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优缺点范文

时间:2024-01-18 18:00: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媒体优缺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媒体优缺点

篇1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事物涌现出来,在现今的媒体时代,传统的媒体已经不容易满足大众的需求,所以很多新兴的新闻传播形式开始出现在大众的眼前,网络媒体也成为最广泛最容易被人接受的一种新的媒体形式。所以本文就以新媒体中的网络媒体为例,来研究新媒体下心为传播模式的转型。

网络媒体的发展不仅仅是在中国,而是在全世界的范围之内都是飞速的,而网络媒体涉及的范围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对社会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所以研究网络媒体能够扎稳脚跟的原因和它本身的优缺点,加强网络媒体的监管,保证社会的稳定,势在必行。针对我国的网络媒体的发展状况及发展的前景,来进行新媒体下新闻传播模式的转型研究。

一、新媒体中的生力军——网络媒体

与传统的媒体相比,网络媒体的传播方式是用超文本和超链接等完成的,这是一种新的传播模式,所谓的超链接,就是点和点之间通过一种关系链进行连接,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想要表达的内容的一种信息网络。信息的交换和存储与原来的那种具有顺序性和线性的限制不同,这种方式能够通过交叉联想的方式,从一个地方快速地到达另一个地方,这种方式比较方便快捷的检索。而超文本超链接的方式能够让网络媒体具有很大的特点,比如,在网络中的信息结构都是网状的,能够按照查询条件的不同来进行链接,这也是网络媒体强大的检索功能,另外,在网络中能够多个窗口进行编辑,能够是网络编辑具有强大的功能和各种各样多种的元素。

综合而言,网络媒体就是依附网络作为信息的载体,然后利用文本、视频、音频等形式来进行商业行为或者是公共行为的一种与传统的媒体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

二、网络媒体能够建立并且发展的优势

1.国家政策的支持。随着传统传媒方式弊端的显现,政府也急于寻找新的传媒方式,而网络正是最好的对象,所以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大力支持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国家网络媒体有了强大的支持力量;

2.传播对象的小众化。无论是传统的媒体还是新兴的媒体,其目的都有一个,那就是吸引对象,传播信息,网络媒体依靠强大的网络资源,丰富了信息的多样化,增加了信息的趣味性,进而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3.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比较强。和传统媒体单向性的信息传播不同,网络媒体有选择性和参与性,并且可以与参与者进行网络互动,增强了网络媒体的个性化,丰富了网络媒体的内容,更能满足受众的需要;

4.先进的技术支持。有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又具有强大的技术水平,网络媒体在传播信息的方式上更加得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也能做出更加满足受众的信息,吸引受众的眼球。

三、网络媒体这一新兴的媒体在传统的媒体对比下的优缺点

(一)网络媒体这一新兴的媒体在传统的媒体对比下的优点

1.节约经费。与传统的媒体形式相比,网络传媒既不需要发射塔也不需要建立转播站,更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设备,消耗的能源特别的少,只是简单的升级和维护就可以保障基本的运营,这样大大地节省了经费,缓解了经济的紧张。

2.有利于人才的分配。看传统的传播方式不难发现,很多节目的制作大多采编播用的是同一个人,这样虽然效率提高了,但是这样会造成人才的富余。而网络传媒则可以更好的处理人才,比如可以让有采编能力的人担任网站的编辑,让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加入到编辑的队伍中,时刻保持整个媒体的创作活力。

3.丰富的信息资源。现在的网络媒体可以及时地把优秀的作品和比较重要的新闻很及时的转化成文字到网页上,做到信息资源的即时共享,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二)网络媒体这一新兴的媒体在传统的媒体对比下的缺点

1.信息的复杂性,难以辨别性。与传统的媒体相比,网络是一个新兴的事物,还没有更多的法律法规去规范它,这就造成了现在我国的网络充斥着很多不实的报道和虚假的新闻,给不法分子创造了机会;

2.受众的人数比较小。我国有着13亿人口,虽然人口众多,可是由于传统的媒体,比如电视,在人们的心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网络时代还一下子难以被接受,所以网络媒体只是在一小部分人中发展起来;

3.受众的知识水平达不到网络媒体发展的标准。由于网络媒体发展的时间段,技术先进,所以网络媒体只是在以下部分具有一定文化的人身上还有学生的身上得到有效的利用。现在虽然网络发展比较迅速,但是不会使用网络媒体的人还是很多的。

四、对网络媒体这一新兴事物的建议

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新型的科技也迅猛发展,有了互联网,网络上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媒体,比如人人网、微博等等,人们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和信息,交流经验和思想,表达自己的看法,引领者社会的舆论走向,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影响。

篇2

【关键词】 营销 方式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spreading method of the network marketing information.

1.信息传播方式的特点

1.1传统营销信息传播的特点

1.1.1传播模式相分离

1.1.2信息传播具有不对称性

1.1.3沟通方式单向性

1.1.4具有强迫性

1.2网络营销信息传播的特点

1.2.1具有开放性

1.2.2一对一交互的方式

1.2.3具有虚拟性

1.2.4具有全球性

1.2.5具有永恒发展性

1.2.6可以传输多媒体信息

2.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

2.1传统营销的信息传播方式

2.1.1利用各种新闻媒体

新闻客观性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往往高于单纯的产品广告,因而经营者、企业家们都在寻求各种利用新闻媒介来做广告的途径,努力使自己企业的活动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

2.1.2利用广告手段促销

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条件下,广告的作用与日俱增,它不仅可以使商品销售量增加,促进商品大量生产和大量分配,降低成本,还可以刺激生产,增加花色品种,提高质量,使消费者得到最大限度的享受与满足。此外,广告还可以指导消费、增加消费者的商品知识等等。

2.1.3利用口头和行为举止传播

人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他所赖以生存的那个社会组织集团。良好的企业形象的建立,不仅可以沟通大众传播媒介,而且还可以广结良缘,进而树立企业信誉。

2.1.4利用其他形式的传播

信函传播、展览会,展销会、组织形象材料散发,都可以传递信息,是可以借鉴和利用的。

2.2网络营销的信息传播方式

2.2.1网络广告

网络广告是指通过信息服务商(ISP)进行广告宣传而开展的促销活动。它主要实施“推战略”,主要功能就是将企业的产品推向市场,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网络广告有如下几种常见的形式:①旗帜广告。网页上的旗帜广告大多是动态旗帜广告,引起浏览者的注意。具有宣传面广、影响力大的特点。②赞助式广告,是指把广告主的营销活动与网络媒体(网站或网页)本身的内容有机地融合起来,并取得最佳的广告效果。③按钮广告,即图标广告,它显示的只是公司或产品或品牌的标志,点击它可连接到广告的站点上。④关键字广告,关键字广告的最大优点是有助于在网站上寻找目标群体。⑤插入式广告,即“间歇广告”、“弹出窗口式广告”,即在用户点击进入某些网页时会跳出一个小窗口。⑥文字广告,它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在Web页上,一般是企业的名称,点击后连接到广告主的主页上。⑦邮件列表广告,又称直邮广告,利用网站电子刊物服务中的电子邮件列表,将广告夹在读者所订阅的刊物中发给相应的邮箱所属人。

2.2.2网络公关

网络公关主要是利用企业的网络站点树立企业形象,宣传产品,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知名度与美誉度的促销活动。它利用一定的手段唤起人们的好感、兴趣和信赖,加强沟通与交流。

2.2.3网上销售促进

网上销售促进是企业在网络销售活动中,采用一系列能激发需求、激励购买的促销方法的总称。它主要有:①有奖促销,是指提供的奖品能吸引目标市场的注意,以此促进销售。②免费促销,就是通过为访问者无偿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各类资源,吸引访问者访问,提高站点流量,并从中获取收益。③网上折价促销,这是一种常用的促销方式,所节省的费用,通过折扣的形式转移到顾客身上,使顾客充分领略到现代交易方法的优越性。④网上赠品促销,在新产品推出试用、产品更新、对抗竞争品牌、开辟新市场的情况下,利用赠品促销可以达到比较好的促销效果。⑤网上抽奖促销,是指以一个人或数人获得超出参加活动成本的奖品为手段进行商品或服务的促销,网络抽奖活动主要附加于调查、产品销售、扩大用户群、庆典、推广某项活动等。⑥积分促销,一般是指设置价值较高的奖品,消费者通过多次购买或多次参加某项活动来增加积分以获得奖品。⑦拍卖促销,就是将产品不限制价格在网上拍卖。

2.2.4网络营销站点的促销

它是利用各种网站的推广策略,扩大站点的知名度,吸引网上流量访问网站,起到宣传和推广企业,以及企业产品的作用。它主要实施“拉战略”,具有直接、快速、简便、费用较低等特点,且成交的可能性较大。

3.网络营销信息传播方式的优缺点

3.1传统营销信息传播的优缺点

3.1.1传统营销信息传播的优点

网络营销的信息传播方式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营销的信息传播方式,因为全民的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还不高,人们的生活习惯、工作方式、价值观念还没有顺应全球信息化向前发展的趋势,对网络的应用十分有限。其次,网上购物是先付款后得物,顾客与产品不能直接见面,使得顾客不能利用触觉、嗅觉等感官直接感受产品,因此网上的虚拟商店尽管内容丰富,但往往也会增加了错购误购的几率。同时,一些消费者也对网络营销的产品质量心存疑虑,顾客对全球范围内企业的信誉可靠程度的验证无从下手,这些都会增大其远程购物的风险,从而选择传统营销的信息传播方式。

3.1.2传统营销信息传播的缺点

在传统营销中企业的宣传、广告和营销策略都是针对所有的消费者,广告费巨大且具有盲目性。另外,传统营销的信息传播往往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同时受购买时段或刊期的限制,目标群体容易错过,并且所传播的信息难以保留,很难保证信息不被消费者遗忘。再者就是传统媒体广告的营销效果是比较难以测试、评估的,无法准确测算有多少人接收到所的广告信息,更不可能统计出有多少人受广告的影响而做出购买决策。

3.2网络营销信息传播的优缺点

3.2.1网络营销信息传播的优点

(1)网络营销信息传播可以增加经济效益

(2)网络营销信息传播加快了市场营销的速度和范围

(3)网络营销信息传播可以帮助中小企业了解市场和发展自己的机会

3.2.2网络营销信息传播的缺点

(1)载体局限了营销传播自身的发展

(2)传播监管困难,缺乏相应的法律约束

(3)传播创意水平不高,广告点击率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篇3

4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杨正泉在“第三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会议主题是‘网络与媒体革命’)”新闻会上指出,由于因特网的高速发展,新闻媒体面临一场革命。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一登上舞台,就显示了它的巨大的信息优势和强大生命力,也显示了它自身的激烈竞争性。

因特网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到2000年底,全世界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联上了因特网,上网用户大约259亿,其中我国网上用户近3000万。因特网作为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正以指数增长的方式迅猛发展。有专家预测,到2002年底,网上用户将达5亿。现在每隔半个小时就有一个新网络与因特网相联,每过一个月就有100万新的使用者加盟。网络媒体以惊人的速度膨胀,无疑是对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成了强大的挑战,加快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已成为各大传统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继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东方电视台等十余家电台、电视台或社会团体开展了网上音视频业务之后,许多省、市级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也纷纷效仿,一批批广播电视网站雨后春笋般涌现。那么,这么多广播电视媒体网站如何面对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才能使自己在新世纪媒体革命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健康发展?这是非常值得广播电视部门领导和广电网站从业者们认真深思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广播电视与广电网站的各自特性进行客观分析,从而探寻它们实现相互融合的发展前景及其方式、方法。

1从广播电视和广电网站的特性及发展态势看融合的必要

报纸、刊物具有价格便宜和携带方便的优点,而且几乎不受场所、环境等条件限制,即使在将来高度文明的社会里,人们还需要报纸杂志,所以它仍有其生存的空间。

广播的特点是迅速、及时、传播范围广泛,声情并茂,而且受众不受年龄、性别、文化层次等条件的制约,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边干活边听广播。广播的不足之处是:稍纵即逝,这耳进、那耳出,不便于保存和仔细琢磨或深入研究。网络媒体和广播之间几乎没有直接的竞争,恰恰相反的倒是广播可以在网上播出。上网后的音频广播,不但扩大了传播范围、增加了听众,而且还弥补了广播致命的弱点——看不到文字、不便于保存的严重缺陷。

电视是20世纪的一大发明,是当今社会拥有受众最多、最现代化的新闻宣传、信息服务和文化娱乐工具,它除了具有与广播相同的优缺点之外,形象直观、老少皆宜是它的最显著的特点。

网络媒体所具有的开放性、多元性、实时性、交互性、大容量和易检性,多媒体化及个性化特征,无疑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的冲击。电视媒体受网络媒体的冲击最强烈,因为,任何一个新兴媒体的横空出世,受到冲击最大的应当是与它传播方式最接近的媒体——如同当年受电视冲击最大的广播一样,今天受网络媒体冲击最大的当是年轻的电视媒体。据上海有关权威部门的调查结果表明:由于上网,上海青年对传统媒体的消费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减少,35%的青年表示他们在听广播上的消费减少了,42.4%的青年看电视的消费减少了。而且,这些年轻人大多为35岁以下、高中以上的“知识青年”。电视观众每天关注新闻信息的时间大多又集中在晚上的黄金时段,所以,先天注定了电视和网络媒体两者之间存在着冲突性矛盾。随着上网人数的不断增加,人们已逐渐习惯适时从网上获取最新新闻信息。电视作为首选新闻宣传工具的地位将日益受到影响。但是,目前网络媒体普遍存在带宽窄、访问速度慢、系统支持能力有限等因素,电视作为文化娱乐工具的魅力犹存。

在各种媒体网站中,广播电视网站有其特殊性。因为,网络的特性可以弥补广播电视稍纵即逝、不易保存、线性传播等劣势,使之易保存、可点播。这相对于报刊、通讯社建立的网站,更有其拓展的空间,也能发挥其特长。

网络媒体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需要经过一个“起步——发展——成熟”的过程,它虽然兼备报刊、广播电视的诸多特长,却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媒体的所有功能。专家认为,任何一种大众传播媒体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媒体之间能够和平共处,互为补充。笔者认为,尤其是广播电视与广电网站更应该抓住机遇迅速地联起手来,加快媒体之间的融合,相互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奋力开创网上音视频广播的一片新天地。

[page_break]

2加速融合、努力将“网上广播”、“网上电视”办成前景广阔的新型传播媒体

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加快与网络媒体的相互融合已成为末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特网音视频广播(以下简称网上广播)作为网络与广播电视相结合的一种有效方式,正受到国内外广播电视机构的普遍关注。资料表明,到2000年底世界上已有94个国家的3000余家电台、电视台开展了网上广播业务。国内网上广播业务也有了快速发展: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东方电视台等十余家电视台或社会团体开展了网上视频广播业务;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重庆广播电台等多家电台开展了网上音频广播业务;建立文字网站的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则更多,据不完全统计,到2000年底已达数百家。

因特网的快速发展,给广播电视事业提供了一个新天地。利用因特网所具有的信息丰富、传播迅捷、声像俱全、交换传播等特点,广播电视与其融合形成“网上广播”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在网广播”众多的栏目可为受众提供众多的选择;广播电视可以利用因特网的互动性特点加强与受众的双向交流及沟通,并加强国内外新闻机构的交流和合作。同时,可利用网站庞大的信息源,调阅新闻资料、传送新闻稿件等。可见,“网上广播”事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广播电视整体工作的全面推进,也有利于扩大广播电视的受众群体。

目前,全球广播电视机构已纷纷上“网”,并日益显示出两者融合传播的新态势。广播电视媒体与广电网站的相互融合——形成的“网上广播”、“网上电视”将迅速崛起,不远的将来可望成为一个前景广阔的新型的大众传播媒体。

3广电网站和广播电视实现相互融合的方法和途径初探

我国广电媒体的建站速度和网站规模远不及纸质媒体。而且由于体制、技术、人力、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原因,国内广电媒体网站总体质量不高,特别是既有网络特点,又有广播电视特色的网站屈指可数。

2000年,在许多商业网站被淘汰出局的同时,广电部门出于外部压力和内部改革、重组、整合等动力因素的影响,建站数量明显增多。据笔者考察江苏省及周边地区广电网站得知,广电部门建立的网站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分别由电台、电视台与社会力量联办的网站;二是由电台、电视台内部开办的网站,附属于原媒体的母体;三是由省、市厅(局)或广电集团牵头创办的网站,它们与同级广播、电视媒体以兄弟相称。

纵观这些网站,特别是第一、二类网站,要么混同于一般社会网站;要么只是简单的栏目导游导视、局台概况、广电动态、主持人简介等名片式介绍;有的网站本来就是电台、电视台的附庸,由于人员大多来源于原媒体,故所办的网站从形式到内容都受到束缚,始终跳不出母体的框框,网络媒体的特征难以体现;办得稍好一些的网站,也只不过是广播电视新闻和主要栏目的翻版(网络版)。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空站、死站,真正具有广播电视特色的网站为数甚少。网络技术具有将信息的各种元素——声音、图像(照片)、数据、文本融为一体的特征。广电部门之所以要办网站,就是看好这一特性,才纷纷行动起来,目的是希望通过和网络的逐步融合,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传播阵地、社会影响和相应的经济效益。笔者思考认为,广播电视和广电网站融合的方式方法及其途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广播电视和广电网站要加快融合的步伐,做到互为补充。广播电视可以从网络中下载有关信息、图像(照片)、资料,充实自己的节目内容,然后播出;网站可以将广播电视的视听节目转成文字和图片,上网传播。这样,既增强了网页的视觉冲击力,又增加视听节目的文字表达能力。也可以将音视频信息压缩上网,但是鉴于目前网上普遍存在带宽窄、访问速度慢、系统支持能力有限等因素,可以多采用一些音频信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音频节目的内容,让网民点击,供热心受众了解、研究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既弥补了广播电视的不可保留性,又使广播电视节目的覆盖区域更加广阔。

(2)争取广播、电视、广电报、网站多媒体联动,促进相互融合。广播电视和广电网站要尽可能多搞一些同步直播节目,也可以异步传播一些重点节目和重要信息。这样,对于网民来说,你今天没有听广播、没有看电视,却能从网上清楚地知道广播里说了些什么,电视里正在播出什么节目;对于广播电视受众来说,你可以不上网,却知道“网民”们的见解,甚至还可以通过主持人和他们进行交流。广电系统内部四种媒体相互渗透,互为补充,不断促进融合,信息传播的范围越广,影响力越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就得到相应的提高。

(3)增强互动性,变单向交流为多向交流。广播电视与受众之间,长期以来存在着我播你听(看)的点对面的单向的信息传播模式和被动的接受方式;而互联网则不同,网民与网站、网民与网民之间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在互联网上,视听受众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电子论坛等参与视听节目,突破电话热线交流的时空局限,变单向交流为双向交流、变双向交流为多向交流。媒体和受众的良性互动,可以增强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亲和力。

(4)广播电视媒体可借助广电网站来包装自己,树立视听媒体的新形象。例如在网上开设导听导视、精典节目简介、新片预告等栏目,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自我形象策划宣传,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电子论坛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网友的意见和建议,以提高广播电视宣传质量和广电媒体的知名度。

篇4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新闻报道;策略

随着时代的飞旋,对于便捷而快速的传播方式,人们普遍认可。时代的进步,新媒体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体现,但是,传统媒体运营也受到了一定的威胁[1]。对于新媒体的挑战,传统电视媒体必须要将定位找准,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够立足。

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现状

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比较快,广泛覆盖资讯的内容,时效性非常强,民众可以将评价及时地进行反馈。但是,新媒体的管理比较复杂,所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多,从而降低了资讯的准确性和民众的信服度。

传统媒体从产生的时间来看,比较长,有特定的用户,几十年来,对电视节目准时进行收看,已经成为许多用户的习惯。电视新闻媒体的工作者,都进行过专业培训,经验比较丰富,报道的新闻权威性比效高[2]。但是,传统电视媒体的报道传播的速度比较慢,形式也比较单一,民众不但不能及时地进行反馈,也无法参与互动,从而将一些用户流失了。

从以上可以看出,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都有优缺点,如果想要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必须要取长补短,才能够使用户的需求得到满足。

二、电视新闻报道的困境

(一)收看电视要有特定接收环境

观众在接收电视信息时,需要有特定的环境,不但要有一台电视机,还要有机顶盒及固定的接收场所,将安装设备人工进行开通。只有具备了这些特定接收环境,才能够收看电视[3]。因此,人们更青睐手机上网,对于比较感兴趣的新闻热点和资讯,可以利用网络信号随时进行查阅。

(二)用户的互动性差,无法及时与民众进行交流

电视媒体的用户体系虽然非常庞大,但是,与用户的互动性却很差,无法及时地与用户进行交流。传统电视媒体传播比较单向性,新闻资讯只是由媒体工作者传达给观众,观众的声音却听不到,民众对事态反馈的信息无法及时地接收到。新媒体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借助网络平台,对民众的意见可以及时地听取,将传播的方式不断地进行改革,从而使用户的需求得以满足。

(三)新闻资讯更新速度慢

对于新闻资讯而言,快和新是传播的主要特点,对于新闻事态发展,在第一时间,民众需要了解。新闻事态发展的,传统电视媒体需要一些过程,这对于民众所要求的快和新是很难满足的。而新媒体却能够将热点的事件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民众只要将网络打开,就能够将最快最新的新闻资讯及时收看到。

因此,虽然电视新闻报道的权威性比较强,但是,互动性比较差,传播的速度也比较慢,接收的方式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这就使电视新闻报道工作,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环境下,陷入了困境。

三、在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报道发展的策略

(一)与新媒体合作

从当前来看,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应用都非常广泛,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进行有机的结合,共同进行发展,在新媒体的语境下,实现电视新闻报道的长足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有机地结合,可以将自身的缺陷进行规避,优势进行互补,使双赢局面得以实现。传统媒体应该将自身的基础雄厚和受众广泛以及公信力高等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结合新媒体,新媒体将自身内容丰富和传递速度快的优势进行利用,对传统媒体进行反作用,从而使双方共同的进步得以有效地促进[4]。

(二)建立完善的交流和反馈机制

新媒体与传统的媒体进行比较,能够与民众及时地进行交流和反馈。在新媒体的语境下,电视新闻报道应该将完善的交流和反馈机制建立起来,对于民众的意见应该及时听取,分析和研究观众对于新闻报道各方面的实际需求和意见,改进自身不合理之处,从而使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报道的发展得以有效地促进。

(三)提高新闻的传播速度,提升传播的时效性

新和快是网络媒体最主要的特点,传统的电视媒体应该学习。电视新闻报道不但要有特定的采集和编辑,还需要有一定的制作费用和机制,这就会使传播新闻的速度受到影响。对于第一手信息,人们更喜欢在网络获得,不愿意等待传播速度比较慢的电视新闻。对于新闻的传播机制,电视媒体的工作者就应该不断地进行改革,将资源进行节省,对新闻资讯的利用率进行有效地整合,从而使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得以提升。

四、总结

综上所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都有优缺点。所以,若将电视新闻报道的长足发展得以实现,就需要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进行结合,优势进行互补。

参考文献:

[1]陈一鸣,阎罡.试论基于新媒体语境下的电视新闻报道策略[J].视听,2016(12):110-111.

[2]戴玲玲.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报道策略的变化[J].西部广播电视,2015(17):43.

篇5

近年来,以网络科技为核心的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不断推动各个社会领域的升级与革新,互联网技术引导教育领域变革成效尤为显著,正逐步推广到我国大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学课堂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技术在幼儿教育领域的应用尚未得到充分关注,幼儿教育中的互联网技术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为此,笔者在文中对互联网技术与幼儿教育融合进行初步探索,提出构建互联网技术与幼儿教育融合的实践模式。

笔者将互联网技术与幼儿教育融合的实践模式分为优化课堂教学、营造幼教文化、促进幼儿园与家庭共育三个方向,每个方向有着不同的实践主体与技术方法,以满足幼儿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需求。

一、互联网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幼儿园的课堂教学应是丰富多彩的,应该始终流淌着欢声笑语、充溢着蓬勃朝气。为此,必须改变单一的、固定的教学形式而采用多元化的、活泼的教学形式才能实现这样的效果。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媒体是优化教学的关键。一般来说,在幼儿园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认事物、讲故事、想办法、做游戏和听音乐等教学形式。结合这些教学形式的优缺点及呈现方式有针对性地利用互联网技术搜索到不同的教学媒体,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对于全面发展幼儿的多元智能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认事物、讲故事的教学环节中,可以通过实时搜索的互联网媒体为幼儿呈现事物的具体形状,通过比较几种物体的异同点启发幼儿进行观察与思考,或者为幼儿呈现几组图片,启发他们结合画面编一个小故事等;在想办法、做游戏的教学环节中,可以通过互联网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并利用多媒体能放大、缩小、暂停、再现等功能,充分发挥幼儿听觉、视觉、感觉等多种器官的作用,启发他们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二、互联网信息资源营造幼教文化

幼儿园教育文化对幼儿成长至关重要,充分发掘互联网信息资源优势,有助于营造丰富多彩的幼教文化。在建设幼儿园教育文化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形成幼儿园校园网、网络广播站、网络电视台等互联网应用平台,在这些平台上开展各类幼儿教育、游戏、活动,以此形成高效、和谐的教育氛围。以幼儿园网络广播站为例,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幼儿园可以实时更新在线音乐取代传统一成不变的音乐氛围,让丰富多彩的园内音乐营造新颖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掘互联网信息资源优势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幼儿教育节目,建立幼儿科普知识普及园地、幼儿童话王国,丰富的信息有助于幼儿增加知识、扩展视野、形成兴趣。除此之外,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工具有助于分享幼儿形成活动的广泛参与感,如在幼儿园内举办小小记者、小小主持人活动,将幼儿表现通过自媒体工具保存、分享、展示,使每位儿童都有亲身参与活动的体验以及展示自身优势的渠道。

三、互联网交流促进家园共育

传统的幼儿园与家庭合作模式典型代表是召开家长会以及教师家访,需要家长与教师预约参与,对时间和地点的一致性要求较高,教师和家长有任何一方不能满足时间或地点安排都会使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大打折扣。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实时交互系统解决了这一幼儿园――家庭互动难题。

首先,为每个幼儿园老师及儿童家长创建QQ帐号,并通过群聊系统使幼儿教师与家长聚合在同一平台上,家长通过QQ群聊可以实时与教师沟通,实时与其他家长沟通,幼儿园教师作为“群主”可以利用“群共享”为儿童家长公告与信息。不仅如此,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群聊功能亦可以使家长之间探讨教育心得,总结教育经验,达到幼儿园与家庭共同教育的目的。

篇6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体育教育;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8-0045-03

新媒体是通过数字化交互性的固定或移动的多媒体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1]新媒体的出现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迅速扩张,“手机控”、“拇指族”、“微信控”等新鲜名词的出现更是体现了新媒体在日常生活中的有力渗透。同样,新媒体也成为了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重要途经。[2]本文以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为切入点,深入分析提升大学公共体育教育活动成效的方法和路径,从而推动大学体育教育模式改革,完善教育方法,提升教育质量,是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大学体育教育的问题分析

1.体育教学内容浅显固定,运动技能提升效果不佳

通过对山西省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调查发现,篮球、排球、足球、田径、武术、健美操、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项目是各高校开展普及程度较高的体育课程。在校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每学期或每学年结束后还可以选择换项。这种设置体现了兴趣教育、快乐体育的宗旨。

调查发现,68%的学生都会选择参与过、感兴趣或者从未接触过但新鲜感比较强的体育项目,仅有10.3%的学生会为了提高某种运动技能选择项目。调查对象普遍表示:大学体育课程设置时间短,班级人数多,内容无法深入等问题是他们不以技能学习为主要出发点的原因。在对大学体育教师的访谈中也了解到,由于要考虑学生整体差异,授课内容多以入门、基础内容为主,加之学生重复选修一门体育课的现象较少,深入教学很难开展,可见大学体育教育面临着深度与广度兼顾不足的问题。

2.体育教学手段传统单一,自主学习空间不足

受限于体育技能形成的特殊规律,大多数普通专业大学生很难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或创新,因此,体育教师引领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成为传统体育教学的固定套路。尽管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会逐渐熟练相关技术动作,但要想最终形成正确、合理的体育技能,始终离不开体育教师的指导。总的来说,大学生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对体育教师的依赖程度较高,由此导致教学手段单一化。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

1.新媒体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积极影响

(1)新媒体的广博性丰富了大学生的体育视野

在体育信息获取方式的调查中,网络媒体、手机等移动客户端的应对比例较高,分别为68.2%和43.9%。而体育课堂由于课程时数的限制以及教学内容的相对固定,很难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欲,应答人数仅有36.5%。传统的体育报纸、杂志则渐渐退出了主流信息渠道。可见,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互动的主要手段。

在新媒体的广泛覆盖下,大学生无疑会接触到许多“高、新、奇”的体育运动项目,如跑酷、轮滑、登山等,从而丰富了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知范畴,为拓展其运动方式创造条件。

(2)新媒体的便捷性拓展了大学生的学习空间

网络资源包罗万象,通过移动互联网终端,学生可以随时获取到自己感兴趣的各种信息。对比传统的体育教学,新媒体带来的显著优点是,学生可以摆脱对体育教师和课堂的过度依赖,利用互联网资源来查阅各种相关教学视频,以达到反复学习、完善技能的目的。在针对有过网络学习经历的学生进行满意度调查时发现,学生普遍表示运用网络平台的学习效果要好于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因为他们可以随时调取,反复观摩,且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可见,新媒体的运用可以摆脱体育课堂形式、时间和地域特别是教学资源的限制,在充分拓展学习空间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学习效率。

(3)新媒体的互动性满足了大学生的不同诉求

在前面的论述中已经提到,传统的大学体育教育模式以普及性、入门性、多样性的知识教学为主,这样的设置虽提高了不同学生的参与度,但深度不足,对于已经具备一定体育技能基础的学生而言,大学体育课程的规定内容很难满足其求知欲。而新媒体提供了大量的公众互动交流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共享资源、专业网站等服务器来搜索下载学习资料,或者通过论坛求助等方式寻找相关资料进行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弥补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针对性不足等问题。

2.新媒体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消极影响

(1)新媒体淡化了体育课堂的真实性

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手把手传授的真实过程。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行为感受、学习效果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并进行指导;学生则可以通过近距离、全方位的观察、模仿和比较来形成直观感受,这种体验具有真实、直接的特点。相反,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体育技能学习,却不能给学习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手机、电视、电脑等新媒体的展示工具成为“教”与“学”之间的必然屏障,教学过程中的直观互动无法开展,从而给学习者造成虚拟、间接的学习感受,这也恰恰体现了新媒体的虚拟性。

(2)新媒体弱化了体育技能形成的规律性

在体育技能学习过程中,有着必然遵循的规律,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想掌握科学、合理、有效的体育技能,就必须遵循这些规律。在传统体育教学课堂上,体育教师会严格按照技能形成规律,分阶段、分步骤的实施教学活动,促使大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运动技能。一旦这个过程缺少了教师的指导,学生自己很难准确把握和控制学习的结果。加之新媒体资源相当庞杂,相关管理制度并不健全,网络和数字媒体中充斥了大量的非官方、非权威甚至是有悖科学原理的教学资源。[3]当大学生在无法有效辨识的情况下进行学习,且一味追求“高、新、奇”的技术动作时,便很容易打破原有的客观规律,形成错误的运动技能或习惯,从而影响整体水平的提高,甚至是身体健康。因此,新媒体传播的不可控性是实施自主学习所必须关注的问题。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体育教育模式构想

1.大学体育教育的理念创新

(1)辩证的看待“教”与“学”

体育教师是传统大学体育教育中的主导者,但随着新媒体的兴起,“教什么、学什么”已经不单单由体育教师一个人所决定。大学生通过新媒体获得更多信息的同时,对体育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说,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体育教育“教”的方向,而体育教师“教”的行为应符合大学生的诉求,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的“学”,这也恰恰印证了“人本教育”[4]的宗旨。

(2)打破“一成不变”,促进“与时俱进”的习惯养成

从体育课程来看,以山西省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为例,近十年间的变化不大,仅仅是将健美操、跆拳道等普及程度较高的项目纳入了教学计划。以教学手段来看,教师的示范讲解到学生的模仿练习已经成为固定套路。而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大学生接触到了很多新奇的体育运动,看到了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方法,进而对大学体育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大学体育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了解和掌握最新的体育教育动态,不断更新教育方法和实施手段,有效提升大学体育教育质量。

2.大学体育教育的手段创新

(1)加强大学体育教师培训,提升其新媒体素养

大学体育教育管理者应与时俱进,完成从意识层面到操作层面的整体转变,充分应对新媒体对高校教育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大学体育教师要对新媒体形成客观准确的认知,了解其内涵与外延,能够发现与教育实施手段相关的特性,为拓展大学体育教育的新阵地做好准备;另一方面,高校应开展相关的技能培训,帮助大学体育教师提高个人应用新媒体的能力,如进行网络信息、搜集与微视频制作比赛等,通过日常考核来确保此项工作长期有效的开展。

(2)将新媒体融入大学体育教育,利用各种新媒体工具开展教学工作

首先,利用网络媒体创新互动方式。利用互联网建立专门的体育教学信息反馈平台,如在校园网的体育专栏大学体育教学的纲要、课程设置、教学评价标准以及体质健康标准等信息,同时设置相应的互动版块,主动收集大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诉求和问题,进而为调整体育教育活动提供依据。目前,山西省高校已普遍开通网上选修体育课的业务,但均是借助学校教务处的平台来完成,在学生选修过程中存在的“选不上、不想选”等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发挥网络媒体优势,形成开放性的交流互动平台将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第二,利用移动客户端媒体创新学习方式。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新媒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QQ、微信等移动客户端软件的应用,更是将新媒体阵地延伸到大学生人人必备的手机领域。以微信为例,聊天对话、游戏娱乐、信息几乎无所不能,特别是将语音、图片、视频制作成微视频的功能更是将虚拟互动推向了又一高峰。微信的视频保存、传送,以及公众账号的信息与互动都为线上的体育教学提供了可能。体育教师可以将前期录制或筛选的视频教学资料上传至公众平台,要求大学生在线下的课余时间进行预习或复习,将传统的体育课堂概念加以延伸。同时,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微信软件制作学生学习视频,就体育练习中的优缺点加以点评,从而提升教学指导的时效性。

(3)加强新媒体建设与管理,发挥其正向引导作用

一要加强新媒体的硬件建设,成立新媒体工作室,配备信息的电脑和信息宣传栏等。二要注重对新媒体工作的监督与管理,新媒体作为开放性的互动平台,信息来自多个渠道,且种类庞杂,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维护和管理,反而会制约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投入与监管应该并重,合理规避它的消极因素,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正向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廖祥忠.何为新媒体?[J].新媒体研究,2008(5):121-125.

[2]高爱芳,高卫松.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调查分析及德育引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132-134.

[3]匡文波.论新媒体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J].网络传播研究,2009(8):72-75.

[4]王希尧.人本教育思想的历史渊源与现实意义[J].教育科学研究,2001(11):5-8.

篇7

【关键词】新媒体 CSR传播 企业社会责任

近年来,我们经常能看到关于环境污染、能源枯竭、食品安全、商品质量不达标等方面的报道,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单元,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常常是引发这些环境、伦理、道德问题的主角,于是企业有没有承担其应尽的社会责任逐渐成为社会和媒体的关注焦点。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实践活动和媒体报道来传播其社会责任理念,从而在利益相关者中树立一个“负责的好公司”的形象,帮助企业提升市场评价、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吸引优秀的人才。罗德公关公司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袂推出的《企业社会责任指数》报告显示,随着传播技术的革新,CSR传播也正发生着巨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将CSR 战略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并通过CSR 传播向目标受众表达自己的、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和企业文化的CSR 理念。①但是,新媒体的出现使信息传播呈现出了许多不同于传统媒体环境下的特点,这必然会给企业社会责任的传播带来诸多影响,企业如果对这些变化把握不足就可能错失新的发展机遇甚至给企业声誉带来负面的影响。

一、CSR传播的界定

CSR是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的缩写,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1924年,由奥利弗·谢尔顿首次提出,他指出企业经营应该与本产业内外所涉及的人类需要的各种责任联系起来。该理论体系形成于20世纪后半叶的美国理论研究中,但时至今日学界仍未对其定义达成共识,其中“利益相关者”理论较为流行并得到广泛的认可,该理论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或在其经营过程中,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或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②

CSR传播即企业社会责任的传播,也就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相关信息的传播,目前国内外未形成统一的界定,我国从传播学角度对CSR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笔者在CNKI上进行关键词检索,以学者刘柏因的研究较为系统,他将其理解为“企业为了获得外界对其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进一步理解和认可,将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有关实践和信息发送或传达给利益相关群体的过程和行为。”③

在我国主流媒体上,直到21世纪初才能看到CSR传播的踪影。例如2003年《南方周末》率先推出了针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创富榜,与其他机构推出的富豪榜不同,该榜重点对中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对我国不同性质企业主体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调查和综合报道;2004年,21世纪报系推出“首届中国最佳企业公民行为评选”,是国内较早系统的推广“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主流财经媒体;2008年《企业社会责任》杂志创刊,是中国第一本也是目前唯一一本专门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并用“企业社会责任”命名的公开发行杂志。随着企业社会责任在传统媒体上出现频率的增多,新媒体上也逐渐出现相关内容:企业官方网站开始增设企业社会责任一栏,类似于“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这样的专业网站也开始出现,博客、论坛、微博等社会化媒体更显现出它们在CSR传播上的活力。

二、新媒体的影响力

关于新媒体的界定,正如《新媒体百科全书》主编斯蒂夫·琼斯所说:“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图书,报纸是新媒体;相对于广播,电视是新媒体;‘新’是相对于‘旧’而言。”④本文中“新媒体”这一概念采用学界常用的“有别于传统媒体”这一反向划归方法,指以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为代表,区别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新的媒体形态。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目前CSR传播主要是通过报刊杂志、企业年度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企业官方网站这几种传统途径,对于影响力不断提升的新媒体却缺少有效的利用。这种现状,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许多企业的CSR传播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它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可能与企业家对于新媒体了解不足有关,他们虽有尝试之心却没有运用好这个传播工具的信心,毕竟现在许多企业危机的出现和爆发都与新媒体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果企业选择被动的接受新生事物,只会在剧烈的竞争中被逐渐淘汰。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3年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手机网民规模为4.20 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占74.5% 。⑤随着宽带网络的逐渐普及、互联网web2.0应用的不断深入、移动终端的更新换代,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在信息社会中,每一个有志于做大做强的企业都应该对新媒体的特点以及它给CSR传播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成竹于胸,这不仅能够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对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普及、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三、新媒体环境对CSR传播的影响

新媒体作为新生事物在信息传播上与传统媒体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些特点给CSR传播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1、CSR信息内容的海量性

新媒体内容以数字化方式存储和传递,通过搜索引擎可将所需信息进行集中展示,亦可通过一个信息链接到其他相关内容,信息的深度、广度和发散度都是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的,事件的背景、相关话题报道、各方观点评论甚至网友的反馈都可一览无遗的呈现在受众面前。

海量的CSR信息一方面方便了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另一方面也为有责任心的企业提供参考,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推广和发展。但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能忽视,特定企业发出的信息很难在信息海洋中脱颖而出,且受众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于一个企业,从而弱化了CSR传播效果。因此,企业在进行CSR传播时需设计有特色的主题,吸引受众的持续关注。首先,要借势社会热点新闻事件和话题进行传播;其次,要加强行业特点与社会责任的相关度,强化企业在人们心中留下的印象,如电力、石化等行业在经营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排出大量的废水、废渣、废气,环境敏感度高,就可以加大环境传播责任的比重;最后,要将CSR纳入企业战略层面,锁定特定领域进行长期的、有组织的传播,使其成为企业品牌的一部分。

2、CSR信息呈现方式的多样化

新媒体综合了传统媒体所有的表现方式,信息的呈现形式越来越多媒体化:“坐在一台连接到国际互联网的电脑面前,你可以同时使用你的眼睛、耳朵、嘴巴和手,更有国外科学家已经研究出了在网络上聊天的同时能够感受不同的气味。”⑥企业在进行CSR传播时,可以同时运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使信息内容变成“活物”。不过,也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媒体的应用必须追求各部分内容、主观信息与客观环境、经济成本与效果回报的协调,有的内容适合通过音乐、视频传播,有的内容也许只用一段文字或一个画面即可达到最优效果。

3、CSR传播渠道的多元化

新媒体拥有多种媒体形式,例如博客、论坛、微信、移动电视、手机短信等,多种多样的传播渠道为企业提供了更广的选择范围。这就有利于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的传播途径,通过传播渠道的有效结合,减少CSR传播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成本和负担;同时,它还能为目标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信息内容的受众到达率,稳定核心受众。例如对于刚创立不久的小企业来说,企业的重心一般都放在经济责任和产品与服务上,主要的利益相关者范围较小,那么在CSR传播时选择针对性较强、覆盖面较小但成本低、操作流程简单的手机短信、微博等媒体更加合适。但是,这也对企业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吸纳新媒体人才并对员工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及时掌握不同渠道的优缺点和操作方式。

4、CSR信息传递的即时性

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上的限制,压缩了信息传播的物理空间,使信息传播具有了迅速即时的特点。现在的新闻信息不像以前一样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采访、筛选、编辑等过程后才会到达受众,事件发生与受众知晓之间的时间差在不断的缩小,例如在“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活动中,只要有人发现了乞讨儿童便可马上把信息传至网络供所有网民浏览,从发现现象本身到呈现于媒体只需几秒钟的时间。这种即时的信息传递将大大提高了CSR实践和传播的效率,使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动态的呈现在利益相关者面前,带动更多人员的及时关注和参与。不过,它也增加了滋生企业危机的可能性,因为企业本身带有一定的营利性,而社会责任具有非营利性质,如果传播不当就会引起人们对企业的目的性质疑,负面信息通过新媒体扩散形成的舆论压力将有可能给企业造成消极影响甚至是致命一击。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中,企业更要加强危机管理,做好随时处理突发危机的准备。

5、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积极性

新媒体出现以前,传统媒体充当信息源与受众之间的中介,由于技术条件、信息采集方法以及单向传播模式的限制,信息传播过程主要是以媒体传播、受众接受的形式存在,信息反馈较少且滞后,企业和媒体在CSR传播中与利益相关者的互动性较难体现。新媒体出现以后,基于网络和通信技术所提供的信息路径和存在空间,强化了传播的双向互动性,企业在CSR传播过程中可以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及时明确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行为的态度,还能吸收借鉴它们给予的各种意见和创意,CSR传播的主要目标是让社会责任信息到达利益相关者且受到他们的认可,新媒体高互动性的特点则成为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尽管互动性的特点为CSR传播带来了突破性发展的可能,目前许多企业仍未真正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①徐静,《CSR 传播新趋势》[J].《国际公关》,2011(1):12

②刘勇、张虎:《公益营销》[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14

③刘伯因,《企业社会责任传播发展及web 2.0时代的机遇和挑战》[J].《东南传播》,2011(12):46

④⑥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5-16

⑤《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4

篇8

[论文摘要]文学进驻网络空间并且成为一个活跃的臣民,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因为网络文学的出现,传统文学正在或者即将发生哪些深刻的改变,本文试图通过研究网络文学之现状及其特点,进而分析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

资深作家陈村慷慨地赠言网络文学:“前途无量”。他在“网络之星”丛书的序言之中说:“有人一口派定网上的文学作品都是垃圾,那是精神错乱,我们应该怜悯他。有人说网上的作品才是文学,那是理想,我们要努力。”可见,网络文学在当今文坛上其势头已经不可抵挡,有燎原之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网热背后的传统文学,二者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一、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现状比较

网络的介入使得文学写作不再是创作者一个人的事了,而变成一种集体智慧的凝聚,走出了文学创作的一条新路。但是,与传统文学一样,网络文学的本质还是文学,它与传统文学有着解不开,理还乱的复杂关系。

(一)存在方式的比较

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较之传统文学的存在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有文本载体、文本形式和文类界限的易位。

(1)文本载体的不同

传统文学作品主要以书本、杂志、报纸等“硬载体”文本出现的,它们陈列在书架上,摆放在案桌前,构成一种广延性的物质性存在。网络文学则以电子符号的软载体形式存在于电脑中,传输在互联网上。在这里,文学创作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随意性,也可随时更改。

(2)文本形式的不同

传统文学是线形平面的文本构造形式。尽管其也可以运用插叙、倒叙等手法或多线索结构,但由于媒介的三维物理空间的限制,其文本的空间是凝固的,容量是有限的。网络文学显示的是超文本链接的立体构成形式。它的特征是阅读的多线性或超线性,即由线性结构转向链接性结构,由刚性结构转向弹性结构,由封闭结构转向开放结构。

(3)文类界限的不同

在传统文学类型中,有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的“四分法”,同时,纪实文学和虚构文学、文学创作和生活实录、文学和非文学的界限都非常明确。当我们在欣赏某一传统文学作品前,我们都会事先知道它属于那一种体裁或在阅读的过程中轻易地分辨出来。但在网络文学中,文类界限已变得模糊或被淡化。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很难分清它们属于哪一类文体,因为这些作品给我们的感觉往往是模棱两可,传统的文学分类法对它们无从归类。

(二)创作模式的比较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创作模式的不同主要包括构思方式和创作手段两个方面。

(1)构思方式的比较

传统的文学构思是个人化的艺术思维,它要基于个人的生命体验和生命感悟,不断为内容而寻找形式,以整体的艺术观照来施展自我潜在的艺术创造力,为作品的生成打造审美原创的艺术胚胎。而网络文学则不同,它的写作是随意的,无需完整的艺术构思。如一位文学网友所说:“文字在我是生活状态,只喜欢第一时间的真实感受,不会为文而文,没话找话。我只是坦坦然然地写下我的歌、哭、欲、求,我对人生的思考,我对社会的解说。你有你的体验和实证,我也有我的,我们享有平等的话语权。”

(2)创作手段的变异

网络作者首先需要以机换笔,让一笔一划的“爬格子码字儿”变成轻松的键盘输入,也可以运用万通笔或无线压感笔作手写输入,或是在交互语音平台上进行语音输入。这种创作手段使文学创作者写作时不再低头,而是抬起了头,十个指尖在键盘上飞舞。

(三)传播模式的比较

(1)传统文学以书面材料为载体。

传统文学,属于单向传播,其信息传播模式是传播者媒介接收者。对此,有学者评价说;“在这里,作者是一个绝对核心因素,是文本全知全能的主宰角色,一切都是已知的,既定的读者只是等候智者训导的角色。”

(2)网络文学有双向交流的特征。

网络文学信息传播模式是传播者媒介接受者传播者(或其他接收者)。在一般情况下,读者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才更容易产生阅读作品与参与交流的渴望。网络文学的作者和读者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因为交互活动本身常常将欣赏变成了创作,或将创作变成欣赏。

(四)语言的比较

文学的存在方式和创作模式以及传播模式的改变必然会带来语言的变化。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它的语言突破了传统文学语言的藩篱,表现出了差异性。

(1)传统文学讲究文学语言的情感性,特别注重文学的表情达意,通过气氛的渲染,景色的烘托,传达出人物的情感体验。有时,为了作品思想内容和精神感情表达的需要,作者会对某些情节进行铺陈叙述。但由于网络文学受制于网络阅读和传播所需要的明了通俗等因素,其语言往往追求简约、形象和直观,词组缩写和符号表意成为网络文学中比较典型的语言形式。

(2)传统文学中,人物的性格特征通常通过个性化的语言体现出来。通过阅读这些个性化的语言,你的脑海中就会勾勒出人物的形象。但网络文学语言抹杀了语言的个人色彩,而取之以格式化、程序化的语言模块,阅读起来更加生动自然。

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是适应时代而产生的,它虽然没有传统文学根深蒂固的地位,但它也有传统文学无法比拟的优势。我们应该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妥善处理好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之间的关系,使它们同时为我们提供优质的精神粮食。

二、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融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力会越来越大,网络写作与传统写作必将共争日月,网络文学因为其自身的优势比传统文学更为普及,影响力更大,并且形成压倒之势。然而,它们毕竟是同根同源的,只有相互补充和完善才能真正共荣,促进文学的长足发展。令人欣慰的是二者的关系正走向融合,具体变现在:

(一)开发工具的融合

在文学创作中,过去那种伏案执笔,正襟危坐,满地废弃纸团的写作方式,不多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轻松自由的“电脑+网络”写作方式,无论是在床上,在车上,在公园,甚至在两万米的高空,都可以用电脑进行文学的开发和修改。当需要时,作家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将作品立即发送到出版社的电子邮箱或网站的栏目下,没有以往的纸质信件方式的缓慢和不安全,达到了现实意义上的零消耗。美国信息传播学家保罗·利文森曾言:“个人计算机以及它对书写的影响可以被看成是书写缺陷的补救媒介。”在开发工具的这一点上,传统文学的作家在向网络文学的工作方式靠近,进行着开发工具方式的融合。

(二)方式的逐渐融合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方式上各有优缺点,取长补短是两派作家期望达到的目标。传统作家在不断的将自己的作品按照原来方式发行的同时,也在建立自己的博客,宣传作品,和读者进行即时的思想交流,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出版社”和“新闻中心”,一些网络文学的先驱骨干人物纷纷尝试融合传统文学的形式,通过将作品在网上的同时,也出版成书或卖与报纸连载,获得版权和收益,借用传统文学的评价理论来要求自己作品,以获得传统文学界的认可,无论是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作品方式的改变都大大增强了作品的生命力。

(三)思维观念的逐步融合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网络文学逐渐成熟起来,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努力从其它学科知识中吸取养料,尤其是从传统文学中获得的最多。传统文学在这期间,也逐渐看清了网络文学的本质,摒弃了先前的偏见,从中看见了诸多闪光点,为自己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面。在许多的评价标准上,两者在逐步的融合,以前的传统文学,不是走大众路线,而是精英路线,受众很少,影响力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传统文学作家认为这才是合理的生长氛围,能出精品,但是受到网络文学的影响后,他们看到只要面向大众,星星之火可成燎原之势,能更好的达到了普及文学的作用,非已往自斟自饮所能比拟,所以传统文学在创作和传播工具方面,以及反映社会新气象和新的生态环境等方面,大力向网络文学靠近。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融合比以往任何时候速度都要更快,范围都要更大。但是要让网络文学融入传统文学中,让传统文学接纳网络文学,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历史上来看,很多生命力很强、有深刻内涵的小说也是在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努力后,才登上大雅之堂,最终成为经典之作的。传统文学的根基虽然牢固,但也经不起时代的磨损,网络文学可以成为填补缺陷的有用之才,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为传统文学添砖加瓦,二者逐渐融合为令读者更满意的文学作品。

网络文学的兴起,并不意味着文坛的分裂,实际上是不同板块之间密切的互动。一方面,网络文学一些成功的作品出版,畅销书籍又可以通过付费的方式在线阅读,使商业出版为依托的大众文学与网络文学天然地联结在一起;传统文学也在亲近网络,创作上频繁交流,理论研讨和作家培训不断,各种评奖活动方兴未艾,两种写作正在积极展开各种对话,试图寻找到最多的关联点。从一定意义上说,网络文学就是新科学技术对文学发动的一场革命。对于这场革命,传统文学领域的大多数人还显得相对无知,我们必须进一步学习了解,积极接受网络文学的长处和优点。这场文学革命是空前盛大的,注定意义非凡,由网络文学引发的新的文学热潮,正在开创当代中国文学的崭新时代。

参考文献

[1]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1996,187页.

[2]尚晓岚.网络,不把文学当回事,[J],美文,2008年第1期.

[3]颜琳.大众传媒条件下现作的特征,写作,2000年第2期.

[4]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论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4.

[5]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本体论,[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5.

[6]中南大学文学院,人文前沿—网络文学和数字文化,[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3.

[7]裴显生、刘海涛,文学写作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

[8]肖元敏.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并不排斥,[R],文化,2009,7.

篇9

提升媒介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我国比较教育研究专家钟启泉教授认为,社会的信息化需要教育的信息化。信息化与教育的命题,引发我们思考和实施的核心问题莫过于思考和实施培养新生代的“信息能力”,提高媒介信息素养。

中国的新闻学教育,始于1918年10月,当时的国立北京大学创立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从此拉开了我国新闻教育的序幕。经过了92年的坎坷发展,中国新闻教育已形成自己优秀而独特的教学模式、理念和思想。

然而,进入网络时代,由于网络传播改变了大众传媒的传播方式,不仅传统的新闻学及其实践受到网络传播的挑战,大众传播理论及其假设也遭到了质疑。原有的一些大众传播及新闻理论已不再适应网络媒体传播,新的大众传播系统正在网络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因此,一些原有的教学思想也应相应地发生改变。在网络传播变得越来越适宜于个人的时候,新闻教育的目标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新闻教育行业人士认为,为了给人们提供最佳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使其成为出色的终身学习者与未来劳动者,就必须使其成为一个有媒介信息素养的人,亦即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这种素养已日渐成为未来新闻从业者必备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媒介信息素养已成为新闻教育的首要课题,媒介信息素养,是新世纪新闻教育工作者生存和发展的必备素质。

媒介信息素养的内容

网络的普及,使来自全球四面八方的各种信息纷纷上网。有人说,在网上能找到世界上所有知识的99.999%。也许这有点夸张,但网上的信息的确多到要“爆炸”的地步了。而且这些知识与信息的更新速度尤其快,今天刚学到的知识可能明天就已老化。因此,作为新闻教育工作者培养信息能力的信息教育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下述四点:

1.信息的判断、选择、整理、处理能力及新的信息创造与传递能力的培养。这六个方面,都是信息能力的表现。信息能力具体包括信息理解力、信息选择力、信息批判力、信息收集力、信息处理力、信息生成力和信息传递力等几方面。

2.从正反两方面把握信息化技术对社会新闻与新闻工作者产生的巨大影响。

3.信息伦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病毒、个人隐私的侵害、计算机软件与图像等著作权的侵害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为防止这类社会问题,在学校新闻教育中必须大力提高新生代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与责任感。

4.信息科学基础及信息手段(特别是计算机)特点的理解、操作能力的习得。包括计算机的知识技能、计算机操作方法、程序语言、运算规则、硬件与软件的原理。

媒介信息素养的核心是信息加工能力,它是新时代学习能力中至关重要的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主要指:寻找、选择、整理和储存各种有用的信息;言简意赅地将所获得的信息从一种表述形式转变为另一种表述形式,亦即从了解到理解;针对问题,选择、重组、应用已有信息,独立地解决该问题;正确地评价信息,比较几种说法和方法的优缺点、看出它们各自的特点、适用的场合以及局限性;利用信息做出新的预测或假设;能够从信息看出变化的趋势、模式并提出表示变化的规律。提高媒介信息素养,在日本称为“媒介信息活用能力”。所谓媒介信息能力,指的是个体在主动选择和运用信息及信息手段的基本素质。获取信息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处理信息的目的在于综合利用各种信息,在分析处理各种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围绕某一问题的解决,创造新的信息。具体言之,媒介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以下八个方面的能力:①

运用信息工具: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

获取信息――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能熟练地使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

处理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

生成信息――在信息搜集的基础上,能准确地概述、综合、改造和表述所需要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俗流畅并且富有个性特色;

创造信息――在多种收集信息的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新信息,达到收集信息的终极目的;

发挥信息的效益――善于运用接收的信息解决问题,如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问题,提升生存和发展的质量,让信息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信息协作――使信息和信息工具作为跨越时空的、“零距离”的交往和合作中介,使之成为延伸自己的高效手段,同外界建立多种和谐的协作关系;

信息免疫――浩瀚的信息资源往往良莠不齐,需要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甄别能力和自控、自律与自我调节能力,能自觉地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和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完善合乎时代的信息伦理素养。

很显然,这些能力是围绕当代新闻教育工作者为适应信息化社会或者学习化社会而提出的。今天,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迅猛发展,这些能力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需要每一位新闻教育工作者不断加强和提高。

注 释:

①胡家荣:《高校信息素养现状与措施研究》,《图书馆学刊》,2006(1)。

篇10

关键词:新形势下;做好;青年;政治思想政治工作;途径;分析

一、新形势下做好青年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

在新形势下,70后已成为企事业单位的中流砥柱,而80后、90后不断步入社会,融入到不同行业、领域中,已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力量。由于青年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等各不相同,具备的政治思想素质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实践工作中,青年大都负责一线作业,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必须具备较强的政治思想素质。针对这种情况,做好青年政治思想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将其放在关键性位置,多层次增强他们的修养,不断强化其责任意识,逐渐提高他们多方面素养,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同时,青年职工中大都属于步入社会不久的大学生,工作经验、社会阅历都不多,对社会缺乏深入的认识,政治思想工作的_展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正确看待各类社会现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发光发热,充分展现自身多方面价值,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步伐。

二、新形势下做好青年政治思想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立足青年根本,正确认识

在开展青年政治思想工作过程中,企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各方面情况,立足青年根本,全方位正确认识该项工作,将其融入到日常开展的一系列工作中,定期开展多样化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动,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引导青年职工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使其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具备较强的爱岗敬业意识。同时,企事业单位要根据日常开展的一系列工作,优化自身管理方法,多尊重、关心内部青年职工,科学管理内部青年职工,逐渐提高其政治思想水平。

(二)引导青年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随时了解青年思想情感变化

在新形势下,企事业单位要综合分析各方面影响因素,加大政治思想建设力度,多层次引导青年职工,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企事业单位要通过多样化形式促使内部职工全方位正确认识自己,根据自身优缺点,做好职业规划,根据岗位要求、岗位内容等,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正确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类困难,有效抵御自身各类不良情绪,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日常工作中。此外,在开展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中,企事业单位要随时了解青年职工思想情感具体变化情况,帮助他们有效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多从青年职工所关心的问题入手,根据他们的性格特征、认知水平等,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其进行合理化疏导以及引导,避免其被不良情绪左右,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三)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在新形势下,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已被广泛应用到不同行业、领域中,发挥着多样化的作用。在开展青年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企事业单位也要优化利用网络技术,借助网络信息平台,科学整合各方面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大力宣传当下各类先进事迹,营造良好的政治思想教育氛围,促使青年职工不断受到熏陶,在无形中不断对其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有效培养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在此过程中,企事业单位要优化利用多样化传统教育手段,谈话等,借助网络媒体等技术手段,对青年职工进行必要的政治思想教育,借助微信群组模式等,多和他们沟通、交流等,随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优化调整政治思想教育内容,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教育质量。

(四)注重良好文化氛围的营造,加强优质青年的培养

在开展青年政治思想工作中,企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等,根据各方面情况,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自身文化建设,促使青年职工认同内部文化,不断增强内部凝聚力、向心力,增强他们的归属感、依赖感。同时,企事业单位要注重优质青年的培养,要将其作为日常一项关键性工作,根据其各方面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动,根据青年职工的生活态度、生活理念,加强特色文化建设,引导他们追求全新的生活模式,即“健康文明、和谐文明”的生活模式,避免受到各类不良思潮的影响,比如,享乐、拜金,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大批优质的青年职工。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企事业单位必须意识到开展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要将其放在关键性位置。企事业单位要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立足青年根本,正确认识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引导青年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随时了解青年思想情感变化,注重良好文化氛围的营造,加强优质青年的培养等。以此,确保一系列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提高青年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软实力,优化内部人才结构,不断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高岩.践行科学发展观,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93-95.

[2]孙格格.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现代经济信息,2014,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