期。指产品进入大批量生产并稳定地进入市场销售,经过成长期之后,随着购买产品的人数增多,市场需求趋于饱和。此时,产品普及并日趋标准化,成本低而产量大。销售增长速度缓慢直至转而下降。由于竞争的加剧,导致同类产品生产企业之间不得不在产品质量、花色、规格、包装服务等方面加大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

第四阶段:衰退期。指产品进入了淘汰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等原因,产品的销售量和利润持续下降,产品在市场上已经老化,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市场上已经有其他性能更好、价格更低的新产品,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此时成本较高的企业就会由于无利可图而陆续停止生产,该类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就陆续结束,以至最后完全撤出市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了任何产品都和生物有机体一样,有一个从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的过程,企业需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借助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可以分析判断产品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推测产品今后发展的趋势,正确把握产品的市场寿命,并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 产品的技术成熟度和产品的生命周期

4.1 两个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TRIZ的技术进化法则及产品的技术成熟度预测方法,从产品的技术生命周期揭示了新产品从诞生到消亡的整个过程,该理论通过对产品技术性能、专利数量、专利等级和获利能力指标的跟踪分析,对该产品的技术成熟度进行评判,从而定位该产品处于技术进化的哪个阶段。而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主要从产品的销售额和利润的变化,揭示了新产品如何被市场接受、认可最后淘汰的过程。因此,产品的技术成熟度理论更多地是从技术的角度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更多地是从市场的角度。

TRIZ的技术进化法则认为产品的技术系统进化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婴儿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产品的生命周期认为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导入、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两个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产品的生命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了相似的阶段划分,而这四个阶段是否重叠呢?

4.2 技术沉默期和市场沉默期

在某一期间,能够利用创新技术生产出具有成本优势、性价比合理、为市场接受的歧异性产品就意味着把握了技术时机,否则,处于技术沉默期与市场沉默期。

4.2.1 技术沉默期。技术通常具有一定的沉默期,一般是指非市场因素情况下,技术发明到首次商业应用的时间间隔。不同领域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到首次商业应用的时间间隔不同,但总的趋势是时间间隔在缩短。在18世纪,技术发明到首次商业应用的时间差平均是74年,19世纪缩短到25年,20世纪上半叶为14年,50~60年代为9年,70~80年代为7年,80~90年代为6年。

4.2.2 市场的沉默期。市场的沉默期一般是指由于观念或成本因素,新技术、新产品难以为市场所接受而导致创新未能投入商业应用的时间间隔。因观念因素导致的市场沉默期是指技术投入商业应用的时间间隔,因成本因素导致的市场沉默期特指首次商业应用到开始盈利的时间间隔。

4.2.3 技术沉默期与市场沉默期的关系。技术沉默期与市场沉默期通常互相交织:这一期间,可能技术成熟而市场未能成熟;或者市场成熟而技术不成熟;再或者技术、市场均不成熟等。有些技术先有技术成熟,后有市场成熟。如3G技术,尽管现在3G技术的应用如火如荼,但3G技术开始的推广应用并非一帆风顺。全球3G先锋日本的NTTDoCoMo公司历时两年耗资数百亿美元于2011年在日本建造的3G网络就像深夜的郊区公路一样空空荡荡的,没有几个人使用。它的4500万手机用户中,98%的人仍然是拿着小灵通的年轻人,仅有100万的3G用户实际上已经令DoCoMo一败涂地了。欧洲3G牌照拍卖的拥有者有着同样心情苦涩、裹足不前的经历。而有些技术则先有市场成熟,后有技术成熟。如平板玻璃的市场是成熟的,但浮法工艺生产技术作为生产平板玻璃的一种根本性技术创新却不成熟,使得该工艺专利12年后生产的平板玻璃才具有成本与质量优势,才能战胜传统的平板玻璃生产技术。

4.3 产品的技术成熟与产品的市场成熟

从一项技术发明开始诞生的一个新产品开始,到该产品首次商业应用,然后进入大规模的商业应用,最后退出市场要经历技术发明、技术沉默期、首次商业应用、市场沉默期、产品的商业应用等阶段,如图4所示。其中,产品的技术系统的进化几乎贯穿了从技术发明开始的全过程,到该产品进入了衰退期,即将退出市场时,针对该产品的技术进化才终止。而技术破坏性或颠覆性的创新在这时开始孕育,新的技术发明即将诞生,从而推动了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在产品的生命周期初始阶段(即产品的市场导入期),也有可能经历一段市场的沉默期,等待产品的市场环境最终的成熟。由此可见,TRIZ的技术系统进化的四个阶段划分和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划分各自关注的重点和角度不同,尽管有较为相似的阶段划分,但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相互重叠和同步一致的。对有些产品来说,技术的成熟与市场的成熟的同步性与一致性较高,而对有些产品来说,这种一致性可能就差异较大。

图4 产品的技术成熟与产品的市场成熟

5 对企业进行产品规划的启示

产品规划是指产品规划人员通过调查研究,在了解市场、了解客户需求、了解竞争对手、了解外在机会与风险以及市场和技术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根据公司自身的情况和发展方向,制定出可以把握市场机会、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的远景目标以及实施该远景目标的战略、战术的过程。

对高科技企业来说,一个新产品的规划大致可分为产品的研发规划和产品的市场推广规划。了解产品的技术成熟与产品的市场成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根据企业实际和公司战略制定出相关产品的研发规划和市场规划。

5.1 启示1:从技术的生命周期和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了解自己公司的产品及所处的行业

对公司现有的产品从技术成熟度和市场成熟度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公司产品技术的发展阶段和该产品的市场发展阶段,为产品的研发规划和市场推广规划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5.2 启示2:踏准产品的技术及市场发展节拍,正确选择投入研发的时机,准确定位研发的目标

在技术上取得突破,率先研制出新产品并不意味着未来一定会有可观的利润。由于技术沉默期和市场沉默期的原因,那些“先驱”成为“先烈”的企业比比皆是,不少企业因为没能熬过漫长的技术或市场沉默期倒在了黎明前。技术和市场的发展有着其内在的规律,研发投入是企业一项投入巨大且十分关键的战略决策,决定了企业的未来。企业需要认清自己产品技术及市场发展阶段,踏准节拍,找准研发的目标和定位,选择正确的投入时机。这样才能取得先机,最终为企业带来商业上的成功。反之,过早的投入,对企业来说意味着过早地占用企业资源,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造成影响,甚至影响到现实的生存;过迟的投入,将使企业丧失先机。

5.3 启示3:关注新技术、新发明的诞生,随时评估因为新技术带来的颠覆性创新对公司产品可能带来的影响,并及时做出调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学科的不断交汇融合,科技对社会的影响和改变的频率越来越快。新技术对原有技术和产品的替代和颠覆也愈发频繁,作为高科技企业,从产品的技术成熟和市场成熟的角度,随时关注这些变化对企业现有产品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是企业长久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顾林.TRIZ理论在技术预测中的应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6,(3).

[2] 张东生,徐曼,袁媛.基于TRIZ的管理创新方法研究

[J].科学学研究,2005,(S1).

篇4

第一条根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活动的各级各类机构及其人员应当遵守条例和本细则。

第三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行国家指导与个人自愿相结合的原则。

公民实行计划生育时,有权了解自身的健康检查结果和常用避孕节育方法的作用机理、适应证、禁忌证、优缺点、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其处理方法,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指导下,负责任地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避孕节育方法。

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和人员,在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时应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劳动强度及其所处的生理时期,指导公民选择适宜的避孕节育方法,并为其提供安全、有效、规范的技术服务。对于已生育子女的夫妻,提倡选择以长效为主的避孕方法。

第四条国家保障公民获得适宜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权利,向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

免费提供的技术服务项目包括发放避孕药具;孕情、环情检查;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人工终止妊娠术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输卵管结扎术、输精管结扎术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治。

第五条向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设立专项经费予以保障,具体结算标准和结算形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国家向城市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发放避孕药具。城市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接受避孕、节育技术服务的,其费用解决途径为:参加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和其它相关社会保险的,由社会保险基金统筹支付;未参加上述保险的公民,由所在单位或地方财政负担。具体办法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

对西部困难地区免费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第六条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管理全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与条例配套的规章和制度;

(二)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制定生殖保健服务的规划与规范,编制并颁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药具目录;

(三)制定全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发展规划,指导各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

(四)组织制定并实施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总体规划,组织计划生育新技术推广和避孕药具上市后的监测工作;

(五)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进行管理和监督;

(六)管理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相关的其他工作。

第七条各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的规划,应当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遵循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广为覆盖的原则提出,并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将其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卫生规划。

第八条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坚持“面向基层,深入乡村,服务上门,方便群众”的工作方针。各级各类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要合理分工,密切协作,优势互补,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共同做好避孕节育和其他生殖保健服务工作。

第九条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并组织实施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技术发展、新技术引入和推广的总体规划。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推进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发展、新技术引入和推广项目。

国内外企业、基金会、国际组织和社会团体,可以根据条例和本细则的规定申请承担或参与推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发展和新技术的引入和推广。

第二章技术服务

第十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是指使用手术、药物、工具、仪器、信息及其他技术手段,有目的地向育龄公民提供生育调节及其他有关的生殖保健服务的活动,包括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咨询以及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临床医疗服务。

第十一条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咨询包括下列内容:

(一)避孕节育与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及其他生殖健康的科普宣传、指导和咨询;

(二)提供避孕药具,对服务对象进行相关的指导、咨询、随访;

(三)对施行避孕、节育手术和输卵(精)管复通手术的,在手术前、后提供相关的指导、咨询和随访。

第十二条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临床医疗服务包括下列内容:

(一)避孕和节育的医学检查,主要指按照避孕、节育技术常规,为了排除禁忌证、掌握适应证而进行的术前健康检查以及术后康复和保证避孕安全、有效所需要的检查;

(二)各种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和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的诊断、鉴定和治疗;

(三)施行各种避孕、节育手术和输卵(精)管复通术等恢复生育力的手术以及与施行手术相关的临床医学诊断和治疗;

(四)根据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卫生部共同制定的有关规定,开展围绕生育、节育、不育的其他生殖保健服务;

(五)病残儿医学鉴定中必要的检查、观察、诊断、治疗活动。

第十三条因生育病残儿要求再生育而申请医学鉴定的,依照《病残儿医学鉴定管理办法》执行。

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及其父母再生育指导,依照《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暂行标准及再生育指导原则》执行。

第十四条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诊断、鉴定和管理,依照《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鉴定管理办法》执行。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发生的医疗事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五条在城乡基层开展涉及人群的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应按规定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和工作方案,经实施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初审同意,报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审查批准后实施。实施中接受项目实施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的监督。

第十六条涉及计划生育技术的广告,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后,再报同级广告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七条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在施行避孕、节育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应向实行计划生育的服务对象做必要的解释,征得服务对象的同意。

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诊断、治疗活动:

(一)有一定危险性,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检查和治疗;

(二)由于服务对象体质特殊或者病情危重,可能对其产生不良后果和危险的检查和治疗;

(三)临床试验性检查和治疗;

(四)需收费并可能对服务对象造成较大经济负担的检查和治疗。

第十八条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及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不得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因生育病残儿经鉴定获准再生育者,怀疑胎儿可能为伴性遗传病需进行性别鉴定的,由省级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确定,到指定的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鉴定;鉴定确诊后,要求人工终止妊娠的,应出具省级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的鉴定意见和处理意见。

第三章服务机构

第十九条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包括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是指依照条例规定取得执业许可、隶属同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具有医疗保健性质、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非营利的公益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事业经费由各级财政予以保障。

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是指已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又依照条例规定设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科(室),并取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执业许可的医疗、保健单位。

第二十条设置乡级以上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必须符合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机构设置标准。

村级和城市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提出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备案。

第二十一条依照分级管辖原则办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设置审批、执业许可审批和校验。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设区的市级以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设置审批、执业许可审批和校验;

设区的市级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县、乡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设置审批、执业许可审批和校验;

批准执业的,发给《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并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上载明获准开展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

第二十二条乡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除可以开展条例第七条规定的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咨询外,可根据《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设置标准》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评审基本标准》,申请开展避孕和节育的医学检查、放置和取出宫内节育器、绝育术、人工流产术以及与避孕、节育有关的临床技术服务;经设区的市级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逐项审查、批准,方可开展相应的服务项目。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增加技术服务项目。

第二十三条医疗、保健机构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应当依照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设置标准,内设计划生育科(室),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在其执业许可证上载明获准开展的服务项目。

第二十四条乡、镇既有卫生院,又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的,各自在批准的范围内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乡、镇已有卫生院而没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不再新设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但是,乡、镇卫生院内必须设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科(室),专门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并接受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乡、镇卫生院内虽设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科(室),但无人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或不能满足计划生育工作需要的,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妥善解决;乡、镇既没有卫生院,又没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必须设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

第二十五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开展条例规定的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临床医疗服务项目之外的其他诊疗业务,应当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依法向卫生行政部门申办《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从事产前诊断的,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同意后,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受理部门应在规定的时限内作出决定,书面通知申报单位,并向同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通报。作出许可决定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批准的单位同时上报卫生部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备案。

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使用辅助生育技术治疗不育症的,应根据卫生部会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使用辅助生育技术治疗不育症的管理办法申办服务项目申请。

获准开展使用辅助生育技术治疗不育症服务项目的机构和技术人员,应当按照使用辅助生育技术治疗不育症的技术规范开展服务。

第二十七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设置、执业许可和校验依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管理办法》执行。

申报新设置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向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参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的程序,取得设置批准书和执业许可证明文件。执业许可证上应注明获准开展的技术服务项目。

第二十八条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需要变更名称、场所、法定代表人、主要技术负责人的,应到原发证部门登记变更。因歇业、转业而停止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必须向原发证部门办理注销登记,收回相应的许可证明,或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注销相应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

原发证部门在收到变更、注销申请之日后30个工作日之内作出决定并函告申请者。

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其执业许可证明文件遗失的,应当自发现执业许可证明文件遗失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在所在地县级的报纸上刊登遗失证明后,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补发,未申请补办的,视为无证。

第二十九条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将执业许可证明、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悬挂于明显处所。

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医疗技术常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规范及其他有关的制度。

第三十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专家委员会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商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后提名,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设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专家委员会由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相关医学专家及计划生育、卫生管理专家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一)参与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的评审;

(二)参与组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的考试、考核;

(三)指导病残儿医学鉴定、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及其他与计划生育有关的技术鉴定;

(四)协助当地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有关的科研项目,指导当地计划生育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指导和培训;

(五)参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考核和评估;

(六)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调研,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管理和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七)承担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委托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四章技术人员

第三十一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是指依照条例和本细则的规定,取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合格证》(以下简称《合格证》)并在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中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咨询以及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临床医疗服务的人员。

第三十二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中依据条例的规定从事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临床服务人员,应当依照《执业医师法》及国家有关乡村医生、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管理的规定,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

暂未达到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乡村医生、护士注册条件,但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3年以上且未发生过医疗事故,并已取得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推荐,由设区的市级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商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意,从*年10月1日起缓期2至3年认定执业资格。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制定。

第三十三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实行持证上岗的制度。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各类技术人员,应当经过相应的业务培训,熟悉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了解国家和地方的计划生育政策,掌握计划生育技术标准、服务规范,取得《合格证》,按《合格证》载明的服务项目提供服务。

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或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中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人员的《合格证》的审批、校验及其管理分别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

第三十四条拟从事咨询指导、药具发放、手术、临床检验等各类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人员,均应申请办理《合格证》。

申请办理《合格证》应提交以下文件:

(一)申请人填写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合格证申请表。申请表应清楚注明技术服务项目的类别,由申请人所在单位审查、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二)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人口政策与计划生育技术基础知识考试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的证明文件;

(三)学历、专业技术职称证明文件;

(四)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三十五条条例实施前已取得计划生育手术施术资格并继续在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内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活动的,应换发《合格证》。换发《合格证》应提交以下文件:

(一)原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卫生行政部门核发的施术合格证;

(二)申请人填写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合格证申请表,单位审查、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三)近3年内无医疗事故,无违背计划生育技术规范和职业道德行为的证明文件;

(四)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三十六条《合格证》的申请办理、申请换发和审批,均应注明技术服务项目,获准从事手术服务项目的,应注明手术术种。

已取得《合格证》,要求增加技术服务项目或手术术种的,须向原发证部门申请。

第三十七条《合格证》的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届满前3个月,持证人应持《合格证》、单位审查意见、近3年内无重大医疗事故、无违背计划生育技术规范和职业道德行为的证明文件,到原发证机关进行校验。逾期未校验的《合格证》自行作废。

受理申请办理、换发、校验的部门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并通知申请者。

第三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卫生行政部门,应制订规划、组织实施本部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中接受的与执业有关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记录,可作为医师执业考核和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的依据。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九条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全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监督管理工作,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

(一)对条例和本细则及其他配套文件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

(二)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统计工作监督、检查并负责组织全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统计数据汇总、分析和结果的;

(三)负责全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事故、并发症、不良反应的汇总、分析和信息,指导不良事件的调查、处理;

(四)对全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其他事项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监督管理工作,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

(一)负责提出对本行政区域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的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负责其建设和管理的具体工作;

(二)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执业许可、登记和许可证明文件的校验;

(三)对本行政区域内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和人员执行条例和本细则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四)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统计工作;

(五)对本行政区域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出现的事故、并发症、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处理;

(六)负责病残儿医学鉴定和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管理工作;

(七)对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展的涉及人群的计划生育科学技术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进行监督管理;

(八)对违反条例及本细则的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九)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监督管理的其他事项。

第四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配备科技管理人员和执法监督人员,由具有相关专业学历并经计划生育技术执法和管理培训合格的人员担任,依法履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管理和执法监督职责。

第四十二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执法监督人员在履行职务时,应当出示证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执法监督人员可以向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了解情况,索取必要的资料,向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取证,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进行检查、监督,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和相关人员不得拒绝和隐瞒。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执法监督人员对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和相关人员提供的资料负有保密的义务。

第四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建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监督员制度,聘请计划生育技术专家、科技管理专家和药品检测专家对本级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和人员执行条例和本细则的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向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报告。

第四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级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执行条例和本细则的情况,执行计划生育技术标准、服务规范的情况,技术服务质量以及计划生育技术、药具的应用情况。

第四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法受理辖区内机构、个人对销售计划生育药具、相关产品的质量、事故、不良反应以及辖区内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提供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质量、事故的举报和投诉,并对举报和投诉进行登记,会同有关部门及时作出处理。

第四十六条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必须按照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统计制度,以及技术服务事故、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如实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统计数据、事故、并发症和药具不良反应。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每年的11月1日前,将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所做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统计数字通报同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第四十七条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会同卫生部每年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事故、手术并发症和药具不良反应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通报,并将药具不良反应数据汇总和分析结果通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会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对本区域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中发生的事故、手术并发症和药具不良反应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及时上报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卫生部。

第六章罚则

第四十八条未取得执业许可,擅自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按照条例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违反本细则规定,使用没有依法取得《合格证》的人员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000元的,并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九条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和人员,违反条例的规定,未经批准擅自从事产前诊断和使用辅助生育技术治疗不育症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同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据条例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对违规的机构和人员进行处罚。

第五十条对买卖、出借、出租或者涂改、伪造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明文件的,由原发证部门依照条例第三十四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买卖、出借、出租或涂改、伪造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合格证明文件的,由原发证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000元的,并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由原发证部门吊销相关的执业资格。

第五十一条向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时,在规定的免费项目范围内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按照条例第三十五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五十二条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人员违反条例和本细则规定,擅自增加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或在执业的机构外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由原发证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000元的,并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由原发证部门吊销相关的执业资格。

第五十三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在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时,出具虚假证明文件、做假手术的,由原发证部门依照条例第三十九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省、市、县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考核评估方案为依据,以镇年度村目标管理办法和镇干部岗位责任制及考核办法为基准,加强镇村两级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服务质量,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坚持依法管理,力争使我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在全县的先进行列。

二、工作指标:

1、符合政策生育率90%以上。

2、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95%以上。

3、流动人口管理到位率90%以上。

4、社会抚养费征收率80%以上。

5、独生子女光荣证发放率80%以上。

6、独生子女保健费兑现率100%。

7、奖扶对象准确率100%。

8、村(居)民自治合格率80%以上。

9、统计准确率100%。

三、责任划分:

1、全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以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负总责,并由党委书记龚玉彪、镇长戴浩同志分别担任正付组长。

2、支部书记和联点干部为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第一责任人,妇女主任兼专干为直接责任人。

3、镇计育办工作人员为所分担工作的直接责任人。

4、派出所、卫生院、劳管站、国土所等部门对所相关的工作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考评办法:

1、“三位一体”(10分)。按要求有活动室和孕检室并有门牌且部署合理,整洁干净,上墙内容齐全的记满分,每缺一间房的扣2.5分,缺一块牌的扣1分,部置不合理或脏、乱、差的视情扣分。每缺一

项上墙内容的扣1分,每发现一处上墙内容错误的扣0.5分。

2、流动人口管理(10分)。按“五个一”的要求逐一到位且无漏的记满分(流出已婚育妇的以一个月为准)每欠一个内容的扣1分,每漏统一个流出已婚育妇扣1分,“五个一”不符合要求的视情扣分,每寄回一份有效孕检单的奖2分。

3、避孕措施落实(30分)。每出现一例计外生育扣5分,扣蹲点干部的津贴100元(多孩200元)。村500元(多孩1000元)从转移支付中扣除,每漏报一例计外生育扣8分,每存留一例流引、结扎、上环,分别扣单位3分、2分、1分,分别扣镇办点干部150元、100元、50元;分别扣村办点干部100元、60元、40元。发现一例无措施的扣2分,发现一例漏管的扣4分,检查时已婚育妇不能说出本人的避孕方法,也不能提供药(具)和说出使用方法的扣2分。出现一例人口出生错统扣5分,漏统此项扣完。

4、独生子女保健费兑现和独生子女光荣证发放(10分)。按要求全部兑现上年度独生子女保健费100%记5分。每发现一人未兑现的扣1分。独生子女光荣证按要求发放到位的记满分,每降低一个百分点的扣2分。

5、微时数据录入(10分)。已婚育龄录入准确无错、无漏的记满分,每发现一例漏报的扣2分。每发现一例错报的扣1分。

6、社会抚养费征收(20分)。抚养费的征收以村为主体,办点干部参加,计生办工作人员配合,做到全镇社会抚养费统一开票,每季度核定一次并兑现奖惩,村(居)100%完成镇季度任务且全额入库的给予奖励,县扣除20%调剂资金后返镇80%,村(居)奖返回金额的40%作为村计划生育经费,镇办点干部以村为单位考核,奖返回金额的10%;季度任务未完成,达到80%(含80%)以上的,县扣除20%调剂资金后再按50%返镇,村(居)奖返回金额的30%作为村计划生育经费,镇办点干部奖8%;季度任务完成50%以上、80%以下的,县扣除20%调剂资金后再按50%返镇,村(居)奖返回金额20%作为村计划生育经费,镇办点干部奖5%;季度任务达不到50%的,不给予奖励。年度任务达不到80%的差额部分从村支付转移中直接扣除,差额部分处罚到镇、村干部、计生办工作人员个人,镇、村各负担差额的50%,其中镇干部(含计生办工作人员)处罚20%,支部书记、村主任处罚15%,妇女主任、专干处罚10%,村分管负责人处罚5%。

7、协会工作、宣传工作(5分)。协会活动开展有组织机构、有自治章程、有活动开展记录的记3分,每欠缺一项扣1分。免费宣传品发放到位,全村固定标语在20条以上的记满分,否则视情扣分。

8、会议、报表(5分)。按要求积极参加镇每次会议和有记录及时填写报告单及工作手册的记满分,每制度一次会议扣1分,迟到扣0.5分。各项报表不及时缺项每发现一次扣0.5分。

五、有关说明:

1、本年度对村考评分三次进行,分别在4月、8月、12月。

2、本细则的考评兑现和干部的工资挂钩,其中镇干部4000元、计育办工作人员3000元、支部书记、妇女主任(村专干)分别拿全年工资50%、其他村干部2000元。

篇6

兰州市推广使用母子健康手册工作实施细则:建册对象《母子健康手册》承载了政府提供的妇幼健康服务内容,记录了母子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全过程。在全市推广和使用统一的《母子健康手册》,有机整合孕前保健、孕期保健、住院分娩、儿童保健、儿童预防接种、计划生育服务内容,有利于为妇女儿童提供系统、规范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保障广大妇女儿童健康;有利于建立全市统一的孕产妇、儿童分级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在兰州,《母子健康手册》的建册对象是在本市常住的计划怀孕妇女、孕妇、儿童家长为发放对象,《母子健康手册》的发放以现居住地为主。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县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或计划生育服务站,均为建册地点。

计划怀孕妇女应在怀孕前3至6个月、孕妇应在怀孕13周前建立《母子健康手册》。符合政策的计划怀孕夫妇双方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及结婚证,孕妇需携带本人及丈夫身份证、户口簿(或居住证)、医院检查单到各县区指定建册机构建册。

兰州市推广使用母子健康手册工作实施细则:建册流程核对资料。符合政策的计划怀孕夫妇到指定建册的县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站)后,由孕前优生指导人员核对相关资料信息,确定是否具备建册条件;孕妇到指定建册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后,由基层妇幼保健人员核对身份证、户口簿等相关资料及孕周信息,确定是否具备建册条件。

登记建册。确认建册条件的计划怀孕妇女由孕前优生指导人员登记基本信息,孕妇和儿童由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登记基本信息,建立《手册》,并告知手册的使用方法,将手册交由服务对象保存,要求其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每次产前检查、儿童健康检查时携带。工作人员要做好登统计工作,《手册》发放应避免重发、漏发,身份证号为手册唯一编号。针对双胎或多胎儿童,由指定建册机构进行建册。手册遗失,由所在地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予以补发,并补登相关记录。

妊娠风险评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建册孕妇进行高危因素筛查,发现的高危孕产妇纳入专案登记,重点管理,跟踪督促高危孕产妇定期接受保健管理。高危孕妇要在《手册》封面清晰标注高危字样或盖高危印章,予以警示,并根据《甘肃省高危妊娠评分标准》进行分级管理。

筛查评分、分级管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按照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要求,对孕妇妊娠各期均应进行危险因素筛查,并按三级转诊要求做好转诊工作。高危筛查评分标准:5分为轻度,10至15分为中度,20分及以上为重度。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要求:筛查评分10分以上者由设有二级产科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30分以上者由设有三级产科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

提供免费服务。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在孕妇自愿的基础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应为孕妇提供第1次免费产前检查,做好孕期随访管理、为正常产妇做产后42天健康检查,督促异常产妇到原分娩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检查。第1次产前检查可与建册同时进行,检查内容包括一般体检、妇科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有条件的建议进行血糖、阴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学试验、HIV抗体检测等试验室检查。

各县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站)为符合生育政策、准备怀孕的妇女和孕育高危人群建册完毕后,免费提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发放叶酸片,并准确填写相关信息,指导其正确服药。

医院建档。各级助产医疗机构相关工作人员需先查验《母子健康手册》,对于已建册孕妇,医院根据高危因素评分情况做好分级管理和建档工作;对于未建册、直接到医院就诊的孕妇,可先行诊疗,并告知其到居住地指定建册机构进行建册后再到医院建档。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接到辖区产妇分娩信息后,要提后访视、产后42天健康检查、0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等后续服务。

兰州市推广使用母子健康手册工作实施细则:具体内容市卫计委负责工作总体部署和组织实施,组织人员定期对《手册》使用情况进行督导调研。各县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手册》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手册发放使用、人员培训、宣传动员等。市、县区两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辖区《手册》推广使用的技术指导和信息管理,定期收集、汇总、审核相关数据报表,并向上级妇幼保健院报送相关信息。

各县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工作实际,合理确定建册机构。《手册》分为孕前篇、孕产期篇、儿童篇和预防接种篇,主要服务于计划怀孕妇女、孕妇和0至6岁儿童。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母子健康手册统一模板,省卫生计生委统一印刷分发到各市州、县区卫生计生委(局),20xx年起,各县区要统筹协调解决本辖区手册印制经费,自行印制发放。

篇7

第一条为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城镇女职工生育和接受计划生育手术期间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求,根据《省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办法》(政〔〕84号)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州行政区域内的城镇各类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实施细为其职工、雇工(以下称职工)办理城镇职工生育保险(以下简称生育保险),缴纳生育保险费。

第三条州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州的生育保险组织和实施工作。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生育保险工作。州、县医疗保险管理局具体承办生育保险业务。

第四条用人单位参加生育保险,按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第五条生育保险实行州级统筹,用人单位应按属地管理原则参加生育保险。

第六条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财政、审计等行政部门应依据其职责做好生育保险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生育保险基金

第七条生育保险基金构成:

(一)用人单位缴纳的生育保险费;

(二)生育保险基金利息;

(三)延迟缴纳生育保险费的滞纳金;

(四)依法纳入生育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第八条 生育保险费由医疗保险管理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征缴。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筹集。由用人单位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第九条 用人单位以本单位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作为缴费基数缴纳生育保险费。缴纳基数不低于本统筹地区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低于60%的按60%缴费,超过300%的按300%缴费。

第十条 企业和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缴费比例为本单位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0.9%。机关和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及经费来源部分由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缴费比例为本单位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0.5%。

第十一条 企业和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生育保险费由用人单位自筹,从管理费用中列支;机关和经费来源由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生育保险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经费来源部分由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生育保险费按财政供养比例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其他部分自筹,在社会保险费项目中列支。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必须如实申报职工人数、工资总额,按时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生育保险缴费基数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基数同时审核,单位经办人员在年底上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基数时一并上报生育保险缴费基数,由医疗保险管理局对缴费基数进行审核确定。生育保险实行与基本医疗保险捆绑缴纳的原则,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应参加生育保险。

第十三条生育保险基金用于下列支出:

(一)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和享受计划生育手术休假期间的生育津贴;

(二)生育的医疗费用;

(三)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

(四)男职工未就业配偶的生育医疗费用;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项目费用。

第十四条生育保险基金存入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将生育保险基金挪作他用。

第十五条下列情形生育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一)未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的;

(二)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的;

(三)未按规定用药、检查和诊治的费用;

(四)按规定由个人负担的费用。

第十六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对生育保险费的征缴和生育保险基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依法对生育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第三章生育保险待遇

第十八条用人单位按规定参加了生育保险,履行了缴费义务,职工符合计划生育或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的,可享受生育津贴、报销生育和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生育保险实行按病种付费。

第十九条参保单位女职工生育或中止妊娠,在下列休假时间内,享受生育津贴:

(一)正常生育的,产假为90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符合晚育规定的增加产假30天。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其产假可延长到半年;

(二)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的,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意见,给予15-30天的产假;怀孕4个月以上流产的,给予42天产假;流产同时实施节育手术的,在以上规定基础上增加15天产假;

(三)产后放置宫内节育器,按产假另加2天;产后结扎输卵管,按产假另加14天。

第二十条女职工产假期间享受生育津贴,需在怀孕期间到医疗保险管理局进行生育保险登记,医疗保险管理局根据该参保职工单位缴费基数信息计算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和生育津贴发放时间,并按期发放生育津贴。

第二十一条机关和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及经费来源部分由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女职工产假期间,不享受生育津贴,由用人单位照发工资和福利待遇。

第二十二条女职工因怀孕、生育发生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药费和计划生育手术费,符合《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标准的,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

第二十三条检查费、接生费(难产接生手术费)、产期住院费和药费(难产住院费和药费),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自费部分个人支付。

第二十四条职工实施下列计划生育手术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按下面标准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自费部分个人支付:

(一)实施长效节育术手术费用;

(二)放置或者取出宫内节育器、上节育环费用、取节育环费用;

(三)输卵管复通术手术费用;

(四)中止妊娠术人流费,引产手术费用;

(五)男职工实施计划生育手术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第二十五条女职工因生育出现常见并发症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在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

第二十六条参保男职工未就业配偶参加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按现行的医疗保险政策予以报付,不再享受一次性生育医疗费;未参加医疗保险且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的,按男职工所在地上年度生育保险平均医疗费用的30%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给予一次性支付。

第四章生育保险管理

第二十七条生育保险医疗服务实行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并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定点医疗机构名单。

第二十八条医疗保险管理局应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生育和计划生育医疗费用的范围按照国家、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标准等有关规定执行。超出范围的医疗费生育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第二十九条医疗保险管理局按规定为参保单位及职工办理参保登记、费用征缴、待遇支付,并为参保职工提供生育保险服务。

第三十条定点医疗机构生育保险待遇支付。参保职工怀孕期间到医疗保险管理局进行生育保险登记,住院时持卡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费用结算。医疗保险管理局对定点医疗机构实时费用进行审核登帐,并按月与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费用结算。

第三十一条生育保险中心报账支付。在非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生育保险基金不予支付。参保职工因急症到非定点医疗机构或未联网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需三个工作日内到医疗保险管理局进行审批,批准后住院时个人先垫付医疗费用,出院持出院证、住院发票、病历首页、费用清单至医疗保险管理局进行中心报账,报付费用由医疗保险管理局转入职工医疗保险卡银行账号。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不缴纳生育保险费的,依照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处理。对未按规定缴纳、少缴或欠缴生育保险费的,限期补缴所欠金额,并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滞纳金并入生育保险基金。

第三十三条职工以非法手段骗取生育保险待遇,虚报、冒领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计划生育手术费的,由医疗保险管理局如数追回虚报、冒领的金额。情节严重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追究用人单位、当事人及有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医疗保险管理局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造成单位或个人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并由相关部门对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一)擅自多收或减免应当缴纳的生育保险费的;

(二)无故延期拨付、擅自增加或减发、停发应支付的生育保险金的;

(三)、、,致使生育保险基金流失的;

(四)截留、侵占、挪用、贪污生育保险基金的。

第三十五条定点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生育保险基金损失的,要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取消其定点资格:

(一)将未参保的生育保险人员的医疗费纳入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的;

(二)将超出规定的生育保险基金支付项目和定额补贴标准的医疗费用,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的;

(三)采取其他手段骗取生育保险基金的。

第六章附则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省“十二五”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市为目标,以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导向,突出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提升优质服务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等工作重点,强化基层基础,开展全面评估,着力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确保市委、市政府既定的“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创建目标如期实现。

二、目标要求

自查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党委政府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情况。重点是镇村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的签订与落实,年度目标管理责任细则的考评与奖惩,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的执行等。

(二)相关部门履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加强综合治理的情况。重点是各相关部门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的签订与落实,目标管理责任细则的考评与奖惩,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的执行,部门联动、信息共享、协调共创、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制度执行、活动开展、检查通报、治理成效等。

(三)对照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市、区)创建工作和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各项指标完成情况。重点是检查“十二五”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市、区)创建工作的体制机制、组织实施、难点突破、指标达成和实际完成情况等。

(四)人口和计划生育重点工作落实和推进情况等。重点是检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提质、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依法行政、阳光计生、村(居)信息化建设、新农村新家庭创建等专项活动及本市确定的重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强力推进和考核验收等。

三、方法步骤

(一)自查方法

采取镇(村)自查、自评与市指导评估相结合,座谈引导、实地考察、资料审核、数据分析、基层调查综合运用的方法。

(二)自查步骤

1、镇自查(2014年7月)

(1)成立指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2014年7月8日前)。根据省、市要求,结合创建工作,梳理工作思路,镇成立指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分解指标内容,细化工作责任,指导村开展自查工作。

(2)开展出生信息核查(2014年7月15日前)。村对2011年以来的出生人口进行认真细致的排查,逐个登记相关信息,确定计划类型,补充、完善、修正综合信息平台,并按照附表的要求,完成出生情况调查表(表1)、出生情况汇总表(表2)的填写,于2014年7月15日前报镇计生办,7月20日前汇总上报计生委规统科。

(3)撰写自查报告(2014年7月20日前)。根据收集到的各项数据及调查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对本镇“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行综合评估,撰写自查报告。自查报告于2014年7月20日前上报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办公室。

(4)收集整理资料(2014年7月25日前)。根据自查内容,将2011年以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目标管理责任制、利益导向政策措施、依法行政、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开展优质随访服务、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人口计生宣传倡导、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加强机构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基层群众自治、作风行风建设、生育关怀等方面的资料收集整理,分类装订,备用备查。

(5)开展宣传培训活动(2014年7月31日前)。根据群众访谈要求,集中组织育龄群众进行人口计生法律法规、奖励扶助政策落实、合法权益保障、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生殖健康服务、预防出生缺陷指导服务、生殖道感染查治服务、计划生育手术随访服务、流动人口在现住地与户籍地接受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及合法权益保障、行风作风建设、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综合满意程度等方面的培训与指导,确保群众访谈达到规定的要求。

四、复查评估(2014年8-10月)

迎接市7月底,市8月份的综合指导,不断完善资料,接受9.10月份检查评估。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各单位要把中期评估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领导小组,制定自查方案,落实工作责任,精心安排部署,确保中期评估工作扎实开展、有序推进。

(二)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自查质量。镇村要按照市自查方案要求和创建目标,高标准、高质量地搞好信息核查、资料整理和宣传培训,巩固工作成果,夯实基层基础。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自查评估和创建工作,确保达到预期成效。

篇9

一、奖励对象、标准及条件

(一)奖励对象。

只有一个子女且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

(二)奖励标准。

退休时发予每人一次性奖励3000元。

(三)奖励条件。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符合奖励条件:

1.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2.持有单位关于独生子女父母身份的证明且经区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审核确认。

以上所列情况包括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于2003年10月1日以后死亡的。

二、奖励经费来源

(一)属于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由退休时所在单位从独生子女奖励费科目中列支并审核发放。其中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确有困难暂不能支付奖励经费的,由其单位主管部门负责解决。

(二)属于企业职工的,由退休时所在企业支付并审核发放。企业职工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列入企业福利费予以税前扣除。其中对改制、破产企业作如下规定:

1.企业改制、破产的,退休人员(含提前退休人员)奖励经费计入职工安置费用;如职工安置费用中没有预留此项费用的,经有关部门核定后,从企业资产变现收益中支付。

2.2007年12月31日以前,在区属企业改制过程中,企业职工与原企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退休时为城镇无业居民或自由职业者的,奖励资金由区财政负担。

(三)在机关事业单位改革中领取了一次性经济补偿金的辞职人员,以及过去未返城的上山下乡知青,退休时为城镇无业居民或自由职业者的,奖励资金由区财政负担。

三、奖励资格审核及奖金发放

(一)本人申请。独生子女父母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时,由本人提出申请并填写《独生子女父母退休一次性奖励审批表》(附件),同时提供本人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退休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等相关证明材料。

(二)单位审核、发放。夫妻双方单位分别对其婚育状况、退休状况进行调查核实,并在本单位张榜公示10天。公示期间群众无异议的奖励对象,经单位领导签字,由所在单位发放。

(三)需由区财政支付奖励经费的,按照以下程序审核、发放:

篇10

关键词:计划生育档案;归档率;档案管理;奖惩激励机制;责任制度

计划生育档案能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对各项工作开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让档案资料有效发挥作用,加强管理工作,努力提升归档率是不可忽视的内容。但在具体工作中,一些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相关制度没有严格落实,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制约档案管理归档率提升,需要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本文介绍了提高计划生育档案归档率的意义,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M和完善措施,希望能为实际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1 提高计划生育档案归档率的意义

在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中,归档率是衡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受到工作单位的重视和关注,其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确保档案资料完整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档案归档率,有利于确保档案资料完整,进而有效为计划生育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注重采取措施,促进档案归档率提升。

1.2 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加强档案管理,采取措施提高档案归档率的重要目标是提升档案利用效率。作为管理人员,应该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措施,确保各项制度措施顺利得到执行。同时还要加强计划生育档案归档和编号工作,方便档案资料查阅,进而有利于促进档案利用效率提升,为各项活动有效开展创造便利。

1.3 更好服务各项工作

提升计划生育档案归档率不仅能推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还能确保档案资料完整,为各项活动开展创造便利。在计划生育决策时,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真实和详细的信息,提高管理和决策的针对性,让档案资料更好为计划生育各项工作服务。

2 提高计划生育档案归档率的不足

尽管提高计划生育档案归档率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工作人员没有严格落实这些制度措施,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制约档案归档率提升,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制度不健全

目前在档案归档工作当中,相关制度仍然缺失,存在不健全和不完善的地方。例如,一些管理人员的职责没有明确,管理工作不到位,一些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淡薄,对档案管理的制度和措施没有严格执行和落实。再加上奖惩激励机制不健全,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培训制度没有严格落实,制约档案归档率提升。

2.2 流程不规范

档案归档有明确的工作流程和规范要求,为提高工作水平,必须加强管理,确保各项活动顺利进行,保证归档的每个要点得到严格执行,工作流程得到有效落实。但在计划生育档案归档管理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执行这些规范流程,未能认真把握每个细节和要点,不利于提升档案归档率。

2.3 责任不明确

虽然管理规章制度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对他们提升归档率的责任和工作要求提出明确规定。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这些责任制度没有严格落实,制约工作水平提升。例如,一些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淡薄,没有明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再加上奖惩激励机制没有落实,制约归档率提升。

3 提高计划生育档案归档率的对策

为弥补实际工作存在的不足,有效提升档案的归档率,促进其作用有效发挥,结合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可以采取以下改进和完善措施。

3.1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构建健全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有效规范各项工作,促进归档工作制度化。落实归档工作责任制,明确归档工作人员职责,让他们有效履行职责,顺利开展归档的各项工作。建立并严格执行档案管理奖惩激励机制,激发档案管理人员归档的积极性,促进工作效率提升。

3.2 提高人员法律意识

管理人员要提高法律意识,严格按照《档案法》的相关规定开展各项工作,落实管理规章制度。克服归档不及时的缺陷,强化法律意识,利用身边的真实案例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引导,让他们充分认识档案管理的作用。并增强对计划生育档案归档完整性、实效性、客观性、真实性的认识,确保各项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有效促进工作水平提升。

3.3 健全归档管理流程

严格按计划生育档案归档的规范措施,构建健全完善的档案归档流程,明确工作细则和要点,有效规范管理人员的各项工作。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开展培训,让他们系统的掌握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按流程开展各项操作。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利用,推动档案管理数字化,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构建归档管理系统,监控归档管理工作流程,并且每个星期、每个月统计归档情况。相关负责人要严格执行档案归档管理流程,严格根据归档流程、时间节点按时归档,促进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提升。

3.4 落实奖惩激励机制

归档不仅关系到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实效性问题,同时也涉及计划生育档案资料准确、及时、迅速、完整归纳和整理问题,也关系到相关决策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为此,管理单位和工作人员要加强协调和沟通,构建严谨、畅通的档案交接登记签字制度,制定详细的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控制细则。并加强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的协调和沟通,落实巡视和检查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计划生育档案生成的各环节的节点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每个月将监督检查情况及时公开,让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对档案归档率有更为详细全面的认识。然后根据监督检查结果,对归档及时、质量稳定的单位和个人实施奖励,并将其与劳动补贴、年终评奖、职称晋升等联系起来。对归档不及时的单位和个人实施量化考评惩罚,对造成纠纷等不良影响的,对档案管理人员采取停职、解聘等处罚措施。

3.5 执行管理责任制度

严格执行和落实档案管理责任制,让每个工作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归档工作的每个细节,认真把握每个要点。要对归档的及时性有充分认识,在思想上足够重视,提高归档工作质量,及时完成每项任务和操作。要提高法律意识,保证计划生育档案质量,书写、编号等各项工作严格按要求进行,为及时、准确归档创造条件。将归档率水平与档案管理人员的待遇、福利等联系起来,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该项工作,从制度上提升档案归档率。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自觉完成档案归档的每一项工作,有效促进计划生育档案的归档率提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升计划生育档案归档率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其重要意义,结合档案管理工作需要,落实各项制度措施,明确管理人员职责。从而更好适应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有效提升计划生育档案归档率,为各项工作开展和正确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促进计划生育档案作用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孟卿.浅谈如何提高档案的归档率[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2),144

[2]阮鹤瑞,刘晓明.病案归档措施实施前后效果对比[J].中国病案,2015(6),4-6

[3]沈丽娇.如何提高医院基建档案的归档率[J].中国医药指南,2011(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