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治理修复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8 17:59: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耕地治理修复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水十条”之后向环境污染宣战的又一次国家行动,且它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行动纲领。为全面深入了解出台《土十条》的背景及意义,现摘要刊登国家环境保护部负责人答记者问内容,以飨读者。
问:与水体和大气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具有哪些特点?
答:一是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一般都比较直观,通过感官就能察觉。而土壤污染往往要通过土壤样品分析、农作物检测,甚至人畜健康的影响研究才能确定。土壤污染从产生到发现危害通常时间较长。二是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与大气和水体相比,污染物更难在土壤中迁移、扩散和稀释。因此,污染物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累积。三是土壤污染具有不均匀性。由于土壤性质差异较大,而且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慢,导致土壤中污染物分布不均匀,空间变异性较大。四是土壤污染具有难可逆性。由于重金属难以降解,导致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完全逆转的过程。另外,土壤中的许多有机污染物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降解。五是土壤污染治理具有艰巨性。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则很难恢复。总体来说,治理土壤污染的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
问:土壤污染物主要有哪些?
答:土壤中的污染物来源广、种类多,一般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以重金属为主,如镉、汞、砷、铅、铬、铜、锌、镍,局部地区还有锰、钴、硒、钒、锑、铊、钼等。有机污染物种类繁多,包括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三氯乙烯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多环芳烃、多氯联苯、有机农药类等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问:造成我国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我国的土壤污染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累积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工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这是造成其周边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尾矿渣、危险废物等各类固体废物堆放等,导致其周边土壤污染。汽车尾气排放导致交通干线两侧土壤铅、锌等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污染。二是农业生产活动是造成耕地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污水灌溉,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和畜禽养殖等,都导致耕地土壤污染。三是生活垃圾、废旧家用电器、废旧电池、废旧灯管等随意丢弃,以及日常生活污水排放,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四是自然背景值(在没有或很少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下,土壤环境中化学元素或化合物的固有含量)高是一些区域和流域土壤重金属超标的原因。
问:为什么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如何组织开展?
答:全面准确掌握土壤污染状况是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与监管工作的重要基础。通过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可以进一步摸清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准确掌握污染耕地的地块分布,评估土壤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和人群健康的影响,探明土壤污染成因,了解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获取权威、统一、高精度的土壤环境调查数据,建立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分类、分级、分区的国家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全面满足环保、国土、农业和卫生等领域需求,为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供科学依据。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编制详查总体方案,积极筹备各项工作。
问:企业防治土壤污染的责任有哪些?
答:企业责任包括加强内部管理,将土壤污染防治纳入环境风险防控体系,严格依法依规建设和运营污染治理设施,确保重点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开展企业用地土壤环境监测。造成土壤污染的,应承担损害评估、治理与修复的法律责任。
问:农艺调控包括哪些具体措施?
答:在土壤污染防治中,农艺调控是指利用农艺措施对耕地土壤中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进行调控,减少污染物从土壤向作物特别是可食用部分的转移,从而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实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农艺调控措施主要包括种植重金属低积累作物、调节土壤理化性状、科学管理水分、施用功能性肥料等。
问:土壤污染风险主要有哪些?下一步将采取哪些管控措施?
答:土壤污染的风险主要包括:一是耕地污染影响农产品质量。土壤污染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减产。农作物可能会吸收和富集某些污染物,影响农产品质量,给农业生产带来经济损失;长期食用超标农产品可能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二是危害人居环境安全。住宅、商业、工业等建设用地土壤污染可能通过口摄入、呼吸吸入和皮肤接触等方式危害人体健康。污染地块未经治理修复就直接开发,会给有关人群造成长期的危害。三是威胁生态环境安全。土壤污染影响植物、动物(如蚯蚓)和微生物(如根瘤菌)的生长和繁衍,危及正常的土壤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不利于土壤养分转化和肥力保持,影响土壤的正常功能。土壤中的污染物,可能发生转化和迁移,继而进入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环境,影响其他环境介质,可能会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
下一步采取的管控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对轻中度污染的土壤,制定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对重度污染土壤,严格管控其用途,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严禁种植食用农产品;制定实施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计划。二是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城市规划、供地管理和土地开发利用管理。对拟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化工、石油加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用地,以及用途拟变更为居住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的上述企业用地,由土地使用权人负责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已经收回的,由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负责开展调查评估。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合理确定土地用途。
问: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责任怎样界定?
答:《土十条》明确提出,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责任界定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由造成土壤污染的单位或个人承担。责任主体发生变更的,由变更后继承其债权、债务的单位或个人承担相关责任;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的,由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或双方约定的责任人承担相关责任。责任主体灭失或责任主体不明确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依法承担相关责任。
问:针对污染地块开发利用和治理与修复工程监管,《土十条》有何应对措施?
答:《土十条》对污染地块开发利用和治理与修复工程监管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污染地块开发利用方面,严格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一是建立污染地块开发利用前的调查评估制度。二是分用途明确管理措施,符合相应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地块,可进入用地程序;暂不开发利用的,要划定管控区域,采取风险管控措施。三是落实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监管责任,将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城市规划和供地管理。
在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工程监管方面,一是治理与修复工程原则上在原址进行,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二次污染。二是公开工程基本情况、环境影响及其防范措施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治理与修复效果进行评估。四是实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终身责任制。
问:土壤污染了,有办法治理吗?有哪些修复方法?
答:受污染的土壤可以通过修复降低其风险或危害,恢复其功能,但一般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较长的时间。土壤修复是指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一般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3类方法。由于土壤污染的复杂性,有时需要采用多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20世纪80年展起来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生物特有的分解有毒有害物质的能力,达到去除土壤中污染物的目的,主要包括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和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优点是不破坏土壤有机质,不对土壤结构做大的扰动,成本低;缺点是修复周期长,通常不适宜对高浓度污染土壤的修复。
物理修复是指通过各种物理过程将污染物从土壤中去除或分离的技术。目前常用的技术包括客土法、热脱附、土壤气相抽提、机械通风等。优点是修复效率高、速度快;缺点是成本偏高等。
化学修复是指向土壤中加入化学物质,通过对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氧化还原、螯合或沉淀等化学反应,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或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或毒性的技术,主要包括土壤固化一稳定化、淋洗、氧化还原等。优点是修复效率较高、速度相对较快;缺点是容易破坏土壤结构,因添加化学药剂易产生二次污染等。
问: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成本如何?
篇2
关键词:流域生态治理 环境污染 经济逻辑分析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120-01
近些年来,尽管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但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流域作为地面水流的聚集区,其不仅对于生态平衡十分重要,而且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而且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度日益增大,国家也倡导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流域的生态治理刻不容缓。2012年,我国政府了《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对流域水环境的治理已经迫在眉睫,也标志着我国政府治理水环境的决心。那么,当前我国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如何?流域生态治理的经济逻辑是怎样的?该如何更好地进行治理?这些都需要我们来进一步探索。下面,该文将以辽河流域为例,对其生态治理的经济逻辑进行分析。
1 辽河流域生态现状
辽河流域流经河北、内蒙古、辽宁和吉林,全长1345 km,流域面积接近22万 km2。辽河流域的上游主要是土石地区、中下游则多为沙丘,辽河东部则主要为山区丘陵地带。辽河流域周围多工业城市群,以辽宁为例,其机械、能源、建材、冶金等重工业较为发达,是我国重工业发展的领头羊。但重工业的发展必然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据统计,辽河流域中超过65%的水域其水质都为V类或劣V类,由此不难看出,辽河流域的污染问题已非常严重。大量的工用污水和民用污水被排向辽河,这不仅降低了辽河的水质,而且还会影响城市居的饮水安全。
1.1 土壤污染
据辽河河流断面表面的检测,辽河流域土壤中的养分分布十分不均匀,氮磷的含量非常少,而钾的含量很高。而且其流域周围耕地的土壤流失问题也很普遍,许多养分含量丰富土层随着河流而流失。由于这些土层大多都很难在短时间恢复,因此这大大降低了耕地的作物产量,对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
1.2 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
前面已经提到,辽河流域的地表水超过65%都属于低水质,其中氮磷的含量很高。而通过对辽河流域地下水的检测发现,沈阳、营口和锦州等地区的地下水硬度与标准地下水硬度相比要大1倍以上,铁岭、辽阳、鞍山、沈阳等地区的高锰酸盐严重超标,大多数城市的地下水污染都很严重,这严重威胁了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
1.3 植被破坏
据调查发现,辽河流域的植被破坏问题十分严重。许多地区流域附近的森林、植被被随意开垦,这加重了流域的水土流失,对流域的生态环境平衡造成了严重破坏,不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
2 从经济逻辑角度来分析流域的生态治理
2.1 流域生态治理的主要观点
前面已经说明,当前我国的流域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因此迫切需要来找出合适的流域生态治理办法。就目前来看,流域的生态治理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2.1.1 强调以政府为主导的科层治理
就目前来看,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流域的生态治理中政府应当发挥主要作用。因为流域的生态治理具有公共物品特性,不可能通过市场的运行来自行解决,必须要使得其外部成本内部化,以此来达到治理效果。
2.1.2 强调市场产权机制治理
部分学者认为,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是导致公共产品外部性的根本原因,因此应当采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来治理流域的生态污染,比如通过附加市场价值来使其外部成本内部化,采用经济激励的方式来达到治理目的。
2.1.3 以集体行动为主体的自主治理
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应当选择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之间的一种平衡治理方式,也就是以集体行动为主体的自主治理方式。这种方式首先不是由政府强制安排的,其是由参与者自主组织并实现的一种治理方法,这可以避免人们出现公共选择悲剧情况。
2.2 流域生态a治理的本质
整个流域生态系统和许多主体都有关系,比如企业、居民、地区政府、合法团体以及村舍组织等,这些不同主体其利益都会受到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这注定了流域生态治理的本质还是解决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而流域生态系统其本身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存在一定的外部性,其自身无法承担由流域污染而产生的成本。因此,若是没有相关的制度来规范管理,各主体必然不会控制自己的流域污染行为,从而产生“公地悲剧”,也就是流域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流域生态系统所涉及到的各利益主体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若是没有相关的强制措施,则各利益主体都只考虑自身利益,从而造成公地悲剧。因此,任何利益主体的各个体在评价自身行为时都必须要考虑到其他主体,而且单独行动所获得的收益必然会比集体行为所获得的收益低。因此,流域生态治理必须要通过一定的组织和制度规范,将各利益主体组织起来,让个人的行为与集体行为统一起来,从而获取最大的收益,也就是流域的生态治理取得显著成果。从经济逻辑的角度来说,流域的生态治理一定要得到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支持,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治理的有效性。
3 结语
我国经济的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成就,但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流域生态系统不仅关系着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影响了人们的饮水安全。就目前来看,我国的流域生态污染问题十分严重,以辽河流域为例,其土壤、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植被等生态要素都遭到了严重破坏,如何有效地治理流域生态环境成为迫切需要探索的课题。从经济逻辑的角度来说,流域生态治理的本质还是要平衡各利益主体的关系。为了避免“公地悲剧”,必须通过相关的制度规范来使得个人行为与集体行为一致,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对流域生态进行治理。
参考文献
[1] 冯达,郑云玉,温亚利.我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需求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9).
[2] 李占日.山西汾河流域生态治理修复方案探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2).