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实践计划范文

时间:2024-01-18 18:00: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实践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实践计划

篇1

关键词:就业见习护士;初级肿瘤专科;培养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观念的发展,社会对护理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1],临床护理专科化发展程度是衡量护理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2],而教育先行是发展专科护理的科学途径[3,4]。

为此,我院在云南省肿瘤专科护士培养过程中,协助云南省护理学会,成功举办两期"肿瘤专科护士培训班",不断探讨、总结成效,为同行提供借鉴。

1方法

1.1培养前期工作

1.1.1根据研究计划,设置《就业见习护士初级肿瘤专科能力评价表》问卷调查表:从肿瘤相关理论及操作两个维度、20个内容,制作问卷调查表,内容涉及肿瘤专科相关知识,总分100分,通过每项满分5分,对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自我见习前后评价。此评价表,通过十位肿瘤护理专业专家,对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价有效、可信,可采用。

1.1.2选择肿瘤护理专科培训教材,制定确实可行的实习计划。

1.2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及就业见习护士遴选:2012年~2014年,逐年根据入选标准选择30名就业见习护士为一批,90名见习护士,共分三批次,参与模式研究培养。

1.3方法 每批次培训时间为期半年,严格按照轮转计划完成岗前问卷调查填写、岗前对肿瘤专业知识摸底理论考试,岗前培训,制定确实有效教学计划,通过6个月、每科室轮转1个月,进入5个肿瘤专业科室的临床实践,每人最后回到最初科室,由轮转第一个科室"一对一"带教导师进行评价,通过对三批就业见习护士运用此模式培养,使就业见习护士在人文综合知识、医学专业知识方面得到很大提高,通过肿瘤专科培养的初级肿瘤专科护士,在就业方面提高就业竞争力,留在我院的合同护士,得到科室一致好评。

1.4建立健全研究小组管理体系

1.4.1科研小组为主导的教学团队,成员由各科室护士长、教育护士、"一对一"导师为主要负责带教的教学团队对就业见习护生进行实习期间管理。根据研究要求及专科医院工作特点,制定培养内容和方法,根据知识结构、综合能力、实践创新、素质方面教育,按照为期6个月轮转学习计划,各科带教老师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2结果

2.1就业见习护士培训前后对比:就业见习护士在"一对一导师"带教的情况下,按照培训计划完成专科知识的培训,护士在问卷调查、肿瘤专业知识方面培训前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2.2就业见习护士培训结束后就业率统计:三组就业见习护士在培训结束后就业率分别为:100%,分配在我院及全省不同地州,大大提高就业率。

3讨论

目前国外确定主要专科护理中就包括肿瘤护理与癌痛护理[5],除台湾、香港外,我国肿瘤专科护士发展现状尚处于起步阶段[6],为贯彻国家《中国护理事业规划发展纲要(2005-2010年)》加强临床专科化护理人才培养及癌症患者高发、高死亡现状,普及肿瘤专科知识教育已成为护理医学教育重点工作之一,我院为就业见习护士提供肿瘤专科知识能力培养,即为社会培养所急需人才同时解决大学生在基础医学知识中欠缺的肿瘤专科知识。

本此参与研究就业见习护生共计90名,通过2年应用《就业见习护士初级肿瘤专科能力规范化培养模式》培养,使见习护士在专业综合素质、肿瘤专科知识方面得到很大提升,根据《肿瘤专科护理》等专科护士培训教材培训,并根据制定问卷调查表,对见习护士肿瘤专科知识盲点,制定教学计划,使整个培训模式在动态中完善和运用,成效显著,按照肿瘤专科护士培训考核标准要求,合格率100%,提高就业护士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朱京慈,李涛,沈世琴.国外临床护理专家发展现状及对我国护理的启迪[J].护理管理杂志,2001,1(1):10-11.

[2]尤黎明.对中国模式的护理专科化发展之路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7,7(8):21-23.

[3]叶星鳞,郭德芬.浅谈肿瘤专科护士的培养[J].家庭护士,2006,4(7):57-58.

[4]American Nurse Association.Nursing′s.Social policy statement[M].Washington,DC:American Nureses Association,1980:23.

篇2

【关键词】高职护理;护理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护理实训基地是培养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条件,护理专业技能实践教学比重大,仅依靠医院的见习和实习是不够的。我院护理系以新思路建设护理实训基地,合理配置护理实践教学资源,构建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护理实训基地,得到了省内外各级专家的好评,2007年获得了省级实训基地称号,2010年获得了国家财政部经费支持。

1建设护理实训基地的思路

鉴于过去护理专业实验室建设存在缺乏整体规划性的不足[1],从高职护理教育的根本任务出发,在院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下,经过反复考察、研究和论证,结合社会对护理行业需求的变化,开展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新思路建设护理实训基地,打造高职护理教育的特色。

我们将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目标确定为,构建成一个护理专业各课程共用,资源共享的小型模拟医院,具有“教、学、做”一体化特色的仿真护理实训基地[2]。使护理专业学生在校内护理实训基地得到强化训练后,进入临床医院实习达到与护理岗位“无缝对接”。

2建设一体化护理实训基地的实施

2.1示教、实训通用化 我们在护理实训基地建设实施中,以护理职业技能为主线,根据护理岗位任务性质特点划分为不同的技能模块实训区,构建成示教、实训通用化的模拟实训室。在各实训室设置相应的职业技能模拟场景与设备,并配置了壁挂式电视机,既能连接U盘使用课件,又能播放护理技能视屏,在实训室教师既能演示护理技术操作,又能组织学生就地进行技能训练,实训室体现了示教、实训通用化,使教与学融为一体。

2.2一室多用灵活化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中我们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创建了一些能模仿不同实训情景的多功能的护理实训室。如多功能妇产科实训室中,模拟产房与模拟待产室共用一室,即同一实训室内既有产房设备,又有待产室物品。当讲授待产时遮挡或移开产房设备,将教学场地布置成待产室;当讲授分娩时再将待产室物品移开,突出产房设备;若移开和遮盖产房及待产室设备,摆上产科检查台和胎心监护仪等设施,此时又可以进行产前检查示教和训练。在“一室多用”的思想指导下,我们还创建了多功能外科实训室、多功能健康评估实训室、多功能急救护理实训室、多功能注射技能实训室和多功能基础护理实训室,大大提高了实训室的使用率。

2.3护理实训基地的管理措施我们制定了护理实训基地的系列管理规章制度,护理实训基地实行全天开放(包括节假日),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在护理实训基地的实训教学过程、实训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各种技能演练项目、各个实训项目操作流程、实训场地的安全和卫生管理等都有明确的规定。护理实训基地由系部统筹使用与管理,协调安排实训场地和使用时间,各实训室实行物品交班制度,让学生在开放式的护理实践课程中学会自我管理。

3护理实训基地应用情况

3.1取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效益一体化护理实训基地启动使用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已完成3届学生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培训、综合演练和见习、实习前的临床护理综合技能训练,进入临床参加毕业实习后,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得到实习医院临床带教老师和病人的好评。我院护理实训基地还作为医院护士继续教育的教学场所以及护士职业技能竞赛考核场所,得到了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3.2提高了护理教学研究的水平一体化护理实训基地良好的条件,促进了高职护理教育研究和护理教学改革工作。我们开设“临床综合护理思维”课程,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框框,体现学校教学与医疗、护理专业新进展的一致性。

4讨论

4.1要深刻领会高职护理教育的发展理念一体化护理实训基地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几个实训室合并在一起,而是要从整个高职护理教育的定位出发,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好高职护理教育的发展理念,才能整合和优化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才能打造一个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的实训大平台。

4.2护理实训基地可持续性发展的挑战一体化护理实训基地的建立,不仅为学生提供仿真临床训练条件,也为护理教师们开展教研和科研,奠定了良好的实验条件。一体化护理实训基地的可持续性发展也对护理师资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4.3要深入研究实训基地的管理要深入探讨和研究开放式一体化实训基地的管理问题。使其不仅在护理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院校合作共育人才方面,打造服务社会平台。正确使用和管理一体化护理实训基地,充分挖掘潜力,才能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真正价值。

综上所述,以新思路建设我院高职一体化护理实训基地,既为我院高职护理教育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也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充分发挥一体化护理实训基地的真正价值,为提高我国高职护理教育质量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陆秀花.护理专业实验室现存的问题及建设思路.护理研究,2006

[2] 陶丽云,李晓芳.护理基本技术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与研究.当代护士,2005

[3] 胡野.高职护理专业仿真实训教学体系的研究.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篇3

第一条为了加强乡村道路管理。充分发挥乡村道路功能,根据国务院《乡村道路管理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乡村规划区内城市道路的规划、建设、养护、维修和管理。

指乡村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道路、桥梁、隧道及其附属设施。本条例所称城市道路。

第三条乡村道路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协调发展和建设、养护、管理偏重的原则。

第四条市乡村道路主管部门负责全市乡村道路管理工作;区乡村道路主管部门依照管理权限负责所辖区域内的乡村道路管理工作。市、区乡村道路主管部门所属的乡村道路管理机构负责乡村道路管理的具体工作。

做好乡村道路管理工作。市、区城乡规划、建设、乡村管理行政执法、公安交通、园林、市容等有关行政部门应当依照各自职责。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乡村道路的义务。

对监督、制止和举报损坏、侵占乡村道路行为有功的由乡村道路主管部门给予惩办奖励。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乡村道路、城乡规划、公安交通等部门和供电、供水、通信、燃气等公用事业单位。

编制乡村道路年度建设计划,乡村乡村道路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乡村道路发展规划和乡村近期建设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并提前告知相关管线单位。乡村道路改建、扩建、大修工程应当制定年度计划。

第七条乡村道路的建设资金主要由政府投资。

第八条乡村道路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技术规范。

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等级,承担乡村道路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的单位。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担工程。

第九条乡村道路建设应当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有条件的应当同步建设公共管沟。

沿途原设置的架空线应当同步埋设入地。新建的乡村道路原则上不得设置架空线。乡村道路改建、扩建、大修时。

第十条新建、改建、扩建或者大修乡村道路。有关管线单位应当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将管线敷设计划报乡村道路主管部门,由乡村道路主管部门统筹安排实施。

第十一条新建、改建、扩建乡村道路。有条件的应当建设港湾式停靠站,并预留绿化用地和环境卫生设施用地。

第十二条新建、改建、扩建乡村道路。

第十三条乡村道路工程竣工后。

乡村道路工程应当依照国家规定实行质量保修制度。

第十四条住宅小区内道路的规划、建设应当与城市道路的规划、建设衔接配套。

第十五条通过贷款或者集资建设的大型桥梁、隧道等。可以在规定期限内收取通行费,用于归还贷款或者集资款,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章养护和维修

第十六条政府投资建设的乡村道路。

由业主负责养护、维修。企业、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投资建设的乡村道路。

第十七条政府投资建设的乡村道路。建设单位应当向乡村道路主管部门料理工程移交手续,并将工程有关技术资料一并移交;企业、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将投资建设的乡村道路自愿无偿移交乡村道路主管部门且符合移交条件的由乡村道路主管部门依照规定顺序接管。

第十八条负责乡村道路养护、维修的单位。定期对乡村道路进行养护、维修,确保养护、维修质量。

保证乡村道路完好。乡村道路主管部门应当对乡村道路养护、维修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养护、维修乡村道路应当围挡作业。有关管理部门和沿街单位、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并在规定的期限内修复竣工。施工时,养护、维修乡村道路应当躲避交通高峰时间。应当采用低噪声、防扬尘的施工设备和施工方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撤除围挡。作业期和养护期内。

第二十条乡村道路附属设施缺损时。

应当先行采取警示性措施,乡村道路主管部门发现乡村道路附属设施缺损时。并督促有关产权单位及时处置。

第二十一条乡村道路养护、维修专用车辆应当使用统一标志;执行任务时。其行驶路线和方向不受交通标志、标线限制,过往车辆和人员应当注意躲避。

由市乡村道路主管部门会同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确定。乡村道路养护、维修专用车辆使用的统一标志。

第四章路政管理

第二十二条乡村道路主管部门应当制定乡村道路重大事故应急预案。乡村道路主管部门应当依照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和救援。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指挥,配合应急预案的实施。

第二十三条乡村道路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市道路的管理。设立监督电话,及时受理投诉。发现乡村道路损坏的应当及时通知养护、维修单位进行修复。

第二十四条乡村道路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占用或者挖掘乡村道路;

(二)履带车或者超重、超高、超长车辆擅自在乡村道路上行驶;

(三)机动车在桥梁或者非指定的乡村道路上试刹车;

(四)擅自在乡村道路上设置台阶、坡道、站台、书报亭、电话亭、指路牌、井具、化粪池等;

(五)擅自在桥梁、隧道及其附属设施上设置广告牌或者其他挂浮物;

(六)向路面排水;

(七)擅自利用桥梁及其附属设施进行围栏、吊装、牵拉等施工作业;

(八)人行地下通道内摆摊设点、露宿、通行机动车或者骑行电动车、自行车;

(九)其他损害、侵占乡村道路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严格限制占用和挖掘乡村道路。

不得挖掘;确需挖掘的应当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新建、改建、扩建的乡村道路交付使用后五年内、大修的乡村道路竣工后三年内。

以及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重大活动期间,元旦、春节、国庆节前十五日、后十日。不得开挖乡村主干道。

减少扰民。挖掘乡村道路应当集中施工。

第二十六条因特殊情况。对临时占用乡村道路和挖掘乡村次干道的乡村道路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书面答复,挖掘乡村主干道的应当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答复。临时占用和挖掘乡村道路涉及乡村防洪工程的还应当征得有管辖权的水主管部门同意。

第二十七条经批准临时占用或者挖掘乡村道路的应当依照批准的时间、位置、面积和要求占用或者挖掘。需要移动位置、扩大面积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

占用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清理现场,临时占用乡村道路期满后。恢复乡村道路原状;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占用期限的应当提前三日依照原审批顺序报经批准。

第二十八条占用和挖掘乡村道路。

不得挪用和减免。乡村道路占用费和挖掘修复费用于乡村道路养护、维修和管理。

第二十九条机动车临时占道停放应当停放在机动车临时停车泊位内。

机动车临时停车泊位由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会同市乡村道路主管部门、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设置。

不得擅自改变机动车临时停车泊位用途。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置机动车临时停车泊位。

第三十条经批准挖掘乡村道路。

(一)施工现场应当围挡作业。夜间应当设置施工标志灯或者反光围挡;

(二)施工现场的明显位置设置标示牌。

(三)能够采取非开挖技术施工的应当采取非开挖技术施工。

(四)与地下其他设施发生抵触时。演讲乡村道路主管部门协调解决;

(五)施工资料应当在批准的范围内堆放。

(六)施工完毕。及时清理现场,并书面告知乡村道路主管部门。

第三十一条乡村道路主管部门接到挖掘施工完毕的演讲后。主干道应当在七日内完成,其他道路应当在十五日内完成。

第三十二条因管线发生事故需要紧急抢修的管线单位可以先行挖掘乡村道路抢修。并在二十四小时内补办相关审批手续。

第三十三条沿街单位需要开、改乡村道路道口、降坡或者改装人行道板的应当向乡村道路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收到申请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书面答复,经批准后方可施工。

其建设以及维修经费由申请单位承担。开、改乡村道路道口、降坡或者改装人行道板应当委托专业单位施工。

第三十四条因废弃或者交通管理等原因。由乡村道路主管部门统一组织调整或者封闭。所需费用由同级财政专项列支。

第三十五条公共汽车、电车以及其他固定线路的客运车辆站点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乡村道路技术规范。新增、迁移客运车辆站点需要加固乡村道路的应当采取加固措施。

第三十六条建设工程施工可能损坏乡村道路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采取防护措施;造成损坏的应当依法赔偿。

建设工程施工需要封闭乡村道路的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通告。

第三十七条履带车或者超重、超高、超长车辆需要在乡村道路上行驶的应当经乡村道路主管部门同意。并依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时间、路线行驶。

第三十八条乡村道路出现塌陷、断裂等情形。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并向乡村道路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报告。

第三十九条需要在桥梁上架设管线的应当先向乡村道路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书面答复,影响交通平安的还应当征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同意,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确保平安。管线单位应当对架设的管线进行定期检查。

第四十条乡村道路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桥梁、隧道的平安维护要求。

制定可行性演讲和平安维护方案,桥梁、隧道平安维护区域内从事河道疏浚、挖掘、打桩、地下管道顶进、爆破、基坑开挖等作业的应当向乡村道路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与桥梁、隧道产权人签订维护协议,乡村道路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书面答复,可能危害桥梁、隧道平安的还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河道中从事上述作业行为的还应当报有管辖权的水主管部门批准。

第四十一条负责桥梁、隧道养护、维修的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桥梁、隧道检测评估制度。

桥梁、隧道的平安检测评估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承当。

第四十二条经检测评估为危险桥梁、隧道的负责桥梁、隧道养护、维修的单位应当采取紧急措施。

第四十三条桥梁、隧道遭遇车船撞击事故或者其他损坏的有关责任人员应当立即演讲乡村道路主管部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地方海事管理机构应当予以配合。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给予警告:

(一)未执行乡村道路养护、维修技术规范。

(二)养护、维修乡村道路时未设置警示标志的

(三)未按照规定的期限修复竣工的

擅自占用或者挖掘乡村道路的由乡村道路主管部门予以制止并责令限期恢复原状,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逾期不恢复原状的由乡村道路主管部门组织代为恢复,费用由责任者承当,并处以乡村道路占用费或者挖掘修复费二倍的罚款,但最高不得逾越二万元。

并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乡村道路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一)履带车或者超重、超高、超长车辆擅自在乡村道路上行驶;

(二)机动车在桥梁或者非指定的乡村道路上试刹车;

(三)擅自在桥梁、隧道及其附属设施上设置广告牌或者其他挂浮物;

(四)占用乡村道路期满或者挖掘乡村道路后。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乡村道路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强制清除或者撤除。

(一)擅自在乡村道路上设置台阶、门坡、站台、书报亭、电话亭、指路牌、井具、化粪池等的处以乡村道路占用费二倍的罚款。

(二)擅自利用桥梁及其附属设施进行围栏、吊装、牵拉等施工作业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三)人行地下通道内摆摊设点的处以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乡村道路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一)作业期和养护期内擅自撤除围挡的

(二)未及时处置缺损的乡村道路附属设施的

(三)施工完毕未依照乡村道路养护技术规范回填密实的

(四)擅自开、改乡村道路道口、降坡或者改装人行道板的

第四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或者擅自改变机动车临时停车泊位用途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用于非经营性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用于经营性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并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五十二条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事项属于乡村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范围的依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三条乡村道路主管部门及其乡村道路管理机构或者其他有关管理部门违反本条例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奖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照本条例规定的条件、顺序和期限实施行政许可的

(二)组织不符合条件的单位负责乡村道路养护、维修的

篇4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依法办事和自由竞争。通过合同来进行规范市场行为同时体现了市场经济的这两项重要特点。订立合同最基本的依据就是《合同法》,此外还有其他法律来约束合同的订立,如《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因此合同管理体现了依法治企理念。同时,合同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不违反强制性规范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体现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因此,合同管理是企业顺应市场经济发展、依法治企的大趋势。

现代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合同管理贯穿项目管理的始终,是业主、承包商与市场连接的桥梁与纽带,工程施工、监理和验收的重要法律依据。强化合同管理,有利于建设项目的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有利于提高业主与承包商的履约率,同时实现双方当事人利益,促进企业、行业发展。

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需要

合同管理的全过程都明确界定了市场主体双方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各方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正确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违约与索赔等纠纷的重要依据。市场活动中不断涌现诚信危机、不正当竞争等危害市场经济发展,主要是企业管理者法律意识淡薄,合同管理弱化的结果。强化合同管理,使市场主体时刻受到合同管理的约束,按照约定履行义务、处理纠纷,起到规范市场主体和整顿市场的积极作用。

合同管理体系的构建

合同管理体系是指以相关法律为基础,以合同为管理对象,以合同管理组织为管理主体,依据双方签订的合同,建立严格履行合同职责和义务的评审、实施、履约评价和持续改进的体系。

(一)确定合同管理组织及其职责

合同管理贯穿项目的全过程,包括从项目的前期调研、谈判、合同评审和签订,到中期的合同履行、变更和监督,再到后期的项目总结与评价等全部工作。因此,必须是全员参与。全员参与有两层含义:一是全体员工都应该具备合同意识,具备按照合同办事的意识;二是各业务部门都应参与合同管理的分工协作。全员参与要求明确企业内部合同管理的各参与方,包括各职能部门和专业负责人的权责,打破条块分割,清晰划分工作界面,确保各部门发挥优势、分工合作、紧密结合,协力做好合同管理工作。

合同管理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有归口管理部门。企业应建立独立的、与企业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合同管理部门,并配备专职合同管理人员。在实践中,许多大中型企业都已经建立了法律事务机构,因合同以法律为基础,因此将合同管理集中于法律事务部门,一般称为合同部。合同部的重要职能就是推进合同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与信息化。

(二)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

1、前期参与制度

在签署合同前,合同管理人员要参与到项目的招标投标、合同谈判等工作,就合同相关事宜提供专业支持并进行合规审查。合规审查包括营业范围、资质审查、履约能力调研、招标投标文件的审核、权利义务划分,风险分析等诸多内容。

对于招标文件的审核是承包商应进行的工作。审核招标文件,首先要审核招标文件是否符合签订合同的各项原则,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投标单位在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前提下进行投标。其次要审核其内容,确保企业自身条件能满足招标文件的需要,确保招标文件响应招标要求。对于模糊不不清的地方要进行澄清。招标单位的澄清文件、会议纪要、其他补充文件以及后来的中标通知书都将成为合同的组成部分,但最重要的是进行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条件的审核和分析。

权利义务的划分在合同管理的前期谈判工作中至关重要。任何一方主体都要预防相对方凭借自身优势或市场地位,在合同中明显加重对方责任、免除自身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显失公平条款。

分析风险、明确风险承担责任也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对于这些风险,既不能完全预见和把握,也不能在执行中完全避免。为了尽量减少风险,避免由于风险造成的损失和争执,业主在招标文件中应尽可能提供充足的资料,制定明确的合同条款和规范,承包方则应认真研究招标文件,仔细地分析和估计可能出现的风险,谨慎编制投标文件。

2、合同范本编制与管理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一个标准化的合同范本库,每个项目都要临时编写将耗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而且还可能耽误工程进度。

由此可见,通过编制企业自己的合同范本,可以大大提高合同草拟和合同谈判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全面防范风险制度的构建,推进企业标准化建设,并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在拟定合同文本的内容时,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对工程现状进行深入调研,使拟定合同具有预见性,并且要对合同进行细致分析,避免所拟定的条款出现歧义。拟定合同文本要把握以下要点:明确订立时间和优先顺序;约定价款和工作时限;明确组成合同文件的解释顺序;重视索赔条款的拟定。合同初稿拟定后,要进行合法性分析及完备性分析。同时要确保构成合同的各种文件齐全、合同条款齐全、合同用词准确、对项目可能出现的不清情况有足够的预见性。

3、合同的评审、审批、签订管理

合同的评审是指合同审查人员对合同初稿进行全面审阅和审查,提出修改建议的过程。合同评审要坚持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2)公平性原则;(3)风险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

合同的审批是由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和负责人按照一定的流程,在各自的权限与职责范围内对合同进行审核与批准。任何合同都必须经过合同部的评审,未经评审的合同不得提交审批。合同的审批流程具体包括:(1)具体业务负责人审批;(2)企业职能部门审批;(3)项目主任审批;(4)企业领导审批。

合同经过合同部的评审、负责人的审批就进入签订阶段,也就是进行合同的正式签署。合同的签订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合同审批表,合同审批表是合同评审与审批流程形成的纸质痕迹,是确认合同经过评审和审批的依据;二是授权委托书,是法定代表人授权代表代表企业签署合同。合同审批表和授权委托书都是后期进行合同归档的内容。

4、合同的履行与动态管理

合同的履行跟踪与动态管理是合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项目管理的关键点,因此在合同签订后,要及时跟踪合同的履行,进行动态管理,合同的履行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1)重视现场签证。签证必须按照合同条款进行。如果发生变更,要格外谨慎,尤其要重视设计和施工图变更,此类签证只需对变更或修正的项目进行签认,未发生变更的图纸无需重复签认。

(2)及时记录、收集、和整理各种文件资料。一是现场记录,包括现场施工日志、施工报告、业主和工程师的指令和往来信件、出勤情况、设备材料使用报表、中间验收记录、事故记录、现场会议记录、施工进度记录等;二是财务报表,包括施工进度款报表、会计总账、财务审批报告等。

(3)进度动态管理。在合同履行中,要随时把握进度的变化,运用图标、线路等编制方法编制出实际工期。将实际工期与计划工期进行比较对照,如果出现偏差要及时分析,找出原因,及时更正,加强控制措施,确保最终的实际工期与计划工期偏离不是太大。同时,根据偏差原因做好索赔工作。

(4)质量动态分析。工程质量是关键,质量管理也应该是动态管理,时刻跟踪质量变化,避免偏离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

5、合同的归档制度

合同管理不只是合同洽谈、草拟、签订、履行、变更、中止、终止或解除全过程的管理,合同的归档也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合同管理归档制度不仅使企业文件资料的保管与归档工作统一管理,而且是处理经济纠纷、切实维护企业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凭证。

合同文本、有关合同的修改、补充、变更、中止、解除的协议、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合同审批表等合同文件都应列入合同归档的范畴。各项文件内容都应确保其完整性,其中合同文本的完整性应包括:合同中约定的“合同文件”范围以及合同附件、合同附录等。

合同归档不止是所有合同文件的简单整理,每一份合同都应当独立建档并编号,并做好合同归档的台帐工作,确保合同归档制度意义的充分实现。

6、合同的总结与后评价制度

篇5

    论文摘要:目的 探索现代大型综合医院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岗位职业化培训体系的构建。方法 对2008~2009年在我院实习的112名护生进行培训。结果 100%实习护生认为我院的培训体系对提高护理职业能力有帮助。结论 以护理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职业化培训体系的构建,较好地体现了以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能优化护理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职业能力。 

实习护生培训是指在完成护理专业院校基础教育后所接受的护理专业化培训, 使实习护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全面深入提高的教育和实践过程[1]。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以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依托,围绕护理岗位的要求,研究构建了以护理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岗位职业化培训体系,以适应现代护理模式对护理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对实习护生进行职业化培训。对象112 人,均为女性,年龄20~25岁,中职生52 人,高职生15 人,本科生45人。培训时间均为一年。 

2 方法 

对所有入选对象开展以护理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职业化培训,现介绍如下。 

2.1 系统化岗前培训 

2.1.1 岗前医院概况介绍 上岗前由人事处、医务处、护理部等职能科室人员介绍医院基本概况、科室设置,医院的理念、发展前景,护士行为规范,岗位纪律及工作制度,基本操作护理质量标准等,使实习护生尽快熟悉职业化环境,较快地进入角色。 

2.1.2 岗前专题教育讲座 岗前培训期间,举办专题教育讲座。讲座内容主要有护理服务文化新理念、护士服务礼仪规范、护患沟通技巧、护士职业化风险意识及防护能力等。 

2.2 轮岗培训 对实习护生,我们安排每3 个月轮转一个科室,一年内轮转内、外、妇、儿各科。在轮岗期间,实行一对一的临床带教模式。带教老师首先让其熟悉科室环境及各类物品的放置,讲解各种规章制度、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护理质量标准等,并培养他们与其他医护人员之间的合作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使其循序渐进地适应护士角色的转变。本培训体系通过岗前技能训练和系统化轮岗培训,在知识与具体工作要素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2]。 

2.3 特色带教队伍建设 带教老师是执行培训任务的“细胞”,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3]。带教老师竞聘上岗,提高教学质量。带教老师若缺乏严格规范的培训,非但自己不能以身作则,还常把不规范的操作教给实习护生,埋下安全隐患。本院从2007年开始,实行带教老师竞聘持证上岗,优化了师资力量,保证了教学质量。 

2.4 考核评价 利用护理部制定的轮转实习护生手册,评价实习护生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的操作能力。另外,各科室需自行拟定理论知识考题,完成对实习护生的出科理论测试。 

3 结果 

通过系统化培训,我院实习护生在进入临床后,很快适应了护士角色,护理职业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100%实习护生认为我院的特色培训对提高护理职业能力有帮助;培训效果和实习护士的工作表现受到护理部领导、护士长、临床带教老师及护理对象的肯定。 

4 讨论 

实习护生岗位培训是培养实习护生职业能力的关键时期。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职业化培训体系的构建,较好地体现了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提高护生护理从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希望今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 孙方敏, 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 科学技术出版社:1265-2721. 

篇6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资本市场;互动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4-0019-03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发展迅猛。2008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对外贸易和投资的稳定发展,我国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入手,开始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目前,由于境外人民币缺乏比较畅通的投资增值渠道,阻碍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而境外人民币寻求投资增值渠道的呼声日益强烈。因此,需要研究探索打通阻障,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未来中长期,人民币国际化必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推进,逐渐实现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人民币国际化是资本市场国际化的条件,而资本市场的开放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故此,本文拟研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及其对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的影响,探索利用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走出我国国境成为国际货币的过程。因此,要搞清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首先要理解国际货币。一般认为,国际货币是指在金融资产、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国际交易中用于计价和结算且被私人经济部门和货币当局作为国际流动性资产和储备资产的货币。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就是人民币在国际交易中被广泛地使用和保有,逐渐成为一种国际储备货币,具备国际交易、国际结算及资本储存手段三大职能的过程。需要指出的是,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民币自由兑换指的是人民币与其他货币兑换的便利程度,即政府有关当局较少或者不对人民币同其他国家货币兑换设置限制,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相对开放,所以它并不等同于人民币的国际化。但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民币自由兑换与流动是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必要条件与重要基础。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作用

(一)为我国对外贸易、投资等经济活动提供便利

近年来,由于美元汇率大幅波动,使我国对外贸易、投资活动面临着很大的汇率风险。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的人民币国际化政策的实施,将使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受汇率风险的影响将大大减少,国际资本流动也会因交易成本降低而更加顺畅和便捷,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将给我国的对外交往创造方便条件,使得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的运作效率都将不同程度地有所提高。

(二)获得国际铸币税收益

所谓铸币税,是指发行法定货币的政府可以不需任何补偿的用纸制货币向居民换取实际经济资源,从而攫取发行货币所产生的特定收益。这部分由货币发行主体垄断性地享受货币面值超过生产成本的收益,就被称为铸币税。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人民币有望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目前,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已将人民币计价债券作为外汇储备),使我国所获得的铸币税收益不仅来自于居民的货币持有额,也包括非居民货币持有部分。

(三)人民币国际化,将降低汇率风险,有利于我国降低外汇储备和风险

目前,我国持有巨额外汇储备(2010年末,我国外汇储备已高达2847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481亿美元),造成了很大的机会成本和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这主要源于国际分工导致的贸易顺差持续扩大,也与在人民币作为非国际货币时,为应对危机需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观念有关。实际上,持有巨额外汇储备已使我国面临着非常大的成本。而人民币国际化将有望从根本上降低中国对外汇储备的需要。因为,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以及人民币的国际认可度和接受度的提升,就没有必要保持过多的外汇储备。

(四)获得国际货币发行权

人民币国际化可使我国拥有国际货币发行权,可提高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甚至利用发行权来影响储备国的金融经济,并提升发行国自身抵御金融冲击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国际货币发行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具有较大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意味着制定或修改国际事务处理规则方面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一)我国强大的经济基础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具备强大的经济基础(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工业化的继续推进,中国将继续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这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基础。因为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从本质上说是经济国际化的产物,是该国总体经济实力在货币形态上的反映,因此经济规模决定了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的潜在使用情况。Chinn and Frankel(2005)的研究表明,主要货币发行国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比例每上升1%,短期来看会相应地造成该货币在各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上升约0.1%,长期则会上升2.2%。

(二)我国规模巨大的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货币国际化的基础,也是货币国际化的主要推动力。而货币国际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客观要求。因为一国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影响力越强,他国对该国的经济依赖程度越高,越能提高该国货币在进出口贸易中的使用程度,推进该国货币作为国际支付和结算手段,进而实现货币国际化。主要衡量指标就是进出口量占世界贸易规模的比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外向程度不断提高,国际贸易规模日益扩大,在国际贸易中地位的稳步提升,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坚实基础。目前,中国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比重已从1978年的0.8%上升到10%左右。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

(三)我国对外投资快速增长

一国对外投资规模的大小是推动该国货币国际化的重要因素。因为对外直接投资是输出一国货币的重要渠道。一国在国际投资领域的影响力越强,他国对该国的经济依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实现该货币的国际化。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快速发展。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2002-20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速达52%。“十一五”时期,我国企业境外投资增长35%,增速是“十五”时期的四倍。“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大幅放宽对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限制,继续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显著加大对外投资力度。我国在国际投资领域的影响力快速上升,导致人民币具有足够直接有效的境外输出渠道和方式,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

(四)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

全球金融危机从经济基础和政府信用两方面造成美元本位制基础的松动,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较好机遇。由次贷危机演化而成的国际金融危机使美国经济和美元受到重创,为应对危机,美国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美元兑主要货币贬值,这使美元的国际地位受到严重影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这轮危机以来,美元在全球储备中的比重有所下降。

(五)人民币币值稳定,信用度高

币值稳定是一国货币能否国际化的内在基础。如果一国货币币值不稳定,就难以在商品贸易中作为交易手段,也不会被境外居民作为保值、增值的储藏手段。近年来,得益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币币值保持稳定坚挺,从人民币与美元汇率来看,人民币处于持续升值状态。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0年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4.97%。另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计算,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0年12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4.7%,实际有效汇率升值23.2%。并且,未来中长期我国经济的继续快速发展,使未来人民币币值稳定预期强烈。这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市场发展

(一)人民币国际化是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前提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完成战略转型后将成为国际上重要的投融资市场,而作为货币环境,人民币国际化是实现资本市场战略转型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资本市场战略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没有人民币的国际化,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难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货币环境是实现资本市场的全球视野和跨越式发展重要的基础条件。资本市场跨越式发展要求人民币可兑换性不断增加。回顾改革历程,可以发现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开放与人民币自由兑换和汇率制度改革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资本市场开放要求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和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通过对资本流动管制的不断放松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配套改革,会促进资本市场的更快发展;而资本市场的发展又反过来为加快人民币自由兑换和汇率改革进程创造了有利条件。最终使三者在相互协调、共同促进中步入互动的良性发展轨道。人民币国际化将推动资本市场的大发展和国际化。

(二)资本市场是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平台

首先,历史和实际表明,美元、英镑、欧元等国际货币均有资本市场提供畅通的投资渠道。美元、英镑、欧元都有强大的资本市场支撑,而且这些国家或地区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很高,对持有本国货币的外国投资者基本开放,使其能方便地投资到这些资本市场的股票和债券及其金融衍生品,获得投资收益。其次,我国内地资本市场的封闭性使得境外机构和居民持有的人民币难以具备投资价值。目前,虽然我国已实行外币QFII制度,但从整体来看,我国内地资本市场仍然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国内市场,这使境外持有的人民币不能到内地资本市场投资增值,从而影响了人民币在境外的可接受度,不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再次,在当前人民币存在升值态势和预期的背景下,境外居民持有人民币主要是预期升值的投机持有,一旦人民币币值发生逆转,将难以稳定、持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如果没有适当的投资工具和渠道,升值预期形成的人民币国际化,必然会随预期消失而弱化。因此,应抓住机遇,利用资本市场,使境外持有的人民币有投资增值的渠道。

五、利用资本市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路

(一)积极探索境外人民币投资境内资本市场的途径

首先,参照目前实施的外币(主要是美元)QFII制度,在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我国香港特区探索实践人民币QFII制度。即允许境外人民币以人民币QFII方式进入内地债券和证券市场。为使风险可控,作为境外筹集的资金到中国内地来投资,QFII的额度可由国家外汇局等监管部门核定。在此基础上,需研究人民币QFII对内地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影响。其次,允许境外机构以人民币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2010年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向外国央行、港澳人民币清算行以及其他参与人民币境外结算业务的其他外国银行开放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截至2010年12月底,5家境外机构获批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核定额度292亿元人民币。今后,随着境外机构进入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数量增加,人民币投资规模扩大,应探讨该政策对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影响,并探索完善管理政策。再次,允许境外人民币直接投资内地债券市场。具体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对国内债券市场的影响需要我们去思考。第四,研究允许境外人民币直接投资内地股票市场的具体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对国内股票市场的影响。

篇7

关键词:新场古镇 文化空间,保护利用

Abstract: the ancient town is sure DaYiXian sichu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ancient tow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space of the form factor analysis, find out the space form culture to function and influe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ltural carrier material elements as how to expres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cal traditional cultural view.

Keywords: sure town culture spac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中图分类号: 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历史文化名镇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反映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聚落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真实记录了传统建筑风貌、优秀建筑艺术、传统民俗民风和原始空间形态,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利用价值。

古镇保护开发一直采取以旅游开发利用为主导的积极主动的开发策略,为当地人民和政府增加了财政收入和地区形象,改善了乡镇环境。但在保护开发过程中,基于旅游开发和建筑保护下的开发策略,本身对传统非物质文化的保存仅停留在旅游景点层面,原生态的当地文化风俗被外来的文化和游客所破坏。各地政府争相申报历史文化古镇更多的是看到古镇旅游经济带来的财政收入,而忽视了当地文化的保存。

“文化空间”,指具有特殊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表现,是一个集中举行流行和传统文化活动的场所,也可定义为一段通常定期举行特定活动的时间。古镇的保护应先基于当地文化,在文化遗产基础上保护建筑等物质遗产,由此再进行旅游开发等经济行为。

2新场古镇概况

2.1简介

大邑县新场镇位于成都平原西部与邛崃山脉的山丘坝交汇处。新场镇原名清源市,清代雍正年间因逐渐取代了明嘉靖以来新场镇头堰村的扇子街集市,兴场设市,故人称“新场”。

2.2发展沿革及文化特征

新场镇是临近农产品的集散地。新场镇兴起于明朝嘉庆年间,清康熙年间,陆续有外省客商云集,由于地处山丘与平原交界处,地理位置有利,水陆便通,新场镇在明清时期外省会馆、商贾云集,成为远近闻名的商贸繁荣集镇。

新场古镇是茶马古道上的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古镇建筑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是四川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西蜀水乡古镇,房屋大都为清朝、民国时期建筑;有保存完好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明代建筑川王宫、石刻佛子岩等。目前古镇有保存完好的清朝川西民居建筑,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古建筑的雕梁画栋十分古朴美观,鳞次栉比的封火墙群保存完好,街道布局呈船字形,出阝江河依镇而伴,二堰河贯穿整个古镇。

2.3文化分析

新场古镇属于典型的川西小镇,其所蕴含的人文属性亦从属于川西文化。从饮食到娱乐,其所承载的就是川西民居的空间体现;自建筑到街道,青砖青瓦,场镇文化所包含的人文气息正是现如今旅游景区中仿古建筑所缺失的。

古镇大都依水而建,水系的引入使景观元素更加丰富多彩,空间模式也有了变化。从建筑当中的小巷穿过,一条条清澈的河流呼啸着穿镇而流,新园大桥、九洞桥、青砖桥、过街桥四座桥梁及风貌走廊拓展了人们的游憩空间,川西小镇又增添了不少江南水乡之景。人们生活于斯,生产于斯,娱乐于斯,衣食住行皆在这小镇的空间内:川剧表演离不开戏台,耍狮灯表演离不开开敞空间;打麻将离不开一个巴适的场所。这都是传统民俗文化所承载的空间模式。

2.4建筑形态

镇内古镇保护区面积多达0.9平方公里,保存有清朝、民国时期的川西民居建筑20万平方米。虽饱经风霜,这些古建筑一街连着一街,一巷接着一巷,保存完好,原质性较强。新场古镇老街上为保存完好的清朝川西民居建筑群,青砖青瓦木柱木楼,整个街道布局成二纵二横井字型,建筑多为镇楼形式。

从文化空间角度分析,川西小镇风格大都延续场镇模式,有街有市,街道形成七里八村前来购物交易的场所,这是传统农业生产文化所决定的需要有集市进行物质交换。随着生产交换的发展,最早的游商演变成坐商,有了固定的铺面进而形成了现在的场镇。由于保护完好,虽然在使用上有所破旧,但是依然反应了自古以来川西小镇文化所特有的精神。建筑屋檐大多外挑较大,甚至形成外廊,形成室内与室外的过度空间。这应该是基于川西龙门阵文化和麻将文化的空间展现,人们在廊檐下打牌聊天,构成了生活的一道景色。

3现状问题

传统古镇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产生对古镇原有文脉与古迹的开发性破坏,虽然带来旅游经济,提升当地的经济发展,但是过度的开发与仿古建筑的泛滥,使保护传统文化古镇的初衷遭到破坏,要开发还是要保护,合理权衡两者的关系与力度是保护古镇的措施。在现有的古镇开发模式中,大都坚持原有建筑街道的保护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利用外资的引进进行场镇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这种模式在古镇大多缺少资金的基础上是可行的,但是在文化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空间模式的重复使用,使得相同地域古镇具有同质性,或者将当地共有的文化特色分拆为几个古镇的特色品牌,这在商业营销角度是可行的。但物质上的保存与开发仅仅是古镇保护的初级目标,其本质目的是保存人类文化长河中某一片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的延续。而建筑空间是承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客观保障。

4古镇保护更新的原则

4.1整体性原则

古镇保护应该遵守整体性原则,不能将传统古镇人为的划分不同的旅游片区,而是基于文化整体下将空间整体规划开发

4.2真实性原则

古镇保护和开发中,更多出现的开发模式是改建和新建仿古街道,在原有基地或附近建设新的“古镇”,在这建设中本身也是对古镇人文与空间资源的冲击破坏。

4.3可持续性原则

古镇在开发利用之前一直按照自身的发展和外界社会的发展客观进行,或者是继续保持古镇的特色,或者是在无政策引导下发展成现代的居住聚集点。已经从法律条例确立的古镇当然有了新的发展动力和保护措施,但尚未得到保护的古镇同样需要可持续性的保护与开发。

5结论

新场古镇在经济的驱使下已经逐渐开发,游客量渐增,当地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是在今后的古镇保护利用规划中,更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

篇8

【关键词】传统文化;历史建筑保护机制;存在问题;管理应用;探究分析

一、目前的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策略

1.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历程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开放体制的应用,有关历史文化建设的保护策略不断得到优化、深化。尤其是这几年,我国发展政策的改变,城乡经济统筹模式的开展,低碳经济城市等的建设,都对历史建筑保护策略的健全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但是在这些背景应用之下,也应该看到当代文明对于传统文明的冲击,如何实现历史建筑保护与当代成绩发展的协调,这是摆在社会面前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要展开历史文化建设保护情况的分析,以更好的进行历史文明建筑的保护。

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规划建筑建设的开展,推动了我国的历史城市保护体系的开展。由此诞生了我国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古城,比如贵州省 的遵义市,杭州 的绍兴等历史名城。这些历史文化建设都得到了相对应的历史文化保护机制的保护,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保护机制的范围不断得到延伸,逐渐扩大到了历史建筑的一些细节方面,比如历史建筑区的街道、村镇等,但是在此应用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这些历史文化在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2.历史建筑保护策略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虽然受到国家相关建筑遗产的保护并且受到地方建筑保护规划的应用,但是目前来说,历史文化建筑的破坏问题依旧会比较严重的,包括其历史建筑用地的被缩减,被工业建筑用地所占有。我国有些城市把国家明文规定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当作城市棚户区,这就影响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这几年来,房地产经济不断得到发展,有关建筑用地的旅游开发及其房地产开发规模不断扩大,难免会对一些历史文化遗产的用地环节,展开影响,这需要国家提升历史建筑保护体系的监察力度。

在当代社会中,历史文化建筑消失的原因多与城市建筑有关,与城市经济的开展有关,比如区域城市经济的开展,一些地方的很多文物消失于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比如北京胡同、北京四合院建筑。除此之外,还有历史文化古城、名村等的毁灭消失,比如陕西省麟游县古文化遗址,河北省的代王城遗址等。随着访古建设热潮的开展,一些仿古建筑群规模不断得到扩大,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精髓的传承,而仅仅重视物质形态的建筑建设。

二、历史建筑保护机制的优化

1.历史建筑保护规划方案的优化

通过对历史建筑保护机制的深化,可以降低历史建筑的被损坏率,一定程度进行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这些年来说,我国的历史建筑保护规划不断得到健全,但是其依旧是不成熟的,在现实生活中,城乡规划工作者要把历史建筑物的保护问题当做日常工作的重难点,结合当地的法规政策,进行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的开展。通过对法律规范体系的健全,从而满足当下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的需要。通过对历史建筑保护机制的优化,也有利于唤起人民群众的国民意识,从而自主的进行传统街区、历史建筑、历史文物等的保护,从而实现其文化遗产意识的提升。在这些应用模式中,进行历史建筑保护策略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历史文化规划部门应该掌握好历史文化街道区、文物保护单位与文化建筑的保护关系。

在现实历史建筑保护机制分析过程中,相关人员要针对历史传统建筑的自身性质、空间布局、构成要素等的分析,可以实现传统建筑的形态保护模式和文化保护模式的协调,从而实现历史建筑遗产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的历史建筑保护法规之所以不完善,很大程度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思想,从而影响了现实传统建筑保护机制模式的应用。为此,展开现代经济发展模式之下的传统文化建筑的保护体制的健全是非常必要的。

2.传统优秀文化弘扬之下的建筑历史遗产的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我国历史建筑保护单位及其相关文化遗产的不断挖掘,其保护资金将面临着紧缺的问题,这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历史建筑建设法规的贯彻。经济问题是导致历史建筑破坏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建筑遗产规范建设活动的优化,进行社会建设行为破坏的避免,从而解决文化遗产的制度优化问题。虽然这几年来,我国的历史遗产保护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其保护政策法规依旧是不健全的,需要国家展开一系列的财力、物力及其技术设备的更新,从而解决目前建筑遗产发展过程中的矛盾。

我们在历史建筑的保护体系的健全过程中,要转变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观念。历史建筑遗产的保护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是一种社会公共利益的体现,更是我国传统文明特色的展现。尽管我国的文化建筑的保护工作的开展依旧是充满挫折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要进行国家各个级别的历史建筑物的保护体系的具体应用,实现不同时期的、不同层次的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环节的协调,实现其梳理、疏导、保护等环节的协调,从而满足当下的历史遗产保护的需要。

三、结语

我国历史悠久,在时代变迁过程中,无数的历史文化建筑得到建造,为了实现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实现历史建筑保护机制的优化,进行历史建筑保护体系的健全是非常必要的,在现实历史文化建筑体系规划过程中,要明确好历史文化建设与城市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关系。这两者并不是一个对立的关系,反之,这两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实现这两者的有效结合,才能保证当代的城市变迁的完整性,实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机制体系的健全,进行城市建筑、乡村遗产、文化文物等的保护,这需要进行各个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模式的协调。

【参考文献】

[1]张少伟,宋岭.对历史传统风貌地段保护的思索――洛阳老城区南大街景观保护规划[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4).

篇9

【关键词】护理学生;临床实习;心态变化;相应对策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阶段,是护理学生学习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转折点。在实际临床实习活动中了解到学生们在实习不同时期心态变化,并制订了一些应对措施,现分析报告如下:

1 实习各期的主要心态反应

由于实习生们每个人的年龄、学历、资历、接受能力、家庭教养、性格特征和气质各不相 同,所以在实习各期的心态变化也不尽相同。

但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实习前期

兴奋心理、恐惧心理、无所谓心理。

1.2 实习初期

不适应心理、紧张心理、期待心理、好奇及依赖心理。

1.3 实习中期

尝试自我心理(独立心理)、松懈心理。

1.4 实习后期

紧迫感、忧虑及厌倦心理。

2 各期的心态反应特征及对策

2.1 实习前期

2.1.1 兴奋心理

即将告别学校走向盼望很久的临床,真正在病人身上施展本领,同学们大都表现为激动和兴奋,大家在相互交谈中带着自信和满足。

2.1.2 恐惧心理

据调查,大部分护理学生在实习前期有退避与害怕情绪。一怕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不扎实,适应不了临床需要,二怕带教老师不放手,学不到技术;三怕带教老师过于放手,自己经验不足而发生差错事故。作为实习医院,为了减少和消除这种心理,希望医院能派人负责实习学生,除了提前安排实习轮转表外,同时和学校联系,医院为实习生们安排了2―4周的岗前培训,使大家初步了解熟悉医院再下科室实习,以缓解其恐惧心理。及时召开护士长会议,做到对实习生放手不放眼,努力完成科室的实习带教计划。

2.1.3 无所谓心理

少数实习生认为总算完成了理论课,再不需要考试,可以在实习期间松口气了,同时觉得实习不需要考试,所以表现好坏关系不大,因此对临床实习抱无所谓的消极心理。

2.2 实习初期

2.2.1 不适应心理

从学校来到医院,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会产生孤独不适应心理。

2.2.2 紧张心理

由于实习生在各方面的能力有限,对自身的能力还没有充分的自信,加之对医院护理用具及操作要求不熟悉,担心 临床老师指责。所以心理负担重,情绪紧张。

2.2.3 期待心理

理论课结束进入临床,实习生们白衣白帽,充满自信,但会立即想到带教老师是什么样的?他技术如何?对我们实习生态度如何?这是实习生期待和顾虑很久的事,所以希望带教老师应该注意第一印象的良好印象效应,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和最优秀的素质并关心他们理解他们。

2.2.4 好奇及依赖心理

好奇心是人们常有的,它以探索反射为心理基础,实习生们主要表现在对临床一切事情都兴趣盎然,但由于刚刚涉及临床,各方面的能力有限满足不了患者要求,便易产生自卑心理,再由于很简单的问题都需要带教老师的耐心指导才能解决,所以还易产生依赖心理,同时,应充分利用其好奇心理,多问些为什么,启发学生思考,应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的对每一项护理计划都问问实习生,有什么病理生理依据,让他们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只有培养了他们能力,他们的悲观及其依赖心理才会逐渐消除,自信心才得以了、建立。

2.3 实习中期

2.3.1 尝试自我心理(独立心理)

通过前阶段实习,实习生的各种心理矛盾逐渐解除,实习生对医院布局管理、本质工作已经基本熟悉,再加上业务水平有一定程度提高,故开始欲摆脱带教老师而完整的尝试自我价值,这时,实习生不再跟随老师左右,而经常想独自进行治疗护理工作。

2.4 实习后期

2.4.1 紧迫感

大部分实习生已觉察到实习所剩时间不长了,静思实习计划的完成率,便在思想上有了一种紧迫感,于是更加努力工作,这一时期各临床科室普遍反映大家表现不错,有不少同学能配合老师很好的完成某些专护及重症抢救工作。

2.4.2 忧虑感及厌倦心理

实习即将结束:一是,忧虑感增强,面临毕业就业问题;二是,部分实习生对实习产生厌倦心理,认为自己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了,遇事不再争先恐后抢着干,而是把注意力转向复习,这个时期要加强管理,督促劳动纪律,同时在工作中应对 他们提出较高要求,给一些压力,以适应即将担任的角色,还要教他们从心理学、美学的角度去观察、护理、体谅、谅解病人。

3 体会

实习生在临床实习的不同阶段存在着诸多的心态变化,作为实习生管理者及临床带教老师,应从心理分析入手,探讨不同心态产生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针对性的进行帮助、教育、疏导。使实习生在心理上得到平衡,从而较好完成实习计划。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集束化护理; 睡眠障碍; 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4-0080-03

doi:10.14033/ki.cfmr.2016.24.044

作为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来讲,病房环境的严肃感、患者疾病的痛苦与死亡阴影的威胁都会导致患者睡眠质量受到干扰,往往夜间无法安眠,出现睡眠障碍[1]。睡眠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的身体功能,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同时也会对患者的康复情况造成影响。为了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针对睡眠障碍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模式至关重要。本次研究对集束化护理模式对重症监护室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影响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前期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8月-2016年4月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后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对照组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26~78岁,平均(55.14±13.28)岁;其中19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14例患有循环系统疾病,12例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复合外伤患者9例。观察组中,男33例,女25例;年龄28~79岁,平均(56.21±13.24)岁。其中21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15例患有循环系统疾病,13例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复合外伤患者有9例。两组性别、年龄、患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研究病例纳入均符合以下几点要求:(1)患者的意识处于清醒状态,具备基本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且基本正常,可主动配合研究;(2)患者入院前并无明显的睡眠障碍;(3)患者均为住院天数≥5 d的重症监护室患者,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4)所选病例均愿意配合本次研究。

1.2.2 排除标准 研究病例排除均符合以下几点要求:(1)患者存在意识障碍,不具备配合研究的能力;(2)患者入院前即发生睡眠障碍,与重症监护室住院无关系;(3)患者住院时间短,在5 d以内,无法准确识别睡眠障碍是否受到重症监护室住院的影响;(4)患者对于参与研究存在抵触情绪,不愿意配合。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降低病房噪音、光线,缓解患者疼痛,减少药物对睡眠的影响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具体如下,(1)睡眠健康知识指导与培训:成立专门的睡眠护理小组,对存在睡眠障碍的重症监护室患者开展健康睡眠的专题指导,以培训教育方式帮助患者提升对健康睡眠的认识,促使患者耐心接受医护人员的指导,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从而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护理人员则应多参与有关健康睡眠教育的相关培训,提升医护人员对于睡眠障碍问题严重性的认识。比如通过专题讲座、专题报告会、科内病例研讨等方式,使医护人员获取预防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的循证依据,从而加强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2)环境管理:为了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预防或改善患者睡眠质量,需要重症监护室病房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因此,护理人员可根据需要调节病房的温、湿度,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做好灯光调节与室外入射光调节,安排专门护士做好开关灯与拉放窗帘工作。重症监护室中需要保持一定的安静氛围,因此呼叫器、电话铃等声音的音量必须调节到最低,避免夜间铃声对患者的惊扰。如果患者比较敏感,可采取佩戴耳塞方式消除声音对患者的影响。(3)加强病理生理因素方面的干预:针对不同患者,适当采取关于影响睡眠的治疗方案。比如对伴有疼痛的患者采取镇静止痛,可服用镇静止痛类药物,控制患者因疼痛对睡眠质量造成的影响。护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原发疾病的治疗,预防发生并发症,加强营养支持,并且针对咳嗽患者予以相应辅助治疗,比如应用肺部治疗仪与排痰机等。在患者睡前可适当给予患者轻音乐播放与按摩配合,舒缓患者心理与生理的压力,使患者身心放松,有助于提升睡眠质量。(4)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睡眠障碍常与患者心理存在直接联系,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语言沟通与心理指导方式积极鼓励患者,利用心理干预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暗示,并搭配移情训练等方式,减轻患者内心顾虑与焦虑,舒缓患者的恐惧心理,从而使患者能安心入睡,提升睡眠质量。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情况。评分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选用李建明等编制的SRSS量表,其中主要包括10个因子,每个因子分数1~5分,分数越高,表示睡眠问题越严重。SRSS量表由患者填写,真实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总得分为(29.38±4.75)分,观察组总得分为(24.94±3.91)分,观察组总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睡眠障碍主要指睡眠量不足或者睡眠中易发异常表现,属于睡眠与觉醒正常节律性发生交替紊乱的表现,成人睡眠障碍比例高达30%,而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发生比例更高[2]。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通常都是病情危急人群,受到疾病病情、病房环境与缓和思想等因素影响,常常出现睡眠异常问题,特别是夜晚,往往无法入睡或者睡眠不足,影响患者休息效果,干扰患者的治疗与恢复,而这种干扰又转而影响患者睡眠,形成恶性循环,对患者影响极大[3-5]。

本次研究中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睡眠状况进行评价,发现对照组患者中出现五组因子高于3分,分别是睡眠质量、睡眠不足、睡眠时间、觉醒不足及失眠后反应,这几项指标均已达到睡眠状况高分特征,属于严重的睡眠障碍情况。高分特征提示患者住院期间睡眠状况较差,主要表现出患者自觉睡眠时间不够充足、睡眠效果不足、睡眠质量低下、夜间入睡困难、白天瞌睡连连、有效睡眠时间短而失眠后情绪欠佳等,这些表现直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也影响原发疾病的治疗[6]。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睡眠障碍不足问题。

本次研究针对重症监护室睡眠障碍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通过睡眠健康知识指导与培训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对睡眠障碍的认识与对健康睡眠的肯定,促使患者接受正确的健康睡眠指导,配合健康指导养成正确的睡眠习惯,改善睡眠质量;通过环境管理,给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通过对病房内温湿度、光线强弱、声音高低的调节,给患者提供一个适睡环境,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通过加强病理生理因素方面的干预,在镇痛镇静、营养支持、辅助治疗及机体放松等方面调理改善患者病理生理因素的影响,促进患者睡眠效果提升;通过心理指导,平复患者内心的焦虑、紧张、恐慌等情绪,勤于沟通、善于引导,使患者心理顾虑得以消除,使患者安心入睡,改善睡眠质量。集束化护理通过这几方面的系统影响,综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消除患者睡眠障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7-8]。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睡眠状况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充分证明这一结论。

综上所述,重症监护室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消除患者睡眠障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齐平香.ICU患者的睡眠障碍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1):320-321.

[2]薛香香.分析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重症监护室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5,21(21):203-204.

[3]尹红,李娜,马玉容.集束化护理在CABG围术期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5):16-19.

[4]陈媛媛,张睢扬.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13,33(9):710-713.

[5]周燕燕,席淑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睡眠质量的评价及影响因素[J].护理杂志,2010,27(21):1631-1633,1653.

[6]周晋,周晗.PSQI在高龄老年患者睡眠障碍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7):76-77.

[7]符春花.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5):857-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