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特征范文
时间:2024-01-18 18:01: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媒体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存储的海量化
在多媒体技术下,音乐能够被海量存储,特别是云时代的到来,音乐存储技术已经十分发达,海量存储音乐已经不成问题;与此同时,手机存储量随之增大,其内容与形式呈现海量化趋势。
1.2传播的多样化
在新媒体中,音乐传播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首先,播源不再单一。在新媒体下,音乐传播的覆盖面更加丰富,除了专业人员,业余爱好者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渠道获得相应的音乐;其次,在多媒体下,音乐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已经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等多方面的限制。
1.3渠道的交互化
在新媒體下,音乐的传播渠道呈现出较大的变化,音乐虚拟社区化已经成为趋势;在音乐传播过程中,其用户之间的交互、用户与创作者之间的交互已经成为趋势;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音乐传播渠道交互更加方便,在App端可以更加方便地形成交互链接,即时交流更加方便。这种传播渠道使得音乐传播互动性大大增加,音乐更加亲民。
1.4受众的个性化
在现有的多媒体下,受众的个性化逐步突出,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内容更加个性、细分,个性化趋势明显。多媒体下的移动音乐可细分为:社交类,音乐服务中加入诸多社交因素,提高用户满意度,这是未来移动音乐的重要趋势,唱吧等服务供应商就是符合趋势的产品;曲库类,这一形式是十分传统的音乐服务,这类服务的供应商是目前最多的,但曲库类产品的用户黏性不足,容易流失;电台类,豆瓣FM等产品就是此类别的代表,其主要通过被动收听方式实现音乐传播;音乐商店类,在这种模式下,收听音乐需要付费,需要依靠较好的音乐环境才能较好支撑其产品;运营商类,主要通过彩铃等形式进行产品运营,沃音乐便是其典型产品。二是交互、共享等特点已经成为音乐传播的标签。在多媒体形式多样的传播方式下,音乐传播的广播式传播形式已经成为过去,交互式传播成为趋势;在音乐社交文化方面,多米等产品已经实现由用户自行新建歌单,并实现上述音乐的分享,互动交流大大提高;在唱吧产品方面,通过社区化的形式提高互动程度。
2、新媒体时代网络音乐文化传播内容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网络平台的信息存储能力有了质的变化。随着大数据和云技术等信息存储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信息资源的储备管理以及共享能力也获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新媒体音乐传播过程中,无论是信息存储能力还是资源共享能力都得到了提升。网络平台中,海量音乐传播内容以及不断优化的传播管理技术,加快了音乐传播的速度、拓展了音乐传播的范围。
另外,新媒体时代,音乐传播内容的永久性是传统电视等媒介传播形式不能比拟的,网络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随地地查找音乐信息。音乐传播内容的永久性离不开信息存储技术以及信息管理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这种技术的创新能够确保海量音乐内容的快速传播,提高了传播的效率。综上所述,技术的进步促进了音乐传播内容海量化发展的趋势。
3、新媒体时代网络音乐文化传播渠道
首先,这种变革体现在音乐传播渠道的综合性上。开放式的网络平台赋予了网络媒体兼容并包的特点,使传统媒介传播和网络媒介传播相辅相成,呈现出媒介融合的发展态势。传统媒介依靠网络媒介的特点和优势发展和补充自己,丰富了新媒体的传播渠道,使新媒体时代音乐传播的渠道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其次,网络媒介技术的变革使人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传播者和受众。这种没有区别的角色转变,使新媒体时代的音乐传播形成了一个大的虚拟音乐社区。在这里,人们可以在音乐创作、表演和传播过程中实现即时交流和互动。
4、新媒体时代网络音乐文化传播注意要点
4.1内容增强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体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当前我国数字音乐的获取形式多是免费下载,通过网络下载地址就可以得到所需的音乐内容,这与音乐文化产权的保护是完全相悖的。观察国际网络媒体对音乐传播的管理控制可以发现,在日本的网络媒体环境下,对互联网、现场演唱以及KTV歌曲都有相应的产权保护规范,而且还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监管和执行。西方欧美国家同样也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因此,可以看出国际网络媒体对文化产权的保护和监管执行都已达到比较全面的程度,能够有效保护音乐行业的权益。
虽说近期实现国内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监管和执行比较困难,但这对音乐行业的版权规范来讲是势在必行的,而且也需要国家版权管理机构推出相应的管理规范。只有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版权管理,才能保障音乐行业的基本利益;只有在根本上重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文化产业的管理和监督,才能让流行音乐的发展得到保护。
4.2实现新型运营和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篇2
随着网络技术与移动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在日常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在网络媒体环境中,标志设计呈现出向多维化方向发展的设计趋势。文章对当今网络媒体环境下标志设计多维化的趋势进行分析,将其归纳为虚拟空间的表达和时间维度的加入两个设计方向,并总结出网络媒体环境下标志设计多维化的原因:相对于传统印刷媒体,网络媒体提供了更多的设计表现空间,同时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
关键词:
网络媒体;标志;多维化;成因
一、标志设计
在视觉传达中,标志又称标识或标徽,即以特定而明确的图形、文字、色彩等视觉元素表示、象征某种事物。与图案设计不同,标志设计具有极强的语义性。标志设计具有识别性、传达性、审美特征性这三个方面的设计特征。识别性,即标志设计需要做到特征明确,便于识别。其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标志设计必须与其他标志区分开来,即与其他标志相比具有较强的识别特点。其次,标志设计需要考虑到标志在其所处视觉视觉环境中的突出性,即标志明显地区别于视觉环境中其他视觉元素。传达性,即标志需具有一定的传达效果。标志的传达效果可分为语义性传达和非语义性传达两个方面。语义传达,即通过视觉元素的“能指”传达一定的符合语义学内容的“所指”。如,医院的标志设计通过加入红十字以表现其行业特征,食品店运用其原材料或成品的图形作为标志。非语义性传达则是指标志设计通过视觉元素传达出某种心理影响或印象。审美特征性,即标志设计必须符合一定的审美观。在审美多元化的今天,标志设计在具备适当的审美特征以吸引特定目标人群的同时,亦具有一定的传达性。如,某电脑公司标志中使用色彩渐变以模仿金属浮雕的视觉效果,以便迎合其主要消费群体的审美需要。
二、网络媒体
网络媒体,即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信息平台,以计算机、移动设备、数字电视等设备为终端,运用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形式的多媒体传播媒介。随着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移动网络和移动终端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体。2015年3月,“零点调查”的关于民众信息获得模式的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在使用互联网的人群中,96.4%的大学生、90.7%的白领群体和78.8%的中学生最主要的信息渠道为互联网;58.7%的城市务工人群和53.7%的县城民众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为互联网;城市中老年群体也有25.4%以互联网为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对于标志设计,网络媒体以终端设备为媒介呈现其视觉形态,通过网络获取实时信息的运作模式,为标志设计提出了新的设计要求,并提供了新的设计空间。
三、网络媒体中多维化的标志设计形式
1.虚拟空间的表达
标志的虚拟空间表达,即利用色彩、形态等视觉元素的安排,使平面形态的标志获得立体的视觉效果。标志设计的立体化手法并非为网络媒体所首创,在网络媒体普及之前,即有公司采取这一手法设计其标志。如,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公司的标志就是用渐变的浅灰色和绿色,组成一个由金属材料和透明绿色材料镶嵌而成的球体视觉形象。在网络媒体中,标志立体化的趋势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很多公司在保留其标志轮廓的同时,在标志中加入渐变的色彩以取得更丰富的视觉效果。其一,模拟浮雕效果。标志设计的浮雕效果,即利用渐变色彩和形态模拟出浮雕的视觉效果,这种设计手法常用于老标志的现代化改造,即在原有标志的轮廓线内用色彩和形态模拟出立体材料的效果。这样的设计手法在当今的标志设计中十分常见,多运用于电子、软件和房地产公司的标志设计。如,苹果公司的标志从早期的由平面色带水平排列的“彩虹苹果”,发展为利用色彩渐变以模拟透明材料浮雕和金属材料的“水晶苹果”。其二,平面形态的空间模拟。平面形态的空间模拟,即运用平面形态的扭曲变形模拟空间形态。与在平面轮廓内添加渐变色彩以模拟浮雕空间不同,这种设计手法主要利用形态塑造空间感,如,利用点阵的变形塑造一个弯曲的平面。其三,虚拟立体形态的雕塑效果。由于当今计算机辅助3D设计的发展,有些公司干脆将自己的标志设计成一个虚拟的立体形态。为全面地展示标志,这样的标志通常被做成动态或互动性标志投放在网站上。大部分时候,设计立体标志的同时还需要制作相应的平面投影图或相应的平面标志形态,以运用于传统印刷媒体或产品等不便于表现立体形态的情况。
2.时间维度的加入,动态化与节假日专用标志
标志设计中加入时间维度,是指标志设计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图形,随着时间的不同,标志设计的图形也不断发生变化。按照时间变换的形式,可将其分为动态化标志和节假日专用标志两类。其一,动态化标志。动态化标志即将标志以动画的形式加以呈现。这种设计手法最早见于电视媒体,在网络媒体环境中,其运用范围和设计形式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现阶段,这种标志设计手法多与静态标志设计相结合,即在静态标志的基础上进行组合、打散、变形等变化,且常与立体化标志和互动化标志等设计手法结合运用。其二,节假日专用标志。节假日专用标志是在主标志的基础上添加相关节假日的元素,在节假日期间使用,节假日过后恢复为主标志的一种标志设计手法。现在,节假日专用标志已经不仅仅针对节假日和纪念日,重大时事新闻等题材、新闻人物等素材也被逐渐加入。1998年,Google网站开始使用节假日专用标志。现在,节假日专用标志在各大门户网站上已经很常见。
四、网络环境下标志设计多维化趋势的成因:网络条件下标志设计条件的改变
从网络媒体下标志设计的多维化趋势中,我们不难看出,标志设计在网络媒体环境下向多维化方向发展的原因在于网络媒体为标志设计提供了更多的表现空间,同时,网络媒体中视觉环境的改变也对标志设计提出了新的设计要求。
1.网络媒体带来的新的表现空间
其一,网络终端设备的动态表现能力。网络媒体中的所有视觉信息都是通过终端设备的屏幕传达的,其与印刷媒介最大的不同,在于显示屏上所显示的信息具有动态性,即可以显示动态画面。在传统的印刷媒体上,动态化标志只能通过不同时间的快照进行表现,其视觉效果与系列化标志相当。而在网络媒体中,由于终端能够显示动态画面,因而使不停变化的动态标志设计成为可能。其二,网络媒体突破了印刷技术与成本对标志设计形式的制约。在网络媒体中,显示的视觉元素内容对成本没有影响,在印刷媒介中,因技术、材料、成本等的限制而对标志形态与色彩的制约,在网络媒体中已经不复存在。如,在网络终端屏幕上显示黑白或单色的信息,与显示一幅色彩丰富的彩色照片,两者在成本上没有多大区别;在网络媒体中显示一个简单的纯色标志和显示一个造型精细的立体化标志,对于显示器来说没有太多成本上的区别。因此,在网络媒体中,标志设计可以抛开印刷成本、印刷精度、色彩表现范围等技术与成本的制约,采用更丰富的形式。其三,网络媒体的快速更新能力。网络媒体以互联网作为平台,因此其信息更新的快捷程度是以往的印刷媒介所无法比拟的。如,一家公司希望在节日期间短暂更换其标志,这样的任务对于传统的印刷媒介来说较难完成。对于已经安装好的广告牌等设施,如果想对其上的标志进行更新,就必须重新制作,这样的工程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而对于网络媒体来说,完成这样的更改十分简单,只需要在服务器上更新标志的样式,即可让节日期间访问网站的受众都看到新的标志,在节日过后再将其更改回来即可恢复,非常方便。网络媒体的快速更新能力不仅仅表现在时效性上,在更新成本上,网络媒体也具有传统印刷媒介难以比拟的优势。在传统印刷媒介中,印刷品中的图形和文字在印刷完成后便固定下来,如果想更改其中的内容,只能印刷新的印刷品将其替代。而在网络媒体中,只需要在服务器端对信息进行修改,就能使所有浏览该网站的用户看到新的视觉效果,再加上网站设计时预留了信息更换的空间,因此,在网络媒体中更新一个标志的成本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网络媒体的快速更新能力,使节假日专用标志的大量运用成为可能。在传统的印刷媒介中,节假日标志大多运用于节假日期间的店面装饰、宣传材料等方面,且投放成本较高。而在网络媒介中,节假日标志的投放几乎是实时且零成本的。如,Google希望在教师节推出新的节假日标志,只需要在服务器端进行修改,全球所有访问Google网站的受众就立刻能看到新的标志。
2.新的设计要求,网络媒体中视觉环境的改变,标志需要在复杂的平面化形态中突出自身
其一,视觉竞争的加剧与浏览速度的加快。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每天接触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人们的阅读速度也不断加快。而在网络媒体中,阅读速度提高的情况更为明显。由于网络媒体以互联网作为信息交互平台,其信息总量十分巨大。同时,网络媒体中,受众获取信息的速度完全由自身掌握,因此,网络媒体不像电视媒体那样可以通过播放时间控制受众的信息接收速度。在网络媒体中,人们每天浏览的信息量远超通过传统纸质媒体接收的信息量。网络媒体中更大的信息量和受众更快的阅读速度,对标志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识别率要求和信息量要求。识别率要求,即要求标志在版面中需要足够明显,方便识别。传统的简单图形构成的单色标志很容易受到版面中其他视觉元素的干扰,而更为复杂、信息量更大的立体标志,更容易在视觉环境中凸显出来。其二,相对于传统印刷媒介,网络媒介对标志信息量要求更高。传统印刷媒介由于其印刷成本与技术的限制,在正文等对印刷质量要求相对较低的部分通常采用单色或套色印刷,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版面中的视觉信息量。而在网络媒介中,这种制约不复存在。同时,由于网络媒体能够传达多媒体信息,音乐、动画等元素的加入使网络媒体页面中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而标志作为版面中一个重要的视觉中心,其所承载的视觉信息量不能过低,以免在版面中形成一个信息量上的“空白点”,影响人们的阅读感受。随着网络页面内容的丰富,结构简单的单色标志就显得与周边的版面有些不相匹配,因而需要设计形式更复杂、更精致的标志,以便与日渐丰富的网络版面相匹配。
结语
篇3
【关键词】网络新闻 传统新闻 整合
一项调查表明,在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后,70%的人会再利用传统媒体验证所获信息的准确性。网络时代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信息传播媒体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丰富了公众表达,但也带来了信息碎片化、表达情绪化等问题,传统媒体的报道被网络广泛转载而影响“放大”,形成舆论压力。在网络时代,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形成良性互动,发挥整合作用。
一、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良性互动
在互联网上,用户可以在新闻网站、社区、论坛、博客、网络电视、电子杂志等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信息传递的交互性使用户不再是简单的接收方,主动权掌握在了用户手里。同传统媒体不同,在网络媒体上所有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主角,人们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进行再教育,人们对网络媒体的参与热情和参与需要也在不断增长,交互式服务的优越性将日益明显。
传统媒体如广播、报纸、电视等都是在固定的地点和活动空间进行传播活动,它们都需要大量的现代化设备和大批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新闻信息采集、编导以及相关的技术人员,因此传统媒体只能在媒介组织中进行新闻信息的制作、传播工作。网络媒体则不同,它的传播主体既可以是专业的机构,如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也可以是非专业的个人,也就是说每个用户都可以是传播者,信息不再是归属哪个传播媒体独有。
与网络媒体相比,传统媒体也能满足受众了解信息的要求,但因其自身有很多局限性,使传统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经常用一种由上对下的方式,受众的意见难以反馈、要求难以满足。而网络媒体的用户具有相当大的自由性和主动权,互联网上这种传播平等化的趋向无疑使传统新闻采编的视角发生了变化。
1、网络媒体的信息优势
传统媒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无限制地传播信息。而网络媒体从根本上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全世界都可以进入开放的信息空间。通过互联网,时间和空间不再是信息的障碍,无限的传播范围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国界不复存在,形成了信息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虚拟空间,使人体验到了身临其境的感觉,相对传统媒体来讲,网络媒体还拥有即时性、大容量等优越性。
互联网上信息的即时性与持久性。网络媒体使新闻的时效性与持久性得到结合。较报刊前进一步,广播电视的现场直播使零时间新闻成为可能,但这并没有真正解决新闻的时效性问题。时效性是新闻价值重要的评判标准之一。长久以来,人们对于时效性的认识不清,更多地关注新闻信息本身的及时性,而忽视受众接收新闻的及时性一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闻信息时效性的要求不仅要及时,更重要的是确保需要这些新闻信息的人群能够随时接收到。网络媒体非常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网络新闻不仅具有即时性,同时具有持久性的特征。网络新闻是可存储的,它不同于广播电视新闻转瞬即逝,也省去了保存报刊的麻烦。新闻媒体可以在网络上开办专题或专栏,集合与某一事件有关的新闻信息,使浏览者对事件的发展有全面的把握。
互联网上传播速度的快捷使得传统媒体的新闻采编面临挑战。网络媒体没有截稿时间,所的信息是即时的、不受限制的,是一种“全天候”的发稿方式。由于全球时差的变化,互联网上信息的交叉纵横,其优势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而相对于互联网的即时采访、即时发稿的快捷,传统的新闻采访写作的速度较慢。
网络媒体信息量庞大,传统媒体无法相比。从信息的容量来看,互联网上的信息可以用“无穷无尽”来形容,用户在互联网上对信息可以进行自由选择,单纯从获取信息的角度讲,网络媒体比传统媒体有更强的竞争力。互联网广阔的空间让用户更加深入地了解新闻背景、解释新闻,这使得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面临着挑战。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围受到时间、地理、天气等条件的限制。而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任何人在任一台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信息,世界各地的用户都可以获得该信息,这就对编辑和记者在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在对新闻的处理上不得不更加迅速、全面、周到。
网络媒体使新闻信息传播呈个人化发展。现在,互联网上的个人化新闻服务已显示出其发展潜力。互动性使互联网可以根据用户事先选定的范围将新闻直接发到其个人电子信箱,可以按用户要求的时间和顺序播报视频新闻和其他节目。在因特网上,越来越多的网站都提供了形式多样的个人化服务。
2、网络媒体发展的局限性
网络新闻媒体以其崭新的魅力和强大的传播优势令世人瞩目,如信息丰富、快捷、全球传播、滚动式动态信息、自由交互,加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互动,形成立体展示信息、内容等,给看惯了传统新闻传播方式的人们以耳目一新之感。然而,在它显示优越性的同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可避免。
虽然网络的普及使新闻信息传播快捷,但由于网络新闻信息源的多样化等,网上时常出现“出尔反尔”式的辟谣新闻,使人们对网络新闻的信任度下降。部分新闻网站缺乏对稿源的核实机制,信息传递中的无意失误与有意曲解,致使以讹传讹的信息出现在网络上。同时互联网的发展,增强了媒体与受众的互动性,受众更容易表达观点,但相伴随的是缺乏权威性。信息源、受众的高度个人化、私人化,以及传播方式和传播格局的多样化和多元化,使新闻的真实性、隐蔽性、可控性和可靠性随之降低,使受众对真实信息的信任程度也大大降低,这与新闻的基本精神如求实精神等背道而驰。
相对于传统新闻传播,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受众是无中介的直接与信息源联系,自主选择性大大增加,传统新闻媒体所起到的层层把关的舆论导向和信息过渡作用大大减弱。网络新闻传播无国界的窗口使不同意识形态、政治立场、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的信息大量涌入,为某些不良信息资源的泛滥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这些使得官方新闻宣传的公正性及引导舆论,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难度大大增加,而且面临失去大量受众,削弱新闻宣传报道权威舆论导向功能的危机。同时由于互联网立法的滞后,网络犯罪带来的社会问题,使正常的网络新闻传播秩序受到影响。
虽然网络新闻媒体越来越具有独立媒体的特点,时效性强、选择个性化,更容易形成专题。这些优势是传统媒体不具备的。然而网络新闻信息的获得有它自身的依赖性,使他们忽视现实生活中具有新闻价值的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事件。同时浮躁的从业作风和职业道德的淡化,使他们放弃独立发现新闻的精神,不愿意深入生活作出独到的发现。
二、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整合
网络媒体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得我们对网络新闻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它作为多种新闻媒体的一员而存在,并不能取代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而一统天下。两者存在发展的关键并不只在于是以纸张或光电技术电脑数字技术作为未来新闻媒体传播的基础,而在于在一个信息传播越来越多元化、多样化的世界里两者之间是否找到整合点,从而在竞争中互相依存、优势互补,共同求得发展。
1、两者信息内容的互惠互利
未来媒体的竞争,不只是传播技术和信息包装的较量,也不只是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的较量,而应该“原创信息”的较量。传统媒体在“原创信息”方面具有优势,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规范性的做法,比如新闻表述的客观与公正,新闻需要得到证实,新闻必须交代来源等等。这些特点要求,使得传统媒体新闻的可信度得到了保证,这也给两种媒体的互惠互利的整合带来了保证。
两者的整合,表现在网络新闻需要依靠传统新闻媒体的内容、信息资源等充实自己的视频窗口,丰富自身的内容。而传统新闻媒体可以利用网络新闻的快捷、滚动等优势不断扩展自己的内容。在这个方面,传统媒体除追求讲究实效外,更追求具有准确、质量、品牌和信誉的原创性新闻,而这正是网络新闻所缺少的。
2、两者各具优势取长补短
众所周知,传统新闻媒体报道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稳定的记者队伍,新闻信息来源非常广泛,这些都是网络媒体所不具备的。传统新闻媒体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中长期逐步形成的政治属性与政策环境、机构组织与人才网络等方面的固有特质和优势,促使传统媒体更为有效的占有新闻信息资源。网络媒体则以资讯快捷和海量的信息资源见长。两者之间的整合做到取长补短应是一种理智的选择。
传统新闻队伍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朝着新的形式发展,如多媒体互动、电视新闻网上互动、突发性新闻的滚动报道、网络新闻背景的组织等等。这些都是传统新闻媒体利用网络,巩固自己权威地位的举措。
3、两者技术上的优势互补
新闻传播媒体发展到今天多媒体的争奇斗艳,引起这一系列变革的因素是传媒技术的进步。再新的技术都是相对的、不断变化的。网络新闻传播所具有的技术优势一旦被传统媒体所认识、所掌握,传统媒体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在市场化的新闻竞争中,成为充分公众化、社会化并承担巨大社会功能的综合信息传输媒介。在新科技的浪潮中,在媒体多元化的嬗变整合中,网络新闻与传统新闻媒体之间的界限将被打破。
相对网络媒体而言,传统媒体拥有令网络媒体艳羡的内容品牌、相当庞大的受众群体、稳定的专业记者队伍,新闻来源非常广泛,这些都是网络媒体在短期内所望尘莫及的。网络媒体在不能完全自己采编、制作新闻的情况下,还须依靠传统媒体的内容、人力资源等成长。网络媒体现在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还将继续依托传统媒体而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走上了合作之路。
篇4
>> 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风向标 中国网络媒体发展六大态势 2007年的中国网络媒体 论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浅析中国网络媒体发展对传媒行业的影响 中国网络媒体各地行 中国网络媒体2006年度新闻风云榜揭晓 从当当阿和亚马逊的比较看中国网络书店的发展 中国网络媒体论坛聚焦网络新生态 2011年的中国网络媒体与网络传播 2010年的中国网络媒体与网络传播 中国网络媒体未来营销模式 从“网易新闻”看中国网络新闻的应对策略 中国网络媒体的伦敦奥运会报道与市场营销趋势 中国网络媒体监督的局限性及完善路径 推动中国网络媒体变革的七大博弈 基于跨文化传播视角的中国网络媒体对外传播现状分析 中国网络媒体跨文化传播的危机与出路 中国网络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状况的分析 汶川大地震:中国网络媒体的嬗变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④张志安:《深度报道的轨迹回望与问题反思――以新闻专业主义为视角》,《新闻与传播评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卷
⑤金萍华、殷晓蓉:《网络新闻的现状与前瞻――2007年网络新闻国际研讨会摘要》,《新闻记者》2007年第8期
⑥刘建明:《好新闻、大新闻和新闻价值的量化》,《当代传播》2008年第1期
⑦西伯特、彼得森、施拉姆、戴鑫:《传媒的四种理论》第76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篇5
与此同时,网络新闻伴随着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从长远来看,由于媒体形态的变革与功能演变,网络媒体的发展以及网络新闻的普及将改变公众的阅读行为方式乃至对媒体行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一、网络新闻的特征和优势
1、网络新闻不受空间和地域限制,可进行跨界传播
在传统媒体中,纸媒受地域限制影响较大,大多数纸媒呈现地域化分布与发行的特征,很难形成广泛的传播影响力;广播、电视只有通过卫星传播才能实现全球播放,并且受制于不同地区的政策法规。网络是当前所有的媒体形态中,唯一不受地域的限制,真正能够做到及时不受限传播的媒介形态。所以,同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新闻拥有相对明显的优势。
2、网络新闻与受众之间形成实质互动关系
网络媒体中的新闻具有很明显的“人本”的特征,人的行为和态度转变中的情感因素在网络媒体上可以得到及时显现。网络媒体新闻可以依靠受众的喜爱度与关注度进行编排,而受众也可及时进行反馈,与网络媒体产生互动关系。反观传统媒体,其新闻信息的只是单向传播,无法及时获取受众的反馈和意见。
3、新闻网站的易检索性与永久记忆性
网络新闻一旦在互联网上,在没有人为干涉的前提下,其信息将会永久存储于信息运营商的服务器中,新闻受众可以随时检索、查阅以前新闻或者其他相关新闻。网络服务器的永久记忆性和网络新闻的易检索性使得受众查看“旧闻”非常方便,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不易发生信息丢失现象,并且不占用任何物理空间。
4、网络新闻传播形态多元化,立体化
通常来讲,传统媒体被称为平面媒体,单一媒体。而在网络媒体时代,网络新闻可以是“多元的”,“立体的”,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媒介符号进行融合,从而对某一事件进行全方位的“立体”传播。例如在2013年4月20日发生的雅安地震,网络媒体进行了全方位全时段的报道,通过视频新闻、图片快递、高端动态、焦点专题、互动专区等多种网络节目形式,不仅让受众能随时了解震区的受灾与救援情况,而且能就该事件从不同角度充分自主表达意见。而传统媒体则只能使用文字、图片和视频三种媒介符号进行报道。
二、网络新闻发展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与影响
1、网络新闻的发展造成传统媒体受众严重流失
新闻信息能够进行传播的重要前提是人们愿意主动获取资讯并进行阅读。而传统媒体单一的阅读体验模式以及受制于时限的新闻传播模式使得公众接收信息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随着网络新闻的出现,不同的网络媒体可以通过超链接的方式同时进行新闻播报,受众还能利用搜索引擎找到任何相关新闻,受众的选择性与主动性得到体现,因此,网络媒体先天的特性与优势,使得受众阅读行为发生改变,公众不再通过购买报纸或者守在电视机前获取新闻,而是只需要一个智能终端连接到互联网便可开始即时阅读体验,这些技术性的颠覆必然导致传统媒体的受众流失严重。
2、网络新闻的发展对传统新闻生产方式造成巨大冲击
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生产须经历如下几个环节:发现新闻――采访――写作(制作)――送审――印刷(编排)――新闻(播出)。而在网络新闻时代,很多传统的新闻生产环节被弱化或缩减。例如以往记者采访方式主要是通过面对面的访谈和电话采访,然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种种形式的网络采访,例如视频采访、E-mail书面采访等,都成为媒体从业者进行新闻报道的常规采访手段,这将导致新闻采访方式更为简化、快捷。再如,随着网络媒体的盛行,以往传统媒体所垄断的社会话语权力被逐渐消解,新闻把关功能弱化,纸质印刷需求不断萎缩等等。
3、网络新闻的发展对媒体从业者产生重要影响
(1)考验媒体从业者的新闻综合素质。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报道无论是文字报道、广播报道还是电视报道,均有明显弱点并且报道方式单一。比如报纸没有声音和画面,而电视画面的报道又缺乏可阅读性,广播报道缺乏直观表达空间。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只需要具备所从事媒体的写作、采编技能则可以完成采访和写作任务。而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媒体从业人员除了须具备用单一的报道与写作外,还需要掌握摄像、音频,乃至图片、动画的制作等综合技能,才能全方位的、客观全面的报道新闻事件,从而在网络新闻时代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求。
(2)造成传统媒体行业的人才流失。近年来,媒体从业人员由传统媒体流向网络媒体呈递增趋势。由于网络媒体受众庞大,新闻生产成本低,市场潜力巨大,薪酬待遇优厚,网络媒体行业对于有丰富内容生产经验的传统媒体从业者极具吸引力,跳槽网络媒体已然成为传统媒体从业者的一种选择趋势。
三、传统媒体转型的可能与出路――以《纽约时报》为例
创办于1851年的《纽约时报》是美国发行量第三,影响力第一的大型报业集团,具有全球性的新闻影响力。但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纽约时报》与全世界其他报纸一样面临着发行量下降、读者流失、广告收入锐减等困扰。为了谋求出路,《纽约时报》开始转型发展:在1996年1月建立了自己的报纸,提供《纽约时报》在线阅读。十年后,《纽约时报》拥有了自己的研究开发中心,并且与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款名为“Times Reader”的阅读器。其目标是提供一种具有印刷报纸界面风格,适合于便携电脑的电子报纸。事实证明,《纽约时报》开发电子报纸对于自身转型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1、打破报纸新闻编辑传统,按网络传播规律升级新闻编辑策略
《纽约时报》网络版完全是按照网络媒体的风格和特色制作。
首先,在整个编辑的流程中,添加了视觉设计的全新理念,这样就可以增强信息传播中视觉元素的影响力。该电子媒体以更符>,!
其次,《纽约时报》建立了强大的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了从1981年到现在的《纽约时报》上的文章,以及与新闻主题相关的各种背景资料和相关主题资讯。除了海量的优质新闻内容外,其内容的提供方式和新闻内容深度更值得称道。
2、创新盈利路径,建立“付费墙”模式
为了适应网络新闻媒体带来的冲击与挑战,《纽约时报》在盈利模式上也一直谋求创新。
自2010年起,《纽约时报》网站正式建立“付费墙”模式,读者每月可以在网站免费浏览20篇文章,其余文章需付费浏览。有关资料显示,在“付费墙”推行的第一季度,《纽约时报》就已拥有22万名用户,发行收入增长9.7%。在建立“付费墙”模式后,纽约时报公司旗下的所有媒体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收入增长。
根据咨询机构统计,2013年《纽约时报》的订阅收入首次超过了广告收入,成为其第一大盈利来源,其中网站的“付费墙”直接带来9100万美元的收益,并
促使纽约时报公司的订阅收入上升至7.683亿美元,超过其广告收入。可以说,“付费墙”模式已经在《纽约时报》等媒体上实现初步成功。 四、网络新闻时代传统媒体转型的对策与建议
毋庸置疑,网络媒体有着传统媒体所不及的先天优势,这种技术革新带来的行业颠覆势必对传统媒体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和影响,从目前行业发展状况来看,网络媒体尚不具备完全取代传统媒体而独立存在的规模与实力。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在网络新闻时代下,对于传统媒体的转型与出路笔者有如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1、抢抓时机,顺势而为,借力技术革新,进行“数字化革命”
在网络新闻时代,传统媒体若想成功转型,首先需打破传统思维。在运营模式方面,传统媒体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媒介空间,建立相应的新闻网站,采用线上线下并行运营模式,并引入数字化运营思维。在新闻制作方面,传统媒体应结合网络媒介特性与网络受众的显性及隐性需求,改革采编制作流程,融入互联网新闻思维。
篇6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具有多种传播形式和方法,就大体类别而言,可以分为印刷媒体(包括报纸、杂志等)、广播媒体(包含广播电台及电视)和互联网媒体。本文所提及的传统媒体新闻传播即印刷媒体及广播媒体,而对其造成威胁的就是现在新兴的互联网媒体。
2我国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困境
2.1传统媒体较之网络媒体时效性和吸引力差。首先,从时效性来说,当社会事件发生时,网络媒体凭借其消息来源的广泛性可以及时获取新闻资源,但传统媒体由于记者等现场了解人员的有限性,造成新闻时效性不强,失去了与网络媒体竞争的优势。同时,网络媒体往往由于其较为多元使用主题以及方便交流的特点,而使其新闻收看者更有代入感和参与感,因此,对民众的吸引力更强。2.2传统媒体较之网络媒体观点单一。网络媒体较传统媒体的新闻主体更加广泛,导致传统新闻媒体在进行新闻时较为偏向新闻编者的观点,无法一一呈现大众多种多样的观点。但是,网络媒体由于其大众可以参与的特性而使新闻观看者可以对别人的观点予以评价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因此,更受民众喜欢。当网络媒体新闻的编者出现错误时,能够及时得到大众的指正和反馈,但是,如果电视或者报纸等新闻媒体在进行新闻评述的过程中出现了观点偏差,要想得到民众的直接反馈也是十分困难的事情。2.3传统媒体较之网络媒体内容程式化。在内容的形式和格式方面,传统媒体也无力与网络媒体竞争。根据传统新闻媒体的特点可知,其新闻传播都是定时定点的。例如,新闻报纸一日只发放一次且版面有限,且在此基础上,报纸多为社会报、军事报等具有针对性的类别,电视新闻也是如此。但是,从网络媒体的特点来看,其具有随时播报及涉及领域广的特点,加上形式多样,一定程度上使传统新闻媒体发展受到阻碍。
3我国传统媒体突围当前困境的措施
3.1通过独特渠道获取独家新闻。相比网络媒体来说,传统新闻媒体系统也具有其独特优势。例如,军事报或者军事频道等新闻传播单位往往具有可以获取军事新闻、政治新闻等较为庄严肃重新闻的能力。但是,根据当今网络新闻的内容现状,其发展方向较为注重社会新闻或是娱乐新闻的播报,相对来说,对军事和政治类新闻的传播就不具有权威性和独家性。因此,传统媒体可以利用这一优势独家的新闻报道,以此从新颖性和吸引力方面破除网络媒体的阻碍。3.2通过抓住特定受众来保障发展。所谓的特定受众,指在传统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收看过程中,通常会选择传统媒体而非网络媒体的人群,包括老年人和文字爱好者等。对于老年人来说,网络的操作过于复杂,因此,其会认为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体更加便捷。而对文字爱好者来说,其喜好的往往是报纸或者杂志等纸质印刷的新闻传播方式。因此,传统新闻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应抓住自身主要受众的新闻关注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新闻播报,以此保证自身的观看率。3.3将网络媒体的优势化为己用。从总体特征和发展情况来看,网络媒体的发展前景仍然大于传统媒体,因此,在寻找传统媒体的后续发展途径时,不仅要增加自己的优势,还要学会将网络媒体的优势化为己用。例如,传统的媒体播报主体可以在保持原有新闻传播方式的同时通过网络对新闻进行二次传播,以此在保留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借用网络媒体的优势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
4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各种媒体形式之间形成了相互竞争,但是,在受众广泛的情况下,人们的喜好和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各种媒体形式在发展过程中都具有其自身优势,传统媒体要在当前的媒体形势下实现自身发展,就应保留自身的长处并借鉴网络媒体的长处,提高竞争能力,以获得更高的关注度。
作者:路晶一 单位:南京政治学院
参考文献:
篇7
网络新闻专题是以网络新闻媒体为传播平台,以新闻事件为核心,整合相关信息资源,从不同角度、以多种形式对新闻事件进行的大容量、即时性综合报道。
网络专题四大特点
多媒体是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重要特征。与传统媒体相比较,网络媒体的表现形式更为多样和丰富。网络传播技术的应用,使得网络新闻专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传播信息,这些形式具体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和nas等。这些形式组合运用,产生了一个个生动鲜明、新闻性强、易于传播的网络新闻专题。
以网络为载体的新闻专题,与传统媒体新闻内容在表达形式上也有着很大区别。众所周知,报纸内容主要依靠文字、图片表达,电视内容主要依靠动态影像、声音辅以文字表达,而广播内容主要依赖于声音的表达。这三种传播媒介,在表现形式上都有自身的不足。网络媒体的内容,尤其是网络新闻专题,综合了传统媒体的各种表达形式,并灵活运用,显示了其与众不同的传播方式与能力。
网络新闻专题不是多种表现形式的简单叠加,而是多媒体的融合,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态。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讯息”,强调了媒介技术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此观点虽有偏颇,但充分说明了媒介不同,往往会使传播形式乃至传播效率发生根本性变化。
网络新闻专题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全时性呈现内容。网络媒体在理论上拥有无限的存储空间和全天候传播优势,这给网络新闻传播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一方面,网络媒体在信息的物理存储上可以不断增加,这使得网络新闻专题承载海量信息得以实现;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媒体内容是以超链接形态聚合的,改变了传统意义上人们对版面的定义和认识,版面也不再成为制约专题内容多寡的主要因素,更多内容可以通过超链接形式体现,形成了网络新闻专题版面和内容的立体化结构。这种结构,恰恰成就了网络新闻专题可以从多个角度、不同层次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和解读,可以随时更新内容以满足受众对最新消息的需求,这与报纸栏目受版面和出版时间限制,电视内容受时间段限制形成了鲜明对比。
网络新闻专题具有互动性。互动是网络媒体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这种特点,从某种意义上正在逐渐改变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以前,受众往往只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极少有表达意见的机会。网络媒体使这一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受众不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信息接受者,他们也可以参与到信息的制作与传播,甚至会对网站信息的选择和形成影响。网络新闻专题互动性主要体现在它可以设置互动性栏目,如在线调查、网友评论、网友留言、参与报道等。网络新闻专题充分利用了网络媒体的这个特点,拉近了网站与网民之间的距离,使新闻报道更加平民化。
网络新闻专题具有资料性,易于检索。网络新闻专题不仅在新闻传播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还为人们留下了可以方便检索的宝贵历史资料,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网络具有信息的存储和检索功能,已发生过的新闻并不会由于时效性的降低而价值降低。网络新闻专题在报道上重视信息的完整性、逻辑性,对核心新闻事件的报道并不会局限于“发生了什么”,追根溯源、评论分析、整合相关、图文并茂、音视频结合是网络新闻专题惯用的手法。正是网络新闻专题对新闻事件前因后果的报道,相关信息的链接,为网民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资料库,网民如果需要某一新闻事件相关资料,即可通过检索获得相关的信息。可见,网络新闻专题在报道过程中,既履行了新闻传播的职责,又完成了资料收集整理的工作,可谓一举两得。
提升价值
网络新闻专题的这四个特征使其具有了独特的价值。当今世界瞬息万变。新闻层出不穷,大量滚动新闻的即时,让网民切实感受到了网络作为一种信息交流渠道的便捷性。但随之而来的是网民在海量信息中的茫然和不知所措。大量碎片化信息造成了网友很大的阅读压力。而网络新闻专题的出现,较好的解决了这个矛盾。
网络新闻专题原创价值是网络媒体实现内容原创的途径之一。在网络新闻传播实践中,除重大新闻和被置于头题等重要位置的新闻,对大多数新闻稿件来说,在网络信息海洋中很难获得关注,进而难以产生影响力。因此网络媒体给人留下了“千网一面”的印象,新闻内容缺乏新鲜与特色,这困扰着众多网络媒体。一时间,网络媒体为了避免在内容重复方面的诟病,开始组建记者队伍,亲自采编新闻,在“独家新闻”上下功夫。这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网络媒体彼此内容重复的现状,但并未取得根本性进展。有专家指出,“即使今后网络媒体有了采访权,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也不可能使所有的新闻都由本网记者采写,很大一部分新闻仍然需要转载”。也有专家认为:因网上受众可以十分轻松地找到替代品,传统意义上的“独家新闻”的重要性在网络媒体中将有所下降。
无论是现实的境况还是专家的观点,都告诉网络新闻从业人员,必须深入思考网络媒体原创的价值在何处,如何开创网络媒体原创之路。笔者认为,网络媒体原创的最核心价值在于其新闻产品是否能体现网络媒体的编辑方针和思想,能否体现的主观思索。如果说简单的转载是网络媒体新闻传播最初级的阶段,那么对独家新闻的追求则表明了网络媒体新闻传播能力的逐渐增强,但仍然停留在相对初级阶段,而以网络新闻专题的形式对新闻信息的整合,则是网络媒体新闻传播更高级阶段的开始。因为网络新闻专题不仅仅是传播信息,不是对信息简单的堆砌与拼接,更在于对信息的选择、组合,一个好的网络新闻专题,能够充分体现编辑的意图与思想,是有价值的组合原创传播。
网络新闻专题是系统化的新闻产品,具有更强的传播效果。互联网提供的是一种泛化的新闻,呈现出“碎片化”特点,具体体现在报道广度上无限宽泛,报道时间上瞬时零碎,缺乏内在有效的逻辑。而网络新闻专题通常以一个新闻事件为核心,按照核心信息、周边信息、辐射信息的层次进行扩展,能够将“碎片化”的网络新闻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其按照内在的逻辑关系形成系统的、有机的整体,能够对新闻事件全面展示来保证报道的连贯完整,达到新闻客观性要求。
篇8
【关键词】纸媒,网络媒体,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
在互联网传媒时代,随着PC及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纸媒的地位正受到互联网传媒的严重威胁。网络媒体凭借其传播速度、多功能(音频、视频等)、受众参与程度等优势逐渐成为大众接受信息的首选。本事试通过对传统媒体之一日报类报纸的分析,探讨如何在媒体竞争中保持其竞争优势。
日报类报纸SWOT分析
为更好的判断日报类报纸处境,本文采用SWOT摸型进行分析。
优势:虽然传统媒体的地位受到网络媒体挑战,但传统媒体迄今依然拥有网络媒体所不具备都资源。首先是人才资源。传统媒体,报煤集中了大量媒体人才。这些人才因为从业时间长、影响力大,在当地拥有大量人脉资源,能够获取更多的一手资料,能够让新闻更具备看点。其次是行政资源。传统报媒多为当地宣传部门下属机构,具备许多新兴、个人投资的网络媒体所没有的行政优势,特别对于行政机构而言报媒的存在更符合其利益。最后是公众资源。对普通大众而言,网络媒体虽然信息量大,但可信度仍然不如传统媒体。如张洪中最近的研究表明,就绝对可信度而言,报纸可信度在72%-77%之间,而网络媒体在60%左右。
劣势:就信息量而言,传统报媒每日的信息量要远远低于网络媒体。由于受版面限制、传统媒体无法在当日新闻版面中大量信息,而网络媒体能够针对同一事件开展多处连接,将本次事件及相关事件较为完整的呈现给受众。网络媒体在信息的及时性上也要远远优于传统报媒。由于受印刷及发行等因素限制,日报类报媒所的信息是受众阅览时的前一天的信息。若该信息与网络媒体所内容雷同,该信息对受众而言就已成为过期信息。同时,传统媒体获取反馈的速度也要远低于网络媒体。就受众反馈机制而言,传统报媒往往采用电话、信件等形式获取读报人反馈,而网络媒体则可借助网络平台直接从留言中获取反馈信息,使得内部调反应机制更为灵活。最后,传统报媒的内容获取难度及携带难度也要高于网络媒体。自移动互联网普及以来,大众只需要通过手机终端就能够接受网络信息,而报纸等传统信息获取渠道则需要在固定地点才能获得。
风险:如果日报类纸媒坚持以日常新闻为主,其及时性将大大落后于网络媒体。尤其是在互联网到来之后形成快速消费时代,大众对阅读的深度追求下降,快餐式阅读逐渐成为新闻阅读主流。如果报煤无法提供网络媒体所不能提供的信息,其地位将被网络媒体取代。同时,人才流动也将使日报类纸媒竞争力下滑,如果大量媒体人才流入网络媒体,那么报媒将失去其人才优势。
机遇:网络媒体因机制尚未健全和利益驱动等因素,导致监管不严、出现大量虚假信息,损害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可信程度。日报类报纸若能够充分利用其人才和“官方”优势,则能够保持对网络媒体竞争优势。
纸媒的竞争策略选择
根据波特的理论,主流的竞争策略选择无非是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两种。纵观网络媒体和纸媒的成本构成,纸媒因为需要印刷和发行,在运营成本上要高于网络媒体,所以选择成本战略并不能保持其竞争优势。笔者认为,日报类纸媒应坚持走差异化战略,利用市场细分充分发掘媒体受众心理需求,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产品,也应当避开日常信息类这一处于劣势的新闻战场。
放弃日常信息,挖掘深度新闻
网络媒体在传播上的优势是快速、信息量大、受众参与程度强。某些大型事件在网络平台上甚至能够通过受众的参与发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今天的纸媒既然无法在速度与广度上与网络媒体对抗,就应当利用新闻从业者的能力优势在深度上进行发掘。为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新闻重复,传统纸媒应当果断放弃日常类简单新闻的播报(如简讯等),将资源集中到重要新闻的深度发掘上,在短时间内挖掘出新闻背后不被人知的内容。而从时间上讲,报纸的发行正好是新闻出现的次日,如果能够对前日的新闻进行深度补充,既能够避免跟网络媒体的信息重复,又能够填补市场空白。
做信息的整理者,强调公信力
信息化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及信息爆炸,又因为互联网媒体的广泛应用导致信息泛滥,往往关于同一事件会出现多种不同版本的解释内容。报纸与其跟网络媒体在同一报道上纠缠真是性,不如主动为公众承担信息整理者的角色。纸媒可利用其沉淀多年的媒体经验对网络的各种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将可信度高的信息按逻辑顺序梳理及编辑,让受众能从大量垃圾信息中找到科学的信息接收路线。此外,报纸还应特别强调其公信力。首先纸媒应当利用历史形成的公信力优势详实的真实数据,提高受众对纸媒的信息。同时还要利用纸媒“喉舌”性的官方优势,利用行政资源让政府官员在纸媒“传声”,提升纸媒的权威形象。
形成会员制氛围,开拓新市场
针对目前多数日报类纸媒迫于市场压力而采用的免费发行行为,笔者认为该举措只会进一步降低纸媒在受众心中的价值。要提升纸媒的市场定位,市场定价是必须要采用的策略。从营销学上而言,免费赠送的产品虽然能够在短期内抢占市场,但更容易受到消费者忽视。腾讯的成功案例也很难在传统媒体身上得到复制,因为纸媒仅仅是阅读工具而不是交流工具,消费者在其中的获益完全能够被网络媒体所取代。所以笔者建议报纸仍采用付费发行的方式,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发行价格。该策略能够提升纸媒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定位,同时可以缓解部分成本压力,还能够让受众形成“会员制”的心理优势:即通过付费阅读和免费阅读的差别而形成的心理优越感。在纸媒能够做到深度发掘功能、信息整理功能和公信功能的基础上,将会逐渐打开一个新的市场――投机者市场。该市场消费者大致由中产阶级及以下的普通人组成(当然也可能包括少部分富裕阶层),其特点是有投机心理,希望通过市场空白获取利益,但普遍缺乏有效信息获取渠道,而纸媒的三大功能恰好能为此类受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获取渠道,从而逐步占领该市场。而随着通货膨胀、利率下调等因素,该市场将呈现出扩大趋势,这也让日报类纸媒能从日常新闻的战场上跳出,在新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篇9
跟传统广告相比,网络广告的互动性及准确性让广告主看到了它的价值,但是要真正评估网络广告的效果谈何容易,网络广告未来将会向何处去?iResearch的调研数据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
网络媒体营销地位成为第三大媒体平台
根据iResearch的调研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网络营销市场规模为60亿元,比2005年的41.7亿元增长了44%。而在2006年广播广告的市场规模为50亿元,杂志广告的市场规模为31亿元,被网络媒体远远甩在了后面。
据预测,2007年中国网络营销市场规模将达到85.2亿元,比2006年增长38%;中国网络营销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到2010年时,中国网络营销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30亿元。持续的高速增长,在各类营销媒体中,表现尤为抢眼。
而成为网络营销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广告市场,这个市场在2006年规模已经达到46.6亿元。比2005年增长48.9%。 2007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达到62亿元,比2006年增长33%;2008年网络广告市场受北京奥运会因素影响,网络广告市场规模有望达到98亿,获得57%的增长率。
这说明以搜索引擎(竞价排名)、品牌广告(品牌图形)、电子邮件广告、网络游戏为主体的网络广告的发展势不可挡。而在网络广告的组成部分中,三大门户虽然网络广告收入一直增加,但是比例越来越低。根据iUserTracker数据,实际上传统意义上的3大门户的有效浏览时间占中国整体网民上网时间的12%,但收入仍然占到40%。网络媒体的广告收入越来越分散,越来越多类型的网络应用软件、网络游戏、中小网站都会成为网络广告的载体。(见图1)
2006年中国网络广告主数量达到3545家,比2005年增长3.7%,而中国品牌网络广告主网络广告投放金额平均达到131万元,比上年增长43.5%。广告市场快速发展的驱动器由“广告主数量增长推动”发展为“广告投放额度推动”。在网络广告主的行业分布上比较分散,2006年地产广告主利用网络广告最普遍,主要是因为地方商销售的短期属性及网民购房行为时会主动接触大量地产广告。从2001年至2006年网络广告主投放费用均大幅增加,IT、汽车、地产、网络服务等表现尤为抢眼。
网络广告形式日趋多样化
网络广告的营销地位日趋上升,网络广告带来的价值逐渐渗透到营销领域各方向。各类别媒体共存,各自对于网络营销、广告承担的职责将越来越细分。
网络广告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简单的图文营销,也就是基本的文字链、软文、图片、栏目合作等;第二个阶段是搜索营销,比如与关键词匹配的网络广告等;第三个阶段是互动营销,就是利用受众能够参与的形式,比如富媒体、植入式、互动参与等广告方式;最后一个阶段是新营销阶段,就是由视频、流媒体、桌面、无线等新的广告方式所带来的变化。这也正是为什么如今视频广告受到这么多人追捧的原因。
视频广告大行其道是网络营销市场一个重要的趋势。视频广告有着灵巧的广告创意、充满互动的用户体验、精确的受众匹配、配合传播策略的功能设计、超级浏览器的内容植入五大特点。广告主对于视频广告越来越青睐了。
“效果为王”也是所有行业广告主所秉持的理念,网络广告逐步走向按效果收费的方向,以竞价广告为主导的搜索广告有较大增长空间。
网络媒体广告价值评估现状
广告主如何对网络媒体的广告价值进行评估?绝大多数广告主主要是通过以下同四个方面:
第一是人群属性价值。该要素衡量的是网络媒体本身所面向的用户到底是属于什么样的人群,包括他的性别、年龄、收入、学历、社会工作等等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第二是网络行为属性价值。该要素是指网络媒体自身所表现出来的网络黏性、覆盖范围、有效曝光时间等硬性特征,这些特征通常以访问次数、访问时间、访问频次等具体指标来量化。
第三是消费行为与观念价值。该要素指的是用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因为用户的消费力直接影响到广告主的投放选择。消费习惯有两个核心的指标,其一是消费支出的分配情况,用来衡量受众在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中的支出分配情况如何,因为这个指标能够代表用户的消费观念以及实际的生活需要。
其二是消费能力,即衡量受众未来在购买各类产品的时候,购买能力达到一个什么水平,购买力水平决定了网络媒体和广告主之间的关联。
第四是广告效果属性价值。该指标是用来衡量受众对广告的态度,以及接受广告后是否对改变了其消费习惯和行为。
我们把中国网民的人群细分为五个相应的有特点的人群,包括个性表现族、传统生活族、理智经济族、经济时尚族和事业成就族。
根据这五个人群在消费形态上的差别,会发现不同的网络媒体针对不同的族群有比较强的对应关系,这样在进行网络广告创意和投放时将会有很好的参考。比如说分类广告,网上购物,网上交友,其覆盖的人群说高收入人群、白领、大学生等就相对较多。而在旅行网站上的特征差异就更明显。(图2)
按效果付费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如今的广告主在网络营销上主要关注哪些问题呢,在对大量的广告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广告主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基于我现有的广告预算,如何在网络媒体上分配?我所投放的广告是否是针对我的目标用户?到底我的广告覆盖到了多少我的目标群体?看过我的广告后,用户在心理与行为上发生哪些变化?能否在广告投放前,对事后效果进行预估?
广告主所投放的品牌广告主要是希望能够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形象,而产品广告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品牌和产品认知度,驱动购买,促销广告目的非常单一,主要是为了刺激消费者购买,提高市场渗透率,活动信息告之广告就是要告知消费者促销、打折信息。
现有衡量网络广告效果和收费模式的相应主要指标,也是众多媒体相对强调的指标:
千人成本: CPM(Impression、CTR etc)衡量平均每千人曝光的花费
点击成本: CPC(cost per click)带来每个点击的平均花费
购买成本: CPA(cost per action)带来每个购买行为所需要的平均花费
时间成本: CPT(cost per time)按时间(天)收费的模式
投放不同的广告,广告主对于网络效果的指标要求也不同:
品牌广告: 对于品牌广告价值比对为CPM > CPC > CPA。千人成本是品牌广告最为关注的指标,品牌广告是为了树立企业品牌形象的,并不需要马上促成销售。
产品广告: 对于产品广告价值比对为 CPC > CPM > CPA。投放产品广告的广告主希望能够在网络上带来尽可能多的点击率,因此CPC自然就成为非常重要指标。
篇10
关键词: 社交网络媒体 大学生思政教育 运用状况 解决策略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社交网络媒体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同社交网络媒体形式的出现与发展,不仅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而且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与机遇。本文根据社交网络媒体的特点及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运用状况,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社交网络媒体的特点
目前主要的社交网络媒体有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件,这些社交网络媒体都短小、精练,并且能够以多手段、多方式的表达形式进行信息之间的互动、文化的传播及情感的沟通,因此,信息内容在传播过程中速度非常快,具有很大的冲击力与震撼力。短小、精练的社交网络媒体能够完全满足快节奏生活,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信息的需求,从而达到显著的效果。
二、社交网络媒体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一)获取知识能力强。
由于大学生对于新生事物、新思想比较快,因而有效地借助社交网络媒体这种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并且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获取到个人需要的信息,从而有效改变传统的老师讲授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大学生的视野。除此之外,大学生在进行大量的选择性阅读中,对于获取知识的渠道、知识面都更宽阔,因而增加了大学生对日常知识的储备,并锻炼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自我意识明显,多途径表达诉求。
社交网络媒体具有明显的交互性特点,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所关注的事情,进行意见或评论的表达,因此,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与渠道,有效地利用社交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对自己关注的社会现象表达个人意见,从而使学生得到情感的满足。
(三)敢于挑战常规,自我学习与教育的能力增强。
由于社交网络媒体中信息的广泛性,从而使得大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获取得多更全面的知识,而对于传统教学中单一化知识已然无法满足大学生自我提升的要求,因而很多大学生表现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想法。除此之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关注一些名人的微博等社交网络媒体,进行自我学习与修正,从而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下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
(四)享受社交网络媒体带来的快捷生活。
社交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大学生实现诉求、表达意愿的方式更多种多样,不仅为校园信息的交流与传播增强了便捷性与互动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通过语言、文字、图片、符号等都能够很好地反应自己的心情与生活状态,并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互动。
三、目前社交网络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现状
(一)社交网络媒体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
社交网络媒体呈现出来的互动性、开放性及便捷性等都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发展机遇。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社交网络媒体为大学生以快速、便捷的方式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内容,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可以开阔大学生的视野,从而帮助大学生及时了解最新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大学生思想的开放性和与时俱进,并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方面是社交网络媒体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多种社交网络媒体进行相互交流沟通,引导学生向健康、进步的方向发展。第三方面是具有普遍性与传递性特点的社交网络媒体,老师可以有效地利用社交网络媒体拓展社交的渠道,从而扩大教育范围,利用社交网络媒体平台进行正能量的宣传,当然师生之间可以选择用虚拟的身份进行真实想法的表达,有助于老师对学生思想状态的及时了解,并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社交网络媒体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问题。
社交网络媒体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教育平台的同时,也会由于大量信息内容的良莠不齐,而对思想还不够成熟的大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由于在社交网络媒体上发表的信息内容都是未经过筛选的,因而一些消极、负面的信息很容易通过社交网络媒体进入大学生的生活,并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产生负面的影响。另外,由于社交网络媒体的时效性与便捷性,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更新的速度,使得大学生迅速通过社交网络媒体接触新的理念、知识等,其中一些偏激思想很容易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消极的影响。
四、社交网络环境下,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一)利用社交网络媒体,营造人文关怀环境。
利用社交网络媒体,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重点突出人文的关怀。即根据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需求,建立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并尊重大学生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一方面,要有效利用社交网络媒体,结合学生的认知方式,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学习,通过师生之间这种信任的纽带,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要通过社交网络媒体平台构建起多元化的传播氛围,使得传播方式与内容更贴合目前大学生的W习方式、人际交往,并为师生之间提供平等、自由交流空间。
(二)融入社交网络,开辟教育平台,推进全方位教育渗透。
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新的理念,并主动融入社交网络,把社交网络媒体作为载体,建立起学生、家长、学生干部、老师等互动交流式的社交网络媒体平台,如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吸引大学生之间的深度交流与沟通,从而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搭建起新的教育平台,拓展新的渠道。除此之外,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其他社交网络媒体平台与工具,实现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样有助于大学生及时了解学校的相关资讯,获取一些实用的信息,并有效地解决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种实践体验、情感交互及自我教育相结合中渗透对学生思想的教育,从而有助于大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与人格的完善。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增强大学生的感召力。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严肃的话语体系,容易给人以生硬的感觉。而社交网络媒体时代,由于网络语言的生动、有趣,可以形成独特的风格,很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因此,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紧紧结合大学生的发展特征,创新话语体系,并在社交网络媒体中运用生动活泼、贴近现实的流行语,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与吸引力。有效地改变传统思想教育中的刻板,通过社交网络媒体的包装,使得其内容更具有现代气息,备受大学生的喜爱,有效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四)加强社交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质量直接影响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情况,因此,要保证社交网络媒体的参与者都要有过硬的政治素养与知识经验,同时还要具备信息技术能力,从而有助于与大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
(五)利用社交网络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多样化的思想需求。
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都源自于课本的知识内容与以往的教育经验,社交网络媒体的出现,有效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有效地利用社交网络媒体中海量的信息内容,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进行浏览,并从中汲取思想营养,同时增强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与互动性。而且社交网络媒体中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如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的领域,老师可以把这些内容有效地与思想政治内容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同时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与实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社交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传播方式,引领着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面对社交网络媒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与机遇,因此,一方面要扬长避短,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有效地利用社交网络媒体,顺应新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趋势,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厉利亚.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队伍建设的途径[J].法制与社会,2011(21).
[2]涂德祥.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探析[J].人民论坛,2011(05).
[3]张菁燕.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0(11).
[4]高爱芳,高卫松.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调查分析及德育引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01).
[5]段志英.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W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6]王影.当代大学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冲突与调适[J].教育探索,2012(02).
2015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