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保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保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医疗保险 医保档案 完善内容

一、建立医保档案管理制度的原因

建立完善的医保档案管理制度,是医保制度在我国不断完善的新形势下对医院的基本要求。

为什么说是新形荩一是因为医疗服务对象变为参保人员,用医保来支付的医疗费占到医院收入的60%到90%,且相对来说,用医保作为支付手段不会出现欠医疗费的情况。

二是因为医保支付制度的改革,对医疗行业的服务行为产生了一定的激励和制约作用,比如,用医保作为支付手段,依靠的是医疗保险的经办机构作为患者和医院之间的第三方来经办,这就让患者和医院在支付医药费的过程中,医院不再是控制费用的一方,而是经过和患者之间的谈判来决定。

所以在这种新的形式下,医院必须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因为医保档案管理可以作为辅助医院决策层做出科学医保决策的依据,为医院在未来实现科学的医保管理,以及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数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随着医疗保险在我国的全面施行,各个医疗单位对医保的服务越来越看重,但是对医疗保险档案的建立却并不重视。很多医疗单位都没有建立专门的医保档案,而是将医保档案和其他资料放在一起,甚至还有些医疗单位根本就不把医疗档案作为重要信息,不给予储存和整理。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医保档案在全国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所以参保患者就医的比例很小,没有让医疗单位引起重视,更谈不上去管理。

因此提出对医疗单位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促进我国医保工作的开展,和对医疗单位做好医保档案管理都很有针对性。

二、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内容

各个医疗单位在建立医疗保险档案的时候,应该以医院和医保共同发展为前提,以做好医院和医疗保险的服务作为核心内容。

具体分为一下几个部分,1.建立医疗保险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档案,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和各个地区出台的关于医疗保险的律法政策等,方便医疗人员的查看。2.医疗保险服务档案的建立,主要包括医疗单位和医疗保险相关服务的制度,以及医疗单位医保服务内容和流程、质量、规范等内容。3.参保就医患者的档案。包括年龄构成、就医次数、费用等内容,以及参保人群的病例档案、各个时期住院和门诊患者人数、以及医疗费用等各类费用的占比。

3.建立医疗保险绩效档案,包括医疗人员患者好评度、荣誉、等内容,以及医疗单位在医疗保险管理方面的研究创新成果。

对于医院中所有和医疗保险相关的资料都应该进行存档管理,因为这些信息在将来都会成为医院改进医保运行的重要信息依据。

三、医保档案管理制度要点

1.医疗单位的医疗保险档案必须施行统一收集、整理、管理,保证档案的书写规范和完整,以及归档科学排列有序。对于各个档案和病例的借出要做好登记工作,保证资料的及时归还。

2.建立电子档案

相对于目前很多医疗单位的纸质档案来说,建立医保电子档案能更能方便档案的储存和查阅,而且电子档案储存的信息量大,在联网的情况下医院的相关人员都可以随时查阅。

3.规范的管理制度

首先,要确定医疗保险档案信息收集涉及的范围,以及用什么方式去分类,档案室要有专门的人员对医保档案进行归类和保管。其次,建立医疗保险发展进程的管理,例如,新出台的医疗保险相关政策、活动、以及取得的成效等,都要进行归档管理。再次,建立文件上交制度,确保医院各类和医保相关的资料及时上交,确保不遗漏任何档案。最后,建立责任制度,对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考核。

四、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方法

1.规范医保档案管理流程

制定《医疗保险管理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把医疗保险文件材料的形成、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纳入相关工作程序,列入相关人员的岗位责任,建立健全责任,要将档案管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自分管的业务科室及具体人员,把档案管理列入各科室日常工作,确保新产生的业务档案与业务经办的无缝对接;进一步优化业务档案立卷归档流程,使档案整理归档职责清晰、移交顺畅。

2.建立医保业务档案各项工作制度

应建立文件材料的收集、接受、整理、鉴定、归档等方面相关制度以及借阅、利用、移交、销毁制度,从而完善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这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设置专用档案库房。配置防潮、防光、防火、防高温、防盗、防有害生物等设施设备,库房湿度、温度达到标准,确保医保业务档案安全。

二是使用密集架。将标注保管期限的各科室所涉及的专业性文字材料、电子文档、图表等业务档案全宗卷,上密集架归档,这样做就保存了历史记录,保持了档案连续性。三是加强归档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按照“年度-险种-业务环节”的分类方法,将真实、合法、有效的材料收集齐全,进行分类、排列,再结合保管期限进行组卷,编页号、目录。

3.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学习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是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因此特别重视和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向档案管理好的单位学习,学习档案管理法规、档案管理标准和档案具体业务,加强医疗保险业务流程,不断提高本单位档案管理水平。

4.建立医保卡电子健康档案

通过信息化的推动,逐步实现劳动保障资源与卫生资源、信息和服务的共享。可以根据医保参保人员的年龄层次不同,免费提供一般检查、常规检查,心电图、胸片、等在内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服务,并根据体检结果为每位参保人员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同时,对建档人员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咨询服务。为医保人员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既能让每位参保人员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对疾病进行提前防治,有效降低发病率,达到实现医保跟踪一生、服务一生的目的,同时,也为医疗保险运行情况分析提供了第一手原始资料。

参考文献:

[1]李晓丽.浅谈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企业,2014,(3):31.

篇2

关键词:医疗保险制度;医院管理体系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劳动法》的普遍实施、国务院关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医院的经营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病人选择医院、医药分开、全新的医保政策,都将医院推入了市场竞争。目前城镇医院的就医患者仍以公费医疗为主,且私立医院的不断扩张,已使医疗市场面临供大于求的局面。能否适应医疗市场的变化,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护质量和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将决定医院的生死存亡,每位医院管理者都应有清醒的认识。

1当前医院管理与医疗保险之间的关系

旧的公费医疗制度已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规律,以前是卖方市场,医疗费用由国家承担,医院可以通过扩大规模来满足自身的发展要求。患者与医院间的关系是“求医”与“被求”的关系,医院始终有种衣食无忧的感觉。随着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医保政策,并且新的《社会保险法》亦在制定之中,随着法制的完善,医患间的关系亦随之改变,患者作为消费者有了很大的选择空间,并且中间多了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监督,对医院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这就要求医院必须转变立场,重新定论,加强自身管理以适应市场。加强医院管理,主要在于管理好人才、服务质量、降低管理成本3个方面,培养和吸引高级人才是医院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前提,也是决定医院能否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的保障,而物美价廉则是吸引客户的不败策略。绝大多数的医院提供的是普通医疗服务,同样是阑尾炎,很难区分出不同医院的医疗质量,而在此时价格则成为病人的首选。在降低成本方面,以前医院做的远不如企业,这也是由行业特性决定的,而随着医改的普遍推行就迫使医院进行改革,以适应市场,医院应当在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吸引病人的基础上,还应该提供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障服务。根据国务院的精神,各省纷纷出台了不同的医保政策和实施细则。在城市享受医保政策的职工人数在不断地增加,这就成了一块巨大的奶油蛋糕,谁能把这块大蛋糕的主体弄到手,谁在医疗市场上就占有了主导地位。于是医保定点就诊医院的确定及适宜于医保政策的管理模式就成了各医院的竞争与改革的方向。

2医疗保险对医院管理体系

提出了新的要求医保对医院的信息系统(HIS)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医保实施中,给付和汇总核查工作需要医院的配合,做大量的工作。对于门诊病人来说,各地就诊基本都采用了IC卡,这就要求医院门诊起码要拥有IC卡读写设备。比较理想的方案应该包括医院给医保部门上报就诊病人的费用细目,以供审查和汇总分析使用。这样,医院就需要建设功能比较完整的门诊收费系统和培养一批熟练使用计算机收费的操作人员。目前,全国很多省市建设了医院与医保中心实时联网的收费系统,起到了实时反馈参保患者费用的作用。因为脱机处理不能及时了解患者保险费交纳情况、就诊资格、费用超支情况,可能还有假冒用户就诊。但是,我国城市通讯公网的质量、服务、价格普遍不能令人满意,价格高、速度慢、服务质量差,安全和可靠性不高,在此基础上建设大型实时网络风险度极高,尤其是大型城市。IC卡付费系统与医院门诊收费系统互联有一个十分突出的技术问题,就是IC卡写卡权利是否可以向医院计算机部门开放。如果不开放,医院很难将门诊收费系统和IC卡读卡机互连,造成门诊收费双重操作;如果开放,众多人员拥有写卡权利,很难保证密码不被泄露,不能保证系统安全。如果由医保部门统一配备门诊系统,很难满足不同医院的不同需求,与门诊和医院信息系统其他模块互连又成为难题。因此,需要很好地研究解决的方法。对于住院病人,医院需要分别计算自费部分和医保费用,向医保部门上报病人费用细目。病人在住院处建立计算机病案首页,病房护士每天将病人的全部医嘱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划价收费,病人出院时由计算机结算并打印费用细目。患者持费用清单到相应的医保管理部门报审。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费用计算准确及时,同时强化了住院病人费用管理,堵塞了大量因管理不善造成的药品丢失和浪费、检验检查的漏费和搭车开药等问题。这种模式可以很容易地与医保部门连机,通过网络直接报审,满足当前医保细目审查的要求。

篇3

关键词:医疗保险制度;医院管理体系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劳动法》的普遍实施、国务院关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医院的经营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病人选择医院、医药分开、全新的医保政策,都将医院推入了市场竞争。目前城镇医院的就医患者仍以公费医疗为主,且私立医院的不断扩张,已使医疗市场面临供大于求的局面。能否适应医疗市场的变化,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护质量和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将决定医院的生死存亡,每位医院管理者都应有清醒的认识。

1当前医院管理与医疗保险之间的关系

旧的公费医疗制度已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规律,以前是卖方市场,医疗费用由国家承担,医院可以通过扩大规模来满足自身的发展要求。患者与医院间的关系是“求医”与“被求”的关系,医院始终有种衣食无忧的感觉。随着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医保政策,并且新的《社会保险法》亦在制定之中,随着法制的完善,医患间的关系亦随之改变,患者作为消费者有了很大的选择空间,并且中间多了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监督,对医院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这就要求医院必须转变立场,重新定论,加强自身管理以适应市场。加强医院管理,主要在于管理好人才、服务质量、降低管理成本3个方面,培养和吸引高级人才是医院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前提,也是决定医院能否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的保障,而物美价廉则是吸引客户的不败策略。绝大多数的医院提供的是普通医疗服务,同样是阑尾炎,很难区分出不同医院的医疗质量,而在此时价格则成为病人的首选。在降低成本方面,以前医院做的远不如企业,这也是由行业特性决定的,而随着医改的普遍推行就迫使医院进行改革,以适应市场,医院应当在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吸引病人的基础上,还应该提供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障服务。根据国务院的精神,各省纷纷出台了不同的医保政策和实施细则。在城市享受医保政策的职工人数在不断地增加,这就成了一块巨大的奶油蛋糕,谁能把这块大蛋糕的主体弄到手,谁在医疗市场上就占有了主导地位。于是医保定点就诊医院的确定及适宜于医保政策的管理模式就成了各医院的竞争与改革的方向。

2医疗保险对医院管理体系

篇4

第二条本暂行办法适用于参加市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

第三条补助原则:

一)根据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承受能力确定补助费用支付水平的原则。

二)实行“分病种、按比例、限额补助”办法。

三)侧重对年龄较大的参保人员及长期药物治疗人员的补助。

第四条补助资金来源:补助费用从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历年结余基金中支付。

第五条补助标准:确定为享受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的参保人员。职人员补助比例上限为65%退休人员补助比例上限为75%统筹基金支付特殊慢性病门诊补助费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为5000元。

确定享受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的几种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单据均可纳入报销范围,身患多种特殊慢性病的参保人员。但每人每年多种特殊慢性病的报销费用总额不超过个人报销比例规定的单病种最高限额。

第六条补助病种:

一)器官移植依赖抗排异药物治疗;

二)糖尿病(中度以上)伴并发症;

三)高血压病(Ⅱ期以上)伴并发症;

四)冠心病;

五)脑血栓后遗症;

六)尿毒症门诊透析治疗;

七)恶性肿瘤及手术后放化疗;

八)慢性肝炎(活动期)

九)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需继续化疗者)

十)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第七条申报程序:

向所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参保人员申请享受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的由本人持相关资料。单位对参保人员特殊慢性病申报资料进行初审,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符合条件的填报《陇南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申报表》由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加盖单位公章,于每年三月底以前报送市社会保险局。

于每年三月底前向市社会保险局提出申请。关破企业的参保人员申请享受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的由本人持相关资料。

第八条申报所需资料:

一)患有器官移植依赖抗排异药物治疗、尿毒症门诊透析治疗、恶性肿瘤及手术后放化疗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需继续化疗者)等四种特殊慢性病的人员申报享受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时。

1器官移植依赖抗排异药物治疗人员提供器官移植术记录;

2尿毒症门诊透析治疗人员提供二级及以上医院主治医师开具的诊断证明及长期透析记录;

3恶性肿瘤及手术后放化疗人员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需继续化疗者)需提供二级及以上医院主治医师开具的诊断证明、住院(手术)病历记录及申请之日前一年内放、化疗记录。

二)患有糖尿病(中度以上)伴并发症、高血压病(Ⅱ期以上)伴并发症、冠心病、脑血栓后遗症、慢性肝炎(活动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六种特殊慢性病人员申报享受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补助费时。需提供住院或门诊病历记录、二级及以上医院专科主任或副主任主治医师开具的诊断证明和可证明患有特殊慢性病的医学检查有关资料。

第九条鉴定程序:市社会保险局建立医疗卫生专家库。组成专家组进行鉴定工作。市社会保险局接收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申请后,按以下程序组织鉴定:

一)参保人员申报器官移植依赖抗排异药物治疗、尿毒症门诊透析治疗、恶性肿瘤及手术后放化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需继续化疗者)门诊医疗费补助的凭申请人提供的相关资料。按《特殊慢性病各病种鉴定标准》鉴定标准见附件二)进行鉴定,提出鉴定意见。专家组认为需要进一步进行医学检查的通知申请人持身份证明在规定的时间到指定医院进行医学检查。

二)参保人员申报糖尿病(中度以上)伴并发症、高血压病(Ⅱ期以上)伴并发症、冠心病、脑血栓后遗症、慢性肝炎(活动期)医疗费补助的由市社会保险局通知申请人持身份证明在规定的时间到指定医院进行医学检查。医学检查由市社会保险局统一组织。从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组成专家组,按《特殊慢性病各病种鉴定标准》鉴定标准进行鉴定,提出鉴定意见。并将结果告知申请人所在单位或本人。市社会保险局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确定享受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的对象。确定为享受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的参保人员,鉴定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检查所需费用由个人前期垫付。检查费用从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的限额内报销;未被确定为享受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的参保人员,鉴定费用由个人承担。

第十条已确定享受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的参保人员。期满后需继续享受的应重新申报确定。慢性病得到有效医治且达不到鉴定标准的不再享受门诊医疗费补助。

第十一条确定为享受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的参保人员。由单位统一到市社会保险局经办大厅办理特殊慢性病登记手续;关破企业的参保人员,凭本人身份证明直接到市社会保险局经办大厅办理特殊慢性病登记手续。

第十二条确定为享受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的参保人员,居住本市的应在本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就医购药;异地安置的应在居住地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就医购药。

第十三条确定为享受特殊慢性病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的参保人员。每年11月1日至12月20日期间由所在单位联系人持单位介绍信、特殊慢性病医疗清单、费用发票(财政监制章或税务监制章)统一到市社会保险局医疗保险科一次性审核;关破企业的参保人员,凭本人身份证明,持特殊慢性病医疗清单、费用发票(财政监制章或税务监制章)于每年11月1日至12月20日期间直接到市社会保险局医疗保险科一次性审核;基金管理科支付医疗待遇。

第十四条申请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的参保人员。经查证属实,取消享受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的资格。

第十五条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应认真执行门诊特殊慢性病管理制度。各定点医疗机构应认真把关,并履行应尽的职责,此项工作将作为对定点医疗机构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出具虚假诊断证明、出具虚假鉴定意见或者出具虚假门诊记录的定点医疗机构,由市社会保险局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取消该医疗机构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资格。对出具虚假购药发票的零售药店,取消该零售药店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资格。

第十六条本办法确定的享受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的病种、补助标准根据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运行情况适时调整。

篇5

关键词:工程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制度;工程保险

我国工程项目普遍存在投资失控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管理不善和手段落后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对影响和制约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估计不足,导致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各种风险引起大量的损失。对工程项目的风险加以认识、判断、评价和控制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一、工程风险管理概述

在传统的项目管理中,一直把风险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附加内容,而不是把它作为项目管理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都分。在项目管理实践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复杂的风险分析与管理技术逐渐应用到项目管理中,如蒙特卡罗模拟技术、决策树技术、风险评级技术、模糊数学方法、风险分析模型、风险注册数据库系统等。

现代工程项目的风险有以下特点:

(1)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作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而且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没有的。只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而不能从根本上完全消除风险。

(2)风险的影响常常不是局部的,某一段时间或某一个方面的,而是全局的。

(3)不同的主体对同样风险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人们的承受能力受到收益的大小、投入的大小、项目活动的主体地位和拥有的资源多少影响。

(4)工程项目的风险一般是很大的,其变化是复杂的。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建设是一个既有确定因素,又含有随机因素、模糊因素和未确知因素的复杂系统,风险的性质、造成的后果在工程建设中极有可能发生变化。

二、风险管理过程

现代风险管理体系一般由三个阶段组成,即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决策和风险控制。一旦风险已经被识别和量测,则管理便进入控制阶段。风险控制的行为有两点;一是预先做好计划,规避风险;二是接受风险,化险为利。前者在于去除风险以避免损失;后者则利用风险以谋求获得高额利润的机会。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直接影响到风险管理甚至整个建筑企业经营的成败。

风险识别是指找出影响项目质量、进度、投资等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要风险,是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这一阶段主要侧重于对风险的定性分析。风险识别应根据风险分类,从风险产生的原因,也就是风险因索入手。

风险评估,就是衡量风险对项目实现既定目标的影响及其程度。风险决策就是根据风险评估的数据进行决策。常用的方法主要有:(1)专家评分法;(2) 蒙特卡洛模拟方法;(3)决策树法;(4)影响图法;(5)随机网络法;(6)模糊分析法等方法。国内外对风险评估方面还有其它一些方法,比如动念分析法等,在这里不作具体论述。

风险控制,指的是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只有做好风险控制工作,才可以说风险管理者成功地管理了风险。

三、保险公司参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风险管理强调对项耳目标的主动控制,对工程实现过程中遭遇的风险或干扰因素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以避免和减少损失。目前,项目管理界已把风险管理和目标管理列为项目管理的两大基础,认为只有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较好地实现工程项目管理。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方面,业主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压价、回扣、垫资、拖欠工程款等行为极大地损害了承包商的利益;另一方面,承包商存在着非法转包、资质挂靠、拖延工期、延付工人工资、拖欠供应商货款、逃避保修责任等行为,导致了工程建设质量低劣以及建筑市场行为混乱等现象。这些行为无疑导致了建筑市场的风险因素加大,管理难度提高,风险成本也相应加大。结合我国建筑工程市场的现状,作者认为有必要加强项目风险管理的制度建立和完善。

在建立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市场的风险管理制度中,我们可以借鉴FIDIC系列合同条件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FIDIC系列合同条件是我国建筑业与国际接轨,引入并推广的最重要的合同范本之一。1999年FIDIC颁布了新一版的《施工合同条件》,适用于由雇主提供设计,承包商负责施工,工程师进行监理,按实测工程量计价的建筑工程项目。在这个《施工合同条件》中,对风险的分配方式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对于健全和完善我国建筑工程市场环境,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施工合同条件》的风险分配如下。

(1)风险与责任相称

《施工合同条件》体现了风险与责任相称是公平的体现和合同双方能够达成协议的基础这一原则,表现为业主与承包商的义务、责任明确,各司其职,谁负责,谁承担风险。《施工合同条件》规定由业主承担不可抗力风险,如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经济环境变化风险,法律变更风险,还承担提供的设计错误风险,使用或占用永久工程的风险等。业主承担风险之外的风险则山承包商承担。

(2)不可预见性风险的分配

《施工合同条件》规定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在提交投标书日期前不能合理预见的风险由业主承担,该原则基于招标阶段信息不对称的假设条件。《施工合同条件》所谓“不可预见”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承包商是“有经验的”;二是以“提交投标书日期”为时限;三是要不能“合理预见”。不可预见性的风险分配方式使投标者在投标时将风险限制在“可预见的”范围内,业主获得的是仅包括了可预见风险费用的合理的低价标。但产生的问题是,“不可预见”的三个条件中除“提交投标书R期”可以准确界定外,其它两个条件有很大程度上的主观性,易产生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争议。

(3)业主主导

合同双方的法律地位平等,但合同条件是在招标阶段就由业主单方面提出的,无条件接受合同是中标条件之一。反映出业主处于主导地位。合同条件将业主风险条款之外的其它全部风险落在承包商的身上。对承包商的制约还体现在承包商提交资金担保(履约保函)的制度上。在整个合同期内,业主可根据承包商违约性质和造成的损失迫使承包商停工、返工,可通过扣减履约保证金获得资金补偿,大大降低了业主风险。

(4)对待风险的合作机制。

良好合作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业主、承包商和工程师充分沟通和谅解、紧密配合与协作,可以显著地降低各方风险。《施工合同条件》贯穿了合作的思想,鼓励协商、合作。规定业主应负责保证现场业主人员根据有关合作条款与承包商的各项努力进行合作;承包商应为在现场工作的业主人员提供便利。鼓励承包商提出合理化建议(价值工程)、以及相互及时通知告知,协商优先等。

因此,建立一个适当的体系,在其中引入专业的风险分担与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加强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一般的新建建筑工程项目如此,对于不确定因素很多、约束条件多的建筑结构加固与整修工程项目更是如此。

参考文献

丛培经.《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01)实施要点【J】.建筑技术,2002,33(9)

篇6

1.现如今高校学籍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观念的落后

新教育制度的规定不仅对高校正常教育的教学秩序提供了有效的保护,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伴随着高校学生的不断增加,学源结构的复杂化以及高校办学的多元化,使得高校的学籍相对复杂,同时,由于学校教学观念的落后,在对学籍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对高校的学籍进行管理,从而导致工作人员在对高校学籍管理的过程中出现许多的问题,并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学籍管理的要求。

(2)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在高校学籍管理的过程中,它不仅具有一致性的特性,而且还具备公平性的优点,因此,在进行学籍管理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在学籍管理制度的面前都是相互平等的。但,在如今许多的高校中,学校的管理制度任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同时由于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学籍的管理制度并没有对学籍的管理进行明确的指出,使得管理人员在管理学籍时没有可靠的依据,只是通过自身的经验以及了解对学生的学籍进行管理,从而导致学籍管理难度的增加。

2.高校学籍管理制度中提高学生权益保障的有效措施

(1)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

在高校学籍管理的过程中,对大学生的合法权益进行有效的维护,不仅能够实现依法治教的目标,而且能够提高高校的稳定发展。因此,在高校学籍管理的过程中,就必须要从以下2各方面着手:①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在高校学籍管理中,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不仅能够推进教育部门职能的转变,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并为学生的各项权利和义务进行有效的保证,从而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②确立以人为本的目标,树立以生为本的学籍管理意识。所谓的以生为本就是要求在高校学籍管理的过程中,要讲学生作为管理的核心,并根据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学生自身的情况,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对学生的学籍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创造性进行挖掘,是的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2]。

(2)对学籍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在高校学籍管理的过程中,要相对学籍的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完善,就必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对一般性与个性化,继承、创新与合法规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三个关系进行处理,使得学籍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能够摒弃落后的管理制度,根据教育制度的改革,对学籍的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从而提高高校学籍管理的效果。其次,在高校学籍管理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以下7个原则进行遵循:①优先原则;②保留原则;③合理性原则;④非确定性有限原则;⑤合法性原则;⑥比例原则;⑦正当程序的原则。通过以上7个原则的建设,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学籍的管理水平,而且还能够对学生的合法权利提供一定的保障。

(3)加强高校学籍管理队伍的建设

管理工作人员在高校学籍管理的工作中,不仅是学籍管理的执行者,而且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对高校学籍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因此在高校学籍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学籍的管理人员要对学籍的管理工作进行充分的开展,对党的教育方针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的贯彻,从而提高高校教育的质量。其次,学籍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树立服务于学生的意识,将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彻底的贯穿到学籍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对其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从而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服务,建立良好的关系。最后,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要想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责任心,就必须要对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提高,通过计算的基本技能对学生的学籍进行管理,同时,管理人员还必须要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学籍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和政策,采用该效率的学籍管理手段,从而推动高校的教育改革以及提高高校的学籍管理水平。

3.结语

篇7

【关键词】医保制度;病案管理

病案作为最基本的医疗信息,一直担负着对内为医院的医、教、研和管理服务,对外为公安部门、司法部门作公伤事故鉴定、医疗纠纷处理的重要依据。近几年来,随着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简称医保)在我国的全面实施,病案的对外功能增加了。为了保证患者、医院和医保机构三方的利益,医保机构制定了详细的医保实施细则,并定期或不定期对医院进行检查、考核,检查医院是否按照医保协议执行。病案是其中检查的主要内容之一。检查结果直接关系到医保机构支付给医院的医保患者费用,关系到医院的直接经济利益。因此,适应医保制度改革,有针对性地加强病案管理很有必要。现就如何在病案质量管理和病案信息管理过程中,适应医保制度改革谈谈本院的做法和体会。

1 病案质量管理

1.1 真实、完整填写患者的基本资料按照医保的有关规定,参保人员住院必须凭身份证,医保证及入院通知书办理入院手续。因此,主管医生在填写患者的基本资料时应核对医保证、身份证,准确填写患者的基本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工作单位等,特别是身份证号(医保号)不能空白甚至编造,以免因填写不清或错误引致不必要的纠纷。

1.2 正确选择主要诊断 在医保实施的初期,多数城市的医保机构以住院人次平均定额支付医保住院患者的费用,随着医保制度的规范化,按病种即以病案首页的主要诊断支付费用将会成为医保住院患者费用的主要支付方式。由于主要诊断选择所致的单病种医疗费用之间的差别是十分明显的[1]。因此,正确选择主要诊断尤其重要。主要诊断选择对健康危害最大、花费医疗精力最多、住院时间最长的疾病。主要诊断选择错误会导致统计数据失实,医院可能要支付患者实际住费用与医保机构定额支付费用的差额,造成医院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随着病案透明度增加,患者的法律意识增强,主要诊断选择错误也可能导致医疗纠纷。主要诊断选择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临床医生不熟悉国际疾病分类主要诊断的选择原则,或个别医生为了追求治疗效果的达标,有意将治疗效果好的非主要疾病选为主要诊断。因此,应通过讲座等形式,使临床医生了解主要诊断选择的意义和原则;其次,病案编码人员应翻阅病案,根据患者住院的诊治经过和主要诊断的选择原则,正确选择主要诊断并正确编码。

1.3 详细记述病程记录 医疗保障制度是保证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要,原则是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收费。凡违反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用药检查治疗规范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统筹基金不予支付。根据医保的实施细则的有关条款,笔者认为,医保患者的病程记录应详细记述下列内容:

1.3.1 医保的实施细则规定 医保人员住院必须符合入院的条件。因此,医保患者的首次病程记录应记录患者本次住院的原因,并符合医保人员入院的条件。

1.3.2 医保机构支付医保患者的治疗、检查费用分为全部支付、部分支付和不予支付。在使用部分支付和不予支付诊疗项目,必须征得患者或家人同意,要在病程记录中记述其使用原因,签署使用同意书,以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和医院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3.3 对于某些特殊诊疗项目因病情需要作二次或多次检查时,应记录其原因及医保机构的审批意见。

1.3.4 医保的实施细则规定 医保患者根据病情应当出院,经定点医疗机构通知,无正当理由拒绝出院的,自定点医疗机构通知之日起的一切费用由个人自己承担;应当出院而定点医疗机构未通知的,从应当出院之日起所增加的医疗费用由该定点医疗机构负担。因此,凡符合出院条件的医保患者,主管医生应记录患者的出院条件及应出院时间,如患者不愿意出院,应将其可能需要承担的医疗费用告之患者,并签名以示负责。对因病情需要转送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应记录转诊原因及医保机构的审批意见。

1.4 医嘱信息管理 医嘱除按规范书写外,根据医保的实施细则要求应标明属于自费、或部分自费的诊疗项目,出院带药符合医保要求。

2 病案信息管理

2.1 增设医保病案信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疾病谱的改变,医保制度会不断完善和发展,其完善和发展的依据大多数来自病案资料,因此,要在原有病案首页资料计算机管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增设医保相关信息的录入、检索,如术前住院日、医保费用的比例和构成,自付费用的构成等,为医保住院患者的信息分析做好准备工作。

2.2 及时进行病案信息的分析 为了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医院应尽量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提高病床使用率和病床周转率。在医保机构以病种或住院人次定额支付医疗费用时,缩短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对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尤为重要;病案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医保住院患者的三日确诊率、术前住院日、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2],供领导参考,以达到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本院病案室曾对医保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长、平均住院费用高等原因进行分析,写成统计分析报告供领导参考,为调整医保住院患者的管理提供了依据,受到领导的好评。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存款保险;道德风险;显性存款保险制度;隐性存款保险合约;金融监管

引言

近年,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并逐步对外开放,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目前实行的隐性存款保险合约,使银行获得国家财政注资,有效弥补了资金缺口,不会因为遭遇到流动性危机而倒闭。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可以给各商业银行以流动性支持,减轻财政负担,是一举两得的措施。然而在一味地鼓吹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加强行业的监管力度,因为新的“道德风险”可能会随之而来。

1.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意义

1.1隐性存款保险合约

存款保险制度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前者是指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说明或正式建立了存款保险机构的存款保险制度,后者则多见于发展中国家或者国有银行占主导的银行体系中,没有法律说明或者正式的保险机构提供保险,但往往在事后由政府或者中央银行提供兜底。我国现行金融制度包含着政府与储户之间、政府与银行之间的隐性存款保险合约。

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下,储户因为有国家信用的保障,对银行的监督就会减弱,甚至不关心银行的经营状况,加大银行道德风险[4]。一旦银行出现清偿问题,储户又会参与挤兑。政府为保护储户利益,稳定金融市场,必然会对银行进行注资。政府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因突发事件而受到影响,如果通过发行货币注资,势必引起通胀;用财政收入注资,将降低社会福利水平。

以国家信用为担保的隐性存款保险合约已经不适合中国目前的金融发展。

1.2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由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机构向保险机构交纳保险费,当成员机构面临危机或濒临破产时,保险机构向其提供流动性支持或破产机构在一定限度内向存款者支付存款的制度[6]。

IMF在200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共有78个经济体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尽管他们建立的时间各不相同,但已有74个经济体在法律上或者监管中对存款保护进行了明确规定(即建立“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有人甚至将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看做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

1.3存款保险制度的效果

存款保险制度在防止银行倒闭、保护存款者利益和稳定金融体系方面的重要作用[8],其基本目标是保护储户利益免遭过度损失和实现金融稳定。虽然在成本上需要各商业银行或政府投入一定的制度费用,却避免了政府因隐性存款保险制度所面临的不定期财政负担,全体纳税人的福利水平间接得到了保障。

2.加强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2.1存款保险制度带来的问题——新的道德风险

由于存款保险制度会削弱约束银行经营的市场纪律,引发更为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和机会主义行为。如果不能解决降低道德风险成本的问题,我国应该完善现行的制度,而不适宜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5]。存款保险制度使得资产三性(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分离。安全性的分离(由存款保险机构负责),将激励风险偏好和出现经营危机的投保银行从事高风险的投资,加大了银行的脆弱性。从而使以存款保险制度和最后贷款人为核心的金融安全网没有起到降低系统风险,减少银行失败的概率,反而使本身应该退出市场的问题银行继续留在市场中产生风险,积累风险,增加了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使金融危机的破坏力越来越大。

2.2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内容有三个部分:市场准入的监管、市场运作的监管、市场退出的监管。现今中国做得较好的只在市场准入这一环节上,后两个环节的力度渐弱。

2.2.1市场退出的监管

四大国有银行享受了国家信用担保的隐性保险,国有中小金融机构和非国有金融机构也顺势搭了这种隐性保险的“便车”[7],金融机构经营状况良莠不齐。中国银行市场退出缺乏系统健全的法律依据和配套机制,监管部门缺乏监管的独立性[3]。借鉴于国内上市公司治理现状,退出机制需要在正式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前进行完善,从接管、解散、撤消直到破产,对现有银行进行清理,消除不稳定因素。有资格留下的银行,加上迫切进入银行业的民间优良资本,组成一个相对系统风险比较低的市场,正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最好时机。

2.2.2市场准入的监管

现行的市场准入制度门槛过高。社会资本举办金融业的难度非常大[9]。在金融稳定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放低市场准入要求,引入活跃而富有竞争力的民间资本。

股份制银行在投资上的谨慎度要大大高于国有银行,其资产的优良率也是如此,但由于它的规模所限,往往被流动性危机所光顾。对于股份制银行的流动性危机,就可以发挥存款保险制度基本目标之一:给予陷入流动性困境的银行以支持,保护储户利益免遭过度损失。从而防止了银行危机的传染与扩散,起到金融稳定的作用。

2.2.3市场运作的监管

对银行体系实行严格有效的监管,能为存款保险的有效运作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可持续发展环境[1]。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能激发金融业的效率,但是维护公平就需要市场监管这只“看得见的手”。2012年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并调整利率浮动区间,此举被市场视为向“利率市场化”的迈进,这对银行业的有序发展是不小的挑战。如何正确引导各商业银行的运作,配合国家的宏观形势,合理的经营纪律和配套措施必不可少。因此,只有加强市场监管,规范银行的业务操作,最大限度地降低道德风险,存款保险的目标和作用才不会被扭曲。

篇9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

市文化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依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和指导。

市发改、教育、财政、建设、规划、广播电视、旅游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临港新城管委会负责本辖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城乡建设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需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

第四条市文化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定期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第五条市文化行政部门应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库,对经过科学认定列入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由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公布前,文化行政部门应组织专家评审并征求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和公众的意见。

对列入濒危名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抢救保护方案,并组织文化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及时进行科学、有效的抢救性保护。

第六条市文化行政部门确定和命名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代表性传承人和代表性传承单位。

第七条符合下列条件的公民,可以申请或者被推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一)掌握并保持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表现形态或者技艺;

(二)在一定区域内被公认为具有较大影响;

(三)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第八条符合下列条件的组织和团体,可以申请或者被推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单位:

(一)有掌握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表现形态或者技艺的传承人,并对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研究;

(二)以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宗旨,并坚持开展相关活动;

(三)保存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始资料或者代表性实物。

第九条代表性传承人和代表性传承单位享有下列权利:

(一)开展传艺、讲学以及艺术创作、学术研究等活动并取得报酬;

(二)向他人有偿提供其掌握的知识和技艺以及有关的原始资料、实物、场所等;

(三)开展传承活动有经济困难的,可以申请市人民政府予以资助。

第十条代表性传承人和代表性传承单位履行下列义务:

(一)按照师承形式或者其他方式选择、培养新传承人;

(二)完整保存所掌握的知识、技艺及有关的原始资料、实物、建筑物、场所等;

(三)依法开展展示、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活动。

第十一条市文化行政部门组织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并创造条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并向社会开放。

第十二条非物质文化遗产需出境的,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其中经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认定为文物的,适用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第十三条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和相关实物资料的保护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妥善保管实物资料,防止损毁和流失。

第十四条市文化行政部门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运用节日活动、展览、培训、教育、大众传媒等多种手段,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促进其传承和社会共享。

第十五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所涉及的建筑物、场所、遗迹及其附属物,由市人民政府划定保护范围,作出标识说明,并在城乡规划和建设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

第十六条市文化行政部门可以选择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作为申报无锡市、省级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第十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拥有的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资料、实物、场所等,其所有权受法律保护。确定为文物的,适用文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

第十八条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艺术制作、产品开发、旅游活动等,应当尊重其原真性和文化内涵,保护原有文化生态资源和文化风貌,不得歪曲与滥用。

第十九条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含有国家秘密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规定,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含有商业秘密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十条市文化行政部门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赠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或者捐赠资金和实物,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第二十一条市文化行政部门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据《**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列入濒危名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由于未采取科学、有效的抢救性保护措施而导致灭失的;

(二)对征集、收购和受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资料、实物未妥善保管乃至造成严重损坏、被窃或遗失的;

篇10

关键词:肾移植;巨细胞病毒感染

巨细胞病毒感染(CMV)是临床上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同时也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之一[1]。临床研究指出,患者在接受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CMV感染的发病率高达40%~70%[2],且患者由于担心CMV感染对自己恢复和生存的影响,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依从度和治疗效果。优质的护理服务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笔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进行肾移植术后并发CMV临床护理相关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肾移植术后并发巨细胞病毒感染患者30例,年龄25~49岁,平均年龄34.2±4.4岁,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30例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1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作为对照组,15例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护理,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临床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护理,即① 护理环境 护理人员应保证患者病房的清洁与空气的流通,病房温度保持在22~25℃,可在患者的病房内放置一些绿色植物作为修饰,营造出温馨的住院环境[3],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② 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日常交流,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对患者的实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给予合理的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鼓励、支持患者,对于精神负担较为沉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与患者聊一些轻松、愉悦的话题,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并可通过向其讲授之前成功治愈的案例,坚定患者的治疗信心;③ 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 护理人员应增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告知患者家属手术治疗过程和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家属多关心患者的生活,增加与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温暖”;④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应发自内心的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关心体贴患者,体谅患者各种原因所致的情绪反常行为,与患者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获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耐心向患者详细讲述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⑤ 高热护理 患者多在凌晨出现高热,多先出现寒战然后发热,发热持续数小时,待患者出汗后发热自行消退,针对此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进行夜间巡视,定时对患者的体温进行测量,对于出现发热的患者及时进行物理降温,待患者出汗后,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虚脱现象[4];⑥ 营养支持 患者由于刚接受手术治疗,机体消耗比较大,且由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自身免疫功能较弱,此时应及时为患者补充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维生素、血浆等营养物质,以增强患者抗病毒能力,同时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食物,以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无法进食的患者可采用鼻饲管加静脉营养等方式给予营养支持;⑦ 以人为本 护理人员应将人性化护理的理念应用到临床护理的各个环节中,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自身的性格特点,不断对护理措施进行优化,保证人性化护理的优越性。

1.2.2 临床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焦虑程度、患者生存率和护理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其中焦虑程度采用SAS量表进行评价,抑郁程度采用SDS量表进行评价。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非等级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和SAS评分比较

注 *:与治疗前比较,P

2.2 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死亡2人,生存率86.67%,对照组患者死亡6人,生存率60.00%,Χ2检验结果为Χ2=18.714,P=0.000,P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Z=-1.978,P=0.048,P

3.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临床模式已从“以治疗为中心”逐步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人性化护理干预即是给予患者人性化的照顾和关怀,通过营造温馨、愉悦的护理环境[5],保持患者心理上的舒适状态,缓解患者应抑郁症所致的不适症状。本次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参考文献:

[1] 王芳.手术室整体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体会[J].医学信息,2011;24(9):4851.

[2] 吴晓梅.肾移植术后并发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观察与护理[J].上海护理,2007.7(3):24-26.

[3] 魏运芳,黄艳红,罗逸维.人性化护理在外科手术室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3):487-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