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金融发展范文

时间:2024-01-18 18:01: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金融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金融发展

篇1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农村新型金融组织 发展路径

一、前言

“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农村金融机构助推中国梦的重要着力点。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对解决当前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缺失、增强农村金融机构竞争活力具有重要意义。自2008年安徽省首家村镇银行长丰科源村镇银行成立后,为安徽省农户提供了更广阔的农村金融服务市场,也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各项业务取得较快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农村贷款公司的成立,扩大了农村信贷的投放,有效的解决安徽省小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近几年,安徽省积极推动农村金融改革,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取得了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二、安徽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组织发展环境有待完善

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组织准入政策出台后,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有了较快发展,但对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仍然缺乏政策支持。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财务会计、信贷、风控制度,导致贷款决策上人情贷款等时有发生,易造成不良贷款。

(二)信用风险问题突出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的主要投向是简单再生产和小规模扩大再生产。传统的种养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农业生产歉收,农民收入减少,就很难还贷款。据调查,当地的农户或涉农小企业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他们大多数缺少信用评级,贷款业务大都是信用贷款,而农民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物,采用信用贷款的方式为农民融资易产生风险。同时也缺乏有效的风险担保机制,经受风险能力较差,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三)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乏力

就已经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看,除农村资金互助社设在村一级外,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大多设在城区或郊区。由于目前设立数量少、规模比较小、辐射范围有限,市场主要还是集中在县城内,边远地区的农民难以获得金融服务,能享受到的金融服务十分有限。虽然银监会已在相关规定中明确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理念,但由于金融组织逐利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推进的难度较大。此外,我省部分地区农村金融组织长期只办理存贷款最基本的业务,产品服务缺乏创新,很难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比如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货等覆盖率较低。

(四)资金来源渠道狭窄

受经营环境、制度安排及自身信誉等因素的影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着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从经营环境上来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主要设在经济比较落后的乡镇和农村地区,农民收入水平普遍不高,手头闲置资金不多造成资金来源不足。从制度安排上来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也受到了种种限制。村镇银行不得跨县(市)吸收存款,农村资金互助社不得向非社员吸收存款,贷款公司不得吸收存款等规定,直接导致其后续发展资金严重不足。从自身信誉来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成立以来虽然也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由于成立时间不长,社会认知度不高,客户认同感较低。农民存款还是偏好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

(五)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是当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现实问题。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大多设在经济相对落后、贫困的农村地区,由于工作环境差、薪酬低,很难聘到学历高、工作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从业人员,再加上交通不便、生活环境艰苦等因素,绝大多数从业人员是在当地聘任的。尽管按照《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大多数村镇银行的高管素质尚可,但客户经理等从业人员往往是在当地聘任的,他们大多学历偏低,工作经验不足,规范操作能力较差,风险管理意识淡薄。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专业知识缺乏,业务经验不足,从而导致较高的操作风险。

三、安徽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创新发展路径的政策建议

(一)坚持普惠金融价值导向

明确中央层面的机构职责,把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放在实现普惠金融的总体目标框架内进行。加强普惠金融理念的宣传教育,加强对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社会绩效管理,对“支农支微”和服务“三农”做出明确要求。当前农村资金互助社、农民资金互助社和贫困村互助资金三种资金互助形式,具有合作金融的基础,应在尊重市场规律基础上进行整合、引导,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

(二)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

农村金融是弱势金融,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在税收方案适当给予优惠,村镇银行所得税和营业税的征收标准应低于其他金融机构。二是构建财政的风险担保与损失补偿机制,发挥财政对村镇银行信贷投放的杠杆作用。相关政府部分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金供求状况和债务人可承受能力的不同而制定有差异的补贴方案,采取更多的税收减免和税率优惠措施增加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组织的经营信心和抗风险能力。地方政府可以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在国家财政部三年定向补贴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利用地方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政策,鼓励和吸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和进入,还可以根据各省市自身条件,为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创造宽松环境。

(三)推进金融产品创新转型

当前,金融创新重点就是做好服务和产品差异化的创新,开发适应客户和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持续完善和改进金融服务。一是要密切关注农村金融形势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了解客户日益提升的金融需求。二是金融产品创新要立足县域实际,切实满足支农支小金融服务需求,切实满足居民金融服务需求;金融服务创新要以快捷、高效、便民、安全为保障,着眼于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三是全面建成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营销体系,全面强化客户管理,建立资产、负债、电子银行业务与中间业务的一体化综合营销模式,为客户提供最优化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加快安徽省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推广适合小农户和中小企业生产和发展的信贷产品。创新银行的授信模式,改革银行贷款担保制度,拓展安徽省小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比如安徽省推出鼓励成立联保贷款小组,发放惠农卡,推出了“动产质押贷款”、“农户联保贷款”、“金穗惠农卡贷款” 等多种信贷产品。 金寨徽银村镇银行和江淮村镇银行针对生态养殖和林业种植推出了“金生通”、“普惠通”、“种植宝”、“农担通”等金融产品。

(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现代社会是信用社会,但目前农村人口信用意识比较低,信用环境比较差,导致农户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想借款的借不到,想贷款的贷不出,由此造成市场萎缩、信用萎缩。因此,农村征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巩固并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的核心。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范围有限,虽对其利润获得不利,但对地区的熟悉程度则远高于城市中的商业银行,这种便利条件使金融机构容易掌握该地区农户的基本情况,如人口、劳动力数量、土地面积、粮食或牲畜产量、固定资产等,这些基本资料是构成农村征信制度的基础。因此,除了肩负信用宣传的责任外,农村金融机构更重要的任务是充当信用数据的采集者和完善者。金融机构可以在扩大宣传过程中获得信用信息,也可利用金融往来数据获得,并为每位农民建立信用档案。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和信用评价体系,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五)加快金融专业人才队伍培养

由于农村金融机构的特殊性,相对不稳定的工作性质和艰苦的工作环境难以吸引高学历、高素养的专业型人才,因此要充分立足切身实际,制定出合理的人力资源长期规划,坚持“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在所在区域培养一批具有金融专业背景和农业技术专长,熟悉当地情况的信贷专员等,逐步改善现有员工薪酬水平以激发其工作热情,优化薪酬激励机制,稳定农村金融人才队伍,提高人岗匹配水平。另一方面结合相对优惠的宏观金融支持政策,加大优秀专业人才团队的引进,加强风险控制等培训,打造符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

(作者单位为安徽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陆磊,丁俊峰.中国农村合作金融转型的理论分析[J].金融研究,2006(6).

[2] 汪文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金融体制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3.

[3] 尹继志,刘秀兰.河北省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及金融产品创新研究[J].河北金融,2009(10).

篇2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同志,省委副书记、省长吕同志在会上讲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同志主持恳谈会。各金融机构负责人出席会议并发言。

赵同志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各金融机构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说,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获批的一个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落实好这一重要发展战略,发挥好的海洋资源优势,建设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离不开各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和参与。我们要以今天的恳谈会和签约仪式为契机,充分发挥政银企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力推动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更大实效。要扎实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实现金融与经济“双赢”新发展;着力构建新型政银企合作关系,增强金融发展新动力;加快打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开创金融强省建设新局面。

吕同志在讲话中介绍了我省海洋经济发展情况,并代表省政府与各金融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他说,没有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发展局面。金融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托,发展海洋经济为相互间的合作开辟了广阔前景。希望各金融机构以更大的力度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大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支持加快海洋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在海洋金融领域先行先试。我们也将为金融业加快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环境,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篇3

今天的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研究部署全县金融、保险工作,动员和激励各金融、保险机构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握形势,明确任务,落实措施,真抓实干,共同推进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刚才,两个单位、三名个人作了典型发言,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他们支持、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好作法、好经验,充分体现出了金融保险业与县域经济同发展、共繁荣的双赢理念,希望大家以这些典型为榜样,继续把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做得更好、更到位。等一会,王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深刻领会,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责任感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全县各类金融、保险机构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强化大局观念,坚持改革与发展并重,不断提升服务质效,围绕“三县”建设目标和重点建设项目,努力扩大信贷投放和险种范围,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以来,我县经济出现了速度、效益、后劲快速提升的好势头,多数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全市前列。上半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4347万元,同比增长12.2%,是近十几年少有的发展速度。到8月末,完成财政收入12698万元,增长27.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365万元,增长4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973万元,增长16.4%。可以说,我县经济的振兴和发展,与金融、保险部门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金融、保险战线的全体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县域经济的较快发展亦增强了金融、保险业发展的活力与空间。全县金融、保险业稳健运行,呈现出总量扩大、结构优化、效益增长、风险下降的良好态势。一是在当前股市火爆的形势下,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仍保持持续增长。8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27.38亿元,比年初净增3.1亿元,增长12.99%。二是贷款增势明显,信贷支农力度加大。8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7.7亿元,比年初净增1.58亿元,增长25.75%,增幅比存款增幅高12.76个百分点。信贷投入主要向“三农”倾斜,农业贷款比年初净增1.78亿元,增幅高达46.71%。三是保险业务发展迅速,服务保障功能进一步体现。8月末,全县5家保险机构共完成保费收入426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保险额度近40亿元,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四是经营质效提升,资产质量不断优化。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继续下降,已降至5887万元,占贷款总额的7.6%,占比比年初下降了4个百分点。各保险机构的各项经营指标全面增长,业务覆盖面有新的拓展。金融保险市场秩序稳定,风险管理加强,经营效益明显改善。五是服务方式不断创新,信用环境进一步优化。通过建立政、银、企多方联系会议制度,多次组织举办银企洽谈及授信大会,为中小企业融资搭建了服务平台。上半年,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授信3.58亿元。金融信用环境建设取得了实效,全县社会公众的诚信意识得到增强。**年我县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荣誉称号,11个乡镇全部被市政府评定为信用乡镇,杨柳湾镇被黄冈市人行确定为“黄冈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示范点”,“信用**”的品牌已在全省叫响。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全县金融、保险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金融信贷投入仍然不能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同前几年相比,我县信贷投入有所增加,金融部门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逐步加大,但从经济发展的需要看,资金供求矛盾仍然突出。一方面,存贷差居高不下,近20亿元;另一方面,经济建设特别是工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难以得到信贷资金的及时支持。这种金融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的现象,既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更有金融部门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工作不到位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用计划经济保守的思想对待市场风险的问题,怕冒风险,怕担责任,“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敢大胆增加信贷投入。在对一些企业和项目的支持上,存在“上通下不通”的问题,行长、分管行长点了头,到股长、信贷员那里不点头,仍然贷不到款。二是服务效率不高,关卡多、环节多、贷款程序繁琐、现代营销观念还没有树立起来,还不能积极主动去寻找客户、营销贷款,在观念上,还没有实现由存款银行向贷款银行的转变。三是对政策的研究和争取不够。客观地说,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信贷收紧的形势以及金融贷款审批权限上收的实际,对县级金融机构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但也有金融部门主观上努力不够的问题,没有很好地去研究、吃透政策。事实上,国家一直在鼓励增加对新农村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投入,而我们则过多地看到限制性的方面,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有效信贷投入。向上争取也不够,少数金融机构对如何从上级行那里寻求支持、提升地位还缺乏强有力的措施。四是保险市场需进一步规范和推进。我县保险深度、保险密度、保费收入占居民储蓄余额的比重小,保险覆盖面窄,尤其是在农村,保险专业管理和深度参与不够,缺乏有针对性的合适保险产品,传统业务抓得比较好,新的业务特别是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的险种起步缓慢,市场开拓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弱。

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多在思想观念方面找原因,多在改革、创新服务方式方法上找出路,认真研究解决的措施和办法。为此,全县各金融、保险机构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服务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与县域经济同命运共发展的休戚与共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与金融保险的“双赢”。对金融、保险业而言,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就是支持自身发展,各家驻在**,**就是生存的土壤,服务、支持**的发展就是安身立业的根本。只有企业发展,金融、保险业才能发展,只有地方经济繁荣,金融、保险业才能兴旺。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自身同样得不到发展,甚至会被市场“淘汰出局”。各金融、保险机构要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县域经济建设之中,与政府、企业共谋发展大计。特别是针对当前贷款权限上收、贷款规模控制的情况,要积极为地方、为企业出主意想办法,指导相关单位和企业筛选好的项目,积极向上级行争取贷款规模。要坚持“放水养鱼”的思想,克服“惜贷”、“惧贷”的心理,坚持该贷款的一定要贷,千万不能因噎废食。各金融保险机构一定要站在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强化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做好金融、保险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推进全县金融、保险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努力开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工作的新局面

近几年来,国家和省、市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扶贫开发、放权于县等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县域经济进入了快发展、大发展的时期。未来几年,**要实现“两个领先”和“三县建设”的工作目标,许多方面离不开金融保险业的支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机遇期,也是金融保险业加快发展的机遇期。在新的形势下,在新的目标和新的任务面前,认真谋划金融、保险工作,充分发挥金融保险业在支持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对于进一步提高金融、保险服务水平,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金融保险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要借县域经济大发展之机谋自身大发展之策,努力做好各自的工作,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确保信贷投放重点

当前,国家虽然对部分行业进行了限制,但对其中竞争力强、有市场、有信用、有效益的企业和项目仍要继续支持;国家虽然压缩了投资规模,但对其中优势大、市场好、运作规范的项目仍在积极支持。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经济仍然属于投资拉动型经济,扩大投资需求是我县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增加信贷投入又是扩大投资需求、加快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各金融机构要紧贴全县经济发展的中心工作,确定信贷投向重点,开拓信贷投放品种,扩大信贷投放领域。

一是突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重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农业山区县,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巨大的资金需求不可能完全依靠财政资金来解决,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强化金融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就显得十分重要。各金融部门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和要求,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系统到位的金融服务;要针对农村金融需求特点,搞好对“三农”的金融服务,重点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龙头企业培植、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公益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加大对中小企业及项目的信贷投入力度。金融部门要围绕推进“工业强县”,充分发挥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财税政策协调配合的综合效应,摸清我县产业脉搏,明确支持重点,合理调度资金,强化贷款营销意识,紧紧围绕骨干企业、重点项目、招商引资等给予积极的信贷支持,着力解决好企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针对**中小及民营企业占绝对多数的实际,切实做好中小及民营企业贷款工作。进一步加大对产品有市场、发展有潜力、信誉好的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重点加大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的资金注入,尤其是对我县确定的金新龙中药饮片等十个重点工业项目和固力发五金工具等十家成长型企业,要给予重点支持。要建立和完善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定期沟通机制,推行主办银行制度和授信制度,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积极向上级行争取扩大对优良客户的授信额度。要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上有较大的突破,重点支持民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民营工业成为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是突出“一泉两山”重点,支持旅游开发。金融部门要围绕加快“**生态旅游名县”建设步伐,大力支持“一泉两山”的开发建设,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景点开发与包装、景区景点经营权出让等给予重点信贷支持。要积极支持与旅游业相关的商贸流通、现代物流、文化娱乐和社区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努力提升第三产业的整体水平。

四是发展消费信贷业务,扩大消费信贷比重。要积极推动信用社区建设,推广创业培训与小额贷款相结合的模式,扩大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的覆盖面;要积极推动汽车和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业务,努力培植新的消费客户群体;要进一步拓展旅游、助学等消费信贷业务,刺激扩大内需,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二)加强社会信用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是县域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同时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也是新时期政府做好金融工作的切入点。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金融生态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县的金融信用环境有了根本改善。今年年初,县政府又下发了《**县金融生态建设工作指导意见》,表明了县委、县政府积极重视和支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态度。明年年初,省政府将对**年授予的“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进行复核验收。为确保我县顺利通过省政府的复核验收,结合《**县金融生态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要着重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农村金融生态建设的力度。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全面开展农户和乡村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设施、服务手段和方式,为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户提供多层次、高效的金融服务。二是大力培植“A级以上信用企业”。县政府出台了《培植A级信用企业工作方案》,要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规范有序推进,确保全县每年A级以上信用企业增加30%以上,特别要培植一批叫得响的品牌企业。政府将进一步完善A级信用企业培植工作的考核办法,并且有奖有惩。三是稳步推进信用社区建设。积极探索信用社区创建,建立社区信用信息档案,明确相关部门的创建职能,出台信用创建的配套政策,开展细胞工程的载体建设,并依托社区载体有效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发展社区经济,全面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四是抓好征信体系建设,完善征信系统。在**年底以前,将全县公积金缴存信息采集到个人征信系统,同时逐步将工商、税务、质量技术监督、电信、社保、公安等部门信息纳入非银行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征集、记录、评价和制度。**年完成全县所有中小企业借款信用的信息收集工作。

(三)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银企合作。

推进银企合作共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和银行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自**年以来,我县每年都成功召开了几次多种形式的银企洽谈会,初步构筑起了银行企业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互惠双赢、共谋发展的新型银企关系,政、银、企之间的长效协调机制日趋完善,银企合作工作也取得了成绩。三年来金融部门与企业共签约资金近7亿元,落实资金近3亿元。要实现银企合作向纵深发展,需要企业、银行和政府三方共同努力,合力推进。

首先,企业要抓好项目建设,在策划推荐好的项目上下功夫。在银企合作过程中,银行的同志普遍反映我县“大、高、新”项目太少,向上级行推荐争取贷款立项难度很大。全县企业尤其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认真研究本行业、本领域发展的市场需求,开发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本企业做大做强的大项目和好项目,为金融部门向上级行推荐创造条件。同时,企业要进一步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信用等级,以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金融部门的信任和支持。

其次,银行要在转变经营理念和拓宽金融服务上下功夫。经营货币,实现利润最大化,是金融部门的终极目标。金融部门要强化市场意识,把企业作为“上帝”,主动地去了解企业,建立稳定的客户群,帮助他们做大做强。对企业推荐的项目,金融部门要深入搞好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其成长性和上级行授信的可能性,分析项目存在的问题,积极向上推荐项目。同时,要积极做好国家金融政策、金融形势、贷款程序等方面的宣传工作。

第三,要做好牵线搭桥工作。政府部门尤其是经济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有效疏通金融部门与经济主体的连接渠道,建立完善的银企沟通协调机制,在银企之间搭建起一种互信、互利、互助的良好合作关系,促进银企双方坦诚沟通,精诚合作,互惠双赢,共谋发展。

第四,抓好签约项目资金的落实。对已与企业签订了授信协议和贷款意向书的,金融部门要增强信用观念,确保签约企业(项目)资金落实到位。下阶段要重点抓好在全县银企洽谈会、杨柳湾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启动仪式、驻鄂银行行长黄冈行等活动现场与企业签约项目资金的落实。今天,县政府与5家金融机构签订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目标责任书,贷款投入目标要净投2.39亿元,存款净增3.7亿元,实现利润1000万元。这个目标既是政府对银行的要求,也是银行自身发展的任务。既然签订了责任书,就要认真组织结账兑现,对完成任务好的单位,县政府将给予奖励。

(四)创新服务方式,加快发展保险业务

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加快我县保险业的发展,县政府正在酝酿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县保险业发展的意见》。保险部门要充分发挥其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不断拓宽保险服务领域,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一是要立足于**特色产业的发展,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农业是弱势产业,具有自然灾害和市场约束的双重风险,但我县的“三农”保险还没有真正破题。要积极探索农业保险发展模式。要适应我县茶、桑、药、栗和畜禽、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较快的需要,大力开展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要根据我县地处山区、自然灾害较多的县情,大力开发水旱灾害保险、森林火灾保险等险种;鼓励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帮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鼓励开办特色农业和其他涉农保险业务,建立适合农业保险的服务网络和销售渠道,完善农村保险市场,扩大农村保险覆盖面,为促进农村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是要立足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的稳定运行,大力发展各种责任保险。要采取市场运作、政策引导、政府推动等方式,大力发展安全生产责任、建筑工程责任、产品责任、公众责任、执业责任、董事责任、环境污染责任等责任保险和意外保险业务,充分发挥保险在防损减灾和灾害事故处置、救助中的重要作用。我县旅游业发展迅速,要大力发展新兴旅游保险和特种旅游保险业务,积极推进旅游各环节保险,努力减少旅游发展的风险损失,保障广大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要切实抓好安全生产、道路安全、建筑工程以及其他高危行业的强制性责任保险工作,充分发挥保险费率杠杆的激励约束作用,强化事前风险防范,减少灾害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三是要立足于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发展个人、团体养老和健康等保险业务。要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按照市场化运行、规范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的原则,大力发展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促进新型合作医疗的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外出务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为广大外出人员提供有效的意外风险保障;大力发展信贷业务借款人保险,维护全县金融秩序稳定;大力发展学生意外伤害保险、计划生育系列保险,努力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五)加强和改善监管,切实防范化解金融、保险风险

金融、保险行业是高风险行业。金融、保险风险的联动性很强,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发生连锁反应,造成经济波动,威胁社会稳定。金融部门要切实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强化内部监督,完善内控制度,以防控案件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治理措施。逐步形成比较合理的资产负债比例,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人民银行要牵头构建协调配合的金融稳定工作机制,会同银监及政府有关部门共同维护**金融稳定。政府有关部门、监管机构以及金融机构要加强联系和沟通,建立和完善监管信息共享机制、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和金融安全网,认真落实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处理机制。银监部门要严格银行业的市场准入管理,严肃查处银行业机构违法行为。切实加强非现场监管和现场监管,密切关注银行业机构经营动态及风险状况。继续加强不良资产的“双降”工作。财政、审计、税务、工商、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依法加强有关业务监督,促进金融机构依法合规经营和健康发康。保险部门要坚持把防范风险作为保险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不断完善以偿付能力和市场行为监管为支柱的现代保险监管制度,不断增强防范保险业风险的能力。要切实加快保险信用体系建设,认真搞好理赔服务,培育保险诚信文化,加强从业人员诚信教育,强化失信惩戒机制。要加强保险行业自律建设,建立保险纠纷快速处理机制,维护保险市场秩序,切实保障被保险人合法权益。

三、加强领导,深化改革,促进金融、保险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要加强领导。我县金融、保险业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做好金融保险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形成整体合力。各地、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在振兴经济中发展金融保险、在发展金融保险中振兴经济的观念,关心、支持金融保险工作。要把金融、保险事业的发展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虑。要针对当前金融、保险领域存在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想方设法帮助金融、保险机构解决实际问题,营造有利金融、保险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是要加快改革。要加快金融改革。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科学的决策体系和运营体系,建立运行规范、管理科学、内控严密、运转高效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把我们的银行真正办成形式和内涵上的现代银行。要提升服务理念,不断探索有效的经营方式,重视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创新,努力提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多形式的金融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保险业改革步伐以建立资本充足、竞争有序、运行安全、服务到位、效益良好的现代保险业为目标,以完善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为着力点,积极探索保险业与银行业在更多领域和更高层次的合作,提供多元化和综合性的保险服务,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篇4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基本情况及金融支持的主要做法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新能源汽车、平板显示、LED光电照明、高端装备制造、动漫创意等产业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了积极推动。2010年,安徽省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产业产值2871亿元,其中,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829.9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物产业分别超过500亿元,节能环保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分别超过400亿元,新能源、公共安全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初具规模。从增长的态势看,这产业的增幅明显高于其它产业,去年增长了48.8%,其中,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和新材料超过50%,新能源产业增速达到86.1%,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特征决定了其资金需求巨大,融资难度高。对于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问题,安徽省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做了大量尝试。

一是政策引导。安徽省制定《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和《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项目管理办法》,提出包括财税、金融、服务等在内的一组支持措施。省里每年安排专项用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资金,从2010年到2015年,每年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加大政府对资金的引导和扶持力度,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等。同时,省政府积极引导和带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新兴产业领域,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资的格局。

二是实施差别化信贷支持政策。针对战略性产业的企业融资特点,各家银行在完善传统信贷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信贷产品,开发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的信贷品种,形成了差别化信贷支持政策。各商业银行还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阶段需求,积极推广供应链融资、并购贷款等,从整个产业链角度出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三是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对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安徽省初步建立了较为系统的投融资体系,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融资、直接融资、建立风险投资基金等,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帮助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如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加强传统信贷与投行的条线间联动,采用信托受益权转让型、委托贷款型等新型投行产品替代传统贷款产品,通过设立的皖江基金,以股权投资等多种渠道,为客户扩大融资渠道。我省还积极组建风投基金、引导企业上市融资等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如合肥市专门设立了1亿元专项科技发展奖励资金、6亿元自主创新专项资金;近2年来合肥成功吸引了13家风投机构资金27亿元,帮助15家新兴企业在国内A股市场募集资金32亿元。此外,还拿出一次性政府引导基金50亿元,撬动京东方等5家大企业投入180多亿元。

金融支持战略性

新兴产业发展的成效

一年以来,在金融支持方面,我省做了一系列工作,有力的支持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扎实发展,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

一是夯实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安徽拥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技术,如科大讯飞语音交互系统,产品在国内中文语音市场的占有率达80%以上。以汽车及工程机械和新型建筑工业为例,目前工程机械行业在全国排名前3位,汽车产销量在全国排名第6位。省内聚集了江淮汽车、奇瑞轿车、安凯汽车、合肥昌河、星马专用车等国内知名生产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二是培育了众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载体。经济开发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安徽省经济开发区主要分布于皖江城市带内,已经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区。截止到2010年,我省国家级开发区已达9家,省级以上各类开发区已达149家。

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成规模。今年以来安徽省各商业银行通过银团贷款、综合授信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客户的信贷支持,仅国开行、工行、建行三家到2011年9月末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客户贷款余额达170多亿,涵盖了新兴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等多种产业,有力的支持了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据统计,2011年1-8月,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181.1亿元,同比增长48.2%。可见,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效明显。

金融支持战略性

新兴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当前,我省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金融管理部门的引导不到位。到目前为止,金融管理部门对支持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政策较少且不具体。二是金融机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认识不到位。不少金融机构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支持发展新兴产业是自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盈利模式、培育优质客户的重大机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审查只是看投资主体的背景和实力而不是看项目前景。三是金融支持体系不健全。我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且由大型机构主导,直接融资途径较为缺乏。从长远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金融支持工作。

第一,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发挥财政资金放大效应。积极与国家、省战略性产业项目衔接配套,综合运用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以及后补助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参与各类战略性产业建设计划。充分放大政府财政资金和行政管理的杠杆效应,引导社会资金建立创业投资机构,形成战略性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金融机构、风投机构、社会资本投资初创期战略型中小企业。国有资本参股联合社会资本发起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汽车及零部件和节能环保、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药业等领域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构建政府部门与保险机构合作机制,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保险保费补助政策,重点支持自主创新首台(套)产品的推广应用和科技企业融资类保险;通过差异化的补贴等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研发责任险、关键研发设备险等重点险种的实施。同时,进一步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和创业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大量民间资本投资于处于成熟期的低风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升级。

第二,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构建金融支持机制。加强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等方面的金融制度创新,根据客户的需要,不断开发企业急需的金融产品,为新兴产业生产型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全方位、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要加强对无形资产的评估能力,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模式。进一步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加强银行和担保公司合作,鼓励各类担保机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提供担保,通过再担保、联合担保以及担保与保险相结合等方式多渠道分散风险。要建立合理的项目评级授信体系,在设计内部评级和授信体系时应充分考虑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具体特点,不仅将企业历史经营数据引入模型,更应当充分认识到企业和项目的成长性。通过金融机构创新,加快组建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性贷款公司,为产业技术升级提供贷款。

篇5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九部委联合《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9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部门有关负责人就《指导意见》的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研究出台《指导意见》的背景是什么,有何意义?

答:党的十六大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战略部署,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04年至2007年,全国文化产业增长速度在17%以上,比同期GDP增速高出6到8个百分点,北京、上海、广东、湖南等地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了GDP比重的5%。2009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需大幅度降低,不少传统产业增速放缓,而文化产业却逆势上扬,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实现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的有效对接,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对我国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文化部、财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制定出台了《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的出台有三方面的重大意义。一是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文化产业以创意为源头,是一种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绿色产业。鼓励金融业为文化产业输血,扩大文化产业的比重,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缓解资源能源瓶颈的重要举措。二是有助于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能缓解文化产品供需矛盾和结构性短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在享受富裕物质生活的同时,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有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文化产业兼具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属性,具有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力量。大力改善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环境,更好地运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将有效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掌握主动。

问:请介绍一下《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

答:《指导意见》分七部分:

一是充分认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导意见》强调,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对接,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

二是积极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大有效的信贷投放。《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机构要根据文化企业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融资租赁等贷款品种,建立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逐步扩大收益权质押贷款的适用范围。对于融资规模较大、项目较多的文化企业,鼓励商业银行以银团贷款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对于处于文化产业集群或产业链中的中小文化企业,鼓励商业银行探索联保联贷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

三是完善授信模式,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指导意见》要求,各金融机构根据不同文化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监管要求的灵活的差别化定价机制,科学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要充分考虑文化企业的特点,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和信用评分制度,建立专门针对文化产业金融服务的考评体系。要增强服务意识,设立专家团队和专门的服务部门,主动向文化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要积极开发文化消费信贷产品,为文化消费提供便利的支付结算服务。继续完善文化企业外汇管理,提高文化产业贸易投资便利程度。

四是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文化企业的直接融资规模。《指导意见》提出,推动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和票据等方式融资,探索开展文化产业项目的资产证券化试点,鼓励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风险偏好型投资者积极进入处于初创阶段、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文化业态。

五是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保险市场。《指导意见》要求各保险机构应根据文化企业的特点,积极开发适合文化企业需要的保险产品,鼓励保险公司探索开展信用保险业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针对文化出口企业的保险服务,积极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服务。

六是建立健全有利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机制。《指导意见》提出,要推进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中央和地方财政可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和保费补贴。建立多层次的贷款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完善支持产权法律体系,切实保障各方权益。

七是加强政策协调和实施效果监测评估。《指导意见》要求,加强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制定并定期完善《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建立多部门信息沟通机制,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加强政策的落实督促评估,探索建立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制度,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问:对于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在监管方面有哪些支持措施?

答:对于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主要从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完善授信模式、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服务等方面提出了监管要求。一是推动多元化、多层次的信贷产品创新;二是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探索适合文化产业项目的多种贷款模式;三是完善利率定价机制,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利率;四是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制度和业务考评体系,强化贷款责任的针对性,构建健康的信贷文化;五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服务,增强服务意识,主动向文化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银行监管部门将会进一步细化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监管要求,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问:如何发挥保险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的积极作用,有哪些考虑?

答: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保险业可以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是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保险机构可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和文化产业需要的保险产品,如在现有保险产品的基础上,探索开展知识产权侵权险,演艺、会展、动漫、游戏、各类出版物、印刷、复制、发行和广播影视产品完工险、损失险,团体意外伤害保险等新型险种,以及各类责任保险业务,通过创新发展,培育和完善文化产业保险市场,提高保险在文化产业中的覆盖面和渗透度,有效分散文化产业的项目运作风险。

二是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便捷服务。《指导意见》中已经明确,“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保险服务”。对于宣传文化部门重点扶持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项目,保险机构将建立承保和理赔的便捷通道,对于信誉好、风险低的,可适当降低费率。对于符合《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条件,特别是列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和《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目录》的文化出口企业和项目,保险机构将积极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服务,鼓励和促进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三是支持文化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保险公司将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和保险资金融资功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投资文化企业的债券和股权,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还可以参与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金融工具,保险还可与信贷、债券、信托、基金等多种金融工具相结合,为文化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此外,保险公司还可以探索开展信用保险业务,弥补现行信用担保体制在支持融资方面的不足。

问:《指导意见》在鼓励文化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上有哪些支持措施?

答:一是推动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文化企业发行上市不仅可以推动文化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且为文化企业搭建了融资平台,有利于文化企业做优做强。多年以来,对于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的首次发行上市及再融资申请,证监监管部门一直持积极态度,支持其在主板、创业板发行上市及再融资。

二是支持文化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方式融资。积极发挥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专业机构的作用,为中小文化企业通过发行集合票据等方式融资提供便利。对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中小文化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注册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的,鼓励中介机构适当降低收费。

问:对于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建立健全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机制方面,《指导意见》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一是《指导意见》第十五条明确指出,“中央和地方财政可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和保费补贴”。其中,中央财政资金将通过贷款贴息、保费补贴、项目补助、绩效奖励等方式,重点支持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及跨区域整合,支持国有控股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文化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支持大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等。

二是支持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目前,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已着手启动,该基金由中央财政注资引导,吸收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认购,重点扶持我国演艺娱乐、动漫游戏、影视制作和发行放映、出版发行、文化会展、网络信息传媒等传统和现代文化领域的发展,部分地方也已开始尝试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推动本地文化产业发展。

问:《指导意见》在推动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有哪些考虑,有关部门打算如何推进?

篇6

关键词:广东;智慧广东;战略;产业升级;核心技术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10)01-0004-03 收稿日期:2009-12-10

改革开放30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0年来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7%,按可比价计算,增长了42倍。但本次世界金融危机对广东实体经济产生了空前的冲击和影响,全省经济增长从2007年的14.7%回落到2008年的10.1%,2009年还将进一步回落到8.5%左右。当前。世界经济正从危机中复苏。美国经济在连续四个季度下降后2009年第三季度出现了“久违”的3.5%增长。2009年中国全年经济增长8%已成定局。种种迹象表明,我们正进人后金融危机时代。危机,唤醒人们进行反思,后危机时代广东该作怎样的战略思考?广东新发展路在何方?我以为:广东应以开放前瞻的战略视野,抓住后危机时代的难得机遇,策应世界最前沿的产业科技发展新趋势,立足自身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着力打造“智慧广东”。

一、何谓“智慧广东”

2008年底,美国IBM总裁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2009年奥巴马当选总统后,即对这一概念给予积极回应,并把它上升为美国的国家战略。美国这一战略动向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所谓“智慧地球”,就其主要内涵来说,就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到各行各业中,即把传感器嵌入或装备到全球每个角落的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或叫“传感网”),而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此基础上,人类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达到全球“智慧”的状态,实现智慧电力、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供应链、智慧银行、智慧企业等等,最终形成“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地球”。

IBM提出的“智慧地球”,实质是在全球市场低迷之际,为IT产业寻找金融危机后新的经济增长点,并通过概念创新,实现其抢占国际市场,尤其是中国庞大市场的目的。而奥巴马将之上升为国家战略,则是企图利用“智慧地球”,刺激美国经济的全面复苏,并借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继续强化美国的技术优势及对全球经济乃至政治的掌控。

打造“智慧广东”,就是要敏锐地洞察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特别是美国科技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吸取危机时期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遭受打击的教训,以开放前瞻的战略视野,以全新的“智慧”思路,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智慧地球”所涉及的互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研究开发,推动传感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率先建立广东的传感网,并通过传感网的应用,对现存产业及各个系统进行“智慧”改造,催生广东物联网产业集群,最终打造新的“智慧广东”,以“智慧广东”开辟后危机时代广东的发展新路,继续引领中国的发展。

二、广东未来需要“智慧”的发展之路

(一)“智慧”发展之路是世界科技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智慧地球”战略的实施,必将使世界科技产业发生一系列革命性变革,必将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智能化、集成化、柔性化发展,随着使用大规模计算机集群以及云计算去加工、建模、预测和分析海量数据变为现实,人类将通过最大化地利用信息资源获得前所未有的洞察力,从而更快、更好地作出决策。

据预测,未来互联网(预计到2011年,全球互联网用户将达到20亿人)将以史无前例的方式与各种设备物件链接起来。“互联网+物联网”,这就意味着,经济可行的智能技术能够被应用到几乎所有的行业、各种产品,并催生过去无法实现的服务。在此基础上,无论自然体系,还是行业系统、政府、企业,甚至人类本身,都将更紧密地相互关联整合,形成各种各样的智慧系统。这是后危机时代世界科技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广东必须策应这一新趋势,跟上这一时展新潮流,只有这样,才能永立潮头,开创出一条新的、“智慧”的未来发展之路。

(二)“智慧”发展之路是广东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

后危机时代广东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即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转型向哪种道路转?升级往什么方向升?这需要我们作出战略抉择。我认为,必须坚定不移地转上“智慧”发展之路。发展“智慧”经济;必须策应世界科技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立足广东现有的发展基础,对广东的产业系统、企业系统乃至政府系统、社会系统进行“智慧”性改造。要突破区划、部门、行业的界限和体制,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分区域、按步骤推进无线宽带城市群建设,构建“随时随地随需”的信息网络体系;要加大投入,加强网络技术、传感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研发,特别是传感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率先构建全省的传感网,并通过传感网的应用,改造现有存量产业,建立起实体经济的“物联网”,催生物联网产业群,同时,推进“物联网、互联网、电信网”三网融合,在全国率先实现信息和实体的结合,实现实体经济依托虚拟经济而向上提升。如若这样,广东经济必将在后危机时代“漂亮”转身,广东产业必将再创新的辉煌。

(三)“智慧广东”战略能够为广东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得先机、赢在未来

打造“智慧广东”,其核心就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传感技术来改变政府、企业、组织和个人交互的方式,提高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效率和响应速度,从而构建“物联网+互联网=智慧广东”。这种智慧方法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即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

这样一条“智慧”发展的道路能够为广东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得先机:一是可以重振遭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的广东经济,并能据此制定出长期的具有竞争力的经济发展计划;二是能创造出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力争在广东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能力;三是能推进广东基础设施现代化,构建开放的、智能化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系统、高效便捷的信息网络系统:四是以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智慧”之路将使全省居民充分享受到其所带来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目前。广东

已经具备率先启动和实施这一战略的物质技术条件,可以说,“智慧广东”战略的提出恰逢其时。

三、以开放前瞻的战略视野打造“智慧广东”

(一)从战略层面上对“智慧产业”概念予以重视

在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际,IBM提出针对危机进行自救的“智慧地球”战略,不可否认其具有出色的营销手段和产品销售策略,但它确实预示了未来科技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我们必须对这一战略的前瞻性予以充分重视。“互联网+物联网”实现了信息和实体的结合,势必产生巨大的应用前景,因而也是必然的发展方向。因此,必须从战略层面上对“智慧产业”予以重视,客观、深刻地评估“互联网+传感网”技术发展对广东信息产业及其他产业的影响,正确研判“互联网+传感网”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同时,要密切关注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做到趋利避害。

(二)及早启动“智慧广东”具体实施方案的研究

无锡新区和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合作研发传感网技术,使无锡率先进入“智慧”领域。他们重点对物联网产业链的技术研发、产业孵化、产业应用等领域攻关创新,以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中心为核心技术平台带动整个无锡微纳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计划用5年时间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目前,无锡的传感器产品在上海世博会和浦东机场得以成功应用。据了解,浦东机场直接采购传感网产品及配件共5000万元,如果全国近200家民用机场都加装防入侵系统,能够产生上百亿的市场规模。

广东现应充分发挥产业基础雄厚、互联网技术发展较成熟等优势,及早研究可行性,谋划发展方案,选择重点方向,力争后来居上。

(三)尽快掌控“智慧地球”所涉及的核心技术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正是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提供新的增长引擎,使经济重新恢复平衡并提升到新的更高水平。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率先复苏并走向繁荣。在此过程中,掌控核心技术、抢占制高点、保障安全发展极为重要。在“智慧地球”理念所涵盖的传感网、物联网、智能信息处理等方面,广东均已具备一定研发基础和产业化能力。因此,广东要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一批重点,尽快试点示范,加强集成创新,探索“智慧广东”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篇7

【互联网+普惠金融】

“互联网+普惠金融”论坛以“健康发展 温暖世界”为主题,聚焦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普惠金融服务的典型案例,共同研讨如何通过机制建设及技术创新推动全球普惠金融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升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让所有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潘功胜

要发挥好“互联网+普惠金融”的潜力和优势,关键是要把握好金融的普惠性、商业可持续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平衡。要关注数字技术和普惠金融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蚂蚁金融服务集团首席执行官 井贤栋

数字普惠金融有三个支柱――科技、用户和监管,共同推动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在中国促进了消费和经济的发展,提升了民生的服务,有利于消除地区以及发展的差距不平衡。

【互联网+智慧医疗】

“互联网+智慧医疗”论坛以“助力全民健康”为主题,惠及全球智慧医疗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和政府官员,共同探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等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推进产学研用联合协同创新,探索全球卫生与健康治理新模式,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国家卫计委主任 李斌

“互联网+智慧医疗”凝聚了信息化技术与医药科学的新成果,正在成为创新驱动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先导力量。“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新型健康服务模式已现端倪,并将为健康事业与健康产业发展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李彦宏

从互联网角度看“互联网+医疗”,基本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O2O的服务,怎样通过线上把用户引流到线下,分发给适合处理他疾病的地方去;第二个层次是智能问诊,计算机很多时候能够超越医生;第三个层次是精准基因分析和精准医疗;第四个层次是新药研发。

【互联网+出行】

“互联网+出行”论坛以“智慧交通,让出行更便捷”为主题,重点围绕互联网背景下的交通出行领域,就“互联网+出行”相关政策、技术、标准、应用服务等进行探讨交流,并同期举办“综合交通出行大数据开放云平台”上线仪式。

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 杨传堂

互联网以其广泛覆盖、高效连接等特性,改变了传统交通运输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优化了运输服务要素的资源配置。交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不仅有利于方便旅客出行、提高综合效率、改善出行体验,也是培育交通发展新动能、催生交通新业态、提升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

沃尔沃全球高级副总裁、CIO克拉斯・本德里克

汽车工业正在进入智能和互联网时代,未来的汽车将拥有高度智能和智慧,主动探索和满足人的需求。车联网、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是实现这一切的三大技术和方向,将引发一系列变革。

【互联网+物流】

“互联网+物流”论坛围绕“创新与实践――实现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为主题,分享和交流“互联网+物流”的政策、创新模式、科技成果和管理经验,深入探讨互联网时代下现代物流发展的新模式和增长点,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有效结合,加强国际国内企业和专家学者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 何黎明

物流业要把握时代机遇,以转换思维方式为起点,以加强互联共享为条件,以推进深度融合为着眼点,以优化政策环境为保障,积极创建开放、共享、协作、共赢的现代物流生态体系,推动新时期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

美团大众点评首席执行官 王兴

最近的四年时间我认为是“互联网+”的上半场,也就是以用户红利为代表,以用户规模快速增长为代表,以广度为代表,现在我们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拐点时期,接下来的下半场,很重要的一点不光是用户的广度增加,我们还要加大用户的深度。

链接

篇8

“互联网金融本身也有不断升级的空间,其升级版至少有两个突破点:一是如何打破现有金融分割,形成超级互联网金融平台;二是实现真正的网上开户,进而形成网上银行”

为什么中国会出现互联网金融发展热潮?有以下4方面因素:一是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二是我国人口众多;三是政策层面对互联网金融较为包容;四是传统金融在普惠性和很多细节问题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互联网金融本身也有不断升级的空间,其至少有两个突破点:一是如何打破现有金融分割,形成超级互联网金融平台;二是实现真正的网上开户,进而形成网上银行。

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永远伴随着融合。未来,互联网还将与更多行业进行融合,逐渐形成若干分行业平台。因此,目前的金融平台、电商平台、能源平台及交通平台等都将在未来被互联网进一步整合。

陈建,FICO中国区总裁

“通过兼听则明的信用评分,让贷款方通过一个分数对借款方做出贷款决策,这就是智慧金融”

何为智慧金融?在我看来,智慧金融就是让资金的供给方和资金的需求方以一种“很智慧”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使得正确的资金需求方以正确的代价获得正确的资金供给。可见,智慧金融与人们热议的普惠金融是一脉相承的。而所谓普惠金融,就是让每一个有信贷需求、金融需求的人,都以合理的方式、合理的代价满足需求。那么,如何实现智慧金融、普惠金融?大数据又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下,要想真正实现智慧金融、普惠金融,关键是要让每一个中国的消费者、每一家小微企业都能够获得一个准确的、客观的信用评分。在美国,99.9%消费者的风险都可以通过FICO评分来准确地刻画,有了这个简明扼要的评分,资金供给者可以决定是否发放这笔贷款、发放多少贷款、要收多高的利息。

其实,各种各样创新技术支撑的金融信贷的本质都是“一笔贷款放出去,到期能否收回来,多高的利息才能赚取合理利润”。通过兼听则明的信用评分,让贷款方通过一个分数对借款方做出贷款决策,这就是智慧金融,就是通往普惠金融的路径。

试想,除去老人和儿童,中国8亿左右的消费者都是潜在的信贷人群,央行拥有这一群体中3亿人的征信记录,而智慧金融的核心就是客观评价剩余5亿人的风险,让资金所有者可以放心地将资金贷出去,让资金需求者的信贷需求以合理的利息得到满足。

大数据本身并不能避免信用风险问题。每一个数据的孤岛本身并不足以产生良好的信用记录。通过整合大数据及信贷方式能够准确刻画一个人的风险,然后让资金供给围绕这个评分得到平衡和满足,这才是解决问题的钥匙。大数据、智慧金融就是整合中国正在蓬勃发展的各种各样的数据,打破大数据孤岛,把很多特征的数据、贷款表现和资金需求的数据整合在一起。

王乃祥,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董事长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交易所这种金融市场载体开始逐渐替代银行,承担着非标准化金融资产流动的重要作用”

两年前,人们还在争论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这两种不同业务模式的区别,而今,这种争论已经不再进行。我们清楚地看到,信息技术对传统金融的渗透已经演化出多种多样的金融服务模式,逐渐产生出各种新式金融服务机构。金融中介理论认为,金融中介,特别是银行,在金融市场提供金融产品,是一个动态竞争的过程。各国经济学家针对不同市场的研究也表明,金融市场的制度安排正在代替传统的金融中介,交易所作为金融市场的一种重要载体,开始在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补充银行体系功能的不足。

众所周知,非标金融资产代表着非银行的传统金融中介提供的市场金融服务。缺乏流动性是非标金融资产的外在特征,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交易所这种金融市场载体开始逐渐替代银行,承担着非标准化金融资产流动的重要作用。

纵观金融平台发展趋势,非标资产流动推动了传统金融资产的产品化交易,传统金融中介也开始搭建各自的商业平台,而新型网络交易平台也在某些关键业务节点上构筑了生态系统,如蚂蚁金服、恒生电子、中国投资担保及刚刚成立的网金社等。未来,不同类型的机构也将互相渗透,不断融合,进而为市场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

何松,58同城金融事业部总经理

“场景是存在感很弱的产品,是看不到的金融。因此,用户感觉从场景到金融的距离很远”

人们很少有直接的金融需求,往往有大额消费需求时才会需要贷款。所以说,金融是一种间接需求,这类需求被满足时存在感很强。而场景是存在感很弱的产品,是看不到的金融。因此,用户感觉从场景到金融的距离很远。有3个维度可以描述出从场景到金融究竟有多远。

一是空间上的维度。在一些提供租房、买房、装修等服务的平台上,很多用户会萌生融资需求,平台本身很难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往往需要转移到一个金融平台,如银行、小贷公司等,才能满足融资需求。可见,用户的消费需求和融资需求往往无法在同一个平台被满足。

二是时间上的维度。比如,一个用户在58同城上租房,希望马上通过租房平台把看中的房子租下来,如果他没有信用卡或者信用额度不够,就需要到银行办理相关业务。无论是申请信用卡还是提高透支额度,审批的过程可能是24小时或更长,可见从产生需求到满足需求的时间比较长。

篇9

业务低迷期进行大肆扩张,对大智慧而言是福还是祸?

大智慧董事长张长虹日前接受了《投资者报》的专访,对于公司扩张,他认为这是着眼于未来的必然举措,况且随着数据成本和人力成本等方面的整合,并购最终会给企业带来盈利。

对于中国金融信息服务业市场的前景,他更显乐观,并坚信大智慧将通过并购与创新绘就更美好的蓝图。

完善现有数据体系

《投资者报》:如何看待大智慧当前的生存状态?

张长虹:大智慧发展至今,应该说都是一个为未来打基础的阶段。在这方面的投入会影响到公司成本开支,因此也允许短期收益有所牺牲。

现在国内投资者的结构正在发生本质变化,机构投资者的队伍不断壮大。因此我们的技术体系必须有更深刻的变革。同时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完善我们的数据体系,打造更完备的数据中心。

《投资者报》:在目前信息渠道多元化的局面下如何脱颖而出?

张长虹:目前市场信息渠道可谓大爆炸,微博、无线终端、社交平台如同过江之鲫。但我相信信息越爆炸,越需要对它们的精耕细作,需要精细化服务。

我们必须更精确、更专业地处理信息,对数据进行细致加工,使之与用户需求相匹配,并满足不同用户群的要求。毕竟市场的复杂化是我们生存的基础。

《投资者报》:公司未来将如何完善现有产品?

张长虹:大智慧下一步将发展差异化的技术体系,研发与交易相关的平台和程序,比如面向高频交易,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客户提供专业服务。

我们需要开发针对金融新领域比如衍生品的风控技术,不断完善交易技术和交易模型。这方面有两个目标,其一是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其二是承担培育市场投资者的职责。因此未来公司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完善多重风控,使投资者有更多选择,决策也更加有效。

以并购实现规模效应

《投资者报》:大智慧在企业并购方面动作不断,公司并购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张长虹:大智慧成立至今,先后并购了6、7家公司。我们并购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体现企业的规模效应,不断朝集约化经营的目标迈进。值得一提的是,所有我们并购的企业,其创始人目前都在大智慧中工作,这或许是我们较为独特的包容式企业文化和家庭式氛围吧。

《投资者报》:公司未来并购对象有哪些?

张长虹:未来我们还有进一步并购的打算。我们并购的对象会涉及那些拥有专有技术的企业。比如在交易时间上更快的企业。目前市场和投资者对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时间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我们需要不断的技术更新,使时间精确到毫秒、微秒。至于具体并购对象目前我们还在观察中,并未到可以披露的时刻。

靠创新锐意进取

《投资者报》:如何应对经济与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张长虹:企业的发展始终处于风险中,也必须应对风险才能获得发展,面临挑战是必然的。未来我们面对更广阔的市场,这会使我们的抗风险能力也得到提升。目前,中国金融信息服务业仍然处于早期阶段,这个产业会有高速发展和不断拓展新空间的过程,但基础需要重新打好。市场变化了,企业本身能否做好准备,这也是大智慧同样面临的问题。

市场目前存在同质化的情况,因此必须要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拓展上升空间。如果市场中大家都活得很轻松,那么创新的动力都不会大。大智慧在追求创新的同时,也为市场各方的创新提供平台。我一直告诫员工,过去十年的成功不能作为未来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要在数据整合、技术整合,以及模式整合等方面锐意进取。

有鉴于此,我们通过聘请专家出谋划策以及制度建设来逐步构建企业内部的创业环境,鼓励员工创新,主题是“创业就在大智慧”。

《投资者报》:大智慧未来的发展战略是怎样的?

张长虹:市场正在由单一变得越来越广阔,未来必定越来越趋向一个综合市场,不仅仅是股票、债券和基金,包括外汇、期货等资讯的需求度都会不断提升。

篇10

杭州市计划通过5到10年的努力,使杭州市的信息产业和信息基础设施得到更快发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得到更广泛应用,智慧化发展、智慧化管理、智慧化生活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智慧信息产业蓬勃发展

目前,在建的中国(杭州)智慧产业园是杭州市首个智慧信息产业园。该产业园将于2014年底投入使用,这标志着杭州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又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

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位于拱墅区北部软件园内。园区着眼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等智慧信息产业领域,集聚快速成长型企业、创新孵化型企业以及国内外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企业。将打造物联网大厦、云计算软件大厦、移动互联网大厦、半导体大厦和电子信息大厦等“五大厦”于一体的智慧产业园云平台。

该平台将用以集聚智慧信息产业,打造以物联网、云计算、软件、移动互联网、电子信息等五大智慧产业为主,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条,汇聚业内众多核心企业、快速成长型企业、孵化型企业,实现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同时,园区将建立产品体验展示中心、金融投资服务中心、技术培育指导中心、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技术检测中心、公共会议中心等“六中心”。六中心的搭建及运行将为物联网产品、系统检测中心提供了完善的技术资源及平台。

目前,整个产业园区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入园的企业有400多家。当前园区发展的重点是打造一个智慧产业体验展示的长廊。

未来3年到5年内,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将集聚300家左右各类智慧信息产业的企业和机构,集产品研发、测试、销售、展示于一体,设立知识产权交易、物联网产品检测、金融服务、技术咨询服务等公共服务中心,并建立起全国智慧产业展示体验中心,年创造100亿元以上产值,贡献5亿元以上税收。

园区将重点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智慧信息产业企业上市融资,将对上市企业奖励百万元。

同时,园区还将设立2000万智慧信息产业引导资金,企业引进风险投资时,园区配套15%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最高达600万元,为智慧信息产业龙头企业提供购买设备贴息、融资担保贴息等金融支持服务。

市民享受便捷生活

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杭州市将逐渐形成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广大市民的幸福感。

目前,杭州市拱墅区已经规划了12个重点项目,涵盖无线城区建设、智慧交通、智慧楼宇、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安全、智慧环保、智慧教育等。

目前,该区计划试点推广物联网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对于停在地面的泊位,嵌入地磁传感器,车辆进出时利用地球磁场会实时感应。同时对于停在地下的泊位,采用超声波传感器采集停车信息后传到后台数据中心。

拱墅区将以建设智慧城区为契机,加快建设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信息公共平台;加大智慧环境、智慧管理与服务、智慧产业与经济等领域科技创新力度;重点打造智慧民生、智慧政务、智慧园区等一批重点项目。

在智慧城市建设上,杭州高新区创建了网络信息技术与产业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创建方案中,杭州高新区明确提出要主攻网络基础产业、物联网、互联网、自动化控制等应用领域,重点推广、输出智慧安防、商务、交通、医疗和智慧环境、制造、物流、政务标准化智慧应用。

高新区创建该示范区将会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方便。在八类产业应用中,涉及卫星导航芯片、大型数据库系统、4G网络的设备研发大课题,也有智能家具系统、智能门禁系统、智能停车场事关老百姓吃穿住行的项目。

物联网产业融合城市发展

近年来,杭州市一直把物联网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抓,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杭州市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杭州市的小家电、机床设备等行业通过与物联网进行有效融合,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杭州市积极发展物联网产业园。早在2010年,杭州高新区(滨江)便出台了物联网产业发展(2010-2015年)规划,引导高新区(滨江)打造成浙江省物联网产业核心区、长三角物联网产业中心和中国物联网产业示范区。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将努力实现以下目标――全区物联网产业技工贸总收入800亿元。

自2010年底,杭州(滨江)高新区启动建设物联网产业园以来,已经集聚了华三通信、浙大中控、阿里巴巴等千余家物联网特色优势企业,覆盖了从研发、装备制造到网络服务的整个网络产业链条。

近日,全国首个电商物联网产业服务基地――储仓快杰电商园区,在杭州市滨江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启动。这个电商园区所在的杭州(滨江)高新区是我国第一批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也是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核心区。

与物联网产业园同样令引人关注的是,杭州市还将重点支持云计算、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文化创意以及电子商务智慧型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