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的治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4-01-18 18:02: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污染的治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0.前言
我国作为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并且目前城市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等,这些都给我国的水资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并且使得我国的用水情况更加的严峻,可见加强对水资源的治理工作更加的重要。虽然我国在近几年加强了对水污染的治理工作,但是水污染的的形式依然相当的严峻,目前我国的政府部门已经加大了对水污染治理工作方面的投入,这样也为水污染的治理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为了更好的进行污水的治理工作,本文将会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1.我国城镇水污染的现状
1.1政策机制不够完善
在进行制定水污染治理的方针时,需要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进行水污染的处理工作,采取集中处理的方式已经不符合发展的需求,因为这样的方式将各种污染的水进行集中处理这样使得污水成分十分复杂,这样也是加大了处理的难度,并且提高了处理污水的成本,此外这样的处理方法也会使得工艺很复杂。我国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理措施,主要是采用分散处理,就近原则,这样使得处理方便并且处理的过程也比较的简单。我国在污水的排放标准上实际与规定相差很大,这样也会给治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污水的处理收费制度也与现在有些脱节,这就需要改善我国在污水处理方面的收费。
1.2监管制度不到位
我国的水污染监管制度中不论是在中央还是地方中都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表现在监管的方法与程序上。促成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对污水的监管力度不到位,这样就使得大量的未经处理的污水排放到水中,这样造成水体发生严重的污染,甚至造成一些列的污水事故,此外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也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这就需要在改变我国经济结构的过程中,并加强对水污染的监管制度。
1.3治理水污染资源整合不足
我国在进行污水治理的过程中会有多方面的参与,如建筑部门,政府部门中的水利单位,以及国土资源局和环保部门等,这些部门的治理中都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污水治理中这些部门之间由于缺乏一定的沟通,这样使得污水的治理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并且也不利于污水的治理工作。
1.4污水治理的市场化水平不高
我国进行污水处理的主要资金来源于政府的投资,这样也就使得投资的渠道单一也就造成了资金方面的短缺问题,这使得污水处理的进程大大减慢,并且一些经营污水处理的单位由于资金方面的原因,使得经营能力降低,这样都给污水的治理带来了严重的问题,此外技术水平的落后也制约了污水处理的进程,可见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污水处理的投资,并引进先进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污水的处理。
2.提高污水处理的一些策略
2.1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相应法律
加强我国对污水处理的相应的法律的建设主要是从以下一些方面进行处理的:第一,主要是对污水的处理中的相应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建立激励及约束的机制,对一些不符合现状的行政法规进行相应的修订工作,并加大对节约用水的的相应工作;第二,加强对污水的监管制度,从中央到地方并到执行单位之间进行监管,并加强三个单位之间的沟通,只有这样污水的处理工作才能更加顺利的进行;第三,加强对水价的调整,并对水的价格做一定的限制,只有这样才能跟好的使得大家对水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第四,进一步完善财政的中的相关税收政策,并加大财政的投入,使得我国水的使用向环保及合理的使用方面发展。
2.2对产业结构做进一步的优化
如果只是加强对水污染的处理工作这样将很难将污水的处理工作取得很好的成绩,这就需要对高污染的行业进行控制,将一些生产落后及污染相对严重的企业逐步的淘汰,并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加快对高技术产业及其他污染小的产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水的问题,此外对污水的排放量及标准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限制,这样也有利于我国对污水的处理工作。
2.3加大监督力度
加大对污水的监督力度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第一,在对污水的排放上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工作,引进先进的污水监督的设备以及相应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对污水的排放方面做到很好地控制;第二,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改进,提高对污水的处理负荷,并建立相应的污水处理绩效评估体系,并对一些高污染企业进行严格监控,并对一些没有污水处理系统的企业要勒令其进行改进,并加强对违规情况的处理工作;第三,加大对排放污染物的检查力度,并对不符合排放标准的进行严管,如果影响严重可以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只有加大监督的力度才能跟好地实现对污水排放物的防治工作。
2.4加大财政投入
政府部门应该明确在城镇污水处理中的责任,并促使政府部门加强对污水处理的投入工作,这样才能在解决污水的处理方面没有资金短缺的限制。此外,还可以将污水处理与一些金融结构相结合,对污水处理的费用可以提供贷款,这样可以使得污水处理工作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时,可以缓解但是资金短缺的难题,使得污水的处理工作得以正常的进行,还可以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对一些老建筑区安装节约用水的生活器具,这样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大污水的处理工作,使得各单位各尽其责,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污水处理工作更好的进行。
3.结束语
加强对污水的处理既是环境与资源问题,同样也是经济问题,提高人民的节约用水意识及加强对污水的处理工作,这都是势在必行的。污水的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并艰苦的工作,这就需要,我国在进行污水的治理时用发展的眼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水的问题。 [科]
【参考文献】
[1]李建军,朱金波,张丽亭.磁选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水处理技术,2012(7).
[2]黄德春,陈思萌,张昊驰.国外跨界水污染治理的经验与启示[J].水资源保护,2009(4).
篇2
【关键词】水质;污染;治理措施
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效的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应的对居住环境和城市整体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景观水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起步晚、发展慢,特别是管理措施不到位,导致景观水的水质逐渐发生了变化,有些水质变化较为严重的地方,已经影响到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但仍然未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现有的处理方式大部分还仅限于假山、喷泉,而这些处理方式又极易造成藻类的旺盛繁殖,而出现发臭的情况。因此,只有采取正确的水源保护和水处理措施,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水质。
1.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景观水已经成为生活小区或者城市整体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城市绿地、公园建设和大型标志性建筑中,景观水池越来越常见。而且水景住宅也成为房地产开发的一个热点,其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增加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使空气更清新,使小区更加充满活力。
水环境与人们的生活质量紧密相关,随着水环境的恶化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势,自然黑臭河道难以治理,而新的河道又不断被污染。人工湖水的水质将面临巨大的考验。由于自然环境和水文环境的影响,许多人工湖水质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而造成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流
一般情况下,人工湖周围都会存在大片的草坪或绿地,在施肥与农药喷洒的过程中,植被与土壤中会有大量的污染物残留,最终将随着地面径流或地下渗流而进入水体中。
1.2初期雨水
洗涤、溶解了空气中和地表面上的污染物后,初期的雨水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相关数据显示,被污染后的雨水含磷量达到了0.07mg/L,氨氮的浓度含量约为1.0mg/L。
1.3养殖污染
喂养水中的鱼时,投入过多的食物以及鱼类的排泄物造成的污染。
1.4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的季节性死亡、腐烂造成的水体污染。
1.5底泥
上述各种对水体造成污染的杂物,由于各种原因沉积到池底,经一定时间会分解,释放到水体中后造成污染。
1.6水体中溶解氧
景观水中的观赏鱼、水体植物等在生长过程中,造成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持续下降,从而使得水体变黑,发出臭味。
2.改善景观水质量的几点建议
2.1物理法
2.1.1引水换水方式
造成水体透明度降低的最主要原因是水体中的泥、沙等悬浮物的增加,当水质变得混浊时,可通过引水、换水使得水中的杂质释放出来,从而改善水的质量。
2.1.2循环过滤的方式
水体的大小在景观水设计之初就应当作为主要因素而被重点考虑。设计配套的过滤沙缸和循环用水泵,同时埋设循环用的管路,可以用作水质保养。
2.2物化法
2.2.1混凝沉淀法
混凝沉淀法处理的对象包括水中的胶体杂质和悬浮物。在处理悬浮物时,处理的效果随藻密度的大小而有一定的区别,如果密度过高,会给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从而降低了除藻率。混凝沉淀时,还能去除一定的磷。
2.2.2加药气浮法
根据微细气泡产生的方式,气浮净水法可分为分散空气气浮法、电解凝聚气、生物气浮法,以及溶气气浮法等。目前,在做加药气浮法的选择时会更多的选择部分回压力溶气气浮法,主要由于其能取得显著的处理效果,而且对于能源的损耗较少。
2.3生化处理法
2.3.1生物接触氧化
在处理微污染水源时一般会选择生物接触氧化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去除CODMn、NH3-N方面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分别可达到20%-30%及80%-90%。如果景观水在注入水的初期有机物含量过高,或者后期补水时含有过高的有机物,都可以选择生化处理工艺去除污染物。目前在我国,在去除有机物方面最常见的是生物接触氧化物法。这种方法既能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缩短水力的停留时间,而且减少了占地面积、并能承载较大的容积荷载,能够承担较大的负荷冲击,而且不会出现污泥膨胀等情况,在管理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运行稳定。一般来说,生物接触氧化利用的是原水中自然存在的细菌,有时也会加入一部分人工培养的细菌。
2.3.2光合细菌
我国在处理微污染水源时更多的选择生物接触氧化法,而国外,如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则更多选择定期向水中投放光合细菌。光合细菌能够通过对光能和氧的利用,将微污染水源中的无机碳源和有机碳源以及其他各类营养物质转化为菌体,从而完成水质净化的任务。这种净化方法操作简单,免去了构筑物的建设过程,减少了基建费用的投入。但是菌种则需要较多的投资,同时由于光合细菌属光能自养菌,不含有硝化及反硝化菌种,而使得去除磷、氮效果不明显,其去除比例仅为COD:N:P=100:5:l,而不能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
2.4膜生物反应器
在膜生物反应器中,通过微滤膜或超滤膜将进水与出水隔离开,同时在进水部分培养活性污泥或投入培育好的活性污泥,并曝气。这样可以使出水水质具有驱除COD,NH3-N的功效,而且具有极高的浊度去除能力。
2.5生态处理法
2.5.1 PBB法
PBB法指的是原位物理、生物、生化修复技术,具体来说就是增加水体中含氧量,并定期接种有净水作用的复合微生物。PBB法在去除硝酸盐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即通过有益微生物、藻类、水草等的吸附作用,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其它不良影响的出现。在底泥深处,厌氧环境下将硝酸盐反硝化成气态氮,然后再上升到水面,最终返还到大气。另外,虽然磷、氮的抑制与去除机制不同,但无论使用何种方法,都有着一样的要求,即需要充足的氧。因此,氧是治理水环境的首要条件,而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2.5.2生物滤沟法
生物滤沟法指的是把传统的砂石过滤并将其与湿地塘床相结合的处理方法。这种方法采用多级跌水曝气方式,有效地控制出水的臭味、氨氮值,并改善去除有机物的效果。生物滤沟好氧段因填料的不同,可分为卵石段和炭渣段,而后则分别是植物床和生态净化沟,最后出水经清水槽,而排出清水。
3.结束语
城市中大量景观水的应用,有效解决了城市热岛效应。而随着城市居民用水量的增长,导致城市给水系统难以满足人民的生活用水需求,因此加强城市生态用水量控制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城市景观水微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对于保证城市生态用水、美化城市环境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低成本的水污染净化强化功能技术、具有中国园林特殊景观的微污染水生物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能够满足景观水污染问题的有效处理,同时也协调了景观水与环境的关系。另外,景观水水质污染问题的改善,能够更好的促进城市美景的发展,从而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所以,景观水水质污染问题的解决,不仅改善了环境,而且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科]
【参考文献】
[1]黄光辉.浅谈城市景观水的处理方法[J].活力,2010,3.
[2]蔡昌凤,徐建平.景观水微污染控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3,18.
[3]闫永久.景观水污染分析与处理[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1,15.
篇3
关键词:乡村;水污染;治理
1前言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缺水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为水源型缺水,而在工业分布地区表现为水质型缺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质型缺水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和普遍,水环境污染是导致水质型缺水的主要原因。因而,在我国进行水污染治理显得尤为迫切,本文试图从乡村水污染治理层面研究治理方法。
2乡村水污染产生原因
2.1生活源污染
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是构成广大农村地区水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逐渐增加,主要是洗涤用水和厨房污水。对于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相应的污水处理配套措施尚不完善,这些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流入地下或附近河流中。大量生活污水的累积,严重污染了地表水及地下水,村民饮用水安全受到影响,同时其身体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2.2农业源污染
农业用水污染主要由牲畜粪便、农药化肥引起的。对于牲畜粪便的污染,因水体本身具有自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对水体造成的污染程度较低。但对于农药化肥等引起的水污染,水体自身的自净能力跟不上水体被污染的速度,使得残留物在水体中无法得到治理,长此以往,整个河湖的水体污染现象将越来越严重,治理难度也将进一步加大。
2.3工业源污染
随着广大农村城镇化、乡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民集体或个人、外来投资者创办的各类工业企业越来越靠近广大乡村地区。这些工业企业的发展在促进广大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乡村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尤其是在水污染方面。工业废水排放是造成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的重要原因,未经处理的废水被直接排放到江、河、 湖泊中,而其中含有大量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
3乡村水污染治理目标
3.1水质目标
乡村水污染的治理目标是通过对被污染的水源进行物理、化学、生物及综合治理,期望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农村饮用水、农业灌溉用水等达到国家指定目标,地表水、地下水在被开发时能够得到有效合理利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2环境目标
目前我国乡村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为农药使用、乡镇企业排放污水、以及可见的塑料制品,这不仅导致水质受污染,同时也使水面环境受污染,通过治理,以期达到环境治理的目标。
3.3经济目标
农村经济相对于城市经济而言较为落后,经济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因而在治理乡村水污染问题时,不仅要达到水质目标和环境目标,同时也要考虑措施的可行性和乡村地区所能承受的经济负担,在治理过程中能够带来经济效益。
4水污染治理方法
总结国内外水污染的处理方法,主要可归纳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这三种方法可综合使用。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一些低成本的治理方法,如生物转盘、综合热能装置、高效固液分离器、高效清漏筛过滤、厌氧污泥床等方法,选用这些方法既可以达到治理被污染水体的目标,也可以节约成本,减轻农村居民的经济负担。
5对策
5.1加强宣传力度,保护乡村水资源
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等西方国家都十分重视水污染治理,其多年的水污染治理实践,尤其在宣传力度上,为中国水污染治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为此,中国政府也可以加大对广大农村地区人们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意识,使其认识到节水、保护水资源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让公众成为防治水污染的主角。并通过国家在制度、资金、技术、平台、管理队伍等方面给农村以支持,农村内部通过制定农村饮用水安全共享规范等措施形成自主治理。
5.2加强立法,设立防治制度
农村水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没有严格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农村水资源,导致农村居民没有保护水体的意识、一些乡村工矿企业严重污染污染水资源不受约束。因而完善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立法的具体措施迫在眉睫。在环境保护法中应增补关于农村水污染防治的具体内容,设立农村生产污染防治制度、农村生活污染防治制度等,对农村水污染防治做出全面系统规定,从多个方面防治农村水污染。
5.3加强科技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公众参与、农村自治以及制定法律法规等措施,都是从防范角度而言减轻农村地区水污染状况,对于已经被污染的水体,则必须依靠具体有效的方法来治理。科技的进步,使得水污染治理的效率有所提高。因此,一方面国家和政府需要加大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培养高科技人才,另一方面需要引进高科技设备,合理有效治理被污染水源,做到防和治相结合,保护农村水资源。
参考文献:
[1]孟雪靖.农村水污染经济问题研究[J].2007.4
[2]伍伟星,张可.广西农村水环境污染模式及其治理对策[J].水利经济.2015(33):37-42.
[3] 高炎.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方法探析[J].资源与环境.2014(36):124.
[4] 侯保疆.治理理论视角下的乡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探析-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知网.371-382.
[5]魏文秋.乡村水污染治理技术及评价方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农村水利与小水电).1998(3),37-40.
[6] 东敏.水污染的治理-西方国家的经验与中国的水污染治理体系改革[D].2003年.
篇4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督促排污单位在限期内治理现有污染源,纠正水污染物处理设施与处理需求不匹配的状况,推动水污染物工程减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水污染防治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排污单位的污染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适用限期治理:
(一)排放水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本办法以下简称“超标”);
(二)排放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实施总量削减和控制的重点水污染物,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本办法以下简称“超总量”)。
第三条【不适用情形】排放水污染物超标或者超总量,但有下列情形之一,法律法规相关条款另有特别规定的,适用特别规定,不适用限期治理:
(一)建设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一条处罚。
(二)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其配套建设的水污染防治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的,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处罚。
(三)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或者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拆除、闲置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的,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三条处罚。
(四)违法采用国家强制淘汰的造成严重水污染的设备或者工艺,情节严重的,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七条处罚。
第四条【级别管辖】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限期治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报环境保护部备案。
省级重点监控企业的限期治理,由所在地设区的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其他排污单位的限期治理,由污染源所在地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
第五条【特殊管辖】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实施限期治理有困难的,可以报请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限期治理。
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依法应予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不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成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决定限期治理,或者直接决定限期治理。
排污单位排放水污染物超标或者超总量造成的社会影响特别重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形的,环境保护部可以直接决定限期治理。
上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同一污染源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重复下达限期治理决定。
第六条【期限】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限期治理期限。
限期治理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但完全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导致被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不能按期完成治理任务的除外。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通过重复下达限期治理决定等方式,变相延长限期治理期限。
第七条【信息公开】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报刊、门户网站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将下列信息向社会公开:
(一)被责令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名称、《限期治理决定书》、排污单位的限期治理方案等相关文件;
(二)完成限期治理任务后,被依法解除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名称;
(三)因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被依法责令关闭的排污单位名称。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
第二章决定程序
第八条【立案调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现场检查时,可以凭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现场即时采样或者监测的结果,判定污染源排放水污染物是否超标或者超总量。
对经现场检查判定排放水污染物超标或者超总量的污染源,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分析原因。经分析判断超标或者超总量可能是由水污染物处理设施与处理需求不匹配原因造成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有关限期治理管辖权限的规定立案调查,并确定负责立案调查的机构。
第九条【判断步骤】对已被立案调查的排污单位,负责立案调查的机构应当通过以下步骤,对排放水污染物超标或者超总量是否因水污染物处理设施与处理需求不匹配所致作出判断,并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一)现场监测:组织环境监测机构按照污染源监测规范规定的采样频次,对污染源在生产周期内所排水污染物进行监测;
(二)技术评估:组织行业生产专家、污染物处理技术专家和企业代表,采用工艺流程分析、物料衡算等方法,对排污单位水污染物处理设施与处理需求是否匹配进行分析评估。
第十条【事先告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监测数据和技术评估结果,判断水污染物处理设施与处理需求不匹配导致排放水污染物超标或者超总量的,应当向排污单位发出《限期治理事先告知书》。
第十一条【告知内容】《限期治理事先告知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排污单位名称;
(二)水污染物处理设施与处理需求不匹配导致排放水污染物超标或者超总量的事实和证据;
(三)拟作出的限期治理决定和法律依据;
(四)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法律后果;
(五)排污单位陈述、申辩和申请听证的权利。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为必要时,可以就污染源限期治理事项,约谈排污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其他主要负责人。
第十二条【申请听证】排污单位对排放水污染物超标或者超总量的事实以及是否应当适用限期治理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限期治理事先告知书》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陈述、申辩,或者以书面形式提出听证申请。
第十三条【组织听证】排污单位提出听证申请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听证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决定听证的时间和地点,并通知排污单位。
依据本办法组织听证的具体程序,参照环境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认定事实】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综合考虑监测数据和技术评估结果、排污单位的陈述申辩意见或者听证结果的基础上,对水污染物处理设施与处理需求是否匹配作出认定。
第十五条【决定限期治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因水污染物处理设施与处理需求不匹配导致排放水污染物超标或者超总量的,应当作出限期治理决定,并制作《限期治理决定书》。
第十六条【决定书内容】《限期治理决定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排污单位的名称、营业执照号码、组织机构代码、地址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姓名;
(二)事实、证据和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法律依据;
(三)限期治理任务,即排污单位在限期治理后应当稳定达到的排放标准或者总量控制指标;
(四)限期治理的期限。
第十七条【告知相关事项】对被决定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还应当在《限期治理决定书》中告知以下事项:
(一)排污单位负责自行选择限期治理具体措施;
(二)限期治理期间排放水污染物超标或者超总量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直接责令限产限排或者停产整治;
(三)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将报请人民政府责令关闭。
第十八条【送达】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作出限期治理决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将《限期治理决定书》送达排污单位。
《限期治理决定书》自送达之日起生效。
第十九条【重点湖泊流域】对国家确定的重点湖泊流域内,因排放水污染物超标被要求在2008年6月底前完成治理而逾期未完成,且排放水污染物超标是因水污染物处理设施与处理需求不匹配造成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加强重点湖泊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按照本章规定的程序直接责令停产整治。
第三章执行与督察
第二十条【企业采取治理措施】排污单位接到《限期治理决定书》后,应当根据限期治理任务和期限,制定限期治理方案,并报知作出决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限期治理方案,应当确定具体污染治理措施、进度安排、资金保障和责任人员。
第二十一条【监测记录】限期治理期间,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污染源监测规范,对所排水污染物进行监测,保存原始监测记录,以备查核。
不具备环境监测能力的排污单位,应当委托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监测机构或者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监测机构进行监测。
第二十二条【不得超标超总量】限期治理期间,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标或者超总量。
第二十三条【试运行监管要求】限期治理期间,水污染物处理设施需要试运行并排放污染物的,排污单位应当事先书面报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试运行期间,排污单位应当在污染源监测规范规定的采样频次基础上,相应增加采样频次,进行加密监测。
在试运行期间,因水污染物处理工艺调试等原因所产生的水污染物不可避免超标或者超总量的,排污单位必须将所产生的水污染物存放于应急储存池或者其他临时储存设施,不得直接向环境排放;确需排放的,必须事先报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第二十四条【跟踪检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作出限期治理决定后,应当制定跟踪检查方案,明确负责跟踪检查的工作机构。
负责跟踪检查的工作机构,应当根据跟踪检查方案,通过现场检查、采样监测等方式,对排污单位执行限期治理决定的治理进度和排放水污染物状况加强后督察。
试运行期间,负责跟踪检查的工作机构应当加强现场监督检查,相应增加监测频次。
第二十五条【限产限排、停产整治】负责跟踪检查的工作机构发现被责令限期治理的污染源在限期治理期间排放水污染物超标或者超总量的,应当报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产限排或者责令停产整治。
第四章解除程序
第二十六条【解除依据】被责令限期治理的污染源,经过限期治理后,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认定为已完成限期治理任务:
(一)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75%以上、配套的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的条件下,按照污染源监测规范规定的采样频次监测认定,在生产周期内所排水污染物浓度的日均值能够稳定达到排放标准限值的。
(二)生产负荷无法调整到75%以上,但经行业生产专家、污染物处理技术专家和企业代表,采用工艺流程分析、物料衡算等方法,认定水污染物处理设施与处理需求相匹配的。
(三)所排重点水污染物未超过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分解的总量控制指标的。
第二十七条【届满核查】限期治理期限届满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组织现场核查。
现场核查,应当采取现场监测、实地察看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查阅监测记录、工程建设资料以及投资报告等方式;对因排放水污染物超标或者超总量造成较大社会影响,或者造成跨行政区环境污染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还可以通过走访或者举行座谈会等方式,听取公众意见。
负责跟踪检查的工作机构应当对现场核查情况进行记录,形成限期治理现场核查笔录,并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监测机构或者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监测机构出具限期治理监测报告。限期治理现场核查笔录应当由现场核查人员签字。
第二十八条【核查意见】负责现场核查的工作机构,应当制作限期治理核查意见,连同限期治理现场核查笔录、限期治理监测报告,一并报本部门负责人。
限期治理核查意见应当提出对排污单位解除限期治理决定或者依法关闭的建议和理由。
限期治理核查意见、现场核查笔录、监测报告,应当与限期治理决定文书,一并存档备查。
第二十九条【核查后处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决定:
(一)对已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排污单位,解除限期治理。
(二)对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排污单位,报请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责令关闭。
第三十条【申请提前解除】排污单位在限期治理期限届满前,认为其已完成限期治理任务,可以向决定限期治理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解除申请。
申请提前解除的,应当提交解除限期治理申请书,并附具能够证明其已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监测报告等相关资料。
第三十一条【核查和决定】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解除限期治理申请书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按照本办法有关限期治理核查的规定组织核查,分别作出如下处理决定:
(一)对确已提前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排污单位,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作出提前解除限期治理的决定。
(二)对未提前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排污单位,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书面告知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并在期限届满前完成限期治理任务。
第三十二条【企业后续管理】被解除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保持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的正常使用,并加强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确保所排水污染物稳定达到排放标准或者总量控制指标。超级秘书网
第三十三条【部门后续监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被解除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确定为重点监管对象,并加强监督检查。
对被解除限期治理后12个月内再次排放水污染物超标或者超总量的排污单位,应当从重处罚。
第三十四条【终结情形】被责令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终结限期治理决定:
(一)依法被撤销的;
(二)依法解散的;
(三)依法被宣告破产的;
(四)因其他原因终止营业的。
第五章附则
篇5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23 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少、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水资源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布局不相适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由于工业化以及城镇化所造成的水污染问题,更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对于生产生活用水安全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为了确保我国社会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必须将水污染的治理作为重点,通过大力推进水污染防控管理,实现我国水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战略可持续发展。
1我国常见水污染类型及其成因分析
水污染主要是由于水体中的污染物数量或者是污染物的浓度超过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进而造成水体无法使用的问题,造成水污染主要是由于人为污染造成的,主要有工业污水、农业污水、城市污水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水等几类,其具体成因如下所示;
(1)工业污水。由于工业生产会大量用水,工业生产中洗涤、稀释、作为原料或者是冷却等,都涉及到用水,如果对于工业废水处理不当,或者是一些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直接将没有经过处理的废水排入江河湖海,则会造成水体污染问题的发生。工业废水具有成分复杂、难以净化处理、毒性较大等问题,一旦发生污染问题治理非常困难。
(2)农业污水。由于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对农作物会大量的使用农药化肥,这些农药以及化肥的分解时间较长,在灌溉过程中这些残存的农药、化肥或者是牲畜粪便通过灌溉回流水,从地表渗入地下,同样会造成水体污染问题的发生。
(3)城市污水。城市污水主要是由于城镇居民的生活污水所造成的,由于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以及各种无机盐,同时也包含较多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如果对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则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4)固体废弃物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工业以及城市生活垃圾等有害物质进入水体所造成的水体污染问题。这些固体废弃物的种类非常多,处理难度也相对较大,很容易形成难以恢复的地下水污染问题。
(5)其他水污染问题。其他水污染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以及酸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问题。其中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地表土体中残存的农药化肥进入江河胡海,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降水酸化则主要是由于我国以煤烟为主导的大气污染所造成的酸雨危害。
2我国水污染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1)污水处理水平不高。由于一些地方在经发展过程中的环保意识不足,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标准有待提高,环保设施严重老化,因此造成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水平不高,污水处理效果差,污水处理经常存在着不达标排放的问题。
(2)污染物排放总量较高。由于对于污水处理能力较低,各种违法排污问题时有发生,因此造成我国部分地区存在着严重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严重超标的问题,甚至污染物的排放量已经超过了环境允许的最大值。
(3)污水处理资金投入不足。虽然国内各地的污水处理资财政资金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但是整体的污水处理财政资金严重不足,针对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增长远远落后于地区的生产总值增长。
(4)环境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工作力度不足。由于部分地区管理人员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不足,甚至没有制定完善的环保工作开展工作措施,对于环保工作也缺乏有效的监管,一些会造成严重水污染的项目仍然继续建设,对于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困难。
3水污染管理对策分析
(1)将工业污染的防治作为水污染治理的关键。由于工业污染在水污染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因此在水污染的治理上应该将工业污染作为水污染治理的关键。为了降低工业污染,应该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环评手续,同时积极督促污染企业采用清洁工业设备,控制水污染的污染源。对于造成严重工业污染的企业,还应当对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进行控制,确保排放废水中的所有污染物全面达标。此外,在对工业污染的防治上,还应当将重点行业,例如造纸、纺织、化工以及印染等行业的处理作为重点,通过提高行业污染的治理水平,确保工业企业的达标排放。
(2)严格控制农业污水。由于农业以及农村污水也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方面,因此对于水污染的治理还应该重点针对农村污水以及垃圾污染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可以采取以村庄为单位集中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同时在农村大力倡导发展清洁农业,重点依靠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以及节水农业,降低由于农业生产中化肥以及农药使用造成的水污染问题。
(3)积极的采取各种生态化的保护与修复措施。对于水污染的防治,除了采取源头上控制污染源以外,还应该积极的采取措施对水体进行净化处理。当前在水污染治理上较多的是采用生态带的建设以及人工湿地对水体进行净化。通过在水库、河流以及湖泊等位置设置污水截污管,并采取清淤绿化等工程施工措施,依靠人工湿地对水质进行江湖,并对小流域的水质环境以及生态环境进行改善。
(4)进一步强化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治理水污染问题,离不开污水处理设施的应用,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增加投入,重点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通过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充分发挥污水处理设施在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处理方面的作用,进而起到降低水体污染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上,还应该注意完善城镇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以及配套管网的建设,确保城镇生活污水都能够进行集中的无害化处理,以减轻由于城镇生活污水造成的水污染问题。
(5)强化对于水污染问题的监督管理。为了彻底治理水污染问题,应该通过强化环境保护执法检查的方式,治理相关的水污染问题。环保部门应该定期检查以及随机检查,重点针对高污染行业企业、城镇生活污水排放以及污水处理厂等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所有排放废水均已达标。同时环保部门还应该作为牵头主导部门,积极推广各种污水处理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技术于新工艺,并适当的增加污水处理项目建设的财政扶持,强化对于水污染问题的控制管理。
结语
水污染问题不仅会对生产生活用水造成危害,同时也会严重制约社会以及过敏经济的长远发展。环保以及水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水污染严重的紧迫趋势,明确造成水污染问题严重的根源,进而有针对性的制定水污染防治措施,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来雪慧,王小文,徐杰峰等.基于向量模法的陕南地区水环境承载力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0年2期
篇6
关键词:生物技术;农业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原因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3.218
0 引言
目前我国用水较多的产业就是农业用水,由于水资源的农业利用和粮食问题紧密的联合在一起,粮食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这给水资源的控制和调节又增加了难度。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分布不均等,北方的水资源较少而南方较多,所以形成了北方干旱地区居多,南方潮湿的特点,在水资源的开发问题上,常见的都是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长时间的开发地下水资源,使我国的供水资源逐渐单一,还导致了地面污染等严重的问题。如今农业上的污染使得水资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对环境的污染如对水资源以及土地的污染,以及使用农业化学物品对农业产物的污染,如食品的安全,健康问题。比较严重的属于对水的污染。大气污染的形式主要还是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经过挥发,进入到大气层中,流动性的污染大气层。而水污染主要是一些农业系统在设置排水设施的过程中,随意的对当地的河流排放污染物所导致的水资源污染,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紧缺状况的日益重视,中国的水污染在控制方面已经逐步在改善。生物技术作为一项新型的科技研究成果,在农业污水治理的问题上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植物的内部反应器来进行污水的净化处理,但是由于我国在生物技术的开发上还存在进步的空间,所以生物技术在农业污染治理中还是需要不断探索的。
1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生产有益的物质,对动物来说,就是使动物在生理活动过程中生产出对自身对周围有积极作用的物质,相同的,对植物来说,就是使植物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产出对植物自身和环境有益的物质,将这一技术应用到农业水污染的治理上可以有效的对已经污染的水资源进行补救。生物技术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生物的细胞和基因,生物的一系列生理结构特征可以和水资源污染相互合作,例如它具有吸附性,降解性等。生物技术是当前科技飞速发展的新型技术,还处在不断探索的阶段,所以在它广泛应用之前上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包括农业污水处理的利用。
2 目前我国农业水资源污染状况
2.1 化肥的大量不合理使用
中国的农业发展时期,农业生产者一味的追求生产量,对土地使用大量的化肥,而化肥使用超标,会使得土壤中的水分营养价值严重下跌,也进一步污染了地下水。中国在化肥的使用上已经超过了其他的任何国家,位居全球第一,而在利用化肥上,又不断下滑,导致化肥不但不能合理有效的发挥其作用,还污染了周边的河流湖泊。导致此类问题主要原因有三种,其一是化肥在生产的时候其化学元素组成不合理,其二是缺乏专业的操作人员。众所周知,上世纪90年代,中国农业生产者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而施用化肥又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大部分对化肥技术认识不够的农业生产者滥用,误用的方法导致化肥的不合理利用,最后一个因素是我国在化肥生产的结构上不够完善,导致化肥的益处不能被农作物完整的利用,而弊端却发挥了主要作用,引起河流的严重污染。
2.2 农药的使用引起污染严重
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是保护农作物的基本措施,农药投入农业生产可以避免农作物受到害虫的侵蚀,保障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但是,农药在农业的生产中一度出现过量的使用现状,带去了环境污染的问题,对生态平衡造成了威胁,也使健康问题得不到保障。随着这一现象的加剧,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农药的使用问题,在对水域的研究调查中发现,河流水域每20个其中至少就有一种农药,地下水域中的调查结果也是如此。由于农药不易挥发,特别容易保留,所以在进入土壤中后,加剧着对水域的破坏。这些被污染的水域一旦经过水域传输系统被人饮用,有些农药中所含的致癌物质将会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
2.3 养殖产业污染物的排放
中国传统的施肥途径是利用人和动物的排泄物进行施肥,但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化肥的生产导致了农业施肥的转型,从传统的施肥模式转向了化肥使用的新时代,随着化肥使用的广泛,人们逐渐忽略了传统的施肥模式,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不能利用,这些本来有用的有机物因不能应用于农业而排放到大气中逐渐加剧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随着养殖产业的不断壮大,有机物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地增多,况且这些排放物中所含的某些化学元素也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这成了我国水污染治理的有一个极具考验的问题。
3 生物技术在农业水污染治理中的现状
农业水污染严重的现状必须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这不仅是农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无疑要加大在农业发展方面的速度,但是农业水污染严重几乎是一场农业发展的灾难,所以为了求得农业的优质发展,在水污染治理这一问题上必须进行有力的研究,应用最新研究的生物技术将农业发展和水污染治理有效的进行融合是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的新目标,生物科技虽然在农业的发展问题上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这需要我国的生物科研人员加大研究力度,更深入的探索研究,争取在有效的利用上打开新的局面,为我国的人民安全和经济l展做出贡献。
4 生物技术在农业水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生物技术的推广不广泛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农业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收益普遍低下,这一局限性导致我国国民对生物技术的认识不够,所以生物技术在推广的时候出现了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一方面是各教育机构在进行生物技术的应用推广上没有较强的责任感,导致教育工作不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教育力度不大,生物技术的相关知识得不到普及,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就是关于农业水污染应用于生物科技的一些工作人员在从业的时候倾向与所学内容吻合的岗位,人才大量流失使得生物技术的研发力度一直停留在初级阶段,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们的健康问题有受到了威胁。生物技术中,一些专业性不强的操作人员会对生物技术的使用造成阻碍,也会由于认识不足而导致各方面工作不能合理有效的开展,针对这一现象应该采取加大研究人员的专业性,所有进行生物技术研究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操作技术,保障制度的完整规范性。
4.2 农药不能分解的弊端
食物链的完整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表现形式,在食物链的结构中,无论哪一个生物的生存被破坏,整个食物链就会受到影响,生态平衡就会存在威胁。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的大量使用就是破坏食物链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通过杀害某一种生物来破坏生态平衡。例如农药可以杀灭杂草,但是会影响家禽类和树木的数量,有时候还会导致其他生物的死亡。传统的农药毒性较强,因此农药的逐步发展和完善过程中,逐渐走向易于分解的阶段,农药的毒性强使得在开展农药的生物技术研究上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在生物技术应用于农药的一些领域上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农药中的生物在分解的处理的过程中,活动区域比较广泛,这微生物技术的研究增加了难度,目前这一技术正受到过程繁杂,投入成本高的困难,所以在生物技术应用于农药的方向上应该先致力于研究出可以分解农药中有害微生物的领域。在此控制污染严重的基础上,再进行进一步利用生物技术,对各个河流湖泊的水污染程度进行测量,一旦农药的污染程度超标,立即采取净化措施,争取做到水资源安全,良性的利用。
4.3 生物技术的治理缺乏规划机制
我国社会目前处于转型的阶段,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在加快,对我国的经济,环境等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我国当前的农业生产主要遍及在城镇和农村,所以水污染的工作也将从这两方面进行开展,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的水污染分布区域比较小而且松散,城镇的水污染区域密集,所以需要对水污染的治理措施做出合理的规划。就当前我国治理水污染的阶段还停留在治理上,并没有对水污染采取检测,维修的措施。对家庭生活用水,养殖产业排水的污染处理上,我国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利用沼气池,但是这在农村污水治理上存在着问题,这也是农村污水排放的分散导致的,因为沼气池的设立成本较高,占地面积又大,所以对于农村污水处理来说,存在问题也是无可避免的。城镇的人口密集,污染也密集,可以应用经过特殊处理的活性泥进行处理,不过总体来说,城镇和农村的污水处理措施还是比较落后的。所以在生物技术的应用上应该加强处理者和污染地交流,在被污染的地区建立科研站,实时实地的进行考察,研发,确保生物技术的治理机制能够有目标性的持续深入。对高校在专业知识的普及上提供大的支持力度,实施监控机制,通过不断的推广,做到生物技术应用价值的发掘。
4.4 生物技术应用不够产业化
虽然我国加大了在生物科技研究上的力度,但是目前我国的生物技术还处在发展的阶段,有待探索。生物技术至今还是缺少平台,我们应该明白,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水污染的问题上不仅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还需要积累了大量经验的专业人员,所以,在岗前的指导培训上也应该加大力度。生物技术不够产业化的主要原因还是缺乏强大的推动作用,对此制定方案需从三个方面考虑:第一是对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水污染的前景进行预测,这对生态平衡的合理循环和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二是对农业水污染采用生物技术的岗位定义不够明确,所以在社会的发展下,处理好个人与单位的关系问题,服务问题,财富问题,促进该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第三是生物技术在农业污水治理中的重大作用进行全面的认识,明确生物技术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不仅是治理区域环境,是对个人的健康安全问题,生态的平衡问题,以及人类的发展存亡问题都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在此过程中,需要做到的是促使市场经济参与进来,对集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进行筛选,实现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水污染的创新。
4.5 生物技术的资金计划不合理
农业污水治理工作正常无误的运行需要足够的资金储备,进行实地考察,细致分析,合理计划,开展工程等等流程,但是面对实际状况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还需要一定的支持力度和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当前我国在农业水污染应用生物技术的治理上,缺少团队的合作,加上各大企业不能为工作人员提供先进的研究设施,导致工作成效和预期成效大相径庭。主要原因还是与此相关的公司比较少,多数企业在支持力度上不够,所以生物技术的开展主要还是以小型规模为主,解决这一现状还是需要各大企业对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水污染进行全面的了解,明白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完善资金的流动模式,创造企业和国家的共同可持续发展。
5 结束语
我国当前的形式是,经济处速发展的阶段,人口众多,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紧缺的当下,农业水污染应用生物技术虽然有很多的阻碍因素,但这是必须跨越的一步,生物技g是一项新型的科学技术,它的发展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在生物技术的应用上应该以传统的生物技术为基础,加大探索的力度,不断地深入研究,争取解决农业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净化大气层和水资源,为我国重回碧海蓝天,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生生不息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成家.农业水污染治理环节中的生物技术应用问题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4.
[2]邓小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3]李俊杰,李亚婵,梁歆i.生物技术在农业水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08):60.
[4]李.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篇7
【关键词】 水污染现状 治理中的问题 治理措施
1 水资源污染的现状
我国的水资源非常丰富,淡水资源总量约为28000亿m3,占全球水资源的7%,位于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占有量不足1000m3,被列为水资源紧缺的国家。根据有关统计,我国的淡水资源不足量达到400亿m3,由于水资源的缺乏,受灾干旱面积300~450m2,影响粮食产量200~350亿kg,全国有8000万人处于饮水困难状态。缺水严重的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
在有限的水资源中,水质的污染现象非常严重,危害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在2008年,国家环境监测网实际检测的835个地表水检测断面中,发现有43%的地下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有一半的城市市区的地下水受到污染,水质严重变质。部分地区出现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现象。为了满足工业用水的需求,部分江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加大,水资源受到严重的污染。《2009年中国水资源公报》,黄河水的开发利用率为73%,淮河水为67%,长江水为63%,渭河水为78%。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水资源的枯竭和河水中生物资源的破坏。甚至水资源污染事件引起的一系列事故频繁发生,2009年,全国发生环境污染事件1804起,水资源污染事件1009起,水资源污染在环境污染中占很大的比重,2009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5亿元。
水资源的污染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危害着人民的身体健康。我国的水资源环境污染相当普遍,遍及全国各地,只要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就存在着水资源的污染。城市的水资源污染非常严重,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不足与污染严重的制约着城市的发展。水资源的污染从城市延伸到农村,在对农村饮用水的首次检测中,发现有46.78%的饮用水达不到基本卫生安全的标准。农村饮用水的不达标使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受到威胁。
2 水污染的治理
早在20世纪80年代,水资源的污染问题引起了政府高层的重视,1972年,总理批准成立了官厅水库水污染治理办公室,这是我国成立的首个水质污染治理办公室,是我国水资源治污防污起步的开始。1989年,在河南省召开了第一次水资源治理大会,提出了水质污染的测量标准、水域分类管理、污染等级的划分和发放排污许可证等。开始了政府对水资源污染的治理工作。1995年,以治理淮河为重点,成立了“33211”污水治理工程,对当时污染比较严重的淮河、海河、太湖和辽河等水域进行深度的治理,并取得了成效。2002年,中国的水污染治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人与资源的和谐共生,注重环境保护和污水治理,确立了环境保护的理念和思想。2008年,国家采取了严格的环境治理措施,严格控制SO2和COD的排放量,把环境治理问题提到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同时也加大了环境污染治理的行政执法力度。大中型城市的环境污染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水质问题得到了改善。也对《水污染防治法》做了修改,加大了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处罚手段。
3 水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水质污染是水环境中最大的问题。尽管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在水质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水资源污染随着工业的发展逐渐的加重。虽然我国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但对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地方出现了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这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3.1 资金、行政、法律保障措施
我国的水质污染治理工作一直是以完善法制和加强道德教育为主,经济处罚为辅。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体现了水污染防治,以分散治理为主,把集中控制与分散治理结合起来,由区域管理为主,转向区域管理与流域管理相结合的指导思想的转变。所有的水质污染企业必须要达到国家的标准排放污水,加强监督管理和强化执法。在对水污染的治理中,要强化城市污水处理厂设施的有效运行和监管,建立政府节能减排责任制,在整治过程中,加大经济处罚力度,迫使排污企业要认真的对待污水处理问题。
3.2 工程保障措施
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与输送工程。污水处理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投资建设与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些城市的污水设施虽然建立起来了,但因缺乏资金无法正常工作,造成设备的浪费。污水处理厂的管理和操作技术达不到要求也导致污水处理不能正常进行。因此在污水工程建设中必须做出长远的规划,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建立与地方工业发展水平和速度相当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能力要与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相适应。在污水处理厂的管理与技术处理上要配备管理能力强和技术水平过硬的操作人员负责污水处理设备管理与操作。
3.3 技术保障措施
污水的处理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国家应该重点扶持环境污染的重点项目研究、开发与应用,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措施来获取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的高效率、高水平、低成本和高效益。在污水处理上应该推进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加大对水污染治理技术与产品研发的扶持力度。污水处理的技术方法包括三个方面:(1)化学方法。化学方法就是通过化学反应来治污;(2)生物方法。生物方法就是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使已受污染的环境能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的方法;(3)物理方法。物理方法就是简单经过物理变化来治污,这也是一种最古老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国东,吕华,古松.大汶河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措施[J].水资源保护,2003(1):87-88.
[2]孟繁迪,孔令敏,尹华.长春市水资源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措施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2(10):78-79.
篇8
关键词:水污染;治理历程;对策建议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emergenc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course of water pollution in Shijin Main Channel,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pollution,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future water pollution.
Keywords: water pollution; management course; solutions ans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 X1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而河北省尤甚,水污染的存在更加剧了这种紧缺性。回顾石津总干渠水污染出现、发展与治理的历程,分析治理过程的经验和教训,探索水污染治理的有效方法,以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2石津灌区概况和污染原因
河北省石津灌区是以农业灌溉为主,兼发电、城市工业与环境供水效益的大型灌区,受益范围包括石家庄、衡水、邢台三个市(地)的14个县(市)。灌区的水源工程为滹沱河上的岗南水库和黄壁庄水库,水质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Ⅲ级标准。灌区灌溉渠系包括总干渠、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等5级固定渠道。总干渠引水口在黄壁庄水库,途经鹿泉、石家庄市郊,向东经过藁城、晋州、辛集、衡水,灌溉灌区农田,总干渠全长134.24km,渠首设计流量114m3/s,最大流量可达125m3/s。
渠道工程本身无污染物排放,其主要水污染问题是沿输水总干渠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以及垃圾等对渠水的污染,使渠水水质恶化,从而污染环境,危害农业生产。
3总干渠污染发展治理历程
按照污染的治理情况,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无污染阶段,低标准治理阶段,和高标准治理阶段。
3.1无污染阶段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石津渠水质很好,清澈的渠水中,鱼虾可见。除灌溉农田外,还直接为下游七个县(市)的36万余人提供生活饮用水。此阶段的特点是无污染,也不需治理。
低标准治理阶段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出现污染问题,特别是七十年代末开始,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工业生产的发展,总干渠沿线的鹿泉、石家庄、藁城、晋州、辛集等市,产生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石津总干渠,形成了一个沿渠的污染带,使渠水水质遭受严重污染,沿渠及下游地区群众身体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水利工程设施遭到严重破坏。1993年春灌时,衡水市部分用石津渠水灌溉的麦田发生小麦受损事件,受害面积千余亩。
1996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持召开了“石津渠治理还清方案论证会”,决定对石津渠进行还清治理,确定近期治理目标:总干渠水质在放水期间和非放水期间分别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Ⅴ类标准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III类标准(蔬菜类)。
高治理标准治理阶段
经过还清治理后,1999年春灌引用石津渠水灌溉的深州、冀州、衡水的桃城区三地大片麦田因污染而受害,说明治理标准和力度不够。
2000年灌区管理单位多次向省政府、省环保局、省水利厅等有关部门报告灌区的水污染情况,请求解决水污染问题。在多方努力下,石家庄市的污水改排进入市政排水管道,藁城市的污水集中改排滹沱河。
2003年晋州市建成亚太污水处理厂,但处理后的污水仍排到向石津总干渠,在渠道流量较小时,仍发生污染。2004年至2006年间亚太污水处理厂因故障多次向石津总干渠排放未处理污水,造成污染。
2008年省会开始实施“三年大变样”,对环境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石家庄市水环境治理规划确定石津渠水质要求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Ⅲ级标准。晋州市制定了污水系统改造规划,不再向渠道排放污水。
石津总干渠现在作为河北省南水北调骨干配套工程,担负着2014年汛后向石家庄、衡水、沧州3市及沿线县(市)输供水的任务。因引江水以解决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为主,要求水质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Ⅲ级标准。
4总干渠水污染现状和对策建议
由前述的治理过程可知,经过多年的治理,确定水质要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Ⅲ级标准。这个治理标准能满足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农田灌溉和环境用水多方面的要求。多年的治理为达到这个标准提供有力的前提保证,但仍有很多工作要做。下面在分析水污染现状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治理经验,提出对策建议。
4.1水污染现状
沿线较大的集中的污染源大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理,但部分污染源因为还没有完全治理到位,存在重新排污的可能性,2011年晋州就发生因工程损坏向总干渠排污的污染事件。小的分散的污染源和用汽车拉送污水排放现象时有发生。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部分渠道已位于市区,这部分渠段经常出现乱排生活污水和乱倒垃圾的现象。
4.2 对策建议
石津总干渠水污染经过多年的治理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要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Ⅲ级标准的水质要求,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需要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和灌区管理单位密切合作。
4.2.1 治理污染源头,消除污染来源
沿途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一律不准入渠,禁止在渠道上设置排污口,沿渠城镇污水应纳入城市排水管网或另找排水出路,地方政府应加快城市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适应污水治理的要求。为此,严禁在渠道上新开排污口;对原有排污企业限期改造使其另辟排污途径,不再向渠道内排放污水,封堵其在渠道内的排污口。对石津渠沿线区域的新上项目,要从区域环境保护目标出发,严禁向渠道内排放污水。加大处罚力度,严惩向渠道排放污水的企业。建立垃圾处理点,严禁向渠道内倾倒垃圾。
4.2.2 加强工程措施 封堵污染源
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进行渠道防护栏的建设,特别是重点污染地段,用工程措施保护渠水免受污染。
4.2.3 建立组织,加强管理
由上级部门协调,灌区管理单位与环保部门密切协作,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执法队伍,依法对石津总干渠水环境进行全方位观测。对排污的企业及时从严查处。加强对石津渠沿岸垃圾的管理,严禁向渠中乱倒垃圾。
4.2.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环保意识
加强环境教育的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和公众监督氛围。利用通告、标语、宣传牌、电视台、等形式,宣传污染治理的意义,提高人们的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环境管理与监督制度,促使每个公民和社会团体及时检举和揭发各种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积极配合对各类污染源实施有效的监督和调查。
篇9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 网络组织 治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a)-0132-01
就目前而言,在对流域水污染进行防治过程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将会导致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基于这一情况,不断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相应的提出了网络治理模式,以便对污染情况进行改善。下面,将从以下几点针对流域水污染防治中的水资源网络组织以及治理进行简要介绍。
1 流域水污染防治现状及问题
现如今,水资源污染的防治成为流域管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在对其进行防治时,所需要的不仅仅只是技术问题,还涉及到各方面的经济因素。就我国众多流域来说,污染最为严重的就是太湖,该流域出现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第一,太湖流域处于我国发达地区,该地区不但城市化发展水平比较快,还具有较高的工业,虽然为自身地区赢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却在无形中中给水资源带来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水资源短缺的现象。第二,太湖流域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这一地理特征间接的导致水资源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并且,太湖流域包括两个省和一个市,在对水域进行相应的划分时,存在相应的利益关系。
虽然其他流域无法和太湖相比较,但还是具有相似的水污染问题,总的来说,主要表现为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治理责任的缺失。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水资源的价值和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是一种公共资源。但是,由于过于关于个体利益,对共同利益造成了忽视,因而对其进行治理时,没有相应的责任感。第二,现如今所存在的管理体制,没有对水污染进行管理体制上的约束。在对水污染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各个不同程度的主体都有着自己的利益追求。然而,管理体制并没有对这些追求进行总结,也就很难形成约束。
2 防治水污染中水资源的网络组织模式
2.1 改善思路
由于目前在防治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必须对防治措施进行改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内部改善。科层制管理过程中存在各种缺陷,比如:行政低效等,可以通过对立法进行完善、对官员进行培训等手段,这可以说是提高行政的最为主要的手段。但是,如果只是单纯的对科层制进行改善,可能无法从根本上对其解决,因为:在对水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所制定的相关体系,都得依靠行政部门所制定的体系。因此,水资源体系的改善会受到行政人员的约束。并且,现如今所具有的技术很难对行政体系进行改善。针对这一问题,要想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寻求综合治理方法。第二,市场化。由于传统体系对资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那么,可以适当的引入市场来对其进行管理。
2.2 管理模式的建立
网络管理模式和市场化治理来说,具有显著的优势:第一,网络治理模式更加利于对水资源污染进行治理。第二,网络管理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资本进行有效利用,从而发挥出它的真正作用。第三,网络管理模式具有较大的弹性,更加符合人类的基本特征。因此,利用网络管理模式进行水资源污染的治理,不但会起到良好的效果,还可以更加满足人类的需求。
3 防治水污染中水资源的治理对策
3.1 加强对共同目标的认可
从上述所讲可以得知,水资源防治网络管理模式介于行政和市场之间,既缺少一定的权力,又具有自己的自愿性。对于网络管理模式来说,共同目标是它的核心,一旦在管理过程中没有共同目标,就会间接的导致该网络的瘫痪。并且,无论是水资源防治中心,还是相关组织,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他们的共同目标。基于这一现象,必须确保相关人员的目标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该网络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3.2 优化决策机制
单就水资源防治的决策来说,行政体系只是单纯的进行决策,完全忽视其他方面的作用,这样很难在过程中对资源进行利用,甚至严重时会造成重大悲剧。在水资源网络管理模式中,参与人员具有不同的作用,也有着自己不同程度的利益追求,因此,这些参与人员在对自身决策功能实现过程中,必须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想实现自己的决策功能,就要建立自己的网络机构。并且,在决策过程中,还应该由重要人员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决策功能。第二,对网络决策功能进行相应的明确。在还没有针对水资源污染治理达成共识之前,仅仅依靠自身的自律是不可能的,网络决策的参与人员、方法等都应该具有相对明确的说明,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该决策只是流于形式。
3.3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公众参与可以促使工作的健康发展,尤其是针对水资源污染治理来说,公众参与可以更好地对环境进行保护,毕竟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地方。然而,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公众的力量并不等同于防治中心的力量,他们所关心的是环境的经济效益。但是,就目前而言,根本没有建立公众参与机制,这样不但不利于防治的科学性,还会间接的导致矛盾的激化。基于这一情况,必须对参与机制进行相应的建立,只有这样才能对资源重新配置,提高人员对资源的依赖,在以后的管理过程中更加重视污染的防治工作。
4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流域水资源污染防治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相关人员不断对其改革。当然,改革需要的不仅只是勇气,还包括个人的理性认知能力,这样才能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从全新的角度进行认识。当然,上述针对流域水资源防治中的网络组织与管理所讲述的内容还不是很全面,需要相关人员不断进行研究,以便借助更多措施进行完善,在确保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给国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周海炜,范从林,陈岩.流域水污染防治中的水资源网络组织及其治理[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0(4):30-34,45.
[2] 刘永,郭怀成,周丰,等.基于流域分析方法的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2006(2):337-344.
[3] 施祖麟,毕亮亮.我国跨行政区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管理机制的研究―― 以江浙边界水污染治理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3):3-9.
篇10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
《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提供的资料中,根据763眼地下水监测井的水质监测资料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分类评价。Ⅰ~Ⅱ类水质监测井占总数的11.8%,Ⅲ类水质监测井占26.2%,Ⅳ~Ⅴ类水质监测井占62.0%。权威公报表明,我国地下水污染问题已经非常严重,最近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山东潍坊许多化工厂、酒精厂、造纸厂将污水通过高压水井压至1000多米下的水层,污染了地下水。一时间,“地下排污”就成了众矢之的。有关部门对全国118个城市地下水监测数据显示,大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到严重污染,33%的城市地下水遭受轻度污染,地下水基本清洁的城市只有3%。
一、地下排污的危害
一是地下水遭到污染后治理困难。地下水被喻为人类的“生命水”。一旦遭受污染,后果极其可怕。常规污染如BOD、氮、磷容易处理,成本也不高。那些难以降解的剧毒致癌物质如PCB、多环芳烃及无法降解的砷和汞等,处理成本高、运输风险大,本应作为剧毒危险物品运送到专门填埋场处理,却被企业悍然排入地下。这就是我国90%的城市地下水污染和湖北地下水砷污染的主因之一。
二是我国目前地下水污染范围非常广,从沿海到边疆,几乎无一幸免。这就势必造成治理难度大。遗憾的是,这一现象似乎并未引起政府和公众足够的重视,地下排污似乎也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这不只是让更多民众生活于危险之中,而且还引发了恶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2012年春节期间发生的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肇因就是一家企业将污水直接排入地下溶洞。
三是全国地下水污染势头仍在扩大。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呈现出由点到面迅速扩大、呈现出由东部向西部推进、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由局部向全国扩散的趋势。污染物由无机向有机发展,甚至出现无机物有机物并驾齐驱的势头。危害程度日益严重。地下水污染面积迅速扩大,污染程度不断增加。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戴建业表示:“最近才听说许多地方用工业废水灌溉水稻,在重金属严重污染的土地上种蔬菜,他们自己不吃这些大米和蔬菜,‘丰收’后全部卖到城里赚钱。污染企业污染了农民的土地,农民在污染土地上种庄稼害城里人,我们已经成了一个相互毒害对方的社会。”
二、治理地下水污染的对策
2011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以环发〔2011〕128号印发了《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地下水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地下水污染源点多面广,污染防治难度大;二是地下水污染防治基础薄弱,防治能力亟待加强;三是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的认识有待提高。
首先,治理地下水污染要加大法律法规建设力度。时至今日我们国家尚未制定并颁布控制深井灌注的法律法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虽然涉及深井灌注行为,但没有具体、有针对性的规定,更没有处罚措施。现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是针对大气、地表和地下水水体、浅层土壤这三种介质,由于深井灌注是利用第四类环境介质处置污染物,需要对这种新型的处置方式制定新的质量标准。目前,对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也没有纳入环境保护部的管理职能。因此必须明确部门职责,加大立法力度,通过法律途径保护地下水资源。
其次,要提高保护地下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我国地下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全国地下水资源年平均为8218 亿立方米,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量呈迅速增长态势,全国655 个城市中,400 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约占城市总数的61%。地下水资源的长期过量开采,导致全国部分区域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
再次,要合理制定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地下水污染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认真解决的地步,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提高认识,加大力度对恶意污染地下水行为的整治力度,制定中长期治理地下水污染规划,要狠抓地下水污染治理,切实做好关系到子孙后代健康的地下水资源问题。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做出积极的贡献。
地下水虽属可再生资源,但地下水更新和自净非常缓慢,一旦被污染,所造成的环境与生态破坏,往往长时间难以逆转。
中国目前水资源所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地表水资源受到了严重污染,特别是在中国城镇地区情况更为严重。现在存在这样的态势――当地经济越发达污染越严重。北方的海河、淮河和辽河,这些地方的城市工业发达、人口密度大,地区污染尤为凸显;在南方太湖流域、巢湖、滇池,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们在关注GDP增长的时候,实际上在付出非常昂贵的环境成本。”
根据《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在全国655个城市中,400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约占城市总数的61%;北方地区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业用水和33%的农业灌溉用水来自地下水。在没有新水源的情况下,失去了地下水也就意味着生存受到威胁。
地下水占中国水资源总量的1/3,中国地质调查局专家在国际地下水论坛的发言中提到,全国90%的地下水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严重。
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用城市污水灌溉等,都让土壤受到污染,形成最大的面状污染源,而被污染的河流湖泊会直接渗透到地下水源。相对于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质量要优良,这也是很多城市用水的主要来源。但一些地带的隔水层很薄,甚至开了天窗,使已受污染的浅层水进入到深层水。城市污水排放量增加,但处理能力不足,甚至市政管网渗漏,都会造成地下水污染。所以,城市也是污染的源头之一。
中国现有生产使用记录的化学物质4万多种,其中3000余种已列入当前《危险化学品名录》,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数量较多、化学品生产使用量较大、地理位置生态环境较为敏感的区域,“十二五”化工行业规划重点发展的区域,风险防控基础设施和监管措施尚需进一步提高的区域,列为重点防控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