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教学习培训范文
时间:2024-01-18 18:01: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教学习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个性化推荐学习;关联规则;在线教学平台;网络教学;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196-0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不断地在教师培训领域中渗透与融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明确提出, 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深化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广度与深度。教师培训属于一种在职继续教育,有其特点和难点,在线学习,个性化学习作为近年来研究的一种新的培训方式,更重视在职培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特征,让学生实现更高效的学习,无疑将在未来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无论从培训机构层面还是从受培训学生需求层面看,多元化、智能化、个性化的网络教学必将成为未来在职教师培训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
国家对于在职教师的培训越来越重视,每年投入大量的国培等各类培训项目经费,但培训效果却不尽于人意。这是因为在职教师“半生不熟”的知识结构造成的,“不怕不懂,就怕一知半解”告诉我们传统的课堂学培训模式,是导致在职教师培训热情不高,培训目标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因此,网络研修、校本研修、乡村教师工作坊等依托网络教学的培训项目成为当前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资助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我校也适时提出通过建立教师在线培训工作坊和“一体两翼”来破解教师培训瓶颈,“一体”是以教师自主校本研修为主体,“两翼”分别是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这些都迫切需要网络在线培训平台的技术支撑。
根据培训目标和教学系统的建设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个性化推荐学习的在线课程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技术。基于个性化推荐学习的在线课程教学平台系统是一个跨平台、跨数据库、可扩充和可移植的系统。系统通过智能学习到访者的特征和使用痕迹,调整使用者的学习内容和训练题库,同时,根据使用者的学习情况自动分析使用者的潜在学习需求,推送课程知识,供使用者自主选择学习。大部分的教学资源和信息资源采用网络数据库存储,充分利用和整合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相关工作
本系统平台的核心技术是通过关联规则挖掘来实现个性化推荐学习课程知识。个性化推荐服务被广泛应用于数字图书馆、电子商务、新闻网站等各个领域中。[1]个性化推荐服务根据用户兴趣的相似性来推荐资源,通过研究不同用户的兴趣 ,主动为用户推荐最需要的资源。个性化推荐技术主要有三种:基于规则过滤技术、基于内容过滤技术、基于协作过滤技术。[2]该项技术是提高个性化、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数据挖掘领域的拓展,利用关联规则实现基于规则的过滤推荐成为主流。文献[3]提出了一个简单高效的关联规则和序列模式挖掘算法Predictor,该算法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可以满足实时页面推荐的需要,同时该算法还可以进行增量挖掘。文献[4]Weiyang Lin等也是提出一种高效的关联规则算法来实现个性化推荐。
关联规则也称为关联模式,关联规则挖掘发现大量数据中项集之间有趣的关联或相关联系。是一种较好的信息推荐方法。是形如:A(年龄(X,“20...30”), 职业(X,“学生”))B(购买(X,“笔记本电脑”))的形式。挖掘算法首先由Agrawal等提出来和研究,Agrawal等提出基于频繁项集的剪枝算法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找出所有的频繁项集,然后由频繁项集产生强关联规则,这些规则必须满足最小支持度和最小可信度。支持度(support): P(A∪B),即A和B这两个项集在事务集TS中同时出现的概率。置信度(confidence): P(B|A),即在出现项集A的事务集TS中,项集B也同时出现的概率。同时满足最小支持度阈值和最小置信度阈值的规则称为强规则。给定一个事务集TS,挖掘关联规则问题就是产生支持度和可信度分别大于用户给定的最小支持度和最小可信度的关联规则,也就是产生强规则的问题。为了降低个性学习推荐系统的研发难度,本系统引擎模块通过接口调用比较著名的成熟开源数据挖掘平台Weka实现相应功能。
二、系统平台设计
整个系统划分为课程资源管理、系统管理、个性化学习推荐和互动管理等四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包含若干功能模块。系统的主要模块如图1所示。
三、系统核心技术的实现
(一)学习行为捕获
学生的在本平台系统中的学习行为主要体现为其在平台上的访问行为上,包括页面浏览行为和超链接点击行为,比如,用户在各个页面之间的跳转关系、在单个页面上的鼠标、键盘操作的访问行为。用JavaScript 脚本即可跟踪和记录学生用户在系统内的访问行为,从而捕捉到用户先后浏览过的知识点和资源、浏览时间和持续时间等信息,这是获取用户个性化信息的关键的一环。获取用户浏览的知识点和资源行为目的是为了分析该用户是否真正学习过该知识点和资源,共学习了多长时间,以供后期的推荐做参考。
(二)学习行为识别
考虑到可能存在用户只是误访问了知识点和相关资源,或者因各种原因访问了但只匆匆一看,则这种情况并不能算正在学习过该资源,所以不能将用户点击过的知识点和资源记录都保存,否则就会严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所以需要计算并判断用户在知识点页面停留的时间来确定用户是否学习了知识点和对应资源,如果超过了预定的时间,就获取用户的编号、用户学习的知识点的编号保存为用户学习日志数据表一条记录。另外,为了方便后期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可把知识点编号构建成字符串类型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用户学习行为表里。在这里,通过加载课程页面时执行一个Ajax方法,在Ajax异步请求方法里面加入定时器setTimeout,在定时器规定的时间内发送一个请求调用后台的方法并把相关参数传递到后台,后台就把数据保存进数据库里面。系统实现时,假定学生浏览访问该资源的时间大于等于五分钟(300000毫秒)即可认为该学生学习过对应知识和资源,对于用户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不会重复记录,在后台代码加了判断。关键代码如下:
// setTimeout里面的r间是毫秒为单位,
varint=self.setTimeout("countTime()",300000);
functioncountTime(){
varuserid=$("#userId").val();//获取用户的id
varsubjectid=$("#subjectId").val(); //获取用户
//的知识点Id
postData="userid="+userid+"&subjectid="+subjectid;
$.ajax({
type:"POST",
url:"home/ajax/countStayTime",
data:postData,//把参数传递到后台
success:function(data) {
console.log("执行了countTime方法的ajax");
}
});
}
(三)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
首先获取用户的学生注册的基本信息、在线练习测试成绩、学习行为记录数据等进行预处理后,通过调用Weka进行分类和聚类确定学生所属群体,然后将学生注册的基本信息、在线练习测试成绩、学习行为记录数据与互动管理子系统中的评论信息、评分信息和教师标导信息结合构建事务集,并调用Weka的数据规范化处理和关联规则挖掘算法进行数据正则化处理与数据挖掘,发现给定置信度和支持度的描述用户学习“兴趣”的规则,以及挖掘学生学习的“技术路线图”然后进行用户匹配和信息推荐,向当前访问学生用户推荐可能“感兴趣”的知识点和教学资源,最终实现个性化学习推荐。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个性化推荐学习的在线课程教学平台的构建思路、设计与实现技术。基于个性化推荐学习的在线课程教学平台系统是一个跨平台、跨数据库、可扩充和移植的系统。系统通过智能学习到访者的特征和使用痕迹,调整使用者的学习内容和训练题库,同时,根据使用者的学习情况自动分析使用者的潜在学习需求,推送课程知识,供使用者自主选择学习。面向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的在线教学平台的构建是一个复杂、浩大的工作,不仅需要涉及课程群的多位专业授课教师深入研究知识点群,重构知识点群层次,与系统设计思想接轨。还需要平台相关技术人员构建好相应软件技术平台,不断改进技术,并在平台上实现相关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平台的构建和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能够实现网络自主学习、推荐学习的培训目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扩充本系统的功能,使其能够满足更深更广的教师培训需要。
[ 参 考 文 献 ]
[1] 曾春,邢春晓,周立柱.个性化服务技术综述[J].软件学报,2002(10):1952-1961.
[2] 郭艳红,邓贵仕.协作过滤的一种个性化推荐算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1):39-58.
[3] 张慧颖,梁伟.基于用户访问模式挖掘的网页实时推荐研究 [J].计算机应用,2004(6):70-73.
[4] WeiyangLin,Sergio A. Alvarez,Carolina Ruiz. Efficient Adap?鄄tive?鄄Support Association Rule Mining for Recommender Systems[J]. Data Min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2002(1).
篇2
通过这一个月以来,共计16节课的网络培训集中学习,浏览查看了各个教育专家的精彩文章和教学心得,领略了他们幽默风趣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论;通过这次网络学习,我更加明确了作为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伟大理想,也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时代下的发展方向目标,反思以往工作中的不足。
在这次培训过程中,通过学习“十四五”时期教育现代化的形势与政策要点与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十四五”时期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等课程,了解到目前“十四五”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对于教育现代化有着更加深刻的要求;通过聆听《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解读,我了解到目前国家宏观层面对于身为教育改革的新要求;英国双创教育的评价体系以及国际高等教育前沿趋势这两节课的学习,极大丰富了我对于目前国际高等教育的行情现状,对于今后的工作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通过了解职教教师专业发展与团队建设与高等职业院校内部治理新探索这两节课程,我对于目前高职教师的发展治理的探索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通过学习依法执教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我对于高教老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师德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义与了解,这对于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会起到深刻的教育指导作用;而在学习了实现内涵式发展建设高水平大学、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之路——以宁波大学为例、高校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创新思维与创新教育这几节课程后,我了解到目前高校以及教师的发展都需要跟随时代进行转型,进行进步,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更顺利的发展与生存。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认真聆听了很多专家的精彩讲座,积极做好学习笔记,努力用新知识来提高自身的技能。专家们精湛的教艺,先进的理念,独特的设计给我留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有了质的提升。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学习,不断网上研修,自觉走进新课程。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我们需要不断的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教好学生。如果不对自己要求严格,自身散漫,又怎能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呢?提高自身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不断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摒弃旧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通过不断实践,探索一条符合新时代的教育模式路线。
2、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悬念情境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教学语言巧妙合理、生动形象,能充分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触发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3、真正的融入到学生当中。首先,教师要懂得尊重和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与学生形成心灵上的融合,心理上形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是在知识、能力上的交往,同时也是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
篇3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教育技术; 培训网站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李兴笃(1979—),男,甘肃庆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信息技术与教学应用、教师培训研究。E-mail:。
一、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教育技术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生产力、制高点和突破口,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有利推动力量。高校教育技术培训旨在通过教师对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实际训练,促使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增强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2000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出《关于开展教育技术培训的通知》,[1]要求各高等院校组织实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培训工作稳步推进,研究成果推陈出新,受训教师获益不少,所有这些都是我们研究学习的宝贵财富,但随着培训工作的深入,也暴露出一些现实问题。
一是培训缺乏稳定有效的机制。大多数高校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培训机制,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措施保障,培训何时开展、如何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行政领导的态度,以及是否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时间周期安排。
二是培训模式单一,未能满足教师个体差异和需求。目前开展的教育技术培训仍以面授和辅导为主,参训的教学和行政人员工作性质各异,难以保证完全出勤,影响培训效果;其次,教师学科背景各异,教育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整个培训线性设计,不能满足教师选择特定内容和非实时学习的要求,往往会出现“吃不了”和“不够吃”的问题。
三是培训设计欠缺,对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生成帮助有限。许多高校培训时照搬其他院校的方案和内容,不作本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这样也就不可能针对校情细化培训内容,无法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还有部分高校走“纯技术路线”,教师不能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与教学的优化组合。教育技术培训不是简单的技能培养,而是教师基于教育技术的教研能力的提高,并转化为一种自觉和常态的行为。
四是培训成本较高,效果不佳。培训一般多在固定时间和地点集中开展,并聘请相关领域专家讲课,这样组织费用、专家费用和材料费用等就不菲;另一方面,部分参训教师影响正常教学,增加隐性培训成本。这种培训时间紧、任务多,教师没时间互动交流,许多培训前不会的内容培训后依旧不会,新的知识又一时无法消化,往往效果不佳。
二、利用主题学习网站开展培训的优势分析
目前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多采用集中面授讲座为主、网络协作学习补充、课题带动研究深化这样的模式,这三种模式互为补充(具体特点见表1)。
表1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
如何把这三种模式整合起来,解决目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效果不佳、模式单一和应用不够等问题,就需要研究设计出具有很强实践操作性的方案或系统。对此,已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例如引入绩效评估方法、应用案例教学模式等培训策略,[2]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培训、[3]“同伴互助式”校本培训,[4]基于任务驱动的培训[5]等培训模式。对于更好地发挥上述培训策略和培训模式的作用,研究者们都提到要完全利用教育技术本身的理念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开展培训活动。这里,笔者选择主题学习网站培训的模式进行研究。
(一)主题学习网站
主题学习网站不同于一般的网络课件或网络学校,它主要是提供实现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环境,[6]所以主题学习网站本质上是一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的基于网络环境和开放资源的探究性学习系统,这一系统能向学习者提供协作学习交流工具和结构化的主题学习资源。
(二)主题学习网站的优势
1. 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高校教师群体学习能力强,有着不同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参差不齐,导致培训步调难以统一。主题学习网站可解决线性培训“吃不了”和“不够吃”的问题,教师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和方式,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针对性学习,专家(培训效果好的教师也可能扮演这一角色)也有时间重点跟踪指导。
2. 以结构化课程内容增强培训效果
以往培训时间短且集中,效果难以持续;培训中教师“听多做少”,教师学习又轻理论重技术。这样一方面基础性知识如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等一时难以理解和接受,教师态度消极被动;另一方面培训时间短、强度高,部分关键技术知识得不到详解,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练习,培训效果很难突破。考虑到高校教师知识迁移能力强,学习又很有针对性,因此在课程组织上既要考虑课程体系,又要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精选培训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设计生成基于问题、项目的知识单元,并配套丰富和典型的案例,教师完全自定步调,通过对知识单元的理解、设计、组合和再生,形成自己的教育技术知识和能力结构,这种教育技术“图式”一旦形成,有利于后续知识学习和能力素养的发展。
3. 构建利于交流协作的学习环境
目前,非正式学习、混合学习正被许多人所重视,知识基于“非事件模块,生动活泼”,过程关注“自我负责、自我调控”。[7][8]高校教师受自身学习和工作等诸多因素限制,培训不可能按部就班,主题学习网站可建立利于交流协作的学习环境,所有成员通过技术手段探究、交流和分享,共同提高这一团队的绩效和智慧,使这一团队凝聚、扩大和持久。
(三)主题学习网站的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即通过培训后教师所能掌握的技能、所能生成的素养。对此,首先应对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要素了解清楚,然后参考能力要素确定培训目标。笔者认为能力要素具体包括:基础层——理念和意识,即能积极主动地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和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技术层——技能和方法,尤指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信息技术技能;内化层——能力和素养,即把教育技术内化为专业教研能力,实现有效课程整合(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要素
依据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要素,在使用主题学习网站这一载体培训时,要求受训教师能够深刻理解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能够熟练使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设计技术和信息技术,最终能够实现教育技术与专业课程的有效整合,生成较高的教育技术素养,使教育技术成为教研活动中的常态。
三、基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培训主题学习网站的设计
(一)主题学习网站结构设计
网站设计了通知公告、培训指南、在线培训系统、协作交流系统和考试评价系统五部分主要内容,其中在线培训系统、协作交流系统和考试评价系统是一种Web应用系统,也是网站的核心部分(如图2所示)。
图2网站的结构设计
(二)系统应用结构模型
对于在线培训、协作交流和考试评价三个Web应用系统,开发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3 Server,Web服务器为IIS6.0,平台数据库为SQL Server 2000,语言工具为ASP,各模块系统采用B/S三层体系结构实现,其中视频采用WMV格式的流媒体技术(如图3所示)。
系统采用B/S三层体系结构后,受训教师操作简单,只需借助普通的浏览器(如IE等)就可参与网上的学习培训;逻辑层次清晰,扩展性强,对系统的更新和修改快速方便;支持分布处理,可同时进行协作交流和在线考试等操作。
表现层出现在浏览器窗口,也就是教师访问培训网站时所看到的主页等内容,它与平台无关(不同浏览器由于兼容性问题,对于超文本页面解释可能会有细小差别),主要负责为登录用户提供数据显示、美观的页面和人性化的交互等相关服务。所以在设计时,要力求网站页面布局得当、色彩搭配合理、内容显示醒目,使教师能够快速找到所需要的栏目内容。
业务逻辑层位于服务器端,是整个系统的关键层,网站的大部分功能在此层完成,它响应用户请求并通过应用程序对数据库的操作作出相应的事件处理,实现主要模块的业务规则、数据验证和权限约束等功能。在具体设计时,要对该层功能模块,如课程模块、交流模块、试题模块和管理模块等做好清晰的逻辑划分;其次要利用ASP技术做好三个Web应用程序的开发设计,确保功能全面,运行可靠。
数据服务层位于服务器端,主要通过数据库系统对数据进行更新和查询等操作,维护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并通过数据库接口提供给业务逻辑层调用,最后以网页形式呈现。根据网站设计要求,需要建立用户信息库、课程内容库、试题信息库和评价统计库等,所以要规划好各数据表的字段名、数据类型和长度等,并对各数据表之间的关联关系定义清楚,这样用户登录培训网站后,通过所定义的数据库就能够全程记录用户的完整信息,包括登录时间、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交流互动的发帖数和跟帖数等,极大地方便了信息的统计和维护。
(三)系统主要功能
1. 在线培训系统
教师通过工号登录在线培训系统,选择自己所需的培训内容进行自学,自定步调,摆脱线性培训的束缚,主要包括结构化课程知识和案例资源等方面内容。
(1)结构化课程知识。精选培训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设计生成基于问题、项目的知识单元,实现对课程内容以结构化方式组合、存储和维护,通过“课程”、“科目”、“知识单元”和“任务”的树型编码方式添加,教师可就任意的知识点进行非线性学习。
(2)案例资源。教师在前期模块化学习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有一定掌握,为进一步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和知识构建,还需要把相关课程资源包括文本、图像、案例和视音频等资料整理归类。一方面,教师通过案例学习,能够对某些概念、技能等有准确的理解和熟练的掌握;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利用这些资源素材设计课程,大大节约了时间,并有效促进了学科教育技术技能的提升。
2. 协作交流系统
由于培训在不同学科、年龄和职称教师中开展,有可能还要拓展到不同学校进行校际交流。建立协作学习平台,为所有参与者构建网络交流环境,这样专家、骨干和学科教师都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利用技术手段进行答疑解惑和交流沟通。
(1)专家和教师可以创建基于某些重点、难点的开放专题,作为其他教师学习资料的补充,而且其他教师也可就这一专题进行内容添加等操作,不断对专题进行维护和完善,类似于Wiki的某些功能。
(2)专家和教师能够创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其他教师响应后形成学习小组。由发起人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组内分工(要征得其他教师认可),大家共享收集到的资料,共同完成作品的制作和,并撰写小组成果报告,推进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3)对于优秀的学习小组和出色的作品,通过系统设定的规则如点击率、评价、下载次数等方式进行统计和评比(如排行榜评出前10名),并在特定的区域显示,不仅可以使大家分享他人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成果,而且使整个培训的参与者有很强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使学习和培训更长效持久。
3. 考试评价系统
一轮培训完成时,要根据教师网上学习记录、作品和电子试题成绩等综合评价的结果,给学习对象提出相应的学习对策和建议。
(1)教师通过工号登录进入学习系统,因此学习的时间长短、次数多少等都有数据库记录,设定一定的规则统计得分,作为学习结果的一部分;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协作学习也有记录,根据对主题的跟帖数,大家对跟帖的评价,作品的排行和下载率等设定一定规则统计得分,作为学习结果的一部分;对于教师的考试,通过开发的考试系统完成,考试系统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主观题相对增加了批卷的工作量)两部分,系统根据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得分自动统计总分。
最后依据系统自动设定的权重值(也可修改),对以上三部分得分求和,得出最终的数值型评价结果。
(2)评价是对教师学习结果的检查考核,使教师本人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还可以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根据教师成绩,专家也可对部分“困难户”进行重点跟踪和帮扶,提出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改进教师的学习方法和提高教师的学习效率。对于教师所提建议等信息整理分析,以便进一步修正培训方案、培训课程等内容,使培训紧贴教师实际,发挥最大效益。
四、结 语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旨在提高教师的学科教研能力,通过所设计的主题学习网站这一系统,较好地兼顾了集中面授讲座、网络协作学习和课题带动研究这三种模式的优势,无疑对增强培训效果、节省培训成本大有益处,并对全国同类院校仍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是目前校本或区域培训较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高教司.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EB/OL].course.jnu.省略/netc/peixun/zhengce/001.htm,2000-12-29.
[2] 邹应贵,叶惠文.广东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3):87~89,93.
[3] 王佳利.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探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6):30~32.
[4] 刘梦莲,刘勇.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同伴互助式”校本培训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1): 58~60,80.
[5] 王忠政.基于任务驱动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14~17.
[6] 余红,谢幼如,马秀芳. “网络教学设计”主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电化教育,2003,(5):68~71.
篇4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殷雪娇 李赟
摘要:教师网络远程培训逐渐成为教师培训的重要方式,学习支持服务是教师网络远程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师网络远程培训质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客观分析了当前我国教师网络远程培训支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8-0022-02
近年来,随着远程网络教育优势的逐渐凸显,网络远程培训逐步成为教师培训的重要方式。众所周知,在远程教育领域,课程资源开发和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教育的两大功能要素。在教师网络远程培训中,课程开发是基础,学习支持服务是保障。在众多学科专家和远程网络技术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教师网络远程培训的课程资源已日益丰富,然而,学习支持服务的开发和使用情况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致使教师网络远程培训的效果受到了一定影响。
英联邦学习共同体主席约翰·丹尼尔爵士在介绍远程教育的最新发展动态时指出:“技术革命并不是远程教育发展的一个新动力,如果使用恰当,每一代新的技术都能在确保最低成本和最高质量的条件下扩大规模,隐含在技术中的规模经济会越来越大,但需要注意的是组织的专业化和劳动分工是释放规模经济潜力的关键。” 由此可以看出,约翰·丹尼尔爵士也非常强调远程教育的专业化和科学的劳动分工。在教师网络远程培训中,学习支持服务不仅要求是专业的,更要求其是精细、全面和科学的。所以,不论是从宏观还是从微观来讲,加强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研究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一、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的功能和作用
1.有助于提高教师网络远程培训质量。目前,多数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都曾经参加过多次国家级、省级的网络远程培训项目,尽管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都能从这些网络远程培训中受益,但是大部分人也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这一培训形式的遗憾,总觉得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通过对所有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笔者发现在这些问题当中大部分都是学习支持服务方面的问题。比如,学习支持服务机构的分工不明确、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不能熟练应用网络远程培训资源平台、教师在学习中缺少与施训教师的交流与沟通、施训教师对参加培训的教师的提问回复不及时等。从学习支持服务的广义定义来看,这些都属于学习支持服务的范围。在培训中,正是由于这些相关问题的广泛存在,使得教师网络远程培训的质量大打折扣。因此,完善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是提高教师网络远程培训质量的关键。
2.有助于提高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的有效性。在远程教育中,学习支持服务是为帮助远程学习者学习,所提供的各种人员的、信息的、资源和技术方面的服务,其目的就是帮助学习者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在本研究前期,笔者曾参与过多次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网络远程培训,通过与参加培训的云南中小学教师交流,他们普遍反映在学习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比如,对年龄在40岁以上的受训教师来说,在网络远程学习中,不能快速地进入培训平台、不能准确地找到培训模块、不知道如何与施训教师交流以及不能顺利地提交作业等问题时常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他们在参与网络远程培训时,遇到问题不能通过有效的手段及时解决,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心理上的孤独感和无助感,从而降低了学习的有效性。而本文所探讨的学习支持服务将针对这些问题做专门的探讨,通过协调和完善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各环节,来共同解决这些问题,以期能帮助教师准确定位自己所需要的学习内容,从而提高他们在网络远程培训中学习的有效性。
3.有助于完善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开展教师网络远程培训,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减少由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而导致的教育不平衡。另外,从长远来看,还有助于节省教师培训成本。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在教师网络远程方面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但是我国由于在这方面起步比较晚,大规模开展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基本上是始于2010年7月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下发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 (教师〔2010〕4号)(简称“国培计划”)。因此,有关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无论是学习支持服务的类型,还是学习支持服务的有效使用,都缺少深入的研究。
二、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存在的问题
1.学习支持服务机构缺乏有效的跟踪和监督。学习支持服务机构是学习支持服务各项工作安排的枢纽,它负责各项信息的汇总与,还负责对各级各类服务人员进行协调、分配和管理。因此,在学习支持服务机构内部,保持分工明确、职责清晰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参与网络远程培训教师的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受训教师对学习支持服务机构的设置并不明确,他们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不知道该向哪级管理者或哪个管理部门反映。这说明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机构的职责尚不明确,而且对其监督机制还有待完善。
2.受训教师使用的学习支持服务方式较少。在教师网络远程培训中,学习支持服务的实质是学习支持服务提供者为帮助受训教师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而实施的各种服务。从教与学的角度说,受训教师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支持服务提供者不但要为受训教师提供网络学习资源,还要帮助受训教师学会如何使用网络学习资源。因为网络远程培训是时空相对分离的教学方式,那么指导受训教师学习也必须借助网络平台。在教师网络远程培训中,学习支持服务的方式主要有:培训向导、主讲教师授课视频、辅导教师集中辅导、QQ群、主讲教师在线答疑等方式。然而在实际培训中,受训教师尤其是西部边远落后地区的教师,由于自身计算机使用能力较弱,在网络远程培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学习支持服务方式是点击播放主讲教师授课视频和QQ群,其他学习支持服务方式使用都较少。其中,QQ群主要发挥的是通讯联络的作用,而没有充分发挥施训教师与受训教师、受训教师与受训教师之间学习与交流的支持服务作用。
3.施训教师与受训教师交流互动少。在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开展的前期,不少受训教师对使用和搜寻网络资源还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所以,施训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是受训教师获得知识的主渠道。而施训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效果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受训教师对知识的吸收程度。客观上讲,在实际培训中,为保证培训质量,施训教师基本上都是比较优秀的学科专家,而且一门课程配备的教师人数是有限的,但参与网络远程培训的受训教师数量却是庞大的。加之网络远程培训没有时空限制,受训教师学习和提问的时间存在不一致性,而且提问的内容也多种多样,这就必然导致施训教师不能及时、全面地解答受训教师的各种问题。
三、提高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质量的对策建议
1.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学习支持服务监督。从当前教师网络远程培训的管理模式来看,一般都是由省教育厅直接负责管理,由相关高校具体承办。所以在落实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时,一定要明确各级管理者的职责。
首先,省教育厅在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中承担的主要职责应包括:第一,制定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政策,确保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工作的实施、检查和评估。第二,制定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的总体规划和要求。第三,做好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使用的宣传工作,使受训教师切实感受到有效运用学习支持服务是保证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质量的前提。
其次,具体承办高校在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中承担的主要职责应包括:第一,配备专门的学习支持服务网络管理和技术维护人员,并保障基础设施和网络的畅通。第二,与上级部门协调,合理安排学习支持服务集中辅导时间,保证受训教师能与施训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第三,鼓励并指导教师积极使用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培养和提升他们的远程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第四,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受训教师在使用学习支持服务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受训教师转变学习观念,提高学习支持服务使用的积极性。在网络远程培训中,受训教师要逐渐转变完全依靠施训教师的讲授来学习,要学会和习惯使用多种学习支持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它们支持学习、帮助学习的作用。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受训教师要不断培养网络远程培训自主学习意识。其次,受训教师要不断强化和提升网络远程学习能力。再次,受训教师要多向施训教师或同伴咨询各种学习支持服务的使用技巧和范围,实现学习支持服务为我所设、被我所用的现实意义。
3.施训教师强化服务质量,提高学习支持服务有效性。施训教师在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过程中,其扮演的角色是多元的,这种集“指导、交流、探讨” 于一体的多重身份,要求施训教师必须要具有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主动意识,努力做到培训前引导、培训中指导、培训后辅导。
首先,施训教师要把管理学中的服务理念渗透在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中,坚持以受训教师的需要为中心,不断提升主动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意识。在开展学习支持服务之前,要根据培训内容,预测教师在培训中会出现的一些困难。
其次,在培训中,施训教师要根据受训教师的反应,对受训教师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对共性问题可以通过电子公告牌的形式在平台上滚动展示。其次,由于在网络远程培训中,受训教师与施训教师处于时空相对分离的状态,交流机会的严重缺失,使施训教师难以及时了解受训教师的学习情况。因此,对受训教师进行学习跟踪显得非常重要。跟踪的方式可以包括布置、批改作业,定期开展集中辅导,召开视频交流会等方式,了解受训教师在培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提供有针对性地服务。
最后,施训教师在为受训教师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后,要保留服务记录。这一做法,既有利于施训教师根据受训教师的反馈调整学习支持服务内容,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受训教师使用学习支持服务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魏志慧.远程教育与信息通信技术的能为与不能为—“2010非洲国家高级教育官员研修班暨开放远程教育国际大讲堂”述评[J].开放教育研究,2010,(6).
[2]王文琳,娄迎红.论新时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策略创新[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
[3]丁保录.教师网络远程培训中的辅导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5).
篇5
关键词: 网络环境 中小学教师 校本培训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整个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和管理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一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给教师充电,校本培训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常规校本培训的周期长、形式相对集中,使得教师的培训工作和个人生活难以合理安排,并且校内有限的培训资源无法满足教师的需求。
一、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的优势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是指学校以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依托开放、动态交互的网络平台,创造性地利用网上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的在职培训活动。其中,学校是进行校本培训的主阵地,教师是校本培训学习的主体,而网络则是校本培训的载体。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提高学校校本培训的实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主要有以下优势。
(一)网络的开放性有助于教师的自主学习
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教师寒暑假还要承担一部分农活,长期的面授式培训会耽误很多时间,而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则给教师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师可以白天干活,晚上在网络上进行学习,从而工作生活两不误。因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不受时空限制,只要能够连接到网络,每个人就可以随时随地登录网站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内容,不再受面授式培训所带来的诸如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等方面的种种限制。
(二)网络的互动性有助于丰富教师培训的方式
在传统的培训过程中,教师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很少有参与互动交流的机会。网络创造了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教师在网络环境中不仅可以接受培训,而且可以随时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更可以向培训教师请求指导,提出问题,发表看法。
(三)网络的快捷性有助于提高教师培训的管理水平
传统的校本培训管理者无从获知教师是否真正参与了学习,效果到底如何,培训容易流于形式。网络平台提供的强大的数据库系统,可以准确记录每位教师的学习情况,如登录时间、次数、发表文章篇数等,有利于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整体培训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增强针对性,从而提高培训实效。
二、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策略
(一)支架式教学策略
支架式教学策略主要围绕“概念框架”的自主学习,其设计要求在自主性学习设计时,围绕需要自主学习的主题,建立相应的概念框架。这种概念框架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对学习主题的学习,因此需要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以便将学习者的学习逐步引向深入。
(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策略
1.创建校本培训专题学习网站。
专题学习网站是指那些针对特定的人群,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教科研主题、学习素材类事物主题,完成特定信息的搜索和提供、组织与,或者提供互动学习平台的教育网站。它是一个基于网络资源的主题探究、协作式学习系统,充分发挥了信息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超媒体、大容量等优势,不同于针对某一知识(内容)的课件,或某一门课程(章节)的网上教材,也不同于一个学科的专业网站。即学校建立专题学习网站,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登录专题学习网站的子模块进行学习。
2.专家引领,教师联合备课,集体教学研讨。
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的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是不可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教师不仅承担教学重任,还要积极参加科研,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因此,提出以专家引领、教师联合备课、集体教学研讨、动态跟踪为依托的教学质量保证和教师专业能力协同发展机制,形成了有效的以教带研、以研促教,促进了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良性协同发展。
教师联合备课、集体教学研讨可以发挥教师的合作精神、集体智慧,使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流,形成更新的多元化思想,实现资源共享,全面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互相交流教育教学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技艺,借鉴教学思想。在教师个人备完教案后,通过集体讨论,能够形成有质量的修改意见,克服个人备课的片面性、随意性和主观性,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畅所欲言,弥补主备教师的不足。通过讨论、交流,每个教师都将自己的优点展现给别人,又从别人那里学到许多优点,形成一个交流合作的共同体,实现教师群体的资源共享和互补。
教师联合备课、集体教学研讨,从提高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内驱力出发,解决部分教研组活动中存在的空洞化问题,以合作为途径,提高教研组的教研质量,从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改变单一的教师分散教研方式,探索教师专业能力协同发展的教研机制。实践证明,专家引领、教师联合备课、集体教学研讨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高教师素养、开阔教师教学思路的有效途径。
三、结语
随着国家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网络培训已经成为学校选择校本培训的最佳平台,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已经成为教师培训发展的一个方向。我们应该转变传统教师培训的思维方式,发挥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的优势,让其为学校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戴建浜.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08(11).
篇6
【关键词】教师培训;翻转课堂;可行性;操作性;结构模型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07/08-0039-04
所谓“翻转课堂(反转教学、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其核心一是“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二是互动的个性化指导。教师培训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等突出问题。导致针对性不强的原因很多,其中可能包括:没有以参训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培训者为中心;缺乏多元主体交往互动;个别化指导和跟进指导缺位。“翻转课堂”的理念对解决当下教师培训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借鉴。
“翻转”教师培训课堂的可行性
1.“翻转课堂”是否适合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需要以参训教师为中心。有效的教师培训应该是以参训教师自主学习为基础,参训教师主体参与的培训。不论是教师职前培养还是职后培训,学习者如果没有主动参与、缺失自主性的话,那么真正的学习活动就没有发生,何谈学习效果?以参训教师为中心的培训,首先要实现主体参与,应该根据参训教师的学习特点、学习需求,围绕参训教师的现实问题,设计教学、组织活动。
“翻转课堂”对于改变教师教育,特别是职后以专家(专兼职培训者)为中心的培训现状无疑具有很大的冲击力。一是需要在培训前向参训教师提供学习资源,能够杜绝“因人设课”的情况,使“因课寻人”,寻找切实能够承担培训教学任务的培训者。二是对培训者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挑战,不能课前提供学习资源的培训者将无法胜任。三是习惯于讲授法的培训者,必须改变教学理念和方法,充分关注参训教师的学习需求和岗位实际,否则即便提供了课前学习资源,也难以应对培训课堂上的提问和针对性指导。四是促使参训教师必须在培训前通过网络手段下载学习资源,提交前置作业(问题、案例等),为培训做好专业准备;否则,培训中将无法参与专业对话。这将使参训教师自动激发学习动机,主动掌握网络学习技能,自觉梳理训前学习资源,从而为培训学习做好准备。
教师培训需要互动的个性化指导。有效的教师培训应该是以参训教师自我导向为指引,参训教师多向互动的培训。凡是有效的培训,其绩效在于实现问题解决和行为改善,促进参训教师在对学习进程的自我监控、自我反思和自我发现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导向的“自我”既是个体的,也是群体的;当参训教师的个体需求符合群体需求时,培训指导将具有普适性,更为有效。
传统意义下的教师培训注重统一告知,漠视个体差异;信息传递方式单向,忽视多元主体交互。“翻转课堂”因课内时间较为充分,这为教与学、学与学的主体间互动提供了可能,因前置作业为个性化指导提供了内容和对象。如果培训者将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作为培训课堂的话题,或将具有典型性的案例作为培训活动的议题,可以促成参训教师之间的问题研讨和经验交流,培训者自身也往往从中受益。这样的培训课堂迫使培训者不能够“一份讲稿次次用”、“自定问题,自问自答”;培训者必须课前认真研究参训教师的前置作业,认真分析所提问题,分清主要问题和个别问题,分别进行全班重点解答和个体针对性指点;精心选择典型案例,引导分组讨论和班级交流。课堂内指导不到位的问题、研讨不充分的案例,必将延伸到课外、训后,促成培训者的跟进指导甚至训后跟踪、参训教师之间的面对面或网络交互的实现。
因此,实现有效教师培训可以借鉴“翻转课堂”的理念,遵循成人学习特点和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对教师培训课堂进行“翻转”:培训者训前提供学习资源,要求参训教师课前自学并提交前置作业;课上突出对问题的针对性指导,组织典型案例分析研讨;课外跟进指导、训后跟踪指导,以及促进参训教师同伴间的互动交流。
2. 教师培训能否进行课堂“翻转”
教育信息化为“翻转”提供了物质条件。
首先,信息化教学环境为“翻转”培训提供了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特别是“三通两平台”[2]的建设将全面改变教学环境和培训环境。云服务、云端资源和云端教室将助推中小学教学模式和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信息化教学环境不仅为“翻转”中小学课堂,也为“翻转”教师培训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全方位的交互形式。
其次,信息化教学技术为“翻转”培训提供了手段。互联网和现代移动信息传递沟通工具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远程网络和移动通讯等是新一代教师(包括教师培训者)普遍的生活方式。教师及学生不仅能够通过学校、网吧或个人计算机,还可以通过手机、iPad等随时随地上网学习。教学视频的录制与点播、学习资源的上传与下载等“翻转”培训基本条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掌握和使用。
“翻转”教师培训课堂具备了基础能力。第一,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普遍增强。教育信息化深入应用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应用能力。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对600多万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约占应培人数的76%。如,2012年通过实施英特尔?未来教育、微软“携手助学”、乐高“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联合国儿基会教师培训等国际合作教师培训项目,培训中小学教师15万人。这为教师参加“翻转”培训奠定了学习能力基础。第二,混合式学习方式被教师培训采用。《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2011年1月4日)要求,积极开展教师远程培训,将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促进远程教育与校本研修相结合,采取混合学习模式,开展大规模的教师培训。“国培计划”和各级各类教师培训积极探索和采用混合式学习方式,如教育部开展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试点[3],培训模式的改革创新为教师培训机构及培训者实施“翻转”培训积累了实践经验。
可见,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翻转”教师培训不仅具备了基本的物质条件,而且参训教师、培训机构及其培训者基本具备了基础能力,实施“翻转”培训有了现实可能性。实施“翻转”培训将有效促进参训教师和培训者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和学习方式、培训方式变革,推进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创新,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翻转”教师培训课堂的操作性
其实,“翻转课堂”的理念在教师培训特别是远程培训中已得到渗透,并逐步被推行。如“国培计划”要求置换脱产研修和短期集中培训积极利用网络研修平台,开展网络研修,进行跟进指导;远程培训建立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机制,推动网上研修和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的混合式学习。但是,“课内面对面培训+课外网络跟进指导”、“网上学习研讨+网下教学实践”等混合式培训,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结构比较,不难看出其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先教后学”,后者是“先学后教”。那么,怎样构建教师培训的“翻转课堂”,将“先教后学”翻转为“先学后教”呢?
张金磊等认为,其一,“翻转课堂”使得教师从传统课堂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成了学生便捷地获取资源、利用资源、处理信息、应用知识的脚手架。其二,在课堂中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活动时间,让学生在交互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并且通过教师评价反馈控制自己的学习。其三,学生是课堂的主角,但并非完全独立地进行学习,需要高度参与。他们根据学习内容反复地与同学、教师进行交互,以扩展和创造深度的知识。“翻转课堂”的这三个特征,是“翻转”教师培训课堂首先应该具备的。
作为成人教育培训范畴的教师培训,其课堂结构有着自身必须遵循的规律和要求。2012年10月12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了《成人教育培训服务术语》、《成人教育培训组织服务通则》、《成人教育培训工作者服务能力评价》等三项国家标准,是构建“翻转”教师培训课堂结构的基本准则。同时,还必须落实教育部有关教师培训工作的文件要求,如当前“国培计划”项目的培训课程要执行《“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和三个“国培计划”《项目管理办法》[4]等。
基于上述对“翻转”教师培训课堂的可行性的思考,根据“翻转课堂”的基本特征、成人教育培训国家标准和教师培训的有关文件要求,笔者构建了“翻转”集中培训的课堂结构并提出相关建议。教师集中培训大致可分为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两类。由于目标定位不同,“翻转”培训的课堂结构有所区别,前者是“学习新知指导解析网络研修”,后者是“示范观摩要领点拨岗位实践”。
1. 知识更新类“翻转”集中培训模型
知识更新类课程结构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图1),各阶段的主要活动及操作建议如下。
图1 知识更新类“翻转”集中培训课堂结构
课前——学习新知。在这个阶段,参训教师主要通过“自学”和“作业”实现知识反思。教师的自学一般分为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网络阅读培训者提供的学习资料,如浏览指定网页,或下载文本资料;二是在线或下载培训者的教学课件(如PPT演示文稿)进行阅览。在自学的基础上,完成培训者布置的作业。作为成人学习者,不宜向他们布置记忆类的作业,而要基于他们的工作需要和专业发展需求,突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提出问题,提交案例,促进他们理论联系实际。
课中——指导解析。培训者和参训教师(学员)的专业性对话是课堂教学的目标指向。对于培训者来说,要在课前分析参训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提交的案例,梳理出主要问题和典型案例,课上进行问题指导和案例解析。而参训教师则在培训者的组织、引导下,围绕主要问题(话题)展开研讨,针对典型案例结合经验进行交流。课中,培训者在必要时才讲解知识,或者将知识嵌入指导、解析、研讨、交流等专业对话活动之中,也可以组织参训教师变换角色,“客串”培训者讲解知识和开展对话活动,让教学富有针对性和吸引力。
课后——网络研修。通过课后的网络研修平台互动,促进知识内化和深度对话。这是不同于中小学“翻转课堂”之处。一是由于中小学生的学习是长期连续的,而参训教师的集中培训是短期的且往往围绕一个主题。如果没有课后的网络互动,就会使所学知识得不到巩固和深化。二是由于中小学生是以学习为主的,而教师却是以工作为主,他们通常是利用课余和休息时间进行学习。网络研修平台,不仅为教师学习提供了环境和空间,还构建了学习型组织(如学科研修共同体)。
2. 技能提升类“翻转”集中培训模型
技能提升类课堂结构也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图2),各阶段的主要活动及操作建议如下。
图2 技能提升类“翻转”集中培训课堂结构
课前——示范观摩。技能提升类培训课前的“自学”重在“观”(观看、观摩),不同于知识知识更新类培训课前重在“看”(阅读、阅览)。参训教师在线(或下载)观看“微课”,如教学技能的操作视频,或者是指向教学技能的课堂教学片断。所谓“微课”,即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通常针对某个特定的主题,长度维持在10 分钟左右,通过媒体播放器,可以实现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笔记和进行思考,能够提高自学的效率。而参训教师的课前作业,则主要是由“微课”引发的个别化疑难和个性化需求,并在线反馈给培训者。
课中——要领点拨。技能提升类培训的课堂对话实现途径是培训者的精讲点拨与参训教师的技能微格训练相结合、培训者的评价反馈与参训教师的技能测试相结合。这四种方式的结合,有效促进了“师生”对话和“同学”对话。培训者的“精讲”针对的是参训教师的难点或弱点,“点拨”指向技能的规范和提升。参训教师的技能训练离不开要领讲解和示范点拨,需要培训者对技能使用的诊断评价和即时反馈,同时也可以从同伴处得到启发和帮助,因而技能培训会更具实效性和感染力,促进教学技能的掌握和提升。
课后——岗位实践。同中小学生学习技能一样,教师的教学技能学习也一定要反复练习,要利用教学岗位“在游泳池中学会游泳”。教学技能的实践运用能够得到同伴的批评和专家的指导,可能是许多教师训后的需求。为此,培训者要通过网络研修平台或实地回访等途径开展训后跟踪,参训教师也要利用网络研修平台或校本教研活动积极寻求同伴的帮助和指点。这是“翻转”教师培训与传统教师培训的不同之处之一,是信息化培训环境对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的积极作为。
篇7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混合式培训模式;教师培训
一、当前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现状是: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部门和学校逐渐意识到教师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训工作也得到较广泛地开展,但是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组织方式、培训模式和方法上进行分析,还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
1.培训目标不准确
目前仍有不少教师乃至培训部门的主管对于教师培训目标的认识不足,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其中一个很典型的、有失偏颇的看法是,把教师专业发展直接与传统的教师培训等同起来。这种观点舍弃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特性,事实上,教师专业发展即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究,掌握特定的教育教学技能,培养处理专业问题的能力的过程。
2.培训内容组织不合理严重脱离教师的教学实践
教师培训内容各模块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理论与实践分家,缺乏理论与时间融合的教育应用,涂改了教师培训的的长期目标,背离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内涵。受训教师要么听到的是高高在上的空泛理论,要么进行的是与其教学实际工作脱节、难于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内容。现有的培训中有些内容脱离教师实际需求,一味追求高深的技能,使得教师学习不顺利。实际上,教师培训内容应走向实用化并和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相结合,与教师的实际工作相结合。
3.培训模式和方法单一,效果不佳
目前多数教师培训主要是以教师面授为主,培训方法上主要是专家讲授和辅导,学员被动接受。从实际的效果来看,这种讲授型的培训难以直接触及每个教师的内隐理论,无法将其转化为教育行为。单一的培训模式对于教师能长期、自觉地坚持使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于自己的学科教学,效果十分有限。因此创设一种理论学习和技术学习紧密结合的学习环境,避免枯燥地讲授理论和技术应当是培训设计者在进行培训时应当考虑的问题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改变面前这种团体推进、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要以根据在职教师的成人学习特点和群体特性,发挥他们的个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原则。
4.培训受益面有限
目前教师培训的主流方式是在职教师短期培训,一般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或委托高校,或聘请专家在特定的时空中进行。由于此类培训方式要求受训教师“脱产”一段时间,需采用轮训的方式进行,轮训的周期较长,一般学校都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以期能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短期培训模式的受益面非常有限。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目前我国培训还存在许多值得探索与深思的问题。笔者所在学校为全国在职培训重点建设基地,近年来多次承担国家级、省级教师的培训任务工作,对于如何解决当前中小学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值得大家认真思考和迫切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比较有效的培训模式是以满足教师内需为主线,强调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混合学习模式。
二、对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改进
混合学习的内涵是实现各种学习方法、学习媒体、学习内容、学习模式以及学生支持服务和学习环境的混合。[1]Blended Learning强调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
Learning(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2]。
在培训中采用混合学习模式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扩大培训教师的范围。采用混合学习模式进行教育技术培训,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受训教师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由分配时间,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这样既降低了培训成本,又增加了受训教师继续学习、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扩大了培训的教师的受益群体。
(2)培训方式多样性。混合学习最基本的形式是面对面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混合。在教学方式层面,混合学习是多种学习方式的混合,包括典型的讲授型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的混合,不同学习方式的选择根据培训内容、培训目标、学习者特征而定。在教学媒体层面,混合学习是指教学诸要素中构成教学系统的教学媒体及教学材料载体和传输介质上的混合使用。
(3)沟通交流便捷。混合学习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结合,受训教师可以基于网络,通过留言板、电子邮件、Blog等工具进行及时沟通与交流。
(4)培训效果反馈及时。多种交流互动,有力地促进了培训的效果。指导教师不仅可以当面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而且还可以基于网络查看学员的考核成绩,从指导教师的评价、学员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学员网络学习的记录等多个方面来了解培训的效果。
三、基于混合学习模式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基于混合学习模式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过程中教师和学员的活动如图1所示。
教师培训中实施混合学体分为以下二个阶段:
1.混合学习模式前期准备
(1)分析教学需求,包括培训内容分析、学员特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等。培训内容分析是教学需求分析的起点,如,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将教学方法技能培训模块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确定为:理解教学方法技能的内涵、意义与基本原则,掌握教学方法在课程利用的策略与方法等。此外,教学要适应学生特点已经成为教育的共识,但是对于成人的培训,特别是教师职业特点的分析则一直被人所忽视,因此,认真分析学员特征也是必要的工作。德马克(Zemke)夫妇二人曾经概括地提出多达30条的“成人学习原则”[3]。作为成人,教师学习的动机较强、学习更加自主化,学习也更倾向于参与式和合作式,而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另外,由于具有工作经验,学习时希望所学习内容与工作密切相关,且个体之间也有较大的差距。成人学习的这些特点对教师培训内容和模式的选择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2)课程设计。原先的培训流于形式,不见成效。为此,在培训开始之前,为了保证培训内容的全面性,我们在内容设计上不仅包括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还包括相关的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且力求使教材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不仅重视纯理论的学习和操作训练,还尽量使培训内容与教师的学科教学实践相结合。此外,为了使培训更有针对性,还根据当地实际,从该地区已具备的环境出发,选择适合当地需求的培训内容来开展培训活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教师需求调查”,便于我们在后期培训中能按需施教,使教师真正的学以致用。
(3)环境设定。指导教师应根据学员特征、培训内容的不同设定不同的混合学习环境,包括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平台等。多媒体教室承担了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是混合培训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多媒体教室完成如培训指导课、专家课堂、理论学习、技术操作学习等。网络教学平台是指导教师进行培训课程设置、管理、评价等工作的重点,是学员在线学习和与指导教师或其他学员交流的平台。网络平台中的学习环境应包括自主学习环境与协作学习环境两部分。在设计基于网络的培训环境时,无论是教材设计还是教学过程的实施,培训者需要根据成人学习者的特点,精心选择媒体和内容呈现方式,建构协作式、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并且保持一种密切而宽松的相互关系,从而使成年学习者在一种自然的、逻辑的、可接受的环境和方式方法中主动地学习。
2.混合学习模式的实施
(1)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培训一开始的指导课,通过指导教师与学员面对面的交流与引导,使学员理解和掌握混合学习的要领与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与处理。
(2)引导学员选择适合自己的混合学习环境。指导教师依据培训内容的特点、学员学习风格与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学员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国内外的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培训必须要在学习中做自主反思和行为跟进才有成效。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升必须走:案例学习——自主反思——亲身实践+同伴互助的道路。通过面授或网络课程的学习之后,受训教师在反思中提高、在研究中成长、在锤炼中升华、在探索中进步、在“积识”中“成智”。
(3)建立培训反馈机制。及时反馈行为结果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必备条件,因此在开展混合学习时,建立培训反馈机制,了解学员在混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解答,有利于培训目标的实现。
保障和激励机制与培训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这两个方面有内在的联系。保障和激励机制提升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而培训的组织水映了当地教育部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态度与措施。我们在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立足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在目前培训模式的基础上与教育部门配合,遵循以下3个原则:(1)培训内容设计上注重全面性、针对性;(2)培训方式方法上注意灵活性、多样性;(3)培训评价方面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引导教师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黄纯国.利用混合学习模式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7):62-65.
[2]田世生,傅钢善.Blended Learning初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7):7-11.
[3]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4(3):1-6.
篇8
一、培训目标
1.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强化学科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
2.在培训过程中充分利用国家级培训资源,开发地方研修资源;充分利用唐山市教师进修信息中心,建立地方名师培养和展示平台。
二、培训原则
1.坚持自主学习为主的原则。教师工学矛盾突出,不可能长时间的集中学习,因此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2.坚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教师主要遇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实施教学中遇到的难点与困惑;二是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具体的操作方式、操作经验和操作能力,因此本次培训主要针对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3.坚持培训者择优聘用的原则。培训者素质是完成培训的关键,因此根据培训的特点,聘用教学第一线、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强的骨干教师组成地方指导团队,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智慧和才干,“以点带面、辐射全员”,促进培训实效性提升。
4.坚持培训模式创新性原则。本次培训采取远程学习方式,全程贯穿多种形式的活动设计和评价方式,如网上案例分析、问题情境创设、主题研讨活动、班级沙龙讨论活动、优秀评选活动和成果展示活动等等,以此丰富培训形式、推动培训进程、落实培训实效。
三、培训内容与形式
以中国教师研修网为平台,以网络课程资源为载体,以网络远程研修为主要学习方式。课程内容包含通识和学科两大部分,其中通识部分围绕学情分析、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科研设置24学时公共课,供全体学员学习。学科部分每学科设置24学时(平均)课程,供学员按任教学科选择学习,包含学科通识、学科专题教学、教学课例评析三个模块。每门培训课程都包含视频讲课、问题思考、拓展资源、相关链接、作业等部分,为教师提供理论引领和教学指导,教师根据培训要求进行学习。
四、培训模式与特色
篇9
关键词: 魔灯(Moodle)平台 教师培训 角色划分 结构功能
21世纪,在信息化大潮的推动下,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强有力支持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应用已经成为关注的热点。其中,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在整个e-化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国内教师的技术能力现状却不容乐观,有关研究指出[1]:教师培训方面的不足是实现信息技术整合到学校课程中的最大障碍之一。教师通常缺乏把技术整合到标准化课程中所需的技能、知识和策略。针对信息化时代教师培训发展的紧迫性,我们必须依托网络环境,寻求和探索一条有别于传统的教师培训的新思路。
一、魔灯(Moodle)平台简介
计算机技术和学习理论的逐渐演变推动了学习管理系统的蓬勃发展。学习管理系统是指具有组织、跟踪、评估、发送、呈现、管理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促进学习者之间交互等一系列功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这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研究、课件设计、资源库建设、网络课程设与开发等发展起来的信息化学习环境。Moodle(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作为一种全球化的共享开源学习管理系统[2],经过研究、比较、分析和使用,比较适用于中国广大的小学、中学、大学、教师教育、成人教育、企业培训等领域,也适用于教育培训和校本研修。它在世界各地普及发展也十分迅速,截至2007年6月,已有185个国家,27502个网站使用,并支持75种语言。
1.Moodle的交互性。
迈克・穆尔(M.Moore,1983)的交互影响距离理论中谈到[3],如果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即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则可以缩短远程学习中师生之间的“交互距离”。当然这种距离不是指物理距离,而是指心理距离。也就是说在远程学习中,如果师生之间交互频繁,学生的请求和询问能够得到及时的回应,学生就不会感到孤单和无助,学习效率和效果也会得到提高。他认为交互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学习者―内容交互,学习者―教师交互,学习者―学习者交互。
由于魔灯平台自身的低技术门槛[4],教师和学生很容易掌握使用该平台。平台可以建构一个人际互动环境,教师可以对学习者进行个别化指导,或学习者向教师进行咨询,也可以实现学习者之间互相学习、讨论交流,同时还支持协作学习、讨论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模式。
这种人际交流互动是一种思维的流动,平台将思想互联,互动中各种想法聚集,产生碰撞,较易产生创新的观点。同时,人际间的充分互动促成情感交流,它对于减轻学生心理上的孤独感,加快归属感的形成都很重要,能鼓励学习者维持学习动机,关心每一个学生,可以在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建立一个团体。
2.Moodle的功能性。
可以从Moodle的三大主要用户来论述Moodle所具备的功能[5],这三大类主要用户分别是平台管理员、教师、学生。
在Moodle网络学习平台中,同其它任何一个系统一样,管理员负责整个Moodle平台的管理工作,因此拥有最高的编辑、管理权限。管理员可以添加将要开设的课程,添加用户,分配与取消用户权限,备份与恢复站点资源,查看登录Moodle平台的各类用户所参与的活动,进行Moodle站点各类参数的修改,负责Moodle站点的升级等。
教师是Moodle站点中很重要的活动组织者与参与者,负责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Moodle站点为开设课程的教师提供了很多的功能。Moodle上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申请、开设课程、组织教学活动、上传学习资源、与选修本课程的学生开展讨论、在线答疑、拥有自己的博客、WIKI、组织课程考试(Moodle为用户提供了很多种考试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选择不同的考试形式),教师还可以根据将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进行Moodle模块的不同搭配,修改所开设课程的各项参数,以适合课程的需要。
对于学生来说,Moodle的使用很简单。学生选课后,可以参与教师组织的课程活动,查看、学习、下载课程资源,浏览最近的活动通知、新闻,参与课程讨论,向教师提问,参加学科考试等。参与Moodle课程学习的学生可以在站点上修改个人信息。学生登录后,可以看到开设课程的是哪位教师,都有哪些学生参与了课程学习等信息,学生可以上传教师要求完成的作业,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提供与课程相关的各类学习资源到学习平台。
二、Moodle教师培训平台的角色划分
基于Moodle平台的在线教师培训系统突破了“培训者―受训教师”的传统培训模式,采取了一套“网络课程创设者―互助教师―受训教师”的在线教师培训模式。所以互助教师环节成为培训系统的关键所在,肩负着拓展网络规模,将掌握的培训知识惠及受训教师的重任,充分挖掘了受训教师在培训中的主观能动性。
Moodle教师培训平台的建设方案是,将平台使用者的角色划分为平台管理员、网络课程创设者、互助教师、受训教师4种角色。
1.平台管理员。
IT专业人员,在线教师培训平台的创设者,负责整个平台日常的管理工作,对平台定期更新和升级。
2.网络课程创设者。
主要由中小学课程教学专家、教育学专家和教育技术学专家组成,具备设计、开发、和管理网络课程的能力,是网络课程的搭建者和维护者。
网络课程创设者,其主要的权限是创建、修改和管理网络课程,其所创建的网络课程用于培训互助教师,使其具备为受训教师辅导备课、辅导授课、辅导改进的教学能力,尤其是针对受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3.互助教师。
各中小学的骨干教师具有一定的IT应用技能和网络知识,在培训中已经完全掌握了平台的各种功能应用,可以独立完成平台网络课程的学习和学习任务。接受网络课程学习后,可以根据平台指导,自主地建立自己的互助教师工作室,在工作室中添加、修改和管理对受训教师的教学辅导,评价受训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
互助教师在整个培训实体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以网络课程为载体,通过学习,互助教师掌握为其受训教师提供教学指导的基本能力,包括辅导备课、授课及通过听课与评课辅导教学的改进,以及在指导过程中的沟通与交流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动机激发能力等。
4.受训教师。
中小学普通在校教师,具备一定的IT应用能力和网络知识,可以独立浏览和检索所需要的信息。受训教师根据自己教授课程的年级、学科和自身的兴趣,选择进入由互助教师开设的相应的互助工作室,在互助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下,受训教师可以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来积累教学经验和改进自己的教学。
受训教师是系统的第三个用户角色,同时也是平台的最庞大的用户群,其基本的权限包括两部分,一是进入互助工作室浏览互助信息,参与主题讨论,上传教案资源和求助信息;二是在平台上创建自己的博客和点评他人的博客。
三、Moodle教师培训平台的功能结构
根据以上的教师培训平台角色划分和教师培训需求,可大致建立平台的基本功能结构(如图1)。
1.网络课程创设者新建课程。
(1)网络课程创建者在平台上新建网络课程,包括添加课程资源和添加课程活动。
(2)添加课程资源中的上传、新建和修改资源主要是辅导骨干教师的相关教学案例。
(3)课程活动中的添加主题讨论是按照年级、学科的不同设置相应的讨论组。
(4)课程活动中的添加上传作品,是依照网络课程的要求,在骨干教师结束网络课程的学习后,将自己的相关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案例上传。
(5)添加互助工作室是将权限交予互助教师,使其可以建立自己的互助工作室,并对可添加到互助工作室中的活动、资源进行配置。
(6)添加WIKI功能主要是为骨干教师开设共笔平台,由互助教师来合写相关记录或文档。
(7)添加投票功能目的是在线收集骨干教师的在线学习反馈。
2.网络课程创设者修改、管理课程。
网络课程创建者进入课程后,对课程进行修改和管理,修改和管理课程的资源和活动。
3.互助教师参与培训课程。
(1)互助教师参与网络课程的学习,可以浏览课程内容和平台上的课程资源。
(2)互助教师在学习网络课程的过程中,可以上传自己的有关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案例,由平台的专家组来给与评价与改进,同时可以参与相关主题的讨论。
(3)WIKI共笔模块中,受训教师可以浏览WIKI内容、添加内容和点评内容。
(4)互助工作室是互助教师的主要工作区,互助教师在互助工作室中为普通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在培训过程中,互助教师需要创建其互助工作室,包括在互助工作室添加互助资源、修改互助资源和添加互助活动。
(5)添加互助资源是由互助教师在工作室添加培训内容。
(6)修改互助资源涉及添加主题讨论、添加文件共享、添加在线会议、添加离线通知。
(7)添加助教活动是组织受训教师开展交流活动,比如上传学习后的学习心得,还有由受训教师设计的教学文案。
4.互助教师管理互助工作室。
(1)互助教师需要在互助工作室中添加预加受训教师成为工作室的成员,为工作室的成员提供辅导和帮助。
(2)互助教师还需要对添加的成员进行分组,以小组活动的方式组织教研活动。
(3)互助教师为互助工作室配置助教工具。
5.受训教师进入互助工作室。
受训教师进入互助工作室,登陆互助教师的工作室接受指导与培训,可以浏览互助教师上传的助教资源、参与主题讨论、上传自己的教案资源和求助信息。在主题讨论中,互助教师扮演着指挥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针对受训教师上传的教案资源,互助教师会给予分析与评价,提出修改意见;并及时回应受训教师的求助信息,提供帮助。
四、Moodle教师培训平台的发展前景
良好的学习管理系统,是由合适的支持平台与有针对性的网络课程构成。由于Moodle平台适合于多种教学学习环境,并具有完备的功能性、交互性和易操作性,因此在教师在线培训系统中必将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黎加厚.Moodle课件设计[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詹青龙,顾小清.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新思路[J].中国电化教育,2007.7.
[3]张秀梅,丁新.迈克・穆尔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4.3.
[4]骆莎,黎加厚.以魔灯(Moodle)为媒连接课内外学习――基于魔灯的学习管理系统交互设计初探[J].远程教育杂志,2007.2.
篇10
一、引言
1.行业市场概述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发展越来越国际化,英语教育无疑是国民教育花费最多的一份,无论从时间成本还是物质成本来看,从小学到大学,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英语培训在培训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市场潜力巨大,需求人群以学生和白领为主。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消费研究院报告(SSIC),国内有3亿人的庞大英语消费群体,有5万所英语培训机构,中国的英语培训市场高达5000亿元的规模。就以上海为例,每年就有超过30万人进行英语培训。随着计算机互联网,以及移动网络的发展普及,网络学习平?_和真人一对一在线培训能够提供更加经济,高效,灵活的资源和服务,已成为资本市场争抢的热点。
2.英语教育培训机构现状概述
英语培训机构按运营模式分为线下实体培训班和在线网络培训平台。线下英语培训主要以大班,小班式实际课堂互动授课方式为主,聘请有资格的外教,或者专业英文教师,提供一对多的指导服务,课程内容普遍包含准备,学习,练习,评测,复习等完整的学习阶段,具有丰富的学习情景,目前是消费者接受度最大,机构数量最多,最成熟的培训模式。在线英语是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式网络学习模式,学习者可自由利用学习时间,网络平台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教师资源,通过教学软件针对每一个不同的学生进行教授,测试,指导,互动更加频繁,更有针对性,。目前在线英语越来越多,51talk,杰森英语、阿克索,网易有道等,许多传统线下培训机构也转型推出在线课程。如英孚,新东方Koolearn,美联,VIPABC等。
二、国内在线英语平台类型
依据收费与否,国内英语在线教育平台分为免费式工具型资源搜索播放平台,如有道词典,可可英语,扇贝网等,和收费式教师授课平台,如沪江网校,新东方Koolearn, 51talk, VIPABC等。目前,由于工具型平台只能为学习者提供公开的文字语音视频学习资源,所以系统性不强,主要针对碎片化的学习。大多数在线平台是收费型,他们建设自己的课程资源,教学模式和教师团队,通过网络软件进行互动教学,凭借其性价比及便捷的优势展示出迅猛的发展态势。
三、51talk在线英语平台
51talk是由一家定位经济,高效的网络英语培训机构,主要聘请菲律宾,欧洲,美国,加拿大等外教进行一对一网络授课,其拥有来自全球的拥有超过10年教学经验的专业教研团队,依照欧洲语言共同框架(CEFR),编制了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课程体系,覆盖听说读写全方位,设计出结合实际生活且充满趣味的教材针对不同阶段学员水平,可进行从零基础入门到精通的16个级别的英语阶梯式学习。51Talk使用自主研发的真人在线互动教学软件――Air Class(AC)空中教室的在线教育平台,Air Class可同时适用于电脑和移动端,使上课时学员和老师课堂动态互动,通过网络实现真实课堂还原,并确保网络课堂畅通无阻。通过软件智能大数据分析辅助教学,提升学员学习效果。
四、在线英语教育模式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1.在线英语的优势
1.1通过互联网教学,便捷高效,有利于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员学习兴趣
在线英语依靠发达的互联网技术以及网络支付平台,利用电脑甚至智能手机就可以参加这种英语培训,无需赶至实地课堂上课,随时随地打开手机电脑,连上网络,通过英语培训商家各自的教学软件即可参与课堂和老师互动,并可进行练习,复习和在线测试。如51talk 网站既有PC客户端也有手机APP, 能在多种场合进行课程学习。
网络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信息的传递不受时空限制,可将各种类型风格的教学素材、网络教学课件、学习工具软件等融于学习课程中,调动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通道,激活全脑,使英语学习愈加高效。而且消除外界环境和紧张等心理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了,能够增强学生与老师交流互动的自信,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2价格优势,能够解决普通家庭学习者的需求
对于传统的面对面的英语培训来说,最直接的就是费用问题。不管找家教还是找培训班,教学费用都是非常昂贵的,一般的消费群体难以接受。但在线英语培训去除了场地费用和路程时间成本,价格一般比实地培训班有较大优势。
1.3全球化师资和学生
在线英语都是通过互联网实现教学,教师和学员均可在各自所在地即可轻松参加课堂,因此,世界各地英语师资均可供的不同地区英语学习者共享。如51talk聘用上万名来自美国,加拿大,欧洲,菲律宾等国家的认证外教,以及国内高等院校专业英语教师通过互联网即可授课,英语学员可覆盖全国,实现英语教育资源共享互通,为小城镇居民提供了与一线城市同样优质的英语学习资源。
1.4可体验式教学
在线英语需要使用网络平台和软件进行教学活动,有兴趣和需求的学习者在线注册或者下载软件即可进行免费体验试听。如51talk,注册后即可参加真人外教一对一在线视频教学免费试听课。为了抓住更多的消费者,很多线下培训机构也纷纷推出免费体验的活动,英语培训行业发展更加优质,透明,公平。
1.5更注重一对一个体化口语教学
在线英语课堂将语音、视频、文字对话框以及课件等真实课堂场景展示在教学软件平?_中,按照科学的教学方法和体系进行一对一的课堂交流,能够最大化的指导每一个学员的个性化学习问题,并且注重英语口语的听说能力,通过不断地师生对话达到英语口语迅速提高的效果,因此一对一口语教学是在线英语培训机构的主打方向。
1.6智能教学软件,大数据分析和解决教与学的问题
在线教育软件能够使老师们能更细致的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比如,51talk Air Class(AC)空中教室将所有的课程的知识进行段落式区划。每个视频时间都是十分钟左右。视频结束可进行测试,学生通过自我测试便知道自己的掌握程度,测试结果是联网的,老师们也能看到测试结果和分析反馈,根据这些反馈,调整自己的讲解方式和知识重点,从而个性化解决学生的问题。
2.在线英语目前存在的不足
2.1缺乏同学伴互动和社群活动
以51talk为例,其课程形式是一对一外教授课,所以课堂内容只是教师和学员及学员和教程的交互,缺乏学习同步的交流。而实际课堂中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互动能够激发多维度的思想体会,碰撞出新的思维方式,并能对学习者的心态产生影响促进社交成长,比如自信,热情,积极性,进而让学习者更加乐于学习,对于学习效果影响很大。此外,在线互动的形式变化有限,只能以对话为主,游戏、动手操作等社群实践学习活动难以开展。
2.2缺乏监督,需要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自制力
在线英语学习毕竟要依托网络这个途径,而且没有教师监督和同学引领,因而在运用网络进程中会呈现许多引诱。特别关于那些年纪较小的学习者,学习意图不明确、好奇心又极强,很简单由于贪玩而忽略了学习。
2.3某些课程固化,教师质量不一
程序性在线学习软件,存在固定化课程内容。因而,其不能依据学习者的本身状况,及时调整课程组织,内容和形式比较固化,缺少自主针对性。而那些由英语老师或外教任教的在线课程,也在进程中显露出许多问题。在51talk中的外教,以菲律宾外教居多,英语为菲律宾官方语言,但并非母语,所以有的外教发音,语法和用语习惯和英语母语国家外教还是存在差距。老师的教学水平和个人素质良莠不齐,给学生的挑选带来困难。其次,许多老师为了吸引学生选课,把寻求生动活泼的授课气氛作为目标,引进许多笑话,影视剧,却忽略了知识点的教育。学生一节课都在哈哈大笑中度过,可是学到的知识点却屈指可数。
2.4缺乏学习过程的综合记录评价体系
虽然51talk等在线学习平台拥有学习软件可以记录学习过程,但综合评定学习中的状态和课堂表现还是依赖于老师对学习者的主观评价,缺乏客观系统的评价体系和标准。
五、对互联网背景下在线英语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针对在线英语学习特点分析,对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几点论述。
第一,以人为本,实时互动。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发展愈来愈人工智能化,未来的在线教育发展也会体现以人为本,实时互动。虽然目前很多在线英语平台以视屏面对面形式进行多样化的教学互动,包括练习,学习,测试,辅导等教学体系。但是,当非教课时间遇到问题时并不能及时得到反馈,所以在网络课堂互动交流的基础上,实现实时交互和及时反馈是在线英语学习平台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针对性学习分析和课程建设。
由于网络上存在海量的学习资源,各个平台也有多种课程体系,但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身的特点,而其很难在纷繁的资源中选择出满足自己要求的课程。所以,在线英语教育平台应该阶段性对学习者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帮助其自我认识,明确学习目标,以便更好的定制和调整自己的课程。
第三,定期对老师进行开放式考核和评价,确保线上教育的教学优势。
严格遴选授课教师。由于网络平台上老师在教育中占主动地位,且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仅限于语言,对老师的选择应按严格的资质和程序进行。现行教学评价多以教师对学生的课堂交流效果评价,教学软件测试结果为中心,评价结果不能全面根据教师和学习者在课程中的表现来分析教学效果和影响因素。所以,未来网络教育可以开发多维度立体化教学评价工具和标准,不仅要对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和效果进行科学评价,还要对教师教学状态,方式,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