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养护运营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8 18:01: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道路养护运营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邯郸市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全文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的管理,保障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运行,防治内涝灾害和水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向城市排水设施排水与污水处理的规划、建设、监督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市城市排水主管部门负责市主城区排水与污水处理的监督管理工作,市城市排水管理单位受市城市排水主管部门委托具体实施日常运营管理工作。
武安市、峰峰矿区、各县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开发区管委会确定的排水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县(市、区)发展和改革、财政、国土资源、建设、规划、交通运输、水利、环保、公安交警、电力等相关部门和单位依据各自职责,做好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行统筹规划、配套建设。
市、县(市、区)城市排水主管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水污染防治规划和防洪规划,编制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专项规划和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明确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布局和用地以及超标径流雨水排放途径等,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城市排水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专项规划的要求,逐步增加城市排水设施、防涝设施建设和维护资金的投入,每年列出专项资金用于防涝应急专用设备购置、防汛应急工程和无出路管道的建设,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第六条 新建城市排水设施应当实行雨水、污水分流。对原有雨水、污水合流的城市排水设施,应当结合旧城区改建和道路建设制定雨水、污水分流分治的改造计划,一并列入政府建设计划,同步实施。
新建、改建、扩建居民小区、商场等建筑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在住宅阳台(露台)、地下车库等用水部位设置污水管道,排水单位和个人应当将使用后的污水排入污水管网。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将污水管与雨水管连接。
第七条 市、县(市、区)城市排水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城市排水雨污分流制度宣传,普及城市排水的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公众保护城市水环境的意识,推动公众参与城市排水设施保护。
支持环保社会团体、志愿者开展保护城市排水设施的活动。
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进行劝阻和举报,在保护公共排水设施中做出显著贡献的,城市排水主管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第八条 市、县(市、区)应当按照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专项规划,优先安排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新建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
应当符合城市排水设施技术标准、规范及其建设标准。已建成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城市排水主管部门应当编制改造计划并逐步实施。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尚未覆盖的区域,建设单位应当自建或者委托第三方建设、运营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污水处理设施,未建设或者不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不得排水。
第九条 城市排水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招标、委托、指定或者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确定具备相关资质的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
维护运营单位的义务如下:
(一)按照国家、地方有关技术标准对排水设施进行日常养护维修,保证排水设施完好和正常运行。
(二)保证出水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不排放未达标污水。
(三)安全处理处置污泥,跟踪记录处理处置后的污泥去向、用途、用量,并向城市排水主管部门、环保部门报告。
(四)定期向城市排水主管部门报送水质水量、泥质泥量、运营成本等相关信息,向环保部门报送水质水量、主要污染物削减量等信息,并配合城市排水主管部门、环保部门的监督检查和考核。
(五)保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因检修等原因停运或者部分停运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应当在九十个工作日前向城市排水主管部门报告。
(六)汛期加强对城市广场、立交桥、隧道、涵洞、低洼地等易涝区域的巡查,及时排除隐患;发现险情时,及时向城市排水管理单位报告,并按照预案采取排涝措施。
(七)其他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十条 城市排水设施的保护范围为:
(一)排水及其再生水干线管道边缘两侧各五米以内,排水支线管道边缘两侧各一点五米以内;
(二)排水沟护坡两侧各一米以内,排水渠护坡两侧各三米以内。
第十一条 在保护范围内,从事爆破、钻探、打桩、顶进、挖掘、取土等可能影响城市排水设施及其附属设施安全的活动时,或者铺设其他管线与城市排水设施发生重叠、交叉时,施工单位应当征求城市排水管理单位的意见,与城市排水管理单位共同制定设施保护方案,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对城市排水设施造成危害时,应当立即停止施工,采取补救措施。对城市排水设施造成损坏的,施工单位应当承担重建或者采取补救措施的费用。
第十二条 禁止从事下列危及城市排水设施安全的行为:
(一)向城市排水设施内排放、倾倒油脂、污泥、施工泥浆、泔水、粪便等废弃物或者易燃易爆腐蚀性液体;
(二)在城市排水设施保护范围内修建建筑物、构筑物,堆放物料、植树、埋杆或者进行其他施工作业;
(三)损毁、盗窃、拆除、迁改、占压城市排水设施或者在排水管网内穿管或者穿线;
(四)向城市排水设施加压排放污水;
(五)封堵、填埋城市排水管道及其检查井和收水口;
(六)擅自打开雨污水井盖、使用明火或者其他危及城市排水设施安全的行为。
第十三条 道路红线(绿线)范围内,不得建设用户排水设施。在建筑物与建筑控制线之间敞开式区域必需建设用户排水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在验收合格后三十日内移交城市排水管理单位代管,所需维护管理费用由排水户承担。
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的排水设施应当依法设计、施工、监理,并与建设项目的主体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组织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并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将竣工验收报告及其相关资料报城市排水主管部门备案。
排水量超过城市排水管网接纳能力需要重建、改建或者迁改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征求城市排水管理单位意见后制定改动方案,报城市排水主管部门审核,并承担重建、改建、迁改或者采取临时措施的费用。
排水户自建排水设施的,排水设施及其与城市排水管网的连接工程应当在城市排水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专门机构指导和监督下设计和施工。
第十五条 排水户应当依法建设相应的沉砂池、隔油池、化粪池或者水泵井等污水预处理设施,并定期清疏,保障正常运行,保证外排水质达标。城市排水主管部门委托的排水监测机构,应当对排水户排放污水的水质和水量进行监测,并建立排水监测档案。排水户应当接受监测,如实提供有关资料。
从事建筑、钢铁、纺织印染、电镀、电力、餐饮、食品加工、屠宰、加油和加气等排放污水浓度相对较高、含杂物和易燃易爆液体较多的重点排水户,除采取前款措施外还应当定期对污水预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和水质、水量进行检查和检测。
医疗卫生机构除采取前两款措施外还应当建设医疗废水预处理消毒设施,对产生的医疗废水严格消毒,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第十六条 排水设施的日常养护与
维修及其相关责任,按下列规定划分:
(一)城市排水设施由城市排水管理单位负责。
(二)自建排水设施,包括其与城市公共排水设施连接点间的部分,由其产权人负责。
(三)实行物业管理的住宅区内的排水设施,由物业服务企业负责;未实行物业管理住宅区内的排水设施,由其产权管理单位负责;产权不明或者难以确定责任主体的排水设施,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指定维护单位。
(四)城市道路改造工程,自开工之日起道路红线范围内已有城市排水设施的维护保护责任由施工单位负责;城市排水设施验收合格移交后,由城市排水管理单位负责。
第十七条 城市排水设施覆盖范围内的排水户应当依法向城市排水主管部门申领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符合办理条件的,城市排水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禁止无证排水或者不按许可规定排水。
第十八条 排水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按月足额缴纳污水处理费。已缴纳污水处理费的,不再缴纳排污费。
使用公共供水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由公共供水企业代征污水处理费。公共供水企业在收取水费时应当在发票上单独列明代征污水处理费的数额,与水费收入分账核算,并及时足额上缴代征的污水处理费。
污水处理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专项用于污水收集、处理及其配套污泥处置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和监管,财政、价格、审计等有关部门应当定期监督检查污水处理费征收与使用情况,并及时向社会公开监督检查结果。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对象、范围和标准,不得减免、缓征、隐瞒、滞留、截留和挪用污水处理费。
第十九条 污水处理费按用水量计征,用水量按下列方式核定:
(一)使用公共供水的单位和个人,其用水量以计量设备显示的量值为准。
(二)使用自备水源的单位和个人排水、建设施工临时排水、基坑疏干排水,已安装计量设备的,其用(排)水量以计量设备显示的量值为准;未安装计量设备或者计量设备不能正常使用的,其用(排)水量按照取水设施额定流量每日运转二十四小时计算。
第二十条 直接向城市排水管理单位缴纳污水处理费的排水户应当与城市排水管理单位实行数据联网,并按规定时限,如实填报取水量数据。
代征污水处理费的部门或者单
位应当与城市排水管理单位实行数据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并按规定时限,如实填报用水量和收费数据。
第二十一条 积极发展城市再生水利用产业,新建城区应当按照规划配套建设再生水厂(站)、输水管网、加压泵站等再生水利用设施。
再生水设施应当有明显标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再生水与自来水管道连接。
第二十二条 在再生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具备再生水使用条件的,下列用水应当优先使用再生水:
(一)城市绿化、道路清扫和观赏性景观、湿地等环境用水;
(二)钢铁、电力、化工等高耗水企业生产用水;
(三)车辆冲洗、建筑施工等其他生产生活非饮用水。
第二十三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雨水管网、泵站、河渠水系、新开河道以及雨水调蓄、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等设施的建设和改造,确保排放出路畅通。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应当采取透水铺装、建设下凹式绿地和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等措施进行建设和改造,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滞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
住宅小区可以采取屋顶绿化、雨水调蓄与收集利用、微地形等措施进行建设和改造,提高建筑与小区的雨水积存和蓄滞能力。
第二十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规划、城管、水利、气象、公安交警、建设、电力等部门、单位采取相应的预防治理措施,建立城市内涝防治、会商、联动机制。
城市排水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城市内涝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理制度,在城市广场、立交桥、低洼路段等易涝点设置必要的强制排水设施和装备;出现内涝,立即强制排水。
城市排水管理单位应当按照防治内涝要求,对城市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维护、清疏,确保设施安全运行。
排水户应当服从防涝指挥机构和城市排水主管部门的统一调度,按照要求排水。
第二十五条 承担城市排水防涝排放通道功能的河、湖、渠,其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道路路面和雨水管入河口的高程与城市排水主管部门共同制定日常、汛期、主汛期不同的水位高程方案,确保城市景观和汛期排沥需要。
第二十六条 城市排水管理单位进行城市排水设施养护维修作业时,应当设置明显标志。
从事抢修和巡查的专用车辆和机具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为工程救险车的,应当喷涂统一颜色,安装警示标志,并在明显位置设
置排水抢修标志。执行紧急任务时,可以使用警报器、标志灯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信号灯的限制,其他车辆和行人应当让行。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城市排水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依法处理。情节较轻的,责令其改正;情节较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职、开除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非经法定程序擅自变更城市排水规划的,或者不按城市排水规划及其建设程序组织实施的;
(二)对不符合条件的排水户核发排水许可证,或者对符合条件的排水户拖延、不予核发排水许可证的;
(三)减免、缓征、隐瞒、滞留、截留或者挪用污水处理费的;
(四)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用水量数据的;
(五)对应当受理的投诉、举报不受理或者对已受理的投诉、举报不调查、不处理的;
(六)有其他弄虚作假、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城市排水维护运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排水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城市排水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以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有关技术标准维护排水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的;
(二)不按有关规定处理处置污水、污泥的;
(三)不向有关部门报送相关信息或者不配合有关部门监督检查的;
(四)擅自停运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
(五)对城市内涝未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的;
(六)不及时修补破损、被盗雨污水井盖的;
(七)发生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排水单位或者个人逾期未缴纳污水处理费的,由城市排水管理单位或者污水处理费代征单位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催缴;不缴纳污水处理费的,由城市排水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缴纳;逾期拒不缴纳的,按照年欠缴污水处理费数额确定处罚倍数并进行相应罚款:
欠缴数额不足十五万元的,处应缴数额一倍罚款;
欠缴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不足二十五万元的,处应缴数额一点五倍罚款;
欠缴数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不足四十万元的,处应缴数额二倍罚款;
欠缴数额在四十万元以上不足六十万元的,处应缴数额二点五倍罚款;
欠缴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处应缴数额三倍罚款。
第三十条 本条例所称排水户,是指从事工业、建筑、餐饮、医疗等活动向城市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自20xx年12月1日起施行。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的管理,保障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运行,防治城镇水污染和内涝灾害,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保护环境,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的规划,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维护与保护,向城镇排水设施排水与污水处理,以及城镇内涝防治,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工作的领导,并将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四条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应当遵循尊重自然、统筹规划、配套建设、保障安全、综合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 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监督全国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主管部门(以下称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国家鼓励采取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鼓励、支持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促进污水的再生利用和污泥、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提高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能力。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七条 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全国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明确全国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布局、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等。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地理、气候特征,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明确排水与污水处理目标与标准,排水量与排水模式,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污泥处理处置要求,排涝措施,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布局、建设时序和建设用地以及保障措施等;易发生内涝的城市、镇,还应当编制城镇内涝防治专项规划,并纳入本行政区域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
第八条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污染防治规划和防洪规划,并与城镇开发建设、道路、绿地、水系等专项规划相衔接。
城镇内涝防治专项规划的编制,应当根据城镇人口与规模、降雨规律、暴雨内涝风险等因素,合理确定内涝防治目标和要求,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提高雨水滞渗、调蓄和排放能力。
第九条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将编制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备案。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一经批准公布,应当严格执行;因经济社会发展确需修改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报送审批。
第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的要求,加大对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维护的投入。
第十一条 城乡规划和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确定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用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依据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合理确定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标准,统筹安排管网、泵站、污水处理厂以及污泥处理处置、再生水利用、雨水调蓄和排放等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
城镇新区的开发和建设,应当按照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确定的建设时序,优先安排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未建或者已建但未达到国家有关标准的,应当按照年度改造计划进行改造,提高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能力。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城镇排涝要求,结合城镇用地性质和条件,加强雨水管网、泵站以及雨水调蓄、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等设施建设和改造。
新建、改建、扩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应当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增加绿地、砂石地面、可渗透路面和自然地面对雨水的滞渗能力,利用建筑物、停车场、广场、道路等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削减雨水径流,提高城镇内涝防治能力。
新区建设与旧城区改建,应当按照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确定的雨水径流控制要求建设相关设施。
第十四条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范围内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以及需要与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相连接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依法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时,应当征求城镇排水主管部门的意见。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就排水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和相关标准提出意见。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排水设计方案建设连接管网等设施;未建设连接管网等设施的,不得投入使用。城镇排水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专门机构应当加强指导和监督。
第十五条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组织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合格的,方可交付使用,并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将竣工验收报告及相关资料报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通过招标投标、委托等方式确定符合条件的设施维护运营单位负责管理。特许经营合同、委托运营合同涉及污染物削减和污水处理运营服务费的,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征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价格主管部门的意见。国家鼓励实施城镇污水处理特许经营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法人资格;
(二)有与从事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活动相适应的资金和设备;
(三)有完善的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制度;
(四)技术负责人和关键岗位人员经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
(五)有相应的良好业绩和维护运营经验;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章 排 水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降雨规律和暴雨内涝风险情况,结合气象、水文资料,建立排水设施地理信息系统,加强雨水排放管理,提高城镇内涝防治水平。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单位采取相应的预防治理措施,建立城镇内涝防治预警、会商、联动机制,发挥河道行洪能力和水库、洼淀、湖泊调蓄洪水的功能,加强对城镇排水设施的管理和河道防护、整治,因地制宜地采取定期清淤疏浚等措施,确保雨水排放畅通,共同做好城镇内涝防治工作。
第十八条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城镇内涝防治专项规划的要求,确定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建设标准,明确雨水的排水分区和排水出路,合理控制雨水径流。
第十九条 除干旱地区外,新区建设应当实行雨水、污水分流;对实行雨水、污水合流的地区,应当按照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要求,进行雨水、污水分流改造。雨水、污水分流改造可以结合旧城区改建和道路建设同时进行。
在雨水、污水分流地区,新区建设和旧城区改建不得将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相互混接。
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当逐步推进初期雨水收集与处理,合理确定截流倍数,通过设置初期雨水贮存池、建设截流干管等方式,加强对初期雨水的排放调控和污染防治。
第二十条 城镇排水设施覆盖范围内的排水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污水排入城镇排水设施。
在雨水、污水分流地区,不得将污水排入雨水管网。
第二十一条 从事工业、建筑、餐饮、医疗等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以下称排水户)向城镇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的,应当向城镇排水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重点对影响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运行的事项进行审查。
排水户应当按照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水。
第二十二条 排水户申请领取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排放口的设置符合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的要求;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相应的预处理设施和水质、水量检测设施;
(三)排放的污水符合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有关排放标准;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核发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三条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排放口设置以及预处理设施和水质、水量检测设施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对不符合规划要求或者国家有关规定的,应当要求排水户采取措施,限期整改。
第二十四条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委托的排水监测机构,应当对排水户排放污水的水质和水量进行监测,并建立排水监测档案。排水户应当接受监测,如实提供有关资料。
列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排水户安装的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应当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将监测数据与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共享。
第二十五条 因城镇排水设施维护或者检修可能对排水造成影响的,城镇排水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提前24小时通知相关排水户;可能对排水造成严重影响的,应当事先向城镇排水主管部门报告,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并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六条 设置于机动车道路上的窨井,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建设,保证其承载力和稳定性等符合相关要求。
排水管网窨井盖应当具备防坠落和防盗窃功能,满足结构强度要求。
第二十七条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城镇排涝风险评估制度和灾害后评估制度,在汛前对城镇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责成有关单位限期处理,并加强城镇广场、立交桥下、地下构筑物、棚户区等易涝点的治理,强化排涝措施,增加必要的强制排水设施和装备。
城镇排水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按照防汛要求,对城镇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维护、清疏,确保设施安全运行。
在汛期,有管辖权的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应当加强对易涝点的巡查,发现险情,立即采取措施。有关单位和个人在汛期应当服从有管辖权的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的统一调度指挥或者监督。
第四章 污水处理
第二十八条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签订维护运营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以及维护运营合同进行维护运营,定期向社会公开有关维护运营信息,并接受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二十九条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保证出水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不得排放不达标污水。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检测进出水水质,向城镇排水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送污水处理水质和水量、主要污染物削减量等信息,并按照有关规定和维护运营合同,向城镇排水主管部门报送生产运营成本等信息。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价格主管部门提交相关成本信息。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核定城镇污水处理运营成本,应当考虑主要污染物削减情况。
第三十条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或者污泥处理处置单位应当安全处理处置污泥,保证处理处置后的污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对产生的污泥以及处理处置后的污泥去向、用途、用量等进行跟踪、记录,并向城镇排水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污泥。
第三十一条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不得擅自停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因检修等原因需要停运或者部分停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应当在90个工作日前向城镇排水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在出现进水水质和水量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导致出水水质超标,或者发生影响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安全运行的突况时,应当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并向城镇排水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核查处理。
第三十二条 排水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污水处理费。
向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的,不再缴纳排污费。
排水监测机构接受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委托从事有关监测活动,不得向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和排水户收取任何费用。
第三十三条 污水处理费应当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专项用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和污泥处理处置,不得挪作他用。污水处理费的收费标准不应低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营的成本。因特殊原因,收取的污水处理费不足以支付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营的成本的,地方人民政府给予补贴。
污水处理费的收取、使用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和水量进行监督检查。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并将监督考核情况向社会公布。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为进出水在线监测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条件。
第三十五条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履行维护运营合同的情况以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和水量的监督检查结果,核定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服务费。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及时、足额拨付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服务费。
第三十六条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在监督考核中,发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存在未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以及维护运营合同进行维护运营,擅自停运或者部分停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或者其他无法安全运行等情形的,应当要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采取措施,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的,或者整改后仍无法安全运行的,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可以终止维护运营合同。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终止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签订的维护运营合同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安全运行。
第三十七条 国家鼓励城镇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以及生态景观等,应当优先使用再生水。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水资源和水环境状况,合理确定再生水利用的规模,制定促进再生水利用的保障措施。
再生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指导。
第五章 设施维护与保护
第三十八条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对窨井盖等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的日常巡查、维修和养护,保障设施安全运行。
从事管网维护、应急排水、井下及有限空间作业的,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设置醒目警示标志,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人员坠落、车辆陷落,并及时复原窨井盖,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相关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依法组织编制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应急预案,统筹安排应对突发事件以及城镇排涝所必需的物资。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抢险装备、器材,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四十条 排水户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事件,排放的污水可能危及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运行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危害,并及时向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报告。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安全事故或者突发事件发生后,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采取防护措施、组织抢修,并及时向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第四十一条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划定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保护范围,并向社会公布。
在保护范围内,有关单位从事爆破、钻探、打桩、顶进、挖掘、取土等可能影响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的活动的,应当与设施维护运营单位等共同制定设施保护方案,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四十二条 禁止从事下列危及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的活动:
(一)损毁、盗窃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
(二)穿凿、堵塞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
(三)向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倾倒剧毒、易燃易爆、腐蚀性废液和废渣;
(四)向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倾倒垃圾、渣土、施工泥浆等废弃物;
(五)建设占压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
(六)其他危及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的活动。
第四十三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不得影响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
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查明工程建设范围内地下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的相关情况。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及时提供相关资料。
建设工程施工范围内有排水管网等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与施工单位、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共同制定设施保护方案,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因工程建设需要拆除、改动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制定拆除、改动方案,报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审核,并承担重建、改建和采取临时措施的费用。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和保护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及结果向社会公开。实施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现场进行检查、监测;
(二)查阅、复制有关文件和资料;
(三)要求被监督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就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被监督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不得妨碍和阻挠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第四十五条 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维护和保护等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并公布审计结果。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不依法作出行政许可或者办理批准文件的,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不予查处的,或者有其他未依照本条例履行职责的行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核发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后不实施监督检查的,对核发许可证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排水户核发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的,或者对符合法定条件的排水户不予核发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雨水、污水分流地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将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相互混接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覆盖范围内的排水单位和个人,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污水排入城镇排水设施,或者在雨水、污水分流地区将污水排入雨水管网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排水户未取得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向城镇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治理措施,补办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可以处5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排水户不按照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水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吊销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可以向社会予以通报;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因城镇排水设施维护或者检修可能对排水造成影响或者严重影响,城镇排水设施维护运营单位未提前通知相关排水户的,或者未事先向城镇排水主管部门报告,采取应急处理措施的,或者未按照防汛要求对城镇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维护、清疏,影响汛期排水畅通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检测进出水水质的,或者未报送污水处理水质和水量、主要污染物削减量等信息和生产运营成本等信息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擅自停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未按照规定事先报告或者采取应急处理措施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或者污泥处理处置单位对产生的污泥以及处理处置后的污泥的去向、用途、用量等未进行跟踪、记录的,或者处理处置后的污泥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限期采取治理措施,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当事人承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污泥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治理措施,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当事人承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排水单位或者个人不缴纳污水处理费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缴纳,逾期拒不缴纳的,处应缴纳污水处理费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日常巡查、维修和养护责任,保障设施安全运行的;
(二)未及时采取防护措施、组织事故抢修的;
(三)因巡查、维护不到位,导致窨井盖丢失、损毁,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从事危及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的活动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给予警告;逾期不采取补救措施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关单位未与施工单位、设施维护运营单位等共同制定设施保护方案,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拆除、改动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篇2
中国过去十几年来在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重要成就是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全国的高速公路及省道都有前所未有的增长。然而道路的工作条件非常恶劣,不但要反复承受荷载,而且还要受到严格的气候作用,养护维修又是复杂辛苦而简单乏味的工作,很容易视忽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道路提供的服务要求却越来越高,为了使道路保持良好状态及进行经济的运营,要求对道路进行经常的养护维修,防止道路的老朽和损耗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公路养护市场化是近年来交通部制定的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一项目标,公路养护招投标工作则是公路养护走向市场化的一个关键环节。1公路养护市场开放的思索 1.1自养护工程实行招投标以来,使养护工程质量逐年提高。由于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对维修方案和施工工艺严格把关、科学组织,从而把养护工程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基本达到了优质、高效、低耗的总体要求。
1.2选择好的施工单位和选择好的监理一样重要。提高工程质量,首先,是人们质量意识的提高,需要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在管理意识和技术水平上的磨合与默契,一项好的工程是管出来的,也是干出来的。如果承包商质量意识差,工程监理不负责任,是干不出优质工程的,不能认为实行监理制度是包治百病的“万金油”,同时也必须不断地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思想素质,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才能确保工程质量的提高。1.3养护管理市场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养护工程招投标的实施,已使养护工程市场化初见雏型,我们在完善、规范招投标制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逐步使养护管理市场走向规范与成熟。2规范建设市场行为,养护工程必须实行招投标
养护工程实行招投标制以来的较短时间内,在促进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和提高养护质量、控制造价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养护工程实行招投标势在必行。2.1促使养护工程按经济规律办事,提高经济效益。
实行养护工程招投标制给各养护段带来外部压力,使其产生前所未有的紧迫感,迫使他们注重自身建设,发挥技术优势,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实现由管理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提高市场竞争的能力,从而促使养护工程建设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2促使养护工程按程序办事。 实行养护工程招投标制,克服以往养护工程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施工中随意修改设计、工程竣工不经验收,就直接使用等混乱现象;克服工期拖长、质量低劣、前修后坏,提高造价等不良后果。实行招投标制,可以在一定制度上保证建设项目按程序办事,使养护工作循序渐进,有章可循,有法可依。2.3有利于公路行业配套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养护工程实行招投标,它涉及计划、价格、物质供应、劳动用工等各方面,要求现行的计划体制、价格体制、劳动用工等方面进行相应配套改革,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公路养护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工程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监理人员应给予指导并敦促整改。对不按程序施工并不听劝阻的,坚决给予停工,确保监理程序的严肃性,保证工程质量。字报监理部审核并签发支付证书。
3.养护工程实行招投标重大意义的浅析
在省道公路养护保养实施的整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对其质量的好坏、费用的使用控制与核算、进度控制等,都无法真正地、有效地进行管理、监督、指导,一旦保养工作完成,一个养护期已过,对质量、进度、费用方面出现的问题很难进行弥补,使有限的养护资金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而通过公路养护小修保养招投标后,合同段内保养工作做的好不好,是用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衡量,与经营括动相挂钩,与其生存和发展相关联,这就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业主、监理、承包人三方的能动性。
3.1省道公路养护招投标将原有的隶属关系改变为合同关系。以往,公路养护管理中管理与被管理的责任、权利、义务关系,是以“公路养护与管理责任书”的形式明确的,由于其内容较笼统、不具体、只是宏观上给于了大致的界定,可操作性不强。而通过公路养护保养招投标“技术规范与合同条款”的使用,较详细的明确了合同段内整个保养工作过程中,一切可能发生的、涉及到业主、监理、承包人三方的责任、权利、义务的合同关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使三方分别按照合同赋予的责任、权利、义务,有效的介入到公路养护保养的实施、监督、管理、指导中去。
3.2省道公路养护保养招投标有利于促进公路养护行业内部市场的形成。通过招投标,合同段内的公路养护保养工作中的公路管理部门、监理单位、养护单位已模拟成业主、监理、承包人三方,三方的关系纯属合同关系,大大减弱了管理与被管理中只讲责任、义务、淡化权利的成份。三方的行为在这种内部市场中或多或少的受着“技术规范与合同条款”的约束、监督,加快了公路养护行业内部市场的形成,促进了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通过公路养护保养招投标,合同段内保养工作任务、目标,不单单是笼统的、可伸缩性很大的指标、目标,而是任务明朗化、具体化了,以量化的方法,显示出合同段合同期内必须完成的工作数量,并且与路况指标有机地联接并相对应,使“计量支付”这一科学的手段,在公路养护工作中被有效的应用。通过公路养护招投标及监理工程师的监控,合同段内用于养护的各项费用所占比例趋于合理,合同段内用于公路养护的各项费用被挪用、占用、养人不养路的现象被限期和杜绝
3.3省道公路养护招投标促进了小修保养机械化进程。通过公路养护小修保养招投标合同段的实施,反映出急待解决养护机械化的问题,要想按“技术规范”的要求,完成合同期内所规定的工作、任务,就要具有一定数量的现代化专用养护机械,中标养护单位就必须解决机械配置的不合理,使用不当的问题,从实施情况看,三个合同段都存在着专用养护机械设备严重缺乏,现有养护机械设备状况参差不齐,很难合理配套地使用,显得“力不从心”的情况,要想得到高的养护质量,就要具有合理配套的专用养护机械设备通过公路养护招投标,就使的施工单位不得不挖掘自身的潜力,合理配置、正确使用机械设备,以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4结束语
在省道公路养护招投标工作中, 虽然还存在着小修保养工作项目漏项、质量标准定的过高过低、小修保养工作数量与路况指标出人较大、合同条款的执行受一些条件的限制、合同条款中三方在某些事务上责任、权利、义务的制定的不太合理、个别合同条款制定的必要性、实用性欠考虑等问题,但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努力,加以修改完善。总之,省道公路养护招投标这个新生事物,是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是符合公路养护市场化发展需要的,是利大于弊,是促进了公路养护事业发展的。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道路边坡;防护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199-01
路堤和路堑边坡的坡面暴露在大气中,感受到自然因素(水、温、风)的反复干湿、冻融、冲刷和吹蚀等作用。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路基坡面有时会出现各种病害,如果任其发展,会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导致坍塌等严重病害的产生。特别是加强高速公路的边坡防护与加固。
一、道路边坡防护与加固的类型
(一)防护边坡类型
生物防护包括:种草、铺草皮、植树
坡工防护包括:片(块)石护坡和护面墙、菱形网格护坡、六角空心砖护坡、窗孔肋式护坡、喷射混凝土护坡。
(二)加固边坡类型
(1)护脚墙、抗滑墙、抗滑桩、预应边锚索、压浆锚柱(固结)、排水固结。
二、边坡防护的设计程序
首先根据由简单到复杂的边坡设计规律选定合适的路堑边坡防护设计方案,一般程序如下:
(一)放缓边坡的设计,通过削坡,削掉一部分边坡不稳定岩土体,使边坡坡度放缓,稳定性提高。
(二)坡体加固的设计。包括中浅层加固和深层加固。中浅层加固可以采用锚杆加固、土钉加固;深层加固可以采用注浆加固、预应力锚索加固。
(三)表层防护的设计。对于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可以满足规范要求,但是可能存在表层风化剥落和局部崩塌掉块的情况,需对其进行表层防护。
(四)工程防护的设计。
(1)砌体封闭防护,当边坡坡度较陡、坡面土体松散、自稳定性差时,可采用圬工砌体封闭防护措施。
(2)喷射素混凝土防护的设计。可在其表面喷射一层素混凝土,防止岩石继续风化、剥落,达到稳定边坡的目的。
(3)挂网锚喷防护设计。可采用挂网锚喷防护。挂网锚喷是在边坡坡面上铺设钢筋网或土工塑料网等,向坡体内打入锚杆(或锚钉)将网钩牢,向网上喷射一定厚度的素混凝土,对边坡进行封闭防护。
(4)边坡截排水。截水沟:为防止边坡以外的水流进入坡体,对坡面进行冲刷,影响边坡稳定性,在边坡外缘设置截水沟,以拦截坡外水流。
三、道路边坡防护的特点分析
(一)片(块)石护坡和护面墙。片(块)石护坡分为浆砌和干砌两种。护面墙比护坡厚,有一定的抗推力作用,其优点是能就地取材,工艺简单,但自重大,不宜在高边坡上使用。
(二)六角空心砖护坡。施工工艺简单,空洞内可填土绿化,有一定观赏价值,但自重大,费用高,且还会阻碍边坡水的排出,对边坡稳定不利,要慎重选用。
(三)菱形网格护坡。菱形网格护坡,可预制安装也可用水混凝土现浇和石砌。工艺简单,网格内可植草。但只适用于填方边坡和土质挖方边坡。
(四)窗孔肋式护坡。窗孔肋式护坡一般用浆砌片石或片石混凝土做肋,用水泥预制混凝土做成拱形窗台,坡面水从肋上排出,窗内可植草,目前是一N较为理想的防护形式。
(五)喷射混凝土护坡。对一些较高的风化岩石边坡,采用喷射混凝土作护坡可阻止风化,且重量轻,施工所需设备简单,但费用较高,厚度难以控制,对景观有一定影响,应尽量少采用。
(六)护脚墙与抗滑墙。护脚墙与抗滑墙本质上没有多大区别,仅只是断面大小和埋深不同而已(有时也有点锚杆或锚索)。护脚墙起到保护坡脚不受冲刷和破坏的作用,不能抵抗推力;抗滑墙除有护脚墙的作用外,还具有抗推力作用。
(七)压浆锚柱(固结)。压浆锚柱(固结)简单地说就是往地层注入水泥浆(掺一定量的外加剂),以改变圭(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必要时,加一钢筋笼或钢筋束,即锚柱)从而稳定边坡的一种方法。
(八)预应力锚索,用预应力锚索处理单斜构造岩石边坡,对保证该类边坡的稳定有较好的效果,但难以准确计算被锚固体的下滑力和张拉控制应力。
(九)抗滑性。抗滑桩是一种用于处理滑坡或防止边坡下滑的钢筋水混混凝土结构,是一种较理想的抗滑设施,但投资较大。
(十)排水固结。排水固结主要用于表层地下水较多处的边坡加固。有树枝状盲沟,塑料排水管等方式。工艺简单,耗用材料少,但遇到有滑层的地方,需配设支档构造物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十一)生物防护。生物防护除植树(主要用于小边坡)属传统防护式外,植草或铺草皮是近年来才在高速公路上兴起的一种绿色防护形式。其优点是能在短期内恢复公路沿线的绿色景观和防止边坡冲刷,但养护费用高,要随时保持绿色有一定的困难。
四、道路边坡的防护示意图
五、道路边坡的施工原则
边坡施工顺序必须严格遵照以下原则实施:(一)从上至下的开挖原则;(二)逐级开挖、逐级防护和加固的同步原则;(三)“封、排、截”三结合的排水防水原则。(四)动态和预警原则,沿线岩土体的分布和性质变化较大,在施工中应采用信息化施工的原则,当现场与实际采用的地质资料有出入,或存在断层软弱夹层和结构面、倾角不利的岩土分界面时,需要及时通报设计单位。
六、公路边坡养护的实施对策
在公路养护管理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边坡养护对公路稳定运行的重要性。
(一)完善边坡养护运行机制
(1)要逐步实现管养分离,政府充分发挥引导,协调的职能,利用公路现有的养护作业资源与社会有关资源进行资产重组,协助成立专业化的养护企业,培养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2)通过制度建立,逐步实现各类公路养护管理形式从计划任务式向合同管理式的转化。(3)防护应按照设计、施工与养护相结合的要求,深入调查研究当地气候环境、工程地质和材料等情况,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二)积极推广三维植被网络结合植被护坡技术
三维植物网结合植被护坡技术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边坡防护技术,在我国山区已被广泛应用,正在向内陆地区推进。具有施工方便,工期较短,造价低廉,护坡效果好等优点,可在短期内绿化、美化边坡,使公路与周围环境景观融为一体,并有利于生态平衡的恢复与维持。植物根系与三维土工网垫交织形成致密的覆盖层,对路基坡面形成连续性和长期性的持久保护,使坡面不因日晒雨淋而自然侵蚀剥落,减缓雨水冲击和水流的冲刷,达到固土的作用。已经成为现代公路边坡养护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三)生态护坡技术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用生态护坡,开始作用非常虚弱,但随着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强度增加,对减轻坡面不稳定性和侵蚀方面的作用会越来越大。生态边坡在设计前应根据边坡坡度,地形,坡基质和坡面条件,选择适宜的基础防护工程,植被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气候条件,也要考虑边坡的污染类型。
结束语
公路养护管理中边坡养护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因素很多,传统的护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新兴的护坡施工技术可弥补传统护坡方式的不足,提高公路路基以及公路边坡的稳定性。对于公路边坡的养护要逐渐达到恢复自然生态和美化环境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林峰,叶建廷,道路边坡防护综述,华东公路,2010年第2期.
篇4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各个方面都有较快的发展。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运输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人们对公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公路的日常保护就成为了重点考虑的对象。如何对公路进行日常保护,使其具有较长时间的使用年限,是研究课题的重点。除了重点研究对公路的日常保护外,由公路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应对这些问题的对策也是研究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公路的日常保护;环境问题;保护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各个方面的发展也不断的扩展到全国各地,大范围的发展对我国公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方面物质的运输也就越来越多,导致公路的运营时间加长、运营面积加大和运输量的提高。此外,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也给公路沿途的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研究对公路的日常养护措施和改善公路的沿途生态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主要讨论公路沿途主要的环境问题以及对公路进行日常养护的主要措施和公路周边的生态环保措施。
1公路周边存在的环境问题
1.1公路的建设会破坏某些自然风貌在公路的建设过程中,路径的选择不总是完美的。建设者们经常需要开挖山林,占用大片的土地,甚至填河造地,周边的植被与地形地貌被破坏,改变了原有的自然景观要素,这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虽然经济确实发展起来了,但却是以环境作为代价的。这与我国一直奉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背道而驰。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公路的沿途是一些风景优美的田园景象,而这些公路的建设就是以美丽的土地为代价的。例如11月27日南京新规划的地铁5号线横穿老城区,沿途影响文物约183处,由于建设的道路要付出的代价太大,政府拒绝了该规划。
1.2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对环境造成污染在公路的运营阶段,来来往往的汽车对公路造成了声污染、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由于公路旁的植被较少,且这些植物根基浅,不能有效地减少汽车噪声的传播从而造成声音污染。在公路附近居住的市民长时间受到噪声的污染会导致他们的身体健康出现问题。来往的汽车在公路上滴下来的汽油、柴油在雨水的冲刷下流入公路旁边的泥土里,进而导致土壤有害元素的增多和富集,造成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会导致附近人家的菜园受到污染,市民吃了有毒的蔬菜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危害。汽车尾气的排放是全世界关注的首要环境问题之一。众所周知,汽车尾气的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导致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气温起伏不定、雾霾严重等。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1.3公路的建设对周边野生动物的生存有影响有很多公路的建设地址是选择在村庄等荒野地带,这些地方经常会出没一些野生动物。原本这些地方就是野生动物们的居住地,公路的建设破坏了他们生存的家园,使得他们不得不迁徙到新的地方,适应新的环境。公路的存在还加大了动物们的死亡率。在高速行驶的路上,被撞死的小动物数不胜数。另外,公路的建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对野生动物也有很大的影响。
2公路养护的含义及其带来的环境问题
2.1公路养护的含义公路养护,顾名思义就是对公路进行的维修保护。公路的养护除了保持道路的正常运行和安全运行,还要加强公路对突发安全事故隐患的预防能力。公路的保养一般是指对道路的清洁打扫。公路的维修从规模上来看可以分为大中小三个层次。一般道路的裂缝和小坑属于小修,大面积的损坏属于中修,由于事故引起的道路断裂,无法行驶车辆的情况属于大修。经常进行公路的养护不仅可以保护运输道路的正常进行,还可以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从间接来看也节省了重建新公路的成本。对公路进行养护,既是满足了企业的利益,推动经济的发展,又保护了环境,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同进步。
2.2公路养护给环境带来的影响(1)公路养护中机械车的施工往往噪声巨大,且尾气排放也比一般的汽车排放量大,造成的声污染和空气污染更加严重。(2)在公路养护的过程中,有可能会拓宽路面,从而改变公路周边的土地,改变周边的排水通道,造成水土流失,改变周遭的树木,植被遭到破坏。(3)公路养护中经常会对路面的裂缝进行填补,而填补的材料常常是沥青。沥青在车上的桶中露天燃烧,释放的气体气味难闻,且对人体有毒,对环境也造成污染。(4)公路养护中经常运输的小石子和用来抹水泥的泥土偶尔掉在地上,经过汽车多次的碾压,弥漫在空气中造成灰尘污染,影响附近居民的呼吸系统,增大了患病的风险。综上,公路养护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不容小觑。我们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公路环境的保护。
3公路养护中实施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公路养护中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主要从管理者、技术、相关工作人员和其他几个方面进行。尽最大的努力减少公路养护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3.1管理的层面(1)提高公路养护的管理机制:对公路进行养护时,加强养护人员的环保意识,对养护车进行整改。燃烧的路面修补材料的气体要进行一定的处理才可以排放,禁止露天燃烧的行为。开车时,养护人员要小心谨慎,避免小石子和混凝土的掉落。(2)加强对路面车辆的监管。对严重污染环境的车辆(如排放尾气量超过标准或载有有毒化学物质的车辆)限行。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则,在公路的养护过程中把环境放在首位,万事要考虑环境和人的身体健康。(3)加强平时的监督机制,减少事故的发生。还应提前制定多个突发事故的解决方案,以备不时之需,在紧急事故前从容、完美的解决事情。(4)严格地制定公路养护规章制度,公示于公司,要求每一位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严格把握好环境这一关,加强对公路的检查,防患于未然。
3.2大量地在公路两旁种植绿色植被绿色植物不仅可以防风固沙,减轻路面的扬尘,增加空间范围的可见度,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吸收汽车噪声,降低噪声污染给市民带来的危害,大量的绿色植被也是不少野生动物的舒适居住环境。由此,种植绿色植被是养护公路中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相关管理层的人员可以和当地政府联合起来,在车流量大的公路两旁种植耐寒耐旱易成活的树木,因为公路的环境较为恶劣,只有耐寒耐旱的树木才能更易成活。除了可以有实用功能外,绿色的植被也可以增加公路两旁的景观,远远看去,一排排的树木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3不断探索和引进公路养护的新型技术公司可以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培训,引用国内外先进的公路养护技术,从根本上改善环境。我国目前的公路养护技术主要应用的是阳离子乳化型沥青技术,这套技术是我国道路养护进行的主要材料技术,虽然这套技术在我国已经有了完善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营运应用,但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仍需继续努力,不断开发新技术。现在已有新型的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可以研发出更加环保便捷的新型材料。
3.4加强路面的清洁(1)清洁工的日常工作要做好。公司要关注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从最基础的清洁工作做起,会大大降低风险。主要对于路面较明显的物体进行定时的清除,以免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预防事故的发生。(2)定期清扫路面的灰尘。经常开着带有清扫路面灰尘的车在公路上清扫,随时作业,降低灰尘的飞扬,尤其是在刮大风的天气,应增加清扫的频率。在灰尘很多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采用喷雾的形式来降尘。(3)定期地压实路面。对有沙河石子的路面要进行经常的碾压,以防砂砾松落,对车身和路边的建设造成危害。
4结论
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所有人的心声。只有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
参考文献:
[1]赵红玉.普通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9).
篇5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设计;原则;分析
1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的特点
我国大部分面积都是山地及丘陵,各地区的地形、土地地质、气候、生态等都不尽相同,但影响高速公路设计的特点却是基本一致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 )复杂性
山区自然环境较为复杂,普遍存在崩塌、滑坡、岩溶等极易影响高速公路质量的不良地质现象,有些地区还有可能存在暴雨、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2 )生态性
山区自然景观优美、环境保护较好,选择路线时必须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尽最大可能保持原生态,不影响路线所在地区的动。
3) 唯一性
山区中地形条件有限,同时受工程投资的影响,可供选择的路线较少,在确定了一些必须经过的经济点后,一般路线的走向具有唯一性。
4) 不可再生性
某些山区地形、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要选择一条符合公路走向的较为理想的路线比较困难,后期的扩建更加困难,几乎不可能另建新线。
5) 永久性
大型建筑物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永久性,山区高速公司投资较大,且由于其有不可再生特点,在设计时更应该考虑到其实用的永久性。
6) 风险性
山区高速公路相较于平原区来说,交通量不大,路线增长缓慢,隧道等特殊工程后期的营运管理费用较高,项目抗风险能力较差。因此,控制工程规模,尽可能降低投资,减少投资风险是山区高速公路设计的共同问题。
2 山区高速公路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线形设计
山区高速公路的线形设计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尤其是线形的立体组合,涉及到汽车的行驶力学、驾驶心理、生理、美学等方面的需求。根据山区高速公路的特点,在进行常规设计的基础上,还应着重考虑一下几点:
1)尽可能以曲线形为主
山区高速公路的设计应最大程度地与沿线的地形景观相协调,线形以曲线为主,但也不能刻意勉强追求曲线效果。应在考虑到沿线地形的分布,在保证线形与地形、物形相协调的情况下,通过曲线为主的定线法,来增加线形设计的自由度,保证线形的连贯性。在选用曲线时,要充分研究地形,分析与前后线形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来确定曲线的半径,以求整个线形各种指标的均衡。尤其是连续出现的曲线接曲线的线形,在设计现形时更应该研究线形要素的连贯性,注意前后曲线半径的配合并处理好与纵坡的关系。
2)超高的设置
山区高速公路设计确定超高的设置时,应分别针对具体的路段进行安全性分析,并根据路面环境、车辆运行速度以及车辆的构成等等因素,来确定采用的最大超高和特定平曲线半径对应的超高值。尤其是在下坡路段出现反超高曲线时,更要分析车辆的行驶安全,也可在规范规定的不设超高的左偏曲线上设置超高。
山区高速公路设计中避免不了一些陡坡和长下坡路段,而在这些路段,驾驶员们开车速度往往会超过设计车速。因此,设计路线时应考虑这种状况,进行超高设计时要对超高率进行调整。对于采用分离式路基路段,上、下线根据运行速度采用不同的超高率,是很容易做到的。而对于整体式路基路段,上、下行线要采用不同的超高率,设计和施工都会增加相应的难度,所以,在速度较大、下坡有危险的路段,可以根据下坡速度来确定超高率。同时,也可在路旁设置适当的交通指示来使驾驶员可以识别这些路段,控制行驶速度。如该路段过往的重型车辆较多的情况下,采用下坡路段的超高值,对于上坡的重型车辆是不安全的,所以,在这些路段应分幅设置超高。
2.2隧道设计
山区高速公路的隧道设计,应为了穿越山岭、缩短里程、改善行车安全、防治不良地质及保护生态环境等角度来考虑设计。在总体设计中对于隧道的考虑,一般高度超过20米就应考虑设置隧道方案和路堑设计进行比选,综合考虑地质情况和其他情况来确定选用方案,隧道的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进出洞口的位置,并尽量早进洞晚出洞。其次在隧道的设计中还应合理的选择隧道断面形式和洞门的形式在工程实际中进行动态设计,不断的优化设计方案,合理的控制工程造价,第三、当布线受限制时,隧道尽量少设计连拱隧道,可以考虑小净距隧道穿越。小净距隧道相对于连拱隧道施工工艺简单,工程造价也要节省的多,并且小净距方案可以减少隧道洞口开挖数量,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因而近年来突破规范最小净距要求的小径距隧道工程越来越多。例如在承唐高速公路中与5座连供隧道,设计长度大多为200~350米,工程造价很高,同时隧道不长却都成了工程进度的制约点,因而设计中尽量较少采用。
2.3 维护生态环境
山区高速公路设计中,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环保及景观等专业的设计,同时与路线设计也是紧密相联的。在进行路线设计时,就要把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融入其中,作为重要因素考虑,坚持“环保优选”的建设指导思想,是符号我国的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的这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涵洞和通道设计
涵洞和通道设计应根据其功能需要和地质水文计算,净空要求,并考虑经济合理、坚固耐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等因素合理布置桥涵及通道平纵面,选择适当的孔径和结构类型。
2.5排水设计
排水设计要防排结合,并形成系统网,防排水设计在设计施工过程中要根据现场地形地貌的变化进行动态设计。
2.6路基设计
路基设计中要大力的推广公路设计理新理念,在设计中要充分的考虑安全、环保、生态和灵活设计的理念,重视细节的设计及人性化的设计,用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把握设计原则和具体设计,使承德的高速公路设计更加适合承德的具体情况。路基设计中要注意:1、路基标高要满足洪水频率和通道的双重要求;2、3米以上的填方路基每侧应多填宽0.5~1米,暗涵也应随之加长。3、由于山区路基填料比较混杂,填方边坡应尽量放缓,填石方路段坡度不宜陡于1:1.5;4、设计时除了正常压实以外还要考虑采取冲击压实和强夯的措施加以补强压实。5、石方路段应做好施工方案,由于爆破作业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应在预算中考虑;6、土质路基要换填至少1米的砂砾和碎石;7、可根据地形条件将路基设计成整体式、分离式、半路半桥式等多种形式;8、纵坡大于4%以上时应设置爬坡车到,小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弯道下坡向有条件时应设置紧急避险车道。
2.7 加强调查研究
高速公路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现场勘察,对拟定的路线方案进行核实,以确定总体方案和主要的控制点,了解路线所处地理位置,清楚原有道路的使用、养护情况以及有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并且还要掌握所经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特别是与地形条件的矛盾。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山区环境的理想路线。
篇6
关键词:高等公路养护
技术管理是公路养护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为执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确保养护工程质量,对生产技术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公路养护技术管理应严格控制和考核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做好交通情况调查、中况路况登记、工程检查与验收,路况检查和技术档案,健安基层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以提高技术管理水平,使现有公路的技术状况和使用质量逐步得到改善。
1.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基本目标
1.1概念
公路养护是指为保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这里,公路养护管理特指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所进行的养护作业管理。
1.2目的
采取正确有效的技术措施,经常保证高等级公路上的各种工程及设施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及时维修损坏的路产,从而保证高等级公路具有快速畅通、安全、舒适、经济的使用功能,以提高公路的运营效益和社会效益。
1.3内容
为保持路况设施完好而进行的日常维护保养;为加固完善道路及运营设施而进行的专项工程;为恢复或改进原设计功能而进行的大修工程;对沿线机电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对沿线景观、绿地的绿化、美化和环境保护。
2.技术管理任务
技术管理的任务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培养技术队伍,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职工技术培训,加强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教育和知识更新,构成自上而下、严密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保障体系。
2.2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化的公路养护体系。通过研究、开发先进的检测、监控技术和仪器设备,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正确评价路况,提出科学的养护政策。如推广和应用路面、桥梁评价管理系统、实行病害科学处治;推广阳离子乳化沥青、稀浆子乳化稀浆封层技术等。
2.3强化公路标准化、美化和管理规范化意识,积极实施gbm工程,提高公路路况,增强抗洪、抗灾能力,美化公路环境。
2.4完成大中修和改善工程,使公路得到全面养护,实现良性循环局面。
2.5严格实施质量控制。贯彻执行工程质量检查监督的规定以及工程监理制度,加强实验室建设,配置合格的实验人员,提高公路工程质量。
3.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
3.1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
技术标准是标准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组织现代化生产地重要手段。技术标准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的生产技术经济水平,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国家技术、经济条件的不断发展,及时进行修定。
技术规程是根据规范的要求,对生产过程、操作方法、设备和工具的使用,以及公路建筑材料技术要求等所作的技术规定。技术标准是指导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操作的文件,是养护生产中必须遵守的准则。
3.2科学技术研究、科技情报交流
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必须围绕施工生产的实际情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施工中以及生产上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解决各种技术问题,进行技术上和理论上的研究。
3.3技术文件管理
技术文件是管理部门、
施工单位进行生产技术活动的共同依据,是积累和总结经验、传达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技术文件是否完整和正确,直接影响到管理和施工的正常进行。因此,生产技术越发展,对技术文件的管理的要求就越高。
3.4技术责任制
技术责任制就是把整个技术管理工作分别落实具体的人事部门,并使之制度化,他是保证技术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
4.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1通流量剧增,加快了公路的老化
客货运量大幅提高,重型车、超载车,日益增多,公路负荷越来越重,磨损和破坏程度增加,而原有一些公路,设计标准低,已适应不了新的形式。
4.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经费投入不足
养护体制还没按市场化运作,现模式基本上是公路段成立养护公司进行养护,未能完全走市场化道路。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有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
4.3养护信息化、机械化水平低,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
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虽然一些地方,一些高等级公路配备了从国处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存在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4.4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职工总体素质不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科学化、现代化水平要求
养护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从事养护的技术人员掌握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差,直接影响了养护的质量和水平,造成了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技术落后,严重制约了高等级公路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
5.对公路养护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5.1公路的养护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养护规范的要求进行养护管理
无论是小修保养,还是专项工程和大修工程,都要按照既定的程序,做好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原材料的质量试验,加强施工过程的检查和质量监督,并对工程的验收必须按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确保养护工程能符合高速公路的设计标准,维持高速公路的运营标准和服务水平。
5.2公路桥面铺装、通道面层、桥梁伸缩缝、桥头搭板,水泥砼与沥青砼面产交接处路面,水泥砼路面沉降、断裂,沥青砼路面网裂、坑槽、沉降、车辙、拥包、泛油等病害,是高速公路养护过程中常要处理的技术问题,在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推广和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如近几年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乳化沥青等,都有效地缩短了工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5.3做好公路的施工安全管理,确保过境车辆和施工人员的安全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目的,就是保持高速公路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确保高速公路快速、舒适、安全、畅通。因此,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必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抓。一方面要对上路施工人员进行安人知识的培训。二是要配备完备的施工安全标志设施,如标志牌、标志车、反光锥,反光衣等。并按规范要求进行交通控制和渠化管理。
5.4养护管理必须树立服务观念、环保观念
各种养护作业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如采用沥青路面旧料再生利用技术。沥青路面旧料再生利用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经实践证明沥青路面旧料再生具有较大的优越性;节省能源、有昨于环境保护。目前国际上再生工艺及方法大致可分为:热再生、冷再生、厂拌再生等,用于路面再生的机械有红外线路面加热、旧料破碎机、就地再生机等。
6.结束语
&
nbsp; 我国的高速公路养护正处在一个起步发展的关键时期,探索我国养护作业的发展模式,以适应我国公路快速发展的需要。发展高速公路,必须坚持建、管、养并重原则,只有科学、严格的养护管理,才能提高公路的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小东.公路养护技术的管理.民营科技,2010,7.
篇7
摘要:我国高速公路建“方兴末艾”。文章通对国外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研究现状的分析,并指出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同题,借鉴发达国家在公路养护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从体制改革、技术管理、养护机械化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
最近20年间,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迅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延伸,路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使用年限的不断增长,让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已经变得日趋重要,可以说养护管理工作的成败已经直接反映在了我们生活的日常使用质量上。在自然条件影响下,如何实现高速公路通畅、美观、绿化,真正实现安全通畅,经济效益可观的目标,将不断涉及经费控制。人员的管理,设备的同步规划等一系列的问题得到不断改善,能否得到科学化养护。能否安全高效、高质量、低成本地完成养护任务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规范养护管理将成为高速公路的必然趋势。同时,也只有通过规范化的养护管理。全面提高养护管理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把高速公路上的工作搞好
一、国外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现状
美国公路的建设、养护和管理,以州及地方政府为主。管理与养护分离,建立了养护承包市场,养护承包公司可以跨地区承包各类等级的公路养护任务。管理机构往往把养护承认包给私人养护公司,并以业主身份负责承包工程的谈判,监督合同的执行和验收工作,这种做法能有效节约资金。并能保证养护工作优质、高效完成。
法国高速公路由国家高速公路公共机构统一管理,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建设、养护单位。有专门为养护服务的机械公司,这些公司独立于公路管理部门和养护机构之外,与养护部门建立设备租赁关系,有利于高速公路养护向专业化、机械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二、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十一五”计划的实施,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也是异常迅猛。传统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问题主要暴露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
时至今日。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大多仍沿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即使改制为企业的高速公路公司,其经营模式仍然没有跳出这种模式的束缚,不能适应高速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
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3)缺少养护定额与规范
截止目前,针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统一的养护定额与技术规范尚未出台。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不能满足高速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4)养护信息化、机械化水平低,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
虽然一些地方的高速公路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三、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对策分析
(1)从重建设、轻养护到建、养、管并重的思想转变
公路养护工作进行的好不好,思想上重视是关键。土地面积的数量是有限的,这也决定公路建设规模是有限的,而养护期限将是无限的,在高速公路建设过后,全面养护需求将随之而来,养护工作的好坏对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使用性能、和运营效益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必须有超前意识,提前实现从重建轻养到建、养、管并重的思想转变,为积极推进高速公路养护体制的改革,建立完善的高速公路养护体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2)从管养一体到管养分离。推进养护社会化、市场化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速公路养护要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发高速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行内部单位行政管理,养护经费包干,养护工作自己完成,对临时的突发事件可以就地就近及时解决,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的特点。
(3)完善政府对养护管理的行业监督
在培育和发展高速公路养护市场的同时。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避免相互之间的扯皮,用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在养护系统建立统一、公平的竞争秩序。一是加强道路巡查制度,及时了解路况的准确信息;二是完善机具、机械的保修保养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定期进行检查,量化考核,保证设备的完好率;三是严格把住计划和资金管理这一关,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建立有效的政府养护监督机制,加大政府对国有基础设施和投资效益的监管力度,保证高速公路养护质量和效益。
(4)养护工程决策逐步由经验决策转向专家系统决策
目前。在高速公路管理中,无论是在路面检测,还是在数据采集,计算机综合处理等方面都缺少一套成型的、科学的、权威的并且有推广价值的养护管理系统,一切还都处在起步阶段。但是,随着高科技仪器的发展,专家决策系统将会逐渐得到普及。利用各种高科技仪器检查公路。准确性高、速度也很快。采用电脑分析处理,会把各处受损情况、修补方案、所需费用以不同的起来表现出来,供管理人员选择决策。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自动化。
篇8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
一、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特点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
由于高速公路设计标准、建设质量、运营方式的特殊要求,决定其养护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1.实施养护作业的强制性。高速公路在国家综合运输网络中所具有的地位及作用,决定了对高速公路的养护应当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强制性养护。
2.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高速公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及沿线附属设施外,还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绿化环保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等各个方面。
3.养护作业方式的机动性与时效性。与一般公路养护相比,高速公路的养护更要求快捷机动、实用高效,养护工艺、操作规程程序性强,养护作业实施时需特别设置交通安全管制区段。
4.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高速公路的养护除需要具备机械化、专业化外,还需不断探索和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在养护检测手段上,需具备现代化综合检测设备,养护工作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宽泛,科技含量高、技术工艺复杂。
5.综合养护成本高、人员素质要求高。高速公路养护对象自身价值高,为保持或恢复养护对象的使用功能和服务水平,必须付出高成本。从事养护的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对养护对象的技术构成十分熟悉,必须具备高素质。
(二)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传统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暴露出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2.缺少专业、统一的养护定额与规范。截止目前,针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统一的养护定额与技术规范尚未出台,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核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不能满足高速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3.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
二、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对策
1重视日常保洁,展现路容路貌 抓好全面保洁工作,是树立了良好社会形象的前提。比如路面油污,不仅给路面留下污点,很不好看,而且它的长时间存在还会发生化学反应,加速沥青路面的老化和损坏,给养护管理工作留下很大的隐患。所以,在日常养护中应事先备足清洗材料,巡查人立即予以记录并及时通知油污清洗人员迅速赶往油污现场清洗,以保证其不会对路面造成过多的损坏,保持路面具备最良好的技术状态。
2规范坑槽维修,确保安全畅通
路面坑槽是高速公路常见病害,它的存在直接影响路况质量与路容路貌,严重时甚至影响到交通安全。为确保畅通,做好路面坑槽的修补工作是养护的重中之重,坑槽维修要做好以下几点。
2.1积极储备 确保维修材料。为克服公路养护的季节性、突发性和不稳定性,提高高速公路路面坑槽维修质量,首先必须解决好高速公路坑槽维修材料。温度较高的季节,我们使用综合养护车热拌沥青混合料进行规范修补,但到了温度低的季节或者是雨雪天气,综合养护车热拌沥青混合料修补坑槽效果不很理想,而雨水和冰雪往往又增加了坑槽的数量。高速公路养护初期,到了冬季或者是雨季,还有突发事件发生时,我们曾尝试使用多种修补材料。
2.2.规范作业 高效高质修补。高速公路养护与维修不是普通二、三级公路的维修保养,其坑槽修补必须按照《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执行,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超过规范的要求。在对路面坑槽进行修补时,首先应由技术人员按照调查结果并经技术分析,找出损坏原因并确定修补方案。按“圆洞方补”的原则在路面上划出修补范围,然后由施工人员开槽至稳定结构层,槽壁必须与槽底垂直,清净坑槽后,喷洒粘层油,填补与原有混合料级配相同或满足路面使用性能的混合材料,最后用压实机具(大面积坑槽用压路机,较小杭槽用手扶振动压实机具)压实至规范要求压实度与平整度。为做到规范作业,要求必须有专业技术人员在现场控制修补质量,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目的。
2.3安全第一。服从施工段管理。高速公路车流量大,车速高,养护施工作业必须按有关规定设置必要的施工作业标志,在养护作业计划中,必须呈报交通安全控制措施,做到文明施工、工完场清。对各施工区域有专职安全员,做到标志布设正确,并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歪倒及时扶正,保证其良好反光性能。封闭交通时,尽可能封闭一个车道或缩短路上作业时间。临时堆放的筑路材料、设备或其它物品均堆放在施工区内,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对上路作业的人员均穿带安全标志服,对所有养护作业机械按标准涂以桔黄色,并按国标设置反光作业标志,确保安全第一。
2.4.突出路面巡查 做好预防养护。要保障高速公路畅通,使养护工作做到有章有节,避免突发性事故、大规模损坏发生,就必须重视预防性养护工作。预防性养护主要指道路巡查、桥涵检查、沥青路面清灌缝、交通量观测等工作。
(1)道路巡查。道路巡查不是简单的每天坐车上路“看看”,而是熟悉道路现有技术状况的技术人员根据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公路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不论是路上还是路下,都应做好详细检查与记录。雨天巡查和夜间巡查尤为重要。在雨天和洪水季节经常上路巡视,可以全面了解路基、路面、桥梁、涵洞及其他设施等的排水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小型坍方、缺口和排水系统的堵塞,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对已经产生的水毁情况能及时报告或设立危险警告标志,确保交通安全;同时高填方边坡更要加强巡视。而夜间上路巡视,可以检查到交通安全设施的使用功能,及时发现损坏的防眩和诱导标志,并予以更换。
(2)桥涵检查。“养路不养桥”是以往养护工作的薄弱环节,而目前交通质量事故的发生多与桥梁的毁坏有关。因此,桥涵检查非常重要。通过对桥梁的定期和经常性检查并登记卡片,系统掌握桥梁技术状况,及时发现缺陷、损坏等异常情况,提出养护措施,保证行车安全,延长使用寿命。特别是在大暴雨或其它灾害发生后,还要组织专门的桥梁检查,以及时发现病害,组织抢修,减少安全事故。涵洞养护的突出问题是进出水口的淤塞,对涵洞进出水口要进行经常检查,以确保高速公路排水系统的完好、畅通。
2.5.利用废旧材料,增强环保意识。在高速公路养护维修中,不但要做好及时、全面、预防性的养护维修,同时在作业时不能污染路面和周围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这样同时也能达到改善路况和节约经费的目的。
结束语:如何搞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是摆在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及经营企业面前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从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研究现代化的养护管理对策,深化改革现行高速公路养护体制与运行机制,走出一条适合我国高速公路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新路。
参考文献:
[4] 谭诗樵.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手册[M]. 北京:人民交通
出版社,2002(12).
[5] 钟丽萍.如何提高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水平[J]. 公路,
篇9
2009年总体工作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建设,统筹推进交通建设、公路养护、运输管理等项工作,促进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为*振兴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主要预期目标:交通发展投入400亿元,比上年增加59.6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20亿元,比上年增加40.8亿元,同比增长22.8%。公路建设投入218亿元,建设公路里程10528公里。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9亿元,建设三级以上客运站6个,农村客运站60个。内河航道建设投入0.1亿元,继续实施鸭绿江航道整治工程。
主要做好以下九项工作:
(一)把握国家重点投资方向,进一步完善交通发展规划。加快发展是交通运输工作的第一要务。要按照交通运输部明确的支持重点,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县(市)通高速”目标,进一步调整完善高速公路发展规划,到2015年,完成投入1930亿元,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力争达到4800公里,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省内路段,实现省会至市州政府所在地全部通高速公路,县(市)基本通高速公路的目标。进一步调整完善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到2015年,国道及50%以上的省道达到二级以上公路标准,100%的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进一步完善道路运输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关系全局的综合通枢纽及衔接配套的运输场站,调整运输结构,推动现代物流发展,建立完善全省城际快速客货运输网络,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能力。制定完善内河水运发展规划,争取尽快实现第二松花江、松花江四级以上航道畅通,鸭绿江通航条件较大改善,港口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基本适应水运发展需要。
(二)紧紧抓住宏观政策调整机遇,全力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全年计划投资145亿元,长春至辽源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启动四平至长春段八车道改造,开工建设营城子经东丰至梅河口高速公路,加快营城子至松江河、长春至松原、松原至双辽等8个高速公路续建项目建设。一是紧紧抓住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有利时机,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沟通与协调,争取在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积极争取省直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创新建设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省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高速公路实行省地共建,交通建设计划和建设资金向积极性高的地方倾斜。三是加快前期工作进程,对新开工建设项目,要集中精力,日夜兼程,采取平行推进、交叉进行的办法,抓紧完成工可、设计、环评、土地预审等项工作;对已经上报国家审批的项目争取年底前完成审批。四是加大筹融资工作力度。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合作,不断探索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新方式。通过发行债券、合资合作、BT、BOT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满足建设需求。
(三)坚持统筹兼顾,继续推进国省干线、农村公路建设。在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统筹推进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完善路网结构,发挥路网的整体功能和效益。坚持“有保有压”,加快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全年计划投入25亿元,建设环长白山二级旅游公路等10个项目,建设规模491.7公里,竣工208公里。认真做好招投标、征地拆迁、工程备料等工作,加快工程进度,加强质量监管,确保完成年度计划。
围绕实施民生工程,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全年计划投资48亿元,建成水泥(沥青)路8220公里。新增通水泥(沥青)路的乡镇2个,乡镇通水泥(沥青)路率达到99.3%;新增通水泥(沥青)路的行政村872个,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率达到90%,提前一年完成部省协议目标。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督促协调和技术指导,严格建设标准,研究推广适合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机制和办法,搞好工程验收,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质量。
(四)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交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改革创新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对交通运输改革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敢于打破常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是探索建立交通发展的新体制和新机制。国家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对交通运输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必须主动适应、积极探索,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事业发展中的问题。尤其是取消养路费等六项规费后,公路建设的融资、养护管理的资金拨付等都出现了新变化,要认真研究解决好普通公路建设发展特别是二级公路发展问题,加快建立完善新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和机制。要把交通运输工作重点转移到改进管理、加强公共服务上来。二是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技术改造提升交通运输业,提高基础设施、运输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和效能。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贯穿于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交通运输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三是积极稳妥推进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工作。要本着对事业负责、对职工负责的原则,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人员安置工作的指导意见》,认真研究征费系统职能调整和改革涉及人员安置问题,抓紧制定和完善人员安置方案。做好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准备工作,6月底前完成债务审计和还贷协议签订工作,确保改革稳妥有序进行。在未取消二级公路收费前,各地要加强收费站管理,保证收费工作正常进行。四是围绕交通运输发展组织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加快建设季节性冻土区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重点实验室,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快交通运输信息资源整合,全面提高行业科技水平,为交通运输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五)主动适应交通职能调整的新变化,积极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省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明确,组建交通运输厅,并赋予了新的工作职能。要以这次交通职能调整为契机,积极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一要抓紧研究制定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统筹运输方式的衔接与协调,优化配置运输资源。二要加强中心城市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搞好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场站布局规划研究,加快建成一批功能完备、布局合理、集疏运体系完善的枢纽场站。三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加强对城市公共客运的指导,搞好工作移交和衔接,尽快进入工作角色。加强对出租车行业的管理,抓紧研究解决出租车行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强化各项措施,确保行业稳定和健康发展。继续推进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发展,逐步形成布局合理、有效衔接的旅客运输网络。四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发展物流市场,鼓励传统货运企业拓展货物受理、仓储、配送、信息服务等相关业务,加快向现代物流业转型。整合各种运输资源,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农村物流配送业务。五要加快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为管理决策、公共服务和行业监管提供信息支持。六要推进水路、地方铁路运输发展,确保市场健康有序。
(六)坚持建养并重,突出抓好公路养护管理。牢固树立建养并重理念,在抓好建设的同时,切实抓好养护管理工作。一是深入开展养护管理年活动。今年是开展养护管理年活动的最后一年,要在总结前两年经验的基础上,完善目标管理体系、考核评价体系、支持保障体系和奖惩措施,重点解决好养护资金、养护体制机制、养护组织管理和养护质量等问题。二是加大养护投入。认真搞好路况调查,科学制定养护规划,合理安排养护工程,做好日常养护、预防性养护和专项养护,提高道路通行质量。全年计划投入16.5亿元,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指数达到92,干线公路优良路率达到87.9%。三是继续深化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坚持改革方向,认真研究解决改革遗留问题,推进养护市场化进程。四是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按照省政府《农村公路养护和路政管理若干规定》要求,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主体责任,建立多种形式的养护运行机制,加大养护资金投入,确保实现“有路必养、常年养护”的目标。
(七)依法加强行业监管,努力维护交通行业安全稳定。一是坚持依法行政。提请省人大和省政府尽快出台《*省公路条例》、《*省高速公路管理办法》(修订)和《*省城市公共客运和出租汽车客运管理条例》,加快水上交通管理立法步伐。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搞好执法队伍建设和执法监督检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二是加强安全监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理念,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机制,组织开展交通建设、道路运输、水上运输等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的专项整治,加大安全投入,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各项应急预案,搞好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安全事件的能力。加快农村公路危(险)桥改造,全年计划改造危(险)桥346座,加固167座。深入做好渡口、渡船改造和渡改桥工作。这项工作关系民生,涉及到24个县、154个乡镇、210余万群众(其中8万学生)的出行安全,各地要高度重视,搞好调研,制定规划,加大投入,切实改善渡运条件,确保安全。三是加强质量监管。进一步落实质量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充分发挥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四级保证体系作用,创新质量监管手段,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四是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完善从业单位信用信息公开制度,搞好信用登记与考核,进一步完善建设市场、养护市场、运输市场的准入、监管、退出机制,加强对从业单位和人员的动态监管,坚决查处和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行为。继续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坚决遏制超限超载行为。五是加强资金监管。要科学安排调度资金,严格造价审查,有效控制成本。强化内部审计监督,严禁挤占、挪用建设资金,确保资金安全运行。
(八)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交通队伍和行业文明建设。一是继续解放思想。以宽阔的视野观察和判断形势,跳出行业看行业,敢于承认差距和不足,增强紧迫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到敢干事、会干事、真干事。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思维谋划交通运输发展,用新理念、新举措推进交通运输工作,使各项工作都有新成效,各个方面都有新突破。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完善选拔任用机制,全面、客观、准确、公正地选拔和使用人才,最大程度地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交通运输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三是转变工作作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建立完善抓落实的长效机制,各项工作一经部署,就要落实责任,有人抓、有人管,有检查、有督促,实行绩效考核。要按照建设服务型行业要求,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工作,做好交通运输行业政府信息公开,及时、准确为群众提供信息服务。四是加强行业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树新风正气,促和谐发展”主题教育和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加强交通文化建设,发挥交通报舆论宣传主渠道作用,大力弘扬交通运输发展主旋律。加强政行风建设,着重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纠风工作不力,民主评议中排在末位的,在交通建设目标责任制评比中实行一票否决。
篇10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以及高速公路的大面积修建,每天行驶于高速公路的车辆日趋增多,这造成了公路上交通事故的频发,所以经常会频繁的发生一些交通事故,从而大大增加了我国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及安全管理难度。
1、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特点
高速公路养护是为了保持高速公路的良好状态和安全性,防止各种因素对高速公路产生影响,避免高速公路功能和质量的下降,而对高速公路展开的各种服务、维护、保养等各项工作的总称。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是对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具体指导、约束和调控,是高速公路养护工作有效、快速进行的基础,是确保高速公路养护功能实现,服务水平提升的基本保障。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存在着与普通公路养护不同的特点,特别在机械化程度、人员素质、技术含量、养护细节、安全措施等方面存在着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加强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特点认识,使其能够真正发挥出管理价值和使用意义。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特点之一是工作的复杂性,高速公路的技术含量高,进行高速公路养护的工作复杂,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要针对实际工作的细节和关键,因此导致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程呈现出复杂的特点。此外,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特点还表现在科技素养
上,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出现了更多的机械设备和技术方法.这也就导致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必须对所有科技和技术进行全方位的覆盖,因此出现了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科技含量高的特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特点还表现为系统性,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纷繁复杂,涉及的事物点多面厂,如果管理采用逐一进行的方法将会出现管理上的困难,一般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都是采用系统的方法,在借助系统理论、功能理论的基础上形成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新体系和新系统。
2、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特点
高速公路养护是为了保持高速公路的良好状态和安全性,防止各种因素对高速公路产生影响,避免高速公路功能和质量的下降,而对高速公路展开的各种服务、维护、保养等各项工作的总称。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是对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具体指导、约束和调控,是高速公路养护工作有效、快速进行的基础,是确保高速公路养护功能实现,服务水平提升的基本保障。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存在着与普通公路养护不同的特点,特别在机械化程度、人员素质、技术含量、养护细节、安全措施等方面存在着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加强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特点认识,使其能够真正发挥出管理价值和使用意义。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特点之一是工作的复杂性,高速公路的技术含量高,进行高速公路养护的工作复杂,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要针对实际工作的细节和关键,因此导致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程呈现出复杂的特点。此外,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特点还表现在科技素养
上,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出现了更多的机械设备和技术方法.这也就导致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必须对所有科技和技术进行全方位的覆盖,因此出现了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科技含量高的特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特点还表现为系统性,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纷繁复杂,涉及的事物点多面厂,如果管理采用逐一进行的方法将会出现管理上的困难,一般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都是采用系统的方法,在借助系统理论、功能理论的基础上形成高速公路养管理的新体系和新系统。
3、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与一般公路的养护管理一样,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能反映高等级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拔款方式,不能适应高等级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3.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
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3.3、缺少养护定额与规范 。截止目前 , 针对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统一的 养护定额与技术规范尚未出台 , 养护工程费支出 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 ,随意性较大 ; 养护质量的考 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 “好路率” 指标 , 不能满 足高速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
3.4、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 ,养护科技含量低 。 虽然一些地方 ,一些高速公路配备了从国外引进 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 ,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 , 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 ,使用频率低 ,设备闲 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 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 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 ,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 、 新 工艺 、 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 ,还没有大规模推广 使用 。
4、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对策
4.1、深化养护管理体制改革
坚持“管养分离,事企分开”,转变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方式,深化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全面推行定额养护和计量支付,鼓励具备资质的养护公司跨区域参与养护工程竞争。对现有道班进行合并改造,加大养护机械投入,提高养护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要求的公路养护新机制,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养护工程市场。
4.2、 养护管理法规体系建设
由于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对国民经济发展 , 公众安全具有重大影响 , 政府必须加大立法与执 法力度 ,对养护管理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 ,充分体现养护管理的强制性要求。
( 1) 按照 《公路法》 的条款内容 , 加快制定相 关配套法规 , 完善法规的细则说明 。借鉴国外发 达国家对高速公路特许经营立法的成功经验 , 制 定适合中国特色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条例 , 使高 速公路公益性属性得到充分保障 。
( 2) 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 。明确 经营性公司只有在依法履行了养护 、 维修义务和 责任的前提下 ,才具有合法的收费 、 经营权力 。国 家要尽快组织制定相应的运营高速公路的养护技 术标准 、 操作规程和规范 , 养护作业实行社会监 理、 政府监督 。
( 3) 对新建高速公路的设计与施工 , 明确规 定有关养护管理方面的要求 。强制设计中的养护 管理技术储备 ,制定相应的公路养护方案 ,强调公 路施工缺陷责任期施工单位养护的责任与义务 , 采用法律与经济手段进行约束 。
4.3、 养护管理技术发展
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 , 保证了高速公路的正 常使用 , 规范 、 科学 、 高效的管理使高速公路的服 务水平不断提高 。面向 21 世纪的高速公路养护 管理 ,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撑 。
( 1) 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 GIS―T) 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 将空间信息数字化 ,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 ,通过功 能强大的软件 ,使公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 明 ,数据管理便捷高效 ,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 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 ,为公路交通的发展 、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
( 2) 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 ,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 、 雷达 技术 、 技术等高科技手段 , 实现人工检测向自 RS 动化检测发展 ,由破损类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 展 , 使公路质量的检测 、 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 捷 ,使公路养护更加合理经济 。
( 3 ) 推广使用国外高速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 、新工艺 ,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目前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中普遍采用的改性 沥青技术 、 SMA 路面技术、UPERPAV E 面层结构、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微表处等都是发达国家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们的推广与使用 ,改善了公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达到了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4.4、养护机械化
实现养护机械化,除了部分引进国外先进的大型综合养护机械外, 必须不失时机的抢抓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大发展的机遇,立足养护机械的国产化,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配套率。
( 1) 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电子显微技术。开发节能 、高效低噪声、低污染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养护机械 ; 研究开发故障 自动监控系统 ,提高养护机械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易操作性 。
( 2) 养护机械向大功率、多用途的方向发展 , 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益 ,适应高速公路安全、快捷的作业要求 。
( 3) 引进国外先进的 CNC 加工设备和工艺 技术 ,提高养护机械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水平 ,提高 产品质量及机械性能的可靠性 ,延长使用寿命 。
( 4) 加强养护机械的组织管理 , 组建社会化 的养护机械租赁公司
5、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发展趋势
5.1、科学养护,保彰畅通
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制定实施方案,要求广大职工以文明礼仪促和谐,优质服务促发展,用实际行动来提高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水平。二是细化责任,明确任务,加强日常养护和专项处治,对重点路段、桥梁、隧道设专人负责,严密监控,重点防范。三是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活动,严格落实快速反急机制。四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5.2、将生态高速理念应用到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
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可以采用“客土喷播”、“植被毯”草灌结合等方式,超前绿化路堤和路堑边坡,保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对取弃土场、弃碴场,采用护墙、护坡、截水沟、排水沟等多种方式,减少水土流失,并因地制宜进行整理绿化,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原来的自然环境。实施隧道洞门综合绿化设计,采用隧道周边自然草木进行恢复绿化,以保持与自然同色同调和有效融为一体。
5.3、高速公路养护作业方式更趋向于机械化
实行高速公路养护机械化的主要原因在于高速公路昼夜不间断通行、交通量大、车速快,应该尽量防止由于道路养护而造成高速公路交通阻塞的问。同时,劳动效率、作业安全、维修质量也要求高速公路养护过程中要实现机械化,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应该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优先安排资金来购买如除雪车、洒水车、清扫车、灌缝机、坑槽修补车等路面养护机械。对于绿化、交通工程设施、路面、路基等采用人工辅助和机械化作业相互结合的方式,实现畅通、安全、高效的要求。
结束语
为了满足高等级公路的使用公益性,及其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我们必须从公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研究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对策,深化改革现行公路养护体制与运行机制,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公路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新路。
参考文献
[1]杨杰,李振军.对当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11:128-129.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道路通行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