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6: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经济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经济的理解

篇1

星期天,我做完了作业,忽然想起要去书店借《谜语金库》一书。我拿了些零花钱,对父母说:“我要去借一本书,很快就回来。”爸爸妈妈将信将疑。爸爸说:“你真的行吗?要不要我和你一起去。”“当然不用了,我自己去就行了。”我心想:爸爸,既然您对我的能力有所怀疑,我更要借到书给您看看了。

我步行到一家书店,书店里的人真多啊!他们个个都在认真地看书学习,为祖国实现“四化”而努力。这家书店虽小,但也像图书馆一样分类摆放图书。我终于在摆放少年儿童读物的书柜上找到了这本《谜语金库》。我捧着书向收费台走去,交了押金,便回家去了。

借到书时,我喜出望外,高兴极了。我用我的行动证明了,爸爸的判断是错误的!

篇2

关键词:税制结构;人力资本;经济增长;VAR模型

一、 引言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众多,而外部性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被长期忽视,新古典增长模型就没有考虑外部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内生增长理论恰认为外部性在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研究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出发,充分考虑外部性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分析税制结构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外部性的来源有很多,Lucas(1988)认为个体通过学习和观察他人行为而进行的人力资本积累能产生正向溢出效应。Hall(1995)认为R&D和企业家的创新活动也能产生很强的正向溢出效应。

Young Lee和Roger H. Gordon(2007)指出在控制其它决定经济增长因素的情况下,企业所得税率降低10个百分点,会提高年度经济增长率1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何菌和沈明高(2009)研究了政府收入、税收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在税收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增加营业税比重而相应减少个人所得税比重可以提高经济效率。几乎在所有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对资本征税对经济增长都不利。

Wang和Yao(2003)将人力资本存量、劳动力和物质资本放在一起建立了一个经济增长核算框架,测量了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呈正向相关关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已有研究经济增长的文献多从税制结构与人力资本分别对经济增长作用角度予以分析,而将三者放在一起,考虑税制结构与人力资本的外部性,统一计量它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文献还较少。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将税制结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三者联系起来,通过建立VAR模型,计量税制结构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全面把握和理解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和内生动力,同时以期为中国经济增长再平衡提供政策建议。

二、 理论分析

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改革奠定了我国现行税制的格局,我国目前是以间接税为主、直接税为辅的税制体系。从税制结构来看,我国税收主要有两大类,直接税和间接税(流转税)。中国的现行税制体系中,70%以上为流转税,也就是间接税,其余不足30%为所得税等直接税。其中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是中国最大的税收来源,两者之和占税收总额的一半还多。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直接税、间接税及税收总收入都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间接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一直都高于直接税。近年来,国内增值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列呈下降趋势。营业税是我国地方税的主要税种,历年营业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列比较平稳,大约维持在15%左右。2008年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后(统一后一般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之前内资企业为33%,外资为25%),企业所得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列明显下降。个人所得税占我国税收总收入的比列较小,其占税收总收入的比列平均大约为6%左右。据统计,美国在2000年~2011年间,其个税收入均占到了其整体财政收入超过40%。关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列总体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在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下降趋势明显。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积累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从宏观层面讲,人力资本积累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技术创新,增加资本回报,使经济持续增长。从微观层面讲,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增加了人们在劳动力市场上被雇佣的可能性,提高了人们的收入能力。人力资本积累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教育、培训、干中学等。教育可以使人们学习更多知识、掌握切实可用的技能,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它在促进技术溢出方面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形式。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使得我国人均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大学教育正逐渐从精英教育转变为普罗大众教育相吻合,但与此同时毫无疑问的是,中国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在扩展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Yt=A(t)K?琢tHt1-?琢h?茁t中,Yt表示经济增长,A(t)为技术水平,借鉴(刘海庆,高凌江,2011)的做法把它分成两部分:纯经济效率和纯内生技术进步率,前者受社会制度和政府政策的影响,比如各种司法、社保制度及各项税收政策等,税制结构就借此发挥作用,后者仅是时间的函数。Ht1-?琢表示人力资本,它本身可作为生产的投入要素进入生产函数,促进经济增长,另外它还通过产生正向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合理的税制结构能和人力资本积累均能产生正向外部性拉动经济增长,在我国经济30多年的高速增长过程中,税制结构和人力资本积累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构建如下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税制结构和人力资本积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三、 实证检验

1. 变量及数据说明。本文中经济增长用经济增长率表示,为消除物价的影响,本文用GDP平滑指数对经济增长率进行了调整。DTAX表示直接税所占税收总收入比重,IDTAX为间接税所占税收总收入比重(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此处的直接税包括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间接税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EDU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本文用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来作为人力资本的替代变量(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指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与适龄人口之比,适龄人口是指18岁~22岁年龄段的人口数)。本文所用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财政统计年鉴》,每个变量样本时间跨度为1994年~2010年。

2. 单位根检验。单位根检验可以判别序列平稳性,并可通过差分法使不平稳序列平稳。单位根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

表1中检验结果显示,变量GDP、DTAX、IDTAX和EDU的T统计值分别为-2.100 1、-2.701 0、-2.466 3和-1.874 7,均大于5%水平下的临界值,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即样本区间内GDP、DTAX、IDTAX和EDU序列都是非平稳的。而经过一阶差分后?驻GDP、?驻DTAX、?驻IDTAX和?驻EDU的T统计值都小于5%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样本区间内一阶差分后?驻GDP、?驻DTAX、?驻IDTAX和?驻EDU都为平稳序列,均为一阶单整,说明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3. Johansen协整检验。为确定直接税、间接税和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本文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技术对此进行了检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在5%的置信水平下,迹统计量检验有,79.596 0>47.856 1, 最大特征根检验有46.435 37>27.584 3,均拒绝原假设(即拒绝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假设,亦即三变量存在协整方程)。表3第二行检验结果拒绝了最多有一个协整关系的假设,但第三行接受了最多有两个协整关系的假设。由此,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直接税、间接税和人力资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所以可以建立无约束VAR模型。

4. VAR模型说明与最优滞后期的选择。根据VAR模型滞后期的选择标准,表3中LR、FPE、AIC、SC和HQ统计量有4个指标显示的最优滞后期为p=2,所以我们可以建立无约束的VAR(2)模型。

5. VAR(2)模型的稳定性检验。从图1可以看出,VAR(2)模型的全部根都落在单位圆以内,因此VAR(2)模型的稳定性条件得以满足,VAR(2)模型是一个平稳系统,选取的两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可以进一步进行分析。图形表示更为直观,全部单位根的倒数的模落在了单位圆之内,因此,所建VAR(2)模型是稳定的。

6.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4中我们用差分后的平稳序列做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在滞后期为2时,我们拒绝变量?驻DTAX、?驻ITAX和?驻EDU不是?驻GDP的格兰杰原因,接受?驻GDP不是?驻DTAX、?驻ITAX和?驻EDU的格兰杰原因。即?驻DTAX、?驻ITAX和?驻EDU的变化均能Granger引起变量GDP,而GDP并不能Granger引起变量?驻DTAX、?驻ITAX和?驻EDU。

7. 方差分解。图2是经济增长的标准误差被分解为其自身和?驻DTAX、?驻EDU和?驻ITAX的情况,经济增长自身冲击对其波动的贡献率从第1期的100%到第6期下降为55%,随后基本保持不变;DTAX的冲击对其波动的贡献率从0%到第6期上升为35%,随后基本保持不变;EDU的冲击对其波动的贡献率从0%到第6期上升为8%;ITAX的冲击对其波动的贡献率从0%到第6期上升为2%。

四、 结论与启示

1. 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可以看出,在滞后期为2时,变量?驻DTAX、?驻ITAX和?驻EDU均能Granger引起变量GDP,而GDP并不能能Granger引起变量?驻DTAX、?驻ITAX和?驻EDU。通过方差分解可以看出,在较长期中DTAX的冲击对经济增长波动的贡献率约为35%,EDU的冲击对其波动的贡献率约为8%,ITAX的冲击对其波动的贡献率约为2%。

2.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尽管直接税占我国税收总收入的比重要远低于间接税所占比重,但其对经济增长波动的贡献要远高于间接税。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间接税具有累退性,收入低的人比收入高的人会把收入较大的部分用来消费,这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资源配置、恶化了收入分配。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应考虑调节我国的税制结构,适当增加直接税的比列,降低间接税比重,进一步减少税收扭曲?

3. 人力资本溢出效益在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得作用越来越大,为此我们应加大教科文卫投资,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本存量,改善人力资本发挥作用的环境和土壤,使其溢出效应最大化。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优惠税率和税收补贴等一系列的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创新、研发新产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充分发挥税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及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

参考文献:

1. Lucas, Robert E., On the mechanics of ec- onomic development.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8,(22):3-42.

2.Hall, Bronwyn H,.The private and social returns to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In: Smith, BruceL.R.,Barfield,ClaudeE.(Eds.),Technology,R&D, and the Economy.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1995.

3.Gordon, Roger, Can High Personal Tax Rates Encourage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IMF Staff Pa- pers,1998:49-80.

4.Gentry,WilliamM.,Hubbard,R.Glenn,Tax Po- licy and Entry into Entrepreneurship, mimeo.ution, Washington, DC,2000:140-883.

5.杨建芳,龚六堂,张庆华.人力资本形成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个包含教育和健康投入的内生增长模型及其检验.管理世界,2006,(5):10-18.

6.何菌,沈明高.政府收人、税收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金融研究,2009,(5):14-25.

7.刘海庆,高凌江.税制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6):492-498.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增值税扩围改革、实际税率变化与企业绩效”(项目号:14XNH004)。

篇3

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SAR)是以“合成孔径”原理和脉冲压缩技术为理论基础,以高速数字处理和精确运动补偿为前提条件的高分辨率成像雷达。对于机载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处理来讲,仅有目标的原始回波数据是不够的,还必须获得雷达和载机的参数。另外,为了满足信号处理机实时处理的要求,要求输入到处理机的各种数据符合处理机成像处理的数据格式。这样,处理机在获得数据帧后就可以直接进行成像处理而不必再有格式转换的开销。但是? 目标的原始回波数据与雷达和载机的参数数据来自两个不同的设备?它们的数据格式和时序都是由各自的设备确定的,因此信号处理机便面临着与外围设备接口的问题。

1 系统功能

在本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中,进出接口板卡的数据流包括数据采集设备输入的原始回波数据、监控设备输入的雷达和载机的参数数据以及输出到处理机的成像处理数据。它们有如下特点:①输入数据流的速度和时序不匹配。数据采集设备和监控设备是两个异步的系统,它们都有自己的定时控制电路,以自己的速度传输数据。②输入输出数据流的信息格式不匹配。数据采集设备输入的原始回波数据和监控设备输入的雷达和载机的参数数据采用FPDP协议传输,接口板卡输出到处理机的数据采用Link口传输协议进行传输。

考虑到进出接口板卡数据流的特点和雷达系统对接口板卡的控制要求,接口板卡要具有如下功能:

(1)设置数据的缓冲、存储逻辑,以适应不同设备之间的速度差异和时序差异;

(2)进行信息格式转换,将目标的原始回波数据与雷达和载机的参数数据打包,插入相应的帧信息形成处理机要求的数据帧,并控制数据流的走向;

(3)实现PCI接口,能够产生PCI中断;

(4)具有在线自检测功能。

2 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为了简化系统硬件设计,增加系统的灵活性,采用FPGA芯片实现系统要求的数据格式转换、打包、分发和逻辑控制功能。数据缓存采用硬件FIFO和软件双口RAM。PCI接口采用专用接口芯片实现。硬件FIFO和软件双口RAM的写时钟分别由各自的FPDP接口提供,其它时钟由接口板上的晶振提供。系统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2.1 输入数据流的缓存方案

为了适应处理机与数据采集设备和监控设备之间的速度差异,解决速度不匹配问题,需要将输入的数据先进行缓存。数据采集设备送入的原始回波数据每帧的数据量比较大,接口板卡上设计了硬件FIFO作为原始回波数据的缓存器,FIFO的读写使能由FPGA编程控制,写时钟由FPDP接口提供,读时钟由接口板卡上的晶振提供。数据采集设备和监控设备是两个异步的系统,雷达参数数据流和原始回波数据流之间没有同步关系,一帧雷达参数数据对应几帧原始回波数据,因此设计中用双口RAM作为雷达参数数据的缓存器。另外,每帧雷达参数的数据量比较小,本设计在FPGA内利用参数化的模块库(Library of Parameterized Modules,简称LPM)中的lpm_ram_dp编程实现双口RAM,简化了硬件设计。

2.2 PCI接口设计?

实现PCI接口的方案一般有两种: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和采用专用总线接口器件。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PCI接口的最大好处是比较灵活,缺点是设计难度较高,开发周期较长。采用专用接口器件实现虽然没有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那么灵活,但能够有效地降低接口设计的难度,缩短开发时间。本系统采用专用接口器件PCI9052实现接口板卡的PCI接口。

接口板卡的硬件资源为映射到FPGA内部寄存器的I/O映射空间和一个中断源。PCI9052提供5个局部地址空间,选用Space0作为接口板的地址空间,分配16个8位地址。同时设置相应的初始化,PCI配置寄存器中的PCIBAR2设置为0XFFFFFFF0,向系统请求分配内存的数量为16。设置局部地址空间的范围为0X01000000~0X01000010。PCI9052提供两个局部中断源,选用LINTi1。FPGA提供电平触发中断信号,因此PCI9052的中断触发模式设置为电平触发。利用PCI9052的局部设备片选信号CS0#作为FPGA的片选信号。CS0#片选信号的起始地址和地址范围由CS0 Base Address寄存器的设置值0x01000011决定,即起始地址为1000000h,地址范围为20h。PCI9052寄存器的初始值由串行EEPROM提供,在PCI9052加电后读取。EEPROM必须采用支持连读功能的芯片,本设计中采用FairChild Semiconductor公司的93CS46N。

2.3 FPGA的配置设计?

本设计为FPGA提供了两种配置方式:主动串行配置和被动串行配置。

主动串行配置由EPC2向FPGA器件输入串行位流的配置数据。在该配置方式下,一直由FPGA控制着配置过程。在加电过程中,FPGA检测到nCONFIG由低到高的跳变时,就开始准备配置。FPGA将CONF_DONE拉低,驱动EPC2的nCS为低,而nSTATUS引脚释放并由上拉电阻拉至高电平使能EPC2。此后,EPC2就用其内部振荡器的时钟将数据串行地从EPC2?DATA?输送到FPGA?DATA0?。当配置完成后,FPGA释放CONF_DONE,将EPC2与系统隔离。

被动串行配置由编程硬件通过ByteBlaster配置。ByteBlaster产生一个由低到高的跳变送到nCONFIG引脚,然后由编程硬件将配置数据送到DATA0引脚,该数据锁存至CONF_DONE变为高电平为止。当CONF_DONE变成高电平时,用DCLK的10个周期初始化FPGA,器件的初始化由下载电缆自动执行。

为了两种配置方式共存,设计中用拨码开关将EPC2与FPGA和ByteBlaster的下载电缆插座隔离。当用被动串行方式配置时,拨码开关断开,由上位机通过ByteBlaster下载电缆加载FPGA。当用主动串行方式配置时,拨码开关接通,由EPC2加载FPGA。电路图如图2所示。

2.4 在线自检测功能

板卡设计时还应考虑便于日常调试维护及故障检测定位。板卡在硬件上针对各电源信号和关键的状态信号设计了信号灯,一旦发现有误,便可给出信号触发该电路板上的信号灯告警,定位系统故障。另外在电路设计时应留出测试孔,以增加电路的可测性。

3 系统的软件设计

系统上电后, PCI上电复位,FIFO清零。上位机向相应寄存器写入初始值,完成寄存器设置。当系统启动信号有效时,接口板开始接收数据,进行数据打包和分发,直到上位机向接口板卡写停止命令为止。图3给出了系统工作流程图。

3.1 数据的打包和流向控制

雷达参数数据和原始回波数据的数据源是异步的,不能保证两者确切的对应关系,接口板卡利用对缓存原始回波数据FIFO和缓存雷达参数数据双口RAM的读写控制,调整雷达参数数据和原始回波数据对应关系,将两种数据源按处理机要求的输入数据格式组成正确的数据帧。雷达参数数据和原始回波数据打包后的数据帧格式如下:

    在程序中,设计了雷达参数发送控制计数器Para_counter和回波数据发送控制计数器Data_counter。系统工作后,每次检测到原始回波数据流的数据有效信号data_valid的上升沿(标记收到完整的一帧回波数据)时,启动雷达参数发送控制计数器开始计数,当计数到设定的值(本设计中为25)时停止计数并启动回波数据发送控制计数器开始计数,计数到设定的值(本设计中为5000)时停止计数。当检测到原始回波数据流的数据有效信号data_valid的下降沿(标记开始接收新的一帧回波数据)时,两个计数器都清零。根据计数器的计数值产生Link口选择信号?确定数据的流向。图4给出了数据流向的示意图。图5给出了基于MAXPLUSⅡ10.0的仿真结果,仿真显示正确地实现了数据打包和流向控制。

图3 系统工作流程图

    3.2 Link口传输协议的实现

Link口的数据传输是在同步时钟线(LxCLK)与应答线(LxACK)相互握手的情况下同步传输的。一个传输字为32bit,Link口以4bit为单位进行传输。在LxCLK上升沿,发送端会发送一个新的4bit数据,在LxCLK的下降沿,接收方锁存数据线上的数据。8个4bit数据发送完毕后,如果接收方准备好接收下一个字,则将LxACK置1。发送方在每次发送新字的第一个4bit时对LxACK采样,如果LxACK为0,表明接收方没有准备好,则发送方保持LxCLK为高电平,且数据线上保持当前的4bit数据,直到接收方将LxACK置1,发送方才将 LxCLK下拉,并继续发送新的数据。当发送方缓存为空时,表明没有数据需要发送,则LxCLK保持为低电平。接口板利用VHDL语言实现了Link口传输协议。下面给出了关键的程序片断:

    ChangeStateMode?process?NibleCount?empty?LxACK?PresentState?empty?

begin

case PresentState is

when SendACK =>

if LxACK='1' and empty='0' then

NextState<=Send?

else NextState<=SendACK?

end if?

when Send =>

if NibleCount/= 3 or ?NibleCount=3 and empty='0'and LxAck='1'? then

NextState<=Send?

else NextState<=SendACK?

end if?

end case?

end process changestatemode?

图5 数据转发仿真时序较

篇4

[关键词]权衡取舍;价格歧视;公共物品;无形的手;有形的手;排他性;竞争性

Abstract:IanalyzetheissueofeconomicphenomenaoftherestructuringprocessaboutShenyangcabletelevisiontodigitaltelevision.Theaimistolearntheeconomictheoryintothesocialrealityandtounderstandtheeconomictheoryconnotationdeeply.Thisarticleaimstooutstandthedigitalcitywhichisplayingaimportantroleinpromotingeconomicdevelopment.

Keywords:Trade-offs;PriceDiscrimination;PublicGoods;Invisiblehand;VisibleHand;Exclusive;Competitive

继有线电视、付费电视、网络电视等新名词走进人们的视野,一个新事物——数字电视也开始走进沈城市民的日常生活当中。

作为全国首批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试点城市之一,沈阳市今年将大范围推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年底前,全市将有22万余户市民家庭看上数字电视。2008年沈阳将彻底关停目前的模拟电视信号传输,数字电视将全面普及。

这里我简要的介绍一下什么是数字电视。数字电视的英文名称是Digitaltelevision,简称DTV。它是一个从根本上区别于模拟信号的换代产品,这种信号采用数字编码技术,综合了数字压缩、多路复用、纠错掩码、调制解调等多种先进技术,把电视节目转换成为数字信息(0、1),以码流的形式进行传播。他的特点除效果清晰、频道多,能为用户传送高清画面、逼真音质的影像外,还能更好地维护播出的安全性,并为需要个性化消费的电视用户群体搭建一个超乎想象的巨大资讯和服务平台;更重要的是,数字电视通过双向的传输线路,实现了“用户要看什么,电视就播什么”的目的,真正实现了“我的电视我做主”。改变了人们多少年来的收视习惯。通过数字电视,还可以帮助人们完成许多以前必须亲历亲为的事情,数字电视的开通将把我们带入家庭数字化的时代,引领我们进入时尚新生活。

那么对于这样一种数字新事物,沈阳市民怎样才能更好的认识、理解和接受它呢?它能在沈阳顺利的完成转型吗?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那么我将用经济学理论多角度的分析一下转型面临的问题以及前景。

我们从本质上理解它,电视数字化,往小了说,我们可以理解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往大了说,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国家信息化的根本要求。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把信息化作为现代化的一个主要力量,但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国民素质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发展中国的信息化,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电视机应该说是中国最普及的信息工具,最便捷的信息载体,而且电视机操作比较简单。如果我们把最普及的工具、最便捷的载体——电视机,通过数字化变为一个多媒体的信息终端,实现“我的电视我做主”,那就意味着家庭实现了数字化,家庭的数字化标志着城市的数字化,国家的信息化。所以说电视的数字化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事情,实际上是行业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人民群众需求这个层面的事情。所以这场变革大家要充分认识,要从国家、社会的层面认识这个变革,它对于我们推动数字化的认识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帮助。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分别降到了去年的31%和45.6%,城乡居民对广播电视等文化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需求越来越大,选择余地越来越多,要求广播电视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要求广播电视不仅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需求和普遍需求,还要满足人民群众千变万化、千差万别的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而数字化使广播电视的频道大大增加,服务领域大大拓展,服务方式大大改善,可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对一、点到点的对象化服务,为广播电视满足人民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广播电视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推动广播电视数字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和重要举措,是我国广播电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难得的机遇和重要的途径。那么沈阳截止到2003年的统计,沈阳中心五城区的的电视普及率为99.65%,户占有率为124%。如果电视在沈阳千家万户实现了数字化和信息化,那就意味着沈阳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以信息化、本地化、个性化推动有线数字化的发展的道路!

那么在经济学的范畴上沈阳在有线电视向数字电视转型的道路上会出现个几个令我们值得思考的“数字化”问题。

一、权衡取舍:用户选择数字化舍弃的和得到的利益哪个大?

“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们在做决策时,并不是去计算一个物品的真正价值,而是用某种比较容易评价的线索来判断。”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归纳出经济学十大原理中第一条就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实际上就一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就和中国传统“舍得”的含义一样,没有舍,就没有得。

关于数字电视的“得”宣传上强调免费的概念,免费安装机顶盒提高了百姓的期望值,实际上就是分期付款,节目费用的支出又造成了一部分用户的支出、失落和不理解。舍弃模拟信号节目和得到数字信号节目中的经济学“舍得”解释应该让百姓了解明白,作为普通老百姓舍弃点人民币,得到清晰、个性、互动的电视画面,体验科技的乐趣和优质个性的服务。

二、价格歧视:对于不同的用户能够采取价格歧视策略吗?

价格歧视是经济中的企业用各种旨在对不同顾客收取不同价格的经营战略。例如:电影票,许多电影院对儿童和老年人收取的价格低于其他观众。飞机票价,飞机上的座位以许多不同价格出售等等。

数字电视的资费策略应该大量采用价格歧视,而不是模拟电视时期的多年一费制。不是所有的人都想领取盒子的,也不是所有的人只需要基本的盒子。好在技术的进步为市场提供了不同功能的机顶盒,可以满足各个层面的消费需求。

三、公共物品:有线电视的服务和业务是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吗?

公共物品是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这就使公共物品对公众有好处,但提供者却无利可图。公共物品的供给无法通过市场的方式予以解决,就需要通过非市场的机制来提供。政府正是依据这样的公共需要而产生的,其最为本分的职能就是组织和执行公共物品的供给。

有线电视在只有模拟技术手段的情况下具有增加一个人看电视,不会影响他人的非排他性,但是在数字电视时代却有了不同,有人看模拟,有人看数字,就会有交叉重复利用的频谱资源浪费了。换句话说,对于整个社会来讲,你看模拟节目实际影响了有人对于数字节目的需求,因为带宽是有限的,这种情况会随着数字用户的增加而显著。从这个角度上说,有线数字电视就不是完全的公共物品。

四、“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两者能同时实施吗?

亚当.斯密的价值规律被称为是“无形的手”,后来到凯恩斯要政府对经济干预,凯恩斯提出了“有形的手”。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制度决定人们的行为,要用制度来引导与约束人们的行为。对于有线电视公共产品,政府的“有形的手”也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具体来讲,政府要明确:

1.模拟节目的关停时间,要具体、明确,不能含糊。

2.公布数字节目资费标准,要全面,要考虑买机顶盒领取机顶盒和各种用户的需求。

3.要公平对待所有用户的所有选择。

4.要诚信,信守承诺,提高电视节目服务质量。

5.方便所有用户,就近快捷服务所有的老百姓。

6.尊重用户的选择权利,促销活动考虑所有用户的感受。

其他的事情,就让市场“无形的手”去发挥作用,每个人都考虑自己的幸福快乐感受,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就会提高。“无形的手”联合“有形的手”,“两手”都要硬,这样数字化电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壮大。

数字电视取代模拟电视是信息技术和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电视普及后,每个家庭的电视机都实现了数字化,广播电视的服务领域就会极大拓宽,使每个家庭拥有一个集公共传播、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公告服务、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平台,成为每个家庭连接社会的一个新的窗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成为实现社会信息化、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将极大地推进沈阳市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有线电视数字化不但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而且有利于拉动内需和扩大就业,形成本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大大推进沈阳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信在沈阳市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方案指引下、多次数字电视收费价格听证会的举办以及大范围推广工作的全面实施,社会各界所关心、担心的问题很快都将一一得到解答。在沈阳城市信息化、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必将会成为一只无形的推手,在居民生活一点一滴细微而又令人欣喜的变化中,催化一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03月

[2]张海涛.走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之路[R].ISBT-BIRTV2004联合报告会:2004年8月24日

篇5

【关键词】经济新闻 数据 符号学 语用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新闻的比重日益上升,尤其是专业类的财经媒体,其影响也在逐步扩大。而在经济新闻报道中,无论是报道宏观经济,还是具体企业,都需要借助大量产值、增速等统计数据来说明问题,因为数字可以从量化的角度准确地报道新闻事实,反映新闻事物的发展状况。一方面数据可以作为辅材料,解答或证明新闻中存在的问题,解释概念或说明事物特征,帮助受众更好的理解新闻内容;另一方面是将数字作为主体,对其进行详细的阐释,帮助受众理解经济数据背后所隐藏的深层含义。专业的财经媒体是一种“窄播”形式,直接表现数字,势必影响传播效果,所以需要记者恰到好处的运用数据,深入浅出的分析经济现象,讲清经济道理。

一、数字意义的符号学阐释

数字作为语言的一部分,除了计数功能外,还肩负着传播历史文化信息的重担,所以说数字体系作为语言符号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具有符号传播的特性,其和文化的传播紧密相连,数字的背后具有文化的支撑,因为“每个数字都是能指和所指结合的单个符号,其他数词是在单个符号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符合符号……,数词具有其他语言符号所具有的形和义之间的任意性,复合符号在行与义之间有理可依据,符号能指和所指之间的非一一对应性及符合复合符号的社会性等。”①所以,数字作为一种抽象的文化符码,从本质上说,是人们用数字来理解其他领域中的观念,在数字领域中,表现为数字的本体特征,而在认知领域,则表现为纷繁复杂的文化内涵。

符号学鼻祖索绪尔将符号分为所指和能指,两者之间关系的结合便产生了符号的意义,是一种二元论。而皮尔斯和索绪尔不同的是,他将符号现象分为符号、对象、解释项,解释项的存在是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皮尔斯认为“没有解释项,符号的意义便无从理解”。皮尔斯的理论重视解释者的作用,不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闭系统,强调社会、文化对于符号解释的重要影响。所以他的观点比索绪尔的理论更合理,解释力更强。在皮尔斯的基础上,美国的哲学家、符号学家莫里斯认为符号涉及三方面的关系:即形式意义、存在意义和实用意义,将该论断应用于语言符号系统研究中,便得出了语言符号的三种意义:言内意义、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这当然也包括数字符号的意义。数字的指称意义“是语言符号和它所代表的客观世界中的某一实体或事件之间的关系所反映的意义,是语言符号的基本内容所传递的主要信息,它往往与字面意义重合”,数字的指称意义在经济、金融、投资或统计报告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表达的是确切的数量和比例,特点就是精确严明、客观准确。数字的语用意义是三种意义中较难把握和表现的,它体现的是数字符号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而我们的经济报道在运用数字方面恰恰忽略了这一层面的意义,经常干巴巴的罗列经济数字,没能展示这些冗杂数字背后的深层内涵及对于受众的影响。本质上来说,经济新闻使用数字是为了表达意义,是以数字为手段来达到表达观点的目的,所以如何使用数字,才能达到最大的传播效果则是传播者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经济新闻中数据语用意义的缺失

数字的语用意义是三方面中最难把握和表现的。符号学中对于语用意义的定义为语言符号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可进一步细分为数字传播者与数字的关系和受众与数字间的关系。由于传者和受众处于不同的立场,代表不同的观点,所以对于同一组经济数据会有不同的解读,在经济新闻中数据不再仅仅作为资讯的本质性和事实性,更重要的是其服务性和市场的需求性。而我们的媒体工作者往往忽视了受众在经济数字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能站在受众的立场分析、阐释经济数据,结果造成了文中数据泛滥,枯燥无味,影响了新闻整体的传播效果。经济新闻中数据语用意义的缺失主要存在以下两类问题:

1、数据传播失真

忽视数字符号的语用意义结果可能会造成数据传播的失真,这里的失真不是经济数据和现实的不符,而是表达和理解的错位。比如受众对于一些经济数据,如PPI、CPI、GDP、PMI的理解会和媒体运用数据想要表达的观点不一致,引起不同程度的质疑,例如“各省的GDP的加总数高出全国GDP数万亿元人民币,各省的GDP增速几乎都高于全国GDP增速好几个百分点。”在这里,文本的意义失去了终结性和一次性,具有无限阐释的可能,就好像对于同一经济数据,官员认为是科学的,民谣的阐释则是:张家有财一千万,邻居九个穷光蛋,一平均个个都是杨百万。②

针对数据传播失真的现象,要想加以解决,首先需要确定立足点,经济新闻在对经济数据进行解读的过程中,要把“新闻话题处理成公共语言,把对数据的观点编入公众习语,”这样更易于受众接受这些声明和观点。当新闻中对于经济数据的解读不是站在受众立场,而是以一种宣传的姿态来表达,很多经济数据往往就被赋予固有的意义,报道透露出意识形态编码形成的表象。问题的症结在于对数据的阐释过程中,媒体将更多的话语权交给了所谓的权利部门,但是数据最大的影响是对广大的普通民众,民众对于数据解释的缺失,是造成传播失真的关键所在。所以在新闻的采访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机会留给普通受众,以此来消解数据失真给受众带来的排斥感。

2、数据表现方式缺乏新意

经济新闻中,数字的语用是重头戏,很多新闻都是出自统计数据,但是如何传播那些枯燥冗杂的数字信息却是一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作。数字的语用意义不但需要传播者站在受众的立场思考问题,同时也需要运用受众易于理解的语言及方式进行表达。经济新闻中和数据相伴的就是专业术语,对一般受众来说理解起来确实具有难度,这就需要我们消化理解数据信息,深入浅出,进行形象化表达。例如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曾在“节约用水宣传周”报道中说:“我国的水资源拥有量只占世界人口平均数的1/4,我国600多座城市,就有300座缺水,其中108座严重缺水。打个比方,如果世界人均每天一桶水的话,那么我国南方人均只有一壶水,华北地区人均只有一杯水。”主持人用一连串的数字加比喻,揭示了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实,形象、易记,让人警醒。在具体的应用中,我们是通过对比来表现数字,还是通过折算把数字形象化,亦或其他的表现方式,这应视情况而定,运用得好,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数字的语用意义也就得到了最大的呈现。

综上所述,经济数据的背后具有文化的内涵,是符号意义的传播过程。数字符号的语用意义是“受众本位主义”的一种体现。在新闻中,能否站在受众的立场和角度解读经济数据,是做好新闻的关键。数字运用的科学、合理,传播效果就会比较理想,否则就会造成传播失实或失真等现象。既不能很好的表达作者的观点,也影响受众的理解,造成传播障碍。■

参考文献

①刘晓雪:《汉语言中数字的符号意义及翻译探讨》,《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0

②郭栋、吴兰兰:《数据失真传播模式中的创新分析》,《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篇6

比如说,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的《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一章的第一节中,有讲解进制转换的问题。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接触的常常是十进制,而这里涉及不常用的二进制、八进制等内容,较难理解。在讲解时,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转变常有的思维模式来看待问题。这样既能学到信息技术的知识,也能加深数学相关知识的应用。

那怎样具体在信息技术中运用其他学科知识呢?

多媒体有3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个为多种媒体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将文本、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媒体信息转变为一维的数字化信号。媒体的整合同组合是不同的。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利用电视、投影等进行课堂教学,实现多种媒体的组合。讲解这一特性的时候,可以将整合看成化学中的化合反应,将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各种媒体信息比做反应前的各种物质,将数字化技术看成是化合反应的催化剂,把最终转变的一维数字化信号看成化合的结果。这样就很好的用大家熟悉的化合反应来讲解整合这一概念,从而对整合这一特性有了质的理解。同时,与整合区别时,可以认为组合仅仅将多种的媒体信息组合在一起,并没有产生新的媒体。好比物理反应,几种物质放在一起,没有产生新的物质一样,而是简单的混合在一起,并没有质的变化。

通过化合反应、物理反应,很形象地将整合与组合的实质体现出来。既让学生理解多媒体的3个显著特点之一的整合,同时也将化合的概念复习一遍。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这些概念的实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的另两大特点为数字化和交互性。数字化作为多媒体的基本特点,它既是计算机应用的前提,也是计算机应用的结果。不同形式的媒体信息最初是以不同的方式独立存在的。将各种形式的媒体信息数字化转变为数字信号的形式,为计算机的统一处理和传输打下了基础。因为多媒体信息是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存储和传输的,所以必须将各种形式的媒体信息数字化。这让我们不禁联想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创始了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的影响是无穷无尽的。数字化也是将不同形式的媒体信息转变成唯一的数字信号的形式,这样统一之后,对计算机的统一处理提供了基础。就如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影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既有利于民族大融合,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将国家比做计算机,将不同形式的媒体比成人力、物力和财力,民族等要素,只有在统一的环境下,才能更有保障,更有效率的运行。

篇7

一、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技术革命将延续到21世纪初

近代以来科技革命按传统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次科技革命,又称为产业革命或工业革命,在18世纪60年代前后开始,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科技革命,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从20世纪40 年代开始,以电子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始于英国并迅速影响了整个欧洲大陆,同时带动了许多国家相继发生工业革命,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显著特点,人类进入了电器时代;而以原子能、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点的一场信息技术革命,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其中的计算机技术对现代经济的发展更是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过去的一百年,由无线电、电话、喷气式飞机等基于微电子技术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未来一百年,人类的经济与社会将发生更多更大的变化,这其中有许多影响着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课题值得我们去关注。21世纪是一个科技新纪元,高新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主要表现在信息、生物和纳米技术三大领域。而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将继续发挥其中流砥柱的作用。

二、 近几年来计算机信息产业经济发展的状况

人类进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特别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下,人类已经步入了信息社会时代。本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大事件就是加入WTO,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得到非常快的发展,一度出现过40%多的增长,并持续增长了五、六年的时间,大量外资的引进,使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从万亿级达到几万亿级。中国迎来了新经济时代,而新经济时代的三个主要特征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以信息化为特征,信息化使得全球的信息资源逐渐趋于对称,可以有效地配置资源,而这正是经济或者说市场经济的初衷。

信息经济本身已经成为经济整体中一个不可分割,不容忽视的庞大产业集团,信息经济的发展不仅不会否定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的存在,相反会促进这三种经济的素质,通过信息化后大为提升,并导致不可触摸的信息型经济取代可以触摸的物质型经济进而在整个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

三、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及发展促使了网络经济的萌芽与繁荣,到现在人们已经很少去区分网络经济和经济网络化这两个名词,而是把它们广义的理解为包括网络贸易、网络银行、网络企业以及其他商务性网络经济活动。B2C,B2B模式下的电子商务就是网络经济的重要内容。

计算网络信息技术的引入在于降低交易成本。实际情况中,由于人性因素和环境因素,交易都存在成本,如何降低交易的成本是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经济学家更是致力于降低交易成本的研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主要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至互联网的形成,为控制交易成本提供了一个大好机会。

当交易双方中的一方,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处于信息不对称的时候,就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用于收集了解对方信息。在互联网上,消费者获取信息非常容易,商家不再具有信息上的优势。企业可以在网上交流信息,而且信息传递和复制的成本很低,信息传播范围又很广,不会产生由于信息传递成本所造成的重大影响,因此企业可以广泛采集客户数据,可以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实现个性化服务。总之,网络可以减少交易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有益于经济的发展。

物流信息数字化管理是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平台,以智能化仓储控制和数字化货架管理以及GPRS定位为依托,以网络、运输、存货、仓储为资源,通过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物流信息经过网络平台进一步整合,为广大客户提供操作方便、性能可靠、数据正确、分析全面、定位准确、统计合理的计算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物流存在的成本高、时间长、不易掌握物流具体方位等问题,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仅仅数字化而实现不了“物”之间的互联互通,那么数字化的“物”就会变成信息孤岛,因此我们要实现“物”“物”之间的对话,这就是物联网。

物联网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非接触识别技术。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的趋势。

而 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篇8

关键词:GIS技术;城乡规划;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城市”工程的普遍开展,城乡规划实践呈现出许多新面貌。作为“数字城市”工程的核心技术,GIS可普遍应用于城乡规划实践的各方面,包括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道路规划、管线管理等。GIS具有反映地理空间关系及综合、统计各种空间和属性数据的能力,为地理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开发提供了先进技术手段,它的普遍应用将使城乡规划工作走上自动化、科学化的道路。

1. GIS技术和城乡规划的概念

(1)GIS(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称为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空间信息系统, 集测绘学、环境科学、城市信息学、地球管理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等为一体,是一门综合技术。GIS为特定应用目标建立,在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的支持下, 用于数据的输入、存储、查询和检索,对有关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更新,同时GIS技术还具有空间模拟、科学预测等多种功能,能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先进工具,被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化管理决策[1]。

(2)城乡规划是随着社会、经济和工程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历史背景下,城乡规划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一些国家对城市规划的理解是在强调城乡规划与改建的目的,一方面重视安排好城市形体包括建筑、街道、公园、公用事业等,另一方面更重视社会与经济目标的实现;另一些国家强调它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城乡规划的设计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要;还有一些国家认为城乡规划就是城市空间的布局,它是建设城市的一种技术手段,它的目的在于合理、有效的创造生活与活动环境。

我国对城乡规划的理解是城乡规划是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它是为了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从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城乡规划就是合理的配置城市空间资源,以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确保城市的经济和社会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及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2]。

2. GIS在城乡规划领域应用的必要性

(1)城市化的进程对城乡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使世界的经济、社会和人口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包括环境污染、耕地减少、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等在内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加大了城乡规划的工作量,传统的城市的运作方式已跟不上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步伐,城乡规划面临严峻挑战,如何用更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城市进行规划和管理,GIS技术就能满足这种科学管理方式,它保证了空间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准确反映了城市的现状与发展。

(2)随着城乡规划和管理的数据增长加快,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已不能适应城市化进程的需要。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的集聚中心,它传递的信息包括地理、资源、环境、人口等方方面面,多层次和多样化数据反映着城市现状和变迁,并处于不断的更新变化中。传统方法不能有效的利用、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而GIS技术可以实现支持处理、分析和有效存储海量数据,并利用遥感技术对数据进行及时更新[3]。

(3)城乡规划管理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要求。城乡规划的任务是对城市建设的经济和环境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作出决策。传统的规划管理由于人力、时间所限,常以常规分析方法对城市空间作定性处理,这样很难对数据进行充分地分析。GIS技术能客观的、科学的对城市相关的各类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运用各种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城乡规划相应的数学模型,辅助城乡规划和管理。

3. GIS在城乡规划中的作用及应用

(1)GIS使城乡规划更为直观和理性。地理信息数据包括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通过对道路、建筑、人口等相关信息的查询, 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了直观的规划资料。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以地理空间数据及城市发展现状为基础,通过开展基础地形图数据的测绘、入库与动态更新,建立城乡规划信息系统,实现城乡规划管理的科学化与智能化。在规划最终成果的制作阶段,提供基于GIS标准的规划成果数字产品,使规划管理部门可以得到直接为GIS系统所接受的规划成果,方便规划管理部门更好地利用GIS技术优势,为城市建设与规划管理实现办公自动化服务。

(2)GIS具有数据存储管理和海量分析功能。GIS具有强大的图形操作功能,支持土地集成化管理,对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及土地权属界线信息可以第一时间掌握, 并支持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使城乡规划更具科学性和透明性。GIS在各地规划审批中的应用较多,例如,通过数字化制图后,将海量空间信息以数据库形式存储,利用GIS技术搭建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和图形绘制系统,支持规划业务审批,存储业务审批图文信息;利用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在建设项目报建时,通过申请卡,记录到属性数据库中, 制作数字化地形图景,并对建设工程规划进行准确定位,进行规划审批工作[4];将适时更新的影像图叠加上基础地形数据,开展现状地图的绘制,进而开展土地利用的调查分析等。

(3)GIS对城乡规划有辅助决策的作用。利用各种基础数据资料,基于GIS环境的空间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为各类规划编制的条件分析、方案制定与评价选择提供空间分析支持和决策辅助。GIS可以辅助规划师,通过对规划方案的模拟、规划方案的选择、规划方案的评估等进行辅助决策支持。利用GIS有效的管理空间数据,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以确定商业中心位置,并根据分析数据进行潜在市场的分析。GIS对城乡规划的动态调整提供技术支持,GIS可以对城乡规划的实施进行监督和反馈, 以对规划方案进行调整。例如,对旧城区进行改造时,GIS可以对总建筑物层数、退进变化的高精度三维地理模型进行总量的调查,进而开展拆迁分析,预估拆迁工作量;将GIS利用在城市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中,统计分析包括城市道路红线位置、主干道车辆流量、人行道上流量等具体内容,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有效信息。

4.结语

近 些年,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经济的长足发展,城乡规划技术创新逐步具备了条件,GIS技术的积累、研究和实践也日趋成熟和完善。GIS技术提供了多层次和多目标的综合服务, 对于组织和管理地理空间信息的技术系统,它为城市规划的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帮助,是城乡规划建设创新实践的技术基础,为城乡规划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GIS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为计算机数据管理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提供更加广阔的前景 。

篇9

凯恩斯在《就业、信息和货币通论》中就指出,市场是不确定的,经济行为人只能获得市场的有限信息,对市场信息的把握存在着较大的残缺性①。财经媒体因为强大的信息采访和处理能力,可以在市场信息的传递和监督上弥补市场不足。

电视媒体通过视听双声道叙述,真实性与形象性是其优势,而对电视财经新闻报道,也主要以此来增强观众的参与意识,以栏目带动收视率。但如何使观众看得懂?如何使数字化的经济报道、抽象化的经济语言易懂,并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处理好专业化与大众化的平衡问题。

专业化是指“新闻信息的选择、与提供的专业性;新闻信息分析的专业性;新闻信息服务方式的专业性”②。国外有像“彭博资讯”、路透社、道・琼斯等专业的财经信息提供商,他们在大规模的信息收集、分析的基础上,向专业的财经类媒体拓展,以强大的信息容量做后盾,以权威的信息分析作为利器,并配以专业性的人才,而他们对记者的要求,要达到“二级”经济分析师的标准,再加上像《华尔街日报》自身的采访和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专业化程度很高,而相比之下国内电视财经报道,尚需炼造。

第一,受众对经济报道的理解与投入是个过程,需循序渐进。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们对于经济信息的关注程度也日益提高,财经报道需提供信息和经济方面的知识。像上海《第1财经》频道,经常提供一些像“道・琼斯指数是种什么指数”这样的小问题,这对于培养受众的经济素养起到了潜移默化又良性循环的作用,实用性与思想性得以兼顾。而不少访谈节目,如央视二套的《对话》、《第1财经》频道的《头脑风暴》,不仅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性,同时在交锋中不断挖掘观众的商业智慧。

第二,专业性体现在“数字报道”的内涵和权威上。电视上经常出现股票升降分析曲线、汇率变化、平面媒体的统计表格等一系列与数字有关的经济类报道,“数字报道”一般很生硬,但却能反映“经济的走向,它有作为新闻价值的标志,还有作为争论依据的价值,它可靠,注明了出处”③。因此,必须强调数字的“接近性”,例如大家都在强调国内生产总值(GDP),但与老百姓有何关系?老百姓关心的是“钱袋子、菜篮子、金库子”,对此,宏观经济指标的数据要反映在实处,反映在老百姓的生活变化上。而股票涨跌、投资倾向、指数、汇率等数据的使用对于电视财经媒体来讲,可增强表格、图像对数字解读的形象性和使用频率,可解释数字背后的事实和命题。

第三,电视财经报道需客观地提供日常资讯并兼顾深度。电视是单线传播,强调时效性,因而对于受众的理解是种考验,但电视也是视听双声道,能以现场制造生动的形象吸引注意力,因而它具有极大的模拟现实性,从而构成“媒介真实”,所以,客观性应成为电视财经记者时时把握的尺度,而媒体强大的“放大镜”功能也是记者应该时时警醒的,弄不好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就要求记者冷静、客观,成为事实忠实的反映者、成为事件的调查者,独立思考,多方听取,因势利导。

“深度”反对“肤浅”,“短小快捷的财经新闻往往不会促使记者深入思考,这里要防止短小快捷变成平面和片面的表现手段”④。电视财经报道的记者一般报道新近的经济讯息及企业动态与人物行为,久而久之不去深究新闻背后的经济学内涵,只是一个肤浅的反映者,这必然导致其报道把关时在某种程度上丧失客观乃至深度。因此,对于财经记者应当是“以财经的视角,反映所有领域的事件:政治、社会、文化、体育、娱乐等”。

财经报道需要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解释广泛的背景,对于经济的预测和暗示都反映在生活的变化上,反映在广泛的政经领域,对此,从财经报道的宏观把握上,电视财经频道需坚持经济报道专业化的同时而又大众化。目前财经类媒体的受众局限在精英阶层范围,而专业化财经媒体拥有高质量的受众群,拥有专业的财经专家和庞大而权威的财经资料库并保证专业性的内容深度。比如,CNBC采取24小时财经新闻频道的操作方式,全天候为投资者报道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市场期市和汇市的动态信息,报道金融投资等财经资讯,实时对华尔街股市的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即时切进直播,并请相关专家和投资人在现场、演播室和分演播室进行权威分析。同时,借助及时的个股滚动信息和全球主要股市指数每时每刻变化,保证信息的实时性和分析的可靠性。“个股和指数的异动就是新闻,深入报道分析就是服务”⑤。像现在的《第1财经》频道基本上采用了CNBC的模式。

大众化财经媒体强调一个规模,那么规模要大,其内容“量”是个重要要求;内容多了、广了,就不可能太专了,所以大多数的财经频道都走财经“故事化”之路,以娱乐化、社会化的形式呈现财经内容。中央二台的大众化节目主要是以《艺术品投资》、《鉴宝》、《超市大赢家》等重参与性、娱乐性的内容提高收视率。还有像广东卫视的《财富故事》、湖南卫视的《财富中国》、凤凰卫视的《财智人生》等都以故事化的手段来反映商界沉浮和资本风云,增强大众的观感和降低受众的接受门槛。

目前的财经媒体市场还未成熟,电视财经频道主要以大众与专业两种盈利模式实现其发展,但无论如何,其落脚点都在受众的需求上,电视媒体本身属于大众媒体,因而考虑电视财经报道的大众化本应是题中应有之义,但鉴于财经类报道本身的专业性特点,它对专业性的要求又不容置疑,因此,在确定受众需求的大前提下,考虑财经媒体的专业化特点和大众化取向应该是其理性而明智的选择。

注释:

①裴毅然:《经济新闻学概论》,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P87。

②王学成:《大众化与专业化――国外财经媒体的启示》 ,《新闻记者》,2005(5)。

③尼尔T加文主编、陈国维等译:《经济媒体与公众知识》,P19。

④“经济信息联播”编著:《给财经记者讲课》,中信出版社,P9。

⑤李红艳、付希娟:《CCTV―2第三次改版得失谈》,《荧屏内外》。

篇10

加强版权法律保护的若干建议

沈仁干

(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美国知识产权联盟最新数字统计:匈牙利的版权产业占全国GDP的6.67%,菲律宾的版权产业占全国GDP的8.17%,而美国在2002年该项数字就已经达到12%。我国还未进行过版权产业产值的调查与统计,但根据有关部门相关数据的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整个版权产业的产值约占全国GDP的6%。

毫无疑问,不论是与发达国家,还是与某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版权产业都不够发达。阻碍因素很多,而侵权盗版已成为当前阻碍版权产业发展的致命因素。值得欣慰的是,版权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开始为人们所认识,版权产业的发展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强版权法律保护,严厉打击侵权盗版,促进我国版权产业的发展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几点建议:1.进一步完善健全版权法律;2.加强对侵犯知识产权,特别是盗版行为的司法审判;3.加强中央和地方,特别是地市一级的版权行政执法力量,改变“越是需要执法的地方,行政执法力量越弱”的状况;4.加强知识产权法律的宣传普及工作;5.尽快建立和健全版权集体管理机构,充分发挥版权行业协会和社团组织的中介作用;6.宣传版权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和企业,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与示范作用。”

中国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根本出路

李丹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会长)

广播电视数字化被视为我国信息化建设中的“大计”。从2003年开始,广电总局先后在全国49个城市和地区开展有线数字电视试点工作,推动整体转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整个进程却比人们想像的困难得多,主要原因在于:1.我国的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起步较晚,当前只是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而美国数字电视用户有6700万,渗透率达60%,2009年将实现全国数字化;日本有线电视用户有2280万,渗透率达50%,2011年将完成全国数字化;我国目前有线电视用户为1262万,渗透率仅为2.9%,2015年完成数字化。2.有线电视数字化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关系用户的切身利益,也是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在提供丰富节目和便捷服务的同时,也会带给人们收视方式、收视习惯和消费方式的改变甚至冲击,需要有一个逐步理解、适应、接受的过程。

从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谋求有线电视数字化又好又快的发展,首先,各级广电部门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丰富节目内容,切实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第二,广泛依靠社会力量,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宣传普及数字电视知识,使人们逐步理解、认可、接受、支持并共同推进数字电视。第三,围绕有线数字电视的公益和产业化发展的关系,研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管理制度以及必要的政策法规。

新闻媒介运行中的三种控制因素

段京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