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5 05:58: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1世纪高等教育的战略要求是加快“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新技术应用”。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同时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在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要想实现上述要求和目标,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使用新教材,改革教学方法。由于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都从事建设、管理和设计工作,需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毕业设计是一个重要过程,要求把所学课程做到融会贯通,是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在学校完成的最后一项大作业。建筑工程专业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应能将所学力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能够读懂施工图纸,能够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工程师的基本素养。因而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比较重要。怎样才能保证并逐步提高毕业生毕业设计质量是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1-7]。笔者针对贵州大学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状,介绍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
一、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难易程度不一
毕业设计题目类型多,如多层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设计,小高层酒店设计,设计高层商住楼,轻钢和重型钢结构厂房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与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与施工组织设计等。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对框架结构较熟悉,对其他结构较陌生,造成选题时出现部分指导老师名下学生较多,而概预算指导老师名下学生不足的情况发生。在高层商住楼设计过程中,为使计算结果满足相关规范指标的要求,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调整模型,且后期施工图的绘制比框架结构教学楼设计工作量大,时间非常紧张,基本没有手算内容。毕业设计时,涉及到的软件有PKPM、天正等。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概念设计不清楚、对相关规范不熟悉,因此对电算结果判断与把握不准,往往计算结果出现问题后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更不知如何解决问题。毕业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概念设计引导,毕业设计不能仅仅只依靠计算机辅助设计完成,重视理论培养。要加深学生对结构设计的理解,通过PKPM软件计算与手算一榀框架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对误差的原因分析。毕业设计过程中,有些指导老师要求手动计算一榀框架,而有些指导老师又不作要求,导致难易程度不一样。
(二)指导老师辅导时间不足
大多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同时还承担有其他的教学任务、行政职务、科研任务、设计任务、施工管理等,随着近年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逐年增多,贵州大学受到编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导致指导老师严重短缺,每个指导老师要指导12名毕业生,工作量较大,一般指导老师每周辅导两次,每次2个小时,但个别指导老师每周只辅导一次,短短一个小时,无法保证辅导质量。大多学生已经习惯填鸭式教学,毕业设计辅导过程中,指导老师不主动讲解,学生因为本身知识面窄,不向指导老师提问,不能形成良性沟通,导致有效辅导时间减少。
(三)毕业设计学术价值不足
毕业设计选题以工程设计类题目为主,只有少数学生选择施工组织设计或预算。最受欢迎的题目为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等框架结构设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单位集中在施工单位,少数去设计院、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极少数考研、考公务员,基于此,毕业设计对于大多去施工单位的学生有较大指导作用;但对于继续读研究生的学生而言,可设计有科研意义的毕业设计题目让其参与,从而对其今后研究生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对于去设计院工作的毕业生,可设计比较实用的框支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以便工作后能独挡一面。
(四)毕业设计内容单一
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分为两部分: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其中,建筑设计2周,结构设计11周。建筑设计时间较短,学生一般从网上下载完整的建筑图,造成部分学生的建筑图完全相同,导致后面已经进入结构设计部分时还在修改建筑图,迟迟定不下来,建议可由指导老师提供建筑图,以避免学生在建筑图上浪费时间和金钱。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关键,它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大多去施工单位,因而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对学生到施工单位工作也有较大的实际意义,甚至有些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从事概预算相关工作,应把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纳入到毕业设计过程中来。
二、毕业设计改革对策
(一)建立毕业设计标准化题库
学院建立标准化的毕业设计标准化题库,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一致。由各个指导老师根据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参与到的实际工程项目的有关数据,整理出相应类型的毕业设计题目,把设计题目和相应的建筑方案建档进入毕业设计题库。在被选入毕业设计题库前,组织教研室老师对设计题目和建筑方案进行讨论,以便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基本一致。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学生可从题库从选择相应题目和方案,以避免出现指导老师名下学生不均的现象。
(二)指导老师小组化
毕业设计可实行分小组和指导老师负责制,即要求2个老师组成一个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原则上该小组题目相同,每小组由20~24名学生组成。设计过程中,每个指导老师单独辅导两次,比不分组前辅导时间增加1倍,可提高辅导的时间和效率。小组中的两名指导老师应及时沟通,并互为评阅人,及时解决毕业设计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
(三)毕业设计内容规范化
建筑工程专业结构设计为毕业设计的重点,建筑设计一般只有2个星期的时间。结构设计时间长,要进行细化和标准化,如把结构设计分为电算部分(结构计算、结构施工图绘制)和手算部分,主要包括有:基础设计、地梁设计、梁板柱设计、楼梯设计等,尤其是手算部分,规定应统一,不能出现有的计算一榀框架,而有的只计算一个连续梁,出现难易程度不一致现象。做到尽管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不同,但最终设计成果基本相同。
(四)毕业设计评价科学化
毕业设计的评价应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和设计成果评价、评阅老师对图纸完成情况及计算书评价、毕业答辩评价三部分组成,每部分比例分别为0.4、0.2、0.4,应提高指导老师在评分中的分量。而实际执行过程中,评阅和答辩往往一起进行,且答辩时指导老师也在答辩委员会成员当中,造成毕业设计评价不规范。指导老师结合日常考勤和设计成果给分;评阅老师评分时可按建筑20%,结构80%的标准制定评分细则;毕业答辩根据自我介绍、图纸情况、计算书、回答问题、应变能力、表达能力、仪表等制定评分细则。在答辩问题上,也要控制难易程度基本一致。
(五)毕业设计二次答辩
为了使学生做毕业设计时不能太过松懈,在毕业设计的动员大会上要求,每个组毕业答辩时,排名最后一个学生必须参加二次答辩,二次答辩委员会由学院安排,答辩更加严格,答辩不及格不能获得毕业证书。此项规定能促进学生努力完成毕业设计,规范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管理,以避免其参加二次答辩。
(六)毕业设计公开答辩
为鼓励优秀毕业生做好毕业设计,对于每小组设计过程中表现最突出、答辩表述清晰、回答问题正确的毕业生,学院组织公开答辩推选出学校优秀毕业设计和学院优秀毕业设计,并可考虑颁发证书和适当的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励毕业生做好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设计公开答辩时,应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大三马上进入大四即将要做毕业设计的学生。
三、结语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门综合性课程的学习,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无论今后从事设计还是施工,都能更好的完成工作。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改革和实践意义重大,只有学生勤于学习、指导老师准备充分、计划合理、管理科学、辅导时间充足才能真正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使毕业生学习到真本领,踏入工作岗位后能给贵州大学添光添彩。
作者:卢亚琴 李莉 魏艳辉 王勤征 单位:贵州大学
参考文献:
[1]沈良峰.关于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3,(1):46-47.
[2]舒赣平,卢瑞华,吴京,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2):105-112.
[3]万泽青.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教育,2007,33(30):227-228.
[4]张先进,金康宁.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1997,(1):38-39.
[5]卢瑞华,舒赣平,范圣刚,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调查与剖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1):96-99.
篇2
关键词:校企产学研 建筑工程专业 认识实习 生产实习 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057-02
近几年,建筑业从业人员接近0.6亿,尽管我国建筑行业形势良好,但是我国高校尤其一般本科院校尤其职业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习问题存在很多困难[1]。一般院校土木建筑工程专业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部分,其中认识实习主要是使学生增加专业感性认识,为进一步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1];生产实习原则是要求跟班劳动,熟悉并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毕业实习是为毕业设计收集相关资料,并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实战演习。由于学校扩招学生多,实习时间局限性(按学校统一安排),且实习经费十分有限,统一组织十分困难,再加上安全问题,很难找到理想的实习单位和实习项目,项目部多处于安全考虑一般不接待大批学生实习,存在建筑工地多与学生实习难得严重问题。
校企产学研合作是教育部为了加强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精神:一方面,不仅是为进一步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更好的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功能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强高校与企业的结合,利用市场需求与科技应用导向,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人才、教学实验研究设备、科技创新成果等一切资源,进一步推动其自身的建设、发展和创新[2]。
本文基于高校土木建筑工程专业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高校如何发挥作为产学研基地施工企业一方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开发性高级专门人才,对提高我国土木建筑工程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且促进经济建设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深化校企产学研合作模式,健全配套的校企合作制度
校企产学研联合培养需要采用“学习+实践+学习”的培养模式,增加学生尤其土木建筑工程这类工程类学生的实习时间,进一步提升学生毕业设计的水平,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但是,目前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及专职管理岗位缺编等从产学研管理体制方面导致产学研的合作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一般情况下,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注重重大项目、高档次论文、各种科技奖励及发明专利等,科研激励措施很少涉及到校企产学研相关成果转化、产业化等。这些评价体系引起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教师丧失兴趣,直接导致高层次科研人员如教授及博士对于投身产学研积极性不利。而高校管理能力滞后也或多或少制约高校产学研合
作的推进。高校经常收到大量名目繁多的产学研合作推广会和各类产学研合作信息,信息量过大带来的就是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机制,对于与自身学科相关信息的筛选和利用也不够充分。有限的产学研管理人员面对这种海量信息往往力不从心。企业往往重视高校在某个领域内的高水平人才,但是高水平人才往往有着大量教书育人的工作和科研工作任务,缺少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顾及产学研合作的工作[3]。
我校湖南省高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对于这方面做的比较成功,以校企产学研示范基地为平台,实行校企“两个培养主体、两个阶段”和“双导师”制。校企合作基地需要建立一个稳定的权威性组织机构管理系统,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该组织管理机构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建立合作示范基地的工作领导委员会,由学校副校长以上的领导和企业负责人以上的人员共同兼职担任,以便充分消除各种障碍和壁垒,保证合作示范基地在利用双方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科技资源上畅通无阻,实现对合作示范基地的宏观指导。工作领导委员会下设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工作班子,由业务精、作风好、工作踏实的校企有关中层干部担任,具体实施合作的有关事宜,确保合作之途始终畅通。在基地的研发队伍和管理团队中,管理负责每年年初由主任和副主任召集并共同主持示范基地工作计划与协调会,省建三公司(企业方)提出科研需求与任务,人员培训计划,湖南科技大学提出科研方案,学生实习计划,经双方协商制定基地工作计划并落实到省建三公司各二级单位。通过以上措施,每年针对建筑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双方安排5个指导老师,每组分别分批指导5个学生,落实指导内容与任务,作为年度产学研考核的主要目标。
2 改革学生实习时间,促进校企双方通过实习环节互利双赢
2.1 生产实习
建议安排大学第5学期末,时间:3个月,从6月底到9月底,包括暑假时间,可到学院签订长期战略性合作协议建筑企业的具体项目部,和技术负责人或项目经理跟班实习,要求学生吃住在工地项目部,提供不少于1个月的施工日记和1个以上合理化建议论证书、制作多媒体汇报材料,要求技术负责人或项目经理对实习学生做出具体鉴定,并盖项目部章;为减轻项目部对学生安全压力,学院可为实习学生购置20~50万意外安全保险,并告知家长,要求签订共同协管责任书(电子扫描件);要求学院实习老师巡查(原则要求每个学生到巡查到,也代表学院慰问实习学生和感谢项目部)、调研,并提交调研报告;十一放假后,实习学生要求全部回校,专业系部按班级组织生产实习专题汇报会,专业教师对学生生产实习汇报进行点评,结合学生施工日记、合理化建议论证书,项目部鉴定书,最终确定学生生产实习成绩。从6月底到9月底正是建筑企业施工黄金时段,需要大量的人员,土木工程大学生(三年级末专业基础课和主要专业课已完成)大有用武之地;长达3个月时间,有利于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与实践,同时加深对行业和实习单位的了解,为毕业找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有利于单位对实习学生的考察,选择合适的苗子及时签订引进协议(即毕业协议书),避免招聘会上临时的决策。
2.2 毕业实习
建议安排在大学第7期末,时间:3个月,从12月底到第二年3月底,包括整个寒假时间,可到设计单位或学院签订长期战略性合作协议建筑企业设计部门收集毕业设计资料,确定毕业设计题目;也可到学院签订长期战略性合作协议建筑企业大型项目部(要求是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的,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进行单位见习,并就项目具体问题,进行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报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审查,可作为毕业论文(按学校要求不少于2.5万字,雷同率少于20%;要有创新点或新技术或新工艺应用等),在指导教师同意的基础上,实习时间可延长1个月。
2.3 毕业设计内容根据毕业实习情况
3月底完成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或毕业论文题目,5月中旬完成初稿,交指导教师审阅,5月底交评阅老师审阅,6月初提交答辩。建议每个专业举行毕业设计公开答辩,每个指导教师选派1~2名学生参加,邀请和学院签订长期战略性合作协议建筑企业老总或技术总工来校参加,为了促进毕业设计与企业界、实际工程的联系,强化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学校土木建筑专业应该加强与企业合作,安排一些学生在企业进行“完成即用”的毕业设计,由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联合指导。学生在企业实习,了解实际工程运作的全过程,设计成果的应用以及企业给予一定的津贴增添了学生的成就感。同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企业与学生相互考察对方,为企业招聘人才、 学生寻找就业单位提供了平台,系企合作取得了双赢的效果。“是驴是马,拿出来溜溜”,这样对学生、指导教师都有一定压力,但对整体提高学生素质,对下届学生的鞭策,和学校的宣传都有积极作用。对于学校实践环境培养质量而言,这样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或论文,才真正与实践相结合,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演习。
3 结论
土木工程(公共与民用)建设是到为关系国民经济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产学研作为一种教育模式,能把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充分利用了学校与企业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能力为主的真实工作环境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它突破了在校内进行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既培养学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对学生进行实际训练,是学校和社会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创新模式。
实践证明,校企产学研合作推进土木建筑工程专业的实习环节质量是高校提高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我校湖南省高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的实践,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无可置疑,同时,这是一种集学习―实践―开发相联系、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将大大有利于培养土木建筑工程方向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开发性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邹玉.地方院校校企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与研究[J].理工高教教育,2010,29(3):75-78.
篇3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
一、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素质情况调查
由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上述要求所定的本科教学,显然面临改革的必然。应该承认,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教学,无论就其课程设置或教学组织,都与现实的市场需求有较大的差距。
对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走入社会就业后对其素质评价的调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意识层次不高,不能适应日臻成熟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思维模式较单一化、思维方向不甚明确;缺乏对世界性、全球化市场动态的新概念;缺乏预见性、超前观、系统性和动态观,“工匠型”的特征较为突出。
2.思维理智的低层面导致了观察、分析、决策、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特别是面对市场表象需要加以理性判别并决策方案时,往往因循守旧,莫衷一是,缺乏多方案决策思路和和多方案优化抉择的敏锐。
3.缺乏定量解析与定性决策一体化思维、分析的实作手段,在进行策划方案研究时,不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和有机整合。
4.缺乏现念,生活行为与工作行为不甚规范,主要表现为对个人的自信不足与对团队作用的漠然。
5.计算机应用能力不足,仅仅因循于等级考试的基本要求,缺乏应用开发的思维方式和简单的编程能力。
6.写作能力低下,演讲及陈述方式一般,与人沟通时抓不住主要因素,语言表达贫乏。
7.外语水平较差,其余诸如音乐、美学、艺术、哲学等范畴中的人文知识欠缺。
8.工程素质较差,主要表现在缺乏工程师基础训练和工程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对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教材的改革
我国的高校统编教材无论就其系统的严密或是规范程度,都是首屈一指的。作为理论的升华和系统整理,严密和规范理应成为教材编写的主要准则。而教材与理论专著的不同之处在于教材应当具备对学习者的诱导和启发。笔者认为在教材的改革中,我们可选择地把哲学、伦理学、文学、历史的片言只句,以最切合内容的方式引进到我们的教材中去,以增加、提高学生阅读、学习教材的趣味。
2.教师应具有的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所表现的总体素质,是制约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从事建筑工程管理教学的专业课教师应当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养: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组织开展第一课堂授课教学的能力;全球性经济市场信息收集、整理和应用的能力;应对WTO市场新格局,调查并掌握市场动向,具备样本组织~数理定型~趋势预测~派生可行决策(往往应为多方案)的能力;创新意识强,善于学术整合,勤于习作,勇于投入,具有良好的市场经营顾问和企业管理顾问的知名度;理念清晰,懂法律,行为规范,具备直面市场、指导市场的理智心态。
3.互动参与式教学
根据近年来笔者组织的各类诸如“塑造杰出职业经理人”、“塑造杰出地产营销人”、“塑造杰出物业管理人”的岗位素质提升培训,深感这种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应引进到高校的教学中。互动参与式教学大大缩短了教与学双方的距离,诸多参与式课程,如团队合作的精神、非理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现场销售能力演练、即兴式命题演讲的思维联想、沟通技巧、营销策略、礼仪与公共关系等,能启迪参与者的强烈个人意识,从而自主地积极投入其中互动参与式教学的方法不但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类的学生适用,而且适用于所有的本科专业。
4.毕业设计(论文)的自由选题
我们认为: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对自己数年来学习进行总结并应用于实践的检阅,而并非指导教师的教学总结;毕业设计(论文)这一重大教学环节是展现本科人才全面素质和应用能力的考察,而并非指导教师学术思想的展现。因而,由教师主观命题所设计的大纲,必然出现以下两方面的弊端:一是事先的设计期望与最终成果的期望内容距离太大;二是教师个人意图所框定的范围将使学生在完成设计(论文)的过程中处于被动。从教育生态理论的观点出发:处于这种被动状态所进行的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者被置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因而其系统的熵增较大,不利于系统的自我调节与完善。
三、结语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素质的全面提升,作为教育事业应对WTO的改革尝试,应以试点方式组织开展。日新月异的市场期盼着高素质人才的涌现,教育作为一项巨大的社会产业,理应为市场输出大批理念超群,业务扎实的优秀人才。不失时机地开拓教学思路,及时引进、充实、完善教学内容,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启动新型教学机制,是高校教师应予以深层思考并大力付诸实践的探索课题。可以展望:不断地处于动态演进过程中的教学改革,必能不辱使命地开创具有现代中国特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舒达.素质教育全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2] 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与教学改革――“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报告会”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篇4
关键词:毕业设计 ;问题;应对措施;独立院校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Graduation Design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Ling ping ping[1], Chen zeshi[2]
(1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 Chang branch school, urban construction , Hubei Wuhan 430064;
Chen zeshi[2]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llege,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Hubei Wuhan 430068,;)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author guidance,the author pointed out graduation design problems in the Independent Colleges .Then,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 variety of corrective measures proposed. The paper provided some suggestions to graduation design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It hoped that quality of graduate design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through continuous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Keywords: graduation design;Problems;Countermeasures;Independent Colleges
众所周知,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修的最后一个实践性学习环节,也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能够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即将参加工作和继续深造打好基础。因此,各所院校十分重视毕业设计这个教学环节,独立院校也不例外。但是由于独立院校的教学模式、办学模式等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逐渐探求一条适应于独立院校毕业设计的发展之路势在必行。笔者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指导7届的毕业设计经验,来探讨一下独立院校的毕业设计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以期为各独立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指导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安排概况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持续时间共16周,包括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论文撰写及答辩三个阶段,毕业设计严格按照《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执行。建筑工程专业以中型建筑的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为主,道路桥梁专业以公路、大跨度预应力连续梁桥为主。
2 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选题流于形式,难于保证学生个体差异
选题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关键步骤之一。但是由于土木工程专业设计流程相差无几,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等原因,导致学生毕业设计选题流于形式,实践性差,难度不易控制,最终导致学生毕业设计成果有雷同嫌疑,个体差异得不到体现。
2.2 学生精力很难集中于毕业设计,难于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由于毕业设计一般在第八学期进行,学生动向不稳定,有些同学忙于找工作,有些同学忙于研究生复试,有些同学由于单位需要,已经进入工作岗位,导致做毕业设计力不从心,难于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2.3 毕业设计手段单一,毕业设计目的难于达到
传统的毕业设计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学生先进行方案设计,后通过手算进行结构设计。这种传统的设计方法数学计算较为繁琐,导致学生难以提起兴趣,设计时间跨度比较大,不利于“独立院校应用型”培养目标的实现。
3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应对措施
3.1优化毕业选题,实现科学选题
在毕业设计准备阶段,应该将选题工作做为首要工作。为了使毕业设计切实达到培养目标,应采取如下措施:
(1)保证“一人一题”,实现学生设计内容个体差异
首先引导教师扩大选题来源,将毕业设计题型分为四类:一是参考设计单位已做过的实际工程设计项目选题;二是借鉴实际工程设计选题;三是配合学生毕业生产实习选题;四是根据用人单位要求选题。其次,教研室开研讨会,不仅做到每个学生设计参数不同,建筑设计方案不同,而且可根据地质资料和地形图的差别,给同类设计的同学,确定设计侧重点,突出个人设计特色,强化知识特长。比如:桥梁方向,可以选择不同的桥型来进行设计;而道路方向,有些选题侧重于交叉口设计,有些选题侧重于复杂地形的选线,有些选题侧重于不良地基的处理等。
(2)联系实际,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真题真做
我校第七学期安排了生产实习。生产实习不仅旨在熟悉现场实际操作,而且也在为毕业设计选题提供机会。有些学生在实际实习中,根据实习单位情况,可以做到真题真做。如:03级侯东杰同学真题真做,他做的广州某地铁站主体隧道综合设计,得到答辩老师的一致好评,最后综合成绩为“优”。同时,利用
毕业设计指导老师所做过的实际工程、科研课题等资源,让学生结合实际工程进行设计。
(3)题目类型多样化,实现教师和学生双向选题,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在第八学期,学生的工作方向、考研的研究方向基本确定,所以尽量做到教师和学生双向选题。教师布置选题题目时,通常为指导学生人数的110%-120%,选题类型不局限于实践应用,学生可和教师交流,结合自己的兴趣选题。例如:2007届由于毕业生数量多,我们增加了选题类型,不仅有实践设计型,而且有理论研究型。在323名毕业生中,有29名同学(占毕业设计人数的8%)选择了理论探究,选题如《物业管理企业品牌创建》,《我国经济适用房制度的实施现状与展望》,这为他们今后研究和工作奠定了基础。另外,对于就业方向和所学方向不一致的同学,为了使其顺利就业,同意毕业设计转方向申请,加强教师指导力度。
总之,在选题阶段,应该突出指导教师、教研室和院级领导的管理作用,层层筛选,紧密结合专业培养方向,一人一题;深度、广度适中,并注重因材施教,反映时代特点。
3.2 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为了提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整体水平,土木工程教研室按照学校要求,实现指导教师职称都在讲师及讲师以上,严把教师资格关。众所周知,现在独立院校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结构比例有些失衡,缺乏中年教师,呈“两头大中间小”。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应该扩大指导教师来源。不仅可以聘请重点院校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同时,可以采用“以老带新”“以外聘教授带助教”的方法来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此外,鼓励指导教师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与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
3.3提前布置选题和设计任务书,加强毕业设计的灵活管理
对于第八学期不能在校完成毕业设计的同学,应该提前发放任务书。一般在第七学期就给这些学生下达任务书,学生利用双休日及寒假集中完成设计。在第八学期初,指导教师修改其设计,并完成定稿。当然,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难以实现。
3.4 实行开题报告和开题答辩程序,切实做好开题工作
毕业设计是学生首次接触综合性课题的设计和研究,因此,为了避免学生首次做毕业设计无从下手,少走弯路,我们针对独立院校学生的情况,开设了开题报告,并举行开题报告答辩,并规定未能通过开题报告答辩,学生不能开题。这样学生在接受设计任务书后,大量查阅参考资料和相关文献,并深入消化吸收,提出可行的设计方案或设计思路,并进行全面细致的论证,提出可行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设计步骤,做到研究目的明确、指导思想正确、研究方法先进、设计方案可行.通过撰写开题报告,使学生对课题任务有更深刻的理解,减少适应的时间和起始阶段的盲目性,也培养了未来岗位上所需的技术论证、技术开发和课题研究的综合素质.另外,通过开题答辩,指导教师小组对其设计方案和设计思路进行鉴定和指导,为后续毕业设计的开展节约了时间,增加了效率。
3.5 强化了毕业设计过程的规范化管理,提高质量
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组织管理是保障。整个毕业设计工作实行校、院、专业教研室三级管理。
一是监督并严格实行校院制定的毕业设计组织管理和操作程序、答辩细则、成绩评定和考核标准,明确责任,制订完善的规章制度,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二是建立“选题――过程――成果”三位一体的质量监控机制,根据毕业设计进程进行阶段性检查实施质量控制,并实行淘汰制度。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上报指导时间、指导地点及设计进度,院级领导及教研室主任定期检查教师和学生到位情况和不定期抽查学生毕业进展状况,及设计中形成的文件(如学生毕业设计日志、计算书等)。同时,加强学生的考勤,缺勤超过1/3的学生,不允许答辩,同时原则上不允许学生外出设计,若有特殊原因,例行审批手续。
3.6 引入多种毕业设计手段,保证学生掌握设计原理的基础上,将繁琐的计算交给计算机
传统的手工设计方法费时费力 ,效率不高,学生由于计算繁琐,难于投入兴趣,并且设计方案难以做到合理。因此,我们在设计中引入以下手段,在保证学生掌握设计原理的基础上,将繁琐的计算交给计算机。
(1)利用 CAD、天正、纬地、桥博、迈达斯等软件绘制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 (2)利用EXCEL进行内力统计,采用结构力学求解器等进行结构内力计算;
(3)利用PKPM 软件,对结构设计手算部分,进行核算。找出计算结果产生差距的原因,引导学生利用概念设计的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判断;
(4)毕业设计说明书、计算书等有关毕业设计材料,实现文本和电子版两套存档。
3.7 建立创新机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为鼓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在如下方面实行了创新:
第一,凡是能在毕业设计期间独立完成并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论文,字数符合要求且内容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以及已被实际采用的工程项目设计,经审定同意可替代毕业设计。
第二,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侧重于引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不直接给出具体的解决步骤和结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之,做好毕业设计工作,加强毕业设计质量控制尤为重要,主要是做好三个阶段的检查工作:前期把关,严把题目关、指导教师关、参加毕业设计学生关;中期检查和后期适度淘汰。
4 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4.1 存在的问题
(1)鼓励学生到实践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做到真题真做,又通常会带来管理上的不便。如:现场不安全因素多,很难确定学生的实际完成进度等。
(2)由于独立院校教师教学任务重,科研项目少,毕业设计创新难于开拓,只依靠外聘教师或者工程师难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目前,土建类毕业设计注重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而忽略或者忽视在经济上的适用性,使得学生对自己设计的成果没有经济认识,缺少价值。
4.2 整改措施
(1)独立院校教师可以跨校合作,集思广益,从而增加申请课题成功率,增强指导教师科研水平和实践机会,真正让学生参与实践项目,让学生受益;
(2)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对学生不仅进行专业指导,更要加强思想教育,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为创新打下基础;
(3)工程技术设计与造价结合,以技术设计为主,造价设计为辅,树立经济概念。
参考文献:
[1] 栾焕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讨[J].潍坊学院学报, 2010,10(4):144-146 ;
[2]郝淑丽 .关于有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几点思考[J].纺织教育 ,2009,10(24)
[3]杨立军,何志鹃.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建筑,2007,33(4),21 4―2l5.
[4] 吴学平 .毕业论文 写作 中存在问题浅析 [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2):82~84;
[5]鲁晓俊.关于指导独立学院土木工程类学生毕业设计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10(24):205;
[6]张峰,易丹丽.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实践与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 ,2009,18(6):135―138.
[7]陈金陵,梁桥.做好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思考[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9,19(4):95―97.
[8]童乐为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保证体系构建探讨综合各位教师给出的成绩给出该学生的最终毕业答辩成绩。[J].高等建筑教育 ,2009,18(6):102―105.
篇5
1.重视毕业实习调研开学前两周的毕业实习调研是进行毕业设计的前提。学生根据自己所做的建筑设计类型开展毕业实习调研工作。实习调研结束后,每一个学生都要在第三周前上交一份内容详实且不少于3000字的实习调研报告,作为毕业设计阶段性成果的一部分。要求旁征博引,对调研对象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评价,提出批判和感想。
2.建立健全制度首先,建立相关管理制度,保证毕业设计工作能够顺利按时保质完成。制度对学生和指导教师均提出了严格要求。其次,制定阶段性任务和目标,第1~3周进行资料收集、实地调研、文献综述及外文翻译;第4~12周为建筑设计草图阶段;第13周整理设计资料和图纸,第14~15周为教师评阅、毕业设计展和毕业答辩阶段。最后,专家检查毕业设计组织工作。第3周开始检查指导教师配备,毕业设计选题及任务安排情况,实习、实验、设计等条件的准备和落实情况,对毕业实习调研报告、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和外文翻译进行抽查;第9~10周进行毕业设计中期检查,督导专家参加学院中期检查的全过程,了解进度、质量;第15周督导专家参加学院毕业答辩、复答辩的全过程,了解答辩组织情况。通过全过程检查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确保学生顺利毕业。
3.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参考文献与参考资料的能力、手绘和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在毕业设计中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在毕业设计前期,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必须手绘草图,重视师生、学生之间的设计评论,要求学生动手改图和重视小组评图等,这样指导教师容易把握学生的设计进度。在毕业设计后期,允许并鼓励学生采用计算机绘图,提高学生计算机绘图水平,为以后从事有关建筑设计工作打下基础。实践证明,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4.发挥指导教师的激励作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学生,注意对学生的激励,特别是针对学生的价值观和自尊、自信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绘图表达能力、写作归纳能力和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
二、毕业设计成果要求和评价体系
1.成果要求院系要求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为至少做两张A0的展板和不少于15页的A3文本。展板中设计图纸不少于4张A1,其中表现图(A1)不少于1张。文本文字说明字数不少于3000字,文本中图纸大小以看清楚为准,如需要可采用A2、A1图幅折叠进行装订。
2.答辩和考核工作答辩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开答辩,另一种是小组答辩。由指导教师推荐毕业设计成果优秀的学生和总成绩为优秀的学生参加公开答辩。所有参加公开答辩的课题都要求做幻灯片。公开答辩在建筑系内进行,由建筑系答辩委员会和各专业答辩委员会人员参加,鼓励低年级学生参加旁听,以促进各届学生做好毕业设计。答辩过程分为学生陈述和答辩教师质疑两个环节,学生陈述限定在15~20分钟以内,教师质疑一般安排20分钟左右。另外,建筑系坚持复答辩和第二轮答辩。先由每个小组产生1~2名参加复答辩的学生及对第一轮成绩有疑义的学生进行第二轮答辩。复答辩时由全体建筑学专业答辩委员会成员及学院专家组评分,同时按学校规定比例产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为“不及格”的学生,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延迟答辩工作。
3.学生成绩评定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严格执行先由指导教师评阅评分、后交给另外一名专业教师评阅评分。评阅成绩均为合格后,再进行毕业资格审查,取得答辩资格后然后才能参加答辩。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指导教师评分占40%,评阅教师评分占20%,答辩成绩占40%。
4.公平合理的向学校推荐优秀毕业设计按照学校要求,推荐比例一般不超过毕业生总数的3%。根据答辩结果并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向学校推荐优秀毕业设计参加学校的优秀毕业设计评选。优先推荐署名“中原工学院”并为第一作者在正式刊物上发表(已录用)的优秀毕业设计。
三、组织毕业设计作品展和毕业生学习工作经验交流会
毕业设计答辩前一周组织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这既是一次教学成果的展示,又可对在校学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为下一届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做好准备。作品体现了鲜明的时代建筑特点,集中反映了毕业生五年的建筑设计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成果,充分展示了毕业生的建筑美学修养。毕业班学生在毕业设计答辩结束后,组织在学习和工作中有不俗表现的学生分别向低年级的学生介绍他们的宝贵经验。
考研学生结合自身的考研经历,讲述自己的考研心得,以及考研流程、复习方法、择校、毕业设计的收获等问题;参加工作的学生讲述自己的设计院实习和就业历程,从搜集工作信息、参加招聘会、面试技巧到求职过程中的心态、毕业设计的选题、毕业设计的过程、毕业设计的重要性等问题做详细的讲解。
四、结语
篇6
关键词:毕业设计;建筑学专业;选题;过程评价
作者简介:张春丽(1979-),女,河南商丘人,中原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河南 郑州 450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原工学院2011年度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化研究”、“面向建筑师职业才能的进阶式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171-02
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是五年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独立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为建筑学专业拟定的大纲中将毕业设计描述为:毕业设计的目标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是整个五年本科教学过程的一次综合性的总结。[1]为此毕业设计指导小组非常重视毕业设计,并且致力于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工作的研究,使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一、科学选题
毕业设计选题决定毕业设计内容,也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结合建筑学专业创造性设计思维的特点,提出选题要符合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真题真做”虽然刚开始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实际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甲方要求的交图时间一般比较紧,并且实际项目会受到很多客观因素制约,在时间安排上不易和建筑学毕业设计教学计划相协调,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设计“真题真做”有弊有利。而“真题实做”的课题来自于社会实际工程,指导教师可以对“真题实做”的课题背景和建筑设计使用条件进行适当的理想化处理,以“实战”的氛围来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过程按教学计划控制,学生可以更多地从专业理想化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每个课题组选题类型不同,一般同一届不出现同一类型的题目,选题包括招商大厦、体育馆、小区规划、广播电视局、商城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建筑单体设计和居住区详细规划、景观设计等。选题的深度、广度和难度要适当,且要具有可完成性,学生经过自身努力均能够按时完成任务。在课题的安排上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水平和能力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专业教研室作为组织、管理、指导毕业设计的功能单位,在第期10~11周组织指导教师拟定毕业设计题目,编写毕业设计任务书,并由院系成立的专家评审小组对题目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课题选题确定后向学生公布,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申报选题意向。课题分配采取师生双向选择的方法进行,对双向选择不能落实的课题由毕业设计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落实。
二、过程管理
1.重视毕业实习调研
开学前两周的毕业实习调研是进行毕业设计的前提。学生根据自己所做的建筑设计类型开展毕业实习调研工作。实习调研结束后,每一个学生都要在第三周前上交一份内容详实且不少于3000字的实习调研报告,作为毕业设计阶段性成果的一部分。要求旁征博引,对调研对象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评价,提出批判和感想。
2.建立健全制度
首先,建立相关管理制度,保证毕业设计工作能够顺利按时保质完成。制度对学生和指导教师均提出了严格要求。其次,制定阶段性任务和目标,第1~3周进行资料收集、实地调研、文献综述及外文翻译;第4~12周为建筑设计草图阶段;第13周整理设计资料和图纸,第14~15周为教师评阅、毕业设计展和毕业答辩阶段。最后,专家检查毕业设计组织工作。第3周开始检查指导教师配备,毕业设计选题及任务安排情况,实习、实验、设计等条件的准备和落实情况,对毕业实习调研报告、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和外文翻译进行抽查;第9~10周进行毕业设计中期检查,督导专家参加学院中期检查的全过程,了解进度、质量;第15周督导专家参加学院毕业答辩、复答辩的全过程,了解答辩组织情况。通过全过程检查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确保学生顺利毕业。
3.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参考文献与参考资料的能力、手绘和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在毕业设计中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在毕业设计前期,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必须手绘草图,重视师生、学生之间的设计评论,要求学生动手改图和重视小组评图等,这样指导教师容易把握学生的设计进度。在毕业设计后期,允许并鼓励学生采用计算机绘图,提高学生计算机绘图水平,为以后从事有关建筑设计工作打下基础。实践证明,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4.发挥指导教师的激励作用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学生,注意对学生的激励,特别是针对学生的价值观和自尊、自信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绘图表达能力、写作归纳能力和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
三、毕业设计成果要求和评价体系
1.成果要求
院系要求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为至少做两张A0的展板和不少于15页的A3文本。展板中设计图纸不少于4张A1,其中表现图(A1)不少于1张。文本文字说明字数不少于3000字,文本中图纸大小以看清楚为准,如需要可采用A2、A1图幅折叠进行装订。
2.答辩和考核工作
答辩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开答辩,另一种是小组答辩。由指导教师推荐毕业设计成果优秀的学生和总成绩为优秀的学生参加公开答辩。所有参加公开答辩的课题都要求做幻灯片。公开答辩在建筑系内进行,由建筑系答辩委员会和各专业答辩委员会人员参加,鼓励低年级学生参加旁听,以促进各届学生做好毕业设计。答辩过程分为学生陈述和答辩教师质疑两个环节,学生陈述限定在15~20分钟以内,教师质疑一般安排20分钟左右。另外,建筑系坚持复答辩和第二轮答辩。先由每个小组产生1~2名参加复答辩的学生及对第一轮成绩有疑义的学生进行第二轮答辩。复答辩时由全体建筑学专业答辩委员会成员及学院专家组评分,同时按学校规定比例产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为“不及格”的学生,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延迟答辩工作。
3.学生成绩评定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严格执行先由指导教师评阅评分、后交给另外一名专业教师评阅评分。评阅成绩均为合格后,再进行毕业资格审查,取得答辩资格后然后才能参加答辩。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指导教师评分占40%,评阅教师评分占20%,答辩成绩占40%。
4.公平合理的向学校推荐优秀毕业设计
按照学校要求,推荐比例一般不超过毕业生总数的3%。根据答辩结果并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向学校推荐优秀毕业设计参加学校的优秀毕业设计评选。优先推荐署名“中原工学院”并为第一作者在正式刊物上发表(已录用)的优秀毕业设计。
四、组织毕业设计作品展和毕业生学习工作经验交流会
毕业设计答辩前一周组织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这既是一次教学成果的展示,又可对在校学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为下一届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做好准备。作品体现了鲜明的时代建筑特点,集中反映了毕业生五年的建筑设计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成果,充分展示了毕业生的建筑美学修养。
毕业班学生在毕业设计答辩结束后,组织在学习和工作中有不俗表现的学生分别向低年级的学生介绍他们的宝贵经验。考研学生结合自身的考研经历,讲述自己的考研心得,以及考研流程、复习方法、择校、毕业设计的收获等问题;参加工作的学生讲述自己的设计院实习和就业历程,从搜集工作信息、参加招聘会、面试技巧到求职过程中的心态、毕业设计的选题、毕业设计的过程、毕业设计的重要性等问题做详细的讲解。
五、结语
通过对建筑学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促进了建筑学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使得毕业设计教学更贴近于工程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独立创新能力,毕业设计教学基本解决了以往教学和就业之间的矛盾。也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科学的改革,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实现素质和技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蓝刚.建筑学毕业设计教学的实践探索[J].山西建筑,2008,
34(5):230-231.
[2]唐委校,庄孝君.谈毕业设计中教师的激励作用及其发挥[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90-91.
[3]秦书峰.指导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认识体会[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0(增刊):24-26.
篇7
1.教学计划设置。在我院近五年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顶岗实习的总学时为360学时,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的第一至十八周。实际执行是从第五学期的第十三周开始到第六学期毕业前结束,期间包括第五学期的第十三至十九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大大超过了半年的时间要求,不仅符合建筑工程施工生产周期较长的特点,而且可以帮助学生针对具体岗位工作的内容,从岗位实践中探讨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将专业理论知识综合应用于工程实践中,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和顶岗实习的质量。
2.学生实习岗位分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岗位与毕业后的职业岗位基本一致,主要是工程施工一线的施工员、质检员、材料员、造价员、资料员和监理员等,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也就集中在施工企业和少数的监理企业。而建筑工程的单件性、固定性和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又决定了学生顶岗实习的地点遍布全国各地及不同的施工现场。在长达八个月的时间里,许多学生的实习岗位还会因工程的进展、岗位的适应性、毕业就业等原因发生变动。
3.顶岗实习质量分析。尽管在前五个学期里学生经历和接受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但在刚刚进入顶岗实习初期,多数学生仍感到十分迷茫,导致学生实际进入岗位角色的时间滞后,同时,面对施工现场艰苦恶劣的工作环境,较大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吃苦耐劳精神和自我约束力的欠缺,企业待遇的不平衡,在岗实习的学生往往频繁地调换实习岗位,导致学生实际顶岗实习的时间并未得到保障。因此,对离校顶岗实习的学生,指导老师、班主任、辅导员一般采取电话、短信、飞信、QQ、邮件等方式进行联系,检查并指导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但较长的实习时间(含寒假、春节),分散的实习地点,学生实习场所、通信方式的变更,实习人数的逐年增多(全系07级在外顶岗实习学生约370人),给顶岗实习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目前考查学生顶岗实习效果的依据,主要是顶岗实习结束学生提交的顶岗实习日志、顶岗实习报告、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毕业设计(论文)及顶岗实习学生被实习单位录用的比例。在近几届毕业的学生中,能够完成实习全过程实习日志的学生寥寥无几,而实习日志中能够全面反映当天实习地点、工作内容、实习体会、工程中的技术难题及处理方法等内容的也不多。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内容、格式、进度也因各种主客观原因达不到规定要求,甚至出现雷同、抄袭等现象,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定时,会因学生的毕业就业而降低要求,学生浑水摸鱼,侥幸过关,学生严谨治学、踏实工作、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断缺失,职业素养不断下降,因而,顶岗实习学生被实习单位录用的比例仅有20%左右。
二、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建议
1.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建立稳定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立互动双赢和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是建立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的前提。例如我校可利用省示范院校、省特色专业、省优秀教学团队、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教育环境、专业师资的优势,为企业“量身打造”符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解决企业技术、管理、经营方面的难题,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使企业实现其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增长。另一方面,企业与学校通过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习基地、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服务等,使学校分享企业资源,实现学校人才培养、技术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由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教师依靠个人社会关系建立校企“私下”合作的现状,使学校与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合作伙伴,为学生的顶岗实习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建设校内外“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顶岗实习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学生对顶岗实习所持有的态度、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及灵活运用的熟练程度,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也同样重要。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必须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另一方面,尽管在职专业教师中取得国家建筑业执业资格的人数十分可观,但他们实际工作经历有限,或者离开实际工作岗位的时间已久,很难胜任指导学生顶岗实习这一“双师型”教师的角色,而通过校企合作聘请的行业、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真正亲临一线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的到位率也较低。因此,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专业建设的重点之一,加快、加大建设的进度、强度,实实在在地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在职教师积极主动去企业锻炼,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逐步培养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建立更广泛的校外兼职教师资源库,组建“校企互通、动态组合”的兼职教师队伍,让企业的能工巧匠真正走进课堂,不断提高其教学能力,并支持他们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从而保证校内外“双师型”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的参与度,做好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的三赢。
篇8
关键词:设计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改革
作者简介:李洁(1979-),女,江西南昌人,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南昌航空大学教改立项课题“综合性大学设计艺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编号:Jy1053)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5-0072-02
一、 综合性高校设计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现状
从对设计艺术专业国内综合性大学的调研和文献查阅得到:
(一)毕业设计选题方向局限、与设计市场脱离。
(二)作品展示在设计艺术教学中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体现。
(三)毕业设计由一位教师带数名学生,导致学生视野狭窄,忽视各学科之间的交流。
(四)毕业设计答辩成员由同一学校、同一专业教师组成。不利于对学生全面知识的考核,不利于学生以及指导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 综合性大学设计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
国内综合性大学中的设计艺术专业,在毕业设计管理模式上,大多维持服从学校统一管理,稍做调整的状态。这种现状制约了设计艺术专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有改革的必要。
(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组成形式的改革
在我们提出“大设计”概念的今天,对设计的理解已经远远不止于专业的划分那样简单有序。大多设计项目都需要设计师同时具备建筑、环艺、平面设计、市场营销、财务分析等多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艺术毕业设计指导中,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多为一名老师带数名学生,由于单个老师精力与知识面的限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视野的开阔,以及各学科理论之间的交流,造成学生作品依旧停留在虚拟设计层面,不能使毕业设计很好的承担从校园走向设计市场的转型任务。整合教学资源,由不同专业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多名老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有利于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设计艺术专业毕业设计的联合教学也逐渐引起各方重视:2007 年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六所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北京798厂区北侧地块城市及建筑改造利用设计”,将实际项目引进毕业设计环节,并“摇旗呐喊”—联合教学探新路,毕业设计共舞台。2008 年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七所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再度联手:“城市建筑的更新与再生―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现代工业博物馆群设计”。2009年同济大学与天津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建筑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八所院校的建筑学专业联合毕业设计:天津Davos夏季论坛永久会址的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2010年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八所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旧城更新—南京城南地区改造与建筑设计”。与此同时在2009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方工业大学艺术设计系联合举办的“四校四导师实验教学联合指导环境艺术毕业设计”以图书出版的方式最终取得了相应的成果。[1]综上,不难看出,联合毕业设计已经初具规模,多导师共同指导也有共同的呼声,但目前参与并积极响应的只有少量的“先锋学校”,全国艺术类高校,以及高校中的艺术类专业都应迎头赶上,适用并不断跟进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方式方法。
(二)毕业设计选题形式的改革
首先,在国内高校毕业设计选题形式多局限于某一单独的设计门类。但在毕业设计中的跨界组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多品种、多层次、多色彩、多元文化重构的设计理念,不拘一格地采用新材料、新形式,突破以往的传统格局,由此产生生动有趣且富有创意的效果。其次,在国内高校毕业设计选题形式多为教师提供选题方案,学生自选命题相结合。因国内高校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有同一专业的局限性,加之学生对毕业设计选题几乎陌生状态,不免造成选题结果的片面性。选题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会起到导向性、指引性、甚至思维上的拓展性的作用,因此需要慎之又慎。在选题环节,可以专门毕业设计成立选题小组,由该小组负责将相关学科、与设计艺术联系较为紧密且可能的学科汇集,并结合学生自选方案,提出一系列的选题方案,并由该小组组成专家论证选题的可行性,最后出台选题方案供学生挑选。
(三)毕业答辩委员会成员改革
国内绝大多数高校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都是由同一高校、同一专业教师组成。由于原有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毕业设计由本专业一位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在交叉学科领域有明显的不足,答辩会又是同一套人马,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很容易被忽略,导致学生丧失系统学习的可能。在毕业设计教学中应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指导思想,邀请和本学科联系较为紧密的交叉学科教师,设计单位设计师参加答辩。即可以通过答辩使毕业生得到更广沿的知识,同时也可以使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得以进步。[2]
(四)毕业设计成绩组成形式的改革
作品展示是设计艺术学科学生必不可少的一个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在各教学环节中就应该有目的培养学生作品展示的能力。作为作品而言只是个体,个体放入环境中,如何处理作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给予作品什么环境气氛,才能更好地展现,这都需要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这也正是提出重视作品展示的目的所在。目前国内高校设计艺术专业都设有毕业设计展览,展览多为优秀毕业设计的展示宣传,没有作为每一位毕业生必须完成的工作内容来要求。对于设计类专业,作品展示是检验学生综合艺术修养的有效手段,因此,有必要将其纳入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一部分来管理。
三、 综合性大学设计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思路的先进性
(一)促进交流、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思路的提出,在诸多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毕业设计选题形式的改革,可以在设计之初正确引导,为学生扩展思路,做到一个良好的领航作用。古人云:三人师,必有我师焉。作为教育者,教育学生的同时,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与同专业及相关专业同行的交流不失为高校教师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组成形式的改革、毕业答辩委员会成员改革可以为同城、同省甚至全国的高校之间,跨专业领域教师之间,学院教师与设计单位之间,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有效促进校内各学院之间交流,校外学校与设计单位、兄弟院校、同行专家的交流与合作。且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 毕业设计成绩组成形式的改革将更全面的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艺术修养。并对设计艺术学生毕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完成过程中,学生会得到更多的锻炼与启发。
(二)推动综合性院校设计艺术专业更健康、有序的发展。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思路的提出,可以解决目前设计艺术学科毕业设计形
式上的局限性,使其内容更丰富,更具艺术特色。可以改变设计艺术学科毕业设计在交叉学科领域研究过少、过浅的现状。可以使教育者重视设计艺术学科毕业设计展示作品这一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可以缓解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答辩委会会成员单一性现状。
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思路的提出,将跨学科教师、设计市场人员加入毕业设计指导、答辩团队,使毕业设计整个流程良性循环。有效提高综合性大学设计艺术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质量。有效提高综合性大学设计艺术专业学生、教师专业水平。有效促进设计艺术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修订。促进综合性大学设计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步伐的加快。并对省内乃至全国其他兄弟院校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四、结束语
综合性高校设计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思路的提出,改变现存模式的弊端,对校方而言,提高综合性大学设计艺术专业学生、教师专业水平的同时,促进兄弟院校、设计单位的交流与合作。缩短与发达国家设计艺术教育水平的差距,促进设计教育与国际接轨。对学生而言,学院教学与设计市场的距离拉近,推动学院教学的实战性,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并将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专业精神带到工作中,成为终身受用的财富。[3]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毕业设计;创新思维;岩土工程;毕业选题
现代社会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构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必须在教育体制、教育方式、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有创新性发展,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提供人才和知识支持。本科毕业阶段的实践环节,即毕业设计(论文)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通过该阶段训练能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也是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近年来,许多高校进行了毕业设计阶段的改革与探索,从毕业设计教学创新体系建设、立题和过程管理、毕业设计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1-3]。
一、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认识
创新思维不同于常规的模仿思维,具有跳跃性、发散性、独创性等特征。它主要利用已有认识和知识为基本素材,采用非常规思维来认识未知世界。新的科学原理的发现、市场欢迎的产品的研发、优秀艺术作品的创作、有效的企业管理模式都是创新思维的结果。所以,从学校教学教育入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对学生走向社会后的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4]。创新的关键在一个“新”字,从工程学科角度看,所谓新,既包括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创新,也包括工程方法、手段的创新。所以,应该针对学生学习成绩、兴趣等,有不同的要求,更要允许学生大胆突破传统,在已有基本概念基础上开拓思维、发展新理论,创新新方法。而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未来主要从事实际工程问题,应以解决工程问题为目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工艺、设备等角度进行改进、创新,这样日积月累,也可以产生大的理论创新。以岩土工程为例,由于岩土体的特性,虽然主要理论体系已形成,但其中许多理论和工程实践仍带有很大的经验性,在工程实践中需要综合判断。这种现状为该学科理论创新提供了很大空间,比如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及有效应力原理、土的本构理论等,远没有达到理论完善,工程应用中往往将计算结果做为参考,而经验判断仍然十分重要。在目前岩土工程中常见的基坑支护及基坑稳定性、高填方工程工后沉降及稳定性等方面,不管是理论基础还是工程方法都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说明,创新的空间存在于学科任何知识点,关键是在平时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对学科和未知世界的兴趣,继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毕业设计方式创新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对整个教学效果的检验和综合应用。毕业方式创新包括选题环节、设计过程环节、评价环节等的创新。从选题环节看,目前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大都采用指导教师指定设计题目、学生按照毕业设计指导书进行设计、指导教师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辅导或检查,最后进行毕业答辩的过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注重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这个环节,而是直接给学生某一问题让他去解决,而这个问题本身可能并没有多少科学价值,毕业设计方式也显得单一[5]。要创新,首先要能发现问题,不能发现问题也就不可能有发明创造。目前,学生选题都流于形式,由指导教师直接指定,这是由于目前大学教育评价方式决定的。重科研轻教学,老师没有时间、也不愿意在这方面耗费精力。毕业设计阶段应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自己通过调研、查阅资料、和老师交流等方式,发现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科学思路和方法。这个时间段甚至可以更早些,可提前数周就让学生准备。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细心指导,多沟通,最终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这个方式进行选题的,但这个过程毫无疑问对学生是个锻炼和培养。有些虽形不成科学问题或没有形成解决的具体方法,但可能成为以后发现或解决科学问题的基础。创新的基础是思维创新,需要轻松的环境,也需要有一定的压力。所谓环境轻松,主要是要给学生思考的自由,敢于挑战现有理论和权威,要有和老师进行自由讨论、辩论的环境,而这是我们的教育最缺乏的。对于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奖励,对通过自己思考发现了重要科学问题并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或方向的学生,其结果不一定是圆满的,或者有可能在有限的时间中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在教学规定上给予指导教师一定灵活度,比如延长毕业设计时间,或者达到某一程度也可认为达到毕业要求等。给学生压力也是必要的,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大,不专注于毕业设计。因此,指导教师应严要求、勤检查,对学生和社会负责,没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严格按照规定处理。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培养创新。创新首先是思维创新,要从基本概念上下功夫。在某一学科的创新是一个逐渐形成、完善的过程。在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可以在具体、细节的某一点进行改进、创新,如计算方法、应用原理、设备或工艺、程序方法等的改进。为此,指导教师要让学生首先理解毕业设计中遇到的现有规范、手册、教材中各种规定或方法的原理、机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发现其中不完善、甚至错误的东西,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对问题的认识,把年轻人的活跃思维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学生的不同观点和认识,老师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通过分析、讨论达到共识,若达不到统一认识,可留待以后继续研究。此外,我们强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在毕业生设计中一定要有创新性成果。每个学生基础知识水平不同、长期形成的思维模式不同、个性不同,毕业设计水平自然不同。对大部分学生,首先是培养一种创新意识,对以后工作和人生起到良好作用。毕业设计中能满足正常任务要求,达到工程设计等目的就是合格的。
三、毕业设计选题创新
除了前述让学生参与或自主选题的要求外,毕业设计题目本身对毕业设计的效果十分重要[6]。毕业设计所包含内容可以覆盖较多知识体系,也可以集中在某一点。在岩土工程专业或方向毕业设计中,可以完成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包括上部结构和岩土工程部分,后者可以是地基基础、基坑支护、边坡支护等;也可以全部进行岩土工程的内容。具体选择可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对已确定工作单位的学生,还可以依据可能的工作性质等确定。从毕业设计内容上看,我们在近几年实践中,岩土工程方向毕业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是岩土工程的基础,通过该内容毕业设计,可使学生具体掌握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步骤、内容,增强对岩土体的认识,让学生充分理解土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指标的获取方法、用途和相互关系,学会从勘察的角度对建筑场地和地基进行评价,认识工程勘察与工程设计、施工之间的关系。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毕业设计对学生以后工作和学生在岩土工程学科进行创新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岩土体性质的不确定性非常突出,因此,对其认识方法、手段和评价显得非常重要,而目前的工程和科研实际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有利于学科创新。岩土工程勘察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但由于条件和时间限制,完成整个过程的勘察是不现实的。为此,我们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相结合,比如,现场描述和土类命名主要通过正在进行的工程的实习完成,由现场技术人员讲解。毕业设计任务中提供的现场描述和室内试验、原位测试数据都是实际工程原始数据。学生根据原现场描述和土工试验对土进行分层,然后进行各分层土性指标的统计和评价等工作。2.地基基础设计。根据我校地处西部特点,主要进行黄土场地地基基础设计,包括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CFG地基处理、桩基础等。上部结构的结构形式、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等都是由设计院提供的实际工程案例。学生根据自己完成的岩土工程勘察数据或者指导教师提供的土层工程特性指标和相应的规范进行相关设计。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地基基础选型是很重要一环,既要满足安全要求,还要经济可行。比如高层建筑的CFG桩复合地基、桩基础和与筏板基础之间的选择,要通过承载力、变形和经济指标的比较才能确定,既涉及到岩土工程特性指标的合理选择、地基基础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也与工程实践中施工、造价等有关。通过多环节分析、设计,既可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和认识水平,也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为学科提高和创新发展创造条件。3.基坑工程设计。在岩土工程方向课程设计中已进行过基坑支护设计,但其基坑深度较浅,通过土钉墙或单排锚索+排桩即可达到支护目的。毕业设计中完成的基坑工程深度较深,设计计算明显复杂。学生可完成基坑支护或基坑降水设计。前者通常为3~4排锚索+排桩支护,后者为井点降水。4.边坡治理。设计任务书中,建筑场地位于边坡底或顶部,要求学生完成边坡的安全性评价和加固处理设计。以上几部分内容之间可组合为一个完整的毕业设计。而以下内容可分别单独为一个毕业设计。5.地下结构设计。一般为地下车库、商场、地铁车站等,因为此部分设计包括功能要求,所以需配备建筑学专业的指导教师。该设计内容包括了建筑学、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6.动力机器基础设计。对于大型机器设备,如发电机组等,其不同于一般建筑物地基基础,基础设计有其特殊性。设计题目取自于设计院的实际工程,通常设计内容包括动力荷载计算、动力基础框架结构设计和桩基础设计等。7.隧道设计。对取自实际隧道工程的题目,让学生完成隧道围岩分级、围岩压力、围岩支护设计与施工等。8.其他。除了以上内容外,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还有学生依托老师的科研或生产项目进行试验、计算、理论分析等,完成毕业论文。结语在毕业设计中培养创新思维,是一项需要长期探索的系统工程。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我们初步建立了一套既能满足正常专业培养要求,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有所创新的毕业设计模式,以针对具体情况,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但为了适应未来形势的要求,还必须与时俱进,继续探索,以使工科学生毕业设计不断创新,使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高琪,李位星,廖晓钟.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1(32):393—397.
[2]彭秀英.立题和过程管理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保证[J].中国大学教学,2012(3):75—76.
[3]童乐为,罗烈,刘沈如,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创新体系建设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0,2(19):111—114.
[4]蒋太岩.培养创造性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0(4):40—41.
[5]姚直书,宋海清.提高岩土工程专业方向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措施[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17):43—45.
篇10
以往的主讲课讲学往往是在高职生没有充分做好预习准备的情况之下进行,为了可以确保学生听懂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板书则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当前为了可以更好地培养高职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激励学生主动预习,假设学生已经做好了预习的课堂准备,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应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效率。讨论探究课程的教学。对于某些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原理概念,仅需结合问题开展提问式教学。而对于学生不容易理解、容易混淆、延展性较强的问题则需要开展深入的探究式讨论教学。习题课的教学。在进行理论知识的巩固教学时,可以安排部分习题课程,对于所选定的习题,教师在课堂上仅需要进行解体思路的讲解,对于具体的求解过程则应简单化,具体计算结果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为了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1)强调专业课程在理论-实践-建筑工程实际这个培养主线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要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使用交流式、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教学手法,构建既活泼又生动的学习、教学气氛。(3)认真做好课程的备课活动,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注意突出教学重难点,尽可能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4)对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要认真批改好,并及时掌握与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5)进一步规范教研活动。
2强化实践教学手段
(1)建立长期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加大企业界的参与力度。可以进行顶岗实践,真正达到增强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鼓励学生到生产一线实习,实习考核合格后可计入学分。学校在学制、学分、管理等方面给予相应的考虑和安排。鼓励和引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和论文直接为企业服务,并在导师安排、设计或论文完成时间等方面完善相关制度。(2)加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经实践教学证明,建在校内的实验室可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方便、及时地互相结合和交融,在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起到重要作用。(3)加强实践性教学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对于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这些时间长、要求高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安排学生到土木工程建设单位进行,以小组形式,在生产实践中参与施工、管理、设计等工作,并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种专业技术知识解决施工技术、生产组织、工程管理等问题。同时,对于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这样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应尽量与生产实践结合。
3结束语
- 上一篇:建筑工程管理毕业论文
- 下一篇: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工程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