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务员实习心得范文
时间:2024-01-18 18:01: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乘务员实习心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这一现象早在70年代便受到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詹姆斯・莫里斯(James Mirleees)和美国哥伦比匹大学教授威廉・维克瑞(William Vickery)两位经济学家的关注和研究,此后30多年来,不对称信息理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为表彰这两位经济学家的杰出贡献,1996年授予了他们诺贝尔经济学奖。意味着这一理论体系的最终完成,它为市场经济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信息不对称现象是指交易双方总有一方只能获取不完整的信息。两位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现象广泛存在于市场经济中,信息不对称现象降低了交易者信心,提高交易成本,从而对整个行业产生次品驱逐优质品的破坏作用。
二、电子商务环节中存在的失信行为 (1)货物品质失真 消费者利用电子商务网站进行网上购物,虽然具有实惠、方便诸多优点,但是根据消费者反馈,通过上网所购的商品往往达不到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还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 (2)货物失踪 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投诉方面,消费者进行了网上支付,却没收到货物的投诉不在少数。这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具体情况: 第一、物流环节出了问题,导致卖方无法收到货物; 第二、买方恶意骗货; 第三、卖方欺诈。 (3) 商务网站巨额负债
之所以将网站亏损算作失信行为,是因为目前许多大型B2B、B2C电子商务网站采用赊销的经营方式,即对供货企业保证还款,一旦网站破产,将给债权企业带来很大损失。 (4)信用卡诈骗
电子商务的支付与结算需要电子化金融体系的密切配合,如果安全问题被人忽视,消费者的信用卡就可能被人盗用。 (5)商务网站进行虚假信用炒作
一些网站卖家,为提高自己的信用评级进行虚假信用炒作,如交易平台与监管部门协调不密切,消费者便投诉无门。由于网站本身就是监管者,这种现象的出现就见怪不怪了。因为如果一个球场上球员与裁判员是一路人马,则黑哨的出现难以避免。
三、信息不对称导致失信
电子商务是新兴事物,其实质是一种新的交易模式和手段。即:通过网络完成商务活动。其作用除了造就新型的在线虚拟企业之外,主要体现在它对传统产业的全面改造上。电子商务应用互联网相关信息,加快社会公众的认知程度,以节省交易成本。但是与传统商务活动相比,电子商务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更加复杂,笔者认为以下几种电子商务环节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是各种失信行为的直接原因。
(1)消费者与商务网站之间的“签约前信息不对称”
信息经济学把商品分为搜索商品与经验商品。一般而言,商品的有关特性可以通过购买时的触摸、掂量和查验来辨别的商品为搜索商品。而那些需要在使用一段时期后才能辨别和了解其特性的商品称为经验物品。
例如:在传统交易中鲜花是典型的搜索商品,我们可以在购买之前,看到花的颜色和光泽,闻到花香,通过水分含量判断花朵的采摘时间。而在电子商务的购物环节,几乎所有的商品都成了经验商品。通过网站上花的图片,消费者所能得到的信息只有花的品种及颜色,对香气、采摘时间和花朵数等信息无从了解,或者说这些信息的获职成本太高(配置芳香识别系统)。这使卖方处于有利地位,消费者处于信息不对称,也使以次充好成为可能。
由于这种信息不对称发生在签约前,所以被称为“签约前信息不对称”。 (2)消费者与网站之间的“签约后信息不对称”
网上购物中的“骗退”现象是由于网站无法得知消费者是否收到货物,即是否消费者收到货物时,货物已经存在缺陷。于是买方处在有利地位,卖方处于信息不对称,由于这种信息不对称现象发生在签约之后,所以被称为“签约后信息不对称”。
商务网站要建立诚信形象,就必须完善售后服务保障体系,承诺退货,但是如果消费者滥用退货,网站又很难判断消费者退货的真正原因是送货环节造成的,还是买方故意造成的。这就加大了诚信网站的诚信成本。
(3)物流企业与商务网站之间的“隐藏行动”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环节中,货物要通过邮局或物流公司才能送到消费者手中。卖方的责任和义务应是按时发货,如遇到物流问题协助对方查询。但如果邮政或物流公司的工作效率存在问题,不向客户作出承诺,那么它的行为就属于“隐藏行为”。商务网站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一方。
(4)融资机构与网站之间的“隐藏行为”
如果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仅仅是资金的提供者,很少充当市场信息的提供者和中介者,缺乏获取和判断市场信息的能力,那就无法识别商务网站的“隐藏行为”。这种信息不对称一方面为缺乏诚信的商务网站骗贷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给所有商务网站的融资活动出了难题。
(5) 供货企业与商务网站之间的“隐藏信息”
篇2
运用信息化物理实验资源学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学生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参加学科讨论、制作科技模型、观看实验表演等,不仅能帮助他们复习、理解、记忆学过的物理知识,培养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还能吸引他们探索新的物理现象和规律,开阔眼界,丰富知识,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所以,运用信息化物理实验资源学习既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一、运用信息化物理实验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探索物理世界的兴趣与热情,形成参与物理探究的欲望。信息技术具有声、光、电、动画等功能,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化实验资源创设情境,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引起学生有意识的注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有效地进行科学探究。如:教材“光的直线传播”一课中有关于影子的介绍,教学引入部分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映一些手影游戏,包括春晚中的皮影戏等信息资源,启发学生思考: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呢?影子的形成说明了什么问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通过创设信息化情境,让学生通过模仿、展示等,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学生能很快投入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因此,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特点,可利用多种媒体,通过网络的视频、音频、动画等资源,为学生创设信息化的情景,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到实验探究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初中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学生有直观的视觉感受和生活经验,教师教学时采用网络上的有效资源,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信息化物理实验资源,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初中物理教材“生活・物理・社会”中收录了大量的课外信息。但学生受生活环境的局限,对自然的许多事物都缺乏感性的认识。如何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他们没有关注过的生活世界呢?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些困难,帮助学生直观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通过信息化资源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理解抽象概念。如: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上面的“走进分子世界”“宇宙探秘”,初三教材中的“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等等,学生对这些抽象的内容并不了解,在生活中也没有直观的认识,这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互联网络中有大量的相关信息,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分别收集到此类信息,通过合作学习,展示、讨论、交流、评价,最终小组长将成果以小报的形式在教室的文化墙上展现。
如何安排学生的合作学习呢?在“自制水果电池”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安排五个小组,拆解任务给每个合作小组。第一小组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收集实验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相关专业名词的物理含义,制成课件;第二小组详细调查现阶段市场存在的各种电池,并收集相关实物;第三小组收集不同的水果、金属、导线;第四小组收集“如何正确处理废旧电池”的相关信息,制作“电池与环境”小报;第五小组走访电池厂或通过互联网了解生产电池的流程,对废弃电池的回收和处理方法,新型电池等。通过学生们的合作调查,在课堂上交流讨论,学生对电池原理、结构、种类及对环境的影响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再通过自制水果电池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环保的意识。
通过合作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思维力和想象力,还能扩展知识、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运用信息化物理实验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也是一门综合课程。物理学强调让学生探索未知,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总结探究经验和生活经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学习的工具,以计算机网络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进行探究教学,将学生的学习置于信息化的背景之中,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获取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提高探究能力。如:在学完“电功与电热”一章后,学生通过实验学会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了解了不同功率的用电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不同。教师提出“LED灯和白炽灯的对比研究”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要让学生通过网络收集和走访调查,了解LED灯与白炽灯的构造及发光原理,通过测量LED灯与白炽灯的功率,了解电器节能的原因,比较LED灯与白炽灯的优缺点,尝试推广LED灯,增进学生对物理与生活、社会的认识,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如何开展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呢?第一,教师要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使用信息工具去探索、发现相关的信息和知识;第二,指导学生提出探究的问题,并作出猜想;第三,根据需要分析、整理学习内容;第四,向同学作汇报、交流,进一步修改自己的研究成果;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学结和自我评价,形成书面材料,在学校橱窗、教室文化墙和黑板报甚至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展示。
篇3
根据安阳市商务局《关于认真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管理员商务信息服务知识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为农民增收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今天, 我们将对全县 进行为期 天的 集中培训。我代表**,向大家表示衷心的祝贺!对大家即将投身到此项工作中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我就搞好这次岗前培训,讲几个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
略
二、此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有:依托远教系统开展商务信息服务工作的背景和意义;上级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新农村商网》功能介绍;《新农村商网》网络版和TV版浏览、过滤、下载信息和上传、本地信息的操作办法及上网对接方式;终端站点开展商务信息服务工作流程、相关规章制度;站点日常维护及故障排除等。
三、学以致用,圆满完成培训任务
同学们,为办好这期培训班,
专门拨出了培训专项经费,让大家免费接受培训。同时也进行了充分准备,在课程设置方面费了不少心思、做了大量工作。希望大家积极主动参加培训,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努力争当“三个模范”:
一是要争当勤思好学的模范。大家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端正学习态度,坐下身来,静下心来,把宝贵时间和主要精力放在搞好学习培训上,刻苦学习,认真思考,真正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获,为胜任岗位、干好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是要争当严守纪律的模范。本次培训,不仅是一次理论知识和工作方法的集中培训,也是一次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强化训练。培训期间,大家一定要强化纪律观念,自觉服从培训安排,严格遵守培训纪律。培训期间,所有学员不得请假,不得擅自离开,不得缺席每节培训。同时,还要注重交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使大家共同交流,相互了解,增进友谊。要认真思考,积极讨论交流,通过交流讨论,加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实现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三是要争当学以致用的模范。大家要坚持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充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紧密联系农村基层实际和自身思想、工作实际,搞好学习的消化吸收,努力把自己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本领,使学习培训真正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篇4
关键词:知识管理 流程 信息化
借助软件系统将信息化融入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可以提高组织的效率、降低成本、为重大的人事决策提供支持、并以人性化的自助服务提升员工满意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等。但如何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依然困扰着人力资源部门。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管理者未能充分认识到管理信息化的本质。在国内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部分企业管理者热情很高, 但存在“盲目”追求的倾向。很多企业管理者存有“重硬轻软,重建轻管”的思想,没有意识到软件承载的管理理念和流程才是信息化的核心和灵魂。在信息化建设中不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一味地求大、求全、求新、求贵,结果企业花费了巨大的资金投入,却并没有带来与之相适应的效益,造成企业资源的极大浪费。信息化的本质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先进的管理思想来变革企业的管理, 信息化的核心是变革管理,而信息技术不过是工具和手段而已。
2.业务流程和知识管理功能不能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得到较好的展现。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往往局限于构建一个数据中心,看重于作为静态数据的记录,人员信息“事后维护”的方式使得信息系统数据质量更多地依赖于员工的责任心和相关管理制度,“信息流”滞后于“工作流”,没有实现人力资源业务的流程化管理。另外,由于人力资源部分业务没有形成通用的活动标准,规范性和知识积累的连续性较弱,导致日常工作量繁重,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建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规范管理、知识积累、提高效率、提升能力的作用。
3.供应厂商的消极因素也影响到信息化的健康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供应厂商往往以卖出产品获取盈利为目的, 以产品为中心而不是以企业为中心,看重的只是自身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及同行业之间的竞争, 而不是实实在在从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 真正帮助企业改进管理运作上的缺陷, 使自己的软件系统能与企业的运营特点相符合, 达到帮助企业完成管理变革的目的。
二、基于知识管理的业务流程信息化建设思路
从部分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企业效果不理想的事例可以看到, 只有适合企业自身的、建立在软件系统与管理流程高度融合上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才可能成功。信息化建设思路,可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产品化,产品信息化”的设指导思想,引入知识管理,以业务流程梳理为牵引,在总结经验、遵循政策和文件要求的基础上,采用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形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制度体系和流程体系,在此基础上,把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的具体做法形成产品,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业务在线运行,以达到业务规范、工作高效、知识共享的效果(见图1)。
三、基于知识管理业务流程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业务流程是指多个人员、多个活动的有序组合,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化体现在有效管理组织的同时,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程序的标准化,其实质是适应企业面临的各种环境,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进行程序化运作。知识管理是知识获取、知识创新、知识应用和知识共享的过程,通过业务流程的梳理、优化、运行将知识管理的各个环节有效联系在一起,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基础能力和工作效率、促进了业务增值和知识管理。将业务流程和知识管理进行有效结合,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通过科学方法开展业务流程梳理――知识获取过程。流程梳理是对现有业务的整理规范,是知识获取的过程。第一,构建人力资源业务流程框架。流程框架的建立是企业流程梳理优化和管理的基础,流程框架构建以人力资源专业序列任职资格模型为蓝本,运用分层分类的原则,通过系统梳理人力资源管理所有业务,从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视角,自上而下、由高到低对流程进行分级,划分包括业务域、业务场景、业务流程、业务活动四层级的人力资源业务流程体系,明确了各项职能模块支撑关系。第二,开展业务流程的梳理。在流程体系框架下,通过对现有业务的系统梳理,将流程的六要素“流程的输入、活动、活动关系、输出、价值、客户”逐一细化,明确某一项活动实施的政策依据、工具方法、经验教训,并将每项活动所需的政策、制度、方法、操作要点、经验文档和总结报告等纳入流程要素中,作为知识库定义到流程中,真实反应现有业务的实际情况。
2.通过有效工具进行业务流程优化――知识创新过程。业务流程的优化,需要对现有的流程信息再加工处理,需要进行合并职能、简化审批、剔除非增值环节,是一个知识再创新的过程。可按照结构化流程编制方法,利用ARIS软件平台,将组织岗位视角、数据表单视角、活动流程视角进行整合,通过对现有流程中非增值环节的剔除和活动关系的调整,提高流程的运行效率和产出质量,达到流程优化的目的。在业务流程中要定义活动步骤、活动输入、活动输出等要素,明确了流程的关键控制点、活动责任人(岗位)、支持工具等内容,以呈现完整的流程。
篇5
【关键词】铁路;机车仿真驾驶;“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发展和变化。特别是十二五规划以来,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的我国铁路事业,高速与重载列车技术更是突飞猛进,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伴随铁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先进技术装备不断应用于机车和车辆。作为一名合格的机车司机,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与职业素养,更要具有娴熟的实际操纵列车的技能。因此,无论是铁路职业院校的在读专业学生,还是铁路企业新司机,必须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严格的操作技能训练,经过考核合格后方能正式上岗。
作为一所铁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我校电力机车专业自2010级开始,对机车仿真驾驶实训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利用校内多功能机车仿真驾驶装置,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分三个阶段具体实施。
1 机车仿真驾驶装置的基本组成
多功能机车仿真驾驶装置,是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产物,能够实现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交互传递。一套完整的机车仿真驾驶装置,一般包括机车仿真驾驶室、运行线路视景(视景生成与视景显示)、声音仿真、运动仿真、列车控制、故障处理与排除、教员监控和学员观摩等子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机车仿真驾驶装置系统组成
机车仿真驾驶室尽可能提供与真实机车相同的操作环境及操纵性能,操纵台上安装有与真实机车完全相同的手柄、开关、仪表及微机控制显示屏等。
线路视景系统通过投影仪、显示器等各种显示设备将线路视景显示出来,站场设施、线路轨道与道岔、信号及各种标志一应俱全,逼真的视觉效果使仿真环境更趋于真实化。
列车仿真控制系统是决定列车运行行为仿真性能的关键因素,其仿真计算涉及:列车牵引计算、列车动力学计算以及列车控制逻辑计算。
故障设置与处理功能是机车仿真驾驶得以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其逼真程度是衡量仿真驾驶装置性能的重要指标。机车仿真驾驶训练不仅培养学员的操纵技术,更主要的是培养学员的故障分析、判断和实时查找与排除能力。通常利用实物配置(电器柜、控制柜等)和计算机模拟两种方式相结合进行故障仿真处理训练,故障设置的方式分即时产生式和预置式两种。
声音仿真系统包括声响发生和语音通讯两部分,既可以提供逼真的声响环境,又能够方便地实现声音的记录、回放和处理。
学员观摩和教师监控系统是学员之间交流、师生之间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学员之间通过观摩,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教师通过监控系统能够即时掌握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通过良好的人机界面,可以完成列车参数设置、列车编组、断面修改、接口调试、结果输出和操纵评价,并随时对模拟驾驶进行干预。
2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分阶段实施
自2010级开始,我校对机车专业的机车仿真驾驶课程进行了改革。专业教研室深入铁路企业,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根据企业需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进程安排,制订了“教、学、做”一体化的分阶段实施方案。机车仿真驾驶课程的教学共分三个阶段,学员共计完成5000km的仿真驾驶训练,如图2。
图2 机车仿真驾驶三个阶段
2.1 机车仿真驾驶500km
这是第一阶段的实训,安排在第二学期,为期一周的时间。
由于学生是一年级的新生,刚刚入校不久,除了铁道概论课程以外,其它专业课程还都没有接触到。因此,学生的专业知识还非常有限,对机车的构造、原理等知识并不了解,对机车操纵方面的技能更无从谈起。但是,任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掌握都是渐进性的,都有一个从“不知(不会)”到“知”和“会”、从“知(会)之甚少”到逐渐熟练的过程。而且,培养学习兴趣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面。因此,在后续课程学习之前,有必要增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和体会。通过为期一周时间仿真驾驶500km的初步训练,学生能够对机车操纵台的布置、机车主要电气设备的作用有了感性认识,对线路信号、站场设施、线路标志有了初步了解;通过简单的仿真驾驶,学生能够进行列车的启动、调速、制动等简单操作,有一定的成就感。
具体实施中,指导教师既是讲解员,又是操作者。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知识讲解和操作示范,但不能要求学生对构造、原理等知识方面有系统深入的学习掌握。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自己动手模拟操作。对学生操作训练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注意引导,与学生共同分析查找原因,强化规范操作的安全意识。对机车相关结构与原理的知识,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参考书(包括专业教材),布置若干思考题,启发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2.2 机车仿真驾驶2500km
这是第二阶段的实训,安排在第四学期,为期两周的时间。
经过两个学年,学生完成了几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已经熟悉和掌握了机车主要部分的构造、原理等知识。因此,第二阶段机车仿真驾驶2500km的实训,相对第一阶段仿真驾驶500km的实训,具有较高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一方面,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经过实训要得以巩固和提高,以利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是一次锻炼和提高。通过实训,学生应能熟练掌握机车乘务员一次出乘标准化作业检查程序,能够熟练地模拟操纵机车,会使用列车运行监控装置,对列车运行中的一般故障具有一定的分析处理能力。
具体实施中,要以学生“做”为主、以教师“教”为辅,学生在“做”中“学”。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故障处理子系统,在电器柜、操纵台等实物设备上预先假设故障,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检查,观察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查找故障处所并排除故障。也可以通过教师监控系统,在学生模拟驾驶列车运行时,利用教学软件即时设置故障,锻炼学生的应急反应能力与及时处理故障的能力。训练中学生可以分组,相互交流探讨,共同学习提高。对于常见故障,教师可以做成案例,集中讲解、示范。学生通过典型案例的反复训练,掌握处理常见故障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形成单项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实训结束,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成绩划分等级,学生根据自己的考评成绩,制定后续学习计划与改进措施,便于第三阶段的学习训练。
2.3 机车仿真驾驶2000km
这是第三阶段的实训,安排在第六学期,为期两周的时间。
第六学期,学生已经学完了全部专业课程,头脑里形成了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体系。而且,经过到现场单位的顶岗实习,真实列车的运行环境和司机对机车的实际操纵过程在学生脑海里已经留下了很深的印记。为了推进工学结合,同时也方便学生就业,我院机车专业的学生实行“双证书”制毕业方式。除了毕业证书,学生还要参加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的中级机车电工的技能鉴定考试,考试合格才准予毕业。因此,作为毕业前夕的第三阶段机车仿真驾驶实训,主要是方便学生学习通过机车中级电工的实作技能考核。这个阶段的仿真驾驶实训,完全以学生“做”为主,教师只是解惑答疑者,实训规范严格比照机车电工(中级)职业技能鉴定规范。
3 回顾与展望
机车仿真驾驶“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贯穿于我院机车专业教学的全过程。经过一轮的教学改革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第一,“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它改变了“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事情就怎么做”的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老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技术与技能,形成了职业核心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第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双证”必须先有“双师”。因此,教师也应该经常深入现场一线,及时掌握企业的科技发展应用动态,不断提高完善自身。
第三,由于资金和场地的限制,校内仿真训练与实际生产作业始终存在一定的差距,“仿”而不真。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弥补校内实训教学的不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技术管理规程[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2]包学志.电力机车专业知识[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